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7573B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7573B
CN113517573B CN202110282498.5A CN202110282498A CN113517573B CN 113517573 B CN113517573 B CN 113517573B CN 202110282498 A CN202110282498 A CN 202110282498A CN 113517573 B CN113517573 B CN 1135175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iring material
wire harness
water stop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24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7573A (zh
Inventor
大沼雅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17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7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7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7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确保止水性的线束。线束(WH)的特征在于,具备:布线材料(W),其利用具有绝缘性的绝缘覆皮部(W2)覆盖具有导电性的导体部(W1);止水末端部(1),其具有止水性,且设置在布线材料(W)的至少一个末端;以及内压调整部(3),其被构成为包括:通气口(31),其设置在布线材料(W)的中间位置且将绝缘覆皮部(W2)的内外连通;及透湿防水片(32),其将通气口(31)覆盖。其结果是,线束(WH)起到能够在线束(WH)整体中确保适当的止水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
背景技术
作为应用于现有的线束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由覆皮导线和端子连接而成的带端子电线。覆皮导线具备覆皮部和从覆皮部的顶端露出的导线。端子具有端子主体和压接部。压接部具备:导线压接部,其对导线进行压接;覆皮压接部,其对覆皮部进行压接;以及筒间部,其在导线压接部与覆皮压接部之间。压接部的至少从筒间部到导线压接部为止的导线露出的部位被防腐蚀层覆盖。防腐蚀层具有由湿气固化性树脂构成的第一树脂覆皮层和以覆盖第一树脂覆皮层的方式配置且由紫外线固化树脂构成的第二树脂覆皮层。而且,防腐蚀层的露出导线的部位处的第一树脂覆皮层的膜厚比第二树脂覆皮层的膜厚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757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端子电线例如在更简易地确保止水性方面还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确保止水性的线束。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线束的特征在于,具备:布线材料,所述布线材料利用具有绝缘性的绝缘覆皮部覆盖具有导电性的导体部;止水末端部,所述止水末端部具有止水性,且设置在所述布线材料的至少一个末端;以及内压调整部,所述内压调整部被构成为包括:通气口,所述通气口设置在所述布线材料的中间位置且将所述绝缘覆皮部的内外连通;及透湿防水片,所述透湿防水片将所述通气口覆盖。
另外,在上述线束中,可以是,具备低止水末端部,所述低止水末端部设置在所述布线材料的另一个末端,且与所述止水末端部相比具有相对较低的止水性。
另外,在上述线束中,可以是,所述布线材料在车辆中跨第一空间部和第二空间部布线,所述第二空间部与该第一空间部相比具有相对较小的温度变化,所述止水末端部配置在所述第一空间部,所述低止水末端部以及所述内压调整部配置在所述第二空间部。
另外,在上述线束中,可以是,所述低止水末端部是相比所述止水末端部具有较低的止水性的防腐蚀端子,在所述防腐蚀端子中,对被压接在所述布线材料的布线材料压接部施加了防止腐蚀的防腐蚀处理。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线束在布线材料的至少一个末端设置有具有止水性的止水末端部。在该结构中,线束在布线材料中在一个末端侧和另一个末端侧在绝缘覆皮部的内部将要产生压力差时,空气经由构成内压调整部的通气口而在绝缘覆皮部的内外流通。由此,线束能够调整绝缘覆皮部的内部的内压,能够消除上述压力差。此时,线束的该通气口由透湿防水片覆盖,因此能够利用该透湿防水片遮挡经由通气口而要与空气一起浸入绝缘覆皮部的内部的水。其结果是,线束能够抑制在绝缘覆皮部的内部产生压力差,并且能够阻止水经由通气口浸入绝缘覆皮部的内部。而且,线束能够如上述那样抑制在绝缘覆皮部的内部产生压力差,因此例如能够抑制在布线材料的另一个末端侧,因该压力差而作用向绝缘覆皮部的内部吸入水和空气的方向的力、相反方向的力。其结果是,线束起到能够在线束整体中适当地确保止水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的防腐蚀端子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的接头部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的内压调整部的通气口的示意图。
图5是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的内压调整部的透湿防水片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线束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变形例涉及的线束的内压调整部的通气口的示意图。
图8是说明变形例涉及的线束的内压调整部的透湿防水片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止水末端部
2 低止水末端部
3、203 内压调整部
11、21 防腐蚀端子
12 接头部
12A 防水覆膜
31、231 通气口
32 透湿防水片
B 边界部件
S1 第一空间部
S2 第二空间部
TA 电连接部
TB 连结部
TC 布线材料压接部
TC1 导体压接部
TC1a、TC3a筒片部
TC2 中间部
TC3 覆皮压接部
TD 防腐蚀部
V 车辆
W 布线材料
W1 导体部
W2 绝缘覆皮部
WH、WHA、WHB 线束
X 轴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置换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WH搭载于车辆V。线束WH例如为了搭载于车辆V的各装置间的连接而将电源供给、信号通信所使用的多个布线材料W束集成集合部件,利用连接器等将多个布线材料W与各装置连接。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WH通过在布线材料W的中间位置设置使用透湿防水片32的内压调整部3,来抑制在布线材料W的内部产生的压力差,由此,通过比较简易的处理来实现确保止水性。以下,参照各图对线束WH的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而言,线束WH具备:布线材料W,其具有导电性;止水末端部1和低止水末端部2,两者设置于该布线材料W的末端;以及内压调整部3。另外,线束WH也可以构成为进一步包含各种构成部件,诸如:波纹管、索环等外装部件;电气接线箱;固定件等。
布线材料W布线于车辆V,并将各装置电连接。布线材料W构成为包括具有导电性的线状的导体部W1和具有绝缘性的绝缘覆皮部W2(也参照图2、图4等)。布线材料W是利用绝缘覆皮部W2覆盖导体部W1的绝缘电线。导体部W1例如是将多个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线材束集而成的芯线,但也可以是将该多个金属线材绞合而成的绞合芯线。另外,导体部W1也可以是所谓的金属棒。绝缘覆皮部W2是覆盖导体部W1的外周侧而进行包覆的电线覆皮。绝缘覆皮部W2例如通过将绝缘性的树脂材料(PP、PVC、交联PE等。考虑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耐热性等而适当选定)等挤出成形等而形成。布线材料W沿着轴线方向X呈线状延伸,并形成为在延伸方向(轴线方向X)上以大致相同的直径延伸。布线材料W的导体部W1的截面形状(与轴线方向X交叉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绝缘覆皮部W2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环形状,整体为大致圆形状的截面形状。
止水末端部1是设置于布线材料W的至少一个末端且具有止水性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止水末端部1仅设置于布线材料W的一个末端。止水末端部1例如由安装有密封圈等止水部件的各种公知的防水连接器、具有止水性的实施了防腐蚀处理的防腐蚀端子、具有止水性的实施了防水处理的接头部等构成。
在此,止水性是指阻止水等液体浸入的性质。止水性相对越高,表示阻止水等液体浸入的程度越高,典型的是,存在止水性相对越高,越具有高气密性的倾向。
图2表示作为止水末端部1的一例的防腐蚀端子11的概略结构。防腐蚀端子11是在布线材料W的一个末端与从绝缘覆皮部W2露出的导体部W1电连接的端子配件。
图2所例示的防腐蚀端子11构成为包括电连接部TA、连结部TB以及布线材料压接部TC,通过具有导电性的金属部件而整体形成为一体。防腐蚀端子11通过将一张金属板根据与各部分对应的形状进行冲裁加工、冲压加工、弯折加工等各种加工而成形,从而将电连接部TA、连结部TB、布线材料压接部TC立体地一体地形成。防腐蚀端子11中,电连接部TA、连结部TB、布线材料压接部TC沿着布线材料W的轴线方向X(延伸方向)从一侧朝向另一侧排列并相互连结。
电连接部TA是与对方端子电连接的部分。图2所例示的电连接部TA呈阴型的端子形状,与阳型的端子形状的对方端子电连接。连结部TB介于电连接部TA与布线材料压接部TC之间,是将该电连接部TA与该布线材料压接部TC连结并导通的部分。布线材料压接部TC是与布线材料W电连接且将该布线材料W的末端与防腐蚀端子11电连接的部分。布线材料压接部TC通过压接于布线材料W而设置在布线材料W的末端。布线材料压接部TC被构成为包括导体压接部TC1、中间部TC2和覆皮压接部TC3。布线材料压接部TC中,导体压接部TC1、中间部TC2、覆皮压接部TC3沿着布线材料W的轴线方向X(延伸方向)从电连接部TA侧朝向相反侧按顺序排列并相互连结。导体压接部TC1是通过一对筒片部TC1a以包围从布线材料W的末端露出的导体部W1的方式压紧并压接于该导体部W1的部分。导体压接部TC1通过压紧并压接于导体部W1,与该导体部W1导通并电连接。中间部TC2介于导体压接部TC1与覆皮压接部TC3之间,是将该导体压接部TC1与该覆皮压接部TC3连结并导通的部分。覆皮压接部TC3是通过一对筒片部TC3a以包围布线材料W的绝缘覆皮部W2的方式压紧并压接于该绝缘覆皮部W2的部分。在此,布线材料压接部TC构成经由中间部TC2使导体压接部TC1的一对筒片部TC1a和覆皮压接部TC3的一对筒片部TC3a彼此分开的所谓分体筒型的压接部。
如上所述构成的防腐蚀端子11中,导体压接部TC1压接于导体部W1,覆皮压接部TC3压接于绝缘覆皮部W2,由此防腐蚀端子11压接于布线材料W的末端。在该状态下,防腐蚀端子11在导体压接部TC1与导体部W1之间形成触点部位,经由该触点部位与布线材料W的导体部W1导通连接。而且,防腐蚀端子11例如被保持于连接器壳体等,该连接器壳体与对方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相互嵌合而进行连接器接合,从而防腐蚀端子11与对方端子电连接,相互间形成电触点部位。其结果是,防腐蚀端子11经由该连接部位与对方端子导通连接。
在此,压接有防腐蚀端子11的布线材料W的导体部W1在一些情况下例如由铝(Al)或铝合金等构成。即,在该情况下,导体部W1是将多条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金属线材捆束而成的芯线。另一方面,防腐蚀端子11在一些情况下由与导体部W1不同的异种金属、例如铜(Cu)或铜合金构成。在该情况下,线束WH中,导体部W1的材料为铝或铝合金,防腐蚀端子11的材料为铜或铜合金,由此,若在两者之间浸入水(盐水)等,则由于两者的离子化倾向不同,有可能在导体部W1与防腐蚀端子11之间产生电化学腐蚀。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上述铝合金是以铝为主成分的合金。另外,上述铜合金是以铜为主成分的合金,例如包含所谓黄铜等。
与此相对,防腐蚀端子11通过对布线材料压接部TC实施防止腐蚀的防腐蚀处理,从而抑制发生上述那样的电化学腐蚀。具体而言,防腐蚀端子11构成为包含防腐蚀部TD,通过该防腐蚀部TD覆盖包含导体压接部TC1在内的布线材料压接部TC的预定部位而进行防腐蚀处理。防腐蚀部TD例如通过将可通过照射紫外线而固化的UV(Ultraviolet,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涂布于规定的部位并照射紫外线而使其固化而构成。作为UV固化型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氨酯丙烯酸酯系的树脂,但不限于此。防腐蚀部TD通过覆盖导体压接部TC1、覆皮压接部TC3的一部分以及导体部W1的露出部分等而止水,能够限制水(盐水等)浸入到内部。通过该结构,防腐蚀端子11能够抑制发生电化学腐蚀等。另外,防腐蚀端子11不限于上述的防腐蚀部TD,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实施防腐蚀。例如,防腐蚀部TD可以由可通过加热而固化的热固化型树脂构成,也可以以将保持防腐蚀端子11的连接器壳体整体密封的方式设置。
而且,关于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止水末端部1的防腐蚀端子11,对于对布线材料压接部TC实施了防止腐蚀的防腐蚀处理的金属端子,与后述的低止水末端部2等相比,以具有相对较高的止水性的方式气密地构成。防腐蚀端子11例如通过调整构成防腐蚀部TD的UV固化型树脂的材质、涂布位置、涂布次数等,能够构成为在该防腐蚀部TD具有相对高的止水性。
另外,图3表示作为止水末端部1的另一例的接头部12的概略结构。接头部12是在布线材料W的末端将导体部W1与其他布线材料W的导体部W1接合,在该导体部W1的接合部分覆盖防水覆膜12A的部分。导体部W1彼此例如通过熔融接合(激光焊接、电弧焊接等)、热压接接合、超声波接合等各种形式的接合处理而被接合并导通。防水覆膜12A是具有止水性的通过各种形式的防水处理而实施的覆膜,例如由热收缩管等构成,但不限于此。
低止水末端部2是设置于布线材料W的另一个末端且止水性比止水末端部1相对低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低止水末端部2在布线材料W中设置于与设置有止水末端部1的末端为相反侧的末端。低止水末端部2例如由止水性比上述的止水末端部1低的防腐蚀端子21(参照图2)等构成。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低止水末端部2的防腐蚀端子21是止水性的程度与构成止水末端部1的防腐蚀端子11不同而其他的结构与该防腐蚀端子11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将上述的图2作为构成低止水末端部2的防腐蚀端子21和构成止水末端部1的防腐蚀端子11所共通的图,尽可能省略共通的说明。
关于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低止水末端部2的防腐蚀端子21,对于对布线材料压接部TC实施了防止腐蚀的防腐蚀处理的金属端子,是与构成上述的止水末端部1的防腐蚀端子11相比止水性相对低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防腐蚀端子21与防腐蚀末端11的防腐蚀部TD相比,构成为止水性相对低、不需要高气密性的简易的防腐蚀部TD。由此,该防腐蚀端子21与构成止水末端部1的防腐蚀端子11相比,存在能够简化形成工序的倾向。例如,防腐蚀端子21由于使构成防腐蚀部TD的UV固化型树脂的涂布次数少于防腐蚀端子11的防腐蚀部TD等,因此能够不需要用于确保高气密性的复杂的防腐蚀处理,其结果,能够实现制造时的工时的削减、制造成本的抑制。
如图1、图4、图5所示,内压调整部3设置于布线材料W的中间位置,是调整布线材料W的内部的内压的部分。内压调整部3构成为包括通气口31和透湿防水片32。
通气口31是设置于布线材料W的中间位置且将绝缘覆皮部W2的内外连通的部分。在此,布线材料W的中间位置是指在布线材料W中设置有止水末端部1的末端与设置有低止水末端部2的末端之间的任意位置。即,通气口31在布线材料W中设置于设置有止水末端部1的末端与设置有低止水末端部2的末端之间的任意的位置。通气口31通过在布线材料W的中间位置将绝缘覆皮部W2剥离,使导体部W1露出而形成。通气口31在布线材料W中,通过将绝缘覆皮部W2的内外连通,能够使空气在绝缘覆皮部W2的内外流通。
此外,在此,图示了绝缘覆皮部W2在通气口31绕布线材料W的轴线方向X(延伸方向)环状地剥离一周,通气口31沿着布线材料W的外周面绕轴线方向X形成为环状,但不限于此。通气口31也可以通过绕布线材料W的轴线方向X部分地剥下绝缘覆皮部W2而形成为点状。
透湿防水片32是覆盖通气口31的片状的部件。透湿防水片32是具有使气体(湿气、水蒸气等)通过而不使水等液体通过的性质的通气性片。在此,更详细而言,透湿防水片32使经由通气口31在绝缘覆皮部W2的内外流通的空气通过,另一方面,遮挡要经由通气口31浸入绝缘覆皮部W2的内部的水。作为一个例子,透湿防水片32可以使用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的透气性片即ブレスロン(注册商标),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ゴアテックス(注册商标)、エクセポール(注册商标)、エントラント(注册商标)等。
透湿防水片32在布线材料W的外周面以跨越绝缘覆皮部W2和从通气口31露出的导体部W1的方式设置。在此,透湿防水片32沿着通气口31绕轴线方向X环状地设置,覆盖该通气口31的整体。透湿防水片32例如通过各种公知的粘合剂、粘接剂等粘贴并固定于绝缘覆皮部W2的外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线束WH的布线材料W在车辆V中跨由车身部件等边界部件B相互划分的第一空间部S1和第二空间部S2布线。在此,第一空间部S1是与第二空间部S2相比温度变化相对较大的空间部,例如是发动机舱等。另一方面,第二空间部S2是与第一空间部S1相比温度变化相对较小的空间部,例如是车室空间(驾驶室)等。布线材料W经由形成于边界部件B的插通孔跨第一空间部S1和第二空间部S2布线,将第一空间部S1侧的装置与第二空间部S2侧的装置电连接。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止水末端部1配置于温度变化相对较大的第一空间部S1。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低止水末端部2和内压调整部3配置于温度变化相对较小的第二空间部S2。
以上说明的线束WH在布线材料W的至少一个末端设置有具有止水性的止水末端部1。在该结构中,线束WH在布线材料W中在一个末端侧和另一个末端侧在绝缘覆皮部W2的内部产生压力差时,空气经由构成内压调整部3的通气口31而在绝缘覆皮部W2的内外流通。由此,线束WH能够调整绝缘覆皮部W2的内部的内压,能够消除上述压力差。此时,线束WH的该通气口31被透湿防水片32覆盖,因此能够利用该透湿防水片32遮挡经由通气口31而要与空气一起浸入绝缘覆皮部W2的内部的水。其结果是,线束WH能够抑制在绝缘覆皮部W2的内部产生压力差,并且能够阻止水经由通气口31浸入绝缘覆皮部W2的内部。而且,线束WH能够如上述那样抑制在绝缘覆皮部W2的内部产生压力差,因此例如能够抑制在布线材料W的另一个末端侧,因该压力差而作用的向绝缘覆皮部W2的内部吸入水、空气的方向的力或其相反方向的力。其结果,线束WH能够在线束WH整体适当地确保止水性。
在此,以上说明的线束WH中,在设置于布线材料W的另一个末端侧的低止水末端部2中,如上所述,能够抑制向绝缘覆皮部W2的内部吸入水、空气的方向的力、其相反方向的力的作用。因此,线束WH能够抑制对该低止水末端部2作用损害止水性的力,因此即使将该低止水末端部2设为止水性比止水末端部1相对较低的结构,也能够确保适当的止水性。即,线束WH能够利用内压调整部3抑制在绝缘覆皮部W2的内部产生压力差,能够抑制对低止水末端部2作用损害止水性的力,因此能够不需要在低止水末端部2中确保气密性那样的复杂的止水处理。换言之,线束WH即使在低止水末端部2中简化止水处理,也能够通过在布线材料W的中间位置设置内压调整部3,来在线束WH整体适当地确保止水性。其结果是,线束WH能够在实现制造时的工时的削减、制造成本的抑制的基础上,适当地确保止水性。
作为一个例子,以上说明的线束WH的低止水末端部2由作为防腐蚀端子且止水性比止水末端部1低的防腐蚀端子21构成。在该结构中,线束WH能够通过内压调整部3抑制在绝缘覆皮部W2的内部产生压力差,能够抑制对防腐蚀端子21作用损害止水性的力。因此,线束WH在构成低止水末端部2的防腐蚀端子21中,能够不需要用于确保气密性的复杂的防腐蚀处理,例如,能够不需要使构成防腐蚀部TD的UV固化型树脂的涂布次数少于防腐蚀端子11的防腐蚀部TD等的防腐蚀处理。其结果是,线束WH在构成低止水末端部2的防腐蚀端子21中,即使简化防腐蚀处理而实现制造时的工时的削减、制造成本的抑制,也能够在线束WH整体适当地确保止水性。
另外,以上说明的线束WH在车辆V中,遍及温度变化相对较大的第一空间部S1和温度变化相对较小的第二空间部S2布设布线材料W。并且,线束WH的止水末端部1配置于第一空间部S1,另一方面,低止水末端部2、内压调整部3配置于第二空间部S2。因此,该线束WH处于在布线材料W的止水末端部1侧的末端与低止水末端部2侧的末端容易产生温度差的环境下,由此按照波义尔定律,该线束WH处于在布线材料W的两末端之间容易产生压力差的环境下。
例如,线束WH在配置有止水末端部1的第一空间部S1内的发动机从高负荷运转的状态停止而第一空间部S1内的温度急剧下降时,在绝缘覆皮部W2的内部产生向第一空间部S1侧吸入空气那样的负压。此时,线束WH由于该负压,经由构成内压调整部3的通气口31向绝缘覆皮部W2的内部吸入空气,从而能够调整绝缘覆皮部W2的内部的内压,能够消除负压的产生引起的压力差。其结果是,线束WH能够抑制该负压作用于如上述那样构成低止水末端部2的防腐蚀端子21。另外,线束WH在第一空间部S1内的温度急剧上升的情况下(或者第二空间部S2内的温度急剧下降的情况下),成为与上述相反的空气的流动,但无论如何,都能够抑制因压力差而直接对构成低止水末端部2的防腐蚀端子21作用较大的力。其结果,线束WH能够在线束WH整体适当地确保止水性。
并且,在这样的结构中,线束WH通过将内压调整部3与低止水末端部2一起配置在温度变化相对较小的第二空间部S2侧,能够使该内压调整部3与低止水末端部2接近地设置。根据该结构,线束WH能够在极力缩窄低止水末端部2与内压调整部3之间的间隔,极力抑制介于其间的空间体积的基础上,通过内压调整部3进行内压调整。其结果,线束WH能够可靠地抑制在低止水末端部2的附近产生压力差,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较大的力直接作用于构成低止水末端部2的防腐蚀端子21,因此能够在线束WH整体更适当地确保止水性。
此外,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在以上的说明中,对线束WH具备设置于布线材料W的末端的止水末端部1和低止水末端部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线束WH可以不具备低止水末端部2,只要在布线材料W的至少一个末端设置止水末端部1即可。
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止水末端部1仅设置于布线材料W的一个末端的情况,但也可以在布线材料W的两末端设置止水末端部1。
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布线材料W在车辆V中跨第一空间部S1和第二空间部S2布线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布线在1个空间部内。
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内压调整部3布线于第二空间部S2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只要在布线材料的中间位置设置1个以上内压调整部3即可。例如,图6所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WHA的内压调整部3在第一空间部S1和第二空间部S2这双方分别设置有1个。线束WHA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在线束WHA整体适当地确保止水性。
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通气口31通过将绝缘覆皮部W2绕轴线方向X环状地剥除一周,从而沿着布线材料W的外周面绕轴线方向X形成为环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如上述那样局部地形成于绝缘覆皮部W2的外周面。
例如,图7、图8所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WHB在具备内压调整部203来代替内压调整部3这一点上与上述线束WH不同。内压调整部203在构成为包括通气口231来代替通气口31这一点上与上述的内压调整部3不同。线束WHB、内压调整部203的其他结构是与上述线束WH、内压调整部3大致相同的结构。
本变形例的通气口231通过相对于绝缘覆皮部W2局部地设置的狭缝状的切口而形成。通气口231沿着绝缘覆皮部W2的外周面绕轴线方向X断续地形成为圆弧状。即,通气口231不是沿着绝缘覆皮部W2的外周面绕轴线方向X整周地形成为环状,而是在该整周的一部分形成为狭缝状的切口。通气口231沿着绝缘覆皮部W2的外周面的周向以及轴线方向X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如上所述形成的多个通气口231与通气口31同样地设置在布线材料W的中间位置,将绝缘覆皮部W2的内外连通。而且,透湿防水片32以覆盖如上所述形成的多个通气口231的整体的方式设置。
即使在该情况下,线束WHB也与线束WH同样地,若在布线材料W中在一个末端侧和另一个末端侧在绝缘覆皮部W2的内部产生压力差,则空气经由构成内压调整部203的通气口231而在绝缘覆皮部W2的内外流通。其结果是,线束WHB与线束WH同样地,能够在线束WHB整体适当地确保止水性。在此基础上,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WHB能够抑制外力直接作用于导体部W1,能够抑制布线材料弯曲性的降低,并且与通气口31相比能够提高通气口231的加工性。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也可以通过适当组合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变形例的构成要素来构成。

Claims (3)

1.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具备:
布线材料,所述布线材料利用具有绝缘性的绝缘覆皮部覆盖具有导电性的导体部;
止水末端部,所述止水末端部具有止水性,且设置在所述布线材料的至少一个末端;
内压调整部,所述内压调整部被构成为包括:通气口,所述通气口设置在所述布线材料的中间位置,且将所述绝缘覆皮部的内外连通;及透湿防水片,所述透湿防水片覆盖所述通气口;以及
低止水末端部,所述低止水末端部设置在所述布线材料的另一个末端,并且所述低止水末端部与所述止水末端部相比具有相对较低的止水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材料在车辆中跨第一空间部和第二空间部而布线,所述第二空间部与所述第一空间部相比具有相对较小的温度变化,
所述止水末端部配置在所述第一空间部,
所述低止水末端部和所述内压调整部配置在所述第二空间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止水末端部是相比所述止水末端部具有较低的止水性的防腐蚀端子,在所述防腐蚀端子中,对压接在所述布线材料的布线材料压接部施加了防止腐蚀的防腐蚀处理。
CN202110282498.5A 2020-03-18 2021-03-16 线束 Active CN1135175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7497 2020-03-18
JP2020-047497 2020-03-18
JP2020120286A JP7102466B2 (ja) 2020-03-18 2020-07-14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0-120286 2020-07-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7573A CN113517573A (zh) 2021-10-19
CN113517573B true CN113517573B (zh) 2023-04-07

Family

ID=77886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2498.5A Active CN113517573B (zh) 2020-03-18 2021-03-16 线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02466B2 (zh)
CN (1) CN1135175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64640B2 (ja) 2021-10-19 2023-10-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2110A (zh) * 2017-09-06 2019-03-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带端子的电线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02571A (ja) 2005-01-19 2006-08-0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線の止水構造
JP5621471B2 (ja) 2010-09-28 2014-11-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付き電線、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及び防食部材
JP5820153B2 (ja) * 2011-06-17 2015-11-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間接続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40134329A (ko) * 2012-03-30 2014-11-21 야자키 소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단자 크림핑된 와이어
JP2015174995A (ja) 2014-03-18 2015-10-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粘着剤組成物、防食端子及び端子付き被覆電線
JP6585661B2 (ja) * 2017-06-26 2019-10-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CN107394549A (zh) * 2017-07-13 2017-11-24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会呼吸的线束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JP7072423B2 (ja) 2018-03-29 2022-05-20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端子付き電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2110A (zh) * 2017-09-06 2019-03-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带端子的电线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02466B2 (ja) 2022-07-19
CN113517573A (zh) 2021-10-19
JP2021153037A (ja) 2021-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57967B2 (e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plice shield
US9033734B2 (en) Connector
JP5884134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KR101481003B1 (ko) 접속 구조체, 커넥터, 및 접속 구조체의 제조방법
WO2011093242A1 (ja) コネクタ
CN109546368B (zh) 带端子电线
CN111210927B (zh) 导电部件
US20110183529A1 (en) Tolerance compensating, electric connector, in particular for motor vehicle control devices
JP5995799B2 (ja) 接続構造体、コネクタ、及び接続方法
EP1882285A2 (en) Plastic flange with molded-over wire harness
CN107533887B (zh) 导电部件
US9928939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plicing shielded wire cables
CN113517573B (zh) 线束
KR20170019435A (ko) 단자가 구비된 전선, 와이어 하니스 구조체
US2018029462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plicing shielded wire cables
US11358544B2 (en) Wire harness including internal pressure adjuster
JP2016219104A (ja) 導電部材
WO2015108011A1 (ja) 端子および該端子の電線接続構造
CN112292788B (zh) 线束
JP2014229586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4220095A (ja) 電線接続構造体
JP2017162757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端末防水構造
US11482798B2 (en) Terminal-equipped electric wire with exposed wire having insulative sheath covering end part crimped and protected with anticorrosive material
US11855513B2 (en) Electric drive hav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including a sleeve
JP7233229B2 (ja) 端子付き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