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3672B - 一种过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3672B
CN113413672B CN202110715614.8A CN202110715614A CN113413672B CN 113413672 B CN113413672 B CN 113413672B CN 202110715614 A CN202110715614 A CN 202110715614A CN 113413672 B CN113413672 B CN 1134136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channel
filter
shell
guide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56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13672A (zh
Inventor
吕海江
陈继杭
韩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 Chunya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7156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36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3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3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13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36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6/00Filter circuits or 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other separating devices
    • B01D36/001Filters in combination with devices for the removal of gas, air purge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9/00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 B01D19/0073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by a method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19/0005 - B01D19/0042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gasification And Air Bubble Elimination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滤器,包括具有入口、出口和排气口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外周与第二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的滤芯;滤芯至少包括过滤介质,中心杆,及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该第一端盖靠近第一壳体,并形成贯穿其厚度方向的中心孔和用于将入口和环形空间连通的第一连通口,出口通过该中心孔与滤芯的中空内部连通;第一端盖和第一壳体之间形成与排气口连通的第二引导通道,其具有与环形空间连通的第一端和与入口连通的第二端,用于将环形空间和第一连通口上游的气泡向排气口引流。该过滤器中,原料流体流向第一连通口的过程中,其中夹带的气泡直接进入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而后流向排气口,气泡排出路径短、排出速率快,过滤速率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器。
背景技术
现有过滤设备使用三个独立的接口,也就是排气口、入口和输出口,原料流体通过入口进入,然后进入壳体底部,流体经滤膜过滤、污染物被截留,洁净滤液经输出口排出;同时,原料流体中夹带的气泡经排气口排出壳体。为了更好地从过滤器中清除气泡,壳体盖的上表面被设置成具有一向上指向排气口的倾斜角度,允许气泡逐渐地上升到壳体内的最高点,然后离开壳体。
通常,原料流体储存于储存设备内,通过泵等动力装置抽出、经管道输送至入口,由于动力设备对原料流体产生扰动作用,导致环境中的气体持续被混入原料流体中,换句话说,整个过滤的进行过程中,气泡会持续不断随着原料流体流入过滤设备内部,这就提高了过滤设备的排气要求,要求过滤设备必须能够快速向外排出气泡,否则因为气泡的持续流入,过滤设备整体的过滤速率会下降,并且未及时排出的气泡还可能被夹带至洁净滤液中,进而影响下游制程产品的品质。另外,部分客户现场的原料流体本身夹带的气泡就比较多,这也提高了过滤设备的排气要求。
而该现有的过滤设备中,由于入口和排气口密封隔开,原料流体中夹带的气泡必须从壳体的底部慢慢上升到达排气口附近,然后排出,也就是说气泡的排出路径比较长,进而导致气泡排出的速率慢,即过滤设备内部的气泡不能及时排出,进一步造成过滤速率下降,因为气泡聚集在过滤设备内部,会造成原料流体经入口流入壳体内部的速率下降。
由于存在设备对原料流体流动的扰动,原料流体本身夹带的气泡较多,以及现有过滤设备的排气结构缺陷导致气泡排出速率慢等影响因素,造成现有过滤设备无法满足下游工段对气泡的控制要求,因此,需要改进现有过滤设备的气泡的排出结构,以便能够加快气泡的排出速率,从而满足下游工段对于工艺流体中气泡含量的控制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泡排出速率快,可满足高气泡含量的原料流体的排气要求,过滤速率高的过滤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过滤器,包括,
第一壳体,具有入口、出口和排气口;
第二壳体,其顶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密封连接;
滤芯,定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其外周与所述第二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
所述滤芯至少包括过滤介质,中心杆,及密封连接于其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该第一端盖靠近所述第一壳体,并形成贯穿其厚度方向的中心孔和用于将所述入口和环形空间连通的第一连通口,所述出口通过该中心孔与滤芯的中空内部连通;
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第二引导通道,其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引导通道具有分别与所述环形空间连通的第一端和与所述入口连通的第二端,该第二引导通道用于将所述环形空间和所述第一连通口上游的气泡向所述排气口引流。
本申请提供的过滤器中,在第一端盖和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第二引导通道,该第二引导通道与排气口连通,且其两端分别与入口和环形空间相连通,而入口又与第一连通口相连通,因此,从入口进入并流向第一连通口的原料流体中夹带的气泡可直接进入第二引导通道,然后流向排气口,因为入口与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连通,进料流体由入口流入并朝着第一连通口流动的过程中,其中夹带的气泡直接朝着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聚集,不会进入环形空间内,而第二引导通道又与排气口连通,所以聚集在第二引导通道的气泡可以直接从排气口排出,而第二引导通道又位于第一端盖和第一壳体之间,其相对较短,所以,该部分气泡的排出路径很短,气泡排出速率快,而环形空间内的流体中夹带的气泡逐渐上升,进入第二引导通道内,也流向排气口,即该过滤器具有两个气泡排出路径,相当于在原有的气泡排出路径的基础上,增设一个长度很短的气泡排出路径,因此,该过滤器提供的排气速率大大提高,解决了由于设备对原料流体的扰动造成的气泡增加、原料流体本身夹带的气泡多,以及现有过滤设备的排气结构缺陷导致气泡排出速率慢,而导致流体中气泡的含量无法满足下游工段对于气泡的控制要求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使用环境和工艺特点造成的气泡多、气泡排出慢的问题,相应地,过滤器的过滤速率也提高;已经进入环形空间内的气泡既可以经过第一连通口后,进入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再从排气口排出,还可以从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一端、进入第二引导通道内,再流向其第二端,也从排气口排出,环形空间内的气泡的排出口路径也增加,因此,气泡排出的速度加快。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底部从第一端朝着第二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或者,该第二引导通道靠近第一端的部分底部倾斜向上延伸,其靠近第二端的部分底部各处等高。
整体倾斜设置的第二引导通道可以更好地引导气泡向上运动,加快其排出速率;部分倾斜设置的第二引导通道在引导气泡加快排出的同时,减小了第二引导通道的内部体积,减少气泡在第二引导通道内部聚集;无论是整体倾斜还是部分倾斜,当环形空间内的原料流体液面由于晃动等原因上升到达第二引导通道的高度时,该倾斜结构可以将流体重新导回至环形空间内,避免流体大量进入第二引导通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一壳体之间还形成与所述入口连通的第一引导通道,所述第一引导通道通过第一连通口与环形空间连通,以将由所述入口流入的进料流体导向所述环形空间内,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与该第一引导通道连通。
通过设置第一引导通道,使得进料流体由入口流入后,首先进入、并短时间滞留于第一引导通道内,然后,第一引导通道将其导向滤芯外周与第二壳体内壁间的环形空间内,第二引导通道分别与环形空间和第一引导通道连通,短时间滞留于第一引导通道内的原料流体中夹带的气泡可直接进入第二引导通道,然后流向排气口,因为第一引导通道和第二引导通道均位于第一端盖和第一壳体之间,所以,该部分气泡的排出路径很短,气泡排出速率快;另外,第一引导通道可以改变进料流体的流速和流向,使得进料流体夹带的气泡更容易聚集在第一引导通道的顶壁,便于气泡直接从第一引导通道进入第二引导通道后,快速从排气口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引导通道设有隔离部,其用于减小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的流通面积,所述隔离部将排气口与第一连通口间隔开。
隔离部可以减少第一引导通道内的原料流体流入第二引导通道内的量,进而减少进料流体从排气口排出,减少待过滤流体的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部位于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中间,或者,所述隔离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侧壁相连。
隔离部的结构形式多样,隔离部位于第二引导通道的中间便于制造加工;隔离部连接在第二引导通道的侧壁,则可以将通道尽量集中在第二引导通道的中间,便于气泡的集中排出,避免排出过程中四处扩散,影响排出效率,同时减少原料流体由第一引导通道流通进入第二引导通道的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导通道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端盖内侧和第一壳体径向内侧的第三端及位于第一端盖和第一壳体外边沿的第四端,该第一引导通道的底部从其第三端朝着第四端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入口靠近所述第三端设置,所述第一引导通道在其第四端与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和环形空间均连通。
第一引导通道对进料流体的流动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入口处的进料流体进入环形空间内;第一引导通道的第四端低于第三端也便于第一引导通道和第二引导通道的连通处形成更大的高度差,减少进料流体进入第二引导通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导通道和第二引导通道的连通处,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底部的轴向高度大于第一引导通道的底部的轴向高度。
第一引导通道和第二引导通道的连通处的高度差设计,可以有效防止短时间滞留于第一引导通道内的进料流体流入第二引导通道,减少进料流体从排气口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口沿轴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引导通道内部,且排气口靠近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设置。
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高度更高,且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一引导通道的第四端连通,所有气泡均聚集于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而排气口更靠近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也有利于气泡的快速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顶部形成隆起部,其突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隆起部的轴向最高点。
气泡在第二引导通道内时,会向上运动集中在隆起部,将排气口设置在隆起部的轴向最高点,便于气泡快速、彻底地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盖上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引导通道和环形空间的第二连通口。
将第二连通口设计在第一端盖上,便于加工,而且环形空间内的气泡通过第二连通口进入第二引导通道,再通过排气口排出,便于气泡的集中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盖背离第一壳体的端面形成汇集槽,该汇集槽与所述环形空间、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均连通。
环形空间内的气泡向上运动,首先汇入汇集槽内,然后经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流入第二引导通道内,再经排气口排出,汇集槽的设置改善了气泡上升运动的规律性和方向性,气泡排出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的圆心角大于90°。
第二引导通道从其第一端沿着第一端盖的外边缘弯曲延伸至第二端,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均与汇集槽连通,可以将汇集槽内的气泡从各自对应的位置导向第二引导通道内,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之间的夹角大于90°,使得汇集槽被分隔形成的两部分长度相差不至于过大,汇集槽内的气泡通过二者流向第二引导通道的速率相对更均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盖朝向第一壳体的端面具有第一连接筋,第二连接筋,第三连接筋,及位于外边缘的凸筋;所述第一连接筋内侧形成所述的第一引导通道,所述第二连接筋包绕于所述中心孔的外周,所述第三连接筋和凸筋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引导通道;所述第一壳体朝向第一端盖的表面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筋密封连接的第四连接筋,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筋密封连接的第五连接筋,用于与所述第三连接筋密封连接的第六连接筋,及位于该第六连接筋的径向外侧的环形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凸筋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面均形成密封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筋内部形成通向所述入口的第一开孔,所述第五连接筋的内部形成通向所述出口的第二开孔,所述第六连接筋和连接部之间形成通向所述排气口的第三开孔。
上述第一端盖的端面和第一壳体的表面结构设计,便于两者上下拼合形成密封的第一引导通道和第二引导通道,加工方便,便于后期的装配连接,焊接装配过程中不会对第一引导通道和第二引导通道、中心孔等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且装配后结构稳固有效;第一开孔的设计使得入口与第一引导通道直接联通,结构更加紧凑,保证进料流体全部进入第一引导通道内,第二开孔的设计便于出口和滤芯的中空内部相连通,且形成相对密封的空间,第三开孔的设计便于气泡集中地向排气口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凸筋轴向延伸、并突出于所述第一端盖背离第一壳体的端面,所述第一连通口为形成在所述凸筋对应于所述第一引导通道的第二端处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为形成在所述凸筋对应于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一端处的第二缺口;所述汇集槽位于所述凸筋的径向内侧、过滤介质的径向外侧。
原料流体从入口进入第一引导通道的第三端,接着流向第四端,再通过第一缺口进入环形空间,入口进入的流体夹带的气泡可以通过第二引导通道从排气口排出,环形空间内的气泡也上升后通过第二缺口进入第二引导通道,并从排气口排出,气泡排出及时、排出更彻底;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的位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汇集槽的位置设计便于其连通环形空间和第一缺口、第二缺口,保证气泡的集中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连接筋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三开孔连通,该第四连接筋靠近第三开孔的端部与第三开孔之间的区域形成倾斜向上延伸的引导面。
引导面设置在第四连接筋和第三开孔之间,其便于将由入口和第一开孔进入、并短时间滞留于第一引导通道内的原料流体夹带的气泡导向第三开孔,然后由排气口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滤芯具有位于过滤介质外周的外壳,该外壳的侧壁形成导流筋,其从顶端轴向向下延伸至外壳的底端,其顶端与所述第一引导通道的第三端连通,且顶端与所述第一端盖背离第一壳体的端面留有空隙,该空隙与所述汇集槽连通;所述第二壳体对应导流筋的位置形成导流槽,所述导流筋的末端伸入导流槽内部。
导流筋可以引导进料流体至第二壳体的底部,流体流动更加集中,产生的气泡相对减少,导流筋及导流槽内的原料流体中夹带的气泡向上运动,可通过空隙流向汇集槽,然后经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流向排气口,整体配合进一步达到气泡彻底排出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端盖和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第二引导通道,该第二引导通道与排气口连通,且其两端分别与入口和环形空间相连通,而入口又与第一连通口相连通,因此,从入口进入并流向第一连通口的原料流体中夹带的气泡可直接进入第二引导通道,然后流向排气口,因为入口与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连通,进料流体由入口流入并朝着第一连通口流动的过程中,其中夹带的气泡直接朝着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聚集,不会进入环形空间内,而第二引导通道又与排气口连通,所以聚集在第二引导通道的气泡可以直接从排气口排出,而第二引导通道又位于第一端盖和第一壳体之间,其相对较短,所以,该部分气泡的排出路径很短,气泡排出速率快,而环形空间内的流体中夹带的气泡逐渐上升,进入第二引导通道内,也流向排气口,即该过滤器具有两个气泡排出路径,相当于在原有的气泡排出路径的基础上,增设一个长度很短的气泡排出路径,因此,该过滤器提供的排气速率大大提高,解决了由于设备对原料流体的扰动造成的气泡增加、原料流体本身夹带的气泡多,以及现有过滤设备的排气结构缺陷导致气泡排出速率慢,而导致流体中气泡的含量无法满足下游工段对于气泡的控制要求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使用环境和工艺特点造成的气泡多、气泡排出慢的问题,相应地,过滤器的过滤速率也提高;已经进入环形空间内的气泡既可以经过第一连通口后,进入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再从排气口排出,还可以从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一端、进入第二引导通道内,再流向其第二端,也从排气口排出,环形空间内的气泡的排出口路径也增加,因此,气泡排出的速度加快;整体倾斜设置的第二引导通道可以更好地引导气泡向上运动,加快其排出速率;部分倾斜设置的第二引导通道在引导气泡加快排出的同时,减小了第二引导通道的内部体积,减少气泡在第二引导通道内部聚集;无论是整体倾斜还是部分倾斜,当环形空间内的原料流体液面由于晃动等原因上升到达第二引导通道的高度时,该倾斜结构可以将流体重新导回至环形空间内,避免流体大量进入第二引导通道内;通过设置第一引导通道,使得进料流体由入口流入后,首先进入、并短时间滞留于第一引导通道内,然后,第一引导通道将其导向滤芯外周与第二壳体内壁间的环形空间内,第二引导通道分别与环形空间和第一引导通道连通,短时间滞留于第一引导通道内的原料流体中夹带的气泡可直接进入第二引导通道,然后流向排气口,因为第一引导通道和第二引导通道均位于第一端盖和第一壳体之间,所以,该部分气泡的排出路径很短,气泡排出速率快;另外,第一引导通道可以改变进料流体的流速和流向,使得进料流体夹带的气泡更容易聚集在第一引导通道的顶壁,便于气泡直接从第一引导通道进入第二引导通道后,快速从排气口排出;隔离部可以减少第一引导通道内的原料流体流入第二引导通道内的量,进而减少进料流体从排气口排出,减少待过滤流体的浪费;第一引导通道对进料流体的流动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入口处的进料流体进入环形空间内;第一引导通道的第四端低于第三端也便于第一引导通道和第二引导通道的连通处形成更大的高度差,减少进料流体进入第二引导通道内;第一引导通道和第二引导通道的连通处的高度差设计,可以有效防止短时间滞留于第一引导通道内的进料流体流入第二引导通道,减少进料流体从排气口流出;气泡在第二引导通道内时,会向上运动集中在隆起部,将排气口设置在隆起部的轴向最高点,便于气泡快速、彻底地排出;环形空间内的气泡向上运动,首先汇入汇集槽内,然后经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流入第二引导通道内,再经排气口排出,汇集槽的设置改善了气泡上升运动的规律性和方向性,气泡排出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过滤器的滤芯(过滤介质未示出)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过滤器的第一端盖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过滤器的第一端盖的剖视立体图一。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过滤器的第一端盖的剖视立体图二。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过滤器的第一端盖的局部截除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过滤器的剖视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过滤器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过滤器的第一壳体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过滤器(除去第一壳体)的剖视立体图一。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过滤器(除去第一壳体)的剖视立体图二。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过滤器的另一种结构的滤芯(无第一引导通道、过滤介质未示出)的立体图。
其中,1-第一壳体,11-入口,12-出口,13-排气口,2-第二壳体,21-导流槽,3-滤芯,31-中心杆,32-外壳,321-导流筋,322-空隙,34-第一端盖,341-第一连通口,342-第二连通口,35-第二端盖,36-滤芯的中空内部,37-第一引导通道,371-第三端,372-第四端,38-第二引导通道,381-第一端,382-第二端,383-隔离部,384-第一隔离块,385-第二隔离块,39-中心孔,4-环形空间,5-隆起部,6-汇集槽,71-第一连接筋,72-第二连接筋,73-第三连接筋,74-第四连接筋,741-第一开孔,742-引导面,75-第五连接筋,751-第二开孔,76-第六连接筋,761-第三开孔,77-凸筋,78-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11所示,一种过滤器,包括第一壳体1,顶端与第一壳体1密封连接的第二壳体2,及定位在第二壳体2内部的滤芯3。
如图7所示,滤芯3的外周和第二壳体2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4,第一壳体1具有入口11、出口12和排气口13,且该入口11和排气口13均与环形空间4相连通,出口12则与滤芯3的中空内部36相连通。
如图2所示,滤芯3包括中心杆31,外壳32,位于中心杆31和外壳32之间的过滤介质(图中未示出),及密封固定连接在其两端的第一端盖34和第二端盖35,第一端盖34位于滤芯3的顶端,且靠近第一壳体1设置。第一端盖34形成贯穿其厚度方向的中心孔39,及用于将入口11和环形空间4连通的第一连通口341,上述出口12通过该中心孔39与滤芯3的中空内部36相连通。
第一端盖34和第一壳体1之间形成第二引导通道38,其与上述的排气口13连通,该第二引导通道38具有分别与环形空间4连通的第一端381和与入口11连通的第二端382,上述的第二引导通道38用于将环形空间4和第一连通口341上游的气泡向排气口13引流。
由于第二引导通道38与排气口13连通,且其两端分别与入口11和环形空间4相连通,而入口11又与第一连通口341相连通,因此,从入口11进入的原料流体中夹带的气泡可直接进入第二引导通道38,然后流向排气口13,因为入口11与第二引导通道38的第二端382连通,进料流体由入口11流入并朝着第一连通口341流动的过程中,其中夹带的部分气泡直接朝着第二引导通道38的第二端382聚集,不进入环形空间4内,而第二引导通道38又与排气口13连通,所以聚集在第二引导通道38的气泡可以直接从排气口13排出,而第二引导通道38又位于第一端盖34和第一壳体1之间,其物理长度相对较短,所以,该部分气泡的排出路径很短,气泡排出速率快,而环形空间4内的流体中夹带的气泡逐渐上升,进入第二引导通道38内,也流向排气口13,即该过滤器具有两个气泡排出路径,相当于在原有的气泡排出路径的基础上,增设一个长度很短的气泡排出路径,因此,该过滤器提供的排气速率大大提高,可满足高气泡含量的原料流体的排气要求,相应地,过滤器的过滤速率也提高。
例如,第二引导通道38由第一端盖34和第一壳体1拼合形成,即其部分位于第一端盖34朝向第一壳体1的端面,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朝向第一端盖34一侧表面,即第二引导通道38的轴向下部形成于第一端盖34,其轴向上部形成于第一壳体1,上下两部分位置正对、形状匹配。
第二引导通道38位于第一端盖34部分的底部可以是从第一端381朝着第二端382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当然,或者如图6所示,也可以是部分倾斜延伸,如第二引导通道38靠近第一端381的部分底部倾斜向上延伸,而其靠近第二端382的部分底部各处等高,从而可以引导气泡向上运动,加快其排出速率。
具体地,第一端盖34朝向第一壳体1的表面轴向向上延伸形成筋条,该筋条与第一壳体1朝向第一端盖34的表面密封拼合形成第二引导通道38;又或者,第一壳体1朝向第一端盖34的表面轴向向下延伸形成筋条,该筋条与第一端盖34朝向第一壳体1的表面密封拼合形成第二引导通道38;再或者,第一端盖34朝向第一壳体1的表面轴向向上延伸形成筋条,第一壳体1朝向第一端盖34的表面的对应位置也轴向向下延伸形成筋条,两者的筋条拼合形成第二引导通道38,本实施例中,第二引导通道38的形成方式即为第三种。
第一端盖34和第一壳体1之间还形成第一引导通道37,该第一引导通道37与入口11连通,且通过第一连通口341与环形空间4连通,用于将由入口11流入的进料流体导向环形空间4内。并且,该第一引导通道37与上述的第二引导通道38的第二端382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通道37由第一端盖34和第一壳体1拼合形成,即其部分位于第一端盖34朝向第一壳体1的端面,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朝向第一端盖34一侧表面,即第一引导通道37的轴向下部形成于第一端盖34,其轴向上部形成于第一壳体1,上下两部分位置正对、形状匹配。
第一引导通道37具有位于第一端盖34内侧和第一壳体1径向内侧的第三端371及位于第一端盖34和第一壳体1外边沿的第四端372。该第一引导通道37的底部从其第三端371朝着第四端372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入口11则靠近第三端371设置,第四端372与上述的第二引导通道38的第二端382和环形空间4均连通。从而第一引导通道37对进料流体的流动起到了引导作用,引导进料流体进入环形空间4内。
具体地,第一端盖34朝向第一壳体1的表面轴向向上延伸形成筋条,该筋条与第一壳体1朝向第一端盖34的表面密封拼合形成第一引导通道37;又或者,第一壳体1朝向第一端盖34的表面轴向向下延伸形成筋条,该筋条与第一端盖34朝向第一壳体1的表面密封拼合形成第一引导通道37;再或者,第一端盖34朝向第一壳体1的表面轴向向上延伸形成筋条,第一壳体1朝向第一端盖34的表面的对应位置也轴向向下延伸形成筋条,两者的筋条拼合形成第一引导通道37。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通道37的形成方式即为第三种。
本申请提供的过滤器中,通过在滤芯3的第一端盖34和第一壳体1之间形成第一引导通道37和第二引导通道38,第一引导通道37与入口11连通,进料流体由入口11流入后,首先进入、并短时间滞留于第一引导通道37内,然后,第一引导通道37将其导向滤芯3外周与第二壳体2内壁间的环形空间4内;由于第二引导通道38与排气口13连通,且其两端分别与该第一引导通道37和环形空间4相连通,因此,短时间滞留于第一引导通道37内的原料流体中夹带的气泡可直接进入第二引导通道38,然后流向排气口13,因为第一引导通道37和第二引导通道38均位于第一端盖34和第一壳体1之间,所以,该部分气泡的排出路径很短,气泡排出速率快,而环形空间4内的流体中夹带的气泡逐渐上升,进入第二引导通道38内,也流向排气口13,即该过滤器具有两个气泡排出路径,相当于在原有的气泡排出路径的基础上,增设一个长度很短的气泡排出路径,因此,该过滤器提供的排气速率大大提高,可满足高气泡含量的原料流体的排气要求,相应地,过滤器的过滤速率也提高。
为了减少短时间滞留于第一引导通道37内的进料流体流入第二引导通道38,并从排气口13流出,在第一引导通道37和第二引导通道38的连通处,第二引导通道38的底部的轴向高度大于第一引导通道37的底部的轴向高度,即第二引导通道38和第一引导通道37之间存在高度差。
为了减小第二引导通道38的第二端382的流通面积,在第二引导通道38上设置有隔离部383,该隔离部383将排气口13和第一连通口341间隔开,即第二引导通道38的第二端382的部分空间被隔离部383占据,减少第一引导通道37内的原料流体流入第二引导通道38内的量,进而减少进料流体从排气口13排出。具体地,隔离部383位于第二引导通道38的中间,此时隔离部383两侧与第二引导通道38两侧内壁之间分别形成流通通道。或者,隔离部383与第二引导通道38的侧壁相连,如图4所示,隔离部383包括两个分别与第二引导通道38的侧壁相连的第一隔离块384,两个第一隔离块384之间形成流通通道。上述的两个第一隔离块384可以是正对设置,也可以是错位设置,数量可以是两个为一组的多组或一组。
为了保证第二引导通道38内的气泡顺利流向排气口13,且缩短排气路径,排气口13沿轴向的投影位于第二引导通道38的内部,且排气口13靠近第二引导通道38的第二端382设置,即排气口13与第二引导通道38的第二端382的距离小于第二引导通道38的第一端381的距离。上述结构设计使得所有气泡均聚集于第二引导通道382的第二端382,而排气口13更靠近第二引导通道382的第二端382,也有利于气泡的快速排出。
上述结构设计也使得第一引导通道37相对入口11和排气口13所在的直线倾斜延伸,即排气口13与第一引导通道37的第四端372错开,尽可能地减少进料流体通过排气口13流出,减少流体的浪费。
为了形成一个有序的排气路径,也为了加快排气速度,在第二引导通道38的顶部形成隆起部5,其突出于第一壳体1的外表面,排气口13位于隆起部5的轴向最高点,如图7和8所示。
在第一端盖34上形成用于连通第二引导通道38和环形空间4的第二连通口342,具体的,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连通口342位于第二引导通道38的第一端381。
如图2、3所示,第一端盖34朝向第一壳体1的端面具有第一连接筋71,第二连接筋72,第三连接筋73,及位于外边缘的凸筋77。第一连接筋71内侧形成上述的第一引导通道37的轴向下部,第二连接筋72包绕在中心孔39的外周,第三连接筋73和凸筋77之间形成上述的第二引导通道38的轴向下部。
相应的,如图9所示,第一壳体1朝向第一端盖34的表面具有用于与第一连接筋71密封连接的第四连接筋74,用于与第二连接筋72密封连接的第五连接筋75,用于与第三连接筋73密封连接的第六连接筋76,及位于第六连接筋76的径向外侧的环形连接部78,该连接部78用于与凸筋77和第二壳体2的顶端面均形成密封连接。
在第四连接筋74的内部形成通向入口11的第一开孔741,在第五连接筋75的内部形成通向出口12的第二开孔751,在第六连接筋76和连接部78之间形成通向排气口13的第三开孔761,且第六连接筋76和连接部78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引导通道38的轴向上部。第四连接筋74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一引导通道37的轴向上部、并与第三开孔761相连通,该第四连接筋74靠近第三开孔761的端部与第三开孔761之间的区域形成倾斜向上延伸的引导面742。倾斜设置的引导面742用于将第一引导通道37内的气泡导向第三开孔761,进而由排气口13排出。
引导面742朝向第三开孔761的端部具有位置与上述的第一隔离块384正对的第二隔离块385,该第二隔离块385将引导面742和第三开孔761之间部分空间隔断。上述隔离部383的结构还包括该第二隔离块385。隔离部383可以保证第一引导通道37内流动的进料流体尽可能少量的进入第二引导通道38,更加不会从排气口13排出。
凸筋77轴向延伸,并且突出第一端盖34背离第一壳体1的端面,上述的第一连通口341为形成在凸筋77对应于第一引导通道37的第四端372处的第一缺口;上述的第二连通口342为形成在凸筋77对应于第二引导通道38的第一端381处的第二缺口。
如图4所示,第一端盖34背离第一壳体1的端面形成汇集槽6,该汇集槽6与环形空间4、第一连通口341和第二连通口342均连通。汇集槽6位于凸筋77的径向内侧、过滤介质的径向外侧。环形空间4内的气泡向上运动,首先汇入汇集槽6内,然后经第一连通口341和第二连通口342流入第二引导通道38内,再经排气口13排出,汇集槽6的设置改善了气泡上升运动的规律性和方向性,气泡排出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为了保证环形空间4内的气泡尽可能多地排出,也为了保证第二引导通道38和第一引导通道37的长度,第二引导通道38从其第一端381沿着第一端盖34的外边缘弯曲延伸至第二端382,第一连通口341和第二连通口342的圆心角大于90°。第一连通口341和第二连通口342均与汇集槽6连通,可以将汇集槽6内的气泡从各自对应的位置导向第二引导通道38内,第一连通口341和第二连通口342之间的夹角大于90°,使得汇集槽6被分隔形成的两部分长度相差不至于过大,汇集槽6内的气泡通过二者流向第二引导通道38的速率相对更均衡。
如图2、10、11所示,滤芯3外壳32的侧壁形成导流筋321,去从顶端轴向向下延伸至外壳32的底端,其顶端与第一引导通道37的第四端372连通,且顶端与第一端盖34背离第一壳体1的端面留有空隙322,该空隙322与汇集槽6连通。在第二壳体2对应导流筋321的位置形成导流槽21,导流筋321的末端伸入导流槽21的内部。
导流筋321可以引导进料流体至第二壳体2的底部,导流筋321及导流槽21内的原料流体中夹带的气泡向上运动,可通过空隙322流向汇集槽6,然后经第一连通口341和第二连通口342流向排气口13。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的入口11可以设置在第一连通口341的正上方,进料流体由入口11通过第一连通口341、直接流入环形空间4内,相应地,第一连通口上游的流体中夹带的气泡也直接流向第二引导通道38的第二端,然后排出,如图12所示,此时,第一端盖34朝向第一壳体1的端面不需要设置第一引导通道37,其他结构与上述带有第一引导通道37的过滤器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过滤器,包括,
第一壳体,具有入口、出口和排气口;
第二壳体,其顶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密封连接;
滤芯,定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其外周与所述第二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至少包括过滤介质,中心杆,及密封连接于其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该第一端盖靠近所述第一壳体,并形成贯穿其厚度方向的中心孔和用于将所述入口和环形空间连通的第一连通口,所述出口通过该中心孔与滤芯的中空内部连通;
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第二引导通道,其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引导通道具有分别与所述环形空间连通的第一端和与所述入口连通的第二端,该第二引导通道用于将所述环形空间和所述第一连通口上游的气泡向所述排气口引流;
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一壳体之间还形成与所述入口连通的第一引导通道,所述第一引导通道通过第一连通口与环形空间连通,以将由所述入口流入的进料流体导向所述环形空间内,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与该第一引导通道连通;
第一壳体朝向第一端盖的表面形成通向入口的第一开孔、通向出口的第二开孔、通向排气口的第三开孔及周向延伸的引导面,该引导面位于第一引导通道顶部的末端、并朝着第三开孔所在处倾斜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引导通道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端盖内侧和第一壳体径向内侧的第三端及位于第一端盖和第一壳体外边沿的第四端,该第一引导通道的底部从其第三端朝着第四端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入口靠近所述第三端设置,所述第一引导通道在其第四端与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和环形空间均连通;
所述第一引导通道和第二引导通道的连通处,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底部的轴向高度大于第一引导通道的底部的轴向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底部从第一端朝着第二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或者,该第二引导通道靠近第一端的部分底部倾斜向上延伸,其靠近第二端的部分底部各处等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通道设有隔离部,其用于减小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的流通面积,所述隔离部将排气口与第一连通口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位于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中间,或者,所述隔离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侧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沿轴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引导通道内部,且排气口靠近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二端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顶部形成隆起部,其突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隆起部的轴向最高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上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引导通道和环形空间的第二连通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背离第一壳体的端面形成汇集槽,该汇集槽与所述环形空间、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均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的圆心角大于9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朝向第一壳体的端面具有第一连接筋,第二连接筋,第三连接筋,及位于外边缘的凸筋;所述第一连接筋内侧形成所述的第一引导通道,所述第二连接筋包绕于所述中心孔的外周,所述第三连接筋和凸筋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引导通道;所述第一壳体朝向第一端盖的表面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筋密封连接的第四连接筋,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筋密封连接的第五连接筋,用于与所述第三连接筋密封连接的第六连接筋,及位于该第六连接筋的径向外侧的环形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凸筋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面均形成密封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筋内部形成通向所述入口的第一开孔,所述第五连接筋的内部形成通向所述出口的第二开孔,所述第六连接筋和连接部之间形成通向所述排气口的第三开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轴向延伸、并突出于所述第一端盖背离第一壳体的端面,所述第一连通口为形成在所述凸筋对应于所述第一引导通道的第四端处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为形成在所述凸筋对应于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第一端处的第二缺口;所述汇集槽位于所述凸筋的径向内侧、过滤介质的径向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筋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三开孔连通,该第四连接筋靠近第三开孔的端部与第三开孔之间的区域形成倾斜向上延伸的引导面。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具有位于过滤介质外周的外壳,该外壳的侧壁形成导流筋,其从顶端轴向向下延伸至外壳的底端,其顶端与所述第一引导通道的第三端连通,且顶端与所述第一端盖背离第一壳体的端面留有空隙,该空隙与所述汇集槽连通;所述第二壳体对应导流筋的位置形成导流槽,所述导流筋的末端伸入导流槽内部。
CN202110715614.8A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过滤器 Active CN1134136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5614.8A CN113413672B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过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5614.8A CN113413672B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过滤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3672A CN113413672A (zh) 2021-09-21
CN113413672B true CN113413672B (zh) 2023-02-28

Family

ID=77717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5614.8A Active CN113413672B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过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367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5696A (zh) * 2000-09-13 2003-11-12 迈克里斯公司 液体过滤设备
CN111214878A (zh) * 2018-11-26 2020-06-02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器
DE102019206631A1 (de) * 2019-05-08 2020-11-12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Flüssigfilterein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07026B2 (en) * 2015-10-16 2020-10-20 MANN+HUMMEL Filtration Technology US LLC Filter element with air-bleed condui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5696A (zh) * 2000-09-13 2003-11-12 迈克里斯公司 液体过滤设备
CN111214878A (zh) * 2018-11-26 2020-06-02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器
DE102019206631A1 (de) * 2019-05-08 2020-11-12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Flüssigfilterein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3672A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58426B2 (en) Integrated module with stage one and stage two filters combined in single housing
CN218539370U (zh) 过滤元件及过滤装置
CN112387119A (zh) 一种用于去除病毒的过滤器
CN113413672B (zh) 一种过滤器
CN107617338B (zh) 滤芯及包括其的净水器
US8043420B2 (en) Liquid tank
CN213790973U (zh) 一种过滤器
CN219784377U (zh) 滤芯组件及滤芯
CN215691849U (zh) 一种可快速排气的过滤器
CN113247991B (zh) 反渗透滤芯及净水器
CN115888395B (zh) 滤芯结构
CN208553324U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10229640U (zh) 一种过滤器
CN206881519U (zh) 反渗透膜元件中心管
CN210710985U (zh) 一种过滤效果好的复合滤芯
CN209411856U (zh) 净水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20257346U (zh) 一种滤芯
CN217068405U (zh) 一种深层过滤组件及过滤系统
CN215693197U (zh) 过滤器
CN211159302U (zh) 滤芯的水路转换件及滤芯结构
CN217976427U (zh) 一种油水分离滤芯及燃油滤清器
CN218833839U (zh) 一种水过滤器
CN205346881U (zh) 一种水体蛋白分离器
CN220513621U (zh) 一种过滤器
CN217431012U (zh) 一种深层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01

Address after: 322100 No. 903, guotangxia, Nanhu village, Nanma Town, Dongyang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ang Chunyan

Address before: 311265 Zidong Village, Heshang Town,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Longze Filter Equipment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