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6386B - 投影透镜及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投影透镜及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6386B
CN113366386B CN201980072571.7A CN201980072571A CN113366386B CN 113366386 B CN113366386 B CN 113366386B CN 201980072571 A CN201980072571 A CN 201980072571A CN 113366386 B CN113366386 B CN 1133663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optical axis
rotation
electric driv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25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66386A (zh
Inventor
神垣哲生
清水仁
黑田泰斗
茅野宏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66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6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66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63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2Adjusting of projection optic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33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8Reflectors in projection be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4Projection arrangements for image reproduction, e.g. using eidophor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阻碍保持部的旋转的投影透镜。投影透镜具备:第1保持部,其与具有电光学元件的投影装置的框体连接,供与从框体入射的光束对应的光轴即第1光轴的光通过;第2保持部,其供使第1光轴的光弯曲所得的第2光轴的光通过,相对于第1保持部在小于360°的可旋转范围(PR)内旋转;第1旋转控制部(53),其控制第2保持部的旋转;及第1电驱动部(51),第1旋转控制部(53)设置于第1保持部和第2保持部中的一个的第1外周面,第1电驱动部(51)设置于第1保持部和第2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的第2外周面,第1旋转控制部(53)和第1电驱动部(51)是在第1光轴的延伸方向上重叠的关系,在可旋转范围(PR)内,第1旋转控制部(53)与第1电驱动部(51)彼此分开。

Description

投影透镜及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涉及一种投影透镜及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将图像投影到屏幕上的投影装置的投影仪被广泛普及。投影仪例如具备液晶显示元件(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或DMD(Digital Micromir ror Device:注册商标)等图像形成面板和将在图像形成面板中形成的图像投影到屏幕上的投影透镜。
在这种投影仪中,开发了具备能够变更图像的投影方向的投影透镜的投影仪(参考国际公开第2018/055964号)。在国际公开第2018/055964号中记载的投影仪中,图像形成面板容纳于主体部中,在主体部的外周面安装有投影透镜。
在国际公开第2018/055964号中记载的投影仪中,表示在图像形成面板中形成的图像的光束从主体部入射到投影透镜。投影透镜具备从入射侧依次具有第1光轴、第2光轴及第3光轴这3个光轴的弯曲光学系统。第1光轴是与从主体部入射的光束对应的光轴,第2光轴相对于第1光轴弯曲90°。第3光轴相对于第2光轴弯曲90°,是向屏幕射出光束的射出光轴。
投影透镜具有入射侧端部、中间部及射出侧端部。入射侧端部与第1光轴对应。中间部与第2光轴对应。射出侧端部与第3光轴对应。入射侧端部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中间部相对于入射侧端部围绕第1光轴旋转。射出侧端部与中间部连结,当中间部旋转时,射出侧端部也围绕第1光轴旋转。并且,射出侧端部相对于中间部围绕第2光轴旋转。如此,通过射出侧端部围绕第1光轴及第2光轴旋转,变更投影方向。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投影透镜中,例如设置有控制光学系统的驱动的光学系统控制部、控制中间部或者射出侧端部等光学系统的保持部的旋转的旋转控制部之类的各种控制部。根据这样的控制部的设置位置,有可能阻碍保持部的旋转。然而,在国际公开第2018/055964号中没有记载针对根据控制部的设置位置有可能阻碍保持部的旋转的问题的对策。
本发明的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阻碍保持部的旋转的投影透镜及投影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投影透镜安装于具有电光学元件的投影装置的框体上,具备:第1保持部,其与框体连接,供与从框体入射的光束对应的光轴即第1光轴的光通过;第2保持部,其供使第1光轴的光弯曲的第2光轴的光通过,相对于第1保持部在小于360°的可旋转范围内旋转;第1旋转控制部,其控制第2保持部的旋转;及第1电驱动部,第1旋转控制部设置于第1保持部和第2保持部中的一个的第1外周面上,第1电驱动部设置于第1保持部和第2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的第2外周面上,第1旋转控制部和第1电驱动部处于在第1光轴的延伸方向上重叠的关系,在可旋转范围内,第1旋转控制部与第1电驱动部彼此分开。
优选在第2保持部的旋转方向上,第1电驱动部和第1旋转控制部设置于彼此错开地对应的位置。
优选第1旋转控制部具有向第2外周面侧延伸的延伸部,延伸部在第1光轴的延伸方向上与第1电驱动部重叠。
优选延伸部嵌合在用于锁定第2保持部的旋转而设置的槽中。
优选第1电驱动部具有向第1外周面侧延伸的延伸部,延伸部在第1光轴的延伸方向上与第1旋转控制部重叠。
优选投影透镜具备:第3保持部,其供使第2光轴的光弯曲的第3光轴的光通过,相对于第2保持部可360°旋转;第2旋转控制部,其控制第3保持部的旋转;及第2电驱动部,第2旋转控制部和第2电驱动部中的一个设置于第2保持部的第3外周面上,第2旋转控制部和第2电驱动部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3保持部的第4外周面的第2光轴的延伸方向侧。
并且,本发明的投影透镜安装于具有电光学元件的投影装置的框体上,具备:第1保持部,其与框体连接,供与从框体入射的光束对应的光轴即第1光轴的光通过;第2保持部,其供使第1光轴的光弯曲的第2光轴的光通过,相对于第1保持部在小于360°的可旋转范围内旋转;第3保持部,其供使第2光轴的光弯曲的第3光轴的光通过,相对于第2保持部旋转;第1旋转控制部,其控制第2保持部的旋转;第2旋转控制部,其控制第3保持部的旋转;及第1电驱动部,第2旋转控制部设置于第1保持部和第2保持部中的一个的第1外周面上,第1电驱动部设置于第1保持部和第2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的第2外周面上,第2旋转控制部和第1电驱动部处于在第2光轴的延伸方向上重叠的关系,在可旋转范围内,第2旋转控制部与第1电驱动部彼此分开。
优选在第2保持部的旋转方向上,第1电驱动部和第2旋转控制部设置于彼此错开地对应的位置。
优选具备第2电驱动部,第3保持部相对于第2保持部可360°旋转,第2电驱动部设置于第3保持部的第4外周面上,且在第2光轴的延伸方向上不与第2旋转控制部重叠。
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具备:电光学元件;框体,其收纳电光学元件,并具有中央部和从中央部突出的突出部;凹坑部,其与突出部相邻;及技术方案1至9中任一项的投影透镜,其配置于凹坑部,投影来自电光学元件的光。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能够提供一种不会阻碍保持部的旋转的投影透镜及投影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投影仪的俯视图。
图2是水平放置状态的投影仪的立体图。
图3是垂直放置状态的投影仪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使用投影仪将图像投影到屏幕上的情况的图。
图5是投影透镜的侧视图。
图6是投影透镜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去除了第1镜筒部的外筒的透镜镜筒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1旋转锁定机构的图,图8A表示臂的前端移动到与导槽卡合的位置的状态,图8B表示臂的前端移动到与锁定槽卡合的位置的状态。
图9是表示第2旋转锁定机构的图,图9A表示臂的前端移动到与导槽卡合的位置的状态,图9B表示臂的前端移动到与锁定槽卡合的位置的状态。
图10是表示第1镜筒部的一部分、第1反射镜保持部及第2镜筒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第2镜筒部的一部分、第2反射镜保持部及第3镜筒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从主体部侧观察透镜镜筒的,变焦用马达与两个螺线管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12A表示图1等所示的收纳状态下的位置关系,图12B表示图2、图4等所示的状态下的位置关系,图12C表示向与图2、图4等所示的状态相反的一侧旋转的状态下的位置关系。
图13是汇总表示图12A~图12C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4是汇总表示图12A~图12C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变焦用马达的延伸部在第1光轴的延伸方向上与螺线管重叠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1”、“第2”及“第3”等术语是为了避免构成要件的混淆而附加的,并不限定存在于投影装置或投影透镜内的构成要件的数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相当于投影装置,具备投影透镜11和主体部12。主体部12相当于框体。投影透镜11的一端部安装于主体部12上。图1表示在不使用投影仪10的情况下,收纳投影透镜11的收纳状态。
主体部12具备基底部12A、突出部12B及收纳部12C。基底部12A容纳图像形成单元26(参考图4)及控制基板(未图示)等主要组件。基底部12A相当于中央部。在图1所示的俯视时,基底部12A呈横长的大致矩形形状。
突出部12B从基底部12A的一边突出。突出部12B为大致矩形形状,突出部12B的宽度为基底部12A的一边的长度的大致一半左右。因此,作为将基底部12A和突出部12B合在一起的整体,主体部12在俯视时呈大致L字形状。
收纳部12C收纳投影透镜11。在图1中,收纳部12C是在突出部12B的左侧产生的空间,与突出部12B同样地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即,在图1中,假设主体部12的外周面中的上侧的侧面12D及左侧的侧面12E沿侧面12D与侧面12E交叉的方向延长。将该延长的各侧面12D及侧面12E作为外缘而划定的空间是收纳部12C。因此,主体部12作为单体时呈大致L字形状,但从包含收纳部12C的整体来看,在俯视时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由于相对于将投影仪10垂直放置时的突出部12B的高度也能够视为向基底部12A侧凹陷的部分,因此收纳部12C相当于凹坑部。
在不使用投影仪10的情况下,投影透镜11变形成不从矩形形状的收纳部12C突出后,收纳于收纳部12C。因此,如图1所示,在收纳状态下,投影仪10作为将L字状的主体部12和投影透镜11组合的整体,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外周面的凹凸变少。由此,在收纳状态下,投影仪10的搬运及收纳变得容易。
表示由图像形成单元26形成的图像的光束从主体部12入射到投影透镜11。投影透镜11通过光学系统将基于入射的光束的图像光放大并成像。由此,投影透镜11将由图像形成单元26形成的图像的放大像投影到屏幕36(参考图4)。
作为一例,投影透镜11具有使光轴弯曲两次的弯曲光学系统(参考图2及图3),在图1所示的收纳状态下,投影透镜11作为整体呈向上方凸出的大致U字形状。投影透镜11具备入射侧端部14A、中间部14B及射出侧端部14C。在中间部14B的两端中的一端连接有入射侧端部14A,在中间部14B的两端中的另一端连接有射出侧端部14C。来自主体部12的光入射到入射侧端部14A。在射出侧端部14C设置有射出透镜16。从主体部12入射到入射侧端部14A的光经由中间部14B引导至射出侧端部14C。射出侧端部14C将从主体部12经由入射侧端部14A及中间部14B引导的光从射出透镜16朝向屏幕36射出。
入射侧端部14A安装于主体部12上,在内部具有后述的第1镜筒部41(参考图5)。入射侧端部14A的安装位置是在图1的左右方向上与突出部12B相邻的位置,位于基底部12A的中央附近。在投影透镜11的收纳状态下,中间部14B从基底部12A的中央附近向与突出部12B相反的端部侧,即,在图1中左侧延伸。并且,中间部14B在内部具有后述的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参考图5)。射出侧端部14C的角部14D和突出部12B的角部12F配置于在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大致对称的位置。另外,射出侧端部14C在内部具有后述的第2反射镜保持部46及第3镜筒部43(参考图5)。
射出侧端部14C的外形形成为与突出部12B的外形几乎相同的形状,使投影透镜11的外形与主体部12的外形具有统一感。因此,在收纳状态下,投影透镜11的外形成为如同构成主体部12的外形的一部分的设计。
如图2及图3所示,投影透镜11具备弯曲光学系统。弯曲光学系统具有第1光轴A1、第2光轴A2及第3光轴A3。第2光轴A2是相对于第1光轴A1弯曲90°的光轴。第3光轴A3是相对于第2光轴A2弯曲90°的光轴。
入射侧端部14A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12。中间部14B能够相对于入射侧端部14A围绕第1光轴A1旋转。由于在中间部14B连结有射出侧端部14C,因此当中间部14B相对于入射侧端部14A旋转时,射出侧端部14C也围绕第1光轴A1旋转。围绕第1光轴A1的可旋转范围小于360°,在本例中为180°。围绕第1光轴A1的可旋转范围被限制为小于360°,这是为了在突出部12B与入射侧端部14A相邻的状态下,防止突出部12B与投影透镜11的干涉。
并且,射出侧端部14C能够相对于中间部14B围绕第2光轴A2旋转。与中间部14B不同,射出侧端部14C围绕第2光轴A2的旋转没有限制。例如,也能够使射出侧端部14C旋转360°以上。
总之,射出侧端部14C能够以第1光轴A1和第2光轴A2这两个轴作为旋转轴旋转。由此,用户能够不使主体部12移动而使投影透镜11的投影方向变化。
图2表示相对于设置面18将投影仪10水平放置的状态,图3表示相对于设置面18将投影仪10垂直放置的状态。如此,投影仪10能够以水平放置的姿势及垂直放置的姿势使用。
如图3所示,在突出部12B的侧面12D设置有操作面板22。操作面板22具有多个操作开关。操作开关例如是电源开关及调整用开关等。调整用开关是用于进行各种调整的开关。调整用开关例如包括用于进行投影到屏幕36的图像的画质调整及梯形校正的开关。
在中间部14B的一面设置有第1解锁开关24A及第2解锁开关24B。如后所述,在投影透镜11设置有第1旋转锁定机构和第2旋转锁定机构。第1旋转锁定机构锁定中间部14B相对于入射侧端部14A的围绕第1光轴A1的旋转。第2旋转锁定机构锁定射出侧端部14C相对于中间部14B的围绕第2光轴A2的旋转。第1解锁开关24A是对第1旋转锁定机构输入解除中间部14B的旋转的锁定的指示的操作开关。第2解锁开关24B是对第2旋转锁定机构输入解除射出侧端部14C的旋转的锁定的指示的操作开关。
如图4所示,在主体部12上设置有图像形成单元26。图像形成单元26形成要投影的图像。图像形成单元26具备图像形成面板32、光源34及导光部件(未图示)等。光源34向图像形成面板32照射光。导光部件将来自光源34的光引导至图像形成面板32。图像形成单元26例如是使用DMD作为图像形成面板32的反射型图像形成单元。众所周知,DMD具有能够改变从光源34照射的光的反射方向的多个微镜,是将各微镜以像素单位二维地排列的图像显示元件。DMD通过根据图像改变各微镜的朝向来切换来自光源34的光的反射光的开/关,由此进行与图像对应的光调制。
作为光源34的一例,可举出白色光源。白色光源发出白色光。白色光源例如是通过组合激光光源和荧光体而实现的光源。激光光源对荧光体发出蓝色光作为激励光。荧光体通过被从激光光源发出的蓝色光激励而发出黄色光。白色光源通过组合从激光光源发出的蓝色光和从荧光体发出的黄色光而发出白色光。在图像形成单元26中还设置有旋转滤色器,该旋转滤色器将光源34发出的白色光以时分方式选择性地转换为蓝色光B(Blue)、绿色光G(Green)及红色光R(Red)的各色光。通过对图像形成面板32选择性地照射B、G及R的各色光,可以获得担载了B、G及R的各色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光。如此获得的各色的图像光选择性地入射到投影透镜11,由此朝向屏幕36投影。各色的图像光被统合在屏幕36上,在屏幕36上显示全色的图像P。
如图5及图6所示,投影透镜11具备透镜镜筒40。透镜镜筒40容纳弯曲光学系统。透镜镜筒40具备第1镜筒部41、第2镜筒部42及第3镜筒部43。
第1镜筒部41、第2镜筒部42及第3镜筒部43分别容纳透镜。容纳于第1镜筒部41的透镜配置于第1光轴A1上。容纳于第2镜筒部42的透镜配置于第2光轴A2上。容纳于第3镜筒部43的透镜配置于第3光轴A3上。第1镜筒部41的中心轴与第1光轴A1大致一致。第2镜筒部42的中心轴与第2光轴A2大致一致。第3镜筒部43的中心轴与第3光轴A3大致一致。另外,图5及图6表示图2及图4所示的状态下的透镜镜筒4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说明,省略各透镜的详细的结构而表述为1片透镜。然而,各透镜也可以是多片透镜。
第1镜筒部41是位于最靠入射侧的镜筒部,第3镜筒部43是位于最靠射出侧的镜筒部,第2镜筒部42是位于第1镜筒部41与第3镜筒部43之间的镜筒部。
而且,透镜镜筒40具备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反射镜保持部46。第1反射镜保持部44保持第1反射镜48,第2反射镜保持部46保持第2反射镜49。第1反射镜48及第2反射镜49分别是构成弯曲光学系统的光学元件之一,是使光轴弯曲的反射部。第1反射镜48通过使第1光轴A1弯曲而形成第2光轴A2。第2反射镜49通过使第2光轴A2弯曲而形成第3光轴A3。第1反射镜保持部44配置于第1镜筒部41与第2镜筒部42之间。第2反射镜保持部46配置于第2镜筒部42与第3镜筒部43之间。
除了射出透镜16等一部分以外,透镜镜筒40被外罩50覆盖。外罩50具有第1外罩50A、第2外罩50B及第3外罩50C。第1外罩50A是与入射侧端部14A对应的外罩,第2外罩50B是与中间部14B对应的外罩,第3外罩50C是与射出侧端部14C对应的外罩。
第1外罩50A覆盖第1镜筒部41,且构成入射侧端部14A的外周面。第2外罩50B主要覆盖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和第2镜筒部42,且构成中间部14B的外周面。第3外罩50C主要覆盖第2反射镜保持部46和第3镜筒部43,且构成射出侧端部14C的外周面。
并且,在透镜镜筒40的外周面配置有各种致动器。具体而言,在第1镜筒部41的外周面设置有变焦用马达51,在第2反射镜保持部46的外周面设置有聚焦用马达52。并且,在第1反射镜保持部44的外周面设置有螺线管53(参考图6),在第2镜筒部42的外周面设置有螺线管54。螺线管53构成第1旋转锁定机构。螺线管54构成第2旋转锁定机构。
在图6中,第1镜筒部41具备内筒41A、外筒41B、变焦透镜镜筒41C、凸轮筒41D及聚焦调整筒41E。在内筒41A的第1光轴A1的入射侧的端部设置有朝向内筒41A的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凸缘56。凸缘56将内筒41A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固定于主体部12。外筒41B配置于内筒41A的射出侧,并覆盖内筒41A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外筒41B以能够围绕第1光轴A1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内筒41A。
第1镜筒部41保持第1光学系统L1。第1光学系统L1例如由透镜FA、透镜组Z1及透镜Z2构成,配置于第1光轴A1上。透镜组Z1由透镜Z11及透镜Z12构成。在内筒41A内容纳有凸轮筒41D和变焦透镜镜筒41C。变焦透镜镜筒41C具有两组变焦透镜。两组变焦透镜由透镜组Z1和透镜Z2构成。
在凸轮筒41D上形成有第1凸轮槽(未图示)及第2凸轮槽(未图示)。第1凸轮槽是用于使透镜组Z1移动的凸轮槽。第2凸轮槽是用于使透镜Z2移动的凸轮槽。在透镜组Z1的透镜保持框上设置有第1凸轮销(未图示)。在透镜Z2的透镜保持框上设置有第2凸轮销(未图示)。在第1凸轮槽中插入第1凸轮销,在第2凸轮槽中插入第2凸轮销。
当凸轮筒41D围绕第1光轴A1旋转时,透镜组Z1沿着第1凸轮槽,沿着第1光轴A1移动,透镜Z2沿着第2凸轮槽,沿着第1光轴A1移动。如此,当透镜组Z1及透镜Z2沿着第1光轴A1移动时,透镜组Z1的第1光轴上的位置变化,透镜Z2的第1光轴A1上的位置变化,透镜组Z1与透镜Z2的间隔变化。由此,进行变焦。
凸轮筒41D通过变焦用马达51的驱动而旋转。在内筒41A的外侧设置有圆筒状的齿轮58。关于齿轮58,在通过变焦用马达51的驱动在内筒41A的周围旋转。齿轮58上设置有用于使凸轮筒41D旋转的驱动销(未图示)。当齿轮58旋转时,驱动销也沿内筒41A的周向旋转,且凸轮筒41D伴随该旋转而旋转。为了防止与驱动销的干涉,在内筒41A沿周向形成有使驱动销插通的插通槽(未图示)。
并且,在变焦透镜镜筒41C的内部,在透镜Z11与透镜Z12之间设置有固定光圈St。固定光圈St缩小从主体部12入射的光束。通过将固定光圈St设置于变焦透镜镜筒41C内,与光束的入射高无关地实现成像面的中心和周边的图像的大小没有变化的远心的光学系统。
聚焦调整筒41E安装于内筒41A的入射侧的端部,能够相对于内筒41A围绕第1光轴A1旋转。在聚焦调整筒41E的射出侧的端部的外周面和内筒41A的内周面分别形成有螺纹槽,各螺纹槽啮合。由于内筒41A固定于主体部12,因此当聚焦调整筒41E相对于内筒41A旋转时,通过螺纹的作用,聚焦调整筒41E沿着第1光轴A1移动。
聚焦调整筒41E保持聚焦调整用透镜FA。透镜FA通过沿着第1光轴A1移动,调整投影透镜11的整个系统的对焦位置与图像形成面板32的相对位置。在将投影透镜11安装于主体部12时,在投影透镜11相对于图像形成面板32的安装位置产生个体差异。聚焦调整筒41E是为了吸收这样的制造时的个体差异,使投影透镜11的整个系统的对焦位置与图像形成面板32的相对位置大致相同而设置的。
在外筒41B的外周面设置有第1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59。第1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59检测外筒41B相对于内筒41A的旋转位置。
第1反射镜保持部44一体地安装于外筒41B的射出侧的端部。因此,伴随外筒41B相对于内筒41A的围绕第1光轴A1的旋转,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围绕第1光轴A1旋转。第1反射镜保持部44以第1反射镜48的反射面相对于第1光轴A1及第2光轴A2分别成45°的角度的姿势保持第1反射镜48。第1反射镜48是在玻璃等透明部件上涂覆反射膜的镜面反射型反射镜。
第2镜筒部42具备外筒42A和内筒42B。外筒42A的入射侧的端部一体地安装于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内筒42B以能够围绕第2光轴A2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外筒42A。
第2镜筒部42保持第2光学系统L2。第2光学系统L2例如由透镜L21及透镜L22构成,配置于第2光轴A2上。外筒42A保持透镜L21。内筒42B保持透镜L22。
在本例中,第2光学系统L2作为中继透镜发挥作用。更具体而言,第1镜筒部41的第1光学系统L1在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内形成中间像。第2光学系统L2将该中间像作为被摄体,将表示中间像的光束中继到第2反射镜保持部46及第3镜筒部43。
在第2镜筒部42中,第2反射镜保持部46一体地安装于内筒42B的射出侧的端部。因此,伴随内筒42B相对于外筒42A的围绕第2光轴A2的旋转,第2反射镜保持部46围绕第2光轴A2旋转。
在外筒42A的外周面设置有第2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60。第2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60检测内筒42B相对于外筒42A的旋转位置。
第2反射镜保持部46以第2反射镜49的反射面相对于第2光轴A2及第3光轴A3分别成45°的角度的姿势保持第2反射镜49。第2反射镜49是与第1反射镜48相同的镜面反射型反射镜。
第2反射镜保持部46的射出侧的端部46A构成第3镜筒部43。除了端部46A以外,第3镜筒部43还具备固定筒43A、射出透镜保持框43B及聚焦透镜镜筒43C。
第3镜筒部43保持第3光学系统L3。第3光学系统L3是射出光学系统,例如由透镜L31、透镜L32及射出透镜16构成,配置于第3光轴A3上。端部46A是中心轴与第3光轴A3大致一致的筒状部,作为保持透镜L31的透镜保持框发挥作用。
在端部46A的射出侧一体地安装有固定筒43A。在固定筒43A的射出侧的端部一体地安装有射出透镜保持框43B。固定筒43A在内周侧将聚焦透镜镜筒43C保持为能够沿第3光轴A3方向移动。聚焦透镜镜筒43C保持聚焦用透镜L32。
在固定筒43A的外周设置有齿轮62。齿轮62通过聚焦用马达52的驱动沿固定筒43A的周向旋转。在齿轮62的内周面形成有螺纹槽。在固定筒43A的外周面也形成有螺纹槽。齿轮62的内周面的螺纹槽与固定筒43A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彼此啮合。因此,当齿轮62旋转时,齿轮62相对于固定筒43A沿第3光轴A3方向移动。在齿轮62上设置有驱动销62A,驱动销62A插入于聚焦透镜镜筒43C中。因此,伴随齿轮62的移动,聚焦透镜镜筒43C也沿着第3光轴A3移动。通过该聚焦透镜镜筒43C的移动,作为投影透镜11的对焦位置,调节对应于屏幕36与投影透镜11之间的距离的对焦位置。
在表示去除了第1镜筒部41的外筒41B的透镜镜筒40的图7中,在内筒41A上遍及整个周向形成有导槽70。并且,在导槽70中,每隔90°形成有锁定槽71。锁定槽71呈沿着第1光轴A1的延伸方向DA1延伸的U字型。锁定槽71相当于用于锁定第2保持部的旋转而设置的槽。
在螺线管53上安装有臂72。臂72沿着第1光轴A1的延伸方向DA1延伸,其前端朝向内筒41A折弯成直角。臂72按照伴随与第1解锁开关24A(参考图4)的接通/断开的螺线管53的接通/断开,沿着第1光轴A1的延伸方向DA1移动。
更详细而言,如图8A所示,在第1解锁开关24A接通而螺线管53接通的情况下,臂72移动到其前端与导槽70卡合的位置。这样,通过移动到臂72的前端与导槽70卡合的位置,外筒41B能够相对于内筒41A围绕第1光轴A1旋转。
与此相对,如图8B所示,在存在锁定槽71的位置,在第1解锁开关24A断开而螺线管53断开的情况下,臂72移动到其前端嵌合在锁定槽71中的位置。这样,通过移动到臂72的前端嵌合在锁定槽71中的位置,锁定外筒41B相对于内筒41A的围绕第1光轴A1的旋转。即,锁定槽71和臂72与螺线管53一起构成第1旋转锁定机构。
插通孔73是形成于外筒41B的,沿着第1光轴A1的延伸方向DA1延伸的长孔。臂72的前端插通于插通孔73中。
如图9所示,第2旋转锁定机构也具有与第1旋转锁定机构相同的结构。即,第2旋转锁定机构除了螺线管54以外,由形成于第2镜筒部42的内筒42B的锁定槽80和安装于螺线管54的臂81构成。锁定槽80每隔90°形成于在内筒42B的遍及整个周向形成的导槽82中。臂81按照伴随第2解锁开关24B(参考图4)的接通/断开的螺线管54的接通/断开,沿着第2光轴A2的延伸方向DA2移动。
更详细而言,如图9A所示,在第2解锁开关24B接通而螺线管54接通的情况下,臂81移动到其前端与导槽82卡合的位置。这样,通过移动到臂81的前端与导槽82卡合的位置,内筒42B能够相对于外筒42A围绕第2光轴A2旋转。
与此相对,如图9B所示,在存在锁定槽80的位置,在第2解锁开关24B断开而螺线管54断开的情况下,臂81移动到其前端嵌合在锁定槽80中的位置。这样,通过移动到臂81的前端嵌合在锁定槽80中的位置,锁定内筒42B相对于外筒42A的围绕第2光轴A2的旋转。
插通孔83是形成于外筒42A的,沿着第2光轴A2的延伸方向DA2延伸的长孔。臂81的前端插通于插通孔83中。
在此,第1镜筒部41是第1保持部的一例。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是第2保持部的一例。第2反射镜保持部46及第3镜筒部43是第3保持部的一例。
并且,螺线管53及臂72是第1旋转控制部的一例。变焦用马达51是第1电驱动部的一例。螺线管54及臂81是第2旋转控制部的一例。聚焦用马达52是第2电驱动部的一例。
在图10中,螺线管53及臂72设置于第1反射镜保持部44的外周面44_PS上。如上所述,螺线管53及臂72是第1旋转控制部的一例,因此设置它们的第1反射镜保持部44的外周面44_PS相当于第1外周面。
变焦用马达51设置于内筒41A的外周面41A_PS。如上所述,变焦用马达51是第1电驱动部的一例,因此设置变焦用马达51的内筒41A的外周面41A_PS相当于第2外周面。
螺线管54设置于外筒42A的外周面42A_PS上。如上所述,螺线管54是第2旋转控制部的一例,因此设置螺线管54的外筒42A的外周面42A_PS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述的第3外周面及技术方案所述的第1外周面。
如符号OL1所示,臂72和变焦用马达51处于在第1光轴A1的延伸方向DA1上重叠的关系。换言之,在第1光轴A1的延伸方向DA1上,臂72与变焦用马达51重叠。即,臂72是向第2外周面侧延伸的第1旋转控制部的延伸部的一例。
螺线管54具有沿第2光轴A2的延伸方向DA2延伸的延伸部90。与臂72及变焦用马达51同样地,如符号OL2所示,延伸部90和变焦用马达51处于在第2光轴A2的延伸方向DA2上重叠的关系。换言之,在第2光轴A2的延伸方向DA2上,延伸部90与变焦用马达51重叠。
在图11中,聚焦用马达52设置于第2反射镜保持部46的端部46A的外周面46A_PS上。更详细而言,聚焦用马达52设置于外周面46A_PS的第2光轴A2的延伸方向DA2侧。如上所述,聚焦用马达52是第2电驱动部的一例,因此设置聚焦用马达52的端部46A的外周面46A_PS相当于第4外周面。
图12是从主体部12侧观察透镜镜筒40的,表示变焦用马达51、螺线管53、螺线管54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12A表示图1等所示的收纳状态下的位置关系。图12B表示图2、图4等所示的状态下的位置关系。图12C表示向与图2、图4等所示的状态相反的一侧旋转的状态下的位置关系。另外,以下将图12A所示的状态下的,第2光轴A2的延伸方向DA2规定为钟表的9点方向来进行说明。并且,作为另一表述,将图12A所示的状态下的,第2光轴A2的延伸方向DA2规定为以第1光轴A1为中心的角度时的第2象限Q2(90°<θ<180°)和第3象限Q3(180°<θ<270°)的边界附近来进行说明。
变焦用马达51设置于经由凸缘56固定于主体部12的内筒41A的外周面41A_PS上。因此,变焦用马达51在图12A~图12C的任一情况下位置都固定,位于12点方向~3点方向之间。换言之,变焦用马达51在设为以第1光轴A1为中心的角度的情况下,固定于第1象限Q1(0°<θ<90°)。
与此相对,螺线管53设置于相对于内筒41A旋转的第1反射镜保持部44的外周面44_PS上,因此位置伴随第1反射镜保持部44的旋转而变化。即,螺线管53在图12A的情况下位于6点方向的位置,在图12B的情况下位于9点方向的位置,在图12C的情况下位于3点方向的位置。换言之,螺线管53在设为以第1光轴A1为中心的角度的情况下,在图12A的情况下位于第3象限Q3和第4象限Q4(270°<θ<360°)的边界附近。并且,在图12B的情况下位于第2象限Q2和第3象限Q3的边界附近,在图12C的情况下位于第1象限Q1和第4象限Q4的边界附近。
螺线管54也与螺线管53同样地,设置于相对于内筒41A旋转的外筒42A的外周面42A_PS上,因此位置伴随外筒42A的旋转而变化。即,螺线管54在图12A的情况下位于9点方向的位置,在图12B的情况下位于12点方向的位置,在图12C的情况下位于6点方向的位置。换言之,螺线管54在设为以第1光轴A1为中心的角度的情况下,在图12A的情况下位于第2象限Q2和第3象限Q3的边界附近。并且,在图12B的情况下位于第1象限Q1和第2象限Q2的边界附近,在图12C的情况下位于第3象限Q3和第4象限Q4的边界附近。
图13及图14是将图12A~图12C的状态汇总到一个图的图。图13是表示变焦用马达51和螺线管53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另一方面,图14是表示变焦用马达51和螺线管54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如图13所示,在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参考图6)的围绕第1光轴A1的可旋转范围RR内,变焦用马达51和螺线管53彼此分开。并且,在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的旋转方向DR上,变焦用马达51和螺线管53设置于彼此错开地对应的位置。
如图14所示,在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的围绕第1光轴A1的可旋转范围RR内,变焦用马达51和螺线管54彼此分开。并且,在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的旋转方向DR上,变焦用马达51和螺线管54设置于彼此错开地对应的位置。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使用投影仪10时,用户使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相对于第1镜筒部41围绕第1光轴A1旋转。并且,用户使第2反射镜保持部46及第3镜筒部43相对于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围绕第2光轴A2旋转。
如在图10中符号OL1所示,螺线管53的臂72和变焦用马达51处于在第1光轴A1的延伸方向DA1上重叠的关系。并且,如在图10中符号OL2所示,螺线管54的延伸部90和变焦用马达51处于在第2光轴A2的延伸方向DA2上重叠的关系。因此,在使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相对于第1镜筒部41围绕第1光轴A1旋转的情况下,有可能臂72与变焦用马达51或者延伸部90与变焦用马达51碰撞,阻碍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的旋转。
然而,在本例中,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的围绕第1光轴A1的可旋转范围RR内,变焦用马达51和螺线管53彼此分开。更详细而言,在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的旋转方向DR上,变焦用马达51和螺线管53设置于彼此错开地对应的位置。并且,如图12及图14所示,在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的围绕第1光轴A1的可旋转范围RR内,变焦用马达51和螺线管54彼此分开。更详细而言,在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的旋转方向DR上,变焦用马达51和螺线管54设置于彼此错开地对应的位置。因此,不存在臂72与变焦用马达51或者延伸部90与变焦用马达51碰撞而阻碍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的旋转的可能性。
如图8等所示,为了锁定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的旋转,臂72的前端嵌合在形成于内筒41A的锁定槽71中。由此,能够锁定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的旋转。
第2反射镜保持部46及第3镜筒部43(参考图6)相对于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围绕第2光轴A2可360°旋转。在此,考虑如下情况:螺线管54和聚焦用马达52如臂72和变焦用马达51、延伸部90和变焦用马达51那样处于重叠的关系。此时,当使第2反射镜保持部46及第3镜筒部43相对于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围绕第2光轴A2旋转时,有可能螺线管54与聚焦用马达52碰撞,阻碍第2反射镜保持部46及第3镜筒部43的旋转。
然而,在本例中,如图11所示,螺线管54设置于外筒42A的外周面42A_PS上,聚焦用马达52设置于端部46A的外周面46A_PS的第2光轴A2的延伸方向DA2侧,螺线管54和聚焦用马达52不处于重叠的关系。因此,不存在螺线管54与聚焦用马达52碰撞而阻碍第2反射镜保持部46及第3镜筒部43的旋转的可能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示出了作为延伸部的臂72在第1光轴A1的延伸方向DA1上与变焦用马达51重叠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5所示,在变焦用马达51上存在向第1反射镜保持部44的外周面44_PS侧延伸的延伸部100,该延伸部100也可以如符号OL3所示,在第1光轴A1的延伸方向DA1上与螺线管53重叠。
围绕第1光轴A1的可旋转范围并不限于180°,例如可以为9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与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一同旋转的螺线管53及螺线管54以第1光轴A1为中心的角度分开大约90°。由此,即使第2镜筒部42的可旋转范围为180°,该可旋转范围180°和螺线管53及螺线管54的分开角度大约90°的合计值大约为270°,低于360°。因此,在围绕第1光轴A1的可旋转范围内,螺线管53及螺线管54不与变焦用马达51接触。换言之,在将围绕第1光轴A1的可旋转范围设为θ1,以第1光轴A1为中心的角度将螺线管53(第1转动控制部)和螺线管54(第2转动控制部)的角度差的绝对值设为θ2的情况下,满足θ1+θ2<360°即可。但是,严格而言,θ1+θ2成为具有变焦用马达51的设置空间量的余量的值。在变焦用马达51的设置空间例如需要20°的情况下,成为θ1+θ2<34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第1旋转控制部的螺线管53设置于第1反射镜保持部44的外周面44_PS上,作为第1电驱动部的变焦用马达51设置于内筒41A的外周面41A_PS上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螺线管53设置于第1镜筒部41的外周面(例如内筒41A的外周面41A_PS)上,将变焦用马达51设置于第1反射镜保持部44或第2镜筒部42的外周面(例如第1反射镜保持部44的外周面44_PS)上。此时,第1镜筒部41的外周面成为第1外周面,第1反射镜保持部44或第2镜筒部42的外周面成为第2外周面。
同样地,也可以将作为第2旋转控制部的螺线管54设置于第1镜筒部41的外周面上,将作为第1电驱动部的变焦用马达51设置于第1反射镜保持部44或第2镜筒部42的外周面上。并且,也可以将作为第2旋转控制部的螺线管54设置于第2反射镜保持部46或第3镜筒部43的外周面(第4外周面)上,将作为第2电驱动部的聚焦用马达52设置于第1反射镜保持部44或第2镜筒部42的外周面(第3外周面)上。
作为第1电驱动部及第2电驱动部的例子,举出了作为光学系统控制部的变焦用马达51及聚焦用马达52。然而,只要是使用电来控制投影透镜11的机构的装置,则电驱动部并不限定于上述光学系统控制部。例如,可以是控制第2保持部的旋转的旋转控制部或者控制第3保持部的旋转的旋转控制部。并且,例如,如日本特开2017-142726号公报中所述,有时投影仪10具备能够在屏幕36上的图像P上描绘字符等的电子笔。此时,电驱动部可以是拍摄伴随电子笔的描绘的发光的成像元件的驱动部。
第1旋转控制部并不限于螺线管53及臂72。第1旋转控制部也可以是用于使第1反射镜保持部44及第2镜筒部42旋转的马达。第2旋转控制部也同样地,并不限于螺线管54及臂81,也可以是用于使第2反射镜保持部46及第3镜筒部43旋转的马达。
作为相当于电光学元件的图像形成面板32,也可以使用代替DMD而使用了LCD的透射型图像形成面板。并且,也可以使用代替DMD而使用如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和/或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之类的自发光型元件的面板。作为反射部,可以使用全反射型反射镜来代替镜面反射型。
在上述例中,对作为光源34使用激光光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汞灯和/或LED作为光源34。并且,在上述例中,使用了蓝色激光光源和黄色荧光体,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绿色荧光体和红色荧光体来代替黄色荧光体。并且,也可以使用绿色激光光源和红色激光光源来代替黄色荧光体。
以下记载本发明的投影透镜及投影装置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附记项。
[附记项1]
一种投影透镜,其安装于具有电光学元件的投影装置的框体上,具备:
第1保持部,其与所述框体连接,供与从所述框体入射的光束对应的光轴即第1光轴的光通过;
第2保持部,其供使所述第1光轴的光弯曲的第2光轴的光通过,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在小于360°的可旋转范围内旋转;
第1旋转控制部,其切换所述第2保持部的旋转的锁定及解锁,或使所述第2保持部旋转;及
第1电驱动部,其使用电来驱动作为投影透镜的机构的一部分的第1驱动对象,
所述第1旋转控制部设置于所述第1保持部和所述第2保持部中的一个的第1外周面上,
所述第1电驱动部设置于所述第1保持部和所述第2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的第2外周面上,
所述第1旋转控制部和所述第1电驱动部处于在所述第1光轴的延伸方向上重叠的关系,
所述第1旋转控制部和所述第1电驱动部中的一个伴随所述第2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的旋转而旋转,
所述第1旋转控制部和所述第1电驱动部中的另一个不伴随所述第2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的旋转而旋转,
在所述可旋转范围内,所述第1旋转控制部与所述第1电驱动部彼此分开。
[附记项2]
根据附记项1所述的投影透镜,其中,
在所述第2保持部的旋转方向上,所述第1电驱动部和所述第1旋转控制部设置于彼此错开地对应的位置。
[附记项3]
根据附记项1或2所述的投影透镜,其中,
所述第1旋转控制部具有向所述第2外周面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所述第1光轴的延伸方向上与所述第1电驱动部重叠。
[附记项4]
根据附记项3所述的投影透镜,其中,
所述延伸部嵌合在用于锁定所述第2保持部的旋转而设置的槽中。
[附记项5]
根据附记项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透镜,其中,
所述第1电驱动部具有向所述第1外周面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所述第1光轴的延伸方向上与所述第1旋转控制部重叠。
[附记项6]
根据附记项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透镜,其中,
所述投影透镜具备:
第3保持部,其供使所述第2光轴的光弯曲的第3光轴的光通过,相对于所述第2保持部可360°旋转;
第2旋转控制部,其切换所述第3保持部的旋转的锁定及解锁,或使所述第3保持部旋转;及
第2电驱动部,其使用电来驱动作为投影透镜的机构的一部分的第2驱动对象,
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和所述第2电驱动部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第2保持部的第3外周面上,伴随所述第3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2保持部的旋转而旋转,
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和所述第2电驱动部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3保持部的第4外周面的所述第2光轴的延伸方向侧,不伴随所述第3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2保持部的旋转而旋转。
[附记项7]
一种投影透镜,其安装于具有电光学元件的投影装置的框体上,具备:
第1保持部,其与所述框体连接,供与从所述框体入射的光束对应的光轴即第1光轴的光通过;
第2保持部,其供使所述第1光轴的光弯曲的第2光轴的光通过,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在小于360°的可旋转范围内旋转;
第3保持部,其供使所述第2光轴的光弯曲的第3光轴的光通过,相对于所述第2保持部旋转;
第1旋转控制部,其切换所述第2保持部的旋转的锁定及解锁,或使所述第2保持部旋转;及
第2旋转控制部,其切换所述第3保持部的旋转的锁定及解锁,或使所述第3保持部旋转;及
第1电驱动部,其使用电来驱动作为投影透镜的机构的一部分的第1驱动对象,
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设置于所述第1保持部和所述第2保持部中的一个的第1外周面上,
所述第1电驱动部设置于所述第1保持部和所述第2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的第2外周面上,
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和所述第1电驱动部中的一个伴随所述第2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的旋转而旋转,
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和所述第1电驱动部中的另一个不伴随所述第2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的旋转而旋转,
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和所述第1电驱动部处于在所述第2光轴的延伸方向上重叠的关系,
在所述可旋转范围内,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与所述第1电驱动部彼此分开。
[附记项8]
根据附记项6或7所述的投影透镜,其中,
在所述第2保持部的旋转方向上,所述第1电驱动部和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设置于彼此错开地对应的位置。
[附记项9]
根据附记项7或8所述的投影透镜,具备:
第2电驱动部,其使用电来驱动作为投影透镜的机构的一部分的第2驱动对象,
所述第3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2保持部可360°旋转,
所述第2电驱动部设置于所述第3保持部的第4外周面上,且在所述第2光轴的延伸方向上不与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重叠。
[附记项10]
一种投影装置,具备:
电光学元件;
框体,其收纳所述电光学元件,并具有中央部和从所述中央部突出的突出部;
凹坑部,其与所述突出部相邻;及
附记项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透镜,其配置于所述凹坑部,投影来自所述电光学元件的光。
在本说明书中,“A和/或B”的含义与“A及B中的至少一个”的含义相同。即,“A和/或B”是指既可以仅是A,也可以仅是B,也可以是A及B的组合。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在用“和/或”连结表述三个以上的事项的情况下,也适用与“A和/或B”相同的想法。
以上示出的记载内容及图示内容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部分的详细说明,仅是本发明的技术的一例。例如,关于上述结构、功能、作用及效果的说明是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部分的结构、功能、作用及效果的一例的说明。因此,理所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以上示出的记载内容及图示内容,可以删除不需要的部分,或追加新的要件,或进行替换。并且,为了避免错综复杂,使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部分的理解变得容易,在以上示出的记载内容及图示内容中,在能够实施本发明的技术的基础上省略了与不需要特别说明的技术常识等相关的说明。
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全部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标准,与具体且分别地记载将各个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标准通过参考而引入的情况相同程度地,通过参考而引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11)

1.一种投影透镜,其安装于具有电光学元件的投影装置的框体,具备:
第1保持部,其与所述框体连接,供与从所述框体入射的光束对应的光轴即第1光轴的光通过;
第2保持部,其供使所述第1光轴的光弯曲所得的第2光轴的光通过,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在小于360°的可旋转范围内旋转;
第1旋转控制部,其切换所述第2保持部的旋转的锁定及解锁,或使所述第2保持部旋转;及
第1电驱动部,其使用电来驱动作为投影透镜的机构的一部分的第1驱动对象,
所述第1旋转控制部设置于所述第1保持部和所述第2保持部中的一个的第1外周面,
所述第1电驱动部设置于所述第1保持部和所述第2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的第2外周面,
所述第1旋转控制部和所述第1电驱动部是在所述第1光轴的延伸方向上重叠的关系,
所述第1旋转控制部和所述第1电驱动部中的一个伴随所述第2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的旋转而旋转,
所述第1旋转控制部和所述第1电驱动部中的另一个不伴随所述第2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的旋转而旋转,
在所述可旋转范围内,所述第1旋转控制部与所述第1电驱动部彼此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透镜,其中,
在所述第2保持部的旋转方向上,所述第1电驱动部和所述第1旋转控制部设置于彼此错开地对应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透镜,其中,
所述第1旋转控制部具有向所述第2外周面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所述第1光轴的延伸方向上与所述第1电驱动部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透镜,其中,
所述延伸部嵌合在用于锁定所述第2保持部的旋转而设置的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透镜,其中,
所述第1电驱动部具有向所述第1外周面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所述第1光轴的延伸方向上与所述第1旋转控制部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透镜,其中,
所述投影透镜具备:
第3保持部,其供使所述第2光轴的光弯曲所得的第3光轴的光通过,相对于所述第2保持部可360°旋转;
第2旋转控制部,其切换所述第3保持部的旋转的锁定及解锁,或使所述第3保持部旋转;及
第2电驱动部,其使用电来驱动作为投影透镜的机构的一部分的第2驱动对象,
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和所述第2电驱动部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第2保持部的第3外周面,伴随所述第3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2保持部的旋转而旋转,
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和所述第2电驱动部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3保持部的第4外周面的所述第2光轴的延伸方向侧,不伴随所述第3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2保持部的旋转而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透镜,其中,
在所述第2保持部的旋转方向上,所述第1电驱动部和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设置于彼此错开地对应的位置。
8.一种投影透镜,其安装于具有电光学元件的投影装置的框体,具备:
第1保持部,其与所述框体连接,供与从所述框体入射的光束对应的光轴即第1光轴的光通过;
第2保持部,其供使所述第1光轴的光弯曲所得的第2光轴的光通过,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在小于360°的可旋转范围内旋转;
第3保持部,其供使所述第2光轴的光弯曲所得的第3光轴的光通过,相对于所述第2保持部旋转;
第1旋转控制部,其切换所述第2保持部的旋转的锁定及解锁,或使所述第2保持部旋转;
第2旋转控制部,其切换所述第3保持部的旋转的锁定及解锁,或使所述第3保持部旋转;及
第1电驱动部,其使用电来驱动作为投影透镜的机构的一部分的第1驱动对象,
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设置于所述第1保持部和所述第2保持部中的一个的第1外周面,
所述第1电驱动部设置于所述第1保持部和所述第2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的第2外周面,
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和所述第1电驱动部中的一个伴随所述第2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的旋转而旋转,
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和所述第1电驱动部中的另一个不伴随所述第2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的旋转而旋转,
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和所述第1电驱动部是在所述第2光轴的延伸方向上重叠的关系,
在所述可旋转范围内,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与所述第1电驱动部彼此分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透镜,其中,
在所述第2保持部的旋转方向上,所述第1电驱动部和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设置于彼此错开地对应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投影透镜,其具备:
第2电驱动部,其使用电来驱动作为投影透镜的机构的一部分的第2驱动对象,
所述第3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2保持部可360°旋转,
所述第2电驱动部设置于所述第3保持部的第4外周面,且在所述第2光轴的延伸方向上不与所述第2旋转控制部重叠。
11.一种投影装置,具备:
电光学元件;
框体,其收纳所述电光学元件,并具有中央部和从所述中央部突出的突出部;
凹坑部,其与所述突出部相邻;及
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透镜,其配置于所述凹坑部,投影来自所述电光学元件的光。
CN201980072571.7A 2018-11-02 2019-11-05 投影透镜及投影装置 Active CN1133663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7739 2018-11-02
JP2018207739A JP6639616B1 (ja) 2018-11-02 2018-11-02 投射レンズ及び投射装置
PCT/JP2019/043268 WO2020091076A1 (ja) 2018-11-02 2019-11-05 投射レンズ及び投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6386A CN113366386A (zh) 2021-09-07
CN113366386B true CN113366386B (zh) 2022-12-16

Family

ID=69320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2571.7A Active CN113366386B (zh) 2018-11-02 2019-11-05 投影透镜及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92015B2 (zh)
JP (1) JP6639616B1 (zh)
CN (1) CN113366386B (zh)
WO (1) WO20200910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76643B2 (ja) * 2020-04-22 2024-05-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1681042S (zh) 2020-07-03 2021-03-15
JP1681043S (zh) * 2020-07-03 2021-03-15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7341A (ja) * 1996-01-11 1997-07-31 Nikon Corp 投写表示装置
JP2006119407A (ja) * 2004-10-22 2006-05-11 Seiko Epson Corp 映像投写テーブル
JP2015011324A (ja) * 2013-07-02 2015-01-19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レンズ鏡筒
WO2018055964A1 (ja) * 2016-09-23 2018-03-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射レンズ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WO2018055963A1 (ja) * 2016-09-23 2018-03-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射レンズ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17559A (ja) * 2005-05-10 2006-11-24 Sharp Corp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JP2007041410A (ja) * 2005-08-04 2007-02-15 Tamron Co Ltd トルク調整機構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レンズ装置
JP2007078808A (ja) * 2005-09-12 2007-03-29 Nikon Corp 投影装置
JP2009198550A (ja) * 2008-02-19 2009-09-03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2098506A (ja) * 2010-11-02 2012-05-24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5148669A (ja) * 2014-02-05 2015-08-2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切替装置
JP6378448B2 (ja) * 2015-09-29 2018-08-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射レンズ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17142726A (ja) 2016-02-12 2017-08-17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黒板システム、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CN208872993U (zh) 2016-03-30 2019-05-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投影仪
JP6776705B2 (ja) * 2016-08-01 2020-10-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WO2019107482A1 (ja) * 2017-11-30 2019-06-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EP3719570A4 (en) * 2017-11-30 2021-04-21 FUJIFILM Corporation PROJECTOR
JP6653744B1 (ja) * 2018-11-02 2020-02-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射レンズ及び投射装置
JP6653745B1 (ja) * 2018-11-02 2020-02-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射レンズ及び投射装置
JP6659803B1 (ja) * 2018-11-02 2020-03-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射レンズ及び投射装置
JP6639619B1 (ja) * 2018-11-13 2020-02-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7341A (ja) * 1996-01-11 1997-07-31 Nikon Corp 投写表示装置
JP2006119407A (ja) * 2004-10-22 2006-05-11 Seiko Epson Corp 映像投写テーブル
JP2015011324A (ja) * 2013-07-02 2015-01-19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レンズ鏡筒
WO2018055964A1 (ja) * 2016-09-23 2018-03-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射レンズ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WO2018055963A1 (ja) * 2016-09-23 2018-03-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射レンズ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92015B2 (en) 2022-07-19
WO2020091076A1 (ja) 2020-05-07
JP6639616B1 (ja) 2020-02-05
JP2020071465A (ja) 2020-05-07
CN113366386A (zh) 2021-09-07
US20210255528A1 (en) 2021-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69961B (zh) 投影透镜及投影装置
JP6847189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CN113366386B (zh) 投影透镜及投影装置
CN112930496B (zh) 投影透镜
US11119393B2 (en) Projector
US11480856B2 (en) Projection lens
CN112930497B (zh) 投影透镜
US11592731B2 (en) Projection lens and projection device
US20210247684A1 (en) Projection lens and projection device
JP6914388B2 (ja) 投射レンズ及び投射装置
WO2021020308A1 (ja) 投射レンズ及び投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