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3426U - 虚拟距离比较规 - Google Patents

虚拟距离比较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3426U
CN220153426U CN202321032913.2U CN202321032913U CN220153426U CN 220153426 U CN220153426 U CN 220153426U CN 202321032913 U CN202321032913 U CN 202321032913U CN 220153426 U CN220153426 U CN 2201534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bonding surface
sliding
virtual distance
structura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329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玉生
黄世辉
张启山
宗召
樊元智
王�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ero Lever Precis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ero Lever Precis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ero Lever Precision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ero Lever Precis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329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34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34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34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Length-Measur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虚拟距离比较规,用于异形工件指定的虚拟距离的比较,工件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交,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相交于检测线;比较规包括:第一贴合面,用于与第一平面贴合;第二贴合面,用于与第二平面贴合,其中,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在空间相交;刻线,刻线位于第二贴合面的下段;在第一贴合面贴合第一平面及第二贴合面贴合第二平面,及沿滑行方向,比较规滑行以远离工件至滑出行程的终点时,刻线位于检测线附近,以指示检测线到第一平面的虚拟距离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如此,可以更方便、更准确地测量该虚拟距离。

Description

虚拟距离比较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量具及检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虚拟距离比较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钛合金铸造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航天、航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铸件通常形状特殊,甚至存在异形结构。如在加工某异形铸件时,存在一个虚拟距离检测工序,需要通过判断指定的虚拟距离是否满足精度要求来确定该铸件加工后的的尺寸精度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该虚拟距离为两个相邻的平面相向地延伸后,在空间的交线到指定的另一个平面的距离,因该交线到该平面的距离为虚拟元素,并不具有展示该距离的实体,因此该距离为虚拟距离。
如此,需要提供该异形铸件用虚拟距离测量方案,如设计专用的量具对该虚拟距离进行测量,也即合格或不合格的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虚拟距离比较规,用于异形工件,以解决测量该工件中指定的虚拟距离是否满足工艺要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虚拟距离比较规,用于异形工件指定的虚拟距离的比较,所述工件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交,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相交于检测线;所述比较规包括:
第一贴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一平面贴合;
第二贴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平面贴合,其中,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在空间相交;刻线,所述刻线位于所述第二贴合面的下段;在所述第一贴合面贴合所述第一平面及所述第二贴合面贴合所述第二平面,及沿滑行方向,所述比较规滑行以远离工件至滑出行程的终点时,所述刻线位于所述检测线附近,以指示所述检测线到所述第一平面的虚拟距离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贴合面包括邻接的滑行导向区、滑行限位区;
所述滑行导向区向远离所述第一贴合面的方向延伸;
所述滑行限位区沿所述滑行方向具有预设宽度,所述滑行限位区的内侧用于指示所述滑出行程的终点;
所述刻线位于所述滑行限位区的内侧;
沿所述滑行方向,所述刻线具有预设的深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内凹开口槽,其用于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
所述滑行导向区自所述内凹开口槽的第一边缘向远离所述第一贴合面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贴合面自所述内凹开口槽的第二边缘向远离所述第二贴合面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结构件、第二结构件;
所述滑行导向区位于所述第三结构件,所述第三结构件具有第三厚度;
所述滑行限位区位于所述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具有第四厚度,所述第四厚度大于第三厚度,其中,所述第三厚度或所述第四厚度与所述滑行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结构件;
所述第一贴合面位于第一结构件;
所述第一结构件的长度大于所述滑出行程;
所述第一结构件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结构件设置减重缺口;
所述减重缺口沿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厚度方向设置,且对应地位于所述第二贴合面的下段。
进一步地,沿所述滑行方向,所述内凹开口槽具有预设的长度;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地设置,所述内凹开口槽的槽底周长对应于预设半径的优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二贴合面具有预设的粗糙度;或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具有预设的粗糙度。
进一步地,所述比较规的材质包括高强度中碳调质钢。
进一步地,所述异形工件的材质包括铸造钛合金。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各个特征和各个特征之间的联系。附图均为示例性的,一些特征并不以实际比例示出,并且一些附图中可能省略了本申请所涉及领域的惯常的且对于本申请非必要的特征,或是额外示出了对于本申请非必要的特征,附图所示的各个特征的组合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另外,在本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具体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虚拟距离比较规贴合在工件且位于滑行行程的终点状态下的左前视视角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虚拟距离比较规贴合在工件且位于滑行行程的终点状态下的右前视视角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虚拟距离比较规贴合在工件且位于滑行行程的终点状态下的前视视角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虚拟距离比较规贴合在工件且位于滑行行程的终点状态下的前视视角的左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虚拟距离比较规贴合在工件且位于滑行行程的终点状态下的后视视角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虚拟距离比较规贴合在工件且位于滑行行程的终点状态下的后视视角的左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互为镜像的两个虚拟距离比较规的前视视角的正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互为镜像的两个虚拟距离比较规的前视视角的俯视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互为镜像的两个虚拟距离比较规的后视视角的正视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互为镜像的两个虚拟距离比较规的后视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结构件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如有不一致,以本说明书中所说明的含义或者根据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内容得出的含义为准。另外,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为了准确地对本申请中的技术内容进行叙述,以及为了准确地理解本申请,在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之前先对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给出如下的解释说明或定义。
三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CMM)是指在一个六面体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表现几何形状、长度及圆周分度等测量能力的仪器,又称为三坐标测量仪。
如图1A及图1B所示,异形工件30包括第一平面31、第二平面32和第三平面33,所述第一平面31与所述第二平面32相交,所述第二平面32与所述第三平面33相交于第一检测线F1。在加工该异形铸件时,其虚拟距离检测工序,需要通过判断指定的虚拟距离是否满足精度要求来确定该铸件加工后的的尺寸精度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具体地,该虚拟距离是指所述第一检测线F1到所述第一平面31的虚拟距离H。
针对该虚拟距离,常规的测量方法是将工件设置在三坐标机上,借助测针进行测量。但是,针对该小尺寸铸件而言,曲率大的测针,难以探入到检测线,从而难以准确地定位出测量的基准,进而难以通过移动三坐标机的测量头实现针对该虚拟距离的测量。也即,采用三坐标机测量会因为找不准被测的虚拟距离,而导致测量的精度不足。
如图1A、图1B、图4A及图4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虚拟距离比较规100,用于前述异形工件30指定的虚拟距离H的比较;所述比较规包括:第一贴合面11,用于与所述第一平面31贴合;第二贴合面21,用于与所述第二平面32贴合,其中,所述第一贴合面11与所述第二贴合面21在空间相交;刻线22,其位于所述第二贴合面21的下段;在所述第一贴合面11贴合所述第一平面31及所述第二贴合面21贴合所述第二平面32,及沿滑行方向,所述比较规滑行以远离工件30至滑出行程的终点C时,所述刻线22位于所述第一检测线F1附近,以指示所述第一检测线F1到所述第一平面31的虚拟距离H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具体地,所述刻线设置于预设的槽,如槽的上棱边、下棱边;沿所述虚拟距离方向上,所述槽具有预设的宽度,也即槽宽。如所述第一检测线F1位于所述刻线22的预设范围之内,则表示合格,如,所述第一检测线F1位于所述上棱边与所述下棱边之间;如所述第一检测线F1位于所述刻线22的预设范围之外,则表示不合格,如,所述第一检测线F1位于所述上棱边之外,或所述下棱边之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图1B、图4A及图4B所示,所述第二贴合面21包括邻接的滑行导向区21A、滑行限位区21B;所述滑行导向区21A向远离所述第一贴合面11的方向延伸;所述滑行限位区21B沿所述滑行方向具有预设宽度B2或B1,所述滑行限位区的内侧用于指示所述滑出行程的终点C;所述刻线22位于所述滑行限位区的内侧;沿所述滑行方向,所述预设的槽具有预设的深度;垂直所述滑行方向,所述预设的槽具有预设的长度,如此,在比较规100贴合在工件30且位于滑行行程的终点C的状态下,光线经所述预设的槽自工件30的后方射入,方便检测人员观察刻线与前述的第一检测线F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应该理解为,在检测开始时,比较规100首先贴合在工件30的中部,这时,所述刻线被第三平面33遮挡;在工件的前方,检测人员看不到所述滑行限位区21B及刻线22。随后,所述第一贴合面11贴合所述第一平面31及所述第二贴合面21贴合所述第二平面32,沿滑行方向,所述比较规向外滑行以远离工件30,直至达到滑出行程L2的终点C,这时,光线经所述刻线自工件30的后方射入,检测人员根据位于所述第一检测线F1附近被照亮的所述刻线22,判断该工件的第一检测线F1到所述第一平面31的虚拟距离H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图1B、图4A、图4B、图5A及图5B所示,该第一虚拟距离比较规100,还包括:内凹开口槽40,其用于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贴合面11与所述第二贴合面21;所述滑行导向区21A自所述内凹开口槽的第一边缘向远离所述第一贴合面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贴合面11自所述内凹开口槽的第二边缘向远离所述第二贴合面21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地设置。
针对所述第一平面31与所述第二平面32相交,所述第一贴合面11与所述第二贴合面21在空间相交,为了避免在所述第一贴合面11贴合所述第一平面31及所述第二贴合面21贴合所述第二平面32沿滑行方向滑行时,在这两组相交处发生位置干涉或对工件的磨损,设置内凹开口槽40,通过去除材料的方式,留出了容纳这两组相交处的空间,有利于比较规沿工件更顺畅地滑行,可以避免滑行阻滞或磨损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滑行方向,所述内凹开口槽40具有预设的长度,以实现更小阻滞的滑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凹开口槽的槽底周长对应于预设半径的优弧,如优弧对应于180度至270度的圆心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图1B、图2A、图2B、图3A、图3B、图4A、图4B、图5A及图5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虚拟距离比较规100,还包括:第三结构件50、第二结构件20;所述滑行导向区21A位于所述第三结构件50,如其背面,所述第三结构件50具有第三厚度B3;所述滑行限位区21B位于所述第二结构件20,所述第二结构件20具有第四厚度B4,所述第四厚度大于第三厚度,其中,所述第三厚度或所述第四厚度与所述滑行方向垂直,或与第二贴合面21垂直。
如此,该第一虚拟距离比较规10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以及连接强度,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图1B、图2A、图2B、图3A、图3B、图4A、图4B、图5A及图5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虚拟距离比较规100,还包括:第一结构件10;所述第一贴合面11位于第一结构件10;所述第一结构件10的长度L1大于所述滑出行程L2,如此,可以保证贴合后滑行时,比较规100与工件不脱离,始终保持贴合。
以及,所述第一结构件的宽度W1大于所述第四厚度B4,如此,该第一虚拟距离比较规10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以及连接强度,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如此,第一贴合面设置在第一结构件,第二贴合面设置在第二结构件,第三结构件50则连接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并具有支撑和导向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图1B、图2A、图2B、图3A、图3B、图4A、图4B、图5A及图5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虚拟距离比较规100,所述第二结构件20设置减重缺口23;所述减重缺口23沿所述第二结构件20的厚度方向设置,且对应地位于所述第二贴合面21的下段。如此,通过去除材料的方式,减轻了比较规100的重量,更方便检测人员携带及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虚拟距离比较规100中,经过机械加工的所述第一贴合面11、所述第二贴合面21具有预设的粗糙度;和/或,在铸造之后,或经过机械加工后,所述第一平面31、所述第二平面32或第三平面33具有预设的粗糙度。如此,有利于该第一虚拟距离比较规100与工件贴合及更小阻滞地滑行,实现前述的虚拟距离H的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虚拟距离比较规100采用45号调制钢制得,如下料后,利用慢走丝工艺进行线切割,加工处前述的各贴合面、各凹槽及减重缺口等。45号钢属于高强度中碳调质钢,含碳量为0.45%,不含特意加入的合金元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所述异形工件的材质包括铸造钛合金,如中等强度的α-β型铸造钛合金ZTC4。
如图1A、图1B、图2A、图2B、图3A、图3B、图4A、图4B、图5A及图5B所示,在展示第一虚拟距离比较规100的同时,也展示了与第一虚拟距离比较规100互为镜像的第二虚拟距离比较规200。
第二虚拟距离比较规200与第一虚拟距离比较规100具有相同的构思及结构设计,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属于等同的技术方案。
具体地,该第二虚拟距离比较规200,用于前述异形工件30指定的镜像虚拟距离HH的比较,其中,在马鞍面上,有两个面相交于第二检测线F2。所述比较规200包括:镜像第一贴合面211,用于与一平面贴合;镜像第二贴合面221,用于与另一平面贴合,其中,所述镜像第一贴合面211与所述镜像第二贴合面221在空间相交;刻线222,其位于所述镜像第二贴合面221的下段;在所述镜像第一贴合面211贴合一平面及所述镜像第二贴合面221贴合另一平面,及沿滑行方向,所述比较规200向外滑行以远离工件30至镜像滑出行程的终点时,所述镜像刻线222位于所述第二检测线F2附近,以指示所述第二检测线F2到指定平面的镜像虚拟距离HH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具体地,所述镜像刻线设置于预设的槽,如槽的上棱边、下棱边;沿所述镜像虚拟距离方向上,所述槽具有预设的宽度,也即槽宽。如所述第二检测线F2位于所述镜像刻线222的预设范围之内,则表示合格,如,所述第二检测线F2位于所述上棱边与所述下棱边之间;如所述第二检测线F2位于所述镜像刻线222的预设范围之外,则表示不合格,如,所述第二检测线F2位于所述上棱边之外,或所述下棱边之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镜像第二贴合面221包括邻接的镜像滑行导向区、镜像滑行限位区;所述镜像滑行导向区向远离所述镜像第一贴合面211的方向延伸;所述镜像滑行限位区沿所述镜像滑行方向具有预设宽度,所述镜像滑行限位区的内侧用于指示所述镜像滑出行程的终点;所述镜像刻线222位于所述镜像滑行限位区的内侧;沿所述镜像滑行方向,所述预设的槽具有预设的深度;垂直所述镜像滑行方向,所述预设的槽具有预设的长度,如此,在比较规100贴合在工件30且位于镜像滑行行程的终点的状态下,光线经所述预设的槽自工件30的后方射入,方便检测人员观察刻线与前述的检测线F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图1B、图4A、图4B、图5A及图5B所示,该第二虚拟距离比较规200,还包括:镜像内凹开口槽240,其用于过渡连接所述镜像第一贴合面211与所述镜像第二贴合面221;所述镜像滑行导向区自所述镜像内凹开口槽的镜像第一边缘向远离所述镜像第一贴合面211的方向延伸;所述镜像第一贴合面211自所述镜像内凹开口槽240的镜像第二边缘向远离所述镜像第二贴合面221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镜像第一边缘与所述镜像第二边缘相对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镜像滑行方向,所述镜像内凹开口槽240具有预设的长度,以实现更小阻滞的滑行。所述镜像内凹开口槽的槽底周长对应于预设半径的优弧,如优弧对应于180度至270度的圆心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虚拟距离比较规200,还包括:镜像第三结构件250、镜像第二结构件220;所述镜像滑行导向区位于所述镜像第三结构件250,所述镜像第三结构件250具有镜像第三厚度;所述镜像滑行限位区位于所述镜像第二结构件220,所述镜像第二结构件220具有镜像第四厚度,所述镜像第四厚度大于镜像第三厚度,其中,所述镜像第三厚度或所述镜像第四厚度与所述镜像滑行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虚拟距离比较规200,还包括:镜像第一结构件210;所述镜像第一贴合面211位于镜像第一结构件210;所述镜像第一结构件210的长度大于所述镜像滑出行程,如此,可以保证滑行时,比较规200与工件不脱离,始终保持贴合。
以及,所述镜像第一结构件的宽度W1大于所述镜像第四厚度,如此,该第二虚拟距离比较规20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以及连接强度,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镜像第二结构件220设置减重缺口223;所述镜像减重缺口223沿所述镜像第二结构件220的厚度方向设置,且对应地位于所述镜像第二贴合面221的下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虚拟距离比较规200中,经过机械加工的所述镜像第一贴合面211、所述镜像第二贴合面221具有预设的粗糙度;和/或,在铸造之后,经过机械加工后,铸件的各待贴合平面具有预设的粗糙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虚拟距离比较规200采用45号调制钢制得。
具体地,第二虚拟距离比较规200参考前述与其镜像的第一虚拟距离比较规100相似地实现,不再赘述。
如图1A、图1B、图2A、图2B、图3A、图3B、图4A、图4B、图5A及图5B所示,该虚拟距离比较规还可以是套件,包括第一虚拟距离比较规100和第二虚拟距离比较规200,分别一左一右地设置在工件30的两端,如,马鞍形工件的后方的鞍面(如前述的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及部分鞍座(如前述的第一平面)的上方,如此,可以测量该铸件的目标工艺尺寸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如图1A、图1B、图2A、图2B、图3A、图3B、图4A、图4B、图5A及图5B所示,将距离比较规搭在工件的上方及侧面,通过目视观察刻线以及位于侧面的检测线,通过比较刻线以及检测线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以得到指定的虚拟距离在合格范围内或不在合格范围内。
如此,利用本申请实施例的虚拟距离比较规,可以实现前述异形工件30指定的虚拟距离H或HH的比较,而不需再使用三坐标机进行检验,使用方便,检测效率高。针对同一张马鞍面的两端分别需要测量的场景,使用套规分别在马鞍面及鞍座的两端测量,可以灵活、方便地实现测量。本申请实施例的虚拟距离比较规,优化了检验步骤,简化了检测步骤,缩短了检测时间,并且增加了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述的配合、对中或适配,分别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配合精度、尺寸公差、形状误差、轮廓误差、和/或形位误差等,不再赘述。前述的块、板、杆、架、片,分别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横向尺寸与纵向尺寸的比例、尺寸公差、形状误差、轮廓误差、和/或形位误差、配合精度等,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如,焊接、粘接、螺纹、螺钉、销钉、铆钉等固定),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虚拟距离比较规,其特征在于,用于异形工件指定的虚拟距离的比较,
所述工件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交,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相交于检测线;
所述比较规包括:第一贴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一平面贴合;
第二贴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平面贴合,其中,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在空间相交;
刻线,所述刻线位于所述第二贴合面的下段;
在所述第一贴合面贴合所述第一平面及所述第二贴合面贴合所述第二平面,及沿滑行方向,所述比较规滑行以远离工件至滑出行程的终点时,所述刻线位于所述检测线附近,以指示所述检测线到所述第一平面的虚拟距离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距离比较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贴合面包括邻接的滑行导向区、滑行限位区;
所述滑行导向区向远离所述第一贴合面的方向延伸;
所述滑行限位区沿所述滑行方向具有预设宽度,所述滑行限位区的内侧用于指示所述滑出行程的终点;
所述刻线位于所述滑行限位区的内侧;
沿所述滑行方向,所述刻线具有预设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虚拟距离比较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内凹开口槽,其用于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
所述滑行导向区自所述内凹开口槽的第一边缘向远离所述第一贴合面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贴合面自所述内凹开口槽的第二边缘向远离所述第二贴合面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虚拟距离比较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结构件、第二结构件;
所述滑行导向区位于所述第三结构件,所述第三结构件具有第三厚度;
所述滑行限位区位于所述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具有第四厚度,所述第四厚度大于第三厚度,其中,所述第三厚度或所述第四厚度与所述滑行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虚拟距离比较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结构件;
所述第一贴合面位于第一结构件;
所述第一结构件的长度大于所述滑出行程;
所述第一结构件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虚拟距离比较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结构件设置减重缺口;
所述减重缺口沿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厚度方向设置,且对应地位于所述第二贴合面的下段。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虚拟距离比较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滑行方向,所述内凹开口槽具有预设的长度;
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地设置,所述内凹开口槽的槽底周长对应于预设半径的优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距离比较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二贴合面具有预设的粗糙度;
或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具有预设的粗糙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虚拟距离比较规,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规的材质包括高强度中碳调质钢。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虚拟距离比较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形工件的材质包括铸造钛合金。
CN202321032913.2U 2023-05-04 2023-05-04 虚拟距离比较规 Active CN2201534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2913.2U CN220153426U (zh) 2023-05-04 2023-05-04 虚拟距离比较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2913.2U CN220153426U (zh) 2023-05-04 2023-05-04 虚拟距离比较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3426U true CN220153426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4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32913.2U Active CN220153426U (zh) 2023-05-04 2023-05-04 虚拟距离比较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34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20155997A (ko) 샤프트 공작물 인플레이스 비접촉 감지 방법
CN107378497B (zh) 三剖分式大倾角倾斜箱体的加工与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9014788A (zh) 一种缸体加工方法
KR101159644B1 (ko) 레이저 간섭계를 이용한 공작기계 인덱스 테이블의 기하학적 오차 측정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1941148B (zh) 一种数控加工超行程找正装置及找正方法
CN220153426U (zh) 虚拟距离比较规
CN111664804A (zh) 一种基于玻璃导轨的高精度三维轮廓扫描测量平台
CN112595281B (zh) 一种工件的面轮廓度快速测量方法及介质
CN112108843A (zh) 一种曲轴加工工艺
CN108444457B (zh) 一种船体测量辅助工装
CN106903612B (zh) 一种刀具检测仪及实现方法
CN115265318A (zh) 一种圆弧台阶测量工具及方法
CN114838638A (zh) 一种冲压零件修边线的位置度精度测量用检具和测量方法
CN108489417A (zh) 一种量程可变的激光测头装置及其曲面测量方法
CN112729157A (zh) 基于四步相移与双目立体视觉融合的钣金件测量方法
CN110631447A (zh) 一种异形零件空间尺寸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12599135U (zh) 双角度特征斜孔加工装置
CN212179732U (zh) 一种飞机操纵面吻合性检验样板
CN211977781U (zh) 一种曲轴台肩外圆直径、厚度综合检具
CN215177431U (zh) 一种带圆弧的钣金件用检具
CN210878669U (zh) 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十字头轴承盖镗孔专用胎具
CN215893497U (zh) 一种用于u型铝合金控制臂毛坯变形量检测的专用检具
RU214513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взаимного расположения угловых фитингов контейнера
CN220893203U (zh) 一种用于测量轮毂外端面到螺栓孔距离的端面深度检规
CN220462781U (zh) 一种油缸座组焊的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