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179145A1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车辆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2179145A1
WO2022179145A1 PCT/CN2021/126188 CN2021126188W WO2022179145A1 WO 2022179145 A1 WO2022179145 A1 WO 2022179145A1 CN 2021126188 W CN2021126188 W CN 2021126188W WO 2022179145 A1 WO2022179145 A1 WO 202217914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display panel
resonance
resona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2618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黄兴
牟鑫
Original Assignee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217914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2179145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1Encapsulations multilayered coatings having a repetitive structure, e.g. having multiple organic-inorganic b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车辆,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面板通过在半反射电极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一谐振层和第二谐振层,可以使得发光层发出的光线从半反射电极层透射后,继续在半反射电极层,全反射电极层,第一谐振层以及第二谐振层之间多次反射。由于显示面板中添加了第一谐振层和第二谐振层,可以增大显示面板中反射光线的相互干涉效应,因此可以显著提高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的出光强度,调节出射的光线的色度,进而有效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车辆
本公开要求于2021年2月2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0214298.6、发明名称为“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车辆”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公开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车辆。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因其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响应快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车辆,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的全反射电极层,发光层,半反射电极层,第一谐振层,以及第二谐振层;
其中,所述第一谐振层用于反射第一光线以及透射第二光线,所述第二谐振层用于反射第三光线以及透射第四光线,所述第一光线,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三光线以及所述第四光线均为所述半反射电极层透射的光线,且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折射率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折射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6至1.7,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8至1.9。
可选的,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材料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材料不同;
和/或,所述第一谐振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厚度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材料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材料均为无机材料。
可选的,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材料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材料均包括氮化硅和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第一谐振层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厚度之和的范围为1.7微米至2.1微米。
可选的,所述第一谐振层的厚度范围为1微米至1.2微米,所述第二谐振层的厚度范围为0.7微米至0.9微米。
可选的,所述第一谐振层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厚度之和的范围为1.8微米至2.3微米。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全反射电极层包括:多个全反射图案,所述发光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全反射图案一一对应的多个发光图案;
其中,每个所述全反射图案,对应的一个所述发光图案以及所述半反射电极层构成一个所述发光单元。
可选的,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以及蓝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一谐振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谐振图案,每个所述第一谐振图案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一个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谐振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谐振图案,每个所述第二谐振图案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一个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覆盖所述红色发光单元的一个所述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所述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覆盖所述绿色发光单元的一个所述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所述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以及覆盖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一个所述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所述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各不相同。
可选的,覆盖所述红色发光单元的一个所述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所述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大于覆盖所述绿色发光单元的一个所述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所述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
覆盖所述绿色发光单元的一个所述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所述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大于覆盖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一个所述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所述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半反射电极层和所述第一谐振层 之间的光取出层;
所述光取出层用于将所述半反射电极层透射的光线传输至所述第一谐振层。
可选的,所述光取出层的厚度范围为150纳米至300纳米,所述光取出层的材料为有机材料。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谐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平坦层;
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光取出层的折射率,且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
可选的,所述光取出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7至2.0,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9至2.1。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膜层;
所述封装膜层位于所述第二谐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封装膜层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封装层,第二封装层以及第三封装层;
所述第一封装层的材料为无机材料,所述第一封装层的厚度范围为500纳米至1500纳米,所述第一封装层的折射率为1.6至1.9;
所述第二封装层的材料为有机材料,所述第二封装层的厚度范围为8微米至15微米,所述第二封装层的折射率为1.1至1.8;
所述第三封装层的材料为无机材料,所述第三封装层的厚度范围为500纳米至1500纳米,所述第三封装层的折射率为1.6至1.9。
可选的,所述全反射电极层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膜层,第二膜层,以及第三膜层;
其中,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三膜层的材料均为氧化铟锡,所述第二膜层的反射率大于80%。
可选的,所述半反射电极层的反射率范围为20%至30%,所述半反射电极层的材料包括镁,银以及铝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谐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第三谐振层;
所述第三谐振层用于反射第五光线以及透射第六光线,所述第五光线以及 所述第六光线均为所述半反射电极层透射的光线,且所述第三谐振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折射率均不同。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
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依次形成全反射电极层,发光层,半反射电极层,第一谐振层,以及第二谐振层;
其中,所述第一谐振层用于反射第一光线以及透射第二光线,所述第二谐振层用于反射第三光线以及透射第四光线,所述第一光线,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三光线以及所述第四光线均为所述半反射电极层透射的光线,且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折射率不同。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供电组件以及如上述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所述供电组件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供电。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内的如上述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光线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谱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谱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偏曲线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亮度衰减曲线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反射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形成像素界定层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包括反射电极,半反射电极,以及位于反射电极和半反射电极之间的发光层。该发光层发出的光线可以在该反射电极和半反射电极之间多次反射后从半反射电极远离反射电极的一侧射出。其中,反射电极和半反射电极之间的反射光线可以相互干涉,从而提高出射的光线的强度,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但是,光线在反射电极和半反射电极之间反射的次数有限,因此反射光线的干涉无法显著提高出射的光线的强度,对显示装置显示效果的改善程度有限。
欧洲车规(例如:汽车应用显示器规范5.0版,display specification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 version 5.0)对车载显示面板的主波长和饱和度均具有严格要求,要求红色的色彩为深红色,即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中红色光的主波长达到为623nm(纳米)。但是相关技术中的车载显示面板在制备过程中,由于需兼顾考虑到车载显示面板的效率和寿命,因此难以使得显示面板显示的红色较深。其中,目前的车载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中红色光的主波长最大只能达到616nm。
相关技术中,为了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可以采用顶发射的器件结构。该显示面板包括:反射电极,半反射电极,以及位于反射电极和半反射电极之间的发光层。该发光层发出的光线可以在该反射电极和半反射电极之间多次反射后从半反射电极远离反射电极的一侧射出。
由于反射电极和半反射电极间存在内部微腔谐振作用(即光线在该反射电极和半反射电极之间多次反射),因此通过调节发光层的厚度,即可调节内谐振腔的腔长。由此,可以调节特定光波的光子分布,提高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中红色光的主波长,实现显示面板出射的红色光的色度的调节。
但是,通过调整发光层的厚度调整显示面板出射的红色光的主波长,通常会产生倍频问题,仅对应部分波长的光线才可以高效射出。故而内部微腔谐振的调节方式会对光色调节程度有限。目前通过调节发光层的厚度,可以使得红色光的主波长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通过模拟仿真可知,目前通过调节发光层的厚度的方式,可以使得红色光的主波长提升至619nm,但还是无法达到欧洲车规的要求。并且,由于制备发光层的工艺通常是对有机发光材料进行真空蒸镀的工艺,因此调节发光层的厚度,会引起蒸镀时长的增加,制备成本较高。同时,通过调节发光层的厚度,会使得显示面板产生一定的亮度衰减和色偏,导致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差。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可以看出,该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衬底基板101,沿远离该衬底基板101的方向依次层叠的全反射电极层102,发光层103,半反射电极层104,第一谐振层105,以及第二谐振层106。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中的发光层103可以发出光线,且发光层103发出的光线可以在全反射电极层102和半反射电极层104之间多次反射,并从半反射电极层104射出。也即是,该全反射电极层102可以用于反射发光层103发出的光线。该半反射电极层104可以用于反射发光层103发出的光线,以及透射发光层103发出的光线。
由于该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位于半反射电极层104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因此发光层103发出的光线在半反射电极层104和全反射电极层102之间多次反射,并从半反射电极层104透射之后,可以照射在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该第一谐振层105可以用于反射第一光线以及透射第二光线,该第二谐振层106可以用于反射第三光线以及透射第四光线。该第一光线,第二光线,第三光线以及第四光线均为半反射电极层104透射的光线。该第一谐振层105的折射率和第二谐振层106的折射率不同。
其中,被第一谐振层105反射的第一光线,以及被第一谐振层105透射的 第二光线不同。可选的,该第一光线和衬底基板101的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与第二光线和衬底基板101的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不同。并且,被第二谐振层106反射的第三光线,以及被第二谐振层106透射的第四光线不同。可选的,第三光线和衬底基板101的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与第四光线和衬底基板101的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不同。
由于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均位于半反射电极层104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且该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半反射电极层104透射的第一光线可以被第一谐振层105反射,且半反射电极层104透射的第三光线可以被第二谐振层106反射。反射后的光线可以被半反射电极层104再次反射,或者可以被半反射电极层104透射后进入半反射电极层104和全反射电极层102之间,并继续在半反射电极层104和全反射电极层102之间反射。也即是,光线从半反射电极层104出射之后,可以再次在半反射电极层104,全反射电极层102,第一谐振层105以及第二谐振层106之间多次反射。由于反射的次数较多,因此反射光线的相互干涉效应较大。进而可以显著提高出射的光线的出光强度,且能够调节光线的色度,对显示装置显示效果的改善程度较好,即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可以较好。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通过在半反射电极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一谐振层和第二谐振层,可以使得发光层发出的光线从半反射电极层透射后,继续在半反射电极层,全反射电极层,第一谐振层以及第二谐振层之间多次反射。由于显示面板中添加了第一谐振层和第二谐振层,可以增大显示面板中反射光线的相互干涉效应,因此可以显著提高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的出光强度,调节出射的光线的色度,进而有效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个发光单元a。其中,图2中示出了3个发光单元a。每个发光单元a均可以用于发出光线。该发光单元a发出的光线在半反射电极层104和全反射电极层102之间多次反射,可以实现对发光单元a发出的光线的内谐振微腔作用。
可选的,该多个发光单元a可以包括:红色(red,R)发光单元,绿色(green,G)发光单元,以及蓝色(blue,B)发光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谐振层和第二谐振层可以作为显示面板10中发 光单元的外谐振腔的腔体部分,实现对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的外谐振微腔作用,进一步调整发光单元的出光光谱,达到调节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出射的光线色度的目的。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可以应用于车辆中。由于欧洲车规对车载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中红色光的主波长具有一定的要求,需使得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中红色光的主波长达到为623nm。为了适应上述要求,车辆中设置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以达到提高发光单元出射的红色光的色度的目的,进而提升红色发光单元出射的红色光的主波长的目的。
由于欧洲车规对车载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中红色光的主波长具有一定的要求,需使得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中红色光的主波长达到为623nm。为了适应上述要求,参考图3,该红色发光单元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可以具有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由此可以达到调节红色发光单元出射的光线色度的目的。
可选的,参考图3,绿色发光单元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以及蓝色发光单元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均不具有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当然,绿色发光单元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以及蓝色发光单元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可以具有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参考图4,从半反射电极层104透射的第三光线可以在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的交界面处被反射。反射后的光线可以进入半反射电极层104和全反射电极层102之间,并在该半反射电极层104和全反射电极层102之间多次反射,该多次反射的光线可以相互干涉。由此,实现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的第一种外谐振微腔作用。
从半反射电极层104透射的第四光线可以在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的交界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后的光线可以被该第二谐振层106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反射。被反射后的光线可以进入半反射电极层104和全反射电极层102之间,或者进入第一谐振层105和半反射电极层104之间。并且,被反射的光线可以在半反射电极层104和全反射电极层102之间多次反射,或者在第一谐振层105和半反射电极层104之间多次反射,该多次反射的光线可以相互干涉。由此,实现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的第二种外谐振微腔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除了可以实现半反射 电极层104和全反射电极层102之间的内谐振微腔作用之外,还可以实现第一种外谐振微腔作用和第二种外谐振微腔作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微腔作用较强,显示面板出射光的光谱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增益(出射光的主波长增大)。
示例的,显示面板出射的红色光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增益(红色光的主波长增大),从而可以使得显示面板出射的红色光的颜色较深,满足欧洲车规的要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谐振层105的折射率可以小于第二谐振层106的折射率。由于第一谐振层105相对于第二谐振层106靠近半反射电极层104,因此半反射电极层104出射的光线可以先经过第一谐振层105,之后再经过第二谐振层106。将第一谐振层105的折射率设计的小于第二谐振层106的折射率,可以便于使得光线在该第二谐振层106与第一谐振层105的界面处发生折射,确保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该第一谐振层105的折射率的范围可以为1.6至1.7,该第二谐振层106的折射率的范围可以为1.8至1.9。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一谐振层105的折射率和第二谐振层106的折射率不同,可以使得该第一谐振层105的材料和第二谐振层106的材料不同。或者,可以使得第一谐振层105的厚度和第二谐振层106的厚度不同。又或者,可以使得第一谐振层105的材料和第二谐振层106的材料不同,且使得第一谐振层105的厚度和第二谐振层106的厚度不同。
可选的,该第一谐振层105的材料和第二谐振层106的材料可以均为无机材料。例如,该第一谐振层105的材料和第二谐振层106的材料可以均包括氮化硅和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的厚度之和的范围为1.7μm(微米)至2.1μm。例如,该第一谐振层105的厚度范围为1μm至1.2μm,该第二谐振层106的厚度范围为0.7μm至0.9μm。
对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以及本申请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进行模拟仿真,得到如图5所示的光谱示意图。在图5中,横坐标为波长,单位为nm,纵坐标为相对强度,单位为任意单位(arbitrary unit,a.u.)。参考图5,本申请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发生右移。也即是,本申请第一种可选的 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主波长变大。其中,在本申请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中,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的厚度之和的范围为1.7μm至2.1μm。“实施方式1”用于表示本申请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
并且,参考下述表1,对图5中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色坐标,主波长,光谱的峰值,以及光谱的半峰宽。对本申请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本申请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色坐标,主波长,光谱的峰值,以及光谱的半峰宽。
表1
Figure PCTCN2021126188-appb-000001
参考上述表1可以看出,本申请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色坐标为(0.694,0.306),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色坐标为(0.689,0.311)。并且,本申请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主波长,光谱的峰值,以及光谱的半峰宽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其中,本申请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主波长为621nm,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主波长(619nm)大,说明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的添加可有效增大显示面板10出射的红色光的主波长。
作为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的厚度之和的范围可以为1.8μm至2.3μm。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的厚度之和,相对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的厚度之和增大了0.1μm至0.2μm。其中,可以仅增大第一谐振层105的厚度,或者仅增大第二谐振层106的厚度,又或者可以增大第一谐振层105的厚度和第二谐振层106的厚度。
对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以及本申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进行模拟仿真,得到如图6所示的光谱示意图。在图6中,横坐标为波长,单位为nm,纵坐标为相对强度,单位为任意单位。参考图6,本申 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发生右移。也即是,本申请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主波长变大。并且,本申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发生窄化。其中,本申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中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的厚度之和的范围为1.8μm至2.3μm。“实施方式2”用于表示本申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
并且,参考下述表2,对图6中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色坐标,主波长,光谱的峰值,以及光谱的半峰宽。对本申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本申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色坐标,主波长,光谱的峰值,以及光谱的半峰宽。其中,本申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发生窄化,可以体现在光谱的半峰宽的变化上。光谱的半峰宽越小,光谱越窄;光谱的半峰宽越大,光谱越宽。
表2
Figure PCTCN2021126188-appb-000002
参考上述表2可以看出,本申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色坐标为(0.696,0.304)。并且,本申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主波长,光谱的峰值,以及光谱的半峰宽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其中,本申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主波长为623nm,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主波长(619nm)大,说明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的添加可有效增大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主波长。
其中,本申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发生窄化,可以体现在光谱的半峰宽的变化上。本申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的半峰宽为 34nm,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红色光的光谱的半峰宽(39nm)小。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偏曲线的示意图。参考图7可以看出,本申请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色偏曲线,以及本申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色偏曲线,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的色偏曲线变化不大。在图7中,横坐标为视角,用于表示观察人员的视线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单位为度。纵坐标为色偏。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亮度衰减曲线的示意图。参考图8可以看出,本申请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亮度衰减,以及本申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亮度衰减,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的亮度衰减要小。例如,在视角较小时,本申请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亮度衰减曲线,以及本申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亮度衰减曲线,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的亮度衰减曲线略微抬升。在图8中,横坐标为视角,用于表示观察人员的视线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单位为度。纵坐标为亮度衰减。
参考下述表3,在50度视角下,本申请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色偏为8.6,本申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色偏为9.1,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的色偏为8.7。其中,50度视角是指观察人员的视线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度。并且,本申请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亮度衰减为53%,本申请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亮度衰减为55%,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的亮度衰减为51%。
表3
Figure PCTCN2021126188-appb-000003
参考图2还可以看出,全反射电极层102可以包括:多个全反射图案1021。发光层103可以包括与多个全反射图案1021一一对应的多个发光图案1031。其中,每个全反射图案1021,对应的一个发光图案1031以及半反射电极层104构成一个发光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发光图案1031的材料可以包括发光主体材料和掺 杂客体材料。其中,红色发光单元中的发光图案1031的厚度范围为100nm至200nm,折射率范围为1.6至1.9。
该第一谐振层105可以包括与多个发光单元a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谐振图案1051,每个第一谐振图案1051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对应的一个发光单元a的发光区域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该第二谐振层106可以包括与多个发光单元a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谐振图案1061,每个第二谐振图案1061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对应的一个发光单元a的发光区域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其中,每个发光单元a的发光区域可以是指该发光单元a中的发光图案1031与全反射图案1021以及半反射电极层104均交叠的区域。
其中,覆盖红色发光单元的一个第一谐振图案1051和一个第二谐振图案1061的厚度之和,覆盖绿色发光单元的一个第一谐振图案1051和一个第二谐振图案1061的厚度之和,以及覆盖蓝色发光单元的一个第一谐振图案1051和一个第二谐振图案1061的厚度之和各不相同。
由于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a发出的光线的颜色不同,则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a发出的光线的波长不同。因此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a对应的两个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不同,可以满足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a发出的光线的强度需求,进一步确保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例如,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a对应的两个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不同,可以匹配至发光单元a的发出的光线的波长达到欧洲车规对应的颜色要求。
可选的,覆盖红色发光单元的一个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可以大于覆盖绿色发光单元的一个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覆盖绿色发光单元的一个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大于覆盖蓝色发光单元的一个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
当然,覆盖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的一个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可以为其他的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覆盖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的一个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例如,覆盖绿色发光单元的一个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可以大于覆盖红色发光单元的一个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覆盖红色发光单元的一个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可以大于覆盖蓝色 发光单元的一个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
参考图2,该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平坦层107。该平坦层107可以位于第二谐振层106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由于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a对应的两个谐振层的厚度之和不同,因此可以将该平坦层107的厚度设计的较厚。以便使得各个颜色的发光单元a对应的两个谐振图案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均设置有平坦层107。各个发光单元a发出的光线的出光界面的平整性均较好,便于后续其他膜层的制备。示例的,该平坦层107的厚度范围可以为2μm至5μm。
其中,该平坦层107的材料可以为高透过率的有机材料,例如可以为聚酰亚胺以及亚克力等材料。
参考图2还可以看出,该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像素界定层107。该像素界定层107可以具有多个过孔,每个过孔可以将一个全反射图案1021露出。每个发光图案1031可以位于一个过孔内,并与该过孔露出的一个全反射图案1021接触。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可以看出,该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位于半反射电极层104和第一谐振层105之间的光取出层109。该光取出层109可以用于将半反射电极层104透射的光线传输至第一谐振层105。通过设置该光取出层109,可以提高半反射电极层104透射的光线传输至第一谐振层105的传输效率。能够实现发光单元a向外出光的高效取出,减小光线与外层界面因为全反射现象而产生的光学损耗。
可选的,该光取出层109的厚度范围可以为150nm至300nm,且该光取出层109的材料为有机材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谐振层105的折射率可以小于光取出层109的折射率,第二谐振层106的折射率可以小于平坦层107的折射率。例如,该光取出层109的折射率范围为1.7至2.0,平坦层107的折射率范围为1.9至2.1。
参考图9还可以看出,该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封装膜层110。该封装膜层110可以位于第二谐振层106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该封装膜层110可以用于封装发光单元a,避免水汽进入该发光单元a内而影响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
该封装膜层110可以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依次层叠的第一封装层1101,第二封装层1102,以及第三封装层1103。该第一封装层1101和第三封装层1103的材料可以包括无机材料,第二封装层1102的材料包括有机材 料。例如,该第一封装层1101和该第三封装层1103可以由SiNx(氮化硅)、SiOx(氧化硅)和SiOxNy(氮氧化硅)等一种或多种无机氧化物制成。第二封装层1102可以由树脂材料制成。该树脂可以为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可以包括亚克力(PMMA)树脂,热固性树脂可以包括环氧树脂。
可选的,第二封装层1102可以采用喷墨打印(ink jet printing,IJP)的方法制作。第一封装层1101和第三封装层1103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的方法制作。
其中,该第一封装层1101的厚度范围可以为500nm至1500nm,该第二封装层1102的厚度范围可以为8μm至15μm,该第三封装层1103的厚度范围可以为500nm至1500nm。并且,该第一封装层1101的折射率范围可以为1.6至1.9,该第二封装层1102的折射率范围可以为1.1至1.8,该第三封装层1103的折射率范围为1.6至1.9。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反射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可以看出,该全反射电极层102可以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101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膜层b1,第二膜层b2,以及第三膜层b2。
可选的,该第一膜层b1和第三膜层b2的材料可以均为导电材料,该第二膜层b2的反射率大于反射率阈值。示例的,该第一膜层b1和第二膜层b2的材料可以均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该第二膜层b2的材料可以为银(Ag),反射率阈值为80%。该第一膜层b1和第三膜层b2的厚度范围均为5nm至10nm,该第二膜层b2的厚度范围为80nm至200nm。其中,该全反射电极层102具有全反射特性,可以作为发光单元a的内谐振腔的下反射电极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半反射电极层104的材料包括镁(Mg),银(Ag)以及铝(Al)中的至少一种。半反射电极层104的厚度范围为10nm至18nm,透过率范围为50%至60%,反射率范围为20%至30%。该半反射电极层104具有半反半透特性,可以作为发光单元a的内谐振腔的上反射电极层,且该半反射电极层104可以作为出光电极层。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1可以看出,该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二谐振层106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的第三谐振层111。该第三谐振层111可以用于反射第五光线以及透射第六光线。该第五光线和第六光线均为半反射电极层104透射的光线。并且,第三谐振层111的折射率,与第一谐振层105的折射率和第二谐振层106的折射率 均不同。
其中,被第三谐振层111反射的第五光线,以及被第三谐振层111透射的第六光线不同。可选的,该第五光线和衬底基板101的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与第六光线和衬底基板101的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不同。
通过在第二谐振层106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设置第三谐振层111,可以进一步增大反射光线的相互干涉效应,从而进一步提高出射的光线的出光强度,调节出射的光线的色度,确保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谐振层111的折射率可以大于第二谐振层106的折射率。由于第三谐振层111相对于第二谐振层106远离半反射电极层104,因此半反射电极层104出射的光线可以先经过第二谐振层106,之后再经过第三谐振层111。将第二谐振层106的折射率设计的小于第三谐振层111的折射率,可以便于使得光线在该第三谐振层111与第二谐振层106的界面处发生折射,确保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可以包括两层谐振层,或者包括三层谐振层。当然,该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谐振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其中,显示面板10包括的谐振层中,谐振层的折射率可以与该谐振层和半反射电极层104的距离正相关。也即是,与半反射电极层104的距离较大的谐振层的折射率可以较大,与半反射电极层104的距离较小的谐振层的折射率可以较小。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2可以看出,该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112,空穴传输层113,电子阻挡层114,空穴阻挡层115,电子传输层116以及电子注入层117。其中,全反射电极层102,空穴注入层112,空穴传输层113,电子阻挡层114,发光层103,空穴阻挡层115,电子传输层116,电子注入层117以及半反射电极层104沿远离衬底基板101的方向依次层叠。
其中,参考图13,该空穴注入层112可以包括:与多个全反射图案1021一一对应的多个空穴注入图案1121。该空穴传输层113可以包括:与多个全反射图案1021一一对应的多个空穴传输图案1131。该电子阻挡层114可以包括:与多个全反射图案1021一一对应的多个电子阻挡图案1141。该空穴阻挡层115可以包括:与多个全反射图案1021一一对应的多个空穴阻挡图案1151。该电子传输层116可以包括:与多个全反射图案1021一一对应的多个电子传输图案1161。 该电子注入层117可以包括:与多个全反射图案1021一一对应的多个电子注入图案1171。
每个全反射图案1021,对应的一个空穴注入图案1121,对应的一个空穴传输图案1131,对应的一个电子阻挡图案1141,对应的一个发光图案1031,对应的一个空穴阻挡图案1151,对应的一个电子传输图案1161,对应的一个电子注入图案1171以及半反射电极层104构成一个发光单元。
其中,空穴传输层113的厚度范围可以为80nm至120nm,折射率范围为1.7至1.9。空穴阻挡层115的厚度范围可以为3nm至10nm,折射率范围为1.6至1.8。电子传输层116的厚度范围可以为20nm至50nm,折射率范围为1.6至1.8。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通过在半反射电极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一谐振层和第二谐振层,可以使得发光层发出的光线从半反射电极层透射后,继续在半反射电极层,全反射电极层,第一谐振层以及第二谐振层之间多次反射。由于显示面板中添加了第一谐振层和第二谐振层,可以增大显示面板中反射光线的相互干涉效应,因此可以显著提高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的出光强度,调节出射的光线的色度,进而有效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制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参考图14,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提供一衬底基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制备显示面板10时,可以先获得一衬底基板101。该衬底基板101可以为柔性基板。示例的,该衬底基板101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该柔性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
步骤202、在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全反射电极层,发光层,半反射电极层,第一谐振层,以及第二谐振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获得一衬底基板101之后,在该衬底基板101的一侧依次形成全反射电极层102,发光层103,半反射电极层104,第一谐振层105以及第二谐振层106。
其中,显示面板10中的发光层103可以发出光线,且发光层103发出的光线可以在全反射电极层102和半反射电极层104之间多次反射,并从半反射电 极层104射出。也即是,该全反射电极层102可以用于反射发光层103发出的光线。该半反射电极层104可以用于反射发光层103发出的光线,以及透射发光层103发出的光线。
由于该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形成在半反射电极层104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因此发光层103发出的光线在半反射电极层104和全反射电极层102之间多次反射,并从半反射电极层104透射之后,可以照射在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该第一谐振层105可以用于反射第一光线以及透射第二光线,该第二谐振层106可以用于反射第三光线以及透射第四光线。该第一光线,第二光线,第三光线以及第四光线均为半反射电极层104透射的光线。该第一谐振层105的折射率和第二谐振层106的折射率不同。
其中,发光层103发出的光线在半反射电极层104和全反射电极层102之间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内谐振微腔作用。被第一谐振层105反射的第一光线,以及被第一谐振层105透射的第二光线不同。可选的,该第一光线和衬底基板101的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与第二光线和衬底基板101的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不同。并且,被第二谐振层106反射的第三光线,以及被第二谐振层106透射的第四光线不同。可选的,第三光线和衬底基板101的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与第四光线和衬底基板101的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不同。
由于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位于半反射电极层104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且该第一谐振层105和第二谐振层106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半反射电极层104透射的第一光线可以被第一谐振层105反射,且半反射电极层104透射的第三光线可以被第二谐振层106反射。反射后的光线可以被半反射电极层104反射,或者可以被半反射电极层104透射后进入半反射电极层104和全反射电极层102之间,并继续在半反射电极层104和全反射电极层102之间反射。也即是,光线从半反射电极层104出射之后,可以再次在半反射电极层104,全反射电极层102,第一谐振层105以及第二谐振层106之间多次反射。由于反射的次数较多,因此反射光线的相互干涉效应较大。进而可以显著提高出射的光线的出光强度,且能够调节光线的色度,对显示装置显示效果的改善程度较好,即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可以较好。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显示面板通过在半反射电极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一谐振层和第二谐振层,可以使得发光层发出的光线从半反射电极层透射后,继续在半反射电极层, 全反射电极层,第一谐振层以及第二谐振层之间多次反射。由于显示面板中添加了第一谐振层和第二谐振层,可以增大显示面板中反射光线的相互干涉效应,因此可以显著提高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的出光强度,调节出射的光线的色度,进而有效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制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参考图15,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提供一衬底基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制备显示面板10时,可以先获得一衬底基板101。该衬底基板101可以为柔性基板。示例的,该衬底基板101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该柔性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
步骤302、在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全反射电极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衬底基板101的一侧依次形成全反射电极层102的第一膜层b1,第二膜层b2,以及第三膜层b3。其中,第一膜层b1和第三膜层b2的材料可以均为导电材料,该第二膜层b2的反射率大于反射率阈值。示例的,该第一膜层b1和第二膜层b2的材料可以均为ITO。该第二膜层b2的材料可以为Ag,反射率阈值为80%。该第一膜层b1和第三膜层b2的厚度范围均为5nm至10nm,该第二膜层b2的厚度范围为80nm至200nm。其中,该全反射电极层102具有全反射特性,可以作为发光单元a的内谐振腔的下反射电极层。
步骤303、在全反射电极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像素界定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图16,可以在全反射电极层102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形成像素界定层108。该像素界定层108可以具有多个过孔108a,每个过孔108a可以露出一个全反射图案1021。
步骤304、在像素界定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依次形成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以及半反射电极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蒸镀工艺或者喷墨打印工艺在像素界定层108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依次形成空穴注入层112,空穴传输层113,电子阻挡层114,发光层103,空穴阻挡层115,电子传输层116,电子注入层117以及半反射电极层104。
其中,发光层103可以包括:与多个全反射图案1021一一对应的多个发光图案1031。该空穴注入层112可以包括:与多个全反射图案1021一一对应的多个空穴注入图案1121。该空穴传输层113可以包括:与多个全反射图案1021一一对应的多个空穴传输图案1131。该电子阻挡层114可以包括:与多个全反射图案1021一一对应的多个电子阻挡图案1141。该空穴阻挡层115可以包括:与多个全反射图案1021一一对应的多个空穴阻挡图案1151。该电子传输层116可以包括:与多个全反射图案1021一一对应的多个电子传输图案1161。该电子注入层117可以包括:与多个全反射图案1021一一对应的多个电子注入图案1171。
并且,半反射电极层104的材料包括镁(Mg),银(Ag)以及铝(Al)中的至少一种。半反射电极层104的厚度范围为10nm至18nm,透过率范围为50%至60%,反射率范围为20%至30%。该半反射电极层104具有半反半透特性,可以作为发光单元a的内谐振腔的上反射电极层,且该半反射电极层104可以作为出光电极层。
步骤305、在半反射电极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光取出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半反射电极层104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形成光取出层109。该光取出层109可以用于将半反射电极层104透射的光线传输至第一谐振层105。其中,该该光取出层109的材料为有机材料,且该光取出层109的厚度范围可以为150nm至300nm。
步骤306、在光取出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一谐振层,第二谐振层,以及平坦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光取出层109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一谐振层105,第二谐振层106,以及平坦层107。
该第一谐振层105可以包括与多个发光单元a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谐振图案1051,每个第一谐振图案1051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对应的一个发光单元a的发光区域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该第二谐振层106可以包括与多个发光单元a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谐振图案1061,每个第二谐振图案1061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对应的一个发光单元a的发光区域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
可选的,第一谐振层105的折射率可以小于光取出层109的折射率,第二谐振层106的折射率可以小于平坦层107的折射率。例如,该光取出层109的折射率范围为1.7至2.0,平坦层107的折射率范围为1.9至2.1。
并且,该平坦层107的厚度范围可以为2μm至5μm。该平坦层107的材料可以为高透过率的有机材料,例如可以为聚酰亚胺以及亚克力等材料。
步骤307、在平坦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封装膜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平坦层107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一封装层1101,第二封装层1102以及第三封装层1103。其中,第二封装层1102可以采用IJP的方法制作。第一封装层1101和第三封装层1103可以采用CVD的方法制作。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显示面板通过在半反射电极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一谐振层和第二谐振层,可以使得发光层发出的光线从半反射电极层透射后,继续在半反射电极层,全反射电极层,第一谐振层以及第二谐振层之间多次反射。由于显示面板中添加了第一谐振层和第二谐振层,可以增大显示面板中反射光线的相互干涉效应,因此可以显著提高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的出光强度,调节出射的光线的色度,进而有效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6,该显示装置01可以包括:驱动电路40以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该驱动电路可以与显示面板10中的多个像素A连接,用于为多个像素A以供驱动信号。其中,每个像素A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发光单元a,以及与该发光单元a连接的像素电路。
可选的,参考图16,该驱动电路40可以包括栅极驱动电路401和源极驱动电路402。该栅极驱动电路401可以通过栅线与显示面板10中的各行像素A连接,用于为各行像素A提供栅极驱动信号。源极驱动电路402可以通过数据线与显示面板10中的各列像素A连接,用于为各列像素A提供数据信号。
可选的,该显示装置0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装置、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装置、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或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8,该车辆可以包括车身02以及设置在车身02内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01。
由于该显示装置01的显示面板10中设置有位于半反射电极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的第一谐振层和第二谐振层。因此可以使得发光层发出的光线从半反射电极层透射后,继续在半反射电极层,全反射电极层,第一谐振层以及第二谐振层之间多次反射。反射光线的相互干涉效应较大,进而可以显著提高出射的光线的出光强度,调节出射的光线的色度,对显示装置01显示效果的改善程度较好。并且,显示面板10出射的红色光的波长达到623nm,能够满足欧洲车规对显示面板10出射的光线的色度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的全反射电极层,发光层,半反射电极层,第一谐振层,以及第二谐振层;
    其中,所述第一谐振层用于反射第一光线以及透射第二光线,所述第二谐振层用于反射第三光线以及透射第四光线,所述第一光线,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三光线以及所述第四光线均为所述半反射电极层透射的光线,且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折射率不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折射率。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6至1.7,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8至1.9。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材料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材料不同;
    和/或,所述第一谐振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厚度不同。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材料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材料均为无机材料。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材料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材料均包括氮化硅和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层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厚度之和的范围为1.7微米至2.1微米。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层的厚度范 围为1微米至1.2微米,所述第二谐振层的厚度范围为0.7微米至0.9微米。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层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厚度之和的范围为1.8微米至2.3微米。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全反射电极层包括:多个全反射图案,所述发光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全反射图案一一对应的多个发光图案;
    其中,每个所述全反射图案,对应的一个所述发光图案以及所述半反射电极层构成一个所述发光单元。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以及蓝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一谐振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谐振图案,每个所述第一谐振图案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一个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谐振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谐振图案,每个所述第二谐振图案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一个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覆盖所述红色发光单元的一个所述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所述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覆盖所述绿色发光单元的一个所述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所述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以及覆盖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一个所述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所述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各不相同。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覆盖所述红色发光单元的一个所述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所述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大于覆盖所述绿色发光单元的一个所述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所述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
    覆盖所述绿色发光单元的一个所述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所述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大于覆盖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一个所述第一谐振图案和一个所述第二谐振图案的厚度之和。
  13.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半反射电极层和所述第一谐振层之间的光取出层;
    所述光取出层用于将所述半反射电极层透射的光线传输至所述第一谐振层。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取出层的厚度范围为150纳米至300纳米,所述光取出层的材料为有机材料。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谐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平坦层;
    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光取出层的折射率,且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取出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7至2.0,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9至2.1。
  17. 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膜层;
    所述封装膜层位于所述第二谐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膜层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封装层,第二封装层以及第三封装层;
    所述第一封装层的材料为无机材料,所述第一封装层的厚度范围为500纳米至1500纳米,所述第一封装层的折射率为1.6至1.9;
    所述第二封装层的材料为有机材料,所述第二封装层的厚度范围为8微米至15微米,所述第二封装层的折射率为1.1至1.8;
    所述第三封装层的材料为无机材料,所述第三封装层的厚度范围为500纳米至1500纳米,所述第三封装层的折射率为1.6至1.9。
  19. 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反射电极层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膜层,第二膜层,以及第三膜层;
    其中,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三膜层的材料均为氧化铟锡,所述第二膜层的反射率大于80%。
  20. 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射电极层的反射率范围为20%至30%,所述半反射电极层的材料包括镁,银以及铝中的至少一种。
  21. 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谐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第三谐振层;
    所述第三谐振层用于反射第五光线以及透射第六光线,所述第五光线以及所述第六光线均为所述半反射电极层透射的光线,且所述第三谐振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折射率均不同。
  22.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
    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依次形成全反射电极层,发光层,半反射电极层,第一谐振层,以及第二谐振层;
    其中,所述第一谐振层用于反射第一光线以及透射第二光线,所述第二谐振层用于反射第三光线以及透射第四光线,所述第一光线,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三光线以及所述第四光线均为所述半反射电极层透射的光线,且所述第一谐振层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谐振层的折射率不同。
  23.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供电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21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所述供电组件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供电。
  24.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内 的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
PCT/CN2021/126188 2021-02-25 2021-10-25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车辆 WO2022179145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4298.6A CN114975815A (zh) 2021-02-25 2021-02-25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车辆
CN202110214298.6 2021-02-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79145A1 true WO2022179145A1 (zh) 2022-09-01

Family

ID=82973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26188 WO2022179145A1 (zh) 2021-02-25 2021-10-25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5815A (zh)
WO (1) WO2022179145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3694A (zh) * 2010-01-29 2011-08-24 索尼公司 发光装置、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2376897A (zh) * 2010-08-04 2012-03-14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7546333A (zh) * 2016-06-28 2018-01-0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123048A (zh) * 2016-11-29 2018-06-05 株式会社日本有机雷特显示器 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
CN110212109A (zh) * 2019-05-22 2019-09-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
CN110544707A (zh) * 2018-05-29 2019-12-06 株式会社日本有机雷特显示器 发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3694A (zh) * 2010-01-29 2011-08-24 索尼公司 发光装置、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2376897A (zh) * 2010-08-04 2012-03-14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7546333A (zh) * 2016-06-28 2018-01-0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123048A (zh) * 2016-11-29 2018-06-05 株式会社日本有机雷特显示器 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
CN110544707A (zh) * 2018-05-29 2019-12-06 株式会社日本有机雷特显示器 发光装置
CN110212109A (zh) * 2019-05-22 2019-09-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5815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0688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band gap layer,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1963424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990312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596748B (zh) 顯示裝置
KR20130095215A (ko) 표시 장치,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US7402939B2 (en) Organic EL display
CN10844789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211589B2 (en) Display panel with refractive film layer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with refractive film layers
US10971557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color filter with scattering agent
US2024004958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29316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00350295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JP2013016464A (ja) 表示装置
CN113517321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WO2022179145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车辆
US11895893B2 (en)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stack of light-converging structure and band-pass filtering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15578615U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车辆
CN11484661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35694A (zh) Oled显示面板
US11456443B2 (en) High on-axis brightness and low colour shift QD-LED pixel with equal layer thicknesses between colour pixels
CN215342612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108581A1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4000454A1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199722A1 (en) Display panel
CN118019388A (zh) 显示面板以及车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9275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32PN Ep: public notification in the ep bulletin as address of the adressee cannot be established

Free format text: NOTING OF LOSS OF RIGHTS PURSUANT TO RULE 112(1) EPC (EPO FORM 1205A DATED 15.0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