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2430A - 防拆卸印章结构 - Google Patents

防拆卸印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2430A
CN113232430A CN202110443469.2A CN202110443469A CN113232430A CN 113232430 A CN113232430 A CN 113232430A CN 202110443469 A CN202110443469 A CN 202110443469A CN 113232430 A CN113232430 A CN 113232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opening
inner shell
seal
st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34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桂麟
韦北进
叶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en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e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en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e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434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324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32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24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02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one or more flat stamping surfaces having fixed im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36Detail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拆卸印章结构,包括:具有第一收容空间的外壳、具有第二收容空间的内壳、章套以及位于第二收容空间并连接于内壳的锁止机构,外壳的一端设有将第一收容空间暴露于外界的第一开口;内壳的一端设有将第二收容空间暴露于外界的第二开口,内壳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一收容空间,且第二开口对着第一开口;章套一端设有印章,章套的另一端设有锁止部,章套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二收容空间,且印章外露于第二开口;锁止机构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锁止机构在处于锁止状态时挂接于锁止部,以阻止章套和内壳相对滑移,锁止机构在处于解锁状态时释放锁止部。

Description

防拆卸印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拆卸印章结构。
背景技术
印章是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在文件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中,为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及未被篡改,需要在纸质文件上盖章。然而,印章容易被不法分子盗用,以伪造假合同并谋取利益。现有的企业公章中的印章极易从公章壳体上拆下,无法阻止不法分子私自更换印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拆卸印章结构,以解决现有的企业公章中的印章有被盗用风险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拆卸印章结构,包括:
外壳,具有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将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暴露于外界的第一开口;
内壳,具有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内壳的一端设有将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暴露于外界的第二开口,所述内壳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且所述第二开口对着所述第一开口;
章套,所述章套一端设有印章,所述章套的另一端设有锁止部,所述章套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且所述印章外露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内壳朝所述第一开口方向相对所述外壳滑动以使所述印章外露于所述第一开口;
锁止机构,位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并连接于所述内壳,所述锁止机构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所述锁止机构在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挂接于所述锁止部,以阻止所述章套和所述内壳相对滑移,所述锁止机构在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释放所述锁止部。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部设有锁止孔,所述锁止机构包括相连接的驱动装置和锁舌,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壳,所述锁舌在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穿设于所述锁止孔。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外壳和内壳,所述内壳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具有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运动趋势。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外壳的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连接于所述内壳。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设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壳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分隔为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所述分隔件上开设有将所述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二开口将所述第二收容腔暴露于外界,且所述章套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收容腔,所述锁止部通过所述通孔穿入所述第一收容腔。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遮盖部件,所述遮盖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并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遮盖部件上设有导轨,所述内壳具有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上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导轨;
所述滑动部在所述内壳朝所述第一开口运动时顶推所述遮盖部件转动以迫使所述遮盖部件让位于所述内壳的运动路径,所述滑动部在所述内壳远离所述第一开口运动时拉扯所述遮盖部件转动以使所述遮盖部件遮挡于所述内壳的运动路径。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壳,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章套具有所述锁止部的一端;所述章套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具有朝所述第二开口方向运动的趋势。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章套具有所述印章的一端。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章套的端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印章的安装槽。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的无线通信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在接收到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授权信息时驱动所述锁舌退出所述锁止孔。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章套能够跟随内壳相对外壳滑动,使章套一端的印章能够外露于外壳的第一开口,实现盖章功能;同时,章套的另一端设有锁止部,收容于内壳的锁止机构可锁止挂接锁止部,阻止章套从内壳脱离,防止不法分子私自更换印章,而当锁止机构被授权解锁时,锁止机构释放锁止部,使得章套能够从内壳中脱离,以供被授权人员更换印章。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的防拆卸印章结构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的防拆卸印章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发明的防拆卸印章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发明的防拆卸印章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
100、外壳;110、第一收容空间;120、第一开口;130、第一弹性件;200、内壳;210、第二收容空间;211、第一收容腔;212、第二收容腔;220、第二开口;230、分隔件;240、滑动部;250、卡扣;300、章套;310、锁止部;311、锁止孔;400、锁止机构;410、驱动装置;420、锁舌;500、印章;600、握持部;700、遮盖部件;710、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结合图1至图6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的防拆卸印章结构,包括外壳100、内壳200、章套300和锁止机构400。
外壳100具有第一收容空间110,外壳100的一端设有将第一收容空间110暴露于外界的第一开口120。内壳200具有第二收容空间210,内壳200的一端设有将第二收容空间210暴露于外界的第二开口220,内壳200位于第一收容空间110,内壳200可滑动地连接于外壳100,且第二开口220对着第一开口120,即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220同向设置。
如图2,章套300的一端设有印章500,章套300的另一端设有锁止部310。优选的,章套300的端部设有用于安装印章500的安装槽。章套300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二收容空间210,且印章500外露于第二开口220。内壳200朝第一开口120方向相对外壳100滑动以使印章500外露于第一开口120,即可实现盖章功能,相反的,内壳200也可朝着远离第一开口120方向相对外壳100滑动,使内壳200收纳于外壳100的第一收容空间110内。
锁止机构400位于第二收容空间210,且锁止机构400连接于内壳200,锁止机构400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锁止机构400在处于锁止状态时挂接于锁止部310,以阻止章套300和内壳200相对滑移,防止不法分子私自更换印章500;锁止机构400在处于解锁状态时释放锁止部310,此时章套300可相对内壳200滑移,操作人员可将章套300从内壳200脱离。
具体地,结合图3和图5所示,锁止部310设有锁止孔311,锁止机构400包括相连接的驱动装置410和锁舌420,驱动装置410固定连接于内壳200,锁舌420在处于锁止状态时穿设于锁止孔311。其中,驱动装置410可以是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以用于驱动锁舌420穿入或退出锁止孔311。进一步地,锁止机构400还包括控制装置、电池以及无线通信装置,控制装置分别电连接于电池、无线通信装置和驱动装置410,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Wi-Fi通信单元、蓝牙通信单元或NFC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外界对其发送的授权解锁信息,控制装置对授权解锁信息进行解码处理后生成授权信号,控制装置将授权信号发送至驱动装置410,驱动装置410在接收到授权信号时动作以驱动锁舌420退出锁止孔311。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装置在接收到外界对其发送的授权解锁信息时可生成授权信息,无线通信装置将授权信息发送至驱动装置410,使驱动装置410动作以驱动锁舌420退出锁止孔311,完成解锁。因此,获得授权的操作人员可通过现有的信号发射装置向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授权解锁信息,以使锁止机构400切换至解锁状态,供操作人员从内壳200取出章套300。
进一步地,第二收容空间210内设有固定连接于内壳200的分隔件230,分隔件230将第二收容空间210分隔为第一收容腔211和第二收容腔212,第一收容腔211和第二收容腔212沿内壳200的运动路径布置。分隔件230上开设有将第一收容腔211和第二收容腔212连通的通孔,驱动装置410设于第一收容腔211,第二开口220将第二收容腔212暴露于外界,且章套300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二收容腔212,锁止部310通过通孔穿入第一收容腔211。当锁止部310通过通孔穿入第一收容腔211时,锁舌420与锁止部310的锁止孔311相对设置。分隔件230有效地将第二开口220与第一收容腔211分隔开,以将锁止机构400封闭在第一收容腔211内,为锁止机构400提供充足的防护,避免有不法分子通过第二开口220敲击、破坏锁止机构400。
第一收容空间110内设有第一弹性件130,第一弹性件1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外壳100和内壳200,内壳200在第一弹性件130的弹力作用下具有远离第一开口120的运动趋势,这使得内壳200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内壳200在第一弹性件130的弹力驱动下收纳于第一收容空间110,且内壳200远离第一开口120,以通过外壳100对内壳200提供一定的保护。为了便于操作人员盖章,防拆卸印章结构还包括可滑动地连接于外壳100的握持部600,握持部600连接于内壳200,通过对握持部600施力即可驱动内壳200朝第一开口120方向运动,并使得印章500外露于第一开口120,此时,对握持部600施力以驱动内壳200运动时还需要克服第一弹性件130的弹力。
第二收容空间210内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内壳200,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章套300具有锁止部310的一端,章套300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具有朝第二开口220方向运动的趋势。当锁止机构400处于解锁状态,第二弹性件推动章套300相对内壳200滑动,使得章套300自动地退出内壳200。进一步地,第二开口220上设有卡扣250,卡扣250卡接于章套300具有印章500的一端,卡扣250可对章套300进行限位,阻止章套300相对内壳200滑动,施力扳动卡扣250,以迫使卡扣250脱离章套300的端部,章套300即可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朝第二开口220方向相对内壳200滑移。
为了对收纳于第一收容空间110内的印章500提供防护,防拆卸印章结构还包括位于第一收容空间110内的遮盖部件700,如图6,遮盖部件700的侧边并转动连接于外壳100。遮盖部件700上设有导轨710,导轨710的布置方向与遮盖部件700的转轴相互垂直,内壳200具有第二开口220的一端上设有滑动部240,滑动部240可滑动地连接于导轨710。滑动部240在内壳200朝第一开口120运动时顶推遮盖部件700转动以迫使遮盖部件700让位于内壳200的运动路径,当印章500外露于第一开口120时,遮盖部件700位于内壳200的一侧;滑动部240在内壳200远离第一开口120运动时拉扯遮盖部件700转动以使遮盖部件700遮挡于内壳200的运动路径,此时遮盖部件700与印章500相对设置。通过该结构使得遮盖部件700能够自动地跟随内壳200的运动而实现对印章500的让位和遮盖,当内壳200完全收缩至第一收容空间110内时,遮盖部件700可防止外界的异物接触并损坏印章500。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章套300能够跟随内壳200相对外壳100滑动,使章套300一端的印章500能够外露于外壳100的第一开口120,实现盖章功能;同时,章套300的另一端设有锁止部310,收容于内壳200的锁止机构400可锁止挂接锁止部310,阻止章套300从内壳200脱离,防止不法分子私自更换印章500,而当锁止机构400被授权解锁时,锁止机构400释放锁止部310,使得章套300能够从内壳200中脱离,以供被授权人员更换印章5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拆卸印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具有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将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暴露于外界的第一开口;
内壳,具有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内壳的一端设有将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暴露于外界的第二开口,所述内壳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且所述第二开口对着所述第一开口;
章套,所述章套一端设有印章,所述章套的另一端设有锁止部,所述章套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且所述印章外露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内壳朝所述第一开口方向相对所述外壳滑动以使所述印章外露于所述第一开口;
锁止机构,位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并连接于所述内壳,所述锁止机构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所述锁止机构在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挂接于所述锁止部,以阻止所述章套和所述内壳相对滑移,所述锁止机构在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释放所述锁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拆卸印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设有锁止孔,所述锁止机构包括相连接的驱动装置和锁舌,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壳,所述锁舌在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穿设于所述锁止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拆卸印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外壳和内壳,所述内壳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具有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运动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拆卸印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外壳的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连接于所述内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拆卸印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设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壳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分隔为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所述分隔件上开设有将所述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二开口将所述第二收容腔暴露于外界,且所述章套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收容腔,所述锁止部通过所述通孔穿入所述第一收容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拆卸印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盖部件,所述遮盖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并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遮盖部件上设有导轨,所述内壳具有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上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导轨;
所述滑动部在所述内壳朝所述第一开口运动时顶推所述遮盖部件转动以迫使所述遮盖部件让位于所述内壳的运动路径,所述滑动部在所述内壳远离所述第一开口运动时拉扯所述遮盖部件转动以使所述遮盖部件遮挡于所述内壳的运动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拆卸印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壳,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章套具有所述锁止部的一端;所述章套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具有朝所述第二开口方向运动的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拆卸印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章套具有所述印章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拆卸印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章套的端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印章的安装槽。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拆卸印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的无线通信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在接收到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授权信息时驱动所述锁舌退出所述锁止孔。
CN202110443469.2A 2021-04-23 2021-04-23 防拆卸印章结构 Pending CN1132324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3469.2A CN113232430A (zh) 2021-04-23 2021-04-23 防拆卸印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3469.2A CN113232430A (zh) 2021-04-23 2021-04-23 防拆卸印章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2430A true CN113232430A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28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3469.2A Pending CN113232430A (zh) 2021-04-23 2021-04-23 防拆卸印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3243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11192B1 (en) Side bar type cylinder lock with variable key code
US7357008B2 (en) Buckle with dual locking device
US7523628B2 (en) Dual-locking device
HU218628B (hu) Elektronikus hengerzárszerkezet, valamint ahhoz használható kulcs
JP2007277987A (ja) キーシリンダ
US6550298B1 (en) Lockset keyway cover-up mechanism
CN215435671U (zh) 防拆卸印章结构
CN113232430A (zh) 防拆卸印章结构
ES2138488B1 (es) Sistema de llave irreproducible y cilindro de combinacion para la misma.
CN108843147B (zh) 一种安全防盗锁具
JP4127712B2 (ja) 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JP2004052471A (ja) メカキー及びメカキーを収容した携帯機
KR100785845B1 (ko) 자동차용 시동버튼
WO2015104747A1 (ja) 車両用電子キーシステムの携帯機
CN211448137U (zh) 一种锁芯离合防撬机构
CN208564198U (zh) 锁芯及钥匙
JP2008540877A (ja) ロータ固定手段を備えるロック
JP2014047557A (ja) 錠装置
CN215850377U (zh) 便携印章
TWI638078B (zh) 鎖閂之拆裝方法及其結構
CN113417515A (zh) 一种锁体齿轮分离式的离合锁
CN208089018U (zh) 一种人脸识别智能锁的简易锁扣装置
CN110836052A (zh) 可防止意外解锁的挂锁
WO2013161465A1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TW201437072A (zh) 車輛用防盜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