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9095A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9095A
CN113539095A CN202110799586.2A CN202110799586A CN113539095A CN 113539095 A CN113539095 A CN 113539095A CN 202110799586 A CN202110799586 A CN 202110799586A CN 113539095 A CN113539095 A CN 113539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module
light
frame
bend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95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博宁
任健
郑仰利
夏航
胡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9958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90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9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90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摄像模组的摄像孔,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所述金属框具有向所述摄像孔内折弯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外部包覆有胶框以形成所述摄像孔的侧壁,所述胶框与所述折弯部一体注塑成型。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产品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全面屏的孔方案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前置摄像头解决方案,但是因为涉及背光,偏光片,二道胶等多种部品和工艺,成本较普通常规非孔方案上升较多。因此,孔项目成本降低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需求。现阶段模组孔类型均为背光单铁框冲孔,在模组组装过程中,会在孔周边涂覆一道胶和二道胶,用以降低漏光对显示或拍照的影响。同时要求较高的在背光铁背板孔周边区域需涂覆黑镍,用以提升孔周边光学效果。模组两道胶加上背光镀黑镍工艺的时候,增加成本和工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解决孔方案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摄像模组的摄像孔,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所述金属框具有向所述摄像孔内折弯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外部包覆有胶框以形成所述摄像孔的侧壁,所述胶框与所述折弯部一体注塑成型。
可选的,所述折弯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相平行。
可选的,所述胶框呈楔形结构,所述胶框包括远离所述折弯部的侧面,所述胶框的所述侧面与所述折弯部之间的距离等于0.15mm,所述折弯部的拔模斜度与所述胶框的倾斜角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胶框呈楔形结构,所述胶框包括远离所述折弯部的侧面,所述胶框的所述侧面与所述折弯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0.15mm,
可选的,沿着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所述摄像孔包括底面和顶面,所述顶面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相垂直,所述侧壁包括与所述顶面连接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相平行。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上的长度为0.05mm-0.15mm。
可选的,所述侧壁包括与所述底面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相平行。
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上的长度为0.05mm-0.15mm。
可选的,所述胶框采用黑色胶框。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位于所述导光板出光侧的光学膜材,沿着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所述摄像孔包括底面和顶面,所述顶面上设置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向靠近所述光学膜材的方向延伸,并部分搭接于所述光学膜材上。
可选的,所述遮光层为遮光胶带,包括基材层和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相对的两侧的黑色胶水层。
可选的,所述光学膜材包括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的第一表面,所述胶框的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上的高度差小于或等于0.03mm。
可选的,所述光学膜材包括与所述导光板连接的扩散层,所述扩散层包括面向所述导光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摄像孔的一端设置有油墨层。
可选的,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胶框之间的距离为0.1mm-0.67mm。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沿着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依次叠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的第一偏光片、显示基板、第二偏光片和盖板,所述第一偏光片上开设有与所述摄像孔对应的开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胶框与所述折弯部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折弯部的外部包覆有胶框以形成所述摄像孔的侧壁,省去了一道胶和二道胶的设置,降低成本,提高良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部分结构示意图四;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部分结构示意图五;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部分结构示意图六。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解决孔周边涂覆一道胶和二道胶,成本高的问题,相关技术中涉及一种注塑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图1为采用注塑形成摄像孔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相关技术中,铁框折弯形成摄像孔的侧壁1,胶框2设置于铁框的一侧,铁框是外露设置的,在注塑过程中,由于精度间隙的影响,在胶框2和铁框的交接处(图1中标号为10之处)会形成外包毛边,毛边的大小不易管控,会与摄像头产生干涉。
参考图2-图7,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摄像模组的摄像孔,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1,所述金属框1具有向所述摄像孔内折弯的折弯部11,所述折弯部11的外部包覆有胶框2以形成所述摄像孔的侧壁,所述胶框2与所述折弯部11一体注塑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胶框2与所述折弯部11一体注塑成型,一体注塑而成的胶框2与金属框1结构稳定,在工作过程中不易脱落分离,制造工艺简单。所述折弯部11的外部包覆有胶框2以形成所述摄像孔的侧壁,相对于相关技术省去了一道胶和二道胶的工序,降低成本,且折弯部11被胶框2包覆形成夹心结构,无外包毛边,孔内直径均匀,避免对摄像头产生干涉,所述胶框2和所述折弯部11的接触面积大,不易开裂。
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所述折弯部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相平行,参考图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金属框1直角折弯至摄像孔内,拔模斜度α(拔模斜度也就是脱模斜度,是为了方便出模而在模膛两侧设计的斜度)不影响孔内径。
需要说明的是,理论上所述折弯部11是所述金属框1直角折弯形成,但是在实际工艺制作中,会存在一定的公差,但是一般为±1度,不会影响孔内径。
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所述胶框2呈楔形结构,所述胶框2包括远离所述折弯部11的侧面23,所述胶框2的所述侧面23与所述折弯部11之间的距离等于0.15mm,所述折弯部11的拔模斜度与所述胶框2的倾斜角度相同,参考图4(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是示意图,并不代表折弯部11的实际折弯角度)。
通过将胶框2设置成楔形结构,使得所述摄像孔的顶部的内径小于所述摄像孔的底部的内径,这样,不影响摄像模组的组装和正常工作,图6中示出了所述摄像孔的顶部的内径为2.918±0.03mm,所述摄像孔的底部的内径为3.488±0.03mm,但并不以此为限;容易理解的是,胶框2还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只要不影响摄像模组的工作。
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的方向上,所述胶框2位于所述折弯部11的相对的两侧的部分的宽度的极限值为0.15mm,所述折弯部11可以有一定的拔模斜度α,在极限包胶厚度下,所述折弯部11的拔模斜度与所述胶框2的倾斜角度相同。
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所述胶框2呈楔形结构,所述胶框2包括远离所述折弯部11的侧面23,所述胶框2的所述侧面23与所述折弯部1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0.15mm,参考图5。
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的方向上,所述胶框2位于所述折弯部11的相对的两侧的部分的宽度大于0.15mm,则需确保极限角度位置(虚线箭头所指的位置即为极限角度位置)所述胶框2的厚度满足0.15mm,即所述胶框2的所述侧面23与所述折弯部1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0.15mm,以避免所述折弯部11外露,避免影响孔径。
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沿着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所述摄像孔包括底面和顶面,所述顶面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相垂直,所述侧壁包括与所述顶面连接的第一部分21,所述第一部分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相平行,参考图2。
相关技术中,在摄像孔的顶部侧壁与背光模组的顶面的连接处为圆角(参考图1中标号20所示之处),所述摄像孔的底部侧壁和背光模组的背面的连接处为圆角(参考图1中标号30所示之处),由于圆角设置,无法测量摄像孔的顶部内径和底部内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21的设置,便于测量所述摄像孔的顶部的内径。所述第一部分21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上的长度为0.05mm-0.15mm,但并不以此为限,只要可以测量摄像孔的顶部的内径即可。
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所述侧壁包括与所述底面连接的第二部分22,所述第二部分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相平行,参考图3。
所述第二部分22的设置,便于测量所述摄像孔的底面的内径。所述第二部分22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上的长度为0.05mm-0.15mm,但并不以此为限,只要可以测量摄像孔的顶部的内径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胶框2的侧壁并未设置所述第二部分22,具体的,所述胶框2的侧壁包括所述第一部分21,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21连接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整体为向所述胶框2的底面倾斜的斜面,此时所述摄像孔的底部的内径可以通过一锥形测量器进行测量,所述锥形测量器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将所述锥形测量器从所述摄像孔的底部插入所述摄像孔中,则可获得所述摄像孔的底部的内径。
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所述胶框2采用黑色胶框。黑色的胶框增加遮光效果,避免背光模组中的光线漏出至所述摄像孔中。
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4和位于所述导光板4出光侧的光学膜材5,沿着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所述摄像孔包括底面和顶面,所述顶面上设置有遮光层3,所述遮光层3向靠近所述光学膜材5的方向延伸,并部分搭接于所述光学膜材5上,避免背光模组中的光线漏出至所述摄像孔中。且所述胶框2采用楔形结构,增大了所述遮光层3的粘结面积,增强了所述遮光层3与所述胶框2的连接稳定性,有效的避免漏光。
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所述遮光层3为遮光胶带,包括基材层和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相对的两侧的黑色胶水层,避免漏光,且所述遮光胶带的相对的两侧均是胶水,能够稳定的连接于所述胶框2的顶面,以及稳定的连接于显示基板的背光侧,结构稳定,所述遮光层3不易脱落。
所述遮光层3的厚度可以为0.06t,避免开胶引起漏光,但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顶面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远离所述导光板4的一侧,且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上的高度差过大,则与所述显示基板等组装后,挤压所述显示基板而造成异显,若所述顶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导光板4的一侧,且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上的高度差过大,则与所述显示基板等组装后,所述胶框2与所述显示基板之间的间隙过大,容易产生漏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膜材5包括远离所述导光板4的一侧的第一表面,所述胶框2的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上的高度差小于或等于0.03mm。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顶面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远离所述导光板4的一侧,且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上的高度差小于或等于0.03mm,使得所述背光模组与显示基板组装后,所述遮光层能够与显示基板的连接更加紧密,防止遮光层脱落或是起翘引起漏光。
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所述光学膜材5包括与所述导光板4连接的扩散层,所述扩散层包括面向所述导光板4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摄像孔的一端设置有油墨层(图中未示),避免摄像孔边缘产生亮边。
所述胶框2和所述折弯部11一体注塑成型,胀缩率高,信赖性过程中容易与导光板4发生干涉,造成导光板4孔裂,或者与光学膜材5产生干涉而发生褶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导光板4与所述胶框2之间的距离为0.1mm-0.67mm。
背光模组包括沿其长边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沿其短边方向的第三侧和第四侧,不同的位置,胀缩率不同,且所述摄像孔的中心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的距离不同,例如,所述摄像孔的中心距离所述背光模组的第一侧的边缘的距离较近,即所述摄像孔与所述背光模组的第一侧的边缘之间的导光板在长边方向上的长度较短,则由于所述胶框的膨胀或收缩,容易造成导光板产生断裂,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此处所述摄像孔与所述导光板之间需要预留的间隙,需要相比其他位置处,所述摄像孔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的间隙大。示例性的,在长边方向,所述摄像孔设置于靠近所述背光模组靠近所述第一侧的位置,在短边方向,所述摄像孔位于中间位置,此时,在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所述导光板4与所述胶框2之间的距离均为0.25mm±0.15mm,所述第一侧,所述导光板4与所述胶框2之间的距离为0.5mm-0.67mm,所述第四侧,所述导光板4与所述胶框2之间的距离为0.25mm±0.15mm,具体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板4与所述胶框2之间的距离均为0.25mm,参考图6,在所述第一侧,所述导光板4与所述胶框2之间的距离为0.57mm,在所述第二侧,所述导光板4与所述胶框2之间的距离均为0.25mm,参考图7。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沿着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依次叠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的第一偏光片、显示基板、第二偏光片和盖板,所述第一偏光片上开设有与所述摄像孔对应的开口。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和背板。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摄像模组的摄像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所述金属框具有向所述摄像孔内折弯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外部包覆有胶框以形成所述摄像孔的侧壁,所述胶框与所述折弯部一体注塑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呈楔形结构,所述胶框包括远离所述折弯部的侧面,所述胶框的所述侧面与所述折弯部之间的距离等于0.15mm,所述折弯部的拔模斜度与所述胶框的倾斜角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呈楔形结构,所述胶框包括远离所述折弯部的侧面,所述胶框的所述侧面与所述折弯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0.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所述摄像孔包括底面和顶面,所述顶面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相垂直,所述侧壁包括与所述顶面连接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上的长度为0.05mm-0.15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与所述底面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相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上的长度为0.05mm-0.1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采用黑色胶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位于所述导光板出光侧的光学膜材,沿着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所述摄像孔包括底面和顶面,所述顶面上设置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向靠近所述光学膜材的方向延伸,并部分搭接于所述光学膜材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为遮光胶带,包括基材层和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相对的两侧的黑色胶水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材包括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的第一表面,所述胶框的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上的高度差小于或等于0.03mm。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材包括与所述导光板连接的扩散层,所述扩散层包括面向所述导光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摄像孔的一端设置有油墨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胶框之间的距离为0.1mm-0.67mm。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沿着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依次叠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的第一偏光片、显示基板、第二偏光片和盖板,所述第一偏光片上开设有与所述摄像孔对应的开口。
CN202110799586.2A 2021-07-15 2021-07-15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35390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9586.2A CN113539095A (zh) 2021-07-15 2021-07-15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9586.2A CN113539095A (zh) 2021-07-15 2021-07-15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9095A true CN113539095A (zh) 2021-10-22

Family

ID=78099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9586.2A Pending CN113539095A (zh) 2021-07-15 2021-07-15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90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6082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3429A (zh) * 2018-07-02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的制造方法、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0174799A (zh) * 2019-05-20 2019-08-27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屏占比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09460447U (zh) * 2019-02-28 2019-10-01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
CN110460702A (zh) * 2019-08-02 2019-11-15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金属框、终端、金属框孔成型装置及方法
CN210109517U (zh) * 2019-06-21 2020-02-21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用铁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007679A (zh) * 2019-10-31 2020-04-14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的框体、背光模组及终端
CN111443523A (zh) * 2020-03-25 2020-07-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组件
CN211264288U (zh) * 2020-03-24 2020-08-14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漏光的集成触控模组
CN212181212U (zh) * 2020-03-09 2020-1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WO2021068434A1 (zh) * 2019-10-12 2021-04-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3429A (zh) * 2018-07-02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的制造方法、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09460447U (zh) * 2019-02-28 2019-10-01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
CN110174799A (zh) * 2019-05-20 2019-08-27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屏占比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10109517U (zh) * 2019-06-21 2020-02-21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用铁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460702A (zh) * 2019-08-02 2019-11-15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金属框、终端、金属框孔成型装置及方法
WO2021068434A1 (zh) * 2019-10-12 2021-04-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11007679A (zh) * 2019-10-31 2020-04-14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的框体、背光模组及终端
CN212181212U (zh) * 2020-03-09 2020-1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CN211264288U (zh) * 2020-03-24 2020-08-14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漏光的集成触控模组
CN111443523A (zh) * 2020-03-25 2020-07-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6082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76248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3026348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JP6909905B2 (ja) 光学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WO2014065064A1 (ja) 表示装置
JP2017097313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113539095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729237B (zh) 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CN117636747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KR102509124B1 (ko) 감광 어셈블리, 이미징 모듈, 인텔리전트 단말 및 감광 어셈블리의 제조 방법과 몰드
CN111045244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TWI735084B (zh) 複合座體、複合座體的製造方法、攝像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09413303B (zh) 感光组件、成像模组、智能终端及制造感光组件的方法和模具
CN112596135A (zh) 透镜、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5278033A (ja) 撮像装置
JP5018833B2 (ja) 撮像装置
CN212276164U (zh) 显示组件及终端设备
WO2023216135A1 (zh) 显示模组和医疗拼接显示系统
CN212276160U (zh) 显示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13934036B (zh) 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CN215773184U (zh) 支撑部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WO2023206082A1 (zh) 显示装置
CN211741670U (zh) 镜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115267963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4544472U (zh) 摄像头、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4065479A1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