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1069A - 配线构件 - Google Patents

配线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1069A
CN113261069A CN201980087826.7A CN201980087826A CN113261069A CN 113261069 A CN113261069 A CN 113261069A CN 201980087826 A CN201980087826 A CN 201980087826A CN 113261069 A CN113261069 A CN 113261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artial
linear
linear transport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78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岛大地
平井宏树
水野芳正
荒卷心优
西村哲也
白川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408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947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61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10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B7/0846Parallel wires, fixed upon a support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4Flexible cables, conductors, or cords, e.g. trailing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4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mounting or sec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配线构件的轻量化及由材料费用引起的成本降低,能够将线状传送构件尽可能牢固地固定于片材。配线构件具备:片材,包括形成为片状的第一层和在所述第一层的主面设置的第二层;及线状传送构件,固定在所述片材上。所述第二层是对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接合进行中介作用的层,所述第二层包括以沿着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延伸方向相互分离的形态设置的多个部分第二层。

Description

配线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线构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线束,具备形成为片状的外装构件和在沿着延伸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与所述外装构件重叠地配置的电线,所述电线的绝缘包覆与所述外装构件重叠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熔敷。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63657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电线的绝缘包覆与外装构件的材质的相配性不好或者熔敷面积小的情况等,可能得不到充分的固定强度。在该情况下,可考虑在外装构件的主面设置保持部,该保持部对基于熔敷的外装构件与电线绝缘包覆的接合进行中介作用。
然而,在该情况下,如果将保持部设置于外装构件的整个主面,则会招致质量增加、由材料费用引起的成本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配线构件的轻量化及由材料费用引起的成本降低,能够将线状传送构件尽可能牢固地固定于片材。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形态的配线构件具备:片材,包括形成为片状的第一层和在所述第一层的主面设置的第二层;及线状传送构件,固定在所述片材上,所述第二层是对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接合进行中介作用的层,所述第二层包括以沿着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延伸方向相互分离的形态设置的多个部分第二层。
第二形态以第一形态的配线构件为基础,其中,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包括在所述片材上以分支的状态固定的多个线状传送构件,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包括在保持所述多个线状传送构件分支的状态的区域设置的部分第二层。
第三形态以第二形态的配线构件为基础,其中,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包括在所述多个线状传送构件分支的部分设置于弯曲的区域的部分第二层。
第四形态以第一至第三形态中任一形态的配线构件为基础,其中,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包括在所述多个线状传送构件交叉的区域设置的部分第二层。
第五形态以第一至第四形态中任一形态的配线构件为基础,其中,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片材上以弯曲的状态被固定,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包括在保持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弯曲的状态的区域设置的部分第二层。
第六形态以第五形态的配线构件为基础,其中,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包括在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弯曲的区域设置的部分第二层。
第七形态以第五或第六形态的配线构件为基础,其中,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包括在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弯曲的部位的两旁设置的部分第二层。
第八形态以第一至第七形态中任一形态的配线构件为基础,其中,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包括在所述片材的终端部设置的部分第二层。
第九形态以第一至第八形态中任一形态的配线构件为基础,其中,沿着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之间的间隔不同。
第十形态以第一至第九形态中任一形态的配线构件为基础,其中,沿着所述片材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的长度不同。
第十一形态以第一至第十形态中任一形态的配线构件为基础,其中,所述部分第二层包括向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侧方突出而设置于所述第一层的主面上的部分第二层,所述配线构件还具备罩,该罩经由所述部分第二层中的向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侧方突出而设置的部分以覆盖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片材。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形态,通过第二层能够将线状传送构件尽可能牢固地固定于片材。而且,第二层包括以沿着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延伸方向相互分离的形态形成的多个部分第二层,因此与在片材的主面整体设置第二层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配线构件的轻量化及由材料费用引起的成本降低。
根据第二形态,通过部分第二层能够保持所述多个线状传送构件分支的状态,因此能够将线状传送构件有效地固定于片材。
根据第三形态,通过部分第二层能够保持多个线状传送构件在分支的部分弯曲的状态。
根据第四形态,通过部分第二层能够保持所述多个线状传送构件交叉的状态。
根据第五形态,通过部分第二层能够保持线状传送构件弯曲的状态。
根据第六形态,通过部分第二层能够保持线状传送构件弯曲的状态。
根据第七形态,通过部分第二层能够保持线状传送构件弯曲的状态。
根据第八形态,通过部分第二层能够在片材的终端部牢固地保持线状传送构件。
根据第九形态,根据优选的固定强度而使多个部分第二层之间的间隔不同,由此能够将线状传送构件尽可能牢固地固定于片材,并实现配线构件的轻量化及由材料费用引起的成本降低。
根据第十形态,根据优选的固定强度而使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的长度不同,由此能够将线状传送构件尽可能牢固地固定于片材,并实现配线构件的轻量化及由材料费用引起的成本降低。
根据第十一形态,通过罩能够保护线状传送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配线构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的局部概略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的局部概略剖视图。
图4是图1的IV-IV线的局部概略剖视图。
图5是表示与部分第二层的配置区域相关的变形例的概略局部俯视图。
图6是表示与部分第二层的配置区域相关的另一变形例的概略局部俯视图。
图7是表示与部分第二层的配置区域相关的又一变形例的概略局部俯视图。
图8是表示设有罩的变形例的概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的配线构件。图1是表示配线构件10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图1的II-II线的局部概略剖视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的局部概略剖视图,图4是图1的IV-IV线的局部概略剖视图。
配线构件10是与搭载于车辆的多个部件连结并在部件之间传送电力和光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配线构件10具备片材20和固定在片材20上的线状传送构件30。通过将线状传送构件30固定在片材20的主面上而配线构件10整体形成为扁平。在将配线构件10组装于车辆的状态下,配线构件10可以仍为扁平的方式,也可以设为沿厚度方向弯曲的方式。
片材20包括形成为片状的第一层22和设置于第一层22的主面的第二层24。
第一层22是规定片材20的外形形状的结构,在这一点上,第一层22是成为基体的基材。
第二层24是对第一层22与线状传送构件30的接合进行中介作用的层。即,在第一层22的主面设置第二层24,在该第二层24固定线状传送构件30,由此,与假设将线状传送构件30固定于第一层22的情况相比,在第二层24固定有线状传送构件30的情况下,线状传送构件30难以从片材20剥离。
构成第一层22及第二层24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包含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聚丙烯)等树脂的结构。而且,基材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织物、编织物、无纺布等具有纤维的纤维材料,也可以是基于挤压成形或注塑成形等的构件等不具有纤维的非纤维材料。在基材为基于挤压成形或注塑成形等的非纤维材料的情况下,可以是发泡成形的发泡体,也可以是未进行发泡成形而均匀地充实的充实材料。
也可以将金属层等其他的层与第一层22及第二层24重叠。
鉴于第一层22具有作为配线构件10的基体的作用的情况时,优选第一层22比第二层24在抗拉强度等上优异。
另外,鉴于第二层24是对第一层22与线状传送构件30的接合进行中介作用的层时,第二层24优选能够以比第一层22强的力固定于线状传送构件30。
作为这样的组合的一例,也可以采用第一层22为无纺片、织物片、编织物片,第二层24的树脂的基体树脂与构成线状传送构件30的表面的树脂的基体树脂相同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第一层22使用作为构成纤维在抗拉强度上优异的材料,由此能够成为比较柔软且抗拉强度优异的结构,适合作为成为基体的基材。而且,在第一层22的表面形成有基于纤维等的细的间隙,因此第二层24因热量等熔化而填充于该间隙进行固化,由此能够将第一层22与第二层24比较牢固地接合。即,能够将第一层22与第二层24通过一种锚定效果而比较牢固地接合。在该情况下,第一层22的熔点比第二层24的熔点高,容易使第二层24熔化而填充于第一层22的间隙。
在该情况下,构成第一层22的材料可以使用与构成线状传送构件30的表面的树脂无关的材料。例如,在线状传送构件30的表面由PVC(聚氯乙烯)形成的情况下,作为构成第一层22的树脂,也可以使用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聚丙烯)等。
另外,如果第二层24的树脂的基体树脂与构成线状传送构件30的表面的树脂的基体树脂相同,则通过将线状传送构件30向第二层24熔敷等而能够将该线状传送构件30比较牢固地接合于第二层24。例如,在线状传送构件30的外周的包覆的基体树脂为PVC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二层24的基体树脂设为PVC。
另外,即使设想将线状传送构件30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第二层24的情况,通常,粘接剂对于相溶性(亲和性)良好的构件表现出良好的粘接性,特别是对于同系的树脂表现出良好的粘接性。因此,如果第二层24的树脂的基体树脂与构成线状传送构件30的表面的树脂的基体树脂相同,则通过使用对于该基体树脂良好的粘接剂,能够将线状传送构件30与第二层24比较牢固地接合。
另外,作为上述组合的另一例,第二层24也可以是比第一层22柔软的树脂。
在该情况下,第一层22比第二层24硬,因此容易成为抗拉强度等优异的材料,能够选定适合作为成为基体的基材的材料。
另外,第二层24如果比第一层22柔软,则在将线状传送构件30固定于第二层24时,能够使线状传送构件30成为向第二层24埋入了一定程度的状态,能够增大线状传送构件30的周向上的固定区域。由此,能够提高线状传送构件30的固定强度。
关于变更第一层22和第二层24的柔软性的情况,即使使用了共通的基体树脂,通过变更添加的增塑剂的比例也能够实现。例如,将第一层22及第二层24的基体树脂设为PVC,对于第二层24添加的增塑剂的量比第一层22多,由此能够使第二层24比第一层22柔软。第一层22及第二层24的基体树脂可以不是PVC,也可以为PE、PP、PET等。使第二层24柔软的情况可以通过例如变更成为基体的树脂的聚合度、使其他的树脂共聚、添加能够提高柔软性的改性剂(例如,烯烃系或苯乙烯系等的热塑性弹性体)等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层22和第二层24为共通的基体树脂制,则通过熔融或粘接剂等能够将第一层22与第二层24比较牢固地接合。
并不局限于上述各例,第二层24只要是与将线状传送构件30固定于第一层22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线状传送构件30的固定强度的结构即可。
在此,第一层22为了沿着对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进行分支的路径进行保持而包含干线部22a和多个(在此为四个)延出部22b。
干线部22a形成为细长的长方形形状。多个延出部22b形成为细长的长方形形状。
两个延出部22b从干线部22a的两端部向一侧方延伸出。其他的两个延出部22b从干线部22a的延伸方向中间部向一侧方延伸出。多个延出部22b的基端部与干线部22a的一侧缘部重叠。多个延出部22b的基端部通过熔敷、粘接剂、双面胶带等接合于干线部22a的一侧缘部。
在此,多个延出部22b向干线部22a的一侧方延伸出,但也可以是其一部分从另一侧方延伸出。在此,多个延出部22b沿着与干线部22a正交的方向延伸出,但也可以沿相对于干线部22a倾斜的方向延伸出。而且,多个延出部22b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而且,延出部22b也可以没有。
在延出部22b的基端部中的与干线部22a重叠的部分的两侧部装配有固定构件40。固定构件40是具备基部42、柱部44、卡定部46的称为夹紧件或卡夹的构件。基部42形成为平板状。柱部44垂直设置于基部42。卡定部46设置于柱部44的前端。卡定部46形成为能够向形成于固定对象构件50的孔52插通卡定。通过将卡定部46向形成于固定对象的孔52插入卡定而固定构件40成为被固定于固定对象构件50的状态。在固定构件40被固定于固定对象构件50的状态下,基部42作为防脱部发挥作用,卡定部46作为防止返回部发挥作用。固定构件40例如是以树脂为材料的由注塑成形产生的一体成形品。
固定构件40插通于延出部22b的基端部中的与干线部22a重叠的部分的两侧部。在固定构件40被固定于固定对象构件的状态下,延出部22b的基端部中的与干线部22a重叠的部分在基部42与固定对象构件50之间被固定,能够将配线构件10固定于固定构件40。
上述干线部22a及多个延出部22b也可以被一体形成。
第二层24包括以沿着线状传送构件30的延伸方向相互分离的形态设置的多个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
设置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的区域与设置线状传送构件30的位置相关,因此对线状传送构件30进行说明。
线状传送构件30只要是传送电力或光的线状的构件即可。例如,线状传送构件30可以是具有芯线和芯线的周围的绝缘包覆的一般电线,也可以是裸导线、漆包线、镍铬合金线、光纤等。传送电力的线状传送构件30与传送光的线状传送构件30可以并列设置,也可以仅配置任一方。
作为传送电力的线状传送构件30,也可以是各种信号线、各种电力线。传送电力的线状传送构件30也可以作为对于空间传送信号或电力或从空间接受信号或电力的天线、线圈等使用。
线状传送构件30可考虑包括传送电力或光的传送线主体32和将传送线主体32覆盖的包覆34。例如在线状传送构件30为一般电线的情况下,传送线主体32相当于芯线,包覆34相当于绝缘包覆。上述的芯线包含一根或多根线材。线材例如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导电材料形成。在芯线由多根线材构成的情况下,多根线材优选被绞合。而且,绝缘包覆通过将PVC或PE等树脂材料向芯线的周围进行挤压成形等而形成。
对片材20与线状传送构件30进行固定。对片材20与线状传送构件30进行接触部位固定。接触部位固定是将片材20与线状传送构件30接触的部分粘连固定。
作为上述的接触部位固定的形态,可以是接触部位间接固定,也可以是接触部位直接固定,还可以是在不同的区域并用两者。在此,接触部位间接固定是将片材20与线状传送构件30经由设置于它们之间的粘接剂等而间接地粘连固定。而且,接触部位直接固定是将片材20与线状传送构件30不经由另行设置的粘接剂等而直接粘连固定。在接触部位直接固定中,可考虑例如通过片材20和线状传送构件30中的至少一方包含的树脂熔化而粘连固定。以下,说明片材20与线状传送构件30处于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情况。
当形成上述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时,树脂可考虑例如通过热量而熔化的情况,也可考虑通过溶剂而溶化的情况。即,作为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可以是基于热量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也可以是基于溶剂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优选为基于热量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
此时,形成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熔敷、热粘接、焊接等公知的方法。例如,在通过熔敷来形成基于热量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超声波熔敷、加热加压熔敷、热风熔敷、高频熔敷等各种熔敷方法。而且,当通过这些方法形成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时,片材20与线状传送构件30成为基于该方法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具体而言,例如,当利用超声波熔敷形成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时,片材20与线状传送构件30成为基于超声波熔敷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
在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情况下,可以是片材20中包含的树脂和线状传送构件30的包覆34中包含的树脂中的仅任一方熔化,也可以是双方都熔化。在前者的事例的情况下,成为熔化一方的树脂粘连于未熔化一方的树脂的外表面的状态,有时形成比较清晰的界面。在后者的事例的情况下,有时双方的树脂混合而未形成清晰的界面。特别是线状传送构件30的包覆34与片材20包含相同树脂材料等容易相溶的树脂时等,有时双方的树脂混合而未形成清晰的界面。
在此,配线构件10包含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相对于第一层22以如下的形态布线。
即,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的延伸方向中间部沿着第一层22中的干线部22a配置。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的端部在任一延出部22b的位置处弯曲而沿着对应的延出部22b配置。
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的一部分在与多个延出部22b中的靠近干线部22a的中间的两个延出部22b对应的位置处从其他的线状传送构件30分支。在该部分,一部分的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而朝向延出部22b配置。而且,一部分的线状传送构件30与其他的线状传送构件30交叉而朝向延出部22b配置(参照图1的交叉部位31)。而且,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的一部分在干线部22a的端部弯曲而朝向干线部22a的端部的延出部22b配置。
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的端部在延出部22b的端部处连接于连接器60。在线状传送构件30为电线的情况下,连接器60是将与电线的端部连接的端子收容于连接器壳体内的电连接器。通过将连接器60连接于成为对方侧的部件的连接器而将多个部件彼此经由线状传送构件30电气性地或以收发光信号的方式连接。
第二层24的多个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以沿着上述线状传送构件30的延伸方向相互分离的形态设置。在此,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形成为方形形状,但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例如圆形形状、多角形形状(三角形、五角形等)。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在干线部22a或延出部22b的延伸方向的部分区域中具有将穿过该区域的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全部固定的宽度。不过,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也可以在干线部22a或延出部22b的延伸方向的部分区域中具有将穿过该区域的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的一部分固定的宽度。
部分第二层25a、25b设置在保持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分支的状态的区域。
这样,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分支的部位处,至少一根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因此,部分第二层25a、25b在线状传送构件30分支的部分设置于包含弯曲的部位的区域。在此,部分第二层25a、25b在分支部位不仅设置于与弯曲的线状传送构件30对应的区域,也设置于与笔直地配置的线状传送构件30对应的区域。即,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分支的各部位,在与弯曲的线状传送构件30及笔直地配置的线状传送构件30对应的区域设置一个部分第二层25a(或25b)。
另外,部分第二层25a设置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交叉的区域。即,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分支的部位处,有时至少一根线状传送构件30与其他的线状传送构件30交叉(参照交叉部位31)。部分第二层25a设置于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在分支的部分交叉的区域。因此,第二层25a相对于在交叉部位31交叉的线状传送构件30,在夹着该交叉部位31的部位固定于该线状传送构件30。
在此,以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分支的部位产生交叉部位3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根据连接器的端子的排列等,在用于更换整齐排列顺序等的目的下,有时在分支部位以外也交叉。部分第二层在分支部位以外也可以设置于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交叉的区域。
部分第二层26设置于保持线状传送构件弯曲的状态的区域。
在此,在干线部22a的两端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部分第二层26在干线部22a的两端部设置于保持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的状态的区域。
作为保持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的状态的区域,可以设想包含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的部位其本身的区域的情况。由此,线状传送构件30中的弯曲的部分自身由部分第二层26相对于第一层22沿规定的路径保持。在此,各部分第二层26将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的弯曲的部位固定于第一层22。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部分第二层26形成为向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的弯曲的部位及其相邻的部位扩展的形状。然而,也可以如图5所示,在以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的弯曲的部位为中心的局部区域设置部分第二层126。
另外,作为保持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的状态的区域,不必一定包含线状传送构件30的弯曲的部位。例如,也可以如图6所示,一对部分第二层226相对于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的部位沿着该线状传送构件30的路径在两旁设置。一对部分第二层226在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的部位的两旁将线状传送构件30的姿势保持为恒定,因此线状传送构件30的弯曲状态也被保持为恒定。
部分第二层27设置于片材20的终端部,在此,设置于延出部22b的终端部。部分第二层26可以设置成与延出部22b的终端的缘相接,也可以设置在从延出部22b的终端的缘分离了1cm以内的位置。
部分第二层28在干线部22a中设置于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未分支或弯曲而笔直地延伸的区域。
部分第二层29在延出部22b中设置于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未分支或弯曲而笔直地延伸的区域。
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在设有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的区域中,以比较牢固的力固定于该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参照图2)。
另外,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在未设置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的区域中未固定于片材20(参照图3)。在片材20中的未设置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的区域中,也可以将线状传送构件30固定于第一层22。
上述那样的片材20可以通过例如在构成第一层22的材料上接合局部地预先形成为规定形状的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等来进行制造。
根据这样构成的配线构件10,通过第二层24能够将线状传送构件30尽可能牢固地固定于片材20。而且,第二层24包含以沿着线状传送构件30的延伸方向相互分离的形态形成的多个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因此与在片材20的主面整体设置第二层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配线构件10的轻量化及由材料费用引起的成本降低。
另外,在线状传送构件30的分支部分,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或交叉,因此线状传送构件30相对于片材20的固定强度可能会减弱。因此,通过将部分第二层25a、25b设置在保持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分支的状态的区域,能够保持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分支的状态,能够将线状传送构件30有效地固定于片材20。
特别是将部分第二层25a、25b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分支的部位设置于弯曲的部分,由此能够有效地保持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在分支的部分弯曲的状态。
另外,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的交叉部位31处,远离片材20的一侧的线状传送构件30相对于片材20的固定区域减小。因此,通过将部分第二层25a设置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交叉的区域,能够有效地保持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交叉的状态。
另外,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的部位,可能会作用有线状传送构件30要复原的力。因此,通过将部分第二层26设置在保持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的状态的区域,能够有效地保持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的状态。
特别是通过将部分第二层26、126设置在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的区域,能够有效地保持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的状态。
另外,即使在将部分第二层226设置于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的部位的两旁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线状传送构件30中的弯曲的部位的两旁的部分保持为恒定姿势,能够有效地保持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的状态。
另外,在片材20的终端部,在移动了连接器60时等,可能会作用有向将线状传送构件30从片材20剥离的方向的力。因此,通过将部分第二层27设置于片材20的终端部,能够从线状传送构件30在片材20的终端部牢固地保持。
在沿着片材20的延伸方向(干线部22a的延伸方向、延出部22b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关于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的长度,也可以是线状传送构件30的分支部位、分支部位及终端部中的至少一个部位比以直线状态保持线状传送构件30的部位大。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线状传送构件30的弯曲部位配置的部分第二层26的长度设定得比在线状传送构件30的直线部位配置的部分第二层28、29大。由此,根据优选的固定强度,使多个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的长度不同,由此能够将线状传送构件30尽可能牢固地固定于片材20,并实现配线构件10的轻量化及由材料费用引起的成本降低。
在使部分第二层的长度不同的情况下,只要为至少两个等级的大小即可,但也可以按照更多等级不同。在多个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的宽度相同的情况下,使多个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的长度不同与使部分第二层25a、25b、26、27、28、29的面积不同是同义的。不过,部分第二层的宽度也可以根据成为保持对象的线状传送构件30的根数及间隔等进行变更。
沿着线状传送构件3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多个部分第二层之间的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图7中,示出使沿着线状传送构件3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多个部分第二层325、326之间的间隔不同的例子。
在图7中,示出变形例的配线构件310的一部分的概略俯视图。
在该配线构件310中,片材320的第一层322包括弧状带部分322a和从该弧状带部分322a的两端延伸出的直线带状部分322b。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沿着第一层322的延伸方向配置。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从一方的直线带状部分322b延伸出而连接于连接器360。
第二层324包括多个部分第二层325、326。多个部分第二层325设置于弧状带部分322a,多个部分第二层326设置于直线带状部分322b。弧状带部分322a中的多个部分第二层325之间的间隔及部分第二层325与其相邻的部分第二层326之间的间隔比直线带状部分322b中的多个部分第二层326之间的间隔小。
因此,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的部位及其周边,通过将部分第二层325、326以比较密的间隔设置,能够有效地保持线状传送构件30弯曲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呈直线地配置的部位,以比较粗的间隔设置部分第二层326,从而能够实现配线构件10的轻量化及由材料费用减少产生的成本降低。
部分第二层也可以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分支的部位、终端部等比其他的部分设置得密。在图7中,也是在终端部,两个部分第二层326与其他的部分相比设置比较密的间隔。
在使部分第二层之间的间隔不同的情况下,只要以至少两个等级的大小使其不同即可,但也可以以更多等级使其不同。
在图8所示的变形例的配线构件410中,部分第二层25a、25b、26向线状传送构件30的侧方露出而设置于第一层22之上。在此,在部分第二层25a、25b、26中,多个线状传送构件30以并列状态配置,部分第二层25a、25b、26比其两侧的结构向外侧突出。
并且,经由部分第二层25a、25b、26中的向线状传送构件30的侧方露出的部分,以覆盖线状传送构件30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将罩420安装于片材20。在此,安装于部分第二层25a、25b的罩420覆盖线状传送构件30的分支部位。安装于部分第二层26的罩420覆盖线状传送构件30的弯曲部位。
部分第二层25a、25b、26是适合于线状传送构件30的固定的结构,因此通过将罩420设为与线状传送构件30的周围的构成树脂相同等,能够经由部分第二层25a、25b、26将罩420比较牢固地固定于第一层22。
由此,在线状传送构件30中的需要比较牢固地固定的部位中,能够将线状传送构件30通过部分第二层25a、25b、26牢固地固定于片材20,并且适合于罩420也以覆盖该线状传送构件30的方式安装于片材20的情况。
罩也可以在更宽的区域覆盖线状传送构件30。例如,罩也可以在片材20的整体覆盖线状传送构件30。
{变形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相互不矛盾就可以适当组合。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干线部22a或延出部22b也可以以描绘弧状的方式弯曲。而且,也可以将图5所示的变形例与图6所示的变形例组合,在线状传送构件30的弯曲的部分及其两旁的部分设置部分第二层。而且,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也可以设置罩。
如以上所述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是上述的说明在全部的方面为例示,本发明没有限定于此。可知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而能想到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
标号说明
10、310、410配线构件
20、320片材
22、322第一层
24、324第二层
25a、25b、26、27、28、29、126、226、326部分第二层
30线状传送构件
31交叉部位
420罩。

Claims (11)

1.一种配线构件,具备:
片材,包括形成为片状的第一层和在所述第一层的主面设置的第二层;及
线状传送构件,固定在所述片材上,
所述第二层是对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接合进行中介作用的层,所述第二层包括以沿着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延伸方向相互分离的形态设置的多个部分第二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包括在所述片材上以分支的状态固定的多个线状传送构件,
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包括在保持所述多个线状传送构件分支的状态的区域设置的部分第二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包括在所述多个线状传送构件分支的部分设置于弯曲的区域的部分第二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包括在所述多个线状传送构件交叉的区域设置的部分第二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片材上以弯曲的状态被固定,
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包括在保持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弯曲的状态的区域设置的部分第二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包括在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弯曲的区域设置的部分第二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包括在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弯曲的部位的两旁设置的部分第二层。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包括在所述片材的终端部设置的部分第二层。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沿着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之间的间隔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沿着所述片材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所述多个部分第二层的长度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所述部分第二层包括向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侧方突出而设置于所述第一层的主面上的部分第二层,
所述配线构件还具备罩,该罩经由所述部分第二层中的向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侧方突出而设置的部分以覆盖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片材。
CN201980087826.7A 2019-01-11 2019-01-11 配线构件 Pending CN1132610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40869.6A CN116994797A (zh) 2019-01-11 2019-01-11 配线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00706 WO2020144855A1 (ja) 2019-01-11 2019-01-11 配線部材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40869.6A Division CN116994797A (zh) 2019-01-11 2019-01-11 配线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1069A true CN113261069A (zh) 2021-08-13

Family

ID=715203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40869.6A Pending CN116994797A (zh) 2019-01-11 2019-01-11 配线构件
CN201980087826.7A Pending CN113261069A (zh) 2019-01-11 2019-01-11 配线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40869.6A Pending CN116994797A (zh) 2019-01-11 2019-01-11 配线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93288A1 (zh)
JP (3) JPWO2020144855A1 (zh)
CN (2) CN116994797A (zh)
WO (1) WO2020144855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5641A (ja) * 1995-05-15 1996-11-29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フラット電線
CN207926422U (zh) * 2018-02-07 2018-09-28 大连罗宾森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模块配线结构
JP2019003925A (ja) * 2017-06-19 2019-01-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46914B2 (ja) * 1992-01-21 1999-09-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装体の組付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JPH09115346A (ja) * 1995-10-20 1997-05-02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11308741A (ja) * 1998-04-24 1999-11-05 Yazaki Corp 電線の配索方法
JP2004320956A (ja) * 2003-04-18 2004-11-1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固定構造
JP5790510B2 (ja) * 2012-01-17 2015-10-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配線具
JP6037283B2 (ja) * 2013-03-22 2016-1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用外装シートの取付け方法
JP6020293B2 (ja) * 2013-03-28 2016-11-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付きカーペットおよびケーブル付カーペットの製造方法
JP6439306B2 (ja) * 2013-08-06 2018-12-1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61310B2 (ja) * 2014-06-20 2018-07-2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6201975B2 (ja) * 2014-12-16 2017-09-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507681B2 (ja) * 2015-01-30 2019-05-0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吸音材および吸音材付き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844410B2 (ja) * 2017-05-10 2021-03-1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固定構造、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7193497B2 (ja) * 2020-04-07 2022-12-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193498B2 (ja) * 2020-04-07 2022-12-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5641A (ja) * 1995-05-15 1996-11-29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フラット電線
JP2019003925A (ja) * 2017-06-19 2019-01-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CN207926422U (zh) * 2018-02-07 2018-09-28 大连罗宾森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模块配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93288A1 (en) 2022-03-24
JPWO2020144855A1 (ja) 2021-10-28
WO2020144855A1 (ja) 2020-07-16
CN116994797A (zh) 2023-11-03
JP2023017928A (ja) 2023-02-07
JP7439882B2 (ja) 2024-02-28
JP2024001238A (ja)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52135B2 (en) Wiring member
CN110785904B (zh) 配线构件
US11837861B2 (en) Wiring member and wiring member in packaged form
WO2019230080A1 (ja) 配線部材
US20230187103A1 (en) Wiring member
JP7459987B2 (ja) 配線部材の配設構造
US11217367B2 (en) Wiring member
CN113261069A (zh) 配线构件
US11451036B2 (en) Fixing structure of wiring member
US11170911B2 (en) Wiring member
CN114667577A (zh) 配线部件
CN113614856B (zh) 配线部件
JP2019213454A (ja) 配線部材
CN113272920A (zh) 布线构件
US20230154647A1 (en) Wiring member
US11501894B2 (en) Wiring member
JP3946464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854720B2 (en) Wiring member for suppressing increase in arrangment space
US11183317B2 (en) Stacked wiring member
CN116325367A (zh) 配线构件
CN113508236A (zh) 带外装构件的布线构件及带外装构件的布线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16195141A (zh) 配线构件
JP2020031532A (ja) 配線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