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1878A - 一种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1878A
CN113321878A CN202110611638.9A CN202110611638A CN113321878A CN 113321878 A CN113321878 A CN 113321878A CN 202110611638 A CN202110611638 A CN 202110611638A CN 113321878 A CN113321878 A CN 113321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styrene
acrylonitrile
parts
mon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116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1878B (zh
Inventor
刘波
刘铭
孟磊
韩强
赵以兵
孙一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1163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18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1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1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1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1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12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unsaturated nitri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BS树脂组合物,采用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a)65‑85质量份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b)15‑35质量份改性聚氨酯增韧剂;c)0‑2质量份其它助剂;所述改性聚氨酯增韧剂为核壳结构,核层为聚氨酯组分,壳层为苯乙烯类单体和丙烯腈类单体的共聚物。本发明通过分子设计的方法将聚氨酯结构引入到ABS树脂组合物中,得到的ABS树脂组合物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韧性高、耐低温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ABS树脂改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抗冲高强度的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ABS树脂通常是指由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这三种单体经过聚合制备得到的聚合物。ABS树脂的制备工艺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连续本体法,即将聚丁二烯橡胶溶解于苯乙烯和丙烯腈单体中,经过聚合反应及脱挥后制备得到。另一种是乳液掺混法。首先通过乳液聚合制备聚丁二烯胶乳,然后向其中加入接枝单体苯乙烯和丙烯腈,使它们进行接枝反应制备聚丁二烯接枝共聚物胶乳。然后将接枝后的胶乳进行凝聚、干燥,得到ABS接枝粉。通过将ABS接枝粉与苯乙烯-丙烯腈类树脂(SAN)混合,从而制得ABS热塑性树脂。
在ABS树脂各组成中,苯乙烯-丙烯腈共聚树脂作为基料影响着ABS的流动性及刚性(拉伸/弯曲性能)。聚丁二烯橡胶主要起增韧作用,影响着ABS树脂的抗冲强度。对于通用型ABS的树脂,其抗冲性和刚性一般是不能兼顾。提高ABS树脂中聚丁二烯橡胶的比例,抗冲性能会得到改善,但是ABS树脂的流动性及刚性会下降。减少ABS树脂中聚丁二烯橡胶的添加量,树脂的抗冲性能会不足。对于像头盔、电动车挡泥板等应用领域,我们希望ABS树脂在高抗冲的同时具有很好的刚性。另外,由聚丁二烯增韧的ABS树脂在低温环境(如-30℃)应用时,其抗冲性能会有明显的下降。因此,我们希望能有一种ABS材料,可以同时兼顾高的抗冲性能以及较好的刚性,并且在低温环境应用时性能仍能很好地保持。
聚氨酯(PU)由于其分子链上有独特的软硬段结构,可以形成软相区和硬相区,能有效地吸收能量,在常温和低温下均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及抗冲击性能。从结构上来看,聚氨酯或许是一类有效的增韧改性剂。
CN201511000226.2将TPU与ABS共混制备合金,兼顾了ABS和TPU的优点,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良好的耐低温折性。CN201510276653.7将ABS高胶粉、SAN颗粒,热塑性聚氨酯橡胶制备得到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3D打印材料。CN201610317829.3形状记忆聚氨酯与ABS树脂共混制备用于3D打印的三重形状记忆聚合物。
由于聚氨酯与ABS的相容性问题,两者经过简单的物理共混后会存在明显的两相界面。通过物理共混方法制备的产品的拉伸、弯曲、抗冲等机械性能不是太理想,应用领域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将聚氨酯结构通过聚合引入,从而改善ABS树脂的机械性能,得到具有高抗冲和高强度的ABS树脂组合物。通过加入特殊结构的改性聚氨酯增韧剂,在聚氨酯表面引入了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结构类似的组分,进而改善了聚氨酯组分与基料树脂的相容性,提高ABS树脂组合物的机械强度,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抗冲强度,特别是对于低温下的抗冲强度,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ABS树脂组合物,由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a)65-85质量份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b)15-35质量份改性聚氨酯增韧剂;
c)0-2质量份其它助剂。
进一步地,所述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是指苯乙烯类单体和丙烯腈类单体经过共聚得到的产物。其中,苯乙烯类单体可以是苯乙烯或甲基苯乙烯,丙烯腈类单体可以是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优选为苯乙烯和丙烯腈共聚形成的聚合物。
进一步地,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中,丙烯腈含量优选为20-32wt%。当丙烯腈含量过高时,树脂发黄明显而影响共混ABS的外观。当丙烯腈含量过低时,树脂的刚性和耐化学品性不足,会影响到最终共混ABS产品的应用性能。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16万。当分子量过高时,ABS树脂的加工性不足,当分子量过低时,ABS树脂的机械性能会受到明显损失。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聚氨酯增韧剂为核壳结构,核层为聚氨酯组分,壳层为苯乙烯类单体和丙烯腈类单体的共聚物。聚氨酯组分作为橡胶相可以起增韧作用,在常温和低温下都具有非常好的抗冲性能。壳层可以很好的连接橡胶相和基料,改善两者的相容性,使聚氨酯组分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更好的互溶。
在所述改性聚氨酯增韧剂中,核层占改性聚氨酯增韧剂总质量的50-80wt%,壳层占改性聚氨酯增韧剂总质量的20-50wt%。当核层比例过低时ABS树脂抗冲击性能不足,当核层比例过高时ABS树脂刚性不足。为了更好的提高树脂的抗冲击性能,所述核层的聚氨酯组分重均分子量为3-8万,优选为4-6万。壳层中,丙烯腈类单体占总单体质量的比例为15-35%,控制丙烯腈比例在这一范围有利于与基料相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结合。改性聚氨酯增韧剂壳层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组成与ABS共混时的组分a)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组成相差不易过大,当共聚组成相差过大时,会影响基料与增韧剂的相容性。
优选二者丙烯腈含量相差小于等于10wt%,即∣改性聚氨酯增韧剂壳层的丙烯腈含量-组分a)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丙烯腈含量∣≤10wt%。
进一步地,所述壳层中除苯乙烯单体和丙烯腈单体外,还包括至少一种含乙烯基的极性单体,所述极性单体优选含乙烯基的羧酸或磺酸类单体,所述极性单体中含有亲水基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有利于改性聚氨酯增韧剂在水中分散形成一定粒径的乳液,从亲水性方面考虑,更优选含乙烯基的磺酸类单体。
进一步地,所述极性单体可以为含乙烯基的羧酸或磺酸的金属盐,如锂盐、钠盐、钾盐,优选锂盐和钠盐。
进一步地,所述的含乙烯基的极性单体为苯乙烯磺酸钠。
加入含乙烯基极性单体,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控制改性聚氨酯聚合物的核壳结构组成。所加入的亲水官能团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式引入到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中,这样的改性聚氨酯在水相中进行相反转的时候可以使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分布在外层,聚氨酯结构分布在内层。形成内部为聚氨酯橡胶相、外部为苯乙烯-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的核壳结构。
进一步地,基于改性聚氨酯增韧剂的质量,含乙烯基的极性单体的加入量为1-5wt%,优选为1-4wt%,更优选为1.5wt-2.5wt%。含乙烯基极性单体的添加量会影响最终改性聚氨酯分散体的粒径;当含乙烯基极性单体添加量过高时,最终得到分散体粒径偏小,当添加含乙烯基极性单体含量过低时,最终得到分散体粒径偏大。
进一步地,改性聚氨酯乳液粒径100-500nm,优选为200-400nm,更优选250-350nm。当粒径偏小时,最终得到的ABS树脂组合物的抗冲性能改善不足。当粒径偏大时,最终得到的ABS树脂组合物的拉伸和完全性能会有损失。
进一步地,所述的改性聚氨酯增韧剂的制备方法为:
(1)聚合反应:在反应器内投入100-500质量份溶剂、10-30质量份异氰酸酯组分、70-90质量份多元醇组分、0-15质量份扩链剂和0-0.05质量份催化剂,进行反应,至NCO含量趋于稳定时结束反应;往反应釜内按羟基与NCO摩尔比例0.8-1.2的量加入(甲基)丙烯酸羟基酯进行封端;封端反应结束后,在70-130℃,1-3h内往反应液中加入壳层溶液,所述壳层溶液包括苯乙烯类单体、丙烯腈类单体、任选的含乙烯基的极性单体和任选的引发剂。
(2)中和分散:将物料降温到60℃以下,高速搅拌下缓慢加入100-500质量份去离子水进行分散,得到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
(3)后处理:将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脱除溶剂,经干燥后处理,得到所述改性聚氨酯增韧剂。
异氰酸酯组分可以是芳香族异氰酸酯、脂肪族异氰酸酯或脂环族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脂肪族或脂环族异氰酸酯,如己二烷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进一步优选为己二烷基二异氰酸酯。
多元醇组分为主链聚丁二烯结构,端基为羟基的聚丁二烯二元醇,进一步优选分子量1000-3000范围的聚丁二烯二元醇(HTPB)。聚丁二烯二元醇相比常规的聚酯二元醇和聚醚二元醇具有更好的耐水解性以及低吸湿性。
所述溶剂可选用丙酮等本领域常见溶剂。
在聚氨酯预聚阶段加入扩链剂主要是为了调整NCO和羟基的比例。扩链剂为分子量42-150的脂肪族二元醇,可以是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一缩二乙二醇,优选1,4-丁二醇。优选的,扩链剂的加入量为0-12质量份。
异氰酸酯组分和多元醇组分的反应过程,可以添加催化剂促进反应。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锡或有机铋类催化剂。催化剂的加入量可以根据反应温度的不同来调整。本发明反应温度优选在80-90℃,催化剂的加入量优选为0-500ppm,优选为50-300ppm。
采用(甲基)丙烯酸羟基酯封端可以在聚氨酯结构中引入乙烯基。含羟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是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羟丙酯(HP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优选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
(甲基)丙烯酸羟基酯的加入量根据聚氨酯预聚体中残余异氰酸酯官能团的量决定,一般按照羟基与残余-NCO官能团的摩尔比0.8-1.2的比例加入(甲基)丙烯酸羟基酯。
往乙烯基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中继续加入苯乙烯类单体、丙烯腈类单体及其它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可以往聚氨酯结构中引入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结构,该结构组成改性聚氨酯增韧剂的壳层。苯乙烯类单体优选为苯乙烯,添加量为10-50质量份。丙烯腈类单体优选为丙烯腈,添加量为5-30质量份。
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过氧化乙酸叔丁酯、过氧化二异丙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剂的添加量为0-0.5质量份。
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需要经过处理得到最终的粉体产品。后处理方法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进行处理,可以是先凝聚后干燥或者直接喷雾干燥。凝聚过程可采用ABS高胶粉制备工艺,可以采用无机酸或无机盐。从工艺操作便利性方面考虑,本发明优选直接喷雾干燥。
由本发明制造的ABS组合物可以用作成型材料。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高级醇类、高级脂肪酸酯类脱模剂、紫外线吸收剂、热稳定剂、着色剂、抗静电剂等。
本发明创造性地通过分子设计的方法将聚氨酯结构引入到ABS树脂组合物中,由于是采用化学共聚的方法并且引入了与基料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组成类似的接枝层,最终得到的ABS树脂组合物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韧性高、耐低温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列出的实施例,还应包括在本发明所要求的权利范围内其它任何公知的改变。
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原料来源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中所涉及原料信息
原料名称 简写 级别 来源
己二烷基二异氰酸酯 HDI 工业级 万华化学
苯乙烯 SM 工业级 镇海炼化
丙烯腈 AN 工业级 斯尔邦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HEMA 工业级 三菱化学
对苯乙烯磺酸钠 SSM 试剂级 阿拉丁
聚丁二烯二醇 HTPB 工业级 齐龙化工
1,4-丁二醇 BDO 工业级 伊斯曼
二羟甲基丙酸 DMPA 试剂级 阿拉丁
偶氮二异丁腈 AIBN 试剂级 阿拉丁
丙酮 / 工业级 万华化学
有机铋催化剂 BiCAT 工业级 美国领先
聚合物相关性能测试方法如表2所示:
表2聚合物性能测试标准及条件
Figure BDA0003095964210000081
实施例
改性聚氨酯增韧剂合成:
实施例1
往反应釜中投入100质量分丙酮,80质量份聚丁二烯二元醇(HTPB)、20质量份己二烷基二异氰酸酯(HDI)、5质量份1,4-丁二醇(BDO)和0.02质量份有机铋催化剂(BiCAT8108),升温至85℃反应,至NCO含量稳定时结束反应得到聚氨酯预聚物。
按照羟基与残余NCO摩尔比0.90的比例往预聚物中加入5.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85℃反应至NCO含量低于0.1%,即得到双键封端的聚氨酯组分。然后,1h内连续加入由44质量份苯乙烯,10质量份丙烯腈,以及3.8质量份对苯乙烯磺酸钠(占总物料比例2.2wt%),0.3质量份偶氮二异丁腈混合组成的溶液。继续反应1h至残余单体浓度低于0.5%。降温至60℃以下,在高速分散下,缓慢加入175质量份去离子水,然后真空脱除丙酮得到固含量50%左右的改性聚氨酯分散体。经测试,乳液平均粒径300nm。将乳液经喷雾干燥处理得到改性聚氨酯增韧剂样品A。
实施例2
往反应釜中投入100质量分丙酮,90质量份聚丁二烯二元醇(HTPB)、10质量份己二烷基二异氰酸酯(HDI)、0.02质量份有机铋催化剂(BiCAT 8108),升温至85℃反应,至NCO含量稳定时结束反应得到聚氨酯预聚物。
按照羟基与残余NCO摩尔比1.2的比例往预聚物中加入4.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85℃反应至NCO含量低于0.1%,即得到双键封端的聚氨酯组分。然后,1h内连续加入由44质量份苯乙烯,21质量份丙烯腈,以及2.5质量份对苯乙烯磺酸钠(占总物料比例1.5wt%),0.3质量份偶氮二异丁腈所组成的溶液。继续反应至残余单体浓度低于0.5%。降温至60℃以下,在高速分散下,缓慢加入175质量份去离子水,然后真空脱除丙酮得到固含量50%左右的改性聚氨酯分散体。经测试,乳液平均粒径350nm。将乳液经喷雾干燥处理得到改性聚氨酯增韧剂样品B。
实施例3
往反应釜中投入100质量分丙酮,70质量份聚丁二烯二元醇(HTPB)、30质量份己二烷基二异氰酸酯(HDI)、11质量份1,4-丁二醇(BDO)和0.02质量份有机铋催化剂(BiCAT8108),升温至85℃反应,至NCO含量稳定时结束反应得到聚氨酯预聚物。
按照羟基与残余NCO摩尔比1.0的比例往预聚物中加入5.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85℃反应至NCO含量低于0.1%,即得到双键封端的聚氨酯组分。然后,1h内连续加入由45质量份苯乙烯,17质量份丙烯腈,以及5.2质量份对苯乙烯磺酸钠(占总物料比例2.8wt%),0.3质量份偶氮二异丁腈混合组成的溶液。继续反应至残余单体浓度低于0.5%。降温至60℃以下,在高速分散下,缓慢加入175质量份去离子水,然后真空脱除丙酮得到固含量50%左右的改性聚氨酯分散体。经测试,乳液平均粒径200nm。将乳液经喷雾干燥处理得到改性聚氨酯增韧剂样品C。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除了对苯乙烯磺酸钠添加量为6.5质量份之外(亲水单体含量占总物料比例为3.5wt%),其它配方及工艺条件完全相同。最终得到乳液粒径为150nm。将乳液经喷雾干燥得到改性聚氨酯增韧剂样品D。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除了对苯乙烯磺酸钠添加量为1.8质量份之外(亲水单体含量占总物料比例为1.0wt%),其它配方及工艺条件完全相同。最终得到乳液粒径为500nm,并且储存稳定性不好,室温放置1个月后即出现分层现象。将乳液经过喷雾干燥得到改性聚氨酯增韧剂样品E。
对比例1
往反应釜中投入100质量分丙酮,70质量份聚丁二烯二元醇(HTPB)、30质量份己二烷基二异氰酸酯(HDI)、8质量份1,4-丁二醇(BDO)、4.5质量份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0.02质量份有机铋催化剂(BiCAT 8108),升温至85℃反应,至NCO含量稳定时结束反应得到聚氨酯预聚物。
按照羟基与残余NCO摩尔比1.0的比例往预聚物中加入5.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85℃反应至NCO含量低于0.1%,即得到双键封端的聚氨酯组分。然后,加入45质量份苯乙烯,17质量份丙烯腈,0.3质量份偶氮二异丁腈。继续反应至残余单体浓度低于0.5%。降温至60℃以下,加3.5g三乙胺进行中和。然后在高速分散下,缓慢加入175质量份去离子水,然后真空脱除丙酮得到固含量50%左右的改性聚氨酯分散体。由本工艺制备得到的改性聚氨酯分散体为核壳结构,其中聚氨酯结构上含亲水基团,分布在壳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为疏水结构,分布在核层。经测试,乳液平均粒径300nm。将乳液经过喷雾干燥得到改性聚氨酯增韧剂样品F。
ABS树脂组合物制备:
将SAN树脂(LG公司80HF产品,丙烯腈含量25wt%,重均分子量13万)与实施例1-5和对比例1制备的改性聚氨酯增韧剂样品按照3:1的质量比,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共混(长径比48,共混温度210℃),测试共混后的ABS性能,如表3所示。
对比例2:SAN树脂(LG公司80HF产品,丙烯腈含量25wt%,重均分子量13万)与锦湖公司ABS高胶粉HR-181按照3:1的比例,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共混(长径比48,共混温度210℃),测试共混后的ABS性能,如表3所示。
表3实施例与对比例样品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095964210000111
从实施例1-5与对比例2的对比可以看出,由本发明改性聚氨酯增韧剂制备的ABS树脂相比常规的由ABS高胶粉制备的树脂在机械强度/抗冲性能及耐热性方面均明显地要好。这主要是因为聚氨酯结构中有独特的软硬段结构。氨基甲酸酯硬段之间具有很强的极性,分子链之间作用力增强。
从实施例3与对比例1的对照可以看出,当改性聚氨酯增韧剂不是以聚氨酯为核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为壳层时,对ABS树脂的增韧效果非常差。这主要是因为壳层与SAN基料接触,两相需要有良好的相容性,增韧剂的改性效果才能发挥出来。如果壳层为聚氨酯结构,则与基料相不相容,两相之间会有明显的界面,各项性能会明显地下降。

Claims (8)

1.一种ABS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采用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a)65-85质量份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b)15-35质量份改性聚氨酯增韧剂;
c)0-2质量份其它助剂;
优选地,所述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是指苯乙烯类单体和丙烯腈类单体经过共聚得到的产物;其中,苯乙烯类单体选自苯乙烯或甲基苯乙烯,丙烯腈类单体选自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优选为苯乙烯和丙烯腈共聚形成的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BS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中,丙烯腈含量为20-32wt%;
优选地,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16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BS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氨酯增韧剂为核壳结构,核层为聚氨酯组分,壳层为苯乙烯类单体和丙烯腈类单体的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改性聚氨酯增韧剂中,核层占改性聚氨酯增韧剂总质量的50-80wt%,壳层占改性聚氨酯增韧剂总质量的20-50w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BS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层的聚氨酯组分重均分子量为3-8万,优选为4-6万;
优选地,壳层中,丙烯腈类单体占总单体质量的比例为15-35%;
优选地,所述壳层中丙烯腈含量与组分a)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中丙烯腈含量相差小于等于10wt%。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BS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层中还包括至少一种含乙烯基的极性单体,所述极性单体优选含乙烯基的羧酸或磺酸类单体,更优选含乙烯基的磺酸类单体;
优选地,所述极性单体为含乙烯基的羧酸或磺酸的金属盐,如锂盐、钠盐、钾盐,优选锂盐和钠盐;
优选地,所述的含乙烯基的极性单体为苯乙烯磺酸钠;
优选地,基于改性聚氨酯增韧剂的质量,含乙烯基的极性单体的加入量为1-5wt%,优选为1-4wt%,更优选为1.5wt-2.5wt%;
优选地,改性聚氨酯乳液粒径100-500nm,优选为200-400nm,更优选250-350n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ABS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聚氨酯增韧剂的制备方法为:
(1)聚合反应:在反应器内投入100-500质量份溶剂、10-30质量份异氰酸酯组分、70-90质量份多元醇组分、0-15质量份扩链剂和0-0.05质量份催化剂,进行反应,至NCO含量趋于稳定时结束反应;往反应釜内按羟基与NCO摩尔比例0.8-1.2的量加入(甲基)丙烯酸羟基酯进行封端;封端反应结束后,在70-130℃,1-3h内往反应液中加入壳层溶液,所述壳层溶液包括苯乙烯类单体、丙烯腈类单体、任选的含乙烯基的极性单体和任选的引发剂;
(2)中和分散:将物料降温到60℃以下,高速搅拌下缓慢加入100-500质量份去离子水进行分散,得到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
(3)后处理:将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脱除溶剂,经干燥后处理,得到所述改性聚氨酯增韧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ABS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异氰酸酯组分可以是芳香族异氰酸酯、脂肪族异氰酸酯或脂环族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脂肪族或脂环族异氰酸酯,更优选己二烷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进一步优选为己二烷基二异氰酸酯;
多元醇组分为主链聚丁二烯结构、端基为羟基的聚丁二烯二元醇,进一步优选分子量1000-3000范围的聚丁二烯二元醇;
扩链剂为分子量42-150的脂肪族二元醇,优选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一缩二乙二醇,优选1,4-丁二醇;
优选地,扩链剂的加入量为0-12质量份;
优选地,异氰酸酯组分和多元醇组分的反应过程,还添加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锡或有机铋类催化剂;
优选地,异氰酸酯组分和多元醇组分的反应温度为80-90℃,催化剂的加入量优选为0-500ppm,更优选为50-300pp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ABS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羟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优选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所述壳层中,苯乙烯类单体优选为苯乙烯,添加量为10-50质量份,丙烯腈类单体优选为丙烯腈,添加量为5-30质量份;
优选地,所述壳层溶液包含2.5-5质量份含乙烯基极性单体;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过氧化乙酸叔丁酯、过氧化二异丙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偶氮二异丁腈;所述壳层溶液中,引发剂的添加量为0.03-0.5质量份。
CN202110611638.9A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3218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1638.9A CN113321878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1638.9A CN113321878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1878A true CN113321878A (zh) 2021-08-31
CN113321878B CN113321878B (zh) 2022-07-12

Family

ID=77423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1638.9A Active CN113321878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187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84630A (zh) * 2024-04-07 2024-05-07 艾华(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减震降噪的改性丁基橡胶复合阻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4500A (zh) * 2003-11-27 2004-11-10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丙烯酸酯化聚氨酯为核主体的核壳粒子及其制法和应用
CN101845197A (zh) * 2009-03-25 2010-09-29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无卤阻燃abs改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04051A (zh) * 2012-04-18 2015-06-10 株式会社钟化 橡胶接枝共聚物和包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4500A (zh) * 2003-11-27 2004-11-10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丙烯酸酯化聚氨酯为核主体的核壳粒子及其制法和应用
CN101845197A (zh) * 2009-03-25 2010-09-29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无卤阻燃abs改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04051A (zh) * 2012-04-18 2015-06-10 株式会社钟化 橡胶接枝共聚物和包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龚德朋: "基于聚氨酯弹性粒子增韧聚苯乙烯的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工程科技Ⅰ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84630A (zh) * 2024-04-07 2024-05-07 艾华(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减震降噪的改性丁基橡胶复合阻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1878B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76483B1 (en) Process for making crosslinkable polyurethane/acrylic hybrid dispersions
CN101225226B (zh) 水分散蒙脱土/有机硅嵌段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1735511B (zh) 一种增容剂及聚丙烯/聚氨酯共混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WO2013139019A1 (en) Polyurethane/acrylic hybrid dispersions for roof coatings and their preparation
CN101173032A (zh) 大分子量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
CN1110529C (zh) 环氧改性丙烯酸-聚氨酯乳液及水溶性聚氨酯漆的制备工艺
CN113321878B (zh) 一种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4729B (zh) 一种用于3d打印的聚乳酸改性材料
CN114045025A (zh) 一种sis衍生物改性水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EP2927252B1 (en) Functionalized bimodal impact modifiers
CN112409901B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0281705A (ja) 複合樹脂エマルジヨンの製造方法
CN116854885A (zh) 用于pet树脂的增韧改性剂、改性pet树脂及用途
JP6973866B2 (ja) 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543376A (zh) 一种用于高耐磨弹性涂层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及制备方法
CN114149556B (zh) 一种醛酮改性自消光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1832A (zh) 聚氨酯改性丙烯酸二级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JP4826688B2 (ja) ポリウレタン樹脂水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CN108264614A (zh) 聚氨酯-丙烯酸复合乳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83970B (zh) 一种耐高温碱液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JP2021191860A (ja) 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505158B (zh) 一种适用于高弹性eva材料的水性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JPS61120820A (ja) 成形用組成物
JP2006104315A (ja) 水性アクリル変性ウレタン樹脂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195476A (ja) ポリアセタール樹脂製押出ネ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