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6698B - 旋转成型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成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6698B
CN113226698B CN202080007529.XA CN202080007529A CN113226698B CN 113226698 B CN113226698 B CN 113226698B CN 202080007529 A CN202080007529 A CN 202080007529A CN 113226698 B CN113226698 B CN 1132266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die
mold
molds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75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6698A (zh
Inventor
河田胜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ra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ora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151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3250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580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7776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ra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ora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26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6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6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6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28Blow-moulding apparatus
    • B29C49/30Blow-moulding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moulds or mould parts
    • B29C49/36Blow-moulding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moulds or mould parts rotatable about one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1/00Making preforms
    • B29B11/06Making preforms by moulding the material
    • B29B11/10Extrusion 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49/04Extrusion blow-moulding
    • B29C49/041Extrusion blow-moulding using an accumulator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56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49/04Extrusion blow-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56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means
    • B29C49/5601Mechanically operated, i.e. closing or opening of the mould parts is done by mechanic means
    • B29C49/5602Mechanically operated, i.e. closing or opening of the mould parts is done by mechanic means using c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70Removing or ejecting blown articles from the mou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容易制造的旋转成型机。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成型机,是具备第1模具和第2模具、凸轮轴、以及凸轮轨道部件的旋转成型机,第1模具和第2模具以及凸轮轴构成为以公转轴为中心旋转,所述凸轮轨道部件具有凸轮轨道,所述凸轮轴伴随着所述旋转以沿着所述凸轮轨道的方式移动,第1模具和第2模具伴随着所述凸轮轴的移动进行开闭,将所述凸轮轴的长边方向设为轴向时,第1模具和第2模具闭合时刻的所述轴向与第1模具和第2模具最大打开时刻的所述轴向之间的角度为45度以下。

Description

旋转成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成型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2的旋转成型机中,通过使一对模具一边公转一边开闭,从而进行向一对模具之间的型坯的供给、型坯的成型以及成型体的取出。
(第1观点)
专利文献1的一对模具的开闭通过使凸轮辊沿着凸轮轨道移动而进行,其中,所述凸轮辊被保持在与一对模具中的一个模具一体的连结杆。
(第2观点)
专利文献2的旋转成型机具备上推部件和引导部件。应予说明,上推部件具有通过轴旋转而将成型体从模具取下的功能,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模具。另外,引导部件具有使上推部件旋转的功能,附设于旋转成型机。而且,在模具公转的过程中上推部件与引导部件接触。由此,引导部件使上推部件旋转,从而成型体从模具被上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339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1-0476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第1观点)
专利文献1中,一对模具闭合时刻的连结杆的方向与一对模具最大打开时刻的连结杆的方向之间的角度为90度以上。因此,需要使凸轮轨道立体地极大幅度地位移,而实现这种凸轮轨道的导轨的制造难度非常大。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容易制造的旋转成型机。
(第2观点)
专利文献2中,上推部件与引导部件接触时,上推部件在沿着引导部件的表面的同时缓缓旋转。另一方面,上推部件通过引导部件而使上推部件与引导部件成为非接触状态时,上推部件能够自由旋转。因此,专利文献2的旋转成型机中,有时在成型体成型之前的阶段,上推部件晃动,上推部件使模具上的型坯移动,导致型坯的位置从所希望的位置偏离,成型体不能成型为所希望的形状。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成型出所希望形状的成型体的旋转成型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第1观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成型机,其具备第1模具和第2模具、凸轮轴、以及凸轮轨道部件,第1模具和第2模具以及凸轮轴构成为以公转轴为中心,所述凸轮轨道部件具有凸轮轨道,所述凸轮轴伴随着所述旋转以沿着所述凸轮轨道的方式移动,第1模具和第2模具伴随着所述凸轮轴的移动开闭,将所述凸轮轴的长边方向作为轴向时,第1模具和第2模具闭合时刻的所述轴向与第1模具和第2模具最大打开时刻的所述轴向之间的角度为45度以下。
本发明中,第1模具和第2模具闭合时刻的凸轮轴的轴向与第1模具和第2模具最大打开时刻的凸轮轴的轴向之间的角度为45度以下。因此,与专利文献1相比,凸轮轨道的立体位移小,这种凸轮轨道的实现比专利文献1容易。因此,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容易制造的旋转成型机。
以下,例示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
优选地,根据所述记载的旋转成型机,所述凸轮轨道构成为距所述公转轴的距离沿着周向变化。
优选地,根据所述记载的旋转成型机,所述凸轮轨道部件具有基板,所述凸轮轨道由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环状槽或环状突起构成。
优选地,根据所述记载的旋转成型机,第1模具和第2模具利用铰接部连结,第1模具和第2模具通过以所述铰接部为中心的相对旋转开闭。
优选地,根据所述记载的旋转成型机,所述凸轮轴的移动通过齿轮机构传递以使第1模具和第2模具开闭。
优选地,根据所述记载的旋转成型机,所述齿轮机构是将直线移动转换为旋转移动的机构。
优选地,根据所述记载的旋转成型机,所述公转轴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为45度以下。
(第2观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成型机,具备第1模具和第2模具、上推部件、以及驱动机构,第2模具构成为相对于第1模具能够开闭,所述上推部件设置于第1模具,且具有上推部,所述上推部构成为可从第1位置到第2位置自由移动,且通过所述上推部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从而第1模具上的成型体被上推,第2位置与第1位置相比远离第1模具,所述驱动机构具有卡合部件和驱动部,所述卡合部件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与所述上推部件卡合,所述驱动部以所述上推部可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的方式驱动所述卡合部件。
本发明中,由于卡合部件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这两个位置与上推部件卡合,因此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均能够抑制上推部件晃动。换言之,本发明中,能够抑制成型体成型之前的阶段中的上推部件的晃动,能够更可靠地成型出所希望形状的成型体。
以下,例示本发明的各种的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
优选地,提供一种旋转成型机,所述上推部件还具有接触部和轴支承部,所述上推部设置于所述上推部件的一侧,所述接触部设置于所述上推部件的另一侧,所述轴支承部设置于所述上推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且轴支承于第1模具,所述驱动部使所述卡合部件沿直线方向移动。
优选地,提供一种旋转成型机,所述驱动部具有气缸和活塞,所述活塞安装于所述气缸,且与所述卡合部件连结。
优选地,提供一种旋转成型机,还具备空气供给部,所述空气供给部构成为能够向构成所述成型体的型坯内供给空气,所述上推部配置成与所述空气供给部对置,且所述上推部的前端部构成为分成两岔。
优选地,提供一种旋转成型机,还具备基底部,所述基底部构成为能够轴旋转,第1模具固定于所述基底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观点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成型机1的主视图。
图2是处于位置P1的状态的模具单元3的左侧面图。
图3中图3A是处于位置P1与P2之间的状态的模具单元3的左侧面图,图3B是处于位置P2间的状态的模具单元3的左侧面图。
图4是凸轮轴3h的圆筒部3h1配置在凸轮轨道部件5的环状槽5b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15个模具单元3的凸轮轴3h配置在凸轮轨道部件5的环状槽5b内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由导轨13构成的凸轮轨道5c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2观点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成型机1的立体图,图7中,为了说明方便起见,表示将板状部件12C的一部分(90度的范围)切断而成的状态。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旋转成型机1(基底部2、模具单元3和挤出头4)、型坯8以及成型体9的主视图。
图9表示模具单元3全打开的状态,图9所示的状态是模具单元3从图5所示的位置P4到位置P1时的状态,上推机构7是推下状态。
图10是从与图9不同的方向观察的模具单元3的立体图。
图11表示图9所示的模具单元3全闭的状态,图11所示的状态是模具单元3从图5所示的位置P2到位置P3时的状态。
图12是表示图9所示的模具单元3的上推机构7成为上推状态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14是从与图12不同的方向观察的模具单元3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16中图16A是图9所示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16B是图12所示的区域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种特征事项可以相互组合。另外,针对各特征事项,独立实现发明。
(第1观点)
1.旋转成型机1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成型机1具备基底部(环状基底)2、多个模具单元3、挤出头4以及凸轮轨道部件5。在本实施方式中,15个模具单元3沿着基底部2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如图2所示,各模具单元3具备支柱3a、第1模具(固定型)3b、第2模具(可动型)3c、铰接部3d、小齿轮3e、齿条3f、支承壁3g以及凸轮轴3h。凸轮轴3h具备圆筒部3h1和轴部3h2。
支柱3a和支承壁3g固定于基底部2。第1模具3b固定于支柱3a。第2模具3c通过铰接部3d固定于第1模具3b。因此,通过使第2模具3c以铰接部3d为中心旋转,从而第1模具3b与第2模具3c能够开闭。
小齿轮3e固定于第2模具3c,通过以铰接部3d为中心使小齿轮3e旋转,能够使第2模具3c旋转。齿条3f通过线性引导件(未图示)与支承壁3g连结。在齿条3f,固定有轴部3h2。轴部3h2通过轴承固定于圆筒部3h1。
图2表示模具3b、3c最大打开的状态,图3A表示模具3b、3c闭合途中的状态,图3B表示模具3b、3c闭合后的状态。
若圆筒部3h1从图2的状态上升,则轴部3h2和齿条3f一同上升。伴随着齿条3f的上升,小齿轮3e和第2模具3c顺时针旋转,成为图3A的状态。若使圆筒部3h1进一步上升,则第2模具3c进一步顺时针旋转而成为图3B的状态。
若圆筒部3h1从图3B的状态下降,则轴部3h2和齿条3f一同下降。伴随着齿条3f的下降,小齿轮3e和第2模具3c逆时针旋转,成为图3A的状态。若使圆筒部3h1进一步下降,则第2模具3c进一步逆时针旋转而成为图2的状态。
这样,利用由齿条3f和小齿轮3e构成的齿轮机构,凸轮轴3h的直线移动转换为模具3c的旋转移动,模具3b、3c被开闭。应予说明,齿轮机构也可以是能够将直线移动转换为旋转移动的其它机构。
这样,通过使圆筒部3h1在上下方向平行移动,能够使模具3b、3c开闭。
基底部2通过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能够以公转轴C为中心旋转。伴随着基底部2的旋转,模具单元3也旋转。因此,伴随着基底部2的旋转,模具3b、3c以及凸轮轴3h以公转轴C为中心旋转。基底部2在图1中顺时针旋转。
如图4~图5所示,凸轮轨道部件5具有基板5a,在基板5a设置有环状槽5b。通过环状槽5b构成凸轮轨道5c。凸轮轴3h的圆筒部3h1配置在环状槽5b内,伴随着基底部2的旋转,圆筒部3h1沿着环状槽5b(凸轮轨道5c)移动,其结果,凸轮轴3h和齿条3f沿着环状槽5b(凸轮轨道5c)移动。由于在基板5a设置有凸轮轨道5c,所以通过以公转轴C为中心使基板5a旋转,能够容易变更模具3b、3c的开闭时机。
如图5所示,凸轮轨道5c构成为距公转轴C的距离D沿周向变化。将位置P1与位置P2的从公转轴C到凸轮轨道5c的内周面的距离分别设为D1、D2时,可知如下情况。
·距离D在位置P1最小(D1)。
·从位置P1朝向P2之间距离D缓缓变大。
·在位置P2与P3之间距离D恒定(D2)。
·从位置P3朝向P4之间距离D缓缓变小。
·在位置P4与P1之间距离D恒定(D1)。
由于凸轮轴3h沿凸轮轨道5c移动,所以距离D的增减相当于图2~图3中的凸轮轴3h的升降。因此,通过使凸轮轴3h沿着凸轮轨道5c移动,能够将模具3b、3c开闭。
模具3b、3c的开闭动作如下所示。
·模具3b、3c在位置P1是最大打开的状态。
·从位置P1朝向P2之间模具3b、3c缓缓闭合。
·在位置P2与P3之间模具3b、3c闭合。
·从位置P3朝向P4之间模具3b、3c缓缓打开。
·在位置P4与P1之间模具3b、3c是最大打开的状态。
如图4所示,环状槽5b的侧面5b1与基板5a的主面垂直,在圆筒部3h1的外周面与环状槽5b的侧面5b1抵接的同时凸轮轴3h移动,因此凸轮轴3h以其轴向(长边方向)X不变化的方式平行移动。如果将位置P1和P2的轴向分别设为X1、X2,则模具3b、3c闭合时刻(位置P2的时刻)的轴向X2与模具3b、3c最大打开时刻(位置P1的时刻)的轴向X1之间的角度为0度。凸轮轴3h的轴向与圆筒部3h1的中心轴的方向一致。
应予说明,也可以通过使环状槽5b的侧面倾斜而使凸轮轴3h的轴向X变化。其中,若增大轴向X的变化,则形成凸轮轨道5c很困难,凸轮轴3h的动作容易不稳定等,因此轴向X1与X2之间的角度优选为45度以下。该角度具体而言例如为0、5、10、15、20、25、30、35、40、45度,也可以为这里例示的数值的任意2个之间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公转轴C与水平面平行,因此,容易从设置在旋转成型机1上方的挤出头4向模具3b、3c之间投入型坯8。型坯8由熔融树脂形成,虽然优选为筒状但也可以是片状。另外,型坯8的投入方向优选为模具3b、3c的旋转轨迹的切线方向。公转轴C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优选为45度以下,具体而言例如为0、5、10、15、20、25、30、35、40、45度,也可以为这里例示的数值的任意2个之间的范围内。
2.旋转成型方法
可以使用旋转成型机1进行旋转成型。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成型方法具备型坯投入工序、成型工序、以及取出工序。
型坯投入工序中,向打开状态的模具3b、3c内从挤出头4挤出的型坯8投入到模具3b、3c间。模具3b、3c在位置P4与P1之间是最大打开状态,其后,在从位置P1朝向P2之间缓缓闭合,因此能够在从位置P4到P2的所希望的位置,向模具3b、3c间投入型坯8。其中,若在靠近位置P4的位置投入型坯8,则挤出头4、型坯8容易与成型体9干扰,若在靠近位置P2的位置,投入型坯8,则型坯8容易与模具3b、3c干扰,因此型坯投入工序优选在位置P4和P1的中央位置P41与位置P1和P2的中央位置P12之间进行。
成型工序中,通过模具3b、3c进行型坯8的成型。在模具3b、3c闭合的状态下形成在模具3b、3c内的型腔成为与成型体9的外形对应的形状,因此能够通过使用模具3b、3c的成型形成成型体9。成型可以是吹塑成型也可以是真空成型。
取出工序中,从打开状态的模具3b、3c取出成型体9。模具3b、3c从位置P3朝向P4之间缓缓打开,其后,在位置P4与P1之间是最大打开的状态。因此,能够在从位置P3到P1的所希望的位置,取出成型体9。其中,若欲在靠近位置P3的位置取出成型体9,则成型体9容易与模具3b、3c干扰,若欲在靠近位置P1的位置取出成型体9,则成型体9容易与挤出头4与型坯8干扰,因此取出工序优选在位置P3和P4的中央位置P34与位置P4和P1的中央位置P41之间进行。另外,为了避免模具3b、3c、成型体9、取出装置的干扰,优选在模具3b、3c完全打开后取出成型体9,因此取出工序优选在位置P4与位置P1之间进行,进一步优选在位置P4与位置P41之间进行。
3.其他的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环状槽5b构成凸轮轨道5c,但也可以通过设置于基板5a的环状突起而构成凸轮轨道5c。
·如图6所示,可以通过导轨13构成凸轮轨道5c。
·可以构成为通过模具3b、3c这两方旋转而使模具3b、3c开闭。
·模具3b、3c可以是通过平行靠近和分离而开闭的构成。
·可以是凸轮轴3h与模具直接连结的构成。
·模具3b、3c可以构成为以恒定速度开闭,开闭速度也可以变化。例如,可以在模具3b、3c从位置P1朝向P2之间,模具3b、3c闭合的速度缓缓增加。如此设定容易避免型坯8与模具3c的干扰。模具3b、3c的开闭速度能够通过变更凸轮轨道5c而调整。
(第2观点)
1.旋转成型机1的构成和动作
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的旋转成型机1具备基底部2、多个模具单元3、挤出头4(参照图8)、凸轮轨道部件5、动力机构10、轴11以及开关机构12。在本实施方式中,15个模具单元3沿着基底部2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1-2.基底部2
基底部2与轴11连结,基底部2伴随着轴11的旋转进行轴旋转。图7中,基底部2的旋转方向如箭头AR1示出。在基底部2的圆周面,安装有多个(实施方式中为15个)模具单元3。通过使基底部2旋转,各模具单元3以公转轴C为中心进行公转。基底部2配置于凸轮轨道部件5与开关机构12之间。
1-3.模具单元3
如图9和图10所示,各模具单元3具备支柱3a(参照图7和图8)、第1模具(固定型)3b、第2模具(可动型)3c、铰接部3d、小齿轮3e、齿条3f、线性引导件3ft、支承壁3g、凸轮轴3h、空气供给部6以及上推机构7。
1-3-1.支柱3a和支承壁3g
如图7和图8所示,支柱3a固定于基底部2。另外,在支柱3a固定有第1模具3b。应予说明,图9~图12中,支柱3a省略图示。
支承壁3g也与支柱3a同样地固定于基底部2。支承壁3g是形成为沿着基底部2的径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在支承壁3g,形成有直线状的狭缝3g1。实施方式中,在支承壁3g,形成有相互平行的2列狭缝3g1。狭缝3g1供凸轮轴3h(后述的轴部3h2)插入。
1-3-2.第1模具3b和第2模具3c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第1模具3b,设置有上推机构7和空气供给部6。实施方式中,在第1模具3b固定有上推机构7,但并不限于该形态,上推机构7可以例如固定于基底部2。第1模具3b具备第1收纳部3b1和第1型腔部件3b2。第1收纳部3b1构成为能够配置第1型腔部件3b2。第1收纳部3b1具备第1配置部3bt和第2配置部3bs,第1配置部3bt与第2配置部3bs隔着第1型腔部件3b2而设置。第1型腔部件3b2收纳于第1收纳部3b1,另外,在第1型腔部件3b2形成有与成型体9的形状对应的凹部。在第1模具3b,形成有后述的配置上推机构7的上推部件7A的槽部3b11(参照图13)。另外,在第1模具3b,设置有能够旋转地支承该上推部件7A的轴部3b12。应予说明,实施方式中,轴部3b12设置于第1模具3b,但并不限于此,轴部3b12可以不设置于第1模具3b,以与第1模具3b相邻的方式设置。
第2模具3c具备第2收纳部3c1和第2型腔部件3c2。第2收纳部3c1构成为能够配置第2型腔部件3c2。第2型腔部件3c2收纳于第2收纳部3c1,另外,在第2型腔部件3c2形成有与成型体9的形状对应的凹部。
1-3-3.铰接部3d和小齿轮3e
如图9和图10所示,铰接部3d构成为第2模具3c相对于第1模具3b能够旋转。第2模具3c设置成通过铰接部3d能够与第1模具3b开闭。通过使第2模具3c以铰接部3d为中心旋转,从而第1模具3b与第2模具3c能够开闭。
小齿轮3e固定于第2模具3c。通过小齿轮3e以铰接部3d为中心旋转,从而第2模具3c旋转,第1模具3b与第2模具3c打开(参照图9)或闭合(参照图11)。
1-3-4.齿条3f和线性引导件3ft
如图9和图10所示,齿条3f与小齿轮3e卡合,另外,齿条3f与线性引导件3ft连结。线性引导件3ft以沿着支承壁3g的表面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支承壁3g。在线性引导件3ft,固定有凸轮轴3h。
1-3-5.凸轮轴3h
如图10所示,凸轮轴3h具备圆筒部3h1和轴部3h2。圆筒部3h1设置于轴部3h2的一侧。圆筒部3h1通过轴承与轴部3h2连结。圆筒部3h1被插入到形成于凸轮轨道部件5的凸轮轨道5c(参照图4)。
轴部3h2插入狭缝3g1。如图9和图10所示,在轴部3h2的一侧设置有圆筒部3h1,在轴部3h2的另一侧设置有线性引导件3ft。轴部3h2固定于线性引导件3ft。线性引导件3ft伴随着圆筒部3h1的动作而移动,其结果,小齿轮3e旋转,第2模具3c旋转。
1-3-6.空气供给部6
如图9所示,空气供给部6设置于第1模具3b。成型时,空气供给部6穿入型坯,空气从空气供给部6吹入型坯内部。由此,型坯膨胀而成型为所希望的形状。
1-3-7.上推机构7
上推机构7具备上推部件7A和驱动机构。上推机构7的驱动机构具备驱动部7B和卡合部件7C。
1-3-7-1.上推部材7A
如图9和图12所示,上推部件7A为棒状部件,上推部件7A具备上推部7A1、轴支承部7A2以及接触部7A3。上推部件7A的旋转方向与第1模具与第2模具3b、3c的打开方向(第2模具3c的旋转方向)相同。这里,上述空气供给部6设置于第1模具3b与第1收纳部3b1的第2配置部3bs,上推部件7A设置于第1模具3b的第1收纳部3b1的第1配置部3bt。换句话说,上推部件7A不设置于空气供给部6所设置的一侧,上推部件7A设置成在从第1配置部3bt朝向第2配置部3bs的方向上与空气供给部6对置。
如图9、图10、图12以及图13所示,上推部7A1设置于上推部件7A的一侧(一端侧)。上推部7A1能够从后述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通过上推部7A1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而将成型体上推。另外,通过上推部7A1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能够在第1模具3b上再次配置型坯。
实施方式中的第1位置如图9和图10所示是上推部7A1下降到最下点时的上推部7A1的位置。另外,实施方式中的第2位置如图13所示是上推部7A1上升到最上点时的上推部7A1的位置。而且,第2位置是与第1位置相比远离第1模具3b的位置。
应予说明,第1位置并不限于上推部7A1下降到最下点时的上推部7A1的位置。另外,第2位置也不限于上推部7A1上升到最上点时的上推部7A1的位置。第2位置只要是与第1位置相比远离第1模具3b的位置即可。
如图14和图15所示,上推部7A1配置成与空气供给部6对置。另外,空气供给部6如图15所示的箭头AR2所示,能够前后方向移动。在上推部7A1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或者,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时,若空气供给部6向前侧移动,则有可能上推部7A1与空气供给部6的前端干扰。例如认为有如下状况:空气供给部6被成型体拉拽,空气供给部6不是向后侧移动而从上推部7A1伸出的状态,而是向前侧移动。在这样的状况下,若上推部7A1进行驱动,则有可能上推部7A1与空气供给部6干扰。因此,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上推部7A1的前端部构成为分成两岔。
如图9和图10所示,轴支承部7A2设置于上推部7A1与接触部7A3之间。轴支承部7A2被第1模具3b轴支承。具体而言,如图12和图13所示,轴支承部7A2与设置于第1模具3b的轴部3b12连结,轴支承部7A2能够以轴部3b12为中心旋转。
这里,假设如果在上推部7A1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轴支承部7A2的整体从槽部3b11突出,则上推部7A1下降时,轴支承部7A2的下部与槽部3b11的壁面接触,有时轴支承部7A2难以返回到槽部3b11内。因此,如图13所示,在上推部7A1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轴支承部7A2的至少一部分收聚在槽部3b11内(参照图13)。由此,能够抑制轴支承部7A2难以返回槽部3b11内。
这里,将长度x1定义为从上推部7A1的前端部到轴支承部7A2的旋转轴的上推部件7A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应予说明,轴支承部7A2的旋转轴的位置与设置轴部3b12的位置对应。
另外,将长度x2定义为从轴支承部7A2的旋转轴到接触部7A3的接触位置的上推部件7A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接触部7A3的接触位置是接触部7A3与第1卡合部7C2或者第2卡合部7C3接触的位置。
实施方式中,长度x2长于长度x1。由此,杠杆的原理有效地作用于上推部件7A,能够抑制驱动部7B需要的驱动力。
如图16A和图16B所示,接触部7A3设置于上推部件7A的另一侧。接触部7A3是与卡合部件7C接触的部分。接触部7A3伴随着卡合部件7C的驱动(移动)而移动。实施方式中,接触部7A3与卡合部件7C不连结。假设如果接触部7A3与卡合部件7C连结,则驱动部7B例如需要具备使卡合部件7呈圆弧状运动的机构,或具备具有将卡合部件7C和接触部7A3连结的轴部的机构。换句话说,若接触部7A3与卡合部件7C连结,则驱动部7B和卡合部件7C的机构复杂化,导致旋转成型机1的成本增加。
另外,旋转成型机1是具备多个模具单元3的装置,各模具单元3间的缝隙比较窄,旋转成型机1难以确保配置各种部件的空间。实施方式中上推部件7A和卡合部件7C简单地构成,大型化得到抑制,因此实施方式能够将多个上推机构7容易地安装于旋转成型机1。除此之外,由于上推机构7的大型化得到抑制,因此旋转成型机1的大型化也受到抑制。
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接触部7A3与卡合部件7C不连结,保持卡合。而且,实施方式中,仅通过卡合部件7C的直线方向的动作,能够使上推部7A1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移动。因此,实施方式能够抑制机构的复杂化,抑制旋转成型机1的成本增加,提高上推机构7的安装性,以及实现旋转成型机1的大型化的抑制,并且能够使上推部7A1适当移动。
1-3-7-2.驱动部7B
驱动部7B具有以能够使上推部7A1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的方式驱动卡合部件7C的功能。驱动部7B可以采用利用油压驱动上推部件7A的方式、利用马达驱动上推部件7A的方式,实施方式中,驱动部7B采用利用空气驱动上推部件7A的方式。由此,可抑制旋转成型机1的油受到污染、旋转成型机1的大型化、以及旋转成型机1的重量增加等。
如图16A和图16B所示,驱动部7B具备气缸7B1和活塞7B2。气缸7B1固定于第1模具3b。气缸7B1具有从图示省略的气管被供给空气,使活塞7B2沿直线方向移动的功能。活塞7B2与卡合部件7C连结。
上述专利文献2中,引导部件能够使上推部件旋转。另一方面,为了上推部件适当地上推成型品,需要在引导部件的表面,形成立体且复杂的曲面。这样的引导部件存在制造难易度非常高,且难以确保上推部件的动作精度的问题。实施方式中,代替引导部件采用驱动部7B,因此能够避免这样的问题。
1-3-7-3.卡合部件7C
如图16A和图16B所示,卡合部件7C具备框架7C1、第1卡合部7C2和第2卡合部7C3。框架7C1与活塞7B2连结,能够与活塞7B2一起移动。另外,卡合部件7C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与上推部件7A(接触部7A3)卡合。具体而言,第1卡合部7C2设置于与第2卡合部7C3相比远离气缸7B1的一侧。在第1卡合部7C2与第2卡合部7C3之间,配置有上推部件7A(接触部7A3)。应予说明,卡合部件7C的形态、形状可以适当地变更。
在上推部7A1位于第1位置时(参照图9),接触部7A3如图16A所示与第2卡合部7C3卡合。因此,对于接触部7A3而言,接触部7A3被下推的方向的移动受限制。
另外,在上推部7A1位于第2位置时(参照图12),接触部7A3如图16B所示与第1卡合部7C2卡合。因此,对于接触部7A3而言,接触部7A3被下推的方向的移动受限制。
这样,实施方式的旋转成型机1中,卡合部件7C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这两个位置与上推部件7A卡合,因此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的任一位置均抑制上推部件7A的晃动。换句话说,实施方式的旋转成型机1中,能够抑制成型体成型之前的阶段的上推部件7A的晃动,能够更可靠地地将所希望的形状的成型体进行成型。
另外,型坯首先与第1模具3b接触,从而与冷却成型体9的主体部相当的部分被冷却。由此,型坯容易适当地膨胀。这里,如上述那样,由于抑制上推部件7A的晃动,因此能够避免投入到模具单元3的型坯在第1模具3b之前与上推部件7A接触。其结果,能够抑制从与成型体9的口部相当的部分冷却,可抑制型坯不适当地膨胀。
1-4.挤出头4
如图8所示,挤出头4配置于位置P1的模具单元3的上方。挤出头4构成为能够向位置P1的模具单元3投入型坯8。型坯8由熔融树脂形成,虽然优选为筒状但也可以为片状。
1-5.凸轮轨道部件5
如第1观点中说明的,如图4~图5所示,通过凸轮轴3h沿着凸轮轨道部件5的凸轮轨道5c而移动,从而模具3b、3c开闭。伴随着凸轮轴3h的移动,距公转轴C的距离D增减。距离D的增减相当于凸轮轴3h的升降。
若圆筒部3h1上升,则轴部3h2和齿条3f一同上升。伴随着齿条3f的上升,小齿轮3e和第2模具3c顺时针旋转。
若圆筒部3h1下降,则轴部3h2和齿条3f一同下降。伴随着齿条3f的下降,小齿轮3e和第2模具3c逆时针旋转。
这样,通过由齿条3f和小齿轮3e构成的齿轮机构,凸轮轴3h的直线移动转换为第2模具3c的旋转移动,从而第2模具3c开闭。应予说明,齿轮机构可以是能够将直线移动转换为旋转移动的其它的机构。
1-6.动力机构10和轴11
图7所示的动力机构10由马达等构成,具有使轴11旋转的功能。如图7所示,轴11的一端侧与动力机构10连结,轴11的另一端侧与图示省略的轴承连结。轴11与基底部2和后述开关机构12的基底部12A连结,通过轴11旋转,使基底部2和基底部12A旋转。
1-7.开关机构12以及控制部
1-7-1.构成说明
图7所示的开关机构12具有将向气缸7B1供给空气的时机信息输出到控制部(省略图示)的功能。这里,控制部对构成为能够向气缸7B1通过气管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装置(省略图示)进行控制。另外,向气缸7B1供给空气的时机与驱动卡合部件7C的时机对应。
开关机构12具备基底部12A、开关部12B以及板状部件12C。基底部12A与轴11连结。另一方面,板状部件12C插入有轴11,板状部件12C构成为不与轴11一起旋转。在旋转成型机1,仅设置有与模具单元3的个数对应的数量的开关部12B,实施方式中,开关部12B设置有15个。
在各开关部12B,设置有与板状部件12C的表面对置配置的开关12B1。另外,在板状部件12C形成有省略图示的凸部,该凸部例如形成在与使上推部7A1上升的时机对应的位置等。在开关部12B与基底部12A一起旋转时,若开关部12B通过板状部件12C的凸部,则开关12B1被压入凸部。由此,控制部取得向与被压入的开关12B1对应的模具单元3的上推机构7供给空气的时机信息。
1-7-2.控制部对驱动部7B的控制
实施方式中,控制部在第1时机以使上推部7A1上升的方式(能够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的方式)控制驱动部7B(空气供给装置)。在第1时机,第2模具3c使全打开的状态。第1时机是模具单元3位于位置P41时的时机。位置P41是位置P4与位置P1之间的位置。由于控制部在第1时机以使上推部7A1上升的方式控制空气供给装置,因此抑制成型品与第2模具3c干扰,顺利地从第1模具3b取下成型品。
另外,控制部在第2时机以使上推部7A1下降的方式(能够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的方式),控制驱动部7B(空气供给装置)。在第2时机,第2模具3c是全打开的状态,且第2时机是从第1模具3b取出成型品后(挤出后)的时机。第2时机是模具单元3位于位置P42时的时机。
应予说明,在模具单元3,设置有对是否从第1模具3b取出成型品,以及是否上推部7A1成为上升的状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省略图示)。控制部能够从该传感器取得第2时机的信息。
而且,控制部在第2时机以使上推部7A1下降的方式控制空气供给装置,可避免接着投入的型坯与上推部7A1的干扰,型坯顺利地再投入到第1模具3b上。
2.旋转成型方法
实施方式的旋转成型方法使用旋转成型机1而实施。
实施方式的旋转成型方法具备型坯投入工序、成型工序以及取出工序。
2-1.投入工序
型坯投入工序向打开的状态的第2模具3c内将从挤出头4挤出的型坯8投入到第1模具3b与第2模具3c之间。第2模具3c在位置P4与P1之间是最大打开的状态,其后,从位置P1朝向P2之间缓缓闭合,因此在从位置P42到P2的所希望的位置,能够向第1模具3b与第2模具3c间投入型坯8。
2-2.成型工序
成型工序中,通过第1模具3b和第2模具3c进行型坯8的成型。第2模具3c的闭合状态下的第1型腔部件3b2和第2型腔部件3c2的形状不是与成型体9的外形对应的形状,因此通过使用第1模具3b和第2模具3c的成型能够形成成型体9。成型可以是吹塑成型,也可以是真空成型。
2-3.取出工序
2-3-1.上推部7A1的上推动作:上推部7A1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
取出工序中,将成型为第1模具3b的成型体9从第1模具3b取出。若第2模具3c到达位置P41,则控制部控制驱动部7B(空气供给装置),卡合部件7C下降。由此,卡合部件7C的第1卡合部7C2下推接触部7A3,其结果,上推部7A1上升。由此,第1模具3b上的成型体被上推,成型体9从第1模具3b取出。
2-3-2.上推部7A1的返回动作:上推部7A1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
另外,若第2模具3c到达位置P42,则控制部控制驱动部7B(空气供给装置),卡合部件7C上升。由此,卡合部件7C的第2卡合部7C3上推接触部7A3,其结果,上推部7A1下降。由此,可避免接着投入的型坯与上推部7A1的干扰。
3.其他的实施方式
·卡合部件7C与接触部7A3可以不连结。
·驱动部7B可以采用利用油压驱动上推部件7A的方式,或者利用马达驱动上推部件7A的方式。
·可以上推部件7A设置于第2配置部3bs,且空气供给部6设置于第1配置部3bt。
·可以构成为通过第1模具3b和第2模具3c这两方旋转而第1模具3b与第2模具3c开闭。
·第1模具3b和第2模具3c可以是通过平行靠近和分离而开闭的构成。
·可以是凸轮轴3h与模具直接连结的构成。
(符号说明)
1:旋转成型机,2:基底部,3:模具单元,3a:支柱,3b:第1模具,3b1:第1收纳部,3bt:第1配置部,3bs:第2配置部,3b11:槽部,3b12:轴部,3b2:第1型腔部件,3c:第2模具,3c1:第2收纳部,3c2:第2型腔部件,3d:铰接部,3e:小齿轮,3f:齿条,3ft:线性引导件,3g:支承壁,3g1:狭缝,3h:凸轮轴,3h1:圆筒部,3h2:轴部,4:挤出头,5:凸轮轨道部件,5a:基板,5b:环状槽,5b1:侧面,5c:凸轮轨道,6:空气供给部,7:上推机构,7A:上推部件,7A1:上推部,7A2:轴支承部,7A3:接触部,7B:驱动部,7B1:气缸,7B2:活塞,7C:卡合部件,7C1:框架,7C2:第1卡合部,7C3:第2卡合部,8:型坯,9:成型体,10:动力机构,11:轴,12:开关机构,12A:基底部,12B:开关部,12B1:开关,12C:板状部件,13:导轨,C:公转轴。

Claims (10)

1.一种旋转成型机,其具备第1模具和第2模具、凸轮轴、以及凸轮轨道部件,
所述第1模具和第2模具以及所述凸轮轴构成为以公转轴为中心旋转,
所述凸轮轨道部件具有凸轮轨道,
所述凸轮轴伴随着所述旋转以沿着所述凸轮轨道的方式移动,
所述第1模具和第2模具伴随着所述凸轮轴的移动进行开闭,
将所述凸轮轴的长边方向作为轴向时,所述第1模具和第2模具闭合时刻的所述轴向与所述第1模具和第2模具最大打开时刻的所述轴向之间的角度为45度以下,
所述凸轮轴在所述公转轴的径向的移动通过齿轮机构传递以使所述第1模具和第2模具通过以轴为中心的相对旋转而开闭,
所述第1模具和第2模具的所述轴的方向是所述第1模具和第2模具的旋转轨迹的切线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成型机,其中,
所述凸轮轨道构成为距所述公转轴的距离沿着周向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成型机,其中,
所述凸轮轨道部件具有基板,
所述凸轮轨道由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环状槽或环状突起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成型机,其中,
所述第1模具和第2模具由铰接部连结,
所述第1模具和第2模具通过以所述铰接部为中心的相对旋转而开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成型机,其中,
所述齿轮机构是将直线移动转换为旋转移动的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成型机,其中,
所述公转轴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为45度以下。
7.一种旋转成型机,其具备第1模具和第2模具、上推部件、以及驱动机构,
所述第2模具构成为相对于所述第1模具能够开闭,
所述上推部件设置于所述第1模具,且具有上推部、接触部以及轴支承部,
所述上推部构成为能够从第1位置到第2位置自由移动,且通过所述上推部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移动,从而所述第1模具上的成型体被上推,
所述第2位置与所述第1位置相比远离所述第1模具,
所述驱动机构具有卡合部件和驱动部,
所述上推部设置于所述上推部件的一侧,
所述接触部设置为能够与所述卡合部件接触,且设置于所述上推部件的另一侧,
所述轴支承部设置于所述上推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且轴支承于所述第1模具,
所述卡合部件在所述第1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卡合于所述上推部件,
所述驱动部以所述上推部能够从所述第1位置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的方式使所述卡合部件沿直线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成型机,其中,
所述驱动部具有气缸和活塞,
所述活塞安装于所述气缸,且与所述卡合部件连结。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旋转成型机,其中,
还具备空气供给部,
所述空气供给部构成为能够向构成所述成型体的型坯内供给空气,
所述上推部配置成与所述空气供给部对置,且所述上推部的前端部构成为分成两岔。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旋转成型机,其中,
还具备基底部,
所述基底部构成为能够轴旋转,
所述第1模具固定于所述基底部。
CN202080007529.XA 2019-01-31 2020-01-28 旋转成型机 Active CN1132266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5186 2019-01-31
JP2019015186A JP7132508B2 (ja) 2019-01-31 2019-01-31 ロータリー成形機
JP2019158012A JP7277761B2 (ja) 2019-08-30 2019-08-30 ロータリー成形機
JP2019-158012 2019-08-30
PCT/JP2020/002897 WO2020158703A1 (ja) 2019-01-31 2020-01-28 ロータリー成形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6698A CN113226698A (zh) 2021-08-06
CN113226698B true CN113226698B (zh) 2023-03-28

Family

ID=71840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7529.XA Active CN113226698B (zh) 2019-01-31 2020-01-28 旋转成型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68944A1 (zh)
EP (1) EP3919257A4 (zh)
KR (1) KR20210122807A (zh)
CN (1) CN113226698B (zh)
TW (1) TW202031460A (zh)
WO (1) WO202015870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25561A (en) * 1958-09-04 1962-03-20 Continental Can Co Plastic article machine
BE754721A (fr) * 1969-08-12 1971-02-11 Verrieres Appliquees S E V A S Machine pour le formage de corps creux en matiere plastique
DE2742693C2 (de) * 1977-09-22 1983-08-11 Gildemeister Corpoplast Gmbh, 2000 Hamburg Maschine zum Blasformen von Hohlkörpern, insbesondere von Flaschen, aus thermoplastischem Kunststoff
US4197071A (en) * 1978-09-29 1980-04-08 Muelle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orporated Safety device for continuous rotary molding machines
JPS6147619A (ja) 1984-08-14 1986-03-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機構部品
JPS6147619U (ja) 1984-08-31 1986-03-31 キヨ−ラク株式会社 中空成形用金型
GB2205062A (en) * 1986-10-25 1988-11-30 Brian Fairchild Horixontal axis rotary blow mould transporting apparatus
FR2647389B1 (fr) * 1989-05-24 1991-08-16 Carnaud Plastique Extrudeuse-souffleuse dont les moules sont portes par une roue verticale
JP2589716Y2 (ja) * 1993-01-29 1999-02-03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成形品取出装置
JPH11333915A (ja) 1998-05-22 1999-12-07 Kyoraku Co Ltd ブロー成形用金型
DE20007429U1 (de) * 2000-04-22 2001-05-23 Krones Ag Blasform und Blasmaschine
FR2881678B1 (fr) * 2005-02-08 2009-04-24 Sidel Sas Procede de commande d'ouverture et de fermeture d'un moule de soufflage et dispositif de soufflage agence pour sa mise en oeuvre
FR2888154B1 (fr) * 2005-07-11 2007-11-16 Sidel Sas Unites de moulage et machine de moulage a pas vaviable
DE102007022638A1 (de) * 2007-05-15 2008-11-20 Sig Technology Ag Vorrichtung zur Blasformung von Behältern
DE102011016854A1 (de) * 2011-04-13 2012-10-18 Krone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Umformen von Kunststoffvorformlingen zu Kunststoffbehältnissen mit gekoppelten Schwenk- und Verriegelungsbewegungen
US9050749B1 (en) * 2014-01-10 2015-06-09 Chumpower Machinery Corp. Blow molding device for a rotary bottle blowing machine
US9908278B2 (en) * 2014-07-07 2018-03-06 Chumpower Machinery Corp. Blow molding device for a rotary bottle blowing machine and a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JP6683923B2 (ja) * 2016-03-30 2020-04-22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ーブロー成形機及びロータリーブロー成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58703A1 (ja) 2020-08-06
CN113226698A (zh) 2021-08-06
KR20210122807A (ko) 2021-10-12
EP3919257A4 (en) 2022-05-25
TW202031460A (zh) 2020-09-01
US20220168944A1 (en) 2022-06-02
EP3919257A1 (en) 2021-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5132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lding and assembling plural-part plastic assemblies
CN107530947B (zh) 用于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容器的吹塑机
US7815837B2 (en) Method for compression molding plastic articles
EP2361745A2 (en) A continuous molding machine
CN113226698B (zh) 旋转成型机
JP6634691B2 (ja) ロータリー式のブロー成形装置及びブロー成形方法
JP5207298B2 (ja) 複合成形装置及びその複合成形装置の中間成形物の移載装置
JP7277761B2 (ja) ロータリー成形機
JP6386203B1 (ja) 産業機械
IE40339B1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injection blow moulding
JP2005515095A (ja) プラスチック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5885647B2 (ja) 樹脂成形品取出し機
KR102152179B1 (ko) 금속 제품 가공 방법
US7331779B2 (en) Concurrent cooling mold
JP7132508B2 (ja) ロータリー成形機
KR20180042548A (ko) 사출성형기의 성형제품 취출방법
WO2023180312A1 (en) Device for cooling and extracting preform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lastic containers
JP2018118474A (ja) 組付システム、組付方法および組付ユニット
RU246316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заготовки в машину для компрессионного формования
JP5236440B2 (ja) 成形品取出し装置
WO2024085169A1 (ja) 回転搬送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659806B2 (ja) 組付システム、組付方法および組付ユニット
JP4351118B2 (ja) フィンガ開閉式トランスファ装置
EP2809493B1 (en) Conveying and cooling apparatus for preforms
EP2047964B1 (en) Injection-blow moulding machine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