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4020B - 保险杠支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保险杠支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4020B
CN113544020B CN202080019561.XA CN202080019561A CN113544020B CN 113544020 B CN113544020 B CN 113544020B CN 202080019561 A CN202080019561 A CN 202080019561A CN 113544020 B CN113544020 B CN 1135440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mper
vehicle
side frame
main body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95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4020A (zh
Inventor
增岛雄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uzu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uzu Mo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uzu Motors Ltd filed Critical Isuzu Moto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44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4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4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4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56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truck collisions, e.g. bumpers; Arrangements on high-riding vehicles, e.g. lorries, for preventing vehicles or objects from running thereun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保险杠支承结构(S)具有:保险杠(1),其设于车辆的前方或后方,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托架(2),其将保险杠(1)连接于侧框架(F)。托架(2)设于比侧框架(F)的下表面靠下方处。托架(2)具有:主体部(21),其在前端或后端固定有保险杠(1);固定部(22),其设于主体部(21)的上方,用于将托架(2)固定于侧框架(F)的车宽方向的侧面;支承部(23),其位于比主体部(21)中的固定部(22)靠车辆的内侧且侧框架(F)的下方,具有通过保险杠(1)被向内侧按压而与侧框架(F)的下表面接触的区域;以及脆弱部(24),其设于主体部(21)与固定部(22)之间,比固定部(22)容易变形。

Description

保险杠支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的保险杠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上设有保险杠支承结构。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结构,该结构在侧梁的车身前方侧的端部,经由保险杠托架而结合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设置的保险杠加强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3-2410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车辆中,存在保险杠通过托架固定于侧框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施加于保险杠的载荷传递到托架以及将托架与侧框架进行紧固的螺栓,因此托架或螺栓有可能破损。像这样,存在保险杠对载荷的耐力不足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大保险杠对载荷的耐力的保险杠支承结构。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公开的保险杠支承结构,具有:
保险杠,其设于车辆的前方或后方,在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
托架,其将所述保险杠连接于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侧框架,
所述托架具有:
主体部,其设于比所述侧框架的下表面靠下方处,在前端或后端固定有所述保险杠;
固定部,其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上方,用于将所述托架固定于所述侧框架的所述车宽方向的侧面;
支承部,其位于所述主体部中的比所述固定部靠所述车辆的内侧且所述侧框架的下方,具有通过所述保险杠被向所述内侧按压而与所述侧框架的下表面接触的区域;以及
脆弱部,其设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比所述固定部容易变形。
另外,所述脆弱部也可以具有在与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形成的槽部。另外,所述槽部也可以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内侧的端部向所述车辆的外侧延伸。
另外,所述固定部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第1孔,
所述固定部也可以通过插入到所述第1孔和形成于所述侧框架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第2孔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紧固构件而固定于所述侧框架的所述侧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在保险杠支承结构中,起到保险杠对载荷的耐力变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一实施方式的保险杠支承结构的结构。
图2表示托架的结构。
图3表示现有的保险杠支承结构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保险杠支承结构S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支承结构S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托架2的结构的图。
车辆具有侧框架F和保险杠支承结构S。侧框架F是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构件。侧框架F例如截面是コ字形状。2根侧框架F平行地设置。保险杠支承结构S是将保险杠1支承于侧框架F的结构。
保险杠支承结构S具有保险杠1、托架2以及紧固构件3。保险杠1是用于通过在车辆与外部的物体碰撞时缓和冲击而保护车身、乘客以及外部的物体的构件。保险杠1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延伸。图1所示的保险杠1示出了设于车辆的后方的示例,但保险杠1也可以设于车辆的前方。
托架2是将保险杠1连接于侧框架F的构件。托架2具有主体部21、固定部22、支承部23以及脆弱部24。主体部21设于比侧框架F的下表面靠下方处,是在后端固定有保险杠1的构件。
固定部22设于主体部21的上方,是用于将托架2固定于侧框架F的车宽方向的侧面的部位。具体而言,固定部22设于主体部21的上方,是用于将托架2固定于截面为コ字形状的侧框架F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的侧面的部位。固定部22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第1孔221。第1孔221是供紧固构件3插入的孔。
紧固构件3是用于将托架2与侧框架F进行紧固的构件。紧固构件3例如是螺栓。固定部22通过至少一个以上的紧固构件3而固定于侧框架F的车宽方向的侧面,该至少一个以上的紧固构件3插入到至少一个以上的第1孔221和形成于侧框架F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第2孔。
具体而言,通过将螺栓插入至少一个以上的第1孔221和形成于侧框架F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第2孔,并将螺母紧固于该插入的螺栓,从而将固定部22固定于侧框架F的车宽方向的侧面。
支承部23位于主体部21中的比固定部22靠车辆的内侧处且侧框架F的下方,是具有通过保险杠1被向车辆的前方按压而与侧框架F的下表面接触的区域的部位。具体而言,支承部23设于主体部21中的比固定部22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内侧且车辆的车宽方向的内侧处。支承部23具有例如从主体部21的前端且上端向车辆的车宽方向的侧方延伸的区域。
脆弱部24设于主体部21与固定部22之间,是比固定部22容易变形的部位。脆弱部24的详细情况后述说明。
图3是表示现有的保险杠支承结构T的结构的图。
现有的保险杠支承结构T与保险杠支承结构S相比不同点在于,托架9不具有相当于支承部23的部位和相当于脆弱部24的部位。
现有的保险杠支承结构T具有保险杠1、托架9以及紧固构件3。托架9与托架2同样,是将保险杠1连接于侧框架F的构件。托架9具有主体部91和固定部92。主体部91与主体部21同样,设于比侧框架F的下表面靠下方,是在后端固定有保险杠1的部位。固定部92与固定部22同样,设于主体部91的上方,是用于将托架9固定于侧框架F的车宽方向的侧面的部位。
固定部92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第1孔921。第1孔921是供紧固构件3插入的孔。固定部92通过至少一个以上的紧固构件3而固定于侧框架F的车宽方向的侧面,该至少一个以上的紧固构件3插入到至少一个以上的第1孔921和形成于侧框架F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第2孔。
现有的保险杠支承结构T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从而施加于保险杠1的载荷传递到固定部92和紧固构件3,因此,托架9或紧固构件3有时会破损。其结果,在现有保险杠支承结构T中,存在保险杠1对载荷的耐力不足的情况。
与此不同,保险杠支承结构S通过具有如上所述的支承部23和脆弱部24,从而在对于保险杠1向前方产生载荷时,脆弱部24变形,从而支承部23向上方移动,支承部23与侧框架F的下表面接触。因此,在对于保险杠1向前方产生载荷时,保险杠支承结构S通过如这样支承部23与侧框架F的下表面接触,能够支承保险杠1。
因此,在对保险杠1施加有载荷的情况下,由于保险杠支承结构S能够通过支承部23来支承载荷,因此能够减小施加于固定部22以及将固定部22与侧框架F进行紧固的紧固构件3的载荷。其结果,在对保险杠1施加有载荷的情况下,保险杠支承结构S难以使托架2或紧固构件3破损,因此能够增大保险杠1对载荷的耐力。
脆弱部24具有槽部241。槽部241在与车辆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形成。保险杠支承结构S通过具有具有这样的槽部241的脆弱部24,能够不增加部件个数地在托架2上设置脆弱部24。
槽部241在主体部21与固定部22之间,从固定部22的车辆的内侧的端部向车辆的外侧延伸。具体而言,槽部241在主体部21与固定部22之间,从固定部22的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内侧的端部向外侧延伸。更具体而言,槽部241在主体部21与固定部22之间,从固定部22的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前端向后方延伸。保险杠支承结构S通过在脆弱部24上形成有这样的槽部241,在对于保险杠1向前方产生了载荷的情况下,能够容易使脆弱部24以使支承部23向上方移动的方式变形。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险杠支承结构S示出了设于车辆的后方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保险杠支承结构S也可以是设于车辆的前方的结构。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脆弱部24示出了具有槽部241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脆弱部24例如也可以是具有比其它区域薄地形成的区域或形成有开口的区域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支承结构S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支承结构S具有:保险杠1,其设于车辆的前方或后方,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托架2,其将保险杠1连接于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侧框架F。并且,托架2具有:主体部21,其设于比侧框架F的下表面靠下方处,在后端固定有保险杠1;以及固定部22,其设于主体部21的上方,用于将托架2固定于侧框架F的车辆的车宽方向的侧面。另外,托架2具有:支承部23,其位于主体部21中的比固定部22靠车辆的内侧且侧框架F的下方,具有通过保险杠1被向车辆的内侧按压而与侧框架F的下表面接触的区域;以及脆弱部24,其设于主体部21与固定部22之间,比固定部22容易变形。
保险杠支承结构S通过具有这样的支承部23和脆弱部24,在对于保险杠1向前方产生载荷时,脆弱部24变形,从而支承部23向上方移动,支承部23与侧框架F的下表面接触。因此,保险杠支承结构S在相对于保险杠1向前方产生载荷时,通过像这样支承部23与侧框架F的下表面接触,能够支承保险杠1。
因此,在对保险杠1施加有载荷的情况下,保险杠支承结构S由于能够通过支承部23来支承载荷,因此能够减小施加于固定部22以及将固定部22与侧框架F进行紧固的紧固构件3的载荷。其结果,在对保险杠1施加有载荷的情况下,保险杠支承结构S难以使托架2或紧固构件3破损,因此能够增大保险杠1对载荷的耐力。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公开,但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及变更。例如,装置的全部或一部分,能够以任意的单位功能性或物理性地进行分散/统合而构成。另外,通过多个实施方式的任意组合而产生的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通过组合而产生的新的实施方式的效果兼具原来的实施方式的效果。
本申请基于2019年3月7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9-041417),并将其内容作为参考援引至此。
工业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保险杠支承结构在增大保险杠对载荷的耐力这一点上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F 侧框架
S 保险杠支承结构
1 保险杠
2 托架
21 主体部
22 固定部
221 第1孔
23 支承部
24 脆弱部
241 槽部
3 紧固构件
T 现有的保险杠支承结构
9 托架
91 主体部
92 固定部
921 第1孔

Claims (2)

1.一种保险杠支承结构,具有:
保险杠,其设于车辆的前方或后方,在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
托架,其将所述保险杠连接于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侧框架;
所述托架具有:
主体部,其设于比所述侧框架的下表面靠下方处,在前端或后端固定有所述保险杠,
固定部,其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上方,用于将所述托架固定于所述侧框架的所述车宽方向的侧面,
支承部,其位于所述主体部中的比所述固定部靠所述车辆的内侧且所述侧框架的下方,具有通过所述保险杠被向所述内侧按压而与所述侧框架的下表面接触的区域,以及
脆弱部,其设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比所述固定部容易变形,
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
所述支承部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内侧的端部在所述车宽方向上朝向所述侧框架的下方延伸,
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有在与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支承部这一侧开口的槽部,在所述脆弱部上未形成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支承结构,其中,
所述固定部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第1孔;
所述固定部通过插入到所述第1孔和形成于所述侧框架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第2孔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紧固构件而固定于所述侧框架的所述侧面。
CN202080019561.XA 2019-03-07 2020-03-04 保险杠支承结构 Active CN1135440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1417A JP7238487B2 (ja) 2019-03-07 2019-03-07 バンパー支持構造
JP2019-041417 2019-03-07
PCT/JP2020/009240 WO2020179838A1 (ja) 2019-03-07 2020-03-04 バンパー支持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4020A CN113544020A (zh) 2021-10-22
CN113544020B true CN113544020B (zh) 2024-04-16

Family

ID=72338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9561.XA Active CN113544020B (zh) 2019-03-07 2020-03-04 保险杠支承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38487B2 (zh)
CN (1) CN113544020B (zh)
WO (1) WO2020179838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368932B (zh) * 1972-12-11 1974-07-29 Volvo Ab
US5618074A (en) * 1996-04-10 1997-04-08 Weast; John B. Bracket support
JP2001515432A (ja) * 1997-03-14 2001-09-18 ボルボ ラストワグナー アーベー 車両の車体下巻き込み防御用装置
JP2004182016A (ja) * 2002-11-29 2004-07-02 Press Kogyo Co Ltd 衝撃2段吸収式バンパ装置
WO2009051551A1 (en) * 2007-10-17 2009-04-23 Scania Cv Ab Bracket for underrun protection and underrun protection
CN102381268A (zh) * 2010-09-01 2012-03-21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04417474A (zh) * 2013-09-02 2015-03-1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装置及汽车起重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2267A (ja) * 2001-06-11 2002-12-18 Hino Motors Ltd 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DE10144212C1 (de) * 2001-09-08 2003-04-17 Daimler Chrysler Ag Unterfahrschutz eines Nutzfahrzeug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368932B (zh) * 1972-12-11 1974-07-29 Volvo Ab
US5618074A (en) * 1996-04-10 1997-04-08 Weast; John B. Bracket support
JP2001515432A (ja) * 1997-03-14 2001-09-18 ボルボ ラストワグナー アーベー 車両の車体下巻き込み防御用装置
JP2004182016A (ja) * 2002-11-29 2004-07-02 Press Kogyo Co Ltd 衝撃2段吸収式バンパ装置
WO2009051551A1 (en) * 2007-10-17 2009-04-23 Scania Cv Ab Bracket for underrun protection and underrun protection
CN102381268A (zh) * 2010-09-01 2012-03-21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04417474A (zh) * 2013-09-02 2015-03-1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装置及汽车起重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42688A (ja) 2020-09-10
JP7238487B2 (ja) 2023-03-14
CN113544020A (zh) 2021-10-22
WO2020179838A1 (ja) 2020-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94646B1 (en) Vehicle structure
EP0057931A1 (en) Fuel storage vessel supporting structure
US10012190B2 (en) Pump cover
US10071772B2 (en) Power unit mounting structure
US20100090498A1 (en) Cockpit cross member for a motor vehicle
JP6090206B2 (ja) バンパカバーリテーナ、ラジエータグリル及び車両前部構造
CN113544020B (zh) 保险杠支承结构
US20080309124A1 (en) Vehicle body front part structure
JP2010143395A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US11104383B2 (en) Vehicle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CN110525325B (zh) 固定元件以及固定元件在机动车的车前部中的布置
JP2010036697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4542385B2 (ja) 車体フレーム
CN113544019B (zh) 保险杠
JPWO2010131343A1 (ja) 車両ボディ構造体
CN113613958B (zh) 保险杠支承结构
CN112752702B (zh) 前副车架构造
CN112789215A (zh) 车辆的车身结构
KR20070024898A (ko) 자동차의 플로어 구조
CN108216376B (zh) 车顶的加强构造
CN113646226B (zh) 车辆的车身结构
JP7338647B2 (ja) アンダランプロテクタ固定構造
JP6913424B2 (ja) 車両のカウルブレース構造
CN114423648B (zh) 保险杠
CN210212315U (zh) 车辆用护膝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