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2605B - 一种新型变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变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2605B
CN113382605B CN202110641507.5A CN202110641507A CN113382605B CN 113382605 B CN113382605 B CN 113382605B CN 202110641507 A CN202110641507 A CN 202110641507A CN 113382605 B CN113382605 B CN 1133826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frequency converter
bottom plate
heat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415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2605A (zh
Inventor
周清泉
曹华
聂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Chuang'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Wanxinruik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Wanxinruik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Wanxinruik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415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26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2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2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2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2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6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6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 H05K5/069Other details of the casing, e.g. wall structure, passage for a connector, a cable, a shaf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变频器,通过在变频器本体的底板凸设外围挡,底板开设多个散热通孔,并在散热通孔的边缘凸设有与外围挡高度一致的内围挡,通过结合外围挡和内围挡,能够形成多个散热腔室,同时,在外围挡上开设多个连通散热腔室的排气孔,能够让散热器的表面最大程度地表露在空气中,增大自散热面积以及提高散热速度,有效减少热回流,还能减少外部环境的粉尘进入变频器内部。此外,通过采用多面散热翅片结构,在散热器顶板设置多块第一散热翅片,在侧板上设置多块第二散热翅片,能够让散热器在自散热时形成良好的“烟囱效应”,大大提高散热效率,密封效果优,有效提高变频器的工作寿命,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变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变频器。
背景技术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变频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热量,产生的热量会影响变频器的正常工作,为了使变频器的工作更加稳定,常常需要对变频器进行散热降温处理;而且随着大功率变流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变频器的散热要求越来越高。
在变频器行业中,由于环境因素中的粉尘,或者是变频器自身的热量导致变频器工作失效的占比率不小。然而现有变频器的密封防尘与散热存在一定相互制约,因而目前行业的变频器一般采用专用定制,存在变频器结构复杂、用户投入成本高等问题。
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变频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变频器,以解决现有变频器的密封防尘与散热存在一定相互制约,目前行业的变频器一般采用专用定制,存在变频器结构复杂、用户投入成本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以及散热器;所述变频器本体包括底板、罩设在所述底板上方的壳罩、以及设置在所述壳罩内部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的外边缘处向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外侧凸设有具有预设厚度的外围挡,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的边缘处向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外侧凸设有与所述外围挡高度一致的内围挡;
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底部,且所述散热器的顶板抵持于所述外围挡和所述内围挡上,其中,所述内围挡、所述外围挡、所述底板以及所述散热器的顶板之间形成多个散热腔室,所述散热腔室仅通过所述外围挡上开设有多个排气孔与外界连通;所述顶板的远离所述变频器本体的一面上凸设有多块沿所述散热器的长度方向的间隔排布的第一散热翅片,以形成多个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散热槽。
优选地,所述散热通孔包括开设有于所述底板的中部的用于供所述电子元件散热的第一散热通孔以及开设于所述底板的靠近所述电子元件的边角处的用于供所述电子元件散热的第二散热通孔;所述内围挡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散热通孔的边缘处的第一内围挡,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二散热通孔的边缘处的第二内围挡;所述第一内围挡、所述外围挡、所述底板以及所述散热器的顶板之间形成第一散热腔室,所述第二内围挡、所述外围挡、所述底板以及所述散热器的顶板之间形成第二散热腔室。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还包括设置于分别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两侧的两块侧板,所述侧板的外表面上凸设有多块在所述顶板宽度方向的间隔设置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散热翅片,以形成多个第二散热槽。
优选地,所述侧板为两块,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均匀地在两块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二散热翅片均匀地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外表面上,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翅片之间,以及相邻两块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隔距离,相邻两块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隔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间隔距离和所述第二预设间隔距离为6.5~8.5mm。
优选地,位于远离所述变频器本体一侧的第二散热翅片上开设有多个竖向的安装孔,以将所述散热器固定安装于预设位置。
优选地,所述预设厚度为2~5mm,所述外围挡、所述第一内围挡以及所述第二内围挡的高度设置为4~7mm。
优选地,所述壳罩的底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密封设置。
优选地,所述底板向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外侧凸设有与所述外围挡高度一致的多个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开设有供螺钉贯穿的螺钉孔,所述顶板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螺钉孔对应的对接孔,所述螺钉贯穿所述螺钉孔以及所述对接孔,以将所述变频器本体与所述散热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变频器本体还包括外漏在所述壳罩的外漏元器件,所述外漏元器件与所述壳罩之间的装配方式包括贴壁式装配、迷宫式装配中的一种或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新型变频器,通过在变频器本体的底板凸设外围挡,底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在散热通孔的边缘凸设有与所述外围挡高度一致的内围挡,通过设置外围挡和内围挡,能够形成多个散热腔室,同时,在外围挡上开设有多个可以连通散热腔室的排气孔,能够让散热器的表面最大程度地表露在空气中,可以增大自散热面积以及提高散热速度,并且有效地减少热回流,还能减少外部环境的粉尘进入变频器的内部。
此外,通过采用多面散热翅片结构,在散热器的顶板设置多块第一散热翅片,在侧板上设置多块第二散热翅片,能够让散热器在自散热时形成良好的“烟囱效应”,大大提高散热效率。
并且,整个变频器的塑胶部位除了需要与外部连接的器件接口和操作需要的外露部件,其余部位均采用全封闭式装配,能够尽可能减少外部环境对内部电子元件造成影响,从而提高变频器的工作寿命、扩大变频器的应用范围、实现强弱电隔离、操作安全可靠、有效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视角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变频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视角下变频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视角下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说明:
变频器本体10;底板110;散热通孔120;第一散热通孔121;第二散热通孔122;壳罩130;电子元件140;外围挡150;排气孔151;内围挡160;第一内围挡161;第二内围挡162;散热腔室170;第一散热腔室171;第二散热腔室172;安装柱180;外漏元器件190;
散热器20;顶板210;第一散热翅片211;第一散热槽212;侧板220;第二散热翅片221;第二散热槽222;安装孔223。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附图1-6,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10以及散热器20;所述变频器本体10包括底板110、罩设在所述底板110上方的壳罩130、以及设置在所述壳罩130内部的电子元件140;所述底板110的外边缘处向所述变频器本体10的外侧凸设有具有预设厚度的外围挡150,所述底板110上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120,所述散热通孔120的边缘处向所述变频器本体10的外侧凸设有与所述外围挡150高度一致的内围挡160。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变频器本体10的底板110外边缘向外凸设外围挡150,能够形成具有预设高度的型腔,散热通孔120可设置在电子元件140密集区域,可以理解的是,散热通孔120的数量可以根据变频器的实际需要设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在散热通孔120边缘处同样向外凸设有与外围挡150高度一致的内围挡160,散热器20固定于变频器本体10的底部,且散热器20的顶板210抵持于外围挡150和内围挡160上。通过采用高度一致的外围挡150和内围挡160,能够将散热器20和散热通孔120内的电子元件140封闭隔离开来,能够有效地减少热回流,同时也能减少外部环境的粉尘进入变频器的内部。
其中,所述内围挡160、所述外围挡150、所述底板110以及所述散热器20的顶板210之间形成多个散热腔室170,所述散热腔室170仅通过所述外围挡150上开设有多个排气孔151与外界连通;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结合外围挡150、内围挡160、底板110以及顶板210,能够形成多个散热腔室170,同时,在外围挡150上开设有多个可以连通所述散热腔室170的排气孔151,能够让散热器20的表面最大程度地表露在空气中,可以增大自散热面积以及提高散热速度。
请再次参阅图5,所述顶板210的远离所述变频器本体10的一面上凸设有多块沿所述散热器20的长度方向的间隔排布的第一散热翅片211,以形成多个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散热槽212。需要注意的是,在散热器20的顶板210设置多块第一散热翅片211,能够让散热器20在自散热时形成良好的“烟囱效应”,能够大大提高热交换效率。
请再次参阅图4,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散热通孔120包括开设有于所述底板110的中部的用于供所述电子元件140散热的第一散热通孔121以及开设于所述底板110的靠近所述电子元件140的边角处的用于供所述电子元件140散热的第二散热通孔122;所述内围挡160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散热通孔121的边缘处的第一内围挡161,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二散热通孔122的边缘处的第二内围挡162;所述第一内围挡161、所述外围挡150、所述底板110以及所述散热器20的顶板210之间形成第一散热腔室171,所述第二内围挡162、所述外围挡150、所述底板110以及所述散热器20的顶板210之间形成第二散热腔室172。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散热通孔121和第二散热通孔122的位置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布置,以使整个变频器的自散热效果达到最优。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散热器20还包括设置于分别所述第一散热翅片211的两侧的两块侧板220,所述侧板220的外表面上凸设有多块在所述顶板210宽度方向的间隔设置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散热翅片221,以形成多个第二散热槽222。为了进一步地增强散热器20的自散热效果,本实施例还在侧板220上设置多个第二散热翅片221,同样能在沿顶板210宽度方向上形成“烟囱效应”。通过采用多面散热翅片结构,能够大大提高散热器20的自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一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侧板220为两块,所述第一散热翅片211均匀地在两块所述侧板220之间,所述第二散热翅片221均匀地设置在所述侧板220的外表面上,所述侧板220与所述第一翅片之间,以及相邻两块所述第一散热翅片211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隔距离,相邻两块所述第二散热翅片221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隔距离。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间隔距离和第二预设间隔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并且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区间内,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间隔距离和所述第二预设间隔距离为6.5~8.5mm。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位于远离所述变频器本体10一侧的第二散热翅片221上开设有多个竖向的安装孔223,以将所述散热器20固定安装于预设位置。本发明将散热器20完全裸露在空气中,不仅充当整个变频器的散热结构,还承担安装整个变频器的角色,具体的,利用第二散热翅片221在沿顶板210宽度方向的结构优势,在第二散热翅片221上开设有安装孔223,通过安装孔223能够将整个变频器固定在需要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厚度为2~5mm,所述外围挡150、所述第一内围挡161以及所述第二内围挡162的高度设置为4~7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预设厚度、所述外围挡150、所述第一内围挡161以及所述第二内围挡162高度的具体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预设厚度控制在2~5mm,所述外围挡150、所述第一内围挡161以及所述第二内围挡162的高度在4~7mm内选取。
进一步地,所述壳罩130的底部与所述底板110之间密封设置,如此能够提高变频器的防尘能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板110向所述变频器本体10的外侧凸设有与所述外围挡150高度一致的多个安装柱180,所述安装柱180开设有供螺钉贯穿的螺钉孔181,所述顶板210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螺钉孔181对应的对接孔182,所述螺钉贯穿所述螺钉孔181以及所述对接孔182,以将所述变频器本体10与所述散热器20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变频器本体10还包括外漏在所述壳罩130的外漏元器件190,所述外漏元器件190与所述壳罩130之间的装配方式包括贴壁式装配、迷宫式装配中的一种或多种。需要注意的是,整个变频器的塑胶部位除了需要与外部连接的外漏元器件190,比如器件接口和操作需要的外露部件,其余部位均采用全封闭式装配,即便外漏元器件190也采用贴壁式装配或者迷宫式装配,尽可能减少外部环境对内部电子元件140造成影响,以提高变频器的工作寿命,扩大变频器的应用范围,还能实现强弱电隔离,操作安全可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以及散热器;所述变频器本体包括底板、罩设在所述底板上方的壳罩、以及设置在所述壳罩内部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的外边缘处向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外侧凸设有具有预设厚度的外围挡,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的边缘处向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外侧凸设有与所述外围挡高度一致的内围挡;
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底部,且所述散热器的顶板抵持于所述外围挡和所述内围挡上,其中,所述内围挡、所述外围挡、所述底板以及所述散热器的顶板之间形成多个散热腔室,所述散热腔室仅通过所述外围挡上开设的 多个排气孔与外界连通;所述顶板的远离所述变频器本体的一面上凸设有多块沿所述散热器的长度方向的间隔排布的第一散热翅片,以形成多个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散热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孔包括开设于所述底板的中部的用于供所述电子元件散热的第一散热通孔以及开设于所述底板的靠近所述电子元件的边角处的用于供所述电子元件散热的第二散热通孔;所述内围挡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散热通孔的边缘处的第一内围挡,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二散热通孔的边缘处的第二内围挡;所述第一内围挡、所述外围挡、所述底板以及所述散热器的顶板之间形成第一散热腔室,所述第二内围挡、所述外围挡、所述底板以及所述散热器的顶板之间形成第二散热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分别 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两侧的两块侧板,所述侧板的外表面上凸设有多块在所述顶板宽度方向的间隔设置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散热翅片,以形成多个第二散热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为两块,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均匀地在两块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二散热翅片均匀地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外表面上,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翅片之间,以及相邻两块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隔距离,相邻两块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隔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间隔距离和所述第二预设间隔距离为6.5~8.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位于远离所述变频器本体一侧的第二散热翅片上开设有多个竖向的安装孔,以将所述散热器固定安装于预设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厚度为2~5mm,所述外围挡、所述第一内围挡以及所述第二内围挡的高度设置为4~7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罩的底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密封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向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外侧凸设有与所述外围挡高度一致的多个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开设有供螺钉贯穿的螺钉孔,所述顶板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螺钉孔对应的对接孔,所述螺钉贯穿所述螺钉孔以及所述对接孔,以将所述变频器本体与所述散热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本体还包括外漏在所述壳罩的外漏元器件,所述外漏元器件与所述壳罩之间的装配方式包括贴壁式装配、迷宫式装配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2110641507.5A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新型变频器 Active CN1133826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1507.5A CN113382605B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新型变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1507.5A CN113382605B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新型变频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2605A CN113382605A (zh) 2021-09-10
CN113382605B true CN113382605B (zh) 2022-06-10

Family

ID=77573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41507.5A Active CN113382605B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新型变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260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16772U (zh) * 2014-11-18 2015-03-18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变频器
JP6700978B2 (ja) * 2016-05-30 2020-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CN109510437A (zh) * 2018-10-22 2019-03-22 徐州恒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防护功能的变频器
CN212992218U (zh) * 2020-09-27 2021-04-16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水泵逆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2605A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17264B1 (ko) 방수 및 방열구조를 가진 전자장치
JP5753829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2008070016A (ja) 電装品ケース体の取付け構造およびその取付け構造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2017106672A (ja) 放熱装置、および、放熱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230085082A (ko) 비디오 램프
JP2008082596A (ja)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113382605B (zh) 一种新型变频器
US20190215988A1 (en) Vapor chamber an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JP6458575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0694711U (zh) 通过型材散热的车用功放器
CN217283820U (zh) 具有风冷和液冷装置的电源
JP3323418B2 (ja) 電源装置用ケース
CN211128745U (zh) 电机控制器
CN213818658U (zh) 液冷机箱
TWI575202B (zh) 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
JPH01208626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395866B (zh) 散热装置
CN101175381A (zh) 具有防泼水及排水结构的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15186326U (zh) 一种新型电机控制板的安装盒
CN219834741U (zh) 窄体变频器
CN219999837U (zh) 安装壳以及逆变器
CN220254332U (zh) 一种逆变器及电气设备
CN219437425U (zh) 变频器
CN214901687U (zh) 一种带热管散热的防灰尘电气控制柜
CN212305974U (zh) 一种汽车发热件散热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he whole floor of 5th floor, building 1, Otto Science Park, No. 13 Huanlian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chuang'an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00 Room 202, building 9, phase I, Changsha Zhongdian Software Park, No. 39, Jianshan Road, Changsha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wanxinruik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