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7413A - 重量测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重量测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7413A
CN113557413A CN202080020548.6A CN202080020548A CN113557413A CN 113557413 A CN113557413 A CN 113557413A CN 202080020548 A CN202080020548 A CN 202080020548A CN 113557413 A CN113557413 A CN 1135574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receiving member
weight measuring
load
bottom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05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广拓
市原圣也
山田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n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i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n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57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74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3/00Weigh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astically-deformable members, e.g. spring balances
    • G01G3/12Weigh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astically-deformable members, e.g. spring balances wherein the weighing element is in the form of a solid body stressed by pressure or tension during weighing
    • G01G3/14Weigh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astically-deformable members, e.g. spring balances wherein the weighing element is in the form of a solid body stressed by pressure or tension during weighing measuring variations of electrical resist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036Measuring load distribution, e.g. podologic stud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1/00Details of weighing apparatus
    • G01G21/02Arrangements of bearings
    • G01G21/10Floating suspensions; Arrangements of shock absorb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1/00Details of weighing apparatus
    • G01G21/22Weigh pans or other weighing receptacles; Weighing platfor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1/00Details of weighing apparatus
    • G01G21/23Support or suspension of weighing platfor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26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or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measurement of force, e.g. for preventing influence of transverse components of force, for preventing overlo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02Details of sens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vivo measurements
    • A61B2562/0252Load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02Details of sens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vivo measurements
    • A61B2562/0261Strain gau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3Measur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or conductance of a portion of the body
    • A61B5/0537Measuring body composition by impedance, e.g. tissue hydration or fat cont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44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weighing pers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Of Forc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重量测定装置。重量测定装置具备:用于载置测定对象的上表面罩;负载传感器,其检测载置于上表面罩的测定对象的载荷;桥部件,其支承负载传感器;承受部件,其承受载置于上表面罩的测定对象的载荷;以及底面罩,其设置于承受部件的下表面侧,在承受部件的下表面与底面罩的上表面之间还具备滑动部,该滑动部使承受部件能够相对于底面罩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桥部件具有支枢,该支枢与承受部件的上表面接触,作为用于使所述桥部件相对于底面罩的倾斜能够变更的支点。

Description

重量测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定测定对象的重量的重量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测定人体等测定对象的重量的重量测定装置。一般而言,重量测定装置具有用于传递测定对象的载荷的一个以上的(在为体重计时通常为四个)负载传感器。负载传感器具有传递测定对象的载荷而变形的应变元件和生成与该应变元件的变形对应的信号的应变仪。基板上的处理电路基于从上述应变仪输出的信号计算测定对象的重量。
在现有的重量测定装置中,如图19所示,存在一种重量测定装置200,在桥部件223与腿210之间夹持橡胶208地在上表面罩202载置有测定对象时,将来自腿210的载荷(朝上的力)经由橡胶208和桥部件223传递至负载传感器205(的可动臂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图19中的242部件是与桥部件223一体形成的凸台(与后述图2的凸台42等同的部件),发挥保持负载传感器205的下表面205a与桥部件223的上表面223a之间的间隔的隔离物的作用。在该重量测定装置200中,如图19的右侧所示,在对上表面罩202以及壳体203施加有测定对象的载荷时,伴随上表面罩202以及壳体203因载荷而产生的挠曲,负载传感器205也倾斜,但橡胶208与该倾斜配合地在水平方向变形且稍微被压扁,橡胶208的上表面倾斜,由此桥部件223与负载传感器205的倾斜配合地进行倾斜,从而能够维持桥部件223的上表面223a与负载传感器205的下表面205a平行的状态。
根据该重量测定装置200,由于能够如上述那样维持桥部件223的上表面223a与负载传感器205的下表面205a平行的状态,所以能够从桥部件223对负载传感器205(的可动臂部)稳定地施加垂直方向朝上的力。因此,无论上表面罩202以及壳体203的挠曲状况如何,均能获得来自正确的负载传感器205(的应变仪)的输出,因此能够正确测定测定对象的重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6572号公报
然而,如上述现有的重量测定装置200那样,在桥部件223与腿210之间夹持橡胶208地使用该橡胶208,为了维持桥部件223的上表面223a与负载传感器205的下表面205a平行的状态,需要使橡胶208成为某种厚度的橡胶(例如5mm),因此存在无法实现装置整体的轻薄化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重量测定装置,无论上表面罩等的挠曲状况如何,均能获得正确的来自负载传感器的输出,能够正确测定测定对象的重量,并且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轻薄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重量测定装置具备:用于载置测定对象的上表面罩;负载传感器,其检测载置于上述上表面罩的上述测定对象的载荷;桥部件,其支承上述负载传感器;承受部件,其承受载置于上述上表面罩的上述测定对象的载荷;以及底面罩,其设置于上述承受部件的下表面侧,上述重量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承受部件的下表面与上述底面罩的上表面之间,还具备滑动部,该滑动部使上述承受部件能够相对于上述底面罩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上述桥部件具有支枢,该支枢与上述承受部件的上表面接触,作为用于使上述桥部件相对于上述底面罩的倾斜能够变更的支点。
优选在该重量测定装置中,上述滑动部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具有如下关系,即:在上述上表面罩因载置于上述上表面罩的上述测定对象的载荷而挠曲时,在上述承受部件与上述底面罩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比在上述支枢与上述承受部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小。
在该重量测定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滑动部是粘贴于上述承受部件的下表面以及上述底面罩的上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树脂制的片。
在该重量测定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树脂制的片是氟树脂制的片。
在该重量测定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滑动部是涂覆于上述承受部件的下表面以及上述底面罩的上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树脂。
在该重量测定装置中也可以为,被涂覆的上述树脂是氟树脂。
在该重量测定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滑动部是实施了镀层处理的上述承受部件的下表面以及上述底面罩的上表面中的至少一方。
在该重量测定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承受部件具备与上述支枢接触的板状部、设置于上述板状部的外缘的弹性部、以及设置于上述弹性部的外缘的外框部,上述板状部和上述弹性部未安装于上述底面罩,仅上述外框部安装于上述底面罩。
在该重量测定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重量测定装置还具备用于将上述桥部件安装于上述底面罩侧的板簧,上述板簧的外缘部固定于上述底面罩,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
在该重量测定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板簧与上述上表面罩侧连结,上述重量测定装置还具备用于防止上述底面罩从上述上表面罩离开规定的距离以上的防分离部件上述规定的距离是固定于上述底面罩侧的上述板簧未完全伸长的距离。
在该重量测定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重量测定装置还具备与上述上表面罩结合的加强罩,上述加强罩具备金属制上表面罩、金属制底面罩、以及设置于上述金属制上表面罩与上述金属制底面罩之间的树脂层,在上述金属制上表面罩的下表面以及上述金属制底面罩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微小的凹部,上述树脂层的树脂进入上述多个微小的凹部,从而上述金属制上表面罩、上述树脂层、以及上述金属制底面罩被接合在一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上表面罩因测定对象的载荷而挠曲时,即便在因在桥部件的支枢与承受部件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支枢无法相对于承受部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通过在承受部件的下表面与底面罩的上表面之间设置的滑动部的作用,也能使承受部件相对于底面罩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使支枢相对于底面罩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从而变更桥部件相对于底面罩的倾斜。由此,由于在上表面罩因测定对象的载荷而挠曲时,能够维持上表面罩未挠曲时桥部件的上表面与负载传感器的下表面的倾斜(例如维持桥部件的上表面与负载传感器的下表面平行的状态),所以能够从桥部件对负载传感器的下表面稳定地施加垂直方向朝上的力。因此,由于无论上表面罩的挠曲状况如何,均能获得正确的来自负载传感器的输出,所以能够正确测定测定对象的重量,并且,由于与专利文献1所示的重量测定装置不同,无需在桥部件下配设厚的橡胶,所以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轻薄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体质分析仪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该体质分析仪的负载传感器周边的部件的详细分解图。
图3是从斜上方观察该体质分析仪的负载传感器得到的立体图。
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该负载传感器得到的立体图。
图5是该负载传感器的侧视图。
图6是上述体质分析仪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A-A线剖面中的圆C1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比较例的体质分析仪的俯视图。
图9是未施加有受检者的载荷时比较例的体质分析仪的图8的A′-A′线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施加有受检者的载荷时比较例的体质分析仪的图8的A′-A′线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的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未施加有受检者的载荷时体质分析仪的图6的A-A线剖视图。
图14是图13中的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施加有受检者的载荷时该体质分析仪的图6的A-A线剖视图。
图16是图15中的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7是图6的A-A线剖面中的圆C2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变形例3的体质分析仪中的腿部周边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19是现有重量测定装置的一个例子中的负载传感器周边的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本发明的重量测定装置是体质分析仪时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的整体的分解立体图。体质分析仪1具有测定受检者的重量的功能和测定受检者的体脂肪率、肌肉量、推定骨量、内脏脂肪等级、基础代谢量、体水分率等体质分析的功能。如图1所示,体质分析仪1具备用于载置受检者的树脂罩2(权利要求中的“上表面罩”)、结合金属和树脂得到的加强罩3、和底罩4(权利要求中的“底面罩”)作为其壳体。之后详细叙述上述加强罩3,该加强罩3与树脂罩2结合,是用于提高树脂罩2的强度的部件。底罩4由钢板等金属制材料形成。另外,如图1所示,体质分析仪1具备配置于底罩4的底面的四个角的腿10。
如图1所示,体质分析仪1在树脂罩2的上表面,具备用于测定受检者的生物电阻抗的四个电极11。在这些电极11中,包含用于对受检者的左右双脚的脚掌外加电流的左右的电流供给用电极、和用于通过从这些电极外加电流来检测与在受检者的双脚的脚掌产生的电位差相当的电压的左右的电压检测用电极。另外,体质分析仪1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由设置于树脂罩2的上表面的显示窗12和在设置于加强罩3的上表面的凹部13安装的未图示的LCD模块构成。在该显示部显示受检者的体重、体质分析等。
另外,在设置于加强罩3的凸部14的背面侧的凹部安装有未图示的基板。该基板具备进行受检者的重量的测定处理、与受检者的各种体质分析有关的测定处理等的处理电路等。配置于上述加强罩3的上表面侧的LCD模块与配置于加强罩3的底面侧的基板连接。更具体而言,与LCD模块一体设置的柔性电缆在设置于加强罩3的中央部的贯通孔18通过,柔性电缆的前端与加强罩3的底面侧的基板连接。另外,在受检者载于树脂罩2时,为了确保用于允许使负载传感器5的可动臂部34(参照图2等)向上方移动的空间,在与大致矩形的加强罩3的四个角相当的位置设置有孔17。此外,在加强罩3设置有用于确保设置于底罩4的电池盒21的空间的孔19。
接下来,除上述图1以外,还参照图2对上述体质分析仪1的负载传感器5周边的部件进行说明。图2是体质分析仪1的负载传感器5周边的部件的详细分解图,将在图1中用单点划线示出的圆柱形区域CL的部分放大示出。此外,在图1中,示出与桥部件23紧固了的状态的负载传感器5,在图2中,示出与桥部件23紧固之前的负载传感器5。
如图2所示,体质分析仪1具备:桥部件23,其是向负载传感器5传递载荷的载荷传递部件,在负载传感器5的周边支承负载传感器5,具有支枢62(参照图4);传感器支架6,其是用于保持负载传感器5的部件;板簧7,其用于将桥部件23安装于底罩4侧;承受部件8,其承受(接受)来自树脂罩2上的受检者的载荷;以及低摩擦片9a、9b。之后详细叙述,板簧7的外缘部固定于底罩4,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低摩擦片9a、9b是氟树脂制的片,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滑动部。该低摩擦片9a、9b的静摩擦系数例如为0.3以下。另外,低摩擦片9a、9b的一片厚度例如为0.05mm~0.2mm。
接下来,除上述图2以外,还参照图3至图5对上述负载传感器5的构造进行说明。图3和图4是分别从斜上方和斜下方观察到的负载传感器5的立体图,图5是负载传感器5的侧视图。在图3至图5中,示出与桥部件23紧固了的状态的负载传感器5。负载传感器5具有传递载于树脂罩2的受检者的载荷而变形的应变元件31、和生成与该应变元件31的变形对应的信号的应变仪32,来检测受检者的载荷。上述应变元件31是具有线对称形状和一样厚度的单一部件,具备固定于加强罩3的两个固定臂部33、经由承受部件8以及桥部件23承受来自腿10的载荷的两个可动臂部34、在可动臂部34承受到载荷时产生形变的应变部35和两个贯通孔36(参照图2)。另外,应变仪32的电缆38通过胶带37与应变元件31粘合。该胶带37用于捆扎应变仪32的电缆38。
如图4以及图5所示,桥部件23在其下表面中央部具备使前端成为半球状的圆锥上下反转而成的形状的支枢62。该支枢62是用于能够变更桥部件23相对于底罩4的倾斜的支点,在组装后的体质分析仪1中,该支枢62配设为与承受部件8的上表面接触。支枢62的高度例如为0.8mm。另外,如图2所示,桥部件23在与上述负载传感器5侧的两个贯通孔36对应的位置具有两个贯通孔40。如图2以及图5所示,在桥部件23的上表面23a中的贯通孔40的周围设置有圆锥台状的凸台42。因此,如图5所示,在负载传感器5与桥部件23被紧固的状态下,桥部件23的上表面23a成为仅两个凸台42的上表面与负载传感器5的下表面接触。即,桥部件23的凸台42发挥保持负载传感器5的下表面5a与桥部件23的上表面23a之间的间隔的隔离物的作用。另外,如图2所示,桥部件23在其端部的四个位置具有供用于与板簧7紧固的小螺钉54旋入的螺纹切削孔41。
接下来,对将上述负载传感器5、桥部件23和传感器支架6安装于加强罩3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负载传感器5与桥部件23的紧固通过图2至图4所示的铆钉43进行。具体而言,通过如在图2中用虚线示出那样,在将两个铆钉43从下方在桥部件23侧的贯通孔40和负载传感器5侧的两个贯通孔36插通的基础上,铆接铆钉43的上端,由此对负载传感器5和桥部件23进行紧固。而且,在将与该桥部件23紧固了的状态的负载传感器5的固定臂部33嵌入传感器支架6的框47的基础上,将嵌入有该负载传感器5的传感器支架6安装于在加强罩3的背面侧设置的框73(参照图7)。然后,通过如在图2中用虚线示出那样,将小螺钉50旋入加强罩3的螺纹孔49和传感器支架6的螺纹孔48,对加强罩3和传感器支架6进行紧固(螺纹连接),从而将负载传感器5、桥部件23和传感器支架6安装于加强罩3。
另外,图2所示的负载传感器5周边的部件之中的板簧7以及承受部件8安装于底罩4侧。在说明板簧7以及承受部件8的安装方法之前,除上述图2以外,还参照图6以及图7对板簧7以及承受部件8的构造进行说明。图6是组装后的体质分析仪1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A-A线剖面中的用单点划线示出的圆C1的部分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板簧7具备底罩安装部7a(权利要求中的“外缘部”)、弹性变形部7b和桥部件承受部7c。底罩安装部7a是板簧7的外缘部,是固定于底罩4的部分。弹性变形部7b是设置于底罩安装部7a的内缘侧的弯曲形状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分。桥部件承受部7c是设置于弹性变形部7b的内缘侧的承受桥部件23的部分。另外,如图2以及图7所示,承受部件8具备由铁板制成的板状部57、设置于该板状部57的外缘的橡胶制的柔软弹性部58(权利要求中的“弹性部”)、和设置于该柔软弹性部58的外缘的铁制的外环59(权利要求中的“外框部”)。
上述承受部件8向底罩4的安装方法如以下所述。即,通过在承受部件8的下表面和底罩4的上表面分别粘贴有低摩擦片9a和低摩擦片9b的基础上,将承受部件8的外环59焊接于底罩4,将承受部件8安装于底罩4。因此,承受部件8中的板状部57和柔软弹性部58未被安装于底罩4,仅外环59被安装于底罩4。
另外,如图2所示,板簧7在其中央部具有孔53。通过在该孔53收纳有承受部件8的状态下,将四个位置的接合部52焊接于底罩4,从而板簧7被安装于底罩4。
和上述负载传感器5以及传感器支架6一起安装于加强罩3侧的桥部件23与安装于底罩4侧的板簧7通过小螺钉54被紧固。此外,在图2中,仅示出两个小螺钉54,实际上,小螺钉54的数量为四个。这些小螺钉54在设置于底罩4的孔60(所谓自由尺寸孔)通过,从底罩4的下表面侧插入。而且,小螺钉54的螺纹牙的部分在安装于底罩4的板簧7的孔51插通而被旋入桥部件23的螺纹切削孔41。由此,安装于底罩4侧的板簧7和安装于加强罩3侧的桥部件23被螺纹连接。由于在该结构中,如上述所述,板簧7的弹性变形部7b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所以能够变更桥部件23相对于底罩4的倾斜。
如上述所述,在安装于底罩4侧的板簧7和安装于加强罩3侧的桥部件23被螺纹连接之后,在底罩4的下表面,以覆盖图2所示的孔60的方式粘贴图1所示的腿10。如上述所述,由于板簧7和安装于加强罩3侧的桥部件23被螺纹连接,加强罩3与树脂罩2结合,所以板簧7经由桥部件23、负载传感器5和加强罩3与树脂罩2侧连结。
接下来,参照图7对组装后的体质分析仪1中的负载传感器5周边的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未施加有受检者的载荷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负载传感器5支承于在桥部件23的上表面23a设置的凸台42,负载传感器5(的下表面5a)和桥部件23(的上表面23a)成为平行状态。另外,如图7所示,在组装后的体质分析仪1中,成为桥部件23的支枢62与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接触的状态。
接下来,参照上述图3至图5,针对负载传感器5(的下表面5a)与桥部件23(的上表面23a)的倾斜给予负载传感器5的应变仪32的输出的影响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负载传感器5(的下表面5a)与桥部件23(的上表面23a)平行的状态下,如图5的实线和虚线的箭头所示,受检者的载荷从腿10(参照图1、图7以及图10等)经由桥部件23的支枢62对负载传感器5的下表面5a在垂直方向朝上施加。然而,若负载传感器5(的下表面5a)和桥部件23(的上表面23a)不再是平行的状态(倾斜),则受检者的载荷对负载传感器5不再是在垂直方向朝上施加。因此,由于负载传感器5(的下表面5a)和桥部件23(的上表面23a)不是平行的状态时,与是平行的状态相比,负载传感器5的应变部35的应变方式改变,所以负载传感器5的应变仪32的输出值产生误差,体质分析仪1无法正确测定受检者的体重。
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与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重量测定装置不同,不在桥部件下配设厚的橡胶,即便是树脂罩2和加强罩3因受检者的载荷而挠曲时,负载传感器5(的下表面5a)和桥部件23(的上表面23a)也能维持平行的状态。
针对用于维持上述负载传感器5与桥部件23平行的状态的研究,参照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的比较例的体质分析仪来进行说明。图8是该比较例的体质分析仪100的俯视图,图9是未施加有受检者的载荷时体质分析仪100的图8的A′-A′线剖视图。图10是图9中的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图11是施加有受检者的载荷时体质分析仪100的图8的A′-A′线剖视图。图12是图11中的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该比较例的体质分析仪100与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不同,在承受部件108的下表面以及底罩104的上表面未粘贴有低摩擦片9a、9b。另外,在该比较例的体质分析仪100中,与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不同,承受部件108由铁板等单一部件构成,承受部件108的整体固定于底罩104的上表面。因此,无法使承受部件108相对于底罩104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该比较例的体质分析仪100中的除上述部分以外的结构与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相同。此外,图8中的111和112分别表示电极和显示部的显示窗。另外,图9至图12中的110表示体质分析仪100的腿,图10以及图12中的142表示体质分析仪100的凸台。
在上述体质分析仪100的结构中,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树脂罩102和加强罩103因受检者的载荷而挠曲时,与加强罩103固定的负载传感器105倾斜。然而,由于与负载传感器105通过铆钉紧固的桥部件123的支枢162因在其与承受部件108的上表面108a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向体质分析仪1的外侧(向在图12中用箭头B表示的方向)移动,所以如图12所示那样,在负载传感器105的下表面105a与桥部件123的上表面123a之间产生倾斜。这样,若负载传感器105的下表面105a和桥部件123的上表面123a不再是平行的状态(倾斜),则受检者的载荷对负载传感器105不再是在垂直方向朝上施加。因此,因树脂罩102以及加强罩103的挠曲状况,负载传感器105的应变区域的应变改变,因此无法获得正确的负载传感器105(的应变仪)的输出。因此,体质分析仪100无法正确测定受检者的体重。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负载传感器5的下表面5a和桥部件23的上表面23a能够维持平行状态。针对该理由,参照图13至图16进行说明。图13是未施加有受检者的载荷时体质分析仪1的图6的A-A线剖视图。图14是图13中的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图15是施加有受检者的载荷时体质分析仪1的图6的A-A线剖视图。图16是图15中的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14以及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与上述比较例的体质分析仪100不同,具有粘贴于承受部件8的下表面和底罩4的上表面的低摩擦片9a、9b。上述低摩擦片9a、9b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具有如下关系,即:在树脂罩2和加强罩3因受检者的载荷而挠曲时,在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的下表面(的低摩擦片9a)与底罩4的上表面(的低摩擦片9b)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比在桥部件23的支枢62与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小。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中的承受部件8与上述比较例的体质分析仪100不同,仅外环59的部分与底罩4固定,所以能够使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相对于底罩4(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中,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在树脂罩2和加强罩3因受检者的载荷而挠曲时,与加强罩3固定的负载传感器5倾斜,与此相伴,与负载传感器5紧固的桥部件23的支枢62欲向体质分析仪1的外侧(向图16中用箭头示出的方向)移动。这里,通过上述低摩擦片9a、9b的作用,在树脂罩2和加强罩3因受检者的载荷而挠曲时,在承受部件8的下表面与底罩4的上表面之间作用的摩擦力(更正确而言,在粘贴于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的下表面的低摩擦片9a与粘贴于底罩4的上表面的低摩擦片9b之间作用的摩擦力)比在桥部件23的支枢62与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小。因此,在树脂罩2和加强罩3因受检者的载荷而挠曲,进而负载传感器5倾斜时,桥部件23的支枢62相对于(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的位置因在支枢62与板状部57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影响,与受检者的载荷施加之前相比而没有改变,但如图16所示,由于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向体质分析仪1的外侧(相对于底罩4(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水平的方向)移动,所以支枢62向体质分析仪1的外侧移动,桥部件23相对于底罩4的倾斜改变。
由此,由于在树脂罩2和加强罩3因受检者的载荷而挠曲时,能够维持桥部件23的上表面23a与负载传感器5的下表面5a平行的状态,所以能够将受检者的载荷经由桥部件23对负载传感器5在垂直方向朝上施加。因此,根据该体质分析仪1,由于在树脂罩2和加强罩3因受检者的载荷而挠曲时,能够获得基于不伴随有应变部35的扭曲的变形形状(类似于不产生树脂罩2和加强罩3的挠曲时应变部35的变形形状)的挠曲的来自负载传感器5的输出,所以能够获得正确的负载传感器5的输出。由此,能够正确测定受检者的体重。与此相对,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若桥部件123的上表面123a无法维持与负载传感器105的下表面105a平行的状态,则无法将受检者的载荷经由桥部件123对负载传感器105在垂直方向朝上施加,则负载传感器105的应变部产生基于伴随有扭转的变形形状的挠曲,因此来自负载传感器105的输出成为含有应变部因扭转而产生的成分,无法获得正确的负载传感器105的输出。
此外,树脂罩2以及加强罩3的挠曲不仅因受检者的载荷的大小而不同,还因受检者的脚的大小、树脂罩2的上表面中的载置受检者的双脚的位置而不同,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无论树脂罩2以及加强罩3的挠曲如何,由于能够获得基于不伴随有应变部35的扭转的变形形状的挠曲的来自负载传感器5(的应变仪32)的输出,所以能够获得正确的负载传感器5的输出。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中的承受部件8如上述所述,仅外环59的部分与底罩4固定,如图16所示,在外环59与板状部57之间设置有橡胶制的柔软弹性部58。该橡胶制的柔软弹性部58发挥如下作用,即:若受检者的载荷施加于树脂罩2以及加强罩3,则经由桥部件23的支枢62在板状部57产生水平方向的力,从而该橡胶制的柔软弹性部58挠曲,若受检者的载荷不再施加于树脂罩2以及加强罩3,则使板状部57返回至施加受检者的载荷之前的位置。更详细说明,若受检者从树脂罩2上离开,受检者的载荷不再施加于树脂罩2以及加强罩3,则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那样,树脂罩2以及加强罩3的挠曲消失。因此,与负荷受检者的载荷时不同,与加强罩3固定的负载传感器5的倾斜消失(负载传感器5从图16所示的状态返回至图14所示的状态)。此时,负载传感器5与从图16所示的状态返回至图14所示的状态的动作连动,承受部件8的柔软弹性部58的弹力使板状部57向负荷受检者的载荷之前的位置(向与图16中的箭头相反的方向)返回。由此,桥部件23的支枢62向体质分析仪1的内侧(向与图16中的箭头相反的方向)移动,桥部件23相对于底罩4的倾斜返回至图14所示的负荷受检者的载荷之前的倾斜。
此外,即便不像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那样,在承受部件8的下表面和底罩4的上表面粘贴低摩擦片9a、9b,通过在桥部件的支枢(的特靠前的前端部)涂覆润滑剂等方法,使与承受部件或者底罩的上表面接触的支枢滑动,也能与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相同地,在施加有受检者的载荷时,维持桥部件的上表面与负载传感器的下表面平行的状态。但是,在这种结构中,由于施加有点载荷(集中载荷)的支枢相对于底罩(的上表面)在水平的方向上移动,所以支枢容易磨耗,装置(特别是支枢)的耐久性低。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由于来自腿10的载荷以面载荷施加的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相对于底罩4(的上表面)在水平的方向上移动,所以与使上述支枢滑动的情况相比,难以产生部件间的磨耗。
接下来,针对在体质分析仪1中采用的用于确保精度且实现装置整体的轻薄化、轻型化的研究进行说明。首先,在该体质分析仪1中,如上述所述,在桥部件23设置支枢62,其与与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的上表面接触,作为用于使桥部件23的倾斜能够变更的支点,在承受部件8的外环59与板状部57之间设置柔软弹性部58,且在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的下表面和底罩4的上表面粘贴承受部件8能够相对于底罩4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低摩擦片9a、9b。通过这些部件的作用,能够与专利文献1所示的重量测定装置不同,能够以不在桥部件下配设厚的橡胶的方式,在树脂罩2和加强罩3因受检者的载荷而挠曲时,维持桥部件23的上表面23a与负载传感器5的下表面5a平行的状态。由此,与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重量测定装置相比,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轻薄化、轻型化。
另外,在该体质分析仪1中,作为壳体,使用了将金属和树脂结合得到的加强罩3。针对该点,参照上述图7说明。通常,对于体质分析仪以及体重计的壳体,使用铁板(冲压部件)、树脂(射出成型部件),但为了以上述壳体具有制品所需的强度,需要使制品整体为30mm以上的厚度。因此,在该体质分析仪1中,为了维持所需强度,并且为了实现壳体和装置整体的轻薄化、轻型化,使用了将金属和树脂结合得到的加强罩3。如图7所示,该加强罩3具备铁板罩70(权利要求中的“金属制上表面罩”)、铁板基座71(权利要求中的“金属制底面罩”)、和在它们之间设置的树脂层72。在上述铁板罩70的下表面以及铁板基座71的上表面,通过表面处理形成有多个微小凹部。这些凹部的直径例如为10~400nm。在铁板罩70、树脂层72与铁板基座71结合时,树脂进入在铁板罩70的下表面以及铁板基座71的上表面设置的多个微小凹部,将铁板罩70、树脂层72、以及铁板基座71接合在一起。
如上述所述,通过将加强罩3由铁板罩70、铁板基座71和在它们之间设置的树脂层72构成,使树脂进入在铁板罩70的下表面以及铁板基座71的上表面设置的多个微小凹部,使铁板罩70、树脂层72与铁板基座71接合,能够使加强罩3成为既薄型还具有强度(难以挠曲)的壳体。加强罩3的厚度例如为5~7mm。另外,由于该加强罩3在铁板罩70与铁板基座71之间具有树脂层72,所以和现有的仅由铁板等金属性板构成的壳体相比,能够实现壳体的轻型化。通过如上述那样使用了薄且轻型的加强罩3作为体质分析仪1的壳体,能够实现体质分析仪1的装置整体的轻薄化和轻型化。
接下来,参照上述图2,针对在负载传感器5向底罩4的安装中使用了板簧7的理由进行说明。此外,更正确而言,通过图2所示的板簧7的接合部52焊接于底罩4,板簧7的底罩安装部7a安装于底罩4,板簧7的桥部件承受部7c与桥部件23连结。而且,桥部件23与负载传感器5的应变元件31连结。即,负载传感器5经由桥部件23和板簧7安装于底罩4。如上述所述,板簧7与桥部件23的连结通过四个小螺钉54进行,桥部件23与负载传感器5的应变元件31的连结通过铆钉43进行。
如上述所述在负载传感器5与底罩4的固定中使用了板簧7的第一理由是,在用户抬起树脂罩2侧时,底罩4难以脱落。通过如上述那样使用小螺钉54将板簧7与桥部件23连结,在用户抬起树脂罩2侧时,那个使桥部件23和固定于底罩4的板簧7难以脱落,因此能够使底罩4难以脱落。
另外,在负载传感器5和底罩4的固定中使用了板簧7的第二理由是,若受检者的载荷施加于体质分析仪1,则负载传感器5挠曲(应变),但是,若负载传感器5和底罩4被牢固安装,则阻碍负载传感器5的挠曲(应变部35的应变),对体质分析仪1的性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该体质分析仪1中,将板簧7中的承受桥部件23的下表面的部分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经由该板簧7将负载传感器5以及桥部件23能够移动地安装于底罩4,利用板簧7的弹性,从而不会妨碍负载传感器5的挠曲(应变部35的应变)。
通过如上述那样在负载传感器5与底罩4的安装中使用了板簧7,在用户抬起树脂罩2侧时,底罩4难以脱落,但是,若树脂罩2侧被强烈拉动,则板簧7完全伸长,不会返回原处。因此,该体质分析仪1具备图17所示的防分离螺钉81作为用于防止底罩4从树脂罩2以及加强罩3离开规定距离以上的防分离部件。图17是图6的A-A线剖面中的用虚线示出的圆C2的部分的剖视图。
上述防分离螺钉81从图2以及图17所示的底罩4的孔20插入而被旋入设置于树脂罩2的螺纹孔82(参照图17)。另外,如图17所示,在底罩4的孔20的周边设置有凹部20a,在防分离螺钉81向树脂罩2安装后的状态下,在防分离螺钉81的螺钉头81a与凹部20a的面83之间存在缝隙。若树脂罩2侧从该状态被拉动,则安装于树脂罩2侧的防分离螺钉81的螺钉头81a被拉至底罩4的凹部20a(的面83),防止底罩4从树脂罩2以及加强罩3离开规定距离(上述螺钉头81a与凹部20a的面83的缝隙的距离D(参照图17))以上。上述距离D被设定为固定于底罩4侧的板簧7未完全伸长的距离。由此,即便在树脂罩2侧被强烈拉动时,也能将树脂罩2以及加强罩3与底罩4的距离抑制为较短距离,因此能够防止与树脂罩2侧和底罩4侧双方连结的板簧7完全伸长。
如上述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在树脂罩2和加强罩3因受检者的载荷而挠曲时,即便在支枢62因在桥部件23的支枢62与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无法相对于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通过在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的下表面与底罩4的上表面之间设置的滑动部(粘贴于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的下表面的低摩擦片9a和粘贴于底罩4的上表面的低摩擦片9b)的作用,也能使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相对于底罩4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使支枢62相对于底罩4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从而变更桥部件23相对于底罩4的倾斜。由此,由于树脂罩2和加强罩3因受检者的载荷而挠曲时与树脂罩2和加强罩3不挠曲时相同,能够维持桥部件23的上表面23a与负载传感器5的下表面5a平行的状态,所以能够从桥部件23对负载传感器5稳定地施加垂直方向朝上的力。因此,由于无论树脂罩2以及加强罩3的挠曲状况如何,均能获得来自正确的负载传感器5的应变仪32的输出,所以能够正确测定受检者的体重。并且,与专利文献1所示的重量测定装置200不同,无需在桥部件下配设厚的橡胶。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轻薄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在上述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的下表面与底罩4的上表面之间设置的滑动部(粘贴于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的下表面的低摩擦片9a和粘贴于底罩4的上表面的低摩擦片9b)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具有如下关系,即:在树脂罩2和加强罩3因受检者的载荷而挠曲时,在承受部件8的下表面与底罩4的上表面之间作用的摩擦力比在桥部件23的支枢62与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小。由此,能够在树脂罩2和加强罩3因受检者的载荷而挠曲时,维持着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的上表面中的支枢62接触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相对于底罩4在水平方向上可靠地移动。因此,能够使支枢62相对于底罩4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可靠地变更桥部件23相对于底罩4的倾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作为上述滑动部,使用了粘贴于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的下表面以及底罩4的上表面的氟树脂制的低摩擦片9a、9b。由此,容易减小在树脂罩2和加强罩3因受检者的载荷而挠曲时在承受部件8的下表面与底罩4的上表面之间作用的摩擦力,并且与在桥部件下配设厚的橡胶的专利文献1的重量测定装置200相比,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轻薄化和轻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承受部件8具备桥部件23的支枢62接触的板状部57、设置于该板状部57的外缘的橡胶制的柔软弹性部58、和设置于该柔软弹性部58的外缘的外环59,板状部57和柔软弹性部58未安装于底罩4,仅外环59安装于底罩4。在该结构中,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能够相对于底罩4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并且在受检者的载荷从施加于树脂罩2以及加强罩3的状态成为不施加的状态时,能够通过柔软弹性部58的弹力使板状部57返回至受检者的载荷施加之前的位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还具备用于将桥部件23安装于底罩4侧的板簧7,板簧7的外缘部(底罩安装部7a)固定于底罩4,板簧7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这样,由于板簧7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所以能够变更桥部件23相对于底罩4的倾斜。另外,通过如上述那样将板簧7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经由该板簧7将负载传感器5以及桥部件23固定于底罩4,能够利用板簧7的弹性而不妨碍负载传感器5的挠曲(应变部35的形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板簧7与树脂罩2侧连结,该体质分析仪1还具备用于防止底罩4从树脂罩2离开规定距离以上的防分离螺钉81,上述规定距离是固定于底罩4侧的板簧7未完全伸长的距离。由此,即便在树脂罩2侧被强烈拉动的情况下,也能将树脂罩2与底罩4的距离抑制为较短距离,因此能够防止与树脂罩2侧和底罩4双方连结的板簧7完全伸长。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体质分析仪1,加强罩3具备铁板罩70、铁板基座71、和在它们之间设置的树脂层72,在铁板罩70的下表面以及铁板基座71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微小凹部,树脂层72的树脂进入上述多个微小凹部,从而铁板罩70、树脂层72、以及铁板基座71被接合在一起。通过这样使树脂进入设置于铁板罩70的下表面以及铁板基座71的上表面的多个微小凹部,使铁板罩70、树脂层72和铁板基座71接合,能够使加强罩3成为既是薄型还具有强度的壳体。另外,由于该加强罩3在铁板罩70与铁板基座71之间具有树脂层72,所以与现有的仅由铁板等金属性的板构成的壳体相比,能够实现壳体的轻型化。如上述所述,作为体质分析仪1的壳体,通过使用薄且轻型的加强罩3,能够实现体质分析仪1的装置整体的轻薄化和轻型化。
变形例: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在不变更发明主旨的范围,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本发明的重量测定装置是具有测定受检者的体质分析的功能的体质分析仪1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重量测定装置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不具有测定受检者的体质分析的功能的体重计,也可以是烹饪用的电子秤等测定除人体以外的重量的重量测定装置。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权利要求中的“滑动部”是低摩擦片9a、9b时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重量测定装置中的“滑动部”不限定于此,可以具有在对承受部件的板状部产生水平方向的力时板状部能够相对于底罩动作的摩擦力,例如也可以对承受部件的下表面(例如与本实施方式的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相当的部分)以及底罩的上表面中的至少一方实施有如减小摩擦系数那样的镀层处理。另外,上述“滑动部”例如也可以是涂覆于承受部件的下表面(例如与本实施方式的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相当的部分)以及底罩的上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氟树脂等树脂。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低摩擦片9a、9b是氟树脂制的片时的例子,但作为“滑动部”使用的低摩擦片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除氟树脂以外的树脂制的片。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将低摩擦片9a、9b粘贴于承受部件8(的板状部57)的下表面以及底罩4的上表面双方时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低摩擦片仅粘贴于承受部件(的板状部)的下表面以及底罩的上表面中的任一方。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权利要求中的“防分离部件”是防分离螺钉81时的例子,但“防分离部件”不限定于此,底罩4可以是具有防止从树脂罩2以及加强罩3离开规定距离以上的功能的部件。例如,如图18所示,“防分离部件”也可以是与树脂罩2一体成型的具有卡止爪90的防脱部91。具有该卡止爪90的防脱部91在体质分析仪1的组装时被压入底罩4的孔20。在该结构中,若树脂罩2侧被拉动,则设置于树脂罩2的防脱部91的卡止爪90被拉至底罩4的凹部20a(的面83),防止底罩4从树脂罩2以及加强罩3离开规定距离(上述防脱部件90与凹部20a的面83的缝隙的距离D′(参照图18))以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将防分离螺钉81旋入设置于树脂罩2的螺纹孔82而安装于树脂罩时的例子,但也可以将防分离螺钉旋入设置于加强罩的螺纹孔而安装于加强罩。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权利要求中的“金属制上表面罩”和“金属制底面罩”是铁板罩70和铁板基座71时的例子,但“金属制上表面罩”和“金属制底面罩”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由铝、铜、不锈钢等金属形成的板。
变形例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底罩4成为与装置整体大致相同大小的面积,在该底罩4中的与负载传感器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四个腿10,但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将底罩和把腿与负载传感器的周边部件(负载传感器、桥部件、传感器支架、板簧、承受部件以及低摩擦片)单元化得到的部件设置为四个,将它们安装于加强罩。这些单元的上下表面的大小例如为φ50mm程度。
附图标记说明:
1…体质分析仪;2…树脂罩(上表面罩);3…加强罩;4…底罩(底面罩);5…负载传感器;7…板簧;8…承受部件;9a、9b…低摩擦片(滑动部、树脂制的片、氟树脂制的片);23…桥部件;31…应变元件;32…应变仪;57…板状部;58…柔软弹性部(弹性部);59…外环(外框部);62…支枢;70…铁板罩(金属制上表面罩);71…铁板基座(金属制底面罩);72…树脂层;81…防分离螺钉(防分离部件)。

Claims (11)

1.一种重量测定装置,具备:
用于载置测定对象的上表面罩;
负载传感器,其检测载置于所述上表面罩的所述测定对象的载荷;
桥部件,其支承所述负载传感器;
承受部件,其承受载置于所述上表面罩的所述测定对象的载荷;以及
底面罩,其设置于所述承受部件的下表面侧,
所述重量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承受部件的下表面与所述底面罩的上表面之间,还具备滑动部,该滑动部使所述承受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面罩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所述桥部件具有支枢,该支枢与所述承受部件的上表面接触,作为用于使所述桥部件相对于所述底面罩的倾斜能够变更的支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具有如下关系,即:在所述上表面罩因载置于所述上表面罩的所述测定对象的载荷而挠曲时,在所述承受部件与所述底面罩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比在所述支枢与所述承受部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量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是粘贴于所述承受部件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底面罩的上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树脂制的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量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制的片是氟树脂制的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量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是涂覆于所述承受部件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底面罩的上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量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涂覆的所述树脂是氟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量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是实施了镀层处理的所述承受部件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底面罩的上表面中的至少一方。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重量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受部件具备与所述支枢接触的板状部、设置于所述板状部的外缘的弹性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弹性部的外缘的外框部,
所述板状部和所述弹性部未安装于所述底面罩,仅所述外框部安装于所述底面罩。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重量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量测定装置还具备用于将所述桥部件安装于所述底面罩侧的板簧,
所述板簧的外缘部固定于所述底面罩,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重量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簧与所述上表面罩侧连结,
所述重量测定装置还具备用于防止所述底面罩从所述上表面罩离开规定的距离以上的防分离部件,
所述规定的距离是固定于所述底面罩侧的所述板簧未完全伸长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重量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量测定装置还具备与所述上表面罩结合的加强罩,
所述加强罩具备金属制上表面罩、金属制底面罩、以及设置于所述金属制上表面罩与所述金属制底面罩之间的树脂层,
在所述金属制上表面罩的下表面以及所述金属制底面罩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微小的凹部,
所述树脂层的树脂进入所述多个微小的凹部,从而所述金属制上表面罩、所述树脂层、以及所述金属制底面罩被接合在一起。
CN202080020548.6A 2019-03-13 2020-03-03 重量测定装置 Pending CN1135574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6250 2019-03-13
JP2019046250A JP7152774B2 (ja) 2019-03-13 2019-03-13 重量測定装置
PCT/JP2020/008951 WO2020184303A1 (ja) 2019-03-13 2020-03-03 重量測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7413A true CN113557413A (zh) 2021-10-26

Family

ID=72426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0548.6A Pending CN113557413A (zh) 2019-03-13 2020-03-03 重量测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03592A1 (zh)
EP (1) EP3940350A4 (zh)
JP (1) JP7152774B2 (zh)
CN (1) CN113557413A (zh)
WO (1) WO20201843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1015911S1 (en) * 2022-01-06 2024-02-27 Shenzhen Shine Industrial Co., Ltd. Body fat scale
USD1009664S1 (en) * 2022-04-29 2024-01-02 Shenzhen Yolanda Technology Co., Ltd. Body fat scale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05570A1 (de) * 1982-01-20 1983-08-25 Paul Stefan Dipl.-Phys. Dr.rer.nat. 4660 Gelsenkirchen-Buer Pütter Waage in sehr flacher bauweise
JPH0579893A (ja) * 1991-09-20 1993-03-30 Misaki:Kk 体重計
JP2001141551A (ja) * 1999-11-15 2001-05-25 A & D Co Ltd 体重計
US20050103535A1 (en) * 2003-11-14 2005-05-19 Tanita Corporation Multipoint scale
WO2008009794A1 (fr) * 2006-07-18 2008-01-24 Seb S.A. Appareil électronique de pesée
US20080271931A1 (en) * 2006-01-24 2008-11-06 Zhongshan Transtek Electronics Co., Ltd Weighing Sensor and an Electronic Scal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2010078504A (ja) * 2008-09-26 2010-04-08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体重計
CN101809422A (zh) * 2007-05-29 2010-08-18 洛德森斯技术公司 带有称重器的托盘
US20140020960A1 (en) * 2012-07-23 2014-01-23 Mettler-Toledo Ag Force-measuring device with sliding weight
JP2014066572A (ja) * 2012-09-25 2014-04-17 Tanita Corp 重量測定装置およびロードセル
US20150101870A1 (en) * 2013-10-15 2015-04-16 Genetrainer Limited Weight sensing
US20160153826A1 (en) * 2014-11-30 2016-06-02 Portal 724, LLC Weighing scale
US20180156678A1 (en) * 2015-12-07 2018-06-07 Niels Aage Juul Eilersen Load cel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2623B2 (ja) 2001-11-15 2006-11-08 株式会社エー・アンド・デイ ロードセルおよび電子体重計
JP5510870B2 (ja) 2011-01-11 2014-06-04 株式会社タニタ 体重計
JP5534271B1 (ja) 2013-03-27 2014-06-25 株式会社タニタ ロードセルおよび重量測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05570A1 (de) * 1982-01-20 1983-08-25 Paul Stefan Dipl.-Phys. Dr.rer.nat. 4660 Gelsenkirchen-Buer Pütter Waage in sehr flacher bauweise
JPH0579893A (ja) * 1991-09-20 1993-03-30 Misaki:Kk 体重計
JP2001141551A (ja) * 1999-11-15 2001-05-25 A & D Co Ltd 体重計
US20050103535A1 (en) * 2003-11-14 2005-05-19 Tanita Corporation Multipoint scale
JP2005148069A (ja) * 2003-11-14 2005-06-09 Tanita Corp 多点式秤
US20080271931A1 (en) * 2006-01-24 2008-11-06 Zhongshan Transtek Electronics Co., Ltd Weighing Sensor and an Electronic Scal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WO2008009794A1 (fr) * 2006-07-18 2008-01-24 Seb S.A. Appareil électronique de pesée
CN101809422A (zh) * 2007-05-29 2010-08-18 洛德森斯技术公司 带有称重器的托盘
JP2010078504A (ja) * 2008-09-26 2010-04-08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体重計
US20140020960A1 (en) * 2012-07-23 2014-01-23 Mettler-Toledo Ag Force-measuring device with sliding weight
JP2014066572A (ja) * 2012-09-25 2014-04-17 Tanita Corp 重量測定装置およびロードセル
US20150101870A1 (en) * 2013-10-15 2015-04-16 Genetrainer Limited Weight sensing
US20160153826A1 (en) * 2014-11-30 2016-06-02 Portal 724, LLC Weighing scale
US20180156678A1 (en) * 2015-12-07 2018-06-07 Niels Aage Juul Eilersen Load cel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84303A1 (ja) 2020-09-17
US20220003592A1 (en) 2022-01-06
JP2020148616A (ja) 2020-09-17
EP3940350A1 (en) 2022-01-19
EP3940350A4 (en) 2022-10-05
JP7152774B2 (ja) 2022-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81704B2 (ja) 重量測定装置
CN113557413A (zh) 重量测定装置
US7679009B2 (en) Weighing sensor for an electronic scale and an electronic scale
US20150292965A1 (en) Roberval-type load cell
CA2898117C (en) Improved load cell
JPH1172374A (ja) 力測定器における平行案内装置の据付装置
JP3024115U (ja) 精密秤用過負荷保護装置
JP2004156937A (ja) ダイヤフラム型荷重検出センサーおよび荷重検出ユニット並びにこれらを利用した電子秤
JP5196830B2 (ja) 生体測定装置
WO2016020840A1 (en) Low-profile load cell assembly
JP5524208B2 (ja) 分力緩衝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台秤
JPH0354428A (ja) 力変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760007B (zh) 一种电子秤
WO2019069985A1 (ja) バックル
JP3753082B2 (ja) はかり
JP4409092B2 (ja) 計量秤
JP4982462B2 (ja) 体重計
JPH0229179B2 (ja) Denshibakari
JP2576327Y2 (ja) 偏平型重量センサ
CN214017577U (zh) 一种拉力感应把手及健身拉力设备
JP2005515463A (ja) ロードセル
JP2001012994A (ja) 物品の特定の複数位置における重量の測定装置
WO2023145768A1 (ja) 重量測定装置及び体組成計
CN115400409A (zh) 冰鞋及其摩擦系数的确定方法
KR200260569Y1 (ko) 통과식 중량측정기용 로드셀 레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