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5518A - 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 - Google Patents
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55518A CN113555518A CN202110843770.2A CN202110843770A CN113555518A CN 113555518 A CN113555518 A CN 113555518A CN 202110843770 A CN202110843770 A CN 202110843770A CN 113555518 A CN113555518 A CN 1135555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semi
- emitting elements
- transparent
- uni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其中,光学薄膜用于设置在显示器件中的多个发光元件的出光侧,其包括滤光膜层和半透光膜层,滤光膜层和半透光膜层中的一个设置在另一个远离多个发光元件的一侧,滤光膜层用于使多个发光元件发出的至少部分波长的光透过,并将自外界照射向多个发光元件的自然光中,除滤光膜层能够透过的至少部分波长之外的波长的光进行吸收;半透光膜层用于将自外界照射向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之间的间隙的自然光的部分进行吸收,并使自然光的部分透过。本发明提供的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能够降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反射的光,提高显示对比度,并提升柔性屏幕反复折叠的能力,且兼容屏下光学传感功能、兼容屏下指纹识别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简称OLED)是利用制备在基板上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实现的发光。而当外界自然光穿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并穿透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封装层照射至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时,外界自然光会发生反射,即,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会将照射至其上的外界自然光发射回去,这就导致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对比度较差,显示效果较差。
因此,为了提高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对比度,提高显示效果,通常会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设置光学结构,以降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反射的光,但是,一些光学结构的厚度通常较大,不利于柔性屏幕的反复折叠,而另一些光学结构会对光线造成遮挡,导致光线完全无法进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使得应用这些光学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无法与屏下光学传感功能兼容,也就无法与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兼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其能够降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反射的光,提高显示对比度,并提升柔性屏幕反复折叠的能力,且兼容屏下光学传感功能、兼容屏下指纹识别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薄膜,所述光学薄膜用于设置在显示器件中的多个发光元件的出光侧,所述光学薄膜包括滤光膜层和半透光膜层,所述滤光膜层和所述半透光膜层中的一个设置在另一个远离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其中,所述滤光膜层用于使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至少部分波长的光透过,并将自外界照射向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自然光中,除所述滤光膜层能够透过的至少部分波长之外的波长的光进行吸收;
所述半透光膜层用于将自外界照射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间隙的所述自然光的部分进行吸收,并使所述自然光的部分透过。
可选的,所述半透光膜层包括多个半透光单元,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间隔排列,且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间隔排列的方向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间隔排列的方向平行,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用于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间隙一一对应设置,且各所述半透光单元均能够将照射至其上的光的部分吸收,并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的部分透过。
可选的,所述半透光单元包括半透光金属膜。
可选的,所述半透光膜层还包括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设置在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远离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半透光单元之间的间隙中。
可选的,所述半透光膜层还包括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介质层设置在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靠近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并覆盖相邻的两个所述半透光单元之间的间隙。
可选的,所述半透光膜层包括多个半透光单元组和多个第一介质层,各所述半透光单元组均包括多个半透光单元,多个所述第一介质层与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组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组沿远离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方向依次设置,各所述半透光单元组中的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均间隔排列,且各所述半透光单元组中的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间隔排列的方向均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间隔排列的方向平行,均用于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间隙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滤光膜层包括多个滤光单元,多个所述滤光单元间隔排列,且多个所述滤光单元间隔排列的方向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间隔排列的方向平行,多个所述滤光单元用于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一一对应设置,且各所述滤光单元对应的所述发光元件能够发出所述滤光单元能够透过的光,各所述滤光单元均能够吸收除其能够透过的部分波长之外的波长的光。
可选的,所述滤光膜层还包括平坦保护层,所述平坦保护层设置在多个所述滤光单元远离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滤光单元之间的间隙中。
可选的,所述滤光膜层还包括第三介质层,所述第三介质层设置在所述平坦保护层远离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并覆盖所述平坦保护层,且所述第三介质层的折射率介于所述平坦保护层的折射率和相对于所述第三介质层远离多个所述发光元件一侧的介质的折射率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器件,包括发光组件和如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光学薄膜,所述光学薄膜设置在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侧。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光学薄膜,借助滤光膜层使多个发光元件发出的至少部分波长的光透过,以使显示器件能够正常显示图像,并借助滤光膜层将自外界照射向多个发光元件的自然光中,除滤光膜层能够透过的至少部分波长之外的波长的光进行吸收,且借助半透光膜层将自外界照射向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之间的间隙的自然光的部分进行吸收,并使自然光的部分透过,以能够一方面降低自然光能够照射至多个发光元件上的光,从而能够降低发光元件(例如,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反射的光,提高显示对比度,另一方面还能够使自然光的部分透过,从而能够兼容屏下光学传感功能、兼容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并且,由于光学薄膜的滤光膜层和半透光膜层都是由半导体工艺制备的薄膜,因此,光学薄膜的厚度较小,从而能够提升柔性屏幕反复折叠的能力。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器件,通过将本发明提供的光学薄膜设置在发光组件的出光侧,以能够降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反射的光,提高显示对比度,并提升柔性屏幕反复折叠的能力,且兼容屏下光学传感功能、兼容屏下指纹识别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中半透光膜层设置在滤光膜层远离多个发光元件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中滤光膜层设置在半透光膜层远离多个发光元件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具有透明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具有透明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图4的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的一种透过率及反射率的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光学薄膜;11-滤光膜层;111-滤光单元;112-平坦保护层;113-第三介质层;12-半透光膜层;121-半透光单元;122-第一介质层;123-第二介质层;13-透明保护层;2-发光组件;21-基板;22-驱动阵列背板;23-发光元件;24-薄膜封装;25-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提供的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进行详细描述。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首先对一种采用圆偏光片和一种采用黑矩阵降低发光元件反射进行介绍。其中,采用圆偏光片降低发光元件的反射,由于圆偏光片是由线偏振片和四分之一波片胶合而成,因此,圆偏光片不仅需要线偏振片和四分之一波片的基材,还需要粘合剂将线偏振片和四分之一波片胶合,这就使得圆偏光片的厚度较大,不利于柔性屏幕的反复折叠。而采用黑矩阵降低发光元件的反射,是将黑矩阵与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而由于黑矩阵是不透光的,即,光无法透过黑矩阵,因此,自外界向显示器件内部照射的自然光是无法透过黑矩阵的,这就使得采用黑矩阵降低发光元件反射的显示器件无法与屏下光学传感功能兼容,当屏下光学传感器需要采集指纹时,由于指纹反射的光会被黑矩阵遮挡,无法射入至显示器件的内部,因此屏下光学传感器无法采集到完整的指纹,也就使得采用黑矩阵降低发光元件反射的显示器件无法与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兼容。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薄膜1,光学薄膜1用于设置在显示器件中的多个发光元件23的出光侧,光学薄膜1包括滤光膜层11和半透光膜层12,滤光膜层11和半透光膜层12中的一个设置在另一个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其中,滤光膜层11用于使多个发光元件23发出的至少部分波长的光透过,并将自外界照射向多个发光元件23的自然光中,除滤光膜层11能够透过的至少部分波长之外的波长的光进行吸收;半透光膜层12用于将自外界照射向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23之间的间隙的自然光的部分进行吸收,并使自然光的部分透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1,借助滤光膜层11使多个发光元件23发出的至少部分波长的光透过,以使显示器件能够正常显示图像,并借助滤光膜层11将自外界照射向多个发光元件23的自然光中,除滤光膜层11能够透过的至少部分波长之外的波长的光进行吸收,且借助半透光膜层12将自外界照射向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23之间的间隙的自然光的部分进行吸收,并使自然光的部分透过,以能够一方面降低自然光能够照射至多个发光元件23上的光,从而能够降低发光元件23(例如,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3)反射的光,提高显示对比度,另一方面还能够使自然光的部分透过,从而能够兼容屏下光学传感功能、兼容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并且,由于光学薄膜1的滤光膜层11和半透光膜层12都是由半导体工艺制备的薄膜,因此,光学薄膜1的厚度较小,从而能够提升柔性屏幕反复折叠的能力。
具体来说,半透光膜层12可以设置在滤光膜层11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如图1所示),或者滤光膜层11可以设置在半透光膜层12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如图3所示)。滤光膜层11使多个发光元件23发出的至少部分波长的光透过,即,多个发光元件23发出的光中的至少部分波长的光能够透过滤光膜层11射出,从而使显示器件能够正常的显示图像。滤光膜层11将自外界照射向多个发光元件23的自然光中,除滤光膜层11能够透过的至少部分波长之外的波长的光进行吸收,即,自然光中的至少部分波长的光能够透过滤光膜层11照射至发光元件23上,且这部分透过滤光膜层11照射至发光元件23上的光的波长与发光元件23发出的光中能够透过滤光膜层11射出的光的波长属于同一波长,而自然光中除了这部分波长的光能够透过滤光膜层11照射至发光元件23上之外,其余波长的光均会被滤光膜层11吸收,无法照射至发光元件23上,这就使得自然光照射至发光元件23上的光减少,从而能够降低发光元件23反射的光,并且,由于透过滤光膜层11照射至发光元件23上的光的波长与发光元件23发出的光中能够透过滤光膜层11射出的光的波长属于同一波长,因此,即使照射至发光元件23上的光发生反射,对于显示对比度的影响也较小,进而提高显示对比度。
半透光膜层12将自外界照射向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23之间的间隙的自然光的部分进行吸收,并使自然光的部分透过,即,自然光的部分能够透过半透光膜层12照射至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23之间的间隙,部分会被半透光膜层12吸收,无法照射至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23之间的间隙,这就使得自然光照射至发光元件23上的光减少,从而能够降低发光元件23反射的光。并且,由于滤光膜层11和半透光膜层12均能够使自然光的部分透过照射至显示器件的内部,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1能够与屏下光学传感功能兼容,当屏下光学传感器需要采集指纹时,指纹反射的光能够透过滤光膜层11和半透光膜层12,即,能够透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1射入至显示器件的内部,因此屏下光学传感器能够采集到完整的指纹,也就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1能够与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兼容。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半透光膜层12可以包括多个半透光单元121,多个半透光单元121间隔排列,且多个半透光单元121间隔排列的方向与多个发光元件23间隔排列的方向平行,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用于与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23之间的间隙一一对应设置,且各半透光单元121均能够将照射至其上的光的部分吸收,并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的部分透过。
也就是说,在多个发光元件23的出光侧,与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23之间的间隙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半透光单元121,且在与多个发光元件23间隔排列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与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23之间的间隙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个半透光单元121,由于各半透光单元121均能够将照射至其上的光的部分吸收,并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的部分透过,因此,多个半透光单元121就可以将自外界照射向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23之间的间隙的自然光的部分进行吸收,并使自然光的部分透过,从而使自然光的部分能够透过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照射至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23之间的间隙,部分会被多个半透光单元121吸收,无法照射至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23之间的间隙。
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半透光单元121可以包括半透光金属膜。
可选的,半透光金属膜的材料可以包括钛(Ti)、钼(Mo)、铜(Cu)、铝(Al)或银(Ag)。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半透光膜层12可以还包括第一介质层122,第一介质层122设置在多个半透光单元121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半透光单元121之间的间隙中。
半透光单元121为半透光金属膜时,通过在多个半透光单元121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以及相邻的两个半透光单元121之间的间隙中设置第一介质层122,可以使光先由相对于第一介质层122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一侧的介质(例如,空气)入射至第一介质层122,再由第一介质层122入射至半透光单元121,这与光由相对于第一介质层122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一侧的介质直接入射至半透光单元121相比,能够降低光学薄膜1的反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对比度。
可选的,第一介质层122的材料可以包括二氧化硅(SiO2)。
可选的,第一介质层122的厚度可以为800埃。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半透光膜层12可以还包括第二介质层123,第二介质层123设置在多个半透光单元121靠近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并覆盖相邻的两个半透光单元121之间的间隙。
半透光单元121为半透光金属膜时,通过在多个半透光单元121靠近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设置第二介质层123,并使第二介质层123覆盖相邻的两个半透光单元121之间的间隙,可以使光先透过半透光单元121入射至第二介质层123,再由第二介质层123入射至相对于第二介质层123靠近多个发光元件23一侧的介质,这与光透过半透光单元121直接入射至相对于第二介质层123靠近多个发光元件23一侧的介质相比,能够降低光学薄膜1的反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对比度。
可选的,第二介质层123的折射率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介质层122的折射率。
可选的,第二介质层123的材料可以包括二氧化硅(SiO2)。
可选的,第二介质层123的厚度可以为800埃。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半透光膜层12可以包括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组和多个第一介质层122,各半透光单元121组均包括多个半透光单元121,多个第一介质层122与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组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组沿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方向依次设置,各半透光单元121组中的多个半透光单元121均间隔排列,且各半透光单元121组中的多个半透光单元121间隔排列的方向均与多个发光元件23间隔排列的方向平行,均用于与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23之间的间隙一一对应设置。
也就是说,在与多个发光元件23间隔排列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间隔排列的多个半透光单元121为一个半透光单元121组,一个半透光单元121组中的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用于与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23之间的间隙一一对应设置。例如,如图1和图3所示,半透光膜包括两个半透光单元121组和两个第一介质层122,各半透光单元121组均包括多个半透光单元121,两个第一介质层122与两个半透光单元121组一一对应设置,即,两个第一介质层122中的一个第一介质层122设置在两个半透光单元121组中的一个半透光单元121组中的多个半透光单元121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半透光单元121之间的间隙中,另一个第一介质层122设置在另一个半透光单元121组中的多个半透光单元121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半透光单元121之间的间隙中,两个半透光单元121组沿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方向依次设置,即,可以是另一个半透光单元121组中的多个半透光单元121设置在一个第一介质层122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上,各半透光单元121组中的多个半透光单元121均间隔排列,且各半透光单元121组中的多个半透光单元121间隔排列的方向均与多个发光元件23间隔排列的方向平行,均用于与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23之间的间隙一一对应设置,这也使得一个半透光单元121组中的多个半透光单元121与另一个半透光单元121组中的多个半透光单元121一一对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组和多个第一介质层122,可以使得光在由外界向多个发光元件23入射的过程中,需要依次经过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组和多个第一介质层122,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发光元件23反射的光,提高显示对比度。但是,半透光单元121组和第一介质层122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例如,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
通过调整半透光单元121的厚度,或者调整半透光单元121组的数量,可以对半透光膜层12的透过率进行调节。可选的,半透光膜层12的透过率可以为30%-60%。
可选的,半透光膜层12的透过率可以为40%-50%。
可选的,半透光膜层12的透过率可以为40%。
当半透光膜层12对应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23之间的间隙的位置处的反射率为30%-35%,半透光膜层12的透过率为40%时,光由外界依次经过两个半透光膜层12后的反射率可以降低至5%-7%。
如图6所示,图6中横坐标为光的波长,纵坐标为透光膜层的透过率(T%)和反射率(R%),当半透光膜层12的第一介质层122为厚度为80纳米(nm)的二氧化硅,第二介质层123为厚度为80纳米的二氧化硅,半透光单元121为厚度为5纳米的钛时,半透光膜层12的透过率为58%,反射率为3%。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滤光膜层11可以包括多个滤光单元111,多个滤光单元111间隔排列,且多个滤光单元111间隔排列的方向与多个发光元件23间隔排列的方向平行,多个滤光单元111用于与多个发光元件23一一对应设置,且各滤光单元111对应的发光元件23能够发出滤光单元111能够透过的光,各滤光单元111均能够吸收除其能够透过的部分波长之外的波长的光。
也就是说,在多个发光元件23的出光侧,与多个发光元件23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滤光单元111,且在与多个发光元件23间隔排列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与各发光元件23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个滤光单元111,由于各滤光单元111对应的发光元件23能够发出滤光单元111能够透过的光,且各滤光单元111均能够吸收除其能够透过的部分波长之外的波长的光,因此,多个滤光单元111就可以使发光元件23发出的光透过,并将除滤光单元111能够透过的部分波长之外的波长的光吸收,从而使显示器件能够正常的显示图像,并使自然光中的至少部分波长的光能够透过滤光单元111照射至发光元件23上,且这部分透过滤光单元111照射至发光元件23上的光的波长与发光元件23发出的光中能够透过滤光单元111射出的光的波长属于同一波长,而自然光中除了这部分波长的光能够透过滤光单元111照射至发光元件23上之外,其余波长的光均会被滤光单元111吸收,无法照射至发光元件23上。
如图1-图5所示,例如,多个发光元件23可以分别为红色发光元件23、绿色发光元件23和蓝色发光元件23,其中,红色发光元件23能够发出红光,绿色发光元件23能够发出绿光,蓝色发光元件23能够发出蓝光,多个滤光单元可以分别为红色滤光单元、绿色滤光单元和蓝色滤光单元,其中,红色滤光单元能够使红光透过,并能够将除红光外的其余颜色光吸收,绿色滤光单元能够使绿色透过,并能够将除绿光外的其余颜色光吸收,蓝色滤光单元能够使蓝光透过,并能够将除蓝光外的其余颜色光吸收。这种情况下,红色滤光单元与红色发光元件23对应设置,以使红色发光元件23发出的红光能够透过,并将自然光中除红光外的其余颜色光吸收,使除红光外的其余颜色光无法照射至红色发光元件23上,绿色滤光单元与绿色发光元件23对应设置,以使绿色发光元件23发出的绿光能够透过,并将自然光中除绿光外的其余颜色光吸收,使除绿光外的其余颜色光无法照射至绿色发光元件23上,蓝色滤光单元与蓝色发光元件23对应设置,以使蓝色发光元件23发出的蓝光能够透过,并将自然光中除蓝光外的其余颜色光吸收,使除蓝光外的其余颜色光无法照射至蓝色发光元件23上。
如图5所示,可选的,绿色发光元件23可以为第一子绿色发光部和第二子绿色发光部,第一子绿色发光部和第二子绿色发光部在与多个发光元件23间隔排列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子绿色发光部和第二子绿色发光部均能够发出绿光,这种情况下,绿色滤光单元可以为第一子绿色滤光部和第二子绿色滤光部,第一子绿色滤光部和第二子绿色滤光部在与多个发光元件23间隔排列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子绿色滤光部与第一子绿色发光部对应设置,用于使第一子绿色发光部发出的绿光透过,第二子绿色滤光部与第二子绿色发光部对应设置,用于使第二子绿色发光部发出的绿光透过。
可选的,滤光单元111可以为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简称CF)。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滤光膜层11可以还包括平坦保护层112,平坦保护层112设置在多个滤光单元111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滤光单元111之间的间隙中。借助平坦保护层112一方面可以对多个滤光单元111进行保护,并可以使滤光膜层11表面平坦化,便于后续在滤光膜层11上的工艺的进行。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滤光膜层11可以还包括第三介质层113,第三介质层113设置在平坦保护层112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并覆盖平坦保护层112,且第三介质层113的折射率介于平坦保护层112的折射率和相对于第三介质层113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一侧的介质的折射率之间。
这是由于当滤光膜层11设置在半透光膜层12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时,平坦保护层112可能会与空气接触,通过在平坦保护层112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设置第三介质层113,并使第三介质层113的折射率介于平坦保护层112的折射率和相对于第三介质层113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一侧的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当光由相对于第三介质层113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一侧的介质(例如,空气)入射至滤光膜层11时,会先入射至第三介质层113,再入射至平坦保护层112。由于第三介质层113的折射率介于平坦保护层112的折射率和相对于第三介质层113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一侧的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因此,第三介质层113的折射率与相对于第三介质层113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一侧的介质的折射率的差值,小于相对于第三介质层113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一侧的介质的折射率与平坦保护层112的折射率的差值,这就使得光由相对于第三介质层113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一侧的介质入射至第三介质层113的反射率,小于由相对于第三介质层113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一侧的介质入射至平坦保护层112的反射率,并且,由于第三介质层113的折射率介于平坦保护层112的折射率和相对于第三介质层113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一侧的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因此,第三介质层113的折射率与平坦保护层112的折射率的差值,小于相对于第三介质层113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一侧的介质的折射率与平坦保护层112的折射率的差值,这就使得光由第三介质层113入射至平坦保护层112的反射率,小于由相对于第三介质层113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一侧的介质入射至平坦保护层112的反射率,从而借助第三介质层113能够降低光从相对于滤光膜层11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一侧的介质入射至滤光膜层11的反射率,继而能够降低光学薄膜1的反射,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对比度。
可选的,第三介质层113的材料可以包括二氧化硅(SiO2)。
可选的,第三介质层113的厚度可以为800埃。
可选的,第三介质层113可以包括第一子介质层和第二子介质层,其中,第一子介质层设置在平坦保护层112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并覆盖平坦保护层112,且第一子介质层的折射率介于平坦保护层112的折射率和第二子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第一子介质层的材料可以包括二氧化硅,第二子介质层设置在第一子介质层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并覆盖第一子介质层,第二子介质层的折射率介于第一子介质层的折射率和相对于第二子介质层3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一侧的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第二子介质层的材料可以包括氮化硅。借助氮化硅的第二子介质层可以提供水氧阻隔作用,避免水氧侵入到位于其下方的半透光膜层12,从而提高半透光膜层12的信赖性。
可选的,第一子介质层的厚度可以为800埃。
可选的,第二子介质层的厚度可以为2000埃。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光学薄膜1可以还包括透明保护层13,透明保护层13设置在滤光膜层11和半透光膜层12中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个的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例如,当半透光膜层12设置在滤光膜层11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时,透明保护层13设置在半透光膜层12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如图2所示),当滤光膜层11设置在半透光膜层12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时,透明保护层13设置在滤光膜层11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如图4所示)。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器件,包括发光组件2和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1,光学薄膜1设置在发光组件2的出光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件,通过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1设置在发光组件2的出光侧,以能够降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反射的光,提高显示对比度,并提升柔性屏幕反复折叠的能力,且兼容屏下光学传感功能、兼容屏下指纹识别功能。
如图1-图4所示,发光组件2可以包括基板21(Substrate)、驱动阵列(Array)背板22(Backplane,简称BP)、多个发光元件23、薄膜封装24(Thin-Film Encapsulation,简称TFE)、缓冲层25(Buffer),其中,驱动阵列背板22设置在基板21上,用于驱动设置在其上的多个发光元件23发光,多个发光元件23间隔的设置驱动阵列背板22上,薄膜封装24设置在多个发光元件23远离基板21的一侧,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23之间的间隙中,缓冲层25设置在薄膜封装24远离基板21的一侧,光学薄膜1设置在缓冲层25远离基板21的一侧。但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组件2的结构并不以此为限。
下面介绍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这种制备方法可以用于将半透光膜层12制备在滤光膜层11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这种制备方法包括:在基板21上制备驱动阵列背板22,在制备有驱动阵列背板22的基板21上制备多个发光元件23,在制备有多个发光元件23的基板21上制备薄膜封装24,在制备有薄膜封装24的基板21上制备缓冲层25,在制备有缓冲层25的基板21上制备多个滤光单元111,在制备有多个滤光单元111的基板21上制备平坦保护层112,在制备有平坦保护层112的基板21上制备第二介质层123,在制备有第二介质层123的基板21上制备多个半透光单元121,在制备有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的基板21上制备第一介质层122,在制备有第一介质层122的基板21上制备透明保护层13。
当需要制备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组和多个第一介质层122时,则这种制备方法可以还包括:在制备有第一介质层122的基板21上制备另一个半透光单元121组的多个半透光单元121,在制备有另一个半透光单元121组的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的基板21上制备另一个第一介质层122,直至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组和多个第一介质层122制备完成后,在制备有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组和多个第一介质层122的基板21上制备透明保护层13。但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并不以此为限。
下面介绍另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这种制备方法可以用于将滤光膜层11制备在半透光膜层12远离多个发光元件23的一侧,这种制备方法包括:在基板21上制备驱动阵列背板22,在制备有驱动阵列背板22的基板21上制备多个发光元件23,在制备有多个发光元件23的基板21上制备薄膜封装24,在制备有薄膜封装24的基板21上制备缓冲层25,在制备有缓冲层25的基板21上制备第二介质层123,在制备有第二介质层123的基板21上制备多个半透光单元121,在制备有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的基板21上制备第一介质层122,在制备有第一介质层122的基板21上制备多个滤光单元111,在制备有多个滤光单元111的基板21上制备平坦保护层112,在制备有平坦保护层112的基板21上制备第三介质层113,在制备有第三介质层113的基板21上制备透明保护层13。
当需要制备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组和多个第一介质层122时,则在制备有第一介质层122的基板21上制备另一个半透光单元121组的多个半透光单元121,在制备有另一个半透光单元121组的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的基板21上制备另一个第一介质层122,直至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组和多个第一介质层122制备完成后,在制备有多个半透光单元121组和多个第一介质层122的基板21上制备多个滤光单元111。但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并不以此为限。
可选的,在基板21上制备的驱动阵列背板22可以包括低温多晶硅(LowTemperature Poly-silicon,简称LTPS)或氧化物(Oxide)。
可选的,多个发光元件23可以通过蒸镀或者溶液制程的方式制备。
可选的,发光元件23可以包括机电致发光元件23(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简称OLED)。
可选的,薄膜封装24可以通过依次沉积无机层、有机层和无机层的方式制备。
可选的,缓冲层25可以通过沉积的方式制备。
可选的,缓冲层25的材料可以包括硅氮化合物(SiNx)。
可选的,多个滤光单元111可以通过分别曝光的方式制备。
可选的,平坦保护层112可以通过涂布曝光的方式制备。
可选的,多个半透光单元121可以通过掩膜(Mask)真空蒸镀的方式制备,也可以通过先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PVD),再曝光刻蚀的方式制备。
可选的,第一介质层122可以通过沉积的方式制备。
可选的,第二介质层123可以通过沉积的方式制备。
可选的,第三介质层113可以通过沉积的方式制备。
可选的,透明保护层13可以通过沉积或涂布的方式制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1及显示器件能够降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反射的光,提高显示对比度,并提升柔性屏幕反复折叠的能力,且兼容屏下光学传感功能、兼容屏下指纹识别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薄膜用于设置在显示器件中的多个发光元件的出光侧,所述光学薄膜包括滤光膜层和半透光膜层,所述滤光膜层和所述半透光膜层中的一个设置在另一个远离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其中,所述滤光膜层用于使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至少部分波长的光透过,并将自外界照射向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自然光中,除所述滤光膜层能够透过的至少部分波长之外的波长的光进行吸收;
所述半透光膜层用于将自外界照射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间隙的所述自然光的部分进行吸收,并使所述自然光的部分透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光膜层包括多个半透光单元,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间隔排列,且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间隔排列的方向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间隔排列的方向平行,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用于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间隙一一对应设置,且各所述半透光单元均能够将照射至其上的光的部分吸收,并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的部分透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光单元包括半透光金属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光膜层还包括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设置在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远离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半透光单元之间的间隙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光膜层还包括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介质层设置在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靠近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并覆盖相邻的两个所述半透光单元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光膜层包括多个半透光单元组和多个第一介质层,各所述半透光单元组均包括多个半透光单元,多个所述第一介质层与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组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组沿远离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方向依次设置,各所述半透光单元组中的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均间隔排列,且各所述半透光单元组中的多个所述半透光单元间隔排列的方向均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间隔排列的方向平行,均用于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间隙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膜层包括多个滤光单元,多个所述滤光单元间隔排列,且多个所述滤光单元间隔排列的方向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间隔排列的方向平行,多个所述滤光单元用于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一一对应设置,且各所述滤光单元对应的所述发光元件能够发出所述滤光单元能够透过的光,各所述滤光单元均能够吸收除其能够透过的部分波长之外的波长的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膜层还包括平坦保护层,所述平坦保护层设置在多个所述滤光单元远离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滤光单元之间的间隙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膜层还包括第三介质层,所述第三介质层设置在所述平坦保护层远离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并覆盖所述平坦保护层,且所述第三介质层的折射率介于所述平坦保护层的折射率和相对于所述第三介质层远离多个所述发光元件一侧的介质的折射率之间。
10.一种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所述光学薄膜设置在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43770.2A CN113555518B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43770.2A CN113555518B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55518A true CN113555518A (zh) | 2021-10-26 |
CN113555518B CN113555518B (zh) | 2023-08-01 |
Family
ID=78104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43770.2A Active CN113555518B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55518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172426A1 (en) * | 2014-12-11 | 2016-06-16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CN108899354A (zh) * | 2018-07-27 | 2018-11-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289368A (zh) * | 2019-06-27 | 2019-09-27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CN110335883A (zh) * | 2019-04-25 | 2019-10-15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668388A (zh) * | 2020-06-23 | 2020-09-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
2021
- 2021-07-26 CN CN202110843770.2A patent/CN1135555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172426A1 (en) * | 2014-12-11 | 2016-06-16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CN108899354A (zh) * | 2018-07-27 | 2018-11-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335883A (zh) * | 2019-04-25 | 2019-10-15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289368A (zh) * | 2019-06-27 | 2019-09-27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CN111668388A (zh) * | 2020-06-23 | 2020-09-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55518B (zh) | 2023-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951400B2 (en) | High index coated light management films | |
KR20150012591A (ko) |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US11895893B2 (en) |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stack of light-converging structure and band-pass filtering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11856831B2 (en) |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 |
CN214672621U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KR20150017540A (ko) |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KR101397108B1 (ko) |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TW201448199A (zh) | 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
CN113471382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 |
CN110571346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2736114A (zh) |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
WO2019180823A1 (ja) | フレキシブルoled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支持基板 | |
CN111477762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
CN113555518B (zh) | 光学薄膜及显示器件 | |
KR20220056929A (ko) | 표시 장치 | |
KR100761081B1 (ko) |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15498004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1785767B (zh) | 镜面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KR20200103233A (ko) |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WO2022179145A1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车辆 | |
US20210305462A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1785753B (zh)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 |
JP2006509240A (ja) | 高屈折率の被覆調光フィルム | |
KR102657274B1 (ko) |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 |
US11289673B2 (en) | Display panel having Bragg mirr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