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7700A - 一种乳酸菌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乳酸菌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7700A
CN113287700A CN202110490845.3A CN202110490845A CN113287700A CN 113287700 A CN113287700 A CN 113287700A CN 202110490845 A CN202110490845 A CN 202110490845A CN 113287700 A CN113287700 A CN 113287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ctobacillus
compound
lactic acid
acid bacteria
linole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908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7700B (zh
Inventor
吴继焕
路庆发
王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iful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iful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iful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iful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908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77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7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7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7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7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38Othe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 A23L2/382Othe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fermen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52Adding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52Adding ingredients
    • A23L2/58Colouring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15Fatty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Fats or oils
    • A23L33/12Fatty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42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39/00Processes involving microorganisms of different genera in the same process, simultaneous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7/0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7/64Fats; Fatty oils; Ester-type waxes; Higher fatty acids, i.e. having at least seven carbon atoms in an unbroken chain bound to a carboxyl group; Oxidised oils or fats
    • C12P7/6409Fatty acids
    • C12P7/6427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 i.e. having two or more double bonds in their backb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400/00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 A23V2400/11Lactobacillus
    • A23V2400/125Casei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400/00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 A23V2400/11Lactobacillus
    • A23V2400/175Rhamnosu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食品发酵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乳酸菌饮品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猕猴桃桨、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浸粉搅拌混合,灭菌后冷却,加入共轭亚油酸提取物后得到混合液A;向混合液A中接种第一复合乳酸菌,发酵,得到乳酸菌饮品。所述共轭亚油酸提取物按如下方法制得:向大豆桨中加入脱脂乳、葡萄糖后得到混合液B,混合液B进行超声乳化,调节混合液的pH值,灭菌冷却,接种第二复合乳酸菌,发酵,混合液离心,过滤,收集澄清液,得到共轭亚油酸提取物。本申请中第二复合乳酸菌将大豆的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第一复合乳酸菌将猕猴桃桨和共轭亚油酸提取物发酵,人饮用该饮品后,具有减轻人体重和降低体脂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乳酸菌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食品发酵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乳酸菌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转变,软饮料市场蓬勃发展,在我国液体饮料市场中,乳酸菌饮料由于含有丰富营养,且产品种类多样、口感清爽,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乳酸菌饮料是由牛乳或乳粉为原料,在乳酸菌发酵而成的酸乳基料中加入水、白糖、果汁、其他原料、酸味剂、缓冲盐等调配制成的酸性产品。它一方面由于加入了果汁、糖和酸味剂等,使产品具有水果的芳香,酸甜适宜,风味良好;另一方面,因其主要原料为牛乳,使制得的乳酸菌饮料具有补虚损、益肺胃、养血、生津润燥和解毒的营养价值,因而颇受人们欢迎。
目前,人们的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更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人们在长时间的工作后感到疲惫,回到家中就会躺着看电视或玩手机直至睡觉,运动量少,同时,随着各种饮品的出现,人们也逐渐使用饮品代替饮用水,因此,生产出一种具有减重、减脂功效的乳酸菌饮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使制得的乳酸菌饮品具有减重、减脂的功效,本申请提供一种乳酸菌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猕猴桃桨40-60份、第一水剂100-150份、乳蛋白粉20-40份、蛋白胨20-40份、酵母浸粉6-10份搅拌混合,95-100℃灭菌5min后冷却,加入共轭亚油酸提取物20-30份后得到混合液A;
S2:向混合液A中接种第一复合乳酸菌105CFU/g-109CFU/g,发酵,得到乳酸菌饮品;所述共轭亚油酸提取物按如下方法制得:将大豆与第二水剂煮熟后打浆,灭菌后冷却,得到大豆桨;向大豆桨中加入脱脂乳、葡萄糖后得到混合液B,混合液B在冰浴下进行超声乳化得到混合液C,用第一pH调节剂调节混合液B的pH值,压力蒸汽灭菌后冷却,接种第二复合乳酸菌,发酵,混合液离心,过滤,收集澄清液,得到共轭亚油酸提取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共轭亚油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功能性脂肪酸,是一类含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异构体混合物。亚油酸和亚麻酸在反刍动物瘤胃内通过异构化和生物脱氢反应形成共轭亚油酸,反式脂肪酸在动物细胞内经△9-脱氢酶的脱氢作用也能形成共轭亚油酸。所以反刍动物来源的食品是人类获得共轭亚油酸最主要的天然来源。而大豆中含有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大豆多肽、大豆膳食纤维、维生素E和亚油酸等,第二复合乳酸菌将大豆中的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
猕猴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矿物质、膳食纤维及多酚类化合物。在上述制备条件下,第一复合乳酸菌将猕猴桃和共轭亚油酸提取物进行发酵,发酵剩余的第一复合乳酸菌可以缓解人体的乳糖不耐受症,改善人体胃肠道功能。同时,使得猕猴桃发酵液具有自身果香的风味,又具有发酵风味,并且猕猴桃和共轭亚油酸提取物复配,得到的饮料具有很好的抗癌、减肥、抗动脉硬化等生理活性。所以在制备过程中,使用猕猴桃桨和共轭油酸提取物复配,因猕猴桃中的维生素C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与维生素E具有协同作用,均能保护大豆中的亚油酸不被氧化,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二复合乳酸菌将大豆中的亚油酸转化成共轭亚油酸的效率。所以人饮用含有共轭亚油酸和猕猴桃的饮品后,能降低人体中的体脂,具有减重的功效,同时还具有猕猴桃自生的果香和发酵的风味,饮用的口感度良好。
优选的,所述共轭亚油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中,大豆、脱脂乳、葡萄糖与第二水剂的重量比为1:(2-3):(2-3):(1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提取出的亚油酸容易被氧化,现通过第二复合乳酸菌将大豆中的亚油酸进行转化,减少了将亚油酸从大豆中提取出的步骤,从而减少的亚油酸氧化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共轭亚油酸的转化量。
在上述配比下,脱脂乳、水、葡萄糖形成脱脂乳培养基,向培养基中加入豆桨,因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大豆卵磷脂、大豆多肽、大豆膳食纤维、维生素E、亚油酸等多种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生理活性物质,为第二复合乳酸菌的发酵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向培养基中接种上述配比的第二复合乳酸菌后,因为第二复合乳酸菌中含有亚油酸异构酶,所以第二复合乳酸菌将大豆中的亚油酸转化成共轭亚油酸。虽然亚油酸中的双键容易被氧化,但是大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E能够破坏自由基的化学活性,抑制亚油酸中双键的氧化,与猕猴桃中的维生素C具有协同作用,减少亚油酸的氧化,有利于提高共轭亚油酸的转化量。
优选的,所述共轭亚油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混合液C离心时,转速设定为3000-4000r/min,时间设定为20-30mi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乳化混合液在上述条件下离心,可以有效的除去乳化混合液中部分的残渣,便于提高得到共轭亚油酸的澄清度。
优选的,所述S1中,猕猴桃桨与第一水剂、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浸粉搅拌混合之前,对猕猴桃桨预处理,预处理步骤为:向猕猴桃桨中加入调配剂,并用第二pH调节剂调节猕猴桃果桨的pH值,将猕猴桃浆加热灭菌待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猕猴桃打桨后加入调配剂,便于调节猕猴桃果浆中的含糖量,加pH调节剂调节猕猴桃果浆的pH值至第一复合乳酸菌最适宜的范围值,便于第一复合乳酸菌对猕猴桃果浆进行发酵,得到风味良好的猕猴桃果浆。
优选的,所述第一复合乳酸菌和第二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接种前均经过活化处理,所述活化处理步骤为:所述第一复合乳酸菌和第二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蒸馏水搅拌混合,水浴活化,冷却发酵母液,待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活化处理的第一复合乳酸菌和第二复合乳酸菌发酵液的活性高,分别接种于混合液A和混合液B中,有利于提高第一复合乳酸菌发酵猕猴桃桨的效率和第二复合乳酸菌将豆浆中的亚油酸转化为共轭油酸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复合乳酸菌和第二复合乳酸菌的活化处理过程中,第一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蒸馏水的重量比为1:(8-12),第二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蒸馏水的重量比为1:(8-10);第二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蒸馏水在水浴锅的活化温度为30-40℃,活化时间为30-50min,第二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蒸馏水在水浴锅的活化温度为30-40℃,活化时间为30-50mi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条件下,第一复合发酵菌和第二复合发酵菌的活性最高,效益最好。
优选的,所述第一复合乳酸菌由干酪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混合组成,所述干酪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的重量比为1:(1.2-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鼠李糖乳杆菌是一种厌氧耐酸、不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益生菌。在密封发酵中,鼠李糖乳杆菌将猕猴桃桨等原料发酵,使得含猕猴桃桨的饮料风味可口;干酪乳杆菌具有良好的耐酸及胆汁抗性,可降低血浆胆固醇,增强宿主对微生物病原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加快清除肠道内病原体,治疗肠道菌群紊乱和增强肠道透性,从而防止食物过敏和急性腹泻。干酪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复配,使制得的乳酸菌饮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风味,还具有提高人体抵抗力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复合乳酸菌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混合组成,所述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的重量比为1:(1.0-1.4):(1.6-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复配后,第二复合乳酸菌中亚油酸异构酶的含量增加,有利于提高第二复合乳酸菌将豆浆中的亚油酸转化成共轭亚油酸的含量,并且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均是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将豆浆中的亚油酸转化,安全环保。
优选的,所述调配剂由藻蓝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白砂糖混合组成,所述藻蓝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白砂糖的重量比为1:(1.0-1.2):(1.4-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藻蓝素提亮猕猴桃桨的颜色,使得猕猴桃桨制得的饮料颜色亮丽。白砂糖为猕猴桃桨提供一定的含糖量,有利于第一复合乳酸菌对猕猴桃桨的发酵。而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一种分散剂,可充分提高藻蓝素与白砂糖在猕猴桃桨中的分散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乳酸菌饮品,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乳酸菌饮品,所述乳酸菌饮品是通过上述1-9任一所述的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获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饮用含有共轭油酸、猕猴桃桨和复合乳酸菌发酵制得的饮品后,不仅能降低人体中的体脂,减轻人的体重,还具有猕猴桃特有的果香,风味良好。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申请中,通过向大豆、脱脂乳和葡萄糖中接种第二复合乳酸菌得到共轭亚油酸提取物,再将共轭亚油酸提取物与猕猴桃桨复配,其中,猕猴桃中的维生素C与大豆中的维生素E具有协同作用,保护大豆中的亚油酸不被氧化,提高第二复合乳酸菌将大豆中的亚油酸转化成共轭亚油酸的效率,此时,第一复合乳酸菌再将猕猴桃桨和共轭亚油酸提取物发酵,使得人饮用含有共轭亚油酸提取物和猕猴桃桨的饮品后,不仅能降低人体中的体脂,具有减重的功效,同时还具有猕猴桃自生的果香和发酵的风味,饮用的口感度良好的效果,且第一复合乳酸菌混合于饮品中,还可以缓解人体的乳糖不耐受症,改善人体胃肠道功能;
2、本申请中,通过将大豆桨与脱脂乳、葡萄糖的混合物在冰浴下进行超声乳化,提高大豆桨与脱脂乳、葡萄糖混合的均匀性,随后用第一pH调节剂调节混合液的pH值至第二复合乳酸菌的适宜值,因为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大豆卵磷脂、大豆多肽、大豆膳食纤维、维生素E、亚油酸等多种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生理活性物质,所以大豆桨、脱脂乳、水、葡萄糖形成的脱脂乳培养基,为第二复合乳酸菌的发酵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第二复合乳酸菌对脱脂乳培养基进行发酵,从而提高将大豆中的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的效果;
3、本申请中,通过加入调配剂和第一pH调节剂对猕猴桃桨进行预处理,使得猕猴桃桨与大豆中转化的共轭亚油酸复配后,猕猴桃桨与共轭亚油酸中的含糖量和pH值适宜第一复合乳酸菌的生长,有利于第一复合乳酸菌对猕猴桃浆发酵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除下述特殊说明之外,其他均为市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均采自山东中科嘉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脱脂乳和乳酸均采自深圳市海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超声波乳化机采自杭州泛索能超声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FS-UR2015GL;
压力蒸汽灭菌器采自上海高致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型号为YM系列GN型;
离心机采张家港市创格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LW245×735-N;
反应釜采自淄博振鲁传动设备有限公司,型号为200L-300000L;
发酵罐采自诸城市揽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体重秤采自河南盛苑实业有限公司。
原料制备例
制备例1:一种共轭亚油酸提取物,其制备步骤为:将1kg大豆与11kg第二水剂煮熟后,用打浆机打浆,在95℃灭菌5min后冷却至25℃,得到大豆桨;向大豆桨中加入2.5kg脱脂乳、2.5kg葡萄糖后得到混合液B,混合液B在冰浴0-5℃、超声频率为30Hz条件下,在超声波乳化机中超声乳化60min,加入质量分数为0.125%的第一pH调节剂调节混合液B的pH值为5后,将混合液B通入压力蒸汽灭菌器,在100℃用压力蒸汽灭菌5min后冷却至25℃,接种106CFUI/g第二复合乳酸菌,在25℃发酵7h,混合液B用离心机离心,离心转速为3500r/min,离心时间为25min,过滤,收集澄清液,得到共轭亚油酸提取物。
第一pH调节剂为乳酸;
第二复合乳酸菌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按重量比为1:1.2:1.4混合组成。
制备例2:一种共轭亚油酸提取物,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制备步骤中,离心转速为3000r/min,离心时间为20min。
制备例3:一种共轭亚油酸提取物,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制备步骤中,离心转速为4000r/min,离心时间为30min。
制备例4:一种共轭亚油酸提取物,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制备步骤中,第二复合乳酸菌接种前经过活化处理,将第二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蒸馏水按重量比为1:9搅拌混合,放入35℃水浴锅中活化40min,冷却发酵母液至4℃,保温待用。
制备例5:一种共轭亚油酸提取物,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制备步骤中,第二复合乳酸菌接种前经过活化处理,将第二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蒸馏水按重量比为1:8搅拌混合,放入30℃水浴锅中活化30min,冷却发酵母液至4℃,保温待用。
制备例6:一种共轭亚油酸提取物,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制备步骤中,第二复合乳酸菌接种前经过活化处理,将第二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蒸馏水按重量比为1:10搅拌混合,放入40℃水浴锅中活化50min,冷却发酵母液至4℃,保温待用。
制备例7:一种共轭亚油酸提取物,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大豆为1kg、脱脂乳为2kg、葡萄糖为2kg、第二水剂为10kg。
制备例8:一种共轭亚油酸提取物,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大豆为1kg、脱脂乳为3kg、葡萄糖为3kg、第二水剂为12kg。
制备例9:一种共轭亚油酸提取物,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复合乳酸菌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按重量比为1:1.0:1.6混合组成。
制备例10:一种共轭亚油酸提取物,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复合乳酸菌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按重量比为1:1.4:1.8混合组成。
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50kg猕猴桃桨、125kg第一水剂、30kg乳蛋白粉、30kg蛋白胨和8kg酵母浸粉加入反应釜中,在搅拌速度为10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20min,在95℃灭菌5min后冷却,加入25kg共轭亚油酸提取物后,在搅拌速度为10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10min,得到混合液A;
S2:将混合液A转移至发酵罐中,在37℃,向混合液A中接种107CFU/g的第一复合乳酸菌,在发酵罐中密封发酵5h,冷却到4℃,有氧发酵15h,得到乳酸菌饮品。
其中,共轭亚油酸提取物由制备例4制得。
第一复合乳酸菌由干酪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按重量比为1:1.4混合组成。
实施例2: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制备步骤中,猕猴桃桨与水、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浸粉搅拌混合之前,对猕猴桃桨预处理,预处理步骤为:向猕猴桃桨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调配剂,并用第二pH调节剂调节猕猴桃果桨的pH值为5,将猕猴桃浆加热100℃灭菌待用。
其中,调配剂由藻蓝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白砂糖按重量比为1:1.1:1.5混合组成.第二pH调节剂为柠檬酸钠。
实施例3: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调配剂由藻蓝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白砂糖按重量比为1:1.0:1.4混合组成。
实施例4: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调配剂由藻蓝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白砂糖按重量比为1:1.2:1.6混合组成。
实施例5: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制备步骤中,第一复合乳酸菌接种前经过活化处理,将第一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水按重量比为1:10搅拌混合,放入35℃水浴锅中活化40min,冷却发酵母液至4℃,保温待用。
实施例6: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制备步骤中,第一复合乳酸菌接种前经过活化处理,将第一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水按重量比为1:8搅拌混合,放入30℃水浴锅中活化30min,冷却发酵母液至4℃,保温待用。
实施例7: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制备步骤中,第一复合乳酸菌接种前经过活化处理,将第一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水按重量比为1:12搅拌混合,放入40℃水浴锅中活化50min,冷却发酵母液至4℃,保温待用。
实施例8: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共轭亚油酸提取物由制备例1制得。
实施例9: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共轭亚油酸提取物由制备例2制得。
实施例10: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共轭亚油酸提取物由制备例3制得。
实施例11: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共轭亚油酸提取物由制备例5制得。
实施例12: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共轭亚油酸提取物由制备例6制得。
实施例13: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共轭亚油酸提取物由制备例7制得。
实施例14: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共轭亚油酸提取物由制备例8制得。
实施例15: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共轭亚油酸提取物由制备例9制得。
实施例16: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共轭亚油酸提取物由制备例10制得。
实施例17: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复合乳酸菌由干酪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按重量比为1:1.2混合组成。
实施例18: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复合乳酸菌由干酪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按重量比为1:1.6混合组成。
实施例19: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猕猴桃桨为40kg、第一水剂为100kg、乳蛋白粉为20kg、蛋白胨为20kg和酵母浸粉为6kg、共轭亚油酸提取物为20kg,第一复合乳酸菌接种量为105CFUI/g。
实施例20: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猕猴桃桨为60kg、第一水剂为150kg、乳蛋白粉为40kg、蛋白胨为40kg和酵母浸粉为10kg、共轭亚油酸提取物为30kg,第一复合乳酸菌接种量为109CFUI/g。
对比例
对比例1:一种营养减肥固体饮料饮料,采自武汉名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对比例2:一种乳酸菌饮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添加共轭亚油酸提取物。
对比例3:一种乳酸菌饮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添加猕猴桃桨。
对比例4:一种乳酸菌饮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添加共轭亚油酸提取物和猕猴桃桨。
对比例5:一种乳酸菌饮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共轭亚油酸的制备过程中,第二复合乳酸菌接种前没有经过活化处理。
对比例6:一种乳酸菌饮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共轭亚油酸的制备过程中,第二复合乳酸菌接种前经过活化处理,将第二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蒸馏水按重量比为1:6搅拌混合,放入35℃水浴锅中活化20min,冷却发酵母液至4℃,保温待用。
对比例7:一种乳酸菌饮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共轭亚油酸的制备过程中,第二复合乳酸菌接种前经过活化处理,将第二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蒸馏水按重量比为1:14搅拌混合,放入35℃水浴锅中活化60min,冷却发酵母液至4℃,保温待用。
对比例8:一种乳酸菌饮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制备步骤中,第一复合乳酸菌接种前没有经过活化处理。
对比例9:一种乳酸菌饮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调配剂由藻蓝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白砂糖按重量比为1:0.5:1.2混合组成。
对比例10:一种乳酸菌饮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调配剂由藻蓝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白砂糖按重量比为1:1.6:2.0混合组成。
对比例11:一种乳酸菌饮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复合乳酸菌由干酪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按重量比为1:1混合组成。
对比例12:一种乳酸菌饮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复合乳酸菌由干酪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按重量比为1:1.8混合组成。
对比例13:一种乳酸菌饮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复合乳酸菌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按重量比为1:0.5:1.4混合组成。
对比例14:一种乳酸菌饮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复合乳酸菌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按重量比为1:1.6:2.0混合组成。
对比例15:一种乳酸菌饮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猕猴桃桨为20kg、第一水剂为80kg、乳蛋白粉为10kg、蛋白胨为10kg和酵母浸粉为4kg、共轭亚油酸提取物为10kg,第一复合乳酸菌接种量为103CFUI/g。
对比例16:一种乳酸菌饮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猕猴桃桨为80kg、第一水剂为170kg、乳蛋白粉为60kg、蛋白胨为60kg和酵母浸粉为12kg、共轭亚油酸提取物为40kg,第一复合乳酸菌接种量为1011CFUI/g。
性能检测试验
分别取实施例1-20和对比例1-16制得的乳酸菌饮料作为测试对象,选取360名体重为80kg、体脂率为35%、年龄在18-40岁的女性志愿者,随机分为36组,每组10人,每人每天晚上8点喝实施例1-20和对比例1-16制得的乳酸菌饮料100mL,且每人每天正常饮食,无暴饮暴食.试验时间为4周,使用体重秤分别在开始测试前测量志愿者的体脂率和体重后,在试验的第二周和第四周的早上八点,在志愿者空腹条件下,分别测志愿者的体脂率和的体重,计算体脂和体重的变化量。
体脂率变化量=前一次测的体脂率-最新测的体脂率
体重变化量=前一次测的体重-最新测的体重
试验结果取平均值并计入下列表1。
表1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052483560000101
Figure BDA0003052483560000111
由表1中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志愿者在饮用实施例1-18制得的乳酸菌饮料四周后,体重减少量大于等于2.21kg,体脂率减少均大于或等于10.40%,其体重减少量和体脂率减少量均大于或等于对比例1中市售的营养减肥固体饮料饮料,其中,实施例5为最优实施例。
结合实施例1-18和对比例1,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18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1.11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5.36%,第四周体重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1.10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5.04%;对比例1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为1.11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为5.36%,第四周体重变化量为1.10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为5.04%,说明实施例1-18中制得的乳酸菌饮料,具有减轻人体的体重,降低体脂的效果。
结合实施例5和对比例2,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5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为1.50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为5.60%,第四周体重变化量为1.52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为5.30%;对比例2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为0.2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为0%,第四周体重变化量为0.3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为0%;说明在乳酸菌饮料中添加共轭亚油酸提取物,可以显著的减少人体重,降低人体脂的效果。
结合实施例5和对比例3,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5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为1.50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为5.60%,第四周体重变化量为1.52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为5.30%;对比例3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为0.5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为0.2%,第四周体重变化量为0.52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为0.3%;说明在乳酸菌饮料中添加猕猴桃桨,具有减轻人体的体重,降低体脂的效果。
结合实施例1-18和对比例4,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18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1.11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5.36%,第四周体重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1.10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5.04%;对比例4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为0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为0%,第四周体重变化量为0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为0%;说明在乳酸菌饮料中添加的共轭亚油酸与猕猴桃将具有协同作用,具有显著的减轻人体的体重,降低人体的体脂率的效果。
结合实施例5、11、12和对比例5、6、7,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5、11、12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1.25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5.48%,第四周体重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1.22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5.17%;对比例5、6、7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均小于或等于1.05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小于或等于5.10%,第四周体重变化量均小于或等于0.98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小于或等于4.95%;说明在共轭亚油酸的制备过程中,第二复合乳酸菌经过活化处理后,能提高在大豆中将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从而使得乳酸菌饮料中的共轭亚油酸的量增加,有利于减轻人体的体重和降低人体的体脂率。
结合实施例5、6、7和对比例8,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5、6、7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1.38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5.56%,第四周体重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1.40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5.28%;对比例8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等于0.85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等于4.83%,第四周体重变化量等于0.70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等于4.30%;说明在乳酸菌饮料的制备过程中,第一复合乳酸菌经过活化处理后,第一复合乳酸菌具有较高的活性,将猕猴桃桨等其他原料进行发酵,当人饮用乳酸菌饮料后,不仅具有提高减轻人体的体重和降低人体的体脂率的效果,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结合实施例2、3、4、5和对比例9、10,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5、17、18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1.30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5.53%,第四周体重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1.28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5.24%;对比例9、10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小于或等于1.05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小于或等于5.10%,第四周体重变化量均小于或等于0.98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小于或等于4.95%;说明调配剂由藻蓝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白砂糖按重量比为1:(1.0-1.2)1:(1.4-1.6)混合组成时,制得的乳酸菌饮料具有良好的减轻人体的体重和降低人体的体脂率的效果。
结合实施例5、17、18和对比例11、12,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5、17、18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1.11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5.36%,第四周体重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1.10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5.04%;对比例11、12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小于或等于1.0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小于或等于5.05%,第四周体重变化量均小于或等于0.9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小于或等于4.87%;说明第一复合乳酸菌由干酪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按重量比为1:(1.2-1.6)混合组成时,制得的乳酸菌饮料均有良好的减重和减脂的效果。
结合实施例5、15、16和对比例13、14,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5、15、16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1.16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5.40%,第四周体重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1.15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5.03%;对比例13、14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小于或等于0.98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小于或等于5.0%,第四周体重变化量均小于或等于0.85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小于或等于4.82%;说明第二复合乳酸菌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按重量比为1:(1.0-1.2)1:(1.4-1.6)混合组成时,制得的乳酸菌饮料均有良好的减重和减脂的效果。
结合实施例5、19、20和对比例15、16,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5、19、20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1.11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5.36%,第四周体重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1.10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5.04%;对比例15、16中,第二周体重变化量小于或等于0.9kg,第二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小于或等于4.90%,第四周体重变化量均小于或等于0.72kg,第四周体脂率变化量均小于或等于4.60%;说明在制备乳酸菌的过程中,猕猴桃桨40-60份、第一水剂100-150份、乳蛋白粉20-40份、蛋白20-40份、酵母浸粉6-10份、共轭亚油酸提取物20-30份、第一复合乳酸菌接种量为105CFUI/g-109CFU/g时,制得的乳酸菌饮料均有良好的减重和减脂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取猕猴桃桨 40-60份、第一水剂 100-150份、乳蛋白粉 20-40份、蛋白胨 20-40份、酵母浸粉 6-10份搅拌混合,95-100℃灭菌5min后冷却,加入共轭亚油酸提取物 20-30份后得到混合液A;
S2:向混合液A中接种第一复合乳酸菌105CFU/g-109CFU/g,发酵,得到乳酸菌饮品;
共轭亚油酸提取物按如下方法制得:将大豆与第二水剂煮熟后打浆,灭菌后冷却,得到大豆桨;向大豆桨中加入脱脂乳、葡萄糖后得到混合液B,混合液B在冰浴下进行超声乳化得到混合液C,用第一pH调节剂调节混合液B的pH值,压力蒸汽灭菌后冷却,接种第二复合乳酸菌,发酵,混合液离心,过滤,收集澄清液,得到共轭亚油酸提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轭亚油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中,大豆、脱脂乳、葡萄糖与第二水剂的重量比为1:(2-3):(2-3):(10-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轭亚油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混合液C离心时,转速设定为3000-4000r/min,时间设定为20-3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猕猴桃桨与第一水剂、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浸粉搅拌混合之前,对猕猴桃桨预处理,预处理步骤为:向猕猴桃桨中加入调配剂,并用第二pH调节剂调节猕猴桃果桨的pH值,将猕猴桃浆加热灭菌待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乳酸菌和第二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接种前均经过活化处理,所述活化处理步骤为:所述第一复合乳酸菌和第二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蒸馏水搅拌混合,水浴活化,冷却发酵母液,待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乳酸菌和第二复合乳酸菌的活化处理过程中,第一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蒸馏水的重量比为1:(8-12),第二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蒸馏水的重量比为1:(8-10);第二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蒸馏水在水浴锅的活化温度为30-40℃,活化时间为30-50min,第二复合乳酸菌的冻干粉与蒸馏水在水浴锅的活化温度为30-40℃,活化时间为30-5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乳酸菌由干酪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混合组成,所述干酪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的重量比为1:(1.2-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合乳酸菌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混合组成,所述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的重量比为1:(1.0-1.4):(1.6-1.8)。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配剂由藻蓝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白砂糖混合组成,所述藻蓝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白砂糖的重量比为1:(1.0-1.2):(1.4-1.6)。
10.一种乳酸菌饮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饮品是通过上述1-9任一所述的乳酸菌饮品的制备方法获得。
CN202110490845.3A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乳酸菌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287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0845.3A CN113287700B (zh)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乳酸菌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0845.3A CN113287700B (zh)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乳酸菌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7700A true CN113287700A (zh) 2021-08-24
CN113287700B CN113287700B (zh) 2022-09-20

Family

ID=77320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90845.3A Active CN113287700B (zh)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乳酸菌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770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1087A (zh) * 2007-02-14 2007-08-08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含乳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2144667A (zh) * 2011-02-15 2011-08-10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转化法制备富含共轭亚油酸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方法
DE202014103285U1 (de) * 2014-07-16 2014-09-24 Younggo Gmbh Probiotischer Joghurt
CN106578064A (zh) * 2016-12-30 2017-04-26 济南康多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阿胶乳酸菌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49566A (zh) * 2017-09-27 2018-01-09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猕猴桃固体饮料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19133B1 (ko) * 2019-05-02 2020-06-26 선정완 유산균 분말 및 노니 분말을 포함하는 프로바이오틱스 조성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1087A (zh) * 2007-02-14 2007-08-08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含乳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2144667A (zh) * 2011-02-15 2011-08-10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转化法制备富含共轭亚油酸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方法
DE202014103285U1 (de) * 2014-07-16 2014-09-24 Younggo Gmbh Probiotischer Joghurt
CN106578064A (zh) * 2016-12-30 2017-04-26 济南康多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阿胶乳酸菌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49566A (zh) * 2017-09-27 2018-01-09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猕猴桃固体饮料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19133B1 (ko) * 2019-05-02 2020-06-26 선정완 유산균 분말 및 노니 분말을 포함하는 프로바이오틱스 조성물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AOLO KIM, BYONG WON LEE, ET.AL.: "Screening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 producing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nd production of CLA on soy-powder milk by these stains", 《KORE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ELENA PANGHYOVÁ–DENISA KAČENOVÁ–MARCELA MATULOVÁ–EUGEN KISS: "Composition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isomers formed by Lactobacillus and Bifidobacterium spp. in conversion media",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RESEARCH》 *
仝小林,赵昱: "《做一个快乐"糖人":糖尿病防治与自我管理》", 28 February 2009 *
刘慧: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28 February 2017 *
张爱斌: "乳酸菌产共轭亚油酸生产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工程科技Ⅰ辑》 *
柴瑞震: "《糖尿病饮食宜忌慎随身查》", 30 November 201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7700B (zh)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08017B (zh) 甜玉米开菲尔发酵乳及其生产方法
CN101524150B (zh) 一种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1152917B1 (ko) 두유와 우유를 복합 유산균으로 발효한 동?식물성 영양 밸런스 요구르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626241A (zh) 一种活性益生菌草莓汁饮料的生产方法
CN106666294A (zh) 乳酸菌发酵果蔬汁与kefir发酵乳混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92390A (zh) 一种低糖高乳酸菌活性的褐色发酵型含乳饮料制备方法
CN110179032A (zh) 一种诺丽果复合酵素及其生产方法
CN103404593B (zh) 红茶甘蔗汁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50943A (zh) 一种沙果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KR100882278B1 (ko) 김치 유산균으로 발효한 콩 요구르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8094793A (zh) 一种纳豆发酵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65858B (zh) 一种发酵型银杏花生乳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03734851B (zh) 一种基于米曲霉培养物的非乳益生菌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01708018B (zh) 一种干酪乳杆菌益生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6310A (zh) 一种竹笋饮料的制作方法
CN116218748B (zh) 豌豆蛋白酸奶发酵剂及豌豆蛋白酸奶的制备方法
CN113693205A (zh) 一种健康风味豆乳配方及其生产工艺
CN102258083A (zh) 魔芋葡甘聚糖复合保健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87700B (zh) 一种乳酸菌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52078B (zh) 一种含有玉木耳多糖的益生型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20039A (zh) 一种银杏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58192A (zh) 一种新型合生元豆渣发酵饮料的制备工艺
CN113331331A (zh) 一种益生菌发酵饮品的制备方法
CN106857841A (zh) 一种复合益生菌发酵无糖枸杞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87060A (zh) 一种助消化儿童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