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4240B - 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4240B
CN113514240B CN202110752576.3A CN202110752576A CN113514240B CN 113514240 B CN113514240 B CN 113514240B CN 202110752576 A CN202110752576 A CN 202110752576A CN 113514240 B CN113514240 B CN 1135142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shell
block
limi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525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4240A (zh
Inventor
李伟光
王梦驰
陈振宇
许正飞
钟昊
王家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Shenghang Shipp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Shenghang Shipp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Shenghang Shipp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Shenghang Shipp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525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42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4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4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4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4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5/00Testing of engi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连接杆,测速传感器设置于连接杆远离壳体的一端,连接杆包括连杆,连杆设置有若干根,若干根连杆首尾相连,连杆的一端设有螺纹柱,另一端开设与螺纹柱相配合的螺纹槽;壳体内设有用于连接相邻两个连杆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用于夹持连杆的夹持件,以及用于驱动连杆转动的转动件;壳体的底壁上开设有通孔,连杆穿设于通孔中,壳体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杆的固定机构,且壳体上设有用于驱动连杆下移的驱动件。本申请便于操作者对连接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以使测速传感器正常伸入到水中,同时便于测速传感器适用不同水面高度的测试,提升了监测装置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船舶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生产完成后需要对发动机性能进行测试,即测试发动机的工作效率,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方式直接监测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因此,通常是通过测试船舶的滑失率可以间接反映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公开号为CN10937492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船舶滑失率检测仪,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中空腔,中空腔内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侧贯穿设有两个滑动槽,中空腔内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贯穿两个滑动槽并与其侧壁滑动连接,传动机构贯穿壳体的侧壁并与其转动连接,连接板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与连接板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弹簧,支撑板上设有检测仪本体,检测仪本体通过多个螺栓与支撑板相连接,检测仪本体上设有显示屏,传动机构的侧壁设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的侧壁与检测仪本体的侧壁相抵,壳体的底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侧壁设有测速传感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监测船舶滑失率的过程中,由于水面的高度时长会发生变化,且连接杆的长度受限,因此容易导致测速传感器无法正常伸入水中的情况发生,从而影响正常的监测。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连接杆的长度受限,导致测速传感器无法正常伸入水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连接杆,测速传感器设置于连接杆远离壳体的一端,所述连接杆包括连杆,所述连杆设置有若干根,若干根所述连杆首尾相连,所述连杆的一端设有螺纹柱,另一端开设与所述螺纹柱相配合的螺纹槽;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连接相邻两个连杆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用于夹持连杆的夹持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连杆转动的转动件;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杆穿设于通孔中,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杆的固定机构,且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驱动连杆下移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失率监测的过程中,操作者先将位于最下端的连杆穿设于通孔内,且测速传感器固定于最下端的连杆上,此时操作者通过固定机构对最下端的连杆进行固定,接着操作者再向壳体内放入第二个连杆,使得夹持件对连杆进行夹持定位,并且将第二个连杆的螺纹柱与下方连杆的螺纹槽对齐,再通过转动件驱动上方的连杆转动,使得螺纹柱与下方的连杆螺纹连接,以达到连接相邻两个连杆的效果,然后通过驱动件驱动连杆下移,再次通过固定机构对连杆进行固定,操作者重复以上动作可以不断的对连杆进行连接,从而便于操作者对连接杆的长度进行调节,进而便于测速传感器正常伸入到水中,以便于测速传感器适用不同水面高度的测试,提升了监测装置的实用性,并且反向操作可以对连杆拆卸,方便操作者和对连接杆进行收纳,减少连接杆长期在外出现受损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均活动连接于壳体内,所述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相对的一侧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与连杆相配合的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块背离第二夹持块的一侧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远离第一夹持块的一端铰接有转动盘,所述壳体上铰接有用于驱动转动盘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夹持块背离第一夹持块的一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壳体上,所述第二夹持块朝向安装板的一侧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设于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夹持块与安装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在放置连杆的过程中,操作者将连杆放置与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之前,驱动电机通过铰接杆驱动第一夹持块推动连杆向第二夹持块靠近,直至第一夹持块抵触第二夹持块上时,连杆位于两个夹持槽之间,驱动电机继续驱动第一夹持块移动,使得第一夹持块推动第二夹持块对复位弹簧进行压缩,第二弹簧受压缩具有弹性恢复力,并且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复位弹簧始终推动第二夹持块抵紧于第一夹持块上,从而对连杆起到了夹持的作用,进而增加连杆移动时的稳定性,直至连杆与通孔对齐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此时螺纹柱与下方连杆的螺纹槽对齐,以便于对两个连杆进行连接。
可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一端铰接于壳体的顶壁上,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弧形的腰型槽,所述腰型槽的圆心与安装板的铰接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安装板朝向腰型槽的一侧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设于腰型槽中,所述限位杆穿设于壳体外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抵紧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转动安装板向壳体的顶壁靠近,安装板带动第二夹持块一同移动,从而便于操作者对第二夹持块进行收纳,方便操作者对连杆进行收纳;同时安装板带动限位杆在腰型槽中移动,腰型槽对限位杆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以增加安转板转动时的稳定性,当操作者转动抵紧螺母抵紧在壳体的侧壁上时,抵紧螺母对限位杆进行固定,从而定位杆对安装板起到了固定的作用,以减少第二夹持块在夹持连杆的过程中,安装板出现转动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壳体在第一夹持块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一个导向板,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均滑动设置于两个导向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移动时,导向板同时对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从而导向板对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起到了导向的作用,进而增加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移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了连杆移动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转动件包括固定于壳体的顶壁上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穿设于壳体的顶壁上;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穿设于壳体内的一端套设定位筒,所述定位筒朝向壳体的底壁的一端设有定位板,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在定位板与壳体的顶壁之间套设有抵紧弹簧,所述定位筒远离定位板的一端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远离定位筒的一端且背离安装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连杆在螺纹槽的底壁上开设有与定位块相配合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两个连杆的过程中,夹持件推动连杆在壳体内移动,使得连杆向定位块靠近,直至连杆的一端抵触于第一斜面上时,连杆通过第一斜面对定位块产生斜向的推力,使得定位块推动定位筒向壳体的顶壁靠近,此时定位筒通过定位板对抵紧弹簧进行压缩,抵紧弹簧受压缩具有弹性恢复力,直至定位块与卡槽对齐是,抵紧弹簧推动定位筒向连杆靠近,使得定位块插接于卡槽内,然后操作者启动伺服电机,使得伺服电机驱动定位块转动,从而对连杆起到了驱动的作用,进而便于螺纹柱快速的与螺纹孔连接,以达到连接相邻两个连杆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于壳体底壁上的导向筒,所述连杆同时穿设于通孔和导向筒中,所述导向筒远离壳体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杆的第一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延长连接杆的过程中,连杆从导向筒中穿过,此时导向筒对连杆的进行限位,增加了连杆的稳定性,同时第一限位件对穿设于导向筒中的连杆进行限位,进一步增加连杆的稳定性,以便于操作者快速的对两个连杆进行连接。
可选的,第一限位件包括固定于导向筒上的限位框,所述连杆穿设于限位框内,所述限位框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设置于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的底壁之间设有推动弹簧,所述连杆上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抵紧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连杆的过程中,连杆从限位框内穿过,此时连杆与限位块相抵触,限位块对推动弹簧进行压缩,推动弹簧受压缩具有弹性恢复力,直至抵紧槽与限位槽对齐时,推动弹簧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推动弹簧推动限位块插接到抵紧槽内,从而通过抵紧槽对连杆进行限位,进而增加连杆与导向筒之间的稳定性,以减少连杆从导向筒中脱离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与第一限位件结构相同的第二限位件,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升降第二限位件的升降件;所述升降件包括穿设于壳体底壁上的丝杆,所述第二限位件中的限位框固定于丝杆上,所述壳体上转动连接有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螺纹筒,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驱动螺纹筒转动的升降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需要拆卸连杆时,操作者启动升降电机,升降电机驱动螺纹筒转动,使得螺纹筒驱动丝杆上升,同时丝杆驱动第二限位件上升,第二限位件带动连杆上升,使得定位块再次插接到卡槽内,然后操作者启动伺服电机反转,使得伺服电机驱动连杆反转,从而使得螺纹柱从螺纹槽中脱离,进而便于操作者对连杆进行拆卸,以便于操作对连杆进行收纳,减少连接杆因长度过长导致受损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收纳连杆的收纳盒,所述收纳盒沿竖直方向的一端且靠近顶壁第一侧开设有放置口,所述收纳盒的底壁上设有用于推动连杆的抬升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在拆卸连杆的过程中,操作者可以将连杆通过放置口放置与收纳盒内,使得收纳盒对连杆进行收纳,可以减少连杆出现丢失的可能,当操作者需要使用连杆时,抬升件可以驱动连杆上升,提高连杆拿取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收纳盒远离放置口的一端设有用于推动连杆的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包括推块,所述收纳盒与放置口对应的位置设有固定槽,所述推块滑动设置于固定槽内,所述固定槽的底壁与推块上设有压缩弹簧,所述推块背离压缩弹簧的一端且朝向收纳盒底壁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抬升件在驱动连杆上升的过程中,连杆的一端抵触于第二斜面上,此时连杆对推块产生斜向的推力,使得推块对压缩弹簧进行压缩,压缩弹簧受压缩具有弹性恢复力,当连杆与放置口对齐时,抵紧弹簧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抵紧弹簧推动推块向远离固定槽的一侧移动,从而推块推动连杆快速的从放置口伸出,以便于操作者快速的拿取连杆。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连接机构和固定机构的配合实用,可以达到连接相邻两个连杆的效果,并且重复以上动作可以不断的对连杆进行连接,从而便于操作者对连接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以便于测速传感器适用不同高度水面的测试,提升了监测装置的实用性,并且反向操作可以对连杆拆卸,方便操作者和对连接杆进行收纳,减少连接杆长期在外出现受损的可能;
2.通过第一限位件对连杆进行限位,可以增加连杆与导向筒之间的稳定性,以减少连杆从导向筒中脱离的情况发生;
3.通过升降件对第二限位件进行升降,可以达到升降连杆的效果,便于操作者对连杆进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抬升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01、腰型槽;102、投放口;11、导向筒;12、收纳盒;121、放置口;122、滑槽;13、检测仪本体;131、测速传感器;2、连杆;201、螺纹槽;202、卡槽;203、抵紧槽;204、接触面;21、螺纹柱;3、夹持件;31、第一夹持块;311、夹持槽;32、第二夹持块;33、铰接杆;34、转动盘;35、驱动电机;36、安装板;361、限位杆;362、抵紧螺母;37、导向杆;38、复位弹簧;39、导向板;4、转动件;41、伺服电机;411、导向槽;42、定位筒;43、定位板;44、抵紧弹簧;45、定位块;451、第一斜面;46、导向块;5、第一限位件;51、限位框;511、限位槽;52、限位块;521、抵紧块;53、推动弹簧;6、第二限位件;7、升降件;71、丝杆;72、螺纹筒;73、升降电机;74、第一齿轮;75、第二齿轮;8、驱动件;81、驱动轮;82、减速电机;9、抬升件;91、抬升电机;92、升降板;93、移动块;94、螺纹杆;10、推动件;20、推块;200、第二斜面;30、固定槽;40、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
参照图1和图2,监测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上的检测仪本体13,检测仪本体13上电连接有测速传感器131,壳体1上设有用于固定测速传感器131的连接杆,测速传感器131固定于连接杆远离壳体1的一端。连接杆包括连杆2,连杆2设置有若干根,若干根连杆2首尾相连。连杆2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201,另一端设有与螺纹槽201尺寸相同的螺纹柱21,且螺纹柱21与连杆2一体成型。
参照图1和图3,壳体1的顶壁上开设有投放口102,壳体1的底壁上开设有通孔,连接杆穿设于通孔中,且壳体1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杆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于壳体1底壁上的导向筒11,导向筒11和通孔均为圆形,且同圆心,并且导向筒11的内径与连杆2的直径尺寸相同。导向筒11远离壳体1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连杆2的第一限位件5,同时壳体1的底壁上设有用于驱动连接杆下移的驱动件8。壳体1内设有用于连接相邻两个连杆2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用于夹持连杆2的夹持件3,以及用于驱动连杆2转动转动件4。
在检测的过程中,操作者先将位于最下端的连杆2先插接到导向筒11中,并通过限位件对连杆2进行固定,接着操作者将测速传感器131固定于连杆2远离壳体1的一端。
操作者将第二根连杆2带有螺纹柱21的一端从投放口102放置到夹持件3中,并通过夹持件3对连杆2进行定位和输送。直至第二根连杆2与最下端的连杆2对齐时,第二根连杆2上的螺纹柱21与最下端连杆2的螺纹槽201对齐。此时操作者通过转动件4驱动第二根连杆2转动,使得螺纹柱21连接到螺纹槽201内,以达到连接相邻两个连杆2的效果。然后操作者启动驱动件8驱动最下方的连杆2下移,使得第一限位件5对第二根连杆2进行固定。操作者重复将连杆2从投放口102放入到夹持件3中,即可不断的对相邻的两根连杆2进行连接,以达到延长连接杆的效果,从而便于操作者对连接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便于测速传感器131对不同水面高度的水域进行检测。
参照图1和图3,夹持件3包括滑动设置于壳体1内第一夹持块31和第二夹持块32,第一夹持块31和第二夹持块32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投放口102的中心线沿竖直方向的两侧。第一夹持块31和第二夹持块32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夹持槽311,且两个夹持槽311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壳体1在第一夹持块31背离第二限位块5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5,驱动电机3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盘34,转动盘34背离驱动电机35的一侧铰接有铰接杆33,且铰接杆33与转动盘34的铰接点与驱动电机35的输出轴不在同一轴线上,铰接杆33远离转动盘34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夹持块31上。
操作者启动驱动电机35,驱动电机35驱动转动盘34转动,此时转动盘34通过铰接杆33可以驱动第一夹持块31在壳体1内做往复运动,实现了驱动第一夹持块31移动的目的。
参照图1和图3,壳体1在第二夹持块32背离第一夹持块31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设有安装板36,安装板36沿竖直方向穿设有两个导向杆37,两个导向杆37均固定于第二夹持块32上。两个导向杆37上均套设有一个复位弹簧38,复位弹簧38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夹持块32上,另一端固定安装板36上。安装板36沿长度方向的一端铰接于壳体1的顶壁上,安装板36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限位杆361,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弧形的腰形槽,腰型槽101的圆心与安装板36的铰接点在同一轴线上。限位杆361穿设于腰型槽101内,且限位杆361远离安装板36的一端伸出壳体1并螺纹连接有抵紧螺母362。
操作者转动抵紧螺母362抵紧在壳体1的侧壁上时,抵紧螺母362对限位杆361进行限位,从而对安装板36起到了固定的作用,进而增加安装板36的稳定性,以减少安装板36出现随意转动的可能,且常态时,安装板36处于竖直状态。
参照图1和图3,在夹持连杆2的过程中,操作者将连杆2从投放口102放入到壳体1内,使得连杆2位于第一夹持块31与第二夹持块32之间。此时操作者启动驱动电机35,使得驱动电机35驱动第一夹持块31向第二夹持块32靠近,且第一夹持块31推动连杆2一同移动,直至第一夹持块31与第二夹持块32相抵触时,第一夹持块31和第二夹持块32对连杆2进行夹紧。
驱动电机35继续驱动第一夹持块31移动,使得第一夹持块31推动第二夹持块32对复位弹簧38进行压缩,复位弹簧38受压缩具有弹性恢复力,并且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复位弹簧38推动第二夹持块32始终抵紧于第一夹持块31上,从而增加连杆2移动时的稳定性,以减少连杆2从夹持槽311中脱离的情况发生。
参照图3,同时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板39,导向板39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一夹持块31和第二夹持块32位于两个导向板39之间,并与导向板39相抵触。此时导向板39可以对第一夹持块31和第二夹持块32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从而对第一夹持块31和第二夹持块32起到了导向的作用,进而增加第一夹持块31和第二夹持块32移动时的稳定性。并且增加了连杆2在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减少连杆2在壳体1内出现倾倒的可能。
参照图3和图4,转动件4包括固定于壳体1的顶壁上的伺服电机41,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穿设于壳体1的顶壁上,且输出轴伸入壳体1并套设有定位筒42。定位筒42套设于输出轴上,且定位筒42沿输出轴的轴向滑动设置。输出轴沿轴向开设有导向槽411,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导向槽411相配合的导向块46。导向块46滑动设置于导向槽411中,从而导向槽411对导向块46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以达到限制定位筒42圆周方向转动的效果。
定位筒42朝向壳体1顶壁的一端设有定位板43,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在定位板43与壳体1的顶壁之间套设有抵紧弹簧44,抵紧弹簧44的一端固定于定位板43上,另一端固定于壳体1的顶壁上。定位筒42远离定位板43的一端设有定位块45,定位块45远离定位筒42的一端且背离安装板36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451。同时连杆2在螺纹槽201的底壁上开设有与定位块45相配合的卡槽202,且卡槽202与定位块45的横截面均为正四边形。
参照图3和图4,第一夹持块31在推动连杆2移动的过程中,连杆2带有螺纹槽201的带一段抵触于第一斜面451上,使得连杆2对定位块45产生斜向的推力,并且在斜向推动的作用下,定位块45推动定位筒42移动,使得定位板43对抵紧弹簧44进行压缩。当需要连接的两个连杆2位于同一轴线上时,抵紧弹簧44推动定位板43向连杆2靠近,从而带动定位块45插接到卡槽202内。接着操作者启动伺服电机41,使得伺服电机41驱动定位筒42转动,定位筒42通过定位块45驱动连杆2转动。此时位于上方的连杆2的螺纹柱21螺纹连接到位于下方的连杆2的螺纹槽201内,以达到连接相邻两个连杆2的效果,从而便于操作者对连接杆的长度进行延长。
参照图1,驱动件8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1底壁上的驱动轮81,驱动轮81转动设置在壳体1上,且驱动轮81沿导向筒11的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筒11与驱动轮8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侧孔,且驱动轮81通过侧孔抵触于连杆2上。同时壳体1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82,其中一个驱动轮81固定于减速电机82的输出轴上。操作者启动减速电机82,减速电机82驱动对应的驱动轮81转动,使得驱动驱动连杆2下移,从而实现了驱动连杆2的目的,进而便于操作者对接下来的连杆2进行连接。
参照图3和图5,第一限位件5包括限位框51,限位框51为正四边形框体,且限位框51固定于导向筒11远离壳体1的一端,限位框51的中心与导向筒11的中心在同一竖直直线上。限位块52沿周缘方向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511,四个限位槽511内均滑动设有一个限位块52。限位槽511内设有推动弹簧53,推动弹簧53的一端固定于限位块52上,另一端固定于限位槽511的底壁上。同时限位块52远离限位槽511的一端设有抵紧块521,抵紧块521与限位块52一体成型,连杆2在靠近螺纹柱21的一端开设有与抵紧块521上配合的抵紧槽203,抵紧槽203沿连杆2的圆周方向开设成环形。
当连杆2从限位框51中穿过时,连杆2与限位块52相抵触,并且推动限位块52向限位槽511内移动,使得限位块52对推动弹簧53进行压缩。直至抵紧槽203与抵紧块521对齐时,推动弹簧53推动限位块52,使得抵紧块521插接到抵紧槽203中,从而通过抵紧槽203对连杆2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进而增加连杆2与导向筒11之间的稳定性,以减少连杆2从导向筒11中脱离的情况发生。
同时连杆2在抵紧槽203的上侧开设有接触面204,接触面204沿连杆2的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当抵紧块521插接于抵紧槽203中时,限位块52的端面抵触于接触面204上,并且在推动弹簧53的作用力下,限位块52抵紧在接触面204上,从而限位块52通过接触面204对连杆2做进一步限位,以减少连杆2出现圆周方向的转动。
参照图3和图6,壳体1体内设有与第一限位件5结构相同的第二限位件6,第二限位件6设置在壳体1内,且第二限位件6中的限位框51的下表面抵触于壳体1的底壁上。通过第二限位件6可以对连杆2做进一步定位,从而增加连杆2与壳体1之间的稳定性,以减少连杆2从壳体1上脱离的情况发生。
壳体1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升降第二限位件6的升降件7,升降件7沿导向筒11的中心线对称设有两个,升降件7包括穿设于可以底壁上的丝杆71,丝杆71固定于第二限位件6的限位框51上,且丝杆71上螺纹连接有螺纹筒72,螺纹筒72转动设置在壳体1上。螺纹筒72上套设第一齿轮74,第一齿轮74固定于螺纹筒72上。壳体1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升降电机73,升降电机7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齿轮74相啮合的第二齿轮75。
参照图3和图6,操作者启动升降电机73,升降电机73驱动第一齿轮74转动,第一齿轮74通过第二齿轮75驱动螺纹筒72转动,使得丝杆71推动第二限位件6上升。并且第二限位件6带动连杆2上升,以达到升高连杆2的效果。接着升降电机73驱动第二限位件6复位。此时定位块45再次插接到卡槽202内,操作者启动伺服电机41反转,使得位于上方的螺纹柱21从位于下方的连杆2的螺纹槽201中脱离,以达到自动拆卸两个连杆2的效果。
然后操作者拧松抵紧螺母362,并推动限位杆361在腰型槽101内滑动,使得限位杆361带动安装按向壳体1的顶壁靠近。安装板36带动第二夹持块32一同移动,直至安装板36平行于壳体1的顶壁时,操作者转动抵紧螺母362对安装板36进行固定。此时第二夹持块32为连杆2进行让位,以便于操作者将连杆2从壳体1中驱动,方便操作者对连杆2进行收纳。
参照图1和图7,壳体1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收纳盒12,收纳盒12靠近壳体1的一侧且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开设有放置口121。操作者可以将拆卸后的连杆2通过放置口121放入到收纳盒12中,使得收纳盒12对连杆2进行收纳,以减少连杆2出现丢失的可能。
参照图7和图8,收纳盒12上设有用于抬升连杆2的抬升件9,抬升件9包括滑动设置于收纳盒12内的升降板92,升降板92沿收纳盒12的长度方向设置。收纳盒12背离壳体1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122,滑槽122内滑动设置有移动块93,且移动块93固定于升降板92上。同时收纳盒12沿竖直方向设有与移动块93螺纹连接的螺纹杆94,螺纹杆94转动连接于收纳盒12上。收纳盒12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升降电机73,升降电机73的输出轴与螺纹杆94同轴线,且螺纹杆94固定于升降电机73的输出轴上。
参照图7和图8,收纳盒12在远离放置口12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推动连杆2移动推动件10,推动件10包括固定于收纳盒12侧壁的固定槽30,固定槽30内滑动设置有推块20,推块20与固定槽30的底壁之间设有压缩弹簧40,压缩弹簧40的一端固定于推块20上,另一端固定于固定槽30的底壁上。推块20远离固定槽30且朝向收纳盒12底壁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200。
操作者在拿取连杆2的过程中,操作者启动升降电机73,升降电机73驱动螺纹杆94转动,螺纹杆94驱动移动块93沿滑槽122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板92在收纳盒12中升高,以达到抬升连杆2的效果。连杆2在上升的过程中,连杆2的一端抵触于第二斜面200上,使得连杆2对推块20产生斜向的推力,连杆2推动推块20向固定槽30内移动,推块20对压缩弹簧40进行压缩,压缩弹簧40受压缩具有弹性恢复力。直至连杆2与放置口121对齐时,压缩弹簧40推动推块20移动,使得推块20推动连杆2从放置口121中伸出,以便于操作者拿去连杆2。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检测的过程中,操作者先将位于最下端的连杆2先插接到导向筒11中,并通过第一限位件5和第二限位件6对连杆2进行固定,接着操作者将测速传感器131固定于连杆2远离壳体1的一端,再将壳体1固定于船舶上。
操作者将第二根连杆2带有螺纹柱21的一端从投放口102放置到第一夹持块31和第二夹持块32之间,并启动驱动电机35驱动第一夹持块31移动,使得第一夹持块31推动连杆2抵紧到第二夹持块32上。此时第一夹持块31和第二夹持块32对连杆2进行夹紧。同时第一夹持块31推动连杆2向通孔靠近,连杆2在移动的过程中,抵触于第一斜面451上,并通过第一斜面451对定位块45产生斜向的推动,使得定位块45推动定位筒42向壳体1的顶壁靠近,定位板43对抵紧弹簧44进行压缩。直至第二根连杆2与最下端的连杆2对齐时,第二根连杆2上的螺纹柱21与最下端连杆2的螺纹槽201对齐,且定位块45插接到卡槽202内。然后操作者启动伺服电机41,驱动第二根连杆2转动,使得螺纹柱21连接到螺纹槽201内,以达到连接相邻两个连杆2的效果。
操作者启动减速电机82,减速电机82驱动驱动轮81转动,使得驱动轮81驱动最下方的连杆2下移,最后通过第一限位件5和第二限位件6对连杆2进行固定。操作者重复将连杆2从投放口102放入到壳体1中,即可不断的对相邻的两根连杆2进行连接,以达到延长连接杆的效果,从而便于操作者对连接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便于测速传感器131对不同水面高度的水域进行检测。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上的连接杆,测速传感器(131)设置于连接杆远离壳体(1)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连杆(2),所述连杆(2)设置有若干根,若干根所述连杆(2)首尾相连,所述连杆(2)的一端设有螺纹柱(21),另一端开设与所述螺纹柱(21)相配合的螺纹槽(201);
所述壳体(1)内设有用于连接相邻两个连杆(2)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用于夹持连杆(2)的夹持件(3),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连杆(2)转动的转动件(4);
所述壳体(1)的底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杆(2)穿设于通孔中,所述壳体(1)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杆(2)的固定机构,且所述壳体(1)上设有用于驱动连杆(2)下移的驱动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3)包括第一夹持块(31)和第二夹持块(32),所述第一夹持块(31)和第二夹持块(32)均活动连接于壳体(1)内,所述第一夹持块(31)与第二夹持块(32)相对的一侧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与连杆(2)相配合的夹持槽(311);
所述第一夹持块(31)背离第二夹持块(32)的一侧铰接有铰接杆(33),所述铰接杆(33)远离第一夹持块(31)的一端铰接有转动盘(34),所述壳体(1)上铰接有用于驱动转动盘(34)转动的驱动电机(35);
所述第二夹持块(32)背离第一夹持块(31)的一侧设有安装板(36),所述安装板(36)设置于壳体(1)上,所述第二夹持块(32)朝向安装板(36)的一侧设有导向杆(37),所述导向杆(37)穿设于安装板(36)上,所述第二夹持块(32)与安装板(36)之间设有复位弹簧(3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6)的一端铰接于壳体(1)的顶壁上,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弧形的腰型槽(101),所述腰型槽(101)的圆心与安装板(36)的铰接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安装板(36)朝向腰型槽(101)的一侧设有限位杆(361),所述限位杆(361)穿设于腰型槽(101)中,所述限位杆(361)穿设于壳体(1)外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抵紧螺母(36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在第一夹持块(31)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一个导向板(39),所述第一夹持块(31)和第二夹持块(32)均滑动设置于两个导向板(39)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4)包括固定于壳体(1)的顶壁上的伺服电机(41),所述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穿设于壳体(1)的顶壁上;
所述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穿设于壳体(1)内的一端套设定位筒(42),所述定位筒(42)朝向壳体(1)的底壁的一端设有定位板(43),所述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在定位板(43)与壳体(1)的顶壁之间套设有抵紧弹簧(44),所述定位筒(42)远离定位板(43)的一端设有定位块(45),所述定位块(45)远离定位筒(42)的一端且背离安装板(36)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451);
所述连杆(2)在螺纹槽(201)的底壁上开设有与定位块(45)相配合的卡槽(2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于壳体(1)底壁上的导向筒(11),所述连杆(2)同时穿设于通孔和导向筒(11)中,所述导向筒(11)远离壳体(1)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杆的第一限位件(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件(5)包括固定于导向筒(11)上的限位框(51),所述连杆(2)穿设于限位框(51)内,所述限位框(51)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511),所述限位槽(511)内滑动设置于限位块(52),所述限位块(52)与限位槽(511)的底壁之间设有推动弹簧(53),所述连杆(2)上开设有与限位块(52)相配合的抵紧槽(2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与第一限位件(5)结构相同的第二限位件(6),所述壳体(1)上设有用于升降第二限位件(6)的升降件(7);
所述升降件(7)包括穿设于壳体(1)底壁上的丝杆(71),所述第二限位件(6)中的限位框(51)固定于丝杆(71)上,所述壳体(1)上转动连接有与丝杆(71)螺纹连接的螺纹筒(72),所述壳体(1)上设有用于驱动螺纹筒(72)转动的升降电机(7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用于收纳连杆(2)的收纳盒(12),所述收纳盒(12)沿竖直方向的一端且靠近顶壁第一侧开设有放置口(121),所述收纳盒(12)的底壁上设有用于推动连杆(2)的抬升件(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盒(12)远离放置口(121)的一端设有用于推动连杆(2)的推动件(10),所述推动件(10)包括推块(20),所述收纳盒(12)与放置口(121)对应的位置设有固定槽(30),所述推块(20)滑动设置于固定槽(30)内,所述固定槽(30)的底壁与推块(20)上设有压缩弹簧(40),所述推块(20)背离压缩弹簧(40)的一端且朝向收纳盒(12)底壁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200)。
CN202110752576.3A 2021-07-03 2021-07-03 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 Active CN1135142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2576.3A CN113514240B (zh) 2021-07-03 2021-07-03 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2576.3A CN113514240B (zh) 2021-07-03 2021-07-03 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4240A CN113514240A (zh) 2021-10-19
CN113514240B true CN113514240B (zh) 2023-11-28

Family

ID=78066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2576.3A Active CN113514240B (zh) 2021-07-03 2021-07-03 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424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39213A (ko) * 2011-06-17 2012-12-27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모형선박의 반류 계측장치
CN105151262A (zh) * 2015-09-22 2015-12-16 倪杰峰 船舶节能航行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545914A (zh) * 2015-12-24 2016-05-04 常熟市淼泉压缩机配件有限公司 半封闭螺杆
CN206920460U (zh) * 2017-07-17 2018-01-23 浙江之江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风速测量计的辅助支架
CN109374920A (zh) * 2018-11-29 2019-02-22 江苏好三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船舶滑失率检测仪
CN209486122U (zh) * 2019-03-04 2019-10-11 蚌埠学院 一种多功能水文监测装置
CN110762373A (zh) * 2019-12-26 2020-02-07 鲁东大学 一种船用设备升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0570750U (zh) * 2019-10-24 2020-05-19 四川轻化工大学 一种环境岩土多参数组合测试探头
CN213041871U (zh) * 2020-08-14 2021-04-23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一种海流流速监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39213A (ko) * 2011-06-17 2012-12-27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모형선박의 반류 계측장치
CN105151262A (zh) * 2015-09-22 2015-12-16 倪杰峰 船舶节能航行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545914A (zh) * 2015-12-24 2016-05-04 常熟市淼泉压缩机配件有限公司 半封闭螺杆
CN206920460U (zh) * 2017-07-17 2018-01-23 浙江之江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风速测量计的辅助支架
CN109374920A (zh) * 2018-11-29 2019-02-22 江苏好三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船舶滑失率检测仪
CN209486122U (zh) * 2019-03-04 2019-10-11 蚌埠学院 一种多功能水文监测装置
CN210570750U (zh) * 2019-10-24 2020-05-19 四川轻化工大学 一种环境岩土多参数组合测试探头
CN110762373A (zh) * 2019-12-26 2020-02-07 鲁东大学 一种船用设备升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3041871U (zh) * 2020-08-14 2021-04-23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一种海流流速监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船舶经济航速实测方法;夏明华;苏玉马;;世界海运(05);第42-4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4240A (zh) 2021-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10692B (zh) 一种轴承故障检测台
CN113514240B (zh) 船舶螺旋桨滑失率监测装置
CN114019391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故障检测装置
CN110712254B (zh) 一种农林用大尺寸圆木加工设备
CN209156918U (zh) 一种自动压铆机
CN208812013U (zh) 一种轴承水平拔拉装置
CN117420001A (zh) 一种建筑钢材现场检测装置
CN209381319U (zh) 一种风轮注塑件的剪料系统
CN212471372U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故障维修的工作台
CN110091010A (zh) 攻丝机用医疗恒温箱短轴自动上料翻转退料装置
CN101954179B (zh) 一种用于机械臂的发球机构
CN115156780A (zh) 一种螺杆加工安装用头端一体化电焊装置
CN205157211U (zh) 一种正反插拔试验机
CN212706543U (zh) 一种凡尔体胶皮快速分离装置
CN211331142U (zh) 一种法兰锻造设备用支撑底板
CN115032084A (zh) 一种高分子材质汽车导向臂弯曲检测设备
CN211697563U (zh) 一种采用光纤传感器的对心轴承球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CN113682817A (zh) 一种玻璃生产制造加工夹具
CN112945639A (zh) 用于液态食品检测的定量取样系统
CN219200386U (zh) 一种建筑物裂缝检测测量机
CN212288449U (zh) 一种易拆卸及组装的注塑机上料装置
CN117000441B (zh) 一种韭菜中腐霉利检测设备
CN220446479U (zh) 管材送出料机械手装置
CN218180843U (zh) 一种多探头轴承内部探伤装置
CN217914901U (zh) 一种差速器壳体夹持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