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5902B - 离心式鼓风机、鼓风装置、空调装置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心式鼓风机、鼓风装置、空调装置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5902B
CN113195902B CN201880100152.5A CN201880100152A CN113195902B CN 113195902 B CN113195902 B CN 113195902B CN 201880100152 A CN201880100152 A CN 201880100152A CN 113195902 B CN113195902 B CN 1131959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wall
centrifugal blower
fan
rotation axis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1001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5902A (zh
Inventor
林弘恭
寺本拓矢
道上一也
堀江亮
山谷贵宏
堤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195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5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5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5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04D29/424Double entry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3Sound attenu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离心式鼓风机具备被旋转驱动的风扇(2)和收纳风扇的涡旋式壳体(4),涡旋式壳体具有周壁(4c),所述周壁以与舌部(43)的交界为涡旋起始部(41a)而形成为漩涡状,所述舌部使自所述风扇吹出的空气流分流,在将周壁中的、周壁与风扇的旋转轴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小的位置定义为最接近部(41c)的情况下,周壁具有缩小部(4d)和鼓出部(4c1),所述缩小部形成为使周壁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在风扇的旋转方向上从涡旋起始部到最接近部靠近,所述鼓出部在缩小部与最接近部之间使周壁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扩大。

Description

离心式鼓风机、鼓风装置、空调装置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涡旋式壳体的离心式鼓风机、具备该离心式鼓风机的鼓风装置、空调装置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离心式鼓风机具备风扇和舌部,上述风扇在涡旋式壳体内由圆盘上的主板和许多个叶片构成,为了将自形成于风扇的旋转轴方向端的吸入口流入的空气沿离心方向吹出并使该空气升压而需要上述舌部。离心式鼓风机在自吸入口流入的涡旋式壳体内的气流向排出口去时,使气流的一部分以舌部为分岔点再流入涡旋内。此时,因形成在舌部与叶片之间的气体流路的急剧缩小而在朝向排出口的气流与再流入涡旋内的气流之间产生较大的压力差,成为噪声增加的主要原因。那么,提出了一种使涡旋式壳体与风扇的外周的间隙成为最小的位置自舌部沿叶片旋转方向移动的离心式鼓风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离心式鼓风机通过使涡旋式壳体与风扇的外周的间隙成为最小的位置自舌部沿叶片旋转方向移动,减少在舌部产生的急剧的压力差而谋求低噪声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2426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离心式鼓风机由于使涡旋式壳体与风扇的外周的间隙成为最小的位置自舌部沿叶片旋转方向移动,所以在从舌部到该位置的流路中流动的气体的风量降低。因此,专利文献1的离心式鼓风机恐怕无法在形成为漩涡状的涡旋部高效地使压力上升。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目的在于获得即使使涡旋式壳体与风扇的外周的间隙成为最小的位置自舌部沿叶片旋转方向移动,也能使涡旋部处的压力高效地上升的离心式鼓风机、鼓风装置、空调装置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离心式鼓风机具备被旋转驱动的风扇和收纳风扇的涡旋式壳体,涡旋式壳体具有周壁,所述周壁以与舌部的交界为涡旋起始部而形成为漩涡状,所述舌部使自风扇吹出的空气流分流,在将周壁中的、周壁与风扇的旋转轴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小的位置定义为最接近部的情况下,周壁具有缩小部和鼓出部,所述缩小部形成为使周壁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在风扇的旋转方向上从涡旋起始部到最接近部靠近,所述鼓出部在缩小部与最接近部之间使周壁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扩大。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离心式鼓风机具有缩小部,该缩小部形成为使周壁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在风扇的旋转方向上从涡旋起始部到最接近部靠近,并且本发明的离心式鼓风机具有鼓出部,该鼓出部在缩小部与最接近部之间使周壁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扩大。因此,离心式鼓风机从舌部到最接近部使周壁与风扇的外周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变窄后,在最接近部的前方使周壁与风扇的外主部之间的距离扩大。离心式鼓风机通过在最接近部的前方使周壁与风扇的外周部之间的距离变宽而确保风量,使风量得到了确保的量的气体通过最接近部,从而使气体的风速上升,因此能在涡旋部高效地使压力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的从吸入口侧看到的概念图。
图3是图2的离心式鼓风机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图3的离心式鼓风机以及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中的、各自的角度θ与距离L的关系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的变形例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的变形例以及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中的、各自的角度θ与距离L的关系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鼓风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表示图7的离心式鼓风机以及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中的、各自的角度θ与距离L的关系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鼓风机的变形例的放大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鼓风机的变形例以及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中的、各自的角度θ与距离L的关系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心式鼓风机的从吸入口侧看的概念图。
图12是图11的离心式鼓风机的B2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沿着图12的B-B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心式鼓风机的变形例1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心式鼓风机的变形例2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心式鼓风机的变形例3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心式鼓风机的变形例4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心式鼓风机的变形例5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鼓风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4是图23的空调装置的变形例的C部分放大图。
图25是图23的空调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C部分放大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等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鼓风机1、离心式鼓风机1A、离心式鼓风机1B、离心式鼓风机1C、离心式鼓风机1D、离心式鼓风机1E、离心式鼓风机1F以及离心式鼓风机1G。另外,也参照附图等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30、空调装置40以及冷冻循环装置50。另外,在包含图1的以下的图中,各构成构件的相对性的尺寸关系以及形状等有时不同于实际情况。另外,在以下的图中,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的是相同或等同于相同的构件,这在说明书的全文是一致的。另外,为了容易理解而适当地使用表示方向的用语(例如“上”、“下”、“右”、“左”、“前”、“后”等),但以上的表述只是为了方便说明而那样记载的,并不限定装置或零件的配置以及朝向。
实施方式1.
离心式鼓风机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的从吸入口5侧看到的概念图。另外,图2是在后述的旋转轴RS的轴向上表示涡旋式壳体4的中央部分的截面的概念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旋转轴RS的轴向上的、涡旋式壳体4的中央部分的截面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旋转轴RS的轴向上的、涡旋式壳体4的其他部分的截面。另外,以下说明的离心式鼓风机1的结构在旋转轴RS的轴向上存在于至少一部分即可,或者也可以在旋转轴RS的轴向上存在于所有的区域。使用图1以及图2说明离心式鼓风机1的基本的构造。离心式鼓风机1例如是西洛克风扇或涡轮风扇等多叶片离心型的离心式鼓风机1,具有产生气流的风扇2和收纳风扇2的涡旋式壳体4。
风扇2
风扇2由电机等(省略图示)进行旋转驱动,利用因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强制性地向径向外侧送出空气。风扇2如图1所示,具有圆盘状的主板2a和设置于主板2a的周缘部2a1的多片叶片2d。另外,主板2a为板状即可,也可以是除圆盘状以外的形状(例如多边形)。在主板2a的中心部设置有与电机(省略图示)连接的轴部2b。风扇2利用主板2a和多个叶片2d构成为筒状,在轴部2b的旋转轴RS的轴向上,在与主板2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使气体流入被主板2a和多个叶片2d包围的空间的吸入口2e。
多个叶片2d以轴部2b为中心呈圆周状配置,基端固定于主板2a。多个叶片2d在轴部2b的旋转轴RS的轴向上设置于主板2a的两侧。另外,例如在只形成有1个吸入口5的单吸入式的离心式鼓风机1的情况下,多个叶片2d在轴部2b的旋转轴RS的轴向上只设置于主板2a的单侧。各叶片2d在主板2a的周缘部2a1相互空开固定的间隔地配置。各叶片2d形成为例如弯曲的长方形的板状,以沿着径向的方式设置或相对于径向以规定的角度倾斜设置。
风扇2通过电机(省略图示)的驱动而以旋转轴RS为中心被旋转驱动。通过使风扇2旋转,离心式鼓风机1的外部的气体经过在涡旋式壳体4形成的吸入口5和风扇2的吸入口2e被吸入到被主板2a和多个叶片2d包围的空间。并且,通过使风扇2旋转,被吸入到被主板2a和多个叶片2d包围的空间内的空气经过叶片2d与同它相邻的叶片2d之间而被送出到径向外侧。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各叶片2d设置为相对于主板2a大致垂直地立起,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各叶片2d也可以相对于与主板2a垂直的方向倾斜地设置。
涡旋式壳体4
涡旋式壳体4收纳风扇2,对自风扇2吹出的空气进行整流。涡旋式壳体4具有涡旋部41和排出部42。
涡旋部41
涡旋部41形成将风扇2产生的气流的动压转换为静压的风路。涡旋部41具有侧壁4a和周壁4c,上述侧壁4a自构成风扇2的轴部2b的旋转轴RS的轴向覆盖风扇2,形成有用于引入空气的吸入口5,上述周壁4c自轴部2b的旋转轴RS的径向包围风扇2。另外,涡旋部41具有舌部43,该舌部43位于排出部42与周壁4c的涡旋起始部41a之间并构成曲面,将风扇2产生的气流经由涡旋部41引导到排出口42a。另外,旋转轴RS的径向是与旋转轴RS垂直的方向。利用周壁4c以及侧壁4a构成的涡旋部41的内部空间成为使自风扇2吹出的空气沿周壁4c流动的空间。
侧壁4a
侧壁4a与风扇2的旋转轴RS的轴向大致垂直地配置并覆盖风扇2。在涡旋式壳体4的侧壁4a形成有吸入口5,以能使空气在风扇2与涡旋式壳体4的外部之间流通。吸入口5形成为圆形,配设为使吸入口5的中心与风扇2的轴部2b的中心大致一致。利用侧壁4a的该结构使吸入口5近旁的空气平滑地流动,并且自吸入口5高效地流入风扇2。离心式鼓风机1具有双吸入式的涡旋式壳体4,该涡旋式壳体4在轴部2b的旋转轴RS的轴向上在主板2a的两侧具有形成有吸入口5的侧壁4a。即,离心式鼓风机1的涡旋式壳体4具有两个侧壁4a,侧壁4a分别以相对的方式配置。另外,离心式鼓风机1也可以是单吸入式的涡旋式壳体4,该涡旋式壳体4在轴部2b的旋转轴RS的轴向上只在主板2a的单侧具有形成有吸入口5的侧壁4a。在该情况下,离心式鼓风机1的涡旋式壳体4具有形成有吸入口5的侧壁4a和配置为与该侧壁4a相对的没有形成吸入口5的侧壁(省略图示)。
设置于侧壁4a的吸入口5由喇叭口3形成。喇叭口3对被吸入到风扇2的气体进行整流地使该气体流入风扇2的吸入口2e。喇叭口3以开口直径自涡旋式壳体4的外部朝向内部逐渐减小的方式形成。
周壁4c
周壁4c自轴部2b的径向包围风扇2而构成与多个叶片2d相对的内周面。周壁4c与风扇2的叶片2d的空气的吹出侧相对。周壁4c例如与风扇2的旋转轴RS的轴向平行配置地覆盖风扇2。周壁4c如图2所示,自位于与舌部43的交界的涡旋起始部41a沿风扇2的旋转方向R设置至涡旋结束部41b,该涡旋结束部41b位于远离舌部43的那侧的排出部42与涡旋部41的交界。在构成弯曲面的周壁4c,涡旋起始部41a是通过风扇2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的上游侧的端部,涡旋结束部41b是通过风扇2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的下游侧的端部。
周壁4c在风扇2的旋转轴RS的轴向上具有宽度。周壁4c形成为漩涡状。作为漩涡状,例如有基于对数螺旋、阿基米德螺旋或渐开线曲线等的漩涡状。周壁4c的内周面构成自成为漩涡状的涡旋起始处的涡旋起始部41a沿风扇2的周向平滑地弯曲至成为漩涡状的涡旋结束处的涡旋结束部41b的弯曲面。利用这样的结构使自风扇2送出的空气向排出部42的方向在风扇2与周壁4c的间隙平滑地流动。因此,在涡旋式壳体4内,空气的静压自舌部43朝向排出部42高效地上升。另外,周壁4c的详细的结构见后述。
排出部42
排出部42形成将风扇2产生并通过了涡旋部41的气流排出的排出口42a。排出部42由空心的管构成,该管的与沿周壁4c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成为矩形。如图1以及图2所示,排出部42形成如下的流路,该流路以向涡旋式壳体4的外部排出自风扇2送出并在周壁4c与风扇2的间隙流动的空气的方式引导该空气。
排出部42如图1所示,由延伸板42b、扩散板42c、第1侧板42d和第2侧板42e等构成。延伸板42b与周壁4c的下游侧的涡旋结束部41b平滑地连续并与周壁4c一体地形成。扩散板42c与涡旋式壳体4的舌部43一体地形成,并与延伸板42b相对。扩散板42c以沿排出部42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使流路的截面积逐渐扩大的方式与延伸板42b具有规定的角度地形成。第1侧板42d与涡旋式壳体4的侧壁4a一体地形成,第2侧板42e与涡旋式壳体4的相反侧的侧壁4a一体地形成。并且,第1侧板42d和第2侧板42e形成在延伸板42b与扩散板42c之间。这样,排出部42利用延伸板42b、扩散板42c、第1侧板42d以及第2侧板42e形成截面为矩形的流路。
舌部43
在涡旋式壳体4中,在排出部42的扩散板42c与周壁4c的涡旋起始部41a之间形成有舌部43。舌部43抑制空气自漩涡状流路的涡旋结束处向涡旋起始处流入。另外,舌部43设置于通风路的上游部,具有使朝向风扇2的旋转方向R去的空气流与自通风路的下游部朝向排出口42a去的排出方向的空气流分流的作用。舌部43设置于涡旋部41与排出部42的交界部分,是向涡旋式壳体4的内部鼓出的凸部。舌部43在涡旋式壳体4中沿与轴部2b的旋转轴RS的轴向平行的方向延伸。舌部43位于排出部42的端部与周壁4c的涡旋起始部41a之间并构成曲面,将风扇2产生的气流经由涡旋部41引导到排出口42a。
舌部43以规定的曲率半径形成,周壁4c经由舌部43与扩散板42c平滑地连接。当自吸入口5通过风扇2被送出的空气被涡旋式壳体4收集而向排出部42流入时,舌部43成为空气的流路的分岔点。即,在排出部42的流入口,形成朝向排出口42a去的气流以及重新自舌部43向上游侧流入的气流。另外,向排出部42流入的空气流在通过涡旋式壳体4的期间内静压上升,成为比涡旋式壳体4内高的压力。因此,舌部43具有将这样的压力差分隔的功能,并且具备利用曲面向各流路引导向排出部42流入的空气的功能。
周壁4c的详细的结构
图3是图2的离心式鼓风机1的B部分的放大图。另外,在图3中,用长虚线表示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的周壁4c,以与后述的基准周壁CL进行比较。使用图2以及图3说明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的构造。
图2以及图3所示的外周部FL表示风扇2的外周部。在沿旋转轴RS的轴向观察离心式鼓风机1的俯视时,外周部FL是叶片2d的位于风扇2的最外周的末端部的位置。外周部FL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始终固定。另外,这里所说的叶片2d的末端部是风扇2的径向的末端。
图3所示的基准周壁CL表示作为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的周壁。基准周壁CL是周壁4c从涡旋起始部41a到后述的最接近部41c以一定的比例持续靠近旋转轴RS的假想的周壁。
最接近部41c是在从基准周壁CL的涡旋起始部41a到涡旋结束部41b之间,基准周壁CL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小的部分。换言之,最接近部41c是在从基准周壁CL的涡旋起始部41a到涡旋结束部41b之间,基准周壁CL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小的部分。同样,将在从周壁4c的涡旋起始部41a到涡旋结束部41b之间,涡旋式壳体4的周壁4c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小的位置定义为最接近部41c。即,最接近部41c是在从周壁4c的涡旋起始部41a到涡旋结束部41b之间,涡旋式壳体4的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小的部分。
作为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具有使最接近部41c自舌部43沿风扇2的旋转方向R移动的构造。另外,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也具有使最接近部41c自舌部43沿风扇2的旋转方向R移动的构造。另外,在图2以及图3中,最接近部41c在以旋转轴RS为中心的周向上形成在距涡旋起始部41a约90°的位置,但最接近部41c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形成在距涡旋起始部41a约90°的位置。最接近部41c例如可以形成在距涡旋起始部41a约180°的位置等,形成在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涡旋结束部41b之间即可。特别理想的是,最接近部41c形成在设置有离心式鼓风机1的例如室内机等的单元的吸入口的旁边。另外,最接近部41c与空调装置的吸入口的关系见后述。
第1基准线BL1是在与旋转轴RS垂直的方向的截面上连结旋转轴RS与涡旋起始部41a的假想的直线。第2基准线BL2是在与旋转轴RS垂直的方向的截面上连结旋转轴RS与最接近部41c的假想的直线。
图2所示的距离L表示旋转轴RS与周壁4c或与基准周壁CL之间的距离。图3所示的距离LP表示在与旋转轴RS垂直的方向上的、旋转轴RS与周壁4c之间的距离。距离LS表示旋转轴RS与基准周壁CL之间的距离。
距离L1是在与旋转轴RS垂直的方向上的、旋转轴RS与作为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的周壁的涡旋起始部41a之间的距离。换言之,是第1基准线BL1的长度。同样,距离L1是在与旋转轴RS垂直的方向上的、旋转轴RS与周壁4c的涡旋起始部41a之间的距离。即,作为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和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在风扇2的周向以及径向上,涡旋起始部41a位于相同的位置。
距离L2是在与旋转轴RS垂直的方向上的、旋转轴RS与作为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的周壁的最接近部41c之间的距离。换言之,是第2基准线BL2的长度。同样,距离L2是在与旋转轴RS垂直的方向上的、旋转轴RS与周壁4c的最接近部41c之间的距离。即,作为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和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在风扇2的周向以及径向上,最接近部41c位于相同的位置。
图2所示的角度θ是在与旋转轴RS垂直的方向的截面上,在从连结旋转轴RS与涡旋起始部41a的第1基准线BL1到连结旋转轴RS与最接近部41c的第2基准线BL2之间自第1基准线BL1沿风扇2的旋转方向R前进的角度。并且,图3所示的角度θP是在沿旋转轴RS的轴向观察离心式鼓风机1的俯视时,以旋转轴RS为中心从涡旋起始部41a到距离LP的测量位置的周向的角度。角度θS是在沿旋转轴RS的轴向观察作为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的俯视时,以旋转轴RS为中心从涡旋起始部41a到距离LS的测量位置的周向的角度。
角度θL是在沿旋转轴RS的轴向观察离心式鼓风机1的俯视时,以旋转轴RS为中心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的位置的周向的角度。另外,在图2以及图3中,角度θL形成为约90°,但如上述那样,角度θL并不限定于形成为约90°。角度θL例如也可以是180°等,只要是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涡旋结束部41b之间的角度即可。
图4是表示图3的离心式鼓风机1以及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中的、各自的角度θ与距离L的关系的图。使用图3以及图4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离心式鼓风机1的构造。
图4所示的基准线A-A'表示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的基准周壁CL的角度θ与距离LS的关系。如图4所示,基准周壁CL形成为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使距离LS以一定的比例减少。因此,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形成为使基准周壁CL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以一定的比例靠近旋转轴RS。即,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形成为使气体的流路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以一定的比例缩小。
图4所示的用长虚线表示的曲线PL表示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的、周壁4c的角度θP与距离LP的关系。周壁4c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涡旋起始部41a与最接近部41c之间具有鼓出部4c1。鼓出部4c1如图3以及图4所示,是在周壁4c中的、旋转轴RS与周壁4c之间的距离LP形成为旋转轴RS与基准周壁CL之间的距离LS以上的大小的部分。鼓出部4c1使周壁4c的一部分在风扇2的径向上比假想的基准周壁CL鼓出,该基准周壁CL使周壁4c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以一定的比例持续靠近旋转轴RS。鼓出部4c1是在比最接近部41c靠涡旋起始部41a侧的位置中的、周壁4c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扩大的部分。即,鼓出部4c1是在比最接近部41c靠涡旋起始部41a侧的位置中的、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扩大的部分。另外,如图4所示,鼓出部4c1的周壁4c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比涡旋起始部41a的周壁4c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小。
另外,如图4所示,周壁4c具有缩小部4d,该缩小部4d形成为在风扇2的旋转方向R上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使周壁4c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靠近。缩小部4d是周壁4c的形成为在风扇2的旋转方向R上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使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靠近的部分。缩小部4d在风扇2的旋转方向R上自涡旋起始部41a形成至鼓出部4c1,并形成为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使距离LP以一定的比例减少。另外,距离LP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减少的比例与距离LS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减少的比例相同。即,从涡旋起始部41a到鼓出部4c1的周壁4c的曲线PL的倾斜度与基准线A-A'的倾斜度相同。
周壁4c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鼓出部4c1具有第1拐点部U1和第2拐点部M1。如图4所示,第1拐点部U1是鼓出部4c1处的曲线PL的极小点,第2拐点部M1是鼓出部4c1处的曲线PL的极大点。第1拐点部U1是从涡旋起始部41a向最接近部41c使周壁4c靠近旋转轴RS的部分与使周壁4c远离旋转轴RS的部分的交界部。换言之,第1拐点部U1是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使周壁4c靠近风扇2的外周部FL的部分与使周壁4c远离外周部FL的部分的交界部。第2拐点部M1是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使周壁4c远离旋转轴RS的部分与使周壁4c靠近旋转轴RS的部分的交界部。换言之,第2拐点部M1是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使周壁4c远离风扇2的外周部FL的部分与使周壁4c靠近外周部FL的部分的交界部。即,如图4所示,在角度θP与距离LP的关系上,周壁4c的鼓出部4c1形成为具有在自涡旋起始部41a朝向最接近部41c的方向上向下凸起的曲线和向上凸起的曲线。并且,周壁4c构成为在旋转方向R上,从第1拐点部U1到第2拐点部M1逐渐远离旋转轴RS。即,周壁4c构成为在旋转方向R上,从第1拐点部U1到第2拐点部M1逐渐远离风扇2的外周部FL。因此,离心式鼓风机1在旋转方向R上使第1拐点部U1与第2拐点部M1之间的气体的流路扩大。
如上所述,风扇2的外周部FL与旋转轴RS的距离始终固定。并且,在风扇2的旋转方向R上,从涡旋起始部41a到鼓出部4c1的周壁4c形成为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使距离LP以一定的比例减少。因此,从涡旋起始部41a到鼓出部4c1,离心式鼓风机1的周壁4c与叶片2d之间的距离逐渐变窄。另外,离心式鼓风机1具有鼓出部4c1,相比从涡旋起始部41a到鼓出部4c1的、周壁4c与叶片2d之间的距离,在鼓出部4c1处的周壁4c与叶片2d之间的距离扩大。另外,舌部43比涡旋起始部41a靠气流的上游侧地形成,在舌部43的下游侧端部形成涡旋起始部41a。根据以上那样的结构,离心式鼓风机1从舌部43到最接近部41c,当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逐渐变窄了后,在最接近部41c的跟前,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扩大。即,涡旋式壳体4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当形成在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气体的流路在缩小部4d逐渐缩小了后,在鼓出部4c1处,气体的流路扩大。
离心式鼓风机1的动作例
当风扇2旋转时,涡旋式壳体4外的空气经过吸入口5被吸入到涡旋式壳体4的内部。被吸入到涡旋式壳体4的内部的空气被喇叭口3引导而被吸入到风扇2。被吸入到风扇2的空气在通过多个叶片2d间的过程中,成为被附加了动压和静压的气流而朝向风扇2的径向外侧被吹出。当自风扇2吹出的气流在涡旋部41的周壁4c的内侧与叶片2d之间被引导的期间内,动压转换为静压,在通过了涡旋部41后,自形成于排出部42的排出口42a向涡旋式壳体4外吹出。
离心式鼓风机1的作用效果
离心式鼓风机1具有缩小部4d,该缩小部4d形成为在风扇2的旋转方向R上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使周壁4c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靠近。另外,离心式鼓风机在缩小部4d与最接近部41c之间具有使周壁4c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扩大的鼓出部4c1。因此,离心式鼓风机1从舌部43到最接近部41c在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逐渐变窄了后,在最接近部41c的前方,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扩大。离心式鼓风机1通过在最接近部41c的前方使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变宽而确保风量。并且,离心式鼓风机1使风量得到了确保的量的气体通过最接近部41c,从而气体的风速上升,因此能在涡旋部41高效地使压力上升。
另外,涡旋式壳体4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形成在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气体的流路在缩小部4d逐渐缩小了后,在鼓出部4c1处,流路扩大。离心式鼓风机1通过在最接近部41c的跟前使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变宽而确保风量。并且,离心式鼓风机1使风量得到了确保的量的气体通过最接近部41c,从而气体的风速上升,因此能在涡旋部41高效地使压力上升。
另外,鼓出部4c1在风扇2的径向上比假想的基准壁鼓出,该假想的基准壁使周壁4c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以一定的比例持续靠近旋转轴RS。离心式鼓风机1通过在最接近部41c的跟前使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变宽而确保风量。并且,离心式鼓风机1使风量得到了确保的量的气体通过最接近部41c,从而气体的风速上升,因此能在涡旋部41高效地使压力上升。
另外,周壁4c具有第1拐点部U1和第2拐点部M1,上述第1拐点部U1为使周壁4c靠近旋转轴RS的部分与使周壁4c远离旋转轴RS的部分的交界部,上述第2拐点部M1为使周壁4c远离旋转轴RS的部分与使周壁4c靠近旋转轴RS的部分的交界部。离心式鼓风机1通过在最接近部41c的前方使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变宽而确保风量。并且,离心式鼓风机1使风量得到了确保的量的气体通过最接近部41c,从而气体的风速上升,因此能在涡旋部41高效地使压力上升。
另外,周壁4c构成为从第1拐点部U1到第2拐点部M1逐渐远离旋转轴RS。离心式鼓风机1通过在最接近部41c的前方使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变宽而确保风量。并且,离心式鼓风机1使风量得到了确保的量的气体通过最接近部41c,从而气体的风速上升,因此能在涡旋部41高效地使压力上升。
另外,鼓出部4c1的周壁4c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比涡旋起始部41a的周壁4c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小。因此,离心式鼓风机1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在缩小部4d加速了的流路内的气体的速度,从而能够抑制气体的剥离。
另外,离心式鼓风机1使最接近部41c自舌部43沿风扇2的旋转方向R移动,从而能够降低在舌部43产生的急剧的压力差,能够抑制噪声,该最接近部41c使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小。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的变形例的放大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的变形例以及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中的、各自的角度θ与距离L的关系的图。使用图5以及图6说明作为离心式鼓风机1的变形例的、离心式鼓风机1A、离心式鼓风机1B以及离心式鼓风机1C。另外,对具有与图1~图4的离心式鼓风机1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与离心式鼓风机1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其说明。
距离L11是在与离心式鼓风机1A的旋转轴RS垂直的方向上的、离心式鼓风机1A的旋转轴RS与周壁4ca之间的距离。距离L12是在与离心式鼓风机1B的旋转轴RS垂直的方向上的、离心式鼓风机1B的旋转轴RS与周壁4cb之间的距离。距离L13是在与离心式鼓风机1C的旋转轴RS垂直的方向上的、离心式鼓风机1C的旋转轴RS与周壁4cc之间的距离。另外,离心式鼓风机1A的周壁4ca、离心式鼓风机1B的周壁4cb以及离心式鼓风机1A的周壁4cc分别是相当于离心式鼓风机1的周壁4c的壁部。
上述的角度θP是在沿旋转轴RS的轴向观察离心式鼓风机1A的俯视时,以旋转轴RS为中心从涡旋起始部41a到距离L11的测量位置的周向上的角度。同样,上述的角度θP是在沿旋转轴RS的轴向观察离心式鼓风机1B的俯视时,以旋转轴RS为中心从涡旋起始部41a到距离L12的测量位置的周向上的角度。同样,上述的角度θP是在沿旋转轴RS的轴向观察离心式鼓风机1C的俯视时,以旋转轴RS为中心从涡旋起始部41a到距离L13的测量位置的周向上的角度。
图6所示的用长虚线表示的曲线PL1表示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的角度θP与距离L11的关系。同样,图6所示的用单点划线表示的曲线PL2表示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的角度θP与距离L12的关系。同样,图6所示的用短虚线表示的曲线PL3表示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的角度θP与距离L13的关系。周壁4ca、周壁4cb以及周壁4cc如图5以及图6所示,分别在涡旋起始部41a与最接近部41c之间具有鼓出部4c1。
另外,如图6所示,在风扇2的旋转方向R上,从涡旋起始部41a到鼓出部4c1的周壁4ca具有缩小部4d1,该缩小部4d1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使距离L11减少。同样,在风扇2的旋转方向R上,从涡旋起始部41a到鼓出部4c1的周壁4cb具有缩小部4d2,该缩小部4d2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使距离L12减少。同样,在风扇2的旋转方向R上,从涡旋起始部41a到鼓出部4c1的周壁4cc具有缩小部4d3,该缩小部4d3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使距离L13减少。
周壁4ca如图5以及图6所示,具有第1拐点部PU1和第2拐点部PM1。如图6所示,第1拐点部PU1是曲线PL1的极小点,第2拐点部PM1是曲线PL1的极大点。即,周壁4ca如图6所示,在角度θP与距离L11的关系上,形成为具有在自涡旋起始部41a朝向最接近部41c的方向上向下凸起的曲线和向上凸起的曲线。并且,在旋转方向R上,周壁4ca的构成第1拐点部PU1与第2拐点部PM1之间的壁部持续远离风扇2的外周部FL。因此,周壁4ca使旋转方向R上的第1拐点部PU1与第2拐点部PM1之间的气体的流路扩大。
周壁4ca如图6所示,第1拐点部PU1位于比基准线A-A'靠下方的位置。即,在旋转方向R上,周壁4ca的从涡旋起始部41a到第1拐点部U1的壁部持续靠近风扇2的外周部FL。因此,周壁4ca使旋转方向R上的涡旋起始部41a与第1拐点部U1之间的气体的流路缩小。结果,离心式鼓风机1A能使在舌部43产生的急剧的压力差减少,能够进一步抑制噪声。
在旋转方向R上,周壁4ca在使涡旋起始部41a与第1拐点部U1之间的气体的流路缩小了后,在鼓出部4c1使气体的流路扩大。因此,离心式鼓风机1A能在使涡旋起始部41a与第1拐点部U1之间的气体的流路缩小了的部分使气体加速,在鼓出部4c1增加风量而在最接近部41c使压力上升。离心式鼓风机1A利用该结构以及作用能使最接近部41c的前后的风速均匀,取得压力的平衡。
周壁4cb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鼓出部4c1具有第1拐点部PU2和第2拐点部PM2。如图6所示,第1拐点部PU2是鼓出部4c1处的曲线PL2的极小点,第2拐点部PM2是鼓出部4c1处的曲线PL2的极大点。即,周壁4cb的鼓出部4c1如图6所示,在角度θP与距离L12的关系上,形成为具有在自涡旋起始部41a朝向最接近部41c的方向上向下凸起的曲线和向上凸起的曲线。并且,在旋转方向R上,周壁4cb的构成第1拐点部PU2与第2拐点部PM2之间的壁部持续远离风扇2的外周部FL。因此,周壁4cb使旋转方向R上的第1拐点部PU2与第2拐点部PM2之间的气体的流路扩大。
在旋转方向R上,周壁4cb的从涡旋起始部41a到第1拐点部U2的壁部持续靠近风扇2的外周部FL。因此,周壁4cb使旋转方向R上的涡旋起始部41a与第1拐点部U2之间的气体的流路缩小。但是,周壁4cb如图6所示,第1拐点部PU2位于比基准线A-A'靠上方的位置。因此,离心式鼓风机1B在旋转方向R上,周壁4cb靠近风扇2的外周部FL的比例比基准周壁CL靠近风扇2的外周部FL的比例小。离心式鼓风机1B相比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形成在周壁4cb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气体的流路的容积增大,能使吸入风量增加。
周壁4cc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鼓出部4c1具有第1拐点部PU3和第2拐点部PM3。如图6所示,第1拐点部PU3是鼓出部4c1处的曲线PL3的极小点,第2拐点部PM3是鼓出部4c1处的曲线PL3的极大点。即,周壁4cc的鼓出部4c1如图6所示,在角度θP与距离13的关系上,形成为具有在自涡旋起始部41a朝向最接近部41c的方向上向下凸起的曲线和向上凸起的曲线。并且,在旋转方向R上,周壁4cc的构成第1拐点部PU3与第2拐点部PM3之间的壁部持续远离风扇2的外周部FL。因此,周壁4cc使旋转方向R上的第1拐点部PU3与第2拐点部PM3之间的气体的流路扩大。
在旋转方向R上,周壁4cc的从涡旋起始部41a到第1拐点部U1的壁部持续靠近风扇2的外周部FL。因此,周壁4cc使旋转方向R上的涡旋起始部41a与第1拐点部U3之间的气体的流路缩小。但是,周壁4cc如图6所示,第1拐点部PU3位于比基准线A-A'靠上方的位置。因此,离心式鼓风机1C在旋转方向R上使周壁4cc靠近风扇2的外周部FL的比例比基准周壁CL靠近风扇2的外周部FL的比例小。离心式鼓风机1C相比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形成在周壁4c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气体的流路的容积增大,能使吸入风量增加。另外,周壁4cc的第1拐点部PU3形成于比第1拐点部PU2靠近涡旋起始部41a的位置。因此,离心式鼓风机1C比离心式鼓风机1B大地形成鼓出部4c1。结果,离心式鼓风机1C相比离心式鼓风机1B,形成在周壁4c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气体的流路的容积增大,能使吸入风量增加。
另外,离心式鼓风机1在图4中更理想的是,曲线PL位于比点A靠下方的位置。即,离心式鼓风机1理想的是,具有使周壁4c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形成为涡旋起始部41a处的旋转轴RS与周壁4c的距离L1以下的周壁4c。因此,离心式鼓风机1理想的是,还使鼓出部4c1具有使周壁4c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形成为涡旋起始部41a处的旋转轴RS与周壁4c的距离L1以下的周壁4c。同样,离心式鼓风机1A理想的是,具有使周壁4ca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形成为涡旋起始部41a处的旋转轴RS与周壁4ca的距离L1以下的周壁4ca。同样,离心式鼓风机1B理想的是,具有使周壁4cb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形成为涡旋起始部41a处的旋转轴RS与周壁4cb的距离L1以下的周壁4cb。同样,离心式鼓风机1C理想的是,具有使周壁4cc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形成为涡旋起始部41a处的旋转轴RS与周壁4cc的距离L1以下的周壁4cc。离心式鼓风机1、离心式鼓风机1A、离心式鼓风机1B以及离心式鼓风机1C通过具备该结构,能使流路内的气体加速,从而能够抑制气体的剥离。
实施方式2.
离心式鼓风机1D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鼓风机1D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表示图7的离心式鼓风机1D以及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中的、各自的角度θ与距离L的关系的图。另外,对具有与图1~图6的离心式鼓风机1等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与离心式鼓风机1等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其说明。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鼓风机1D与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中的周壁4c的形状不同。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图7以及图8以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鼓风机1D的周壁4c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8所示的用长虚线表示的曲线TL表示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的角度θP与距离LP的关系。周壁4c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涡旋起始部41a与最接近部41c之间具有鼓出部4c2。鼓出部4c2如图7以及图8所示,是周壁4c中的、使旋转轴RS与周壁4c之间的距离LP形成为旋转轴RS与基准周壁CL之间的距离LS以上的大小的部分。即,鼓出部4c2使周壁4c的一部分在风扇2的径向上比假想的基准周壁CL鼓出,该基准周壁CL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使周壁4c以一定的比例持续靠近旋转轴RS。鼓出部4c2是在比最接近部41c靠涡旋起始部41a侧的位置使周壁4c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扩大的部分。即,鼓出部4c2是在比最接近部41c靠涡旋起始部41a侧的位置使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扩大的部分。
如图8所示,周壁4c具有缩小部4d,该缩小部4d形成为在风扇2的旋转方向R上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使周壁4c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靠近。缩小部4d是周壁4c的形成为在风扇2的旋转方向R上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使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靠近的部分。缩小部4d在风扇2的旋转方向R上自涡旋起始部41a形成至鼓出部4c2,并形成为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使距离LP以一定的比例减少。另外,距离LP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减少的比例,与距离LS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减少的比例相同。即,从涡旋起始部41a到鼓出部4c2的周壁4c的曲线TL的倾斜度与基准线A-A'的倾斜度相同。
周壁4c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鼓出部4c2具有第1拐点部J1和第2拐点部K1。第1拐点部J1是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使周壁4c靠近旋转轴RS的部分与使周壁4c和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固定的部分的交界部。换言之,第1拐点部J1是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使周壁4c靠近风扇2的外周部FL的部分与使周壁4c和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固定的部分的交界部。第2拐点部K1是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使周壁4c和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固定的部分与使周壁4c靠近旋转轴RS的部分的交界部。换言之,第2拐点部K1是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使周壁4c和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固定的部分与使周壁4c靠近外周部FL的部分的交界部。
周壁4c具有构成第1拐点部J1与第2拐点部K1之间的周壁4c的等距离部4c3。等距离部4c3是在缩小部4d与最接近部41c之间使周壁4c与旋转轴RS的距离固定地形成的部分。换言之,等距离部4c3是在缩小部4d与最接近部41c之间使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的距离固定地形成的部分。周壁4c在风扇2的旋转方向R上从第2拐点部K1到最接近部41c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使距离LP减少。
如上所述,风扇2的外周部FL与旋转轴RS的距离始终固定。并且,在风扇2的旋转方向R上,从涡旋起始部41a到鼓出部4c2的周壁4c形成为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使距离LP以一定的比例减少。因此,从涡旋起始部41a到鼓出部4c2,离心式鼓风机1D的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逐渐变窄。另外,离心式鼓风机1D具有鼓出部4c2,相比从涡旋起始部41a到鼓出部4c1的、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在鼓出部421处的周壁4c与叶片2d之间的距离扩大。另外,周壁4c在鼓出部4c2具有使旋转轴RS与周壁4c之间的距离固定的等距离部4c3。根据以上那样的结构,离心式鼓风机1D从舌部43到最接近部41c,当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逐渐变窄了后,在最接近部41c的前方,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扩大。即,涡旋式壳体4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当形成在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气体的流路在缩小部4d处逐渐缩小了后,在鼓出部4c2处,流路扩大。另外,离心式鼓风机1D在周壁4c具有使旋转轴RS与周壁4c之间的距离固定的等距离部4c3。
离心式鼓风机1D的作用效果
离心式鼓风机1D在周壁4c具有使旋转轴RS与周壁4c之间的距离固定的等距离部4c3。离心式鼓风机1D通过具有等距离部4c3,使旋转轴RS与周壁4c之间的距离固定,能够减少风速的变动。因此,离心式鼓风机1D能在等距离部4c3抑制壁面压力的变动,从而能够抑制噪声。
另外,等距离部4c3形成在第1拐点部J1与第2拐点部K1之间。离心式鼓风机1D通过具有等距离部4c3,使旋转轴RS与周壁4c之间的距离固定,能够减少风速的变动。因此,离心式鼓风机1D能在等距离部4c3抑制壁面压力的变动,从而能够抑制噪声。
离心式鼓风机1D从舌部43到最接近部41c,当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逐渐变窄了后,在最接近部41c的前方,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扩大。离心式鼓风机1D通过在最接近部41c的前方使周壁4c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变宽而确保风量。并且,离心式鼓风机1使风量得到了确保的量的气体通过最接近部41c,从而使气体的风速上升,因此能在涡旋部41高效地使压力上升。
另外,离心式鼓风机1D使周壁4c与旋转轴RS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小的最接近部41c自舌部43沿风扇2的旋转方向R移动,从而能够降低在舌部43产生的急剧的压力差,从而能够抑制噪声。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鼓风机1D的变形例的放大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鼓风机1D的变形例以及比较例的离心式鼓风机中的、各自的角度θ与距离L的关系的图。使用图9以及图10说明作为离心式鼓风机1D的变形例的离心式鼓风机1E、离心式鼓风机1F以及离心式鼓风机1G。另外,对具有与图1~图8的离心式鼓风机1等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与离心式鼓风机1等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对其说明。
距离L21是在与离心式鼓风机1E的旋转轴RS垂直的方向上的离心式鼓风机1E的旋转轴RS与周壁4ce之间的距离。距离L22是在与离心式鼓风机1F的旋转轴RS垂直的方向上的离心式鼓风机1F的旋转轴RS与周壁4cf之间的距离。距离L23是在与离心式鼓风机1G的旋转轴RS垂直的方向上的离心式鼓风机1G的旋转轴RS与周壁4cg之间的距离。另外,离心式鼓风机1E的周壁4ce、离心式鼓风机1F的周壁4cf以及离心式鼓风机1G的周壁4cg分别是相当于离心式鼓风机1D的周壁4c的壁部。
上述的角度θP是在沿旋转轴RS的轴向观察离心式鼓风机1E的俯视时,以旋转轴RS为中心从涡旋起始部41a到距离L21的测量位置的周向上的角度。同样,上述的角度θP是在沿旋转轴RS的轴向观察离心式鼓风机1F的俯视时,以旋转轴RS为中心从涡旋起始部41a到距离L22的测量位置的周向上的角度。同样,上述的角度θP是在沿旋转轴RS的轴向观察离心式鼓风机1G的俯视时,以旋转轴RS为中心从涡旋起始部41a到距离L23的测量位置的周向上的角度。
图10所示的用长虚线表示的曲线TL1表示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的角度θP与距离L21的关系。同样,图10所示的用单点划线表示的曲线TL2表示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的角度θP与距离L22的关系。同样,图10所示的用短虚线表示的曲线TL3表示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的角度θP与距离L23的关系。周壁4ce、周壁4cf以及周壁4cg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分别在涡旋起始部41a与最接近部41c之间具有鼓出部4c2。
另外,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风扇2的旋转方向R上,从涡旋起始部41a到鼓出部4c2的周壁4ce具有缩小部4d4,该缩小部4d4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使距离L21减少。同样,在风扇2的旋转方向R上,从涡旋起始部41a到鼓出部4c2的周壁4cf具有缩小部4d5,该缩小部4d5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使距离L22减少。同样,在风扇2的旋转方向R上,从涡旋起始部41a到鼓出部4c2的周壁4cg具有缩小部4d6,该缩小部4d6从涡旋起始部41a到最接近部41c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使距离L23减少。
周壁4ce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具有第1拐点部TJ1和第2拐点部TK1。并且,周壁4ce具有构成第1拐点部TJ1与第2拐点部TK1之间的周壁4ce的等距离部4c4。等距离部4c4是旋转轴RS与周壁4ce之间的距离固定的部分。换言之,等距离部4c4是周壁4ce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固定的部分。周壁4ce从第2拐点部TK1到最接近部41c,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使距离L21减少。
周壁4cf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具有第1拐点部TJ2和第2拐点部TK2。并且,周壁4cf具有构成第1拐点部TJ2与第2拐点部TK2之间的周壁4cf的等距离部4c5。等距离部4c5是旋转轴RS与周壁4cf之间的距离固定的部分。换言之,等距离部4c5是周壁4cf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固定的部分。另外,周壁4cf从第2拐点部TK2到最接近部41c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使距离L22减少。
周壁4cg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具有第1拐点部TJ3和第2拐点部TK3。并且,周壁4cg具有构成第1拐点部TJ3与第2拐点部TK3之间的周壁4cg的等距离部4c6。等距离部4c6是旋转轴RS与周壁4cg之间的距离固定的部分。换言之,等距离部4c6是周壁4cg与风扇2的外周部FL之间的距离固定的部分。另外,周壁4cg从第2拐点部TK3到最接近部41c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使距离L23减少。
如图10所示,离心式鼓风机1E的等距离部4c4、离心式鼓风机1F的等距离部4c5和离心式鼓风机1G的等距离部4c6的长度分别不同。即,离心式鼓风机1D通过将等距离部4c3的长度形成为适于该离心式鼓风机1D的长度,能够抑制壁面压力的变动,从而能够抑制噪声。
实施方式3.
离心式鼓风机1H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心式鼓风机1H的从吸入口侧看的概念图。图12是图11的离心式鼓风机1H的B2部分的放大图。图13是沿着图12的B-B线的剖视图。另外,对具有与图1~图10的离心式鼓风机1等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与离心式鼓风机1等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对其说明。实施方式3的离心式鼓风机1H与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中的周壁4c的结构不同。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图11~图13以实施方式3的离心式鼓风机1H的周壁4c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离心式鼓风机1H在周壁4c的最接近部41c具有凸部44。凸部44是自周壁4c的内壁朝向涡旋式壳体4的内部突出的部分。凸部44如图12所示,以在周向上中央最突出并且自中央朝向裾部分突出的壁的壁厚变薄的方式形成为平滑的凸状。另外,凸部44只要是自周壁4c朝向涡旋式壳体4的内部突出的形状即可,并不限定于图12所示地在周向上中央部分突出的平滑的凸状,可以为任意的形状。凸部44如图13所示,以在风扇2的旋转轴方向上在相对的侧壁4a间延伸的方式形成。凸部44在风扇2的旋转轴方向上在所有的范围内形成为固定的厚度。
离心式鼓风机1H在周壁4c的最接近部41c具有凸部44,通过缩窄流路,能够确保从舌部43到最接近部41c的吸入风量,并且能够提高在最接近部41c流动的空气的速度。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心式鼓风机1H的变形例1的剖视图。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心式鼓风机1H的变形例2的剖视图。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心式鼓风机1H的变形例3的剖视图。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心式鼓风机1H的变形例4的剖视图。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心式鼓风机1H的变形例5的剖视图。离心式鼓风机1H的凸部44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在风扇2的旋转轴方向上在所有的范围内形成为固定的厚度的形态。例如如图14所示,凸部44也可以形成为在风扇2的旋转轴方向上在相对的侧壁4a间延伸,并且形成为厚度在风扇2的旋转轴方向上不同。即,凸部44也可以形成为厚度在风扇2的旋转轴方向上不固定,不同的部分,厚度不同。
另外,凸部44也可以如图15所示地形成为在风扇2的旋转轴方向上,在相对的侧壁4a间形成于周壁4c的中央部分。并且,凸部44也可以如图15所示地形成为厚度在风扇2的旋转轴方向上不固定,而是不同的部分,厚度不同。
另外,凸部44也可以如图16所示地在风扇2的旋转轴方向上,在相对的侧壁4a间形成于自周壁4c的中央部分向侧壁4a靠近的位置。并且,凸部44也可以如图16所示地在自周壁4c的中央部分向侧壁4a靠近的位置形成为在风扇2的旋转轴方向上固定的厚度。
另外,凸部44也可以如图17所示地在风扇2的旋转轴方向上,在相对的侧壁4a间形成于周壁4c的中央部分。并且,凸部44也可以如图17所示地在周壁4c的中央部分的位置形成为在风扇2的旋转轴方向上固定的厚度。
另外,凸部44也可以如图18所示地在风扇2的旋转轴方向上,在相对的侧壁4a间分别形成于自周壁4c的中央部分向侧壁4a靠近的位置。即,凸部44也可以在风扇2的旋转轴方向上,在相对的侧壁4a间只形成于侧壁4a侧。另外,凸部44也可以在风扇2的旋转轴方向上,在相对的侧壁4a间形成有多个。并且,凸部44也可以如图18所示地在自周壁4c的中央部分向侧壁4a靠近的各个位置,形成为厚度在风扇2的旋转轴方向上不固定,而是不同的部分,厚度不同。
如上所述,凸部44也可以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地在相对的侧壁4a间形成于周壁4c的所有的范围,也可以如图15~图18所示地在相对的侧壁4a间形成于周壁4c的一部分。另外,凸部44也可以如图18所示地形成有多个,也可以只形成于侧壁4a侧。凸部44的形状是用于使最接近部41c的风速在风扇2的旋转轴方向上成为一致的速度的形状,在截面形状上可以为波浪形、矩形等任意的形状。
实施方式4.
鼓风装置30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鼓风装置30的结构的图。对具有与图1~图10的离心式鼓风机1等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与离心式鼓风机1等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对其说明。实施方式4的鼓风装置30例如是通风扇和台式风扇等。鼓风装置30具备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或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鼓风机1D和收容离心式鼓风机1等的壳7。在壳7形成有吸入口71以及排出口72这两个开口。鼓风装置30如图19所示,形成于吸入口71与排出口72相对的位置。另外,鼓风装置30例如也可以使吸入口71或排出口72的任一者形成于离心式鼓风机1的上方或下方等,不一定使吸入口71和排出口72形成于相对的位置。壳7内的具备形成有吸入口71的部分的空间SP1和具备形成有排出口72的部分的空间SP2被分隔板73分隔。离心式鼓风机1以吸入口5位于形成有吸入口71的那侧的空间SP1并且排出口42a位于形成有排出口72的那侧的空间SP2的状态设置。
鼓风装置30的动作例
鼓风装置30在利用电机6的驱动使风扇2旋转时,空气经过吸入口71被吸入到壳7的内部。被吸入到壳7的内部的空气被喇叭口3引导而被吸入到风扇2。被吸入到风扇2的空气朝向风扇2的径向外侧被吹出。自风扇2吹出的空气在通过了涡旋式壳体4的内部后自涡旋式壳体4的排出口42a被吹出而自壳7的排出口72被吹出。
鼓风装置30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4的鼓风装置30具备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或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鼓风机1D,因此能在涡旋部41高效地使压力上升。另外,鼓风装置30能够实现噪声的降低。
实施方式5.
空调装置40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40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40的内部结构的图。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40的剖视图。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40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另外,对具有与图1~图10的离心式鼓风机1等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与离心式鼓风机1等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对其说明。另外,在图21中,为了表示空调装置40的内部结构而省略了上表面部16a。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40具备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以及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鼓风机1D的任一者以上,和配置于与离心式鼓风机1等的排出口42a相对的位置的换热器10。另外,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40具备在空气调节对象的房间的顶棚设置的壳16。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表示为离心式鼓风机1的情况下,使用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或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鼓风机1D的任一者。
壳16
壳16如图20所示,形成为包含上表面部16a、下表面部16b以及侧面部16c的长方体状。另外,壳16的形状并不限定于长方体状,例如也可以是圆柱形状、棱柱状、圆锥状、具有多个角部的形状、具有多个曲面部的形状等其他的形状。壳16具有形成有壳排出口17的侧面部16c来作为侧面部16c之一。壳排出口17的形状如图20所示,形成为矩形。另外,壳排出口17的形状并不限定于矩形,例如也可以是圆形和田径跑道形等,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壳16在侧面部16c中的成为形成有壳排出口17的面的反面的面具有形成有壳吸入口18的侧面部16c。壳吸入口18的形状如图21所示,形成为矩形。另外,壳吸入口18的形状并不限定于矩形,例如也可以是圆形和田径跑道形等,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也可以在壳吸入口18配置有除掉空气中的灰尘的过滤器。
在壳16的内部收容有风扇电机9、换热器10和两个离心式鼓风机1。离心式鼓风机1具备风扇2和形成有喇叭口3的涡旋式壳体4。风扇电机9由固定于壳16的上表面部16a的电机支承件9a支承。风扇电机9具有输出轴6a。输出轴6a配置为与侧面部16c中的形成有壳吸入口18的面以及形成有壳排出口17的面平行地延伸。空调装置40如图21所示,两个风扇2安装于输出轴6a。风扇2形成自壳吸入口18被吸入到壳16内并自壳排出口17向空气调节对象空间被吹出的空气流。另外,配置在壳16内的离心式鼓风机1并不限定于两个,也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
离心式鼓风机1如图21所示,安装于分隔板19,壳16的内部空间由分隔板19分隔为涡旋式壳体4的吸入侧的空间SP11和涡旋式壳体4的吹出侧的空间SP12。
换热器10如图22所示,配置于与离心式鼓风机1的排出口42a相对的位置,在壳16内配置于离心式鼓风机1排出的空气的风路上。换热器10调整自壳吸入口18被吸入到壳16内并自壳排出口17向空气调节对象空间被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另外,换热器10能够应用公知的构造。另外,壳吸入口18只要形成于与离心式鼓风机1的旋转轴RS的轴向垂直的位置即可,例如如图23所示,也可以在下表面部16b形成有壳吸入口18a。
图24是图23的空调装置40的变形例的C部分放大图。图25是图23的空调装置40的另一变形例的C部分放大图。图24以及图25所示的箭头表示被吸入到壳16内的气体的流动。离心式鼓风机1形成为在形成有壳吸入口18a的壳壁部16S与通过风扇2的旋转轴RS并与壳壁部16S平行的假想的平面部VS之间配置有最接近部41c。更详细而言,离心式鼓风机1是在将自风扇2的旋转轴RS延伸并与形成有壳吸入口18a的壳壁部16S垂直的线设为第3基准线BL3的情况下,使最接近部41c自第3基准线BL3朝向涡旋起始部41a侧移动了角度θ'的结构。即,最接近部41c配置在第3基准线BL3与涡旋起始部41a之间。
如图24所示,在空调装置40的变形例的情况下,在旋转方向R上,第1基准线BL1与第3基准线BL3之间的角度成为约90°。需要注意的是,第3基准线BL3的位置并不限定于第1基准线BL1与第3基准线BL3之间的角度成为约90°的位置。例如也可以如图25所示的空调装置40的变形例那样,在旋转方向R上,第1基准线BL1与第3基准线BL3之间的角度为约180°。离心式鼓风机1形成为在形成有壳吸入口18的壳壁部16S与通过风扇2的旋转轴RS并与壳壁部16S平行的假想的平面部VS之间配置有最接近部41c。即,第3基准线BL3只要是在与旋转轴RS垂直的截面上的、自风扇2的旋转轴RS延伸并与形成有壳吸入口的壳壁部16S垂直的直线即可。
空调装置40的动作例
在利用电机6的驱动使风扇2旋转时,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空气经过壳吸入口18或壳吸入口18a被吸入到壳16的内部。被吸入到壳16的内部的空气被喇叭口3引导而被吸入到风扇2。被吸入到风扇2的空气朝向风扇2的径向外侧被吹出。自风扇2吹出的空气在通过了涡旋式壳体4的内部后,自涡旋式壳体4的排出口42a被吹出而被供给到换热器10。被供给到换热器10的空气在通过换热器10时进行热交换而被调整温度以及湿度。通过了换热器10的空气自壳排出口17被吹出到空气调节对象空间。
空调装置40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40具备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或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鼓风机1D,因此能在涡旋部41高效地使压力上升。另外,鼓风装置30能够实现噪声的降低。
另外,收容在空调装置40内的离心式鼓风机1是自第3基准线BL3朝向涡旋起始部41a侧使最接近部41c移动了角度θ'的结构。因此,收容在空调装置40内的离心式鼓风机1能够增加涡旋部41的吸入风量和用于使压力升压的距离。
实施方式6.
冷冻循环装置50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冷冻循环装置50的结构的图。另外,在实施方式6的冷冻循环装置50的室内机200中使用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或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鼓风机1D。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冷冻循环装置50,说明用于空气调节用途的情况,但冷冻循环装置50并不限定于用于空气调节用途。冷冻循环装置50例如用于冰箱或冰柜、自动售货机、空调装置、冷冻装置、热水供给器等冷冻用途或空气调节用途。
实施方式6的冷冻循环装置50借助制冷剂使热在外部空气与室内的空气间移动,从而对室内进行制热或制冷而进行空气调节。实施方式6的冷冻循环装置50具有室外机100和室内机200。冷冻循环装置50利用制冷剂配管300以及制冷剂配管400对室外机100和室内机200进行配管连接,构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剂配管300是气相的制冷剂流动的气体配管,制冷剂配管400是液相的制冷剂流动的液体配管。另外,也可以使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在制冷剂配管400中流动。并且,在冷冻循环装置50的制冷剂回路中,压缩机101、流路切换装置102、室外换热器103、膨胀阀105和室内换热器201借助制冷剂配管依次连接。
室外机100
室外机100具有压缩机101、流路切换装置102、室外换热器103以及膨胀阀105。压缩机101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而排出。这里,压缩机101也可以具备变频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利用变频装置使运转频率变化而能够改变压缩机101的容量。另外,压缩机101的容量是在每单位时间内送出的制冷剂的量。流路切换装置102是例如四通阀,是进行制冷剂流路的方向的切换的装置。冷冻循环装置50基于来自控制装置110的指示,使用流路切换装置102切换制冷剂的流动,从而能够实现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
室外换热器103进行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室外换热器103在制热运转时发挥蒸发器的作用,在自制冷剂配管400流入的低压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蒸发而气化。室外换热器103在制冷运转时发挥冷凝器的作用,在自流路切换装置102侧流入的被压缩机101压缩完毕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而液化。在室外换热器103设置有室外鼓风机104,以提高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的效率。室外鼓风机104也可以安装变频装置,使风扇电机的运转频率变化而改变风扇的旋转速度。膨胀阀105是节流装置(流量控制部件),通过调节在膨胀阀105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而作为膨胀阀发挥功能,通过使开度变化而调整制冷剂的压力。例如在膨胀阀105由电子式膨胀阀等构成的情况下,基于控制装置110的指示进行开度调整。
室内机200
室内机200具有在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室内换热器201以及对室内换热器201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流进行调整的室内鼓风机202。室内换热器201在制热运转时发挥冷凝器的作用,在自制冷剂配管300流入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而液化并向制冷剂配管400侧流出。室内换热器201在制冷运转时发挥蒸发器的作用,在由膨胀阀105设为低压状态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吸取空气的热而蒸发气化并向制冷剂配管300侧流出。室内鼓风机202设置为与室内换热器201面对。在室内鼓风机202应用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或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鼓风机1D的任一者以上。室内鼓风机202的运转速度由用户的设定来决定。也可以在室内鼓风机202安装有变频装置,使风扇电机(省略图示)的运转频率变化而改变风扇2的旋转速度。
冷冻循环装置50的动作例
接着,作为冷冻循环装置50的动作例,说明制冷运转动作。由压缩机101压缩并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102向室外换热器103流入。流入到室外换热器103的气体制冷剂通过与利用室外鼓风机104鼓送的外部空气的热交换而冷凝,成为低温的制冷剂而自室外换热器103流出。利用膨胀阀105使自室外换热器103流出的制冷剂膨胀以及减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该气液两相制冷剂向室内机200的室内换热器201流入,通过与利用室内鼓风机202鼓送的室内空气的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而自室内换热器201流出。此时,被制冷剂吸热而冷却的室内空气成为空气调节空气,自室内机200的排出口向空气调节对象空间被吹出。自室内换热器201流出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102而被吸入到压缩机101,被再次压缩。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
接着,作为冷冻循环装置50的动作例,说明制热运转动作。由压缩机101压缩并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102向室内机200的室内换热器201流入。流入到室内换热器201的气体制冷剂通过与利用室内鼓风机202鼓送的室内空气的热交换而冷凝,成为低温的制冷剂而自室内换热器201流出。此时,自气体制冷剂接受热而被加热的室内空气成为空气调节空气,自室内机200的排出口向空气调节对象空间被吹出。利用膨胀阀105使自室内换热器201流出的制冷剂膨胀以及减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该气液两相制冷剂向室外机100的室外换热器103流入,通过与利用室外鼓风机104鼓送的外部空气的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而自室外换热器103流出。自室外换热器103流出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102被吸入到压缩机101,被再次压缩。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
实施方式6的冷冻循环装置50具备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鼓风机1或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鼓风机1D,因此能在涡旋部41高效地使压力上升。另外,鼓风装置30能够实现噪声的降低。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例,既能与另外的公知的技术组合,也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省略、改变结构的一部分。
附图标记说明
1、离心式鼓风机;1A、离心式鼓风机;1B、离心式鼓风机;1C、离心式鼓风机;1D、离心式鼓风机;1E、离心式鼓风机;1F、离心式鼓风机;1G、离心式鼓风机;1H、离心式鼓风机;2、风扇;2a、主板;2a1、周缘部;2b、轴部;2d、叶片;2e、吸入口;3、喇叭口;4、涡旋式壳体;4a、侧壁;4c、周壁;4c1、鼓出部;4c2、鼓出部;4c3、等距离部;4c4、等距离部;4c5、等距离部;4c6、等距离部;4ca、周壁;4cb、周壁;4cc、周壁;4ce、周壁;4cf、周壁;4cg、周壁;4d、缩小部;4d1、缩小部;4d2、缩小部;4d3、缩小部;5、吸入口;6、电机;6a、输出轴;7、壳;9、风扇电机;9a、电机支承件;10、换热器;16、壳;16S、壳壁部;16a、上表面部;16b、下表面部;16c、侧面部;17、壳排出口;18、壳吸入口;18a、壳吸入口;19、分隔板;30、鼓风装置;40、空调装置;41、涡旋部;41a、涡旋起始部;41b、涡旋结束部;41c、最接近部;42、排出部;42a、排出口;42b、延伸板;42c、扩散板;42d、第1侧板;42e、第2侧板;43、舌部;44、凸部;50、冷冻循环装置;71、吸入口;72、排出口;73、分隔板;100、室外机;101、压缩机;102、流路切换装置;103、室外换热器;104、室外鼓风机;105、膨胀阀;110、控制装置;200、室内机;201、室内换热器;202、室内鼓风机;300、制冷剂配管;400、制冷剂配管。

Claims (18)

1.一种离心式鼓风机,其中,
所述离心式鼓风机具备被旋转驱动的风扇和收纳所述风扇的涡旋式壳体,
所述涡旋式壳体具有周壁,所述周壁以与舌部的交界为涡旋起始部而形成为漩涡状,所述舌部使自所述风扇吹出的空气流分流,
在将所述周壁中的、所述周壁与所述风扇的旋转轴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小的位置定义为最接近部的情况下,
所述周壁具有缩小部和鼓出部,所述缩小部形成为在所述风扇的旋转方向上从所述涡旋起始部到所述最接近部使所述周壁与所述旋转轴之间的距离靠近,所述鼓出部在所述缩小部与所述最接近部之间使所述周壁与所述旋转轴之间的距离扩大或者使所述周壁与所述旋转轴之间的距离固定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
所述涡旋式壳体从所述涡旋起始部到所述最接近部,当形成在所述周壁与所述风扇的外周部之间的气体的流路在所述缩小部逐渐缩小了后,所述流路在所述鼓出部扩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
所述鼓出部沿所述风扇的径向比假想的基准周壁鼓出,所述基准周壁使所述周壁从所述涡旋起始部到所述最接近部以一定的比例持续靠近所述旋转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
所述周壁在所述涡旋起始部与所述最接近部之间具有第1拐点部和第2拐点部,
所述第1拐点部为使所述周壁靠近所述旋转轴的部分与使所述周壁远离所述旋转轴的部分的交界部,
所述第2拐点部为使所述周壁远离所述旋转轴的部分与使所述周壁靠近所述旋转轴的部分的交界部,
所述第2拐点部位于所述鼓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
所述周壁构成为从所述第1拐点部到所述第2拐点部逐渐远离所述旋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
所述周壁从所述涡旋起始部到所述最接近部具有第1拐点部和第2拐点部,
所述第1拐点部为使所述周壁靠近所述风扇的外周部的部分与使所述周壁和所述风扇的外周部之间的距离固定的部分的交界部,
所述第2拐点部为使所述周壁和所述风扇的外周部之间的距离固定的部分与使所述周壁靠近所述风扇的外周部的部分的交界部,
所述第2拐点部位于所述鼓出部,
等距离部形成在所述第1拐点部与所述第2拐点部之间,所述等距离部是所述周壁与所述旋转轴的距离固定地形成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
所述周壁与所述旋转轴之间的在所述鼓出部的距离比所述周壁与所述旋转轴之间的在所述涡旋起始部的距离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
所述周壁具有自所述最接近部的内壁朝向所述涡旋式壳体的内部突出的凸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
所述凸部在所述风扇的旋转轴方向上形成于所述周壁的所有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
所述凸部在所述风扇的旋转轴方向上形成于所述周壁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
所述凸部在所述风扇的旋转轴方向上形成有多个。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
所述凸部在所述风扇的旋转轴方向上以一定的厚度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其中,
所述凸部形成为在所述风扇的旋转轴方向上根据部分的不同而厚度不同。
14.一种鼓风装置,其中,
所述鼓风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和收容该离心式鼓风机的壳。
15.一种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和配置于与该离心式鼓风机的排出口相对的位置的换热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装置还具备壳,所述壳收纳所述离心式鼓风机和所述换热器,具有壳壁部,所述壳壁部形成有供向所述离心式鼓风机流入的气体通过的壳吸入口,
在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的截面上,在所述壳壁部与通过所述旋转轴并与所述壳壁部平行的假想的平面部之间配置有所述最接近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装置还具备壳,所述壳收纳所述离心式鼓风机和所述换热器,具有壳壁部,所述壳壁部形成有供向所述离心式鼓风机流入的气体通过的壳吸入口,
在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的截面上,在将自所述旋转轴延伸并与所述壳壁部垂直的线设为基准线的情况下,在所述基准线与所述涡旋起始部之间配置有所述最接近部。
18.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冷冻循环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鼓风机。
CN201880100152.5A 2018-12-19 2018-12-19 离心式鼓风机、鼓风装置、空调装置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Active CN1131959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46779 WO2020129179A1 (ja) 2018-12-19 2018-12-19 遠心送風機、送風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5902A CN113195902A (zh) 2021-07-30
CN113195902B true CN113195902B (zh) 2024-04-16

Family

ID=71101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100152.5A Active CN113195902B (zh) 2018-12-19 2018-12-19 离心式鼓风机、鼓风装置、空调装置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994148B2 (zh)
EP (1) EP3901470B1 (zh)
JP (1) JP6984043B2 (zh)
CN (1) CN113195902B (zh)
AU (1) AU2018453648B2 (zh)
ES (1) ES2940739T3 (zh)
TW (1) TWI728415B (zh)
WO (1) WO20201291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38570S1 (en) * 2019-02-04 2021-12-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asing for blower
USD944966S1 (en) * 2019-02-04 2022-03-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asing for blower
EP3815520B1 (de) * 2019-10-29 2022-07-06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ndgeführtes bearbeitungsgerät mit radialgebläse
US11913460B2 (en) * 2020-03-20 2024-02-27 Greenheck Fan Corporation Exhaust fan
JP1681183S (zh) * 2020-07-31 2021-03-15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42679A (ja) * 1996-03-06 1997-09-16 Aisin Seiki Co Ltd ベーンポンプ
JP2005036679A (ja) * 2003-07-17 2005-0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風機
JP2008240612A (ja) * 2007-03-27 2008-10-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シロッコ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16031051A (ja) * 2014-07-29 2016-03-07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シロッコ型遠心送風機
JP2016033338A (ja) * 2014-07-31 2016-03-10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遠心式送風機
WO2018116498A1 (ja) * 2016-12-20 2018-06-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多翼送風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38913C2 (de) * 1982-10-21 1985-10-03 Werner Dr. 8972 Sonthofen Röhrs Radialventilatorgehäuse
JPH0274599U (zh) * 1988-11-25 1990-06-07
JPH09242697A (ja) * 1996-03-06 1997-09-16 Akaishi Kinzoku Kogyo Kk 送風機
US7014422B2 (en) * 2003-06-13 2006-03-21 American Standard International Inc. Rounded blower housing with increased airflow
KR100591335B1 (ko) * 2004-06-16 2006-06-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원심 송풍기
US8591183B2 (en) * 2007-06-14 2013-11-26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Extended length cutoff blower
JP5448874B2 (ja) 2010-01-21 2014-03-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多翼遠心ファ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5753972B2 (ja) 2010-11-26 2015-07-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遠心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消音ボックス付送風機
KR101615445B1 (ko) * 2014-08-14 2016-04-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US10465697B2 (en) * 2014-10-16 2019-11-05 Lg Electronics Inc. Centrifugal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GB2551281A (en) 2015-03-02 2017-12-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Sirocco fan and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is sirocco fa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42679A (ja) * 1996-03-06 1997-09-16 Aisin Seiki Co Ltd ベーンポンプ
JP2005036679A (ja) * 2003-07-17 2005-0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風機
JP2008240612A (ja) * 2007-03-27 2008-10-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シロッコ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16031051A (ja) * 2014-07-29 2016-03-07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シロッコ型遠心送風機
JP2016033338A (ja) * 2014-07-31 2016-03-10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遠心式送風機
WO2018116498A1 (ja) * 2016-12-20 2018-06-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多翼送風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8415B (zh) 2021-05-21
JP6984043B2 (ja) 2021-12-17
WO2020129179A1 (ja) 2020-06-25
ES2940739T3 (es) 2023-05-11
AU2018453648A1 (en) 2021-06-03
CN113195902A (zh) 2021-07-30
JPWO2020129179A1 (ja) 2021-09-02
US20210388847A1 (en) 2021-12-16
EP3901470B1 (en) 2023-02-15
EP3901470A1 (en) 2021-10-27
EP3901470A4 (en) 2021-12-29
US11994148B2 (en) 2024-05-28
AU2018453648B2 (en) 2022-10-06
TW202024487A (zh)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95902B (zh) 离心式鼓风机、鼓风装置、空调装置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TWI676741B (zh) 離心式送風機、送風裝置、空調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JP7031061B2 (ja) 遠心送風機、送風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1247345B (zh) 离心送风机、送风装置、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2601892B (zh) 离心送风机、送风装置、空调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
TWI832906B (zh) 離心式送風機、空調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CN113195903B (zh) 离心式鼓风机、鼓风装置、空调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2930444B (zh) 涡轮风扇、送风装置、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JP7301236B2 (ja) 遠心送風機のスクロールケーシング、このスクロールケーシングを備えた遠心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22009001A (ja)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