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5428B - 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和系统、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 - Google Patents

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和系统、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5428B
CN113425428B CN202110705580.4A CN202110705580A CN113425428B CN 113425428 B CN113425428 B CN 113425428B CN 202110705580 A CN202110705580 A CN 202110705580A CN 113425428 B CN113425428 B CN 1134254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ention
point
line
appliance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55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25428A (zh
Inventor
郑轶刊
侯俊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Ea Medical Instruments Technolog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Ea Medical Instruments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Ea Medical Instruments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Ea Medical Instruments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558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254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25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542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0465 priority patent/WO202226812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25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54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02Orthodontic computer assisted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8Mouthpiece-type retainers or positioners, e.g. for both the lower and upper arc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02Orthodontic computer assisted systems
    • A61C2007/004Automatic construction of a set of axes for a tooth or a plurality of teeth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和系统、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所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牙列模型以及与所述牙列模型相匹配的壳状矫治器模型;在所述牙列模型上附件安装可选区域内选取一个安装点,基于该安装点构建固位附件,其包括:将佩戴于所述牙列模型上的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牙列模型上脱下,并获取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上与所述安装点相对应的基准点的运动轨迹;建立所述运动轨迹中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或者建立所述运动轨迹中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基于所述切线或所述直连线,按照预定规则构建出固位附件。如此,提高了附件对矫治器的固位力,避免矫治器意外脱落。

Description

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和系统、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和构建系统,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涉及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属于口腔正畸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拥有摘戴方便、舒适美观、临床易用、有利于口腔卫生清理等优点,使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越来越受欢迎。而随着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广泛使用,面对众多口腔情况不同的患者,也逐渐地暴露出一些缺点。
其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固位,除了依靠矫治器与牙齿之间的摩擦力,主要还会依靠粘接在牙齿上的附件,然而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大量使用中发现,现有的附件无法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无法产生足够的固位力,造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佩戴过程中意外脱落。
另外,对于在牙齿唇颊侧的附件而言,由于患者不经意间的舌头舔压等行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受到来自该附件的固位作用进一步削减,以至于在佩戴过程中会不断的脱落,使正畸治疗无法继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和构建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其中附件可以保证对矫治器的固位力,解决现有技术因附件对矫治器的固位力不足而导致矫治器易脱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所述固位附件包括用于与牙齿相附接的底面、以及沿所述底面的部分边缘依次连接的牙龈侧固位面、转角固位面和远中侧固位面,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牙列模型以及与所述牙列模型相匹配的壳状矫治器模型;
在所述牙列模型上附件安装可选区域内选取一个安装点,基于该安装点构建固位附件,其包括:
将佩戴于所述牙列模型上的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牙列模型上脱下,并获取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上与所述安装点相对应的基准点的运动轨迹;
建立所述运动轨迹中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或者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并构建出满足以下规则的固位附件:
规则一,所述底面贴合匹配所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
规则二,所述牙龈侧固位面与所述底面的交线为第一直线、与所述转角固位面的交线具有于所述底面法向上的最高点,所述第一直线和所述最高点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切线或所述直连线呈60°~90°夹角;或者,所述牙龈侧固位面与所述转角固位面的交线为第二直线、与所述底面的交线具有与所述转角固位面相远离的最远点,所述第二直线和所述最远点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切线或所述直连线呈60°~90°夹角。
进一步地,步骤“在所述牙列模型上附件安装可选区域内选取一个安装点,基于该安装点构建固位附件”还包括:
以步骤“建立所述运动轨迹中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或者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中的所述切线或所述直连线作为第一辅助线,进一步建立不同于所述第一辅助线的第二辅助线,所述第二辅助线为所述运动轨迹中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或者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
所述固位附件还满足规则四:所述转角固位面与所述底面的交线的两个端点、和所述最高点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辅助线呈60°~90°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转角固位面在与所述底面法向相垂直的横截面上呈凸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关键位置点选自于起始位置点、由所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的法向投影空间的边界与所述运动轨迹的交点定义而出的末尾位置点,位于所述起始位置点和所述末尾位置点之间的过渡位置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辅助线设置为所述起始位置点的切线,所述第二辅助线设置为所述起始位置点与所述末尾位置点的直连线。
进一步地,所述牙龈侧固位面、所述转角固位面和所述远中侧固位面中的任意个设置为:以与所述底面呈60°~120°的夹角角度沿直线远离所述底面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牙龈侧固位面和所述远中侧固位面分别设置为平面或曲面,所述转角固位面设置为圆柱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牙龈侧固位面与所述底面的交线具有与所述转角固位面相远离的最远点和与所述转角固位面相交的最近点;
所述远中侧固位面与所述底面的交线具有与所述转角固位面相远离的极远点和与所述转角固位面相交的极近点;
步骤“建立所述运动轨迹中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或者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并构建出满足以下规则的固位附件”中还具有规则三:在沿所述底面法向的投影面上,自所述最近点至所述最远点的直连线与自所述极近点至所述极远点的直连线呈60°~120°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牙龈侧固位面设置为:自与所述底面的交线呈内凹的曲形远离所述底面延伸,且由与所述底面的交线的两个端点、与所述最高点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底面呈60°~120°的夹角;
以及/或者,所述转角固位面设置为:自与所述底面的交线呈内凹的曲形远离所述底面延伸,且由所述极近点、所述最近点和所述最高点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底面呈60°~120°的夹角;
以及/或者,所述远中侧固位面设置为:自与所述底面的交线呈内凹的曲形远离所述底面延伸,且由与所述底面的交线的两个端点、与所述转角固位面的交线在所述底面法向上的最高端点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底面呈60°~120°的夹角。
进一步地,在沿所述底面法向的投影面上,所述最远点和所述最近点的直连线,与所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所在牙齿的牙长轴呈60°~90°夹角;
以及/或者,在沿所述底面法向的投影面上,所述极远点和所述极近点的直连线,与所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所在牙齿的牙长轴呈0°~45°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牙龈侧固位面、所述转角固位面和所述远中侧固位面中的任一个的上边沿限定出所述固位附件于所述底面法向上的最大高度。
进一步地,步骤“获取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上与所述安装点相对应的基准点的运动轨迹”中:依次记录所述基准点在空间坐标系下的N个坐标,并按顺序将N个坐标拟合成一条曲线,该曲线构成所述运动轨迹;其中N≥2,且N 个坐标包括在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佩戴于所述牙列模型时所述基准点的起始坐标。
进一步地,所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位于所述牙列模型的唇颊面;
步骤“将佩戴于所述牙列模型上的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牙列模型上脱下”中:以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的舌侧作为致动力的作用区,采用所述致动力将佩戴于所述牙列模型上的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牙列模型上脱下;
其中,所述致动力沿牙长轴指向咬合端;或者,所述致动力具有沿牙长轴指向咬合端的分量和垂直于牙长轴指向唇颊面的分量。
进一步地,步骤“将佩戴于所述牙列模型上的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牙列模型上脱下”中:以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的末位磨牙壳体单元的舌侧的牙龈边缘中点作为所述致动力的作用区。
进一步地,所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内具有两个或以上待选的安装点,所述构建方法中,遍历全部所述安装点,以对每个安装点依次执行:所述步骤“在所述牙列模型上附件安装可选区域内选取一个安装点,基于该安装点构建固位附件”;测评所构建的固位附件所具有的固位力;
所述构建方法还包括步骤:在构建的全部固位附件中,按照所述固位力最大的优选原则,确定最终的固位附件及其所对应的安装点。
进一步地,在所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规划出呈行列矩阵分布的若干节点,全部或部分所述节点作为待选的安装点。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个或以上待选的安装点”包括所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的内部中心点、近中边缘中心点、近中边缘咬合端点、近中边缘牙龈端点、远中边缘中心点、远中边缘咬合端点、远中边缘牙龈端点、咬合边缘中心点、牙龈边缘中心点的其中两个或以上。
进一步地,步骤“测评所构建的固位附件所具有的固位力”包括:
在所述牙列模型增设所构建的固位附件以作为第二牙列模型,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二牙列模型相匹配的第二壳状矫治器模型;
获取使佩戴于所述第二牙列模型上的所述第二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第二牙列模型上脱下的致动力,以致动力作为该固位附件所具有的固位力。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固位附件的构建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构建方法中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构建方法中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包括:
壳状矫治器,其围出可容纳牙列的内腔,并具有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附件容置槽;以及,
固位附件,采用所述构建方法构建而成,其底面用于与牙列上的牙齿相附接,且所述牙龈侧固位面、所述转角固位面和所述远中侧固位面均与所述附件容置槽的槽面相抵以阻止所述矫治器脱离牙列。
进一步地,所述矫治器包括唇颊侧壳体和舌侧壳体,所述附件容置槽设在所述唇颊侧壳体中并位于所述矫治器的与磨牙和前磨牙相对应的壳体单元中的任一个或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附件容置槽位于所述矫治器的与末位磨牙相对应的壳体单元中,以及/或者,位于所述矫治器的与末位第二颗牙齿相对应的壳体单元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固位附件的设计优化,可以提高固位附件对矫治器的固位力,解决现有技术因固位附件对矫治器的固位力不足而导致矫治器易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牙列模型和壳状矫治器模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壳状矫治器模型佩戴于牙列模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壳状矫治器模型从牙列模型上脱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准点在空间坐标系中的运动轨迹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例了固位附件安装于牙齿上的状态;
图7a~7c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固位附件的示意图,其中,图7a是固位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b是固位附件沿其底面法向的投影示意图,图7c 是沿图7a中A-A剖线的剖面示意图,所示剖面平行于底面的法线且穿过固位附件于所述底面法向上的最大高度点;
图7d和7e是本发明实施例1一简单变化例的固位附件沿其底面法向的投影示意图;
图8a是安装有本发明实施例1的固位附件的牙齿于唇颊面的结构视图;
图8b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设有容置槽的壳体单元于唇颊侧的结构视图;
图9a~9c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固位附件的示意图,其中,图9a是固位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b是固位附件沿其底面法向的投影示意图,图9c 是沿图9a中A-A剖线的剖面示意图,所示剖面平行于底面的法线且穿过固位附件于所述底面法向上的最大高度点;
图10a~10b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固位附件的示意图,其中,图10a是固位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b是固位附件沿其底面法向的投影示意图;
图11a~11b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固位附件的示意图,其中,图11a是固位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b是固位附件沿其底面法向的投影示意图;
图12a~12b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固位附件的示意图,其中,图12a是固位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b是固位附件沿其底面法向的投影示意图;
图13a~13b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固位附件的示意图,其中,图13a是固位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b是固位附件沿其底面法向的投影示意图;
图14a~14c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固位附件的示意图,其中,图14a是固位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b是固位附件沿其底面法向的投影示意图,图14c是沿图14a中A-A剖线的剖面示意图,所示剖面平行于底面的法线且穿过固位附件于所述底面法向上的最大高度点;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附件安装可选区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参图1至图8b,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用于在设计阶段针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中的固位附件进行构建,尤其是固位附件的固位面12和底面的构建;并且,该实施例还公开了采用构建方法所构建而出的固位附件10,并进一步公开了采用该固位附件10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
参图1,所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牙列模型以及与所述牙列模型相匹配的壳状矫治器模型。
该步骤,结合图2,例如,获取牙列模型100以及壳状矫治器模型200。
其中,牙列模型100可以是上颌牙列模型和下颌牙列模型中的任一个,也可以是上颌牙列模型和下颌牙列模型二者的组合;另外,牙列模型100可以如图2所示的对应于一个完整牙列,也可以变化实施为对应于一个完整牙列中的部分——比如,在图2所示的完整牙列基础上移除切牙后剩余的牙列部分,当然,这只是为便于理解的一种举例。
习知的,在牙齿正畸过程中,牙列布局自起始布局状态至最终布局状态,期间会具有一系列中间布局状态。而该步骤中,牙列模型100所具有的牙列布局可以是起始布局状态或者任一个中间布局状态,不予限定。
并且,再习知的,在牙齿正畸过程中,壳状矫治器佩戴于牙列上并呈弹性形变状态,而该壳状矫治器的自然形态(即无弹性形变状态)与当前牙列布局的下一个牙列布局状态相一致,从而在壳状矫治器的带动下将当前牙列布局逐渐矫正为下一个牙列布局状态,以完成该阶段的正畸。
该步骤S101中,如图2所示,壳状矫治器模型200匹配于牙列模型100,即,其可以佩戴于牙列模型100,并且其理论上的自然形态与牙齿正畸计划中牙列模型100的下一个牙列布局状态相一致,例如:当牙列模型100的牙列布局为牙齿正畸过程的起始布局状态,与之匹配的壳状矫治器模型200为按照牙齿正畸计划将牙列自起始布局状态矫正为第一个中间布局状态的壳状矫治器的模型;当牙列模型100的牙列布局为牙齿正畸过程的最后一个中间布局状态,与之匹配的壳状矫治器模型200为按照牙齿正畸计划将牙列自最后一个中间布局状态矫正为最终布局状态的壳状矫治器的模型;以此类推,不予枚举。
进一步地,该步骤S101中,牙列模型100、壳状矫治器模型200分别可以实施为数字模型或者实体模型。
例如,针对牙列模型100而言:一种实施方式中,利用扫描设备,进行口腔内扫描或者对传统取模后灌制所得的石膏模型进行扫描,以得到牙列数据,基于该牙列数据,并结合牙齿正畸计划中各个阶段的牙列布局状态,可以获取数字的牙列模型,如此,该步骤S101以获取数字的牙列模型予以实施;再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前述获取数字的牙列模型之后,通过3D打印得到实体的牙列模型,如此,该步骤S101以获取实体的牙列模型予以实施。可以理解的,这两种实施方式仅为举例,牙列模型100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其它可行技术实施为数字模型或者实体模型。
再例如,针对壳状矫治器模型200而言: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获取的数字的牙列模型100,按照该牙列模型100在牙齿正畸计划中的下一个牙列布局状态,赋予预定的厚度参数,获取数字的壳状矫治器模型200,如此,该步骤S101以获取数字的壳状矫治器模型200予以实施;再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获取数字的壳状矫治器模型200之后,通过3D打印以及/或者其它成型技术得到实体的壳状矫治器模型,如此,该步骤S101以获取实体的壳状矫治器模型予以实施;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获取的数字的牙列模型100,按照该牙列模型100在牙齿正畸计划中的下一个牙列布局状态,制作阳模,然后,基于热压膜成型技术在该阳模上压膜获得实体的壳状矫治器模型200,如此,该步骤S101同样以获取实体的壳状矫治器模型200予以实施。可以理解的,这三种实施方式仅为举例,壳状矫治器模型200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其它可行技术实施为数字模型或者实体模型。
步骤S102,在所述牙列模型上附件安装可选区域内选取一个安装点,基于该安装点构建固位附件。
该步骤中,如图2所示,例如,在牙列模型100上的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内选取一个安装点P01,基于该安装点P01构建固位附件10(标号如图6 所示)。
具体地,安装点P01位于牙列模型100上的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如图2中斜线填充区域)内,该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代表了牙列上可以用于安装固位附件10的牙齿表面,其优选呈平整的牙齿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点P0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的大量历史案例进行大数据分析,以固位效果最优(比如矫治器意外脱套的频率最小、或者矫治器意外脱套时的固位力最大)的历史案例中固位面所在位置作为安装点P01,当然,这仅为一种举例,在实际实施中安装点P01还可以根据其它因素或通过其它方式确定。
具体而言,该步骤S102进一步包括以下各个子步骤。
子步骤S1021,将佩戴于所述牙列模型上的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牙列模型上脱下,并获取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上与所述安装点相对应的基准点的运动轨迹。
该子步骤S1021,参图2至图4所示,例如,将佩戴于牙列模型100上的壳状矫治器模型200,从牙列模型100上脱下,并获取壳状矫治器模型200 上与安装点P01相对应的基准点P02的运动轨迹R。
具体地,参图2,由于牙列模型100和壳状矫治器模型200的匹配关系,壳状矫治器模型200上具有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位置相对应的附件容纳槽可选区域A2,该附件容纳槽可选区域A2代表了壳状矫治器上可以用于设置附件容纳槽(如后文图6中标号200e’所示)的区域,同时,附件容纳槽可选区域A2内具有与安装点P01位置相对应的基准点P02。
该子步骤S1021中,首先,壳状矫治器模型200佩戴于牙列模型100上,而可以理解的,在配戴完好的情形下,附件容纳槽可选区域A2恰好完全重叠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而基准点P02则恰好完全重叠于安装点P01。
进一步地,参图4所示,将壳状矫治器模型200由佩戴于牙列模型100 上的状态(如图4中实线所示)到从牙列模型100上脱下的状态(如图4中虚线所示),该过程为便于表述定义为脱下过程,该子步骤中,在脱下过程中获取基准点P02的运动轨迹R。
优选地,如图5所示,步骤“获取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上与所述安装点相对应的基准点的运动轨迹”中:依次记录基准点P02在空间坐标系下的N 个坐标(每个坐标如图5中黑点所示),N≥2,并按顺序将N个坐标拟合成一条曲线R,该曲线R即构成所述运动轨迹R。
其中,所述的“N个坐标”包括基准点P02的起始坐标,该起始坐标也即在壳状矫治器模型200佩戴于牙列模型100时的基准点P02的坐标。例如图5所示,N个坐标示例为Pr1,…Prn,其中,坐标Pr1即基准点P02的起始坐标。
这里,图5所示的空间坐标系X-Y-Z中,以安装点P01所在牙齿100a 的牙长轴定义出Y轴,即Y轴平行于牙齿100a的牙长轴,且以自牙龈端至咬合端的指向定义出Y轴正向;以垂直于牙齿100a的牙长轴、且自牙齿100a 的舌面至牙齿100a的唇颊面的指向定义出Z轴正向;以垂直于牙齿100a的牙长轴、自牙齿100a至该牙齿100a前方相邻牙齿100b的指向(或者自牙齿 100a的远中侧至其近中侧的指向)定义出X轴正向。当然,图5所示仅是本发明中空间坐标系的一种举例,而本领域可知的,可以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向来构建空间坐标系,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步骤“依次记录基准点P02在空间坐标系下的N个坐标”时,自基准点P02的起始坐标Pr1开始,随着所述脱下过程的持续,每隔一段时间,或者,每隔一定位移量,获取基准点P02在空间坐标系下的坐标。具体而言,例如:该子步骤S1021中,每隔一段时间,比如0.1s,记录基准点P02 在空间坐标系下的坐标,由此,获取基准点P02在空间坐标系下的N个坐标 Pr1,…Prn;又或者,该子步骤S1021中,每隔一定位移量,记录基准点P02 在空间坐标系下的坐标,由此,获取基准点P02在空间坐标系下的N个坐标 Pr1,…Prn。
子步骤S1022,建立所述运动轨迹中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或者建立所述运动轨迹中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并按照预定规则构建出固位附件。
也即,该子步骤S1022中,基于运动轨迹R中的关键位置点建立一条第一辅助线,并根据所述第一辅助线来构建出固位附件10。
其中,所述第一辅助线的建立存在不同的实现方式:例如,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辅助线为运动轨迹R中的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再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辅助线为运动轨迹R中的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
优选地,所述关键位置点选自起始位置点、末尾位置点、过渡位置点,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自其它的位置点,不以此为限。其中,参图5,所述起始位置点即运动轨迹R的起始点,也即在壳状矫治器模型200佩戴于牙列模型100时的基准点P02所在位置点,例如前述坐标Pr1所代表的位置点,为便于表述,下文中以Pr1对“起始位置点”予以标示;所述末尾位置点,也即基准点P02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的法向F(参图4中虚线箭头)投影空间S中离开时的位置点Prt,也即,该末尾位置点Prt由投影空间S的边界与运动轨迹R的交点定义而出;所述过渡位置点,即运动轨迹R在起始位置点Pr1和末尾位置点Prt之间的位置,例如图5中位置点Prm所示。
基于此,在子步骤S1022中,一实施方式下,若以所述的“建立所述运动轨迹中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予以实施,举例来讲,则具体可以是:建立起始位置点Pr1的切线,如图5中Q1示意,再或者建立末尾位置点Prt 的切线,如图5中Q2示意,又或者建立所述过渡位置点的切线,如图5中 Q3示意。进而,所述第一辅助线为切线Q1、或Q2、或Q3。当然,在所述关键位置点选自其它的位置点时,所建立的切线也相应变化,不再枚举。
而在子步骤S1022中,一实施方式中,若以所述的“建立所述运动轨迹中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予以实施,举例来讲,则具体可以是:建立起始位置点Pr1和末尾位置点Prt的直连线,如图5中Q4示意;也可以建立起始位置点Pr1和所述过渡位置点、或者末尾位置点Prt和所述过渡位置点的直连线(如图5中Q5示例)。进而,所述第一辅助线为直连线Q4、或 Q5。当然,在两个关键位置点选自其它的位置点时,所建立的直连线也相应变化,不再枚举。
在本实施例中,参图6至图7a所示,整体上而言,固位附件10包括底面11、固位面12和非固位面13,其具体可设置为由底面11、固位面12和非固位面13合围形成的封闭三维体。其中,固位面12包括沿底面11的部分边缘(即边缘P1-P2-P3-P4)依次连接的远中侧固位面121、转角固位面122 和牙龈侧固位面123。
进一步地,该子步骤S1022中,构建固位附件10时,满足规则一:底面11贴合匹配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
如前所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代表了牙列上可以用于安装固位附件10的牙齿表面;而相应的,底面11即固位附件100用于与牙齿相附接的安装面。故此,基于所述规则一构建固位附件10,也即,底面11设计成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相匹配,以便于通过底面11贴合附接在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相对应的牙齿表面处。
可以理解的,一实施例中,在与牙齿相附接的具体实施中,底面11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贴合固定在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相对应的牙齿表面上。
进一步地,该子步骤S1022中,构建固位附件10时,还满足规则二:牙龈侧固位面123与底面11的交线P3-P4为第一直线、与转角固位面122 的交线P3-P5具有于底面11法向上的最高点P5,所述第一直线(参交线 P3-P4)和最高点P5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辅助线呈60°~90°夹角;或者,牙龈侧固位面123与转角固位面122的交线P3-P5为第二直线、与底面 11的交线P3-P4具有与转角固位面122相远离的最远点P4,所述第二直线 (参交线P3-P5)和最远点P4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辅助线呈60°~90°夹角。
详细地来讲,牙龈侧固位面123与底面11具有交线P3-P4;牙龈侧固位面123与转角固位面122具有交线P3-P5。
而在交线P3-P4上,点P4为与转角固位面122相远离的最远点,同时也是与交线P3-P5相远离的最远点,而点P3为与转角固位面122相交的最近点 (即点P3为交线P3-P4与转角固位面122的相交点),同时也是与交线P3-P5 的相交点(或称公共点)。类似的,交线P3-P5上,点P5为交线P3-P5于底面11法向上的最高点,同时也是与交线P3-P4相远离的最远点,而点P3为与底面11相交的最低点(即点P3为交线P3-P5与底面11的相交点)。
该子步骤S1022,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规则二可以为——交线P3-P4为直线、并且交线P3-P4和点P5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辅助线(例如切线 Q1或Q2或Q3,或者直连线Q4或Q5)呈60°~90°夹角,优选呈90°,如此,基于所述规则二构建固位附件10的牙龈侧固位面123;或者,所述规则二还可以为——交线P3-P5为直线、并且交线P3-P5和点P4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辅助线(例如切线Q1或Q2或Q3,或者直连线Q4或Q5)呈60°~90°夹角,优选呈90°,如此,基于所述规则二构建固位附件10的牙龈侧固位面123。
这样,本发明的所述构建方法,基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构建底面11,并基于所述第一辅助线来构建牙龈侧固位面123,如此,使得一实施例的固位附件10,可以相对现有技术大大提高对矫治器200’的固位力,解决现有技术因固位附件对矫治器的固位力不足而导致矫治器易脱落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示例,牙龈侧固位面123设计成与所述第一辅助线呈60°~90°夹角的平面,具体可优选为呈90°夹角(也即牙龈侧固位面123 与所述第一辅助线相垂直);并且,交线P3-P4呈直线。当然,本发明在变化实施中,牙龈侧固位面123还可以设计成满足所述规则二的凹曲面,如参图10a所示实施例3、图11a所示实施例4以及图14a所示实施例7,或者还可以设计成满足所述规则二的凸曲面,如参图12a所示实施例5、图13a所示实施例6,后文详述。
进一步地,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102中,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位于牙列模型100的唇颊面,相应的,附件容纳槽可选区域A2位于壳状矫治器模型200的唇颊侧。
而相对应的,所述的“将佩戴于所述牙列模型上的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牙列模型上脱下”,优选为:以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的舌侧作为致动力的作用区,采用所述致动力将佩戴于所述牙列模型上的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牙列模型上脱下。
如此,通过将致动力的作用区选定在壳状矫治器模型200的舌侧处,以此为基础来实施壳状矫治器模型200的脱下过程,进而使所构建的固位附件可以提升固位作用,尤其是在针对患者不经意间的舌头舔压等诱因发生时,避免矫治器的意外脱落。
这里,可以理解的,所述的“致动力的作用区”,即所述致动力在壳状矫治器模型200的始发位置。优选地,在一实施方式中,以壳状矫治器模型 200的舌侧的牙龈边缘作为致动力的作用区,尤其如图所示,以壳状矫治器模型200的末位磨牙壳体单元200a的舌侧的牙龈边缘中点作为致动力的作用区。
当然,在变化实施中,致动力的作用区也不限定于舌侧的牙龈边缘,更不限定于末位磨牙壳体单元200a上,还可以以壳状矫治器模型200的其它适宜位置(例如倒数第二位磨牙壳体200b上)作为致动力的作用区,不再枚举。
在具体实施中:当牙列模型100、壳状矫治器模型200分别实施为实体模型,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机向壳状矫治器模型200的舌侧施力,以将佩戴于牙列模型100上的壳状矫治器模型200,从牙列模型100上脱下;又或者,当牙列模型100、壳状矫治器模型200分别实施为数字模型,可以采用仿真技术模所述致动力,以将佩戴于牙列模型100上的壳状矫治器模型200,从牙列模型100上脱下。
进一步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还位于牙列模型100的磨牙和前磨牙中的任意一颗、两颗或更多颗上。而为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构建方法,附图中仅示例了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位于牙列模型100的末位磨牙(即牙齿100a)上,而实际实施中,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的所在牙齿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的,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位置相对应的,附件容纳槽可选区域A2位于壳状矫治器模型200的对应磨牙的磨牙壳体单元和对应前磨牙的前磨牙壳体单元中的任意一个、两个或更多个上。而为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构建方法,附图中仅示例了附件容纳槽可选区域A2位于壳状矫治器模型200的末位磨牙壳体单元200a上。并且,所述致动力为矢量参数,一实施方式中,其具有沿牙长轴指向咬合端的分量和垂直于牙长轴指向唇颊面的分量,也即,其方向为——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所在牙齿100a的牙长轴呈非零夹角、且自牙龈端指向咬合端、同时自舌面指向唇颊面,如此,基于该致动力所构建出的固位附件,进一步可以避免因舌头舔压而诱发矫治器脱落的情况,大大提高对矫治器的固位作用。当然,在一变化实施方式中,所述致动力也可以沿牙长轴指向咬合端,也即,其沿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所在牙齿100a的牙长轴指向该牙齿100a的咬合端。
进一步地,关于牙龈侧固位面123与底面11的交线P3-P4,在沿底面11 法向的投影面上,点P3和点P4的直连线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所在牙齿 100a的牙长轴呈60°~90°夹角。也即,在沿底面11法向的投影面上,点 P3和点P4的直连线可以是:垂直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所在牙齿100a的牙长轴;或者,自点P3至点P4以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所在牙齿100a的牙长轴存在≥60°的锐角夹角的状态趋近牙齿100a的咬合面延伸;或者,自点P3至点P4以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所在牙齿100a的牙长轴存在≥60°的锐角夹角的状态趋近牙齿100a的牙龈延伸。
进一步地,远中侧固位面121与底面11具有交线P1-P2,与转角固位面 122具有交线P2-P6。
而在交线P1-P2上,点P1为与转角固位面122相远离的极远点,同时也是与交线P2-P6相远离的极远点,而点P2为与转角固位面122相交的极近点 (即点P2为交线P2-P6与转角固位面122的相交点),同时也是与交线P2-P6 的相交点(或称公共点)。类似的,交线P2-P6上,点P6为交线P2-P6于底面11法向上的最高点,同时也是与交线P1-P2相远离的最远点,而点P2为与底面11相交的最低点(即点P2为交线P2-P6与底面11的相交点)。
优选地,该子步骤S1022中,参图7b,构建固位附件10时,还满足规则三:在沿底面11法向的投影面上,自点P2至点P1的直连线与自点P3至点P4的直连线的夹角k0呈60°~120°。
可以理解的,所述规则三包括三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其一,如图7b所示的实施例,在沿底面11法向的投影面上,k0呈≥60°的锐角;其二,如图 7c所示,作为图7b的一个简单变化实施例,在沿底面11法向的投影面上, k0呈直角;其三,如图7d所示,作为图7b的再一个简单变化实施例,在沿底面11法向的投影面上,k0呈≤120°的钝角。
如此,在所述规则一和规则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所述规则三来构建固位附件10,具体是基于所述规则二构建固位附件10的远中侧固位面123,使得固位附件10呈楔形结构,进一步增强对矫治器200’的固位作用,使得矫治器200’在意外脱套运动中可以与固位附件10之间越压越紧。
进一步地,关于远中侧固位面121与底面11的交线P1-P2,在沿底面11 法向的投影面上,点P1和点P2的直连线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所在牙齿 100a的牙长轴呈0°~45°夹角。也即,在沿底面11法向的投影面上,点P1 和点P2的直连线可以是:平行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所在牙齿100a的牙长轴;或者,自点P2至点P1以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所在牙齿100a的牙长轴存在≤45°的锐角夹角的状态向前(即趋近牙齿100a的近中侧)延伸;或者,自点P2至点P1以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所在牙齿100a的牙长轴存在≤45°的锐角夹角的状态向后(即趋近牙齿100a的远中侧)延伸。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示例,远中侧固位面121设计成平面,其与底面11具有交线P1-P2呈直线。当然,本发明在变化实施中,远中侧固位面121还可以设计成满足所述规则三的凹曲面,如参图10a所示实施例3、图13a所示实施例6以及图14a所示实施例7,或者还可以设计成满足所述规则三的凸曲面,如参图11a所示实施例4、图12a所示实施例5,后文详述。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角固位面122与底面11具有交线P2-P3;优选地,该步骤S102中还包括子步骤S1023:建立不同于所述第一辅助线的第二辅助线,所述第二辅助线为所述运动轨迹中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或者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
其中,与前述的所述第一辅助线类似的,所述第二辅助线的建立同样存在不同的实现方式:例如,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辅助线为运动轨迹R中的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再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辅助线为运动轨迹R 中的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并且,在所述第二辅助线的建立中,关键位置点同样可以选自所述起始位置点、所述末尾位置点、所述过渡位置点、或者根据需要而定的其它位置点。
而鉴于所述第二辅助线和所述第一辅助线不同,意指:
若所述第一辅助线为某一关键位置点的切线,则所述第二辅助线可以为另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也可以是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以图5为例,比如所述第一辅助线为切线Q1,则所述第二辅助线不可以为切线Q14而可以为切线Q2、或者切线Q3、或者直连线Q4、或者直连线Q5、等;
而若所述第一辅助线为某两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则所述第二辅助线可以为另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也可以为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以图5 为例,比如所述第一辅助线为直连线Q4,则所述第二辅助线不可以为直连线 Q4而可以为切线Q1、或者切线Q2、或者切线Q3、或者直连线Q5、等。
在子步骤S1023中,固位附件10还满足规则四:交线P2-P3的端点P2、端点P3,和点P5所限定的平面S2,与所述第二辅助线呈60°~90°夹角,优选呈90°。如此,基于所述第二辅助线构建固位附件10,尤其是构建固位附件10的转角固位面122,可以进一步增强固位附件10对矫治器200’的固位力,解决现有技术因固位附件对矫治器的固位力不足而导致矫治器易脱落的问题。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如图示例,转角固位面122设计成在与底面11 法向相垂直的横截面上呈凸弧形,尤其是呈凸圆弧形。当然,转角固位面122 的造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与所述第二辅助线呈60°~90°夹角的平面。
进一步地,在优选实施中,所述第一辅助线设置为起始位置点Pr1的切线Q1,所述第二辅助线设置为起始位置点Pr1与末尾位置点Prt的直连线Q4,如此,也即,基于起始位置点Pr1的切线Q1来设计固位附件10的牙龈侧固位面123方位,基于起始位置点Pr1与末尾位置点Prt的直连线Q4来设计固位附件10的转角固位面122方位,可以进一步增强固位力,保证固位附件 10对矫治器200’的固位效果。
进一步地,参图7a,固位面12自底面11的部分边缘(具体为边缘P1-P2-P3-P4)逐渐远离底面11延伸,直至达到固位面12的上边沿12a,该上边沿12a限定出固位附件10于底面11法向上的最大高度。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由转角固位面122的上边沿122a限定出固位附件10于底面11法向上的最大高度,上边沿122a中的点T示例为固位附件10于底面11法向上的最大高度点。当然,在变化实施时,最大高度点T也可以位于牙龈侧固位面123 的上边沿123a中或远中侧固位面121的上边沿121a中。
优选地,远中侧固位面121、转角固位面122和牙龈侧固位面123分别可以设置为:与底面11呈60°~120°夹角布置。换个角度讲,也即,远中侧固位面121、转角固位面122和牙龈侧固位面123分别以与底面11呈60°~120°的夹角角度沿直线远离底面11延伸。如此,固位面12可以向矫治器 200’提供更大的固位力,实现矫治器200’在牙列100’上的固位。进一步地,此处夹角角度可以优选为60°~90°,且更优选呈75°~90°。另外,在变化实施中,远中侧固位面121、转角固位面122和牙龈侧固位面123也可以分别设置成沿曲线远离底面11延伸,如图14a所示实施例;再者,变化实施中,也可以远中侧固位面121、转角固位面122和牙龈侧固位面123的三者其一或其二设置成沿直线远离底面11延伸(如本实施例或图9a~13b任一实施例所示),而三者其余的则设置成沿曲线远离底面11延伸(如图14a所示实施例),这些变化均未脱离本发明的技艺宗旨。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参图7b和7c,远中侧固位面121、转角固位面122 和牙龈侧固位面123均与底面11相垂直(也即平行于底面11的法向),如图7c中夹角k1为直角,也即垂直于底面11沿直线延伸。如此,结合前述可得,远中侧固位面121和牙龈侧固位面123均为垂直于底面11的平面,而转角固位面122为垂直于底面11的圆柱弧面。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固位附件10还可以包括增设在固位面12上的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具体可以是多个凸点、多个凹坑、一条或多条刻痕中的任一种或组合,以增强固位附件10与矫治器之间的摩擦力,保证矫治器的固位效果。
进一步地,非固位面13不对矫治器200’在牙列100’上起固位作用,其与底面11之间的关系相较于固位面12与底面11的关系而言更为平缓,且非固位面13的构型利于引导矫治器200’顺利就位,例如后文中引导矫治器200’的容置槽200e’顺利地卡接在固位附件10处,故此,非固位面13又可以被称为引导面。
非固位面13自固位面12的上边沿12a斜向下延伸,直至与底面11边缘 P1-P4(即,底面11的四周边缘中除去边缘P1-P2-P3-P4之后的其余部分) 相连接。优选地,非固位面13设置呈凸曲面,且其任意位置的切平面与底面 11的夹角k2小于60°。
进一步地,与图1所示的构建方法相对应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固位附件的构建系统。
所述构建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文所述构建方法中的步骤。
这里,结合图1至图5,对所述构建系统的所述处理器进行简单说明。所述处理器包括获取单元、控制单元以及处理单元。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牙列模型100以及与牙列模型100相匹配的壳状矫治器模型200;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佩戴于牙列模型100上的壳状矫治器模型200从牙列模型100上脱下;在佩戴于牙列模型100上的壳状矫治器模型200从牙列模型100上脱下过程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壳状矫治器模型200上与安装点P01相对应的基准点P02的运动轨迹R;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建立运动轨迹R中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如图5中切线Q1、Q2、Q3),或者建立运动轨迹R中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如图5中直连线Q4、Q5),按照所述的各个规则,构建出固位附件1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处理器的各个单元还可用于执行前文所述构建方法中的相应步骤的详细实施以及其它步骤,具体可参考前述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与图1至图5所示的构建方法相对应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构建方法中的步骤。具体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前述,以及图6至图8b,对实施例的所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进行详细介绍。
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包括壳状矫治器200’和前文所述的固位附件10。
可以理解的,矫治器200’结构、造型基本上对应于所述构建方法中的壳状矫治器模型200,仅在壳状矫治器模型200基础上增开容置槽200e’。
固位附件10采用前文所述构建方法构建而成,通过其底面11固定安装于牙列100’上的牙齿表面,以用于为适配该牙列100’的矫治器200’提供固位力。在具体实施中,底面11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在牙齿表面。
矫治器200’的内腔可容纳牙列100’,可以理解的,矫治器200’划分有与牙列100’上的各颗牙齿造型一一适配的壳体单元,例如,对应于末位磨牙(即后文的第二磨牙100a’),矫治器200’具有壳体单元200a’,该壳体单元200a’的内腔恰好可以容纳末位磨牙100a’。
矫治器200’还具有附件容置槽200e’,该附件容置槽200e’连通矫治器 200’的内腔并可以容纳固位附件10。在矫治器200’向牙列100’上安装时,固位附件10的非固位面13利于引导矫治器200’顺利就位,以使得矫治器200’的附件容置槽200e’顺利地卡接在固位附件10处,也即使得固位附件10嵌入附件容置槽200e’内;而在矫治器200’保持在牙列100’上时,即呈安装完成状态时,固位附件10的固位面12可以通过抵触附件容置槽200e’的槽面,以阻止矫治器200’从牙列100’上脱离。
参图8a和8b,固位面12的牙龈侧固位面123抵触于容置槽200e’的牙龈侧槽面2003e’,该牙龈侧槽面2003e’也即容置槽200e’靠近牙龈一侧的槽面;固位面12的远中侧固位面121抵触于容置槽200e’的远中侧槽面2001e’,该远中侧槽面2001e’也即容置槽200e’靠近远中侧的槽面;固位面12的转角固位面122抵触于容置槽200e’的转角槽面2002e’,该远中侧槽面2001e’的两端连接牙龈侧槽面2003e’和远中侧槽面2001e’。通过前述所述构建方法可知,固位附件10的底面11与该固位附件10所安装的牙齿100a’表面相匹配,且牙龈侧固位面123与所述第一辅助线(如图5中切线Q1、或Q2、或Q3) 或者直连线(如图5中直连线Q4)呈60°~90°夹角。如此,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相对现有技术,大大提高了固位附件10对矫治器200’的固位力,解决现有技术因固位附件对矫治器的固位力不足而导致矫治器易脱落的问题。
进一步地,矫治器200’包括唇颊侧壳体200d’和舌侧壳体200c’。在矫治器200’安装到牙列100’上时,唇颊侧壳体200d’位于牙列100’的唇颊侧,舌侧壳体200c’则位于牙列100’的舌侧。
而附件容置槽200e’设在唇颊侧壳体200d’中并位于矫治器200’上对应磨牙和前磨牙的若干壳体单元中的任一个或以上,例如,图6中所示矫治器200’具有对应第一磨牙100b’的壳体单元200b’(为便于理解,后续称之为“第一磨牙壳体单元200b’”)、对应第二磨牙100a’的壳体单元200a’(为便于理解,后续称之为“第二磨牙壳体单元200a’”)、对应第一前磨牙的壳体单元(为便于理解,后续称之为“第一前磨牙壳体单元”)、以及对应第二前磨牙的壳体单元(为便于理解,后续称之为“第二前磨牙壳体单元”),在第一磨牙壳体单元、第二磨牙壳体单元100a、第一前磨牙壳体单元、第二前磨牙壳体单元中的任一个上或任两个上或更多个上设置有附件容置槽200e’,可以理解的,相对应的牙齿上也安装有与各个附件容置槽200e’相匹配的固位附件10。当然,在变化实施中,对于具有第三磨牙的牙列而言,矫治器200’相应具有与之对应的第三磨牙壳体单元,附件容置槽200e’也可以位于该第三磨牙壳体单元中。
其中,优选地,如在附图6所示,附件容置槽200e’位于矫治器200’上对应末位磨牙(图6中即第二磨牙100a’)的壳体单元200a’处,也就是说,参图6,附件容置槽200e’设在壳体单元200a’的唇颊侧,更优选位于该壳体单元200a’的唇颊侧的中部区域。可以理解的,与附件容置槽200e’位置相对应的,固位附件10同样安装在牙列100’末位磨牙(图6中即第二磨牙100a’) 的唇颊面。如此,针对背景技术所提及的固位附件粘接在牙齿唇颊面的情况而言,大大提升了固位附件10对矫治器200’的固位作用,在患者不经意间的舌头舔压等行为发生时,避免矫治器200’的意外脱落。
再优选地,附件容置槽200e’还可以位于矫治器200’上对应末位第二颗牙齿(图6中即第一磨牙100b’)的壳体单元200b’处。也就是说,参图6,附件容置槽200e’设在壳体单元200b’的唇颊侧,更优选位于该壳体单元200b’的唇颊侧的远中区域。
再者,基于牙列模型100和牙列100’的对应关系:
参前述的点P1和点P2的直连线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所在牙齿100a 的牙长轴的方位关系,可以确定——参图8a,在沿底面11法向的投影面上,点P1和点P2的直连线与固位附件10所在牙齿(如图6中100a’、100b’)的牙长轴V1呈0°~45°夹角;
参前述的点P3和点P4的直连线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所在牙齿100a 的牙长轴的方位关系,可以确定——参图8a,在沿底面11法向的投影面上,点P3和点P4的直连线与固位附件10所在牙齿(如图6中100a’、100b’)的牙长轴V1呈60°~90°夹角。
进一步地,容置槽200e’的远中侧槽面2001e’,其形状匹配于远中侧固位面121与底面11的交线P1-P2;进而,参图8b,在沿底面11法向的投影面上,远中侧槽面2001e’的两个端点20012e’、20011e’的直连线,与容置槽 200e’所在壳体单元(如图6中200a’、200b’)的牙长轴V呈0°~45°夹角。在本实施例中,远中侧槽面2001e’自端点20012e’至端点20011e’呈直线延伸。
而类似的,容置槽200e’的牙龈侧槽面2003e’,其形状匹配于牙龈侧固位面123与底面11的交线P3-P4;进而,参图8b,在沿底面11法向的投影面上,牙龈侧槽面2003e’的两个端点20033e’、20034e’的直连线,与容置槽 200e’所在壳体单元(如图6中200a’、200b’)的牙长轴V呈60°~90°夹角。在本实施例中,牙龈侧槽面2003e’自端点20033e’至端点20034e’呈直线延伸。
再者,容置槽200e’的转角槽面2002e’,其形状匹配于转角固位面122 与底面11的交线P3-P2,在本实施例中,其形状为圆弧形。
综上,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基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构建底面11,并基于所述第一辅助线来构建牙龈侧固位面123,固位附件10可以大大提高对矫治器200’的固位力,解决现有技术因固位附件对矫治器的固位力不足而导致矫治器易脱落的问题;
(2)通过将致动力的作用区选定在壳状矫治器模型200的舌侧处,以此为基础来实施壳状矫治器模型200的脱下过程,使所构建的固位附件10可以进一步提升舌侧脱套时的固位作用,也即针对患者不经意间的舌头舔压等诱因发生时,避免矫治器的意外脱落;
(3)另外,基于所述第二辅助线来构建转角固位面122,各个固位面与底面11的角度关系的设计,远中侧固位面121上交线P1-P2和牙龈侧固位面123 上交线P3-P4的角度关系的设计,等等一系列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了固位附件10的自身结构以及/或者优化了固位附件10在牙齿上的布局方位,保证了矫治器足够的固位效果,尤其是对于牙冠长度较短的患者,如年纪较小患者,相较于现有附件的固位优势更加明显。
实施例2
参图9a至图9c,示意了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2,其与前述实施例1 的区别点仅在于:远中侧固位面221、转角固位面222、牙龈侧固位面223 各自与底面21之间的夹角,不同于实施例1中附图7a示意。下面仅对与该区别点相关的技术内容予以介绍,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前文实施例1中附图7a示意的,远中侧固位面121、转角固位面122和牙龈侧固位面123均与底面11相垂直,也即,固位面12与底面11之间的夹角k1呈90°。
而在本实施例2中,远中侧固位面221、转角固位面222、牙龈侧固位面 223各自与底面21之间的夹角呈≥60°的锐角,换个角度讲,也即,远中侧固位面221、转角固位面222、牙龈侧固位面223分别以与底面21呈≥60°的锐角夹角沿直线延伸。如此,则本实施例具体如实施例1,远中侧固位面 221、牙龈侧固位面223均为平面,转角固位面122为圆柱弧面。
实施例3-6
首先,参图10a至图10b,示意了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3,其与前述实施例1的区别点仅在于:远中侧固位面521、牙龈侧固位面523的构型。下面仅对与该区别点相关的技术内容予以介绍,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前文所述实施例1中,远中侧固位面121、牙龈侧固位面123均呈平面;并且,远中侧固位面121与底面11的交线P1-P2,以及,牙龈侧固位面123 与底面11的交线P3-P4均呈直线。
而本实施例3中,参图10a至图10b,远中侧固位面521、牙龈侧固位面 123分别设计成凹曲面。
具体地,远中侧固位面521与转角固位面522的交线P2-P6是直线,而与底面51的交线P1-P2是凹曲线,如此,远中侧固位面521设计成自交线 P1-P2垂直于底面51延伸的凹曲面。
同样的,牙龈侧固位面532与转角固位面522的交线P3-P5是直线,而与底面51的交线P3-P4是凹曲线,如此,牙龈侧固位面532基于所述规则二予以构建,交线P3-P5与点P4所限定的平面S1与所述第一辅助线呈60°~90°夹角,并在此基础上,牙龈侧固位面532设计成自交线P3-P4垂直于底面51延伸的凹曲面。
当然,以上实施例3中,远中侧固位面521与底面51的交线P1-P2是凹曲线,牙龈侧固位面532与底面51的交线P3-P4是凹曲线,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参图11a至图11b示意的实施例4,其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变化为——远中侧固位面621与底面61的交线P1-P2呈凸曲线;再例如,参图12a 至图12b示意的实施例5,其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变化为——远中侧固位面 721与底面71的交线P1-P2,以及,牙龈侧固位面732与底面71的交线P3-P4,均呈凸曲线;再例如,参图13a至图13b示意的实施例6,其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变化为——牙龈侧固位面832与底面81的交线P3-P4呈凸曲线。
当然,在实施例3~6中的各个远中侧固位面、各个牙龈侧固位面均示例为垂直于底面延伸,在变化实施中,各个远中侧固位面、各个牙龈侧固位面各自都可以变化设计成与底面呈60°~120°之间任意其它夹角布置,也即各个远中侧固位面、各个牙龈侧固位面可以以与底面呈60°~120°的夹角角度沿直线延伸。
实施例7
参图14a至图14c,示意了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7,其与前述实施例1 的区别点仅在于:远中侧固位面1121、牙龈侧固位面1123的构型。下面仅对与该区别点相关的技术内容予以介绍,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前文所述实施例1中提到,远中侧固位面121、转角固位面122和牙龈侧固位面123分别可以设置为——与底面11呈60°~120°夹角布置,换个角度讲,也即,远中侧固位面121、转角固位面122和牙龈侧固位面123分别以与底面11呈60°~120°的夹角角度沿直线延伸。
而本实施例7中,参图14a至图14c,远中侧固位面1121、转角固位面 1122和牙龈侧固位面1123分别设置为——自与底面111的交线呈内凹的曲形远离底面111延伸,直至其上边沿112a。
具体而言,牙龈侧固位面1123与底面111的交线P3-P4是直线,牙龈侧固位面1132基于所述规则二予以构建,交线P3-P4与点P5所限定的平面S1 与所述第一辅助线呈60°~90°夹角,并在此基础上,牙龈侧固位面532设计成自交线P3-P4呈内凹的曲形远离底面111延伸的凹曲面。
并且,进一步地,交线P3-P4与点P5所限定的平面S1还设置为:与底面111呈60°~120°夹角布置,此处夹角角度可以优选为60°~90°,且更优选呈75°~90°,在附图中示例为呈90°夹角(也即点P5和点P3的直连线垂直于底面111)。
进一步地,远中侧固位面1121与底面111的交线P2-P1是直线,远中侧固位面1121设计成自交线P2-P1呈内凹的曲形远离底面111延伸的凹曲面。并且,交线P2-P1与点P6所限定的平面还设置为:与底面111呈60°~120°夹角布置,此处夹角角度可以优选为60°~90°,且更优选呈75°~90°,在附图中示例为呈90°夹角(也即点P6和点P2的直连线垂直于底面111)。
另外,同样的,转角固位面1122设计成——自与底面111的交线P2-P3 呈内凹的曲形远离底面111延伸。并且,点P2、点P3与点P5所限定的平面 S2设置为:与底面111呈60°~120°夹角布置,此处夹角角度可以优选为60°~90°,且更优选呈75°~90°,在附图中示例为呈90°夹角。
这里,补充说明的是,图9a至图14c中所示各个实施例,示例的固位附件尽管与实施例1中图示存在些微差别,但这些固位附件均可以采用如实施例1 中公开的构建方法、构建系统予以构建成型,且也可以用于对与之适配的矫治器进行固位,其中,而与之适配的矫治器的具体结构在实施例1基础上进行相应变化即可,不再多加赘述。
实施例8
接下来,参看图15和图16,示意了本发明中一种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的再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中,所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牙列模型以及与所述牙列模型相匹配的壳状矫治器模型;
步骤S202,在所述牙列模型上附件安装可选区域内选取一个安装点,基于该安装点构建固位附件;
这里,该实施例中的步骤201、202分别对应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 101、102,该实施例中各个步骤(包含子步骤)的具体实施与图1实施例相同,可参考前文予以理解,不再赘述。
下面,对图15实施例与图1实施例的不同处予以说明。具体地,前述图 1实施例中,是基于一个安装点P01来构建固位附件;在图15所示的再一实施例中,则是基于两个或更多个安装点P01分别来构建各自相对应的固位附件,并从中作出最优选择。
具体地,如图15所示,在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构建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0,在所述牙列模型上附件安装可选区域内规划出两个或以上待选的安装点,遍历全部安装点,以对每个安装点依次执行:
所述步骤S202“在所述牙列模型上附件安装可选区域内选取一个安装点,基于该安装点构建固位附件”;
以及步骤S203,测评所构建的固位附件所具有的固位力。
这里,基于该步骤S200,参图16并结合图2予以理解,牙列模型100 上的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内规划出至少两个安装点P01,基于每个安装点 P01都执行步骤S202和步骤S203,由此,来构建出与全部安装点P01一一对应的固位附件,并对所构建出的全部固位附件所具有的固位力进行测评,以便于后续择优选取(如后文步骤S204所述)。
其中,优选地,步骤200中,所述的“在所述牙列模型上附件安装可选区域内规划出两个或以上待选的安装点”,参图16,可以具体实施为:在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规划出呈行列矩阵分布的若干节点,以全部或部分所述节点作为待选的安装点,如此来规划出全部待选的安装点。
进一步优选地,全部的待选的安装点包括附件安装可选区域A1的内部中心点P01MM、近中边缘中心点P01MR、近中边缘咬合端点P01TR、近中边缘牙龈端点P01BR、远中边缘中心点P01ML、远中边缘咬合端点 P01TL、远中边缘牙龈端点P01BL、咬合边缘中心点P01TM、牙龈边缘中心点P01BM等九个中的两个或以上。例如,以这九个安装点P01作为全部的待选的安装点,则经过该步骤200的遍历过程,通过步骤S202和步骤S203,基于该九个安装点P01构建出一一对应的九个固位附件,并对九个固位附件各自所具有的固位力进行测评。
如前文所述,所述步骤S202与图1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相同,不再多加赘述,接下来对步骤S203予以介绍。
步骤S203中,所述的“固位附件所具有的固位力”,也即该固位附件对适配该固位附件的壳状矫治器的固位力。在一优选实施中,步骤S203包括以下各个子步骤。
子步骤S2031,在所述牙列模型增设所构建的固位附件以作为第二牙列模型,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二牙列模型相匹配的第二壳状矫治器模型。
该子步骤中,所述第二牙列模型与步骤S201中所获取的牙列模型相比较,仅在于第二牙列模型额外增加了步骤S202中所构建出的固位附件,并且,可以理解的,该固位附件在第二牙列模型上的位置定位在——该固位附件所对应的安装点P01处,例如,在步骤S202中,基于图16中内部中心点 P01MM构建出的固位附件,则相应在步骤S203中,该固位附件位于第二牙列模型上的内部中心点P01MM处,尤其是该固位附件的固位面处在内部中心点P01MM处;除此之外,所述第二牙列模型与步骤S201中的牙列模型相同,不再对所述第二牙列模型进行过多说明。
另外,同样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二壳状矫治器模型与所述第二牙列模型相匹配,也即,所述第二壳状矫治器模型与步骤S201中所获取的壳状矫治器模型相比较,仅在于额外增加了附件容置槽以匹配所述第二牙列模型上的固位附件。
子步骤S2032,获取使佩戴于所述第二牙列模型上的所述第二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第二牙列模型上脱下的致动力,以致动力作为该固位附件所具有的固位力。
这里,首先,将所述第二壳状矫治器模型佩戴于所述第二牙列模型上,而后,向所述第二壳状矫治器模型施加一致动力,以使得所述第二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第二牙列模型上脱下,该致动力即作为该固位附件所具有的固位力。通过该致动力的大小,可以基本上反应出固位附件对相匹配的壳状矫治器的固位效果。
而进一步地,子步骤S2032中所述的“获取使佩戴于所述第二牙列模型上的所述第二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第二牙列模型上脱下的致动力”,其中致动力的作用区和方向,与子步骤S2021中所述的“将佩戴于所述牙列模型上的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牙列模型上脱下”中完全相同。例如前文所述,致动力的作用区选定在壳状矫治器模型200的舌侧处,再例如前文所述,致动力的方向为——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所在牙齿的牙长轴呈非零夹角、且自牙龈端指向咬合端、同时自舌侧指向唇颊侧,等等,详参前文,不再多加说明。
步骤S204,在构建的全部固位附件中,按照所述固位力最大的优选原则,确定最终的固位附件及其所对应的安装点。
结合前文所述可以理解,固位附件的固位力越大,则该固位附件在安装在其所对应的安装点P01处时,其对相匹配的壳状矫治器的固位效果越好。如此,通过遍历全部安装点P01,并比较基于各个安装点P01所构建出的各个固位附件的固位力的大小,即可以从中选择出固位效果最优的一个固位附件以及与该固位附件相应的安装点P01。例如,通过步骤S204,在基于图16 中9个安装点P01分别所构建的9个固位附件中,选定基于内部中心点P01MM所构建出的固位附件具有最大的固位力,如此,对于所述牙列模型所针对的牙列,所设计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中,固位附件的构型即采用基于内部中心点P01MM所构建出的固位附件,且该固位附件安装在牙列上对应内部中心点P01MM的牙齿表面处,匹配的,壳状矫治器上在对应内部中心点P01MM的位置处开设附件容置槽。
由上述可知,图15所示实施例除了具有图1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之外,同时还可以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择优选定固位附件及其安装点,可以进一步提高所涉及的固位附件对壳状矫治器的固位效果,进一步降低壳状矫治器的意外脱套几率。
进一步地,与图15所示实施例的构建方法相对应的,本发明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固位附件的构建系统。
所述构建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文所述构建方法中的步骤。
这里,与前文中对应图1的所述构建系统的处理器相同,本实施例的所述处理器也包括获取单元、控制单元以及处理单元;并且,与图15所示实施例的构建方法相对应的,该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包括遍历单元和筛选单元。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牙列模型以及与牙列模型相匹配的壳状矫治器模型;
所述遍历单元用于在所述牙列模型上附件安装可选区域内规划出两个或以上待选的安装点,遍历全部安装点;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佩戴于牙列模型上的壳状矫治器模型从牙列模型上脱下;
在佩戴于牙列模型上的壳状矫治器模型从牙列模型上脱下过程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壳状矫治器模型上与所述遍历单元所选取的安装点相对应的基准点的运动轨迹;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建立运动轨迹中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或者建立运动轨迹中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按照所述的各个规则,构建出固位附件;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牙列模型增设所构建的固位附件以作为第二牙列模型,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二牙列模型相匹配的第二壳状矫治器模型;以及获取使佩戴于所述第二牙列模型上的所述第二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第二牙列模型上脱下的致动力,以致动力作为所述第二牙列模型上的固位附件所具有的固位力;
所述筛选单元用于在构建的全部固位附件中,按照所述固位力最大的优选原则,确定最终的固位附件及其所对应的安装点。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处理器的各个单元还可用于执行所述构建方法中的相应步骤的详细实施以及其它步骤,具体可参考前述说明。
进一步地,与图15所示实施例的构建方法相对应的,本发明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构建方法中的步骤。
再者,本发明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的固位附件采用图15所示的所述构建方法构建而成,其余可参前一实施例,不再多加说明。
另外,前述实施例1~8中所示例的各个固位附件,均可以通过本实施例的所述构建方法、所述构建系统予以构建成型并定位。
概括来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提高固位附件对矫治器的固位力,解决现有技术因固位附件对矫治器的固位力不足而导致矫治器易脱落的问题;并且进一步地,基于附件安装可选区域、所述致动力的作用区等的位置,还可以避免因舌头舔压而诱发矫治器脱落的情况,大大提高对矫治器的固位作用。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附件包括用于与牙齿相附接的底面、以及沿所述底面的部分边缘依次连接的牙龈侧固位面、转角固位面和远中侧固位面,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牙列模型以及与所述牙列模型相匹配的壳状矫治器模型;
在所述牙列模型上附件安装可选区域内选取一个安装点,基于该安装点构建固位附件,其包括:
将佩戴于所述牙列模型上的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牙列模型上脱下,并获取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上与所述安装点相对应的基准点的运动轨迹;
建立所述运动轨迹中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或者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并构建出满足以下规则的固位附件:
规则一,所述底面贴合匹配所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
规则二,所述牙龈侧固位面与所述底面的交线为第一直线、与所述转角固位面的交线具有于所述底面法向上的最高点,所述第一直线和所述最高点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切线或所述直连线呈60°~90°夹角;或者,所述牙龈侧固位面与所述转角固位面的交线为第二直线、与所述底面的交线具有与所述转角固位面相远离的最远点,所述第二直线和所述最远点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切线或所述直连线呈60°~90°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在所述牙列模型上附件安装可选区域内选取一个安装点,基于该安装点构建固位附件”还包括:
以步骤“建立所述运动轨迹中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或者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中的所述切线或所述直连线作为第一辅助线,进一步建立不同于所述第一辅助线的第二辅助线,所述第二辅助线为所述运动轨迹中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或者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
所述固位附件还满足规则四:所述转角固位面与所述底面的交线的两个端点、和所述最高点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辅助线呈60°~90°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固位面在与所述底面法向相垂直的横截面上呈凸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位置点选自于起始位置点、由所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的法向投影空间的边界与所述运动轨迹的交点定义而出的末尾位置点,位于所述起始位置点和所述末尾位置点之间的过渡位置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线设置为所述起始位置点的切线,所述第二辅助线设置为所述起始位置点与所述末尾位置点的直连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牙龈侧固位面、所述转角固位面和所述远中侧固位面中的任意个设置为:以与所述底面呈60°~120°的夹角角度沿直线远离所述底面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牙龈侧固位面和所述远中侧固位面分别设置为平面或曲面,所述转角固位面设置为圆柱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牙龈侧固位面与所述底面的交线具有与所述转角固位面相远离的最远点和与所述转角固位面相交的最近点;
所述远中侧固位面与所述底面的交线具有与所述转角固位面相远离的极远点和与所述转角固位面相交的极近点;
步骤“建立所述运动轨迹中一个关键位置点的切线或者两个关键位置点的直连线,并构建出满足以下规则的固位附件”中还具有规则三:在沿所述底面法向的投影面上,自所述最近点至所述最远点的直连线与自所述极近点至所述极远点的直连线呈60°~120°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牙龈侧固位面设置为:自与所述底面的交线呈内凹的曲形远离所述底面延伸,且由与所述底面的交线的两个端点、与所述最高点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底面呈60°~120°的夹角;
以及/或者,所述转角固位面设置为:自与所述底面的交线呈内凹的曲形远离所述底面延伸,且由所述极近点、所述最近点和所述最高点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底面呈60°~120°的夹角;
以及/或者,所述远中侧固位面设置为:自与所述底面的交线呈内凹的曲形远离所述底面延伸,且由与所述底面的交线的两个端点、与所述转角固位面的交线在所述底面法向上的最高端点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底面呈60°~120°的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底面法向的投影面上,所述最远点和所述最近点的直连线,与所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所在牙齿的牙长轴呈60°~90°夹角;
以及/或者,在沿所述底面法向的投影面上,所述极远点和所述极近点的直连线,与所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所在牙齿的牙长轴呈0°~45°夹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牙龈侧固位面、所述转角固位面和所述远中侧固位面中的任一个的上边沿限定出所述固位附件于所述底面法向上的最大高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获取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上与所述安装点相对应的基准点的运动轨迹”中:依次记录所述基准点在空间坐标系下的N个坐标,并按顺序将N个坐标拟合成一条曲线,该曲线构成所述运动轨迹;其中N≥2,且N个坐标包括在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佩戴于所述牙列模型时所述基准点的起始坐标。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位于所述牙列模型的唇颊面;
步骤“将佩戴于所述牙列模型上的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牙列模型上脱下”中:以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的舌侧作为致动力的作用区,采用所述致动力将佩戴于所述牙列模型上的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牙列模型上脱下;
其中,所述致动力沿牙长轴指向咬合端;或者,所述致动力具有沿牙长轴指向咬合端的分量和垂直于牙长轴指向唇颊面的分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将佩戴于所述牙列模型上的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牙列模型上脱下”中:以所述壳状矫治器模型的末位磨牙壳体单元的舌侧的牙龈边缘中点作为所述致动力的作用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内具有两个或以上待选的安装点,所述构建方法中,遍历全部所述安装点,以对每个安装点依次执行:所述步骤“在所述牙列模型上附件安装可选区域内选取一个安装点,基于该安装点构建固位附件”;测评所构建的固位附件所具有的固位力;
所述构建方法还包括步骤:在构建的全部固位附件中,按照所述固位力最大的优选原则,确定最终的固位附件及其所对应的安装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规划出呈行列矩阵分布的若干节点,全部或部分所述节点作为待选的安装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或以上待选的安装点”包括所述附件安装可选区域的内部中心点、近中边缘中心点、近中边缘咬合端点、近中边缘牙龈端点、远中边缘中心点、远中边缘咬合端点、远中边缘牙龈端点、咬合边缘中心点、牙龈边缘中心点的其中两个或以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测评所构建的固位附件所具有的固位力”包括:
在所述牙列模型增设所构建的固位附件以作为第二牙列模型,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二牙列模型相匹配的第二壳状矫治器模型;
获取使佩戴于所述第二牙列模型上的所述第二壳状矫治器模型从所述第二牙列模型上脱下的致动力,以致动力作为该固位附件所具有的固位力。
19.一种固位附件的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中的步骤。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8任意一项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中的步骤。
21.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包括:
壳状矫治器,其围出可容纳牙列的内腔,并具有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附件容置槽;以及,
固位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附件采用权利要求1-18任意一项所述的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构建而成,其底面用于与牙列上的牙齿相附接,且所述牙龈侧固位面、所述转角固位面和所述远中侧固位面均与所述附件容置槽的槽面相抵以阻止所述矫治器脱离牙列。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治器包括唇颊侧壳体和舌侧壳体,所述附件容置槽设在所述唇颊侧壳体中并位于所述矫治器的与磨牙和前磨牙相对应的壳体单元中的任一个或以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容置槽位于所述矫治器的与末位磨牙相对应的壳体单元中,以及/或者,位于所述矫治器的与末位第二颗牙齿相对应的壳体单元中。
CN202110705580.4A 2021-06-24 2021-06-24 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和系统、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 Active CN1134254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5580.4A CN113425428B (zh) 2021-06-24 2021-06-24 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和系统、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
PCT/CN2022/100465 WO2022268123A1 (zh) 2021-06-24 2022-06-22 无托槽隐形矫治附件、矫治器组合以及构建方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5580.4A CN113425428B (zh) 2021-06-24 2021-06-24 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和系统、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5428A CN113425428A (zh) 2021-09-24
CN113425428B true CN113425428B (zh) 2022-09-06

Family

ID=77754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5580.4A Active CN113425428B (zh) 2021-06-24 2021-06-24 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和系统、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254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8123A1 (zh) * 2021-06-24 2022-12-29 无锡时代天使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无托槽隐形矫治附件、矫治器组合以及构建方法、系统
CN114469405B (zh) 2022-01-25 2022-09-16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正颌外科手术咬合板的设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0076A (zh) * 2016-07-29 2017-02-22 杭州牙数字口腔有限公司 具有压力附件的隐形矫治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9187012U (zh) * 2018-10-17 2019-08-02 张兴忠 无托槽隐形矫正器
CN111012528A (zh) * 2019-11-22 2020-04-17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3d设计及制作方法
CN210384081U (zh) * 2019-06-25 2020-04-24 熊国平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牙齿强固位附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0076A (zh) * 2016-07-29 2017-02-22 杭州牙数字口腔有限公司 具有压力附件的隐形矫治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9187012U (zh) * 2018-10-17 2019-08-02 张兴忠 无托槽隐形矫正器
CN210384081U (zh) * 2019-06-25 2020-04-24 熊国平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牙齿强固位附件
CN111012528A (zh) * 2019-11-22 2020-04-17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3d设计及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5428A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25428B (zh) 固位附件的构建方法和系统、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械
JP3131919U (ja) 歯科矯正治療結果を評価する方法とシステム
US9867684B2 (en) System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of dentures
JP2020124628A (ja) 咀嚼式歯列矯正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CN108697490A (zh) 具有重新定位颌元件的牙科器具
US20150128421A1 (en) Dental appliance with simulated teeth and method for making
CN102098980A (zh) 假牙、牙弓以及制造方法
KR102658561B1 (ko) 치과용 미용품 수복물 모형 및 치과용 오버레이 장치
CN103767796A (zh) 自动构造牙轴的系统和方法
WO2004096077A1 (ja) 人工歯、該人工歯を排列するためのジグ、排列方法、並びに、義歯
JP2007503874A (ja) 改良された歯科矯正アライナーの自動製造方法
JP5102835B2 (ja) 排列補助機能付人工歯用シェル状プレート
CN202892116U (zh) 一种舌侧直丝弓牙齿矫治器
CN105979907A (zh) 制作定制正畸托槽的方法
JP2021534933A (ja) 歯肉隆線を有する取り外し可能な歯科装具
JP2015000351A (ja) 義歯を製作する方法
Vaidya et al. Achieving an esthetic smile with fixed and removal prosthesis using extracoronal castable precision attachments
JP5275205B2 (ja) 人工臼歯
JP2010162329A (ja) 人工歯
CN114010347B (zh) 一种自固定式个体化下颌保持器及其构建方法
JP5872743B2 (ja) 義歯システムに用いる係合ピース、義歯システム用のキット、義歯床および入れ歯の作成方法
JP4495244B2 (ja) 人工臼歯
Gupta et al. Attachment retained cast partial denture: conventional and contemporary treatment perspectives
KR101394887B1 (ko) 고딕 아치 트레이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cad cam 총의치 제작 방법
Cobb Jr et al. An alternate treatment method for a fixed-detachable hybrid prosthesis: a clinical rep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