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1608B - 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1608B
CN113511608B CN202010280213.XA CN202010280213A CN113511608B CN 113511608 B CN113511608 B CN 113511608B CN 202010280213 A CN202010280213 A CN 202010280213A CN 113511608 B CN113511608 B CN 1135116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rod
platform
driving rod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02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1608A (zh
Inventor
黄振宇
安志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802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16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1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1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1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16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6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 B66F7/0625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with wheels for moving around the fl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6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 B66F7/065Scissor linkages, i.e. X-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6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 B66F7/08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hydraulically or pneumatically op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2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end stops, pivoting supporting members, sliding runners adjustable to load dimension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底架和升降机构,该底架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两个支撑杆之间具有避让空间,避让空间位于连接件靠近第二端的一侧;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台和两个升降组件,升降台位于避让空间上方并与避让空间位置对应,两个升降组件的下端分别支撑在两个支撑杆上,两个升降组件的上端分别与升降台连接,以驱动升降台升降。当升降组件驱动升降台下降时,避让空间对升降台进行避让,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升降台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以便于将地面上的货物搬运到升降台上,或者,将升降台上的货物搬运下来。

Description

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用于搬运货物的升降装置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对于不存在月台的物流网点,通常会使用升降装置对货物进行搬运,以提高货物的搬运效率。以通过升降装置将地面上的货物搬运到货车车厢内的过程为例:一般先降低升降装置的升降台高度,使升降台贴近地面,并将货物搬运到升降装置的升降台上,然后控制升降台上升,使升降台的高度与货车车厢的高度保持一致,最后,将升降台上的货物推到货车车厢内。
但是,现有的升降装置,其升降台即使下降到极限位置时,升降台与地面之间依然会存在较大的高度差,货物从地面搬运到升降台上时不够方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旨在对升降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升降装置的升降台下降到极限位置后,与地面直接之间的高度差较小,以便于将地面上的货物搬运到升降台上,或者,将升降台上的货物搬运下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
底架,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支撑杆,所述两个支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两个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两个支撑杆之间具有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位于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
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台和两个升降组件,所述升降台位于所述避让空间上方并与所述避让空间位置对应,所述两个升降组件的下端分别支撑在所述两个支撑杆上,所述两个升降组件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升降台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台升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升降台转动连接的过渡平台,所述升降台与所述过渡平台沿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依次分布。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台包括分别支撑在所述两个升降组件上端的两个升降杆,以及连接在所述两个升降杆之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高度小于所述两个升降杆的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平台包括位于所述两个升降杆之间,并与所述两个升降杆转动连接的过渡板,所述过渡板的高度小于所述两个升降杆的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板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过渡板的侧边设有填充所述凹槽的侧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驱动缸,以及交叉铰接在一起的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包括与所述支撑杆铰接的第三端,及与所述升降杆滑动铰接的第四端,所述第二驱动杆包括与所述升降杆铰接的第五端,及与所述支撑杆滑动铰接的第六端,所述驱动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铰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相对旋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杆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驱动杆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
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第六端与所述第二滑块铰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一驱动杆铰接的铰接点;所述第二驱动杆背离支撑杆的一侧伸出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铰接点与第五端之间,所述驱动缸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驱动杆的第三端铰接,所述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铰接部铰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连接梁,所述两个升降组件的两个第一驱动杆通过所述连接梁连接,所述连接梁靠近所述第一驱动杆的第三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装置包括底架和升降机构,该底架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台和两个升降组件,两个升降组件的下端分别支撑在两个支撑杆上,两个升降组件的上端分别与升降台连接,以驱动升降台升降。其中,两个支撑杆和连接件围合形成有避让空间,升降台位于避让空间上方并与避让空间位置对应,当升降组件驱动升降台下降时,底架上的避让空间能够对升降台进行避让,使升降台的底部下降至避让空间内,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升降台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以便于将地面上的货物搬运到升降台上,或者,将升降台上的货物搬运下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装置的升降机构上升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装置的升降机构下降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升降装置100;底架110;避让空间1101;支撑杆111;第二滑槽1111;第二铰接孔1112;连接件112;第二导轨113;第二滑块114;滚轮115;脚踏支撑结构116;移动把手117;升降机构120;升降台121;升降杆122;第一导轨1221;连接部1222;第一滑槽1223;支撑板123;子支撑板1231;第一连接结构1232;第一固定板1233;第一连接板1234;舌板1235;侧板1236;过渡平台124;过渡板1241;子过渡板1242;第二连接结构1243;第二固定板1244;第二连接板1245;凹槽1246;限位件125;固定杆1251;限位杆1252;升降组件126;驱动缸127;第一驱动杆128;过孔1281;第一铰接孔1282;第二铰接轴1283;第二驱动杆129;第三铰接孔1291;第四铰接轴1292;铰接部1294;避让孔1295;连接梁130;控制模块1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底架和升降机构,该底架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两个支撑杆和连接件围合形成有避让空间;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台和两个升降组件,升降台位于避让空间上方并与避让空间位置对应,两个升降组件的下端分别支撑在两个支撑杆上,两个升降组件的上端分别与升降台连接,以驱动升降台升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装置的升降机构上升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升降装置100包括底架110和升降机构120,该底架110具有避让空间1101,该避让空间1101沿上下方向贯穿底架110,并在底架110的一端具有开口,升降机构120包括升降台121和升降组件126,升降台121通过升降组件126支撑在底架110上,升降台121用于支撑货物,升降组件126用于驱动升降台121及升降台121上的货物上升或下降。
其中,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120的升降台121与底架110的避让空间1101位置对应,在升降组件126控制升降台121下降过程中,底架110的避让空间1101能够对升降台121进行避让,使升降台121能够降低的高度尽可能的低,不会受到底架110的干扰,以尽可能的降低升降台121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便于将地面上的货物搬运到升降台121上,或者,将升降台121上的货物搬运到地面上。其中,货物从底架110的开口处搬运到升降台121上,或者,从升降台121上搬运到地面上,不会受到底架110的阻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4所示,底架110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支撑杆111,两个支撑杆1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两个支撑杆111的第一端通过连接件112连接在一起,两个支撑杆111之间具有避让空间1101,该避让空间1101位于连接件112靠近支撑杆111的第二端的一侧,两个支撑杆111的第二端相互间隔,形成与避让空间1101连通的开口。
升降机构120的升降台121位于避让空间1101上方并与避让空间1101位置对应,升降机构120包括两个升降组件126,两个升降组件126的下端分别支撑在底架110的两个支撑杆111上,且两个升降组件126的上端分别与升降台121连接,以驱动升降台121升降。
由于两个升降组件126的下端分别支撑在底架110的两个支撑杆111上,在两个支撑杆111的排列方向上,两个升降组件126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两个支撑杆111之间的间距,当升降组件126驱动升降台121下降时,升降组件126不会位于升降台121的下方而与升降台121发生干涉。因此,能够使升降台121的底部下降至避让空间1101内,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升降台121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以便于将地面上的货物搬运到升降台121上,或者,将升降台121上的货物搬运下来。
需要说明的是,升降台121与避让空间1101位置对应可以是升降台121位于避让空间1101的正上方,或者与避让空间1101的正上方偏移一定的距离,只需使升降组件126驱动升降台121下降后,升降台121能够完全容纳在避让空间1101内,或者,升降台121的一部分能够容纳在避让空间1101内,另一部分从底架110上的开口伸出即可,无论哪种对应方式,均能够使升降台121下降到极限位置后,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达到最小值。
另外,货物可以为物品,也可以为放置有物品的笼车,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升降台121包括支撑板123和两个升降杆122,支撑板123连接在两个升降杆122之间,用于放置货物,两个升降杆122分别支撑在两个升降组件126上端,以提高升降台121与升降组件126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其中,支撑板123的高度小于两个升降杆122的高度。当升降组件126驱动升降台121下降时,能够使支撑板123更加贴近地面,从而进一步降低升降台121的高度。
具体地,升降台121的两个升降杆122并列设置,升降杆122的延伸方向与下方的支撑杆111的延伸方向一致,两个升降杆122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支撑板123包括子支撑板1231,以及连接子支撑板1231和升降杆122的第一连接结构1232,该第一连接结构1232包括支撑在两个升降杆122上方并与升降杆122固定连接的两个第一固定板1233,每个第一固定板1233靠近安装空间的侧边向下伸出有第一连接板1134,子支撑板1231的相对两侧边缘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板1134的下侧边缘固定连接,以使子支撑板1231的高度小于两个升降杆122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支撑板123的第一固定板1233、第一连接板1134及子支撑板1231一体设置。由此,支撑板123可以通过对板状结构进行弯折形成,加工非常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支撑板123沿底架110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的一侧边缘还伸出有舌板1235,该舌板1235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当升降组件126驱动升降台121下降至靠近地面时,舌板1235在地面与支撑板123之间能够起到一定的过渡作用,使货物能够更加方便的从地面搬运到支撑板123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升降台121上还设置有限位件125,当将货物移动到升降台121上后,限位件125能够对升降台121上的货物进行限位,防止升降台121上的货物从升降台121的边缘掉落,从而提高升降装置100的安全性。
具体地,限位件125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固定杆1251和限位杆1252,该固定杆1251的底部与升降杆122固定连接,并位于升降杆122沿支撑杆111沿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的一端,限位杆1252与固定杆1251的上端沿上下方向转动连接,当将限位杆1252相对固定杆1251向上旋转一定角度后,限位杆1252与固定杆1251接近垂直,且限位杆1252朝向两个升降杆122之间形成安装空间伸出,从而升降台121上的货物进行限位,防止升降台121上的货物掉落。当需要将升降台121上的货物搬运下来时,只需将限位杆1252向下旋转一定角度,使限位杆1252与固定杆1251并列即可。
其中,可以在每个升降杆122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杆1251,每个固定杆1251上均转动连接有一个限位杆1252,从而提高对升降台121上的货物的限位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装置100还包括与升降台121转动连接的过渡平台124,该过渡平台124与升降台121沿支撑杆111的第二端至第一端方向依次分布。当将货物放置到升降台121上,且升降组件126驱动升降台121和过渡平台124上升后,货物能够直接通过过渡平台124移动到车厢内或其它高度较高的平台上,而无需将升降装置100旋转一定角度,使升降台121靠近车厢或其它高度较高的平台。
在升降组件126驱动升降台121下降的过程中,底架110的连接件112会与过渡平台124抵接,以推动过渡平台124向上旋转,以对连接件112进行避让,不会出现过渡平台124与连接件112抵接,而导致升降台121无法继续下降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渡平台124包括过渡板1241,该过渡板1241位于两个升降杆122之间,并与两个升降杆122转动连接,以使过渡平台124与升降平台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
其中,过渡板1241的高度小于两个升降杆122的高度,以便于将升降台121上的货物移动到过渡板1241上。尤其是支撑板123的高度小于两个升降杆122的高度时,能够减小过渡板1241与支撑板123之间的高度差,使货物能够更加方便的从支撑板123移动到过渡板124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升降杆122上设置有连接部1222,过渡板1241包括子过渡板1242,以及连接子过渡板1242和两个支撑板123的两个第二连接结构1243,两个第二连接结构1243分别与两个支撑杆111上的连接部1222铰接,且两个第二连接结构1243向下延伸,子过渡板1242与两个第二连接结构1243的下端连接,以使子过渡板1242的高度小于两个升降杆122的高度。
其中,连接部1222凸设于升降杆122的上表面,且连接部1222位于第一固定板1233沿支撑杆111的第二端至第一端方向的一侧,并靠近第一固定板1233设置;第二连接结构1243包括支撑在升降杆122上方并与连接部1222铰接的第二固定板1244,该第二固定板1244靠近安装空间的侧边向下伸出有第二连接板1245,子过渡板1242的相对两侧边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板1245的下侧边缘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222为合页,该合页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叶片,其中一个叶片固定在升降杆122的上表面,另一个叶片与第二固定板1244固定连接,以使第二固定板1244与升降杆122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过渡板1241的第二固定板1244、第二连接板1245及子过渡板1242一体设置。由此,过渡平台124可以通过对板状结构进行弯折形成,加工非常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过渡板1241未在连接件112上的结构的作用下向上旋转时,过渡板1241的子过渡板1242与支撑板123的子支撑板1231的高度一致,以使子支撑板1231上的货物能够更加方便的移动子过渡板124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过渡板1241靠近支撑板123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246,支撑板123靠近过渡板1241的侧边设有与凹槽1246形状适配的侧板1236。由此,可以在不改变支撑板123整体长度的情况下,增大过渡板1241的整体长度,当升降组件126驱动升降台121下降至避让空间1101内后,过渡板1241在底架110的连接件112的作用下,向上旋转的角度较小,当升降组件126驱动升降台121上升时,过渡板1241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很顺畅的向下旋转,不易出现卡死的问题。
具体地,子过渡板1242的第二固定板1244靠近支撑板123的一侧,及第二连接板1245靠近支撑板123的一侧的上半部分朝向支撑板123伸出,以使子过渡板1242在支撑杆11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固定板1233的长度,从而在过渡板1241靠近支撑板123的一侧开形成凹槽1246;同时,支撑板123的子支撑板1231靠近过渡板1241的一侧,及第一连接板1234靠近过渡板1241一侧的下半部分朝向过渡板1241伸出,从而形成支撑板123的侧板1236。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升降组件126也可以不包括过渡平台124,而是在底架110上设置滚轮115,当将升降组件126驱动升降台121下降,并将货物移动到升降台121上后,可以旋转底架110,使底架110上开口朝向车厢或其它高度较高的平台,然后通过升降组件126驱动升降台121上升至预设高度,再将升降台121上的货物搬运到车厢或其它高度较高的平台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3所示,升降组件126包括驱动缸127,以及交叉铰接在一起的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驱动缸127的两端连接在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之间,以驱动第一驱动杆128相对第二驱动杆129转动,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均连接在支撑杆111和升降台121之间。当驱动缸127驱动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相对旋转时,能够改变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的整体高度,进而改变升降台121的高度。
其中,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交叉铰接在一起是指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相互交叉,且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在交叉处铰接在一起,以使第一驱动杆128能够相对第二驱动杆129转动。
具体地,第一驱动杆128的中部外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过孔1281,第二驱动杆129穿过该过孔1281与第一驱动杆128交叉在一起,通过将一插销同时穿过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即可使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铰接在一起。其中,第一驱动杆128上的过孔1281沿第一驱动杆128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使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旋转形成的最小夹角尽可能小,进而使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升降台121下降后的高度尽可能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杆128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驱动杆128的第三端与支撑杆111铰接,第一驱动杆128的第四端与升降杆122滑动铰接;第二驱动杆129包括相对的第五端和第六端,第二驱动杆129的第五端升降杆122铰接,第二驱动杆129的第六端与支撑杆111滑动铰接,驱动缸12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铰接,以驱动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相对旋转。
其中,第一驱动杆128的第四端与升降杆122滑动铰接是指第一驱动杆128的第四端与升降杆122铰接,且第一驱动杆128的第四端能够相对升降杆122滑动;同样地,第二驱动杆129的第六端与支撑杆111滑动铰接,是指第二驱动杆129的第六端与支撑杆111铰接,且第二驱动杆129的第六端能够相对升降杆122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当驱动缸127驱动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相对转动时,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的端部之间的间距会发生改变,通过使第一驱动杆128的第四端与升降杆122滑动铰接,并使第二驱动杆129的第六端与支撑杆111滑动铰接,当驱动缸127驱动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相对转动,使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的端部之间的间距会发生改变,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依然能够同时与支撑杆111和升降杆122保持铰接,从而稳定的驱动升降杆122上升或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升降杆122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1221,该第一导轨1221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图中未示出),第一驱动杆128的第四端与第一滑块铰接,从而使第一驱动杆128的第四端与升降杆122滑动铰接。其中,第一驱动杆128的第三端与支撑杆111铰接。
具体地,在升降杆122的下表面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1223,在第一滑槽1223的底面设有沿升降杆12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1221,第一滑块与第一导轨1221滑动连接,可以沿第一导轨1221的长度方向滑动。在第一滑块沿两个支撑杆111排列方向的侧边伸出有第一铰接轴(图中未示出),在第一驱动杆128第四端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一铰接孔1282,该第一铰接轴插入到第一驱动杆128第四端的第一铰接孔1282内,以使第一驱动杆128的第四端与第一滑块铰接。
另外,如图1及图4所示,在支撑杆111的上表面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1111,在第二滑槽111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铰接孔1112,在第一驱动杆128第三端的侧表面伸出有第二铰接轴1283,通过将第一驱动杆128第三端的第二铰接轴1283插入到支撑杆111的第二铰接孔1112,以使第一驱动杆128的第三端与支撑杆111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及图4所示,支撑杆111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113,该第二导轨113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14,第二驱动杆129的第六端与第二滑块114铰接,以使第二驱动杆129的第六端与支撑杆111滑动铰接。其中,第二驱动杆129的第五端与升降杆122铰接。
具体地,在支撑杆111的第一滑槽1223的底面设有沿支撑杆1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113,第二滑块114与第二导轨113滑动连接,可以沿第二导轨113的长度方向滑动。在第二滑块114沿两个支撑杆111排列方向的侧边伸出有第三铰接轴(图中未示出),在第二驱动杆129第六端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三铰接孔1291,该第三铰接轴插入到第二驱动杆129第六端的第三铰接孔1291内,以使第二驱动杆129的第六端与第二滑块114铰接。
另外,如图3所示,在升降杆122的第二滑槽111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四铰接孔(图中未示出),在第二驱动杆129第五端的侧表面凸设有第四铰接轴1292,通过将第二驱动杆129第五端的第四铰接轴1292插入到升降杆122的第四铰接孔,以使第二驱动杆129的第五端与升降杆122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杆129具有与第一驱动杆128铰接的铰接点,在第二驱动杆129的背离支撑杆111的一侧伸出有铰接部1294,该铰接部1294位于第二驱动杆129的铰接点与第五端之间,驱动缸127的一端和第一驱动杆128的第三端铰接,驱动缸127的另一端与铰接部1294铰接。驱动缸127通过收缩控制第一驱动杆128和第二驱动杆129相对旋转,使第一驱动杆128的第三端与第二驱动杆129的第五端之间的高度差减小,也即,控制升降台121下降。由于驱动缸127收缩到极限位置后,驱动缸127依然会有一定的长度,通过使驱动缸127与第二驱动杆129背离支撑杆111一侧的铰接部1294铰接,当驱动缸127收缩到极限长度后,能够使第一驱动杆128的第三端与第二驱动杆129的第五端之间的高度差尽可能小,从而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升降台121的高度。
具体地,第二驱动杆129上开设有避让孔1295,该避让孔1295位于第二驱动杆129的铰接点与第五端之间,铰接部1294为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236,且分布在避让孔1295的相对两侧,驱动缸127的另一端穿过避让孔1295与铰接部1294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杆128的第三端与支撑杆111的第一端铰接,且升降杆122上的第一导轨1221位于升降杆122远离过渡平台124的一端;同时,支撑杆111上的第二导轨113靠近支撑杆111的第二端设置,第二驱动杆129的第五端与升降杆122远离第一导轨1221的一端铰接。由此,能够尽可能的增大第一驱动杆128的第三端与第二驱动杆129的第六端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升降组件126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缸包括液压缸、气压缸等等,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构120还包括连接梁130,该连接梁130连接在两个升降组件126之间,使两个升降组件126能够同步上升或下降,使升降组件126上的升降台121保持水平。而且,还能够提高升降组件126的稳定性,避免升降组件126在升降过程中发生倾斜。
其中,可以使两个升降组件126的两个第一驱动杆128通过连接梁130连接,并使连接梁130靠近第一驱动杆128的第三端,以避免连接梁130与升降台121相干涉,影响升降台121的下降高度。
连接梁130与第一驱动杆128的第三端之间的间距可根据下方的底架110的结构而定,只需使连接梁130随升降组件126一起下降的过程中,不会与底架110上的结构相碰撞即可。
或者,也可以使两个升降组件126的两个第二驱动杆129通过连接梁130连接,并使连接梁130靠近第二驱动杆129的第五端,以避免连接梁130与升降台121相干涉,影响升降台121的下降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4所示,升降装置100还包括与升降组件126连接的控制模块131,该控制模块131安装在连接件112上,用于对升降组件126进行控制,进而驱动升降台121升降。
其中,控制模块131与升降组件126的连接方式具体可根据升降组件126的结构而定。例如:当升降组件126通过液压缸驱动时,控制模块131内可以设置液压泵,以及控制液压泵的控制电路,液压泵通过液压管与液压缸连通,控制电路通过控制液压泵工作,以控制液压缸伸缩,进而控制升降组件126升降。
当然,当升降组件126通过电机驱动升降时,控制模块131可以与升降组件126中的电机电路连接,以对电机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升降组件126升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所示,底架110的连接件112呈板状设置,控制模块131安装在连接件112上,以使控制模块131的安装更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4所示,在每个支撑杆1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有滚轮115,以使升降组件126的移动更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4所示,在每个支撑杆1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有脚踏支撑结构116和移动把手117,脚踏支撑结构116用于在升降装置100静止时向下伸出,并支撑在地面上,以对升降装置100进行定位,防止升降装置100移动。当需要移动升降装置100时,控制脚踏支撑结构116与地面脱离解除即可;移动把手117用于方便工作人员推动或拖动升降装置100。其中,脚踏支撑结构116及移动手柄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升降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
底架,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支撑杆,所述两个支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两个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两个支撑杆之间具有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位于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
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台和两个升降组件,所述升降台位于所述避让空间上方并与所述避让空间位置对应,所述两个升降组件的下端分别支撑在所述两个支撑杆上,所述两个升降组件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升降台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台升降;
其中,所述两个支撑杆的第二端相互间隔,以形成与所述避让空间连通的开口;在所述两个升降组件驱动所述升降台下降过程中,所述避让空间能够对所述升降台进行避让,以使所述升降台的底部能够下降至避让空间内;
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升降台转动连接的过渡平台,所述升降台与所述过渡平台沿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依次分布,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过渡平台抵接,以推动所述过渡平台向上旋转;在支撑板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方向的一侧边缘还伸出有舌板,所述舌板向下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包括分别支撑在所述两个升降组件上端的两个升降杆,以及连接在所述两个升降杆之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高度小于所述两个升降杆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平台包括位于所述两个升降杆之间,并与所述两个升降杆转动连接的过渡板,所述过渡板的高度小于所述两个升降杆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过渡板的侧边设有填充所述凹槽的侧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驱动缸,以及交叉铰接在一起的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包括与所述支撑杆铰接的第三端,及与所述升降杆滑动铰接的第四端,所述第二驱动杆包括与所述升降杆铰接的第五端,及与所述支撑杆滑动铰接的第六端,所述驱动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铰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相对旋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驱动杆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
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第六端与所述第二滑块铰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一驱动杆铰接的铰接点;所述第二驱动杆背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伸出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铰接点与第五端之间,所述驱动缸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驱动杆的第三端铰接,所述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铰接部铰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连接梁,所述两个升降组件的两个第一驱动杆通过所述连接梁连接,所述连接梁靠近所述第一驱动杆的第三端。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上。
CN202010280213.XA 2020-04-10 2020-04-10 升降装置 Active CN1135116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0213.XA CN113511608B (zh) 2020-04-10 2020-04-10 升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0213.XA CN113511608B (zh) 2020-04-10 2020-04-10 升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1608A CN113511608A (zh) 2021-10-19
CN113511608B true CN113511608B (zh) 2023-04-18

Family

ID=78060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0213.XA Active CN113511608B (zh) 2020-04-10 2020-04-10 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160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0774A (zh) * 2006-11-21 2008-06-04 高月桂 两用式平板折叠顶高机
CN101164859A (zh) * 2007-09-04 2008-04-23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提升装置
CN103482528A (zh) * 2012-06-13 2014-01-01 江苏虹晨液压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剪叉式升降机
CN103818853B (zh) * 2014-03-14 2016-03-16 力邦测控设备(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件检测的自动平斜转换升降装置
CN207811177U (zh) * 2018-01-24 2018-09-04 深圳市永佳农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蔬菜输送的升降平台
CN210214699U (zh) * 2019-06-18 2020-03-31 河南省天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升降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1608A (zh) 2021-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24477B (zh) 一种用于板材的自动码垛输送设备
CN210592721U (zh) 一种基于机械手的包装机
CN108033405B (zh) 小型柜式货物装卸升降机
CN108002290B (zh) 一种基于丝杠的柜式货物装卸升降机
JPH0640227Y2 (ja) コンテナ移乗用リフト
CN113511608B (zh) 升降装置
CN211419459U (zh) 一种用于智慧黑板的转运架
CN116462132A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机房设备上架的装置
JP6776503B2 (ja) ベルトコンベア装置
EP2147891A1 (en) Platform with scissor lift
CN113666299B (zh) 一种升降装置
CN111003523B (zh) 板材堆垛并转移设备
EP1897749B1 (en) Load handling trolley
CN113562049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转运装置
JP5908720B2 (ja) 駐車装置用リフト装置
CN214087566U (zh) 货叉增高垫及叉车
JP2013103549A (ja) 無人搬送車の積荷落下防止用ストッパー装置
KR100656761B1 (ko) 판재 반송처리 시스템 및 그 사용방법
CN217458663U (zh) 一种具有可拓展台面的升降平台
CN218841580U (zh) 升降横移装置及作业机械
KR100663157B1 (ko) 디스플레이 제품용 카세트 반송이재장치
CN114633983B (zh) 一种立体化仓库用提升机
WO2021256435A1 (ja) ローダ
CN219489150U (zh) 一种纸板堆叠设备
JP4837173B2 (ja) ローラコンベアにおける搬送物移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