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1535A - 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轨迹打点方法及智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轨迹打点方法及智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1535A
CN113271535A CN202110539917.9A CN202110539917A CN113271535A CN 113271535 A CN113271535 A CN 113271535A CN 202110539917 A CN202110539917 A CN 202110539917A CN 113271535 A CN113271535 A CN 113271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duration
standard deviation
static
upd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99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1535B (zh
Inventor
董思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ELF Education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ELF Education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ELF Education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ELF Education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3991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153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7184 priority patent/WO202224182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1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1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1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1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04W4/027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using movement velocity, acceler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detecting a user operation or a tactile contact or a motion of the dev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轨迹打点方法及智能设备,包括:采集当前时刻及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加速度数据,计算所述加速度数据的标准差;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则根据所述标准差更新第一持续时长,所述第一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大于第一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且所述第一持续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本发明可避免短时间行为的干扰,减少状态切换过程中的抖动,对设备状态的检测更准确。

Description

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轨迹打点方法及智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指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轨迹打点方法及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智能设备通常都有GPS轨迹跟踪记录功能,比如运动手环/手表的运动轨迹追踪、儿童手表的轨迹路线绘制以及手机上面的咕咚、百度地图等软件的运动路线轨迹记录等功能。
这种轨迹路线的绘制需要打开GPS,定时获取GPS位置信息,即定时GPS打点,再将所有的打点连接起来。
但是有一些场景,比如用户长时间在同一个位置没有移动,若定时打点则会出现功耗的浪费。我们知道,这些智能设备的GPS在持续工作时功耗还是比较大的,而智能设备的电池容量又是有限的。
又有一些场景,比如用户突然出现快速地移动,若定时打点会导致轨迹记录不够精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一种方法是获取用户的运动状态,根据运动状态自适应地调整打点频率。由于用户总是携带智能设备,所以获取智能设备的状态相当于获取了用户的运动状态。若设备当前在运动,则加快打点频率;若设备处于静止态,则减慢打点频率。
目前设备状态检测,一般是根据智能设备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加速度数据,计算加速度数据的标准差,比较该标准差与阈值之间的大小;若标准差小于阈值,则设备处于静止态;若大于阈值,则设备处于运动态。该方法简单,但在很多场景设备状态检测不准确,不能够对很多日常动作做到抗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轨迹打点方法及智能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设备状态检测方法简单,设备状态识别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包括:采集当前时刻及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加速度数据,计算所述加速度数据的标准差;
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则根据所述标准差更新第一持续时长,所述第一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大于第一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且所述第一持续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进一步地,包括: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且在预设时间内步数增加达到预设步数阈值,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进一步地,包括: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根据所述标准差更新第三持续时长,所述第三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小于第三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且所述第三持续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第二静止态。
进一步地,包括: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运动态,根据所述标准差更新第二持续时长,所述第二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小于第二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运动态,且所述第二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静止态。
进一步地,包括:若所述设备状态发生更新,且上报间隔达到最小上报间隔,则上报更新后的设备状态。
进一步地,包括:若所述设备状态更新为运动态,但上报间隔未达到最小上报间隔,则标记等待上报,并记录待上报的运动信息;在下一个上报时刻上报所述待上报的运动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备状态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采集当前时刻及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加速度数据,计算所述加速度数据的标准差;
统计更新模块,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则根据所述标准差更新第一持续时长,所述第一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大于第一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状态更新模块,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且所述第一持续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进一步地,所述状态更新模块,还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且在预设时间内步数增加达到预设步数阈值,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迹打点方法,基于前述的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包括:
接收上报的设备状态;
若所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则更新用户轨迹的打点频率为第一打点频率;
若所述设备状态为静止态,则更新用户轨迹的打点频率为第二打点频率;
若所述设备状态为第二静止态,则更新用户轨迹的打点频率为第三打点频率;
其中,所述第一打点频率不小于所述第二打点频率,所述第二打点频率不小于所述第三打点频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的设备状态检测方法。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轨迹打点方法及智能设备,至少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进行状态迁移时,需要看标准差是否持续满足向另一状态迁移的条件,若满足,则进行状态的切换,这样可避免短时间行为的干扰,减少状态切换过程中的抖动。
2、本发明引入了最小上报间隔的概念,控制了设备状态变迁的上报频度,避免设备状态频繁切换导致的功耗增加。
3、本发明使用了计步数据作为输入,在发生突然行走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切换到运动态,从而使用户的轨迹打点更准确。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轨迹打点方法及智能设备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设备状态检测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设备状态检测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轨迹打点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设备状态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设备状态检测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种具体实施场景中设备状态变化过程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获取模块,200.统计更新模块,300.状态更新模块,400.状态上报模块,20.智能设备,21.存储器,22.处理器,23.计算机程序,10.设备状态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制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目前设备状态检测方法是:根据智能设备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加速度数据,计算加速度数据的标准差,对得到的标准差与阈值之间进行比较。若标准差小于阈值,则设备处于静止态;若大于阈值,则设备处于运动态。该方法虽然简单,但在很多场景下设备状态检测不准确,容易受短时间行为的干扰。
本发明的设计构思是:在进行状态迁移时,需要看标准差是否持续满足向另一状态迁移的条件,若满足,则进行状态的切换,这样可避免短时间行为的干扰,减少状态切换过程中的抖动。另外,引入了最小上报间隔的概念,控制上报频度,减小设备状态频繁切换导致的功耗增加;同时使用了计步数据作为输入,在发生突然行走的情况下,也可以及时切换到运动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S100采集当前时刻及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加速度数据,计算这些加速度数据的标准差。
使用智能设备上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加速度数据,计算采集的当前时刻及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加速度数据的标准差,将计算出的标准差作为当前时刻的标准差。
比如,以50Hz的频率采样加速度数据,预设时间段为3s,获取从当前时刻开始向前3s内的数据,即150个加速度数据。使用这150个数据计算标准差,作为当前时刻的标准差。采用标准差可以避免受到个别异常数据的干扰。
采用滑动窗口的形式进行标准差的计算,比如每次滑动1个数据,按1-150、2-151、3-152、4-153……滑动计算计算标准差,这样每秒可获得50个标准差。采用滑动窗口的形式计算标准差,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数据变化更平滑。
步骤S200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则根据标准差更新第一持续时长,第一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大于第一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步骤S210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且第一持续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步骤S300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运动态,根据标准差更新第二持续时长,第二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小于第二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步骤S310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运动态,且第二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静止态。
步骤S400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根据标准差更新第三持续时长,第三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小于第三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步骤S410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且第三持续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第二静止态。
具体地,将设备的状态分为三种,分别是:静止态、第二静止态和运动态。静止态是指设备处于小范围的移动,该范围可预先设定,比如日常的原地行为。第二静止态指设备基本没有移动,比如,携带设备的用户坐在某处未移动,或设备被搁置于某处,导致设备基本未移动。运动态指大范围的移动,包括走路、乘车等真实移动场景。
假设静止态对应的轨迹打点频率为A,则第二静止态的轨迹打点频率可远小于A,这样既保证了轨迹打点的准确性,又大大节省了设备的功耗。运动态的轨迹打点频率可大于A,这样可提高轨迹跟踪的精确度。
设备状态可进一步细分,比如对运动态按移动速度进一步细分,速度越快,打点频率越高,这样可提高轨迹跟踪的精确度。由于原理是类似的,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简单起见,本实施例按照三种状态进行阐述。
若设备状态从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变迁到运动态,则标准差会变大,大于第一预设门限。为了避免误判,需要标准差持续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只有当标准差持续大于第一预设门限的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我们才认为设备状态变迁到运动态。
为此,在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时,需要根据当前时刻的标准差更新第一持续时长。具体地,若标准差小于第一预设门限,则清零第一持续时长;若标准差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则第一持续时长加1或1个时间单位。若第一持续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同理,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则根据标准差更新第三持续时长。具体地,若标准差大于等于第三预设门限,则清零第三持续时长;若标准差小于第三预设门限,则第三持续时长加1或1个时间单位。若第三持续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第二静止态。
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运动态,根据标准差更新第二持续时长。具体地,若标准差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则清零第二持续时长;若标准差小于第二预设门限,则第二持续时长加1或1个时间单位。若第二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静止态。
步骤S500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且在预设时间内步数增加达到预设步数阈值,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具体地,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获取智能设备统计的计步数据;若发现在预设时间内步数增加量达到预设步数阈值,说明设备由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转为运动态。这样可及时检测出设备突然运动的情况。
若用户轨迹打点与设备状态检测不是同一个模块,则需要设备状态检测模块给用户轨迹打点模块上报设备状态。可选地,当设备状态发生变迁时,设备状态检测模块主动上报更新的设备状态。
本实施例,通过在进行状态迁移时,看标准差是否持续满足向另一状态迁移的条件,若满足,则进行状态的切换,这样可避免短时间行为的干扰,减少状态切换过程中的抖动;通过使用了计步数据,在发生突然行走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切换到运动态,从而使用户的轨迹打点更准确。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种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S100采集当前时刻及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加速度数据,计算这些加速度数据的标准差。
步骤S200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则根据标准差更新第一持续时长,第一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大于第一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步骤S210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且第一持续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步骤S300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运动态,根据标准差更新第二持续时长,第二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小于第二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步骤S310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运动态,且第二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静止态。
步骤S400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根据标准差更新第三持续时长,第三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小于第三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步骤S410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且第三持续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第二静止态。
步骤S500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且在预设时间内步数增加达到预设步数阈值,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步骤S220若所述设备状态更新为运动态,则判断上报间隔是否达到最小上报间隔;
步骤S230若所述设备状态更新为运动态,且上报间隔未达到最小上报间隔,则标记等待上报,并记录待上报的运动信息。
步骤S240在下一个上报时刻,上报待上报的运动信息。
步骤S250若所述设备状态更新为运动态,且上报间隔达到最小上报间隔,则上报更新后的设备状态。
具体地,当设备状态发生变迁时,需要主动上报更新的设备状态。为了减少上报量,避免状态频繁切换导致功耗过大,引入最小上报间隔,该参数根据应用需要配置。只有当连续两次上报间隔达到最小上报间隔,才允许上报。
若设备状态更新为运动态,但上报间隔未达到最小上报间隔,则标记等待上报,并记录待上报的运动信息。待上报的运动信息可以为状态切换发生的时间,或运动时间或运动时间所占比例。当上报时刻到达时,将待上报的运动信息进行上报。有可能在等待上报期间,设备状态又从运动态切回到静止态,也仍然需要在下一个上报时刻上报待上报的运动信息。这样有助于提高用户轨迹跟踪的精确度,而不是简单的忽略。
步骤S320若设备状态更新为第二静止态,则立即上报更新后的设备状态。
由于第二静止态识别较准确,所以可立即上报。立即上报也有助于降低打点频度,从而降低设备的功耗。
步骤S420若设备状态更新为静止态,且上报间隔达到最小上报间隔,则上报更新后的设备状态。
本实施例,通过引入了最小上报间隔的概念,控制了设备状态变迁的上报频度,避免设备状态频繁切换导致的功耗增加;在等待上报期间,即时设备状态从静止态检测到运动态而最后又回到静止态,也需要将中间发生的运动态的信息进行上报,这样可以使轨迹跟踪更准确。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一种轨迹打点方法,包括:
步骤S10接收上报的设备状态;
步骤S20若设备状态为运动态,则更新用户轨迹的打点频率为第一打点频率;
步骤S30若设备状态为静止态,则更新用户轨迹的打点频率为第二打点频率;
步骤S40若设备状态为第二静止态,则更新用户轨迹的打点频率为第三打点频率。
其中,第一打点频率不小于第二打点频率,第二打点频率不小于第三打点频率。
可选地,第三打点频率设为0,相当于当设备状态为第二静止态时,停止GPS打点。进一步可选地,若无其他功能需要使用智能设备上的GPS,则关掉GPS功能,这样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
本实施例根据不同的设备状态自适应调整轨迹打点频率,在保证轨迹完整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节省了功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一种设备状态检测装置10,包括:
获取模块100,用于采集当前时刻及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加速度数据,计算这些加速度数据的标准差。
统计更新模块200,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则根据标准差更新第一持续时长,第一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大于第一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状态更新模块300,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且第一持续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统计更新模块200,还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运动态,根据所述标准差更新第二持续时长,所述第二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小于第二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状态更新模块300,还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运动态,且第二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静止态。
统计更新模块200,还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根据标准差更新第三持续时长,所述第三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小于第三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状态更新模块300,还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且第三持续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第二静止态。
具体地,将设备的状态分为三种,分别是:静止态、第二静止态和运动态。静止态是指设备处于小范围的移动。第二静止态指设备基本没有移动。运动态指大范围的移动。
设备状态可进一步细分,比如对运动态按移动速度进一步细分,速度越快,打点频率越高,这样可提高轨迹跟踪的精确度。由于原理是类似的,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简单起见,本实施例按照三种状态进行阐述。
在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时,需要根据当前时刻的标准差更新第一持续时长。具体地,若标准差小于第一预设门限,则清零第一持续时长;若标准差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则第一持续时长加1或1个时间单位。若第一持续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同理,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则根据标准差更新第三持续时长。具体地,若标准差大于等于第三预设门限,则清零第三持续时长;若标准差小于第三预设门限,则第三持续时长加1或1个时间单位。若第三持续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第二静止态。
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运动态,根据标准差更新第二持续时长。具体地,若标准差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则清零第二持续时长;若标准差小于第二预设门限,则第二持续时长加1或1个时间单位。若第二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静止态。
状态更新模块300,还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且在预设时间内步数增加达到预设步数阈值,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具体地,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获取智能设备统计的计步数据;若发现在预设时间内步数增加量达到预设步数阈值,说明设备由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转为运动态。这样可及时检测出设备突然运动的情况。
可选地,当设备状态发生变迁时,设备状态检测模块主动上报更新的设备状态。
本实施例,通过在进行状态迁移时,看标准差是否持续满足向另一状态迁移的条件,若满足,则进行状态的切换,这样可避免短时间行为的干扰,减少状态切换过程中的抖动;通过使用了计步数据,在发生突然行走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切换到运动态,从而使用户的轨迹打点更准确。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一种设备状态检测装置10,包括:
获取模块100,用于采集当前时刻及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加速度数据,计算这些加速度数据的标准差。
统计更新模块200,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则根据标准差更新第一持续时长,第一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大于第一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状态更新模块300,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且第一持续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统计更新模块200,还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运动态,根据所述标准差更新第二持续时长,所述第二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小于第二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状态更新模块300,还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运动态,且第二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静止态。
统计更新模块200,还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根据标准差更新第三持续时长,所述第三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小于第三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状态更新模块300,还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且第三持续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第二静止态。
状态更新模块300,还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且在预设时间内步数增加达到预设步数阈值,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状态上报模块400,用于若所述设备状态更新为运动态,则判断上报间隔是否达到最小上报间隔;若所述设备状态更新为运动态,且上报间隔未达到最小上报间隔,则标记等待上报,并记录待上报的运动信息;在下一个上报时刻,上报待上报的运动信息;若所述设备状态更新为运动态,且上报间隔达到最小上报间隔,则上报更新后的设备状态。
具体地,当设备状态发生变迁时,需要主动上报更新的设备状态。为了减少上报量,避免状态频繁切换导致功耗过大,引入最小上报间隔,该参数根据应用需要配置。只有当连续两次上报间隔达到最小上报间隔,才允许上报。
若设备状态更新为运动态,但上报间隔未达到最小上报间隔,则标记等待上报,并记录待上报的运动信息。待上报的运动信息可以为状态切换发生的时间,或运动时间或运动时间所占比例。当上报时刻到达时,将待上报的运动信息进行上报。有可能在等待上报期间,设备状态又从运动态切回到静止态,也仍然需要在下一个上报时刻上报待上报的运动信息。这样有助于提高用户轨迹跟踪的精确度,而不是简单的忽略。
状态上报模块400,还用于若设备状态更新为第二静止态,则立即上报更新后的设备状态。
由于第二静止态识别较准确,所以可立即上报。立即上报也有助于降低打点频度,从而降低设备的功耗。
状态上报模块400,还用于若设备状态更新为静止态,且上报间隔达到最小上报间隔,则上报更新后的设备状态。
本实施例,通过引入了最小上报间隔的概念,控制了设备状态变迁的上报频度,避免设备状态频繁切换导致的功耗增加;在等待上报期间,即时设备状态从静止态检测到运动态而最后又回到静止态,也需要将中间发生的运动态的信息进行上报,这样可以使轨迹跟踪更准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设备状态检测装置的实施例与前述提供的设备状态检测方法的实施例均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能够取得相同的技术效果。因而,设备状态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内容可以参照前述设备状态检测方法的实施例内容的记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一种智能设备20,包括存储器21、处理器22。
存储器2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23。处理器22运行计算机程序23时实现如前述记载的设备状态检测方法。
作为一个示例,处理器21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根据前述记载的步骤S100-S500。另外地,处理器21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记载的设备状态检测装置中的各模块的功能。作为又一个示例,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获取模块100、统计更新模块200和状态更新模块300的功能。
可选地,根据完成本发明的具体需要,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为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每个模块/单元可以为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在设备状态检测装置中的执行过程。作为示例,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为虚拟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单元,譬如获取模块100、统计更新模块200和状态更新模块300。
处理器用于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设备状态检测。根据需要,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通用处理器或其他逻辑器件等。
存储器可以为任意能够实现数据、程序存储的内部存储单元和/或外部存储设备。譬如,存储器可以为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C)、安全数字(SD)卡或闪存卡等。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及数据。
根据需要,智能设备2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显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及总线等。智能设备20还可以是单片机,或集成了中央处理单元(CPU)及图形处理单元(GPU)的计算设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用于实现相应功能的单元、模块的划分是出于便利于说明、叙述的目的,根据应用需求,将上述单元、模块做进一步的划分或者组合,即将装置/设备的内部结构重新进行划分、组合,以实现的上述记载的功能。
上述实施例的各个单元、模块可以分别采用单独的物理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元、模块集成在一个物理单元。上述实施例的各个单元、模块可以采用硬件和/或软件功能单元的实现对应的功能。上述实施例的多个单元、组件、模块之间可以的直接耦合、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通过总线或者接口实现;多个单元或装置的之间的耦合、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类似的方式。相应地,上述实施例的各个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叙述及区分,并不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个具体实施场景示例,将本申请提供的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轨迹打点方法应用于儿童电话手表中。
其中,设备状态检测模块进行设备状态检测,在必要的时候上报设备状态给轨迹打点模块,轨迹打点模块基于设备状态动态调整轨迹打点频率。需要上报的设备状态有3种,分别是绝对静止(即第二静止态)、静止(即静止态)和运动(即运动态)。
在这3种状态的转换过程中,设备状态检测模块内部还有更多的临时状态,比如:可能绝对静止、可能静止和可能运动。
设备状态检测的处理过程如图7所示。
利用手表上的加速度计采集加速度数据,以50Hz的频率采样。以滑动窗口的形式,对3秒内的加速度数据进行标准差的计算,这样可避免受到个别异常数据的干扰。
初始化设备状态(即手表状态)为“静止”。
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
若标准差大于第一预设门限H_THR,则标记临时状态“可能运动”。若“可能运动”状态的维持时间(即第一持续时长)大于Pulse_Time(即第一预设时间),则设备状态应变为“运动”;若此时距离上次上报状态大于最小上报间隔Cool_Time,则上报设备状态为“运动”(图7中未示出);若此时距离上次上报状态小于Cool_Time,则设备等待上报“运动”。若“可能运动”状态的维持时间小于Pulse_Time,且标准差又变成小于第一预设门限H_THR,则回到“静止”状态。
若标准差小于第三预设门限ABS_THR,则标记临时状态“可能绝对静止”。若“可能绝对静止”状态的维持时间(即第三持续时长)大于Abs_Time(即第三预设时间),则设备状态变为“绝对静止”并立即上报。因“绝对静止”的识别较为准确,所以立即上报轨迹打点模块。
若“可能绝对静止”状态的维持时间小于Abs_Time,且标准差又变成大于第三预设门限ABS_THR,则回到“静止”状态。
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绝对静止”:若标准差大于第一预设门限H_THR,则标记临时状态“可能运动”。若“可能运动”状态的维持时间大于Pulse_Time,则设备状态应变为“运动”。
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运动”:若标准差小于第二预设门限L_THR,则标记临时状态“可能静止”。若“可能静止”状态的维持时间大于Pulse_Time,且距离上次上报状态大于最小上报间隔Cool_Time,则设备状态变为“静止”并上报。若“可能静止”状态的维持时间小于Pulse_Time,且标准差又变成大于第一预设门限L_THR,则回到“运动”状态。
在设备等待上报“运动”期间,即使检测到设备状态又回到静止状态,在到达最小上报间隔时,也要把中间发生的运动信息进行上报,运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运动时间或运动所占比例。这样有助于提高用户轨迹跟踪的精确度。
在设备处于“静止”或“绝对静止”期间,还检测期间的用户步数变化,若发现用户步数在预设时间内的步数变化达到预设步数,比如20s内步数新增10步,则设备状态应变为“运动”。
本实施例,通过使用有限状态机的方式,引入更多的中间状态来达到对状态的准确识别,避免了状态切换过程中的抖动,实现了对设备状态的精准识别,尽可能的为轨迹打点节省了功耗。由于“运动”态的识别易受干扰,引入了最小上报间隔的概念,尽可能的避免状态的频繁切换。同时使用了计步数据作为输入,在发生突然行走的情况下,也可以及时切换到运动态。
经过实际测试,该算法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响应状态的变化,同时又可以不被日常行为干扰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当前时刻及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加速度数据,计算所述加速度数据的标准差;
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则根据所述标准差更新第一持续时长,所述第一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大于第一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且所述第一持续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且在预设时间内步数增加达到预设步数阈值,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根据所述标准差更新第三持续时长,所述第三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小于第三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且所述第三持续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第二静止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运动态,根据所述标准差更新第二持续时长,所述第二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小于第二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运动态,且所述第二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静止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所述设备状态发生更新,且上报间隔达到最小上报间隔,则上报更新后的设备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所述设备状态更新为运动态,但上报间隔未达到最小上报间隔,则标记等待上报,并记录待上报的运动信息;在下一个上报时刻上报所述待上报的运动信息。
7.一种设备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采集当前时刻及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加速度数据,计算所述加速度数据的标准差;
统计更新模块,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则根据所述标准差更新第一持续时长,所述第一持续时长为标准差大于第一预设门限的持续时长;
状态更新模块,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且所述第一持续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更新模块,还用于若当前的设备状态为静止态或第二静止态,且在预设时间内步数增加达到预设步数阈值,则更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
9.一种轨迹打点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包括:
接收上报的设备状态;
若所述设备状态为运动态,则更新用户轨迹的打点频率为第一打点频率;
若所述设备状态为静止态,则更新用户轨迹的打点频率为第二打点频率;
若所述设备状态为第二静止态,则更新用户轨迹的打点频率为第三打点频率;
其中,所述第一打点频率不小于所述第二打点频率,所述第二打点频率不小于所述第三打点频率。
10.一种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状态检测方法。
CN202110539917.9A 2021-05-18 2021-05-18 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轨迹打点方法及智能设备 Active CN113271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9917.9A CN113271535B (zh) 2021-05-18 2021-05-18 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轨迹打点方法及智能设备
PCT/CN2021/097184 WO2022241825A1 (zh) 2021-05-18 2021-05-31 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轨迹打点方法及智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9917.9A CN113271535B (zh) 2021-05-18 2021-05-18 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轨迹打点方法及智能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1535A true CN113271535A (zh) 2021-08-17
CN113271535B CN113271535B (zh) 2022-08-26

Family

ID=77231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9917.9A Active CN113271535B (zh) 2021-05-18 2021-05-18 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轨迹打点方法及智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71535B (zh)
WO (1) WO202224182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6311A (zh) * 2022-01-17 2022-05-10 珠海读书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式设备运动轨迹打点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4749A (zh) * 2015-02-10 2015-05-13 上海美迪索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运动姿态的低功耗定位方法
CN105657772A (zh) * 2016-03-21 2016-06-08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终端模式的方法和系统
CN106264541A (zh) * 2015-05-12 2017-01-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运动传感器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681478A (zh) * 2017-01-04 2017-05-1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简易的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状态判别方案
CN107368850A (zh) * 2017-06-30 2017-11-2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用户活动状态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9141465A (zh) * 2018-07-19 2019-01-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步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39208A (zh) * 2018-12-06 2019-05-10 成都路行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运行状态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10719363A (zh) * 2019-09-20 2020-01-21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定位上报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1887830A (zh) * 2020-09-10 2020-11-06 贵州省人民医院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EP3761157A1 (en) * 2018-03-16 2021-01-06 MPE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Control method for portable read-write pen and portable read-write pen
CN113534209A (zh) * 2020-04-21 2021-10-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追踪器的位置上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75941B1 (en) * 2002-04-24 2005-12-13 Chung Lau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lligent acquisition of position information
CN105260006A (zh) * 2015-09-28 2016-01-20 北京橙鑫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延长智能设备待机时长的方法和装置
CN108156186B (zh) * 2016-12-02 2021-10-26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07007999B (zh) * 2017-05-23 2019-07-0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运动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46095A (zh) * 2020-10-29 2021-02-0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判断用户处于快速移动状态的方法及装置、智能穿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4749A (zh) * 2015-02-10 2015-05-13 上海美迪索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运动姿态的低功耗定位方法
CN106264541A (zh) * 2015-05-12 2017-01-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运动传感器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657772A (zh) * 2016-03-21 2016-06-08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终端模式的方法和系统
CN106681478A (zh) * 2017-01-04 2017-05-1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简易的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状态判别方案
CN107368850A (zh) * 2017-06-30 2017-11-2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用户活动状态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EP3761157A1 (en) * 2018-03-16 2021-01-06 MPE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Control method for portable read-write pen and portable read-write pen
CN109141465A (zh) * 2018-07-19 2019-01-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步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39208A (zh) * 2018-12-06 2019-05-10 成都路行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运行状态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10719363A (zh) * 2019-09-20 2020-01-21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定位上报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3534209A (zh) * 2020-04-21 2021-10-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追踪器的位置上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1887830A (zh) * 2020-09-10 2020-11-06 贵州省人民医院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萍等: "基于TI-A~*的多机器人动态规划协调方法研究", 《系统仿真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6311A (zh) * 2022-01-17 2022-05-10 珠海读书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式设备运动轨迹打点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1825A1 (zh) 2022-11-24
CN113271535B (zh) 2022-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5897B (zh) 高效姿势处理
CN106507311B (zh) 一种定位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2096513B (zh) 一种触摸屏的滑动解决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CN108072886B (zh)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267774B (zh) 运动状态识别方法和装置
EP3690650A1 (en) Appl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364439A (zh) 自动驾驶系统的仿真测试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3271535B (zh) 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轨迹打点方法及智能设备
JP2020537213A (ja) 端末の電力消費を低減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端末
CN108810057B (zh) 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965592A (zh) 设备交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707873A (zh) 传感集线器及应用处理器间的数据同步方法及其装置
CN102364354B (zh) 磁性传感器装置和电子罗盘设备
CN110248401B (zh) WiFi的扫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2346095A (zh) 判断用户处于快速移动状态的方法及装置、智能穿戴设备
CN113778255B (zh) 触摸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7360547B (zh) 一种室内定位中静止状态下防止定位抖动的聚类处理方法
CN106994238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用于执行该数据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
CN112150983B (zh)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275639B (zh) 触摸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925416A (zh) 用户视线跟踪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484747A (zh) 计步方法、计步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566296B (zh) 电池电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程序产品及介质
CN112634489B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车辆状态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870172A (zh) 计步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