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8831A - 柔性混合互连电路 - Google Patents

柔性混合互连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8831A
CN113228831A CN201980086778.XA CN201980086778A CN113228831A CN 113228831 A CN113228831 A CN 113228831A CN 201980086778 A CN201980086778 A CN 201980086778A CN 113228831 A CN113228831 A CN 113228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hybrid
interconnect circuit
hybrid interconnect
shield
signal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67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凯文·迈克尔·科克利
马尔科姆·帕克·布朗
乔斯·华雷斯
埃米莉·埃尔南德斯
约瑟夫·普拉特
彼得·斯通
维迪亚·维斯瓦纳特
威尔·芬德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llin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ellin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llink Corp filed Critical Cellin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228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8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16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H05K1/0218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by printed shielding conductors, ground planes or power plane
    • H05K1/0224Patterned shielding planes, ground planes or power planes
    • H05K1/0225Single or multiple openings in a shielding, ground or power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16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H05K1/0218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by printed shielding conductors, ground planes or power plane
    • H05K1/0219Printed shielding conductors for shielding around or between signal conductors, e.g. coplanar or coaxial printed shielding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37High frequency adap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Bending or folding region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393Flexibl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8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specially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e.g. using folded por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B7/0838Parallel wires, sandwiched between two insula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B7/0861Flat or ribbon cable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313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 H05K1/032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consisting of one material
    • H05K1/0326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consisting of one material containing O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1Dielectrics
    • H05K2201/0137Materials
    • H05K2201/0145Polyester,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PE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1Dielectrics
    • H05K2201/0137Materials
    • H05K2201/0154Polyimid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5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PCs]
    • H05K2201/052Branch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6Thermal details
    • H05K2201/068Thermal details wherein th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is importa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7Electric details
    • H05K2201/0707Shielding
    • H05K2201/0715Shielding provided by an outer layer of PCB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7Electric details
    • H05K2201/0707Shielding
    • H05K2201/0723Shielding provided by an inner layer of PCB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5Conductive through-holes or vias
    • H05K2201/09509Blind vias, i.e. vias having one side clos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5Conductive through-holes or vias
    • H05K2201/09563Metal filled via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5Conductive through-holes or vias
    • H05K2201/0959Plated through-holes or plated blind vias filled with insulat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227Other objects, e.g. metallic pieces
    • H05K2201/10401Eyelets, i.e. rings inserted into a hole through a circuit bo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及其形成方法。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包括多个导电层,它们沿着电路的厚度堆叠并间隔开。每个导电层都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电元件,其中一个可作为HF信号线操作。在相同的和其他的导电层中的其他的导电元件在HF信号线周围形成电磁屏蔽部。相同的电路中的一些导电元件用于电力传输。所有导电元件都由一个或多个内介电层支撑并被外介电层封闭。整个叠层薄且有柔性,并且可以共形地附接至非平面表面。每个导电层都可以通过对相同的金属板进行图案化来形成。多个图案板与内介电层和外介电层被层压在一起以形成柔性混合互连电路。

Description

柔性混合互连电路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e)要求于2018年10月29日提交的、题为“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752,019号的权益,出于各种目的通过引用将其整体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互连电路用于将电力和/或信号从一个位置传输到另一个位置。一些应用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电池组(例如,将各个电池互连)、太阳能电池阵列(例如,将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各个电池互连)、交通工具(例如,线束)、灯具(例如,连接多个发光二极管)、各种类型的电气和电子式电路等。虽然传统的互连电路可以传输信号,但这些信号通常仅限于直流信号或低频信号。高频(HF)交流信号的传输存在各种挑战。例如,HF信号传输需要对信号线进行精确的阻抗控制。此外,HF信号传输可能会引起电磁干扰和串扰,这是不可取的。信号线周围的各种导体和电介质可能会吸收HF信号,这也是不可取的并且通常需要单独的电路,一个用于电力传输,另一个用于信号传输。
需要能够在相同的电路中传输HF信号和电力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
发明内容
提供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及其形成方法。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包括沿着电路的厚度堆叠并间隔开的多个导电层。每个导电层都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电元件,其中一个导电元件可作为HF信号线操作。相同的和其他的导电层中的其他的导电元件在HF信号线周围形成电磁屏蔽部。相同的电路中的一些导电元件用于电力传输。所有导电元件都由一个或多个内介电层支撑并由外介电层封闭。整个叠层薄且有柔性,并且可以共形地附接至非平面表面。每个导电层都可以通过对相同的金属板进行图案化来形成。多个图案板与内介电层和外介电层被层压在一起以形成柔性混合互连电路。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这些和其他例子。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一些例子的组件的示意图,其包括可作为线束操作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
图1B是根据一些例子的图1A中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C是图1A中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A是根据一些例子的图1A中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信号传输部、分隔部和电力传输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B是图2A中的信号传输部的一个例子的放大剖视图。
图2C是根据一些例子的图2A中的分隔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2D是图2A中的信号传输部的另一个例子的放大剖视图。
图2E-图2G是信号传输部的不同例子的剖视图。
图2H和图2I是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信号传输部的两个额外的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J是根据一些例子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边缘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K-图2M是用于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信号传输部和/或电力传输部的导电元件的例子。
图3A示出了具有并排布置的导电元件的传统电路的俯视图。
图3B示出了具有堆叠布置的导电元件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俯视图。
图3C和图3D示出了图3B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中导电元件的一致的相对位置。
图4A-图4E示出了形成用于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导电元件的连接部的不同的阶段和例子。
图4F-图4I示出了在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导电元件之间形成连接部的额外的例子。
图5A和图5B示出了使用外部互连跳线对导电元件进行互连的例子,该外部互连跳线延伸跨过导电元件和内电介质所形成的叠层的边缘。
图6A和图6B示出了使用定位在外介电层之间的内部导电接片的导电元件对导电元件进行互连的例子。
图7示出了提供用于导电元件的通路的图案化的内介电层的例子。
图8A和图8B示出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中的未图案化的屏蔽部的例子。
图9A和图9B示出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中的图案化的屏蔽部的例子。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根据一些例子的制造折叠状态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以及随后在安装电路期间展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例子。
图10C示出了在电路中包括将电路分成四条电路带的三个开口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0D示出了图10C所示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示意性俯视图,该电路的一个端部在平面内相对于另一个端部旋转了90°。
图10E和图10F示出了图10C所示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绝缘带在不同的位置处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0G示出了包括临时接合在一起的多个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生产组件的例子。
图10H示出了包括互连集线器以及与互连集线器连接的多个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互连组件的例子。
图10I和图10J示出了将互连集线器附接至三个柔性混合互连电路之前和之后的互连组件的例子。
图10K示出了根据一些例子的安装至主体面板并连接至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互连集线器的侧视剖视图。
图11A-图11D示出了连接至在柔性混合互连电路中形成叠层的导电元件的各种接片的例子,其中接片远离该叠层延伸。
图11E和图11F是根据一些例子的具有相对于彼此偏移并且通过过渡部互连的两个部分的导电元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2A-图12C示出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导电元件之间的电连接部的不同的例子,该电连接部是使用这些导电元件的接片形成的。
图13A是根据一些例子的与图案化的导电板在内电介质和外电介质上的层压对应的工艺流程图。
图13B-图13E是根据一些例子的在图案化的导电板层压到内电介质和外电介质上期间的各个阶段的示意图。
图14A和图14B是根据一些例子的由可编程互连集线器提供的用于两个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同一组导电元件的两种不同的电连接部的示意图。
图14C示出了互连组件的例子,该互连组件包括连接至三个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互连集线器以及传统的双绞线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中,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以提供对所提出的概念的透彻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全部的情况下实践所提出的概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程序操作,以免不必要地模糊所描述的概念。虽然将结合特定的例子描述一些概念,但应理解这些例子并非意图进行限制。相反,意图在于覆盖可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替代物、变型和等同物。
介绍/应用例子
互连电路用于在电路的不同部分之间传递电力和/或信号。这些电路可用于各种应用,例如交通工具、电器、电子器件等。这样的互连电路的一个例子是线束,其通常利用具有圆形横截面轮廓的电导体。在传统的线束中,每个电导体都可以是实心圆线或一组绞合的小圆线。聚合物壳体使每个单独的导体绝缘。此外,多个绝缘的导体可以形成为一大捆。
不幸的是,由于由各个导体和捆绑这些导体导致它们的厚度相当大,因此这些传统的线束是笨重的并且难以穿过狭窄的空间。此外,各个电导体由于它们的几何形状(圆形横截面轮廓)和布置(捆绑)而与环境具有较差的热连接。特别地,圆形横截面轮廓在所有可能的形状中具有最小的周长-面积比。因此,传统线束在它们的工作期间散热较差,并且需要具有较大横截面的导线,所有这些都会增加这些线束的重量、尺寸和成本。最后,在没有昂贵的屏蔽材料的情况下圆线通常无法传输HF信号。
传统线束和其他类似电路的这些缺陷通过本文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得到解决。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包括两个外电介质和设置在外电介质之间的信号传输部。信号传输部由多个导电元件形成,其中一个导电元件可用作信号线。信号线可以设置在两个以上的屏蔽部之间,其中至少两个屏蔽部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宽度相对于信号线偏移。此外,可以使用额外的屏蔽部(例如,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宽度相对于信号线偏移的两个其他屏蔽部之间)。所有这些导电元件都相对于彼此由一个或多个内电介质支撑,并且在一些例子中由外电介质支撑,该外电介质还将导电元件与环境隔离。
在一些例子中,柔性混合互连电路还包括电力传输部。电力传输部可以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宽度相对于信号传输部偏移以减少电磁干扰。电力传输部中的导电层的数量与信号传输部中的导电层的数量相同。
与传统线束不同,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具有较小厚度的轮廓,这由所有导电层以及内电介质和外电介质的厚度决定。此外,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厚度是恒定的。在一些例子中,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厚度小于5毫米,或者小于1毫米,其显著小于传统捆绑线束的厚度。如此小的厚度是通过使用较薄的导电元件实现的。通过使用较宽的导电元件实现了电导率(例如,在电力传输部中)。此外,小厚度和大宽度的结合允许实现与环境的良好热接触(例如,当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粘附到散热装置(例如交通工具主体面板)上并与其相符时)。这种厚度-宽度特征允许在两个方向上(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堆叠多个导电元件。
在一些例子中,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宽高比(宽度与厚度的比)大于3,或者大于10。换言之,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可具有薄而扁平的横截面轮廓(即,在垂直于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长度的横截面平面内)。这个方面允许保持柔性并使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符合各种非平面表面,同时还提供了与这些表面的热耦合。在一些例子中,一个外电介质包括用于附接至支撑结构的粘合层,该支撑结构也可用作散热装置或散热器。
图1A是组件200的示意图,其包括附接至主体面板210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虽然主体面板210被表示为车门,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会理解各种其他类型的交通工具面板(例如,顶棚)和各种其他类型的交通工具(例如,航空器、船舶)也被包括在内。此外,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结构的一部分或附接至其他类型的结构,例如电池外壳、电器(例如,冰箱、洗衣机/烘干机、暖气装置、通风装置和空调)、航空器布线等。应当注意,主体面板210可以作为散热装置或散热器操作。
回到图1A所示的例子,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可以粘附至主体面板210并由其支撑。例如,如下文进一步所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可以包括用于附接至主体面板210的粘合部(例如,导热粘合部)。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柔性是通过其较小的厚度和较大的宽高比来实现的。这种柔性使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能与主体面板210的各个非平面部分相符并且粘附在其上。使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与主体面板210之间的接触界面最大化提供了从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到主体面板210的更大的支撑部和更多的散热。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和主体面板210之间的附接在图1B中进一步示出并在下面描述。除了用作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热质量/散热器,主体面板210还可以提供电磁屏蔽(例如,当主体面板210是金属并且定位得足够靠近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信号线时)。
参照图1A,在一些例子中,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包括用于连接至各种电气设备220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器105a-105c。电气设备220的一些`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扬声器、灯、门锁、玻璃升降器、电动后视镜等。在一些例子中,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包括用于传输数据的传统印刷电路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带状线、微带和/或共面波导。
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例子
图1B是图1A中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并且总体上标出宽度(沿着X轴延伸)、厚度(沿着Y轴)和长度(沿着Z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会理解,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由于其柔性将会改变其取向。具体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在其生产、处理、安装和/或操作期间可以围绕所标出的任意一条轴线弯曲,并且宽度、厚度和长度的取向可以改变并且在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不同位置处可以不同。
参照图1B,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包括第一外电介质110和第二外电介质120,它们共同密封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各种内部部件。此外,图1B示出了包括信号传输部130和电力传输部190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在一些例子中,不存在电力传输部190。信号传输部130和电力传输部190设置在第一外电介质110和第二外电介质120之间。与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其他部件(例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的内电介质)一起,第一外电介质110和第二外电介质120还支撑信号传输部130和电力传输部190的导电元件。
在一些例子中,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具有多个信号传输部,例如图1B所示的信号传输部130和附加信号传输部131。多个信号传输部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宽度相对于彼此偏移。图1B示出了信号传输部130和附加信号传输部131被电力传输部190分隔开的例子。
当存在电力传输部190时,电力传输部190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宽度(图1B中的X方向)相对于信号传输部130偏移。类似于信号传输部130,电力传输部190可以包括设置成导电层的多个导电元件。在一些例子中,信号传输部130中的导电层的数量与电力传输部190中的相同,例如,如图1B所示的沿着厚度形成叠层的三个导电层。替代地,可以使用不同数量的导电层。例如,电力传输部190中的导电元件不需要电磁屏蔽。因此,电力传输部190可具有更少的导电层(例如,一个或两个)。在一些例子中,信号传输部130仅需要一侧屏蔽,并且仅使用两个导电层来形成信号传输部130的所有导电元件。例如,可以通过诸如图1B中的主体面板210的外部结构来提供额外的屏蔽。
可以使用粘合层121或更具体地使用导热粘合层来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附接至主体面板210(或任何其他类似的支撑结构或散热装置)。应该指出的是,虽然粘合层121是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一部分,但主体面板210(或任何其他类似的支撑结构或散热装置)不是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一部分。
参照图1C,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内电介质,例如第一内电介质160和第二内电介质170。在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制造期间,第一内电介质160和第二内电介质170可以组合(例如,层压)成为内电介质165。第一内电介质160和第二内电介质170的边界可以在内电介质165中区分开也可以不区分开。替代地,在一些例子中,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制造涉及使用单一的内电介质165。
第一内电介质160和第二内电介质170为不同的导电元件提供绝缘和支撑。额外的绝缘和支撑由第一外电介质110和第二外电介质120提供。第一内电介质160和第二内电介质170可以延伸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边缘102处,例如,如图1C所示。这样,边缘102可由第一外电介质110、第二外电介质120、第一内电介质160和第二内电介质170形成。然而,导电元件不延伸到边缘102处(除了形成外部连接部之外)以确保这些元件的电隔离。
在这个例子中,第一外电介质110和第二外电介质120要求较少的弯曲并且不太容易具有可以被称为“吸管式浮空(soda straw)”的在密封空间中留下未填充的间隙的缺陷。这些间隙可以允许湿气渗透和转移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内。边缘102可以通过“半切(kiss-cutting)”或其他类似技术形成。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的限制,认为这些边缘形成技术中的一些可至少沿着边缘102导致第一内电介质160和第二内电介质170混杂在一起,从而产生更有效的密封。替代地,第一外电介质110在边缘处直接与第二外电介质120交接并形成边缘102,例如如图1B所示。在一些例子中,一个或多个导电元件突出到边缘102处或超出边缘102。
参照图2A,信号传输部130包括设置成两个以上的导电层的多个导电元件。这些层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厚度(Y轴)堆叠。电力传输部190(当存在时)包括设置成一个或多个导电层的一个或多个导电元件。图2A示出了信号传输部130和电力传输部190的每一个中的三个导电层。但是,每个部分中其他数量的导电层也被包括在内。
参照图2A,信号传输部130包括信号线132和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屏蔽部,例如第一屏蔽部134、第二屏蔽部136、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这些部件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被称为导电元件。在这个例子中,第三屏蔽部138形成一个导电层。第二屏蔽部136、信号线132和第一屏蔽部134形成另一个导电层。第四屏蔽部139形成又一个导电层。换言之,图2A中的信号传输部130的例子具有三个导电层。然而,可以使用任何其他数量的导电层。例如,图2E示出了不具有第三屏蔽部138的信号传输部130的例子。换言之,信号线132仅在一个方向上沿着Y轴被第四屏蔽部139屏蔽。图2F示出了信号传输部130的另一个例子,其可以被称为微带。在这个例子中,信号线132仅沿着Y轴并且仅在一个方向上被第四屏蔽部139屏蔽。沿着X轴没有进行屏蔽。其他例子是共面波导(无屏蔽部)和带状线(两侧都有屏蔽部)。图2G示出了信号传输部130的又一个例子,其具有四个导电层。除了形成三个层的信号线132、第一屏蔽部134、第二屏蔽部136、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外,该信号传输部130还包括上跨的导电元件137。
信号线132被构造为传送HF信号,而第一屏蔽部134、第二屏蔽部136、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信号线132周围形成电磁屏蔽部。具体来说,这些屏蔽部可以防止来自外部电磁噪声的干扰。这些屏蔽部还可以防止信号线132向外部环境发出辐射(例如,产生电磁噪声)。
参照图2A中的例子,信号线132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宽度(沿着X轴)设置在第一屏蔽部134与第二屏蔽部136之间。信号线132还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厚度(沿着Y轴)设置在第三屏蔽部138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这个例子可以被称为四面屏蔽或封闭屏蔽。此外,在这个例子中,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各自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宽度(沿着X轴)与第一屏蔽部134和第二屏蔽部136中的每一个重叠。第一屏蔽部134与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中的每一个之间(以及类似地,第二屏蔽部136与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中的每一个之间)的间距足够小,以防止电磁波的穿透。
参照图2A中的例子,信号线132和一个或多个屏蔽部(例如,第一屏蔽部134、第二屏蔽部136、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中的每一个在垂直于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长度的平面内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轮廓。矩形轮廓可以是通过金属板形成这些部件的结果(例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对金属箔进行图案化)。具体地,每个导电层都可以由单独的金属板形成。因此,信号线132、第一屏蔽部134和第二屏蔽部136由相同的板形成。此外,相同的导电层中的所有导电元件的厚度可以相同(例如,由相同的金属板形成)。
在一些例子中,信号线132、第一屏蔽部134、第二屏蔽部136、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中的至少一个的宽高比(宽度与厚度的比)至少约为2,至少约为5,或者至少约为10。较大的宽高比通过增加界面面积增强了针对散热装置(例如,图1B中的主体面板210)的导热性,同时还保持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相对较小的厚度。
参照图2A,信号线132与第三屏蔽部138之间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厚度(Y轴)的间隙的尺寸可以小于0.8毫米,或者更具体地小于0.6毫米,或者小于0.4毫米。此外,信号线132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的间隙、第二屏蔽部136与第三屏蔽部138之间的间隙、第二屏蔽部136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的间隙的尺寸也可以在该范围内。当信号线132在约0Hz至100GHz之间的频率下工作时,这些间隙允许阻挡外部和内部的电磁场。总的来说,间隙小于信号线132中的射频(RF)信号传输所产生的电磁场的入射波的波长。这样,第一屏蔽部134、第二屏蔽部136、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中的一个或多个有效地形成围绕信号线132的法拉第笼。
如下面进一步说明的那样,第一屏蔽部134与第三屏蔽部138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取决于第一内电介质160的厚度和材料以及在形成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时用于层压这些部件的加工条件。以类似的方式,第一屏蔽部134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取决于第二内电介质170的尺寸和材料以及用于层压这些部件的加工条件。参照图2A,第一内电介质160可以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屏蔽部134与第三屏蔽部138之间以及在信号线132与第三屏蔽部138之间以及在第二屏蔽部136与第三屏蔽部138之间延伸。这样,第一屏蔽部134与第三屏蔽部138之间以及信号线132与第三屏蔽部138之间以及第二屏蔽部136与第三屏蔽部138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可以基本相同(例如,在小于20%或小于10%的变化范围内)。类似地,第二内电介质170可以在第一屏蔽部134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以及在信号线132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以及在第二屏蔽部136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延伸。这样,第一屏蔽部134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以及信号线132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以及第二屏蔽部136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可以基本相同。此外,第一屏蔽部134与第三屏蔽部138之间的间隙可以和第一屏蔽部134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的间隙基本相同。例如,第一内电介质160和第二内电介质170都可以具有相同的厚度和材料。通过第一内电介质160和第二内电介质170实现的间隙的精确控制允许对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阻抗进行精确控制,该阻抗与电容成反比。
在一些例子中,信号线132与第一屏蔽部134、第二屏蔽部136、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中的每一个电隔离。当HF信号通过信号线132传输时,这种隔离防止信号损失。可选地,第一屏蔽部134、第二屏蔽部136、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中的两个以上(例如,全部)可以互连。这种互连允许形成用于所有屏蔽部的一个公共外部连接部(例如,用于接地)。此外,未连接的(“浮动”)屏蔽部可能容易受到彼此之间的电容耦合的影响,并且还可能与信号线132电容耦合。下面描述这些连接部的各种例子。
在一些例子中,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厚度,信号线132、第一屏蔽部134和第二屏蔽部136中的每一个的厚度是相同的。此外,信号线132、第一屏蔽部134和第二屏蔽部136中的每一个的组分可以是相同的。例如,信号线132、第一屏蔽部134和第二屏蔽部136可以由相同的金属板制成。更一般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每个导电层都可以由相同的金属板制成。
图2H和图2I是信号传输部130的两个额外的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在这些例子中的每一个中,信号传输部130包括第一信号线132和第二信号线133,两者都设置在第三屏蔽部138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这些信号线和屏蔽部沿着Y方向形成叠层。词语“第三”和“第四”用于与前面的例子保持一致,并非隐含存在其他部件。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在不限制信号传输部130的取向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为顶部屏蔽部和底部屏蔽部。
第一信号线132和第二信号线133沿着X方向相对彼此偏移。然而,与上面参照图2A描述的各种例子不同,图2H和图2I所示的信号传输部130没有侧面屏蔽部。换言之,在X方向上没有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32和第二信号线133偏移的屏蔽部。当第一信号线132和第二信号线133中的每一个与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中的每一个之间的间距显著小于(例如,2倍或10倍)第一信号线132和第二信号线133传送的信号的波长时,“侧”屏蔽特征可能不是必需的。
参照图2H,第一信号线132、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的右端部是对齐的(沿着Y轴)。类似地,第二信号线133、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的左端部是对齐的(沿着Y轴)。这种特征减小了信号传输部130的总覆盖范围(沿着X轴),使其更加紧凑。
参照图2I,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的右端部向右(沿着X轴)延伸超过第一信号线132的右端部。类似地,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的左端部向左(沿着X轴)延伸超过第二信号线133的左端部。这种设计通过将第一信号线132和第二信号线133更深地定位在第三屏蔽部138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的空间内并且远离该空间的侧开口来提供额外的屏蔽,因此降低了电磁干扰的风险。
图2J示出了互连电路100在互连电路100的边缘102附近的一部分。导电元件350被内电介质165包围。此外,导电元件350定位在与内电介质165的表面167相距第一距离(D1)处和与边缘102相距第二距离(D2)处。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被选择为使得内电介质165在信号或电力通过导电元件350传输时不会经历介电击穿。在一些例子中,第一距离(D1)至少为50微米,或更具体地至少为100微米。在相同的或其他的例子中,第二距离(D2)至少为100微米,或更具体地至少为200微米。第一距离(D1)可以由于内电介质165的表面167进一步与第一外电介质110交接而小于第二距离(D2),这为导电元件350提供了相对于环境的额外的电隔离。同样,内电介质165的反向表面与第二外电介质120交接,这提供了额外的电隔离。
在一些例子中,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一个或多个导电元件包括基部子层和表面子层,例如,如图2K至2M所示。基层子层和表面子层具有不同的组分并提供不同的功能。参照图2K,导电元件350包括基部子层1002和直接与基部子层1002交接的表面子层1006。第一内电介质160和/或第二内电介质170可以层压在表面子层1006上。更具体地,表面子层1006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直接与第一内电介质160和/或第二内电介质170(或用于附接这些电介质的粘合部)交接。可以具体选择表面子层1006来提高第一内电介质160和/或第二内电介质170的粘附力。
基部子层1002可以包括从通过铝、钛、镍、铜和钢以及包括这些金属的合金组成的组合中选择的金属。可以将基部子层1002的材料选择为在保持最小成本的同时实现导电元件350(或另一个导电元件)的期望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表面子层1006可以包括从通过锡、铅、锌、镍、银、钯、铂、金、铟、钨、钼、铬、铜、它们的合金中选择的金属、有机保焊剂(OSP)或其他导电材料。可以将表面子层1006的材料选择为保护基部子层1002免于氧化、在形成针对设备的电和/或热接触部时提高表面传导性、提高对导电元件350(或另一个导电元件)的粘附力和/或用于其他目的。此外,在一些例子中,在表面子层1006的顶部添加OSP覆层可以帮助防止表面子层1006自身随着时间氧化。
例如,铝可用于基部子层1002。虽然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但暴露在空气中时会形成表面氧化物。氧化铝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并且在导电元件350和与导电元件350进行电连接的其他部件之间的界面处可能是不期望的。另外,在没有合适的表面子层的情况下,在铝的表面氧化物与许多粘合层之间实现良好、均匀的粘附力可能具有挑战性。因此,在形成氧化铝之前用锡、铅、锌、镍、银、钯、铂、金、铟、钨、钼、铬或铜中的一种涂覆铝减轻了这种问题,并允许使用铝作为基部子层1002,而不损害导电元件350(或另一个导电元件)与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其他部件之间的导电性或粘附力。
表面子层1006的厚度可在约0.01微米至10微米之间,或者更具体地在约0.1微米至1微米之间。比较来说,基部子层1002的厚度可以在约10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或者更具体地在约100微米至500微米之间。这样,按体积计,基部子层1002可以代表导电元件350(或另一个导电元件)的至少约90%或更具体地至少约95%或者至少约99%。
在一些例子中,导电元件350(或另一个导电元件)还包括设置在基部子层1002与表面子层1006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中间子层1004,例如,如图2L所示。中间子层1004具有不同于基部子层1002和表面子层1006的组分。在一些例子中,一个或多个中间子层1004可以帮助防止在基部子层1002与表面子层1006之间形成金属间化合物。例如,中间子层1004可以包括从通过铬、钛、镍、钒、锌和铜组成的组合中选择的金属。
在一些例子中,导电元件350(或另一个导电元件)可以包括轧制金属箔。与电沉积箔和/或电镀金属相关的垂直晶粒结构相比,轧制金属箔的水平伸长的晶粒结构可以帮助提高对循环加载条件下导电元件中裂纹扩展的抵抗性。这可以帮助增加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疲劳寿命。
在一些例子中,导电元件350(或另一个导电元件)包括与导电表面1007相对地设置的电绝缘覆层1008,其形成导电元件350的表面1009,例如如图2M所示。该表面1009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中保持露出并且可以用于从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中去除热量。在一些例子中,整个表面1009都在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中保持露出。可以针对相对较高的热导率和相对较高的电阻率来选择绝缘覆层1008,其可以包括从通过二氧化硅、氮化硅、阳极氧化铝、氧化铝、氮化硼、氮化铝、金刚石和碳化硅组成的组合中选择的材料。替代地,绝缘覆层可包括复合材料,例如载有导热的电绝缘无机颗粒的聚合物基质。
在一些例子中,导电元件是可焊接的。当导电元件包括铝时,铝可以被定位为基部子层1002,而表面子层1006可以由熔化温度高于焊料熔化温度的材料制成。否则,如果表面子层1006在电路接合期间熔化,则氧气可能会穿过表面子层1006并使基部子层1002内的铝氧化。这又可能降低两个子层界面处的导电性,并可能导致机械粘附力的损失。因此,对于在150-300℃的温度下施加的多种焊料,表面子层1006可由锌、银、钯、铂、铜、镍、铬、钨、钼或金形成。在一些例子中,例如,在高频信号将沿着信号线传输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表面子层的组分和厚度以使趋肤效应引起的电阻损失最小化。
参照图2A,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还包括电力传输部190。类似于信号传输部130,电力传输部190设置在第一外电介质110与第二外电介质120之间。此外,电力传输部190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宽度(沿着图2A中的X轴)相对于信号传输部130偏移。电力传输部190与信号传输部130之间的距离可以被称为分隔部195。分隔部195的宽度可以是信号线132的宽度的至少2倍或更具体地是至少4倍或者是至少6倍。
参照图2A中的例子,电力传输部190由三个导电层形成并且包括三个导电元件,它们可以被称为第一电导体192、第二电导体194和第三电导体196。然而,这些电导体中的两个是可选的。换言之,电力传输部190可以具有任何数量的电导体,即,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等。当存在两个以上的电导体并且它们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厚度(沿着图2A中的Y轴)堆叠时,所有这些导体都可以用于电力传输。替代地,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用作屏蔽部或根本不存在。
参照图2A中的例子,第三电导体196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厚度设置在第一电导体192与第二电导体194之间,从而形成叠层(沿着图2A中的Y轴)。第一内电介质16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导体192与第三电导体196之间并且用于相对于彼此支撑第一电导体192和第三电导体196。类似地,第二内电介质170可以设置在第二电导体194与第三电导体196之间并且用于相对于彼此支撑第二电导体194和第三电导体196。
第一电导体192与第三电导体196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取决于第一内电介质160的厚度和材料以及在形成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时用于层压这些部件的加工条件,如下面进一步所述。以类似的方式,第二电导体194与第三电导体196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取决于第二内电介质170的尺寸和材料以及用于层压这些部件的加工条件。第一电导体192与第三电导体196之间的间隙可以与第二电导体194与第三电导体196之间的间隙基本相同。如上所述,在一些例子中,第一内电介质160和第二内电介质170两者可以具有相同的厚度和材料。
由第一电导体192、第二电导体194和第三电导体196形成的叠层可以类似于由第三屏蔽部138、信号线132和第四屏蔽部139形成的叠层。在一些例子中,第三屏蔽部138和第一电导体192可以通过相同的金属板形成。类似地,信号线132和第三电导体196可以通过相同的金属板形成。最后,第二电导体194和第四屏蔽部139可以通过相同的金属板形成。
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厚度堆叠第一电导体192、第二电导体194和第三电导体196消除了在对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布线时导体交叉的问题,现在将参照图3A至图3D对此进行说明。
图3A示出了导电元件(即第一导电元件350和第二导电元件360)并排布置的参考电路100的俯视图。当参考电路300如图3A所示进行布线时,第一导电元件350和第二导电元件360的相对取向在第一端部101和第二端部103之间倒转。具体地,在第一端部101处,第一导电元件350相对于第二导电元件360沿着Z轴向上移位。另一方面,在第二端部103处,第一导电元件350相对于第二导电元件360沿着Z轴向下移位。这种取向变化可以被称为“交越(cross-over)”。
图3B示出了导电元件层叠布置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俯视图。参照图3C和图3D,第一导电元件350在第一端部101和第二端部103处都相对于第二导电元件360沿着Y轴向上移位。第一导电元件350和第二导电元件360的这种取向用于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在X-Z平面内的任何线路布设,包括平面外偏转。
电介质例子
回到图2A,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包括第一内电介质160和第二内电介质170。第一内电介质160设置在信号线132与第三屏蔽部138之间以及第一屏蔽部134与第三屏蔽部138之间以及第二屏蔽部136与第三屏蔽部138之间。第一内电介质160为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这些部件提供支撑。此外,第一内电介质160通过在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操作期间保持这些屏蔽部的相对位置来确保信号线132与第三屏蔽部138、第一屏蔽部134和第二屏蔽部136电隔离。
第二内电介质170设置在信号线132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以及第一屏蔽部134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以及第二屏蔽部136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类似于第一内电介质160,第二内电介质170为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这些部件提供支撑。此外,第二内电介质170通过保持第四屏蔽部139、第一屏蔽部134和第二屏蔽部136的相对位置来确保信号线132与它们电隔离。
总体上,较厚的内介电层(例如,第一内电介质160和第二内电介质170)导致较低的电容。这又允许形成较宽的信号线132,同时仍然使每单位长度的总电容与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其余部分相匹配。当信号线132更宽时,信号的电阻损失更低并且提供更好的HF性能。
第一内电介质160和/或第二内电介质170可以由介电常数小于2或者小于1.5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形成。在一些例子中,这些材料是闭孔泡沫。此外,第一内电介质160和/或第二内电介质170可以由不吸水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形成。
在一些例子中,第一内电介质160和第二内电介质17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交联聚乙烯(XLPE)或基本上通过其构成。更具体地,第一内电介质160和第二内电介质170都包括包含交联XLPE或基本上通过其构成。就本公开而言,词语“基本上通过……构成”被定义为按重量计至少约95%的组分。在一些例子中,用于第一内电介质160和/或第二内电介质170的交联XLPE是高度交联的XLPE,其中交联度至少为约40%、至少为约70%或者至少为约80%。交联防止第一内电介质160和/或第二内电介质170在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流动/移动,该工作温度范围可以在约-40℃(-40℉)至+105℃(+220℉)之间。这种不进行流动防止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信号线132、屏蔽部和/或其他导电元件之间的短路。此外,交联防止了第一内电介质160和第二内电介质170从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边缘和开口渗出。
传统的柔性电路不使用XLPE,主要是因为在由XLPE形成的背衬上对导电元件进行图案化(通过蚀刻)存在各种困难。XLPE不够坚固,无法承受传统的蚀刻技术。
在一些例子中,具体选择第一外电介质110、第二外电介质120、第一内电介质160和/或第二内电介质170的材料来提高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柔性。一些合适的例子是聚烯烃,它们是主要的线型聚合物(与聚酯相比,聚酯含有芳环,因此柔性较差)。特别地,硅烷改性聚烯烃可用于一个或两个内介电层。一些特定的组合包括用于一个或两个外介电层的改性聚丙烯(例如,美国马萨诸塞州雪莉市的Bemis Associates有限公司发售的BemisET6340)和用于一个或两个内介电层的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例如,BemisET6371)。在另一个例子中,改性聚丙烯(例如,Bemis ET6340)可用于所有内介电层和外介电层。在又一个例子中,包含改性LLDPE(例如,Bemis ET6371)和改性聚丙烯(例如BemisET6340)的共挤材料可用于内介电层和外介电层中的至少一个。总的来说,包含高熔点聚合物和低熔点聚合物的组合的共挤膜可用于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高熔点聚合物可用作外电介质,而低熔点聚合物可用作内电介质并用于导电引线之间的间隙填充。
在一些例子中,热塑性聚氨酯(TPU)或更具体地聚氨酯醚(例如,Bemis ET3803)可用作一个或两个外电介质。聚氨酯的柔性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化学物质来调整。此外,可以将一种或多种阻燃剂(例如,无卤阻燃剂)加入到一个或两个外介电层中。下面描述阻燃剂的各种例子。
在一些例子中,第一外电介质110、第二外电介质120、第一内电介质160和/或第二内电介质170包括一种或多种透明材料,例如一种或多种弹性聚合物,例如乙烯-丁烯共聚物、增塑剂-复合聚烯烃等。
在一些例子中,至少一个电介质包含阻燃剂,例如磷、有机磷等。阻燃剂可以例如作为颗粒添加到在上面列出了各种例子的聚合物基质中。替代地,阻燃剂可以是独立结构的形式,例如阻燃纸或阻燃绝缘片(flame barrier),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3MElectrical Markets Division公司发售的Flame Barrier FRB系列或更具体地为FRB-NT127。更具体地,第一外电介质110和第二外电介质120中的一个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而另一个是阻燃纸。应当指出的是,传统电路(通过蚀刻和其他类似工艺形成)不能将阻燃绝缘片用作为它们的介电层。在一些例子中,作为阻燃剂的补充或替代,聚酰亚胺(PI)因为其固有的阻燃特性而可用于一个或多个介电层。
在一些例子中,第一外电介质110和/或第二外电介质120包括热膨胀系数(CTE)匹配添加剂。这些介电层中的CTE匹配添加剂的组分和浓度被具体选择为与导电元件或更具体地导电元件和/或更多内电介质的组合相匹配。应当指出的是,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在其制造(例如,下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层压操作)和/或操作(例如,在交通工具的发动机舱中操作)期间可能经受温度波动。例如,第一外电介质110和第二外电介质120中的一个或两个包括聚合物基质,其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以及分布在该基质中并包括无机填料的CTE匹配添加剂,例如玻璃纤维和云母/二氧化硅。CTE匹配添加剂可以是具有较低的长径比(例如,小于0.5)或具有较高的长径比(例如,大于1)的颗粒形式。CTE匹配添加剂在第一外电介质110和第二外电介质120中的一个或两个中的浓度按重量计在10%至50%之间。虽然高浓度的CTE匹配添加剂可能有助于减少CTE失配,但这些电介质的柔性可能会受到过量的CTE匹配添加剂的影响。
参照图2B,在一些例子中,第一内电介质160的组分在其整个厚度(Y方向)上是均匀的。同样,第二内电介质170的组分在其整个厚度上可以是均匀的。替代地,在图2D中给出的另一个例子中,第一内电介质160包括第一内基部162、朝外的第一内粘合部164和朝内的第一内粘合部166。在这个例子中,第一内基部162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厚度设置在朝外的第一内粘合部164与朝内的第一内粘合部166之间。第一内基部162的组分不同于朝外的第一内粘合部164的组分和朝内的第一内粘合部166的组分。朝外的第一内粘合部164和朝内的第一内粘合部166的组分可以是相同的。例如,第一内基部162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酰亚胺(PI)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朝外的第一内粘合部164和朝内的第一内粘合部166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包括粘合材料,包括但不限于X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酯(PET)、丙烯酸、乙基醋酸乙烯酯(EVA)、环氧树脂、压敏粘合剂等。
在这个例子中,第二内电介质170的结构与第一内电介质160的结构相同。具体地,第二内电介质170包括第二内基部172、朝外的第二内粘合部174和朝内的第二内粘合部176。第二内基部172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厚度设置在朝外的第二内粘合部174与朝内的第二内粘合部176之间。在其他例子中,第二内电介质170的结构不同于第一内电介质160的结构。
使用第一内基部162、朝外的第一内粘合部164和朝内的第一内粘合部166的组合允许形成更薄的第一内电介质160,更具体地允许调整第一内电介质160的各个部件的特性。例如,在填充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导电元件之间的空隙的层压期间,朝外的第一内粘合部164和朝内的第一内粘合部166可以容易地流动。简要参照图2A,第一内电介质160在信号线132和第一屏蔽部134之间直接与第二内电介质170交接,并且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流动和间隙填充。此外,第一内基部162和第二内基部172的存在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机械韧性以确保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不会不期望地刺穿第一内介电层160和第二内介电层170,从而导致信号线132的电气短路。在一些例子中,朝外的第一内粘合部164直接与第三屏蔽部138交接。此外,朝内的第一内粘合部166直接与信号线132交接。
内基部层的存在也影响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HF性能(例如,降低电容和信号吸收)。然而,内基部层提供了稳固的分隔并降低了内介电层的机械“刺穿”风险。在一些例子中,使用由XLPE制成的较厚的内介电层。
在图2D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外电介质110包括第一外基部112和第一外粘合部114。类似地,第二外电介质120包括第二外基部122和第二外粘合部124。第一外基部112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酰亚胺(PI)、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四氟乙烯(PTFE)、聚醚醚酮(PEEK)或任何其他柔性绝缘材料。第一外粘合部114可以包括粘合材料,包括但不限于X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酯(PET)、丙烯酸、乙基醋酸乙烯酯(EVA)、环氧树脂、压敏粘合剂等。
叠层内互连的例子
在一些例子中,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一个或多个导电元件电连接。例如,围绕信号线132的一个或所有的屏蔽部可以被互连,例如避免“浮动”屏蔽部的问题。这些电连接部可以使用这些导电元件的部分或一些额外的导电元件来形成,例如互连过孔、互连插头或接片。图4A至图4E示出了使用互连过孔310互连第一导电元件350、第二导电元件36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的不同的例子和阶段。第一导电元件350、第二导电元件36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各自可以代表上面参照图2A和其他附图讨论的屏蔽部、信号线和/或电导体中的任何一个。
具体地,图4A示出了在形成任何电连接部之前由第一导电元件350、第二导电元件36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形成的叠层。在形成任何连接部之前,这些屏蔽部设置在第一外电介质110与第二外电介质120之间。图4B示出了在形成穿过第一外电介质110、第一导电元件350和第二导电元件360的可选开口300之后的该叠层。开口300可以使用例如蚀刻工艺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工艺来形成。开口300提供针对所有三个屏蔽部的通路,从而允许互连所有三个屏蔽部,并且在一些例子中允许形成延伸超过第一外电介质110的外部连接部。
图4C示出了具有延伸穿过第一外电介质110、第一导电元件350和第二导电元件360并接触第三导电元件370的互连过孔310的相同的叠层。互连过孔310由导电材料形成,例如铜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互连过孔310直接接触第一导电元件350、第二导电元件36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从而将这些屏蔽部互连。此外,在这个例子中,互连过孔310延伸到第一外电介质110的外部,这允许形成针对互连过孔310以及第一导电元件350、第二导电元件36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的外部电连接部。例如,第一导电元件350、第二导电元件36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可以通过互连过孔310在外部接地。在一些例子中,互连过孔310包括允许形成针对互连过孔310的外部连接部的电镀元件、焊接接头、金属铆钉或金属压接端子。
图4D示出了互连过孔310的另一个例子,其也直接接触第一导电元件350、第二导电元件36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从而将这些屏蔽部互连。然而,在这个例子中,互连过孔310不延伸穿过第一外电介质110。相反地,可以使用绝缘插塞320来填充延伸穿过第一外电介质110的开口的部分。在一些例子中,可以在将第一外电介质110层压到叠层上之前安装互连过孔310,使得第一外电介质110不需要用于安装互连过孔310的开口并且不安装绝缘插塞320。
在一些例子中,需要针对导电元件的外部连接部,该导电元件被一个或多个其他导电元件阻挡,它们不应连接至该被阻挡的导电元件。图4E示出了这样的例子,其中互连过孔310连接至第三导电元件370但不连接至第一导电元件350和第二导电元件360。然而,互连过孔310突出穿过第一导电元件350和第二导电元件360,使得可越过第一外电介质110在外部实现针对第三导电元件370的连接。在这个例子中,绝缘插塞320形成围绕互连过孔310的侧壁的壳体并且使互连过孔310与互连过孔310突出穿过的第一导电元件350和第二导电元件360隔离开。
虽然上述例子描述的是第一导电元件350、第二导电元件36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之间的互连部或与这些屏蔽部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连接,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这些连接方面可以应用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任何导电元件。
图4F至图4I示出了形成针对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叠层中的导电元件的电连接部的额外的例子。图4F所示的叠层类似于上面参照图4A所描述的叠层,但是它不包括第一外电介质110和第二外电介质120。稍后例如在将叠层的导电元件互连之后添加第一外电介质110和第二外电介质120,如下面参考图4I进一步所述。通过这种方法,第一外电介质110和第二外电介质120也使互连过孔310绝缘并且没有开口。
具体地,图4F所示的叠层包括第一导电元件350、第二导电元件36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它们可以代表上面参照图2A和其他附图讨论的屏蔽部、信号线和/或电导体。第一导电元件350、第二导电元件36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由内电介质165支撑(例如,相对于彼此并且相对于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其他部件)。此外,内电介质165还可以将第一导电元件350、第二导电元件36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彼此电隔离(至少在该加工阶段)并且至少部分地与环境电隔离。
图4G示出了在形成穿过第一导电元件350、第二导电元件36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以及内电介质165的开口300之后的叠层。在这个例子中,开口300是通孔,其比上文参照图4B所述的盲孔更容易形成。可以使用例如蚀刻工艺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工艺来形成开口300。开口300提供针对所有三个屏蔽部的通路,从而允许将这些屏蔽部互连。
图4H示出了在互连过孔310已经被添加到开口300中之后的加工阶段。互连过孔310直接接触第一导电元件350、第二导电元件36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从而将所有三个元件互连。互连过孔310可以包括允许形成针对互连过孔310的外部连接部的电镀元件、导电粘合部、焊接接头、金属铆钉或金属压接端子。
在一些例子中,开口300的一部分可以用非导电元件(例如,绝缘插塞)填充,而开口300的其余部分用互连过孔310填充。这种替代方法允许将叠层中较少的而不是所有的导电元件互连。例如,第一导电元件350和第二导电元件360可以互连,但是在互连过孔310安装到开口300中之后保持与第三导电元件370隔离开。同样,第三导电元件370和第二导电元件360可以互连,但保持与第一导电元件350隔离开。
图4I示出了具有第一外电介质110和第二外电介质120的叠层。在将第一导电元件350、第二导电元件36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互连之后添加这些外电介质。在这个例子中,第一外电介质110和第二外电介质120在内电介质165和互连过孔310上方延伸。更具体地,第一外电介质110和第二外电介质120将互连过孔310与环境(电气地和机械地)隔离开。
图5A示出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一个例子,其具有使用互连跳线330连接的第一导电元件35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该互连跳线可以被称为外部互连跳线。在这个例子中,互连跳线330环绕叠层的边缘102。第二导电元件360以及第一外电介质110和第二外电介质120可以远离边缘102和互连跳线330定位,从而保持与互连跳线330、第一导电元件35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电隔离。
图5B示出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另一个例子,其中使用互连跳线330将第二导电元件360连接至第三导电元件370。在这个例子中,第一导电元件350和第一外电介质110具有开口300,其允许互连跳线330到达第二导电元件3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进行连接后,用绝缘材料填充开口300,例如密封开口300并在互连跳线330与第一导电元件350之间提供绝缘。
图6A示出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一个例子,其中定位在叠层的不同导电层处的第一导电元件350和第二导电元件360直接连接。在这个例子中,第一内电介质160包括允许第一导电元件350延伸到第二导电元件360中并与其进行接触的电介质开口168。这种连接可以使用上述连接方式之一进行,或者可以进行焊接,例如使用激光、超声波或电阻焊接。
图6B示出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另一个例子,其中第一导电元件350和第二导电元件360连接。类似于图6A的例子,这种类型的连接可以被称为内部连接,因为这种连接不突出到外介电层之外。参照图6B,使用互连跳线330形成连接,该互连跳线突出穿过第一内电介质160中的电介质开口168。互连的导电元件定位在不同的导电层处。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这种连接可以在定位在同一层处的导电元件之间实现。
图7示出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另一个例子,其中第一内电介质160中的电介质开口168提供了用于与第一导电元件350进行连接的通路。在一些未被示出的例子中,相同的电介质开口可以提供针对定位在相同或不同的导电层处的多个导电部件的通路。
屏蔽部例子
由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导电元件形成的电磁屏蔽部减少并最终防止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操作期间的低频干扰和射频干扰。图8A示出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信号传输部130的剖视图。在这个例子中,电磁屏蔽部由第一屏蔽部134、第二屏蔽部136、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形成。在该剖视图中,电磁屏蔽部部分地包围信号线132。换言之,进出信号线132的低频和射频干扰在该横截面(X-Y平面)内通过电磁屏蔽减轻。
在这个例子中,相同的电磁屏蔽部还包围额外的信号线133。例如,这种构造可用于产生差分信号对,其以使电磁(EM)耦合和辐射最小化的能力而众所周知。总的来说,任何数量的信号线都可以共享相同的整体屏蔽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额外的屏蔽部可以位于两条信号线之间。
参照图8A,第一屏蔽部134和第二屏蔽部136各自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厚度(图2A中的Y方向)设置在第三屏蔽部138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换言之,第一屏蔽部134和第二屏蔽部136各自的沿着厚度的投影与第三屏蔽部138和第二屏蔽部139中的每一个完全或部分重叠。
替代地,参照图8B,第一屏蔽部134和第二屏蔽部136可以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宽度(图2A中的X方向)相对于第三屏蔽部138和第四屏蔽部139偏移。在这个例子中,第一屏蔽部134和第二屏蔽部136沿着厚度的投影不与第三屏蔽部138或第二屏蔽部139重叠。
在其他例子中,可以不存在第一屏蔽部134和第二屏蔽部136。第三屏蔽部138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的间隙可以足够小,以对位于第三屏蔽部138与第四屏蔽部139之间的信号线132提供足够的屏蔽。
信号传输部130的电容是信号线132与周围屏蔽部之间的表面积的函数。在适当位置减少屏蔽部的表面积会降低电容并增加阻抗。阻抗是电感除以电容所得值的平方根。利用接收部件来匹配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阻抗避免将反射波发送回信号线132。例如,单条信号线可具有50欧姆的阻抗,而差分对可具有100-120欧姆的差分阻抗。
图8A和图8B示出了没有开口的连续屏蔽部。在一些替代例子中,一个或多个屏蔽部可以具有开口,以改变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或更具体地改变信号传输部130的各种特性。参照图9A和9B,第三屏蔽部138包括开口,该开口的尺寸小于沿着信号线传输的EM波的波长的1/10。总的来说,屏蔽部中的开口的尺寸小于信号线132传送的信号的波长以及潜在外部噪声的波长(进行阻塞以防止串扰)。
折叠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例子
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可用于在两个远距离位置之间传输信号和电力。在一些例子中,即使宽度可以相对较小,例如小于100毫米甚至小于50毫米,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两个端部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至少是1米或者至少是2米。同时,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每个导电层可由单独的金属箔片制成。为了使材料消耗最小化并减少浪费,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制造空间量可以小于其操作空间量。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柔性特性可用于在其制造之后和/或在其制造期间改变其形状和位置。例如,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可以制造成折叠状态,例如如图10A所示。处于折叠状态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两个端部之间的距离和总长度(L1)可以相对较小。图10B是相同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处于部分展开状态的示意图,示出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两个端部之间的距离和长度已经显著增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各种折叠模式都被包括在内。
图10C示出了包括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分成四条带体145a-145d的开口143a-143c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在一些例子中,每条带体都包括一条或多条导体迹线。图10D示出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一个端部在X-Y平面内相对于另一个端部转动了90°,这可以称为平面内弯曲。开口143a-143c允许在单条带体145a-145d没有显著的平面外扭转的情况下使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转动和弯曲。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由于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扁平轮廓(Z方向上的厚度小)以及形成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材料的相对较低的平面内柔性,因此在没有开口143a-143c的情况下这种弯曲将是困难的。添加开口143a-143c允许带体145a-145d各自进行不同的布线,从而增加柔性并减少平面外扭转。此外,选择每个开口的特定宽度和长度允许每条带体和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特定的布线和定向。图10E和图10F表示在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不同位置处的带体145a-145d的横截面。如这些图中所示,带体145a-145d可以彼此靠近并在弯曲部的某个点(B-B)处围绕它们各自的中心轴线中的每一个旋转90°。为了实现这种类型的定向,每个开口的长度可以是不同的或交错的,例如如图10C所示。
图10G示出了多个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的生产组件800的例子。在一些例子中,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是部分集成的,例如,被支撑在相同的可释放线上或具有部分被切割(例如,刻痕)的一个整体的外介电层。这种部分集成特征允许在制造和储存期间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保持在一起,例如,直到最终使用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为止。
此外,在这个例子中,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形成为直线形式,例如,以减少材料浪费和简化处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中的每一个都可与组件800分离并且可折叠成其操作形状,例如,如上文参照图10C至图10F所述。
图10H示出了包括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和互连集线器910的互连组件900的例子。在一些例子中,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各自形成为直线形式,例如,如上文参照图10G所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中的弯曲部是在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的安装(例如,诸如汽车面板的支撑结构的层压)期间形成的。互连集线器910在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中的各个导电元件之间形成电连接部。这些电连接部由定位在互连集线器910的一个水平或多个水平上的导电元件提供(例如,用于交越连接)。此外,互连集线器910的导电元件和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的导电元件位于相同的平面内或不同的平面内。
具体地,图10I是在将互连集线器910附接至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之前的互连组件900的例子。互连集线器910包括介电层920和通过介电层920部分地隔离的导电元件915。此外,介电层920包括开口925,从而部分露出互连集线器910的导电元件915,如图10I所示。根据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之间的期望的连接部来使导电元件915和开口925图案化。图10I所示的互连集线器910的例子被设计为用于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的所有最左边的导电元件互连,单独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的所有中间的导电元件互连,并且单独将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的所有最右边的导电元件互连。图10J示出了在将互连集线器910附接至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之后的图10I的互连组件900。
图10K示出了根据一些例子的互连组件900的侧视剖视图,该互连组件包括安装到主体面板210上并且与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连接的互连集线器910。具体地,使用集线器安装粘合剂921(例如,胶带或更具体地,极高粘性(VHB)胶带或超高粘性(UHB)胶带)将互连集线器910安装到主体面板210上。在一些例子中,集线器安装粘合剂921包括聚乙烯衬里和设置在衬里上的丙烯酸粘合剂。其他材料也被包括在内。
互连组件900还包括集线器盖板930,使用板安装粘合剂922将其安装到互连集线器910上。在一些例子中,板安装粘合剂922与集线器安装粘合剂921是相同的。替代地,板安装粘合剂922不同于集线器安装粘合剂921。例如,板安装粘合剂922是胶带,或更具体地极高粘度(VHB)胶带或超高粘度(UHB)胶带。在一些例子中,板安装粘合剂922包括聚乙烯衬里和设置在衬里上的丙烯酸粘合剂。其他材料也被包括在内。
集线器盖板930为互连集线器910和互连电路100之间的电连接部提供了机械支撑和应变消除。在一些例子中,板安装粘合剂922与互连电路100或者更具体地与互连电路100的导电元件直接接触。这样,施加在互连集线器910和互连电路100之间的任何应变都通过板安装粘合剂922转移到集线器盖板930,从而减少互连集线器910和互连电路100之间的电连接部上的应变。在一些例子中,集线器盖板930由刚性塑料、复合材料(例如,玻璃增强环氧树脂层压材料)等形成。
导电接片和形成电连接部的例子
参照图11A至图11C,针对设置成叠层的导电元件的外部连接部和/或这些导电元件之间的连接部可以使用这些元件的远离叠层的边界(边缘)突出的接片来形成。具体地,图11A是包括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厚度形成叠层的第一导电元件350、第二导电元件36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示意性立体图。第一导电元件350、第二导电元件360和第三导电元件370各自可以代表以上参照图2A和其他附图讨论的屏蔽部、信号线和/或电导体中的任何一个。
参照图11A,第一导电元件350包括第一接片352,第二导电元件360包括第二接片362,并且第三导电元件370包括第三接片372。第一接片352、第二接片362和第三接片372各自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长度延伸并且延伸到叠层边界之外。图11B是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第一接片352和第三接片372还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宽度张开以在这些接片之间提供更大的间距。图11C是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又一个例子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第一接片352、第二接片362和第三接片372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宽度延伸并且延伸到叠层边界之外。在这个例子中,第一接片352、第二接片362和第三接片372还沿着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长度偏移。
图11D是两个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和100b的示意性俯视图,示出了它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取向。虚线代表两个电路的覆盖范围,其对应于每一层的材料。两个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和100b的这种取向允许使材料浪费最小化,同时并列形成多个柔性混合互连电路。
图11E和图11F是根据一些例子的包括第一导电元件部351、第二导电元件部353和过渡部355的导电元件350的示意性俯视图。具体地,图11F是围绕过渡部355的导电元件350的一部分的放大图。过渡部355与第一导电元件部351和第二导电元件部353是整体的并且将它们互连。同时,过渡部355的宽度(WTP)比第一导电元件部351或第二导电元件部353的宽度(WCE)更窄,其可统称为导电元件宽度(WCE)。在一些例子中,第一导电元件部351和第二导电元件部353具有相同的宽度(WCE)。此外,第一导电元件部351和第二导电元件部353相对于彼此偏移,如图11E和图11F所示。
在一些例子中,过渡部355可作为电熔断器操作,以保护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其他导电部件和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所连接的部件。过渡部355的熔断特性取决于其宽度(WTP)和其长度(LTP)。过渡部355的宽度(WTP)又取决于第一导电元件部351或第二导电元件部353的偏移量和宽度(WCE)(例如,WTP=WCE-偏移量)。在一些例子中,过渡部355的宽度(WTP)在导电元件宽度(WCE)的5%至50%之间,或者更具体地在导电元件宽度(WCE)的10%至30%之间。过渡部355的长度(LTP)可以在10微米至700微米之间,或者更具体地在50微米至500微米之间,或者在100微米至400微米之间。
图12A是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第一接片352和第三接片372在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厚度方向上张开以在接片之间提供更大的间距。应当注意的是,这个例子可以与以上参照图7A至图7C描述的任何其他例子组合。
图12B是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侧视示意图,示出了与第一导电元件350直接电连接的第三接片372。图12C是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的侧视示意图,示出了与第二接片362直接电连接的第三接片372。
加工例子
图13A是对应于将图案化的导电板层压到内电介质和外电介质上的方法1340的工艺流程图。方法1340可以涉及将内电介质施加到图案化的导电板上(框1342)。更具体地,将内电介质施加到至少一个导电板的一部分上,而另一部分保持露出并且没有内电介质。图13B是将第一内电介质160施加到具有第一内电介质160的第一导电元件350的一部分上以及分开地将第二内电介质170施加到具有第一内电介质160的第二导电元件360的一部分上的示意图。在这个例子中,第一导电元件350是一个图案化的导电薄的一部分,而第二导电元件360是不同的图案化的导电板的一部分。在一些例子中,只有一个导电元件接收内电介质,而另一个导电元件保持没有任何内电介质。
参照图13A,方法1340继续将先前施加到图案化的导电板上的内电介质彼此层压(框1344)。图13C是将第一内电介质160层压到第二内电介质170上的示意图。将第一导电元件350和第二导电元件360的没有内电介质的部分对齐,这允许在未来的操作中在这些部分之间形成直接接触。当只有一个图案化的导电板具有施加的内电介质时,将该内电介质直接层压到另一个图案化的导电板上。
参照图13A,方法1340继续将图案化的导电板彼此互连(框1346)。在该操作之后,将图案化的导电板或更具体地将图案化的导电板的各个导电元件电连接。图13D是彼此连接的第一导电元件350和第二导电元件360的示意图。这种连接可以涉及焊接、钎焊、机械压接、形成导电粘合接合部等。
参照图13A,方法1340继续层压外电介质(框1348)。将外电介质层压到包括彼此连接的一个或多个内电介质和两个以上的图案化的导电板的叠层上。该操作还涉及重新分布内电介质以填充该组件内的各种空隙。图13E是该组件的示意图,示出了层压到第一内电介质160、第一导电元件350、第二导电元件360和第二内电介质170上的第一外电介质110和第二外电介质120。
可编程的互连集线器的例子
图14A和图14B示出了处于两个不同操作阶段的互连组件900。互连组件900包括与可编程的互连集线器910耦合的第一互连电路100a和第二互连电路100b。例如,互连集线器910可以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计算机芯片等。可编程的互连集线器允许改变互连组件900内(例如,第一互连电路100a和第二互连电路100b之间)的连接,从而提供额外的构造并最终将相同的互连组件用于不同类型的连接和应用(也称为“一体适用”方法)。例如,互连组件900可以是用于交通工具的线束。相同的互连组件900可以用于交通工具的不同构造,其中对互连集线器910的编程解决了构造中的差异,或者更具体地解决了由于这些配置差异而需要的不同的电气和信号连接。
在一些例子中,互连集线器910被编程为将电力迹线、接地迹线和数据迹线从内部连接至各种模块。随着模块从一种交通工具型号改变为另一种交通工具型号,互连集线器910被重新编程以改变互连集线器910的输出定义,尽管型号配置存在差异,但可以在整个车队中使用相同的互连集线器910。
此外,互连集线器910可以被编程为提供远程断开特征。例如,如果电路的导电元件停止工作(例如,由于短路、断路或其他原因),则可以在互连集线器910处断开有故障的导电元件。互连集线器910可以选择不同的线路来执行有故障的导电元件的功能。最后,互连集线器910可以在其使用期间重新编程(例如,从一种操作改变到另一种操作等)。
参照图14A和图14B,第一互连电路100a包括第一导电元件350a和第二导电元件350b。第二互连电路100b包括第三导电元件350c和第四导电元件350d。在这个简化的例子中,互连集线器910是可编程的,从而允许改变第一导电元件350a、第二导电元件350b、第三导电元件350c和第四导电元件350d之间的连接。图14A示出了操作阶段,其中互连集线器910将第一互连电路100a的第一导电元件350a与第二互连电路100b的第三导电元件350c连接,并且分开地将第一互连电路100a的第二导电元件350b与第二互连电路100b的第四导电元件350d连接。图14B示出了不同的操作阶段,其中互连集线器910将第一互连电路100a的第一导电元件350a与第二互连电路100b的第四导电元件350d连接,并且分开地将第一互连电路100a的第二导电元件350b与第二互连电路100b的第三导电元件350c连接。互连集线器910可以被编程为在这些操作阶段之间切换。在一些例子中,可以使用连接至互连集线器910的一个或多个导电元件对互连集线器910进行编程。换言之,互连集线器910的编程可以通过互连组件900来执行。
虽然图14A和图14B示出的是两个互连电路的导电元件之间的连接被简单地翻转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通过这种设计,任何其他可编程的连接都是可能的。例如,相同的互连电路的导电元件可以连接或断开,额外的互连电路可以连接至互连集线器910,等等。例如,图14C示出了互连组件900的一个例子,其包括与柔性混合互连电路100a-100c连接的互连集线器910和双绞线电缆100d。应当指出的是,与传统的双绞线电缆相比,上述互连电路100a-100c在信号传输方面提供了各种优点。特别地,互连电路由于其导电元件之间的位置固定而具有更好的阻抗控制,而双绞线电缆中的导线之间的距离可以显著变化。
结论
尽管为了清楚理解的目的已经对前述概念进行了一些详细的描述,但是显然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实施特定的修改和变型。应该指出的是,存在许多实现这些程序、系统和设备的替代方式。因此,所给出的例子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20)

1.一种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具有长度、宽度和厚度,所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包括:
第一外电介质;
第二外电介质;
沿着所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所述厚度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电介质与所述第二外电介质之间的信号传输部,所述信号传输部包括:
信号线;
第一屏蔽部;
第二屏蔽部,其中所述信号线沿着所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所述宽度设置在所述第一屏蔽部与所述第二屏蔽部之间;
第三屏蔽部;以及
第四屏蔽部,其中所述信号线沿着所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所述厚度设置在所述第三屏蔽部与所述第二屏蔽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屏蔽部和所述第二屏蔽部各自沿着所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所述厚度设置在所述第三屏蔽部与所述第二屏蔽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屏蔽部与所述第三屏蔽部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屏蔽部与所述第四屏蔽部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屏蔽部与所述第三屏蔽部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二屏蔽部与所述第四屏蔽部之间的间隙的沿着所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所述厚度的尺寸小于1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屏蔽部与所述第三屏蔽部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屏蔽部与所述第四屏蔽部之间的间隙、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三屏蔽部之间的间隙、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四屏蔽部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屏蔽部与所述第三屏蔽部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二屏蔽部与所述第四屏蔽部之间的间隙的沿着所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所述厚度的尺寸基本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中,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屏蔽部、所述第二屏蔽部、所述第三屏蔽部和所述第四屏蔽部中的每一个电隔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还包括电力传输部,所述电力传输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电介质与所述第二外电介质之间并且沿着所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所述宽度相对于所述信号传输部偏移,所述电力传输部包括第一电导体、第二电导体和第三电导体,使得所述第三电导体沿着所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所述厚度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导体与所述第二电导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中,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三屏蔽部之间的间隙、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四屏蔽部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电导体与所述第三电导体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二电导体与所述第三电导体之间的间隙的沿着所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所述厚度的尺寸基本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还包括:
第一内电介质,其设置在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三屏蔽部之间;以及
第二内电介质,其设置在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四屏蔽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内电介质和所述第二内电介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交联低密度聚乙烯(LDPE)。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内电介质包括:
第一内基部,其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朝外的第一内粘合部;以及
朝内的第一内粘合部,并且
所述第一内基部沿着所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所述厚度设置在所述朝外的第一内粘合部与所述朝内的第一内粘合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中:
所述朝外的第一内粘合部直接与所述第三屏蔽部交接;并且
所述朝内的第一内粘合部直接与所述信号线交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内电介质在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屏蔽部之间直接与所述第二内电介质交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内电介质和所述第二内电介质中的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屏蔽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内电介质和所述第二内电介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阻燃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中,沿着所述柔性混合互连电路的所述厚度,所述信号线、所述第一屏蔽部和所述第二屏蔽部各自的厚度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中,所述信号线、所述第一屏蔽部和所述第二屏蔽部各自的组分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中,所述信号线、所述第一屏蔽部和所述第二屏蔽部由相同的金属板制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中,所述第三屏蔽部包括开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中,所述信号线包括延伸到所述第一外电介质与所述第二外电介质之间的空间之外的信号接片。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混合互连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外电介质包括第一外基部和第一外粘合部,所述第一外粘合部直接与所述第三屏蔽部交接。
CN201980086778.XA 2018-10-29 2019-10-29 柔性混合互连电路 Pending CN1132288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52019P 2018-10-29 2018-10-29
US62/752,019 2018-10-29
PCT/US2019/058516 WO2020092334A2 (en) 2018-10-29 2019-10-29 Flexible hybrid interconnect circuit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8831A true CN113228831A (zh) 2021-08-06

Family

ID=70326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6778.XA Pending CN113228831A (zh) 2018-10-29 2019-10-29 柔性混合互连电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5) US10694618B2 (zh)
EP (1) EP3868184A4 (zh)
KR (1) KR102555883B1 (zh)
CN (1) CN113228831A (zh)
WO (1) WO2020092334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16904B2 (en) 2018-10-29 2022-11-29 Cellink Corporation Flexible hybrid interconnect circuit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11443B2 (en) 2014-09-10 2019-02-19 Cellink Corporation Battery interconnects
WO2021011486A1 (en) 2019-07-16 2021-01-21 Cellink Corporation Terminal-free connectors and circuits comprising terminal-free connectors
WO2021011487A1 (en) 2019-07-16 2021-01-21 Cellink Corporation Terminal-free connectors and circuits comprising terminal-free connectors
CN113840443A (zh) * 2020-06-05 2021-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其制作方法及相关装置
KR20230079161A (ko) 2020-10-02 2023-06-05 셀링크 코포레이션 가요성 상호접속 회로를 연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1791577B2 (en) 2020-10-02 2023-10-17 Cellink Corporation Forming connections to flexible interconnect circuits
WO2022204709A1 (en) 2021-03-24 2022-09-29 Cellink Corporation Multilayered flexible battery interconnect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reof
US11670435B2 (en) * 2021-04-09 2023-06-06 Apple Inc. Hybrid cabling solution for higher bandwidth and millimeter wave applications
US11863695B2 (en) * 2021-09-23 2024-01-02 Motorola Mobility Llc Hinge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flexible substrate having dynamic regions defining one or more apertures
US11751328B1 (en) 2022-02-22 2023-09-05 Cellink Corporation Flexible interconnect circuit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thereof
WO2023201030A2 (en) 2022-04-15 2023-10-19 Cellink Corporation Flexible interconnect circuits for battery packs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3273A (en) * 1989-12-04 1991-03-26 Itt Corporation 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pseudo-coaxial transmission lines
US5227588A (en) * 1991-03-25 1993-07-13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Interconnection of opposite sides of a circuit board
CN1119903A (zh) * 1993-02-02 1996-04-03 Ast研究公司 一种含有屏蔽网的电路板装置和它的构造
CN1247635A (zh) * 1996-12-19 2000-03-1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通路结构
EP1085792A1 (de) * 1999-09-15 2001-03-21 Curamik Electronics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Leiterplatte sowie Leiterplatte
CN1761056A (zh) * 2004-10-14 2006-04-19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互连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1983003A (zh) * 2010-08-31 2011-03-0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电路板
CN201898663U (zh) * 2010-11-16 2011-07-1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2479724A (zh) * 2010-11-22 2012-05-30 钰桥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增益型堆叠式半导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CN104302103A (zh) * 2014-07-17 2015-01-21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线路布局结构、线路板及电子总成
CN104582246A (zh) * 2013-10-24 2015-04-29 信越聚合物株式会社 电磁波屏蔽膜以及带电磁波屏蔽膜的柔性印刷电路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23996B2 (ja) * 1994-10-03 2005-12-0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接着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配線材
US5675299A (en) * 1996-03-25 1997-10-07 Ast Research, Inc. Bidirectional non-solid impedance controlled reference plane requiring no conductor to grid alignment
US6931723B1 (en) * 2000-09-19 2005-08-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rganic dielectric electronic interconnect structur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US8847696B2 (en) * 2002-03-18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interconnect cable having signal trace pairs and ground layer pairs disposed on opposite sides of a flexible dielectric
JP3782762B2 (ja) * 2002-07-24 2006-06-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46852B2 (ja) * 2004-06-30 2011-08-10 ソニーケミカル&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伝送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06331682A (ja) * 2005-05-23 2006-12-07 Yazaki Corp シールド処理方法、シールドタイプフラット回路体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07193999A (ja) * 2006-01-17 2007-08-02 Sony Chemical & Information Device Corp 伝送ケーブル
JP4919755B2 (ja) * 2006-10-02 2012-04-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配線回路基板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535027B2 (ja) * 2010-10-13 2014-07-0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フラットハーネス
JP5541122B2 (ja) * 2010-11-30 2014-07-09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
WO2012135052A1 (en) 2011-03-25 2012-10-04 Kevin Michael Coakley Foil-based interconnect for rear-contact solar cells
TW201415743A (zh) * 2012-10-09 2014-04-16 Adv Flexible Circuits Co Ltd 軟性電路排線之分束結構
TWI544844B (zh) * 2012-10-16 2016-08-01 A hardware and software circuit board with impedance control structure
US9894750B2 (en) * 2012-12-20 2018-02-1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loating connector shield
US9402303B2 (en) * 2013-06-03 2016-07-26 Apple Inc.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ables with slits
JP2016083716A (ja) * 2014-10-24 2016-05-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
KR20180031626A (ko) 2015-02-03 2018-03-28 셀링크 코포레이션 조합된 열 및 전기 에너지 전달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497358B1 (ko) * 2015-09-24 2023-02-10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벤딩 내구성이 개선된 연성회로기판
WO2017200639A1 (en) * 2016-05-16 2017-11-23 Micron Technology, Inc. Assemblies having shield lines of an upper wiring level electrically coupled with shield lines of a lower wiring level
KR102606536B1 (ko) 2017-04-14 2023-11-27 셀링크 코포레이션 전기 하니스 조립체
KR102530258B1 (ko) 2017-07-13 2023-05-08 셀링크 코포레이션 인터커넥트 회로 방법 및 장치
US10727580B2 (en) * 2018-07-16 2020-07-28 Apple Inc. Millimeter wave antennas having isolated feeds
US10694618B2 (en) 2018-10-29 2020-06-23 Cellink Corporation Flexible hybrid interconnect circuit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3273A (en) * 1989-12-04 1991-03-26 Itt Corporation 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pseudo-coaxial transmission lines
US5227588A (en) * 1991-03-25 1993-07-13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Interconnection of opposite sides of a circuit board
CN1119903A (zh) * 1993-02-02 1996-04-03 Ast研究公司 一种含有屏蔽网的电路板装置和它的构造
CN1247635A (zh) * 1996-12-19 2000-03-1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通路结构
EP1085792A1 (de) * 1999-09-15 2001-03-21 Curamik Electronics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Leiterplatte sowie Leiterplatte
CN1761056A (zh) * 2004-10-14 2006-04-19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互连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1983003A (zh) * 2010-08-31 2011-03-0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电路板
CN201898663U (zh) * 2010-11-16 2011-07-1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软性排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2479724A (zh) * 2010-11-22 2012-05-30 钰桥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增益型堆叠式半导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CN104582246A (zh) * 2013-10-24 2015-04-29 信越聚合物株式会社 电磁波屏蔽膜以及带电磁波屏蔽膜的柔性印刷电路板
CN104302103A (zh) * 2014-07-17 2015-01-21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线路布局结构、线路板及电子总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16904B2 (en) 2018-10-29 2022-11-29 Cellink Corporation Flexible hybrid interconnect circui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88609A (ko) 2021-07-14
US20210076485A1 (en) 2021-03-11
US11516904B2 (en) 2022-11-29
US20230116550A1 (en) 2023-04-13
KR102555883B1 (ko) 2023-07-17
WO2020092334A3 (en) 2020-06-04
US20200137882A1 (en) 2020-04-30
EP3868184A4 (en) 2022-08-10
US20200245449A1 (en) 2020-07-30
EP3868184A2 (en) 2021-08-25
US10694618B2 (en) 2020-06-23
US11206730B2 (en) 2021-12-21
US20220078902A1 (en) 2022-03-10
WO2020092334A2 (en) 2020-05-07
US10874015B2 (en) 202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4015B2 (en) Flexible hybrid interconnect circuits
EP0731525B1 (en) Three-wire-line vertical interconnect structure for multilevel substrates
JP3982511B2 (ja) フラット型ケーブル製造方法
CN104854729A (zh) 电池模块中作为高电压互连的柔性电路板
JP5967290B2 (ja) 高周波伝送線路
US11791577B2 (en) Forming connections to flexible interconnect circuits
US9666925B2 (en) Transmission line, a transmission line apparatus,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KR20200074983A (ko) 적층 제조 기술 마이크로파 수직 론치
JP5888274B2 (ja) 高周波線路及び電子機器
US20080186112A1 (en) Package structure for a high-frequency electronic component
JP2020521354A (ja) マルチ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CN115707171A (zh) 电路板、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JP6137789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WO2023233893A1 (ja) 電子部品の配線構造、電子部品の接続方法
CN219042063U (zh) 信号传输线路
US20230038684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
US11984637B2 (en) Transmission lin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23156842A (ja) シールド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2023160594A (ja) シールド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CN115241636A (zh) 天线模块及其制作方法和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