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0057B - 一种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0057B
CN113320057B CN202110638386.9A CN202110638386A CN113320057B CN 113320057 B CN113320057 B CN 113320057B CN 202110638386 A CN202110638386 A CN 202110638386A CN 113320057 B CN113320057 B CN 1133200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microprism
vacuum
adsorption component
vacuum ad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83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0057A (zh
Inventor
凌大新
王爱民
蔡志发
李海国
何炜灿
倪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eshili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eshil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shili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eshil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3838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00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0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0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0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00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44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means for, or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facilitate, the removal of articles, e.g. of undercut articles
    • B29C33/46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means for, or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facilitate, the removal of articles, e.g. of undercut articles using fluid press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2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11/00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pris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属于微棱镜圆筒的剥离设备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易损坏和剥离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包括安装架和位于安装架一侧且用于放置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的放置台,还包括能上下移动且用于吸附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的筒壁的真空吸附组件一和能上下移动且用于吸附微棱镜圆筒外侧母模的上侧筒壁的真空吸附组件二;真空吸附组件二位于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一的上方,真空吸附组件二和真空吸附组件一呈上下相对设置,真空吸附组件一和真空吸附组件二之间具有能供微棱镜圆筒的筒壁伸入的竖向间距。本发明在剥离时能够实现快速剥离的效果;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分离过程中造成光学微结构的破坏。

Description

一种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属于微棱镜圆筒的剥离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微棱镜反光膜的制作过程中微棱镜成型工艺是关键的过程,而微棱镜反光膜结构通常是通过塑料树脂材料在具有这种微光学结构的模具上进行大面积复制,通过固化成型或涂覆成型等制成具有不同光学效果的功能性薄膜,如微棱镜反光膜的加工。
目前,对于微棱镜反光膜的加工过程中通过需要采用微棱镜圆筒模具进行加工,国内外一般是先通过在微棱镜圆筒模具上对应的光学微结构表面进行电铸或涂覆使在母版的表面形成相应的反光膜。而这里的微棱镜圆筒表面的光学微棱镜结构是很精密的结构,对于该微棱镜圆筒的制作一般通过电铸的方式,使在微棱镜圆筒母模具有光学微结构的表面形成微棱镜圆筒子模,完成后,微棱镜圆筒的子模附着在母模的表面,附着面上形成相应的微棱镜光学结构,这就要对其进行剥离,现有通常是使用气枪通过气枪的冲击将母模(阳模)与子模(阴模)剥离出来,形成两个微棱镜圆筒模具,可根据需要采用相应的微棱镜圆筒模具进行微棱镜反光膜的加工;然而,不管是母模还是子模,在采用微棱镜圆筒加工微棱镜反光膜时,对于相应的微棱镜圆筒表面光学结构的要求极高,在采用刀具等进行微棱镜圆筒的子母模剥离时,极易使这里的微结构破坏而影响其光学性能,且这种操作也不易控制,在采用气枪冲击时,需要人工进行剥离,且从一边开口处进行慢慢剥离到另一边的用时也较长,剥离效率低,且也可能会造成破坏影响子母模表面的光学微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快速剥离的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包括安装架和位于安装架一侧且用于放置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的放置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上下移动且用于吸附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的筒壁的真空吸附组件一和能上下移动且用于吸附微棱镜圆筒外侧母模的上侧筒壁的真空吸附组件二;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二位于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一的上方,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二和真空吸附组件一呈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一和真空吸附组件二之间具有能供微棱镜圆筒的筒壁伸入的竖向间距。
通过设有一对真空吸附组件,相当于使能上下移动的真空吸附组件一和能上下移动的真空吸附组件二呈上下相对设置的方式,在使用时,可调节真空吸附组件一和真空吸附组件二之间的竖向间距,呈上下设置的真空吸附组件一和真空吸附组件二之间的间距用于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伸入,这里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是制作完成后的包括母模和子模的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微棱镜圆筒外侧母模和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需要进行剥离形成两个对应的微棱镜圆筒的模具,这里对于母模和子模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描述并不限定,也可以是子模和母模的表述相互替换,上述真空吸附组件一和真空吸附组件二分别在微棱镜圆筒上侧的筒壁的下方和上方,再通过调整移动位置,使上侧的真空吸附组件二在高度方向上向下移动贴合在微棱镜圆筒外侧母模的上侧筒壁表面上,从而使其在真空吸力作用下吸附在微棱镜圆筒外侧母模的上侧筒壁上,而在下方与真空吸附组件二相对的位置处设有真空吸附组件一,同样能通过移动向上贴合到内侧的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的筒壁表面上,相相当于使其先吸附住加工好的附着在微棱镜圆筒外侧母模内侧具有微棱镜结构的表面上的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的上侧筒壁表面上,再在真空吸力作用下吸附住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的上侧筒壁。这样在剥离时,两组真空吸附组件的吸附力方向呈相反作用,在上方的真空吸附组件二能吸附住微棱镜圆筒外侧母模的上侧筒壁表面保持位置而不会在分离时造成被同步下拉,同时,真空吸附组件二下移能压住外侧母模向下略有变形,能使母模与子模之间形成预分离的效果,而下侧的真空吸附组件一能吸附住内侧的圆筒状的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的筒壁表面,相当于真空吸附组件一和真空吸附组件二的吸附位置是上下相对的吸附方式,且在真空吸附组件一的吸附作用下向下移动带动微棱镜圆筒子模下拉进行剥离,从而带动整个圆筒状的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从微棱镜圆筒母模的内侧表面剥离出来,实现快速分离的效果;同时,由于无需采用刀具或器件等硬质工具进行先行分离,从而也能够有效避免分离过程中造成微棱镜圆筒的母模和子模表面光学微结构的破坏,更好的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和避免子模和母模在剥离过程中损坏。另一方面,通过上下相对的设置方式,还在于能够保证上下吸附力的均匀性和平衡性,更好的保证作用在相对的内外两侧位置受力点的稳定性,也能使吸附过程中吸附的更牢固些,更方便它们之间的分离,由于微棱镜圆筒本身的筒壁也较薄,在上侧相对的位置处通过真空吸附组件二进行吸附拉住,在保证高效分离的过程中,也不会因下方的真空吸附组件一在下拉移动剥离的过程中使微棱镜圆筒外侧母模被同步下拉而产生不易分离的问题,也能够避免形变过大,造成微棱镜圆筒表面光学微结构的破坏,从双重功能作用上保证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表面的微棱镜结构质量。
在上述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中,所述安装架上还设有一对伸向放置台侧且呈长条状的支撑圆辊,一对所述支撑圆辊分别位于真空吸附组件一水平方向的两侧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支撑圆辊的一端具有连接轴,每个所述支撑圆辊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每个所述支撑圆辊的连接轴分别通过轴承一可转动连接在安装架上。通过在真空吸附组件一的两侧设有长条状的支撑圆辊,能够使真空吸附组件一将内侧的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向下移动剥离的过程中,通过设在其两侧的支撑圆辊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圆筒状的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在剥离的过程中因重力的作用下叠在一起或直接掉落下来堆叠在一起而可能导致圆筒状的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的表面微棱镜结构破坏的现象,还能够使下拉过程中形成三角形状的方式,更有效的避免下拉过程中,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具有微棱镜结构的表面因折叠等原因而接触在一起损坏其光学结构;同时,通过在两侧设支撑圆辊且通过轴承一进行可转动连接,这样支撑圆辊具有转动性,在下拉移动的过程中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支撑在其表面,且由于能转动,能有效的保证分离和减少接触摩擦造成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表面摩损。
在上述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中,当所述微棱镜圆筒位于放置台上时,一对所述支撑圆辊的自由端的端面靠近所述微棱镜圆筒相应端的端面,所述支撑圆辊距离微棱镜圆筒最下端水平切面的高度值不小于微棱镜圆筒的半径值。通过与微棱镜圆筒的端面相靠近,这样能起到支撑基本上整个圆筒轴向的长度,避免因部分未支撑到可能造成剥离过程中折叠或因折叠接触在一起而损坏微棱镜内侧子模表面微结构的问题,提高支撑的稳定性和保证产品剥离后的质量,最好在剥离时,一对所述支撑圆辊的自由端的端面与所述微棱镜圆筒相应端的端面齐平或略超出一部分,提高支撑的有效性。
在上述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中,所述安装架上可转动连接每个支撑圆辊的位置处均设有移动座和气缸一,所述安装架上位于每个移动座的下方均具有垂直于支撑圆辊轴向方向的导向滑杆,每个移动座的下侧具有供导向滑杆穿过的导向通孔,所述气缸一能推动同侧的移动座在水平方向上沿导向滑杆移动,每个所述支撑圆辊的连接轴通过轴承一可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移动座上。能够更好的调整两个支撑圆辊之间的间距,从而使调整真空吸附组件一吸附内侧的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下拉时在两侧支撑圆辊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更好的避免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下拉的过程中过多的包住支撑圆辊,更有利于减小摩擦对微棱镜内侧子模,且还能提高剥离的高效性,通过间距的调整来改变夹角的大小,能更有效的避免接触造成的微棱镜结构的损坏。
在上述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中,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一包括沿横向呈长条状的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一具有用于与真空系统连通的吸气通道一,所述连接杆一的上侧沿长度方向具有若干个与吸气通道一连通的真空吸气嘴一,每个所述真空吸气嘴一上均设有用于吸附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筒壁且具有吸气孔的真空吸盘一,所述真空吸气嘴一与真空吸盘一上的吸气孔连通且密封连接。采用长条状的连接杆一,相当于在其上侧形成一排沿微棱镜圆筒轴向的真空吸盘一,形成整排吸附的特点,能更好的提高吸附力,更主要的是通过采用长条状的整排的真空吸盘一,能够提高吸附的有效吸力区域,下拉移动的过程中,能更好的达到对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与外侧母模分离的能力和高效性。
在上述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中,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一还包括设置在安装架上的驱动电机和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丝杆,所述丝杆的两侧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平行的导向杆,所述驱动电机与丝杆的一端驱动连接且能驱动丝杆转动,所述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安装架上;所述连接杆一的一端具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具有与丝杆螺丝连接的螺纹孔,所述丝杆转动能带动连接杆一的连接座沿导向杆上下移动,所述连接杆一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剥离时,能使连接杆一伸向微棱镜圆筒内,其上的真实吸盘一沿连接杆一长度方向设置后,能从微棱镜圆筒的一端到另一端均有真空吸盘一吸附住相应的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的筒壁表面,吸附在上侧的筒壁表面,分离时能使内侧整个长度方向同时在真空吸附组件一的真空吸盘一的吸附作用下同步移动下拉,提高分离的稳定性和同步性,更有利于保证分离品;同时,通过驱动电机和丝杆传动,能实现带动真空吸附组件一整体进行上下移动以达到将其移动到贴合在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筒壁表面的位置处进行吸附,并能通过丝杆转动带动真空吸附组件一下移的过程,这里的驱动电机采用能正反转的电机,在进行上移或下移时,通过电机的正反转来实现上下移动。作为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其它能驱动连接杆一上下移动的升降结构如齿轮齿条的传动方式带动真空吸附组件一进行上下移动。
在上述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中,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二包括沿横向呈长条状的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二具有用于与真空系统连通的吸气通道二,所述连接杆二的下侧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与吸气通道二连通的真空吸气嘴二,每个所述真空吸气嘴二上均设有用于吸附微棱镜圆筒外侧母模的上侧筒壁且具有吸气孔的真空吸盘二,所述真空吸气嘴二与真空吸盘二上的吸气孔连通且密封连接。采用长条状的连接杆二,相当于在其下侧形成一排沿横向(也相当于是微棱镜圆筒轴向)的真空吸盘二,形成整排的吸附特点,能更好的提高吸附力,且通过采用长条状的整排的真空吸盘二,使整个微棱镜圆筒外侧母模吸附稳定,避免形变造成微棱镜圆筒表面光学微结构破坏的优点。
在上述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中,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二还包括能带动连接杆二上下移动的气缸二,所述气缸二固定在放置台的上部,所述气缸二的推杆与连接杆二的上侧相连接。能够在气缸二的推动下带动连接杆二上下移动,使推到能贴合在上侧的微棱镜圆筒外侧母模的筒壁并在通真空后进行吸附,这里同样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如丝杆转动带动进行上下移动,同样能够实现带动真空吸附组件二进行上下移动的效果。
在上述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中,所述安装架的下端伸向放置台侧具有两条导轨,所述放置台包括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上具有呈半圆筒状的用于放置微棱镜圆筒的弧状放置板,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二位于弧状放置板的上方,所述放置台的下端具有与导轨相对应且能沿导轨移动的滑轮。能够使用于放置微棱镜圆筒的放置台在导轨上进行移动,这样更方便操作,在使用时可将放置台整体先移出来,在移出后可方便的将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先放到放置台的弧状放置板上,再沿着导轨移动到靠近相应的安装架位置,使微棱镜圆筒的上侧筒壁伸入对应的真空吸附组件一和真空吸附组件二的间隙之间。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气缸二固定在所述放置架上侧的横杆上。这样在放置好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后,能直接通过第二真空吸附机构的气缸将真空吸附组件二向下推动吸附住外侧的微棱镜圆筒外侧母模的上侧筒壁的表面上,能更好的实现转移过程中稳定的存放和避免发生形变过大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采用上下相对设置的真空吸附组件一和真空吸附组件二的结构,且它们之间形成有能使微棱镜圆筒的筒壁伸入的间距,剥离时能够实现快速分离微棱镜圆筒内外侧的子模和母模的效果;同时,由于无需采用刀具或器件等硬质工具进行先行分离,且通过真空吸附住后进行下拉分离,也能够有效避免分离过程中造成母模和子模表面光学微结构的破坏,更好的保证产品的品质,且能够保证微棱镜圆筒外侧母模的形状。
2.通过在真空吸附组件一两侧的支撑圆辊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在分离的过程中因重力的作用下叠在一起或直接掉落下来堆叠在一起而可能导致圆筒状的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的表面微棱镜结构破坏的现象;且支撑圆辊具有转动性,在下拉移动的过程中微棱镜圆筒内侧子模支撑在其表面,由于能转动,能有效的保证分离,减少摩擦阻力。
3.支撑圆辊的自由端的端面与微棱镜圆筒相应端的端面基本齐平,能够更好的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局部未支撑到的优点;还使连接杆一呈长条状,能够实现横向整排吸附的作用,提高吸附分离的稳定性和同步性,且也能实现一次分离就能够将母模与子模整体剥离的优点,具有剥离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中的真空吸附组件一和真空吸附组件二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沿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长度方向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中支撑圆辊和移动座固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将微棱镜圆筒放置在本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的弧状放置板上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架; 2、微棱镜圆筒;3、放置台;31、放置架;32、弧状放置板;321、横杆;33、滑轮;4、真空吸附组件一;41、连接杆一;411、连接座;42、吸气通道一;43、真空吸气嘴一;44、真空吸盘一;5、真空吸附组件二;51、连接杆二;52、吸气通道二;53、真空吸气嘴二;54、真空吸盘二;55、气缸二;6、支撑圆辊;61、连接轴;7、轴承一;8、移动座;81、导向通孔;9、气缸一;10、导向滑杆;11、驱动电机;12、丝杆;13、导向杆;14、轴承二;15、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结合图1-图6所示,本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包括安装架1和位于安装架1一侧且用于放置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2的放置台3,上述放置的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2是制作完成后形成的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和外侧母模附着的一起和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2,本剥离机用于将微棱镜圆筒2的母模和子模进行剥离分开,形成两个对应的模具,更重要的是,本剥离机还包括能上下移动且用于吸附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的筒壁的真空吸附组件一4和能上下移动且用于吸附微棱镜圆筒2外侧母模的上侧筒壁的真空吸附组件二5,相当于真空吸附组件二5吸附在外侧母模的上侧外筒壁的表面;与真空系统的连通可采用常规的真空吸气管路即可,这里可以通过将真空系统的管道如通过软管分别与真空吸附组件一4和真空吸附组件二5中的连通孔进行密封连通;上述真空吸附组件二5位于真空吸附组件一4的上方,真空吸附组件二5和真空吸附组件一4呈上下相对设置,真空吸附组件一4和真空吸附组件二5之间具有能供微棱镜圆筒2的筒壁伸入的竖向间距,这里相当于是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2的筒壁。这里的竖向间距相当于是在竖直方向(高度)的间距, 上述的真空吸附组件一4位于真空吸附组件二5的下方,真空吸附组件一4和真空吸附组件二5之间的竖向间距是为了在需要剥离微棱镜圆筒2内外侧的子模和母模时,将制作完成后母模和子模附着在一起的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2的上侧的筒壁伸入真空吸附组件一4和真空吸附组件二5之间的竖向间距形成间隙,当然,对于这里的竖向间距的大小,由于真空吸附组件一4和真空吸附组件二5均能进行上下移动,所以,也可以通过调整它们的上下位置到合适的位置均可,只要能够达到将待剥离的附着在一起的母模和子模的微棱镜圆筒2的上侧筒壁伸入到它们之间的间距均可,从而使真空吸附组件一4能位于微棱镜圆筒2的内侧,而真空吸附组件二5位于微棱镜圆筒2的上方外侧,这样在进行剥离操作时,即可将上方的真空吸附组件二5向下移动贴合在微棱镜圆筒2外侧母模的上侧筒壁上在真空吸力的作用下进行吸附,而将真空吸附组件一4向上移动贴合到内侧的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的筒壁表面上在真空吸力的作用下进行吸附并能带动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的上侧向下移动。其中,对于吸附力的大小,还可通过调整真空吸力的大小进行控制吸附力的调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最好使上述安装架1上还设有一对伸向放置台3侧且呈长条状的支撑圆辊6,采用长条状的支撑圆辊6,目的是为了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与待剥离的产品在轴向具有较长的支撑长度,提高支撑的效果;上述的一对支撑圆辊6分别位于真空吸附组件一4水平方向的两侧呈对称设置,相当于在真空吸附组件一4的前后两侧进行设置,这样当真空吸附组件一4吸附内侧的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下拉时,两侧的支撑圆辊6能分别支撑住对应两侧的位置,使从相对中间的位置向下拉动进行剥离,能够更好的避免脱落而影响吸附不稳定的优点,且通过两个支撑圆辊6与下拉的真空吸附组件一4三者形成三角状的区域,能更好的避免子模因下拉折叠过程的微棱镜结构面接触在一起而损坏;上述每个支撑圆辊6的一端具有连接轴61,每个支撑圆辊6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每个支撑圆辊6的连接轴61分别通过轴承一7可转动连接在安装架1上。对于上述每个支撑圆辊6的长度最好是能够达到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2的轴向长度的四分之三以上的长度,以保证在长度方向具有较好的支撑稳定性。更优的方案是,当母模和子模附着在一起的微棱镜圆筒2位于放置台上时,上述的一对支撑圆辊6的自由端的端面靠近微棱镜圆筒2相应端的端面,这里的靠近相应端的端面可以是基本齐平(即可以略小于、略大小)或等于微棱镜圆筒2相应端的端面位置与其端面齐平,支撑圆辊6距离微棱镜圆筒2最下端水平切面的高度值不小于微棱镜圆筒2的半径值,相当于支撑圆辊6位于微棱镜圆筒2内的高度是在其经过轴心线的水平截面位置或以上的高度,最好使剥离时,微棱镜圆筒2的轴心线与两个支撑圆辊6的轴心线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能够更好的避免在剥离过程中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贴在支撑圆辊的表面过大,减小摩擦对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表面质量的影响;同时,通过轴承一7进行可转动连接,这样使支撑圆辊6能够转动,剥离时,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在真空吸附组件一4的作用下吸附住并在下拉的过程中,支撑在支撑圆辊6上会带动支撑圆辊6转动,这样能够减少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与支撑圆辊6之间的摩擦,进一步的减少摩擦对剥离的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表面的性能影响,且通过两边支撑,相当于能形成夹角的三角区域,避免下拉剥离过程中造成光学微棱镜结构面重叠或接触在一起而磨损破坏了其光学微结构;同时,采用转动的方式也能够提高剥离的效率和减少摩擦。这里,最好使支撑圆辊6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表面更光滑,能更好的减少摩擦,更利于剥离和对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表面的磨损。更进一步的,最好使支撑圆辊6的直径大小较大,能够更有效的减少支撑圆辊6与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筒壁的接触摩擦,优选使支撑圆辊6的直径为10-15cm。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上述安装架1上可转动连接每个支撑圆辊的位置处均设有移动座8和气缸一9,安装架1上位于每个移动座8的下方均具有垂直于支撑圆辊6轴向方向的导向滑杆10,每个移动座8的下侧具有供导向滑杆10穿过的导向通孔81,即导向滑杆10穿过导向通孔81,气缸一9能推动同侧的移动座8在水平方向上沿导向滑杆10移动到需要的位置,每个支撑圆辊6的连接轴61通过轴承一7可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移动座8上。通过气缸一9带动移动座8移动从而调整两个支撑圆辊6之间的间距大小,能够更好的改善下拉过程中对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的支撑和形成的夹角,更利于有效的减少摩擦和避免表面微光学结构摩损,且通过调整间距也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大小的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的支撑效率。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最好使上述真空吸附组件一4包括沿横向呈长条状的连接杆一41,连接杆一41具有用于与真空系统连通的吸气通道一42,连接杆一41的上侧沿长度方向具有若干个与吸气通道一42连通的真空吸气嘴一43,每个真空吸气嘴一43上均设有用于吸附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筒壁且具有吸气孔的真空吸盘一44,真空吸气嘴一43与真空吸盘一44上的吸气孔连通且密封连接。使连接杆一41呈长条状,相当于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一排间隔设置的真空吸盘一44,这样在吸附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的轴向长度上具有较长的吸附作用长度,能更好的提高吸附的牢度和稳定性,避免吸附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现象。这里最好使连接杆一41长度方向上的真空吸盘一44呈等间距设置,在剥离时,最使能使位于连接杆一41两侧最外端的真空吸盘一44能对应的吸附在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轴向长度方向的两端对应位置的筒壁表面,能够使吸附住整个长度方向的区域,更有效的提高吸附的稳定性和牢度,且能够更好的保证一次下拉剥离整个微棱镜圆筒2的内侧子模上侧对应长度方向的整体下拉从母模上剥离出来,提高剥离的效率。上述相当于在剥离时,连接杆一41伸入微棱镜圆筒2内的长度与微棱镜圆筒2的轴向长度基本相同,这样能够更好的使连接杆一41长度方向上间隔设有的真空吸盘一44对相应的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的筒壁表面进行吸附,提高吸附的吸附牢度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方案,上述第一真空吸附组件一4还包括设置在安装架1上的驱动电机11和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丝杆12,这里的驱动电机11采用常规的电机均可,能实现正转或反转的电机,用来带动丝杆12进行正转或反转,丝杆12的两侧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平行的导向杆13,驱动电机11与丝杆12的一端驱动连接且能驱动丝杆12转动,这里使驱动电机11设在安装架1的下端进行固定,并与丝杆12的下端进行驱动连接,上述丝杆12的另一端(上端)通过轴承二14可转动连接在安装架1上;连接杆一41的一端具有连接座411,连接座411上具有与丝杆12螺纹连接的螺纹孔,丝杆12转动能带动连接杆一41的连接座411沿导向杆13上下移动,这里可以使连接座411上对应导向杆13的位置具有导向孔,导向杆13对应的穿过相应的导向孔,连接座411上下移动带动连接杆一41进行上下移动,上述连接杆一4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剥离时,最好使连接杆一41的自由端位于最外侧的真空吸盘一44能吸附靠近微棱镜圆筒2相应端端面的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筒壁表面。这里的靠近可以是略小于或略大于这个端面的位置,也可以是与该端面齐平的位置,以达到基本完全吸附住整个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轴向长度的区域,提高吸附的有效性和一次剥离能完全下拉分离,提高剥离效率。剥离时,连接杆一41伸向微棱镜圆筒2内,当然,连接杆一41的自由端最好与微棱镜圆筒2相应端的端面齐平,能使位于自由端的最外侧的真空吸盘一44吸附在靠近该端端面处的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表面,这样能够更好的使连接杆一41上的真空吸盘一44对应的吸附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的表面长度方向区域完整的贴合并吸附住,提高吸附的稳定性,且能实现一次能完全剥离整个长度的效果,提高剥离的效率,还使连接杆一41位于连接座411侧的最外侧的真空吸盘一44吸附靠近该端的端面的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筒壁的表面。作为另一实施方案,上述可通过齿轮齿条传动的方式带动连接杆一41的连接座411进行上下移动,也可以采用气缸推动连接杆一41的连接座411进行上下移动均可。
进一步的,上述真空吸附组件二5包括沿横向呈长条状的连接杆二51,连接杆二51具有用于与真空系统连通的吸气通道二52,连接杆二51的下侧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与吸气通道二52连通的真空吸气嘴二53,每个真空吸气嘴二53上均设有用于吸附微棱镜圆筒2外侧母模的上侧筒壁且具有吸气孔的真空吸盘二54,真空吸气嘴二53与真空吸盘二54上的吸气孔连通且密封连接。使连接杆二51呈长条状,相当于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一排间隔设置的真空吸盘二54,这样在吸附微棱镜圆筒2的轴向的长度上具有较长的吸附作用长度,更好的吸附住微棱镜圆筒2外侧母模的上侧筒壁表面上。进一步的,最好使真空吸盘一44和真空吸盘二54的数量相同,且在上下位置呈一一对应设置,能够使在微棱镜圆筒2内外两侧的吸附位置呈上下对应,这样使上下每对真空吸盘一44和真空吸盘二54吸附的位置基本相同,吸附时能基本作用在同一区域上且吸附力相反,有利于避免上下错位吸附,更利于提高吸附的稳定性。
上述真空吸附组件二5还包括能带动连接杆二51上下移动的气缸二55,相当于气缸二55的推杆是进行上下伸缩的,气缸二55固定在放置台的上部,气缸二55的推杆与连接杆二51的上侧相连接。气缸二55的推杆能推动连接杆二51进行上下移动。当剥离时,最好使连接杆二51的两端位于最外侧的真空吸盘二54分别能吸附微棱镜圆筒2靠近两端端面的上侧筒壁表面。能够提高吸附的稳定性和牢度,相当于连接杆二51的两侧的真空吸气盘二54对应吸附到微棱镜圆筒2外侧母模的两侧筒壁,使整个长度方向上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提高吸附的牢度和稳定性,且由于在整个长度方向均有真空吸盘二54吸住,能够更好的避免剥离过程中造成微棱镜圆筒2外侧母模被一并下拉而不易剥离的问题。最好使连接杆二51的两侧与微棱镜圆筒2的两侧基本齐平,使对应的连接杆二51上两侧位于最外端的真空吸盘二54能吸附靠近微棱镜圆筒2外侧母模对应两侧的筒壁表面上,能够使吸附住整个长度方向的位置,更有效的提高吸附的稳定性的牢度。
作为更好的优选方案,上述安装架1的下端伸向放置台3侧具有两条导轨15,放置台3包括放置架31,放置架31上具有呈半圆筒状的用于放置微棱镜圆筒2的弧状放置板32,相当于弧状放置板32的横截面是半圆形;真空吸附组件二位于弧状放置板32的上方,使微棱镜圆筒2能贴合在弧状放置板32上,上述放置台3的下端具有与导轨15相对应且能沿导轨15移动的滑轮33。能够使放置台3在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可方便操作。剥离时,可将放置台3沿导轨15移出后,将制作完全后的附着在一起的母模和子模的待剥离微棱镜圆筒2放在弧状放置板32上,再推入到安装架1侧进行剥离。最好使气缸二55固连在放置架31上侧的横杆321上。固定在放置架31上,能够使真空吸附组件二5固定在放置架31上,随其移动,在放置好微棱镜圆筒2后可直接将真空吸附组件二51通过气缸55二推下来贴合在微棱镜圆筒2外侧母模的上侧筒壁上进行吸附。
当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2位于弧状放置板32上时,使弧状放置板32的横截面呈半圆状,且弧状放置板32的上端两侧与剥离微棱镜圆筒2的筒壁之间具有间距。这样,当剥离时,真空吸附组件二5吸附在外侧母模的上侧外筒壁的表面并向下压住,可使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2有微变形,而由于弧状放置板32的上端两侧具其具有间距,这样可保持下压时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2的变形,而不会发生刚性变形,且下压形成微变形,能够更好的实现母模与子模之间进行预分离效果,更有利于进行剥离的效果。
进行剥离工作时,真空吸附组件一4的吸气通道一42和真空吸附组件二5的吸气通道二52的连通孔分别通过软管与真空系统的管道连通,使打开真空系统后,通过与吸气通道一42连通的真空吸气嘴一43和与吸气通道二52连通的真空吸气嘴二53进行吸气使相应的真空吸盘一44和真空吸盘二54对相应的贴合位置进行吸附。可将放置台3沿导轨15移动出来后,将待剥离母模和子模的微棱镜圆筒2放置好后,可将固定在放置架31上的气缸二55推动真空吸附组件二5向下移动使真空吸盘二54贴合在微棱镜圆筒2外侧母模的上侧筒壁上,打开对应的真空系统进行吸气使真空吸盘二54吸附住微棱镜圆筒2外侧母模的上侧筒壁,再沿滑轨14推回到与安装架1侧与其靠近,使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2的上侧筒壁伸入真空吸附组件一4和真空吸附组件二5的纵向间距之间,可预先通过调整真空吸附组件一4和真空吸附组件二5的上下位置进行移动,使能够放入它们之间的间距,再将下方的真空吸附组件一4通过驱动电机11如电机带动丝杆12转动,从而带动真空吸附组件一4向上移动到使真空吸盘一44贴合到内侧的子模表面,并在真空系统的吸气作用下使真空吸盘一44吸附住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筒壁表面,再使驱动电机11的电机向相反方向转动带动吸附住相应的子模的真空吸附组件一4整体向下移动,将内侧的子模从母模表面剥离出来,位于真空吸附组件一4两侧的支撑圆辊6能起到支撑剥离出来的子模,真空吸附组件一4向下移动到将整个子模完全从母模表面剥离出来,将驱动电机11停止即可,完成整个母模与子模的剥离,关闭真空系统后,可将剥离的子模移出。
本发明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对本发明已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并引证了一些具体实施例,但是对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来说,只要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作各种变化或修正是显然的。

Claims (10)

1.一种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包括安装架(1)和位于安装架(1)一侧且用于放置待剥离的微棱镜圆筒(2)的放置台(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上下移动且用于吸附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的筒壁的真空吸附组件一(4)和能上下移动且用于吸附微棱镜圆筒(2)外侧母模的上侧筒壁的真空吸附组件二(5);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二(5)位于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一(4)的上方,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二(5)和真空吸附组件一(4)呈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一(4)和真空吸附组件二(5)之间具有能供微棱镜圆筒(2)的筒壁伸入的竖向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上还设有一对伸向放置台(3)侧且呈长条状的支撑圆辊(6),一对所述支撑圆辊(6)分别位于真空吸附组件一(4)水平方向的两侧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支撑圆辊(6)的一端具有连接轴(61),每个所述支撑圆辊(6)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每个所述支撑圆辊(6)的连接轴(61)分别通过轴承一(7)可转动连接在安装架(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微棱镜圆筒(2)位于放置台(3)上时,一对所述支撑圆辊(6)的自由端的端面靠近所述微棱镜圆筒(2)相应端的端面,所述支撑圆辊(6)距离微棱镜圆筒(2)最下端水平切面的高度值不小于微棱镜圆筒(2)的半径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上可转动连接每个支撑圆辊(6)的位置处均设有移动座(8)和气缸一(9),所述安装架(1)上位于每个移动座(8)的下方均具有垂直于支撑圆辊(6)轴向方向的导向滑杆(10),每个移动座(8)的下侧具有供导向滑杆(10)穿过的导向通孔(81),所述气缸一(9)能推动同侧的移动座(8)在水平方向上沿导向滑杆(10)移动,每个所述支撑圆辊(6)的连接轴(61)通过轴承一(7)可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移动座(8)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一(4)包括沿横向呈长条状的连接杆一(41),所述连接杆一(41)具有用于与真空系统连通的吸气通道一(42),所述连接杆一(41)的上侧沿长度方向具有若干个与吸气通道一(42)连通的真空吸气嘴一(43),每个所述真空吸气嘴一(43)上均设有用于吸附微棱镜圆筒(2)内侧子模筒壁且具有吸气孔的真空吸盘一(44),所述真空吸气嘴一(43)与真空吸盘一(44)上的吸气孔连通且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一(4)还包括设置在安装架(1)上的驱动电机(11)和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丝杆(12),所述丝杆(12)的两侧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平行的导向杆(13),所述驱动电机(11)与丝杆(12)的一端驱动连接且能驱动丝杆(12)转动,所述丝杆(1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二(14)可转动连接在安装架(1)上;所述连接杆一(41)的一端具有连接座(411),所述连接座(411)上具有与丝杆(12)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丝杆(12)转动能带动连接杆一(41)的连接座(411)沿导向杆(13)上下移动,所述连接杆一(4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二(5)包括沿横向呈长条状的连接杆二(51),所述连接杆二(51)具有用于与真空系统连通的吸气通道二(52),所述连接杆二(51)的下侧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与吸气通道二(52)连通的真空吸气嘴二(53),每个所述真空吸气嘴二(53)上均设有用于吸附微棱镜圆筒(2)外侧母模的上侧筒壁且具有吸气孔的真空吸盘二(54),所述真空吸气嘴二(53)与真空吸盘二(54)上的吸气孔连通且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二(5)还包括能带动连接杆二(51)上下移动的气缸二(55),所述气缸二(55)固定在放置台(3)的上部,所述气缸二(55)的推杆与连接杆二(51)的上侧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的下端伸向放置台(3)侧具有两条导轨(15),所述放置台(3)包括放置架(31),所述放置架(31)上具有呈半圆筒状的用于放置微棱镜圆筒(2)的弧状放置板(32),所述真空吸附组件二(5)位于弧状放置板(32)的上方,所述放置台(3)的下端具有与导轨(15)相对应且能沿导轨(15)滑动的滑轮(3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二(55)固定在所述放置架(31)上侧的横杆(321)上。
CN202110638386.9A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 Active CN1133200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8386.9A CN113320057B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8386.9A CN113320057B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0057A CN113320057A (zh) 2021-08-31
CN113320057B true CN113320057B (zh) 2022-07-26

Family

ID=77420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8386.9A Active CN113320057B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005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7801A (zh) * 2001-07-11 2004-09-08 ���µ�����ҵ��ʽ���� 模、板、吸附器、成型用模具、拆卸组装装置及方法
WO2009113453A1 (ja) * 2008-03-14 2009-09-17 東レ株式会社 表面に微細な凹凸パターンを有する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211453132U (zh) * 2019-12-16 2020-09-08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真空吸附功能的电子拉力机剥离夹具及剥离装置
TWM608036U (zh) * 2020-10-14 2021-02-21 光群雷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拆版設備以及圓筒治具
CN112477046A (zh) * 2020-11-23 2021-03-12 江苏工大金凯高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树脂镜片合模无接触式高度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7801A (zh) * 2001-07-11 2004-09-08 ���µ�����ҵ��ʽ���� 模、板、吸附器、成型用模具、拆卸组装装置及方法
WO2009113453A1 (ja) * 2008-03-14 2009-09-17 東レ株式会社 表面に微細な凹凸パターンを有する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211453132U (zh) * 2019-12-16 2020-09-08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真空吸附功能的电子拉力机剥离夹具及剥离装置
TWM608036U (zh) * 2020-10-14 2021-02-21 光群雷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拆版設備以及圓筒治具
CN112477046A (zh) * 2020-11-23 2021-03-12 江苏工大金凯高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树脂镜片合模无接触式高度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0057A (zh)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16946B (zh) 一种全自动钢管切割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4027179U (zh) 一种塑料制品加工设备
CN111070715A (zh) 一种硅胶硫化机自动上下料设备
CN113320057B (zh) 一种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
CN113119418A (zh) 立式注塑机自动取料机构及其立式注塑机
CN115893823A (zh) 一种曲面液晶玻璃自动切割设备
CN217749598U (zh) 一种用于管材批量加工的自动定长切割设备
CN115257088A (zh) 一种覆铜板制作加工方法
CN111519159B (zh) 一种多适用规格的塑料制品真空镀膜设备
CN212101304U (zh) 一种便于检测粘接力的pvb膜片贴合装置
CN214825728U (zh) 一种微棱镜圆筒的放置台
CN211338058U (zh) 数码uv烫金装置
CN114433686B (zh) 一种标志牌生产用平板铝板的弯折设备及弯折方法
CN112762656A (zh) 一种冰箱隔层玻璃自动化镶边工艺
CN111099818A (zh) 一种中空玻璃、加工机械及加工方法
CN219543996U (zh) 一种吸塑机用快拆模具
CN218019948U (zh) 注塑机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12792194B (zh) 一种自动罐身成型机
CN215014406U (zh) 一种转盘式毛盘拆除装置
CN220864745U (zh) 一种吸塑盘成型装置
CN218054162U (zh) 一种上座移动式合模机
CN117622872A (zh) 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多头上料装置
CN113043357B (zh) 一种用于防弹玻纤板的倒斜角设备
CN219817692U (zh) 一种空心管冲孔加工机构
CN211846660U (zh) 一种pvdf焊条卷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