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0337B - 迷你led或微型led背光单元用光学膜 - Google Patents

迷你led或微型led背光单元用光学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0337B
CN113330337B CN202080009901.0A CN202080009901A CN113330337B CN 113330337 B CN113330337 B CN 113330337B CN 202080009901 A CN202080009901 A CN 202080009901A CN 113330337 B CN113330337 B CN 1133303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lm
light
quadrangular pyramid
base film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99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30337A (zh
Inventor
金鎭焕
赵诚植
金荣万
黄鎭培
金源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30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0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0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0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Abstract

公开一种使从迷你LED(light emitting diode)或微型LED辐射的光透过的光学膜。光学膜可以包括:第一基底膜;以及扩散透镜层,配置在所述第一基底膜的一侧,并且包括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在此,作为配置在所述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四个面中两个相向的面之间的角度的顶角可以基于透过所述透镜的光被折射而形成的分离角来设定。

Description

迷你LED或微型LED背光单元用光学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迷你LED或微型LED背光单元用光学膜,更详细而言涉及对透过的迷你LED的光或微型LED的光进行分离和扩散的光学膜。
背景技术
作为对于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研究的进展,LED的光能转换效率变高,同时LED正快速地代替以往的发光元件。
当前开发的LED具有小型化、轻量化和低功耗等优点。由此,作为各种图像显示装置的光源,正积极适用LED。
LED芯片具有大小逐渐被小型化的趋势。作为超小型LED芯片的例,有迷你LED和微型LED。通常,迷你LED的芯片尺寸可以被定义为100μm至200μm,微型LED的芯片尺寸可以被定义为5μm至100μm。迷你LED或微型LED将一个个LED芯片单独用作像素或光源,因此不受显示器的大小及形态的制约,与利用以往的光源的情况相比,可实现更鲜明的画质。
随着LED芯片大小的小型化,还积极进行着对于用于增强LED光特性的光学膜的研究。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最小化从迷你LED或微型LED辐射的光的亮度损失并且使光均匀地扩散来限制热斑(hot spot)的产生的光学膜。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从迷你LED或微型LED辐射的光变换成白色光的同时最小化光的亮度损失并且使光均匀地扩散的光学膜。
(课题解决手段)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涉及的使从迷你LED(light emitting diode)或微型LED辐射的光透过的光学膜可以包括:第一基底膜;以及扩散透镜层,配置在所述第一基底膜的一侧,并且包括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在此,作为配置在所述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四个面中两个相向的面之间的角度的顶角可以基于透过所述透镜的光被折射而形成的分离角来设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可以最小化从迷你LED或微型LED辐射的光的亮度损失,并且可以使光均匀地扩散来限制热斑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可以将从迷你LED或微型LED辐射的光变换成白色光的同时最小化光的亮度损失,并且可以使光均匀地扩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直下型LED光源。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剖视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分离。
图5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光分离。
图6a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一侧。
图6b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立体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一侧。
图8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分离测量结果。
图9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扩散透镜层的光分离角的变化。
图10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剖视图。
图1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国际照明委员会色空间。
图12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光谱测量结果。
图13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剖视图。
图17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性能实验结果。
图18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性能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此外,在说明发明的实施例时,在判断为对相关的公知的功能或构成的具体说明可能会影响本公开的主旨的情况下,将省略其详细说明。并且,以下所使用的用语是考虑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的用语,其可以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等而不同。因此,所使用的用语的定义应基于整个本说明书的内容及其相应的功能来解释。
背光单元(backlight unit)是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光源。液晶显示装置是无法自己发光的元件。由此,具备光源的背光单元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朝向液晶面板照射光。由此,可实现能够进行识别的图像。
背光单元将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外电极荧光灯(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和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以下称为LED)等用作光源。
背光单元根据光源的排列结构被划分为边缘型(edge type)和直下型(directtype),直下型与边缘型相比可进行分割驱动,因此可实现比边缘型更细腻的图像。
以下,详细说明包括于直下型LED背光单元的光学膜(optical film)。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参照图1,液晶显示装置(或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装置)1包括背光单元10和液晶面板20。通常,背光单元10可以设置在液晶面板20的后方,使得向液晶面板20照射光。背光单元10可以包括光源11、反射片12、色变换片13、扩散透镜片14、扩散片15、18、棱镜片16、17以及反射偏振片19。在此,背光单元10可以不包括背光单元10所包括的构成11至19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可以进一步形成有构成11至19以外的其他构成。此外,也可以以具备背光单元10所包括的构成11至19中的至少一个的各种组合形成背光单元10。
光源11提供光。例如,光源11可以包括发射光的多个LED芯片。作为一例,参照图2,LED芯片11′-1可被排列成棋盘式,从而形成为直下型11′。
LED可根据LED芯片的大小而被分类为大型(large)LED(芯片的大小:1000μm以上)、中型(middle)LED(芯片的大小:300-500μm)、小型(small)LED(芯片的大小:200-300μm)、迷你(mini)LED(芯片的大小:100-200μm)、微型(micro)LED(芯片的大小:100μm以下)。在此,LED可以包括InGaN、GaN等材质。
背光单元的LED的芯片大小越小,越容易调整LED的个数,因此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1的亮度特性以及色均匀度,并且可以实现小型化。此外,LED的芯片大小越小,越可以降低功耗,从而可以减少便携式装置的电池消耗,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
与以往的直下型LED相比,在使用迷你LED或微型LED的情况下,LED的大小变小,因此可以实现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通过区域调光,可以改善画质,并且可以有效分配电力。在此,区域调光是基于画面的构成或特性控制被用作背光的LED的明亮度的技术,是可以大幅改善对比率(contrast ratio)且降低功耗的技术。作为区域调光的一例,可以将与暗的画面对应的迷你LED或微型LED的明亮度调整得相对暗来表现暗的颜色,并且将与亮的画面对应的迷你LED或微型LED的明亮度调整得相对亮来表现鲜明的颜色。
反射片12反射光。反射片12使光在从光源11发射的光的发射方向上透过,并且使在上部因界面反射等引起的反射的光沿着所述光的发射方向被反射。由此,可以最小化光的损失。反射片12可以执行光的再次利用(light recycling)。
色变换片13改变从光源11发射的光的颜色。作为一例,迷你LED或微型LED的光是蓝色光(450nm)。在该情况下,蓝色光需要被变换成白色光。色变换片13可以使蓝色光透过的同时将蓝色光变化成白色光。
扩散透镜片14使光扩散。扩散透镜片14在一面配置多个光扩散透镜。作为一例,光扩散透镜可以以金字塔形态形成,从而促进光的扩散。
扩散片15、18可以使入射的光均匀地分散。扩散片15、18可以涂覆添加了光扩散剂珠子(beads)的固性树脂(例如,选择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和自由基产生型单体中的至少一种以上来单独或混合来形成)溶液,通过光扩散剂珠子来引发光扩散。此外,扩散片15、18可以配置均匀或不均匀的大小形状(例如,球形)的突起图案(或突出部)来促进光的扩散。
棱镜片16、17可以利用形成于表面的光学图案聚集入射的光来将其射出到液晶面板20。棱镜片16、17可以在透光性基底膜的上部为了提高正面方向的亮度而形成光学图案层,在该光学图案层形成有通常的具有45°倾斜面的三角阵列(array)形态的光学图案。
反射偏振片19设置在棱镜片16、17的上部,针对由棱镜片16、17聚集的光,使一部分偏振光透过并且将另一部分偏振光反射到下部,从而起到使光再次循环的作用。
液晶面板20根据电信号,将从光源11照射的光调制成预定的图案。被调制的光通过配置在液晶面板20的前表面的滤色器和偏振滤波器,从而构成画面。
详述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构成。以下,本申请的各实施例假设作为背光单元的光源11使用迷你LED或微型LED的情况,但是对于包括均匀或者各种大小的LED被配置成直下型的光源11的背光单元,本申请的各实施例可以无限制地适用。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
以下,光学膜可以被定义为图1的扩散透镜片14或者可以被定义为组合了图1的扩散透镜片14以及反射片12、色变换片13、扩散透镜片14、扩散片15、18、棱镜片16、17和反射偏振片19中的至少一个的构成。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剖视图。
参照图3,光学膜30可以包括第一基底膜31以及扩散透镜层32。光学膜30可以使从迷你LED(light emitting diode)或微型LED辐射的光透过。
第一基底膜31可以支承扩散透镜层32。第一基底膜31例如可以是PET、PC、PP等材质。
扩散透镜层32可以配置在第一基底膜31的一侧。此外,扩散透镜层32可以包括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32-1至32-5。在该情况下,四角锥形状的透镜32-1至32-5可以被规则地排列。在此,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32-1至32-5可以是相同的大小和形态,或者可以是大小不同但相似的形态。此外,扩散透镜层32也可以被定义为包括第一基底膜31。
作为一例,顶角(θ)32-1-1可以被定义为配置在四角锥形状的透镜32-1中的四个面中的两个相向的面之间的角度。例如,顶角可以在40°至150°内定义,高度32-1-2可以被定义为约10μm,宽度32-1-3可以被定义为约20μm。在该情况下,顶角32-1-1可以基于透过四角锥形状的透镜32-1的光被折射而形成的分离角来设定。
参照图4,光的分离角α可以在从迷你LED或微型LED辐射的光在第一基底膜31′的一侧方向33上入射而透过四角锥形状的透镜32′-1时形成。在此,透过四角锥形状的透镜32′-1的光的入射角与第一基底膜31′的一面形成直角。
参照图5,光的反向(reverse)-分离角β可以在从迷你LED或微型LED辐射的光朝向第一基底膜31″的另一侧方向33′入射而透过四角锥形状的透镜32″-1时形成。在此,透过四角锥形状的透镜32″-1的光的入射角与第一基底膜31″的一面形成直角。
在上述的例中,光的分离角和反向-分离角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定义。例如,光的分离角可以被定义为1/α,反向-分离角可以被定义为β。
另一方面,四角锥形状的透镜32-1的底面的高度32-1-3和四角锥形状的透镜32-1的高度32-1-2可以根据基于顶角θ的比率来定义。例如,在顶角θ为90°的情况下,四角锥形状的透镜32-1的底面的高度32-1-3与四角锥形状的透镜32-1的高度32-1-2的比率可以定义为2:1。
图6a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一侧。
图6a表示从光学膜60的一侧垂直地观察光学膜60的状态。参照图6a,配置在光学膜60的一侧的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一个透镜61包括顶点61-1以及四个面61-2至61-5。
参照图6b,配置在光学膜60的一侧的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被规则地配置。在此,四角锥形状也可以称为金字塔(pyramid)形状。
图7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一侧。
图7表示从光学膜70的一侧垂直地观察光学膜的状态。
参照图7,光学膜70包括大小彼此不同的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
作为一例,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72的高度可以小于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另一个透镜71的高度。在此,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72的顶角可以等于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另一个透镜71的顶角。随着顶角相同,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72和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另一个透镜71可以是相似的四角锥形状。
在上述的例中,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72的高度是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另一个71的高度的
Figure GDA0003168996780000071
在此,n可以被定义为自然数。
根据上述的图7的实施例,在光学膜70附着于背光单元所包括的其他膜或层时,在光学膜70的高度相对高的四角锥形状的透镜71与高度相对低的四角锥形状的透镜72之间可以形成气隙(air gap)。随着生成气隙,可以促进透过光学膜70的光的扩散,并且可以最小化亮度的降低。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光学膜60、70的配置在四角锥形状的透镜的四个面(或透镜)相同(全等)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光学膜的配置在四角锥形状的透镜的四个面中在X方向上相向的面或在Y方向上相向的面的大小和角度可以彼此相同,并且光学膜的配置在四角锥形状的透镜的四个面中相连的面的大小和角度可以彼此不同。在该情况下,光学膜的配置在四角锥形状的透镜的四个面中在X方向上相向的面所构成的角度和光学膜的配置在四角锥形状的透镜的四个面中在Y方向上相向的面所构成的角度也可以彼此不同。
图8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分离测量结果。
图8表示在图3的光学膜30的扩散透镜层32中针对迷你LED的光或微型LED的光朝向第一基底膜31的方向入射的情况的光分离测量结果。
图9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扩散透镜层的光分离角的变化。
第一曲线91表示在光朝向扩散透镜层91-1的四角锥的外侧方向91-2入射的情况下与顶角(PY apex angle)的变化相关的光分离角的变化。参照第一曲线91可知,顶角越增加,光分离角越减小。
第二曲线92表示在光朝向扩散透镜层92-1的四角锥的内侧方向92-2入射的情况下与顶角的变化相关的光分离角的变化。参照第二曲线92可知,直到顶角增加至100°为止不会执行光分离,在顶角为105°时产生最大光分离,并且顶角从105°开始越增加,光分离角越减小。
参照第一曲线91和第二曲线92可知,在一定区域调节顶角,可以引发期望的光分离。
在上述的例中,由于扩散透镜层32的作用,入射光产生光分离(或者光扩散),因此可以减少入射光引起的热斑(hot spot)。
图10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剖视图。
参照图10,光学膜100可以包括第一基底膜101、第二基底膜102、扩散透镜层103以及色变换层104。
以下,省略对于与上述的光学膜的内容重复的构成的说明。
可以平行地配置第一基底膜101和第二基底膜102,从而可以保护色变换层104。
色变换层104变换颜色。色变换层104可以将从迷你LED或微型LED发射的蓝色光变换成白色光。
色变换层104可以配置在第一基底膜101与第二基底膜102之间。
色变换层104可以包括红色(red)荧光体、绿色(green)荧光体以及无机粒子。在此,红色荧光体或绿色荧光体是吸收从迷你LED或微型LED辐射的光来形成红色光或绿色光的物质。例如,红色荧光体有KSF(K 2SiF6:Mn4+)荧光体,绿色荧光体有β-sialon荧光体。此外,无机粒子用于引导光的均匀的散射。作为无机粒子的例,有直径为数百纳米的TiO2、SiO2。
例如,色变换层104可以在树脂(silicone、acrylic等)中搅拌红色荧光体、绿色荧光体和无机粒子来形成。在该情况下,色变换层104可以附着在第一基底膜101与第二基底膜102之间。
例如,色变换层104可以根据预定的重量比率来包括红色荧光体、绿色荧光体和无机粒子。在此,预定的重量比率是基于针对白色光的色坐标值确定的红色荧光体的重量、绿色荧光体的重量和无机粒子的重量之间的重量比率。
参照图11,针对上述的白色光的色坐标值可以基于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CIE)的色空间110来定义。在该情况下,针对白色光的色坐标值可以利用在色空间110中定义的X坐标值、Y坐标值和Z坐标值来定义。
作为一例,所述X坐标值和Y坐标值可以在0.27至0.33中定义,Z坐标值可以被定义为基于已定义的X坐标和Y坐标的从属变量。
作为一例,红色荧光体的重量比可以在10%至80%内定义,绿色荧光体的重量比可以在10%至80%内定义,无机粒子的重量比可以在1%至10%中定义。在该情况下,红色荧光体的重量比、绿色荧光体的重量比和无机粒子的重量比的总和当然可以定义在100%以下。此外,在未以%为单位定义重量比的情况下,重量比的总和当然可以定义在100以下,当然也可以定义在100以上。
在此,以下,参照图12,说明设定成红色荧光体的重量比大于绿色荧光体的重量比并且绿色荧光体的重量比大于无机粒子的重量比的情况。
图12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光谱测量结果。
图12的实施例是设定为色变换层所包括的红色荧光体的重量、绿色荧光体的重量以及无机粒子的重量的比率为66:44:5的情况。在此,从迷你LED或微型LED发射的蓝色光透过色变换层(或光学膜)的同时被变换成白色光。与此同时,光被均匀地散射,从而可以提供无不均(Mura)的外观特性(如图12中的121)。
上述的图10的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100还可以包括无机粒子层。对此,以下参照图13来进行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省略对于与上述的光学膜100重复的内容。
图13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剖视图。
参照图13,光学膜130可以包括第一基底膜131、第二基底膜132、扩散透镜层133、色变换层134以及无机粒子层135。
无机粒子层135可以包括上述的无机粒子。例如,无机粒子层135可以交替无机粒子和树脂来形成。在该情况下,无机粒子层135可以被附着于第一基底膜131的一面。
在上述的例中,无机粒子层135还可以包括上述的红色荧光体和绿色荧光体。此外,无机粒子层135的位置也可以与色变换层134的位置交换来进行配置。此外,无机粒子层135也可以被附着于第二基底膜132的一面。
图14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剖视图。
参照图14,光学膜140可以包括第一基底膜141、第二基底膜142、扩散透镜层143、色变换层144以及无机粒子层145。在此,无机粒子层145可以配置在第一基底膜141的一侧。此外,扩散透镜层143可以配置在无机粒子层145的一面。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各例中,光学膜还可以包括反射图案。以下,详细说明包括反射图案的各实施例。
图15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剖视图。
参照图15,光学膜150可以包括第一基底膜151、第二基底膜152、扩散透镜层153、色变换层154以及反射图案155。
反射图案155反射光。反射图案155可以通过反射光来实现光的再次利用(lightrecycling)。
反射图案155可以配置或附着于第一基底膜151的一侧或第二基底膜152的一侧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处。例如,反射图案155可以通过光/UV固化工序而形成于第一基底膜151的一侧或第二基底膜152的一侧。在此,反射图案155可以是规则或不规则的形态。
作为一例,反射图案155之间的区域155-1、155-2、155-3可以对应于迷你LED或微型LED156-1、156-2、156-3的位置。具体而言,反射图案155之间的区域155-1、155-2、155-3可以收纳迷你LED或微型LED156-1、156-2、156-3。
由此,可以实现单独控制迷你LED或微型LED156-1、156-2、156-3的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通过区域调光,可以调整光的亮度。此外,反射图案155之间的区域155-1、155-2、155-3以外的反射图案区域充分实现光反射,因此光的再次利用度可以变高。
作为一例,反射图案155之间的区域155-1、155-2、155-3可以基于预定的重量比,如上述的色变换层104那样包括红色荧光体、绿色荧光体和无机粒子。在该情况下,光学膜150即使不单独具备色变换层154也可以执行色变换。
图16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剖视图。
参照图16,光学膜160可以包括第一基底膜161、第二基底膜162、扩散透镜层163、色变换层164、反射图案165以及无机粒子层166。
在此,无机粒子层166可以配置在第一基底膜161的一侧。在该情况下,扩散透镜层163可以附着于无机粒子层166的一侧。
图17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性能实验结果。
图17的光学膜的性能实验基于Rec.2020(UHDTV)基准,亮度(或亮度增益)在170%至230%内定义,色域在61%以下进行定义。
在第一实验171中,光学膜(例如,在光学膜100中除了扩散透镜层103的光学膜)包括色变换层。在此,光源是迷你LED或微型LED,将光源与光学膜之间的光学距离(opticaldistance,OD)定义为1mm。
在该情况下,测量出:光源和光学膜的层叠厚度为205μm,亮度为100%,亮度均匀度为83%,色域为54%,色差为0.0158/0.0399,白色x/y为0.2323/0.2162。
在第二实验172中,光学膜(例如,光学膜100)包括色变换层和扩散透镜层。在此,扩散透镜层的四角锥的宽度是20μm,光源是迷你LED或微型LED,光源与光学膜之间的光学距离设定为1mm。
在该情况下,测量出:光源和光学膜的层叠厚度为255μm,亮度为174%,亮度均匀度为83%,色域为57%,色差为0.0156/0.0379,白色x/y为0.2503/0.2624。
在第三实验173中,光学膜包括色变换层、扩散透镜层、扩散片(例如,图1的扩散片)以及棱镜片(例如,图1的棱镜片)。在此,扩散透镜层的四角锥的宽度是20μm,光源是迷你LED或微型LED,光源与光学膜之间的光学距离设定为1mm。
在该情况下,测量出:光源和光学膜的层叠厚度为423μm,亮度为215%,亮度均匀度为79%,色域为61%,色差为0.0168/0.0379,白色x/y为0.2849/0.3433。
在上述的实验结果中,第一实验171的光学膜包括色变换层,因此实现了高的亮度(100%)和高的亮度均匀度(83%)的性能。此外,第二实验172的光学膜在第一实验171的光学膜的基础上还包括扩散透镜层,从而实现了亮度的提高(174%)、色域的提高(57%)、光分布的提高(参照第一实验171的光分布图,通过光分布发挥出光被聚集的效果)、分光性的提高(白色光强度的峰值减小)。此外,第三实验173的光学膜在第二实验172的光学膜的基础上还包括扩散片和棱镜片,从而实现了亮度的提高(215%)、色域的提高(61%)、光分布的提高(参照第二实验172的光分布图)、分光性的提高(白色光强度的峰值减小)。
图18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光学膜的性能实验结果。
图18的光学膜的性能实验基于Rec.2020(UHDTV)基准,亮度(或亮度增益)定义在110%至280%内,色域定义在58%以下。
在第一实验181中,光学膜(例如,在光学膜100中除了扩散透镜层103的光学膜)包括色变换层。在此,光源是迷你LED或微型LED,光源与光学膜之间的光学距离(opticaldistance,OD)设定为1mm。
在该情况下,测量出:光源和光学膜的层叠厚度为200μm、亮度为100%,亮度均匀度为73%,色域为46%,9P色差为0.0118/0.0322,白色x/y为0.2067/0.1651。
在第二实验182中,光学膜(例如,光学膜100)包括扩散透镜层和色变换层。在此,扩散透镜层的四角锥的宽度是10μm,光源是迷你LED或微型LED,光源与光学膜之间的光学距离设定为1mm。
在该情况下,测量出:光源和光学膜的层叠厚度为288μm,亮度为187%,亮度均匀度为76%,色域为52%,色差为0.0128/0.0429,白色x/y为0.2251/0.2218。
在第三实验183中,光学膜包括扩散透镜层、色变换层、扩散片(例如,图1的扩散片)和棱镜片(例如,图1的棱镜片)。在此,扩散透镜层的四角锥的宽度是10μm,光源是迷你LED或微型LED,光源与光学膜之间的光学距离设定为1mm。
在该情况下,测量出:光源和光学膜的层叠厚度为475μm、亮度为236%,亮度均匀度为79%,色域为58%,色差为0.0149/0.047,白色x/y为0.264/0.3118。
在上述的实验结果中,第一实验181的光学膜包括色变换层,因此实现了高的亮度(100%)和高的亮度均匀度(73%)性能。此外,第二实验182的光学膜在第一实验171的光学膜的基础上还包括扩散透镜层,从而实现了亮度的提高(187%)、色域的提高(52%)、亮度均匀度的提高、分光性的提高(白色光强度的峰值减小)。此外,第三实验183的光学膜在第二实验182的光学膜的基础上还包括扩散片和棱镜片,从而实现了亮度的提高(236%)、色域的提高(58%)、亮度均匀度的提高、分光性的提高(白色光强度的峰值减小)。
以上给,图示并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对于如通过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定义的不超出本实施例的思想和范围的形态和细节可以实现各种变更。

Claims (12)

1.一种光学膜,使从迷你LED或微型LED辐射的光透过,该光学膜包括:
第一基底膜;以及
扩散透镜层,配置在所述第一基底膜的一侧,并且包括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
作为分别配置在所述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四个面中两个相向的面之间的角度的顶角形成为100°以上且150°以下使得所述光被所述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折射而形成分离角,
所述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的高度小于所述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另一个透镜的高度,
所述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所述至少一个透镜的顶角等于所述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所述另一个透镜的顶角,
所述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所述至少一个透镜的高度是所述多个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所述另一个透镜的高度的
Figure FDA0004107020870000011
在此,所述n是自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光的入射角与所述第一基底膜的一面形成直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分离角在所述光朝向所述第一基底膜的所述一侧的方向入射的情况下形成,反向-分离角在所述光朝向所述第一基底膜的另一侧的方向入射的情况下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四角锥形状的透镜的底面的高度和所述四角锥形状的透镜的高度根据基于所述顶角的比率来定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配置在所述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所述四个面中相向的面的大小和角度彼此相同,
配置在所述四角锥形状的透镜中的所述四个面中相连的面的大小和角度彼此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还包括:
第二基底膜,与所述第一基底膜平行地配置该第二基底膜;以及
色变换层,配置在所述第一基底膜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二基底膜的一面之间,
在此,所述色变换层根据预定的重量比率包括红色荧光体、绿色荧光体以及引导所述光的均匀的散射的无机粒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预定的重量比率是基于针对白色光的色坐标值确定的所述红色荧光体的重量、所述绿色荧光体的重量和所述无机粒子的重量之间的比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针对所述白色光的所述色坐标值是在国际照明委员会的色空间中定义的X坐标值、Y坐标值和Z坐标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红色荧光体的重量比大于所述绿色荧光体的重量比,
所述绿色荧光体的重量比大于所述无机粒子的重量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红色荧光体的重量比在10%至80%内定义,所述绿色荧光体的重量比在10%至80%内定义,并且所述无机粒子的重量比在1%至10%中定义。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膜,还包括:
无机粒子层,包括所述无机粒子。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在所述第二基底膜的另一面配置多个反射图案。
CN202080009901.0A 2019-01-24 2020-01-20 迷你led或微型led背光单元用光学膜 Active CN1133303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09028 2019-01-24
KR1020190009028A KR102284255B1 (ko) 2019-01-24 2019-01-24 미니 led 또는 마이크로 led 백라이트 유닛용 광학 필름
PCT/KR2020/000905 WO2020153679A1 (ko) 2019-01-24 2020-01-20 미니 led 또는 마이크로 led 백라이트 유닛용 광학 필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0337A CN113330337A (zh) 2021-08-31
CN113330337B true CN113330337B (zh) 2023-04-04

Family

ID=71736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9901.0A Active CN113330337B (zh) 2019-01-24 2020-01-20 迷你led或微型led背光单元用光学膜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284255B1 (zh)
CN (1) CN113330337B (zh)
WO (1) WO20201536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40011533A (ko) 2022-07-19 2024-01-26 주식회사 창강화학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6318A (ja) * 1999-01-19 2000-07-28 Keiwa Inc 光路制御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605932A (zh) * 2003-10-08 2005-04-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CN101473167A (zh) * 2006-06-16 2009-07-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光板、导光板组装体、利用它们的面状照明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09104793A1 (ja) * 2008-02-21 2009-08-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導光体、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端末
KR20110075481A (ko) * 2009-12-28 2011-07-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모듈
KR20130040887A (ko) * 2010-04-12 2013-04-24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광학 스택 및 도광체
KR20130076636A (ko) * 2011-12-28 2013-07-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20150038885A (ko) * 2013-10-01 2015-04-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형광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소자 패키지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57298B1 (ko) * 2007-12-14 2012-06-15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광학 복합 부재
JP2008304501A (ja) * 2007-06-05 2008-12-18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拡散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6318A (ja) * 1999-01-19 2000-07-28 Keiwa Inc 光路制御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605932A (zh) * 2003-10-08 2005-04-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CN101473167A (zh) * 2006-06-16 2009-07-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光板、导光板组装体、利用它们的面状照明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09104793A1 (ja) * 2008-02-21 2009-08-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導光体、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端末
KR20110075481A (ko) * 2009-12-28 2011-07-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모듈
KR20130040887A (ko) * 2010-04-12 2013-04-24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광학 스택 및 도광체
KR20130076636A (ko) * 2011-12-28 2013-07-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20150038885A (ko) * 2013-10-01 2015-04-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형광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소자 패키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53679A1 (ko) 2020-07-30
KR20200092026A (ko) 2020-08-03
KR102284255B1 (ko) 2021-08-03
CN113330337A (zh)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4719B2 (en) Optical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KR102221188B1 (ko) 미니 led 또는 마이크로 led를 광원으로 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US7663804B2 (en) Optical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7422357B1 (en) Optical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7695165B2 (en) Optical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KR102461674B1 (ko) 광학필름
JP2010272245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US20080266874A1 (en) Optical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KR20060108244A (ko) 조명 장치, 표시 장치 및 형광체 필름
JP2006202533A (ja) 照明装置
WO2019138722A1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90016067A1 (en) Optical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WO2012027928A1 (zh) 背光模块及其光学组件
US10371884B2 (en) Tiled assemblies for a high dynamic range display panel
JP5736957B2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0040192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13330337B (zh) 迷你led或微型led背光单元用光学膜
KR102185701B1 (ko) 미니 led 또는 마이크로 led 백라이트 유닛용 광학 필름
KR102185708B1 (ko) 미니 led 또는 마이크로 led 백라이트 유닛용 광학 필름
US7594745B2 (en) Optical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KR102071472B1 (ko) 미니 led 또는 마이크로 led 백라이트 유닛용 광학 필름
CN215986818U (zh) 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
KR102211672B1 (ko) 미니 led 또는 마이크로 led 백라이트 유닛용 광학 필름
TWI414835B (zh)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TW201124776A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