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4458B - 气体集管、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体集管、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4458B
CN113544458B CN201980093167.8A CN201980093167A CN113544458B CN 113544458 B CN113544458 B CN 113544458B CN 201980093167 A CN201980093167 A CN 201980093167A CN 113544458 B CN113544458 B CN 113544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portion
refrigerant
hole
flat tubes
gas h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31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4458A (zh
Inventor
上村教将
孙发明
尾中洋次
加藤央平
米田典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44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4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4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4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1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02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 F28F9/020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F28F9/021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having only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43Header boxes having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65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by using guiding means or impingement means inside the header bo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6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efrigerant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2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heat-exchange media into successive compartments, e.g. arrangements of guide plates
    • F28F2009/222Particular guide plates, baffles or deflectors, e.g. having particular orientation relative to an elongated casing or conduit
    • F28F2009/224Longitudinal part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气体集管一体化地具有第一管状部和第二管状部,在第一管状部的内部,从水平方向的一方将多个扁平管各自的端部插入至中途,第二管状部相对于第一管状部在水平方向上设置于与多个扁平管相反的一侧,第二管状部在上下方向的中途且比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靠上的位置处与制冷剂配管连接,在被第一管状部和第二管状部夹着的壁形成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相对于与所述制冷剂配管的连接部位在水平方向的延长线上开设,所述第二孔在比第一孔靠下部的位置处使第一管状部与第二管状部连通,且孔径比第一孔小。

Description

气体集管、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多个扁平管的一方的端部连接并且与制冷剂配管连接的气体集管、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空调装置的蒸发器中,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混合存在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分配器流入并分配到多个传热管。而且,分配到多个传热管的制冷剂从空气吸热,成为富含气体或气体单相的状态。之后,制冷剂流入气体集管并合流,从制冷剂配管向蒸发器外流出。
在此,在气体集管中,制冷剂从下向上移动。因此,在气体集管的底部积存压缩机油。若维持为在气体集管的底部积存有压缩机油的状态,则压缩机内的油量减少,有可能发生压缩机的故障。因此,需要减少在气体集管的底部积存的压缩机油的量。因此,存在如下技术:为了提高气体集管的内部的压缩机油的回油性,在气体集管中具备旁通流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为了应对近年来的能量消耗性能的提高和制冷剂量的削减,正在推进热交换器所使用的传热管的细径化和多路径化。随之,传热管往往从以往的圆管改为使用形成为细径的流路的扁平管。而且,存在将扁平管的端部插入到集管的内部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03-0678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0216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通过在气体集管设置旁通流路来防止压缩机油的滞留。然而,由于在集管总管(header pipe)内设置旁通流路,存在气体集管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增加的课题。另外,由于设置旁通流路,存在制造成本增加的课题。另外,在如专利文献2的技术那样将扁平管的前端插入到气体集管内的情况下,也存在气体集管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增加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简单的构造的同时能够降低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气体集管、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气体集管与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扁平管的一方的端部连接,并与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相对于所述多个扁平管相反的制冷剂配管连接,其中,所述气体集管一体化地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制冷剂的流路的第一管状部和流路截面积比所述第一管状部小的第二管状部,在所述第一管状部的内部,从水平方向的一方将所述多个扁平管各自的端部插入至中途,所述第二管状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管状部在水平方向上设置于与多个扁平管相反的一侧,所述第二管状部在上下方向的中途且比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靠上的位置处与所述制冷剂配管连接,在被所述第一管状部和所述第二管状部夹着的壁形成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相对于与所述制冷剂配管的连接部位在水平方向的延长线上开设,所述第二孔在比所述第一孔靠下部的位置处使所述第一管状部与所述第二管状部连通,且孔径比所述第一孔小。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具备上述的气体集管。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上述的热交换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气体集管、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第一管状部与第二管状部通过设置于壁面的第一孔和第二孔而连通。因此,能够实现简单的构造的同时,能够降低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集管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集管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集管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以纵截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的气体集管的说明图。
图6是以纵截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时的气体集管的说明图。
图7是以放大的纵截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集管的下部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体集管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以纵截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的气体集管的说明图。
图10是以纵截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时的气体集管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运转时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热运转时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构件是相同或与其相当的构件,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共通的。另外,在剖视图的附图中,鉴于可视性而适当省略了阴影线。并且,说明书全文所示的构成要素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实施方式1
<热交换器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00的概略图。以下,图中的X方向表示水平方向。Y方向表示与X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或铅垂方向。
如图1所示,热交换器100具备气体集管4、多个扁平管3、翅片6、制冷剂分配器2、流入管1以及流出管5。
多个扁平管3在X方向上延伸配管,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这样,传热管使用扁平管3,因此,热交换器100也称为扁平管热交换器。
气体集管4在Y方向上较长地延伸,使制冷剂在Y方向上流通。气体集管4与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扁平管3的一方的端部连接。气体集管4与流出管5连接,该流出管5是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相对于多个扁平管3相反的制冷剂配管。
制冷剂分配器2中,与多个扁平管3中的未与气体集管4连接的另一方的端部连接的制冷剂分配器2也称为液体集管。制冷剂分配器2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
翅片6相对于多个扁平管3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翅片6在Y方向上与气体集管4或制冷剂分配器2同等地延伸。翅片6与多个扁平管3各自的外管表面接合。翅片6是板翅片或波纹翅片等,并不限定种类。
在气体集管4的端部连接有至少1个流出管5。流出管5在后述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将热交换器100与其他构成要素连接,使制冷剂连通。此外,流出管5的流路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
在制冷剂分配器2的端部连接有至少1个流入管1。
<作为蒸发器的热交换器100的动作>
液相或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经由流入管1流入制冷剂分配器2。流入到制冷剂分配器2的制冷剂从靠近流入管1的扁平管3起依次分配。由此,制冷剂从制冷剂分配器2分配到多个扁平管3。分配到各扁平管3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经由翅片6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成为富含气体或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并流入气体集管4。制冷剂从多个扁平管3流入气体集管4并合流。合流后的制冷剂通过流出管5从热交换器100流出。
<气体集管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集管4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集管4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集管4的分解立体图。在图4中,示出了气体集管4的上部和下部,省略了Y方向的中间部。
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气体集管4与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扁平管3的一方的端部连接,并与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相对于多个扁平管3相反的流出管5连接。
气体集管4一体化地具有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
第一管状部11形成为在Y方向上较长,供制冷剂在Y方向上流动。在第一管状部11的内部,从水平方向的一方将多个扁平管3各自的端部插入至中途。
第二管状部12相对于第一管状部11在X方向上设置于与多个扁平管3相反的一侧。第二管状部12形成为在Y方向上较长,供制冷剂在Y方向上流动。第二管状部12的流路截面积比第一管状部11的流路截面积小。第二管状部12在Y方向的中途且比Y方向上的中央靠上的位置处与流出管5连接。
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在Y方向上为相同的长度。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的Y方向的两端部的X方向高度一致。
如图4所示,在被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夹着的壁14形成有第一孔31和第二孔32。
第一孔31相对于第二管状部12的与流出管5的连接部位在X方向的延长线上开设于壁14。
第二孔32在壁14的比第一孔31靠下部的位置处使第一管状部11与第二管状部12连通。也就是说,设置于壁14的第二孔32在比与流出管5连通的第一孔31靠下方的位置处将第一管状部11与第二管状部12连通。此外,第一孔31和第二孔3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
第二孔32的孔径比第一孔31的孔径小。由此,通过第二孔32的制冷剂的流速提高。因此,流入到第一管状部11的气体制冷剂的气流使积存于第一管状部11的底部的油通过第二孔32而引导到第二管状部12内,并经由流出管5而容易地返回到后述的压缩机51。
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双方的内部的从X方向的横截面观察的流路截面形状为圆形。此外,流路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插入到第一管状部11的多个扁平管3中的至少1个扁平管3的端部位于比气体集管4中的第二孔32靠下的位置。
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气体集管4具备一对集管盖13,该一对集管盖13分别在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的长边方向的两端,覆盖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双方的内部。
如图4所示,一对集管盖13具有与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双方的端面抵接的大径部13a。一对集管盖13具有从大径部13a向第一管状部11的内部突出而封闭内部的第一栓部13b。一对集管盖13具有从大径部13a向第二管状部12的内部突出而封闭内部的第二栓部13c。
气体集管4具有构成第一管状部11的一部分并形成有供多个扁平管3插入固定的多个孔21a的第一构件21。第一构件21形成为将圆管状的一部分去除而成的半圆管状等形状。
多个孔21a在X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排列。例如,各扁平管3以与第一构件21的侧面部大致垂直的方式从X方向插入到孔21a中。孔21a的缘部与扁平管3的外周面通过钎焊而接合。此外,对孔21a的缘部与扁平管3的外周面进行接合的钎焊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也可以在孔21a的缘部实施翻边加工,以便容易将孔21a的缘部与扁平管3的外周面钎焊。
气体集管4具有形成有第一管状部11的第一构件21以外的其他部分和第二管状部12的第二构件22。第一构件21和第二构件22通过嵌合而构成第一管状部11。
流出管5贯穿于第二管状部12的外壁并与形成于壁14的第一孔31接合。流出管5的相对于壁14的接合端部开口。也就是说,流出管5在比气体集管4的Y方向的中央位置高的位置处与设置于壁14的第一孔31接合而与第一管状部11连通。第一孔31是在流出管5的接合端部的中心轴延长线上开设的孔。
在流出管5上,在接合端部附近的Y方向的上下部分形成有一对孔33。一对孔33与第二管状部12的流路相连。由此,下述的制冷剂在流出管5合流:从Y方向的上部的扁平管3流出,通过第一管状部11并从流出管5的前端所在的第一孔31流入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以及从位于Y方向的下部附近的扁平管3流出,通过第二管状部12并从流出管5的下表面的孔33流入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
在此,在第一管状部11中,由于扁平管3的插入而使表观流路截面积变小。由此,特别是从位于第一管状部11的下部附近的扁平管3流出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孔32经由第二管状部12从孔33向流出管5流动,而不是经由第一管状部11向流出管5流动。
第一构件21、第二构件22以及一对集管盖13例如全部由铝制构成,通过钎焊而接合。流出管5通过钎焊与第二构件22接合。
<热交换器10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的气体集管4的动作>
图5是以纵截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0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的气体集管4的说明图。图6是以纵截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00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时的气体集管4的说明图。图6将热交换器100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时的气体集管4的动作与图5所示的热交换器10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的气体集管4的动作进行对比而示出。
图5所示的实线箭头示出了使热交换器10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流入到第一管状部11的气体状制冷剂的一部分直接流入流出管5。另外,流入到第一管状部11的气体状制冷剂的另一部分通过第二管状部12而流入流出管5。
<以往的课题>
在第一管状部11的内部,扁平管3的前端插入至X方向的中间。因此,在第一管状部11的Y方向上流动的气体状制冷剂交替地通过未插入扁平管3的空间即流路扩大部和因扁平管3的插入而变窄的间隙即流路缩小部。在第一管状部11中流动的气体状制冷剂的流动的扩大和缩小依次产生。因此,产生气体集管4的管内压力损失。另外,混合存在于气体状制冷剂中的冷冻机油被分离,向第一管状部11的下部落下。这样,在第一管状部11的下部容易积存冷冻机油。若返回压缩机51的冷冻机油变少,则由于压缩机51的压缩机构部的滑动不良等而使压缩机51的性能和可靠性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存在如下技术:在气体集管4的下部设置旁通流路,实现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抑制以及冷冻机油的回流的提高。但是,在设置旁通流路的情况下,气体集管4大型化。气体集管4的大型化相应地存在使热交换器100的安装面积减少的课题。另外,在设置旁通流路的情况下,还存在制造成本增加的课题。
<课题解决方法>
然而,热交换器100的气体集管4通过设置于壁14的第二孔32使第一管状部11与第二管状部12连通。由于该结构,能够实现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抑制以及冷冻机油的回流的提高的同时,能够使气体集管4小型化。
另外,能够使壁14的端部与集管盖13接合而进行钎焊,实现气体集管4的强度及气密性的提高。
<气体集管4的下部结构>
图7是以放大的纵截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集管4的下部的说明图。如图7所示,第二孔32的开口截面积S1为第二管状部12的流路截面积S2以上。也就是说,满足S1≥S2的关系。由此,流入第二管状部12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流量增大,压缩机油能够进一步向压缩机51回油。
此外,第二管状部12的流路截面积S2比第一管状部11的流路截面积小。但是,从减少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观点出发,第二管状部12的流路截面积S2优选为气体制冷剂能够容易地通过的大小。例如,在将相邻的扁平管3之间的高度即Y方向的宽度设为1的情况下,连接流出管5的高度设定为从1的宽度的下端起3/5~9/10。与此同时,第二管状部12的流路截面积S2优选设定为相邻的扁平管3的宽度较窄的范围中的第一管状部11的表观流路截面积的1/5~1/2等。
<热交换器100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时的气体集管4的动作>
另一方面,图6所示的虚线箭头示出了使热交换器100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气体集管4通过设置于壁14的第二孔32而抑制了管内压力损失。
在此,如图7所示,第二孔32优选形成在比隔开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的壁14的下端稍靠上的位置。特别是,多个扁平管3中的至少1个扁平管3优选在比第二孔32靠下部的位置向第一管状部11的内部插入至中途。由此,能够抑制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偏向某特定的扁平管3流入。而且,能够提高气体集管4中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分配性能。
<作用>
如上所述,在气体集管4中,第一管状部11与第二管状部12通过设置于壁14的第二孔32而连通。由此,能够抑制气体集管4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能够提高热交换性能。另外,能够减少蒸发运转时的气体集管4内滞留的压缩机油。并且,能够提高冷凝运转时的气体集管4中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分配性能。此外,能够实现气体集管4的小型化以及强度和气密性的提高。
<实施方式1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气体集管4与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扁平管3的一方的端部连接,并与作为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相对于多个扁平管3相反的制冷剂配管的流出管5连接。气体集管4一体化地具有形成为在Y方向上较长并形成供制冷剂在Y方向上流动的流路的第一管状部11和流路截面积比第一管状部11小的第二管状部12。在第一管状部11的内部,从X方向的一方将多个扁平管3各自的端部插入至中途。第二管状部12相对于第一管状部11在X方向上设置于与多个扁平管3相反的一侧。第二管状部12在Y方向的中途且比Y方向上的中央靠上的位置处与流出管5连接。在被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夹着的壁14形成有相对于与流出管5的连接部位在X方向的延长线上开设的第一孔31和在下部使第一管状部11与第二管状部12连通且孔径比第一孔31小第二孔32。
根据该结构,第一管状部11与第二管状部12通过设置于壁14的第一孔31和第二孔32而连通,从而能够实现简单的构造的同时,能够降低气体集管4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能够提高热交换性能。另外,通过在气体集管4的下部形成第二孔32,能够减少热交换器10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的气体集管4内滞留的压缩机油。并且,能够提高热交换器100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时的气体制冷剂的分配性能。此外,能够实现气体集管4的小型化以及强度和气密性的提高。
根据实施方式1,气体集管4具有第一构件21,该第一构件21构成第一管状部11的一部分,具有供多个扁平管3插入固定的孔21a。气体集管4具有第二构件22,该第二构件22具有第一管状部11的其他部分和第二管状部12。
根据该结构,部件数量少,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实施方式1,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在Y方向上为相同的长度。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Y方向高度一致。
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简单的结构。
根据实施方式1,气体集管4具备一对集管盖13,该一对集管盖13分别在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的长边方向的两端,覆盖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双方的内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一对集管盖13覆盖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双方的内部,能够实现简单的构造的同时,部件数量少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实施方式1,一对集管盖13具有与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双方的端面抵接的大径部13a。一对集管盖13具有从大径部13a向第一管状部11的内部突出而封闭内部的第一栓部13b。一对集管盖13具有从大径部13a向第二管状部12的内部突出而封闭内部的第二栓部13c。
根据该结构,一对集管盖13能够同时实施通过第一栓部13b封闭第一管状部11的内部和通过第二栓部13c封闭第二管状部12的内部,能够降低制造工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实施方式1,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双方的内部的流路截面形状为圆形。
根据该结构,第一管状部11和第二管状部12双方中的制冷剂的流动变得顺畅,从而能够降低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根据实施方式1,第二孔32的开口截面积S1为第二管状部12的流路截面积S2以上。
根据该结构,第二孔32中的制冷剂的流动变得顺畅,从而能够降低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根据实施方式1,插入到第一管状部11的多个扁平管3中的至少1个扁平管3的端部位于比第二孔32靠下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来自位于比第二孔32靠下的位置的扁平管3的制冷剂向欲积存于第一管状部11的底部的压缩机油流入,能够提高回油性。
根据实施方式1,热交换器100具备气体集管4。热交换器100具备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扁平管3。热交换器100具备作为与多个扁平管3的另一端连接的液体集管的制冷剂分配器2。
根据该结构,在具备上述的气体集管4的热交换器100中,能够实现简单的构造的同时,能够降低气体集管4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实施方式2
<气体集管4>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体集管4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以纵截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10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的气体集管4的说明图。图10是以纵截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100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时的气体集管4的说明图。实施方式2省略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事项,说明其特征部分。
如图8、图9以及图10所示,向第一管状部11插入至中途的多个扁平管3的端部的Y方向的间隔以窄的部分和宽的部分混合存在的方式排列。第一孔31的位置是多个扁平管3中的相邻的扁平管3的端部的Y方向的间隔宽的部分的Y方向的中央的位置。若是该结构,则由于扁平管3的插入而形成的第一管状部11的流路缩小部与由于流出管5的插入而形成的第一管状部11的流路缩小部不接近。由此,第一管状部11的流路缩小部不会变得过小,能够降低第一管状部11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更为优选。另外,在冷凝运转时的气体制冷剂分配中,在气体集管4中,能够抑制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偏向某特定的扁平管3流入,能够提高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分配性能,更为优选。
第二孔32的位置优选是多个扁平管3中的相邻的扁平管3的端部的Y方向的间隔窄的部分的Y方向范围内的位置。特别是若第二孔32的位置设置于最下部的相邻的扁平管3的端部的Y方向的间隔窄的部分,则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从扁平管3强力地流入第一孔31。因此,积存于第一管状部11的下部的压缩机油经由第二孔32并经过第二管状部12返回压缩机51的效果提高。
<实施方式2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2,插入到第一管状部11的多个扁平管3的端部的Y方向的间隔以窄的部分和宽的部分混合存在的方式排列。
根据该结构,在多个扁平管3的端部的Y方向的间隔窄的部分,制冷剂流动方向的流路截面积的扩大和缩小变得平缓,能够降低第一管状部11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根据实施方式2,第一孔31的位置是相邻的扁平管3的端部的Y方向的间隔宽的部分的Y方向的中央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热交换器100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时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分配中,能够抑制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偏向某一特定的扁平管3流入,能够提高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分配性能。
根据实施方式2,第二孔32的位置是相邻的扁平管3的端部的Y方向的间隔窄的部分的Y方向范围内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容易从相邻的扁平管3的端部的Y方向的间隔窄的部分的扁平管3强力地流入第二孔32。因此,欲积存于第一管状部11的底部的压缩机油容易与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一起流入第二管状部12,能够提高回油性。
实施方式3
<空调装置50>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运转时的空调装置50的制冷剂回路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热运转时的空调装置50的制冷剂回路图。空调装置50是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例。
如图11及图12所示,空调装置50具备压缩机51、室内热交换器52、室内风扇53、膨胀阀54、室外热交换器55、室外风扇56以及流路切换装置57。
压缩机51例如可以使用旋转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或往复式压缩机等。
室内热交换器52例如可以使用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微通道热交换器、管壳式热交换器、热管式热交换器、双重管式热交换器或板式热交换器等。
膨胀阀54例如可以使用能够调整制冷剂的流量的电动膨胀阀等。此外,膨胀阀54不仅可以是电动膨胀阀,也可以是受压部采用隔膜的机械式膨胀阀等。
流路切换装置57例如是四通阀等。流路切换装置57将来自压缩机51的排出口的制冷剂的输送目的地切换为室内热交换器52或室外热交换器55。
空调装置50将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热交换器100用于室外热交换器55。通过使用热交换器100,能够实现能量效率的提高。
此外,空调装置50等制冷循环装置也可以在室外热交换器55或室内热交换器52中的一方或双方采用热交换器100。
<空调装置50的动作>
<制冷运转>
图11的虚线箭头示出了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通过使压缩机51运转,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从压缩机51排出。从压缩机5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57流入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55。在室外热交换器55中,在流入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风扇56供给的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通过热交换,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冷凝而成为高压的液体状制冷剂。
在此,使用了热交换器100的室外热交换器55中的详细的运转状态将后述。从压缩机5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从流出管5流入室外热交换器55。流入到流出管5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直接流入第一管状部11。另外,流入到流出管5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另一部分通过第二管状部12,经由第二孔32流入第一管状部11的下部。然后,流入到第一管状部11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分别向多个扁平管3分支而流动。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在分别流过多个扁平管3时,经由扁平管3的表面和翅片6的表面,与由室外风扇56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分别在扁平管3中流动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冷凝而成为高压的液体状制冷剂,经由制冷剂分配器2从室外热交换器55流出。
之后,从室外热交换器55流出的高压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膨胀阀54而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52。在室内热交换器52中,在流入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风扇53供给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通过热交换,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中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蒸发而成为低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热交换的效果,热交换后的室内空气被冷却,室内被制冷。从室内热交换器52送出的低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57流入压缩机51。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由压缩机51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再次从压缩机51排出。以下,反复该循环。
<制热运转>
图12的实线箭头示出了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通过使压缩机51运转,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从压缩机51排出。从压缩机5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57流入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52。在室内热交换器52中,在流入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风扇53供给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通过热交换,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冷凝而成为高压的液体状制冷剂。通过热交换的效果,室内空气被加热,室内被制热。
从室内热交换器52送出的高压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膨胀阀54而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55。在室外热交换器55中,在流入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风扇56供给的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通过热交换,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中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蒸发而成为低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
在此,使用了热交换器100的室外热交换器55中的详细的运转状态将后述。通过膨胀阀54而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分别流入室外热交换器55中的多个扁平管3。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分别流过多个扁平管3时,经由扁平管3的表面和翅片6的表面,与由室外风扇56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热交换,分别在多个扁平管3中流动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成为低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从各扁平管3的端部向气体集管4流出,在第一管状部11合流。
在气体集管4的第一管状部11合流后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直接流入流出管5。另外,在第一管状部11合流后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另一部分经由第二孔32通过第二管状部12而流入流出管5。流入到流出管5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55流出。
之后,从室外热交换器55流出的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57流入压缩机51。流入到压缩机51的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再次从压缩机51排出。以下,反复该循环。
<除霜运转>
在处于低外部气温状态的制热运转时,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55中,有时空气中的水分冷凝而附着,在室外热交换器55的表面冻结。即,有时会在室外热交换器55结霜。因此,空调装置50进行将在制热运转中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55的霜除去的“除霜运转”。
“除霜运转”是指为了使附着于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55的霜融化而除去,从压缩机51向室外热交换器55供给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运转。在空调装置50中,在开始除霜运转的情况下,流路切换装置57的流路切换为制冷运转时的流路。即,在除霜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55的流出管5与压缩机51的排出口连通。
<实施方式3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3,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空调装置50具备热交换器100。
根据该结构,在具备上述的热交换器100的制冷循环装置中,能够实现简单的构造的同时,能够降低气体集管4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可以组合,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部分。
附图标记说明
1流入管,2制冷剂分配器,3扁平管,4气体集管,5流出管,6翅片,11第一管状部,12第二管状部,13集管盖,13a大径部,13b第一栓部,13c第二栓部,14壁,21第一构件,21a孔,22第二构件,31第一孔,32第二孔,33孔,50空调装置,51压缩机,52室内热交换器,53室内风扇,54膨胀阀,55室外热交换器,56室外风扇,57流路切换装置,100热交换器。

Claims (12)

1.一种气体集管,所述气体集管与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扁平管的一方的端部连接,并与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相对于所述多个扁平管相反的制冷剂配管连接,其中,
所述气体集管一体化地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制冷剂的流路的第一管状部和流路截面积比所述第一管状部小的第二管状部,
在所述第一管状部的内部,从水平方向的一方将所述多个扁平管各自的端部插入至中途,
所述第二管状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管状部在水平方向上设置于与多个扁平管相反的一侧,
所述第二管状部在上下方向的中途且比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靠上的位置处与所述制冷剂配管连接,
在被所述第一管状部和所述第二管状部夹着的壁形成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相对于与所述制冷剂配管的连接部位在水平方向的延长线上开设,所述第二孔在比所述第一孔靠下部的位置处使所述第一管状部与所述第二管状部连通,且孔径比所述第一孔小,
插入到所述第一管状部的所述多个扁平管中的至少1个扁平管的端部位于比所述第二孔靠下的位置。
2.一种气体集管,所述气体集管与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扁平管的一方的端部连接,并与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相对于所述多个扁平管相反的制冷剂配管连接,其中,
所述气体集管一体化地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制冷剂的流路的第一管状部和流路截面积比所述第一管状部小的第二管状部,
在所述第一管状部的内部,从水平方向的一方将所述多个扁平管各自的端部插入至中途,
所述第二管状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管状部在水平方向上设置于与多个扁平管相反的一侧,
所述第二管状部在上下方向的中途且比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靠上的位置处与所述制冷剂配管连接,
在被所述第一管状部和所述第二管状部夹着的壁形成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相对于与所述制冷剂配管的连接部位在水平方向的延长线上开设,所述第二孔在比所述第一孔靠下部的位置处使所述第一管状部与所述第二管状部连通,且孔径比所述第一孔小,
在插入到所述第一管状部的所述多个扁平管中的相邻的扁平管的端部的上下方向的间隔中形成有窄的部分和宽的部分,
所述第一孔的位置是所述多个扁平管中的相邻的扁平管的端部的上下方向的间隔的所述宽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中央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集管,其中,
所述第二孔的位置是所述多个扁平管中的相邻的扁平管的端部的上下方向的间隔的所述窄的部分的上下方向范围内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集管,其中,
所述气体集管具有:第一构件,其构成所述第一管状部的一部分,具有供所述多个扁平管插入固定的孔;以及第二构件,其具有所述第一管状部的其他部分和所述第二管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集管,其中,
所述第一管状部和所述第二管状部在上下方向上为相同的长度,
所述第一管状部和所述第二管状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水平方向高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集管,其中,
所述气体集管具备一对集管盖,所述一对集管盖分别在所述第一管状部和所述第二管状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覆盖所述第一管状部和所述第二管状部双方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集管,其中,
所述一对集管盖具有:大径部,其与所述第一管状部和所述第二管状部双方的端面抵接;第一栓部,其从所述大径部向所述第一管状部的内部突出而封闭内部;以及第二栓部,其从所述大径部向所述第二管状部的内部突出而封闭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集管,其中,
所述第一管状部和所述第二管状部双方的内部的流路截面形状为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集管,其中,
所述第二孔的开口截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管状部的流路截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集管,其中,
插入到所述第一管状部的所述多个扁平管的端部的上下方向的间隔以窄的部分和宽的部分混合存在的方式排列。
11.一种热交换器,其中,具备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集管。
12.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具备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器。
CN201980093167.8A 2019-03-05 2019-03-05 气体集管、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1135444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08507 WO2020178966A1 (ja) 2019-03-05 2019-03-05 ガスヘッダ、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4458A CN113544458A (zh) 2021-10-22
CN113544458B true CN113544458B (zh) 2023-04-28

Family

ID=68383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3167.8A Active CN113544458B (zh) 2019-03-05 2019-03-05 气体集管、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98781B2 (zh)
EP (1) EP3936810B1 (zh)
JP (1) JP6599056B1 (zh)
CN (1) CN113544458B (zh)
WO (1) WO20201789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6766A1 (ja) * 2020-03-19 2021-09-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用ヘッダ、熱交換器、熱交換器用ヘッダの製造方法、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67869U (zh) 1989-10-20 1991-07-03
JP3017272B2 (ja) 1990-11-07 2000-03-06 株式会社ゼクセル 熱交換器
US7946036B2 (en) * 2006-09-28 2011-05-2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anifold for a heat exchanger
JP4945397B2 (ja) * 2007-10-12 2012-06-06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42128A (ja) * 2010-08-19 2012-03-01 Sharp Corp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機
JP5761252B2 (ja) * 2013-05-22 2015-08-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2015021664A (ja) 2013-07-18 2015-02-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5850118B1 (ja) * 2014-09-30 2016-02-0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6551251B2 (ja) * 2016-02-09 2019-07-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ヘッダー分配器、ヘッダー分配器を搭載した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6419882B2 (ja) * 2017-03-29 2018-11-07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351875B1 (ja) * 2017-06-09 2018-07-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36810A1 (en) 2022-01-12
EP3936810A4 (en) 2022-03-16
WO2020178966A1 (ja) 2020-09-10
US20220099344A1 (en) 2022-03-31
EP3936810B1 (en) 2023-08-09
JP6599056B1 (ja) 2019-10-30
JPWO2020178966A1 (ja) 2021-03-11
CN113544458A (zh) 2021-10-22
US11898781B2 (en) 202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06402B2 (en) Out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2865967A1 (en) Heat pump
WO2010070858A1 (ja) 地中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調システム
EP3736513B1 (en) Circulation system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CA2596365A1 (en) Parallel flow heat exchangers incorporating porous inserts
JP6785409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システム
EP3086056A1 (en) Accumulat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ccumulator
US11193701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13544458B (zh) 气体集管、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WO2010019401A2 (en) Heat exchanger fin including louvers
US20230128871A1 (en) Heat exchanger, outdoor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14729793B (zh) 传热管以及热交换器
WO2016085817A2 (en) Frost tolerant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JP713011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7292513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装置
AU2017444848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WO2020165970A1 (ja) 空気調和用熱交換器
US20220196345A1 (en) Heat exchang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7458771B2 (ja) 室外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JP6928793B2 (ja) プレートフィン積層型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システム
JP2016148483A (ja) 冷凍装置
JPWO2020110301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