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2676B - 显示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2676B
CN113302676B CN202080009500.5A CN202080009500A CN113302676B CN 113302676 B CN113302676 B CN 113302676B CN 202080009500 A CN202080009500 A CN 202080009500A CN 113302676 B CN113302676 B CN 1133026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pulse signals
source
level
displa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95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2676A (zh
Inventor
平井敦士
桥本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02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2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2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2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ometr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在显示系统(1)中,源极驱动电路(72a)输出源极信号。多个开关元件连接于多条源极线的每一个与源极驱动电路(72a)之间,在导通状态下将从源极驱动电路(72a)输出的源极信号输出到源极线,在断开状态下停止源极信号向源极线的输出。开关电路(72b)向多个开关元件供给多个脉冲信号。决定部(96)决定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被决定为,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分别为像素电极的充电时间以上,并且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合计为水平同步期间以下。

Description

显示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检测用户的触摸位置的触摸传感器被组装于显示面板内的内嵌型的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显示装置中,将用于向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供给共用电压的共用电极分割为多个,将这些共用电极也用作触摸传感器电极。在图像显示期间中共用电压被供给到多个共用电极,在触摸检测期间中触摸检测用的触摸驱动信号被供给到多个共用电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123813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内嵌型的显示系统中,寻求进一步的改善。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显示系统包括:显示装置,其具有: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设于由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源极线划分的各区域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与多个像素电极相对设置、在图像显示及触摸检测中被共用的多个共用电极;输出源极信号的源极驱动电路;多个开关元件,其连接于多条源极线的每一个与源极驱动电路之间,在导通状态下将从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源极信号输出到源极线,在断开状态下停止源极信号向源极线的输出;向多个开关元件供给多个脉冲信号的开关电路;以及控制开关电路的控制装置,开关电路对于包含多个开关元件的各组,分别向该组中包含的各开关元件供给多个脉冲信号,多个脉冲信号各自的脉冲宽度规定被供给该脉冲信号的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控制装置包括决定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决定部,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被决定为,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分别为像素电极的充电时间以上,并且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合计为水平同步期间以下。
本公开的其他方案是控制装置。该装置是显示系统的控制装置,显示系统包括: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设于由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源极线划分的各区域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与多个像素电极相对设置、在图像显示及触摸检测中被共用的多个共用电极;输出源极信号的源极驱动电路;多个开关元件,该多个开关元件连接于多条源极线的每一个与源极驱动电路之间,在导通状态下将从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源极信号输出到源极线,在断开状态下停止源极信号向源极线的输出;以及向多个开关元件供给多个脉冲信号的开关电路,开关电路对于包含多个开关元件的各组,分别向该组中包含的各开关元件供给多个脉冲信号,该控制装置包括决定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决定部,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被决定为,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分别为像素电极的充电时间以上,并且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合计为水平同步期间以下。
本公开的另一方案是控制方法。该方法是显示系统的控制装置,显示系统包括: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设于由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源极线划分的各区域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与多个像素电极相对设置、在图像显示及触摸检测中被共用的多个共用电极;输出源极信号的源极驱动电路;多个开关元件,该多个开关元件连接于多条源极线的每一个与源极驱动电路之间,在导通状态下将从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源极信号输出到源极线,在断开状态下停止源极信号向源极线的输出;以及向多个开关元件供给多个脉冲信号的开关电路,开关电路对于包含多个开关元件的各组,分别向该组中包含的各开关元件供给多个脉冲信号,该控制方法包括决定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步骤,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被决定为,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分别为像素电极的充电时间以上,并且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合计为水平同步期间以下。
[发明效果]
通过上述方案,能够实现进一步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系统的框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的显示装置的电路构成、以及显示装置与第1驱动电路的连接的图。
图3是表示图2的共用电极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基于图1的控制电路的控制时刻(timing)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是图2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期间中的各信号的时刻图。
图7的(a)至图7的(c)是表示3个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的波形的图。
图8的(a)至图8的(c)是表示图7的(a)至图7的(c)的脉冲信号的频率成分的图。
图9是表示图1的显示系统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11是表示脉冲宽度4μs的脉冲信号的频率成分的图。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系统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公开的基础的认识)
在对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之前,对作为基础的认识进行说明。在内嵌型的触摸显示器中,被配置于各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由非晶硅(a-Si)或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polycrystalline silicon:LTPS)构成。与a-Si的晶体管相比,LTPS的晶体管的响应更高速。因此,在显示器内配置多个由LTPS的晶体管构成的多路复用器,通过各多路复用器选择多条源极线中的一条,能够对所选择的源极线供给从一个源极驱动器输出到源极信号。由此,与在各源极线设置源极驱动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源极驱动器的数量。
在内嵌型的触摸显示器中,在比共用电极靠观察者侧不存在电极,因此与在比共用电极靠观察者侧配置有触摸传感器电极的外挂型的显示装置相比更容易放射噪声。因此,本发明人发现了以下课题,起因于用于切换多路复用器的脉冲信号而放射的噪声,有可能对显示器附近的接收机的无线信号的接收造成影响。如果在比共用电极靠观察者侧设置屏蔽用的透明电极则能够减少噪声的放射量,但触摸位置的检测精度及检测灵敏度有可能降低。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公开的显示系统如以下这样构成。
以下,对各附图所示的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构件、工序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为了容易理解,将各附图中的构件的尺寸适当放大、缩小地表示。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系统1的框图。对显示系统1是被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车载的显示系统1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但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用于便携设备等。
显示系统1包括主机10和显示模块20。主机10执行无线电、汽车导航、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通信等各种功能,并控制显示模块20。主机10包括控制装置12、接收机14、以及天线16。
控制装置12例如是CPU,也被称为主机CPU。控制装置12控制接收机14。另外,控制装置12将图像数据DD和控制数据CD供给到显示模块20,并基于这些数据控制显示模块20。
接收机14经由天线16接收无线信号。接收机14例如至少包含无线电接收功能、GPS接收功能、Bluetooth(蓝牙)接收功能的至少一者。
显示模块20包括显示装置22和控制装置24。显示装置22例如被用作显示汽车导航画面等的车厢内的中央显示器等。
显示装置22是内嵌型的IPS(In Plane Switching:共面转换)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被构成为触摸显示器,可检测触摸位置。显示装置22的构成例如为以下说明的公知的构成。
图2概略地表示图1的显示装置22的电路构成、以及显示装置22与第1驱动电路72的连接。图2也表示各构成要素的概略配置。显示装置22包括:在行方向上延伸的多条栅极线G1、G2、…,在列方向上延伸的多条源极线S1、S2、S3、S4、…,多个像素开关元件30,多个像素电极32,多个共用电极34,以及多个开关元件SW1、SW2、SW3、SW4、…。以下,在不区分开关元件SW1等的情况下,称为开关元件SW。
各像素开关元件30是薄膜晶体管,与像素对应地设于栅极线与源极线的交点附近。像素开关元件30的半导体层例如由LTPS构成。在各像素开关元件30中,栅极与栅极线连接,源极与源极线连接,漏极与像素电极32连接。对于一个共用电极34,配置有多个像素开关元件30和多个像素电极32。通过像素电极32与共用电极34之间的电场来控制液晶层。共用电极34被共用于图像显示及触摸检测。因此,能够削减电极的层数,使显示装置22较薄地构成。
说明多个像素在行方向上按红色像素、蓝色像素、绿色像素的顺序反复排列的一个示例,但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各种像素排列。
控制装置24的第1驱动电路72具有源极驱动电路72a和开关电路72b。源极驱动电路72a从多个输出节点N1、N2、…输出多个源极信号SS1、SS2、…。
在多条源极线的每一个与源极驱动电路72a之间连接有开关元件SW。多条源极线与多个开关元件SW的一端一对一地连接。3个开关元件SW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源极驱动电路72a的一个输出节点。开关元件SW在导通状态下将从源极驱动电路72a输出的源极信号SS输出到源极线,在断开状态下停止源极信号SS向源极线的输出。开关元件SW例如也由LTPS构成。
开关电路72b向多个开关元件SW各自的栅极供给脉冲信号PS1、PS2、PS3。例如,脉冲信号PS1为红色像素用,脉冲信号PS2为蓝色像素用,脉冲信号PS3为绿色像素用。
开关元件SW1至SW3作为多路复用器发挥功能,根据脉冲信号PS1至PS3选择3条源极线S1至S3中的1条,并向所选择的源极线供给源极信号SS1。其他开关元件SW4等也同样地发挥功能。也就是说,从源极驱动电路72a的1个输出节点输出的源极信号SS时分割地被供给到红色像素、蓝色像素、绿色像素的任意一者。因此,如上所述,不需要将源极线与输出节点一对一地连接,能够将输出节点的数量削减至1/3。由此,也能够削减源极驱动电路72a的电路规模、控制装置24与显示装置22之间的布线数量。关于开关元件SW的动作的详细情况后述说明。
图3是表示图2的共用电极34的配置的俯视图。多个共用电极34呈矩阵状地配置。各共用电极34通过信号线36与控制装置24连接。
显示装置22通过自电容方式检测触摸位置。手指接近显示装置22的显示面时,在共用电极34与手指之间产生静电电容。静电电容产生时共用电极34中的寄生电容增加,向共用电极34供给触摸驱动信号时的电流增加。基于该电流的变动量来检测触摸位置。
图4是图1的显示装置22的纵剖视图。显示装置22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重叠配置的背光单元40、下偏光板42、薄膜晶体管基板(以下,称为TFT基板)44、液晶层52、彩色滤光片基板54、上偏光板56、接合层58、以及保护层60。
在以下说明中,将显示装置22的厚度方向中的、保护层60相对于TFT基板44所处的一侧作为前面侧,将其相反侧作为背面侧。
显示装置22利用从背光单元40射出的光,将图像光向前面侧、即观察者侧射出。
TFT基板44具有玻璃基板46、被配置于玻璃基板46的前面侧的多个栅极电极48、多个源极电极50、以及多个共用电极34。虽省略图示,但TFT基板44还具有图2的多条栅极线G1、G2、…,多条源极线S1、S2、…,多个像素电极32以及多个像素开关元件30。被配置于TFT基板44的前面侧的液晶层52,被产生于像素电极32与共用电极34之间的横向的电场控制。
接合层58具有透光性,将上偏光板56与保护层60接合。接合层58例如是OCR(Optically Clear Resin:光学透明树脂)等液状的透明树脂,或OCA(Optically ClearAdhesive:光学透明粘合剂)等透明粘合片固化的层。
保护层60是用于保护显示装置22的具有透光性的层,由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等构成。保护层60也被称为外盖(cover lens)。
在显示装置22中,在比共用电极34靠前面侧不存在电极。因此,如上所述,与在比共用电极34靠前面侧配置有电极的构成相比,显示装置22容易向前面侧放射脉冲信号PS的高次谐波成分等噪声。
返回图1。控制装置24例如被构成为IC,按照来自主机10的控制数据CD和图像数据DD来控制显示装置22。控制装置24包括控制电路70、第1驱动电路72、第2驱动电路74、以及触摸检测电路76。
控制电路70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控制第1驱动电路72和第2驱动电路74的信号生成时刻、触摸检测电路76的触摸检测时刻等。
控制电路70控制第1驱动电路72、第2驱动电路74以及触摸检测电路76,使得在单位帧期间(1帧期间)显示图像的1帧被描绘于显示装置22,并且至少执行1次1画面的触摸检测。单位帧期间也称为垂直同步期间。关于单位帧期间的详细情况后述说明。
第1驱动电路72按照控制电路70的控制,生成基准时钟信号。第1驱动电路72按照控制电路70的控制,基于来自主机10的图像数据DD,生成与所生成的基准时钟信号同步的源极信号SS。第1驱动电路72按照控制电路70的控制,生成与所生成的基准时钟信号同步的栅极信号GS及脉冲信号PS。
源极驱动电路72a将源极信号SS依次供给到显示装置22的多条源极线。第1驱动电路72将栅极信号GS依次供给到显示装置22的多条栅极线。开关电路72b将脉冲信号PS分别供给到显示装置22的多个开关元件SW。
第1驱动电路72将基准时钟信号供给到第2驱动电路74。第2驱动电路74按照控制电路70的控制,生成被预先确定的固定电压即基准电压VCOM、以及与基准时钟信号同步的触摸驱动信号TX。此外,触摸驱动信号TX可以是矩形波,也可以是正弦波。第2驱动电路74经由图3的信号线36,将基准电压VCOM或触摸驱动信号TX供给到显示装置22的整体的多个共用电极34。
触摸检测电路76检测物体对显示装置22的触摸。触摸检测电路76按照控制电路70的控制,基于在向各共用电极34供给触摸驱动信号TX时从该共用电极34接收到的触摸检测信号RX,来检测物体对与该共用电极34对应的位置的触摸。触摸检测电路76将检测到的触摸位置的信息输出到控制电路70。
控制电路70基于来自触摸检测电路76的触摸位置的信息导出触摸位置的坐标数据TD,将该坐标数据TD输出到主机10的控制装置12。控制装置12根据坐标数据TD执行各种处理。
控制电路70使针对将画面内的多个共用电极34分割为多个组的多个触摸检测区域(也被称为扫描块)中的一者的局部触摸检测,和针对将画面内的多个像素分割为多个组的多个显示区域的一者的局部图像显示交替地反复,从而时分割地控制触摸检测和图像显示。
图5表示基于控制电路70的控制时刻的一个示例。图5所示的示例是在单位帧期间(1帧期间)中显示1张图像,执行1次触摸检测的示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以60Hz驱动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22,因此单位帧期间被设定为约16.7(=1/60)ms。由于触摸检测在单位帧期间中被执行1次,因此以60Hz周期进行触摸检测。
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控制电路70在画面内形成4个显示区域,形成4个触摸检测区域。4个显示区域例如通过将画面在垂直方向上4等分而形成。以下,将最上方的显示区域称为第1显示区域,从上方起第2个显示区域称为第2显示区域,从上方起第3个显示区域称为第3显示区域,最下方的显示区域称为第4显示区域。4个触摸检测区域例如通过将画面在水平方向上4等分而形成。以下,将最左侧的触摸检测区域称为第1触摸检测区域,从左侧起第2个触摸检测区域称为第2触摸检测区域,从左侧起第3个触摸检测区域称为第3触摸检测区域,最右侧的触摸检测区域称为第4触摸检测区域。
控制电路70在单位帧期间中,依次控制第1显示区域的图像显示、第1触摸检测区域的触摸检测、第2显示区域的图像显示、第2触摸检测区域的触摸检测、第3显示区域的图像显示、第3触摸检测区域的触摸检测、第4显示区域的图像显示、第4触摸检测区域的触摸检测。
第2驱动电路74在图像显示的期间,向多个共用电极34供给基准电压VCOM。第2驱动电路74在图像显示的期间中停止触摸驱动信号TX的供给。第2驱动电路74在触摸检测的期间,向多个共用电极34供给触摸驱动信号TX。第2驱动电路74在触摸检测的期间中停止基准电压VCOM的供给。
图6是图2的显示装置22的图像显示期间中的各信号的时刻图。脉冲信号PS1至PS3具有规定多个开关元件SW各自的导通时间的脉冲宽度的脉冲。也就是说,脉冲宽度与开关元件SW的导通时间相等。
在时刻t0,多个源极信号SS1等被设定为与显示装置22的第1行的多个红色像素用的图像数据DD对应的值。在时刻t1,向第1行的像素的栅极线G1供给的栅极信号GS1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在时刻t2,脉冲信号PS1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开关元件SW1导通,向与栅极线G1和源极线S1连接的像素开关元件30供给源极信号SS1,该像素开关元件30导通。由此,进行该像素的显示。同样,开关元件SW4等导通,与栅极线G1和源极线S4连接的像素开关元件30等、红色像素的多个像素开关元件30导通。
在时刻t3,脉冲信号PS1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所有开关元件SW及像素开关元件30变成不导通。
此后,多个源极信号被设定为与第1行的多个蓝色像素用的图像数据DD对应的值。在源极信号的设定后,在时刻t4,脉冲信号PS2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开关元件SW2、SW5等导通。由此,向与栅极线G1和源极线S2连接的像素开关元件30等、蓝色像素的多个像素开关元件30供给源极信号SS,这些像素开关元件30导通。
在时刻t5,脉冲信号PS2变为低电平,所有开关元件SW及像素开关元件30变成不导通。
此后,多个源极信号被设定为与第1行的多个绿色像素用的图像数据DD对应的值。在源极信号的设定后,在时刻t6,脉冲信号PS3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开关元件SW3、SW6等导通。由此,向与栅极线G1和源极线S3连接的像素开关元件30等、绿色像素的多个像素开关元件30供给源极信号SS,这些像素开关元件30导通。
在时刻t7,脉冲信号PS3变为低电平,所有开关元件SW及像素开关元件30变成不导通。由此,第1行的全部像素的显示完成。
在时刻t7,栅极信号GS1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刻t1至t8是水平同步期间(1H)。在时刻t8之后,被供给到第2行的像素栅极线G2的栅极信号GS2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之后,与以上同样地进行控制,以4个图像显示期间显示1画面的图像。
脉冲信号PS1至PS3在各自不同的期间成为高电平。脉冲信号PS1至PS3各自的频率与水平同步频率相等。脉冲信号PS1至PS3各自的相位不同。
返回图1。主机10的控制装置12包括控制部90、频率取得部92、电平取得部94、以及决定部96。
控制部90控制接收机14,并且,接收机14将接收的无线信号的接收频率输出到频率取得部92。例如,控制部90根据用户的操作起动接收机14的无线电接收功能,将接收机14的接收频率控制为用户选择的频率,并输出该接收频率。控制部90根据用户的操作起动GPS接收功能,输出GPS的接收频率。控制部90根据用户的操作起动Bluetooth(蓝牙)功能,输出Bluetooth(蓝牙)的接收频率。
频率取得部92取得从控制部90输出的接收频率,将取得的接收频率输出到电平取得部94。接收频率高于脉冲信号PS的频率,例如是百kHz至数GHz的范围的频率。
电平取得部94基于由频率取得部92所取得的接收频率,取得脉冲信号PS中包含的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将所取得的电平输出到决定部96。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也可以包含以接收频率为中心的预定频带,例如接收频带的频率成分的电平。电平取得部94对脉冲信号PS的至少1周期量的波形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基于得到的结果取得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脉冲信号PS的波形数据并非实际被供给到显示装置22的电压波形的数据,例如是由脉冲宽度、周期、脉冲振幅规定的数值数据。脉冲信号PS的波形数据可以预先被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部,也可以由电平取得部94基于脉冲宽度等信息而生成。脉冲信号PS的波形数据也可以基于实际被供给到显示装置22的电压波形而生成。
决定部96基于由频率取得部92取得的接收频率,决定脉冲信号PS的脉冲宽度。决定部96在由电平取得部94取得的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小于被预先确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不变更脉冲信号PS的脉冲宽度,而决定为当前的值。在取得的电平小于阈值的情况下,阈值可以根据实验或仿真适当设定为从显示装置22放射的噪声不会对接收机14的接收造成影响的值。
决定部96在取得的电平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以使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小于阈值的方式决定脉冲信号PS的脉冲宽度。脉冲信号PS的频率不进行变更。即,也可以说决定部96变更脉冲信号PS的占空比。
图7的(a)至图7的(c)表示3个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PS的波形。图8的(a)至图8的(c)表示图7的(a)至图7的(c)的脉冲信号PS的频率成分。脉冲信号PS包含脉冲信号PS的频率的基波成分和多个高次谐波成分。如果频率一定而脉冲信号PS的脉冲宽度变化,则基波成分与多个高次谐波成分各自的电平变化。
例如假定无线电的接收频率为700kHz。图8的(a)和图8的(b)所示的脉冲宽度为2μs和1μs的各脉冲信号PS的700kHz的频率成分大于阈值TN。因此,在脉冲宽度为2μs和1μs的情况下,从显示装置22的前面侧放射的脉冲信号PS的700kHz的高次谐波成分有可能干扰接收机14的无线电的接收波,例如有可能产生噪声向无线电的声音的混入等。
另一方面,图8的(c)所示的脉冲宽度为3μs的脉冲信号PS的700kHz的频率成分小于阈值TN。由此,即使从显示装置22的前面侧放射700kHz的高次谐波成分,也难以产生对接收机14的无线电的接收波的干扰。
决定部96在取得的电平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脉冲信号PS的脉冲宽度决定为被预先确定的最小时间以上且最大时间以下。最小时间被设定为显示装置22的像素电极32的充电时间以上。像素电极32的充电时间是从脉冲信号PS成为高电平到像素电极32的电压达到源极信号的规定比例为止的时间,根据源极线的布线电阻、像素电极32的面积等来确定。因此,最小时间根据显示装置22的画面尺寸、像素数量等而不同。由于确保像素电极32的充电时间以上的脉冲宽度,因此能够抑制由脉冲宽度变更而导致的画质的劣化。最大时间被预先设定为小于水平同步期间的1/3的时间,以使得被供给共用的源极信号的3个开关元件SW分别在水平同步期间时分割地成为导通状态。也就是说,脉冲信号PS(PS1、PS2、PS3)的脉冲宽度的合计被决定为水平同步期间以下。例如,在图7的(a)至图7的(c)的示例中,最小时间也可以是1μs,最大时间也可以是4μs。
对具体的脉冲宽度的决定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电平取得部94在取得的电平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脉冲宽度从最小时间起分别阶段性地每次延长规定时间,对各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PS进行傅里叶变换,依次取得各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PS中包含的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规定时间例如可以是0.1μs,也可以根据像素数量等而根据实验或仿真适当设定。
决定部96在电平取得部94中取得了小于阈值的电平的情况下,将脉冲信号PS的脉冲宽度决定为取得了小于阈值的电平的脉冲宽度。即使脉冲宽度达到最大时间,决定部96对于各脉冲宽度,如果由电平取得部94取得的电平为阈值以上,则决定为取得了最小的电平的脉冲宽度。决定部96将包含所决定的脉冲宽度的信息的脉冲宽度的变更指示输出到控制装置24的控制电路70。
控制装置24的控制电路70在接收到脉冲宽度的变更指示时,使开关电路72b生成按照变更指示的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PS。由此,脉冲信号PS的脉冲宽度被变更。
控制装置12、控制电路70的构成可以通过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的协作或仅通过硬件资源来实现。作为硬件资源,可以利用模拟元件、微型计算机、DSP、ROM、RAM、FPGA以及其他LSI。作为软件资源,可以利用固件等程序。
接着,对以上构成的显示系统1的整体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图1的显示系统1的处理的流程图。图9的处理在每次控制装置12的控制部90控制接收机14时进行。
控制部90控制接收机14(S10),频率取得部92从控制部90取得接收频率(S12),电平取得部94对当前的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PS进行傅里叶变换从而取得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S14)。如果取得的电平小于阈值(S16的否),则结束处理。如果取得的电平为阈值以上(S16的是),则电平取得部94对最小时间的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PS进行傅里叶变换从而取得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S18)。如果取得的电平为阈值以上(S20的是),则电平取得部94对延长了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PS进行傅里叶变换从而取得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S22),返回S20。在S20中如果取得的电平小于阈值(S20的否),则决定部96决定脉冲宽度,将脉冲宽度的变更指示输出到控制电路70(S24)。控制电路70变更脉冲信号PS的脉冲宽度(S26),结束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变更脉冲信号PS中包含的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由此,能够变更由脉冲信号PS引起的噪声中包含的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另外,由于以使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小于阈值的方式决定脉冲信号PS的脉冲宽度,所以能够在显示装置22中不追加屏蔽用的电极而抑制脉冲信号PS的高次谐波干扰接收频率的信号。由此,能够不降低触摸位置的检测精度及检测灵敏度,并难以对接收机14的接收造成影响。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在于,针对多个频率分别应设定的脉冲宽度是被预先决定的。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2的框图。控制装置12具有控制部90、频率取得部92、决定部96、以及存储部98。存储部98对于接收机14可接收的多个频率,预先存储有脉冲信号PS中包含的该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为阈值以下的频率宽度作为脉冲宽度设定用的表。也就是说,多个频率与多个脉冲宽度一对一地对应。各脉冲宽度根据实验或仿真而被预先确定。
例如,为无线电的接收频率的情况下,脉冲宽度3μs与接收频率700kHz对应,脉冲宽度1μs与接收频率1050kHz对应。脉冲宽度4μs与接收频率1250kHz对应,脉冲宽度2μs与接收频率1400kHz对应。
如上述图8的(a)所示,在脉冲宽度为2μs的情况下,1400kHz的频率成分的电平低于阈值TN。如图8的(b)所示,在脉冲宽度为1μs的情况下,1050kHz的频率成分的电平低于阈值TN。如图8的(c)所示,在脉冲宽度为3μs的情况下,700kHz的频率成分的电平低于阈值TN。
图11表示脉冲宽度为4μs的脉冲信号PS的频率成分。在脉冲宽度为4μs的情况下,1250kHz的频率成分的电平低于阈值TN。
决定部96将脉冲信号PS的脉冲宽度决定为与存储部98中存储的接收频率对应的脉冲宽度。例如,在由频率取得部92取得的接收频率为1050kHz的情况下,决定部96将脉冲信号PS的脉冲宽度决定为与1050kHz对应的脉冲宽度1μs。这样,通过基于表来决定与接收频率对应的脉冲宽度,能够降低由脉冲信号PS引起的接收频率的噪声。
接着,对以上构成的显示系统1的整体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系统1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2的处理在每次控制装置12的控制部90控制接收机14时进行。S10和S12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S12之后,决定部96从表取得与接收频率对应的脉冲宽度,决定脉冲宽度(S30)。后续的S24和S26的处理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不需要进行傅里叶变换等,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能够简化控制装置12的处理。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施方式仅是示例,其各构成要素或者各处理流程的组合可以有各种变形例,并且这样的变形例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例如,也可以如以下所述这样进行变更。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多个开关元件SW各自作为多路复用器发挥功能,根据3个脉冲信号(PS1、PS2、PS3)选择供给源极信号源极线,但脉冲信号的数量不被限定于“3”。脉冲信号的数量也可以设计为2以上的任意的数量N。即,也可以设计为,开关电路72b向多个开关元件SW各自的栅极供给N个脉冲信号,多个开关元件SW根据N个脉冲信号,依次选择供给源极信号SS的源极线。此外,脉冲宽度的最小时间被设定为显示装置22的像素电极32的充电时间以上。另外,脉冲宽度的最大时间被预先设定为小于水平同步期间的1/N的时间,以使得被供给共用的源极信号的N个开关元件SW分别在水平同步期间时分割地成为导通状态。也就是说,N个脉冲信号PS的脉冲宽度的合计被决定为水平同步期间以下。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主机10的控制装置12决定脉冲宽度,但该处理也可以替代控制装置12而由显示模块20的控制电路70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路70具有频率取得部92、电平取得部94、决定部96。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路70具有频率取得部92、决定部96、存储部98。在本变形例中,能够提高显示系统1的构成的自由度。
在第1实施方式中,电平取得部94在取得的电平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脉冲宽度从最大时间起阶段性地每次缩短规定时间,对各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PS进行傅立叶变换,依次取得各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PS中包含的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显示系统1的构成的自由度。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24被包含于显示模块20,但控制装置24也可以被包含于主机10。在实施方式中,第1驱动电路72生成基准时钟信号,但第2驱动电路74也可以生成基准时钟信号。在实施方式中,多个开关元件SW1等被包含于显示装置22,但多个开关元件SW1等也可以被包含于控制装置24。在这些变形例中,能够提高显示系统1的构成的自由度。
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显示系统,如以下所述。
包括:显示装置,其具有: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设于由所述多条栅极线和所述多条源极线划分的各区域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相对设置、在图像显示及触摸检测中被共用的多个共用电极,
源极驱动电路,其输出源极信号,
多个开关元件,其连接于所述多条源极线的每一个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之间,在导通状态下将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所述源极信号输出到源极线,在断开状态下停止所述源极信号向源极线的输出,
开关电路,其向所述多个开关元件供给多个脉冲信号,以及
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开关电路,
所述开关电路对于包含多个所述开关元件的各组,分别向该组中包含的所述各开关元件供给所述多个脉冲信号,所述多个脉冲信号各自的脉冲宽度规定被供给该脉冲信号的所述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决定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决定部,
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被决定为,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分别为所述像素电极的充电时间以上,并且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合计为水平同步期间以下。
根据本方案,能够通过控制装置可变地控制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由此,能够变更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以使得由多个脉冲信号引起的噪声中包含的任意频率成分的电平降低。另外,由于如果脉冲频率变更则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即,源极信号被供给到源极线的时间)变更,因此由源极信号引起的噪声中包含的该频率成分的电平也降低。也就是说,根据本方案,能够根据想要降低噪声的电平的任意频带,来变更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由此,能够降低由多个脉冲信号引起的该频率成分的噪声的电平、由源极信号引起的该频率成分的噪声的电平。因此,能够在比共用电极靠观察者侧不追加屏蔽用的电极而抑制对该频带的信号的干扰。也就是说,能够不降低触摸位置的检测精度及检测灵敏度,并难以造成对该频带的信号的影响。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显示系统中,例如,也可以是,
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被决定为规定的频率成分的电平小于被预先确定的阈值。
在这种情况下,由多个脉冲信号引起的噪声中包含的规定的频率成分的电平被控制为小于该阈值。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显示系统中,例如,也可以是,
所述控制装置还具有电平取得部,该电平取得部取得所述多个脉冲信号中包含的所述规定频率成分的电平,
所述决定部在取得的所述电平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以使所述电平小于所述阈值的方式决定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对多个脉冲信号中包含的该频率成分的电平进行自我诊断,以该电平小于该阈值的方式变更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显示系统中,例如,也可以是,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频率取得部,该频率取得部取得接收无线信号的接收机的接收频率,
所述决定部基于取得的所述接收频率而决定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变更脉冲信号中包含的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由此,能够变更由脉冲信号引起的噪声中包含的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以及由源极信号引起的噪声中包含的接收频率成分的电平。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显示系统中,例如,也可以是,
所述控制装置还具有电平取得部,该电平取得部取得所述多个脉冲信号中包含的所述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
所述决定部在取得的所述电平为被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以使所述电平小于所述阈值的方式决定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对多个脉冲信号中包含的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进行自我诊断,以该电平小于该阈值的方式变更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显示系统中,例如,也可以是,
所述决定部在取得的所述电平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决定为被预先确定的最小时间以上,
所述最小时间被设定为所述显示装置的像素电极的充电时间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画质的变化。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显示系统中,例如,也可以是,
所述电平取得部在取得的所述电平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脉冲宽度从所述最小时间起阶段性地延长,依次取得各脉冲宽度的所述多个脉冲信号中包含的所述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
所述决定部在取得了小于所述阈值的所述电平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决定为取得了小于所述阈值的所述电平的脉冲宽度。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容易变更为接近最小时间的脉冲宽度,因此容易降低变更了脉冲宽度的情况下的消耗功率。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显示系统中,例如,也可以是,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对于多个频率的每一个,存储有所述多个脉冲信号中包含的该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为被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下的脉冲宽度,
所述决定部将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决定为与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接收频率对应的脉冲宽度。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简化控制装置的处理。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显示系统中,例如,也可以是,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对于多个频率的每一个,存储有所述多个脉冲信号中包含的该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为被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下的脉冲宽度;
所述决定部根据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脉冲宽度来决定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简化控制装置的处理。
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控制装置是显示系统的控制装置,
所述显示系统包括: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设于由所述多条栅极线和所述多条源极线划分的各区域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相对设置、在图像显示及触摸检测中被共用的多个共用电极,输出源极信号的源极驱动电路,多个开关元件,该多个开关元件连接于所述多条源极线的每一个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之间,在导通状态下将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所述源极信号输出到源极线,在断开状态下停止所述源极信号向源极线的输出,以及向所述多个开关元件供给多个脉冲信号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对于包含多个所述开关元件的各组,分别向该组中包含的所述各开关元件供给所述多个脉冲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决定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决定部,
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被决定为,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分别为所述像素电极的充电时间以上,并且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合计为水平同步期间以下。
根据本方案,能够通过控制装置可变地控制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由此,能够根据想要降低噪声的电平的任意频带,来变更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由此,能够降低由多个脉冲信号引起的该频率成分的噪声的电平、由源极信号引起的该频率成分的噪声的电平。因此,能够在比共用电极靠观察者侧不追加屏蔽用的电极而抑制对该频带的信号的干扰。也就是说,能够不降低触摸位置的检测精度及检测灵敏度,并难以造成对该频带的信号的影响。
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控制方法是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
所述显示系统包括: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设于由所述多条栅极线和所述多条源极线划分的各区域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相对设置、在图像显示及触摸检测中被共用的多个共用电极,输出源极信号的源极驱动电路,多个开关元件,该多个开关元件连接于所述多条源极线的每一个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之间,在导通状态下将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所述源极信号输出到源极线,在断开状态下停止所述源极信号向源极线的输出,以及向所述多个开关元件供给多个脉冲信号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对于包含多个所述开关元件的各组,分别向该组中包含的所述各开关元件供给所述多个脉冲信号,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决定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步骤,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被决定为,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分别为所述像素电极的充电时间以上,并且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合计为水平同步期间以下。
根据本方案,能够通过控制装置可变地控制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由此,能够根据想要降低噪声的电平的任意频带,来变更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由此,能够降低由多个脉冲信号引起的该频率成分的噪声的电平、由源极信号引起的该频率成分的噪声的电平。因此,能够在比共用电极靠观察者侧不追加屏蔽用的电极而抑制对该频带的信号的干扰。也就是说,能够不降低触摸位置的检测精度及检测灵敏度,并难以造成对该频带的信号的影响。
[工业可利用性]
本公开能够用于具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系统,S1~S4…源极线,SW1~SW4…开关元件,12…控制装置,14…接收机,22…显示装置,24…控制装置,32…像素电极,72a…源极驱动电路,72b…开关电路,92…频率取得部,94…电平取得部,96…决定部,98…存储部。

Claims (10)

1.一种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装置,其具有: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设于由所述多条栅极线和所述多条源极线划分的各区域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相对设置、在图像显示及触摸检测中被共用的多个共用电极,
源极驱动电路,其输出源极信号,
多个开关元件,其连接于所述多条源极线的每一个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之间,在导通状态下将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所述源极信号输出到源极线,在断开状态下停止所述源极信号向源极线的输出,
开关电路,其向所述多个开关元件供给多个脉冲信号,以及
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开关电路;
所述开关电路对于包含多个所述开关元件的各组,分别向该组中包含的所述各开关元件供给所述多个脉冲信号,所述多个脉冲信号各自的脉冲宽度规定被供给该脉冲信号的所述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决定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决定部;
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被决定为,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分别为所述像素电极的充电时间以上,并且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合计为水平同步期间以下,
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被决定使得所述多个脉冲信号中包含的规定的频率成分的电平小于被预先确定的阈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还具有电平取得部,该电平取得部取得所述电平;
所述决定部在取得的所述电平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以使所述电平小于所述阈值的方式决定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频率取得部,该频率取得部取得接收无线信号的接收机的接收频率;
所述决定部基于取得的所述接收频率而决定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还具有电平取得部,该电平取得部取得所述多个脉冲信号中包含的所述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
所述决定部在取得的所述电平为被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以使所述电平小于所述阈值的方式决定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决定部在取得的所述电平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决定为被预先确定的最小时间以上;
所述最小时间被设定为所述充电时间以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平取得部在取得的所述电平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脉冲宽度从所述最小时间起阶段性地延长,依次取得各脉冲宽度的所述多个脉冲信号中包含的所述接收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
所述决定部在取得了小于所述阈值的所述电平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决定为取得了小于所述阈值的所述电平的脉冲宽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对于多个频率的每一个,存储有所述多个脉冲信号中包含的该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在被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下的脉冲宽度;
所述决定部将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决定为与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接收频率对应的脉冲宽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对于多个频率的每一个,存储有所述多个脉冲信号中包含的该频率的频率成分的电平在被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下的脉冲宽度;
所述决定部根据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脉冲宽度来决定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
9.一种显示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系统包括: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设于由所述多条栅极线和所述多条源极线划分的各区域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相对设置、在图像显示及触摸检测中被共用的多个共用电极;输出源极信号的源极驱动电路;多个开关元件,该多个开关元件连接于所述多条源极线的每一个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之间,在导通状态下将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所述源极信号输出到源极线,在断开状态下停止所述源极信号向源极线的输出;以及向所述多个开关元件供给多个脉冲信号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对于包含多个所述开关元件的各组,分别向该组中包含的所述各开关元件供给所述多个脉冲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决定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决定部;
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被决定使得,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分别为所述像素电极的充电时间以上,并且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合计为水平同步期间以下,
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被决定使得所述多个脉冲信号中包含的规定的频率成分的电平小于被预先确定的阈值。
10.一种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系统包括: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设于由所述多条栅极线和所述多条源极线划分的各区域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相对设置、在图像显示及触摸检测中被共用的多个共用电极;输出源极信号的源极驱动电路;多个开关元件,该多个开关元件连接于所述多条源极线的每一个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之间,在导通状态下将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所述源极信号输出到源极线,在断开状态下停止所述源极信号向源极线的输出;以及向所述多个开关元件供给多个脉冲信号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对于包含多个所述开关元件的各组,分别向该组中包含的所述各开关元件供给所述多个脉冲信号;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决定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步骤;
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被决定使得,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分别为所述像素电极的充电时间以上,并且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合计为水平同步期间以下,
所述多个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被决定使得所述多个脉冲信号中包含的规定的频率成分的电平小于被预先确定的阈值。
CN202080009500.5A 2019-03-27 2020-02-21 显示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3026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0319 2019-03-27
JP2019-060319 2019-03-27
PCT/JP2020/006975 WO2020195417A1 (ja) 2019-03-27 2020-02-21 表示システム、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2676A CN113302676A (zh) 2021-08-24
CN113302676B true CN113302676B (zh) 2024-03-05

Family

ID=72608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9500.5A Active CN113302676B (zh) 2019-03-27 2020-02-21 显示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4029B2 (zh)
JP (1) JP7291905B2 (zh)
CN (1) CN113302676B (zh)
DE (1) DE112020001496T5 (zh)
WO (1) WO2020195417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61221A (ja) * 1993-03-03 1994-09-16 Toshiba Corp 高圧回路
JPH11352917A (ja) * 1998-06-10 1999-12-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JP2000089731A (ja) * 1998-09-11 2000-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Stn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29540A (ja) * 2002-06-27 2004-01-29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表示制御駆動装置および表示システム
JP2004117598A (ja) * 2002-09-24 2004-04-15 Nec Electronics Corp 液晶パネルの駆動方法、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モニタ
JP2006119359A (ja) * 2004-10-21 2006-05-11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80096975A (ko) * 2007-04-30 2008-11-04 안영수 터치스크린의 구동방법
CN101399002A (zh) * 2007-09-28 2009-04-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容性负荷驱动电路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JP2011076515A (ja) * 2009-10-01 2011-04-14 Sony Corp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CN103713788A (zh) * 2012-09-28 2014-04-09 瑞萨Sp驱动器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电子设备
JP2018180954A (ja) * 2017-04-13 2018-11-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72450A (ja) * 1985-01-25 1986-08-0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ノイズ量検出装置
JP2006267999A (ja) * 2005-02-28 2006-10-05 Nec Electronics Corp 駆動回路チップ及び表示装置
JP2006257999A (ja) * 2005-03-17 2006-09-28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
JP2015072549A (ja) * 2013-10-02 2015-04-1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付液晶表示装置
WO2016143880A1 (ja) * 2015-03-11 2016-09-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KR102367216B1 (ko) * 2015-09-25 2022-02-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 방법
KR102401354B1 (ko) * 2015-12-31 2022-05-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내장형 표시장치
KR102555827B1 (ko) * 2016-08-31 2023-07-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형 표시장치
WO2018123813A1 (ja) 2016-12-26 2018-07-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一体型表示装置
JP6796861B2 (ja) * 2017-04-11 2020-12-09 株式会社アクセル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ソフトウェアの提供及び認証方法並びにそ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CN109036280A (zh) * 2017-06-09 2018-1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61221A (ja) * 1993-03-03 1994-09-16 Toshiba Corp 高圧回路
JPH11352917A (ja) * 1998-06-10 1999-12-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JP2000089731A (ja) * 1998-09-11 2000-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Stn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29540A (ja) * 2002-06-27 2004-01-29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表示制御駆動装置および表示システム
JP2004117598A (ja) * 2002-09-24 2004-04-15 Nec Electronics Corp 液晶パネルの駆動方法、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モニタ
JP2006119359A (ja) * 2004-10-21 2006-05-11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80096975A (ko) * 2007-04-30 2008-11-04 안영수 터치스크린의 구동방법
CN101399002A (zh) * 2007-09-28 2009-04-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容性负荷驱动电路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JP2011076515A (ja) * 2009-10-01 2011-04-14 Sony Corp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CN103713788A (zh) * 2012-09-28 2014-04-09 瑞萨Sp驱动器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电子设备
JP2018180954A (ja) * 2017-04-13 2018-11-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195417A1 (zh) 2020-10-01
CN113302676A (zh) 2021-08-24
US20210342054A1 (en) 2021-11-04
DE112020001496T5 (de) 2022-01-13
JP7291905B2 (ja) 2023-06-16
US11494029B2 (en) 2022-11-08
WO2020195417A1 (ja)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7477B2 (en) Displa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US11320937B2 (en) Displa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US11847279B2 (en) Display system,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CN113302676B (zh) 显示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US11561644B2 (en) Displa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13853574B (zh) 显示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JP7407402B2 (ja) 表示システム、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US11256351B2 (en) Display system
JP7373797B2 (ja) 表示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3330502B (zh) 触摸检测装置、显示装置的触摸检测方法、以及显示系统
US10955967B2 (en) Input device having reduce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US20240012511A1 (en) Detection device
JP2021156926A (ja) 表示システム、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US11941205B2 (en) Display system,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at apply a touch drive signal including a harmonic to common electrodes
JP2020166102A (ja) 表示システム、表示装置の制御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1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Ri Be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Ri Be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