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6877A - 有机el面板 - Google Patents

有机el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6877A
CN113196877A CN202080006802.7A CN202080006802A CN113196877A CN 113196877 A CN113196877 A CN 113196877A CN 202080006802 A CN202080006802 A CN 202080006802A CN 113196877 A CN113196877 A CN 113196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region
electrode pad
organic
vert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68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6877B (zh
Inventor
三好贵之
大内克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ek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nek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eka Corp filed Critical Kanek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196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6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6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6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8Terminals, e.g. bond pa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7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与以往相比低成本且密封性较高,且可靠性较高的有机EL面板。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导电膜、有机功能膜、第二导电膜、以及密封膜,第一导电膜包含第一主体部、第一电极焊盘部、以及第二电极焊盘部,第二导电膜包含第二主体部、和从第二主体部朝向第一顶点部侧的第二电极焊盘区域,第二电极焊盘区域到达从密封膜露出的第二电极延伸区域,密封膜覆盖发光区域、和与发光区域的有机功能膜连续的其它的部分,第一电极导通路径包围发光区域的外周的一半以上并将第一电极焊盘部与第二电极焊盘部连接,电路基板固定于第一顶点部的附近,第一电极线与第一电极焊盘部和第二电极焊盘部粘合,第二电极线在第二电极延伸区域与第二电极焊盘区域直接或者间接地粘合。

Description

有机EL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一个顶点经由电路基板进行供电的有机EL面板。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从矩形面板的一个顶点进行基于电路基板的供电的矩形有机EL面板。
背景技术
有机EL元件是利用了在对物质施加电场时产生发光的现象的面发光元件。有机EL面板在基板上形成了有机EL元件,利用能够形成为自发光型、薄型等特征,实现向平面状光源、显示器等的应用扩展。
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有机EL面板,具备基板10、配置在基板10上的第一电极层12A以及第二电极层12K、配置在第一电极层12A上的有机EL层14、配置在有机EL层14上并与第二电极层12K连接的第三电极层16K、配置在第三电极层16K上的密封层18、配置在密封层18上的第一电极层22A、配置在第一电极层22A上的绝缘层24、以及配置在绝缘层24上的第二电极层26K。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有机EL面板不需要布线材料而使结构简单化,能够在保证均热效果的同时,提高自动化的生产效率。
然而,为了使有机EL元件以高亮度点亮,需要流动大电流。然而,有机EL元件一般而言由透明导电性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ITO))形成阳极,该阳极的薄层电阻比由金属膜、合金膜等形成的阴极的薄层电阻高。因此,有机EL元件产生在阳极侧的电位差较大,而亮度的面内偏差较大这样的问题。因此,以往,将该问题的解决作为课题进行了研究。
例如,专利文献2公开了薄层电阻分别包含R1的透明正极、R2的负极,包含具有正极触点、能动部分、以及配置在其上方的接触面的负极触点、和在这些有机发光系统Et的上方覆盖能动部分的反射体的有机EL元件。该有机EL元件对于正极触点的一端部与最接近该一端部的接触面的位置之间的距离D、该一端部与通过该位置并且作为该一端部的相反的正极区域的端部的另一端部之间的距离L,根据r比=R2/R1的值,D/L在规定范围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963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5-503821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不需要布线材料,而需要在有机EL元件上形成双层的导电层和绝缘层,有机EL元件的形成所需要的工时增多。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需要在发光区域整体形成导电层和绝缘层的材料。因此,专利文献1的有机EL元件有材料的消耗增多而变得高价的可能性。
在专利文献2中,实际公开了通过设置在发光区域的外周的布线,抑制起因于电阻较高的电极的亮度不均的方法。然而,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中,未规定密封结构与布线的位置关系,而有由于水分侵入而有机EL面板的可靠性降低的可能性。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中,未规定供电端子的隔离部,而有产生伴随在发光区域的顶点部分的电流集中的亮度不均的担心。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与以往相比,低成本且密封性较高,可靠性较高的有机EL面板。
本发明者代替以往的供电方法,对仅从矩形的一个顶点进行经由矩形形状的有机EL面板上的电路基板的来自外部的供电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发现了通过具备以下的(1)~(3)的构成,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实现上述的课题的解决,从而完成本发明。
(1)使用直角L字状的电路基板,从外部向与一个顶点对应的位置施加负电位,并从外部向与夹着该一个顶点的直角L形的端部对应的两个位置施加正电位。
(2)通过密封膜密封除了与该一个顶点对应的区域之外的与发光区域对应的有机EL元件。
(3)利用设置于其外侧的正电位的导通路径包围与发光区域对应的有机EL元件的第一电极层。
基于上述的研究的结果进行锐意研究,导出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有机EL面板,是将发光面以及背面作为两主面,在俯视时,包含夹着第一顶点部相邻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并且在上述发光面的中央具有发光区域的有机EL面板,在基板上朝向上述背面侧依次使第一导电膜、有机功能膜、第二导电膜、以及密封膜图案化来分别形成这些膜,在俯视时,至少有第一电极区域和第二电极延伸区域,上述第一导电膜在俯视时,在上述第一电极区域,包含与上述发光区域重合的第一主体部、从上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上述第一边凸出的第一电极焊盘部、以及从上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上述第二边凸出的第二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与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经由上述第一主体部连续,上述第二导电膜在俯视时,包含与上述发光区域重合的第二主体部、和从上述第二主体部朝向上述第一顶点部侧突出并到达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的第二电极焊盘区域,上述密封膜在俯视时,不属于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并与上述发光区域的整个区域重合,并且覆盖与属于上述发光区域的上述有机功能膜连续的上述有机功能膜的其它的部分,具有第一电极导通路径、和电路基板,上述第一电极导通路径在俯视时,延伸为包围上述发光区域的外周的一半以上并将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与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连接,上述电路基板包含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并固定在上述第一顶点部的附近,上述第一电极线与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和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粘合并导通,上述第二电极线在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与上述第二电极焊盘区域直接或者间接地粘合并导通。
这里所说的“附近”是指在观察有机EL面板整体时,位置充分接近的范围,具体而言,是指最短距离在有机EL面板的一边的长度的3%以下。即,“第一顶点部的附近”是指与第一顶点部的最短距离在有机EL面板的一边的长度的3%以下,优选在1%以下。以下相同。
这里所说的“间接地粘合并导通”是指在中间夹着其它的导电体进行粘合并导通。即,“第二电极线在第二电极延伸区域与第二电极焊盘区域间接地粘合并导通”是指在第二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焊盘区域之间夹有其它的导电体进行粘合。
根据本方式,能够实际仅从一个顶点部的附近进行来自电路基板的供电,所以与以往相比能够使电路基板小型化,能够降低成本。
根据本方式,密封膜不仅覆盖发光区域的第一导电膜、有机功能膜、以及第二导电膜,还覆盖至与发光区域的有机功能膜连续的有机功能膜的其它的部分,能够充分地抑制水分向属于发光区域的各层的侵入,具有更高的长期可靠性。
根据本方式,第一电极焊盘部与第二电极焊盘部通过第一电极导通路径连接,能够同时进行对第一主体部的供电。因此,能够以第一主体部为中心从两个方向使电流流向发光区域的有机功能膜,能够实现亮度不均的抑制或者使亮度不均不明显。
然而,若使每个单位面积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增大进行窄边框化,则在以往的电路基板的结构中,基于粘合剂等粘合单元的电路基板与基板的粘合面积增大。因此,粘合单元的弹性变形的允许范围减小,在点亮时等由于电路基板(例如,FPC)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的线膨胀系数之差,而在粘合单元产生应力而进行弹性变形时,有产生电路基板的翘曲、粘合剂等粘合单元的剥离,而电路基板的粘合强度降低的担心。
另一方面,根据本方式,能够减小电路基板的面积,所以能够增大粘合单元的弹性变形的允许范围。因此,即使由于电路基板与基板的线膨胀系数不同,而在粘合单元产生应力,也能够抑制翘曲、剥离的产生。其结果,能够抑制窄边框化所带来的粘合强度的降低。
优选的方式是有在俯视时夹着第二顶点部与上述第一边相邻的第三边,包含从上述第一电极区域隔离的第一隔离区域和第二隔离区域,上述第一隔离区域包含从上述第一顶点部沿着上述第一边延伸至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的第一隔离部、和从上述第一顶点部沿着上述第二边延伸至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的第二隔离部,上述第二隔离区域包含从上述第二顶点部沿着上述第一边延伸至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的第三隔离部,上述第一隔离部的长度比上述第三隔离部的长度长。
根据本方式,沿着同一个第一边的第一隔离部和第三隔离部的长度不同,第一隔离部的长度比第三隔离部的长度长。即,第一电极焊盘部的位置偏向与第一顶点部相反侧,所以能够抑制容易变高的第一顶点部附近的亮度,能够减小亮度不均。
更优选的方式是上述第一隔离部的长度与上述第二隔离部长度相等。
根据本方式,从第一顶点部到第一电极焊盘部的距离与从第一顶点部到第二电极焊盘部的距离相等,所以能够从第一顶点部均等地向第一电极焊盘部和第二电极焊盘部流过电流,能够进一步减小亮度不均。
更优选的方式是上述第一隔离部的宽度与上述第二隔离部的宽度相等。
优选的方式是包含从上述第一电极区域隔离的第一隔离区域,上述第一导电膜由金属氧化物构成,在上述第一隔离区域内具有与上述第一电极区域电隔离的岛部,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属于上述第一隔离区域的一部分,上述岛部在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与上述第二电极焊盘区域粘合,上述第二电极线在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与上述第二电极焊盘区域或者上述岛部导电粘合。
根据本方式,能够使用岛部作为第二电极焊盘区域的基底以及/或者使用岛部作为第二电极线的基底,所以与第一电极导通路径与第一电极焊盘部、第二电极焊盘部的粘合相同地经由第一导电膜进行第一电极导通路径向基板上的粘合。因此,能够大致恒定地维持其粘合强度,从而可靠性提高。
优选的方式是在上述密封膜的上述背面侧具有均热片,上述均热片是石墨片,且在俯视时与上述发光区域的整个区域重合。
根据本方式,能够抑制在发光区域内的温度不均,能够进一步降低亮度不均。
优选的方式是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设置为在上述第一边延伸的方向上,与上述第一边的中点相比偏向与上述第一顶点部相反侧,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设置为在上述第二边延伸的方向上,与上述第二边的中点相比偏向与上述第一顶点部相反侧。
根据本方式,能够抑制第一顶点部附近的亮度,能够降低面内亮度不均。
更优选的方式是在俯视时是将上述第一边、上述第二边、第三边以及第四边作为各边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包含从上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上述第三边凸出的第三电极焊盘部、和从上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上述第四边凸出的第四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三电极焊盘部以及上述第四电极焊盘部经由上述第一主体部连续,上述第三电极焊盘部在上述第三边延伸的方向上,设置于上述第三边的中点的附近,上述第四电极焊盘部在上述第四边延伸的方向上,设置于上述第四边的中点的附近。
优选的方式是在俯视时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包含从上述第一电极区域隔离的第一隔离区域和第二隔离区域,上述第一隔离区域具有从上述第一顶点部沿着上述第一边延伸至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的第一隔离部、和从上述第一顶点部沿着上述第二边延伸至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的第二隔离部,上述第一主体部在点亮时,在俯视时通过上述第一顶点部的对角线上的电位分布具有两个极大点和被上述两个极大点夹着的极小点,上述极小点的位置与上述第一主体部的中心相比位于与上述第一顶点部相反侧。
根据本方式,能够抑制第一顶点部附近的亮度,能够降低面内亮度不均。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有机EL面板,是将发光面以及背面作为两主面,在上述发光面的中央具有发光区域,且在俯视时将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以及第四边作为各边的四边形的有机EL面板,上述第一边与上述第二边夹着第一顶点部相邻,在基板上朝向上述背面侧依次使第一导电膜、有机功能膜、第二导电膜、以及密封膜图案化来分别形成这些膜,在俯视时,至少有第一电极区域和第二电极延伸区域,上述第一导电膜在上述第一电极区域,包含属于上述发光区域的第一主体部、从上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上述第一边凸出的第一电极焊盘部、从上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上述第二边凸出的第二电极焊盘部、从上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上述第三边凸出的第三电极焊盘部、以及从上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上述第四边凸出的第四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三电极焊盘部以及上述第四电极焊盘部经由上述第一主体部连续,上述第二导电膜在俯视时,包含属于上述发光区域的第二主体部、和从上述第二主体部朝向上述第一顶点部侧突出并到达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的第二电极焊盘区域,上述密封膜在俯视时,不属于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并与上述发光区域的整个区域重合,并且覆盖与属于上述发光区域的有机功能膜连续的有机功能膜以及上述第二电极焊盘区域,具有第一电极导通路径、和电路基板,上述第一电极导通路径在俯视时,延伸为包围上述发光区域的外周的一半以上,并将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三电极焊盘部以及上述第四电极焊盘部连接,上述电路基板包含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并固定在上述第一顶点部的附近,上述第一电极线与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和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粘合并导通,上述第二电极线在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与上述第二电极焊盘区域直接或者间接地粘合并导通。
根据本方式,能够实现与以往相比低成本且低亮度不均的发光区域,可靠性较高。
另外根据本方式,即使扩大发光区域进行窄边框化,也能够抑制电路基板的粘合强度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成为与以往相比,低成本且密封性较高,且可靠性较高的有机EL面板。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有机EL面板的透光性绝缘基板10的背面侧形成的图案化的第一导电膜1的各薄膜形成区域的示意俯视图。
图2是图示继续在图1的图案化的第一导电膜1上形成的状态的功能膜2的薄膜形成区域的示意俯视图。
图3是图示继续在图2的图案化的功能膜2上形成的状态的第二导电膜3的薄膜形成区域的示意俯视图。
图4是图示继续在图3的图案化的第二导电膜3上形成的状态的密封膜4的薄膜形成区域的示意俯视图。
图5是图示在形成图4的密封膜4之后,继续配置了均热片6的状态的均热片6的配置区域的示意俯视图。
图6是图示在配置了图5的均热片6之后,继续形成了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的区域的示意俯视图。
图7是图示在形成了图6的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之后,继续固定了一电路基板5的状态的固定区域的示意俯视图。
图8是图示在比较例的有机EL面板形成在透光性绝缘基板10的背面侧的图案化后的第一导电膜1的各薄膜形成区域的示意俯视图。
图9是图示接着图8实施至第二导电膜3的形成为止状态的第二导电膜3的形成区域的示意俯视图。
图10是图示接着图9实施至口字形的FPC的压焊配置为止的状态的FPC配置区域的示意俯视图。
图11是说明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的有机EL面板的亮度测定点的说明图,是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与图1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有机EL面板的说明图,图12(a)是仰视图,图12(b)是俯视图。
图13是图12的有机EL面板的剖视图,图13(a)是图12的A-A剖视图,图13(b)是图12的B-B剖视图,图13(c)是图12的C-C剖视图。
图14是从背面侧观察在图12的实施方式中形成有第一导电膜1的基板的立体图。
图15是从背面侧观察在图12的实施方式中形成有第二导电膜3的基板的立体图。
图16是从背面侧观察在图12的实施方式中形成了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的基板的立体图。
图17是将一电路基板5从图12的有机EL面板分解,并从背面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图12的有机EL面板的各区域的说明图,仅示出透光性绝缘基板10和第一导电膜1。
图19是图12的有机EL面板的各区域的说明图,省略一电路基板5和绝缘层12进行示出。
图20是图1的有机EL面板的电位分布的说明图,上图是仅示出主要部分的俯视图,下图是表示对角线L上的各位置的电位的图表。
图21是图12的有机EL面板的电位分布的说明图,上图是仅示出主要部分位的俯视图,下图是表示对角线L上的各位置的电位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7依次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矩形有机EL面板100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也一并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构成部位等进行说明。
另外,附图是示意性的图,平面尺寸、厚度、各层的厚度的比率等与现实不同。此外,图1~7是从背面102(非发光面)侧观察矩形有机EL面板100的图。
另外,图1~7例示L形隔离部71的线段的长度x与剩余的L形隔离部72的线段的长度y相等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图12~图19例示L形隔离部71的线段的长度x比剩余的L形隔离部72的线段的长度y长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当然,本发明只要包含于技术范围,则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的实施方式。
(矩形有机EL面板100)
如图12那样,矩形有机EL面板100是将发光面101以及背面102作为两主面的矩形并且板状的部件。
矩形有机EL面板100具有在从外部进行供电的时间亦即点亮时进行发光的发光区域103。发光区域103在俯视时,位于发光面101的中央,且与矩形有机EL面板100的外形相同为矩形。
这里所说的“矩形”是指各个顶点所成的角部为直角的四边形,不仅包含长方形,也包含正方形。即,矩形有机EL面板100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
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矩形有机EL面板100仅称为有机EL面板100。
如图12所示,有机EL面板100在俯视时,具有第一边105、第二边106、第三边107、以及第四边108,通过各边105~108在四角构成第一顶点110(第一顶点部)、第二顶点111(第二顶点部)、第三顶点112以及第四顶点113。
如图18所示,横边105、108是向横向X延伸的边,纵边106、107是向纵向Y延伸的边。
第一边105夹着第一顶点110与第二边106相邻,并夹着第二顶点111与第三边107相邻。第二边106夹着第四顶点113与第四边108相邻,第三边107夹着第三顶点112与第四边108相邻。
如图18所示,有机EL面板100在正方形的情况下,优选在俯视时,以通过第一顶点110和第三顶点112的对角线L为对称轴线对称。
如图13所示,有机EL面板100在透光性绝缘基板10上,具有朝向背面102侧依次具备第一导电膜1、功能膜2、第二导电膜3、以及密封膜4的层叠基板。第一导电膜1、功能膜2、第二导电膜3、以及密封膜4分别是进行了图案化的薄膜。
如图17所示,有机EL面板100在层叠基板上具备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以及一电路基板5。
如图6、图19所示,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在基板10的面内,在俯视时是包围发光区域103的C字形,由导电体构成。
一电路基板5固定在背面102侧的基板10的面内的一顶点110的附近。
如图18所示,有机EL面板100在俯视时,具有非第一电极区域17,作为基板10的面内的后述的第一电极区域13以外的区域。
如从图1、图14、图18读取的那样,非第一电极区域17包含从后述的第一电极区域13隔离的四个L字形隔离部71、72(71、72a~72c)。
如图18所示,四个L字形隔离部71、72a~72c包含在有机EL面板100的矩形的四个顶点110~113的各方向从各顶点110~113向夹着沿着矩形的边105~108的直角的两个方向(横向X和纵向Y)延伸,并且,长度相等的两个线段。
如图7、图12(b)所示,一电路基板5固定在背面102侧的层叠基板的面内的四个L字形隔离部71、72a、72b、72c中的一顶点110附近的L字形隔离部71附近。
如图7、图19所示,优选一电路基板5固定在基板10的面内的一顶点110附近,且同样地具备L字形的外形以使其宽度收敛于一顶点110附近的L字形隔离部71的宽度w内。这样一来,能够减小电路基板5,能够在实现成本降低的同时充分地提高电路基板5的与基板10的固定强度。
有机EL面板100的一个特征在于,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而低成本并且高可靠性。
如图13所示,有机EL面板100在发光区域103重叠第一导电膜1、功能膜2、以及第二导电膜3构成有机EL元件8。
在以下的说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则也分别将属于发光区域103并构成有机EL元件8的第一导电膜1、功能膜2、以及第二导电膜3称为第一电极层1a、功能层2a、以及第二电极层3a。
(透光性绝缘基板10)
作为透光性绝缘基板10,只要是透明并且具有绝缘性的基板,则并不特别限定。作为透光性绝缘基板10,例如优选为玻璃基板、薄膜基板等,能够根据有机EL元件8的使用用途选择使用。
透光性绝缘基板10是支承各膜的支承基板,也是与密封膜4一起密封有机EL元件8的密封基板。
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透光性绝缘基板10仅称为基板10。
(第一导电膜1)
第一导电膜1是在图1、图14所示那样的基板10的背面102侧图案化的金属氧化物的薄膜。
如图14、图18那样,第一导电膜1至少形成于基板10的背面102侧的面内的两种区域,即第一电极区域13、和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
第一电极区域13包含分别在矩形的四边方向(从中央侧朝向各边105~108的方向)突出的第一电极焊盘部14而连续。
如图14那样,第一导电膜1在第一电极区域13,具备第一主体部19、和第一电极焊盘部14(14a~14d)。
第一主体部19是在俯视时,属于发光区域103的部位,由第一电极层1a构成。
如图18那样,第一电极焊盘部14a是从第一主体部19朝向第一边105凸出的部位。第一电极焊盘部14b(第二电极焊盘部)是从第一主体部19朝向第二边106凸出的部位。第一电极焊盘部14c(第三电极焊盘部)是从第一主体部19朝向第三边107凸出的部位。第一电极焊盘部14d(第四电极焊盘部)是从第一主体部19朝向第四边108凸出的部位。
如图18那样,第一电极焊盘部14a设置为在第一边105延伸的方向上与第一边105的中点相比偏向与第一顶点110相反侧。第一电极焊盘部14b设置为在第二边106延伸的方向上与上述第二边106的中点相比偏向与第一顶点110相反侧。
图18所示的有机EL面板100的第一电极焊盘部14c在第三边107延伸的方向上,设置于第三边107的中点,第一电极焊盘部14d在第四边108延伸的方向上,设置于第四边108的中点。
如图1、图14那样,在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在L字形隔离部71内形成有构成第一导电膜1的一部分的岛部20,作为L字形的金属氧化物岛。
从使形成的工序简单化所带来的成本降低的观点来看,优选通过同时使相同材料成膜来形成这些区域13、32中的第一导电膜1。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俯视时基板10的面内的第一电极区域13以外的区域称为“非第一电极区域”。
因此,第一电极焊盘部14位于第一电极区域13,所以不属于非第一电极区域17。另外,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即使是形成了第一导电膜1的区域,也存在于非第一电极区域17内。
作为第一导电膜1的材料的金属氧化物只要具有较高的透光性以及电传导性则能够优选地使用。
该金属氧化物能够例示ITO、IZO等透明导电性氧化物,作为其平均厚度优选在1μm以下。能够通过CVD法、PVD法等真空蒸镀法形成这样的材料的薄膜。
(功能膜2)
如图2所示,功能膜2是在第一导电膜1上图案化的包含有机化合物的薄膜,是至少包含发挥有机EL元件8的发光功能的发光层的有机功能膜。
一般而言这样的功能膜2例如从发光区域103的第一电极层1a侧具有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子输送层/电子注入层等多层结构,除了这些层以外,也可以包含含有电荷产生层的连接层、电荷阻挡层等。在本说明书中将这些层中利用对包含该层的元件的来自外部的供电进行发光的层亦即发光层是由至少包含有机化合物的材料构成的层的发光元件称为“有机EL元件”。这样的发光层的发光能够为从由荧光发光、磷光发光、以及延迟荧光构成的组选择的一种以上的发光。
(第二导电膜3)
第二导电膜3是如图3、图15所示那样图案化的金属的薄膜。
如图3、图19那样,第二导电膜3至少包含有机EL元件8的实现作为第二电极层3a的作用的部分(第二主体部35),至少形成于第二电极区域31。第二电极区域31包含仅向矩形的一顶点110突出的第二电极焊盘区域33而连续。
如图3、图19所示,第二导电膜3在俯视时在第二电极区域31,具备第二主体部35、和第二电极焊盘区域33。
第二主体部35是在俯视时,属于发光区域103的四边形状的部位,由第二电极层3a构成。
第二电极焊盘区域33是从第二主体部35朝向顶点110侧延伸的区域。第二电极焊盘区域33从第二主体部35沿着第一边105以及第二边106延伸为L字状。
这里,如图3、图19所示,在第二导电膜3存在在俯视时与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一部分重叠的第二电极焊盘区域33,第二电极焊盘区域33在延伸路径区域34与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的第一导电膜1导通。即,延伸路径区域34是第二电极焊盘区域33与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的第一导电膜1导通,构成导电路径的区域。
对于第一导电膜1、功能膜2、以及第二导电膜3来说,在俯视时相当于第一电极区域13、功能膜2、以及第二电极区域31的重叠部分,且彼此对应的第一电极层1a、功能层2a、以及第二电极层3a作为该夹层结构构成本说明书中的有机EL元件8。即,有机EL元件8由属于第一电极区域13与第二电极区域31的重叠部分的第一导电膜1、功能膜2以及第二导电膜3构成。
作为构成第二导电膜3的材料,优选为具有较大的反射率对亮度提高有效的铝,或者银。作为其成膜方法,优选为能够使高纯度的膜成膜,且容易得到材料本来的物性的真空蒸镀法。
(密封膜4)
密封膜4是如图4所示那样图案化,且具有电绝缘性以及水蒸气阻隔性的薄膜。
如图4所示,密封膜4在俯视时,与第一电极焊盘部14的至少一部分以外的第一电极区域13、形成了功能膜2的区域、以及包含第二电极焊盘区域33的第二电极区域31的全部重叠。并且,密封膜4形成为不与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即,密封膜4在俯视时与发光区域103的整个区域重合,也覆盖属于发光区域103的与功能层2a连续的功能膜2的其它的部分。并且,优选密封膜4也覆盖第二电极焊盘区域33的整个区域。另一方面,密封膜4不属于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
优选密封膜4具有在与基板10之间密封有机EL面板100的发光区域103整体,即有机EL元件8整体的功能,且包含无机薄膜层。
优选该无机薄膜层的平均厚度在1μm以上,且在10μm以下。
作为密封膜4的材料,从给予该膜足够的水蒸气阻隔性的观点来看,能够例示无机物。
优选密封膜4的材料为氧化硅,以及/或者氮化硅,更优选为无机薄膜,进一步优选包含利用CVD法形成硅系材料的薄膜,特别优选为在CVD法硅系材料薄膜之上形成了湿式法硅系材料膜的多层膜。
优选该湿式法硅系材料膜为聚硅氮烷转化膜,作为这些CVD法以及湿式法的硅系材料膜的平均膜厚,优选在0.5μm以上,且在5μm以下。
(均热片6)
优选有机EL面板100在密封膜4的背面102侧包含均热片6,更优选包含在俯视时覆盖包含发光区域103整个区域的区域的均热片6。优选均热片6是面内的均热性优异的石墨片。
(非第一电极区域)
如图18所示,非第一电极区域17在俯视时,是层叠基板的面内的第一电极区域13以外的区域,至少包含四个L字形隔离部71、72a~72c作为部分区域。
(L字形隔离部71、72)
如图1、图18所示,L字形隔离部71、72(71、72a~72c)(第一隔离区域、第二隔离区域)在矩形的四个顶点110~113的各方向,从各顶点110~113沿着矩形的边105~108夹着直角向两个方向延伸。
L字形隔离部71、72a~72c包含长度相等的两个线段,并且,这两个线段即距离矩形的边105~108的宽度分别为w。
L字形隔离部71、72a~72c与第一电极区域13分离。
即,L字形隔离部71、72a~72c分别由向横向X延伸的横向隔离部75、和向纵向Y延伸的纵向隔离部76构成。横向隔离部75与纵向隔离部76的端部彼此连接,并从该连接部分向相互正交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横向隔离部75以及纵向隔离部76的宽度均为w。
优选L字形隔离部71的横向隔离部75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与L字形隔离部71的纵向隔离部76的延伸方向的长度相等。
如图14所示,L字形隔离部71、72a~72c存在于矩形的四角,是在基板10的面内与第一电极区域13的第一导电膜1电绝缘的基板10的面内的区域对应的区域。即,L字形隔离部71,72a~72c是与属于第一电极区域13的第一导电膜1电隔离的区域。
L字形隔离部71仅在一个顶点110附近存在一个,L字形隔离部72a~72c分别在该一个顶点110以外的矩形的剩余的三个角(三个顶点111~113)附近各存在一个。
如图6、图18所示,在L字形隔离部71的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在俯视时在基板10的背面102侧的面上存在作为金属氧化物的岛(island)的岛部20,作为第一导电膜1的一部分。即,在第一导电膜1,在L字形隔离部71的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有岛状的岛部20。
岛部20是成为第二电极焊盘区域33的基底的基底部,是与L字形隔离部71相似的形状,成为“L”字状。即,如图18所示,岛部20由沿着第一边105的第一基底部21a、和沿着第二边106的第二基底部21b构成。
也可以在L字形隔离部72,在基板10的背面102侧的面上存在作为金属氧化物的岛(island)的岛部20作为第一导电膜1的一部分,但也可以不存在。
L字形隔离部71的隔离部75、76的延伸方向的长度x虽然也可以如图1的有机EL面板100那样,与L字形隔离部72a~72c的隔离部75、76的延伸方向的长度相同,但优选如图18的有机EL面板100那样比L字形隔离部72a~72c的隔离部75、76的延伸方向的长度y长。
例如,如图18所示,优选L字形隔离部71的横向隔离部75a(第一隔离部)的长度x1均比沿着第一边105的L字形隔离部72a的横向隔离部75b(第三隔离部)的长度y1长。另外,优选L字形隔离部71的纵向隔离部76a(第二隔离部)的长度x2均比沿着第二边106的L字形隔离部72c的纵向隔离部76b(第四隔离部)的长度y2长。
优选L字形隔离部71与L字形隔离部72的长度之比x:y为1:1~1:1.5,更优选为1:1.01~1:1.3。即,优选L字形隔离部71的各隔离部75a、76a的长度x1、x2在L字形隔离部72a、72c的隔离部75b、76b的长度y1、y2的一倍以上,更优选在1.01倍以上。同样地,优选各隔离部75a、76a的长度x1、x2在隔离部75b、76b的长度y1、y2的1.5倍以下,更优选在1.3倍以下。
通过成为这样的构成,能够缓和由于电流在一个顶点110附近集中而产生的亮度不均,并且减小发光区域103整体的亮度不均使其不明显。
(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
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为了减少构成有机EL元件8的第一电极层1a、功能层2a、以及第二电极层3a的重叠部分的亮度不均(发光区域103的亮度不均),而具有用于较小地抑制第一电极层1a的面内的电位分布宽度的辅助电极的功能。
如图6、图16、图19所示,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在基板10的面内是在俯视时在延伸路径区域34以外的区域包围矩形形状的发光区域103的C字形状的电导通路径。
优选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与全部的第一电极焊盘部14(14a~14d)导通,并与第一电极焊盘部14直接接触。
换句话说,在基板10的面内俯视时,发光区域103的外周在该发光区域103所涉及的延伸路径区域34以外的部分,被C字形状的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包围。
即,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是在俯视时,延伸为包围发光区域103的外周的1/2以上的范围的导电路径。优选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在俯视时,延伸为包围发光区域103的外周的3/4以上的范围。
如图19所示,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在发光区域103的外侧,具有沿着横边105、108延伸的横向路径部80a、80b、和沿着纵边107、106延伸的纵向路径部81a、81b,并按照路径部80a、81a、80b、81b的顺序连续。
作为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的材料,从使起因于第一导电膜1的电阻值的有机EL面板100的亮度不均降低的观点来看,优选为比电阻比第一导电膜1小的材料。作为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的材料,也可以采用金、银、铜、铬、钼、铝、钯、锡、铅、镁等金属,或者包含这些金属中至少一种的合金等。
由这些材料构成的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既可以通过真空蒸镀、溅射等干式工序制成,也可以通过分配器涂覆法、丝网印刷法、喷墨打印法等湿式工序制成。
考虑有机EL面板100的尺寸和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的材料的比电阻,将利用这些方法制成的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的宽度和厚度设计为能够降低有机EL面板100的亮度不均的值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是通过导电性膏体形成的金属布线。
另外,如图13、图17所示,优选这样的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被绝缘层12覆盖成为其表面的背面102侧,更优选被该绝缘层12覆盖其整个表面。
(绝缘层12)
以使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电绝缘为目的设置绝缘层12。
作为绝缘层12的材料,能够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聚酰亚胺、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有机化合物、氧化硅或者氮化硅等无机化合物。另外,作为绝缘层12的制成方法,能够列举粘贴带有粘合材料的片状的PET薄膜等的方法、在涂覆了包含热固化型或者紫外线固化型的树脂的膏体之后实施固化处理的方法、利用CVD等真空工序使上述硅系材料成膜的方法。
(一电路基板5)
一电路基板5是固定在基板10的面内的一个顶点110附近而成的电路基板,优选是该固定而成的唯一的电路基板。以下,在本说明书中也将这样的“一电路基板5”记载为电路基板5。
如图7、图17所示,电路基板5具备向横向X延伸的横向电路部55、和向纵向Y延伸的纵向电路部56,横向电路部55与纵向电路部56的端部彼此连接,并向相互正交的方向延伸。
横向电路部55比有机EL面板100的第一边105的长度短,纵向电路部56的长度比有机EL面板100的第二边106的长度短。
如图17所示,电路基板5具备具有第一电极线焊盘部51的第一电极线、以及具有第二电极线焊盘部52的第二电极线。
如图13、图17(a)所示,第二电极线的第二电极线焊盘部52间接或者直接地与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的第一导电膜1导电粘合。
第一电极线的第一电极线焊盘部51间接或者直接地与作为隔着第一顶点110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焊盘部14a、14b的相邻夹持两第一电极焊盘部15导电粘合。
如图13、图17(b)所示,优选第二电极线的第二电极线焊盘部52通过导电粘合材料53与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的第一导电膜1直接导电粘合,优选第一电极线的第一电极线焊盘部51通过导电粘合材料53与相邻夹持两第一电极焊盘部15的第一导电膜1直接地导电粘合。
相邻夹持两第一电极焊盘部15是夹持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且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焊盘部14a、14b。即,电路基板5在横向电路部55和纵向电路部56的前端部附近设置第一电极线焊盘部51,并与第一电极焊盘部14a、14b电连接。
电路基板5能够例示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
优选电路基板5具备第一电极线,该第一电极线具有在与各相邻夹持两第一电极焊盘部15、15对应的位置与各相邻夹持两第一电极焊盘部15、15导电粘合的各第一电极线焊盘部51、51,且具备具有在与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对应的位置与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导电粘合的第二电极线焊盘部52的第二电极线。
第一电极线的第一电极线焊盘部51与相邻夹持两第一电极焊盘部15的导电粘合、以及第二电极线的第二电极线焊盘部52与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的导电粘合所使用的导电粘合材料53能够使用ACF(Anisotropic Conduvtive Film:各向异性导电膜),除此之外也能够使用焊料、银(Ag)膏体、导电薄膜等粘合单元,并且,只要能够进行电连接,则并不限定于这些材料。
这样,上述所例示的有机EL面板100是包含透光性绝缘基板10,将发光面101以及背面102作为两主面,在发光面101的中央具有矩形的发光区域103,并且在透光性绝缘基板10上包含分别朝向背面102侧依次图案化的薄膜的金属氧化物的第一导电膜1、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功能膜2、金属的第二导电膜3、以及电绝缘性并且水蒸气阻隔性的密封膜4的矩形的有机EL面板100,在基板10的面内,第一导电膜1至少形成于包含分别向矩形的四边方向突出的第一电极焊盘部14a~14d的连续的第一电极区域13、和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第二导电膜3至少形成于包含仅向矩形的一个顶点110的方向突出的第二电极焊盘区域33的连续的第二电极区域31,密封膜4形成为在俯视时与第一电极焊盘部14a~14d以外的第一电极区域13、形成功能膜2而成的区域、以及包含第二电极焊盘区域33的第二电极区域31的全部重叠,并且,不与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重叠,第二电极焊盘区域33的第二导电膜3在延伸路径区域34,与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的第一导电膜1导通,在基板10的面内在俯视时发光区域103的延伸路径区域34以外的外周被C字形状的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且为与第一电极焊盘部14a~14d的全部直接连接的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包围,并且,具备固定在基板10的面内的一个顶点110附近的一个电路基板5,一电路基板5包含第一电极线、以及第二电极线,第二电极线与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导电粘合,第一电极线与相邻夹持两第一电极焊盘部15、15导电粘合,相邻夹持两第一电极焊盘部15、15是夹持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并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焊盘部14a、14b。
根据该构成,实际上仅在一个顶点110附近进行来自电路基板5的供电,并且,经由配置于除了延伸路径区域34之外的密封膜4的外周的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进行向金属氧化物的第一电极层1a的供电。因此,在兼得电路基板5(例如,FPC)的小型化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和亮度不均的抑制或者使不均不明显的同时,应对伴随窄边框化的电路基板5的粘合强度降低,另外具有能够充分抑制水分向元件的侵入的更高的长期可靠性。
即,上述所例示的有机EL面板100由于能够实现电路基板5的小型化,所以由于其成本降低效果而为低成本,亮度不均更低,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并且,上述所例示的有机EL面板100即使由于扩大发光区域103而窄边框化,也能够消除起因于该情况的电路基板5的粘合强度的降低所引起的可靠性的降低。
上述所例示的有机EL面板100的基板10的面内的第一电极区域13以外的非第一电极区域17包括包含从矩形的四个顶点110~113朝向顶点110~113的各方向直角地延伸,并且长度相等的两个线段的L字形隔离部71、72a~72c,这些隔离部是两个线段的宽度为w,并且,与第一电极区域13隔离的L字形隔离部71、72a~72c。
根据该构成,不仅能够提高发光区域103相对于面板外形的面积比亦即面积效率,还能够使面板外形上的发光区域103的位置处于中央。因此,外观良好,且能够使外部供电所涉及的电位施加部从面板外形均等地分离,而绝缘性的确保变得容易。
上述所例示的有机EL面板100的一个顶点110的方向的L字形隔离部71的线段的长度x比一个顶点110方向以外的三个方向的L字形隔离部72a~72c的线段的长度y长。
根据该构成,能够将容易变高的一个顶点110附近的发光区域103的亮度抑制到与该三个方向的顶点111~113附近的发光区域103的亮度同等程度。
上述所例示的有机EL面板100的第一导电膜1还在L字形隔离部71内形成为同样的L字形的金属氧化物岛。
根据该构成,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的向透光性绝缘基板10上的附着与第一电极焊盘部14a~14d上的附着相同,能够经由第一导电膜1进行。因此,能够在包含顶点110的附近部的面内大致恒定地维持该附着所涉及的强度,所以可靠性提高。
上述所例示的有机EL面板100还在密封膜4的背面102侧包含石墨片,作为在俯视时包含发光区域103整个区域的均热片6。
根据该构成,能够使发光区域103内的温度不均极小化,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亮度不均。
上述所例示的有机EL面板100的点亮时的发光区域103的面内的亮度分布的宽度亦即亮度不均较小。
为了减小亮度不均,能够例示使有机EL面板100的局部的电位分布如以下那样。
例如,能够列举有机EL面板100在其点亮时,向发光区域103内的一个顶点110的方向T1(从中央侧观察朝向一个顶点110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即向对置的对置顶点112的对角方向T2的、从矩形的对置顶点112沿着一个顶点110的发光区域103的对角线L(参照图18)上的第一电极区域13以及第二电极区域31的局部电位相同地在对角方向T2向上凸起并在短距离暂时上升迎来极大点,其后向下凸起并在比短距离长的长距离上升。
即,通过使第一电极区域13以及第二电极区域31各自的电位分布为相同的波形或者相似的波形,能够恒定地维持与各第一电极区域13以及第二电极区域31对应的局部的电位差V。其结果,无论在哪个位置均同等地对发光区域103的功能膜2施加电位,而成为小亮度不均,能够使面内亮度不均降低到与以往的面板同等以上。
根据图21所例示的有机EL面板100,与L字形隔离部71的隔离部75、76的长度x1、x2与L字形隔离部72a、72c的隔离部75、76的长度y1、y2相等的情况(图20)相比,第一电极焊盘部14a、14b的位置向远离顶点110的方向偏移,第二电极焊盘区域33的宽度也变宽。因此,第一电极层1a的对角线L上的电位分布的接近顶点110的极大点向远离顶点110的方向偏移,第二电极层3a的对角线L上的电位分布的上升也向远离顶点110的方向偏移。其结果,能够抑制电流在顶点110附近集中,能够减小在发光区域103的亮度不均。
另外,图21所例示的有机EL面板100在点亮时,在俯视时第一导电膜1的通过第一主体部19的第一顶点110的对角线L上的电位分布具有两个极大点、和被两个极大点夹着的极小点,极小点的位置与中心相比位于第一顶点110相反侧(对置顶点112侧)。
因此,与图20所例示的有机EL面板100相比,电位分布平滑化,能够减小亮度不均。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L字形隔离部71的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形成岛部20作为基底,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第二导电膜3与基板10的粘合性良好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岛部2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调整第一电极层1a和第二电极层3a各自的电位分布的峰值位置而调整L字形隔离部71的长度x,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为了调整第一电极层1a和第二电极层3a各自的电位分布,也可以调整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的电阻率增大第一电极焊盘部14a、14b与第一电极焊盘部14c、14d之间的电位差,也可以调整第一电极焊盘部14的个数。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导电膜1为金属氧化物的薄膜,第二导电膜3为金属的薄膜,与第一导电膜1的薄层电阻相比第二导电膜3的薄层电阻极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优选在第一导电膜1的薄层电阻与第二导电膜3的薄层电阻之差较小的情况下,将第一电极焊盘部14的位置、数目、第二电极焊盘区域33的面积、形状调整为第一电极层1a的对角线L上的电位分布和第二电极层3a的对角线L上的电位分布取得相似的形状,第一电极层1a和第二电极层3a的对角线L上的各位置上的电位差V收敛于一定的范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有机EL面板100为矩形形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有机EL面板100只要具有至少一个顶点110,则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状,例如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在其中也优选为正多边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有机EL面板100为底部发射型的有机EL面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顶部发射型的有机EL面板。
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则能够在各实施方式间自由地置换或者附加各构成部件。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说明,但并不通过这些实施例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首先,在纵横9cm×9cm尺寸的玻璃基板上准备在表面形成了氧化铟锡(以下,省略为ITO)膜作为第一导电膜1的带透明电极的基板,通过对该ITO膜进行图案化,制成元件形成用基板。
接下来,在该元件形成用基板中央的8cm×8cm区域的ITO膜上,对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子输送层/电子注入层进行掩膜成膜,作为功能膜2(有机功能层)。通过进一步使用用于形成第二导电膜3的不同的掩膜,在其上对作为第二导电膜3的铝(Al)膜进行掩膜成膜形成包含有机EL元件的层叠体。进一步使用用于形成密封膜4的不同的掩膜,在其上形成无机密封膜4以覆盖该有机EL元件的整个面。
此外,对于L字形隔离部71、72的线段长度和宽度,通过第一导电膜1、第二导电膜3、密封膜4的图案化来划定。在本实施例中,使L字形隔离部71的线段长度x为20mm,使L字形隔离部72的线段长度y为20mm,使L字形隔离部71、72的线段的宽度w均为2.5mm。
接下来,在发光区域103的延伸路径区域34以外的外周,通过分配器(Dispenser)将比电阻为2×10-5Ω·cm的银膏体涂覆为与第一电极焊盘部14的全部直接连接,并以95℃加热干燥一小时,制成长度310mm,宽度1.3mm,电阻1Ω的供电用布线,作为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
接着,将带厚度50μm的粘合层的PET薄膜粘贴于供电用布线,制成用于使供电用布线电绝缘的绝缘层12。
接下来,准备由包含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且长度相等的两个线段构成的L字形的FPC(线段长度35mm),作为电路基板5。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薄膜(ACF)作为导电粘合材料53对该FPC进行加热压接,以使第二电极线的第二电极线焊盘部52与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电连接,第一电极线的第一电极线焊盘部51与相邻夹持两第一电极焊盘部15电连接。
这样一来,作为实施例1,制成了仅在矩形有机EL面板的一个顶点具备作为电路基板5的FPC的有机EL面板。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2,通过使实施例1中的L字形隔离部71的线段长度x为25mm,随之使L字形FPC的线段长度为40mm,并与实施例1相同地形成有机EL元件、以及无机密封层,制成实施例2的有机EL面板。
这样一来,作为实施例2,制成了仅在矩形有机EL面板的一个顶点具备作为电路基板5的FPC,并且,L字形隔离部71的线段长度x比L字形隔离部72的线段长度y长5mm的有机EL面板。
(比较例)
在比较例中,如图8以及图9所示,将实施例1中的第一导电膜1的ITO和第二导电膜3的Al的图案变更为在矩形有机EL面板的四个顶点全部形成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第二电极焊盘区域33、延伸路径区域34。另外,在比较例中,如图10所示,未形成实施例1中的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1的银膏体以及绝缘层12的PET薄膜。并且,在比较例中,使用ACF在发光区域外周的整周上对包含与四个顶点的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2对应的第二电极线、和与四边全部的第一电极焊盘部14对应的第一电极线的口字形的FPC进行加热压接,作为电路基板5。
这样一来作为比较例,制成了在矩形有机EL面板的整周上具备FPC的有机EL面板。
通过经由FPC对实施例1、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的有机EL面板供给4.5mA/cm2的恒流,并通过亮度计,测定图11所示的有机EL面板的面内的九点的亮度,计算基于下述(式1)的面内亮度均匀性(%),并对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的面内亮度均匀性进行比较。此外,图11是实施例2的俯视图。
[式1]
面内亮度均匀性(%)={1-(9点最大亮度-9点最小亮度)÷(9点最大亮度+9点最小亮度)}×100 (式1)
在表1,集中示出实施例1、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的面内亮度均匀性(9点亮度均匀性)的比较结果。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
9点亮度均匀性 87% 89% 89%
并且,对制成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的有机EL面板时的制造成本进行比较。在表2集中示出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的有机EL面板制造成本的比较结果。
[表2]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
制造成本 1400日元 1400日元 1600日元
根据表1可知,L字形隔离部71的线段长度x比L字形隔离部72的线段长度y长5mm的实施例2的有机EL面板相对于L字形隔离部71的线段长度x与L字形隔离部72的线段长度y相等的实施例1的有机EL面板,观察到缓和了具备了L字形FPC的一个顶点附近的电流集中所带来的亮度均匀性的改善。另外,实施例2的有机EL面板能够得到与在矩形有机EL面板的整周上具备FPC的比较例的有机EL面板同等的面内亮度均匀性。
并且,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有机EL面板仅在矩形有机EL面板的一个顶点具备FPC,所以相对于在矩形有机EL面板的整周上具备FPC的比较例的有机EL面板,能够大幅度地削减与FPC以及ACF对应的制造成本。另外,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由银膏体形成的供电用布线和绝缘层的制造成本相对于与上述FPC、以及ACF对应地削减的制造成本,为1/10左右,如表2所示,能够降低有机EL面板整体的制造成本。
根据以上的结果,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兼得电路基板(FPC)的小型化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和亮度不均的抑制。
另外,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FPC虽然小型而粘合面积较小,但正因为小面积而由于伴随温度变化的与基板的线膨胀系数的差异而产生的应力较小,与粘合大面积的FPC而成的比较例的面板相比长期可靠性优异。另外,在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面板中FPC沿着夹着直角的两边粘合,所以即使对于拉伸等来自外部的机械冲击,也不逊色于比较例的面板。
附图标记说明
10:透光性绝缘基板,1:第一导电膜,11:第一电极导通路径,12:绝缘层,13:第一电极区域,14:第一电极焊盘部,14a:第一电极焊盘部,14b:第一电极焊盘部(第二电极焊盘部),14c:第一电极焊盘部(第三电极焊盘部),14d:第一电极焊盘部(第四电极焊盘部),15:相邻夹持两第一电极焊盘部,2:功能膜,3:第二导电膜,31:第二电极区域,32:第二电极延伸区域,33:第二电极焊盘区域,34:延伸路径区域,4:密封膜,5:电路基板,51:第一电极线焊盘部,52:第二电极线焊盘部,6:均热片(石墨片),71:在区域内存在L字形的金属氧化物岛,并且,线段长度为x的L字形隔离部(第一隔离区域),72:线段长度为y的L字形隔离部(第二隔离区域),75a:L字形隔离部71的横向隔离部(第一隔离部),75b:L字形隔离部72a的横向隔离部(第三隔离部),76a:L字形隔离部71的纵向隔离部(第二隔离部),76b:L字形隔离部72c的纵向隔离部(第四隔离部),8:导电粘合剂。

Claims (10)

1.一种有机EL面板,是将发光面以及背面作为两主面,在俯视时包含夹着第一顶点部相邻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并且在上述发光面的中央具有发光区域的有机EL面板,其中,
在基板上朝向上述背面侧分别通过图案化来依次形成第一导电膜、有机功能膜、第二导电膜、以及密封膜,
在俯视时,至少有第一电极区域和第二电极延伸区域,
在俯视时,上述第一导电膜在上述第一电极区域包含:与上述发光区域重合的第一主体部、从上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上述第一边凸出的第一电极焊盘部、以及从上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上述第二边凸出的第二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与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经由上述第一主体部连续,
在俯视时,上述第二导电膜包含:与上述发光区域重合的第二主体部、和从上述第二主体部朝向上述第一顶点部侧突出并到达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的第二电极焊盘区域,
在俯视时,上述密封膜与上述发光区域的整个区域重合并不属于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并且覆盖与属于上述发光区域的上述有机功能膜连续的上述有机功能膜的其它的部分,
具有第一电极导通路径和电路基板,
在俯视时,上述第一电极导通路径延伸为包围上述发光区域的外周的一半以上并将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与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连接,
上述电路基板包含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并被固定在上述第一顶点部的附近,
上述第一电极线与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以及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粘合并导通,
在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上述第二电极线与上述第二电极焊盘区域直接或者间接地粘合并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面板,其中,
在俯视时,有夹着第二顶点部而与上述第一边相邻的第三边,
包含从上述第一电极区域隔离的第一隔离区域和第二隔离区域,
上述第一隔离区域包含:从上述第一顶点部沿着上述第一边延伸至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的第一隔离部、和从上述第一顶点部沿着上述第二边延伸至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的第二隔离部,
上述第二隔离区域包含从上述第二顶点部沿着上述第一边延伸至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的第三隔离部,
上述第一隔离部的长度比上述第三隔离部的长度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EL面板,其中,
上述第一隔离部的长度与上述第二隔离部长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有机EL面板,其中,
上述第一隔离部的宽度与上述第二隔离部的宽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EL面板,其中,
包含从上述第一电极区域隔离的第一隔离区域,
上述第一导电膜由金属氧化物构成,在上述第一隔离区域内具有与上述第一电极区域电隔离的岛部,
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属于上述第一隔离区域的一部分,
在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上述岛部与上述第二电极焊盘区域粘合,
在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上述第二电极线与上述第二电极焊盘区域或者上述岛部导电粘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EL面板,其中,
在上述密封膜的上述背面侧具有均热片,
上述均热片是石墨片,且在俯视时与上述发光区域的整个区域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EL面板,其中,
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被设置为在上述第一边延伸的方向上与上述第一边的中点相比偏向与上述第一顶点部相反侧,
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被设置为在上述第二边延伸的方向上与上述第二边的中点相比偏向与上述第一顶点部相反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EL面板,其中,
在俯视时是将上述第一边、上述第二边、第三边以及第四边作为各边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包含从上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上述第三边凸出的第三电极焊盘部、和从上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上述第四边凸出的第四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三电极焊盘部以及上述第四电极焊盘部经由上述第一主体部连续,
上述第三电极焊盘部在上述第三边延伸的方向上,被设置于上述第三边的中点的附近,
上述第四电极焊盘部在上述第四边延伸的方向上,被设置于上述第四边的中点的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EL面板,其中,
在俯视时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包含从上述第一电极区域隔离的第一隔离区域和第二隔离区域,
上述第一隔离区域具有:从上述第一顶点部沿着上述第一边延伸至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的第一隔离部、和从上述第一顶点部沿着上述第二边延伸至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的第二隔离部,
上述第一主体部在点亮时,在俯视时通过上述第一顶点部的对角线上的电位分布具有两个极大点和被上述两个极大点夹着的极小点,
上述极小点的位置与上述第一主体部的中心相比位于与上述第一顶点部相反侧。
10.一种有机EL面板,是将发光面以及背面作为两主面,在上述发光面的中央具有发光区域,且在俯视时将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以及第四边作为各边的四边形的有机EL面板,其中,
上述第一边与上述第二边夹着第一顶点部相邻,
在基板上朝向上述背面侧分别通过图案化来依次形成第一导电膜、有机功能膜、第二导电膜、以及密封膜,
在俯视时,至少有第一电极区域和第二电极延伸区域,
上述第一导电膜在上述第一电极区域包含:属于上述发光区域的第一主体部、从上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上述第一边凸出的第一电极焊盘部、从上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上述第二边凸出的第二电极焊盘部、从上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上述第三边凸出的第三电极焊盘部、以及从上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上述第四边凸出的第四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三电极焊盘部以及上述第四电极焊盘部经由上述第一主体部连续,
在俯视时,上述第二导电膜包含:属于上述发光区域的第二主体部、和从上述第二主体部朝向上述第一顶点部侧突出并到达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的第二电极焊盘区域,
在俯视时,上述密封膜与上述发光区域的整个区域重合并不属于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并且覆盖与属于上述发光区域的有机功能膜连续的有机功能膜以及上述第二电极焊盘区域,
具有第一电极导通路径和电路基板,
在俯视时,上述第一电极导通路径延伸为包围上述发光区域的外周的一半以上,并将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上述第三电极焊盘部以及上述第四电极焊盘部连接,
上述电路基板包含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并被固定在上述第一顶点部的附近,
上述第一电极线与上述第一电极焊盘部以及上述第二电极焊盘部粘合并导通,
在上述第二电极延伸区域,上述第二电极线与上述第二电极焊盘区域直接或者间接地粘合并导通。
CN202080006802.7A 2019-03-25 2020-01-31 有机el面板 Active CN1131968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7178 2019-03-25
JP2019057178 2019-03-25
PCT/JP2020/003767 WO2020195160A1 (ja) 2019-03-25 2020-01-31 有機el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6877A true CN113196877A (zh) 2021-07-30
CN113196877B CN113196877B (zh) 2024-05-14

Family

ID=72610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6802.7A Active CN113196877B (zh) 2019-03-25 2020-01-31 有机el面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0637B2 (zh)
EP (1) EP3914044B1 (zh)
JP (1) JP7295222B2 (zh)
CN (1) CN113196877B (zh)
WO (1) WO20201951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32122B (en) 2005-04-06 2010-10-21 Shinetsu Chemical Co Novel sulfonate salts and derivatives, photoacid generato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4503A (en) * 1986-08-12 1990-04-03 Fujitsu Limite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07221344A (ja) * 2006-02-15 2007-08-30 Toshiba Corp アンテナ装置、アンテナ装置を搭載したic、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を搭載した携帯端末
US20090302729A1 (en) * 2008-06-10 2009-12-10 Joerg Amelung Flat Lighting Devices and Method of Contacting Flat Lighting Devices
CN101990785A (zh) * 2008-04-11 2011-03-23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2860128A (zh) * 2010-04-27 2013-01-02 日商路米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el照明装置
JP2014164997A (ja) * 2013-02-25 2014-09-08 Nippon Seiki Co Ltd 有機elパネル
JP2014191922A (ja) * 2013-03-26 2014-10-06 Kaneka Corp 有機elモジュール
CN104137290A (zh) * 2011-12-30 2014-11-05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后向发射的oled设备以及使后向发射oled设备的亮度均质化的方法
US20180151820A1 (en) * 2015-08-26 2018-05-31 Kaneka Corporation Planar light emit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5312B2 (ja) 2009-10-27 2015-04-01 ローム株式会社 有機el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4503A (en) * 1986-08-12 1990-04-03 Fujitsu Limite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07221344A (ja) * 2006-02-15 2007-08-30 Toshiba Corp アンテナ装置、アンテナ装置を搭載したic、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を搭載した携帯端末
CN101990785A (zh) * 2008-04-11 2011-03-23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US20090302729A1 (en) * 2008-06-10 2009-12-10 Joerg Amelung Flat Lighting Devices and Method of Contacting Flat Lighting Devices
CN102860128A (zh) * 2010-04-27 2013-01-02 日商路米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el照明装置
CN104137290A (zh) * 2011-12-30 2014-11-05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后向发射的oled设备以及使后向发射oled设备的亮度均质化的方法
JP2014164997A (ja) * 2013-02-25 2014-09-08 Nippon Seiki Co Ltd 有機elパネル
JP2014191922A (ja) * 2013-03-26 2014-10-06 Kaneka Corp 有機elモジュール
US20180151820A1 (en) * 2015-08-26 2018-05-31 Kaneka Corporation Plana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14044B1 (en) 2024-02-21
CN113196877B (zh) 2024-05-14
JPWO2020195160A1 (zh) 2020-10-01
US11910637B2 (en) 2024-02-20
JP7295222B2 (ja) 2023-06-20
WO2020195160A1 (ja) 2020-10-01
EP3914044A1 (en) 2021-11-24
US20220158116A1 (en) 2022-05-19
EP3914044A4 (en) 2022-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9191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detection electrodes applicable for a touch sensor
CN108461530B (zh)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JP4968967B2 (ja) 発光装置
WO2020215415A1 (zh) Oled显示面板的外围电路结构及oled显示面板
US1104206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911944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189679B (zh) 发光模块
CN113196877B (zh) 有机el面板
JP2010034030A (ja) 表示装置
JP2005078906A (ja) 有機elパネル
JP6485679B2 (ja) 有機el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361386B2 (en) Planar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11048560B (zh) 显示装置
JP3791006B2 (ja) 有機elパネル
JP2003092190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27148A (ja) 有機elパネルの接合構造
WO2016132870A1 (ja) 有機elパネル
JP5137685B2 (ja) 表示装置
JP2011142022A (ja) 有機el発光パネル
WO2015114763A1 (ja) 発光装置
JP5704290B1 (ja) 発光装置
JP2007115496A (ja) 封止用基板及びその封止用基板を用いた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6371532B2 (ja) 発光装置
JP2015164096A (ja) 照明パネル
JP6466066B2 (ja) 発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