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43416B - 停止器及运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停止器及运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43416B
CN113443416B CN202110819207.1A CN202110819207A CN113443416B CN 113443416 B CN113443416 B CN 113443416B CN 202110819207 A CN202110819207 A CN 202110819207A CN 113443416 B CN113443416 B CN 113443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limiting
stopper
blocking
block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92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43416A (zh
Inventor
黄东平
张新冬
李成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KA Flexibl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KA Flexibl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KA Flexibl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KA Flexibl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192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434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43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43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43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43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88Separating or stopping elements, e.g. fingers
    • B65G47/8807Separating or stopping elements, e.g. fingers with one stop
    • B65G47/8815Reciprocating stop, moving up or down in the path of the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67Pall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5/00Stopping elements used in conveyors to stop articles or arrays of articles
    • B65G2205/06Cushioned or damping stop devices, e.g. using springs or other mechanical a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ecial Convey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停止器及运输系统,停止器用于阻挡待停止物,其包括:阻挡件,用于与待停止物配合,以对沿着预设行进方向运动的待停止物进行阻挡,其中,阻挡件能运动,且阻挡件的运动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缓冲装置,能对阻挡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运动缓冲;限位件,当阻挡件运动至第二位置,限位件能限制阻挡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本停止器能适用于对较大质量的待停止物有效制动。

Description

停止器及运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料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停止器和一种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停止器无法满足大质量托盘制动,使用具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停止器,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对大质量待停止物制动的停止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停止器,用于阻挡待停止物,所述停止器包括:
阻挡件,用于与所述待停止物配合,以对沿着预设行进方向运动的所述待停止物进行阻挡,其中,所述阻挡件能运动,且所述阻挡件的运动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缓冲装置,能对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缓冲;
限位件,当所述阻挡件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限位件能限制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弹性件,与所述阻挡件抵靠,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能使所述第一弹性件变形,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用于驱动所述阻挡件沿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运动。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缓冲装置还包括:缓冲器,所述缓冲器能够对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缓冲;所述缓冲器能复位,且所述缓冲器复位的过程中能提供用于驱动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的力。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停止器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当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传感器发出第一信号进行响应;和/或第二传感器,当所述阻挡件离开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出第二信号进行响应。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停止器还包括:导向件,与所述阻挡件连接,所述停止器还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件与所述导向结构配合,对所述阻挡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进行导向;所述导向件和/或所述阻挡件设置有触发部,当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触发部使第一传感器发出所述第一信号。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触发部包括弹簧销,所述弹簧销与所述导向件及所述阻挡件配合。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限位件能运动,且所述限位件的运动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当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阻挡件与所述限位件配合,且所述阻挡件将所述限位件限位于所述第三位置;当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限位件能运动至所述第四位置;其中,当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能限制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当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阻挡件能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当所述阻挡件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限位件的重力使得所述限位件从所述第三位置运动至所述第四位置。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限位件可转动地设置,并通过转动在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之间切换,所述限位件具有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当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部位的上方,以限制所述限位件向使所述第一部位位置上升的方向转动;当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部位的重力使所述限位件转动,使得所述第一部位上升至所述阻挡件的侧方以阻挡所述阻挡件,限制所述阻挡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部位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部位的重量;和/或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一铰接部,所述限位杆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之间的部位为所述第一部位,所述限位杆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之间的部位为所述第二部位,所述第二部位的体积和/或长度尺寸比所述第一部位的体积和/或长度尺寸大。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停止器还包括:驱动机构,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阻挡件及所述限位件运动,使所述阻挡件能与所述待停止物分开,以及使所述限位件对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的运动放行。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座,所述阻挡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座上;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限位件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另一部分与所述支座转动连接;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支座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座运动,其中,所述支座的运动具有预设放行位置,当所述支座运动至所述预设放行位置,使所述阻挡件能与所述待停止物分开,且使所述限位件对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的运动放行。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轴,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支座通过绕所述第一轴转动以驱动所述阻挡块及所述限位件;传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且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能转动,其中,所述传动件和所述支座中的一者设置有转轴,另一者设置有导向面,所述转轴与所述导向面接触并能沿所述导向面运动,使得当所述传动件转动能带动所述支座绕所述第一轴转动。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电磁铁,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滑块,与所述电磁铁连接,并与所述传动件相连,当所述滑块在所述电磁铁的驱动下运动,能带动所述传动件转动;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滑块抵靠,当所述滑块在所述电磁铁的驱动下运动,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件变形。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停止器还包括:配重块,所述支座上设置有所述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重力用于驱动所述支座转动,使所述支座离开所述预设放行位置。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停止器还包括:放行件,所述放行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放行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放行件使所述支座被限位于所述预设放行位置,当所述放行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放行件停止对所述支座限位。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停止器还包括:防倒退装置,配置为能够对沿着所述预设行进方向运动的所述待停止物放行,并能够对沿着所述预设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的所述待停止物进行阻挡。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防倒退装置包括防倒退挡件,所述防倒退挡件可转动地设置,且所述防倒退挡件的转动具有预设位置,当所述防倒退挡件位于所述预设位置,能对沿着所述预设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的所述待停止物进行阻挡;其中,所述防倒退挡件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配置为能被沿着所述预设行进方向运动的所述待停止物抵靠,且当所述倾斜面被抵靠,能带动所述防倒退挡件转动,使所述防倒退挡件离开所述预设位置;当所述倾斜面未被抵靠,所述防倒退挡件能转动至所述预设位置。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停止器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能驱动所述防倒退挡件,使所述防倒退挡件离开所述预设位置。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当所述倾斜面未被抵靠,所述防倒退挡件能在所述防倒退挡件的重力作用下转动至所述预设位置。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防倒退挡件包括防倒退杆,所述防倒退杆具有第三端、第四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之间的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之间的部位设置有所述倾斜面,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重量和/或体积比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重量和/或体积大。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第二铰接部包括:销孔,所述防倒退杆上设置有所述销孔;衬套,设置在所述销孔内;第二轴,设置在所述衬套内。
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停止器形成有本体部,所述防倒退装置与所述本体部之间能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申请另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运输系统,包括:待停止物,所述待停止物能运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停止器,所述停止器能与所述待停止物配合,以对运动中的所述待停止物进行阻挡,使得运动中的所述待停止物停止运动。
在本申请中,当沿着预设行进方向运动的待停止物与阻挡块接触,能驱动阻挡块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利用缓冲装置对阻挡块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运动进行缓冲,可相应对待停止物进行缓冲实现制动,且当阻挡件运动至第二位置,限位件能限制阻挡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这样的结构,能适用于对较大质量的待停止物有效制动,且制动的平稳性、可靠性也会更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是一实施方式示出的停止器在第一预设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C-C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示停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实施方式示出的停止器在第二预设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所示D-D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所示E-E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所示F-F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6中所示停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一实施方式示出的停止器在第三预设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G-G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所示H-H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1中所示I-I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1中所示停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停止器1000;本体部100;阻挡件110;支座1202;固定座1204;通孔1206;第一驱动件1208;第一轴1210;传动件1212;转轴1214;导向面1216;滑块1218;第二弹性件1220;导向结构1222;第一衬套12222;安装孔12224;第一支架1224;盖板1226;连轴1228;第三传感器1230;第四传感器1232;轴承1234;配重块1236;第三轴1238;避让孔1240;第二支架1242;缓冲装置130;第一弹性件1302;缓冲器1304;限位件140;第一部位1402;第二部位1404;第一铰接部1406;第一传感器1502;第二传感器1504;导向件160;弹簧销170;放行件180;防倒退挡件200;倾斜面210;第二铰接部220;销孔2202;第二衬套2204;第二轴2206;第二驱动件300;托盘2000。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申请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申请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申请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申请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前和后)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申请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停止器1000。停止器1000用于对运动中的物体(后文中统一称为待停止物,待停止物具体例如为托盘)制动,使该运动中的待停止物停止运动。
更具体地,停止器1000用于阻挡待停止物,以对待停止物制动。
其中,停止器1000包括阻挡件110、缓冲装置130和限位件140。
阻挡件110被设置成能运动,且阻挡件110的运动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阻挡件110用于与待停止物配合,以对沿着预设行进方向进行阻挡。
缓冲装置130被设置成能对阻挡件11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运动进行缓冲。
以下结合停止器1000的上述结构对停止器1000的工作状态进行举例说明:
停止器1000具有初始状态和阻挡状态。
请参阅图1至图5,图1至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停止器1000的示意图,在图1至图5中,示出了初始状态下的停止器1000结构。
请参阅图11至图15,图11至图15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停止器1000和待停止物的示意图,在图11至图15中,示出了阻挡状态下的停止器1000结构。
如图1所示,在初始状态下,阻挡件110位于第一位置。
如图11所示,在阻挡状态下,阻挡件110位于第二位置。
具体过程包括:沿着预设行进方向(预设行进方向具体可以参照附图1理解为附图1中示意的前方)运动的待停止物运动至初始状态下的停止器1000的阻挡件110处时,待停止物会与阻挡件110抵靠,随着待停止物继续沿预设行进方向运动,阻挡件110在待停止物的驱动下会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这样,停止器1000从初始状态被切换成阻挡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当阻挡件110运动至第二位置,限位件140能限制阻挡件11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这样,阻挡件110不会被缓冲装置130的反作用力驱动至第一位置,保证对待停止物有效、可靠地制动的同时,对待停止物的制动更平稳,同时可以更好地兼容缓冲装置130承载能力与待停止物的质量这两方面的设计,使得停止器1000可拥有更大的承载能力,能适用于对质量较大的待停止物的制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缓冲装置130包括第一弹性件1302。第一弹性件1302与阻挡件110抵靠,阻挡件11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能使第一弹性件1302变形,其中,第一弹性件1302的弹力用于驱动阻挡件110沿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方向运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缓冲可靠、稳定的优点。
更具体举例地,第一弹性件1302包括蝶形弹簧。蝶形弹簧具有小变形高承载能力,能在较大载荷作用下不损坏,产品可靠性更好,也更节省空间,且蝶形弹簧振幅小,更利于保障制动的稳定性。
当然,本设计也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302也可采用其他弹性缓冲件,如承重弹簧、锥形弹簧、弹性橡胶块等,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302也可采用缓冲器进行替换。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缓冲装置130包括第一弹性件1302和缓冲器1304。缓冲器1304被设置成能够对阻挡件11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运动缓冲。缓冲器1304能复位,且缓冲器1304复位的过程中能提供用于驱动阻挡件11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的力。第一弹性件1302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进行理解,在此不在重复。
这样,对阻挡件110形成采用包含第一弹性件1302与缓冲器1304的缓冲装置130进行复合缓冲的形式,缓冲承载能力更强,可更适合于对大质量的待停止物进行制动。例如,实现对2吨的待停止物进行制动。且通过复合缓冲的形式,也可以减少阻挡件110的共振,提升制动平稳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停止器1000还包括导向件160,导向件160与阻挡件110连接。阻挡件11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中,带动导向件160一起运动。停止器1000还设置有导向结构1222,导向件160与导向结构1222配合,对阻挡件11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进行导向。这样,阻挡件11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轨迹更准确,从而更好地保障阻挡件110对待停止物的阻挡制动效果,以及缓冲装置130对阻挡件110及待停止物运动的缓冲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导向结构1222包括第一衬套12222和安装孔12224,第一衬套12222位于安装孔12224内。导向件160包括中心轴,中心轴穿设在第一衬套12222内并能沿着第一衬套12222的轴线运动。阻挡件110上设有贯穿的孔,中心轴穿过阻挡件110上的孔,且中心轴与阻挡件110之间通过弹簧销170连接。如此,通过中心轴与第一衬套12222的轴向活动配合,将中心轴的运动限定在第一衬套12222的轴向上,从而相应实现对阻挡件110的导向限位。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停止器1000具有支座1202,该安装孔12224开设在支座1202上。通过中心轴与安装孔12224内的第一衬套12222配合,从而实现中心轴(也即导向件160)和阻挡件110活动安装于支座1202上,与支座1202形成一个整体模块。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停止器1000还包括第一传感器1502,当阻挡件110位于第一位置,第一传感器1502发出第一信号进行响应。通过第一传感器1502,可以实时获取到阻挡块是否在位,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停止器1000的状态。
更进一步地,导向件160和/或阻挡件110设置有触发部,当阻挡件110位于第一位置,触发部使第一传感器1502发出第一信号。
详细举例地,导向件160与阻挡件110经由弹簧销170连接在一起,弹簧销170作为触发部,当阻挡件110位于第一位置,弹簧销170与第一传感器1502的感应端位置相对(如图1和图6所示),这样,第一传感器1502的感应端感应到与之相对的弹簧销170,从而产生第一信号。可以理解,当阻挡件110离开第一位置,例如,阻挡件110到达第二位置,这时,第一传感器1502的感应端与弹簧销170不对应(如图11所示),第一传感器1502的感应端感应不到弹簧销170从而不产生第一信号。
更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支座1202上设置有避让孔1240,以使得弹簧销170可以经由避让孔1240被第一传感器1502的感应端感应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停止器1000还包括第二传感器1504,当阻挡件110离开第一位置,第二传感器1504发出第二信号进行响应。通过第二传感器1504检测阻挡块是否离开第一位置,可以相应判断出待停止物是否进站,从而更准确地判断运输系统当前运行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件140能运动,且限位件140的运动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当限位件140位于第四位置(如图14所示),能限制阻挡件11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当限位件140位于第三位置(如图4和图9所示),限位件140停止对阻挡件110限位,使得阻挡件110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其中,如图1和图4所示,当阻挡件110位于第一位置,阻挡件110与限位件140配合,且阻挡件110将限位件140限位于第三位置。使得初始状态下,阻挡件110可不受限位件140限位地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如图11和图14所示,当阻挡件110位于第二位置,限位件140能运动至第四位置。更进一步地,当阻挡件110运动至第二位置,限位件140的重力使得限位件140从第三位置运动至第四位置。能实现当阻挡件11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限位件140对阻挡件110自动限位,产品使用更加简单方便。
更进一步地,限位件140可转动地设置,并通过转动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切换。限位件140具有第一部位1402和第二部位1404,第二部位1404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部位1402的重量。
如图1和图4所示,当阻挡件110位于第一位置,阻挡件110位于第一部位1402的上方,以限制限位件140向使第一部位1402位置上升的方向转动。
如图11和图14所示,当阻挡件110位于第二位置,第二部位1404的重力使限位件140转动,使得第一部位1402上升至阻挡件110的侧方以阻挡阻挡件110,限制阻挡件110运动至第一位置。
这样,限位件140可根据阻挡件110位置自动工作,如,当阻挡件110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阻挡件110相应离开限位件140的上方位置,从而使得第一部位1402不再受到阻挡件110从上方对其的限位,这样,如图14所示,限位件140可以进行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二部位1404下降,第一部位1402上升,第一部位1402上升至阻挡件110的侧方后,可以限制阻挡件11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实现了重力作用下限位件140自动限位切换。
更详细举例地,如图14所示,限位件140包括限位杆,限位杆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一铰接部1406,限位杆的第一端与第一铰接部1406之间的部位为第一部位1402,限位杆的第二端与第一铰接部1406之间的部位为第二部位1404,第二部位1404的体积和/或长度尺寸比第一部位1402的体积和/或长度尺寸大,因此,使得第二部位1404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部位1402的重量。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140的自动限位切换也可以采用其他部件进行驱动来实现,例如,采用电机根据阻挡件110的位置来驱动限位件140对阻挡件110进行限位,或如,采用弹性件以弹力替代上述的重力对限位件140进行驱动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10所示,停止器1000还具有释放状态,在释放状态,使阻挡件110运动至能与待停止物分开的位置,使得停止器1000对待停止物放行。
具体地,停止器1000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配置为能够驱动阻挡件110及限位件140运动。这样,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使阻挡件110能与待停止物分开,以及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使限位件140对阻挡件11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运动放行,使得阻挡件110被限位件140放行后可以在缓冲装置130的驱动下自动复位至第一位置。该结构,通过利用驱动机构驱动阻挡件110及限位件140,实现驱动功能的集成,使得产品结构更简化,利于降低成本,且利用一个操作件(具体如按键)或利用一个信号即可触发驱动机构实现对阻挡件110及限位件140的驱动,也利于停止器1000实现对待停止物及阻挡件110一次性控制或一键控制,产品使用更便捷,响应更迅速,运算也更高效。
示例地,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包括支座1202、固定座1204、第一驱动件1208。
阻挡件110可活动地设置在支座1202上,如,阻挡件110通过弹簧销170连接有中心轴,支座1202上设置有安装孔12224和安装孔12224内的第一衬套12222,中心轴的两端穿过第一衬套12222,并能相对于第一衬套12222的轴向活动,通过中心轴与第一衬套12222滑动配合进行导向,使得阻挡件110被安装于支座1202上并能相对于支座1202滑动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如图9和图10所示,固定座1204上设置有通孔1206,限位件140的第二部位1404比第一部位1402长,且第二部位1404穿过通孔1206,限位件140的第一部位1402与第二部位1404之间的第一铰接部1406与支座1202转动连接。
如图7所示,第一驱动件1208与支座1202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支座1202运动,其中,支座1202的运动具有预设放行位置,当支座1202运动至预设放行位置,使阻挡件110能与待停止物分开,且使限位件140对阻挡件11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运动放行。
这样,第一驱动件1208驱动支座1202运动,可使得支座1202上的阻挡件110与待停止件分开,从而实现对待停止件放行。且在支座1202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支座1202的运动还会使得第一铰接部1406相对于固定座1204运动,由于限位件140的第二部位1404是与通孔1206配合的,这样,第一铰接部1406的运动会使得限位件140绕第一铰接部1406转动以对阻挡件110放行,实现了第一驱动件1208对阻挡件110及限位件140驱动,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精准性好,成本低的优点。
更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轴1210和传动件1212。支座1202设置在第一轴1210上,支座1202通过绕第一轴1210转动以驱动阻挡块及限位件140;传动件1212与第一驱动件1208传动连接,且在第一驱动件1208的驱动下能转动,其中,传动件1212和支座1202中的一者设置有转轴1214,另一者设置有导向面1216,转轴1214与导向面1216接触并能沿导向面1216运动,使得当传动件1212转动能带动支座1202绕第一轴1210转动。
本方案中,支座1202与传动件1212之间通过转轴1214和导向面1216配合进行传动,使得传动件1212在第一驱动件1208的驱动下转动时,在转轴1214和导向面1216的传动配合下支座1202绕第一轴1210顺时针转动,这样,支座1202上的阻挡件110在支座1202绕第一轴1210转动的过程中位置降低,从而与待停止物分开,实现对待停止物放行,且该结构具有较好的传动平稳性,且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的优点。
更详细地,如图2所示,支座1202上设置有转轴1214,支座1202上的转轴1214用于与传动件1212上的导向面配合。更具体例如,支座1202上设置有轴承1234,并且支座1202与轴承1234的外圈连接,转轴1214与轴承1234的内圈连接。
如图1所示,固定座1204上设置有第一支架1224,第一驱动件1208设置在第一支架1224上。
更进一步地,第一驱动件1208包括电磁铁。电磁铁驱动支座1202及限位件140,相比于液压停止器或气动停止器而言,可以节省液压管路或气动管路,更加节省空间和体积。
其中,如图7所示,驱动机构还包括:滑块1218和第二弹性件1220。第二弹性件1220例如为弹簧,更具体例如为伸缩弹簧。滑块1218与电磁铁连接,并与传动件1212相连,当滑块1218在电磁铁的驱动下运动,能带动传动件1212转动;第二弹性件1220与滑块1218抵靠,当滑块1218在电磁铁的驱动下运动,使得第二弹性件1220变形,第二弹性件1220的弹力用于驱动滑块1218沿电磁铁对其的驱动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进行复位,且可以理解,由于滑块1218与传动件1212连接,在滑块1218复位的过程中,可以相应带动传动件1212运动进行复位。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选择采用电机驱动传动件1212转动,这样可以进一步节省滑块1218,从而进一步精简产品结构和体积。
更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固定座1204上设置有盖板1226,第二弹性件1220一端抵靠滑块1218,另一端抵靠盖板1226,盖板1226用于防止第二弹性件1220滑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停止器1000还包括配重块1236,支座1202上设置有配重块1236,配重块1236的重力用于驱动支座1202转动,使支座1202离开预设放行位置。
更具体如,当第一驱动件1208未驱动滑块1218向前运动,这样,传动件1212在第二弹性件1220的驱动下复位,这时,配重块1236的重力使得支座1202绕第一轴1210逆时针转动进行复位,使得阻挡块可以重新上升至可以用于对待停止物制动的位置。具有结构简单,响应迅速的优点,且在第一驱动件1208停止工作后采用配重块1236驱动支座1202复位,更利于节省产品运行耗电量,且在对待停止物制动的场景下,支座1202也可以维持稳定,不会随意顺时针转动,对待停止物制动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停止器1000还包括放行件180,放行件18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放行件180处于第一状态,放行件180使支座1202被限位于预设放行位置,当放行件180处于第二状态,放行件180停止对支座1202限位。这样,无需使用停止器1000进行制动的场景下,可以利用放行件180对支座1202限位与预设放行位置,可以避免对待停止物的运动造成干扰,且也无需驱动机构长时间工作来维持放行状态,操作方便,使用功耗低。
示例地,放行件180包括分度销,分度销设置在固定座1204上,并相对于固定座1204能运动,以使得分度销通过相对于固定座1204运动以伸出或缩回。其中,当分度销处于缩回状态,分度销不对支座1202限位。当分度销处于伸出状态,分度销的一端与支座1202的端面接触,阻止支座1202回转,从而使支座1202被分度销限位在预设放行位置,这样,阻挡件110保持在放行状态,停止器1000不会对沿预设行进方向运动的待停止物制动。
如图1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停止器1000还包括防倒退装置。防倒退装置配置为能够对沿着预设行进方向运动的待停止物放行,并能够对沿着预设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的待停止物进行阻挡。这样,利用防倒退装置,可以实现对沿预设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运动的待停止物制动,产品的适用场景更加多样化,且停止器1000对沿着预设行进方向运动的待停止物进行制动时,利用防倒退装置对待停止物沿预设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的运动进行阻挡,也可以避免待停止物弹回,使得产品对沿预设行进方向运动的待停止物的制动更加平稳。
进一步举例地,如图5所示,防倒退装置包括防倒退挡件200,防倒退挡件200可转动地设置,且防倒退挡件200的转动具有预设位置,当防倒退挡件200位于预设位置,能对沿着预设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的待停止物进行阻挡;其中,防倒退挡件200设有倾斜面210,倾斜面210配置为能被沿着预设行进方向运动的待停止物抵靠,且当倾斜面210被抵靠,能带动防倒退挡件200转动,使防倒退挡件200离开预设位置;当倾斜面210未被抵靠,防倒退挡件200能转动至预设位置。
利用倾斜面210,可以将沿预设行进方向运动的待停止物所施加于防倒退挡件200的作用力分解到不同的方向上,使得防倒退挡件200在分力的作用下被驱动以离开预设位置,从而实现对沿预设行进方向的待停止物放行。结构简单,能实现对沿预设行进方向运动的待停止物自动放行,使用方便,且可靠性更好。且通过转动设置的待停止物在不同位置实现对待停止物阻挡或放行,可实现对较大质量的待停止物制动,适用场景更加广泛。
进一步地,当倾斜面210未被抵靠,防倒退挡件200能在防倒退挡件200的重力作用下转动至预设位置。这样,可以实现防倒退挡件200利用重力自动复位至预设位置,从而实现防倒退挡件200自动复位以对待停止物制动,使用可靠性好,且使用能耗更低。
更详细举例地,如图5所示,防倒退挡件200包括防倒退杆,防倒退杆具有第三端、第四端以及位于第三端与第四端之间的第二铰接部220,第三端与第二铰接部220之间的部位设置有倾斜面210,第四端与第二铰接部220之间的部位的重量和/或体积比第三端与第二铰接部220之间的部位的重量和/或体积大。这样可以实现防倒退挡件200利用重力有效回转复位至预设位置,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二铰接部220包括销孔2202、第二轴2206和衬套(可参照附图具体理解为第二衬套2204)。更具体地,防倒退杆上设置有销孔2202;第二衬套2204设置在销孔2202内;第二轴2206设置在第二衬套2204内。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卸,转动连接的可靠性好等优点。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停止器100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300,第二驱动件300能驱动防倒退挡件200,使防倒退挡件200离开预设位置。设置第二驱动件300用于驱动防倒退挡件200离开预设位置,可以实现对沿着预设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的待停止物放行,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性好。
更具体地举例地,第二驱动件300为电磁铁。
在某些实施例中,停止器1000形成有本体部100,防倒退装置与本体部100之间能拆卸地连接。这样,对于不需要利用防倒退装置对沿着预设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的待停止物进行制动的场景,例如,对于待停止物沿预设行进方向单向运输的运输系统,可以方便地将防倒退装置拆下,使用更加灵活。
更具体而言,本体部100可理解为包括固定座1204、支座1202、阻挡件110、限位件140、驱动机构、放行件180等,可以理解,固定座1204、支座1202、阻挡件110、限位件140、驱动机构、放行件180的设置形式及具体结构可以参照上述任一实施例进行理解,在此不在重复。
进一步举例地,如图3所示,固定座1204上设置有销孔2202,销孔2202内设置有第二衬套2204,防倒退装置包括防倒退挡件200,防倒退挡件200上设置有第二轴2206,第二轴2206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衬套2204内,从而实现防倒退装置与本体部100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停止器1000包括固定座1204、支座1202、阻挡件110、限位件140、驱动机构、防倒退装置、放行件180等。
停止器1000为重载型电动停止器1000具有初始状态(具体可参见附图1至图5)、阻挡状态(具体可参见附图11至图15)和释放状态(具体可参见附图6至图10)。
步骤1:如图1至图5所示,重载型电动停止器1000初始状态:固定座1204通过螺栓固定在实际的工作位置上,也即通过螺栓固定在运输系统运输轨迹上的某一位置处。
撞块(也即阻挡件110)通过弹簧销170固定在撞块中心轴(也即导向件160)上;防倒退挡块(也即防倒退挡件200)可绕销轴(也即第二轴2206)旋转,由于重力作用,防倒退挡块(也即防倒退挡件200)处于阻挡状态,防倒退挡块(也即防倒退挡件200)尾端下方是处于缩回状态的电磁铁(也即第二驱动件300);撞块挡块(也即限位件140)位于撞块(也即阻挡件110)的下方;大型电磁铁(也即第一驱动件1208)处于断电缩回状态。弹簧销170与撞块(也即阻挡件110)两个零件相对固定,此时,在位传感器(也即第一传感器1502)在弹簧销170的作用下有信号,其他传感器均无信号,例如,第二传感器1504无信号。
步骤2:如图11至图15所示,重载型电动停止器1000阻挡状态:托盘2000(也即待停止物)在输送线上运行,当托盘2000到达预定位置时(如到达停止器1000位置时),首先与防倒退挡块(也即防倒退挡件200)接触,防倒退挡块(也即防倒退挡件200)上表面为斜面,托盘2000底部设置有托盘撞块,托盘撞块与防倒退挡块接触后会直接向前方滑过去,待托盘撞块离开防倒退挡块时,防倒退挡块由于重力作用恢复到阻挡状态,此时,托盘2000无法后退;接着,托盘撞块(托盘撞块具体例如为托盘底部的突起)与撞块(也即阻挡件110)接触并产生向后的推力,撞块(也即阻挡件110)使蝶形垫片和缓冲器1304(蝶形垫片和缓冲器1304也即为缓冲装置130)前端顶杆被压缩,与撞块相连的弹簧销170带动撞块中心轴(也即导向件160)在第一衬套12222中向前方滑动,弹簧销170的位置移动使在位传感器(也即第一传感器1502)失去信号,托盘2000进站传感器(也即第二传感器1504)产生信号;撞块向前移动后,撞块挡块(也即限位件140)上方失去撞块的限位,由于重力作用撞块挡块(也即限位件140)绕销轴(也即第一铰接部1406)旋转后可防止撞块(也即阻挡件110)回弹。
步骤3:如图6至图10所示,重载型电动停止器1000释放状态:大型电磁铁(也即第一驱动件1208)得电,大型电磁铁(也即第一驱动件1208)内部的光轴伸出,推杆(也即滑块1218)在大型电磁铁的作用下压缩弹簧(也即第二弹性件1220)向前运动,穿过转块(也即传动件1212)的连轴1228一端卡在推杆(也即滑块1218)的U型槽内,当推杆(也即滑块1218)向前滑动时,在连轴1228的带动下,转块(也即传动件1212)将绕着第三轴1238顺时针旋转,撞块支座1202(也即支座1202)上的转轴1214将在转块(也即传动件1212)的上表面(也即导向面1216)发生滚动,由此,撞块支座1202上所有的零部件将绕着第一轴1210顺时针旋转,即撞块(也即阻挡件110)位置下降,托盘2000可顺利通行。托盘释放传感器(也即第四传感器1232)感应到在连轴1228的端面产生信号,其余传感器均无信号;撞块挡块(也即限位件140)在旋转下降时,尾端受固定座1204侧面的圆孔(也即通孔1206)的限制,将会绕着第一铰接部1406旋转至低于撞块(也即阻挡件110)的位置,此时,撞块(也即阻挡件110)的后方无阻挡;在释放托盘2000时,托盘撞块脱离撞块(也即阻挡件110),在蝶形垫片和缓冲器1304的反作用力下,撞块(也即阻挡件110)将沿着撞块中心轴(也即导向件160)向后移动回到最后端。
托盘2000释放完成后,大型电磁铁(也即第一驱动件1208)断电,在弹簧(也即第二弹性件1220)的回弹力下,推杆(也即滑块1218)向后滑动,大型电磁铁(第一驱动件1208)的光轴回到电磁体内,其余零部件位置相应恢复到初始状态,如支座1202、限位件140、阻挡件110等回到初始状态下的位置。
防倒退机构(也即防倒退装置)主要由防倒退挡块(也即防倒退挡件200)、衬套(也即第二衬套2204)、销轴(也即第二轴2206)、电磁铁(也即第二驱动件300)、传感器支架(也即第二支架1242)、防倒退传感器(第三传感器1230)组成,防倒退传感器(第三传感器1230)设置在传感器支架(也即第二支架1242)上,用于检测防倒退挡块(也即防倒退挡件200)的位置。
假设a:输送线单向传送托盘2000不需要防倒退功能,以上零件(也即防倒退机构)可以拆除以此降低成本节省占地空间;
假设b:输送线可双向传送,正向(如:预设行进方向或向前方)传送时,步骤如以上的1、2、3。反向传送时,如果没有防倒退机构,托盘2000将直接放行,不符合操作规范,所以需要安装防倒退机构,当PLC给出信号后,电磁铁(也即第二驱动件300)伸出,防倒退挡件200绕第二轴2206旋转高度降低,托盘2000释放。
分度销可手动调节伸出或缩回,停止器1000正常使用过程中分度销处于缩回状态不起任何作用;分度销伸出时,分度销前端与撞块支座1202(也即阻挡件110)的端面接触防止撞块支座1202(也即阻挡件110)回转,使撞块支座1202(也即阻挡件110)保持在释放状态,托盘2000可任意通行。
在现有的发动机、变速箱和电池装配线上,停止器都是必不可少的单元。相较于发动机和变速箱,电池的重量会大很多,因此在电池装配线上需要负载更大的停止器。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类似的重载型电动停止器。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停止器1000,为能够实现大负载的电动停止器1000,可以满足电池装配线上需要负载更大的停止器的需求,且具有结构紧凑、稳定可靠、实用性强、灵活性高等优点。当输送线速度达到18m/min时,停止器1000依然可使重达两吨的托盘2000平稳停止,解决了输送线上大质量托盘2000难以阻挡的问题。
且相比传统的气动停止器,在相同负载下,本停止器1000的驱动源更易获取,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噪音更小,配置灵活,耗能低,省掉了气动管线的安装与维护成本。
此外,本停止器1000同时兼备了对托盘2000阻挡和防倒退两个功能,对于单向运行的输送线,防倒退机构可以轻易拆除,降低成本及占地空间。且本结构维修方便,维护成本低。
本申请另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系统,运输系统包括待停止物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停止器1000。
待停止物用于运载物料,例如用于运载电池。待停止物设置为能运动,以实现运载物料至目标位置。举例而言,运输系统设置有运输线(更具体例如轨道),待停止物为托盘2000,托盘2000设置于运输线上并能沿着运输线运动。
停止器1000设置在待停止物运行轨迹的某一位置或某多个位置,停止器1000用于与待停止物配合,以对运动中的待停止物进行阻挡,使得运动中的待停止物停止运动。
在本申请中,当沿着预设行进方向运动的待停止物与阻挡块接触,能驱动阻挡块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利用缓冲装置130对阻挡块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运动进行缓冲,可相应对待停止物进行缓冲实现制动,且当阻挡件110运动至第二位置,限位件140能限制阻挡件11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这样的结构,能适用于对较大质量的待停止物有效制动,且制动的平稳性、可靠性也会更好。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申请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21)

1.一种停止器,用于阻挡待停止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止器包括:
阻挡件,用于与所述待停止物配合,以对沿着预设行进方向运动的所述待停止物进行阻挡,其中,所述阻挡件能运动,且所述阻挡件的运动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缓冲装置,能对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缓冲;
限位件,当所述阻挡件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限位件能限制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
所述限位件可转动地设置,所述限位件的运动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所述限位件通过转动在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一铰接部,所述限位杆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之间的部位为第一部位,所述限位杆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之间的部位为第二部位,所述第二部位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部位的重量;
当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阻挡件与所述限位件配合,且所述阻挡件将所述限位件限位于所述第三位置,具体包括:当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部位的上方,以限制所述限位件向使所述第一部位位置上升的方向转动;其中,当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阻挡件能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当所述阻挡件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限位件的重力使得所述限位件从所述第三位置运动至所述第四位置,且当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能限制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具体包括:当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部位的重力使所述限位件转动,使得所述第一部位上升至所述阻挡件的侧方以阻挡所述阻挡件,限制所述阻挡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
第一弹性件,与所述阻挡件抵靠,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能使所述第一弹性件变形,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用于驱动所述阻挡件沿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还包括:
缓冲器,所述缓冲器能够对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缓冲;
所述缓冲器能复位,且所述缓冲器复位的过程中能提供用于驱动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的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当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传感器发出第一信号进行响应;和/或
第二传感器,当所述阻挡件离开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出第二信号进行响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件,与所述阻挡件连接,所述停止器还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件与所述导向结构配合,对所述阻挡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进行导向;
所述导向件和/或所述阻挡件设置有触发部,当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触发部使第一传感器发出所述第一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发部包括弹簧销,所述弹簧销与所述导向件及所述阻挡件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位的体积和/或长度尺寸比所述第一部位的体积和/或长度尺寸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机构,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阻挡件及所述限位件运动,使所述阻挡件能与所述待停止物分开,以及使所述限位件对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的运动放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支座,所述阻挡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座上;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限位件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另一部分与所述支座转动连接;
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支座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座运动,其中,所述支座的运动具有预设放行位置,当所述支座运动至所述预设放行位置,使所述阻挡件能与所述待停止物分开,且使所述限位件对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的运动放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
第一轴,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支座通过绕所述第一轴转动以驱动所述阻挡块及所述限位件;
传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且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能转动,其中,所述传动件和所述支座中的一者设置有转轴,另一者设置有导向面,所述转轴与所述导向面接触并能沿所述导向面运动,使得当所述传动件转动能带动所述支座绕所述第一轴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电磁铁,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
滑块,与所述电磁铁连接,并与所述传动件相连,当所述滑块在所述电磁铁的驱动下运动,能带动所述传动件转动;
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滑块抵靠,当所述滑块在所述电磁铁的驱动下运动,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件变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重块,所述支座上设置有所述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重力用于驱动所述支座转动,使所述支座离开所述预设放行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放行件,所述放行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放行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放行件使所述支座被限位于所述预设放行位置,当所述放行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放行件停止对所述支座限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倒退装置,配置为能够对沿着所述预设行进方向运动的所述待停止物放行,并能够对沿着所述预设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的所述待停止物进行阻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倒退装置包括防倒退挡件,所述防倒退挡件可转动地设置,且所述防倒退挡件的转动具有预设位置,当所述防倒退挡件位于所述预设位置,能对沿着所述预设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的所述待停止物进行阻挡;
其中,所述防倒退挡件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配置为能被沿着所述预设行进方向运动的所述待停止物抵靠,且当所述倾斜面被抵靠,能带动所述防倒退挡件转动,使所述防倒退挡件离开所述预设位置;
当所述倾斜面未被抵靠,所述防倒退挡件能转动至所述预设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能驱动所述防倒退挡件,使所述防倒退挡件离开所述预设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倾斜面未被抵靠,所述防倒退挡件能在所述防倒退挡件的重力作用下转动至所述预设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倒退挡件包括防倒退杆,所述防倒退杆具有第三端、第四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之间的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之间的部位设置有所述倾斜面,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重量和/或体积比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之间的部位的重量和/或体积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第二铰接部包括:
销孔,所述防倒退杆上设置有所述销孔;
衬套,设置在所述销孔内;
第二轴,设置在所述衬套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停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停止器形成有本体部,所述防倒退装置与所述本体部之间能拆卸地连接。
21.一种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停止物,所述待停止物能运动;
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停止器,所述停止器能与所述待停止物配合,以对运动中的所述待停止物进行阻挡,使得运动中的所述待停止物停止运动。
CN202110819207.1A 2021-07-20 2021-07-20 停止器及运输系统 Active CN1134434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9207.1A CN113443416B (zh) 2021-07-20 2021-07-20 停止器及运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9207.1A CN113443416B (zh) 2021-07-20 2021-07-20 停止器及运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43416A CN113443416A (zh) 2021-09-28
CN113443416B true CN113443416B (zh) 2022-04-26

Family

ID=77816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19207.1A Active CN113443416B (zh) 2021-07-20 2021-07-20 停止器及运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434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23110B (zh) * 2023-10-08 2024-03-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阻挡机构及物流传输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880006107A (ko) * 1986-11-13 1988-07-21 세브렐 에스타 컨베이어에 있어서 반송 물품의 제동 장치 및 제동용 고무 튜우브
CN101244719A (zh) * 2007-02-12 2008-08-20 屠炳录 惯性式防抱死制动方法
CN207726295U (zh) * 2018-01-03 2018-08-14 苏州托克斯冲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线物料托盘的挡停定位机构
CN108706326A (zh) * 2017-04-06 2018-10-26 威佛玛减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使块状的物品停止的方法和托盘停止器
CN109436688A (zh) * 2018-12-10 2019-03-08 万武勇 一种电动停止释放装置
CN210347125U (zh) * 2019-10-18 2020-04-17 苏州润吉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曳引机制动器可靠性的模拟试验装置
CN112265803A (zh) * 2019-07-01 2021-01-26 章凌霞 一种管件平移传送机构的工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880006107A (ko) * 1986-11-13 1988-07-21 세브렐 에스타 컨베이어에 있어서 반송 물품의 제동 장치 및 제동용 고무 튜우브
CN101244719A (zh) * 2007-02-12 2008-08-20 屠炳录 惯性式防抱死制动方法
CN108706326A (zh) * 2017-04-06 2018-10-26 威佛玛减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使块状的物品停止的方法和托盘停止器
CN207726295U (zh) * 2018-01-03 2018-08-14 苏州托克斯冲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线物料托盘的挡停定位机构
CN109436688A (zh) * 2018-12-10 2019-03-08 万武勇 一种电动停止释放装置
CN112265803A (zh) * 2019-07-01 2021-01-26 章凌霞 一种管件平移传送机构的工作方法
CN210347125U (zh) * 2019-10-18 2020-04-17 苏州润吉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曳引机制动器可靠性的模拟试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43416A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43416B (zh) 停止器及运输系统
KR100996222B1 (ko) 접촉 모듈
US10894522B2 (en) Magnetic collision damping device for vehicles
KR100996223B1 (ko) 접촉 모듈
CN105722781A (zh) 用于电梯的防坠设备
US7311330B2 (en) Hold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safety means
SI21092B (sl) Teleskopski odbijač
KR100241121B1 (ko) 리테이너도그가 부착된 푸셔도그를 가지는 푸셔 콘베이어
CN114829283A (zh) 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
CN109664262B (zh) 机械手
CN202320800U (zh) 一种无人驾驶飞机的弹射装置
JP5337593B2 (ja) 移動棚用安全装置および移動棚
CN215803580U (zh) 一种阻挡装置
CN212047315U (zh) 一种具有断电刹车功能的制动组件及制动装置
CN113335930B (zh) 反应容器的回收装置
CN109455127B (zh) 一体式激发机构
CN111169442A (zh) 一种用于实现断电刹车功能的制动组件及制动装置
CN109209121B (zh) 车门组件和无人平台
WO2008091239A2 (en) Elevator door assembly
CN111203911A (zh) 直线运动执行装置及钢筋加工设备
CN216736233U (zh) 一种具有物料挡止功能的悬臂轴及悬臂轴式移动机器人
CN211398462U (zh) 一种摆动缓冲结构
US6412757B1 (en) Shock absorbing apparatus
CN114803923B (zh) 一种碟式制动器及曳引机
JPH02100918A (ja) ストッ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