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2153B - 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2153B
CN113472153B CN202111024993.2A CN202111024993A CN113472153B CN 113472153 B CN113472153 B CN 113472153B CN 202111024993 A CN202111024993 A CN 202111024993A CN 113472153 B CN113472153 B CN 1134721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detection
fixed
plate
gr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249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2153A (zh
Inventor
王建南
高昱
黄丽萍
王璐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Changlo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Changlo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Changlo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Changlo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249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21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2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2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2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2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9/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 G01N19/08Detecting presence of flaws or irregularit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包括:工作台、支撑架、移动部、两剪切部、若干磁铁条、两镀锡部和两检测部,所述镀锡部适于对工件进行镀锡;所述检测部适于检测工件的镀锡量;所述剪切部包括:若干上刀头、若干下刀头和若干打磨组件,所述上刀头和所述下刀头相适配,所述打磨组件设置在所述下刀头的上端,且一个所述打磨组件对应一个工件;其中所述上刀头和所述下刀头相向滑动剪切工件线头后,所述打磨组件能够打磨被卡入的工件线头外壁。通过剪切部的设置能够将线圈两引线切至平齐,并打磨。通过镀锡部的设置能够将线圈两引线镀锡以对线圈引线进行有效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公开号:CN209327533U,一种电机转子检测装置,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转子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底座、电机和固定板,固定底座的顶端一侧焊接有固定板,固定底座的顶端靠近固定板一侧焊接有电机;固定板的一端旋转连接有转接齿轮,固定板的另一端内嵌有衔接头,衔接头的内端与转接齿轮焊接,固定板靠近衔接头一端旋转连接有检测针。该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有固定板和辅助支撑架部件,对转子进行固定,使得在进行检测时操作者能够准确的对转子检测,避免手持时,旋转不均匀而导致检测出现漏点的情况,涉及电机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电机线圈在流水线生产时,需要对线圈外的铜线进行剪切和镀锡以提高线圈的导电性能,同时还提高了可焊性能,进一步提高了抗氧化能力,但是由于铜线外表较为光滑,在镀锡时锡液挂壁效果不佳,而能够对线圈外壁打磨的话能够提高线圈外壁镀锡的效果,因此研发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打磨铜线外壁并提高镀锡效果的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包括:工作台、支撑架、移动部、两剪切部、若干磁铁条、两镀锡部和两检测部,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方;若干所述磁铁条等间距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磁铁条上开设有若干适于固定工件的线圈槽;所述移动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侧壁,且所述移动部能够驱动所述磁铁条水平移动;所述剪切部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两所述剪切部相向设置在所述磁铁条的下方;所述镀锡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方,且两所述镀锡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下方;所述镀锡部适于对工件线头进行镀锡;所述检测部设置在所述镀锡部的一侧,且两所述检测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下方;所述检测部适于检测工件线头的镀锡量;所述剪切部包括:若干上刀头、若干下刀头和若干打磨组件,所述上刀头和所述下刀头相适配,所述打磨组件设置在所述下刀头的上端,且一个所述打磨组件对应一个工件;其中所述上刀头和所述下刀头相向滑动剪切工件线头后,所述打磨组件能够打磨被卡入的工件线头外壁;所述剪切部包括:两竖直气缸、水平气缸、切刀固定板、移动气缸、切刀定位板和剪线固定角板,两所述竖直气缸镜像固定在所述切刀固定板下端;所述水平气缸固定在所述切刀固定板上端,所述切刀定位板固定在所述水平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且所述切刀定位板设置在所述切刀固定板上方;所述移动气缸固定在所述切刀定位板上端,所述剪线固定角板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切刀定位板上,且所述剪线固定角板一端固定在所述移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若干所述上刀头等间距固定在所述剪线固定角板侧壁,若干所述下刀头等间距固定在所述切刀定位板侧壁;其中所述移动气缸能够驱动所述上刀头和所述下刀头相向移动以剪切工件线头;所述打磨组件包括:打磨块、打磨气缸和摩擦块,所述打磨块固定在所述下刀头上端,所述打磨块下端设置有一滑动槽,所述摩擦块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打磨气缸固定在所述下刀头上端,所述打磨气缸设置在所述打磨块一侧;所述摩擦块固定在所述打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其中工件线头被剪切后,所述摩擦块能够打磨工件线头端部切口;所述打磨组件还包括:摩擦柱、打磨环和驱动组件,所述摩擦柱倾斜固定在所述打磨块上,所述摩擦柱内部中空,且所述摩擦柱侧壁开设有一开口槽;所述开口槽朝向所述上刀头方向;所述打磨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摩擦柱内壁,所述打磨环内部中空;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打磨块靠近所述摩擦柱的一侧,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摩擦块联动;其中工件线头卡入所述打磨环内部时,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打磨环周向转动以打磨工件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转动齿轮、滑动块和联动板,所述驱动电机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打磨块上,所述转动齿轮固定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轴上; 所述滑动块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下端,所述联动板通过销轴设置在所述滑动槽顶壁,所述联动板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侧壁相抵,所述联动板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其中所述打磨气缸驱动所述摩擦块向内收缩时,所述摩擦块能够推动所述转动齿轮倾斜滑动以驱动所述打磨环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柱外壁开设有一联动槽,所述打磨环外壁设置有一与所述转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其中当所述转动齿轮倾斜滑动时,所述转动齿轮插入所述联动槽内并与所述从动齿啮合以驱动所述打磨环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镀锡部包括:锡液槽、两顶升气缸和废渣槽,所述锡液槽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方,两所述顶升气缸上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锡液槽下端,所述顶升气缸的下端垂直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废渣槽设置在所述锡液槽的一端;其中工件线头被剪切后,所述顶升气缸能驱动所述锡液槽向上滑动以为工件线头镀锡。
进一步地,所述镀锡部还包括:支撑板、滑块和刮板,所述支撑板垂直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锡液槽一侧,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垂直固定有一滑轨,所述滑块可滑动的套设在滑轨外壁;所述刮板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块侧壁,所述刮板另一端插入所述锡液槽内;其中所述滑块能够带动所述刮板向所述废渣槽方向滑动以清理所述锡液槽内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部包括:检测板、检测支架和顶推气缸,所述顶推气缸一端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顶推气缸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检测支架下端,所述检测板的两端分布固定在所述检测支架上;所述检测板上开设有若干检测孔,若干所述检测孔分两排等间距设置,且相对两所述检测孔的间距等于工件的两线头的间距;其中工件线头镀锡后,所述顶推气缸能够推动所述检测板向上移动以使工件的线头插入对应检测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磁铁条上开设有若干线圈槽,若干所述线圈槽等间距设置,所述线圈槽的侧壁开设有一线头槽,工件放入所述线圈槽后,工件线头能够穿过所述线头槽向下垂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包括:工作台、支撑架、移动部、两剪切部、若干磁铁条、两镀锡部和两检测部。通过剪切部的设置能够将线圈两引线切至平齐,并打磨。通过镀锡部的设置能够将线圈两引线镀锡以对线圈引线进行有效保护。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且工作稳定性好,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剪切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剪切部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打磨组件的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打磨组件的第二角度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驱动组件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镀锡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检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磁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工件的立体图。
图中:
1、工作台;10、支撑架;11、工件线头;
2、移动部;
3、剪切部;30、打磨组件;301、打磨块;302、打磨气缸;303、摩擦块;304、摩擦柱;3041、联动槽;305、打磨环;306、驱动组件;3061、驱动电机;3062、转动齿轮;3063、滑动块;3064、联动板;
31、上刀头;32、下刀头;33、竖直气缸;34、水平气缸;35、切刀固定板;36、移动气缸;37、切刀定位板;38、剪线固定角板;
4、磁铁条;41、线圈槽;43、线头槽;
5、镀锡部;51、锡液槽;52、顶升气缸;53、废渣槽;54、支撑板;55、滑块;56、刮板;57、滑轨;
6、检测部;61、检测板;610、检测孔;62、检测支架;63、顶推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至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包括:工作台1、支撑架10、移动部2、两剪切部3、若干磁铁条4、两镀锡部5和两检测部6。其中工作台1适于支撑其他各部件;支撑架10适于支撑移动部2;移动部2适于将工件卸载后运送回初始位置,以安装下一批待测工件;剪切部3适于剪切工件,以使工件下端平齐,并打磨工件,使工件下端粗糙;两镀锡部5适于对工件下端进行镀锡,以保护工件;两检测部6适于检测工件的镀锡效果。针对于以上部件,下面进行一一详述。
工作台
工作台1设置在一水平工作面上,工作台1呈长板状,工作台1上端面平整,且与水平面平行,工作台1能够作为本实施例所示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的安装基座,工作台1上端面适于安装支撑架10、移动部2、两剪切部3、若干磁铁条4、两镀锡部5和两检测部6。工作台1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保持位置固定,以提高各部件的工作稳定性。
支撑架
支撑架10设置在工作台1上端,支撑架10具有若干矩形条,支撑架10通过四个矩形条支撑在工作台1四个角上,且各个矩形条垂直于工作台1,从而实现支撑架10与工作台1的固定连接,支撑架10上端通过矩形条组成矩形框架。
移动部
移动部2设置在支撑架10的侧壁,移动部2设置在支撑架10上端框架的内侧壁,移动部2能够单向往复移动,具体地移动部2下端能够沿工作台1长度方向依次从两剪切部3、两镀锡部5和两检测部6上方;移动部2上端能够反向移动,回到初始位置。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所示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检测的工件为线圈,线圈两侧分别有一工件线头11凸出线圈两侧,而在本系统中,运送工件的载体为磁铁条4,若干磁铁条4等间距可滑动的设置在支撑架10上。一个磁铁条4上开设有若干适于固定工件的线圈槽41,若干线圈槽41等间距设置,一个线圈槽41适配一个线圈,线圈槽41的侧壁开设有一线头槽43,线头槽43与线圈两侧的工件线头11相适配,工件放入线圈槽41后,工件线头11能够穿过线头槽43向下垂直。磁铁条4具有若干个,且移动部2能够驱动磁铁条4水平移动,将若干工件放置到磁铁条4上后,移动部2能够分别带动磁铁条4以及工件沿移动部2下端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后,将工件卸载,并从移动部2上端返回初始位置,从而能够安装下一批待测工件。
剪切部
剪切部3具有两个,且两剪切部3相向设置,剪切部3可升降的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两剪切部3相向设置在磁铁条4的下方,当磁铁条4携带工件移动至剪切部3上方时,剪切部3能够向上提升,并对工件下端的工件线头11进行裁切,从而将工件线头11修剪成合适的长度,且两侧工件线头11保持平齐。此外剪切部3还能够对裁剪后的工件线头11进行打磨,使工件下表面粗糙度变大。
下面具体说明剪切部3的结构,剪切部3包括:若干上刀头31、若干下刀头32和若干打磨组件30。上刀头31和下刀头32相适配,相向设置的两剪切部3上刀头31和下刀头32对应错位设置,当剪切部3向上移动时,工件线头11能够插入对应的一个剪切部3上刀头31和另一个剪切部3下刀头32之间,两剪切部3水平方向上错位移动时,上刀头31和下刀头32将对应工件线头11剪切,剪切完成后,工件线头11长度相同,工件线头11末端平齐,且向上刀头31一侧弯折。打磨组件30设置在下刀头32的上端,且一个打磨组件30对应一个工件。当上刀头31和下刀头32相向滑动剪切工件线头11后,剪切部3能够将工件线头11卡入打磨组件30内,此时打磨组件30能够打磨工件线头11外壁,打磨完成后,工件线头11外壁粗糙程度增大,此时打磨组件30继而顶推工件线头11,将工件线头11弯折处被复原为直线状。
为了实现剪切部3剪切工件的效果,剪切部3包括:两竖直气缸33、水平气缸34、切刀固定板35、移动气缸36、切刀定位板37和剪线固定角板38。两竖直气缸33镜像固定在切刀固定板35下端。磁铁条4携带若干工件移动至剪切部3上方时,两剪切部3分别通过支撑在各剪切部3两侧的竖直气缸33顶推,使得两剪切部3同步上升,以使各工件线头11插入对应的一个剪切部3上刀头31和另一个剪切部3下刀头32之间。水平气缸34固定在切刀固定板35上端,切刀定位板37固定在水平气缸34的活塞杆端部,切刀定位板37设置在切刀固定板35上方,工件线头11插入对应的一个剪切部3上刀头31和另一个剪切部3下刀头32之间后,两水平气缸34能够顶推两侧切刀定位板37同步相向滑动,从而驱使切刀定位板37从两侧将工件线头11包夹,使得工件线头11能够切割共剪线头。移动气缸36固定在切刀定位板37上端,剪线固定角板38可滑动的设置在切刀定位板37上,剪线固定角板38呈钩状,移动气缸36活塞杆朝向内部,剪线固定角板38一端内侧壁与移动气缸36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移动气缸36能够顶推剪线固定角板38水平方向内外滑动,若干上刀头31等间距固定在剪线固定角板38侧壁,若干下刀头32等间距固定在切刀定位板37侧壁。移动气缸36能够驱动上刀头31和下刀头32相向移动以剪切工件线头11。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可靠地将工件线头11剪断,同时。工件线头11被剪断后,工件线头11将会朝向上刀头31一侧弯折。
为了实现剪切部3打磨工件线头11端部切口的效果,打磨组件30包括:打磨块301、打磨气缸302和摩擦块303。打磨块301固定在下刀头32上端,打磨块301横截面呈“L”型,打磨块301一端固定在下刀口一侧上端,另一端悬空并朝向下刀口另一侧,打磨块301上端面呈“U”型,工件线头11能够从侧面插入打磨块301内部。打磨块301下端设置有一滑动槽,摩擦块303设置在滑动槽内,当工件线头11向打磨块301内侧移动时,工件线头11与摩擦块303接触后,摩擦块303能够向内滑动。打磨气缸302固定在下刀头32上端,打磨气缸302设置在打磨块301一侧。摩擦块303固定在打磨气缸302的活塞杆端部。工件线头11被剪切后,摩擦块303能够打磨工件线头11端部切口,当工件被打磨完毕后,打磨气缸302能够顶推工件线头11向外滑动,从而将工件沿弯折部分反向弯折直至复原为直线状。
为了实现打磨组件30能够打磨工件线头11外侧壁的效果,打磨组件30还包括:摩擦柱304、打磨环305和驱动组件306。摩擦柱304倾斜固定在打磨块301上,摩擦柱304倾斜角度与工件线头11被弯折后的角度相同,摩擦柱304内部中空,且摩擦柱304侧壁开设有一开口槽,开口槽朝向上刀头31方向。工件线头11能够沿打磨块301上端面中间槽口穿过摩擦柱304的开口槽,进入摩擦柱304内部。打磨环305可转动的设置在摩擦柱304内壁,打磨环305内部中空,工件线头11进入开口槽后能够与打磨环305内侧壁贴合,打磨环305转动能够打磨工件外侧壁。驱动组件306设置在打磨块301靠近摩擦柱304的一侧,驱动组件306与摩擦块303联动。工件线头11卡入打磨环305内部时,驱动组件306能够驱动打磨环305周向转动以打磨工件外壁。
下面具体说明驱动组件306的结构,驱动组件306包括:驱动电机3061、转动齿轮3062、滑动块3063和联动板3064。驱动电机3061可滑动的设置在打磨块301上,驱动电机3061为打磨环305的动力源,驱动电机3061工作时能够带动打磨环305轴向转动,从而实现打磨工件线头11外壁的效果,转动齿轮3062固定在驱动电机3061的转动轴上,驱动电机3061滑动时,能够带动转动齿轮3062同步滑动。滑动块3063设置在驱动电机3061下端,联动板3064通过销轴设置在滑动槽顶壁,联动板3064一端与驱动电机3061侧壁相抵,联动板3064另一端设置在滑动槽内。打磨气缸302驱动摩擦块303向内收缩的过程中,摩擦块303能够与联动板3064内侧相抵,并推动联动板3064绕销轴转动,此时联动板3064另一端与滑动块3063脱离,驱动电机3061带动转动齿轮3062向内侧倾斜滑动。摩擦柱304外壁开设有一联动槽3041,联动槽3041开设在远离开口槽的一侧,联动槽3041的宽度与转动齿轮3062的厚度相同,打磨环305外壁设置有一与转动齿轮3062相啮合的从动齿,从动齿与打磨环305轴向固定连接。从动齿转动时,能够带动打磨环305绕摩擦柱304内壁回转。转动齿轮3062倾斜滑动时,转动齿轮3062插入联动槽3041内并与从动齿啮合,以打磨工件线头11外壁。
镀锡部
镀锡部5分别设置在工作台1上方,且两镀锡部5设置在支撑架10下方,两镀锡部5相互平行,两镀锡部5两端平齐。镀锡部5能够分别对工件进行镀锡,从而对打磨后的工件线头11外壁表面进行镀锡处理,加强工件线头11的耐腐蚀性能,从而有效提高工件质量,延长工件的使用寿命。
下面具体说明镀锡部5的结构,镀锡部5包括:锡液槽51、两顶升气缸52和废渣槽53。锡液槽51底部以及四周封闭,上端开口,且锡液槽51长度方向与磁铁条4长度方向相同,锡液槽51设置在工作台1上方,锡液槽51内适于盛放锡溶液。两顶升气缸52上端分别固定在锡液槽51下端,顶升气缸52的下端垂直固定在工作台1上,且两顶升气缸52分别设置在锡液槽51长度方向两端,两顶升气缸52能够为锡液槽51提供可靠的支撑,同时两顶升气缸52能够同步顶升锡液槽51,使锡液槽51内锡溶液在向上移动过程中保持水平。废渣槽53设置在锡液槽51的一端,废渣槽53适于回收从工件线头11脱落的废料。当磁铁条4携带打磨后的工件线头11随移动部2移动至对应锡液槽51上方时,两顶升气缸52能驱动锡液槽51向上滑动,并对工件线头11镀锡。工件线头11被打磨后,表面粗糙程度增大,因此工件线头11表面镀锡厚度增大,同时,工件线头11表面杂质在浸泡过程中脱落,工件镀锡完成后,两顶升气缸52支撑锡液槽51向下滑动,镀锡部5将杂质并被回收至废渣槽53内;磁铁条4携带工件移动至另一个锡液槽51上方,由于工件线头11打磨后,一次镀锡过程中工件线头11表面可能存在未被镀锌完全的部分。因而需要对工件线头11进行二次镀锡处理,二次镀锡过程与第一次相同,目的是确保工件线头11镀锡均匀。
为了便于将从工件线头11脱落的铜料回收至废渣槽53内,镀锡部5还包括:支撑板54、滑块55和刮板56。支撑板54垂直固定在工作台1上,且支撑板54靠近锡液槽51一侧,支撑板54的上端垂直固定有一滑轨57,滑块55可滑动的套设在滑轨57外壁。刮板56一端固定在滑块55侧壁,刮板另一端插入锡液槽51内。由于锡溶液密度大于铜料,铜料脱落后能够漂浮在锡溶液液面上,滑块55能够带动刮板56向废渣槽53方向滑动,刮板56能够将漂浮在锡溶液液面上的废料以及杂质聚集在刮板56下端,并随刮板56向废渣槽53一侧移动,直至被刮板56推入废料槽内。
检测部
检测部6设置在镀锡部5的后侧,且两检测部6设置在支撑架10下方;检测部6适于检测工件的镀锡量。
下面具体说明检测部6的结构,检测部6包括:检测板61、检测支架62和顶推气缸63。顶推气缸63一端固定在工作台1上,顶推气缸63另一端固定在检测支架62下端,检测板61的两端分布固定在检测支架62上。当磁铁条4携带镀锡后的工件线头11随移动部2移动至对应检测板61上方时,两顶推气缸63能够顶推检测支架62支撑检测板61向上滑动,并检测工件线头11的镀锡效果。检测板61上开设有若干检测孔610,若干检测孔610分两排等间距设置,且相对两检测孔610的间距等于工件的两线头的间距。当工件的线头插入对应检测孔610内时,相对两检测孔610能够检测工件线头11镀锡部分的高度是否一致,以及工件线头11镀锡部分是否均匀。
本系统的工作过程为:将若干工件放置到磁铁条4内,将各工件线头11穿过线头槽43;接着依次将若干携带工件的磁铁条4安装到移动部2上,并使得工件线头11竖直朝下放置;磁铁条4携带工件移动至剪切部3上方,两剪切部3分别通过两侧的竖直气缸33同步上升,使各工件线头11插入对应的一个剪切部3上刀头31和另一个剪切部3下刀头32之间,两水平气缸34顶推两侧切刀定位板37同步相向滑动至包围工件线头11,移动气缸36通过剪线固定角板38驱动上刀头31和下刀头32相向移动以剪切工件线头11;工件线头11被剪断后,工件线头11将会朝向上刀头31一侧弯折,工件线头11被剪断后,上刀头31会继续推动被弯折的工件线头11沿下刀头32上端滑动,工件线头11与摩擦块303接触后,打磨气缸302驱动摩擦块303向内滑动,同时摩擦块303打磨工件线头11端部切口;上刀头31推动工件线头11至卡入打磨环305内,此时驱动电机3061启动,摩擦块303推动联动板3064绕销轴转动,此时联动板3064另一端与滑动块3063脱离,驱动电机3061带动转动齿轮3062向内侧倾斜滑动,使得转动齿轮3062插入联动槽3041内并与从动齿啮合,以打磨工件线头11外壁;打磨完成后,上刀头31松开工件线头11,竖直气缸33同步下降,磁铁条4携带打磨后的工件线头11随移动部2依次移动至对应锡液槽51上方,两顶升气缸52能锡液槽51向上滑动,并对工件线头11先后进行两次镀锡;镀锡完成后,磁铁条4携带镀工件线头11随移动部2依次移动至对应检测板61上方,两顶推气缸63能够顶推检测支架62支撑检测板61向上滑动,使工件的线头插入对应检测孔610内,相对两检测孔610能够检测工件线头11镀锡部分的高度是否一致,以及工件线头11镀锡部分是否均匀;检测完成后,若工件合格,移动部2带动磁铁条4移动至工作台1远离剪切部3的一侧,操作人员能够对工件进行卸载,卸载完成后,磁铁条4随移动部2移动至初始位置。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1)、支撑架(10)、移动部(2)、两剪切部(3)、若干磁铁条(4)、两镀锡部(5)和两检测部(6),所述支撑架(10)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上方;
若干所述磁铁条(4)等间距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上,所述磁铁条(4)上开设有若干适于固定工件的线圈槽(41);
所述移动部(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的侧壁,且所述移动部(2)能够驱动所述磁铁条(4)水平移动;
所述剪切部(3)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且两所述剪切部(3)相向设置在所述磁铁条(4)的下方;
所述镀锡部(5)分别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方,且两所述镀锡部(5)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下方;所述镀锡部(5)适于对工件线头进行镀锡;
所述检测部(6)设置在所述镀锡部(5)的一侧,且两所述检测部(6)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下方;所述检测部(6)适于检测工件线头的镀锡量;
所述剪切部(3)包括:若干上刀头(31)、若干下刀头(32)和若干打磨组件(30),所述上刀头(31)和所述下刀头(32)相适配,所述打磨组件(30)设置在所述下刀头(32)的上端,且一个所述打磨组件(30)对应一个工件;其中
所述上刀头(31)和所述下刀头(32)相向滑动剪切工件线头(11)后,所述打磨组件(30)能够打磨被卡入的工件线头(11)外壁;
所述剪切部(3)包括:两竖直气缸(33)、水平气缸(34)、切刀固定板(35)、移动气缸(36)、切刀定位板(37)和剪线固定角板(38),两所述竖直气缸(33)镜像固定在所述切刀固定板(35)下端;
所述水平气缸(34)固定在所述切刀固定板(35)上端,所述切刀定位板(37)固定在所述水平气缸(34)的活塞杆端部,且所述切刀定位板(37)设置在所述切刀固定板(35)上方;
所述移动气缸(36)固定在所述切刀定位板(37)上端,所述剪线固定角板(38)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切刀定位板(37)上,且所述剪线固定角板(38)一端固定在所述移动气缸(36)的活塞杆端部;
若干所述上刀头(31)等间距固定在所述剪线固定角板(38)侧壁,若干所述下刀头(32)等间距固定在所述切刀定位板(37)侧壁;其中
所述移动气缸(36)能够驱动所述上刀头(31)和所述下刀头(32)相向移动以剪切工件线头(11);
所述打磨组件(30)包括:打磨块(301)、打磨气缸(302)和摩擦块(303),所述打磨块(301)固定在所述下刀头(32)上端,所述打磨块(301)下端设置有一滑动槽,所述摩擦块(303)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
所述打磨气缸(302)固定在所述下刀头(32)上端,所述打磨气缸(302)设置在所述打磨块(301)一侧;所述摩擦块(303)固定在所述打磨气缸(302)的活塞杆端部;其中
工件线头(11)被剪切后,所述摩擦块(303)能够打磨工件线头(11)端部切口;
所述打磨组件(30)还包括:摩擦柱(304)、打磨环(305)和驱动组件(306),所述摩擦柱(304)倾斜固定在所述打磨块(301)上,所述摩擦柱(304)内部中空,且所述摩擦柱(304)侧壁开设有一开口槽;所述开口槽朝向所述上刀头(31)方向;
所述打磨环(305)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摩擦柱(304)内壁,所述打磨环(305)内部中空;
所述驱动组件(306)设置在所述打磨块(301)靠近所述摩擦柱(304)的一侧,所述驱动组件(306)与所述摩擦块(303)联动;其中
工件线头(11)卡入所述打磨环(305)内部时,所述驱动组件(306)能够驱动所述打磨环(305)周向转动以打磨工件线头外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306)包括:驱动电机(3061)、转动齿轮(3062)、滑动块(3063)和联动板(3064),所述驱动电机(3061)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打磨块(301)上,所述转动齿轮(3062)固定在所述驱动电机(3061)的转动轴上;
所述滑动块(3063)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3061)下端,所述联动板(3064)通过销轴设置在所述滑动槽顶壁,所述联动板(3064)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3061)侧壁相抵,所述联动板(3064)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其中
所述打磨气缸(302)驱动所述摩擦块(303)向内收缩时,所述摩擦块(303)能够推动所述转动齿轮(3062)倾斜滑动以驱动所述打磨环(305)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柱(304)外壁开设有一联动槽(3041),所述打磨环(305)外壁设置有一与所述转动齿轮(3062)相啮合的从动齿;其中
当所述转动齿轮(3062)倾斜滑动时,所述转动齿轮(3062)插入所述联动槽(3041)内并与所述从动齿啮合以驱动所述打磨环(305)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镀锡部(5)包括:锡液槽(51)、两顶升气缸(52)和废渣槽(53),所述锡液槽(51)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方,两所述顶升气缸(52)上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锡液槽(51)下端,所述顶升气缸(52)的下端垂直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废渣槽(53)设置在所述锡液槽(51)的一端;其中
工件线头(11)被剪切后,所述顶升气缸(52)能驱动所述锡液槽(51)向上滑动以为工件线头(11)镀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镀锡部(5)还包括:支撑板(54)、滑块(55)和刮板(56),所述支撑板(54)垂直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上,且所述支撑板(54)靠近所述锡液槽(51)一侧,所述支撑板(54)的上端垂直固定有一滑轨(57),所述滑块(55)可滑动的套设在滑轨(57)外壁;
所述刮板(56)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块(55)侧壁,所述刮板(56)另一端插入所述锡液槽(51)内;其中
所述滑块(55)能够带动所述刮板(56)向所述废渣槽(53)方向滑动以清理所述锡液槽(51)内杂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6)包括:检测板(61)、检测支架(62)和顶推气缸(63),所述顶推气缸(63)一端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顶推气缸(63)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检测支架(62)下端,所述检测板(61)的两端分布固定在所述检测支架(62)上;
所述检测板(61)上开设有若干检测孔(610),若干所述检测孔(610)分两排等间距设置,且相对两所述检测孔(610)的间距等于工件的两线头的间距;其中
工件线头(11)镀锡后,所述顶推气缸(63)能够推动所述检测板(61)向上移动以使工件的线头插入对应检测孔(610)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条(4)上开设有若干线圈槽(41),若干所述线圈槽(41)等间距设置,所述线圈槽(41)的侧壁开设有一线头槽(43),工件放入所述线圈槽(41)后,工件线头(11)能够穿过所述线头槽(43)向下垂直。
CN202111024993.2A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 Active CN1134721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4993.2A CN113472153B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4993.2A CN113472153B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2153A CN113472153A (zh) 2021-10-01
CN113472153B true CN113472153B (zh) 2021-11-19

Family

ID=77868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24993.2A Active CN113472153B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21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5108B (zh) * 2022-04-26 2022-07-05 常州市昌隆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传动轴分类装盒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7288998B (zh) * 2023-11-27 2024-01-23 常州市昌隆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木工电机线圈生产综合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1689A (zh) * 2017-01-04 2018-12-11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线圈自动浸锡修脚一体机
CN210575517U (zh) * 2019-10-08 2020-05-19 东莞市有励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丝包线自动上锡机
CN213671600U (zh) * 2020-11-09 2021-07-13 苏世波 一种可调节的电缆切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1689A (zh) * 2017-01-04 2018-12-11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线圈自动浸锡修脚一体机
CN210575517U (zh) * 2019-10-08 2020-05-19 东莞市有励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丝包线自动上锡机
CN213671600U (zh) * 2020-11-09 2021-07-13 苏世波 一种可调节的电缆切割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测试浸锡机;小崔;《沐风网》;2015012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2153A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72153B (zh) 一种电机线圈检测系统
CN109719059A (zh) 一种旋转筒体内孔数控清洗机
CN214692121U (zh) 一种刨刀加工用的取料装置
CN217412534U (zh) 一种带有除屑机构的钢门生产设备
CN113472154B (zh) 一种电机线圈检测设备
CN213105200U (zh) 一种高效精确定位式机床焊机
CN111251081B (zh) 刀具钝化机
CN211966906U (zh) 一种废屑可回收的机械加工用打磨装置
CN210132122U (zh) 一种电动夹具式冷切飞锯机
CN115446605B (zh) 一种洁净板制造加工系统
CN111014094A (zh) 一种电动平移工业刷
CN218694358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切割装置
CN217749735U (zh) 一种精密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CN213055302U (zh) 陶瓷灯头高效修坯机
CN214417827U (zh) 一种自动锯切平台
CN213765192U (zh) 一种双工位自动化玻璃加工系统
CN211193235U (zh) 一种不锈钢板加工用去毛刺装置
CN220570209U (zh) 线材去漆机构
CN218576340U (zh) 一种用于pcb板生产的裁切装置
CN214816831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模具制造用固定装置
CN214642370U (zh) 一种钕磁铁加工用修边机
CN220763111U (zh) 一种贝壳加工用切割磨平机
CN214956786U (zh) 一种新型硅片自动裂片机
CN219617430U (zh) 自动打磨装置
CN213764261U (zh) 一种精加工锯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