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8569B - Leptin受体亲和肽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Leptin受体亲和肽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8569B
CN113248569B CN202110675456.8A CN202110675456A CN113248569B CN 113248569 B CN113248569 B CN 113248569B CN 202110675456 A CN202110675456 A CN 202110675456A CN 113248569 B CN113248569 B CN 1132485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ptide
collagen
leptin receptor
affinity
ph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754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48569A (zh
Inventor
戴建武
庄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ubu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11067545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485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48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8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48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856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3475 priority patent/WO2022262509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7/00Peptides having 5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7/04Linear peptides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 C07K7/06Linear peptides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having 5 to 11 amino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14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27/22Polypept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degradation products
    • A61L27/227Other specific proteins or polypeptides not covered by A61L27/222, A61L27/225 or A61L27/24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14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27/22Polypept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degradation products
    • A61L27/24Collag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300/0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 A61L2300/4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r mode of action
    • A61L2300/412Tissue-regenerating or healing or proliferative ag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physics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ptin受体亲和肽及其应用。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胶原结合能力的亲和肽,其包括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和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该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结合在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的N端。本发明的亲和肽与Leptin受体具有高亲和性,且能够与MSC特异性结合,将该亲和肽连接到生物材料上,连接有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的亲和肽可实现与胶原支架的特异结合,从而提高生物材料对于表面表达Leptin受体的MSC的募集,获得更好的组织损伤修复效果,为研究MSC在组织工程修复和靶向治疗研究方面提供实验依据。

Description

Leptin受体亲和肽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ptin受体亲和肽,尤其涉及一种可特异性结合间充质干细胞(MSC)的Leptin受体亲和肽及其筛选方法,并应用于组织工程修复,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主要来源于中胚层,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是干细胞家族中的重要成员。MSC最初在骨髓中被发现,之后的研究发现MSC主要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目前已经可以从骨髓、胎盘、脐带、脂肪等组织中分离和制备间充质干细胞。基于MSC的多分化潜能,其在体内外特定的诱导环境中,可以定向分化成骨、软骨、脂肪、心肌等多种组织细胞。此外,MSC具有低免疫原性的特点,使其可以在移植应用中避免免疫排斥。MSC的这些特点给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案,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修复中最适合的种子细胞,应用于骨与肌肉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
在组织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利用支架材料吸附MSC应用于组织损伤修复再生已经被广泛认同。但由于体液的流动性,外源简单滴加到材料上的MSC和体内循环MSC均无法在支架材料上长时间停留,因此也无法发挥其分化和修复的作用。因此,如果可以对支架材料进行表面修饰,连接上与MSC具有强结合力的蛋白或多肽,从而提高MSC在材料表面的粘附率,必将更好地发挥支架材料上MSC的再生能力,提高支架材料的修复效果。在新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MSC中具有良好增殖分化能力的一小部分细胞表面表达Leptin受体,如果能找到能与Leptin受体具有强结合力的亲和肽,那就可以将之修饰到支架材料表面,使其作为桥梁作用特异性结合这一部分具有良好增殖分化能力的MSC。
如何去寻找Leptin受体亲和肽,噬菌体展示技术提供了成熟的解决方案。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研究多肽或蛋白质的性质、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编码多肽的外源DNA片段与噬菌体表面蛋白的编码基因融合后,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呈现在噬菌体的表面,被展示的多肽或蛋白可保持相对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展示在噬菌体的表面。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技术由噬菌体展示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当导入了大量具有不同外源基因的噬菌体后,就构成一个可以展示大量不同外源肽的噬菌体展示库。噬菌体展示肽库的优势在于它将蛋白质与其遗传信息之间提供了直接的物理联系,因此可以有效的对所需功能的克隆进行反复筛选,并随之对其进行扩增,并获得这些特异结合的外源肽所对应的基因序列,并在后期可以对这些多肽进行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在文库筛选的过程中,特定的噬菌体克隆由于对其配体的特异亲和性而不断的得到富集,从而使相对稀少的可以结合配体的克隆能够快速、有效地从一个大文库中被筛选出来。
因此,如何获得一种可与Leptin受体具有高度亲和性,并与MSC特异性结合的多肽,以及将其应用于组织工程修复,已然成为业界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特异结合间充质干细胞(MSC)的Leptin受体亲和肽,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的应用。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ptin受体亲和肽,它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具有与SEQ ID No.1的全长序列95%以上相同的序列。
进一步地,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与Leptin受体具有高度亲和性,且能够与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eptin受体亲和肽的筛选方法,该方法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通过与Leptin受体重组蛋白进行亲和筛选,最终在随机7肽库中筛选到具有与Leptin受体具有高度亲和性的多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胶原结合能力的亲和肽,其包括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和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所述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通过一个linker连接结合在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的N端,其中,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为CBD,它的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linker的序列如SEQ ID No.4或SEQ ID No.5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功能性材料,其包括胶原材料和所述具有胶原结合能力的亲和肽,所述具有胶原结合能力的亲和肽结合于所述胶原材料表面和/或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具有胶原结合能力的亲和肽通过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与所述胶原材料特异性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前述的功能性材料于制备具有组织损伤修复功能的产品中的应用。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组织损伤修复功能的产品,其包括所述功能性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至少具有能够持续性吸附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提供的Leptin受体亲和肽与Leptin受体具有高亲和性,且能够与MSC特异性结合,可以将该Leptin受体亲和肽连接到生物材料上,连接有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的亲和多肽可实现与胶原支架的特异结合,从而提高生物材料对于表面表达Leptin受体的MSC的募集,获得更良好的组织损伤修复效果,为研究MSC在组织工程修复和靶向治疗研究方面提供实验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HY7噬菌体单克隆与M13KE阴性对照噬菌体对Leptin受体重组蛋白的结合回收情况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HY7噬菌体单克隆与M13KE阴性对照噬菌体分别对人MSC和HS-5细胞的结合回收情况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以未加多肽组作为对照,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拍摄FITC-HY7与FITC-M7与人MSC结合情况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流式细胞术检测FITC-HY7与FITC-M7与大鼠MSC结合情况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拍摄CBD-HY7、sCBD-HY7、CBD-sHY7与胶原海绵结合情况示意图;
图6A-图6F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流式细胞术检测从胶原海绵上消化下来的细胞中MSC所占的比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肺组织及胶原海绵区域Masson染色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主要是提供一种可特异结合间充质干细胞(MSC)的Leptin受体亲和肽的氨基酸序列、筛选方法及应用,涉及细胞、多肽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通过与Leptin受体重组蛋白进行亲和筛选,最终在随机7肽库中筛选到具有与Leptin受体具有高度亲和性的多肽,并通过多种检测方法验证该Leptin 受体亲和肽可以特异性结合MSC。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Leptin受体亲和肽(可命名为“HY7肽”),它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体为HGGVRLY。
进一步地,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具有与SEQ ID No.1的全长序列95%以上相同的序列。
进一步地,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的DNA序列如SEQ ID NO. 2所示,具体为ATACAAACGAACCCCACCATG。
进一步地,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与Leptin受体具有高度亲和性,且能够与间充质干细胞(MSC)特异性结合。
进一步地,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是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通过与Leptin受体重组蛋白进行亲和筛选,之后在随机7肽库中筛选得到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Leptin受体亲和肽的筛选方法,该方法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随机7肽库筛选出能够与Leptin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七肽氨基酸序列,并鉴定其与MSC的特异结合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筛选方法是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通过与Leptin受体重组蛋白进行亲和筛选,最终在随机7肽库中筛选到具有与Leptin受体具有高度亲和性的多肽,并通过多种检测方法验证该Leptin 受体亲和肽可以特异性结合MSC。
在一些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筛选方法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随机7肽库,以Leptin受体重组蛋白为靶标,进行五轮生物筛选。第三、四、五轮分别随机挑选15个噬菌体单克隆,对其进行扩增后进行测序模块的快速纯化以产生足够纯的模板送生物公司进行基因测序,分析随机挑选的噬菌体单克隆的相应展示肽序列,并分析重复出现的肽序列的比例增长趋势,挑选出出现比例较高的几个噬菌体单克隆通过检测其与Leptin受体重组蛋白的结合能力。并将这些噬菌体单克隆及合成的相应多肽与MSC进行结合能力的检测,得到一个与Leptin受体具有高亲和性,并与MSC特异性结合的七肽,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命名为“HY7肽”。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胶原结合能力的亲和肽,其包括所述的Leptin受体亲和肽和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所述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通过linker连接结合在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的N端。
其中,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体为HGGVRLY。
进一步地,所述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为CBD,它的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具体为TKKTLRT。
进一步地,本发明合成亲和多肽的同时,引入了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CBD,合成在Leptin受体亲和肽的N端,与Leptin受体亲和肽之间利用一个linker连接。其中,当linker不带荧光的时候,序列采用SEQ ID No.4,具体为GGGGS,当linker带荧光的时候,序列采用SEQ ID No.5,具体为GGG-K-FITC。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功能性材料,其包括胶原材料和所述具有胶原结合能力的亲和肽;所述具有胶原结合能力的亲和肽结合于所述胶原材料表面和/或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具有胶原结合能力的亲和肽通过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与所述胶原材料特异性结合。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HY7肽修饰植入机体损伤部位胶原海绵支架的应用及其修饰方法。该Leptin受体亲和肽的获得使得特异性吸附募集MSC成为可能,但如何通过HY7肽募集MSC至生物材料上,依然是一个问题。简单吸附的方法会由于体液的浸润和流动,造成多肽的扩散,导致生物材料局部亲和多肽的有效浓度降低,影响吸附募集MSC的效果。针对该技术问题,本发明中合成Leptin受体亲和肽的同时,引入了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collagen binding domain (CBD),合成在亲和多肽的N端,与亲和多肽之间利用一个linker连接。连接有CBD的亲和多肽可实现与胶原支架的特异结合,从而提高胶原支架上HY7肽的分布浓度,加强了胶原支架在机体内对MSC的结合能力,获得了更良好的组织损伤修复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具有胶原结合能力的亲和肽与胶原材料的用量比例为1×10-4-2×10-3微摩尔(µmol):60mm3
进一步地,所述胶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胶原海绵支架。
本发明可以将Leptin 受体亲和肽连接到生物材料上,从而提高生物材料对于MSC的募集,在组织工程修复领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利用本发明筛选获得的一种Leptin受体亲和肽连接到生物材料上,可以提高生物材料对于表面表达Leptin受体的MSC的募集,为研究MSC在组织工程修复和靶向治疗研究方面提供实验依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前述的功能性材料于制备具有组织损伤修复功能(如肺损伤修复)的产品中的应用。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具有组织损伤修复功能的产品,其包括所述功能性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至少具有能够持续性吸附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
藉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Leptin受体亲和肽与Leptin受体具有高亲和性,且能够与MSC特异性结合,可以将该Leptin受体亲和肽连接到生物材料上,连接有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的亲和多肽可实现与胶原支架的特异结合,从而提高生物材料对于表面表达Leptin受体的MSC的募集,获得更良好的组织损伤修复效果,为研究MSC在组织工程修复和靶向治疗研究方面提供实验依据。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若干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实施例中的试验方法均按照常规条件进行。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下列实施例中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而其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又及,除非另外说明,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制备方法均采用本技术领域常规的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染色质结构和分析、分析化学、细胞培养、重组DNA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常规技术。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与Leptin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亲和多肽
噬菌体随机七肽展示文库购自NEB公司,100µl,滴度为1× 1013pfu/ml。贮存于 含50%甘油的TBS缓冲液(50mM Tris-HCl,150mM NaCl[PH7.5])中,库容量1.28× 109个转化子。Escherichia coil ER2738是此肽库的宿主菌。
靶蛋白包被
将Leptin受体重组蛋白用包被缓冲液(0.1M碳酸氢钠缓冲液[pH值为8.6])稀释至终浓度100µg/ml,取100µl加至酶标板一孔中,保证孔板湿润,在湿盒中4℃孵育过夜。
亲和筛选
第二天倒掉酶标板中的包被液,在干净的吸水纸上拍净残余液体,在每孔中加入200µl封闭液(0.1M NaHCO3,5mg/ml BSA[pH值为8.6]),置湿盒中4℃孵育至少1小时。弃去封闭液,每孔加满TBST缓冲液(TBS+体积比0.1%[v/v]Tween-20),于脱色摇床上温和摇动洗涤6次,每次洗涤5分钟,倾去缓冲液,在干净的吸水纸上拍干以除去残余的液体,要求该实验步骤应快速进行,以避免过程中孔板干燥。接着用TBST缓冲液稀释原始文库,取稀释后的文库液100μl加入到预先包被Leptin受体重组蛋白的酶标板微孔内,加入的噬菌体数量约为2×1012。随后,室温放置于脱色摇床上温和摇动孵育1-2小时,弃去孔内液体,将酶标板干净的吸水纸上拍干除去残余溶液,并用TBST缓冲液洗板10次,操作同前(洗去未结合的噬菌体)。最后一遍洗涤后,将孔板内液体在干净的吸水纸上拍干,向酶标板微孔中加入100μl非特异性缓冲液(0.2M甘氨酸-盐酸Glycine-HCl缓冲液[pH值为2.2],1mg/ml BSA)来洗脱已结合的噬菌体,室温放置于脱色摇床上温和摇动10分钟以充分洗脱,收集洗脱液至一个无菌EP管中,用15µl中和液(1M Tris-HCl [PH9.1])中和洗脱液。按常规M13滴定方法取5μl洗脱液用来测定洗脱物的滴度,剩余洗脱液均加入到当天提前进行扩增并已处于对数前期的20ml ER2738菌液中,进行第一轮噬菌体洗脱物的扩增,于37℃,220rpm摇床振荡孵育4.5小时,收集扩增菌液,转移到无菌离心管中,经4℃,12000 g离心10分钟后,取约80%的噬菌体上清,转移到另一无菌离心管中,加入1/6体积的PEG/NaCl(20%[w/v]PEG-8000,2.5MNaCl),4℃放置至少2小时或过夜处理,进行噬菌体沉淀。沉淀完成后,4℃,12000g离心15分钟,用微量移液器弃去残余上清,可再进行短暂离心以彻底吸弃上清。沉淀物重悬于1mlTBS缓冲液中,再次离心(4℃,14000rpm,5分钟)后收集上清,转移到无菌离心管中,加入1/6体积的PEG/NaCl(20%[w/v]PEG-8000,2.5M NaCl),冰上孵育15-60分钟,4℃,14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再次离心,用200µl TBS缓冲液重悬沉淀,微离心1分钟除去不溶物质,即获得扩增后的洗脱物。取5μl扩增后的洗脱物再次进行噬菌体滴度的测定,留取部分用于第二轮亲和筛选,其余部分按与甘油1:1比例冻存于-20℃备用。重复以上步骤共进行五轮筛选。逐轮筛选增加洗涤步骤中TBST的洗涤次数。
噬菌体滴度的测定
接种ER2738单菌落于5ml LB培养基中,37℃,200rpm摇床孵育4.5-5小时至对数中期(OD600在0.5左右)。期间将顶层琼脂于微波炉中加热溶解,分成3ml/份分装到5ml灭菌EP管中,管数根据噬菌体稀释梯度数量而定,每个稀释梯度一管即可。分装的顶层琼脂置于45℃水浴锅备用;同时准备LB/ IPTG/Xgal培养平板,提前一小时置于37℃培养箱备用。对收集的噬菌体上清用LB培养基进行10倍梯度稀释(建议稀释范围:未扩增的筛选洗脱物:101-104,扩增的噬菌体培养上清:108-1011)。稀释完成后将处于对数中期的ER2738菌液分成200µl/管至1.5ml灭菌EP管中,每个噬菌体稀释度准备一管。将稀释好的各个梯度的噬菌体溶液各取10μl立即加到含ER2738菌液的EP管中,快速振荡混匀后于室温孵育1-5分钟。随后将45℃放置的顶层琼脂取出,将已加入噬菌体的ER2738菌液加入45℃预温的顶层琼脂中,每次一管,快速混匀,立即倾注于37℃预温的LB/IPTG/Xgal培养平板上,适当倾斜平板使顶层琼脂均匀分布。待冷却凝固约5分钟后,37℃孵箱倒置培养过夜。选取噬菌斑总数在100个左右的平板,计数平板上长出来的噬菌斑数目并计算出噬菌体效价(pfu)。根据每轮投入筛选的噬菌体量(投入滴度Input)与洗脱得到的噬菌体量(回收滴度Output),可计算每轮的产出/投入比,反映特异性噬菌体的富集程度(回收率Recovery)。经过五轮筛选发现,与Leptin受体重组蛋白特异性结合的高亲和力的噬菌体得到了有效富集(见表1)。
表1. 每轮投入滴度、回收滴度与回收率的情况
Figure 719876DEST_PATH_IMAGE001
4. 噬菌体单克隆DNA的制备与测序
筛选至第三、四、五轮,对每轮获得的噬菌体扩增无进行滴定后,从滴定板上分别随机挑选15个噬菌体单克隆,对其进行扩增后再进行测序模块的快速纯化以产生足够纯的模板送生物公司进行基因测序:将过夜培养的ER2738扩增菌液(OD值约0.5)按照1:100接种于LB培养基中振摇到对数期后,1ml/管分装至培养管中。随机挑选一个噬菌体单克隆蓝色菌斑加入到上述1ml培养管中,每一轮共挑选15个单克隆进行扩增。37℃摇床250rpm培养4.5~5小时后,将孵育后的噬菌体菌液转入微量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30秒,上清转入一个新离心管中,再次离心,吸取80%上清液转入新离心管中,此即为扩增噬菌体贮液,若不立即进行接下去的实验,可暂4℃贮存,需长期贮存应用甘油1:1稀释后,-20℃贮存。
测序模板的快速纯化:按上述方法进行噬菌体单克隆扩增后,取上述收集的含噬菌体上清(取500µl),加入200μl PEG/ NaCl,颠倒混匀,室温放置10-20分钟后,4℃,14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可再进行离心操作,彻底吸弃残余上清。沉淀物彻底重悬于100μl碘化物缓冲液(10mM Tris-HCl,1mM EDTA,4M NaI [pH值为8.0]),再加入250μl乙醇,室温孵育10-20分钟(使DNA沉淀);4℃,14000rpm 离心10分钟,弃上清。用500µl预冷的70%乙醇清洗沉淀一次后再次离心,弃上清后开盖风干,使乙醇充分挥发。最后将沉淀重悬于30μl双蒸水中,此即为测序模板,取5μl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检测合格后的DNA选用-96gIII测序引物送到公司进行测序。
通过比对,本案发明人获得了一条在几轮筛选随机选送测序的单克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条短肽,命名为“HY7肽”,其氨基酸序列为HGGVRLY。
检测HY7噬菌体单克隆对靶分子的结合能力
将本实施例中获得的HY7噬菌体单克隆按照噬菌体扩增方法进行扩增,同时扩增对照M13KE阴性对照噬菌体(购于NEB公司,40µl,1×1013pfu/ml)。对扩增后的HY7噬菌体单克隆和M13KE阴性对照噬菌体均根据前述滴定方法进行滴定,获得扩增后的噬菌体浓度。提前一晚将靶蛋白即Leptin受体重组蛋白用包被缓冲液稀释至终浓度100µg/ml,取100µl加至酶标板一孔中,保证孔板湿润,在湿盒中4℃孵育过夜。根据噬菌体筛选步骤将HY7噬菌体单克隆和M13KE阴性对照噬菌体加入至靶蛋白孔中进行结合并洗脱,分别获得与靶蛋白结合的HY7噬菌体洗脱液及M13KE阴性对照噬菌体洗脱液,对两者按照噬菌体滴定方法进行滴定,比较两者与靶分子的结合情况,可以看到与M13KE阴性对照噬菌体对比,HY7噬菌体单克隆对Leptin受体重组蛋白有更多的结合量(如图1所示),其中纵坐标显示的是HY7噬菌体单克隆与M13KE阴性对照噬菌体对Leptin受体重组蛋白的结合回收率,即结合后洗脱回收的噬菌体量与投入的噬菌体量的比例。
实施例2 HY7可以特异性结合人间充质干细胞
1. 检测HY7噬菌体单克隆对人间充质干细胞的结合能力
参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扩增HY7噬菌体单克隆和M13KE阴性对照噬菌体,并进行滴定。将HY7噬菌体单克隆和M13KE阴性对照噬菌体加入至预先培养至80%左右汇合度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孔板中,并设置无关的人骨髓基质细胞系HS-5作为对照。根据噬菌体筛选步骤进行结合并洗脱分别获得与靶蛋白结合的HY7噬菌体洗脱液及M13KE阴性对照噬菌体洗脱液,对两者按照噬菌体滴定方法进行滴定,比较两者与靶分子的结合情况。结果可见,HY7可以特异性结合至MSC细胞表面,而不结合至对照细胞HS-5,图2A和图2B是HY7噬菌体单克隆与M13KE阴性对照噬菌体分别对人MSC和HS-5细胞的结合回收情况示意图。
荧光显微镜检测HY7与人间充质干细胞的结合情况
委托公司进行体外合成带有FITC标记的多肽(FITC-HY7),并选用文献报道不与MSC结合的的一个七肽,也同时合成带有FITC标记的阴性参照多肽(FITC-M7),将人MSC和HS-5细胞分别消化后以5 X 105个/孔的密度种于6孔板中,37℃孵箱培养24小时后,弃去培养液,PBS洗涤3遍后,细胞预先用DiI染料标记15分钟后,PBS洗涤3遍,换成无血清培养基,在细胞孔板中分别加入5µmol/L上述合成的FITC-HY7肽和FITC-M7肽,同时用不在肽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37℃共孵育30分钟,PBS洗孔板3遍,用4%多聚甲醛固定20min后,PBS洗3遍,加入DAPI(1:10000稀释),孵育10min,PBS洗板3遍后,以未加多肽组作为对照,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多肽细胞FITC-HY7与FITC-M7与人MSC的结合情况,结果如图3所示,FITC-HY7肽与人MSC结合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肽。
流式细胞术检测HY7与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结合情况
为评价HY7肽的种属特异性,也为后续的动物实验提供依据,我们特地验证了HY7与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结合情况。根据常规方法获取大鼠骨髓细胞并进行培养和鉴定,取得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按前述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检测FITC-HY7肽和FITC-M7肽分别与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的结合情况。结果如图4所示,HY7与大鼠MSC结合能力明显强于M7。
实施例3 CBD-亲和肽可以结合到胶原材料上,用于肺损伤修复
1. CBD-亲和肽可以结合到胶原材料上
为了避免简单吸附方法所导致的亲和肽无法有效地驻留在生物材料上保持有效浓度,影响亲和肽发挥作用。本发明中合成亲和多肽的同时,引入了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CBD(序列具体为TKKTLRT),合成在亲和多肽的N端,与亲和多肽之间利用一个linker连接,序列具体为GGG-K-FITC。为评价CBD-亲和肽是否可以有效结合到胶原材料上,同时合成了FITC标记的CBD-HY7,并为方便对照,也分别合成了FITC标记的CBD错构对照(sCBD-HY7)和hy7错构对照(CBD-sHY7)。具体实验方法:将直径5mm的胶原海绵片先用PBS充分润湿,用无菌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将溶解好的FITC标记的亲和肽和对照肽分别均匀滴加至相应的胶原海绵片上(浓度为5-100µmol/L),所述FITC标记的亲和肽与胶原海绵片的用量比例为1×10-4-2×10-3µmol:60mm3,保证胶原海绵充分吸收,液体不溢出。放置于37℃孵育2小时后,PBS洗涤3-5遍,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拍摄CBD-HY7、sCBD-HY7、CBD-sHY7与胶原海绵结合情况。结果如图5所示,表达CBD的肽均可以特异性结合至胶原海绵上,而错构CBD对照则失去了结合胶原海绵的能力。
胶原海绵结合CBD-亲和肽植入大鼠肺损伤部位可以在短时间内募集内源性MSC
将体重约150g大鼠麻醉后,插管并在呼吸机正压通气情况下,行右肺中叶部分切除术,切除约0.5cm*0.5cm*0.3cm大小肺组织,将预先已经均匀滴加CBD-亲和肽或对照肽,并在37℃孵育2小时的胶原海绵分别植入大鼠肺缺损部位。分别于12小时、24小时或48小时后,处死大鼠后,完整分离取出植入的胶原海绵,利用胶原酶溶解胶原海绵,将在体吸附于胶原海绵上的细胞分离收集下来。通过鉴定细胞表面CD45、CD44、CD71、CD90的表达,分析在植入部位吸附至胶原海绵上的MSC的数量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从胶原海绵上消化下来的细胞中MSC所占的比例,结果如图6A-图6F所示,与对照组相比,CBD-HY7可以在短时间内,吸附更多的MSC至胶原海绵上。
胶原海绵结合CBD-亲和肽植入大鼠肺损伤部位可以修复肺损伤
按前述方法,将CBD-亲和肽及对照肽植入大鼠肺损伤部位后,35天后取出肺组织,并进行病理学鉴定,可以发现,植入CBD-亲和肽的组织部位与对照组相比,有更好的修复效果。肺组织及胶原海绵区域Masson染色结果见图7。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Leptin受体特异性结合多肽,并证实该多肽可以高度亲和靶向至人间充质干细胞,同时在对该亲和多肽进行种属特异性鉴定的过程中发现该多肽并无明显的种属特异性,所以推测该亲和多肽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接着,通过将CBD合成至筛选获得的Leptin受体亲和肽上,利用CBD使得亲和肽可以靶向结合到胶原材料上,从而实现特异性吸附募集间充质干细胞,使得该胶原材料作为支架植入体内进行肺损伤修复的时候,能够持续性吸附间充质干细胞,从而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
尽管已参考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各种其它改变、省略及/ 或添加且可用实质等效物替代所述实施例的元件。另外,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做出许多修改以使特定情形或材料适应本发明的教示。因此,本文并不打算将本发明限制于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所揭示特定实施例,而是打算使本发明将包含归属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序列表
<110>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120> Leptin受体亲和肽及其应用
<160> 5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1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人工序列)
<400> 1
His Gly Gly Val Arg Leu Tyr
1 5
<210> 2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人工序列)
<400> 2
atacaaacga accccaccat g 21
<210> 3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人工序列)
<400> 3
Thr Lys Lys Thr Leu Arg Thr
1 5
<210> 4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人工序列)
<400> 4
Gly Gly Gly Gly Ser
1 5
<210> 5
<211> 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人工序列)
<400> 5
Gly Gly Gly Lys
1

Claims (3)

1.一种功能性材料于制备具有组织损伤修复功能的产品中的用途,所述产品至少具有能够持续性吸附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所述功能性材料包括:胶原材料和具有胶原结合能力的亲和肽;所述具有胶原结合能力的亲和肽结合于所述胶原材料表面和/或内部,所述具有胶原结合能力的亲和肽与胶原材料的用量比例为1×10-4-2×10-3微摩尔:60mm3
所述具有胶原结合能力的亲和肽包括:Leptin受体亲和肽和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所述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通过linker连接结合在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的N端,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与Leptin受体具有高亲和性,且能够与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结合,其中,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短肽为CBD,它的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linker的序列如SEQ ID No.4或SEQ ID No.5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Leptin受体亲和肽是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通过与Leptin受体重组蛋白进行亲和筛选,之后在随机7肽库中筛选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原材料为胶原海绵支架。
CN202110675456.8A 2021-06-18 2021-06-18 Leptin受体亲和肽及其应用 Active CN1132485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5456.8A CN113248569B (zh) 2021-06-18 2021-06-18 Leptin受体亲和肽及其应用
PCT/CN2022/093475 WO2022262509A1 (zh) 2021-06-18 2022-05-18 Leptin受体亲和肽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5456.8A CN113248569B (zh) 2021-06-18 2021-06-18 Leptin受体亲和肽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8569A CN113248569A (zh) 2021-08-13
CN113248569B true CN113248569B (zh) 2021-10-12

Family

ID=77188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75456.8A Active CN113248569B (zh) 2021-06-18 2021-06-18 Leptin受体亲和肽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48569B (zh)
WO (1) WO20222625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8569B (zh) * 2021-06-18 2021-10-12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Leptin受体亲和肽及其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8463A (zh) * 2005-12-09 2007-06-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 间充质干细胞亲和肽的筛选与用途
CN102115495A (zh) * 2010-12-24 2011-07-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胶原靶向治疗增生性瘢痕蛋白药物的制备及应用
CN104592352A (zh) * 2015-01-09 2015-05-06 东南大学 与缺血性脑卒中组织特异性结合的hgg多肽及其应用
CN106518968A (zh) * 2016-11-08 2017-03-22 华东理工大学 壳聚糖亲和七肽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CN106880871A (zh) * 2017-01-18 2017-06-23 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胶原蛋白真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33216A (zh) * 2015-12-08 2017-08-11 财团法人农业科技研究院 靶向癌干细胞的胜肽和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5979B (zh) * 2013-09-18 2016-10-05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用于神经修复的功能组织工程材料及其制备与用途
WO2018103064A1 (en) * 2016-12-09 2018-06-14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ancer stem cell targeting peptide and use thereof
JP7017726B2 (ja) * 2017-01-30 2022-02-09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国立循環器病研究センター 血管内皮系細胞に特異的に結合するペプチドの使用、及びペプチド
CN111978405B (zh) * 2019-05-21 2023-01-03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功能多肽、可特异结合胶原的红细胞载药体系及其应用
CN113248569B (zh) * 2021-06-18 2021-10-12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Leptin受体亲和肽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8463A (zh) * 2005-12-09 2007-06-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 间充质干细胞亲和肽的筛选与用途
CN102115495A (zh) * 2010-12-24 2011-07-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胶原靶向治疗增生性瘢痕蛋白药物的制备及应用
CN104592352A (zh) * 2015-01-09 2015-05-06 东南大学 与缺血性脑卒中组织特异性结合的hgg多肽及其应用
CN107033216A (zh) * 2015-12-08 2017-08-11 财团法人农业科技研究院 靶向癌干细胞的胜肽和其应用
CN106518968A (zh) * 2016-11-08 2017-03-22 华东理工大学 壳聚糖亲和七肽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CN106880871A (zh) * 2017-01-18 2017-06-23 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胶原蛋白真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dentification of circulating cells interacted with integrin α4β1 ligand peptides REDV or HGGVRLY;Yu-I Hsu等;《Peptides》;20201203;第136卷;摘要,第1页左栏最后1段-右栏第2段,第3.1、3.2.2、4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8569A (zh) 2021-08-13
WO2022262509A1 (zh) 2022-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90844B2 (en) IFBM&#39;s to promote the specific attachment of target analytes to the surface of orthopedic implants
EP1527341A2 (en) Interfacial biomaterials
CN108610396B (zh) 一种靶向人结肠癌细胞的特异性多肽
CN108017712B (zh) 一种鲨鱼抗体来源的蛋白骨架及其应用
CN113248569B (zh) Leptin受体亲和肽及其应用
CN108640976B (zh) 一种与人结肠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
JP2009538154A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への内皮細胞系細胞の付着を促進するための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CN107353325B (zh) 叶酸受体α特异性结合肽1及其应用
CN101585865A (zh) 促进目标分析物附着的ifbm’s
CN107446021B (zh) 叶酸受体α特异性结合肽5及其应用
CN107793471B (zh) 叶酸受体α特异性结合肽4及其应用
CN106967154B (zh) 人结肠癌细胞特异性结合多肽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CN111518171B (zh) 一种靶向人肝癌细胞的多肽及其用途
CN111393528B (zh) 一种靶向叶酸受体α的单链抗体及其应用
CN107446020B (zh) 叶酸受体α特异性结合肽2及其应用
US8697655B2 (en) Method of selecting polypeptide sequence, and metal oxide or 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 binding peptide and use thereof
CN113527430B (zh) 一种肿瘤细胞特异靶向的新型多肽及其用途
CN115260291B (zh) 一种特异性亲和白介素-10的亲和多肽及其用途
CN107674115A (zh) 叶酸受体α特异性结合肽3及其应用
Segvich et al. Phage display as a strategy for designing organic/inorganic biomaterials
CN115403657A (zh) 一种TGF-β3生长因子的亲和多肽及其应用
CN113527431A (zh) 特异靶向人结直肠癌细胞的多肽及其用途
KR20230077393A (ko) 소 로타바이러스에 특이적으로 결합하는 신규한 펩타이드
CN110885826A (zh) 一种原核表达的cd20核酸适配体、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CN116813778A (zh) 一种靶向中期因子mdk的d4纳米抗体及其衍生物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9

Address after: 100000 b-1608-029, 16th floor, building 1, No. 18, Zhongguancun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ONGJIAN REGENERATIO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23,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alone villa lake high Parish, if the waterway 398

Patentee before: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TECH AND NANO-BIONICS (SINANO),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30

Address after: No.99, Chuqiao Road, New District,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20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dubu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b-1608-029, 16th floor, building 1, No. 18, Zhongguancun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ONGJIAN REGENERATIO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