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4649A - 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4649A
CN113514649A CN202110250192.1A CN202110250192A CN113514649A CN 113514649 A CN113514649 A CN 113514649A CN 202110250192 A CN202110250192 A CN 202110250192A CN 113514649 A CN113514649 A CN 113514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reagent
specimen
barcode reader
cylindrical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501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细冈敦
佐藤尚人
丸山玲子
冈本光男
斋藤正明
大森隆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14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46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5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a carousel or turntable for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6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blocks or racks of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2035/00742Type of codes
    • G01N2035/00752Type of codes bar cod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2035/00821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nature of coded information
    • G01N2035/00831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nature of coded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of the sample, e.g. patient identity, place of samp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条形码的读取精度。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具备条形码读取器和柱面透镜。条形码读取器向在收容被检试样的检体容器、收容与被检试样反应的试剂的试剂容器及收容以列状排列的多个检体容器的检体架中的至少1个上所附的条形码照射光,基于其反射光读取条形码。柱面透镜配置于检体容器、试剂容器及检体架中的至少1个与条形码读取器之间。

Description

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及附图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利用分光光度计或浊度计等测光单元对由于从检体采集的被检试样与各检查项目的试剂的混合液的反应而产生的色调、浑浊度的变化进行光学测定的自动分析装置。在这样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基于测定结果,生成由被检试样中的各种检查项目成分的浓度、酶的活性等表示的分析数据。
上述被检试样被收容在检体容器中,上述试剂被收容在试剂容器中。在各容器上粘贴有示出了用于识别检体或试剂的识别信息的条形码。因此,自动分析装置中是置有用于读取该条形码的条形码读取器。
上述条形码读取器接收向条形码照射光时的反射光而读取条形码。此时,例如,当反射光扩散时,读取精度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330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及附图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高条形码的读取精度。但是,本说明书及附图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技术问题。也能够将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的各效果对应的技术问题作为其他技术问题而定位。
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具备条形码读取器和柱面透镜。条形码读取器向在收容被检试样的检体容器、收容与被检试样反应的试剂的试剂容器以及收容以列状排列的多个检体容器的检体架中的至少1个上所附的条形码照射光,基于其反射光读取条形码。柱面透镜配置于检体容器、试剂容器以及检体架中的至少1个与条形码读取器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3是圆盘取样器的概略俯视图。
图4中(a)是概略地表示检体容器读取部和试剂容器读取部的结构的俯视图,(b)是概略地表示检体架读取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概略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读取部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概略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读取部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读取部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概略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读取部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自动分析装置
140a 检体架
140b、141a 检体容器
121 试剂容器
200 控制部
290 条形码读取器
291、292 柱面透镜
291a 第一区域
291b 第二区域
293 台
294 马达
300 条形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以及结构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仅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自动分析装置100具备:第一试剂库110,收纳试剂容器111;第二试剂库120,收纳试剂容器121;以及反应盘130,配置于第一试剂库110的周围,收纳反应容器131。
第一试剂库110具有能够在收容有试剂容器111的状态下旋转的齿条部(未图示)。在第一试剂库110中以环状配置有多个试剂容器111。在各试剂容器111中,装入了与被检试样所包含的特定项目的成分反应的第一试剂。另外,在各试剂容器111的外周面粘贴有对第一试剂的识别信息进行表示的条形码。
第二试剂库120配置于第一试剂库110的附近。在第二试剂库120内,以环状配置有多个试剂容器121,设置有可旋转地收纳有各试剂容器121的齿条部(未图示)。在各试剂容器121中收容有与被检试样所包含的特定项目的成分反应的各种第二试剂。另外,在各试剂容器121的外周面也与试剂容器111同样地、粘贴有对第二试剂的识别信息进行表示的条形码。
反应盘130以包围第一试剂库110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为圆环状。在反应盘130上以圆环状排列有反应容器131。反应容器131收容被检试样和试剂的混合液。另外,反应盘130通过反应盘驱动部213在收容反应容器131的状态下旋转。
在反应盘130的周围设置有搅拌单元150、测光单元160及反应容器清洗单元170。搅拌单元150对收纳在反应容器131中的被检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进行搅拌。测光单元160基于检测在向反应容器131照射光时透过了上述混合液后的各检查项目的波长光而得到的检测信号,生成以例如吸光度数据表示的标准数据、被检数据。反应容器清洗单元170清洗完成了测定的反应容器131。
另外,在反应盘130的周围设置有第一试剂臂112、第二试剂臂122和取样臂142。第一试剂臂112具有在反应盘130的周围大致垂直地竖竖立设置置的转动轴112a。在转动轴112a的上端连接有在与转动轴112a的竖立设置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臂部112b。臂部112b能够以转动轴112a为中心转动。另外,转动轴112a设置成能够上下移动(升降)。在臂部112b的前端连接有试剂探针112c。
试剂探针112c至少在第一试剂库110的试剂容器111的注入口与反应容器131之间可往复地转动。试剂探针112c通过转动轴112a的上下移动而与臂部112b一起上下移动。另外,试剂探针112c利用泵从第一试剂库110的试剂容器111的注入口吸引试剂,将所吸引的试剂向反应容器131排出。
第二试剂臂122设置于反应盘130与第二试剂库120之间。在第二试剂臂122上,与第一试剂臂112同样地设置有转动轴122a、臂部122b以及试剂探针122c。另外,以转动轴122a为轴中心,试剂探针122c经由臂部122b而转动。试剂探针122c在试剂容器121与反应容器131之间转动。另外,试剂探针122c通过转动轴122a的上下移动而与臂部122b一起上下移动。而且,第二试剂臂122也具有利用泵从第二试剂库120的试剂容器121吸引试剂并向反应容器131排出的泵。
取样臂142设置于反应盘130与支架取样器140之间。在取样臂142上也与上述的第一试剂臂112及第二试剂臂122同样地设置有转动轴142a、臂部142b及取样探针142c。另外,以转动轴142a为轴中心,经由臂部142b使取样探针142c转动。取样探针142c至少在检体容器140b与反应容器131之间转动。另外,取样探针142c通过转动轴142a的上下移动而与臂部142b一起上下移动。进而,取样臂142利用泵从支架取样器140的检体容器140b或盘取样器141的检体容器141a吸引被检试样,并将所吸引的被检试样向反应容器131排出。
在支架取样器140中,多个检体架140a沿一个方向排列而被收纳。在各检体架140a中,多个检体容器140b沿与检体架140a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而被收纳。在各检体容器140b收容有从检体采集的血液、尿等被检试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检体架140a的外周面粘贴有对收容于检体容器140b的被检试样的识别信息进行表示的条形码。
另一方面,在盘取样器141中,多个检体容器141a以描绘多重同心圆的方式被收纳成环状。在各检体容器141a中也与检体容器140b同样地收容有从检体采集的血液、尿等被检试样。另外,在各检体容器140b的外周面粘贴有对所收容的被检试样的识别信息进行表示的条形码。
以下,参照图2对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控制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控制结构的框图。如图2所示,自动分析装置100具有驱动部210、分析部220、数据处理部230、操作部240、显示部250、打印部260、存储部270以及识别部280。各部由控制部200控制。
控制部200例如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在存储部270中预先存储有控制程序,CPU将该控制程序适当地展开到RAM上,由此作为控制部200发挥功能。
驱动部210包括试剂库驱动部211、臂驱动部212、反应盘驱动部213以及取样器驱动部214。试剂库驱动部211分别驱动第一试剂库110的齿条部和第二试剂库120的齿条部。臂驱动部212分别驱动第一试剂臂112、第二试剂臂122以及取样臂142。反应盘驱动部213驱动反应盘130。取样器驱动部214分别驱动支架取样器140及盘取样器141。
分析部220包括图1所示的搅拌单元150、测光单元160、反应容器清洗单元170等。控制部200使分析部220进行与被检试样的分析有关的一系列的动作(分注、搅拌、测光等)、各种清洗等。
数据处理部230对作为基于分析部220的分析结果的标准试样的数据、被检试样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行检量线的生成、分析数据的生成。这些数据被发送到存储部270,并被存储。另外,这些数据根据测定者的指示而显示于显示部250,并由打印部260进行打印。
操作部240构成为包括键盘、鼠标、电子笔。此外,在设置电子笔的情况下,在显示部250中使用触摸面板式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例如平板电脑)作为显示器。通过操作部240能够输入各项目的标准试样、检量线等分析条件的输入、各种指令信号。
打印部260从数据处理部230或存储部270接收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等的打印。
识别部280包括检体容器读取部281、试剂容器读取部282和检体架读取部283。以下,对各读取部进行说明。
图3是盘取样器141的概略俯视图。如图3所示,检体容器读取部281设置于在盘取样器141的侧壁部的一部分形成的切口部。另外,同样地,试剂容器读取部282设置于在第二试剂库120的侧壁部的一部分形成的切口部(未图示)。另外,检体架读取部283配置于支架取样器140的侧壁部。
图4的(a)是概略地表示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4的(a)所示,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分别具有条形码读取器290以及柱面透镜291。条形码读取器290还具有光源290a和受光部290b。
光源290a根据控制部200的控制,向粘贴于检体容器141a或试剂容器121的条形码300照射平行光400。光源290a例如是将激光作为平行光400而放出的激光光源。
受光部290b接收平行光400被条形码300反射后的反射光401。受光部290b例如由将反射光401的受光强度变换为电信号的光电二极管或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构成。受光部290b的受光结果存储于存储部270。
柱面透镜291配置于检体容器141a或试剂容器121与条形码读取器290之间。柱面透镜291使平行光400向与检体容器141a或试剂容器121的曲面形状的外周面垂直的方向折射。另外,柱面透镜291使反射光401折射为与平行光400平行的光。
图4的(b)是概略地表示检体架读取部283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4的(b)所示,检体架读取部283是与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同样的结构。即,检体架读取部283也具有条形码读取器290以及柱面透镜291。在检体架读取部283中,从条形码读取器290的光源放出的平行光400被柱面透镜291折射而针对在检体架140a的曲面形状的外周面粘贴的条形码300垂直地照射。另外,由该条形码300反射后的反射光401通过柱面透镜291折射为与平行光400平行的光并被受光部290b接收。
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条形码300粘贴于曲面,因此存在从条形码读取器290放出的平行光400在条形码300反射时扩散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存在由受光部290b接收的反射光401的强度不足而发生读取错误的可能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粘贴有条形码300的容器(检体容器141a、试剂容器121)或者支架(检体架140a)与条形码读取器290之间设置柱面透镜291。柱面透镜291使从条形码读取器290放出的平行光400折射为相对于检体容器141a、试剂容器121或检体架140a的具有曲面形状的外周面沿接近垂直的方向入射。由此,平行光400相对于具有曲面形状的条形码300的粘贴面大致垂直地照射,因此光扩散得到抑制。其结果,受光部290b能够接收具有对于条形码300的读取而言充分的强度的反射光401,因此条形码300的读取精度(分辨率)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检体容器读取部281、试剂容器读取部282以及检体架读取部283全部具有柱面透镜291。但是,柱面透镜291无需设置于全部的读取部,只要根据条形码300的粘贴面的形状设置即可。例如,在检体架140a中的条形码300的粘贴面为平面的情况下,不需要柱面透镜291。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除了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的结构不同这一点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说明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的结构,省略其他结构的说明。
图5是概略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的结构的俯视图。对与图4的(a)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除了具有条形码读取器290、柱面透镜291以外,还具有台293以及马达294。在台293上载置有柱面透镜291。马达294是驱动单元的一例,基于控制部200的控制,对台293进行驱动,以使条形码读取器290与柱面透镜291之间的直线距离、换言之平行光400的光路长度变化。
在盘取样器141中有时收纳例如直径R不同的检体容器141a。另外,在作为检体容器141a的保持单元的盘取样器141中,存在多个检体容器141a的设置部,例如位于远离条形码读取器290的盘取样器141的内侧的设置部、位于靠近条形码读取器290的盘取样器141的外侧的设置部。在该情况下,以内侧的检体容器141a位于外侧的检体容器141a之间的方式配置各设置部。
同样地,在作为试剂容器121的保持单元的第二试剂库120中,有时也收纳直径R不同的试剂容器121、或在试剂容器121上粘贴有距条形码读取器290的距离不同的条形码300。在该情况下,为了读取远离条形码读取器290的内侧的试剂容器121的条形码300,在靠近条形码读取器290的外侧的部分设置有用于读取条形码的间隙。在读取内侧的试剂容器121的条形码300的情况下,条形码读取器290通过上述间隙读取条形码300。
在如上述那样的情况下,适于使从条形码读取器290的光源290a放出的平行光400折射为相对于条形码300的粘贴面垂直的柱面透镜291的位置,根据检体容器141a的直径R、条形码300的深度而不同。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294根据检体容器141a以及试剂容器121的直径R、条形码300的深度,使台293沿与平行光400的光路平行的方向移动,由此使柱面透镜291的位置最优化。由此,无论检体容器141a以及试剂容器121的尺寸、条形码300的种类如何,都能够抑制光扩散,因此能够提高条形码300的读取精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马达294的台293的移动量根据检体容器141a以及试剂容器121的直径R、条形码300的深度而预先设定,但该移动量也可以基于条形码读取器290的受光部290b的受光结果进行微调整。例如,也可以是,在控制部200判断为受光部290b的受光强度未达到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马达294基于控制部200的指令,使台293移动预先设定的距离。在该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的反射光401的计测结果来使柱面透镜291的位置最优化。另外,检查指令、检查项目的信息、试剂信息等也可以包含与所使用的检体容器141a或试剂容器121有关的容器信息。容器信息例如表示制造商名称、直径R等。在该情况下,根据容器信息来设定柱面透镜291的位置。因此,控制部200通过马达294使台293移动,以使柱面透镜291配置于与容器信息建立对应地设定的位置。由此,能够与容器的形状无关地使柱面透镜291的位置最优化。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也是除了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的结构不同这一点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说明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的结构,省略其他结构的说明。
图6以及图7是概略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的结构的俯视图。对与图4的(a)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除了具有条形码读取器290、柱面透镜291以外,还具有柱面透镜292、台293以及马达294。柱面透镜292具有与柱面透镜291不同的折射率,在与平行光400的光路正交的方向上与柱面透镜291相邻。柱面透镜291及柱面透镜292设置于台293上。马达294基于控制部200的控制,对台293进行驱动,以使柱面透镜291或柱面透镜292配置于平行光400的光路。在此,对本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读取部281的条形码读取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多个检体容器141a由盘取样器141配置为2重的环状。因此,首先,通过使盘取样器141旋转,检体容器读取部281的条形码读取器290逐一读取分别粘贴在位于外侧的多个检体容器141a上的条形码300。此时,马达294如图5所示那样,驱动台293而使柱面透镜291配置于平行光400的光路。
当粘贴在外侧的检体容器141a上的条形码300的读取完成时,如图7所示,通过使盘取样器141旋转,由此位于内侧的多个检体容器141a中的任一个配置于与条形码读取器290对置的位置。另外,位于外侧的检体容器141a和位于内侧的检体容器141a在周向上相互错开配置。因此,在与条形码读取器290对置的位置,检体容器141a彼此不会重合。
在条形码读取器290读取粘贴在位于内侧的多个检体容器141a上的条形码300时,马达294使台293沿与光路正交的方向滑动而使柱面透镜292配置于平行光400的光路。之后,从光源290a放出的平行光400被柱面透镜292折射而相对于在内侧的检体容器141a上粘贴的条形码300垂直地入射光。
关于试剂容器读取部282,当条形码读取器290对在第二试剂库120中以2重的环状收纳的试剂容器121中的外侧的试剂容器121上所粘贴的条形码300进行读取时,柱面透镜291配置于平行光400的光路。另一方面,当条形码读取器290对在内侧的试剂容器121上所粘贴的条形码300进行读取时,柱面透镜292配置于平行光400的光路。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在条形码读取器290读取条形码300时,根据检体容器141a(试剂容器121)的配置场所,在光路上配置具有最优的折射率的柱面透镜。其结果,无论检体容器141a(试剂容器121)的配置场所如何,都能够抑制光扩散,因此条形码300的读取精度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柱面透镜载置于台293,但柱面透镜的个数也可以是3个以上。另外,柱面透镜的切换在读取从外侧的检体容器141a的条形码300到内侧的检体容器141a的条形码300的定时进行,但并不限定于该定时。例如,也可以在控制部200判断为条形码读取器290的受光部290b的受光强度未达到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马达294基于控制部200的指令来切换配置于平行光400的光路的柱面透镜。在该情况下,能够根据实际的反射光401的计测结果来选择最优的柱面透镜。进而,检查指令、检查项目的信息、试剂信息等也可以包含与所使用的检体容器141a或试剂容器121有关的容器信息。容器信息例如表示制造商名称、直径R等。在该情况下,根据容器信息来设定选择柱面透镜291和柱面透镜292中的哪一个。因此,控制部200通过马达294使台293移动,以选择柱面透镜291以及柱面透镜292中的与容器信息建立对应地设定的柱面透镜。由此,能够与容器的形状无关地选择最优的柱面透镜。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也是除了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的结构不同这一点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说明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的结构,省略其他结构的说明。
图8是概略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的结构的俯视图。对与图4的(a)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读取部281以及试剂容器读取部282中,柱面透镜291具有第一区域291a以及第二区域291b。第一区域291a的折射率与第二区域291b的折射率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条形码读取器290按照外侧的检体容器141a、内侧的检体容器141a的顺序读取条形码300。如图8所示,在条形码读取器290读取在外侧的检体容器141a上所粘贴的条形码300时,从光源290a放出的平行光400a在柱面透镜291的第一区域291a折射而照射到在外侧的检体容器141a上所粘贴的条形码300。之后,由条形码300反射的反射光401a也在第一区域291a折射并被受光部290b接收。
另外,光源290a还将平行光400b与平行光400a一起放出。该平行光400b在柱面透镜291的第二区域291b折射。但是,此时,外侧的检体容器141a配置于与条形码读取器290对置的位置、即条形码300的读取位置,另一方面,内侧的检体容器141a不与条形码读取器290对置。因此,在第二区域291b折射的光不照射到在内侧的检体容器141a上所粘贴的条形码300,因此该条形码300不被读取。
当在外侧的检体容器141a上所粘贴的条形码读取器290的读取完成时,内侧的检体容器141a配置于与条形码读取器290对置的位置。接着,从光源290a放出平行光400a、400b。平行光400a在第一区域291a折射,但折射光不照射到在外侧的检体容器141a上所粘贴的条形码300。另一方面,平行光400b在第二区域291b折射,照射到在内侧的检体容器141a上所粘贴的条形码300。之后,由条形码300反射的反射光401b也在第二区域291b折射并被受光部290b接收。
在试剂容器读取部282中,在条形码读取器290读取在外侧的试剂容器121上所粘贴的条形码300时,在柱面透镜291的第一区域291a折射的光照射到条形码300。另一方面,在条形码读取器290读取在内侧的试剂容器121上所粘贴的条形码300时,在柱面透镜291的第二区域291b折射的光照射到条形码300。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在条形码读取器290读取条形码300时,根据检体容器141a(试剂容器121)的配置场所,在具有最优的折射率的柱面透镜的区域折射的光照射到条形码300。其结果,无论检体容器141a(试剂容器121)的配置场所如何,都能够抑制光扩散,因此条形码300的读取精度提高。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1个实施方式,能够提高条形码300的读取精度。
对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同样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具备:
条形码读取器,向在收容被检试样的检体容器、收容与所述被检试样反应的试剂的试剂容器及收容以列状排列的多个所述检体容器的检体架中的至少1个上所附的条形码照射光,基于其反射光读取所述条形码;以及
柱面透镜,配置于所述检体容器、所述试剂容器及所述检体架中的至少1个与所述条形码读取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条形码被附于所述检体容器、所述试剂容器及所述检体架中的至少1个的曲面形状的外周面,
所述柱面透镜使从所述条形码读取器放出的光向如下方向折射,该方向是从所述条形码读取器放出的光向所述外周面的入射角接近垂直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条形码粘贴于所述检体容器、所述试剂容器及所述检体架中的至少1个的曲面形状的外周面,
所述柱面透镜使从所述条形码读取器放出的光向与所述外周面垂直的方向折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还具备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使所述柱面透镜移动,以使所述条形码读取器与所述柱面透镜的直线距离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还具备:
台,设置有折射率互不相同的多个所述柱面透镜;以及
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台,以使所述多个柱面透镜中的任一个柱面透镜配置于所述光的光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柱面透镜在与所述光路正交的方向上彼此相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还具备:
保持单元,保持多个所述检体容器或多个所述试剂容器,且具备距所述条形码读取器的距离不同的多个保持位置;以及
驱动单元,根据被读取所述条形码的所述检体容器或所述试剂容器的保持位置,使所述柱面透镜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检体容器或多个所述试剂容器多重配置,
所述柱面透镜具有折射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区域,
所述光在所述多个区域中的任一个区域折射并照射到分别粘贴于各检体容器或各试剂容器的条形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区域在与所述光的光路正交的方向上彼此相邻。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所述条形码读取器接收到所述反射光的结果,控制所述驱动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单元,以成为与容器信息建立对应地设定的所述直线距离,所述容器信息是与所述检体容器或所述试剂容器有关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单元,以在所述多个柱面透镜中选择与容器信息建立对应地设定的柱面透镜,所述容器信息是与所述检体容器或所述试剂容器有关的信息。
CN202110250192.1A 2020-04-09 2021-03-08 自动分析装置 Pending CN1135146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0414 2020-04-09
JP2020070414A JP2021167737A (ja) 2020-04-09 2020-04-09 自動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4649A true CN113514649A (zh) 2021-10-19

Family

ID=78006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50192.1A Pending CN113514649A (zh) 2020-04-09 2021-03-08 自动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18346A1 (zh)
JP (1) JP2021167737A (zh)
CN (1) CN11351464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6821A (en) * 1976-09-01 1979-01-30 Nippondenso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gnizing code information
JPH03257689A (ja) * 1990-03-08 1991-11-18 Fujitsu Ltd 焦点位置可変型バーコードリーダ
JPH06325195A (ja) * 1993-05-10 1994-1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バーコード読取装置及びバーコード読取方法
JPH08221659A (ja) * 1995-02-09 1996-08-30 Hitachi Ltd 自動精算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834713A (zh) * 2005-03-19 2006-09-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取像装置
JP2011247635A (ja) * 2010-05-24 2011-12-08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生体試料の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0069B2 (ja) * 2003-09-29 2010-06-23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臨床検査システム
US8061606B2 (en) * 2009-05-21 2011-11-22 Psion Teklogix,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le identifiers association
JP6189697B2 (ja) * 2013-09-30 2017-08-30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移し替え装置及び検体処理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6821A (en) * 1976-09-01 1979-01-30 Nippondenso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gnizing code information
JPH03257689A (ja) * 1990-03-08 1991-11-18 Fujitsu Ltd 焦点位置可変型バーコードリーダ
JPH06325195A (ja) * 1993-05-10 1994-1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バーコード読取装置及びバーコード読取方法
JPH08221659A (ja) * 1995-02-09 1996-08-30 Hitachi Ltd 自動精算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834713A (zh) * 2005-03-19 2006-09-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取像装置
JP2011247635A (ja) * 2010-05-24 2011-12-08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生体試料の分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67737A (ja) 2021-10-21
US20210318346A1 (en) 2021-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80671B2 (ja) 血液試料分析装置
US10670454B2 (en) System for optically monitor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a sample analyzing apparatus
US5814277A (en) Automatic multiple-sample multiple-reagent chemical analyzer
US20080056958A1 (en)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a clinical sample container
JP2007322324A (ja) 分析装置
JPH11511562A (ja) プレート・ホルダ
JP4891749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5722286A (zh) 具有基于成像的移液管吸头定位的对象挑取设备
EP2466292A1 (en) System for performing scattering and absorbance assays
EP0426729B1 (en) Automatic multiple-sample multiple-reagent chemical analyzer
CN106841643B (zh) 分析装置
JP7080391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3514649A (zh) 自动分析装置
US7961324B2 (en) Wavelength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analyzer
US20220283080A1 (en) Automatic analyzing device
JP5336555B2 (ja) 検体分析装置
JP7123548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8059801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5205124B2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その管理方法
JP2007322245A (ja) 自動分析装置
WO2021024531A1 (ja) 生化学分析装置及び生化学分析方法
JP2023104757A (ja) 位置合わせ用補助具
CN117222876A (zh) 具有多个照明源的诊断仪器及其方法
CN113295876A (zh) 自动分析装置
KR20180077820A (ko) 혈구 분석 장치 및 그의 검체 및 검체용기 감지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