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6900B - 一种聚合物多元醇、聚氨酯泡沫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合物多元醇、聚氨酯泡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6900B
CN113336900B CN202110709706.5A CN202110709706A CN113336900B CN 113336900 B CN113336900 B CN 113336900B CN 202110709706 A CN202110709706 A CN 202110709706A CN 113336900 B CN113336900 B CN 1133369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polyol
polyol
peroxide
cobalt
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97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36900A (zh
Inventor
李付国
程英
王伦朋
刘洋
秦承群
叶天
滑云淞
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97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369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36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6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6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6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83/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63Block or graft polymer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on to polymers
    • C08G18/632Block or graft polymer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on to polymers onto poly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01/00Manufacture of cellular produc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多元醇、聚氨酯泡沫,包括0.5~100ppm的二烷氧基甲烷,通过控制二烷氧基甲烷的含量可以改善聚合物多元醇的气味,同时可以使聚合物多元醇制备的聚氨酯泡沫制品颜色耐黄变性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聚合物多元醇、聚氨酯泡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多元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合物多元醇、聚氨酯泡沫。
背景技术
聚合物多元醇(也称共聚物多元醇或接枝多元醇,简称POP),是聚氨酯泡沫塑料用多元醇的一个重要品种,在软泡聚氨酯制备过程中,用以提升泡沫塑料承载性能。其通过苯乙烯、丙烯腈等不饱和单体在基础聚醚多元醇中的自由基聚合,再经过脱挥或脱残单制备得到。随着客户对聚氨酯制品气味或是残单要求越来越严格,对POP中乙烯基单体的残留或是气味都有严格的限制,常规工艺是对POP进行惰性气体或水蒸气的汽提来实现低残单和低气味。从经济角度考虑,多采用水蒸气汽提的工艺来实现,但是带来了一个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POP产品中的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中的腈基会产生部分水解,生成的羧酸铵进而在POP的存储过程中会释放氨,尤其是密闭容器开启时,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不适或伤害;另外,在后续与异氰酸酯的反应中,铵盐可以催化NCO与羟基的反应,且产品中羧酸铵的含量受影响因素较多,含量不可控,造成制品批次稳定性较差。
现有专利或文献均没有公开如何解决POP中氨味的问题,中国专利CN00805650.1和CN201580023607.4中,公开了相应的低气味的POP的制备方法,采用了过氧化物引发剂,可以提升产品的气味品质,但是无法解决产品氨味的问题。同时,使用过氧化物引发剂后,也带来了另一种问题,引发剂引发的副反应产物二烷氧基甲烷会残留在产物中,其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3133049930000021
其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虽然降低了传统引发剂体系的气味,但是也引入了另外的杂质,而上述公开案中对其脱除并未进行描述。
本发明中,我们发现可以通过控制聚醚原料中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具体的是控制钴的量,来特异性解决产品中氨味和VOC的产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聚合物多元醇在存储过程中产生的不可控的异味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合物多元醇,其可有效改善的产品气味,在存储过程中不会产生氨味,且耐黄变性好,颜色更好。
本发明还提供采用该聚合物多元醇制备的聚氨酯泡沫,所制备的聚氨酯泡沫批次稳定性好,耐黄变性能优异。
本发明为达到其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合物多元醇,包括二烷氧基甲烷,所述二烷氧基甲烷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3133049930000022
其中R为1~6个碳的烷基,基于所述聚合物多元醇总质量,所述的二烷氧基甲烷的含量为0.5~100ppm,优选为1.5~50ppm。
优选的,所述聚合物多元醇为采用烯属不饱和单体、聚氧化烯聚醚多元醇和稳定剂在自由基引发剂和链转移剂存在下反应制备得到的聚合物多元醇。
优选的,所述烯属不饱和单体选自芳香族烯烃,如苯乙烯、甲基苯乙烯、氯代苯乙烯等,或是不饱和腈类,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或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酯类,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等。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烯属不饱和单体选自苯乙烯和丙烯腈。两种单体的组成可以按照各自的配方以任意配比进行组合,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单体苯乙烯与单体丙烯腈的质量比例为20/80~80/20。本发明中,烯属不饱和单体的总重一般为聚合物多元醇产品总重的16.8~80wt%,优选25-70wt%。
本发明中,所述聚合物多元醇可采用间歇法、半连续法或连续法制备。
本发明中,以聚合物多元醇产品总重计,聚氧化烯聚醚多元醇用量为16.8~80wt%,优选25-70wt%;其中所用的聚氧化烯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为500~14000,羟基官能度为2~6,聚氧化烯聚醚多元醇中,环氧乙烷的重量含量优选为2~10wt%。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聚氧化烯聚醚多元醇为采用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制备得到的多元醇,优选采用甘油作为起始剂经双金属催化剂开环聚合而得。
优选的,所述双金属催化剂中含有金属钴。进一步的,选择不经过分离双金属催化剂直接进行聚合物多元醇的合成。
优选的,为进一步调节本发明所述气味和耐黄变性能,所述聚合物多元醇中含有金属元素钴,以聚合物多元醇产品总重计,所述钴的质量含量为0.7~18ppm,优选1.2~5ppm,钴可以以任何状态存在,优选二价或是三价的形式存在。所述钴的含量不宜过高,当聚合物多元醇中的钴含量超过18ppm时,会导致POP黯淡变色,严重时呈现红色,同时,采用含有高钴含量的POP制备聚氨酯泡沫时会导致制品在紫外线下的耐黄变性能大幅度降低。
本发明中,在制备聚合物多元醇的过程中,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苯甲酰、2-乙基己酸过氧化叔戊酯、过氧化月桂酰、过氧化辛酸丁酯、环己基过氧化二叔丁基醚、环己基过氧化二叔戊基醚。优选环己基过氧化二叔丁基醚、环己基过氧化二叔戊基醚、2-乙基己酸过氧化叔戊酯、2-乙基己酸过氧化叔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基于聚合物多元醇产物的重量,引发剂的添加量为0.2~1wt%。
本发明中,链转移剂的用量优选范围为聚合物多元醇总重量的3~10wt%,选自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己烷、异丙醇、正丁醇、2-丁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硫醇中一种或多种,优选方案选自硫醇和/或异丙醇。
本发明中,聚合反应温度优选范围为90~130℃,更优选范围为100~110℃。聚合停留时间一般控制在0.5~3h;聚合完成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老化处理,老化温度通常较反应温度高10~20℃,老化停留时间为0.5~3h。
为进一步调节本发明所述聚合物多元醇的二烷氧基甲烷的含量,优选的,聚合物多元醇pH值控制在4.5~7.5之间,优选6.0~7.0之间。调节pH值的手段,可以通过添加无机酸如磷酸、硫酸、盐酸等进行中和或其他可行的方式。
本发明中,调节pH值的可以在进行水蒸气汽提前预调,如在合成过程前通过调节聚醚多元醇的pH值,或是在合成POP后老化阶段,也可以在经过水蒸气汽提后进行。
本发明中,制备得到的聚合物多元醇粗产品需进行进一步精制,可采用精馏、蒸馏等常规手段提纯,为进一步调节本发明所述聚合物多元醇的二烷氧基甲烷的含量,优选通过真空蒸馏脱除粗产品中的大部分的烯属不饱和单体及链转移剂及杂质得到聚合物多元醇产品。
本发明中,蒸馏的操作主要可以脱除聚合物多元醇中的未反应单体及链转移剂,通常称为脱单操作,其真空蒸馏处理过程可选自采用闪蒸、薄膜蒸发、超重力蒸发等脱单单元操作,并不局限于此。作为优选方案,可以选择惰性气体汽提或是水蒸气汽提的方式进行进一步脱除,优选水蒸气汽提。优选的,惰性气体汽提或是水蒸气汽提的操作工况为温度在90~140℃,压力在0~20kpa之间,优选温度在110~170℃,压力在0.1~10kpa下。
本申请发明人惊奇的发现,聚合物多元醇中含有低含量的二烷氧基甲烷时制备得到的聚合物多元醇制备的聚氨酯制品颜色耐黄变性更好,当用二烷氧基甲烷的含量低于0.5ppm的POP制备聚氨酯制品时,则没有类似的效果,不利于产品后期应用。
二烷氧基甲烷本身在较低浓度时具有类似苹果或青草的气味,但是较高浓度时(如在含有二烷氧基甲烷30mg/m3的操作环境中),长时间会有头晕、恶心的症状;并且二烷氧基甲烷在应用过程中,如聚氨酯发泡时,在聚氨酯催化剂和异氰酸酯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产生醛类物质,导致泡沫醛含量或是VOC超标,气味异常,需要严格控制其在产品中的含量不能太多。另外,少量的二烷氧基甲烷本身含有的亚甲基可以与空气中的臭氧或氧自由基等反应,再与变价金属如钴、铁等配合,起到猝灭自由基、抗氧化的效果,表现出的优点就是聚氨酯制品抗氧化耐黄变效果突出。
通过控制pH值和钴离子含量,可以明显降低二烷氧基甲烷其在POP中的含量,有利于二烷氧基甲烷控制在本发明的含量范围内。
借由本发明的聚合物多元醇,特别适合在聚氨酯泡沫材料(例如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制备中使用。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氨酯泡沫,采用组合料和多异氰酸酯进行发泡制备得到,其中,所述组合料包括本申请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中,组合料中本申请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的质量分数为20-95wt%,优选30-80wt%。聚氨酯泡沫的具体制备工艺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相应工艺。
本发明中,所述聚氨酯泡沫材料在制备时,所用的所述的多异氰酸酯,可以使用在聚氨酯制造领域中允许使用的公知异氰酸酯(如专利文献US20034217A1中所记载的异氰酸酯),从实际考虑,优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环脂族多异氰酸酯、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脂肪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包括但不限于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环脂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包括但不限于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异氰酸酯-3,5,5-三甲基-1,3-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2,4-和2,6-六氢甲苯-二异氰酸酯、4,4'-,2,2'-和2,4'-二环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它们的相应异构体混合物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包括但不限于2,4-和2,6-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相应的异构体混合物、4,4'-,2,4'-和2,2'-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相应的异构体混合物、4,4'-,2,4'-和2,2'-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PMDI)的混合物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以及由这些多异氰酸酯衍生的含有氨基甲酸酯、碳二亚胺基、脲基甲酸酯、脲基、缩二脲基或异氰脲酸酯基等的改性的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本发明中,所述的多异氰酸酯中的NCO基团与多元醇组合料(该组合料是指除了多异氰酸酯原料以外的其他原料组分)中的活性氢原子的当量比((NCO基团/活性氢原子)×100),又称NCO指数,从聚氨酯的机械物性出发可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优选为80~140,更优选为85~120,特别优选95~115。
本申请中,将除了多异氰酸酯原料以外的其他原料组分成为多元醇组合料,其中组合料中可以包括聚合物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氨酯催化剂、交联剂、发泡剂、泡沫稳定剂等。聚氨酯催化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相应催化剂,例如包括有机金属化合物,如辛酸亚锡、油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乙酸二丁基锡和二乙酸二丁基锡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有机胺类催化剂,如二(2,2′-二甲氨基)乙基醚、三甲胺、三乙胺、三亚乙基二胺和二甲基乙醇胺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基于多元醇组合料(该组合料是指除了多异氰酸酯原料以外的其他原料组分)的重量,聚氨酯催化剂的用量通常为约0.1-3.0%。合适的发泡剂包括水、丙酮、二氧化碳、卤代烃、脂族烷烃和脂环族烷烃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中,交联剂可以使用本领域常用的交联剂,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甘油或/和二乙醇胺。如果使用交联剂,基于多元醇组合料的重量,交联剂的用量可以为小于3%(w/w),优选0.2-1.5%(w/w)。合适的发泡剂的例子包括但不局限于:水、丙酮、二氧化碳、卤代烃、脂族烷烃和环烷烃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如本领域中所熟知的,使用作为发泡剂的水通过与异氰酸酯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其可用作起泡剂。脂族烷烃和环烷烃被开发作为CFC化合物的替代起泡剂。发泡剂可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使用。基于多元醇组合料的重量,发泡剂的用量例如为0.1-20%(w/w)。合适的泡沫稳定剂例如为有机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基于多元醇组合料的重量,泡沫稳定剂的用量可以为0.4-1%(w/w)。根据产品需求,还常加入所需的基于多元醇组合料的重量,0.1-50%(w/w)的助剂,例如阻燃剂、填料、光稳定剂、抗氧剂等,对此不作一一赘述。
具体实施方式
过具体实施方式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范围并不以具体实施方式为限,而是由权利要求加以限定。
在本发明中所用化合物的缩写和含义的说明如下:
稳定剂A:稳定剂聚醚多元醇,通过甘油与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反应制备的KOH催化的聚醚多元醇(羟值28.5mgKOH/g,EO含量12~16%)与马来酸酐反应,再用EO封端处理,粘度4100cp@25℃。
聚醚多元醇polyol B:基础聚醚多元醇,通过甘油与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反应制备的KOH制备的软泡聚醚多元醇,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羟值56.2mgKOH/g,EO含量7~10%,pH=5.9,钴含量未检出。
聚醚多元醇polyol C:基础聚醚多元醇,采用双金属催化剂,通过甘油与与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反应制备的软泡聚醚多元醇,催化剂未经过脱除。羟值56.2mgKOH/g,EO含量7~10%,pH=7.0,钴含量为2.7ppm。
叔戊基过氧化异辛酸酯:纯度≥97.0,天津诺力昂过氧化物有限公司。叔丁基过氧化异辛酸酯:纯度≥97.0,天津诺力昂过氧化物有限公司。
偶氮二异丁腈:纯度95%,淄博海明化工有限公司。
外观:NH310色差仪,hunterlab,测定黄蓝差△B。
Figure BDA0003133049930000081
8001:改性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Figure BDA0003133049930000082
8106:有机铋催化剂,美国领先化学公司。
B-8715LF2:泡沫稳定剂,高施密特化工有限公司。
UV黄变测试:将聚合物多元醇发泡的聚氨酯泡沫模具成型,放置102h,再在50℃环境下使用UV灯(25+/-0.4W/m2)照射12h,测试黄变指数。
二烷氧基甲烷含量测试:色谱柱DB-5(固定相5%苯基取代聚二甲基硅氧烷),30m*0.25mm*0.25μm,气化室250℃,气质联用,安捷伦5977A-7890B,检测限0.1ppm。
聚醚气味评价:VDA270标准:汽车内饰件材料的气味性质
钴离子测定:Agilent Technologies,原子吸收光谱仪200series AA,检测限0.1ppm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份均指质量份。
实施例1
聚合物多元醇制备步骤:
在搅拌釜反应器内,将14份稳定剂和63份基础聚醚多元醇polyol C置于釜底,氮气置换后充分混合,内部温度控制在100℃左右,从釜顶按照一定的流速加入混合完全的75份苯乙烯、50份丙烯腈、94.5份基础聚醚多元醇、13份异丙醇以及1份引发剂(过氧化异辛酸叔戊酯)的混合物,反应过程控制压力5bar,滴加完毕后升温至120℃,老化2h。
聚合物多元醇脱气及脱单步骤:
经过老化后的反应液,经过平流泵10min内完全输送进入后处理系统,保持处理釜温度为160℃,开启旋片式真空泵,真空泵前使用列管式冷凝器对异丙醇、单体进行冷却(冷媒为乙二醇水溶液,维持0±0.5℃),维持绝压10kpa一小时后,调整绝压为0.2kpa,接入水蒸汽发生器,进行汽提鼓泡继续脱单,保持水蒸汽流速为1g/s,继续脱单2h。降低POP温度为40℃时加入酸调节pH,得到聚合物多元醇,具体指标如下表1所示,固含约45%。
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
按照表1中所示原料及重量份制备组合料,将组合料以及异氰酸酯原料分别放置在22℃环境中恒温3小时。然后各取100g组合料,将其与60g
Figure BDA0003133049930000101
8001组分在搅拌器(旋转数3000rpm)中搅拌混合6秒钟。然后迅速将搅拌后的混合物倒入预先加热到60℃的铝质敞口模具中(尺寸:长300mm,宽300mm,厚50mm),使混合物发泡。7分钟后,将泡沫取出,即得到聚氨酯泡沫。
表1组合料配方(g)
Figure BDA000313304993000010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引发剂的加入量为1.2份,使用50%硫酸作为pH调节剂,产品pH值如下表2所示,得到聚合物多元醇,再添加部分的聚醚多元醇polyol C至固含为30%,记为聚合多元醇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引发剂的加入量为1.5份,基础聚醚使用按照polyol B/polyol C按照质量比15/85掺混使用,经过老化后的反应液,经过平流泵10min内完全输送进入后处理系统,处理釜温度为160℃。维持绝压10kpa一小时后,调整绝压为2kpa,按照聚合物多元醇制备步骤合成聚合物多元醇,使用磷酸作为pH调节剂,得到聚合物多元醇3。
实施例4
在聚醚多元醇polyol C中加入3.5ppm钴(以钴元素计,以六氰合钴酸钾形式加入)作为基础聚醚,按照聚合物多元醇制备步骤合成聚合物多元醇使用2.0份引发剂,使用磷酸作为pH调节剂,经过老化后的反应液,经过平流泵10min内完全输送进入后处理系统,处理釜温度为145℃。得到聚合物多元醇4。
实施例5
在聚醚多元醇polyol B中另外加入28ppm钴(以钴元素计,以氯化钴形式加入)作为基础聚醚,引发剂的加入量为2份,按照聚合物多元醇制备步骤合成聚合物多元醇,使用磷酸作为pH调节剂,后处理过程不使用水蒸汽,改用氮气气提,氮气流速为2ml/s,得到聚合物多元醇5。
实施例6
基础聚醚使用加入30ppm磷酸的聚醚多元醇polyol C,再按照聚合物多元醇制备步骤合成聚合物多元醇,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叔丁基过氧异辛酸酯作为引发剂,省去后处理后添加pH调节剂的步骤,后处理釜温度为145℃,水蒸汽气提脱单时间0.5h,得到聚合物多元醇6。
对比实施例1
基础聚醚使用聚醚多元醇polyol B,引发剂的加入量为1份,其余反应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合成聚合物多元醇,得到对比聚合物多元醇1。
对比实施例2
基础聚醚使用聚醚多元醇polyol B/polyol C按照质量比65/35,引发剂的加入量为2.5份,后处理釜温度为145℃,水蒸汽气提脱单时间0.5h,其余反应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使用磷酸作为pH调节剂,得到对比聚合物多元醇2。
对比实施例3
基础聚醚使用聚醚多元醇polyol C,引发剂的加入量为1份,后处理过程未使用水蒸气汽提,其余反应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使用磷酸作为pH调节剂,得到对比聚合物多元醇3。
对比实施例4
基础聚醚使用聚醚多元醇polyol B,另外加入45ppm钴(以钴元素计,以氯化钴形式加入),后处理釜温度为165℃,使用氮气气提,氮气流速为1ml/s,其余反应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使用磷酸作为pH调节剂,得到对比聚合物多元醇4。
对比实施例5
基础聚醚使用按照polyol B/polyol C按照质量比15/85掺混使用,引发剂的加入量为3份,后处理釜温度为145℃,水蒸汽气提脱单时间0.5h,其余反应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使用磷酸作为pH调节剂,得到聚合物多元醇5。
对比实施例6
参照对比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用量为0.3%(w/w,基于聚合物多元醇的总质量),其分解不会产生二烷氧基甲烷类物质。
对比实施例7
参照对比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偶氮二异丁腈和过氧化异辛酸叔戊酯混合物(质量比为3/1)作为引发剂,总用量为0.3%(w/w,基于聚合物多元醇的总质量)。
具体参数指标如下所示:
表2聚合物多元醇参数指标
Figure BDA0003133049930000131
*:1分无察觉;2分察觉,但不让人觉得不舒服;3分直接察觉,但是仍然不让人觉得不舒服;4分让人觉得难受;5分让人觉得很难受;6分无法接受。
**:二叔戊氧基甲烷
其中,实施例6二烷氧基甲烷为二叔丁氧基甲烷
对比例1与对比例2钴含量不足,致使对氨的络合吸收能力不足,导致氨味重,造成气味等级较高;对比例3因pH较高,CN基团水解剧烈,产生氨较多,超出吸收值,造成气味等级高;对比例4钴含量较高,产品颜色变黄、产品泡沫黄边指数增加;对比例5二烷氧基甲烷含量较多,且氨味较重,导致产品气味不佳;对比例6和7二烷氧基甲烷含量过低,耐黄变性能相对较差。

Claims (17)

1.一种聚合物多元醇,其特征在于,包括二烷氧基甲烷,所述二烷氧基甲烷的结构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R为1~6个碳的烷基,基于所述聚合物多元醇总质量,所述的二烷 氧基甲烷的含量为0.5~100ppm;聚合物多元醇中含有金属元素钴,以聚合物多元醇产品总 重计,所述钴的质量含量为0.7~18ppm,钴以任何状态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聚合物多元醇总质量,所述的二烷氧基甲烷的含量为1.5~50pp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特征在于,聚合物多元醇中含有金属元素钴,以聚合物多元醇产品总重计,所述钴的质量含量为1.2~5ppm,钴以二价或是三价的形式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多元醇为采用烯属不饱和单体、聚氧化烯聚醚多元醇和稳定剂在自由基引发剂和链转移剂存在下反应制备得到的聚合物多元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特征在于,聚氧化烯聚醚多元醇为采用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制备得到的多元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特征在于,聚氧化烯聚醚多元醇为采用甘油作为起始剂经双金属催化剂开环聚合而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催化剂中含有金属钴。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氧化烯聚醚多元醇不经过分离双金属催化剂直接进行聚合物多元醇的合成。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特征在于,在制备聚合物多元醇的方法中,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2-乙基己酸过氧化叔戊酯、2-乙基己酸过氧化叔丁酯、过氧化月桂酰、过氧化辛酸丁酯、环己基过氧化二叔丁基醚、环己基过氧化二叔戊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环己基过氧化二叔丁基醚、环己基过氧化二叔戊基醚、2-乙基己酸过氧化叔戊酯、2-乙基己酸过氧化叔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基于聚合物多元醇产物的重量,引发剂的添加量为0.2~1wt%。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90~130℃;聚合停留时间为0.5~3h;聚合完成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老化处理,老化温度比反应温度高10~20℃,老化停留时间为0.5~3h。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100~110℃。
1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特征在于,聚合物多元醇pH值控制在4.5~7.5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特征在于,聚合物多元醇pH值控制在6.0~7.0之间。
17.一种聚氨酯泡沫,采用组合料和多异氰酸酯进行发泡制备得到,其中,所述组合料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其中,组合料中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的质量分数为20-95wt%。
CN202110709706.5A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聚合物多元醇、聚氨酯泡沫 Active CN1133369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9706.5A CN113336900B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聚合物多元醇、聚氨酯泡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9706.5A CN113336900B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聚合物多元醇、聚氨酯泡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6900A CN113336900A (zh) 2021-09-03
CN113336900B true CN113336900B (zh) 2022-07-12

Family

ID=77478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9706.5A Active CN113336900B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聚合物多元醇、聚氨酯泡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690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40716A (ja) * 1984-05-15 1985-11-29 Kayaku Nuurii Kk ポリマ−ポリオ−ルの製造方法
GB9100988D0 (en) * 1991-01-17 1991-02-27 Shell Int Research Polyether polyols containing polymer dispersions for polyurethane foams,and/or polyisocyanurate foams
KR20070084083A (ko) * 2004-11-18 2007-08-24 미쓰이 가가쿠 폴리우레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에테르 폴리올, 그 제조 방법 및 용도
CN106336488A (zh) * 2016-08-31 2017-01-18 南京金浦锦湖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复合引发剂合成高固含量低粘度pop的方法
CN108250369B (zh) * 2017-12-21 2021-03-09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气味高耐候性聚合物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EP3904416B1 (en) * 2018-12-26 2023-04-19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Macromonomeric stabilizer,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polymeric poly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6900A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79187B2 (ja) 植物油ベースのヒドロキシル含有材料から製造されるポリマーポリオールおよびポリマー分散物
EP2091990B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urethan-weichschaumstoffen
KR101613750B1 (ko) 중합체 폴리올의 제조를 위한 용융 분산 방법
JP6246839B2 (ja) ポリブタジエン変性ポリマーポリオール、ポリブタジエン変性ポリマーポリオールから製造したフォーム、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6117936A (ja) 低い嵩密度及び圧縮強さを有する軟質フォーム
DE19533164A1 (de) Niedrigviskose Polymerpolyole, ei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sowie ihre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urethanschaumstoffen
FR2624125A1 (fr) Composition de polymere/polyol, procede pour sa preparation et son application a la production de polyurethannes
CN111448232B (zh) 胺基聚合物多元醇稳定剂
AU2014318646A1 (en) PIPA polyol based conventional flexible foam
KR20190116993A (ko) 감소된 알데히드 배출물을 갖는 폴리우레탄
JP2013540182A (ja) 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
WO2019008140A1 (en) MODIFIED POLYMERIC POLYOLS
KR20180023906A (ko) Dmc 촉매 및 출발물의 연속적 첨가를 사용한 폴리에테르 폴리올의 제조 방법
KR20190115055A (ko) 감소된 알데히드 배출물을 갖는 폴리우레탄 폼
JP6585617B2 (ja)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オールから作製されるポリウレタン製品のための良好な膨張−ゲル化バランスを提供する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オール
CN112996830A (zh) 由异氰酸酯制备中的残余物制备的烯键式不饱和大分子单体、相关的预制稳定剂、聚合物多元醇、泡沫形成组合物和泡沫
CN113336900B (zh) 一种聚合物多元醇、聚氨酯泡沫
JP2805597B2 (ja) 重合体ポリオール組成物およびポリウレタンの製法
AU2017394687B2 (en) Polyol blends useful for producing viscoelastic foam
JP2684345B2 (ja) 重合体ポリオール組成物およびポリウレタンの製法
CN112543777B (zh) 生产粘弹性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
JP7247320B2 (ja) ポリウレタン発泡体のアルデヒド排出量を減少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JP7227347B2 (ja) ポリウレタン発泡体のアルデヒド排出量を減少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EP4178993A1 (en) Melt dispersion process for making polymer polyols
JPH03207753A (ja) 変性ポリオール組成物およびポリウレタンの製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