CN113562061A - 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 - Google Patents

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62061A
CN113562061A CN202110458383.7A CN202110458383A CN113562061A CN 113562061 A CN113562061 A CN 113562061A CN 202110458383 A CN202110458383 A CN 202110458383A CN 113562061 A CN113562061 A CN 113562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steering
steering wheel
guide
guid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83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权铉飞
千承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L Mand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nd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100519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10133870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do Corp filed Critical Mand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62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20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3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adjustable between in-use and out-of-use positions, e.g. to improve 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62D1/10Hubs; Connecting hubs to steering columns, e.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1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power actuated adjustment, e.g. with position memo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5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adjustable by axial displacement, e.g. telescop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可将方向盘收纳到车体内,特别地,在自主行驶模式下可确保驾驶座的空间,防止方向盘妨碍身体,由此驾驶者可进行舒适的驾驶动作,另外可防止驾驶者介入转向。

Description

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
技术领域
本实施例涉及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更具体地,涉及如下的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可将方向盘收纳到车体内,特别地,在自主行驶模式下确保驾驶座的空间,防止方向盘妨碍身体,可实现驾驶者的舒适的驾驶动作,防止驾驶者介入转向。
背景技术
近年来,研发了即便驾驶者不操作方向盘和油门踏板、刹车等,也会自动地送达到目的地的汽车。
自主行驶车辆的行驶模式中具有由驾驶者进行驾驶的驾驶者行驶模式和通过自主行驶系统而自动执行驾驶的自主行驶模式,在自主行驶中为了方便坐在驾驶座的驾驶者,需要确保更大的空间。
特别地,在自主行驶模式下如果将位于驾驶者的前方的方向盘收纳到车体内,则能够在空间上给驾驶者带来很大的方便,但由于自主行驶车辆根据驾驶者行驶模式或自主行驶模式而行驶,因此需要一种在驾驶者行驶模式下,像一般的车辆那样,可供驾驶者操作方向盘,而在自主行驶模式下可容易地收纳到车体的方向盘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上述的背景下研发的,本发明涉及如下的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可将方向盘收纳到车体内,特别地,在自主行驶模式下确保驾驶座的空间,防止方向盘妨碍身体,可实现驾驶者的舒适的驾驶动作,防止驾驶者介入转向。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其包括:轴,其以与转向轴交叉的方式结合到转向轴;驱动部,其使转向轴在叠缩方向上移动;旋转架,其包括:轴结合部,其可旋转地结合到上述轴;方向盘结合部,方向盘结合到该方向盘结合部;及引导杆,其在相对于转向轴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远离轴;及引导架,其包括引导间隙,随着转向轴在叠缩方向上移动,引导杆出入该引导间隙。
根据本实施例,可将方向盘收纳到车体内,特别地,在自主行驶模式下,确保驾驶座的空间,防止方向盘妨碍身体,可实现驾驶者的舒适的驾驶动作,防止驾驶者介入转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转向柱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图1中方向盘被折叠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转向柱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对本实施例的转向柱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转向柱的侧面图。
图7是表示图6的动作状态的图。
图8是本实施例的转向柱的侧面图。
图9是表示图8的动作状态的图。
图10是本实施例的转向柱的侧面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动作状态的图。
(符号说明)
100: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 101:方向盘
110:转向轴 120:轴
130:旋转架 131:轴结合部
132:方向盘结合部 133:引导杆
140:引导架 141:引导间隙
150:驱动部 160:安装支架
310:凸轮部 411:支承部
412:倒角部 420:推力轴承
431:旋转结合部 432:第1延伸部
433:第2延伸部 434:结合孔
511:固定凸轮 512:移动凸轮
521:第1止链器 522:第2止链器
531:弹簧 532:螺母
610:引导面 1001:第1区间
1002:第2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例示图,对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对各个图的构成要件附加符号时,对于相同的构成要件,即便图示于不同的图上,尽量使用相同的符号。另外,在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时,在判断为对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导致本技术思想的要旨不清楚的情况下,可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关于在本说明书中提及的“包括”、“具有”、“构成”,只要未使用“~仅”,就表示可追加其他部分。在用单数表示构成要件的情况下,在没有特别明确的记载的情况下,包括多数的情况。
另外,在对本公开的构成要件进行说明时,可使用第1、第2、A、B、a、b等用语。这样的用语仅用于将其构成要件与其他的构成要件区别开,其用语对该构成要件的本质、次数、顺序或数量等不作限定。
在对构成要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时,在记载为两个以上的构成要件“连接”、“结合”或“连结”等的情况下,两个以上的构成要件既可以直接地“连接”、“结合”或“连结”,也可以是其他构成要件介于两个以上构成要件之间而实现“连接”、“结合”或“连结”。在此,其他构成要件包括在彼此“连接”、“结合”或“连结”的两个以上的构成要件中的一个以上中。
在对与构成要件、动作方法或制作方法等相关的时间流动关系进行说明时,例如利用“~之后”、“~接着”、“~然后”、“~之前”等说明时间性先后关系或流动性先后关系的情况下,如果未使用“立刻”或“直接”,则还包括不连续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提到关于构成要件的数值或其对应信息(例如:水平等)的情况下,即便没有另外的明确的记载,也应理解为数值或其对应信息包括因各种原因(例如:工序上的原因、内部或外部冲击、噪音等)而产生的误差范围。
图1是本实施例的转向柱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图1中方向盘被折叠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转向柱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对本实施例的转向柱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本实施例的转向柱的侧面图,图7是表示图6的动作状态的图,图8是本实施例的转向柱的侧面图,图9是表示图8的动作状态的图,图10是本实施例的转向柱的侧面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动作状态的图。
本实施例的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100包括:轴120,其以与转向轴110交叉的方式结合到转向轴110;驱动部150,其在叠缩方向上移动转向轴110;旋转架130,其包括可旋转地结合到轴120的轴结合部131、结合有方向盘101的方向盘结合部132及在相对于转向轴110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远离轴120的引导杆133;引导架140,其包括引导间隙141,随着转向轴110在叠缩方向上移动而供引导杆133出入该引导间隙141。
参照图1至图2,本实施例的转向柱100具备如下的折叠式结构:方向盘101通过旋转架130及轴120结合到转向轴110,驱动部150使转向柱收缩或拉伸,使转向轴110在叠缩方向上移动,从而方向盘101相对于转向轴110旋转而进行折叠或展开的折叠动作。通过旋转架130及引导架140而执行方向盘101的折叠动作。
图1表示方向盘101位于与转向轴110同轴地配置的第1位置的状态,图2表示方向盘101位于从第1位置旋转的第2位置的状态。方向盘101以轴120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从第1位置折叠到第2位置或从第2位置展开到第1位置。图中图示了方向盘101的第2位置为从第1位置向下方旋转的位置的实施例,但不限于此,第2位置可以是从第1位置向上方旋转的位置。
如图1所示,方向盘101的第1位置是供驾驶者可把持方向盘101而进行操作的位置。在第1位置上,方向盘101与转向轴110位于同轴,随着驾驶者旋转方向盘101,旋转架130、轴120与方向盘101一起以转向轴110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另一方面,还具备凸轮部310,该凸轮部130锁定对旋转架130的轴120的旋转,以在驾驶者操作方向盘101时,方向盘101相对轴120而不旋转,而是固定到第1位置,具体事项将后述。
轴120相对转向轴110而在转向轴110的旋转方向上固定结合,旋转架130和方向盘101在方向盘101的旋转方向上固定结合。因此,方向盘101位于第1位置时,驾驶者向方向盘101施加的扭矩经过旋转架130及轴120而传递到转向轴110,以一起进行旋转。如图所示,例如轴120上形成有供转向轴110的端部插入的孔而通过锯齿纹来结合。
随着转向柱通过驱动部150而被收缩或拉伸、执行转向轴110的叠缩动作,旋转架130被引导架140支承并以轴120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结合到旋转架130的方向盘101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或从第2位置移动到第1位置。
如图所示,使转向柱收缩或拉伸而将转向轴110在叠缩方向上移动的驱动部150包括马达及螺栓,螺栓的一端结合到上管,马达结合到下管,从而使与螺栓啮合的螺母旋转,从而执行转向轴110的移动。上管、下管、螺栓及螺母等结构与公知的部件类似,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方向盘101的第2位置作为将方向盘101收纳到车体的位置,可以是自第1位置旋转约90度的位置。方向盘101例如收纳到车辆的仪表盘的内部。
本实施例的转向柱100不包括用于将方向盘101相对轴120而旋转的另外的驱动部,相对方向盘101的轴120的旋转是通过驱动部150而使转向柱100收缩或拉伸来执行的。即为如下结构:为了将方向盘101收纳到车体,在使转向柱收缩时方向盘自然地被折叠,另外为了将收纳在车体的方向盘101取出,在使转向柱拉伸时方向盘自然地展开。
首先,对用于进行方向盘101的折叠动作的旋转架130、轴120及引导架140进行简单说明。旋转架130可旋转地结合到轴120,方向盘101结合到旋转架130而与旋转架130一起相对于轴120而旋转。旋转架130包括轴结合部131、方向盘结合部132及引导杆133。轴结合部131作为可旋转地结合到轴的部位,在旋转架130相对轴120而旋转时向旋转架130提供旋转中心。方向盘结合部132作为与方向盘101结合的部位,例如在方向盘结合部132具备与方向盘101结合的锯齿纹部132a,由此方向盘101和旋转架130相对于方向盘101的旋转方向而固定结合。但是,轴120与转向轴110的结合关系及旋转架130与方向盘101的结合关系不限于此。
引导杆133作为插入到引导架140的引导间隙141而沿着引导间隙141而移动的部位,向引导杆133施加使旋转架130旋转的扭矩。引导杆133在相对于转向轴110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远离轴120。即,如图所示,当方向盘101位于第1位置时,方向盘结合部132位于通过转向轴110的轴及轴120的轴而形成的平面上,但是引导杆133不位于该平面上。图中例示了引导杆133位于比转向轴110更靠近上方的位置的实施例。引导杆133与轴120平行。
引导杆133在相对于转向轴110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远离轴120,从而转向轴110在叠缩方向上移动,从而引导杆133被引导架140支承,向旋转架130施加扭矩。因此,旋转架130以轴120的轴为中心旋转,方向盘101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或从第2位置移动到第1位置。
引导架140包括随着转向柱的收缩或拉伸而供引导杆133插入或脱离的引导间隙141。引导间隙141的一端被开口,通过开口的一端而供引导杆133进行出入。随着插入到引导间隙141的引导杆133在引导间隙141中移动,旋转架133相对于轴120而可旋转地形成。即,引导间隙141形成为在引导杆133插入到引导间隙141而脱离为止沿着引导间隙141而移动的过程中,向引导杆133施加用于旋转旋转架130的扭矩。
即,随着将引导杆133插入到引导间隙141的状态下转向柱被收缩或拉伸,方向盘101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或从第2位置移动到第1位置。在方向盘101位于第1位置且引导杆133插入到引导间隙141之前的状态下,当转向柱收缩时,引导杆133插入到引导间隙141,由此执行方向盘101的折叠动作。随着转向柱继续被收缩,引导杆133朝向引导间隙141的末端而移动,方向盘101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在方向盘101位于第2位置之后,当转向柱被拉伸时,方向盘101通过相反的过程而从第2位置移动到第1位置。这样的引导间隙141可形成为各种形态,具体情况将后述。
另一方面,在此应注意方向盘101的折叠动作与转向轴110的叠缩动作是不同的。即,方向盘101的叠缩动作是在方向盘101保持第1位置的状态下转向柱被收缩或拉伸的动作,是由驾驶者可调节方向盘101的位置的动作,方向盘101的折叠动作是在转向柱被收缩或拉伸的同时,方向盘101以轴120的轴为中心旋转且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或从第2位置移动到第1位置的动作。
换言之,转向轴110的叠缩动作和方向盘101的折叠动作均通过驱动部150而执行,但执行转向轴110的叠缩动作的转向柱的冲程范围和执行方向盘101的折叠动作的转向柱的冲程范围是不同的。
在转向柱被拉伸最大的状态下进行收缩的过程中,转向柱开始收缩之后直到达到规定冲程为止是执行叠缩动作的范围,是方向盘101被收纳到车体之前的保持在第1位置的状态。当转向柱比执行叠缩动作的规定冲程进一步收缩时,通过旋转架130及引导架140,方向盘101以轴120的轴为中心旋转,方向盘101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而收纳到车体。方向盘101位于第2位置的同时完成转向柱的收缩,或在方向盘101位于第2位置之后保持方向盘101的位置,转向柱进一步被收缩。
相反地,在转向柱被收缩最大的状态下拉伸的过程中,在转向柱开始拉伸并达到规定冲程之前为止,方向盘101不位于第1位置,方向盘101处在位于第2位置或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随着转向柱继续被拉伸,通过旋转架130及引导架140,方向盘101从第2位置移动到第1位置,在转向柱到达规定冲程之后,进入执行叠缩动作的范围,方向盘101到达第1位置,不再以轴120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下面,参照图3至图5,对本实施例的转向柱100的结构进行更具体的说明,然后参照图6至图11,对引导架140及引导间隙141的形状进行具体说明。另外,在图3至图11中,为了便于图示及理解,对方向盘101省略图示。
参照图3,如上述,在转向轴110结合有轴120,方向盘101结合到旋转架130,随着旋转架130可旋转地结合到轴120,从而方向盘101相对转向轴110而执行折叠或展开的折叠动作。
本实施例的转向柱100包括用于进行转向轴110的叠缩动作及方向盘101的折叠动作的驱动部150,另外还包括用于进行转向轴110的倾斜动作的倾斜驱动部。倾斜驱动部与驱动部150同样地包括螺栓及螺母而执行转向轴110的倾斜动作,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引导架140位于比轴120、旋转架130等更靠前方的位置,随着转向柱被收缩或拉伸,引导杆133可出入引导间隙141。如图所示,引导架140结合到用于将转向柱固定到车体的安装支架160而被固定。
另外,如上述,轴120上具有凸轮部310,该凸轮部310将方向盘101的位置锁定在第1位置,以在驾驶者操作方向盘101时,方向盘101仅以转向轴110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不以轴120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而固定,对此将在图5中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4,如上述,旋转架130的轴结合部131作为可旋转地结合到轴的部位,如图所示,形成为一对,分别结合到轴120的两端。即,轴120的中央部结合到转向轴110,两端上分别结合有轴结合部131。
另外,方向盘结合部132和引导杆133设于这样的一对轴结合部131之间。即,方向盘结合部132和引导杆133位于在轴120的轴方向上远离的一对轴结合部131之间,因此结合到方向盘结合部132的方向盘101在第1位置与转向轴110位于同轴,引导杆133与轴120平行。
一对轴结合部131分别包括:旋转结合部431,其结合到轴120;第1延伸部432,其从旋转结合部431延伸而在延伸的端部之间具备方向盘结合部132;及第2延伸部433,其从旋转结合部431延伸而在延伸的端部之间具备引导杆133。
旋转结合部431作为可旋转地结合到轴120的部位,形成有供轴120插入的结合孔434。轴120上形成有在轴方向上支承旋转架130的支承部411,如图所示,支承部411形成于轴120的末端,旋转架130在支承部411的相反侧插入到轴120。支承部411相对插入轴120的旋转架130执行阻挡作用,在支承部411与旋转架130之间具有用于支承相对旋转架130的轴120的旋转的推力轴承420。
通过第1延伸部432而将旋转结合部431和方向盘结合部132连接,通过第2延伸部433而将旋转结合部431和引导杆133连接。因此,以方向盘101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为基准,第1延伸部432从旋转结合部431朝向后方而延伸形成,第2延伸部433从旋转结合部431朝向前方且向上方或下方倾斜地延伸形成。第2延伸部433朝向前方而向上方或下方倾斜地延伸形成,从而设于第2延伸部433的端部之间的引导杆133在相对转向轴110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远离轴120。
参照图5,凸轮部310包括在圆周方向上固定于轴120的固定凸轮511及结合到旋转架130且被固定凸轮511支承的移动凸轮512。即,当旋转架130相对轴120而旋转时,与移动凸轮512的旋转架130一起旋转,固定凸轮511不进行旋转。在轴120的端部形成有倒角部412,固定凸轮511支承倒角部412而形成,从而固定凸轮511在圆周方向上固定于轴120,但是固定凸轮511在轴120上可在轴方向上进行滑动。
如上述,在轴120的末端具有支承部411,凸轮部310和支承部411隔着旋转架130而分别位于轴120的相反侧端部。即,轴120上形成有隔着旋转架130而在凸轮部310的相反侧在旋转架130的轴方向上支承的支承部411,旋转架130通过凸轮部310而向朝向支承部411的方向加压,锁定旋转架130的旋转。
即,在固定凸轮511和移动凸轮512彼此被支承的面上形成凸轮面,通过固定凸轮511和移动凸轮512之间的相对旋转而发生固定凸轮511与移动凸轮512之间的轴方向上的移动,通过驱动部150,旋转架130相对于轴120而旋转,从而固定凸轮511和移动凸轮512彼此靠近或远离,对旋转架130的旋转进行锁定或解锁。在轴120的凸轮部310的侧末端结合有与固定凸轮511之间具有弹簧531的螺母532,弹簧531支承螺母532而对固定凸轮511加压,从而保持固定凸轮511与移动凸轮512之间的接触。
通过凸轮部310,在方向盘101位于与转向轴110为同轴的第1位置时相对旋转架130的轴120的旋转被锁定。即,从第2位置移动到第1位置的方向盘101的轴120的旋转被凸轮部310锁定,当驾驶者操作方向盘101时,方向盘101相对轴120不旋转。另一方面,方向盘101位于第2位置时,相对旋转架130的轴120的旋转被锁定或解锁。
另外,在固定凸轮511上形成有第1止链器521,在移动凸轮512上形成有第2止链器522,在方向盘101位于与转向轴110为同轴的第1位置时,对第1止链器521和第2止链器522进行支承(参照图6)。当方向盘101位于第1位置时,第1止链器521和第2止链器522彼此被支承,从而从第2位置移动到第1位置的方向盘101被阻挡在第1位置,防止超过第1位置而旋转。另一方面,方向盘101位于第2位置时,第1止链器521和第2止链器522彼此被支承。
接着,在引导架140形成有供引导杆133出入的引导间隙141,引导间隙141随着引导杆133在引导间隙141中移动,从而向引导杆133施加使旋转架130旋转的扭矩。图6中图示了引导间隙141形成为在附图上垂直的直线的实施例,图8中图示了引导间隙141形成为附图上的曲线的实施例,图10中图示了引导间隙141形成为附图上垂直的直线及曲线的实施例。
首先,对图中所示的各个实施例的共同事项进行观察可知,引导间隙141的引导杆133出入的入口在转向轴110所朝向的垂直的方向,换言之在附图上向下侧开口而形成。因此,引导杆133插入到引导间隙141或脱离时在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另一方面,引导间隙141的末端既可以被开口或也可以如图所示地关闭。
转向柱通过驱动部150而被收缩或拉伸时,引导杆133与转向轴110一起在叠缩方向,附图上的左右方向上移动,在引导架140上形成有引导面610,以在叠缩方向上移动的引导杆133插入到引导间隙141。
即,引导架140包括在引导间隙141的入口侧朝向后方而形成,引导引导杆133插入引导间隙141的引导面610。引导面610朝向后方,附图上的右侧,与插入到引导间隙141之前的引导杆133相对,引导杆133先被引导面610支承,然后插入到引导间隙141。通过引导面610,即便引导间隙141相对转向轴110的轴方向而垂直地开口,在叠缩方向上移动的引导杆133也可插入到引导间隙141。如图所示,引导面610是形成引导间隙141的两面中位于前方的面延伸而形成。
下面,对各个实施例进行说明。根据本实施例,引导间隙141使插入引导间隙141的引导杆133在相对转向轴110的轴方向而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换言之,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引导间隙141在附图上垂直的方向上形成。
图7中按照各个步骤图示了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引导杆133在引导间隙141移动而进行的方向盘101的折叠动作。图7的(A)作为引导杆133插入到引导间隙141之前的状态,方向盘101位于第1位置。图7的(B)表示在图7的(A)状态下随着转向柱被收缩,引导杆133被引导面610支承的状态,方向盘101还位于第1位置,当转向柱进一步被收缩时,引导杆133通过引导面610而被引导,并插入到引导间隙141。图7的(C)表示在图7的(B)状态下转向柱进一步被收缩的状态。插入到引导间隙141的引导杆133沿着引导间隙141而在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而到达引导间隙141的末端,引导杆133为在附图上位于最上侧的状态,轴120位于引导间隙141的开口正下方。随着引导杆133插入引导间隙141而移动,旋转架130以轴120的轴为中心旋转,方向盘101位于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图7的D表示在图7的C中转向柱100进一步被收缩而方向盘101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轴120位于比引导间隙141的入口更靠前方的位置,由此引导杆133从引导间隙141的末端向下侧移动。在方向盘101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的过程经过图7的(D)到A的过程而执行。
根据本实施例,引导间隙141形成为插入到引导间隙141的引导杆133在转向轴110的轴方向和相对转向轴110的轴方向而垂直的方向上同时移动。换言之,与图6所图示的实施例不同地,引导杆133可形成为在附图上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同时移动。图8中图示了引导间隙141形成为在附图上向上侧突起的曲线的实施例或引导间隙141在斜线方向上形成。
图9中按照各个步骤图示了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引导杆133在引导间隙141中移动而进行的方向盘101的折叠动作。图9的(A)作为引导杆133插入到引导间隙141之前的状态,方向盘101位于第1位置。图9的(B)表示在图9的(A)状态下转向柱被收缩而引导杆133被引导面610支承的状态,方向盘101还位于第1位置,当转向柱进一步被收缩时,引导杆133通过引导面610而被引导并插入到引导间隙141。图9的(C)表示在图9的(B)状态下转向柱进一步被收缩的状态。插入到引导间隙141的引导杆133沿着引导间隙141而在附图上向右上方移动,位于自转向轴110向最上方远离的位置。随着引导杆133插入到引导间隙141而移动,旋转架130以轴120的轴为中心旋转,方向盘101位于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图9的(D)表示在图9的(C)中转向柱100进一步被收缩而方向盘101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引导杆133向右下方移动而到达引导间隙141的末端。方向盘101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经过从图7的(D)到(A)为止的过程而执行。
另外,参照本实施例,引导间隙141包括插入到引导间隙141的引导杆133在相对转向轴110的轴方向而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第1区间1001及在转向轴110的轴方向和相对转向轴110的轴方向而垂直的方向上同时移动的第2区间1002。即,引导间隙141包括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这样在附图上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的区间及图8中所图示的实施例这样以曲线形成或以斜线形成的区间。图10中图示了第1区间1001从引导间隙141的入口向附图上的上侧垂直地形成,第2区间1002从第1区间1001的上端向左下端的斜线方向形成的实施例。附图中图示了插入到引导间隙141的开口的引导杆133经过第1区间1001之后进入第2区间1002的实施例,但也可以是与其相反的情况或第1区间1001或第2区间1002分离成多个区间而交替地配置。
图11中按照各个步骤而图示了在图10所图示的实施例中,随着引导杆133在引导间隙141中移动而进行的方向盘101的折叠动作。图11的(A)作为引导杆133插入到引导间隙141之前的状态,方向盘101位于第1位置。图11的(B)表示在图11的(A)状态下随着转向柱被收缩,引导杆133被引导面610支承的状态,方向盘101还位于第1位置,当转向柱进一步被收缩时,引导杆133通过引导面610而被引导并插入到引导间隙141。图11的(C)表示在图11的(B)状态下转向柱进一步被收缩的状态。插入到引导间隙141而进入第1区间1001的引导杆133沿着第1区间1001而在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如附图所示地到达第1区间1001的上端,引导杆133位于附图上的最上侧的状态下,轴120位于引导间隙141的开口的正下方。随着引导杆133进入第1区间1001而移动,旋转架130以轴120的轴为中心旋转,方向盘101位于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图11的(D)表示在图11的(C)中转向柱100进一步被收缩而方向盘101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引导杆133从第1区间1001脱离而进入第2区间1002,随着引导杆133到达第2区间1002的末端,方向盘101位于第2位置。方向盘101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的过程经过图7的(D)到(A)为止的过程而执行。
根据具备以上的形状的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能够将方向盘收纳到车体内,特别地,在自主行驶模式下确保驾驶座的空间,防止方向盘妨碍身体,从而驾驶者可进行舒适的驾驶动作,另外还能防止驾驶者介入转向。
以上的说明仅对本公开的技术思想进行了例示性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思想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修改及变形。另外,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公开的技术思想进行限定,而是对本公开进行说明,因此本技术思想的范围不限于这样的实施例。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根据下面的权利要求而解释,与其相同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应均包括在本公开的权利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其包括:
轴,其以与转向轴交叉的方式结合到上述转向轴;
驱动部,其使上述转向轴在叠缩方向上移动;
旋转架,其包括:轴结合部,其可旋转地结合到上述轴;方向盘结合部,方向盘结合到该方向盘结合部;及引导杆,其在相对上述转向轴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远离上述轴;及
引导架,其包括引导间隙,随着上述转向轴在叠缩方向上移动,上述引导杆出入该引导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间隙以如下方式形成:随着插入到上述引导间隙的引导杆在上述引导间隙中移动,上述旋转架相对于上述轴能够进行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结合部形成为一对而分别结合到上述轴的两端,上述方向盘结合部和引导杆设于上述一对轴结合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轴结合部分别包括:旋转结合部,其结合到上述轴;第1延伸部,其从上述旋转结合部延伸且在延伸的端部之间具备上述方向盘结合部;及第2延伸部,其从上述旋转结合部延伸且在延伸的端部之间具备上述引导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结合部上形成有供上述轴插入的结合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凸轮部,其包括:固定凸轮,其在圆周方向上固定到上述轴;及移动凸轮,其结合到上述旋转架且被上述固定凸轮支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轴上隔着上述旋转架而形成有支承部,该支承部在上述凸轮部的相反侧在轴方向上支承上述旋转架,
上述旋转架通过上述凸轮部而向朝向上述支承部的方向加压,上述旋转架的旋转被锁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凸轮部,相对于上述旋转架的上述轴的旋转在上述方向盘与上述转向轴位于同轴时被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凸轮上形成有第1止链器,在上述移动凸轮上形成有第2止链器,在上述方向盘与上述转向轴位于同轴时,上述第1止链器和第2止链器彼此被支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架包括引导面,该引导面从上述引导间隙的入口侧朝向后方而形成,引导上述引导杆插入到上述引导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间隙以如下方式形成:插入到上述引导间隙的引导杆在相对于上述转向轴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间隙以如下方式形成:插入到上述引导间隙的引导杆在上述转向轴的轴方向和相对于上述转向轴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同时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间隙包括供插入到上述引导间隙的引导杆在相对于上述转向轴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第1区间;及供插入到上述引导间隙的引导杆在上述转向轴的轴方向和相对于上述转向轴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同时移动的第2区间。
CN202110458383.7A 2020-04-29 2021-04-27 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 Pending CN1135620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52493 2020-04-29
KR20200052493 2020-04-29
KR1020210051952A KR20210133870A (ko) 2020-04-29 2021-04-21 접이식 조향휠 구조를 갖는 조향컬럼
KR10-2021-0051952 2021-04-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2061A true CN113562061A (zh) 2021-10-29

Family

ID=78161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8383.7A Pending CN113562061A (zh) 2020-04-29 2021-04-27 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18983B2 (zh)
CN (1) CN113562061A (zh)
DE (1) DE102021204312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1255A (zh) * 2020-04-09 2021-10-19 株式会社万都 折叠式方向盘组件及包括折叠式方向盘组件的转向装置
US11459018B2 (en) * 2020-09-28 2022-10-04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Telescope drive bracket with anti-rotation features
DE102022106377A1 (de) 2022-03-18 2023-09-21 ZF Automotive Safety Germany GmbH Verstellbare lenkeinhei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schwenken eines lenkradkranzes in einem kraftfahrzeug
US11845485B2 (en) * 2022-04-18 2023-12-19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Rake actuator assembly for steering column and method of assembly
DE102022111084B3 (de) * 2022-05-05 2023-07-06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enkvorrichtung zum aktiven Steuern eines zumindest teilweise autonomfahrbaren Kraftfahrzeug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20572A1 (en) 2001-08-31 2003-03-13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towable steering wheel
JP4689487B2 (ja) * 2006-02-09 2011-05-25 株式会社ワークスベル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チルト装置
US11560169B2 (en) * 2015-06-11 2023-01-24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steering column system and method
WO2019193956A1 (ja) * 2018-04-04 2019-10-1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2146467B1 (ko) 2018-11-06 2020-08-21 가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미세 중력 배양 장치
DE102019106334A1 (de) 2019-03-13 2020-09-1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ortbewegungsmittel und Anwenderschnittstelle für ein autonom fahrfähiges Fortbewegungsmittel
JP7310411B2 (ja) * 2019-07-29 2023-07-1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20210051952A (ko) 2019-10-31 2021-05-10 (주)더스탠다드 고형암 치료용 고주파 방식의 비가역적 전기천공 시스템
CN113548107A (zh) * 2020-04-09 2021-10-26 株式会社万都 折叠式方向盘组件及包括折叠式方向盘组件的转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1204312A1 (de) 2021-11-04
US20210339792A1 (en) 2021-11-04
US11318983B2 (en) 2022-05-03
DE102021204312B4 (de) 2023-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62061A (zh) 具备折叠式方向盘结构的转向柱
CN113511255A (zh) 折叠式方向盘组件及包括折叠式方向盘组件的转向装置
CN111936371B (zh) 转向装置
EP2402232B1 (en) Electric telescopic steering apparatus
KR20210030575A (ko) 자동차의 조향컬럼
US10919558B2 (en) Steer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20110162904A1 (en) Lower type motor driven column apparatus
US20200255052A1 (en) Collapsi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JP578329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
CN110063847B (zh) 移动载具
US11827268B2 (en) Vehicle steering column
US11198463B2 (en) Foldable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and steer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EP2328793A1 (en) Steering-force transmit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13200085A (zh) 转向系统
KR20210133870A (ko) 접이식 조향휠 구조를 갖는 조향컬럼
CN105339105B (zh) 加工工具和卷边装置
US9216776B2 (en) Foldable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KR20200110205A (ko) 자동차 조향컬럼
JP2009190700A (ja) 操舵装置
KR20210125930A (ko) 접힘방식 조향휠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향장치
US20220135113A1 (en) Steering operating device and steering system for vehicle
CN112026501B (zh) 一种顶棚锁止装置及车辆
US20200317252A1 (en) Collapsi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JP5412799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13511251A (zh) 儿童拖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Hanna Wandu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MANDO Corp.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