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2747A - 工序管理系统、工序管理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工序管理系统、工序管理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2747A
CN113272747A CN201980088436.1A CN201980088436A CN113272747A CN 113272747 A CN113272747 A CN 113272747A CN 201980088436 A CN201980088436 A CN 201980088436A CN 113272747 A CN113272747 A CN 113272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person
job
process management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84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正隆
中山将志
市川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72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27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06Q10/063114Status monitoring or status determination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20Movements or behaviour, e.g. gesture recogni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sychiatry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得容易了解人执行的作业的状态。工序管理系统(100)包括第一获取部(101)、第二获取部(102)和处理单元(11)。第一获取部(101)被配置为获取与人存在于作业区域(A1)中的时间量有关的第一时间信息。第二获取部(102)被配置为获取与人在作业区域(A1)中进行规定动作的动作时间量有关的第二时间信息。处理单元(11)根据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来获取与人执行的作业有关的作业信息,该作业包括规定动作。

Description

工序管理系统、工序管理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工序管理系统、工序管理方法和程序。本发明具体涉及用于管理人执行的作业的工序的工序管理系统、工序管理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被配置为记录生产设施的运行状态的设施运行率监测器。设施运行率监测器电连接至生产设施,监测生产设施的运行状态,并记录运行数据。设施运行率监测器包括检测传感器单元和运行率监测器本体。检测传感器单元被配置为将生产设施的信号(诸如声音或光等)转换成电信号。运行率监测器本体被配置为根据从检测传感器单元输出的电信号来汇总运行数据。
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设施运行率监测器的情况下,可以记录生产设施的运行状态,但无法了解人执行的作业的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0082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容易了解人执行的作业的状态所利用的工序管理系统、工序管理方法和程序。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工序管理系统包括第一获取部、第二获取部和处理单元。所述第一获取部被配置为获取与人存在于作业区域中的时间量有关的第一时间信息。所述第二获取部被配置为获取与所述人在所述作业区域中进行规定动作的动作时间量有关的第二时间信息。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来获取与所述人重复执行的作业有关的作业信息,所述作业包括所述规定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工序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与人存在于作业区域中的时间量有关的第一时间信息。所述工序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与所述人在所述作业区域中进行规定动作的动作时间量有关的第二时间信息。所述工序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来获取与所述人重复执行的作业有关的作业信息,所述作业包括所述规定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程序是被配置为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工序管理方法的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工序管理系统的概要的框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使用工序管理系统的作业区域的图;
图3是示出工序管理系统的动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从工序管理系统的输出部输出的第一统计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5A和图5B各自是示出从输出部输出的第二统计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6A至图6D各自是示出从输出部输出的第三统计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从输出部输出的第四统计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从输出部输出的第四统计数据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从输出部输出的第五统计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10A和图10B各自是示出从输出部输出的第六统计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11A和图11B各自是示出从输出部输出的第七统计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12A和图12B各自是示出从输出部输出的第七统计数据的另一示例的图;以及
图13是示出从输出部输出的第八统计数据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
(1)概要
本实施例的工序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包括人执行的作业的工序。本发明中提到的“人”是在诸如工厂等的设施中从事制造产品的作业人员。此外,本发明中提到的“作业”是人反复执行以生产产品的作业。也就是说,当假定通过分一个或多个步骤的作业来生产一个产品时,通过人在各步骤中重复执行的作业来顺次生产多个产品。人执行的作业的示例可以包括单元式制造方式的作业或流水线制造方式的作业。此外,单元式制造方式的作业可以包括一个作业人员完成产品的方式(所谓的单人生产方式)的作业。在本实施例中,将人执行的作业描述为单人生产方式的作业。
工序管理系统例如用于分析人在设施中执行的作业、即进行工业工程(IE)分析。例如,工序管理系统也用于改进QC图。
如图1所示,工序管理系统100包括第一获取部101、第二获取部102和处理单元11。
第一获取部101获取与人B1(参见图2)存在于作业区域A1中的时间量有关的第一时间信息。本发明中提到的“作业区域”是人B1在设施中执行作业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作业区域A1是包括人B1执行作业的作业台A11(参见图2)的区域。注意,在设施中,多个人B1在相应的作业台A11处执行多个单位的作业,因此提供了多个作业台A11。在这种情况下,作业区域A1是包括多个作业台A11中的一个作业台A11且不包括其它作业台A11的区域。注意,人B1不限于特定的一个作业人员,而是当多个作业人员在一个作业台A11处执行多个单位的作业时,可以包括多个作业人员。此外,本发明中提到的“第一时间信息”可以是从人B1进入作业区域A1起直到人B1离开作业区域A1为止的时间段、或者人B1进入作业区域A1的时刻、以及/或者人B1离开作业区域A1的时刻。
第二获取部102获取与人B1在作业区域A1中进行规定动作的动作时间量有关的第二时间信息。本发明中提到的“规定动作”是人B1重复执行的作业中所包括的动作,可以是由人B1他/她自己做出的动作,或者可以是人B1执行作业所使用的夹具C1(参见图2)的动作。此外,本发明中提到的“第二时间信息”可以是规定动作所需的时间量,或者可以是规定动作的开始时刻和/或规定动作的结束时刻。此外,规定动作可以是单个动作,或者例如一个工序中的作业所需的两个或更多个动作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动作。
处理单元11根据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来获取与人B1重复执行的作业有关的作业信息,该作业包括规定动作。例如,假定第一获取部101继续获取从人B1进入作业区域A1起直到人B1离开作业区域A1为止的时间段作为第一时间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单元11获取人B1在作业区域A1中停留的时间量作为人B1可以执行作业的时间段(作业信息)。此外,例如,假定第二获取部102继续获取规定动作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作为第二时间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单元11获取规定动作的开始时刻之间的间隔作为人B1执行作业所需的时间量(作业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根据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来获取与人B1在作业区域A1中重复执行的作业有关的作业信息。因此,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与仅获取生产设施(包括夹具C1)的动作时间量的情况相比,更容易了解人B1执行的作业的状态。
(2)详情
将参考图1和图2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工序管理系统100。在本实施例中,工序管理系统100管理多个人B1中的各人执行的作业,但除非另外指示,否则以下的说明关注于多个人B1中的一个人B1执行的作业的管理。
(2.1)作业区域的设施
首先,将参考图1和图2来详细说明在应用了工序管理系统100的作业区域A1中使用的设施。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作业区域A1是包括人B1执行单人生产方式的作业的一个作业台A11的区域。在作业区域A1中,安装有第一传感器1、第二传感器2和中继器20。此外,在作业区域A1的周围,安装有第三传感器3和网关4。第三传感器3和网关4各自可以安装在作业区域A1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1、第二传感器2、中继器20、第三传感器3和网关4均未包括在工序管理系统100的组件中。然而,第一传感器1、第二传感器2、中继器20、第三传感器3和网关4可以包括在工序管理系统100的组件中。例如,工序管理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一传感器1和第二传感器2。
第一传感器1是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并且安装在作业台A11上。具体地,第一传感器1安装在如下的位置处:该位置如图2所示是作业台A11的腿部的一部分,并且在该位置,第一传感器1可以朝向当人B1在作业台A11处执行作业时人B1存在于的空间投射诸如红外线等的光。第一传感器1从其发光单元朝向该空间投射光,并且通过其受光单元检测反射光的有无以判断人B1是否存在于作业区域A1中。具体地,如果受光单元接收到固定量或更大的反射光,则第一传感器1判断为人B1存在于作业区域A1中,否则第一传感器1判断为人B1不存在于作业区域A1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传感器1例如可以是包括彼此集成的发光单元和受光单元的元件。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构成第一传感器1的发光单元和受光单元等的电路可以容纳在一个壳体中。
第一传感器1包括无线通信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与网关4进行使用诸如红外辐射或可见辐射等的光作为介质的光无线通信、或者使用无线电波作为介质的无线通信。第一传感器1将第一传感器1的感测结果经由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网关4。例如,当第一传感器1的感测结果由二值信号表示时,在检测到人B1的存在期间,二值信号的信号值对应于高电平,而在未检测到人B1的存在期间,二值信号的信号值对应于低电平。注意,可以反转二值信号的电平。第一传感器1和网关4经由与设施中存在的网络不同的网络连接。
第二传感器2是触点式(接触式)传感器或者基于磁性、无线电波或光等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并且安装在作业台A1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2附接至例如要由人B1在作业台A11处使用的夹具C1等。通过针对人B1重复执行的作业至少操作一次夹具C1来使用夹具C1。在本实施例中,夹具C1例如是用于固定组件D1的铰接夹。
第二传感器2检测夹具C1中所包括的杆C11的移动,由此检测人B1在作业区域A1中进行的规定动作。在本实施例中,夹具C1的杆C11被配置成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当杆C11在第一位置时,夹具C1处于夹具C1未固定组件D1的状态、即处于未使用夹具C1的状态。当杆C11在第二位置时,夹具C1处于夹具C1固定组件D1的状态、即处于使用夹具C1的状态。当人B1执行作业时,人B1抓握杆C11以将杆C11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由此使用夹具C1。因此,第二传感器2检测杆C11的移动,由此检测人B1在作业区域A1中进行的规定动作(移动杆C11的动作)。具体地,如果杆C11在第二位置,则第二传感器2判断为进行了规定动作,而如果杆C11在第一位置,则第二传感器2判断为未进行规定动作。
第二传感器2包括有线通信模块,该有线通信模块经由通信线缆与中继器20进行有线通信。第二传感器2将第二传感器2的感测结果经由有线通信模块发送至中继器20。注意,第二传感器2的配置不限于进行有线通信的配置,而是可以是进行近场通信的配置。例如,当第二传感器2的感测结果由二值信号表示时,在检测到规定动作期间,二值信号的信号值对应于高电平,而在未检测到规定动作期间,二值信号的信号值对应于低电平。注意,可以反转二值信号的电平。
中继器20包括:连接接口,其使得能够进行一个或多个第二传感器2的有线或无线连接;以及无线通信模块。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第二传感器2的有线连接通过将一个或多个第二传感器2经由通信线缆连接至中继器20的连接接口来实现。注意,中继器20可以具有基于使用总线线路等的通信方案来连接多个第二传感器2的配置。无线通信模块与网关4进行使用诸如红外辐射或可见辐射等的光作为介质的光无线通信或者使用无线电波作为介质的无线通信。中继器20具有将从连接至中继器20的一个或多个第二传感器2分别发送来的一个或多个感测结果发送(中继)至网关4的功能。注意,中继器20和网关4经由与设施中存在的网络不同的网络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网络与第一传感器1和网关4之间的网络相同。
第三传感器3是光电传感器并且包括受光单元,该受光单元被配置为接收从信号塔(Signal Tower,注册商标)发射的光。信号塔(Signal Tower,注册商标)包括以塔形式排列的多个灯并且安装在设施中。信号塔(Signal Tower,注册商标)用于可视地向周围通知相应生产设施的运行状况。例如,信号塔(Signal Tower,注册商标)包括发射绿色光的第一灯、发射黄色光的第二灯和发射红色光的第三灯。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塔(Signal Tower,注册商标)是针对例如多个作业台A11的。信号塔(Signal Tower,注册商标)当在多个作业台A11处正常执行作业时点亮第一灯,当在任何作业台A11处中断作业时点亮第二灯,并且当在所有作业台A11处都中断作业时点亮第三灯。第三传感器3通过接收从第一灯、第二灯或第三灯发射的光来检测多个作业台A11处的作业状况。
第三传感器3包括无线通信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与网关4进行使用诸如红外辐射或可见辐射等的光作为介质的光无线通信或者使用无线电波作为介质的无线通信。第三传感器3将第三传感器3的感测结果经由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网关4。例如,假定表示第三传感器3的感测结果的信号可以具有第一值、第二值和第三值这三个值中的任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灯点亮时该信号具有第一值,当第二灯点亮时该信号具有第二值,并且当第三灯点亮时该信号具有第三值。第三传感器3和网关4经由与设施中存在的网络不同的网络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网络与第一传感器1和网关4之间的网络相同。
网关4具有将从第一传感器1、中继器20和第三传感器3各自接收的数据例如经由诸如因特网等的网络N1发送至工序管理系统100的(后面将说明的)通信部10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网关4是无线通信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被配置为经由例如通信业务运营商提供的移动电话网络(承载网络)连接至网络N1。移动电话网络的示例包括第三代(3G)网络、第四代(4G)网络或第五代(5G)网络。另外,网关4可以基于符合诸如WiFi(注册商标)等的标准的无线通信方案来与通信部10进行无线通信。在这种情况下,网关4和通信部10之间的通信的一部分或全部由与设施中存在的网络不同的网络N1来实现。注意,当设施中存在的局域网(LAN)布线等位于作业台A11的附近时,网关4可以经由LAN布线与通信部10进行通信。
(2.2)工序管理系统
接着,将参考图1来说明工序管理系统100的配置。在本实施例中,工序管理系统100由在远离多个作业台A11的安装位置的远程位置中提供的处理装置等来实现。处理装置例如是服务器。在本实施例中,工序管理系统100设置在设施外部,但也可以设置在设施中。如图1所示,工序管理系统100包括通信部10、处理单元11和存储部12。在本实施例中,假定存储部12包括在工序管理系统100的组件中,但存储部12没有必要一定包括在工序管理系统100的组件中。
通信部10例如是被配置为经由移动电话网络等连接至网络N1的通信模块。注意,通信部10优选是被配置为无线连接至网络N1的无线通信模块。通信部10具有经由网络N1与网关4进行通信的功能和经由网络N1与终端5进行通信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终端5例如是工序管理系统100的管理员(或设施的管理员)所使用的终端,并且例如是智能电话或平板计算机。可选地,终端5例如可以是台式或膝上型个人计算机。在本实施例中,终端5例如是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部50的平板计算机。
通信部10具有作为第一获取部101、第二获取部102、第三获取部103和输出部104的功能。
第一获取部101经由网关4和网络N1获取第一传感器1的感测结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获取部101将第一传感器1的感测结果和与第一传感器1检测到人B1的时刻有关的时间戳彼此关联地获取。如本文所使用的,“检测到人B1的时刻”是人B1进入作业区域A1的时刻和/或人B1离开作业区域A1的时刻。也就是说,第一获取部101获取与人B1存在于作业区域A1中的时间量有关的第一时间信息。然后,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与获取时刻(第一传感器1检测到人B1的时刻)有关的时间戳。在本实施例中,时间戳是在例如网关4获取到第一传感器1的感测结果的时间点添加的。因此,由时间戳表示的时刻严格来说不同于第一传感器1获取到感测结果的时刻,但基本上对应于该时刻。
第二获取部102经由中继器20、网关4和网络N1获取第二传感器2的感测结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获取部102将第二传感器2的感测结果和与第二传感器2检测到规定动作的时刻有关的时间戳彼此关联地获取。如本文所使用的,“检测到规定动作的时刻”是规定动作的开始时刻和/或规定动作的结束时刻。也就是说,第二获取部102获取与人B1在作业区域A1中进行规定动作的动作时间量有关的第二时间信息。然后,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与获取时刻(第二传感器2检测到规定动作的时刻)有关的时间戳。在本实施例中,时间戳是在例如网关4获取到第二传感器2的感测结果的时间点添加的。因此,由时间戳表示的时刻严格来说不同于第二传感器2获取到感测结果的时刻,但基本上对应于该时刻。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第二传感器2检测夹具C1中所包括的杆C11的移动。因此,第二传感器2检测到规定动作的时刻对应于检测到夹具C1(或人B1)的动作的时刻。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获取部102获取到在作业区域A1中使用的夹具C1的动作时间(夹具C1的动作的开始时刻和/或结束时刻)、或者人B1执行作业所需的动作时间量等作为第二时间信息。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各自包括时间戳。换句话说,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至少之一包括与获取时刻有关的时间戳。
这里,本实施例的第一传感器1和中继器20各自包括唯一标识符。第一传感器1和中继器20分别将包括各个标识符的第一传感器1的感测结果和第二传感器2的感测结果发送至网关4。因此,第一获取部101所获取到的第一时间信息包括第一传感器1的标识符。类似地,第二获取部102所获取到的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中继器20的标识符。第一传感器1和中继器20各自安装在作业台A11上,因此这些标识符基本上对应于在作业台A11处执行作业的人B1的标识符。也就是说,第一获取部101和第二获取部102分别针对各人B1单独地获取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
第三获取部103经由网关4和网络N1获取第三传感器3的感测结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获取部103将第三传感器3的感测结果和与第三传感器3检测到多个作业台A11处的作业状况的时刻有关的时间戳彼此关联地获取。在本实施例中,时间戳是在例如网关4获取到第三传感器3的感测结果的时间点添加的。因此,由时间戳表示的时刻严格来说不同于第三传感器3获取到感测结果的时刻,但基本上对应于该时刻。
输出部104经由网络N1向终端5发送数据。该数据包括处理单元11所获取到的作业信息,并且通过终端5的图形用户界面(GUI)显示在显示部50上。也就是说,输出部104将作业信息输出为要以可视方式显示在显示部50上的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终端5的显示部50不是按原样显示作业信息,而是显示通过处理单元11基于作业信息进行的(后面将说明的)统计处理所获得的统计数据。也就是说,输出部104不是直接地而是间接地将作业信息输出为要显示在显示部50上的数据。后面将在“(4)统计数据的示例”中详细说明统计数据。
处理单元11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作为主要硬件组件的计算机系统。在处理单元11中,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以实现各种功能。程序可以预先存储在处理单元11的存储器中,可以通过电信网络来提供,或者可以作为存储程序且由计算机系统可读取的诸如光盘或硬盘驱动器等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而提供。
处理单元11根据第一获取部101所获取到的第一时间信息,可以获取诸如以下等的信息:人B1在作业区域A1中停留的时间量(以下也称为“出勤时间”)、人B1离开作业区域A1的时间量(以下也称为“缺勤时间”)、或者人B1离开的次数。此外,处理单元11基于第二获取部102所获取到的第二时间信息,可以获取规定动作所需的时间量(在本实施例中为夹具C1的使用时间)或规定动作的次数(在本实施例中为夹具C1的使用次数)。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如下的示例:假定一次作业包括一次规定动作,并且针对一个产品执行一次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单元11获取规定动作的次数,由此结果获得生产的产品数量。
处理单元11获取从某个作业中的夹具C1的动作的开始时刻起直到下一作业中的夹具C1的动作的开始时刻为止的时间量,作为人B1执行作业的时间量(以下也称为“作业时间”)。也就是说,在正常模式中,人B1周期性地重复包括规定动作的作业。因此,规定动作的周期基本上对应于作业的周期、换句话说作业时间。因此,处理单元11根据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来获取与人B1重复执行的作业有关的作业信息,该作业包括规定动作。
这里,如已经说明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获取部101和第二获取部102分别针对各人B1单独地获取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1根据各个人B1的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来针对各人B1获取作业信息。
此外,处理单元11根据第三获取部103所获取到的信息(第三传感器3的感测结果以及时间戳)来获取多个作业台A11处的作业状况。
此外,处理单元11具有根据作业信息来执行统计处理的功能。具体地,处理单元11根据例如人B1的出勤时间、缺勤时间、夹具C1的使用时间和/或作业所需的时间量来执行适当的统计处理,由此生成如在“(4)统计数据的示例”中列出的统计数据。统计处理可以由处理单元11定期地执行,或者可以通过使用输出请求作为触发来执行。如本文所使用的,“输出请求”例如是通过管理员提供至终端5的操作而从终端5经由网络N1提供给工序管理系统100的命令。也就是说,当管理员希望在终端5的显示部50上查看统计数据时,向工序管理系统100提供输出请求。
存储部12例如包括诸如硬盘等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以及诸如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等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中的至少一个。在存储部12中,将处理单元11所获取到的作业信息与相应的人B1相关联地存储。也就是说,在存储部12中,针对人B1存储相应的作业信息。此外,在存储部12中,存储通过利用处理单元11执行统计处理所获取到的统计数据。例如,根据来自终端5的输出请求来读取存储部12中所存储的作业信息和/或统计数据。
(3)动作
以下将参考图3来说明本实施例的工序管理系统100的动作的示例。首先,将布置在作业区域A1中的第一传感器1的感测结果经由网关4和网络N1定期地发送至通信部10。因此,第一获取部101定期地获取包括第一传感器1的感测结果以及时间戳的第一时间信息(S1)。另外,将布置在作业区域A1中的第二传感器2的感测结果经由中继器20、网关4和网络N1定期地发送至通信部10。因此,第二获取部102定期地获取包括第二传感器2的感测结果以及时间戳的第二时间信息(S2)。然后,处理单元11根据第一获取部101所获取到的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获取部102所获取到的第二时间信息来定期地获取作业信息(S3)。如此获取到的作业信息被存储在存储部12中。
这里,如果没有提供输出请求(S4中为“否”),则工序管理系统100重复步骤S1至S3。相反,如果提供了输出请求(S4中为“是”),则处理单元11根据如此获取到的作业信息(存储部12中所存储的作业信息)来执行统计处理(S5)。因此,处理单元11根据输出请求(即,由管理员提供至终端5的操作输入)来生成统计数据。然后,处理单元11将如此生成的统计数据经由通信部10和网络N1发送至终端5。也就是说,输出部104将统计数据输出至终端5(S6)。此后,工序管理系统100重复步骤S1至S6。注意,工序管理系统100可被配置为:在每次处理单元11获取作业信息时执行统计处理,并且将统计处理的结果存储在存储部12中。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单元11在接收到输出请求时,将存储部12中所存储的统计数据输出至终端5。
(4)统计数据的示例
以下将列出从输出部104输出的统计数据的示例,换句话说要显示在终端5的显示部50上的统计数据的示例。以下示出的统计数据的示例是与一个人B1有关的各数据。在终端5的显示部50上,可以显示以下示出的统计数据其中之一,或者可以组合显示这些统计数据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统计数据。
(4.1)第一统计数据
第一统计数据表示一天内人B1所生产的产品的生产历史。具体地,如图4所示,将条线图E10和折线图E11作为第一统计数据显示在显示部50上。条线图E10显示在显示部50上,其中左侧的纵轴表示每单位时间(在本实施例中为每30分钟)的生产的产品数量,并且横轴表示时间。折线图E11显示在显示部50上,其中右侧的纵轴表示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总计,并且横轴表示时间。例如,在图4中,人B1从8:00到8:30生产约10个产品。此外,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人B1从11:30到12:30没有产生产品,因为人B1休息。
处理单元11根据第二时间信息来计算每单位时间的规定动作的次数(即,生产的产品数量),并且基于如此计算出的每单位时间的规定动作的次数来生成第一统计数据。
管理员通过使用终端5来查看第一统计数据,由此管理员可以了解人B1每天的生产历史,即人B1每单位时间生产产品的能力。此外,管理员通过使用终端5来查看第一统计数据,由此管理员可以了解人B1生产的产品数量减少的时间带,因此管理员还可以使用第一统计数据来搜索生产下降的任何原因。
(4.2)第二统计数据
第二统计数据表示一天内人B1的活动历史。具体地,将图5A所示的带状图E20和图5B所示的饼状图E21作为第二统计数据显示在显示部50上。
带状图E20如图5A所示以一个或多个第一区域E201、一个或多个第二区域E202和一个或多个第三区域E203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方式显示在显示部50上。第一区域E201表示人B1在作业区域A1中停留但未执行作业的时间量(以下也称为“非作业时间”)。第二区域E202表示人B1离开作业区域A1的时间量(即,缺勤时间)。第三区域E203表示人B1在作业区域A1中停留并执行作业的时间量(即,作业时间)。注意,尽管从图5A中省略,但将人缺勤第一规定时间(例如,5分钟)以上的事件次数和人缺勤第二规定时间(例如,1分钟)以上的事件次数连同带状图E20一起用字符串显示在显示部50上。
如图5B所示,饼状图E21以包括第一区域E211、第二区域E212和第三区域E213的饼状图的形式显示在显示部50上。第一区域E211表示一天内人B1的非作业时间的总计。在图5B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一区域E211中显示表示“停止”的字符串、表示非作业时间的总计的数值以及非作业时间的总计相对于人B1的活动时间的比例。第二区域E212表示一天内人B1的缺勤时间的总计。在图5B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二区域E212中显示表示“缺勤”的字符串、表示缺勤时间的总计的数值以及缺勤时间的总计相对于人B1的活动时间的比例。第三区域E213表示一天内人B1的作业时间的总计。在图5B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三区域E213中显示表示“作业”的字符串、表示作业时间的总计的数值以及作业时间的总计相对于人B1的活动时间的比例。
处理单元11根据第一时间信息来计算人B1在作业区域A1中停留的时间量(即,出勤时间)以及缺勤时间。此外,处理单元11根据如此计算的出勤时间以及第二时间信息来计算非作业时间和作业时间。然后,处理单元11根据如此计算的缺勤时间、非作业时间和作业时间来生成第二统计数据。
管理员通过使用终端5来查看第二统计数据,由此管理员可以了解人B1的活动。例如,管理员了解人B1的缺勤时间和非作业时间,由此管理员可以采取措施来减少人B1不执行作业的时间量。
(4.3)第三统计数据
第三统计数据表示一天内人B1的出勤时间和缺勤时间的历史、以及一天内的作业时间和非作业时间的历史。具体地,将图6A所示的带状图E30、图6B所示的饼状图E31、图6C所示的带状图E32和图6D所示的饼状图E33作为第三统计数据显示在显示部50上。
带状图E30如图6A所示以一个或多个第一区域E301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区域E302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方式显示在显示部50上。第一区域E301表示人B1的出勤时间。第二区域E302表示人B1的缺勤时间。注意,尽管从图6A中省略,但将人缺勤第一规定时间以上的次数和人缺勤第二规定时间以上的次数连同带状图E30一起用字符串显示在显示部50上。
如图6B所示,饼状图E31以包括第一区域E311和第二区域E312的饼状图的形式显示在显示部50上。第一区域E311表示一天内人B1的出勤时间的总计。在图6B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一区域E311中显示表示“出勤”的字符串、表示出勤时间的总计的数值以及出勤时间的总计相对于人B1的活动时间的比例。第二区域E312表示一天内人B1的缺勤时间的总计。在图6B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二区域E312中显示表示“缺勤”的字符串、表示缺勤时间的总计的数值以及缺勤时间的总计相对于人B1的活动时间的比例。
带状图E32如图6C所示以一个或多个第一区域E321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区域E322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方式显示在显示部50上。第一区域E321表示人B1的非作业时间。第二区域E332表示人B1的作业时间。注意,尽管从图6C中省略,但将人不执行作业规定时间(例如,五分钟)以上的次数和规定动作的次数(例如,生产的产品数量)连同带状图E32一起用字符串显示在显示部50上。
如图6D所示,饼状图E33以包括第一区域E331和第二区域E332的饼状图的形式显示在显示部50上。第一区域E331表示一天内人B1的非作业时间的总计。在图6D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一区域E331中显示表示“停止”的字符串、表示非作业时间的总计的数值以及非作业时间的总计相对于人B1的活动时间的比例。第二区域E332表示一天内人B1的作业时间的总计。在图6D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二区域E332中显示表示“运行”的字符串、表示作业时间的总计的数值以及作业时间的总计相对于人B1的活动时间的比例。
以与生成第二统计数据的情况类似的方式,处理单元11根据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来计算人B1的出勤时间、缺勤时间、非作业时间和作业时间,并且根据如此计算的数据来生成第三统计数据。
管理员通过使用终端5来查看第三统计数据,由此管理员可以从与管理员查看第二统计数据的情况不同的方面来如上所述了解人B1的活动。
(4.4)第四统计数据
第四统计数据表示一天内的特定时间带中的人B1的作业时间的变化。具体地,如图7所示,将散点图E40作为第四统计数据显示在显示部50上,其中纵轴表示作业时间且横轴表示时间。图7示出第四统计数据的示例,其中从约8:50到约10:00的时间带是特定时间带。
如图7所示,散点图E40以包括第一线E401、第二线E402、第三线E403和第四线E404的散点图的形式显示在显示部50上。第一线E401表示人B1的作业时间的平均值。注意,代替人B1的作业时间的平均值,第一线E401可以表示人B1的作业时间的中值。第二线E402表示在人B1正在进行标准作业的情况下的作业时间,换句话说人B1的作业时间的目标值。第三线E403和第四线E404各自表示将人B1的作业时间的值分类为正常值或异常值(离群值)所基于的阈值。也就是说,当作业时间的值大于作为第三线E403所表示的阈值的上限值、或者小于作为第四线E404所表示的阈值的下限值时,处理单元11将作业时间的值计为异常值。
在本实施例中,人B1的作业时间的目标值、作为阈值的上限值和作为阈值的下限值各自是由管理员预先设置的。
以与生成第二统计数据的情况类似的方式,处理单元11根据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来计算人B1的作业时间,并且根据如此计算出的作业时间来生成第四统计数据。注意,处理单元11可被配置为当作业时间的值连续两次或更多次或者在指定时间段内两次或更多次大于作为阈值的上限值或者小于作为阈值的下限值时,将作业时间的值计为异常值。
管理员通过使用终端5来查看第四统计数据,由此管理员可以了解人B1的作业时间的变化。此外,管理员通过使用终端5来查看第四统计数据,由此管理员可以了解作业时间的异常值,换句话说作业中的任何异常事件的发生,因此管理员可以使用第四统计数据来搜索异常事件的发生的任何原因以改善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管理员可以向终端5提供规定操作以从不同方面查看第四统计数据。具体地,如图8所示,可以从散点图E40中去除作业时间的异常值,然后可以放大散点图E41,并且可以将如此放大的散点图E41作为第四统计数据显示在显示部50上。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员可以通过作业时间的异常值被去除的状态来了解人B1的作业时间的变化。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由双点划线包围的区域E411、E412和E413中所包括的作业时间的值与作业时间的其它值相比离作业时间的目标值更远。因此,管理员查看区域E411、E412和E413,由此管理员可以采取任何措施来减少作业时间的变化。
(4.5)第五统计数据
第五统计数据以与第四统计数据类似的方式表示一天内的特定时间带中的人B1的作业时间的变化。具体地,如图9所示,将条线图E50作为第五统计数据显示在显示部50上,其中纵轴表示作业时间并且横轴表示时间。图9示出第五统计数据的示例,其中从约8:00到约10:00的时间带是特定时间带。
如图9所示,条线图E50以包括第一线E501、第二线E502、第三线E503和第四线E504的条线图的形式显示在显示部50上。第一线E501、第二线E502、第三线E503和第四线E504分别表示人B1的作业时间的平均值、人B1的作业时间的目标值、作为阈值的上限值和作为阈值的下限值。注意,以与第四统计数据类似的方式,代替人B1的作业时间的平均值,第一线E401可以表示人B1的作业时间的中值。当作业时间的值大于作为第三线E503所表示的阈值的上限值或者小于作为第四线E504所表示的阈值的下限值时,作业时间的值将被计为异常值。
与生成第二统计数据的情况类似,处理单元11根据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来计算人B1的作业时间,并且根据如此计算出的作业时间来生成第五统计数据。
管理员通过使用终端5来查看第五统计数据,由此以与管理员查看第四统计数据的情况类似的方式,管理员可以了解人B1的作业时间的变化和/或了解作业中的任何异常事件的发生。
(4.6)第六统计数据
第六统计数据表示在人B1执行的作业中包括两个不同类型的规定动作的情况下的一天内的特定时间带中的作业时间的变化。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假定人B1执行的作业包括:通过使用第一夹具来执行的第一子任务和通过使用第二夹具来执行的第二子任务。第一夹具的移动和第二夹具的移动可以通过在作业区域A1中安装两个不同的第二传感器2来检测。
具体地,将图10A所示的散点图E60和图10B所示的散点图E61作为第六统计数据显示在显示部50上。如图10A所示,散点图E60显示在显示部50上,其中纵轴表示人B1执行的第一子任务的作业时间并且横轴表示时间。如图10B所示,散点图E61显示在显示部50上,其中纵轴表示人B1执行的第二子任务的作业时间并且横轴表示时间。图10A和图10B各自示出第六统计数据的示例,其中从约8:20到约12:15的时间带是特定时间带。
以与生成第二统计数据的情况类似的方式,处理单元11根据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来计算人B1的作业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1获取第一夹具的移动被定义为规定动作的第二时间信息(以下也称为“第一信息”)和第二夹具的移动被定义为规定动作的第二时间信息(以下也称为“第二信息”)作为第二时间信息。因此,处理单元11根据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一信息来计算人B1执行的第一子任务的作业时间。此外,处理单元11根据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信息来计算人B1执行的第二子任务的作业时间。也就是说,将处理单元11所计算出的作业时间分割为第一子任务的作业时间和第二子任务的作业时间。换句话说,作业信息包括与通过分割作业所获得的各个子任务有关的信息。然后,处理单元11根据如此针对第一子任务计算出的作业时间和如此针对第二子任务计算出的作业时间来生成第六统计数据。
管理员通过使用终端5来查看第六统计数据,由此管理员可以了解人B1执行的第一子任务和第二子任务的作业时间的变化。也就是说,管理员可以针对通过分割作业所获得的多个子任务中的各子任务来了解作业时间的变化。在图10A和图10B所示的示例中,管理员可以了解异常值的发生频率在第一子任务中比在第二子任务中高、并且作业时间的变化在第二子任务中比在第一子任务中大。
(4.7)第七统计数据
第七统计数据表示一天内的特定时间带中的人B1的作业时间的变化。具体地,将图11A所示的直方图E70和图11B所示的直方图E71作为第七统计数据显示在显示部50上。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将直方图E70和E71各自显示在显示部50上,其中纵轴表示人B1所执行的作业的频率并且横轴表示人B1的作业时间的阶段。例如,在图11A中,与人B1所执行的所有单位作业的作业的作业时间落在从10秒到33秒的范围内的阶段相对应的频率约为60。在本实施例中,直方图E70是针对包括作业时间的异常值的整个作业时间,而直方图E71是针对除异常值以外的作业时间。在图11B所示的示例中,长于54秒的作业时间被定义为异常值并且被排除。注意,尽管从图11A和11B中省略,但将作业时间的平均值和作业时间的中值连同直方图E70和E71一起用字符串显示在显示部50上。
以与生成第二统计数据的情况类似的方式,处理单元11根据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来计算人B1的作业时间,并且根据如此计算出的作业时间来生成第七统计数据。
管理员通过使用终端5来查看第七统计数据,由此以与管理员查看第四统计数据的情况类似的方式,管理员可以了解人B1的作业时间的变化和/或了解作业中的任何异常事件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以与第六统计数据的示例类似的方式,假定人B1执行的作业包括第一子任务和第二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员可以向终端5提供规定操作以从不同的方面查看第七统计数据。具体地,可以将图12A所示的与第一子任务的作业时间有关的直方图E72和图12B所示的与第二子任务的作业时间有关的直方图E73作为第七统计数据显示在显示部50上。直方图E72和E73各自以异常值被去除的状态显示在显示部50上。
如图12A所示,直方图E72显示在显示部50上,其中纵轴表示人B1所执行的第一子任务的频率并且横轴表示人B1所执行的第一子任务的作业时间的阶段。如图12B所示,直方图E73显示在显示部50上,其中纵轴表示人B1所执行的第二子任务的频率并且横轴表示人B1所执行的第二子任务的作业时间的阶段。注意,尽管从图12A中省略,但将第一子任务的作业时间的平均值和第一子任务的作业时间的中值连同直方图E72一起用字符串显示在显示部50上。以类似的方式,尽管从图12B中省略,但将第二子任务的作业时间的平均值和第二子任务的作业时间的中值连同直方图E73一起用字符串显示在显示部50上。
在上述情况下,管理员可以了解人B1所执行的第一子任务和第二子任务的作业时间的变化。也就是说,管理员可以针对通过分割作业所获得的多个子任务中的各子任务了解作业时间的变化。
(4.8)第八统计数据
第八统计数据表示人B1每月的活动时间的推移。具体地,如图13所示,将条线图E80和折线图E81作为第八统计数据显示在显示部50上。条线图E80显示在显示部50上,其中左侧的纵轴表示活动时间并且横轴表示一年中的月份。折线图E81显示在显示部50上,其中右侧的纵轴表示运行率并且横轴表示一年中的月份。如本文所使用的,“运行率”是人B1的出勤时间与活动时间的比率。
条线图E80以包括第一区域E801和第二区域E802的条线图的形式显示在显示部50上。第一区域E801表示人B1的出勤时间。第二区域E802表示人B1的缺勤时间。折线图E81以包括直线E810的折线图的形式显示在显示部50上。直线E810表示运行率的目标值。
以与生成第二统计数据的情况类似的方式,处理单元11根据第一时间信息来计算人物B1的出勤时间和缺勤时间,并且根据如此计算出的出勤时间和缺勤时间来生成第八统计数据。
管理员通过使用终端5来查看第八统计数据,由此管理员可以了解人B1的活动时间。此外,管理员通过使用终端5来查看第八统计数据,由此管理员可以采取诸如改善人B1的活动等的措施,使得人B1的运行率达到目标值。
以下将通过与比较例的工序管理方法进行比较来说明本实施例的工序管理系统100的优点。在比较例的工序管理方法中,存在监督由人所执行的作业的监督员,并且监督员通过使用例如秒表来测量人执行作业所需的时间量和/或通过使用例如摄像机来拍摄人所执行的作业的图像。此外,在比较例的工序管理方法中,监督员汇总并分析所测量到和拍摄到的数据。在比较例的工序管理方法中,监督员必须连续监督人所执行的作业以及/或者汇总和分析所测量到和拍摄到的数据,因此,必须为该作业指派人员,这可能增加人员成本。此外,在比较例的工序管理方法中,人的作业区域周围存在监督员,因此人可能会意识到监督员,可能容易感到压力,并且几乎不能专注于作业。
相比之下,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来获取与人B1在作业区域A1中重复执行的作业有关的作业信息。因此,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与仅获取生产设施(包括夹具C1)的动作时间量的情况相比以及与比较例的工序管理方法相比,更容易了解人B1执行的作业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安装在作业区域A1中的第一传感器1和第二传感器2从感测结果获取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因此,不同于比较例的工序管理方法,本实施例可以在无需在作业区域的周围布置监督员的情况下获取了解人B1执行的作业的状态所需的数据。此外,本实施例可以利用处理单元11根据如此获取到的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来获取作业信息。不同于比较例的工序管理方法,本实施例由此不需要指派人员来监督作业、汇总作业和分析作业,因此可以容易地了解人B1所执行的作业的状态,并且另外,可以降低人员成本。此外,不同于比较例的工序管理方法,本实施例不需要布置监督员,因此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人B1不太可能感到压力并且可以容易地专注于作业。
此外,由于仅在监督员完成分析作业之后管理员才可以查看所分析的数据,因此比较例的工序管理方法的即时性低。相比之下,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至少获取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来利用处理单元11获取作业信息,因此可以实时地了解人B1执行的作业的状态。
(5)变形例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示例。可以根据设计等以各种方式修改上述实施例,只要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即可。与工序管理系统100的功能类似的功能可以通过工序管理方法、计算机程序、或者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的非暂时性存储介质等来实现。
根据一方面的工序管理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获取与人B1存在于作业区域A1中的时间量有关的第一时间信息。该工序管理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获取与人B1在作业区域A1中进行规定动作的动作时间量有关的第二时间信息。该工序管理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根据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来获取与人B1重复执行的作业有关的作业信息,该作业包括规定动作。
根据一方面的程序是被配置为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工序管理方法的程序。
以下将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以下所述的变形例相应地可组合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工序管理系统100包括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作为主要硬件组件。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工序管理系统100的功能可以通过使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来实现。该程序可以预先存储在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中,可以经由电信网络来提供,或者可以作为诸如用于存储程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存储卡、光盘或硬盘驱动器等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来提供。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器可以由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IC)或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的单个或多个电子电路构成。这里提到的诸如IC或LSI等的集成电路根据集成的程度而可以以其它方式指代,并且包括被称为系统LSI、超大规模集成(VLSI)或特大规模集成(ULSI)的集成电路。此外,可以采用在LSI的制造之后可编程的FPGA或者允许LSI中的连接的重新配置或LSI中的电路单元的重新配置的逻辑器件作为处理器。这多个电子电路可以收集在单个芯片上或者可以分布在多个芯片上。这多个芯片可以收集在单个电路中或者可以分布在多个装置中。如本文所提到的,计算机系统包括包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的微控制器。因而,微控制器也由包含半导体集成电路或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一个或多个电子电路构成。
此外,将工序管理系统100中的多个功能收集在一个服务器中不是工序管理系统100的必须配置。也就是说,工序管理系统100的组件可以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中。可选地,工序管理系统100的至少一些功能可以通过云(云计算)等来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工序管理系统100不限于由服务器实现的方面,而是可以通过在终端5上安装应用来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在作业区域A1的周围安装被配置为拍摄作业区域A1的图像的照相机。工序管理系统100的通信部10可以例如经由网关4和网络N1来获取照相机所拍摄到的图像(静止图像和/或运动图像)。处理单元11可以将如此获取到的图像与作业信息相关联。也就是说,作业信息可以与通过拍摄作业区域A1所获得的图像相关联。该方面的优点在于:可以从视觉上容易地了解人B1执行的作业的状态。例如,当管理员通过使用终端5来查看统计数据并因此发现作业时间的异常值时,管理员可以通过查看生成了异常值的时间带中的图像来搜索异常值的发生原因。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于彼此识别人B1的方法不限于基于第一传感器1和第二传感器2的标识符来识别人B1的方面,而是可以是使用利用人B1作为传输介质的人体内通信、或者人B1所持有的识别标签等来识别人B1的方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2不限于检测夹具C1的移动以检测规定动作的方面,而是第二传感器2可被配置为通过检测使用夹具C1的人B1的移动来检测规定动作。例如,假定作业台A11具有仅当人B1使用夹具C1时人B1的一部分才进入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传感器2检测该空间中的物体(例如,人B1的手臂)的有无,由此第二传感器2可以检测使用夹具C1的人B1所做出的规定动作。因此,规定动作期望地被检测为作业的过程中的特定作业或特定动作,但也可被检测为与这样的特定作业或动作分开进行的特定动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要与第一传感器1的感测结果相关联的时间戳不一定由网关4添加,而是可以由第一传感器1或通信部10添加。也就是说,时间戳可以由通信部10在通信部10获取到第一传感器1的感测结果时添加,或者时间戳可以在第一传感器1检测到人B1的有无时添加至感测结果。此外,要与第二传感器2的感测结果相关联的时间戳不一定由网关4添加,而是可以由第二传感器2、中继器20或通信部10添加。也就是说,时间戳可以由通信部10在通信部10获取到第二传感器2的感测结果时添加,时间戳可以在第二传感器2检测到动作时添加至感测结果,或者时间戳可以由中继器20在中继器20获取到第二传感器2的感测结果时添加。此外,要与第三传感器3的感测结果相关联的时间戳不一定由网关4添加,而是可以由第三传感器3或通信部10添加。也就是说,时间戳可以由通信部10在通信部10获取到第三传感器3的感测结果时添加,或者时间戳可以在第三传感器3检测到作业状况时添加至感测结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获取部101可以在无需获取时间戳的情况下,从第一传感器1获取人B1的出勤时间和缺勤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人B1的出勤时间和缺勤时间至少是由第一传感器1或网关4获得的。类似地,第二获取部102可以在无需获取时间戳的情况下,从第二传感器2获取规定动作所需的时间量。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动作所需的时间量至少是由第二传感器2、中继器20或网关4获得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1不限于具有发光单元和受光单元彼此集成的配置,而是可以具有发光单元和受光单元容纳在不同壳体中的配置。此外,第一传感器1的配置不限于受光单元检测反射光的配置,而是第一传感器1的配置可以是第一传感器1在检测到从发光单元投射的光的遮断时检测到存在人B1的配置(所谓的透过型光电传感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1可以将其感测结果通过有线通信发送至网关4。类似地,第二传感器2可以将其感测结果通过有线通信发送至网关4。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2可以包括与网关4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在这方面,第二传感器2可以在无需使用中继器20的情况下将感测结果发送至网关4。因此,在这方面,不需要中继器20。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1、第二传感器2和第三传感器3各自可以具有在无需使用网关4的情况下经由网络N1进行与工序管理系统100的通信部10的无线通信的方面。在这方面,不需要网关4。
在上述实施例中,工序管理系统100可以通过至少从第一传感器1和第二传感器2各自获取感测结果来利用处理单元11获取作业信息。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传感器3不需要安装在设施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夹具C1不限于铰接夹,而是至少是人B1针对各单位作业所使用的方面。例如,夹具C1可以是电动螺丝刀。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传感器2可以具有如下的方面:第二传感器2检测流经夹具C1的电流的大小以判断夹具C1是否处于动作状态。例如,第二传感器2是诸如电流互感器等的电流传感器,并且附接至夹具C1的电源线缆以检测流经夹具C1的电流。
(总结)
如上所述,第一方面的工序管理系统(100)包括第一获取部(101)、第二获取部(102)和处理单元(11)。第一获取部(101)被配置为获取与人(B1)存在于作业区域(A1)中的时间量有关的第一时间信息。第二获取部(102)被配置为获取与人(B1)在作业区域(A1)中进行规定动作的动作时间量有关的第二时间信息。处理单元(11)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来获取与人(B1)重复执行的作业有关的作业信息,该作业包括规定动作。
该方面的优点在于:可以容易地了解人(B1)执行的作业的状态。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工序管理系统(100)中,参考第一方面,第二获取部(102)被配置为获取作业区域(A1)中所使用的夹具(C1)的动作时间量作为第二时间信息。
该方面的优点在于:与检测人(B1)的动作以获取第二时间信息的情况相比,更容易获取第二时间信息。
在根据第三方面的工序管理系统(100)中,参考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至少之一包括与获取时刻有关的时间戳。
该方面的优点在于:容易了解人(B1)执行作业的时间带。
在第四方面的工序管理系统(100)中,参考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还包括输出部(104),所述输出部(104)被配置为将作业信息输出为要以可视方式显示在显示部(50)上的数据。
该方面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包括作业区域A1的现场使用显示部(50)查看从输出部(104)输出的数据,容易改善人B1执行的作业。
在第五方面的工序管理系统(100)中,参考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处理单元(11)被配置为以人(B1)为单位单独地获取作业信息。
该方面的优点在于:即使在多个人(B1)执行多个单位的作业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人(B1)为单位容易地了解多个单位的作业的状态。
在第六方面的工序管理系统(100)中,参考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处理单元(11)被配置为根据作业信息来执行统计处理。
该方面的优点在于:参考统计处理之后的数据,更容易了解人(B1)执行的作业的状态。
在第七方面的工序管理系统(100)中,参考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作业信息与通过拍摄作业区域(A1)所获得的图像相关联。
该方面的优点在于:可以从视觉上容易地了解人(B1)执行的作业的状态。
在第八方面的工序管理系统(100)中,参考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作业信息包括与通过分割作业所获得的各个子任务有关的信息。
该方面的优点在于:可以针对各个子任务容易地详细了解人(B1)执行的作业的状态。
在第九方面的工序管理系统(100)中,参考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还包括第一传感器(1)和第二传感器(2)。第一传感器(1)被配置为检测作业区域(A1)中的人(B1)的有无。第二传感器(2)被配置为检测规定动作。
该方面的优点在于:可以容易地了解人(B1)执行的作业的状态。
根据第十方面的工序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与人(B1)存在于作业区域(A1)中的时间量有关的第一时间信息。该工序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与人(B1)在作业区域(A1)中进行规定动作的动作时间量有关的第二时间信息。该工序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来获取与人(B1)重复执行的作业有关的作业信息,该作业包括规定动作。
该方面的优点在于:可以容易地了解人(B1)执行的作业的状态。
第十一方面的程序是被配置为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第十方面的工序管理方法的程序。
该方面的优点在于:可以容易地了解人(B1)执行的作业的状态。
根据第二方面至第九方面的配置不是工序管理系统(100)所必需的配置,因此可以相应地省略。
顺便提及,在第一方面的工序管理系统(100)中,处理单元(11)可以通过基于例如如此获取到的作业时间的历史的机器学习来设置要判断作业时间的异常值所基于的阈值。也就是说,阈值不一定必须由管理员手动设置,而是可以由处理单元(11)自动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工序管理系统不必包括第一获取部(101)或第二获取部(102),并且另外,工序管理系统不必具有利用处理单元(11)获取作业信息的功能。也就是说,第十二方面的工序管理系统包括获取部和处理单元(11)。获取部被配置为获取人(B1)重复执行的作业所需的作业时间。处理单元(11)被配置为根据获取部所获取到的作业时间的历史来设置要判断作业时间的异常值所基于的阈值。
此外,在第一方面的工序管理系统(100)中,处理单元(11)可以根据例如如此获取到的作业信息的历史,来将作业信息中所包括的参数中的一些参数作为时间序列数据显示在显示部(50)上。如本文所使用的,参数例如是人(B1)的出勤时间、缺勤时间、作业时间或非作业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工序管理系统不必包括第一获取部(101)或第二获取部(102),并且另外,工序管理系统不必具有利用处理单元(11)获取作业信息的功能。也就是说,第十三方面的工序管理系统包括获取部和处理单元(11)。获取部被配置为获取与人(B1)重复执行的作业有关的作业信息。处理单元(11)被配置为根据如此获取到的作业信息的历史,来将作业信息中所包括的参数中的一些参数作为时间序列数据显示在显示部(50)上。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传感器
2 第二传感器
50 显示部
100 工序管理系统
101 第一获取部
102 第二获取部
104 输出部
11处理单元
A1 作业区域
B1 人
C1 夹具。

Claims (11)

1.一种工序管理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部,其被配置为获取与人存在于作业区域中的时间量有关的第一时间信息;
第二获取部,其被配置为获取与所述人在所述作业区域中进行规定动作的动作时间量有关的第二时间信息;以及
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来获取与所述人重复执行的作业有关的作业信息,所述作业包括所述规定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序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获取部被配置为获取在所述作业区域中所使用的夹具的动作时间量作为所述第二时间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序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至少之一包括与获取时刻有关的时间戳。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序管理系统,还包括:
输出部,其被配置为将所述作业信息输出为要以可视方式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序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以人为单位单独地获取所述作业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序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作业信息来执行统计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序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作业信息与通过拍摄所述作业区域所获得的图像相关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序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作业信息包括与通过分割所述作业所获得的各个子任务有关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序管理系统,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作业区域中的所述人的有无;以及
第二传感器,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规定动作。
10.一种工序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与人存在于作业区域中的时间量有关的第一时间信息;
获取与所述人在所述作业区域中进行规定动作的动作时间量有关的第二时间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来获取与所述人重复执行的作业有关的作业信息,所述作业包括所述规定动作。
11.一种程序,其被配置为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序管理方法。
CN201980088436.1A 2019-01-09 2019-12-13 工序管理系统、工序管理方法和程序 Pending CN1132727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2218 2019-01-09
JP2019-002218 2019-01-09
PCT/JP2019/048850 WO2020145027A1 (ja) 2019-01-09 2019-12-13 工程管理システム、工程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2747A true CN113272747A (zh) 2021-08-17

Family

ID=71521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8436.1A Pending CN113272747A (zh) 2019-01-09 2019-12-13 工序管理系统、工序管理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56677A1 (zh)
JP (1) JPWO2020145027A1 (zh)
CN (1) CN113272747A (zh)
WO (1) WO2020145027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4284A (ja) * 1993-12-14 1995-06-27 Sony Corp 作業速度の管理方法
CN101469486A (zh) * 2007-12-28 2009-07-0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
WO2013171864A1 (ja) * 2012-05-16 2013-11-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作業管理方法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CN107430713A (zh) * 2015-03-10 2017-12-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远程作业辅助系统
JP2018180588A (ja) * 2017-04-03 2018-11-1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作業時間計測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作業指示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6789A (ja) * 2002-01-24 2003-07-31 Fujitsu Ltd 作業支援システム、そ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方法
JP2006221410A (ja) * 2005-02-10 2006-08-24 Seiko Epson Corp 生産効率解析システムと生産効率解析プログラムと記録媒体と生産効率解析方法
US9659269B2 (en) * 2009-03-27 2017-05-23 Mark Lamoncha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employee productivity
JP5730504B2 (ja) * 2010-06-21 2015-06-10 株式会社構造計画研究所 作業分析装置、作業分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229375B2 (en) * 2013-03-12 2019-03-12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Monitoring recurring activities and locations of workers
JP6295837B2 (ja) * 2014-05-30 2018-03-2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作業分析システム、作業分析方法、及び作業分析プログラム
JP7490600B2 (ja) * 2021-03-09 2024-05-27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4284A (ja) * 1993-12-14 1995-06-27 Sony Corp 作業速度の管理方法
CN101469486A (zh) * 2007-12-28 2009-07-0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
WO2013171864A1 (ja) * 2012-05-16 2013-11-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作業管理方法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CN107430713A (zh) * 2015-03-10 2017-12-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远程作业辅助系统
JP2018180588A (ja) * 2017-04-03 2018-11-1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作業時間計測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作業指示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145027A1 (ja) 2021-11-18
WO2020145027A1 (ja) 2020-07-16
US20220156677A1 (en) 2022-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7254B2 (en) Automated conveyance system maintenance
CN109495533B (zh) 一种智能物联网管理系统及方法
KR101730450B1 (ko) 액티브 블랙박스를 이용한 공장설비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910102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KR101730451B1 (ko) 무선통신망을 이용한 공장설비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362568B (zh) 电梯的异常诊断系统
EP406635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line fault detection
CN108357999B (zh) 监控救援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165530B1 (ko) 센서 어댑터을 구비한 철도 설비 상태 데이터 수집 시스템
KR101779827B1 (ko) 제조 장비 및 설비에 대한 원격 모니터링 및 제어 시스템 및 이에 관한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CN102804211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处理程序
KR20190140529A (ko) IoT 플랫폼 기술을 활용한 스마트 팩토리의 에너지 절감시스템
KR20180028106A (ko) 위치 기반 서비스를 이용한 생산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JP6177113B2 (ja) 保全点検システム
CN107886678B (zh) 室内监护方法、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092767A (zh) 用于调试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JP6649244B2 (ja) 自動点検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動点検方法
US2021016618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work evaluation system
CN113272747A (zh) 工序管理系统、工序管理方法和程序
KR20180057920A (ko) 태양광 발전효율을 감시 및 분석하는 시스템
US2016001226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collecting inspection records
KR20160044427A (ko) 스마트 원격 승강기 케어 시스템
CN112185047B (zh) 一种山火火情等级评定方法及系统
KR101155867B1 (ko) 정전관리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2088342A (zh) 声音检查系统以及声音检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