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4402A - 一种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4402A
CN113224402A CN202110504010.9A CN202110504010A CN113224402A CN 113224402 A CN113224402 A CN 113224402A CN 202110504010 A CN202110504010 A CN 202110504010A CN 113224402 A CN113224402 A CN 113224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acid
antibiotic
residues
lea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40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4402B (zh
Inventor
杨娟
马亚赟
刘晓剑
周向阳
唐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50401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244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24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4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4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44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54Reclaiming serviceable parts of waste accumula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05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of carbon not covered by groups C01B32/15, C01B32/20, C01B32/25, C01B32/3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旧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废旧正极材料和抗生素菌渣联合处理方法,其从废旧动力锂电池中分离得到废旧正极粉;将废旧正极粉、抗生素菌渣分散在无机强酸溶液中,进行酸浸,随后固液分离,获得富集有有益元素的酸浸液以及酸浸渣。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正极材料的浸出,各元素的浸出率可达到98%以上,另外,还能够联产高性能的碳电极材料(容量可达到200.0mAh g‑1以上),真正实现了以废治废,并实现了废物的高价值利用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 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质量轻、能量密度大、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诸多优点,已在移动电子设备、医疗、航天航空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则是锂电池的废弃量逐年增加。绝大多数废锂电池并未得到有效处理,造成电池中的有价金属元素大量浪费,同时也带来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对废锂电池正极材料进行高效绿色回收,既可节约成本,避免资源浪费,又能减轻环境污染问题。
湿法冶金是常见的一种回收方法,主要是利用酸体系或碱体系作为浸出剂,将废旧正极材料溶解,使其中的Li、Ni、Co、Mn元素转移至液相,形成多元素混合溶液。其中酸浸出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在酸浸过程中,酸体系包括无机酸和有机酸体系,有机酸由于酸性较弱,浸出过程用量较大,而且其成本较高,因此,无机酸浸出体系仍是最有前景的工业化生产体系。
另外,酸浸出过程中,还通常需要采用辅助材料,如H2O2、Na2S2O5、Na2S2O3、NaHSO3等,目的是为了将废旧正极材料中高价态的过渡金属元素转化为低价态,从而加速浸出过程。然而,现有的辅助酸浸过程中,H2O2易分解,在温度较高的酸体系中加入速率过快时,会引起冒槽,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亚硫酸盐容易产生SOx污染性气体,对环境不友好。此外,现有的酸浸手段还存在处理成本较高、处理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等步骤。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工艺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旨在改善浸出效果,并实现抗生素菌渣和废正极材料的偶联处理。
一种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预处理:
从废旧动力锂电池中分离得到废旧正极粉;
第二步、酸浸:
将废旧正极粉、抗生素菌渣分散在无机强酸溶液中,进行酸浸,随后固液分离,获得富集有有益元素(指组成正极活性材料的元素)的酸浸液以及酸浸渣;
所述的抗生素菌渣中含有10~20Wt.%的草酸钙和3~5Wt.%的还原糖;
所述的抗生素菌渣与废旧正极粉的质量比为0.5-2:1;
无机强酸溶液相对于废旧正极粉的用量为10~80mL/g;
酸浸处理过程的温度不低于60℃。
废旧正极材料中,由于存在成分固溶、晶格互嵌、长期循环所致的晶相以及结构畸变等诸多因素,都会增加有益成分的提取难度,特别是对于含有高稳定化学价态(如Mn(IV))的正极材料,其化学价态的调控是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难点之一,针对该问题,本发明经过研究意外发现,创新地采用抗生素菌渣作为酸浸的助剂,能够基于抗生素菌渣中含有的草酸钙和还原糖的双协同特性,进一步配合各条件的协同控制,可有效实现正极活性材料中的有价元素的转型以及浸出;此外,本发明方法可以实现以废治废,实现抗生素菌渣和废旧正极材料的双废偶联处理,并能够带来优异的处理效果。
本发明中,所述的废旧正极粉为Ni、Co、Mn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锂盐;优选为含有Mn的锂盐;进一步优选为锰酸锂、镍锰酸锂、镍钴锰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可以采用现有手段,从锂离子电池中分离得到废旧正极粉。例如,可将废旧动力电池经放电、拆解、筛选、剥离(如有机溶剂NMP剥离)等预处理后得到废旧正极粉(废旧正极粉)。
本发明中,抗生素发酵生产所产生的废渣,其成分复杂,且不乏诸多有毒有害成分,本发明创新地采用抗生素菌渣作为酸浸的辅助材料,并进一步创新地发现,得益于抗生素菌渣中的草酸钙-还原糖之间特殊的协同机制,能够意外地改善正极材料的浸出效果,从而成功实现以废治废的目标。本发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抗生素菌渣辅助酸浸的前提下,进一步对酸浸过程中的菌渣用量、酸用量以及酸浸的比例的协同控制,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协同处理效果,进一步利于有价元素的浸出,并利于后续的浸出渣的回收利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抗生素菌渣与废旧正极粉的质量比为0.8~2:1。
作为优选,所述的无机强酸溶液中,所述的无机强酸为硫酸、盐酸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硫酸。
作为优选:所述的无机强酸溶液中,酸浓度为1-5mol/L;进一步优选为2~4mol/L。
作为优选:无机强酸溶液相对于废旧正极粉的用量为10~80mL/g;进一步优选为25~60mL/g。
作为优选:酸浸处理过程的温度为80-95℃。
作为优选:酸浸时间为1~5h。
本发明中,将酸浸渣在保护性气氛下进行焙烧,随后经洗涤处理,获得碳材料。本发明研究发现,得益于所述的抗生素菌渣的辅助酸浸下,除了有助于改善有价元素的浸出回收率外,还进一步有助于渣的回收,将渣进行焙烧处理,能够意外地回收得到具有高活性的碳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护性气氛为氮气或者惰性气体;
作为优选:焙烧过程的温度为600-900℃;进一步优选为700~850℃。
优选地,焙烧过程的时间为3~6h。
洗涤过程包括依次进行的酸洗-水洗;
其中,酸洗过程包括依次进行的盐酸溶液洗涤以及氢氟酸溶液洗涤;
所述的盐酸溶液以及氢氟酸溶液的浓度分别为20-50%(v/v);
优选地,酸洗过程的温度为20-60℃,酸洗时间为3-5h;
优选地,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作为优选:将获得的碳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
本发明优选的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预处理
废旧动力锂电池经放电、拆解、筛选、NMP溶解等预处理后得到废旧正极粉;
第二步、酸浸
干燥后的废旧正极粉置于浸出体系中进行浸出反应,首先将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加入反应器中,启动搅拌,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按一定液固比(mL:g)加入废旧正极粉,再按一定的质量比加入抗生素菌渣,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得到酸浸液和酸浸渣。
第三步、抗生素菌渣再利用
酸浸渣经过干燥处理后,在机械研磨机中研磨均匀,随后放于氩气气氛的管式炉中焙烧一段时间,其中,焙烧温度为600-900℃,焙烧时间为3-6h,冷却后的焙砂经过酸洗和水洗两段洗涤后,得到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并进行电学性能测试。
本发明一种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所述菌渣辅助酸浸体系中有价金属Ni、Co、Mn、Li浸出率可达到98%及以上,特别行业内难于浸出的Mn元素,也可达到98.5~99.7%的浸出率。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将获得的碳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例如,可以用作负极活性材料。
本发明技术方案,创新地将抗生素菌渣和废正极材料偶联处理,且意外地发现,二者偶联处理,能基于抗生素菌渣特殊的成分协同特性,进一步协同配合处理工艺,能够实现二者的协同处理,不仅能够有效实现废正极的有价元素的高效浸出,还能够意外地联产得到高性能的碳材料,实现了以废治废,并实现了废物的高价利用。
有益效果
创新性地采用抗生素菌渣作为硫酸体系浸出的辅助材料,与常规生物质相比,抗生素菌渣中含有CaC2O4水合物和还原糖类,在酸体系中起到了协同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有价金属的浸出;其次,相比于常规H2O2和亚硫酸盐的不稳定、易分解,抗生素菌渣性质稳定,不会产生有毒气体,而且抗生素菌渣是一种固体废弃物,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有价金属浸出的同时,抗生素菌渣也得到有效降解,并可以用来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整个过程同时实现了两种固体废弃物的高值化、无害化处置,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创新性和优势突出,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研究发现,本发明处理方法,在采用废料的前提下,还能够98%以上的提取效果,另外,提取后的碳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其在1.0A g-1的大电流下可发挥出200.0mAh g-1以上的可逆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废旧正极粉的XRD图;
图2为实施例1抗生素菌渣的XRD图;
图3为实施例1有价金属浸出效率随反应时间(指记载了0~160min区间)的变化规律图;
图4为实施例1所得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的倍率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以下案例中,抗生素菌渣均为常规的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含大量的生物质,另外,其含有草酸钙以及还原糖,本发明中,抗生素菌渣中的草酸钙以及还原糖的含量均以抗生素菌渣干重为基准,且所述的百分含量均指重量百分含量。
实施例1:
①预处理:将废旧动力镍钴锰酸锂电池放入2mol/L盐水中进行30h放电处理,将放电后的电池在85℃烘干,拆解分离出正极片和负极片,将正极片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去除极片中的集流体,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废旧正极粉;
②酸浸:量取3mol/L的H2SO4溶液500mL加入烧杯中,并置于90℃水浴锅中加热搅拌20min,随后加入10g废旧正极粉(XRD见图1)和8g抗生素菌渣(XRD见图2,其中抗生素菌渣中含有15.5%的草酸钙和3.5%的还原糖),继续搅拌反应3h后,过滤洗涤得到酸浸液和酸浸渣;
③抗生素菌渣再利用:取上述酸浸渣2g(本发明中,均指干重),在机械研磨机中研磨均匀,随后置于坩埚并放入充满氩气的管式炉中,在800℃焙烧3h后,自然冷却降温,冷却后的焙砂先用体积分数50%(v/v)的盐酸在20℃下洗涤4h,过滤后再用体积分数50%(v/v)的氢氟酸在20℃下洗涤4h,最后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至滤液pH=7(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得到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在0.01-3.0V电压范围内,采用蓝电电化学测量系统测量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所得酸浸液中Ni、Co、Mn、Li的浸出率分别为99.5%、98.7%、99.3%和99.8%,所得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在1.0Ag-1的大电流下发挥出242.8mAh g-1的可逆容量。
实施例2:
①预处理:将废旧动力钴酸锂电池放入2mol/L盐水中进行36h放电处理,将放电后的电池在80℃烘干,拆解分离出正极片和负极片,将正极片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去除极片中的集流体,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废旧正极粉;
②酸浸:量取4mol/L的H2SO4溶液500mL加入烧杯中,并置于85℃水浴锅中加热搅拌20min,随后加入20g废旧正极粉和16g抗生素菌渣,其中抗生素菌渣中含有12.8%的草酸钙和4.1%的还原糖,继续搅拌反应2h后,过滤洗涤得到酸浸液和酸浸渣;
③抗生素菌渣再利用:取上述酸浸渣2g,在机械研磨机中研磨均匀,随后置于坩埚并放入充满氩气的管式炉中,在700℃焙烧3h后,自然冷却降温,冷却后的焙砂先用体积分数30%(v/v)的盐酸在40℃下洗涤5h,过滤后再用体积分数30%(v/v)的氢氟酸在40℃下洗涤5h,最后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至滤液pH=7,干燥后得到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在0.01-3.0V电压范围内,采用蓝电电化学测量系统测量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所得酸浸液中Co、Li的浸出率分别为98.3%和99.5%,所得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在1.0A g-1的大电流下发挥出237.5mAh g-1的可逆容量。
实施例3:
①预处理:将废旧动力锰酸锂电池放入2mol/L盐水中进行32h放电处理,将放电后的电池在80℃烘干,拆解分离出正极片和负极片,将正极片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去除极片中的集流体,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废旧正极粉;
②酸浸:量取2mol/L的H2SO4溶液500mL加入烧杯中,并置于80℃水浴锅中加热搅拌20min,随后加入15g废旧正极粉和15g抗生素菌渣,其中抗生素菌渣中含有13.5%的草酸钙和4.7%的还原糖,继续搅拌反应3h后,过滤洗涤得到酸浸液和酸浸渣;
③抗生素菌渣再利用:取上述酸浸渣2g,在机械研磨机中研磨均匀,随后置于坩埚并放入充满氩气的管式炉中,在850℃焙烧3h后,自然冷却降温,冷却后的焙砂先用体积分数40%(v/v)的盐酸在60℃下洗涤3h,过滤后再用体积分数40%(v/v)的氢氟酸在60℃下洗涤3h,最后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至滤液pH=7,干燥后得到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在0.01-3.0V电压范围内,采用蓝电电化学测量系统测量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所得酸浸液中Mn和Li的浸出率分别为98.5%和99.1%,所得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在1.0A g-1的大电流下发挥出235.9mAh g-1的可逆容量。
实施例4:
①预处理:将废旧动力镍钴锰酸锂电池放入2mol/L盐水中进行30h放电处理,将放电后的电池在80℃烘干,拆解分离出正极片和负极片,将正极片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去除极片中的集流体,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废旧正极粉;
②酸浸:量取2mol/L的H2SO4溶液500mL加入烧杯中,并置于85℃水浴锅中加热搅拌20min,随后加入10g废旧正极粉和15g抗生素菌渣,其中抗生素菌渣中含有17.5%的草酸钙和3.3%的还原糖,继续搅拌反应4h后,过滤洗涤得到酸浸液和酸浸渣;
③抗生素菌渣再利用:取上述酸浸渣2g,在机械研磨机中研磨均匀,随后置于坩埚并放入充满氩气的管式炉中,在850℃焙烧3h后,自然冷却降温,冷却后的焙砂先用体积分数50%(v/v)的盐酸在40℃下洗涤5h,过滤后再用体积分数50%(v/v)的氢氟酸在40℃下洗涤5h,最后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至滤液pH=7,干燥后得到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在0.01-3.0V电压范围内,采用蓝电电化学测量系统测量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所得酸浸液中Ni、Co、Mn、Li的浸出率分别为98.7%、98.3%、98.6%和99.5%,所得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在1.0Ag-1的大电流下发挥出236.1mAh g-1的可逆容量。
实施例5:
①预处理:将废旧动力镍钴锰酸锂电池放入2mol/L盐水中进行32h放电处理,将放电后的电池在80℃烘干,拆解分离出正极片和负极片,将正极片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去除极片中的集流体,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废旧正极粉;
②酸浸:量取2mol/L的H2SO4溶液400mL加入烧杯中,并置于90℃水浴锅中加热搅拌20min,随后加入10g废旧正极粉和20g抗生素菌渣,其中抗生素菌渣中含有18.1%的草酸钙和3.9%的还原糖,继续搅拌反应5h后,过滤洗涤得到酸浸液和酸浸渣;
③抗生素菌渣再利用:取上述酸浸渣2g,在机械研磨机中研磨均匀,随后置于坩埚并放入充满氩气的管式炉中,在800℃焙烧3h后,自然冷却降温,冷却后的焙砂先用体积分数50%(v/v)的盐酸在60℃下洗涤4h,过滤后再用体积分数50%(v/v)的氢氟酸在60℃下洗涤4h,最后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至滤液pH=7,干燥后得到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在0.01-3.0V电压范围内,采用蓝电电化学测量系统测量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所得酸浸液中Ni、Co、Mn、Li的浸出率分别为99.7%、98.7%、99.6%和99.9%,所得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在1.0A g-1的大电流下发挥出246.5mAh g-1的可逆容量。
实施例6:
①预处理:将废旧动力镍钴锰酸锂电池放入2mol/L盐水中进行30h放电处理,将放电后的电池在80℃烘干,拆解分离出正极片和负极片,将正极片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去除极片中的集流体,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废旧正极粉;
②酸浸:量取3mol/L的H2SO4溶液300mL加入烧杯中,并置于95℃水浴锅中加热搅拌20min,随后加入5g废旧正极粉和7.5g抗生素菌渣,其中抗生素菌渣中含有19.6%的草酸钙和4.7%的还原糖,继续搅拌反应4h后,过滤洗涤得到酸浸液和酸浸渣;
③抗生素菌渣再利用:取上述酸浸渣2g,在机械研磨机中研磨均匀,随后置于坩埚并放入充满氩气的管式炉中,在800℃焙烧4h后,自然冷却降温,冷却后的焙砂先用体积分数50%(v/v)的盐酸在60℃下洗涤4h,过滤后再用体积分数50%(v/v)的氢氟酸在60℃下洗涤4h,最后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至滤液pH=7,干燥后得到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在0.01-3.0V电压范围内,采用蓝电电化学测量系统测量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所得酸浸液中Ni、Co、Mn、Li的浸出率分别为99.8%、98.9%、99.7%和99.9%,所得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在1.0A g-1的大电流下发挥出248.9mAh g-1的可逆容量。
对比例1:
其它条件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将抗生素菌渣换为玉米秸秆粉末(模拟单独生物质,其不含有草酸钙,其中,还原糖的含量为5.12%),此条件下得到的酸浸液,Ni、Co、Mn、Li浸出率分别为89.8%、87.9%、91.7%和92.5%。所得碳材料在1.0A g-1的大电流下发挥出122.4mAh g-1的可逆容量。
对比例2:
其它条件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将抗生素菌渣换为单一CaC2O4·H2O(添加量同实施例1抗生素菌渣引入量),此条件下得到的酸浸液,Ni、Co、Mn、Li浸出率分别为91.8%、82.5%、14.0%和90.2%。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1/2比较发现,单纯在生物质或者等含量的草酸钙,其联合浸出效果均不理想,采用所述的抗生素菌渣,基于其包含的生物质以及草酸钙的联合控制,能够意外地实现协同,能够改善浸出效果,此外,还可联产高性能的碳材料。
对比例3:
其它条件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酸浸温度为20℃,此条件下得到的酸浸液,Ni、Co、Mn、Li浸出率仅为40.3%、24.8%、37.4%和65.2%。
对比例4:
其它条件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抗生素菌渣为2g(菌渣:正极材料的质量比为0.2),此条件下得到的酸浸液,Ni、Co、Mn、Li浸出率仅为82.7%、59.6%、74.1%和83.6%。
对比例5:
其它条件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抗生素菌渣为30g(菌渣:正极材料的质量比为3),此条件下得到的酸浸液,Ni、Co、Mn、Li浸出率仅为816%、80.1%、82.5%和84.0%。
对比例6:
其它条件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H2SO4溶液为50mL(硫酸相对于正极材料的用量为5mL/g),此条件下得到的酸浸液,Ni、Co、Mn、Li浸出率仅为75.6%、72.4%、80.9%和81.0%,这说明小的液固比不利于固液相之间的充分接触,不利于反应的进行。
对比例7:
其它条件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酸浸渣焙烧温度为400℃,此条件下得到的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在1.0Ag-1的大电流下发挥出152.1mAh g-1的可逆容量,这说明焙烧温度有利于抗生素菌渣衍生碳材料可逆容量的发挥。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预处理:
从废旧动力锂电池中分离得到废旧正极粉;
第二步、酸浸:
将废旧正极粉、抗生素菌渣分散在无机强酸溶液中,进行酸浸,随后固液分离,获得富集有有益元素的酸浸液以及酸浸渣;
所述的抗生素菌渣中含有10~20Wt.%的草酸钙和3~5Wt.%的还原糖;
所述的抗生素菌渣与废旧正极粉的质量比为0.5-2:1;
无机强酸溶液相对于废旧正极粉的用量为10~80mL/g;
酸浸处理过程的温度不低于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旧正极粉为Ni、Co、Mn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锂盐;优选为含有Mn的锂盐;进一步优选为钴酸锂、锰酸锂、镍锰酸锂、镍钴锰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强酸溶液中,所述的无机强酸为硫酸、盐酸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硫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强酸溶液中,酸浓度为1-5mol/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酸浸处理过程的温度为80-9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酸浸时间为1~5h。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酸浸渣在保护性气氛下进行焙烧,随后经洗涤处理,获得碳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性气氛为氮气或者惰性气体;
优选地,焙烧过程的温度为600-900℃;
优选地,焙烧过程的时间为3~6h。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洗涤过程包括依次进行的酸洗-水洗;
其中,酸洗过程包括依次进行的盐酸溶液洗涤以及氢氟酸溶液洗涤;
所述的盐酸溶液以及氢氟酸溶液的浓度分别为20-50%(v/v);
优选地,酸洗过程的温度为20-60℃,酸洗时间为3-5h;
优选地,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获得的碳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
CN202110504010.9A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Active CN1132244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4010.9A CN113224402B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4010.9A CN113224402B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4402A true CN113224402A (zh) 2021-08-06
CN113224402B CN113224402B (zh) 2022-07-15

Family

ID=77093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4010.9A Active CN113224402B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2440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19635A1 (en) * 1991-11-06 1993-05-13 John Robert Clark Method of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WO2012177115A1 (en) * 2011-06-22 2012-12-27 Mimos Berhad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nanomaterials
CN107002168A (zh) * 2014-10-22 2017-08-01 伊那维克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一种在湿态固体中同步浸出和吸附的金属提取方法
US20190024211A1 (en) * 2017-09-25 2019-01-24 Alireza Zakeri Treatment of non-sulfidic nikeliferous resources and recovery of metal values therefrom
CN109439904A (zh) * 2018-09-20 2019-03-08 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从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中浸出有价金属的方法
CN111792644A (zh) * 2020-07-31 2020-10-20 郑州大学 一种铝电解废阴极炭制备多孔炭材料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19635A1 (en) * 1991-11-06 1993-05-13 John Robert Clark Method of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WO2012177115A1 (en) * 2011-06-22 2012-12-27 Mimos Berhad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nanomaterials
CN107002168A (zh) * 2014-10-22 2017-08-01 伊那维克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一种在湿态固体中同步浸出和吸附的金属提取方法
US20190024211A1 (en) * 2017-09-25 2019-01-24 Alireza Zakeri Treatment of non-sulfidic nikeliferous resources and recovery of metal values therefrom
CN109439904A (zh) * 2018-09-20 2019-03-08 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从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中浸出有价金属的方法
CN111792644A (zh) * 2020-07-31 2020-10-20 郑州大学 一种铝电解废阴极炭制备多孔炭材料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4402B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2215B (zh) 一种选择性回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11463475B (zh) 一种选择性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11430829B (zh) 一种生物质废料协助下的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再生方法
CN112375913B (zh) 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方法
CN111392750B (zh) 一种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除杂回收锂的方法
CN110013822B (zh) 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并联产锂吸附剂的方法
CN113444885B (zh) 一种从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中优先提取金属锂以及同时得到电池级金属盐的方法
KR20210075502A (ko) 폐 리튬이온전지의 양극재로부터 유가금속 회수방법
CN114388922A (zh) 退役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回收方法及其应用
CN114085997A (zh) 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方法
CN112877548B (zh) 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粉回收有价金属的方法
JP2024514966A (ja) 使用済み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からの有価金属の回収方法
CN113415813A (zh) 废旧三元电池材料锂镍钴锰的回收方法
CN114614133A (zh) 一种槟榔渣和废旧正极材料的联合处理方法
CN114672651B (zh) 一种利用槟榔渣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的方法
CN112591806A (zh) 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回收与再生的方法
CN113215408B (zh) 一种抗生素菌渣辅助热处理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13224402B (zh) 一种基于抗生素菌渣高效绿色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14566728B (zh) 一种无钴正极材料的回收方法
CN115621597A (zh) 一种热解回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稀贵金属的方法
CN115181866A (zh) 一种联合浸出剂及其在正极浸出中的应用
WO2023077788A1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锂的回收方法
CN115051058A (zh) 废旧钴酸锂电池回收聚偏氟乙烯及再生钴酸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9841825B (zh) 一种回收电镀污泥中锡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Apriliyani et al. Li-ion Batteries Waste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Progress: A Revie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