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4097B - 轧制控制系统以及轧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轧制控制系统以及轧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4097B
CN113474097B CN202080009823.4A CN202080009823A CN113474097B CN 113474097 B CN113474097 B CN 113474097B CN 202080009823 A CN202080009823 A CN 202080009823A CN 113474097 B CN113474097 B CN 1134740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peed
rolling
tension
plate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98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4097A (zh
Inventor
橘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Mitsubishi 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Mitsubishi 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Mitsubishi 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Mitsubishi 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74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4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16Control of thickness, width, diameter or other transverse dim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28Control of flatness or profile during rolling of strip, sheets or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48Tension control; Compression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58Roll-force control; Roll-gap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261/00Product parameters
    • B21B2261/02Transverse dimensions
    • B21B2261/04Thickness, gau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271/00Mill stand parameters
    • B21B2271/02Roll gap, screw-down position, draft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275/00Mill drive parameters
    • B21B2275/02Speed
    • B21B2275/06Product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16Control of thickness, width, diameter or other transverse dimensions
    • B21B37/18Automatic gauge control
    • B21B37/20Automatic gauge control in tandem mi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46Roll speed or drive moto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压延控制装置在压延速度低于边界值的情况下进行速度‑张力控制以及辊隙‑板厚控制,在压延速度为边界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辊隙‑张力控制以及速度‑板厚控制。压延控制装置在压延速度超越边界值并上升的情况下,为了使得轧制速度超越边界前的速度‑张力控制中的速度修正量不被反映到轧制速度超越边界后的上述速度‑板厚控制中的速度控制量的计算中,将速度修正量设定为零。

Description

轧制控制系统以及轧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制控制系统以及轧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轧制运转中,以与被轧制材的加工相关的实测值成为目标值的方式进行各种轧制控制。作为轧制控制例示有如下的所谓自动板厚控制(以下,也称为“AGC”。):为了使被轧制材的板厚成为所希望的板厚,将影响制品品质的轧制机出侧的板厚保持为恒定。作为轧制控制还例示有如下的所谓自动张力控制(以下,也称为“ATR”。):为了维持制品品质以及确保作业稳定性,在轧制机的入侧和出侧将对被轧制材施加的张力保持为恒定。
日本特开2016-9382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根据被轧制材的轧制速度来切换AGC和ATR的轧制控制系统。该现有的系统为,在轧制速度较慢时选择第1控制方法,在轧制速度较快时选择第2控制方法。在第1控制方法中,进行以轧制机的入侧张力成为目标值的方式控制被轧制材的速度的ATR、以及以出侧板厚成为目标值的方式控制轧制机的辊隙的AGC。在第2控制方法中,进行以入侧张力成为目标值的方式控制辊隙的ATR、以及以出侧板厚成为目标值的方式控制被轧制材的速度的AGC。
在现有的系统中,在从第1控制方法向第2控制方法切换时,调整切换前的ATR中的入侧张力与目标值之间的偏差。具体地说,在入侧张力偏差处于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入侧张力偏差被变更为零。在入侧张力偏差处于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入侧张力偏差被变更为从入侧张力偏差减去规定值而得到的值。由此,与不进行入侧张力偏差的调整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切换后的AGC的控制量变得过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938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那样,在现有的系统中,在随着轧制速度的上升而切换控制方法时,调整入侧张力偏差。但是,即便进行了入侧张力偏差的调整,调整后的入侧张力偏差也被用于切换后的AGC的控制量的计算。因此,在即将切换时的入侧张力偏差从规定范围较大地偏离的情况下,切换后的AGC的控制量有可能与上限限制相抵触。于是,有可能妨碍切换后的AGC继续进行。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在随着轧制速度的上升而从ATR向AGC进行切换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切换后的AGC难以继续进行的状况。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发明是用于上述目的的轧制控制系统,其具有如下特征。
上述轧制控制系统具备轧制机架以及轧制控制装置。
上述轧制控制装置进行将上述轧制机架的入侧的被轧制材的速度作为控制操作端的速度控制、以及将上述轧制机架的辊隙作为上述控制操作端的辊隙控制。
上述轧制控制装置具备第1板厚控制部、第2板厚控制部、第1张力控制部、第2张力控制部、以及控制选择部。
上述第1板厚控制部进行用于对上述轧制机架的出侧的上述被轧制材的板厚进行控制的作为上述辊隙控制的辊隙-板厚控制。
上述第2板厚控制部进行用于对上述板厚进行控制的作为上述速度控制的速度-板厚控制。
上述第1张力控制部进行用于对上述轧制机架的入侧的被轧制材的张力进行控制的作为上述速度控制的速度-张力控制。
上述第2张力控制部进行用于对上述张力进行控制的作为上述辊隙控制的辊隙-张力控制。
上述控制选择部在轧制速度低于边界值的情况下选择上述速度-张力控制以及上述辊隙-板厚控制,在上述轧制速度为上述边界值以上的情况下选择上述辊隙-张力控制以及上述速度-板厚控制。
上述控制选择部进一步构成为,在上述轧制速度超越上述边界值并上升的情况下,为了使得上述轧制速度超越边界前的上述速度-张力控制中的速度修正量不被反映到上述轧制速度超越边界时的上述速度-板厚控制中的速度控制量的计算中,将上述速度修正量设定为零并向上述第2板厚控制部输出。
第2发明在第1发明中进一步具有如下特征。
上述控制选择部进一步构成为,在上述轧制速度超越上述边界值并上升的情况下,为了使得上述速度修正量被反映到上述轧制速度超越边界时的上述辊隙-张力控制中的辊隙控制量的计算中,计算与上述速度修正量相应的辊隙修正量并向上述第2张力控制部输出。
第3发明是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轧制控制方法,其具有如下特征。
上述轧制控制方法是进行将轧制速度作为控制操作端的速度控制以及将轧制机架的辊隙作为上述控制操作端的辊隙控制的方法。
上述辊隙控制包括辊隙-板厚控制以及辊隙-张力控制。上述辊隙-板厚控制是用于对上述轧制机架的出侧的被轧制材的板厚进行控制的上述辊隙控制。上述辊隙-张力控制是用于对上述轧制机架的入侧的上述被轧制材的张力进行控制的上述速度控制。
上述速度控制包括速度-张力控制以及速度-板厚控制。上述速度-张力控制是用于控制上述张力的上述速度控制。上述速度-板厚控制是用于控制上述板厚的上述速度控制。
上述轧制控制方法进一步构成为,
在上述被轧制材的轧制速度低于边界值的情况下,选择上述速度-张力控制以及上述辊隙-板厚控制,
在上述轧制速度为上述边界值以上的情况下,选择上述辊隙-张力控制以及上述速度-板厚控制,
在上述轧制速度超越上述边界值并上升的情况下,为了使得上述轧制速度超越边界前的上述速度-张力控制中的速度修正量不被反映到上述轧制速度超越边界时的上述速度-板厚控制中的速度控制量的计算中,将上述速度修正量设定为零。
第4发明在第3发明中进一步具有如下特征。
上述轧制控制方法进一步构成为,在上述轧制速度超越上述边界值并上升的情况下,为了使得上述速度修正量被反映到上述轧制速度超越边界时的上述辊隙-张力控制中的辊隙控制量的计算中,计算与上述速度修正量相应的辊隙修正量。
发明效果
根据第1或者第3发明,在轧制速度超越边界值并上升的情况下,为了使得轧制速度超越边界时的速度-张力控制中的速度修正量不被反映到轧制速度超越边界前的速度-板厚控制中的速度控制量的计算中,速度修正量被设定为零,。因此,能够避免陷入在轧制速度超越边界时计算出的速度-板厚控制中的速度控制量与上限限制相抵触那样的状况。由此,能够避免在轧制速度超越边界后速度-板厚控制难以继续进行的状况。
根据第2或者第4发明,在轧制速度超越边界值并上升的情况下,为了使得速度修正量被反映到超越边界时的辊隙-张力控制中的辊隙控制量的计算中,计算与速度修正量相应的辊隙修正量。由此,能够抑制在轧制速度超越边界后轧制机架的入侧的被轧制材的张力较大地变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轧制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表示轧制机架中的轧制现象以及与此相关的参数的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1板厚控制部、第2板厚控制部、第1张力控制部以及第2张力控制部的构成的框图。
图4是表示AGC以及ATR中的控制操作端与控制状态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轧制机架中的轧制现象的各种影响系数的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选择部的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轧制控制系统的构成
图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轧制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图。图1所示的轧制控制系统100具备对被轧制材10进行轧制的轧制机架。轧制机架包括:设置在被轧制材10的轧制方向的前级的轧制机架20;以及设置在该轧制方向的后级的轧制机架21。轧制机架20以及21构成串联轧制机。此外,构成串联轧制机的轧制机架的总数也可以为3台以上。轧制机架20具有夹着被轧制材10的作业辊20a以及20b。轧制机架21具有作业辊21a以及21b。
轧制通过由一对作业辊将被轧制材10压溃来进行。图2是表示轧制机架中的轧制现象以及与其相关的参数的图。如图2所示,被轧制材10通过轧制机架的入侧的张力Tb以及该轧制机架的出侧的张力Tf被拉动、并通过载荷P被压溃。由此,被轧制材的板厚H减少到板厚h。由于轧制现象而产生载荷P、前滑率f以及后滑率b。轧制机架的入侧的被轧制材10的速度Ve使用后滑率b以及作业辊速度VR来表示。轧制机架的入侧的被轧制材10的速度Vo使用前滑率f和作业辊速度VR来表示。
返回图1,继续进行轧制控制系统100的说明。轧制机架20具有对作业辊20a以及20b的作业辊速度VR进行控制的速度控制装置30。轧制机架20还具有对作业辊20a与20b之间的间隔即辊隙S进行控制的辊隙控制装置40。与轧制机架20同样,轧制机架21具有速度控制装置31以及辊隙控制装置41。速度控制装置31对轧制机架21的作业辊速度VR进行控制。辊隙控制装置41对轧制机架21的辊隙S进行控制。这些控制装置与轧制控制装置50连接。关于轧制控制装置50的构成将后述。
在轧制中,在制品品质方面被轧制材10的板厚较重要。因此,在轧制机架21的出侧设置有用于对被轧制材10的板厚进行测定的板厚计60。此外,在轧制中,制品品质的维持以及作业稳定性的确保也较重要。因此,在轧制机架20与21之间设置有张力计70。板厚计60以及张力计70与轧制控制装置50连接。此外,也可以将具有与板厚计60同样构成的板厚计设置在轧制机架20的入侧以及出侧。也可以将具有与张力计70同样构成的张力计设置在轧制机架20的入侧以及轧制机架21的出侧。
2.轧制控制装置的构成
轧制控制装置50具备第1板厚控制部51、第2板厚控制部52、第1张力控制部53、第2张力控制部54、以及控制选择部55。
第1板厚控制部51进行辊隙-板厚控制(以下,也称为“AGC_S”。)。AGC_S是用于将轧制机架21的辊隙S作为控制操作端而对轧制机架21出侧的被轧制材10的板厚(即,图2所示的板厚h)进行控制的AGC。在轧制速度低于边界值TH的情况下进行AGC_S。
第2板厚控制部52进行速度-板厚控制(以下,也称为“AGC_Ve”。)。AGC_Ve是用于将轧制机架21入侧的被轧制材10的速度Ve作为控制操作端而对轧制机架21出侧的被轧制材10的板厚进行控制的AGC。在轧制速度为边界值TH以上的情况下进行AGC_Ve。
第1张力控制部53进行速度-张力控制(以下,也称为“ATR_Ve”。)。ATR_Ve是用于将轧制机架21入侧的被轧制材10的速度Ve作为控制操作端而对轧制机架20与21之间(即,轧制机架21入侧)的被轧制材10的张力进行控制的ATR。在轧制速度低于边界值TH的情况下进行ATR_Ve。
第2张力控制部54进行辊隙-张力控制(以下,也称为“ATR_S”。)。ATR_S是用于将轧制机架21的辊隙S作为控制操作端而对轧制机架20与21之间的被轧制材10的张力进行控制的ATR。在轧制速度为边界值TH以上的情况下进行ATR_S。
图3是表示第1板厚控制部51、第2板厚控制部52、第1张力控制部53以及第2张力控制部54的构成的框图。这些框图是AGC_S、AGC_Ve、ATR_S以及ATR_Ve的控制构成的一个例子。因此,也能够通过该控制构成以外的构成来构成控制系统。例如,在图3中各控制系统由积分控制(I控制)来表示。各控制系统也可以由比例积分控制(PI控制)或者微分比例积分控制(PID控制)来表示。
如图3所示,第1板厚控制部51被输入了出侧板厚偏差Δh。出侧板厚偏差Δh由轧制机架21出侧的被轧制材10的实际值hfb与其设定值(目标值)href之差来表示(Δh=hfb-href)。第1板厚控制部51对出侧板厚偏差Δh乘以调整增益GSAGC以及转换增益(-(M+Q)/M)而得到的值进行积分(I控制)。该转换增益是用于将出侧板厚偏差Δh转换为辊隙修正量ΔS的增益。转换增益中所包含的M是轧制机架的轧制常数,Q是被轧制材的塑性常数。第1板厚控制部51取得积分值与其上次值之间的偏差而作为辊隙控制量ΔΔSAGC
与第1板厚控制部51同样,第2板厚控制部52被输入了出侧板厚偏差Δh。第2板厚控制部52对出侧板厚偏差Δh乘以调整增益GVAGC以及转换增益(-1/href)而得到的值进行积分(I控制)。该转换增益是用于将出侧板厚偏差Δh转换为速度修正量ΔVe的增益。第2板厚控制部52取得将积分值除以速度Ve而得到的值(ΔVe/Ve)与其上次值之间的偏差而作为速度控制量Δ(ΔVe/Ve)AGC
第2张力控制部54被输入了入侧张力偏差ΔTb。入侧张力偏差ΔTb由轧制机架21入侧的被轧制材10的张力的实际值Tbfb与其设定值(目标值)ΔTbref之差来表示(ΔTb=Tbfb-Tbref)。第2张力控制部54对入侧张力偏差ΔTb乘以调整增益GSATR以及转换增益((M+Q)·kb/M)而得到的值进行积分(I控制)。该转换增益是用于将入侧张力偏差ΔTb转换为辊隙修正量ΔS的增益。转换增益所包含的kb是由轧制机架入侧的被轧制材的张力变动引起的载荷P的变动对该轧制机架出侧的被轧制材的板厚产生的影响系数。第2张力控制部54取得积分值与其上次值之间的偏差而作为辊隙控制量ΔΔSATR
与第2张力控制部54同样,第1张力控制部53被输入了入侧张力偏差ΔTb。第1张力控制部53对入侧张力偏差ΔTb乘以调整增益GVATR以及转换增益(-Ve·kb/h)而得到的值进行积分(I控制)。该转换增益是用于将入侧张力偏差ΔTb转换为速度修正量ΔVe的增益。第1张力控制部53取得将积分值除以速度Ve而得到的值(ΔVe/Ve)与其上次值之间的偏差而作为速度控制量Δ(ΔVe/Ve)ATR
返回图1,继续进行轧制控制装置50的内部功能的说明。控制选择部55根据轧制速度来切换上述AGC与ATR的组合。具体地说,在轧制速度低于边界值TH的情况下,选择AGC_S与ATR_Ve的组合。在轧制速度为边界值TH以上的情况下,选择AGC_Ve与ATR_S的组合。
参照图4以及5对在控制选择部55中进行这种切换的理由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AGC以及ATR中的控制操作端与控制状态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如图4所示,若作为控制操作端的辊隙修正量ΔS被操作,则与此相对应地速度Ve变化,产生入侧张力偏差ΔTb。为了抑制该偏差,需要变更速度Ve。但是,如果对作为控制操作端的速度Ve进行操作,则与此相对应地轧制机架出侧的板厚h变动。影响系数C1是轧制机架入侧的轧制现象系统所产生的影响系数。影响系数C1中所包含的Tr为1次延迟常数。1次延迟常数Tr中所包含的E为杨氏模量,b为板宽。
图5是表示轧制机架中的轧制现象的各种影响系数的图。图5的第1层所示的影响系数C2是辊隙修正量ΔS对出侧板厚偏差Δh产生的影响系数。第2层所示的影响系数C3是辊隙修正量ΔS对入侧张力偏差ΔTb产生的影响系数。第3层所示的影响系数C4是速度修正量ΔVe对出侧板厚偏差Δh产生的影响系数。第4层所示的影响系数C4是速度修正量ΔVe对入侧张力偏差ΔTb产生的影响系数。
影响系数C4以及C5的分母中包含速度Ve。因此,若轧制速度处于高速区域,则影响系数C4以及C5变小。此外,速度Ve还被包含在1次延迟常数Tr的分母中(参照图4)。因此,若轧制速度处于高速区域,则1次延迟常数Tr变小。并且,1次延迟常数Tr被包含在影响系数C2以及C3的分母中。因此,若轧制速度处于高速区域,则影响系数C2以及C3变大。
综上所述,若轧制速度处于高速区域,则影响系数C4以及C5变小,影响系数C2以及C3变大。此外,影响系数C2是出侧板厚偏差Δh的减法要素。由此,可知在轧制速度处于高速区域时,入侧张力偏差ΔTb容易与辊隙修正量ΔS相应地变化。另一方面,可知在速度修正量ΔVe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入侧张力偏差ΔTb以及出侧板厚偏差Δh几乎不变化。此外,还可知在辊隙修正量ΔS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出侧板厚偏差Δh几乎不变化。
在轧制速度处于低速区域时,上述关系成为正相反的内容。即,若轧制速度处于低速区域,则在辊隙修正量ΔS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入侧张力偏差ΔTb几乎不变化。另一方面,入侧张力偏差ΔTb以及出侧板厚偏差Δh容易与速度修正量ΔVe相应地变化。出侧板厚偏差Δh容易与辊隙修正量ΔS相应地变化。
根据以上可知,在轧制速度处于低速区域时,辊隙S的变动对AGC是有效的。因此,在轧制速度低于边界值TH的情况下,进行将辊隙S作为控制操作端的AGC(即,AGC_S)。同时,进行将速度Ve作为控制操作端的ATR(即,ATR_Ve)。相反,在轧制速度为边界值TH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将速度Ve作为控制操作端的AGC(即,AGC_Ve)。同时,进行将辊隙S作为控制操作端的ATR(即,ATR_S)。
3.控制选择部的构成的特征
在轧制速度低于边界值TH的情况下进行的ATR_Ve,从轧制机架起动时开始进行。因此,根据该起动的状况不同,有时ATR_Ve中的速度修正量ΔVe示出较大的值。若在这样的状况下轧制速度超过边界值TH,则随着AGC与ATR的组合的切换,在AGC_Ve中的速度控制量Δ(ΔVe/Ve)AGC的计算中使用该速度修正量ΔVe。于是,速度控制量Δ(ΔVe/Ve)AGC有可能与上限限制抵触。
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如下那样构成控制选择部55。图6是表示控制选择部55的构成的框图。如图6所示,控制选择部55具备触发电路55a、开关55b以及55c、RAMP电路55d以及55e、限制器55f、HOLD电路55g、以及脉冲产生器55h。
触发电路55a在轧制速度为边界值TH以上的情况下输出触发信号。若输出了触发信号,则开关55b从开启切换为关断。即,在触发信号的输出前,从第1板厚控制部51输出的辊隙控制量ΔΔSAGC被输入至辊隙控制装置40。在触发信号的输出后,该输入由开关55b切断。
在触发信号的输出前,从第1张力控制部53输出的速度控制量Δ(ΔVe/Ve)ATR被输入至RAMP电路55d。在速度控制量Δ(ΔVe/Ve)ATR的计算中使用的速度修正量ΔVe也被输入至RAMP电路55d。向RAMP电路55d输入的速度控制量Δ(ΔVe/Ve)ATR被输入至限制器55f。在向限制器55f输入的速度控制量Δ(ΔVe/Ve)ATR与上限限制抵触的情况下,限制器55f将上限限制向速度控制装置30输入。在并非如此的情况下,限制器55f将速度控制量Δ(ΔVe/Ve)ATR向速度控制装置30输入。
此外,若输出了触发信号,则开关55c从关断切换为开启。于是,从第2板厚控制部52输出的速度控制量Δ(ΔVe/Ve)AGC被输入至限制器55f。在此,若输出了触发信号,则经由开关55c向RAMP电路55d输入零。因此,RAMP电路55d将在触发信号的输出前从第1张力控制部53输出的速度控制量Δ(ΔVe/Ve)ATR、以及在该速度控制量Δ(ΔVe/Ve)ATR的计算中使用过的速度修正量ΔVe进行复位。于是,在触发信号的输出后,从RAMP电路55d向限制器55f不进行任何输出。
由此,在触发信号的输出后,只有从第2板厚控制部52输出的速度控制量Δ(ΔVe/Ve)AGC被输入至限制器55f。在触发信号的输出后,在输入至限制器55f的速度控制量Δ(ΔVe/Ve)AGC与上限限制抵触的情况下,限制器55f将上限限制向速度控制装置30输入。在并非如此的情况下,限制器55f将速度控制量Δ(ΔVe/Ve)AGC向速度控制装置30输入。
HOLD电路55g储存从第1张力控制部53输出的速度修正量ΔVe。速度修正量ΔVe与来自脉冲产生器55h的脉冲输出信号建立关联地被储存。若输出了触发信号,则该输出的定时的速度修正量ΔVe从HOLD电路55g向RAMP电路55e输入。RAMP电路55e计算与输入至RAMP电路55e的速度修正量ΔVe同等的辊隙修正量ΔS并输出。通过对速度修正量ΔVe乘以规定的调整增益来计算该辊隙修正量ΔS。
在触发信号的输出后,从第2张力控制部54输出的辊隙控制量ΔΔSATR经由开关55c向辊隙控制装置40输入。在触发信号被输出的定时,在RAMP电路55e中计算出的辊隙修正量ΔS被与辊隙控制量ΔΔSATR相加。即,在触发信号被输出的定时,与辊隙修正量ΔS相加后的辊隙控制量ΔΔSATR被向辊隙控制装置40输入。
4.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轧制速度超越边界值TH的定时,从第1张力控制部53输出的速度控制量Δ(ΔVe/Ve)ATR以及在该速度控制量Δ(ΔVe/Ve)ATR的计算中使用过的速度修正量ΔVe被复位。因此,在轧制速度超越边界值TH的定时以后,只有从第2板厚控制部52输出的速度控制量Δ(ΔVe/Ve)AGC被向限制器55f输入。因此,能够避免陷入速度控制量Δ(ΔVe/Ve)AGC与上限限制抵触那样的状况。由此,能够避免在轧制速度超越边界值TH的定时以后难以继续进行AGC的状况。
在此,考虑在轧制速度刚要超越边界值TH时从第1张力控制部53输出使张力Tb缓和那样的速度修正量ΔVe的情况。若忽略这样的速度修正量ΔVe,则轧制速度刚超越边界值TH时的张力Tb会成为拉动倾向的值。关于这一点,根据实施方式,与轧制速度超越边界值TH的定时的速度修正量ΔVe同等的辊隙修正量ΔS被与辊隙控制量ΔΔSATR相加。因此,还能够抑制在轧制速度超越边界值TH的定时以后张力Tb较大地变动。
5.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1板厚控制部51等作为轧制控制装置50的功能来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将这些功能在多个控制装置中分别实现。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在轧制控制装置50中进行的处理应用于串联轧制机的例子。然而,该处理也能够应用于单机架轧制机。在该情况下,只要通过速度控制装置对设置在轧制机架的前级或者后级的张力辊的速度进行控制并通过辊隙控制装置对该轧制机架的辊隙进行控制即可。
符号的说明
10 被轧制材
20、21 轧制机架
30、31 速度控制装置
40、41 辊隙控制装置
50 轧制控制装置
51 第1板厚控制部
52 第2板厚控制部
53 第1张力控制部
54 第2张力控制部
55 控制选择部
60 板厚计
70 张力计
100 轧制控制系统
H、h 板厚
S 辊隙
Tb、Tf 张力
Ve、Vo 速度

Claims (4)

1.一种轧制控制系统,具备:
轧制机架;以及
轧制控制装置,进行将上述轧制机架的入侧的被轧制材的速度作为控制操作端的速度控制、以及将上述轧制机架的辊隙作为控制操作端的辊隙控制,其特征在于,
上述轧制控制装置具备:
第1板厚控制部,进行用于对上述轧制机架的出侧的上述被轧制材的板厚进行控制的作为上述辊隙控制的辊隙-板厚控制;
第2板厚控制部,进行用于对上述板厚进行控制的作为上述速度控制的速度-板厚控制;
第1张力控制部,进行用于对上述轧制机架的入侧的被轧制材的张力进行控制的作为上述速度控制的速度-张力控制;
第2张力控制部,进行用于对上述张力进行控制的作为上述辊隙控制的辊隙-张力控制;以及
控制选择部,在轧制速度低于边界值的情况下选择上述速度-张力控制以及上述辊隙-板厚控制,在上述轧制速度为上述边界值以上的情况下选择上述辊隙-张力控制以及上述速度-板厚控制,
上述控制选择部进一步构成为,在上述轧制机架起动时上述轧制速度超越上述边界值并上升的情况下,为了使得上述轧制速度超越上述边界值前的上述速度-张力控制中的速度修正量不被反映到上述轧制速度超越上述边界值时的上述速度-板厚控制中的速度控制量的计算中,将上述速度修正量设定为零并向上述第2板厚控制部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选择部进一步构成为,在上述轧制机架起动时上述轧制速度超越上述边界值并上升的情况下,为了使得上述速度修正量被反映到上述轧制速度超越上述边界值时的上述辊隙-张力控制中的辊隙控制量的计算中,计算与上述速度修正量相应的辊隙修正量并向上述第2张力控制部输出。
3.一种轧制控制方法,进行将轧制速度作为控制操作端的速度控制、以及将轧制机架的辊隙作为控制操作端的辊隙控制,其特征在于,
上述辊隙控制包括:用于对上述轧制机架的出侧的被轧制材的板厚进行控制的作为上述辊隙控制的辊隙-板厚控制;以及用于对上述轧制机架的入侧的上述被轧制材的张力进行控制的作为上述辊隙控制的辊隙-张力控制,
上述速度控制包括:用于对上述张力进行控制的作为上述速度控制的速度-张力控制;以及用于对上述板厚进行控制的作为上述速度控制的速度-板厚控制,
上述轧制控制方法进一步构成为,
在上述被轧制材的轧制速度低于边界值的情况下,选择上述速度-张力控制以及上述辊隙-板厚控制,
在上述轧制速度为上述边界值以上的情况下,选择上述辊隙-张力控制以及上述速度-板厚控制,
在上述轧制机架起动时上述轧制速度超越上述边界值并上升的情况下,为了使得上述轧制速度超越上述边界值前的上述速度-张力控制中的速度修正量不被反映到上述轧制速度超越上述边界值时的上述速度-板厚控制中的速度控制量的计算中,将上述速度修正量设定为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轧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轧制控制方法进一步构成为,在上述轧制机架起动时上述轧制速度超越上述边界值并上升的情况下,为了使得上述速度修正量被反映到上述轧制速度超越上述边界值时的上述辊隙-张力控制中的辊隙控制量的计算中,计算与上述速度修正量相应的辊隙修正量。
CN202080009823.4A 2020-01-15 2020-01-15 轧制控制系统以及轧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4740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01065 WO2021144882A1 (ja) 2020-01-15 2020-01-15 圧延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圧延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4097A CN113474097A (zh) 2021-10-01
CN113474097B true CN113474097B (zh) 2023-06-23

Family

ID=76864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9823.4A Active CN113474097B (zh) 2020-01-15 2020-01-15 轧制控制系统以及轧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26340A1 (zh)
JP (1) JP7197027B2 (zh)
KR (1) KR102536442B1 (zh)
CN (1) CN113474097B (zh)
BR (1) BR112021014141A2 (zh)
TW (1) TWI758724B (zh)
WO (1) WO20211448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4513B (zh) * 2021-11-02 2024-05-10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机架平整机中带钢张力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9161B2 (ja) * 1998-01-14 2002-07-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タンデム圧延機の張力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JP5123346B2 (ja) * 2010-03-25 2013-01-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圧延機制御装置、圧延機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12176428A (ja) * 2011-02-28 2012-09-13 Hitachi Ltd 圧延制御装置及び圧延制御方法
JP5733230B2 (ja) * 2012-02-09 2015-06-10 東芝三菱電機産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熱間圧延ラインの制御装置
JP6173898B2 (ja) * 2013-12-10 2017-08-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圧延制御装置、圧延制御方法および圧延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308927B2 (ja) 2014-11-14 2018-04-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圧延制御装置、圧延制御方法および圧延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308928B2 (ja) * 2014-11-14 2018-04-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圧延制御装置、圧延制御方法および圧延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373800B2 (ja) * 2015-06-01 2018-08-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圧延制御装置、圧延制御方法および圧延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404195B2 (ja) * 2015-09-16 2018-10-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ント制御装置、圧延制御装置、プラント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ラント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2049682B1 (ko) * 2016-02-22 2019-11-28 도시바 미쓰비시덴키 산교시스템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플랜트의 제어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44882A1 (zh) 2021-07-22
BR112021014141A2 (pt) 2022-08-09
WO2021144882A1 (ja) 2021-07-22
KR20210107811A (ko) 2021-09-01
KR102536442B1 (ko) 2023-05-26
JP7197027B2 (ja) 2022-12-27
TW202128305A (zh) 2021-08-01
CN113474097A (zh) 2021-10-01
US20220126340A1 (en) 2022-04-28
TWI758724B (zh) 2022-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14348B1 (ko) 판 압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654993B1 (ko) 압연 제어 장치, 압연 제어 방법 및 압연 제어 프로그램
CN113474097B (zh) 轧制控制系统以及轧制控制方法
KR101762017B1 (ko) 압연 제어 장치, 압연 제어 방법 및 압연 제어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 매체
JP2000312909A (ja) 板幅制御装置
JP4227497B2 (ja) 圧延機のフィードフォワード板厚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075178B2 (ja) 板厚制御方法および板厚制御装置
CN110621422A (zh) 串列轧机的尾端蛇行控制装置
JP5196380B2 (ja) 圧延設備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749732B2 (ja) 多段圧延機の蛇行制御方法
JP2002018506A (ja) 連続圧延機の板厚制御方法、パススケジュール算出方法及び板厚制御装置
JP2010247177A (ja) 熱間圧延における尾端蛇行制御方法
JP3456077B2 (ja) タンデム圧延機の板幅制御方法
JP4232230B2 (ja) 熱間仕上圧延機のレベリング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2014034039A (ja) タンデム圧延機の動作制御方法及び動作制御装置並びに熱延鋼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09285695A (ja) 熱間仕上圧延における蛇行防止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熱延金属板の製造方法
JP3045043B2 (ja) テーパプレートの板厚制御方法
JP2706342B2 (ja) 圧延材の蛇行制御方法
JP7258790B2 (ja) 圧延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圧延制御方法
JP5908039B2 (ja) 圧延制御装置及び圧延制御方法
JP6794978B2 (ja) 連続圧延機のスタンド間材料張力制御方法、鋼板の製造方法、及び、連続圧延機のスタンド間材料張力制御装置
JP3348540B2 (ja) タンデムミルの制御方法
JP2009045635A (ja) 圧延材の張力制御方法及び圧延装置
JPH09192715A (ja) 多段式熱間圧延における自動荷重バランス調整方法
JPH0472610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