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8893B - 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48893B CN113248893B CN202110428327.9A CN202110428327A CN113248893B CN 113248893 B CN113248893 B CN 113248893B CN 202110428327 A CN202110428327 A CN 202110428327A CN 113248893 B CN113248893 B CN 11324889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ldew
- proof
- polycarbonate
- signal transmission
- alipha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 C08G64/307—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and pheno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20—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 C08L2203/202—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use in electrical wires or wirecoat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5G信号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所述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质量比为1:(1.2‑1.8);所述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制备原料包括碳酸二甲酯、酚类防霉剂和脂肪族二元醇。本申请采用酚类防霉剂与脂肪族二元醇一起以单体的形式参与到聚碳酸酯的合成中,制备的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有效防止了防霉剂的迁移,大大延长了防霉有效时间,同时提高了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力学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5G信号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韩国三星电子首先开发出5G网络,5G比4G快数百倍,峰值传输在28GHZ波段下达到10G/秒。5G通信就是靠频率特别高的电磁波,5G比4G的频率高10倍,频谱也更宽。5G推出以后,无人驾驶,用智能终端分享3D电影、游戏等节目高科技都能广泛使用,由于5G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也能让智能设备的电池寿命大大增加,5G的应用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聚碳酸酯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透明性和绝缘性,且其制品尺寸稳定,介电系数为3.0~3.2,信号通过性较好。
但普通的聚碳酸酯材料用于5G信号传输,其适用温度湿度环境窄,在高温环境下易发生老化,表面龟裂、泛黄,力学性能下降;聚碳酸酯在高湿环境下易发生水解,不仅会降低其力学性能,还会降低尺寸稳定性,不利于信号通过,影响5G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且高湿环境下易滋生各种细菌、霉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由于聚碳酸酯的防霉效果较差,聚碳酸酯材料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滋生各种霉菌等有害微生物,限制了聚碳酸酯材料在5G信号传输领域的应用。目前已有多种防霉剂能够抑制霉菌的生长,使用较多的是季铵盐类和酚类有机防霉剂,虽然具有防霉效果,但加入聚碳酸酯中,存在容易迁移的问题,会降低聚碳酸酯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而影响5G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且防霉有效时间较短。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本申请亟需研发一种力学性能好、防霉有效时间长的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防霉有效时间,本申请提供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其制备原料包括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所述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质量比为1:(1.2-1.8);所述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制备原料包括碳酸二甲酯、酚类防霉剂和脂肪族二元醇。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两者复配,不仅可以提高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力学性能,还能提高防霉的有效时间,这是由于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提供了有效的网络空间,提高了聚碳酸酯材料的交联密度,同时,酚类防霉剂与脂肪族二元醇一起以单体的形式参与到聚碳酸酯的合成,有效防止了防霉剂的迁移,大大延长了防霉有效时间,且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与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相容性较好,尤其是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质量比为1:(1.2-1.8)时,防霉效果和力学性能同时得到提高。
优选的,所述碳酸二甲酯、酚类防霉剂和脂肪族二元醇的摩尔比为2:(0.1-0.2):(0.9-1)。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碳酸二甲酯、酚类防霉剂和脂肪族二元醇的摩尔比为2:(0.1-0.2):(0.9-1),酚类防霉剂、脂肪族二元醇均与碳酸二甲酯发生酯交换反应,可以提高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力学性能,同时还能防止酚类防霉剂从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中迁移出来,提高了防霉的有效时间和防霉效果。
更优选的,所述碳酸二甲酯、酚类防霉剂和脂肪族二元醇的摩尔比为2:0.15:0.95。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当碳酸二甲酯、酚类防霉剂和脂肪族二元醇的摩尔比为2:0.15:0.9时,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防霉效果和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优选的,所述酚类防霉剂为2,2’-二羟基-5,5’-二氯代二苯基甲烷和/或2,4,4’-三氯-2’-羟基-二苯基醚;更优选的,所述酚类防霉剂为2,2’-二羟基-5,5’-二氯代二苯基甲烷。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2,2’-二羟基-5,5’-二氯代二苯基甲烷含有两个羟基,其与碳酸二甲酯的酯交换反应活性较强,更不易迁移,从而提高了防霉的有效时间,且提高了其与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相容性,进一步提高了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力学性能。
优选的,所述脂肪族二元醇的碳原子数为6-10。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脂肪族二元醇的碳链长度会影响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相容性,当链过长会降低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力学性能,当链过短会阻碍酚类防霉剂与碳酸二甲酯的酯交换反应,降低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防霉效果。
优选的,所述脂肪族二元醇的碳原子数为8。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脂肪族二元醇的碳原子数为8,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力学性能和防霉效果较优。
优选的,所述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制备原料包括碳酸二甲酯、1,6-己二醇和交联剂;所述碳酸二甲酯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0.15-0.25)。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碳酸二甲酯、1,6-己二醇和交联剂直接一步合成的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交联剂的用量影响交联网路结构的空间大小和交联密度,交联剂用量过大,交联网路结构的空间变小,交联密度过大,会影响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相容性,缩短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防霉有效时间;交联剂用量过小,交联密度较低,会降低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力学性能。
优选的,所述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原料还包括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硬脂醇酯,所述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硬脂醇酯的质量比为1:(0.15-0.25)。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硬脂醇酯的加入,提高了体系的抗氧化效果,还进一步提高了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相容性,从而提高了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防霉效果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硬脂醇酯加入混合机,搅拌均匀,通过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得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备的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力学性能好和防霉效果优。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采用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两者复配,不仅可以提高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力学性能,还能提高防霉效果。酚类防霉剂与脂肪族二元醇一起以单体的形式参与到聚碳酸酯的合成,有效防止了防霉剂的迁移,大大延长了防霉有效时间,同时提高了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力学性能。
2、本申请优选采用2,2’-二羟基-5,5’-二氯代二苯基甲烷含有两个羟基,其与碳酸二甲酯的酯交换反应活性较强,提高了防霉的有效时间,且提高了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力学性能。
3、本申请加入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硬脂醇酯,提高了体系的抗氧化效果,还进一步提高了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相容性,从而提高了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防霉效果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使用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获得,若无特殊说明,本申请各制备例、实施例、对比例中没提及的原料均购买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制备例
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制备例
制备例1-3提供了一种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以下以制备例1为例进行说明。
制备例1提供的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其制备步骤为:
将900g(10mol)碳酸二甲酯和590g(5mol)1,6-己二醇除水,加入10g甲醇钠和135g1,3,5-苯三甲醇(交联剂),充N230min,升温至130℃,在130℃下保温回流反应6h,再升温至170℃减压反应10h(真空度为5KPa),得粗品。向粗品中加入1000mL氯仿溶解,再加入5000mL正己烷形成沉淀,过滤,用3000mL醋酸洗涤除去未反应的原料,真空干燥,得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
制备例2,与制备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1,3,5-苯三甲醇的质量由135g替换为225g,即,碳酸二甲酯和1,3,5-苯三甲醇的质量比由1:0.15替换为1:0.25。
制备例3,与制备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1,3,5-苯三甲醇的质量由135g替换为180g,即,碳酸二甲酯和1,3,5-苯三甲醇的质量比由1:0.15替换为1:0.2。
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制备例
制备例4-14提供了一种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以下以制备例1为例进行说明。
制备例4提供的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其制备步骤为:
将900g(10mol)碳酸二甲酯和530g(4.5mol)1,6-己二醇、78g(0.5mol)对氯间甲基苯酚(CAS号为88-04-0)除水,加入10g甲醇钠,充N230min,升温至130℃,在130℃下保温回流反应45min,在100℃敞口反应1h,除去生成的甲醇。再升温至170℃减压反应10h(真空度为5KPa),得粗品。向粗品中加入1000mL氯仿溶解,再加入5000mL正己烷形成沉淀,过滤,过滤,用3000mL醋酸洗涤除去未反应的原料,真空干燥,得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
制备例5,与制备例4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对氯间甲基苯酚的质量由78g替换为156g,即,所述碳酸二甲酯、对氯间甲基苯酚和1,6-己二醇的摩尔比由2:0.1:0.9替换为2:0.2:0.9。
制备例6,与制备例4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对氯间甲基苯酚的质量由78g替换为117g,即,所述碳酸二甲酯、对氯间甲基苯酚和1,6-己二醇的摩尔比由2:0.1:0.9替换为2:0.15:0.9。
制备例7,与制备例6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1,6-己二醇的质量由530g替换为589g,即,所述碳酸二甲酯、对氯间甲基苯酚和1,6-己二醇的摩尔比由2:0.15:0.9替换为2:0.15:1。
制备例8,与制备例6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1,6-己二醇的质量由530g替换为559g,即,所述碳酸二甲酯、对氯间甲基苯酚和1,6-己二醇的摩尔比由2:0.15:0.9替换为2:0.15:0.95。
制备例9,与制备例8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559g(4.75mol)1,6-己二醇替换为828g(4.75mol)1,10-癸二醇。
制备例10,与制备例8不同之处仅在于:559g(4.75mol)1,6-己二醇替换为694g(4.75mol)1,8-辛二醇。
制备例11,与制备例8不同之处仅在于:559g(4.75mol)1,6-己二醇替换为961g(4.75mol)1,12-十二二醇(CAS号为5675-51-4)。
制备例12,与制备例8不同之处仅在于:559g(4.75mol)1,6-己二醇替换为428g(4.75mol)1,4-丁二醇。
制备例13,与制备例10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117g(0.75mol)对氯间甲基苯酚替换为202g(0.75mol)2,2’-二羟基-5,5’-二氯代二苯基甲烷(CAS号为97-23-4)。
制备例14,与制备例10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117g(0.75mol)对氯间甲基苯酚替换为217g(0.75mol)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CAS号为3380-34-5)。
制备例15,与制备例4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对氯间甲基苯酚的质量由78g替换为234g,即,所述碳酸二甲酯、对氯间甲基苯酚和1,6-己二醇的摩尔比由2:0.1:0.9替换为2:0.3:0.9。
制备对比例
制备对比例1,与制备例4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78g(0.5mol)对氯间甲基苯酚替换为59g(0.5mol)1,6-己二醇。
实施例
实施例1-20提供了一种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以下以实施例1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提供的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其制备步骤为:
将100g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120g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加入混合机,搅拌转速为1000rpm,搅拌时间为1h,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机中螺杆各区的温度设置分别为:一区温度230℃,二区温度230℃,三区温度245℃,四区温度250℃,五区温度250℃,六区温度250℃,七区温度250℃,八区温度245℃,九区温度250℃,机头温度255℃,主机转速为1200rpm,使用2#螺杆,水槽温度为60℃,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得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
其中,所述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来源于制备例1;
所述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来源于制备例4。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质量由120g替换为180g。
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质量由120g替换为150g。
实施例4,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原料还包括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硬脂醇酯(CAS号为3806-34-6);
实施例4提供的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其制备步骤为:
将100g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150g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15g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硬脂醇酯加入混合机,搅拌转速为1000rpm,搅拌时间为1h,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机中螺杆各区的温度设置分别为:一区温度230℃,二区温度230℃,三区温度245℃,四区温度250℃,五区温度250℃,六区温度250℃,七区温度250℃,八区温度245℃,九区温度250℃,机头温度255℃,主机转速为1200rpm,使用2#螺杆,水槽温度为60℃,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得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
实施例5,与实施例4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硬脂醇酯的质量由15g替换为25g。
实施例6,与实施例4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硬脂醇酯的质量由15g替换为20g。
实施例7,与实施例4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硬脂醇酯等质量替换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CAS号为2082-79-3)。
实施例8,与实施例6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来源于制备例2。
实施例9,与实施例6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来源于制备例3。
实施例10-20,与实施例9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来源不同,具体见表1。
表1实施例9-20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来源
对比例
对比例1,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来源于制备对比例1;
对比例1提供的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其制备步骤为:
将100g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制备例1)、120g制备对比例1提供的脂肪族聚碳酸酯和78g对氯间甲基苯酚加入混合机,搅拌转速为1000rpm,搅拌时间为1h,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机中螺杆各区的温度设置分别为:一区温度230℃,二区温度230℃,三区温度245℃,四区温度250℃,五区温度250℃,六区温度250℃,七区温度250℃,八区温度245℃,九区温度250℃,机头温度255℃,主机转速为1200rpm,使用2#螺杆,水槽温度为60℃,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得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
对比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质量比为1:0.8。
对比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质量比为1:2.4。
对比例4提供的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其制备步骤为:
将220g科思创Covestro Desmophen C 1200脂肪族聚碳酸酯聚酯和78g对氯间甲基苯酚加入混合机,搅拌转速为1000rpm,搅拌时间为1h,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机中螺杆各区的温度设置分别为:一区温度230℃,二区温度230℃,三区温度245℃,四区温度250℃,五区温度250℃,六区温度250℃,七区温度250℃,八区温度245℃,九区温度250℃,机头温度255℃,主机转速为1200rpm,使用2#螺杆,水槽温度为60℃,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得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
性能检测试验
针对本申请实施例1-20和对比例1-4提供的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进行如下的性能检测。
1、防霉效果测试:将实施例1-20和对比例1-4所述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置于湿度为80%的环境中,分别放置28d、56d、112d、224d和448d,参照GB/T 4768测试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霉菌生长情况,霉菌生长情况有:无霉菌和有霉菌,其中,有霉菌又根据霉菌等级记为I-IV级,测试结果见表2。
表2防霉效果测试数据
2、力学性能:将实施例1-20和对比例1-4所述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置于湿度为80%、温度为100℃的环境中放置60天,参照ASTM D638测试拉伸强度(屈服,50mm/min),参照ASTM D256测试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23℃,3.2mm),测试结果见表3。
表3力学性能测试数据
以下结合表2和表3提供的检测数据,详细说明本申请。
从本申请实施例1-3和对比例2-3可知,控制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质量比为1:(1.2-1.8),可以同时提高防霉效果和力学性能,即,56d无霉菌,拉伸强度高于65MPa,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高于752J/M。对比例2中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含量过低,防霉效果明显降低,其56d出现霉菌,112d和224d对应霉菌的等级也较高;对比例3中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含量过低,拉伸强度和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均明显降低。
从本申请实施例1和对比例1、4可知,对比例1、4是外加酚类防霉剂,防霉的有效时间较短,防霉效果较差,且拉伸强度和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也明显降低,这是由于酚类防霉剂存在易迁移等问题,酚类防霉剂与聚碳酸酯的相容性较差。
从本申请实施例1和3-6可知,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硬脂醇酯的加入,提高了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防霉效果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其中,实施例6相对较优。
从本申请实施例6和7可知,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硬脂醇酯比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的效果好。
从本申请实施例6和8-9可知,碳酸二甲酯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0.2对应的防霉效果较好,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力学性能更优。
从本申请实施例9-13可知,当碳酸二甲酯、酚类防霉剂和脂肪族二元醇的摩尔比为2:0.15:0.9时,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防霉效果和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从本申请实施例13-17可知,1,8-辛二醇、酚类防霉剂与碳酸二甲酯制备的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力学性能和防霉效果较优。
从本申请实施例15、18-19可知,2,2’-二羟基-5,5’-二氯代二苯基甲烷含有两个羟基,其与碳酸二甲酯的酯交换反应活性较强,提高了防霉的有效时间,且提高了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包括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所述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质量比为1:(1.2-1.8);所述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制备原料包括碳酸二甲酯、酚类防霉剂和脂肪族二元醇;
所述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制备原料包括碳酸二甲酯、1,6-己二醇和交联剂;所述碳酸二甲酯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0.15-0.25);
所述交联剂为1,3,5-苯三甲醇;
所述酚类防霉剂为2,2’-二羟基-5,5’-二氯代二苯基甲烷和/或2,4,4’-三氯-2’-羟基-二苯基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二甲酯、酚类防霉剂和脂肪族二元醇的摩尔比为2:(0.1-0.2):(0.9-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二甲酯、酚类防霉剂和脂肪族二元醇的摩尔比为2:0.15:0.9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二元醇的碳原子数为6-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二元醇的碳原子数为8。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原料还包括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硬脂醇酯,所述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硬脂醇酯的质量比为1:(0.15-0.25)。
7.权利要求6所述的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防霉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和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硬脂醇酯加入混合机,搅拌均匀,通过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得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28327.9A CN113248893B (zh) | 2021-04-21 | 2021-04-21 | 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28327.9A CN113248893B (zh) | 2021-04-21 | 2021-04-21 | 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48893A CN113248893A (zh) | 2021-08-13 |
CN113248893B true CN113248893B (zh) | 2022-03-15 |
Family
ID=77221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28327.9A Active CN113248893B (zh) | 2021-04-21 | 2021-04-21 | 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48893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019748A (ja) * | 2012-07-13 | 2014-02-03 | Sumitomo Seika Chem Co Ltd | 脂肪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
CN106397759A (zh) * | 2016-09-06 | 2017-02-15 | 西北大学 | 一种脂肪族聚碳酸酯交联改性的方法 |
CN107022071A (zh) * | 2017-03-17 | 2017-08-08 | 中山市通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聚硅氧烷嵌段的特异性封端共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944233A (zh) * | 2019-05-17 | 2020-11-1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抗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2538247A (zh) * | 2020-10-21 | 2021-03-23 |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 一种抗菌防霉阻燃pc合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21
- 2021-04-21 CN CN202110428327.9A patent/CN11324889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019748A (ja) * | 2012-07-13 | 2014-02-03 | Sumitomo Seika Chem Co Ltd | 脂肪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
CN106397759A (zh) * | 2016-09-06 | 2017-02-15 | 西北大学 | 一种脂肪族聚碳酸酯交联改性的方法 |
CN107022071A (zh) * | 2017-03-17 | 2017-08-08 | 中山市通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聚硅氧烷嵌段的特异性封端共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944233A (zh) * | 2019-05-17 | 2020-11-1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抗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2538247A (zh) * | 2020-10-21 | 2021-03-23 |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 一种抗菌防霉阻燃pc合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48893A (zh) | 2021-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0074228A1 (ja)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 |
CN107964092B (zh) | 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6462943B (zh) | 一种阻燃防紫外线的pet膜及其在墙板上的应用 | |
CN105949737B (zh) | 一种可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248893B (zh) | 5g信号传输用防霉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US4425470A (en) | Alkali metal salt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as nucleating agents for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s | |
KR101768319B1 (ko) | 생분해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12795042A (zh) | 一种玉米秸秆纤维素抗菌膜的制备方法 | |
EP0356902B1 (en) | Polyesters with modified melt viscosity | |
CN109796743B (zh) | 一种自增容抗菌改性pet/pc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308100B (zh) | 一种生物可降解聚乳酸/木质素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 |
WO2007022902A1 (de) | Polycarbonat-formmassen mit verbesserten rheologischen eigenschaften | |
CN114262429B (zh) | 一种低烟量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7955141B (zh) |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 |
CN115011020A (zh) | 可降解抗菌型保鲜袋及其生产工艺 | |
Yan et al. |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vegetable-oil-based thioether polyol and ethyl cellulose supramolecular composite films | |
CN112457639A (zh) | 一种玉米制备的聚乳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190072296A (ko) | 생분해성 고분자 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 |
CN114106310B (zh) | 一种高结晶耐热聚乳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894403B (zh) | 一种基于原儿茶酸的树脂助剂的合成和应用 | |
CN115746576B (zh) | 一种绿色环保的农用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8085361B (zh) | 改性再生petg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 | |
US20070088107A1 (en) | Production and use of polycarbonates with special purified, oligomeric epoxy resins | |
CN117510980B (zh) | 一种用于tpu材料的抗氧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58101B (zh) | 一种玻纤增强热塑性聚酯用环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