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4924B - 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4924B
CN113544924B CN202080018749.2A CN202080018749A CN113544924B CN 113544924 B CN113544924 B CN 113544924B CN 202080018749 A CN202080018749 A CN 202080018749A CN 113544924 B CN113544924 B CN 113544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ower cable
semiconductive
rubber block
intermediat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87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4924A (zh
Inventor
富井樱子
茂森直登
八木正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44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4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4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4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joining or terminating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 Processing Of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实现电特性的提高和可靠性的提高。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具有:导体连接部(20),其将从两根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露出的导体(11)彼此连接起来;半导电性带层(30),其由形成于该导体连接部的外周的半导电性带构成;以及橡胶块绝缘筒(50),其设置于导体连接部和半导电性带层的外侧,在半导电性带层的外周具有外侧层(40),该外侧层(40)由相对于橡胶块绝缘筒的动摩擦系数比相对于半导电性带的动摩擦系数低的带(41)构成。

Description

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的电力线缆的连接的中间连接部如下所述形成:剥离两根电力线缆,通过导体连接管将露出的导体彼此连接起来,在导体连接管和导体上卷绕半导电性带,在导体连接部及其两侧的绝缘层的外侧安装具有内部半导电层的橡胶块绝缘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这样的橡胶块绝缘筒预先插入于连接前的一方的电力线缆,在进行了导体彼此的连接之后,使该橡胶块绝缘筒滑动到包覆导体连接部等的位置并配置于适当的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2837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8011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橡胶块绝缘筒设定为其内径比电力线缆的绝缘层的外径小,在安装时,自身收缩而紧贴在电力线缆的绝缘层和卷绕于导体连接部的带上。
但是,当像专利文献2那样使橡胶块绝缘筒相对于专利文献1的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滑动移动时,卷绕于导体连接部的外周的半导电性带的端部有可能被橡胶块绝缘筒拉拽而解开,从而成为被夹在橡胶块绝缘筒与电力线缆的绝缘层之间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中间连接部的电性能会降低,进而,有可能在被夹着的半导电性带的端部产生电场集中而产生绝缘破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电性能的降低且可靠性较高的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及其施工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该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具有:导体连接部,其将从两根电力线缆的绝缘层露出的导体彼此连接起来;半导电性带层,其由形成于该导体连接部的外周的半导电性带构成;以及橡胶块绝缘筒,其设置于所述导体连接部和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侧,在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周具有外侧层,该外侧层由相对于所述橡胶块绝缘筒的动摩擦系数比相对于所述半导电性带的动摩擦系数低的带构成。
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中,也可以为,所述动摩擦系数低的带是单面侧具有粘接性的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
另外,其他本发明是一种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该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具有:导体连接部,其将从两根电力线缆的绝缘层露出的导体彼此连接起来;半导电性带层,其由形成于该导体连接部的外周的半导电性带构成;以及橡胶块绝缘筒,其设置于所述导体连接部和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侧,在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周具有外侧层,该外侧层由厚度比所述半导电性带薄的带构成。
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中,也可以为,使所述外侧层的外径比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的外径小。
另外,也可以为,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中,所述外侧层的外径比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的外径小5[mm]以下的范围,进而也可以为,所述外侧层的外径比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的外径小0.4[mm]以上且1[mm]以下的范围。
另外,其他本发明是一种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该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具有:导体连接部,其将从两根电力线缆的绝缘层露出的导体彼此连接起来;半导电性带层,其由形成于该导体连接部的外周的半导电性带构成;以及橡胶块绝缘筒,其设置于所述导体连接部和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侧,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径比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的外径小。
也可以为,该中间连接部的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径比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的外径小5[mm]以下的范围,进而也可以为,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径比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的外径小0.4[mm]以上且1[mm]以下的范围。
也可以为,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中,所述橡胶块绝缘筒具有供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和所述导体连接部通过的中心孔,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的外径为所述橡胶块绝缘筒的所述中心孔的内径的1.1倍以上且1.5倍以下。
另外,也可以为,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中,所述外侧层的带通过搭接卷绕来进行卷绕。
另外,也可以为,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中,所述两根电力线缆是电压等级为66[kV]以上的电力线缆。
另外,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两根电力线缆具有保护层,并且所述两根电力线缆均从所述保护层露出所述保护层的下侧的层,一方的所述电力线缆的所述保护层的下侧的层的露出长度比另一方的所述电力线缆的所述保护层的下侧的层的露出长度长,所述外侧层(在不具有外侧层的结构的情况下是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所述带的卷绕结束的端部位于所述外侧层(在不具有外侧层的结构的情况下是所述半导电性带层)中的从所述保护层露出其下侧的层的露出长度较长的一方的电力线缆侧的端部侧。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两根电力线缆的绝缘层的外径不同的情况下,所述外侧层或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径在所述电力线缆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范围内比将一方的所述绝缘层的前端部和另一方的所述绝缘层的前端部连结起来的圆锥面的外径小。
另外,其他本发明是一种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依次进行如下的工序:贯穿插入工序,使两根电力线缆中的一方贯穿插入于橡胶块绝缘筒;连接工序,将从两根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露出的导体彼此连接起来而形成导体连接部;半导电性带层的形成工序,在所述导体连接部的外周卷绕半导电性带;外侧层的形成工序,在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周卷绕相对于所述橡胶块绝缘筒的动摩擦系数比相对于所述半导电性带的动摩擦系数低的带;以及滑动工序,使所述橡胶块绝缘筒沿着所述两根电力线缆滑动至所述外侧层成为内侧的位置。
另外,其他本发明是一种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依次进行如下的工序:贯穿插入工序,使两根电力线缆中的一方贯穿插入于橡胶块绝缘筒;连接工序,将从两根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露出的导体彼此连接起来而形成导体连接部;半导电性带层的形成工序,在所述导体连接部的外周卷绕半导电性带;外侧层的形成工序,在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周卷绕厚度比所述半导电性带薄的带;以及滑动工序,使所述橡胶块绝缘筒沿着所述两根电力线缆滑动至所述外侧层成为内侧的位置。
另外,其他本发明是一种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依次进行如下的工序:贯穿插入工序,使两根电力线缆中的一方贯穿插入于橡胶块绝缘筒;连接工序,将从两根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露出的导体彼此连接起来而形成导体连接部;半导电性带层的形成工序,在所述导体连接部的外周以成为比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小的直径的方式卷绕半导电性带;以及滑动工序,使所述橡胶块绝缘筒沿着所述两根电力线缆滑动至所述半导体带层成为内侧的位置。
也可以为,在所述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中,在所述外侧层(在不具有外侧层的结构的情况下是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形成工序中,以所述外侧层或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所述带在所述外侧层(在不具有外侧层的结构的情况下是所述半导电性带层)中的通过所述贯穿插入工序而贯穿插入于所述橡胶块绝缘筒的所述电力线缆侧的端部卷绕结束的方式进行卷绕。
发明效果
本发明通过以上的结构,能够提供抑制电性能的降低且可靠性较高的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及其形成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将连接着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一部分切除后的主视图。
图2是导体连接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外侧层的主视图。
图4是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外侧层的剖视图。
图5A是按照工序顺序示出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5B是按照工序顺序示出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5C是按照工序顺序示出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6A是按照工序顺序示出图5C的后续的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6B是按照工序顺序示出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6C是按照工序顺序示出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外侧层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8是中间连接部的另一例中的导体连接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外径不同的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中的导体连接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要]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将连接着电力线缆10的中间连接部100的一部分切除后的主视图,图2是后述的导体连接部20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涉及连接两根电力线缆10的中间连接部100。
中间连接部100具有:导体连接部20,其将从两根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露出的导体11彼此连接起来;半导电性带层30,其由形成于该导体连接部20的外周的半导电性带构成;外侧层40,其形成于半导电性带层30的外侧;以及橡胶块绝缘筒50,其设置于导体连接部20、半导电性带层30以及外侧层40的外侧。
[电力线缆]
两根电力线缆10均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在以下将它们区别说明的情况下,像电力线缆10A(图1中的左侧的电力线缆)和电力线缆10B(图1中的右侧的电力线缆)那样用不同的标号进行记载。另外,例如在像对相同构造进行说明的情况那样不需要进行区别说明的情况下,记载为电力线缆10。
电力线缆10从中心起依次具有导体11、绝缘层12、外部半导电层13以及作为保护层的护套14。电力线缆10例如是电压等级为66[kV]的高压电力线缆。另外,中间连接部100也能够应用于电压等级超过66[kV]的更高压用的电力线缆。
导体11由良导体(例如铜、铝)形成。
绝缘层12例如由交联聚乙烯等绝缘性较高的树脂形成。
外部半导电层13例如由在硅橡胶、乙烯丙烯橡胶、氯丁二烯等绝缘性材料中添加了碳而成的半导电性橡胶形成。
护套14例如由聚乙烯等具有适合保护内侧的层的强度的材料构成。
另外,除了这些以外,也可以采用具有一般的电力线缆所具有的内部半导电层、屏蔽层等的结构。
在中间连接部100中,各电力线缆10的连接端部进行了剥离以使上述各层11、12、13的外周露出。另外,一方的电力线缆10B与另一方的电力线缆10A相比,护套14被多余地去除,外部半导电层13的外周在更长的范围内露出。这是为了在中间连接部100的施工工序中使橡胶块绝缘筒50暂时退避到电力线缆10B的露出的外部半导电层13上。
两根电力线缆10的导体11以同心且相对的状态分别插入到由良导体构成的导体连接管21的两端部,通过钎焊、压缩或压接等电连接。然后,该连接构造成为导体连接部20。
另外,导体连接部20只要使导体11彼此电连接即可,导体连接管21的使用不是必须的。例如,也可以通过钎焊将导体11彼此直接连接。
[半导电性带层]
各电力线缆10的导体11和导体连接管21均设定为外径比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小,因此在两根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之间产生小径的凹陷。
以填埋该凹陷的方式层叠几层半导电性带而形成半导电性带层30。半导电性带例如是在导电性硫化橡胶片的背面涂覆了半导电性的粘接材料而成的带。将该半导电性带的背面朝向内侧以搭接卷绕(例如,1/2搭接卷绕)的方式卷绕成几层而形成半导电性带层30。另外,搭接卷绕是指将带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重叠而卷绕,具有图4和图7所示那样的截面。1/2搭接卷绕是指将带的宽度方向的1/2重叠而卷绕的卷绕方式。
另外,半导电性带也可以是具有半导电性的其他材质的带,并且,粘接材料也不是必须的,也可以是自熔带等。
[外侧层]
半导电性带层30的外径设定为比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的外径小。
而且,在半导电性带层30的外周形成有由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构成的外侧层40。图3是外侧层40的主视图。
该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的层数也可以比半导电性带层30少,例如也可以是一层。
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是由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构成且在背面涂覆有半导电性的粘接材料的带。将该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的背面朝向内侧以搭接卷绕(例如,1/2搭接卷绕)的方式进行卷绕而形成外侧层40。
另外,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的表面与构成半导电性带层30的半导电性带的表面相比,相对于后述的橡胶块绝缘筒50的主绝缘部51、内部半导电部52以及应力锥53、54中的任意一个,动摩擦系数都变小。在安装橡胶块绝缘筒50时,橡胶块绝缘筒50在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的表面上滑动,因此,这样优选动摩擦系数较小。此外,在安装橡胶块绝缘筒50时,有时为了进行尺寸确认等而在其中途停止,并使滑动再次开始,因此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与构成半导电性带层30的半导电性带的表面相比,更优选为静摩擦系数也变小。
外侧层40的外径在电力线缆10的中心轴方向(以下称为轴向)的全长范围内比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稍小,与绝缘层12的外径差比0大且为5[mm]以下。在外侧层40的更外侧配置有橡胶块绝缘筒50,但由于橡胶块绝缘筒50具有弹性和收缩性,因此即使存在5[mm]以下的外径差,也具有使外侧层40的外周与橡胶块绝缘筒50的内周无间隙地紧贴的部分,在外侧层40的外周与橡胶块绝缘筒50的内部半导电部52之间确保了导电性。另外,即使假设在由于外侧层40与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的台阶而产生间隙的情况下,绝缘层12也会与橡胶块绝缘筒50、内部半导电部52、应力锥53、54中的任意一方可靠地紧贴而不会产生伴随着绝缘破坏的间隙,并且外侧层40能够确保与内部半导电部52的导电性,因此不会产生电特性的降低。
另外,外侧层40的外径与绝缘层12的外径的差更优选为0.4[mm]以上且1[mm]以下。
另外,外侧层40与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的外径差也可以为0。
另外,如图3所示,外侧层40的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的卷绕结束的端部411位于外侧层40中的电力线缆10B侧,更优选位于其端部。
如上所述,电力线缆10B的外部半导电层13的露出长度(护套14的去除长度)比电力线缆10A长,在中间连接部100的施工工序中,成为橡胶块绝缘筒50的暂时的退避区域(参照图5C至图6B)。
而且,暂时退避的橡胶块绝缘筒50向电力线缆10A侧滑动移动,从而配置在将导体连接部20的周边收纳于内侧的正规的位置。
此时,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的卷绕结束的端部411有可能与橡胶块绝缘筒50的内周滑动接触而剥离,并向与橡胶块绝缘筒50相同的方向移动。其结果为,如果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的卷绕结束的端部411移动至比后述的橡胶块绝缘筒50的内部半导电部52靠电力线缆10A侧的位置,则有可能成为电特性的降低和橡胶块绝缘筒50内的绝缘破坏的原因。
但是,由于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的卷绕结束的端部411位于外侧层40中的最靠电力线缆10B侧的位置,位于距电力线缆10A最远的位置,因此能够充分地降低移动至比内部半导电部52靠电力线缆10A侧的位置的可能性。
[橡胶块绝缘筒]
如图1所示,橡胶块绝缘筒50呈沿着轴向的圆筒状,其两端部成为逐渐缩径的形状。另外,在橡胶块绝缘筒50的中心贯穿形成有供电力线缆10的导体连接部20贯穿插入的中心孔56。
橡胶块绝缘筒50具有:主绝缘部51,其由作为绝缘体的EP橡胶(乙烯丙烯橡胶)构成;内部半导电部52,其设置于主绝缘部51的内部且轴向的中央部;以及应力锥53、54,它们形成于主绝缘部51的轴向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另外,在主绝缘部51的外周除了成为电力线缆10B侧的端部的一部分以外,还形成有外部半导电部55。
内部半导电部52、应力锥53、54以及外部半导电部55例如由在硅橡胶、乙烯丙烯橡胶、氯丁二烯等绝缘性材料中添加了碳而成的半导电性橡胶形成。
中心孔56的内径在全长范围内是均匀的,中心孔56以使橡胶块绝缘筒50整体成为轴对称的方式贯穿该橡胶块绝缘筒50。即,中心孔56从橡胶块绝缘筒50的一端侧(电力线缆10A侧)依次贯穿应力锥53、内部半导电部52、橡胶块绝缘筒50的另一端侧(电力线缆10B侧)的应力锥54。
中心孔56的内径设定为比电力线缆10的外部半导电层13和绝缘层12的外径小,而且设定为比外侧层40的外径小。因此,在安装时自身收缩而与电力线缆10紧贴。具体而言,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的外径相对于橡胶块绝缘筒50的中心孔56的内径为1.1倍以上且1.5倍以下。
而且,内部半导电部52在轴向上比上述外侧层40长。另外,内部半导电部52的内周与外侧层40的外周紧贴而成为电连接的状态,在电力线缆10通电时,内部半导电部52成为与导体连接部20相同的电位。
另外,应力锥53、54分别与电力线缆10A的外部半导电层13的端部和电力线缆10B的外部半导电层13的端部紧贴,成为电连接的状态。而且,在电力线缆10通电时,应力锥53、54成为与电力线缆10A的外部半导电层13和电力线缆10B的外部半导电层13相同的电位。
[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
根据图5A至图6C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100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5A所示,进行所连接的两根电力线缆10A、10B的绝缘层12、外部半导电层13、护套14的剥离,使导体11、绝缘层12、外部半导电层13的外周露出(电力线缆处理工序)。
此时,如图所示,以电力线缆10B的外部半导电层13的露出长度至少比橡胶块绝缘筒50的全长长的方式去除护套14。
接着,如图5B所示,在电力线缆10B的前端部安装用于插入于橡胶块绝缘筒50的中心孔56的治具101。
然后,如图5C所示,同心地保持电力线缆10B和橡胶块绝缘筒50,并且使用未图示的压入装置,使电力线缆10B贯穿插入于橡胶块绝缘筒50的中心孔56(贯穿插入工序)。
此时,优选在治具101和电力线缆10B的绝缘层12和外部半导电层13的外周预先涂覆硅酮等润滑剂。
橡胶块绝缘筒50暂时配置于电力线缆10B的外部半导电层13的外周。
接着,如图6A所示,卸下电力线缆10B的治具101,通过导体连接管21将电力线缆10A、10B的彼此的导体11连接起来,形成导体连接部20(连接工序)。
进而,如图6B所示,在露出的导体11和导体连接管21的外周通过搭接卷绕来进行半导电性带的卷绕,形成半导电性带层30(半导电性带层的形成工序)。
然后,在半导电性带层30的外周通过搭接卷绕来进行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的卷绕,形成外侧层40(外侧层的形成工序)。
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以终端部在外侧层40中的电力线缆10B侧的端部卷绕结束的方式进行卷绕,卷绕结束的外侧层40的外径比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的外径稍小。
接着,如图6C所示,使橡胶块绝缘筒50朝向电力线缆10A侧滑动以成为适当的配置(滑动工序)。
在该情况下,也优选在外侧层40的外周、电力线缆10A的绝缘层12以及外部半导电层13的外周预先涂覆硅酮等润滑剂。
在橡胶块绝缘筒50的适当的配置中,内部半导电部52成为与导体连接部20的外周连接的状态,另外,应力锥53、54成为分别与电力线缆10A的外部半导电层13和电力线缆10B的外部半导电层13连接的状态。
由此,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100的施工完成。
[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
上述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100在半导电性带层30的外周具有外侧层40,该外侧层40由相对于橡胶块绝缘筒50的动摩擦系数比相对于该半导电性带的动摩擦系数低的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构成。
因此,在中间连接部100的施工时,橡胶块绝缘筒50在外侧层40的外周顺畅地滑动而通过,因此能够抑制半导电性带和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因滑动而破损、或者端部被拉拽而被卷入到橡胶块绝缘筒50与绝缘层12的间隙中的情况。由此,能够提供抑制了由异物的夹入引起的电场不规则等电性能的降低和由电场集中引起的绝缘破坏的产生等的、可靠性较高的中间连接部。
另外,当使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相对于橡胶块绝缘筒50的静摩擦系数比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相对于半导电性带的静摩擦系数低时,在安装橡胶块绝缘筒50时,即使在中途停止其移动并使其再次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性能的降低和由电场集中引起的绝缘破坏的产生等,能够提供可靠性更高的中间连接部。
特别是,外侧层40由单面侧具有粘接性的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构成,因此能够降低动摩擦系数并且实现与导体连接部20的良好的电连接,从而能够使导体连接部20至橡胶块绝缘筒50的内部半导电部52为相同电位。
另外,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的外径为橡胶块绝缘筒50的中心孔56的内径的1.1倍以上且1.5倍以下,因此橡胶块绝缘筒50的中心孔56的内壁与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外部半导电层13、外侧层40紧密接触,能够得到良好的绝缘性能和电连接。
另外,由于外侧层40的外径比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的外径小,因此在橡胶块绝缘筒50滑动移动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半导电性带和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的破损以及向间隙的卷入,从而能够提供电特性更良好的中间连接部。
另外,由于外侧层40的外径设定为比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的外径小5[mm]以下的范围,因此在安装橡胶块绝缘筒50时,能够通过自身收缩而使外侧层40和内部半导电部52良好地紧密接触,从而能够使导体连接部20至内部半导电部52稳定地为相同电位。
此外,在将外侧层40的外径设定为比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的外径小0.4[mm]以上且1[mm]以下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橡胶块绝缘筒50的自身收缩力确保与外侧层40的接触,并且能够抑制滑动时的摩擦力而有效地防止带的卷入。
此外,由于使外侧层40的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采用搭接卷绕,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带间的间隙的产生。
另外,电力线缆10B侧的护套14的下侧的外部半导电层13的露出长度比电力线缆10A侧的护套14的下侧的外部半导电层13的露出长度长,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的卷绕结束的端部411位于外侧层40中的比轴向中间位置靠电力线缆10B侧的位置,更优选位于其端部侧。因此,在施工时,在橡胶块绝缘筒50从电力线缆10B的外部半导电层13上向电力线缆10A侧滑动移动的情况下,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的卷绕结束的端部411成为远离电力线缆10A的配置,即使产生剥离,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成为被拉拽至内部半导电部52的电力线缆10A侧而被夹在内部半导电部52与绝缘体12之间的状态,从而能够提供电特性更加良好的中间连接部。
另外,虽然例示了两根电力线缆10A、10B是电压等级为66[kV]以上的电力线缆的情况,但即使是这样的高电压线缆,也能够提供电特性良好的中间连接部。
此外,关于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100,针对多个工序,按照下述记载的顺序进行施工,该多个工序包含:贯穿插入工序,使电力线缆10B贯穿插入于橡胶块绝缘筒50;连接工序,将两根电力线缆10A、10B的导体11彼此连接起来而形成导体连接部20;半导电性带层30的形成工序,在导体连接部20的外周卷绕半导电性带;外侧层40的形成工序,在半导电性带层30的外周卷绕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以及滑动工序,使橡胶块绝缘筒50沿着两根电力线缆10A、10B滑动至内部半导电部52覆盖外侧层40的位置。
因此,在滑动工序中,橡胶块绝缘筒50在外侧层40的外周顺畅地滑动而通过,因此能够减少半导电性带和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的破损以及带的卷绕结束的端部411的卷入,能够抑制电性能的降低和绝缘破坏的产生,从而能够进行可靠性较高的施工。
[其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所示的细节部分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构成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100的各结构的材料只不过示出了一例,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具体而言,橡胶块绝缘筒50的主绝缘部51只要是绝缘材料即可,也可以是除乙烯丙烯橡胶以外的作为绝缘材料的硅橡胶或氯丁二烯。
另外,如图7所示的外侧层40C那样,也可以由比半导电性带层30的半导电性带薄的带41C形成外侧层40C。例如,在将半导电性带层30的半导电性带设为0.7[mm]的情况下,将带41C设为0.1~0.5[mm]的厚度。另外,这些数值是一例。
在该情况下,与图4进行比较可知,能够使在外侧层40C的表面产生的凹凸比外侧层40的凹凸小,从而能够减少外侧层40C的由橡胶块绝缘筒50引起的卷入。
这样,即使在由比半导电性带层30的半导电性带薄的带41C形成外侧层40C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与图5A至图6C所示的各工序相同的工序来对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进行施工。
另外,外侧层40C能够通过其构造降低相对于橡胶块绝缘筒50的动摩擦系数,因此也可以不使材质为与半导电性带层30的半导电性带相比动摩擦系数较小的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而由与半导电性带层30相同材质的半导电性带构成。
另外,在外侧层40C是动摩擦系数较小的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和与半导电性带层30相同材质的半导电性带中的任意一种的情况下,该外侧层40C也优选比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的外径小5[m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小0.4[mm]以上且1[mm]以下的范围。
另外,如图8所示,也可以采用不形成外侧层40并且以比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小的直径形成半导电性带层30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半导电性带层30的外径优选比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小5[m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采用小0.4[mm]以上且1[mm]以下的范围的直径。另外,在该情况下也优选使半导电性带层30采用搭接卷绕。
在上述情况下,通过橡胶块绝缘筒50的自身收缩力,橡胶块绝缘筒50与半导电性带层30接触,但由于半导电性带层30的直径较小,因此橡胶块绝缘筒50的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降低,能够减少半导电性带的卷入,从而能够抑制电性能的降低和由电场集中引起的绝缘破坏的产生等。
这样,即使在将半导电性带层30形成为直径比电力线缆10的绝缘层12小的情况下,在图5A至图6C所示的各工序内,在图6B的工序中,通过搭接卷绕将半导电性带层30的外径形成为上述目标的外径,通过以不形成外侧层40的方式进行变更,能够对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进行施工。
另外,此时,半导电性带以终端部在半导电性带层30中的电力线缆10B侧的端部卷绕结束的方式进行卷绕。
另外,如图9所示,在电力线缆10A与电力线缆10B的绝缘层12的外径不一致的情况下(例示电力线缆10B较大的情况),优选以形成与连结电力线缆10A的绝缘层12的前端部和电力线缆10B的绝缘层12的前端部的圆锥面Q平行的圆锥面的方式卷绕带而形成半导电性带层30和外侧层40。
在该情况下,外侧层40的圆锥面的外径R1在轴向的任意位置都比连结电力线缆10A的绝缘层12的前端部和电力线缆10B的绝缘层12的前端部的圆锥面Q的外径R2小。
另外,在像图8那样未形成外侧层40的情况下,针对半导电性带层30,优选以形成与连结电力线缆10A的绝缘层12的前端部和电力线缆10B的绝缘层12的前端部的圆锥面平行的圆锥面的方式卷绕带。在该情况下,半导电性带层30的圆锥面的外径在轴向的任意位置都比连结电力线缆10A的绝缘层12的前端部和电力线缆10B的绝缘层12的前端部的圆锥面的外径小。
在这些图9的情况(包含将图8的例子应用于图9的情况)下,外侧层40(半导电性带层30)的圆锥面的外径在轴向的任意位置都比连结电力线缆10A的绝缘层12的前端部和电力线缆10B的绝缘层12的前端部的圆锥面Q的外径小。另外,在轴向的任意位置上,优选外侧层40(半导电性带层30)的圆锥面的外径都比圆锥面Q的外径小5[m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采用小0.4[mm]以上且1[mm]以下的范围的直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电力线缆。
标号说明
10、10A、10B:电力线缆;11:导体;12:绝缘层;13:外部半导电层;14:护套;20:导体连接部;21:导体连接管;30:半导电性带层;40、40C:外侧层;41:半导电性交联聚乙烯带;41C:带;411:卷绕结束的端部;50:橡胶块绝缘筒;51:主绝缘部;52:内部半导电部;53、54:应力锥;55:外部半导电部;56:中心孔;100:中间连接部。

Claims (12)

1.一种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该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具有:
导体连接部,其将从两根电力线缆的绝缘层露出的导体彼此连接起来;
半导电性带层,其仅由形成于该导体连接部的外周的半导电性带以搭接卷绕的方式构成;以及
橡胶块绝缘筒,其设置于所述导体连接部和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侧,并且该橡胶块绝缘筒通过自身收缩力而直接与所述半导电性带层接触,
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径比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的外径小,
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径比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的外径小5m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径比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的外径小0.4mm以上且1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根电力线缆的绝缘层的外径不同的情况下,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径在所述电力线缆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范围内比将一方的所述绝缘层的前端部与另一方的所述绝缘层的前端部连结起来的圆锥面的外径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块绝缘筒具有供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和所述导体连接部通过的中心孔,
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的外径为所述橡胶块绝缘筒的所述中心孔的内径的1.1倍以上且1.5倍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根电力线缆是电压等级为66kV以上的电力线缆。
6.一种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该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具有:
导体连接部,其将从两根电力线缆的绝缘层露出的导体彼此连接起来;
半导电性带层,其由形成于该导体连接部的外周的半导电性带构成;以及
橡胶块绝缘筒,其设置于所述导体连接部和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侧,
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径比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的外径小,
所述两根电力线缆具有保护层,并且所述两根电力线缆均从所述保护层露出所述保护层的下侧的层,
一方的所述电力线缆的所述保护层的下侧的层的露出长度比另一方的所述电力线缆的所述保护层的下侧的层的露出长度长,
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带的卷绕结束的端部位于所述半导电性带层中的从所述保护层露出其下侧的层的露出长度较长的一方的电力线缆侧。
7.一种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依次进行如下的工序:
贯穿插入工序,使两根电力线缆中的一方贯穿插入于橡胶块绝缘筒;
连接工序,将从两根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露出的导体彼此连接起来而形成导体连接部;
半导电性带层的形成工序,在所述导体连接部的外周卷绕半导电性带;
外侧层的形成工序,在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周卷绕相对于所述橡胶块绝缘筒的动摩擦系数比相对于所述半导电性带的动摩擦系数低的带;以及
滑动工序,使所述橡胶块绝缘筒沿着所述两根电力线缆以在所述外侧层上滑动的状态滑动至所述外侧层成为内侧的位置。
8.一种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依次进行如下的工序:
贯穿插入工序,使两根电力线缆中的一方贯穿插入于橡胶块绝缘筒;
连接工序,将从两根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露出的导体彼此连接起来而形成导体连接部;
半导电性带层的形成工序,在所述导体连接部的外周卷绕半导电性带;
外侧层的形成工序,在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周卷绕厚度比所述半导电性带薄的带;以及
滑动工序,使所述橡胶块绝缘筒沿着所述两根电力线缆以在所述外侧层上滑动的状态滑动至所述外侧层成为内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形成工序中,在所述导体连接部的外周以所述半导电性带层的外径比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的外径小的方式卷绕半导电性带。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侧层的形成工序中,以所述外侧层的所述带在所述外侧层中的通过所述贯穿插入工序而贯穿插入于所述橡胶块绝缘筒的所述电力线缆侧卷绕结束的方式进行卷绕。
11.一种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对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进行施工,其特征在于,
该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依次进行如下的工序:
贯穿插入工序,使两根电力线缆中的一方贯穿插入于橡胶块绝缘筒;
连接工序,将从两根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露出的导体彼此连接起来而形成导体连接部;
半导电性带层的形成工序,在所述导体连接部的外周以成为比所述电力线缆的绝缘层小的直径的方式卷绕半导电性带;以及
滑动工序,使所述橡胶块绝缘筒沿着所述两根电力线缆滑动至所述半导电性带层成为内侧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8或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块绝缘筒由乙烯丙烯橡胶构成。
CN202080018749.2A 2019-03-29 2020-03-27 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3544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5641 2019-03-29
JP2019-065641 2019-03-29
PCT/JP2020/014066 WO2020203788A1 (ja) 2019-03-29 2020-03-27 電力ケーブルの中間接続部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4924A CN113544924A (zh) 2021-10-22
CN113544924B true CN113544924B (zh) 2023-02-17

Family

ID=72668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8749.2A Active CN113544924B (zh) 2019-03-29 2020-03-27 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52231B2 (zh)
CN (1) CN113544924B (zh)
WO (1) WO20202037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21843B2 (ja) * 2021-03-31 2024-01-2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中間接続構造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ケーブル中間接続構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637156Y1 (zh) * 1967-04-14 1971-12-22
JP2002330535A (ja) * 2001-05-07 2002-11-1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電力ケ−ブル用接続部電力ケ−ブル接続部
JP2003028912A (ja) * 2001-05-07 2003-01-29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常温収縮型絶縁体の耐圧試験方法及び耐圧試験装置
JP2006223099A (ja) * 2006-05-26 2006-08-2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常温収縮型ゴムユニット
JP2009100585A (ja) * 2007-10-18 2009-05-07 Viscas Corp ケーブル接続部の処理方法及び構造
FR2926410A1 (fr) * 2008-01-16 2009-07-17 D App Et De Materiel Electr S Ensemble pour recouvrir a enserrement un element allonge avec un manchon elastique de protection
JP2011239494A (ja) * 2010-05-06 2011-11-2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電力ケーブル用差込型接続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力ケーブルの接続方法
CN107706837A (zh) * 2017-09-19 2018-02-16 浙江昌泰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500kv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中间接头制作及修复新工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637156Y1 (zh) * 1967-04-14 1971-12-22
JP2002330535A (ja) * 2001-05-07 2002-11-1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電力ケ−ブル用接続部電力ケ−ブル接続部
JP2003028912A (ja) * 2001-05-07 2003-01-29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常温収縮型絶縁体の耐圧試験方法及び耐圧試験装置
JP2006223099A (ja) * 2006-05-26 2006-08-2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常温収縮型ゴムユニット
JP2009100585A (ja) * 2007-10-18 2009-05-07 Viscas Corp ケーブル接続部の処理方法及び構造
FR2926410A1 (fr) * 2008-01-16 2009-07-17 D App Et De Materiel Electr S Ensemble pour recouvrir a enserrement un element allonge avec un manchon elastique de protection
JP2011239494A (ja) * 2010-05-06 2011-11-2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電力ケーブル用差込型接続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力ケーブルの接続方法
CN107706837A (zh) * 2017-09-19 2018-02-16 浙江昌泰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500kv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中间接头制作及修复新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52231B2 (ja) 2021-03-31
JPWO2020203788A1 (ja) 2021-04-30
WO2020203788A1 (ja) 2020-10-08
CN113544924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97080A1 (en) Flexible joint with resistive field grading material for HVDC cables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same to HVDC cables
US9270031B2 (en)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jointing assemblies for medium or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cables and jointing assemblies obtainable by the processes
US10554034B2 (en) Cold shrinkable cable terminal, cold shrinkable terminal assembly and method of terminating cable
US11205866B2 (en) Joint structure for high-voltage cable
EP2510582B1 (en) Biasing connector
EP2092537B1 (en) High voltage cable
CN113544924B (zh) 电力线缆的中间连接部及其施工方法
US9219318B2 (en) Jointing assemblies for electrical cables
WO2015034800A1 (en) Cover processing tool, power cable connection structure, power cable connection structure assembly method and terminal processing method
EP3622600B1 (en) Cable termination system, termina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such a termination assembly
JP5697918B2 (ja) ケーブル接続部
EP1303005A1 (en) Inner conductor system
JP5825874B2 (ja) 電力ケーブルの終端部及び終端部の組立方法
CN109802351B (zh) 全干式电缆终端和电缆组件及其制造、组装或改进方法
JP7479341B2 (ja) ケーブル端末構造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US20110253416A1 (en) Semi-bonded shielding in a coaxial cable
WO2016056636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同軸電線
CN217690608U (zh) 一种150kV电子束焊接设备用的高压同轴电缆
CN109473242B (zh) 一种电缆绝缘工装及其安装方法
JP7097277B2 (ja) 電力ケーブル終端接続部及び電力ケーブル終端接続部の形成方法
US3104275A (en) Construction of joints and sealing ends for high tension electric cables
JP3571143B2 (ja) 金属被架橋ポリエチレン絶縁電力ケーブル
KR200177486Y1 (ko) 절연케이블
EP3672004A1 (en) Power cable system
CN116982231A (zh) 电缆中间连接结构的形成方法及电缆中间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