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所示的实施例一,一种零电压开关双PWM变频器,具有输入侧AC-DC变流器、输出侧DC-AC逆变器、位于输入侧与输出侧之间的中间环节所构成的主回路和微处理机3、微处理机3与主回路之间的电压电流检测及处理电路4、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驱动电路7、PWM脉冲生成电路6。电压及电流检测电路4的输出端接微处理机3的A/D转换输入端,微处理机3输出端接到驱动电路7的一个输入端,驱动电路7中与此输入端对应有二个输出端,其一接主电路的中间环节VC1IGBT的控制极,其二接主电路的中间环节VC2IGBT的控制极;PWM脉冲生成器6的脉冲信号输出端分别接到驱动电路7的另一输入端,驱动电路7中与此输入端对应的输出端分别接到主电路AC-DC变换器的V1、V2、V3、V4、V5、V6IGBT的控制极和主电路DC-AC逆变器的V7、V8、V9、V10、V11、V12IGBT的控制极。三相电源1的输出端子R、S、T分别经电感LR、LS、LT接到AC-DC变流器的R’、S’、T’端子上。R’桥臂上、下分别接有半导体功率器件V1和V4,V1上并联有二极管VD1和缓冲电容C1,V4上并联有二极管VD4和缓冲电容C4;S’桥臂上、下分别接有半导体功率器件V2和V5,V2上并联有二极管VD2和缓冲电容C2,V5上并联有二极管VD5和缓冲电容C5;T’桥臂上分别接有半导体功率器件V3和V6,V3上并联有二极管VD3和缓冲电容C3,V6上并联有二极管VD6和缓冲电容C6;V1、V2、V3的集电极都接到直流母线的正极P上,V4、V5、V6的发射极都接到直流母线的负极N上。
变频器的输出侧,即DC-AC逆变器部分的结构与AC-DC变流器类似,其输出端U、V、W与用作负载2(如三相电机)的绕组输入端相接。U桥臂上、下分别接有半导体功率器件V7和V10,V7上并联有二极管VD7和缓冲电容C7,V10上并联有二极管VD10和缓冲电容C10;V桥臂上、下分别接有半导体功率器件V8和V11,V8上并联有二极管VD8和缓冲电容C8,V11上并联有二极管VD11和缓冲电容C11;W桥臂上、下分别接有半导体功率器件V9和V12,V9上并联有二极管VD9和缓冲电容C9,V12上并联有二极管VD12和缓冲电容C12;V7、V8、V9的集电极都接到直流母线的正极P上,V10、V11、V12的发射极都接到直流母线的负极N上。
中间环节是一个零电压开关电路,半导体功率器件VC1的发射极和VC2的集电极都接到直流母线的正极P上。VC1与二极管VDC1并联后,其集电极接电容Cd1,Cd1的另一端与电容Cd2相接,Cd2的另一端与直流母线的负极N连接。Cd1与Cd2的连接点与电感Lr连接。VC2与二极管VDC2并联后,其发射极与上述电感Lr的另一端相接。
图4所示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主回路、微处理机3、电压电流检测及处理电路4、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驱动电路7相同。
本发明是利用缓冲电容和零电压开关电路之间的谐振动作,使所有半导体功率器件都在直流母线上电压为零时开通。为了说明主电路的谐振动作,可以用等效电路图7来表示。由于变流器-逆变器的载波频率远高于电网频率和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因此可以认为在一个载波周期内变流器的输入电流和逆变器的输出电流是恒定的,从而可以用恒电流源IS和IL来表示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且由于Cd1、Cd2容量很大,在一个载波周期里Cd1、Cd2上的电压基本一定,为方便起见,图7中分别用Ed/2来表示Cd1、Cd2上的电压。图7中的Vs、VDs、Cr分别表示变流器和逆变器的功率开关、续流二极管和缓冲电容。由于三相桥的上下臂功率开关总有一方接通,故图7中取Cr=3Cs。在Cr的电压Ucr为零期间,三相桥的功率开关进行动作切换。由于系统工作时,变流器和逆变器的开关切换动作是同步进行的,因此图7可以进一步用图8等效电路来表示,此时Cr=6Cs。下面分析图8的开关动作,它由9个模式组成,如图9所示。谐振时电感Lr的电流波形和缓冲电容Cr的电压波形如图10所示。
Mode a(~Vc2=on):(~t1)
稳态时Vc1导通,直流电源IS和Ed提供负载电流IL,且iLr=0,Ucr=Ed。
Mode b(Vc2=on~Vc1=off):(t1~t2)
在t1时刻让Vc2导通,则Lr上施加有Ed/2电压,Lr的电流在增加,显然Vc2的导通是以ZVS、ZCS方式进行的。当iLr=Ir1(Ir1为设定值,Ir1>IL)时,关断Vc1。
Mode c(Vc1=off~VDs=on):(t2~t3)
在t2时刻关断Vc1,则Lr、Cr间产生谐振,电容Cr上电荷经Lr和负载IL放电,电压Ucr逐渐下降。由于Lr上的电压等于Ed/2,所以Vc1的关断是以ZVS方式进行的。当Ucr=0时,二极管VDs导通。
Mode d(VDs=on~VDc2=on):(t3~t4)
由于VDs的导通,Lr的能量转移到电源Ed/2上,iLr逐渐减小,直至iLr=0。
Mode e(VDc2=on~VDs=off,Vs=on):(t4~t5)
电源Ed/2经二极管VDc2向Lr积蓄电能。由于Lr上施加有Ed/2电压,方向与模式b时恰相反,故iLr方向发生颠倒,且逐步增大。此间让Vc2关断,显然该动作是在ZVS状态下进行的。在t5时刻,iLr等于负载IL,二极管VDs关断。
Mode f(VDs=off,Vs=on~Vs=off):(t5~t6)
为了使后面的谐振能完整进行,必须给开关Vs以瞬间的短路,使Lr继续施加Ed/2电压,iLr继续增大。
Mode g(Vs=off~VDc1=on):(t6~t7)
在t6时刻,iLr等于设定值Ir2,关断Vs,则Cr和Lr间又发生谐振。Vs的导通与关断都是在母线间电压为零时进行的,故其开关动作属于ZVS。由于iLr>IL,iLr开始向Cr充电,直至Ucr=Ed。
Mode h(VDc1=on~VDc1=off,Vc1=on):(t7~t8)电容Cr停止充电,二极管VDc1导通,Lr中多余能量返回直流电源Ed/2。此时让Vc1导通,显然Vc1的动作是以ZVS方式进行的。Lr的电流在向电源回馈过程中逐渐减小。
Mode i(VDc1=off,Vc1=on~VDc2=off):(t8~t9)
当iLr<IL时,二极管VDc1关断,直流电源IS和Ed同时向负载IL提供电流。直至iLr=0时,则负载电流IL完全由Ed提供。
前已述及,变流器和逆变器桥臂上各功率器件的导通都是借零电压开关电路谐振期间直流母线P、N上电压为零时进行的,其导通为零电压导通。另一方面,各功率器件上都并联有缓冲电容,其关断在任何时候进行都必然是零电压方式。因此,对这些器件的关断可以放在任何时候进行。对于三相PWM变流器一逆变器来说,在各载波周期,每相桥臂上下的功率器件都必须分别导通和关断一次。
本发明是使用锯齿波作为载波与调制波生成PWM脉冲来控制各功率器件的导通和关断,参见图11(a)所示,虽然三相调制波与锯齿波斜边的交点在不同时刻,但与后沿的相交总是在锯齿波后沿时点上(称后沿调制)。由于功率器件的关断可以在任意时刻进行,从而可以让三相功率器件的开通集中放在锯齿波的后沿时刻进行。这样,如图中所示,锯齿波就有着相同的周期,从而可以以固定周期触发VC1、VC2,使之发生谐振,方便了控制电路的设计。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零电压开关电路谐振期间,在此期间,各有关功率器件触发导通。由于锯齿波有固定周期,每个周期里只有一次谐振,即只有一次阴影(或电压为零),从而减少了直流母线P、N间零电压输出的次数,相应地也提高了变频器的电压利用率。
对PWM变频器,习惯上有如下定义,即当调制波信号大于载波信号时,触发变流器或逆变器的上桥臂功率器件导通,与此同时封锁对应下桥臂的器件导通,上下桥臂触发脉冲时序如图11(a)所示。
当iu>0时,U+=1使iu从P极经V7流入负载2的绕组Lu,如图12(a)实线所示,U-=0使V10关断。U+触发结束后,即U+=0,U-=1时,V7关断,V10虽然触发导通,但由于Lu里电流iu不会突然改变方向,iu将改道由N极经VD10流进Lu,换句话说,此时V10和VD7都没有发挥作用。
当iu<0时,U-=1使iu从负载2的绕组Lu里流出,经V10到N极,如图12(b)实线所示,U+=0使V7关断。U-触发结束后,即U-=0,U+=1时,V10关断,V7重又导通,同样道理,由于Lu里电流iu不会突然改变方向,iu将改道从Lu经VD7进入P极,此时V7和VD10也都没有发挥作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iu>0时,U+使V7刚好在图11(a)锯齿波后沿处开始导通,即正好在零电压开关电路谐振期间导通;而V10可以在任何时候导通,因为有VD10的旁路作用,使V10的导通毫无关系。而当iu<0时,V10和VD7的导通却至关重要。如果仍按图11(a)的控制策略使V10触发导通,则U-的脉冲前沿都不在锯齿波的后沿(阴影区)处,即无法使V10在谐振期间开通。为此,须将锯齿波的方向调头,如图11(b)所示,这样V10的开通就可以调整到在锯齿波的上升沿(阴影)处,即谐振期间发生。
综上,本发明的载波必须是方向相对/相背反复交错排列的锯齿载波,如图13所示,图中从上到下依次为iu、iv、iw与锯齿载波的调制示意图。当电流iu>0时,用正斜率的锯齿载波;当电流iu<0时,用负斜率的锯齿载波。
在双PWM变频器中,变流器和逆变器共有6个相,因此有6列锯齿载波,见图13,每列锯齿载波根据各自电流极性的变化切换,方向相对/相背反复交错地排列着。这6列锯齿载波由编制程序做到严格同步,使6组阴影区重迭,如图13中垂直虚线所示。这样,主电路的谐振期间全部落在阴影区内,供零电压开关动作。这些动作是由PWM生成电路6或由微处理机3生成的PWM脉冲来触发驱动的,因6个相的电路和过程相同,以下说明仅以U相为例。
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采用两种PWM脉冲的生成方法,实施例一的PWM脉冲由硬件电路生成,设有PWM脉冲生成电路6;实施例二的PWM脉冲由微处理机3软件生成,设有电流极性判别电路5。由硬件PWM脉冲生成电路6或由微处理机3软件生成的PWM脉冲信号经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驱动电路7后驱动主电路上各功率开关器件。
参见图3和图5,实施例一采用的PWM脉冲生成电路6(U相)是由电压比较器U1、U2,反相器U3,驱动器U4、U5及电流过零检测器构成的电路所组成。输入的锯齿波(U相)分两路,一路直送电压比较器U1的反相端,另一路经电阻R1后送至反相器U3的反相端,U3的同相端接地,U3的反相端经电阻R2接至U3的输出端,该输出端接至电压比较器U2的反相端;输入的调制波eu也分两路,一路送电压比较器U1的同相端,另一路送电压比较器U2的同相端;U1的输出端接至驱动器U4输入端,U2的输出端接至驱动器U5输入端;U4的输出端接一“或门”U6的一个输入端,U5输出端接U6的另一个输入端;U6的输出端分两路,一路驱动逆变器的上桥臂的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V7的IGBT,另一路经一反相器U7后驱动逆变器的下桥臂的半导体功率器件V10的IGBT;u相电流iu被电流过零检测器检测后送到驱动器U4的正选通端和驱动器U5负选通端。如图5所示,U相正斜率锯齿波经反相器U3倒相后生成负斜率锯齿波,正负斜率锯齿波同时进入比较器U1、比较器U2的反相端“-。U相调制波信号电压eu同时进入比较器U1、U2的正相端“+”,U1的输出端接缓冲器U4的输入,U2的输出端接缓冲器U5的输入。另一方面,由电流互感器(系PWM变频器的常用件,图中未示)检测到的U相电流iu经过零检测电路处理后形成极性判别电平。在相电流iu>0时,采用正斜率锯齿波与调制波eu比较产生PWM脉冲,选通U4,即选择正斜率锯齿波调制的PWM脉冲;在相电流iu<0时,采用经反相器U3倒相后生成的负斜率锯齿波与调制波eu比较产生PWM脉冲,选通U5,即选择负斜率锯齿波调制的PWM脉冲。两路脉冲最终都经过或门U6送出,用于触发功率器件V7和V10。
另二相(V、W相)的由硬件电路生成的PWM脉冲与U相原理相同。
实施例二的PWM脉冲由微处理机3软件生成,系统设有一个给出相电流i的极性转变识别信号的电流极性判别电路5,根据相电流i的极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载波。参见图4和图6,电流极性判别电路5由反相门U1、或门U2、三输入或非门U3、延时电路、死区时间形成电路、电阻R3、光电耦合器U4、电阻R4、施密特整形器U5、反相门U6、与门U7、U8、或门U9、D触发器U10所构成,驱动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VC1IGBT的控制信号经反相门U1后接至或门U2输入端,驱动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VC2IGBT的控制信号直接接至或门U2另一输入端,或门U2输出端接至三输入或非门U3的一个输入端;PWM控制信号送至死区时间形成电路,死区时间形成电路输出两个信号,其一送至三输入或非门U3的一个输入端,同时去驱动逆变器的上桥臂的半导体功率器件V7的IGBT,其二送至三输入或非门U3的另一个输入端,同时去驱动逆变器的下桥臂的半导体功率器件V10的IGBT;三输入或非门U3的输出端接至一延时电路,延时电路的输出端分两路,一路接与门U7的一个输入端,另一路接与门U8的一个输入端;由主电路逆变桥输出端U和直流负母线N检出的电压UUN,其U端经电阻R3后接光电耦合器U4的二极管阳极,N端接该二极管阴极;光电耦合器U4的三极管集电极接控制电源Vcc,其发射极经电阻R4接控制电源的地端,该发射极经施密特整形器U5后分两路,其一,接与门U7另一输入端,其二,经反相门U6反相后送与门U8的另一输入端;与门U7的输出接或门U9的一个输入端,与门U8的输出接或门U9的另一个输入端;或门U9的输出接D触发器U10的时钟端或去微处理机控制信号输入端,D触发器U10的
Q端接至D端,Q端去微处理机控制端。
参见图14所示的用微处理机3软件实现的U相PWM脉冲波形图,其中图14(a)所示的连续单增PWM调制方式,当iu>0时必须采用图14(a)锯齿波调制,由它生成的PWM脉冲如图14(c)、(d)所示。当iu<0时,必须采用图14(b)所示的锯齿波调制,由它生成的PWM脉冲如图14(e)、(f)所示。但微处理机3不具备图14(b)所示的PWM调制功能。本发明采用用eu′=1-eu代替eu,且赋予图14(c)相反有效极性的定义,则可摒弃图14(b),继续沿用图14(a)所示的正斜率锯齿波实现iu<0时的PWM调制,如图14(g),由其生成的PWM脉冲如图14(h)、(i),它与图14(e)、(f)完全一样,从而使iu<0时V10的开通也能落在正斜率锯齿波的垂直后沿处(谐振期间)。这种方法只需采用正斜率锯齿波,便可同时满足对iu>0和iu<0的调制。
在变频器里,为了防止上下桥臂功率器件(如图12(a)的V7、V10)直通,一般都必须设置死区时间Td(Dead Time),当iu>0时,如图12(a)所示,在Td期间,半导体功率器件V7、V10都不导通,iu经VD10流入Lu,U点电位Uu近乎为零;反之,当iu<0时,如图12(b)所示,iu从Lu里流出,经二极管VD7到达P极,U点电位Uu近乎P点电平。但是以上情况不适合于零电压开关电路谐振期间,因为谐振期间P、N间电压总是零,即Uu也是零,因此本发明用图6所示的电路来实现电流极性判别。
当用正斜率锯齿波为载波时,同时参见图6、图15,图6中的虚框是表示死区时间形成电路。图15(a)为正斜率锯齿波PWM调制,图15中信号波eu与载波锯齿波比较生成PWM脉冲,如图15(g)所示,经图6的死区时间形成电路处理后,生成触发V7、V10的电压如图15(h)、(i)。由图10知道,谐振的发生是由Vc1、Vc2触发信号决定的,在t1时刻,VC2有一正跳变触发,如图15(c);t5之后VC1也有一正跳变触发,如图15(b),经图6的U1反相后如图15(e),在U2逻辑或之后,得图15(f)波形。谐振期间,P、N间电压UPN为零,如图15(d)。此后,在iu>0时,V7的触发导通使UUN=Ed,见图15(j)及图6的UUN。由于光耦管U4的迟延效应,a点电位Ua较UUN滞后(一般2~3μS),如图15(k)。当iu<0时,V7的触发导通也使UUN=Ed,但由图12(b)知道,此时UUN的后沿延迟一个Td时间后才下降到零,比较图15(n)、(j),此时的Ua如图15(o)。如果将Uc适当延时生成Ud,如图15(m),则Ud、Ua相与后得到UR,如图15(p),它由图6中U7的R端输出。
电流极性判别电路5能检测出正斜率锯齿波PWM调制下电流从iu>0到iu<0时的第一次极性(从正到负)转变的识别信号UR,并指令控制系统由正斜率锯齿波PWM调制转为负斜率锯齿波PWM调制,如图16(a)所示。
图16所示的控制机理与图15相同,比较图16(g)与图15(g),可见区别在于PWM调制脉冲的极性顺序相反,由其生成的V7、V10触发脉冲如图16(h)、(i)。当iu>0时,UUN、Ua如图16(j)、(k)所示;iu<0时,UUN、Ua如图16(o)、(p)所示。Ua倒相后为Ub,ia>0与ia<0时的Ub如图16(λ)、(q),显然,图16(λ)的脉冲下降沿比图16(q)滞后Td时间。由图6的U3检测到的Td时间信号UC如图16(m),适当延时UC,得Ud,如图16(n)。Ud与图16(λ)的Ub相与,可得负斜率锯齿波PWM调制下电流从iu<0到iu>0时的第一次极性(从负到正)变化的识别信号US,如图16(r),它由图6中U8的S端输出,并指令控制系统由负斜率锯齿波PWM调制转为正斜率锯齿波PWM调制,即返回图15(a)的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