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1295B - 一种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及护舷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及护舷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1295B
CN113221295B CN202110684902.1A CN202110684902A CN113221295B CN 113221295 B CN113221295 B CN 113221295B CN 202110684902 A CN202110684902 A CN 202110684902A CN 113221295 B CN113221295 B CN 1132212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nder
manufacturing
trace
outer plate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49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1295A (zh
Inventor
王少华
杜玺
单正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SC Huangp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SC Huangp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SC Huangp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SC Huangp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849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212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21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1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1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12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59/00Hull prote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ssels; Clean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ssels
    • B63B59/02Fenders integral with waterborne vessel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enders forming part of the hull or incorporated in the hull; Rubbing-stra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1/00Designing vessels; Predicting their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8Manufacturability analysis or optimisation for manufactura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及护舷材,涉及船舶防护技术领域。该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船体上外板的迹线确定护舷材的迹线;S2、根据护舷材在船体上的投影确定护舷材的边界;S3、制作护舷材的零件展开图;S4、根据船体的水线确定护舷材的上边界和下边界的线型;S5、制造护舷材。护舷材使用如上所述的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设计制造而成。本发明设计制造出的护舷材能够和有曲度的船体外板良好贴合。

Description

一种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及护舷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及护舷材。
背景技术
当船舶需要靠泊码头或靠泊其它船舶进行作业时,部分船舶会在外板的外部布置贴板式的钢质护舷材,用以保护外板。对于外板的平直区域,因外板无线型曲度,所以钢质护舷材的设计较为简单。
然而,对于外板的首尾区域,因外板存在曲度,所以需要对钢质护舷材进行准确设计制造,以确保钢质护舷材与外板的贴合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及护舷材,能够保证护舷材和有曲度的船体外板良好贴合。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船体上外板的迹线确定护舷材的迹线;
S2、根据所述护舷材在所述船体上的投影确定所述护舷材的边界;
S3、制作所述护舷材的零件展开图;
S4、根据所述船体的水线确定所述护舷材的上边界和下边界的线型;
S5、制造所述护舷材。
可选地,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S11、确定所述外板的迹线;
S12、使所述外板的迹线沿所述外板的法线方向向外偏移,偏移距离为所述外板的板厚,得到所述护舷材的迹线。
可选地,所述步骤S11中,所述外板的迹线为所述外板的内壁一侧的迹线。
可选地,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S21、确定所述护舷材在所述船体的中线面上的投影;
S22、根据所述护舷材的投影确定所述护舷材的边界。
可选地,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S31、根据所述护舷材的迹线和所述护舷材的边界制作所述护舷材的三维图;
S32、将所述护舷材的三维图展开,形成所述护舷材的零件展开图。
可选地,所述步骤S3中,通过三维设计软件制作所述护舷材的三维图,并通过所述三维设计软件将所述护舷材的三维图展开。
可选地,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
S51、确定所述护舷材的几何参数;
S52、根据所述护舷材的几何参数制作卡样并制造所述护舷材,通过所述卡样检验所述护舷材的加工精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护舷材,其使用如上所述的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设计制造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及护舷材,通过以外板的迹线为基础来确定护舷材的迹线,可保证护舷材的迹线与实际相符,无需重新设计迹线;通过以护舷材的投影为基础定位护舷材的上下左右边界,可保证护舷材的边界准确,无需重新设计边界;通过以船体的水线为基础确定护舷材的上边界和下边界的线型,最终可保证护舷材的整体造型与外板相匹配,无论外板是否存在曲度,均能够保证制造出来的护舷材和外板良好贴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护舷材迹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护舷材的布置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斜置护舷材边界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横置护舷材的零件展开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横置护舷材的上边界和下边界线型示意图。
图中:
1、外板;11、外板迹线;2、护舷材;21、护舷材迹线;22、横置护舷材;23、斜置护舷材;3、第一坐标点;4、第二坐标点;5、第三坐标点;6、第四坐标点;7、第一高度线;8、第二高度线;9、第一水线;10、第二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船体上外板1的迹线确定护舷材2的迹线;
S2、根据护舷材2在船体上的投影确定护舷材2的边界;
S3、制作护舷材2的零件展开图;
S4、根据船体的水线确定护舷材2的上边界和下边界的线型;
S5、制造护舷材2。
按以上设置,能够以外板1的迹线为基础确定护舷材2的迹线,保证护舷材2的迹线与实际相符,无需重新设计迹线;能够以护舷材2在船体上的投影为基础确定护舷材2的上下左右边界,保证护舷材2的边界准确,无需重新设计边界;能够以船体的水线为基础确定护舷材2的上边界和下边界的线型,最终保证护舷材2的整体造型与外板1相匹配,无论外板1是否存在曲度,均能够保证制造出来的护舷材2和外板1良好贴合。整体来看,上述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简单明了,易于现场制造。
下面,结合图1-图7,对该设计制造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S1、根据船体上外板1的迹线确定护舷材2的迹线。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步骤S1包括:
S11、确定外板1的迹线,即图3中的外板迹线11;
S12、使外板1的迹线沿外板1的法线方向向外偏移,偏移距离为外板1的板厚,得到护舷材2的迹线,即图3中的护舷材迹线21。
本实施例中,外板1的迹线指外板1的内壁一侧的迹线。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图3中的内、外分别指船体内和船体外。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护舷材2包括横置护舷材22和斜置护舷材23,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对横置护舷材22和斜置护舷材23均适用。
按步骤S1的设置,可保证护舷材2的内壁和外板1的外壁保持良好贴合。
S2、根据护舷材2在船体上的投影确定护舷材2的边界。
具体地,如图2所示,步骤S2包括:
S21、确定护舷材2在船体的中线面上的投影;
S22、根据护舷材2的投影确定护舷材2的边界。
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在外板1外安装护舷材2时,可以确定护舷材2的安装轮廓,进而使该安装轮廓向船体中线面上投影,即得到护舷材2的侧视投影。最终,根据护舷材2的侧视投影可确定护舷材2的上下左右边界。
本实施例中,以斜置护舷材23为例,在通过护舷材2的侧视投影确定护舷材2的边界时,采用如下操作:如图4和图5所示,在得到护舷材2的侧视投影后,统一以船体坐标系为基础,在侧视投影上找到四个不同的三维坐标点,包括第一坐标点3、第二坐标点4、第三坐标点5和第四坐标点6。其中,第一坐标点3和第二坐标点4均位于左侧,通过第一坐标点3和第二坐标点4的连线可得到护舷材2的左边界;第三坐标点5和第四坐标点6均位于右侧,通过第三坐标点5和第四坐标点6的连线可得到护舷材2的右边界。进一步地,可以确定与护舷材2相对的船体的高度线,包括第一高度线7和第二高度线8,通过第一高度线7可以确定护舷材2的上边界,通过第二高度线8可以确定护舷材2的下边界。
本实施例中,第一坐标点3的坐标为(X1,Y1,Z1),第二坐标点4的坐标为(X2,Y2,Z2),第三坐标点5的坐标为(X3,Y3,Z3),第四坐标点6的坐标为(X4,Y4,Z4),第一高度线7的高度坐标为Z5,第二高度线8的高度坐标为Z6。
进一步地,使护舷材2的上下左右边界所在的面与护舷材2的迹线相交,即可围成护舷材2。
实际设计时,对于斜置护舷材23,由于其左右边界均较长,所以尤其适合使用以上方法来提高边界确定的准确性。当然,其也适用于横置护舷材22。
S3、制作护舷材2的零件展开图。
具体地,以横置护舷材22为例,步骤S3具体包括:
S31、根据护舷材2的迹线和护舷材2的边界制作护舷材2的三维图;
S32、将护舷材2的三维图展开,形成护舷材2的零件展开图。
当将护舷材2展开后,就可便于后续准确下料。本实施例中,通过三维设计软件制作护舷材2的三维图,并通过三维设计软件将护舷材2的三维图展开,以提高设计效率,并保证设计精确。由于三维设计软件的运行为现有技术,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S4、根据船体的水线确定护舷材2的上边界和下边界的线型。
如图4所示,在护舷材2设计时,特别对于横置护舷材22,由于其上边界和下边界均较长,所以需准确定型。基于此,再结合图7,在确定与上边界对应的第一水线9以及与下边界对应的第二水线10后,即可匹配出上边界的线型和下边界的线型,更好地使护舷材2和外板1相贴合。
S5、制造护舷材2。
具体地,如图2所示,步骤S5包括:
S51、确定护舷材2的几何参数,包括护舷材2的长宽高及内外弧度等;
S52、根据护舷材2的几何参数制作卡样并制造护舷材2,通过卡样检验护舷材2的加工精度。
按步骤S5的设置,可以很好地保证护舷材2的加工精度。本实施例中,在确定护舷材2的几何参数时,将护舷材2分为了多段,以便于施工和制作卡样。
对于分段的具体设置,图7提供了一种示例,可以看到,对于横置护舷材22,沿船艉到船艏的方向,其被分为了四段。本实施例中,该横置护舷材22最左边一段为平直段,长度为S。对于其他三段,在与第一水线9相适配的上边界一侧,三段弧长分别为L1、L2、L3,半径分别为R1、R2、R3;在与第二水线10相适配的下边界一侧,三段弧长分别为L4、L5、L6,半径分别为R4、R5、R6。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护舷材2,其使用如上的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设计制造而成。具体地,该护舷材2为板式的钢质护舷材。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及护舷材2,通过以外板1的迹线为基础来确定护舷材2的迹线,可保证护舷材2的迹线与实际相符,无需重新设计迹线;通过以护舷材2的投影为基础定位护舷材2的上下左右边界,可保证护舷材2的边界准确,无需重新设计边界;通过以船体的水线为基础确定护舷材2的上边界和下边界的线型,最终可保证护舷材2的整体造型与外板1相匹配,无论外板1是否存在曲度,均能够保证制造出来的护舷材2和外板1良好贴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船体上外板(1)的迹线确定护舷材(2)的迹线;
S2、根据所述护舷材(2)在所述船体上的投影确定所述护舷材(2)的边界;
S3、制作所述护舷材(2)的零件展开图;
S4、根据所述船体的水线确定所述护舷材(2)的上边界和下边界的线型;
S5、制造所述护舷材(2);
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S11、确定所述外板(1)的迹线;
S12、使所述外板(1)的迹线沿所述外板(1)的法线方向向外偏移,偏移距离为所述外板(1)的板厚,得到所述护舷材(2)的迹线;
所述步骤S11中,所述外板(1)的迹线为所述外板(1)的内壁一侧的迹线;
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S21、确定所述护舷材(2)在所述船体的中线面上的投影;
S22、根据所述护舷材(2)的投影确定所述护舷材(2)的边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S31、根据所述护舷材(2)的迹线和所述护舷材(2)的边界制作所述护舷材(2)的三维图;
S32、将所述护舷材(2)的三维图展开,形成所述护舷材(2)的零件展开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通过三维设计软件制作所述护舷材(2)的三维图,并通过所述三维设计软件将所述护舷材(2)的三维图展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
S51、确定所述护舷材(2)的几何参数;
S52、根据所述护舷材(2)的几何参数制作卡样并制造所述护舷材(2),通过所述卡样检验所述护舷材(2)的加工精度。
5.一种护舷材,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设计制造而成。
CN202110684902.1A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及护舷材 Active CN1132212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4902.1A CN113221295B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及护舷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4902.1A CN113221295B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及护舷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1295A CN113221295A (zh) 2021-08-06
CN113221295B true CN113221295B (zh) 2024-02-13

Family

ID=77080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4902.1A Active CN113221295B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及护舷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2129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85352A1 (en) * 2013-12-11 2015-06-18 Nauti-Craft Pty Ltd Docking control for vessels
JP2016034817A (ja) * 2014-08-04 2016-03-17 株式会社エルモ 接着式防舷材を取付けた船舶及び、接着式による防舷材の船体への取付け工事方法。
CN108609114A (zh) * 2018-05-17 2018-10-02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虾壳式护舷管的展开方法
CN110254609A (zh) * 2019-06-21 2019-09-20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护舷端部板放样方法及系统
CN110254610A (zh) * 2019-06-21 2019-09-20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u型护舷结构的三维建模方法
CN111088749A (zh) * 2019-12-27 2020-05-0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一种铁路桥梁被动防撞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CN111444624A (zh) * 2020-04-03 2020-07-24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一种港区内停靠船舶作业状态安全的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11597638A (zh) * 2020-05-19 2020-08-28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舷侧大开口船舶总纵剪切强度校核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85352A1 (en) * 2013-12-11 2015-06-18 Nauti-Craft Pty Ltd Docking control for vessels
JP2016034817A (ja) * 2014-08-04 2016-03-17 株式会社エルモ 接着式防舷材を取付けた船舶及び、接着式による防舷材の船体への取付け工事方法。
CN108609114A (zh) * 2018-05-17 2018-10-02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虾壳式护舷管的展开方法
CN110254609A (zh) * 2019-06-21 2019-09-20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护舷端部板放样方法及系统
CN110254610A (zh) * 2019-06-21 2019-09-20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u型护舷结构的三维建模方法
CN111088749A (zh) * 2019-12-27 2020-05-0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一种铁路桥梁被动防撞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CN111444624A (zh) * 2020-04-03 2020-07-24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一种港区内停靠船舶作业状态安全的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11597638A (zh) * 2020-05-19 2020-08-28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舷侧大开口船舶总纵剪切强度校核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PIANC的国外港口工程护舷设计方法研究;丁建军;李少斌;卢生军;;港工技术(03);第57-61页 *
船舶靠泊防撞装置结构设计;田玉芹;;造船技术(03);第70-7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1295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9047A (zh) 一种船舶曲面外板的检测方法
EP0841606B1 (en) Three-dimensional machin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ed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machining control program
CN112706145B (zh) 一种用于Mark3型LNG船基准轴线划线方法
CN113221295B (zh) 一种护舷材的设计制造方法及护舷材
CN113879479B (zh) 一种双斜胎架的设计放样方法
CN106853861A (zh) 船舶主机底脚螺栓孔的定位方法
CN103418815B (zh) 箱型钢构件栓接孔群轴向定位方法
CN113859472A (zh) 定位安装方法及船体
JP2016014233A (ja) 梁補強金具および梁補強構造
CN111209630B (zh) 一种薄壁高筋壁板构件空间包络成形干涉判断方法
CN111941826A (zh) 复杂零件的分块增材制造方法
CN108609114B (zh) 一种虾壳式护舷管的展开方法
CN112878861A (zh) 一种船用驾驶室窗框建造方法
CN110282078B (zh) 一种自卸船货舱底部w型分段的精度控制方法
CN110254610B (zh) 一种u型护舷结构的三维建模方法
CN219787153U (zh) 一种地铁座椅下型材焊接工装
CN113115518A (zh) 涨缩平移方法
CN219649392U (zh) 坐标转换装置及激光投影加工系统
JP2010077729A (ja) 回り階段製造用治具とそれを用いた回り階段の製造方法
CN220153426U (zh) 虚拟距离比较规
CN218426561U (zh) 一种用于链条锁紧装置加工工装
CN104520174A (zh) 将翼子板固定在车身壁上的加强固定装置
CN115430909B (zh) 翅片激光切割工装及翅片激光切割工装的制作方法
CN219582199U (zh) 曲面仿形定位工装
CN207809182U (zh) 螺钉定位的安装结构及车灯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