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03031B - 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03031B
CN113403031B CN202110759409.1A CN202110759409A CN113403031B CN 113403031 B CN113403031 B CN 113403031B CN 202110759409 A CN202110759409 A CN 202110759409A CN 113403031 B CN113403031 B CN 1134030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ion
powder
dispersion liquid
silver chloride
iron disulf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594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03031A (zh
Inventor
刘勇
何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we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we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we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we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5940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030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03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3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03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3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00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22Ioni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72Organic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D53/48 - B01D53/70, e.g. hydrocarb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1Solid phase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0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B01J20/1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mprising silica or silicate
    • B01J20/14Diatomaceous ear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0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B01J20/2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mprising free carbon; comprising carbon obtained by carbonis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25Coated, impregnated or composite ad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6Polluted ai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保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的制备步骤:将二硫化铁和氯化银分散在水中,形成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制备步骤:将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在水中,形成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将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混合均匀,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硼氢化钠溶液,硼氢化钠溶液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30~60min;然后静置1~3h,分离固体产物即得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实验表明,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具有十分优异的负离子释放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负离子具体是指空气负(氧)离子;其实带负电荷的单个气体分子和氢离子团的总称;其中,森林和湿地是产生空气负(氧)离子的重要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等封闭环境中的空气要求也逐渐提高;其中,空气中的负离子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电气石,电气石族矿物的总称,由于其具有压电性、热释电性、导电性、远红外辐射和释放负离子性等独特性能;目前电气石常与其它材料复合,用于制备释放负离子的材料。但是,现有的释放负离子的材料其负离子的释放量仍需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之一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材料具有优异的负氧离子释放能力。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
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的制备步骤:将二硫化铁和氯化银分散在水中,形成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
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制备步骤:将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在水中,形成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
将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混合均匀,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硼氢化钠溶液,硼氢化钠溶液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30~60min;然后静置1~3h,分离固体产物即得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发明人在大量的研究过程中惊奇的发现:将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混合后加入硼氢化钠溶液反应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能大幅提升常规的负离子释放材料的负离子释放性能,具有优异的负离子释放作用;实验表明:其负离子释放作用要远远高于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的常规的负离子粉复合物。
发明人经研究进一步表明:必须以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才具有优异的负离子释放作用,其负离子释放作用才远远高于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的常规的负离子粉复合物。然而仅仅以二硫化铁分散液或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负离子释放作用远远小于以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对并不能大幅度提高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的常规的负离子粉复合物的负离子释放能力。
优选地,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的制备步骤中,二硫化铁、氯化银以及水的用量比为15~30g:3~6g:1L。
进一步优选地,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的制备步骤中,二硫化铁、氯化银以及水的用量比为20~25g:4~5g:1L。
最优选地,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的制备步骤中,二硫化铁、氯化银以及水的用量比为25g:5g:1L。
优选地,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制备步骤中,负离子粉复合物与水的用量比为100~200g:1L。
进一步优选地,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制备步骤中,负离子粉复合物与水的用量比为150~200g:1L。
最优选地,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制备步骤中,负离子粉复合物与水的用量比为170g:1L。
优选地,所述的负离子粉复合物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
优选地,所述的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的质量比为3~5:1~3:1~3。
进一步优选地,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的质量比为4~5:1~2:1~2。
最优选地,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的质量比为4:1:1。
发明人进一步研究表明: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的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对负离子的释放作用要远远大于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成分组成的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这说明只有采用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的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与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反应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才能取得十分优异的负离子释放作用。
优选地,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以及硼氢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2:1~2:0.1~0.5。
最优选地,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以及硼氢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1:0.3。
优选地,硼氢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5~25g/L。
最优选地,硼氢化钠溶液的浓度为20g/L。
优选地,硼氢化钠溶液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40min;然后静置2h。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包含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固体产物以及甲醛吸附材料;所述的固体产物与甲醛吸附材料的质量比为1~3:1。
所述的甲醛吸附材料选自硅藻土和/或活性炭。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甲醛吸附材料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1)将醋酸亚铁、醋酸铜、硫脲以及有机溶剂加入到反应釜中,在130~180℃下反应10~20h后取固体产物得复合材料;
(2)将复合材料以及吸附材料加入到有机溶剂中,搅拌5~10h后,取固体产物即得所述的甲醛吸附材料。
发明人经大量的研究惊奇的发现,将醋酸亚铁、醋酸铜和硫脲反应得到的复合材料经步骤(2)与吸附材料(硅藻土和活性炭)复合得到的甲醛吸附材料;其具有优异的甲醛去除作用;其对甲醛的去除作用远远高于硅藻土和活性炭;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
在此,发明人需要强调的是,能否制备得到具有优异的甲醛吸附材料,复合材料的制备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表明:只有以醋酸亚铁和醋酸铜与硫脲反应制备复合材料,再与吸附材料复合后制备得到的甲醛吸附材料,才具有优异的甲醛去除作用;若仅仅以醋酸亚铁或醋酸铜与硫脲反应制备复合材料,再与吸附材料复合后制备得到的甲醛吸附材料,其对甲醛的去除作用要显著地小于同时以醋酸亚铁和醋酸铜与硫脲反应制备复合材料,再与吸附材料复合后制备得到的甲醛吸附材料。
优选地,步骤(1)中醋酸亚铁、醋酸铜、硫脲以及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15~20g:18~22g:13~16g:400~600mL。
最优选地,步骤(1)中醋酸亚铁、醋酸铜、硫脲以及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17g:20g:15g:500mL。
优选地,步骤(1)中在150℃下反应12h。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
优选地,步骤(2)中复合材料、吸附材料以及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8~12g:100~200g:1~2L。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2)中复合材料、吸附材料以及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8~12g:150~180g:1~2L。
最优选地,步骤(2)中复合材料、吸附材料以及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10g:160g:1.5L。
优选地,所述的吸附材料选自硅藻土和活性炭。
最优选地,所述的吸附材料由质量比2~4:1的硅藻土和活性炭组成。
发明人经进一步研究惊奇的发现:将复合材料同时与吸附材料硅藻土和活性炭复合得到的甲醛吸附材料;其对甲醛的去除作用明显大于将复合材料仅仅与吸附材料硅藻土或吸附材料活性炭复合得到的甲醛吸附材料。这说明,醋酸亚铁、醋酸铜和硫脲反应得到的复合材料并不是与任何吸附材料复合都具有优异的去除甲醛的作用的,只有将复合材料同时与硅藻土和活性炭复合得到的甲醛吸附材料才具有优异的去除甲醛作用。
将复合材料同时与吸附材料硅藻土和活性炭复合得到的甲醛吸附材料取得了进一步预料不到的去除甲醛的效果。
优选地,步骤(2)中搅拌6~8h。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的吸附材料在加入有机溶剂前进行如下处理:将吸附材料放入含有过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水溶液中浸泡8~24h;浸泡后取出,在120~140℃下焙烧1~3h;
所述的水溶液中过硫酸钠的浓度为50~100g/L;氯化钠的浓度为120~160g/L。
最优选地,所述的吸附材料由质量比2~4:1的硅藻土和活性炭组成。
发明人进一步研究表明,吸附材料在加入有机溶剂前,将吸附材料硅藻土和活性炭先放在含有过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水溶液中浸泡,接着进行煅烧处理;其与不进行该步骤处理的吸附材料硅藻土和活性炭相比,可以进一步提高甲醛吸附材料的甲醛去除能力。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次采用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的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实验表明,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具有十分优异的负离子释放能力;其能大幅提高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的常规的负离子粉复合物的负离子释放能力;其负离子释放量远远高于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的负离子粉,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因此,可以将该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用于制备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建筑材料。此外,该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还可以加入甲醛吸附材料,使得该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同时还具备甲醛吸附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实施例对本发明不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实施例1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
(1)将二硫化铁和氯化银分散在水中,形成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其中,二硫化铁、氯化银以及水的用量比为25g:5g:1L。
(2)将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在水中,形成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其中,负离子粉复合物与水的用量比为170g:1L;所述的负离子粉复合物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其中,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的质量比为4:1:1;
(3)将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混合均匀,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浓度为20g/L硼氢化钠溶液,硼氢化钠溶液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40min;然后静置2h,分离固体产物即得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中,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以及硼氢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1:0.3。
上述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是指由常规的电气石、玄精石以及麦饭石磨成的粉末(下同)。
实施例2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
(1)将二硫化铁和氯化银分散在水中,形成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其中,二硫化铁、氯化银以及水的用量比为15g:6g:1L。
(2)将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在水中,形成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其中,负离子粉复合物与水的用量比为100g:1L;所述的负离子粉复合物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其中,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的质量比为3:3:1;
(3)将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混合均匀,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浓度为15g/L硼氢化钠溶液,硼氢化钠溶液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30min;然后静置3h,分离固体产物即得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中,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以及硼氢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1:0.5。
实施例3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
(1)将二硫化铁和氯化银分散在水中,形成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其中,二硫化铁、氯化银以及水的用量比为30g:3g:1L。
(2)将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在水中,形成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其中,负离子粉复合物与水的用量比为200g:1L;所述的负离子粉复合物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其中,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的质量比为5:1:3;
(3)将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混合均匀,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浓度为25g/L硼氢化钠溶液,硼氢化钠溶液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然后静置1h,分离固体产物即得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中,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以及硼氢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1:0.1。
对比例1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
(1)将二硫化铁分散在水中,形成二硫化铁分散液;其中,二硫化铁以及水的用量比为30g:1L。
(2)将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在水中,形成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其中,负离子粉复合物与水的用量比为170g:1L;所述的负离子粉复合物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其中,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的质量比为4:1:1;
(3)将二硫化铁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混合均匀,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浓度为20g/L硼氢化钠溶液,硼氢化钠溶液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40min;然后静置2h,分离固体产物即得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中,二硫化铁分散液、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以及硼氢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1:0.3。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金属化合物分散液的组成不同:实施例1是以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而对比例1仅仅是以二硫化铁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制备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对比例2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
(1)将氯化银分散在水中,形成氯化银分散液;其中,氯化银以及水的用量比为30g:1L。
(2)将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在水中,形成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其中,负离子粉复合物与水的用量比为170g:1L;所述的负离子粉复合物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其中,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的质量比为4:1:1;
(3)将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混合均匀,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浓度为20g/L硼氢化钠溶液,硼氢化钠溶液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40min;然后静置2h,分离固体产物即得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中,氯化银分散液、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以及硼氢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1:0.3。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金属化合物分散液的组成不同:实施例1是以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而对比例2仅仅是以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制备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对比例3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
(1)将二硫化铁和氯化银分散在水中,形成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其中,二硫化铁、氯化银以及水的用量比为25g:5g:1L。
(2)将电气石粉分散在水中,形成电气石粉分散液;其中,电气石粉与水的用量比为170g:1L;
(3)将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电气石粉分散液混合均匀,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浓度为20g/L硼氢化钠溶液,硼氢化钠溶液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40min;然后静置2h,分离固体产物即得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中,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电气石粉分散液以及硼氢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1:0.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负离子粉复合物的组成不同:实施例1是以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的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而对比例3仅仅是以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电气石粉分散液反应制备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对比例4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
(1)将二硫化铁和氯化银分散在水中,形成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其中,二硫化铁、氯化银以及水的用量比为25g:5g:1L。
(2)将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在水中,形成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其中,负离子粉复合物与水的用量比为170g:1L;所述的负离子粉复合物由电气石粉和玄精石粉组成;其中,电气石粉和玄精石粉的质量比为4:2;
(3)将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混合均匀,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浓度为20g/L硼氢化钠溶液,硼氢化钠溶液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40min;然后静置2h,分离固体产物即得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中,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以及硼氢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1:0.3。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负离子粉复合物的组成不同:实施例1是以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的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而对比例4仅仅是以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由电气石粉和玄精石粉组成的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对比例5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
(1)将二硫化铁和氯化银分散在水中,形成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其中,二硫化铁、氯化银以及水的用量比为25g:5g:1L。
(2)将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在水中,形成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其中,负离子粉复合物与水的用量比为170g:1L;所述的负离子粉复合物由电气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其中,电气石粉和麦饭石粉的质量比为4:2;
(3)将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混合均匀,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浓度为20g/L硼氢化钠溶液,硼氢化钠溶液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40min;然后静置2h,分离固体产物即得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中,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以及硼氢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1:0.3。
对比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负离子粉复合物的组成不同:实施例1是以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的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而对比例5仅仅是以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由电气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的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实验例1
制作一个长宽高分别为0.5m带通气管和排气管的可以密封的玻璃箱;取100g待测试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铺在玻璃箱的底部;同时在玻璃箱的底部放置一个负离子浓度测试仪用于测试玻璃箱中的负离子含量;3h后记录每组测试材料实验玻璃箱中的负离子含量;每种材料测试5次,实验结果取5次的平均值,实验结果见表1。
同时,取100g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的负离子粉复合物(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按质量比为4:1:1组成)作为对照。
表1.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负离子释放能力测试结果
测试材料 负离子含量
电气石粉:玄精石粉:麦饭石粉=4:1:1 828个/cm3
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4892个/cm3
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4638个/cm3
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4315个/cm3
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1571个/cm3
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1738个/cm3
对比例3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2045个/cm3
对比例4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2545个/cm3
对比例5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2733个/cm3
由表1负离子释放能力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负离子含量达到4638个/cm3以上,远远高于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的常规负离子粉复合物的828个/cm3;这说明:将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和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能大幅提升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的常规负离子粉复合物的负离子释放性能,具有优异的负离子释放作用。
由表1负离子释放能力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负离子含量远远高于对比例1~2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负离子含量;这说明:以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负离子释放作用要远远大于仅仅以二硫化铁分散液或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必须以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才具有优异的负离子释放作用,其负离子释放作用才远远高于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的常规的负离子粉复合物。
由表1负离子释放能力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负离子含量远远高于对比例3~5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负离子含量;这说明: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的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对负离子的释放作用要远远大于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成分组成的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反应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这说明只有采用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的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与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反应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才能取得十分优异的负离子释放作用。
实施例4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
将实施例1步骤(3)制备得到的固体产物与甲醛吸附材料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其中,固体产物与甲醛吸附材料的质量比为3:1;所述的甲醛吸附材料由质量比为3:1的硅藻土和活性炭组成。
实施例5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
将实施例1步骤(3)制备得到的固体产物与甲醛吸附材料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其中,固体产物与甲醛吸附材料的质量比为3:1;
所述的甲醛吸附材料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将醋酸亚铁、醋酸铜、硫脲以及无水乙醇加入到反应釜中,在150℃下反应12h后去除无水乙醇取固体产物得复合材料;(2)将复合材料以及硅藻土和活性炭加入到无水乙醇中,搅拌8h后,去除无水乙醇取固体产物即得所述的甲醛吸附材料;
步骤(1)中醋酸亚铁、醋酸铜、硫脲以及无水乙醇的用量比为17g:20g:15g:500mL;步骤(2)中复合材料、硅藻土、活性炭以及无水乙醇的用量比为10g:120g:40g:1.5L。
实施例6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
将实施例1步骤(3)制备得到的固体产物与甲醛吸附材料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其中,固体产物与甲醛吸附材料的质量比为3:1;
所述的甲醛吸附材料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将醋酸亚铁、醋酸铜、硫脲以及无水乙醇加入到反应釜中,在150℃下反应12h后去除无水乙醇取固体产物得复合材料;(2)将复合材料以及硅藻土和活性炭加入到无水乙醇中,搅拌8h后,去除无水乙醇取固体产物即得所述的甲醛吸附材料;
所述的硅藻土和活性炭在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前进行如下处理:将硅藻土和活性炭放入含有60g/L过硫酸钠和140g/L氯化钠的水溶液中浸泡12h;浸泡后取出,在130℃下焙烧2h;
步骤(1)中醋酸亚铁、醋酸铜、硫脲以及无水乙醇的用量比为17g:20g:15g:500mL;步骤(2)中复合材料、硅藻土、活性炭以及无水乙醇的用量比为10g:120g:40g:1.5L。
实验例2
制作一个长宽高分别为0.5m带通气管和排气管的可以密封的玻璃箱;取100g待测试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铺在玻璃箱的底部;同时在玻璃箱的底部放置一个甲醛测试仪用于测试玻璃箱中的甲醛浓度;接着将甲醛发生器产生的甲醛通过玻璃箱的通气管通入到玻璃箱中,使得玻璃箱中的起始甲醛浓度为1.0mg/m3时密闭玻璃箱;12h后记录每组测试材料实验玻璃箱中的甲醛浓度;每种材料测试5次,实验结果取5次的平均值,实验结果见表2。
待测试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为实施例4~6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表2.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甲醛的去除效果
甲醛含量
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0.55mg/m3
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0.11mg/m3
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0.03mg/m3
从表2中的甲醛测试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4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中加入了由硅藻土和活性炭组成的甲醛吸附材料,使得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还具有一定的甲醛去除能力。
从表2中的甲醛测试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5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甲醛去除能力要远远大于实施例4;这说明,硅藻土和活性炭与由醋酸亚铁、醋酸铜和硫脲反应得到的复合材料复合后加入到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中,可以大幅提高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甲醛去除能力。
从表2中的甲醛测试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6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甲醛去除能力要远远大于实施例4和5;这说明:将硅藻土和活性炭经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即将吸附材料硅藻土和活性炭先放在含有过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水溶液中浸泡,接着进行煅烧处理);然后再与由醋酸亚铁、醋酸铜和硫脲反应得到的复合材料复合后加入到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中,可以进一步大幅提高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甲醛去除能力。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的制备步骤:将二硫化铁和氯化银分散在水中,形成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
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制备步骤:将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在水中,形成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
将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混合均匀,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硼氢化钠溶液,硼氢化钠溶液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30~60min;然后静置1~3h,分离固体产物即得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
所述的负离子粉复合物由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组成;所述的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的质量比为3~5:1~3: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的制备步骤中,二硫化铁、氯化银以及水的用量比为15~30g:3~6g:1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制备步骤中,负离子粉复合物与水的用量比为100~200g:1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的质量比为4~5:1~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气石粉、玄精石粉和麦饭石粉的质量比为4: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二硫化铁-氯化银分散液、负离子粉复合物分散液以及硼氢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2:1~2:0.1~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硼氢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5~25g/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硼氢化钠溶液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40min;然后静置2h。
9.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10.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由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固体产物以及甲醛吸附材料;所述的固体产物与甲醛吸附材料的质量比为1~3:1。
CN202110759409.1A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4030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9409.1A CN113403031B (zh)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9409.1A CN113403031B (zh)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3031A CN113403031A (zh) 2021-09-17
CN113403031B true CN113403031B (zh) 2023-12-22

Family

ID=77681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9409.1A Active CN113403031B (zh)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030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7823A (zh) * 2021-12-03 2022-03-01 广东绿氧健环保科技股份公司 一种可释放负离子的硅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3498A (en) * 1999-05-05 2000-10-1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Method for producing chemically bonded phosphate ceramics and for stabilizing contaminants encapsulated therein utilizing reducing agents
TW201321467A (zh) * 2011-10-24 2013-06-01 Bando Chemical Ind 接合用組成物
CN104474814A (zh) * 2014-11-25 2015-04-01 河南省济源市济世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64311A (zh) * 2017-03-29 2017-07-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负载纳米零价铁的磁性纳米伊蒙黏土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8541718A (zh) * 2018-06-01 2018-09-18 肥西县碧涛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31607A (zh) * 2018-11-27 2019-02-15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释放负离子的空气净化滤芯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0652868A (zh) * 2019-10-22 2020-01-07 上海创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释放负氧离子的环保型甲醛净化喷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3498A (en) * 1999-05-05 2000-10-1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Method for producing chemically bonded phosphate ceramics and for stabilizing contaminants encapsulated therein utilizing reducing agents
TW201321467A (zh) * 2011-10-24 2013-06-01 Bando Chemical Ind 接合用組成物
CN104474814A (zh) * 2014-11-25 2015-04-01 河南省济源市济世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64311A (zh) * 2017-03-29 2017-07-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负载纳米零价铁的磁性纳米伊蒙黏土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8541718A (zh) * 2018-06-01 2018-09-18 肥西县碧涛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31607A (zh) * 2018-11-27 2019-02-15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释放负离子的空气净化滤芯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0652868A (zh) * 2019-10-22 2020-01-07 上海创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释放负氧离子的环保型甲醛净化喷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ffects of Metal Ions on the Reactivity and Corrosion Electrochemistry of Fe/FeS Nanoparticles";Eun-Ju Kim et al.;《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第4002-4011页 *
"Evaluating structure selection in the hydrothermal growth of FeS 2 pyrite and marcasite";Daniil A. Kitchaev et al.;《NATURE COMMUNICATIONS》;第1-7页 *
"负离子功能材料研究进展";孙伟等;《吉林林业科技》;第47卷(第3期);第35-38页 *
电气石类负离子释放材料的研究进展;刘权;胡应模;侯春燕;李梦灿;王雪;;化工新型材料(第04期);第9-11、1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3031A (zh) 2021-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Equilibrium,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Au3+, Pd2+ and Ag+ ions adsorp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graphene oxide functionalized persimmon tannin
Gurgel et al. Adsorption of Cu (II), Cd (II) and Pb (II) from aqueous single metal solutions by succinylated twice-mercerized sugarcane bagasse functionalized with triethylenetetramine
Achmad et al. Equilibrium,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studies on the adsorption of direct dye onto a novel green adsorbent developed from Uncaria gambir extract
Kalavathy et al. Comparison of copper adsorp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modified and unmodified Hevea brasiliensis saw dust
US3355317A (en) Process of impregnating adsorbent materials with metal oxides
CN1078871C (zh) 在室温下从氨中脱氧的方法
CN113403031B (zh) 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作用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Gao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from wool waste and the comparison of muffle furnace and microwave heating methods
CN101497028A (zh) 一种磁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和该磁性活性炭
US2636892A (en) Production of metal oxalates
CN110280215B (zh) 一种纳米银-笋壳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KR101788527B1 (ko) 활성탄-지르코늄 유기골격체 하이브리드 중금속 흡착제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0496596A (zh) 生物炭-蒙脱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3406566A1 (en) Porous carbon materia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filter, sheet, and catalyst carrier
CN110961084A (zh) 一种改性壳聚糖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对锂离子的吸附应用
CN111871467A (zh) 一种CdS/胺改性g-C3N4-BiVO4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0299B (zh) 海泡石空气净化剂制作工艺
CN113663644A (zh) 一种球磨改性复合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01261B (zh) 一种白云石矿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Deiana et al. Batch and column studies for the removal of lead from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activated carbons from viticultural industry wastes
CN104307496A (zh) 用于去除饮用水中高氯酸盐的过滤介质、滤芯以及制备方法
CN114210303B (zh) 一种废水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52625A (zh) 一种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氨释放量的吸附剂、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Gado et al. Preparation of Poly-Aniline-Magnetic Porous Carbon Composite for Using as Uranium Adsorbent
CN114669307A (zh) 一种单分散金属负载氧化钨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