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7520A -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7520A
CN113437520A CN202110726025.XA CN202110726025A CN113437520A CN 113437520 A CN113437520 A CN 113437520A CN 202110726025 A CN202110726025 A CN 202110726025A CN 113437520 A CN113437520 A CN 113437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ground
antenna device
feed
excitation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60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37520B (zh
Inventor
林思颖
向元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alme Chongq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alme Chongq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me Chongq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alme Chongq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2602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375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37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7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37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7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2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erating waveba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天线装置包括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和主板,第一辐射体在部分第一激励电流的作用下形成第一电磁场,主板的第一接地端可与第一辐射体电磁耦合并形成第一电流路径,主板的第二接地端可与第二辐射体电磁耦合并形成第二电流路径,主板在第一接地端和第二接地端之间可形成导电路径,从而,第一辐射体、第一电流路径、导电路径、第二电流路径及第二辐射体可共同形成谐振腔,第一辐射体传输的另一部分第一激励电流可在该谐振腔内形成谐振并形成第二电磁场,该第二电磁场可与第一电磁场相增强,从而可提升第一辐射体传输的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的辐射性能。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能够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电子设备的通信模式也更加多样化,天线装置也趋向于多模块、高集成的设计。
但是,当多个天线集成于一个辐射体时,例如2.4G的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简称Wi-Fi)天线和5G的Wi-Fi天线设计在同一辐射体上时,如果想提升其中一个天线(例如5G的Wi-Fi天线)的性能而不影响另一个天线(2.4G的Wi-Fi天线)的性能,实际调试中很难做到。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天线装置和电子设备可以提升5G的Wi-Fi天线的性能而不影响2.4G的Wi-Fi天线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包括:
第一辐射体,用于传输第一激励电流,部分所述第一激励电流用于形成第一电磁场;
第二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体间隔设置;及
主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辐射体、所述第二辐射体的一侧,所述主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地端和第二接地端,所述主板在所述第一接地端和所述第二接地端之间形成导电路径;其中,
所述第一接地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辐射体电磁耦合并形成第一电流路径,所述第二接地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辐射体电磁耦合并形成第二电流路径,所述第一辐射体、所述第一电流路径、所述导电路径、所述第二电流路径及所述第二辐射体共同形成谐振腔;另一部分所述第一激励电流用于在所述谐振腔内形成谐振并形成第二电磁场,所述第二电磁场与所述第一电磁场相互增强。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天线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天线装置的第一辐射体在部分第一激励电流的作用下形成第一电磁场,主板上的第一接地端可与第一辐射体电磁耦合并形成第一电流路径,主板上的第二接地端可与第二辐射体电磁耦合并形成第二电流路径,主板在第一接地端和第二接地端之间可形成导电路径,从而,第一辐射体、第一电流路径、导电路径、第二电流路径及第二辐射体可共同形成谐振腔,第一辐射体传输的另一部分第一激励电流可在该谐振腔内形成谐振,变化的电场可转化为磁场,谐振腔可激励产生第二电磁场,第二电磁场可与第一辐射体上原本形成的第一电磁厂相互叠加、相互增强,从而可提升第一辐射体传输的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的效率,使得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具有较好的辐射性能。同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并未改变第一辐射体的长度,因而也不会影响第一辐射体传输的其他无线信号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的一种电流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电流等效示意图。
图4为第一辐射体未通过谐振腔传输无线信号时的效率图。
图5为第一辐射体通过谐振腔传输无线信号时的效率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天线装置的一种电流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1至11,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天线装置可以无线通信功能。例如天线装置可以传输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信号、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信号、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th-Generation简称3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简称4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简称5G)、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信号、超宽带通信信号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天线装置100可以包括第一辐射体110、第二辐射体120、主板130、第一馈源140和第二馈源150。
第一辐射体11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可为第一辐射体110的两个辐射自由端,第一辐射体110可以通过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与天线装置100的其他部件相分离。第一辐射体110上可设置有第一馈电部113和第一接地部114,该第一馈电部113和第一接地部114可位于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第一馈电部113可与第一馈源140电连接,第一馈源140可通过第一馈电部113与第一辐射体110电连接。第一接地部114可与接地平面电连接,以实现第一辐射体110的接地。
第二辐射体120可与第一辐射体110间隔设置,例如第二辐射体120可与第二端112间隔设置。第二辐射体120可位于第二端112远离第一端111的一侧。第二辐射体12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121和第四端122,所述第三端121可与第一辐射体110的第二端112间隔设置,第四端122可位于第三端121远离第二端112的一侧,也即,第三端121可位于第二端112与第四端122之间,从而,第一端111、第二端112、第三端121和第四端122可顺次排列。
第二辐射体120上可设置有位于第三端121和第四端122之间的第二馈电部123和第二接地部124,第二馈电部123可与第二馈源150电连接,第二馈源150可通过第二馈电部123与第二辐射体120电连接。第二接地部124可与接地平面电连接,以实现第二辐射体120的接地。
第一馈源140可与第一辐射体110电连接,例如与第一辐射体110的第一辐射部电连接。第一馈源140可向第一辐射体110提供第一激励电流,第一激励电流可在第一辐射体110上流动并可激励第一辐射体110产生第一电磁场并传输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第一辐射体110也可接收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并传输至第一馈源140中,从而第一馈源140和第一辐射体110相互配合可发射和接收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
第二馈源150可与第二辐射体120电连接,例如与第二辐射体120的第二馈电部123电连接。第二馈源150可向第二辐射体120提供第二激励电流,第二激励电流可在第二辐射体120上流动并可激励第二辐射体120传输第二无线信号。第二辐射体120也可接收第二无线信号并传输至第二馈源150中,从而第二馈源150和第二辐射体120相互配合并可发射和接收第二无线信号。
主板130可与第一辐射体110、第二辐射体120间隔设置。主板130可与第一辐射体110、第二辐射体120存在高度差,以使得主板130可与第一辐射体110、第二辐射体120层叠设置,例如,主板130可设置于第一辐射体110、第二辐射体120的同一侧。主板13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接地端131和第二接地端132,该第一接地端131和第二接地端132间隔设置,主板130在第一接地端131和第二接地端132之间可以形成导电路径133。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地端131、第二接地端132可为导体连接件,例如,第一接地端131、第二接地端132可为金属连接件。第一接地端131和第二接地端132可与接地平面电连接,天线辐射体可通过第一接地端131和第二接地端132回地。
请结合图1并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的第一种电流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电流等效示意图。
当第一馈源140向第一辐射体110馈入第一激励电流I1时,第一激励电流I1可在第一辐射体110上流动,大部分的第一激励电流I11会从第一辐射体110的第一接地部114流经接地平面而实现回地,大部分的第一激励电流I11可以激励第一辐射体110产生第一电磁场,并传输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此时,主板130上的第一接地端131可与第一辐射体110电磁耦合并形成第一电流路径101,流经第一辐射体110的小部分第一激励电流I12可通过第一电流路径101流入至第一接地端131上,并可顺着主板130上第一接地端131和第二接地端132之间的导电路径133流动。
当第二馈源150向第二辐射体120馈入第二激励电流I2时,第二激励电流I2可在第二辐射体120上流动,大部分的第二激励电流I21可从第二辐射体120的第二接地部124流经接地平面而实现回地,大部分的第二激励电流I21可激励第二辐射体产生第二无线信号。此时,主板130上的第二接地端132可与第二辐射体120电磁耦合并形成第二电流路径102,流经第二辐射体120的小部分第二激励电流I22可通过第二电流路径102流入至第二接地端132上,并可顺着主板130上第一接地端131和第二接地端132之间的导电路径133流动。
如图2和图3所示,当小部分第一激励电流I12顺着第一辐射体110、第一电流路径101、导电路径133流动,小部分第二激励电流I22顺着第二辐射体120、第二电流路径102和导电路径133流动时,第一辐射体110、第二辐射体120、第一电流路径101、第二电流路径102和导电路径133可形成回流的电流路径并形成类似四周被导电壁环绕的腔体,第一辐射体110、第一电流路径101、导电路径133、第二电流路径102及第二辐射体120可共同形成一谐振腔160,小部分第一激励电流I12可以在该谐振腔160内形成谐振,并可以产生第二电磁场。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电磁场可与第一电磁场同向叠加,以使得第二电磁场可与第一电磁场相互增强,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提高第一辐射体110传输的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的辐射性能。
示例性的,请参考图4和图5,图4为第一辐射体未通过谐振腔传输无线信号时的效率图,图5为第一辐射体通过谐振腔传输无线信号时的效率图。如图4所示,曲线S1为天线装置100没有形成谐振腔160且第一辐射体110仅通过第一电磁场传输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时的效率曲线,当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为5G的Wi-Fi信号时,由曲线S1可知,其天线效率可达到-6dB。如图5所示,曲线S2为天线装置100形成谐振腔160且第一辐射体110同时通过第一电磁场和第二电磁场传输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时的效率曲线,当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为5G的Wi-Fi信号时,由曲线S2可知,其天线效率可达到-4dB。
因此,当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为5G的Wi-Fi信号时,对比曲线S1和曲线S2可知,5G的Wi-Fi信号由-6dB提升至-4dB,第一辐射体110的性能得到提升。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天线装置100的第一辐射体110在大部分第一激励电流I11的作用下可形成第一电磁场,主板130上的第一接地端131可与第一辐射体110电磁耦合并形成第一电流路径101,第二接地端132可与第二辐射体120电磁耦合并形成第二电流路径102,主板130在第一接地端131和第二接地端132之间可形成导电路径133,从而,第一辐射体110、第一电流路径101、导电路径133、第二电流路径102及第二辐射体120可共同形成谐振腔160,第一辐射体110传输的小部分第一激励电流I12可在该谐振腔160内形成谐振,变化的电场可转化为磁场,谐振腔160激励小部分第一激励电流I12可形成第二电磁场,第二电磁场可与第一辐射体110上原本形成的第一电磁场相互叠加、相互增强,从而可提高第一辐射体110传输的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的效率,使得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具有较好的辐射性能。同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并未改变第一辐射体110的长度,因而也不会影响第一辐射体110传输的其他无线信号的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辐射体110除了传输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外,还可以传输其他的无线信号,例如,第一辐射体110还可以传输第二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该第二频段可不同于第一频段。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馈源140还可以向第一辐射体110馈入第三激励电流,该第三激励电流可在第一辐射体110上流动并可通过第一接地部114回地,该第三激励电流可激励第一辐射体110传输第二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辐射体110传输第三激励电流时,部分第三激励电流可不沿第一电流路径101、导电路径133耦合至第一接地端131,也即,第三激励电流可不在谐振腔160内形成谐振,谐振腔160不会影响第二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的传输。
当然,也可以通过调整谐振腔160的尺寸大小(例如通过调整导电路径133的长度,调整第一电流路径101、第二电流路径102的长度)来使得第二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也可在谐振腔160内形成谐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可以是5G的Wi-Fi信号,第二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可以是2.4G的Wi-Fi信号,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辐射体110可实现双Wi-Fi信号的传输。
当然,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及第二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并不局限于上述举例,还可为其他频段的无线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其中,请再次参考图2和图3,主板130的第一接地端131可与第一辐射体110的第一端111电磁耦合并形成第一电流路径101。
由于第一辐射体110的第一端111远离第二辐射体120设置,当第一端111与第一接地端131电磁耦合时,一方面,小部分第一激励电流I12在第一辐射体110上流动的路径较长,谐振腔160可具有较长的宽度;另一方面,小部分第一激励电流I12流经第一辐射体110的端部时可形成电流零点,也即小部分第一激励电流I12可在第一辐射体110的第一端111处形成磁场强点,更便于小部分第一激励电流I12与第一接地部114形成电磁耦合。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接地部114可位于第一辐射体110的第一端111与第一馈电部113之间。
当第一接地部114靠近第一端111而远离第二端112设置时,第一接地部114与第二端112之间的距离可大于第一接地部114与第一端111之间的距离,此时,第一辐射体110可具有更长的辐射长度,第一辐射体110更容易调谐出适宜的频段。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第一接地部114的设置位置的示例性举例、第一接地端131与第一辐射体110实现电磁耦合的示例性举例,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其他的第一接地部114的设置位置的方案、可实现第一接地端131与第一辐射体110电磁耦合的方案均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其中,请再次参考图1至图3,第二接地端132可与第二辐射体120的第三端121电磁耦合并形成第二电流路径102。
由于第二辐射体120与第一辐射体110间隔设置,且第二辐射体120的第三端121为第二辐射体120上最靠近第一辐射体110的区域,当第二接地端132与第三端121电磁耦合时,第二接地端132与第三端121之间形成的第二电流路径102会更靠近第一辐射体110,从而,第二电流路径102更容易与第一电流路径101、导电路径133和第一辐射体110形成谐振腔160。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辐射体120的第三端121在主板130上的投影可位于第二接地端132远离第一接地端131的一侧,第二接地端132可正对第一辐射体110与第二辐射体120之间的缝隙设置,此时第二接地端132与第三端121之间形成的第二电流路径102也会进一步更靠近第一辐射体110,更容易形成谐振腔160。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辐射体120的第二接地部124可位于第三端121与第二馈电部123之间。此时,第二接地部124可靠近第三端121而远离第四端122,第二接地部124与第三端121之间的距离可小于第二接地部124与第四端122之间的距离。
当第二辐射体120传输第二激励电流I2时,大部分的第二激励电流I21可在第四端122至第二接地部124之间流动,此时,第二辐射体120可具有更长的辐射长度,第二辐射体120更容易调谐出适宜的频段,便于第二无线信号的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第二接地端132、第二辐射体120的设置位置的示例性举例,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并不局限于此,第二接地端132、第二辐射体120的其他设置位置方案均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其中,请参考图6和图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天线装置100的一种电流示意图。第一辐射体110的第一接地部114可与第一接地端131电连接。
如图7所示,当第一辐射体110传输第一激励电流I1并辐射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时,此时,大部分的第一激励电流I11可通过第一接地端131回地,以实现第一辐射体110的接地,大部分的第一激励电流I11可产生第一电磁场。同时,小部分的第一激励电流I12可在第一端111通过电磁耦合至第一接地端131并在第一电流路径101和导电路径133中流动,并形成谐振腔160,小部分的第一激励电流I12可在谐振腔160内产生第二电磁场。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接地部114与第一接地端131电连接时,第一接地端131可实现复用。第一接地端131既可以作为大部分第一激励电流I11的回地路径而实现第一辐射体110的接地;第一接地端131也可作为小部分第一激励电流I12的电磁耦合的承载体,以形成谐振腔160。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第一接地部114通过第一接地端131实现接地,第一接地端131实现复用,可以简化天线装置100的接地结构,也可节省天线装置100的成本,实现天线装置100的小型化。
其中,请参考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调谐电路170。该调谐电路170也可以称为调谐网络,匹配电路、匹配网络等。
调谐电路170的一端可与第一馈源140电连接,调谐电路170的另一端可与第一辐射体110连接,调谐电路170可以串联在第一馈源140与第一辐射体11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调谐电路17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电阻、电感、电容、开关等元器件的任意串联和并联的元件组合,调谐电路170可改变第一辐射体110电连接的电阻、电容、电感值,从而调谐电路170可对第一辐射体110传输的第一频段及第二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进行调谐。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调谐电路170可以包括电感L1和电容C1,电感L1的一端可与第一馈源140电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可与第一辐射体110的第一馈电部113电连接,电容C1的一端可电连接于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馈电部113之间,电容C1的另一端可接地。可以理解的是,电感L1的电感值和电容C1的电容值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电感可为1.5Nh(纳亨),电容可为0.3pF(皮法)。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调谐电路170的示例性举例,上述电容C1、电感L1的数值也仅为示例性举例,本申请实施例的调谐电路170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其中,请参考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三辐射体180。
第三辐射体180可与第二辐射体120间隔设置,且第三辐射体180可设置于第二辐射体120远离第一辐射体110的一侧,进而,第一辐射体110、第二辐射体120和第三辐射体180可顺次排列。
第三辐射体180上可以设置第三馈电部181和第三接地部182。天线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三馈源190,第三馈源190可与第三馈电部181电连接,以向第三辐射体180提供激励信号,第三接地部182可接地,从而,第三辐射体180可传输第三无线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无线信号可不同于第一无线信号和第二无线信号。例如,第一无线信号可为Wi-Fi,第二无线信号可为GPS信号,第三无线信号可为4G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除了包括第三辐射体180外,还可以包括第四辐射体(图未示)、第五辐射体(图未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基于上述天线装置100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还可以是游戏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设备、汽车装置、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笔记本电脑、桌面计算设备等。
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包括显示屏200、中框300、电路板400、电池500和后壳600。
显示屏200可以设置在中框300上,并通过中框300连接至后壳600上,以形成电子设备10的显示面。显示屏200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其中,显示屏200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等类型的显示屏200。
中框300可以为薄板状或薄片状的结构,也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中框300用于为电子设备10中的电子器件或功能组件提供支撑作用,以将电子设备10的电子器件、功能组件安装到一起。例如,中框300上可以设置凹槽、凸起、通孔等结构,以便于安装电子设备10的电子器件或功能组件。可以理解的,中框300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或塑胶等。
电路板400可以设置在中框300上以进行固定,并通过后壳600将电路板400密封在电子设备10的内部。其中,电路板400可以为电子设备10的主板。电路板400上可以设置有前述的第一馈源140、第二馈源150、第三馈源190,电路板400上也可以集成有处理器,此外还可以集成耳机接口、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马达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显示屏200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400,以通过电路板400上的处理器对显示屏200的显示进行控制。
电池500设置在中框300上,并通过后壳600将电池500密封在电子设备10的内部。同时,电池500电连接至电路板400,以实现电池500为电子设备10供电。其中,电路板400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500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电子设备10中的各个电子器件。
后壳600与中框300连接。例如,后壳600可以通过诸如双面胶等粘接剂贴合到中框300上以实现与中框300的连接。其中,后壳600用于与中框300、显示屏200共同将电子设备10的电子器件和功能组件密封在电子设备10内部,以对电子设备10的电子器件和功能组件形成保护作用。
其中,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100。天线装置100设置于电子设备10。
例如,天线装置100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壳体上(即电子设备10的表面)。示例性的,天线装置100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后壳600的外表面或者当后壳600包括金属结构时,天线装置100可为后壳600的一部分;天线装置100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中框300上,或者当中框300包括金属结构部分时,天线装置100可为中框300的一部分。再例如,天线装置100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内部。示例性的,天线装置100可以但不限于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中框300的底板、电路板400、电子设备10的小板、主板130、电子设备10的天线支架等。
需要说明的是,凡是可承载天线装置100的结构均可以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的承载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天线装置100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具体位置不进行限定。
其中,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的电路板400可以为天线装置100的主板130。
天线装置100的第一辐射体110和第二辐射体120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后壳600的内表面,所谓后壳600的内表面是指从电子设备10的外部上看,后壳600被看不见的一面。后壳600的内表面可与电子设备10的电路板400相邻。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辐射体110和第二辐射体120可以通过贴片天线的形式贴附于后壳600的内表面,第一辐射体110和第二辐射体120也可以通过蚀刻或喷涂等形式形成于后壳600的内表面。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辐射体110、第二辐射体120的具体形成方式不进行限定。
当第一接地端131和第二接地端132设置于电路板400上,第一辐射体110和第二辐射体120设置于后壳600的内表面时,第一辐射体110和第二辐射体120与第一接地端131、第二接地端132可叠层设置,第一辐射体110和第二辐射体120与第一接地端131、第二接地端132之间可存在高度差。此时,第一辐射体110与第一接地端131电磁耦合形成的第一电流路径101可沿电子设备10的厚度方向,第二辐射体120与第二接地端132电磁耦合形成的第二电流路径102也可沿电子设备10的厚度方向,从而,天线装置100可充分利用后壳600与电路板400之间的间隙形成谐振腔160,谐振腔160可具有沿电子设备10厚度方向的高度,第一辐射体110在谐振腔160内更容易形成谐振。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仅为第一辐射体110、第二辐射体120和主板130的设置位置的示例性举例,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第一辐射体110、第二辐射体120可为中框300上的金属枝节;再例如,第一辐射体110、第二辐射体120可设置于天线支架上;又例如,主板130可为电子设备10内部的电路板400支架,或者主板130可为电子设备10的前壳(显示屏200的基板)……。凡是可承载第一辐射体110、第二辐射体120以及主板130的方案均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的电路板400可以形成天线装置100的接地平面。当电路板400也形成天线装置100的主板130时,第一接地端131和第二接地端132设置于电路板400上并可通过电路板400上的接地平面回地。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的其他部件也可以形成天线装置100的接地平面。例如,电子设备10可在电路板400与显示屏200之间的某个部件上形成接地平面,此时,第一接地端131和第二接地端132可以是贯穿电路板400后的方向的导电件(例如导电螺丝),第一接地端131和第二接地端132可穿过电路板400与接地平面电连接,以实现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天线装置100的接地平面的示例性举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其他可形成接地平面的方案也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诸如“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分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辐射体,用于传输第一激励电流,部分所述第一激励电流用于形成第一电磁场;
第二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体间隔设置;及
主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辐射体、所述第二辐射体的一侧,所述主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地端和第二接地端,所述主板在所述第一接地端和所述第二接地端之间形成导电路径;其中,
所述第一接地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辐射体电磁耦合并形成第一电流路径,所述第二接地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辐射体电磁耦合并形成第二电流路径,所述第一辐射体、所述第一电流路径、所述导电路径、所述第二电流路径及所述第二辐射体共同形成谐振腔;另一部分所述第一激励电流用于在所述谐振腔内形成谐振并形成第二电磁场,所述第二电磁场与所述第一电磁场相互增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辐射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辐射体之间;所述第一接地端与所述第一端电磁耦合并形成所述第一电流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第一馈源,所述第一辐射体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第一馈电部和第一接地部,所述第一馈源与所述第一馈电部电连接并传输所述第一激励电流,所述第一接地部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部与所述第一接地端电连接,部分所述第一激励电流通过所述第一接地部和所述第一接地端回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部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馈电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一辐射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端位于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第四端之间,所述第三端在所述主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远离所述第一接地端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第二馈源,所述第二辐射体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的第二馈电部和第二接地部,所述第二馈电部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馈源,所述第二接地部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部位于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馈电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激励电流传输第一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辐射体还用于传输第二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
CN202110726025.XA 2021-06-29 2021-06-29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4375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6025.XA CN113437520B (zh) 2021-06-29 2021-06-29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6025.XA CN113437520B (zh) 2021-06-29 2021-06-29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7520A true CN113437520A (zh) 2021-09-24
CN113437520B CN113437520B (zh) 2022-08-16

Family

ID=77757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6025.XA Active CN113437520B (zh) 2021-06-29 2021-06-29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3752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8162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自解耦宽带天线系统和终端设备
WO2023103664A1 (zh) * 2021-12-08 2023-06-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天线装置
WO2023155593A1 (zh) * 2022-02-21 2023-08-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3240987A1 (zh) * 2022-06-16 2023-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4041090A1 (zh) * 2022-08-22 2024-0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4045766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4087859A1 (zh) * 2022-10-25 2024-05-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62894A (ko) * 2006-12-29 2008-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기기
KR20130046494A (ko) * 2011-10-28 2013-05-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평면형 역 에프 안테나용 방사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안테나
US20160190700A1 (en) * 2014-12-26 2016-06-30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Dualband antenna with isolation enhanced and method thereof
EP3190660A2 (en) * 2016-10-24 2017-07-12 Sercomm Corporation Mimo antenna and wireless device
CN208820049U (zh) * 2018-10-26 2019-05-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19204988A1 (zh) * 2018-04-24 2019-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近场通信天线系统和终端设备
CN210805996U (zh) * 2019-12-31 2020-06-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67371A (zh) * 2020-11-23 2021-03-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736432A (zh) * 2020-12-28 2021-04-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52358A (zh) * 2021-01-28 2021-06-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62894A (ko) * 2006-12-29 2008-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기기
KR20130046494A (ko) * 2011-10-28 2013-05-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평면형 역 에프 안테나용 방사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안테나
US20160190700A1 (en) * 2014-12-26 2016-06-30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Dualband antenna with isolation enhanced and method thereof
EP3190660A2 (en) * 2016-10-24 2017-07-12 Sercomm Corporation Mimo antenna and wireless device
WO2019204988A1 (zh) * 2018-04-24 2019-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近场通信天线系统和终端设备
CN208820049U (zh) * 2018-10-26 2019-05-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805996U (zh) * 2019-12-31 2020-06-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67371A (zh) * 2020-11-23 2021-03-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736432A (zh) * 2020-12-28 2021-04-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52358A (zh) * 2021-01-28 2021-06-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崔琪楣等: "一种基于单天线移动终端的蜂窝链路MIMO容量增强技术", 《通信学报》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8162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自解耦宽带天线系统和终端设备
WO2023103664A1 (zh) * 2021-12-08 2023-06-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天线装置
WO2023155593A1 (zh) * 2022-02-21 2023-08-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3240987A1 (zh) * 2022-06-16 2023-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4041090A1 (zh) * 2022-08-22 2024-0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4045766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4087859A1 (zh) * 2022-10-25 2024-05-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7520B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37520B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736432B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193110B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099774B2 (en) Antenna
CN112467387B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238541A1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736461B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28233B (zh) 电子设备
CN112448162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3151006U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12797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48145B (zh) 电子设备
CN112103624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5342969U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571895B (zh) 天线装置的接地结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93541B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49035B (zh) 电子设备
US20090052360A1 (en)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EP4224630A1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7913509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438780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728171A (zh) 电子设备
CN116613508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780161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477215A (zh)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