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87954A - 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87954A CN113187954A CN202110477797.4A CN202110477797A CN113187954A CN 113187954 A CN113187954 A CN 113187954A CN 202110477797 A CN202110477797 A CN 202110477797A CN 113187954 A CN113187954 A CN 1131879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supply
- supply pipe
- track
- pipe
- construction meth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00—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Repairing or join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024—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land, e.g. above the ground
- F16L1/028—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land, e.g. above the ground in the ground
- F16L1/036—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land, e.g. above the ground in the ground the pipes being composed of sections of short leng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04—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 B66C13/08—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for depositing loads in desired attitudes or posi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00—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Repairing or join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024—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land, e.g. above the ground
- F16L1/06—Accessories therefor, e.g. anch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00—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Repairing or join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024—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land, e.g. above the ground
- F16L1/06—Accessories therefor, e.g. anchors
- F16L1/09—Accessories therefor, e.g. anchors for bringing two tubular members closer to each oth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Handling Of Build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采用分区开挖,并利用待开挖区储存待安装轨道的方式,充分的利用了施工现场空间,也使轨道之间无需额外留出水管的储存区域,为轨道与灌注桩的连接提供了基础;而灌注桩一方面可以形成支护效果,便于后续的开挖施工,另一方面为轨道的安装提供了基础,使轨道能稳定的安装于开挖区域的两侧;待开挖之后,可以通过搭载于轨道的龙门式输送设备抓取临时储放区的给水管,进行快速、稳定的水管输送,从而有效的降低甚至消除了因土质松软而造成的给水管输送安全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管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球墨铸铁管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给水管材之一,被大量应用于供水、排水、输气、输油等各个领域,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其生产技术、安装技术、维护使用技术也日趋完善,特别是大口径球墨铸铁管在长距离、大流量介质输送领域中更是表现突出,该大口径为直径大于DN1000mm。但是,受其自身材质特性限制,其安装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对现场施工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排水、基坑支护、水管连接等条件要求苛刻,不易实施,或者成本较大。
球墨铸铁管给水管的安装主要包括:管沟开挖、管沟排水与支护、水管铺设与对接、回填。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若需要在河谷地区进行水管铺设时,因河谷地区土质松软、地下水水位较高,而大口径球墨铸铁管的因其管材自重较大,简单采用工程机械吊装,容易产生下陷倾斜、倒伏等稳定性问题,不仅容易导致水管对接困难、碰撞损伤,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河谷地区水管施工的安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 现场布局,划线标出需开挖管沟区域的边界,在管沟区域的两侧设植桩区域,并沿管沟延伸方向浅挖形成植桩带;
步骤S2 植桩,沿植桩带植入灌注桩,且在灌注过程中装入穿过多个灌注桩的校直杆;
步骤S3搭建输送设备,该输送设备包括轨道和至少两个龙门架,所述轨道搭建于管沟两侧的地面,所述龙门架沿轨道排布,所述龙门架包括架体、带动架体沿轨道行走的行走机构、以及用于吊起给水管并沿龙门架覆盖范围移动的搬运机构;
轨道安装时,将轨道通过校直杆校直之后,与灌注桩固定并支撑于地面;
步骤S4管沟开挖,将管沟的开挖区域分为开挖区和待开挖区,将待开挖区最靠近开挖区的区域设为临时储放区,临时储放区放置给水管;
步骤S5设置降水结构,并清除管沟内的水;
步骤S6设管沟支护;
步骤S7 给水管安装,通过输送设备将给水管从临时储放区的吊取,并转移至安装位置进行对接安装;
步骤S8沟槽回填,在回填的同时,将待开挖区再次划定为开挖区、待开挖区和临时储放区,并重复步骤1-8直至所有水管安装完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植入的灌注桩一方面可以形成支护效果,便于后续的开挖施工,另一方面为轨道的安装提供了基础,使轨道能稳定的安装于开挖区域的两侧,而校直杆也充分的使轨道的衔接保持一致,提高输送设备在轨道上的运行稳定;待开挖之后,可以通过搭载于轨道的龙门式输送设备抓取临时储放区的给水管,进行快速、稳定的水管输送,从而有效的降低甚至消除了因土质松软而造成的给水管输送安全影响。
此外,采用分区开挖,并利用待开挖区储存待安装轨道的方式,充分的利用了施工现场空间,也使轨道之间无需额外留出水管的储存区域,为轨道与灌注桩的连接提供了基础。
可选的,步骤S2中相邻的校直杆的端部之间紧密套有校直套,安装时使多根校直杆的朝向保持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灌注桩完全凝固之前,校直杆可以进行一定的偏移调整,且相邻的校直杆可通过校直套进行限定,校直套将保持校直杆相互保持既定的方向,而该偏移产生的空隙也将由未凝固的灌注桩自密实补充;如此可以为轨道的搭设提供矫正基础,使轨道保持直线状态,从而使是输送设备运行稳定。
可选的,所述轨道由多个首尾相连的单元模块组成,所述单元模块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底套和夹板,夹板分布于底套沿校直杆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夹板夹持于校直杆,所述底套套接于灌注桩的顶部并通过灌注水泥浆与灌注桩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板与校直杆的配接为轨道提供定位基础,底套与灌注桩通过水泥浆固定后可使轨道与灌注桩成为受力整体,从而为龙门架提供稳定的支撑基础。
可选的,所述底套的周侧壁的上部设有灌浆孔,底套底端的周侧设有第一法兰接头,底套的下侧设有辅套,辅套顶部的周侧设有与第一法兰接头对接的第二法兰接头。辅套的内径与底套的内径相同,辅套的内腔向外凹陷设有环形的凹槽,底套的底端覆盖凹槽于辅套顶端的开口,辅套于凹槽处的内壁向外凹陷形成与凹槽接壤的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浆浇筑之前由夹板定位和限位,水泥浆凝固之后由水泥提供固定,并由水泥在耳槽和凹槽形成的结构进一步加强止旋和阻止底套向上脱离的限位;有效的提高了轨道的承载能力和抗偏转能力,而分离式的辅套和底套可以方便后续与灌注桩的分离。
可选的,所述轨道固定有沿垂向或斜向校直杆方向延伸的枕臂,枕臂沿轨道的长度方向分布有多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枕臂可与地面或其他铺装结构进行抵接支撑,提高轨道的抗偏转性能。
可选的,所述枕臂斜向于轨道,步骤S3的搭建输送设备包括步骤S3.1轨道安装,先沿灌注桩分布方向铺设砂石,之后在地面沿灌注桩分布方向铺设枕木;灌注桩的周侧的地面下挖成一道环槽,而后安装轨道,使底套套接并支撑于灌注桩同时枕臂支撑于枕木,枕木与枕臂交错且同一个枕臂至少抵接两根枕木,此时底套的底端接近环槽的槽底但不与环槽的槽底接触,夹板夹持校直杆,螺杆穿过校直装杆下方的区域将夹板拉紧,并使夹板的内壁抵触于校直杆的外壁;之后通过灌浆孔向底套与灌注桩之间的间隙灌注水泥浆直至完全填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枕木可以为枕臂提供刚性偏柔性的支撑,一方面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在枕臂位置存在一定偏差的时候可以提供一定的形变补偿,而枕木与枕臂的两两交错抵接,一方面可以降低应力集中,加强支撑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相邻枕臂的高度参照物相同,降低轨道的高度起伏,加强稳定性。
可选的,相邻龙门架之间固定有多个伸缩臂以及至少两个第一电动推杆,伸缩臂和第一电动推杆的端部均通过螺栓与龙门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使龙门架可以根据水管规格不同进行相应的间距调整,如此两个龙门架可以将吊装部位调整至水管最合适吊装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龙门架为两个,两个龙门架的搬运机构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有L形的悬臂,悬臂的末端朝向下方,其中靠近轨道始端的龙门架设有穿设于悬臂的矫正臂,该悬臂的顶部设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杆穿过悬臂并与位于悬臂内的矫正臂的顶部固定,矫正臂的底部固定有两根相互呈V形的支杆,支杆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矫正轮,矫正轮可沿轨道的长度方向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悬臂结构可拉开矫正臂与龙门架之间的间距,在龙门架上的行车进行吊装操作时,悬臂随搬运机构一同运动,在被吊起的水管到达安装位置附近时,可通过矫正轮与已安装的水管进行匹配定位,从而有效提高水管之间的对位精准度,提高操作便利性。
可选的,步骤S7 的给水管安装,通过输送设备将给水管从临时储放区的吊取,并转移至安装位置后,移动输送设备的行车并下放矫正臂,使矫正臂上的矫正轮刚好抵触上一节给水管的周侧壁,之后延轨道方向移动行车,使被搬运的给水管移动至与上一节给水管对接的位置进行对接安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矫正轮与已安装的水管进行匹配定位,从而有效提高水管之间的对位精准度,提高操作便利性。
可选的,相邻给水管的对接还包括如下步骤:先清理承口、插口、胶圈,然后上胶圈、排布水管,并在插口外表和胶圈上打润滑剂,之后对给水管进行顶推使之插入承口,最后,要对衔接处进行检查;对于胶圈安装,在完成承口和胶圈的清理之后,弯曲胶圈成梅花或s型并装入槽内,为了保证胶圈不翘不扭,应对胶圈一周进行按压或是锤实,要让胶圈均匀平整的卡在槽内;在插承对接安装之前,需涂抹润滑剂,最后,沿直线方向进行水管的安装时,保持接口的环向间隙均匀,保证承插口间的纵向间隙大于等于3mm,在插入完成之后还应对临近的两个接口进行复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有效的降低胶圈安装时的磨损,使胶圈在安装完成后保持较好的密封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采用分区开挖,并利用待开挖区储存待安装轨道的方式,充分的利用了施工现场空间,也使轨道之间无需额外留出水管的储存区域,为轨道与灌注桩的连接提供了基础;而灌注桩一方面可以形成支护效果,便于后续的开挖施工,另一方面为轨道的安装提供了基础,使轨道能稳定的安装于开挖区域的两侧;待开挖之后,可以通过搭载于轨道的龙门式输送设备抓取临时储放区的给水管,进行快速、稳定的水管输送,从而有效的降低甚至消除了因土质松软而造成的给水管输送安全影响。
2.夹板与校直杆的配接为轨道提供定位基础,底套与灌注桩通过水泥浆固定后可使轨道与灌注桩成为受力整体,从而为龙门架提供稳定的支撑基础,保证后期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的施工流程图。
图2是本实施的管沟及灌注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的给水管及输送设备的整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施的轨道及灌注桩的整体结构图。
图5是本实施的轨道于灌注桩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施的图5在A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施的龙门架的整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轨道;11、底套;111、灌浆孔;112、第一法兰接头;12、夹板;121、螺杆;13、辅套;131、第二法兰接头;132、凹槽;133、耳槽;14、枕臂;15、枕木;
2、龙门架;21、架体;211、横梁;212、脚架;22、行走机构;221、行走轮;222、驱动电机;23、搬运机构;24、伸缩臂;25、第一电动推杆;26、悬臂;261、配重块;27、矫正臂;28、第二电动推杆;29、支杆;291、矫正轮;
3、管沟;31、给水管;
4、植桩带;
5、灌注桩;51、校直杆;52、校直套;
6、竹跳板杆架;
10、输送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参照图1,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 现场布局,参照图2,划线标出需开挖管沟3区域的边界,在管沟3区域的两侧设植桩区域,并沿管沟3延伸方向浅挖形成植桩带4,该植桩带4的深度不超过0.5米。
步骤S2 植桩,沿植桩带4植入灌注桩5,且在灌注过程中装入穿过多个灌注桩5的校直杆51,校直杆51穿过的灌注桩5的数量视灌注桩5的密集程度而定。相邻的校直杆51的端部之间紧密套有校直套52,使多根校直杆51的朝向保持一致。
步骤S3参照图3,搭建输送设备10,该输送设备10包括轨道1和至少两个龙门架2,轨道1搭建于管沟3两侧的地面,龙门架2本实施例以两个为例,每个龙门架2的两端分别连于其中一条轨道1。
对于轨道1:
参照图3和图4,轨道1由多个首尾相连的单元模块组成,每个单元模块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底套11和夹板12,夹板12分布于底套11沿校直杆51长度方向的两侧。
底套11的周侧壁的上部设有灌浆孔111,参照图5和图6,底套11底端的周侧设有第一法兰接头112,底套11的下侧设有辅套13,辅套13顶部的周侧设有与第一法兰接头112对接的第二法兰接头131。辅套13的内径与底套11的内径相同,辅套13的内腔向外凹陷设有环形的凹槽132,底套11的底端覆盖凹槽132于辅套13顶端的开口,辅套13于凹槽132处的内壁向外凹陷形成与凹槽132接壤的耳槽133。参照图4和图6,辅套13由互成对称的单元套组成,两个单元套的分界面为两个耳槽133的对称面。底套11和辅套13一般事先组装完成,在施工现场可以直接整体使用。
参照图4,夹板12包括两块单元板,校直杆51可嵌于两块单元板之间,夹板12设有至少一组将两块单元板拉紧的螺杆121和螺母,螺杆121横穿两块单元板。
参照图3和图4,轨道1沿垂向或斜向校直杆51方向延伸固定有枕臂14,本实施例以相对与轨道1长度方向的夹角成45°为例,枕臂14沿轨道1的长度方向分布有多根。
步骤S3.1轨道1安装:
先沿灌注桩5分布方向铺设砂石,之后沿灌注桩5分布方向铺设枕木15。
灌注桩5的周侧的地面下挖成一道环槽,而后安装轨道1,使底套11套接并支撑于灌注桩5,同时枕臂14支撑于枕木15,枕木15与枕臂14交错且同一个枕臂14至少抵接两根枕木15,同一根枕木15也支撑两个枕臂14。此时底套11的底端接近环槽的槽底但不与环槽的槽底接触,夹板12夹持校直杆51,螺杆121穿过校直装杆下方的区域将夹板12拉紧,并使夹板12的内壁抵触于校直杆51的外壁。之后通过灌浆孔111向底套11与灌注桩5之间的间隙灌注水泥浆直至完全填满。
对于龙门架2:
参照图3和图7,龙门架2包括架体21、行走机构22和搬运机构23,架体21包括横梁211和位于横梁211两端的脚架212。行走机构22连于脚架212使架体21沿轨道1行走,搬运机构23位于横梁211用以吊起给水管31并沿横梁211移动。
行走机构22可为任意一种拖动或推动架体21移动并具备轮的驱动结构,本实施例的行走机构22包括行走轮221和驱动电机222,脚架212的水平两端各分布两个行走轮221,行走轮221与轨道1相匹配,驱动电机222与行走轮221通过链传动连接。
搬运机构23可为带有吊缆的行车或带有机械臂的行车,本实施例以带吊缆的行车为例。
两个龙门架2沿轨道1排布,两个龙门架2之间固定有多个伸缩臂24以及至少两个第一电动推杆25,该伸缩臂24不自带动力仅作为支撑并提供沿轨道1长度方向的直线导向,本实施例的伸缩臂24以横梁211和脚架212各分布两个为例,本实施例的第一电动推杆25以两个为例且分别连于脚架212,该第一电动推杆25选用重型工业级电动推杆。伸缩臂24和第一电动推杆25的端部均通过螺栓与龙门架2可拆卸连接。
两个龙门架2的搬运机构23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有L形的悬臂26,悬臂26的末端朝向下方,其中靠近轨道1末端的悬臂26固定有配重块261,靠近轨道1始端的龙门架2设有穿设于悬臂26的矫正臂27,该悬臂26的顶部设有第二电动推杆28,第二电动推杆28的伸缩杆穿过悬臂26并与位于悬臂26内的矫正臂27的顶部固定,矫正臂27的底部固定有两根相互呈V形的支杆29,支杆29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矫正轮291,矫正轮291可沿轨道1的长度方向转动。
步骤S3.2龙门架2安装:
将两个龙门架2分别安装至轨道1,而后依次将伸缩臂24通过螺栓与龙门架2固定,其后将第一电动推杆25与两个龙门架2固定。此时矫正臂27和行车的绳缆均保持在最高位置。
步骤S4管沟3开挖,将管沟3的开挖区域分为开挖区和待开挖区,将待开挖区最靠近开挖区的区域设为临时储放区,临时储放区放置给水管31。之后对开挖区进行开挖,要求沟底无起伏,开挖过程中要及时的对管沟3进行排水且开挖后,管沟3的宽度需满足水管31放好后两侧留有20-30cm的余地,并尽可能杜绝管沟3积水。
步骤S5设置降水结构,根据实际现场需求选择降水方式并设置对应的降水结构,施工排水可分为基坑排水或施工现场排水。基坑可采用井点、管井、明沟等方式排水;施工现场可采用无组织或者有组织排水,如明沟、水管31、自然或机械抽排水等。
步骤S6设管沟3支护,管沟3的两侧壁的斜坡覆盖竹跳板杆架6,竹跳板杆架6与灌注桩5之间通过杆件配合卡箍或牛腿固定,竹跳板与斜坡之间通过锚杆连接。
步骤S7 给水管31安装,通过输送设备10将给水管31从临时储放区的吊取,并转移至安装位置,移动输送设备10的行车并下放矫正臂27,使矫正臂27上的矫正轮291刚好抵触上一节给水管31的周侧壁,之后延轨道1方向移动行车,使被搬运的给水管31移动至与上一节给水管31对接的位置进行对接安装。
球墨铸铁管给水管31的连接方式主要有T型柔性连接、K型连接、法兰盘连接三种。本实施例以T型柔性连接为例,该方式的安装顺序先清理承口、插口、胶圈,然后上胶圈、排布水管31,并在插口外表和胶圈上打润滑剂,之后对给水管31进行顶推使之插入承口,最后,对衔接处进行检查。
对于胶圈安装,在完成承口和胶圈的清理之后,弯曲胶圈成梅花或s型并装入槽内,为了保证胶圈不翘不扭,应对胶圈一周进行按压或是锤实,要让胶圈均匀平整的卡在槽内。最后,沿直线方向进行水管31的安装时,应尽量保持接口的环向间隙均匀,应保证承插口间的纵向间隙大于等于3mm,推入的深度要达到标记环,在插入完成之后还应对临近的两个接口进行复查。
为了保证施工的可靠性,润滑剂应当对胶圈以及水质无害,安装前要保证胶圈对润滑剂的浸透率达到95%以上,本实施例润滑剂为肥皂水或植物油。
由于对给水管31有一定程度的损害,施工中,不能用钢丝绳等硬质材料吊装管材。为了防止水管31的沥青层被勒伤,针对不同管材,吊装时要针对性的使用吊装带、衬布、海绵等方式对沥青层进行保护。水管31下沟安装前,要确认柔性接口及管件承口的内工作面、插口的外工作面光滑平整,没有沟渠、飞刺等表面缺陷,除此之外,还应清除承口内部的油污、铸瘤等
在水管31对接完成后,使用细粒土进行回填,以杜绝水管31的已有防腐层的破坏。在水管31上下表面上下50cm的范围内铺设细砂,避免水管31受到挤压损坏。
之后依次对开挖区的水管31进行对接。
步骤S8沟槽回填,在土质好的地段采用原土回填,并逐层压实,在土质较差地段采用米砂回填,并保证水压试验前,水管31两侧及管顶以上回填高度不小于0.5m,水压试验结束合格后,及时回填其余部分。
在回填的同时,将待开挖区再次划定为开挖区、待开挖区和临时储放区,并重复步骤1-8直至所有水管31安装完毕。
步骤S9水管31试压、冲洗和消毒
步骤S9.1
水压试验
为了保证施工和水管31铺设能够正常的投入使用,对于新建成的给水管31的最后一道检测工序就是水压试验,水压试验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每两个弯头承插管之间为一试压段,在试压段的两端各装盘承和盘插短节,在试压段的两端装高颈钢法兰盲板,并使用一根DN40钢管用来注水、排气、放水,此钢管通过钻眼接在盲板上。
(2)注水前应当注意检查各项准备,确保无误,方可注水。在注满水并且将管内空气排尽之后,缓慢升压。一般来讲,水管31和附件的合格标准在试验压力1MPa,且实验过程中9分钟内压力降低的幅度不应超过0.05Mpa。
(3)特别的,在冬季低温情况进行水压试验时,要采取额外的防冻措施。
在即将注水试压的临时水管31上,可包裹保温层,试验完毕结束用水时应尽快将水放空,还可适当加高水管31回填土,并且使用草帘等将暴露的接口包严以保证温度。
(4)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后背、支撑以及管端等附近在整个水压试验期间不得站人,停止升压之后,方可进行检查。
(5)由于施工场地取水较为困难,若附近无水源,需要水车将试压水拉运至现场,为节约用水,每一段试压水尽量保存,用于下一段试压。
步骤S9.2 水管31清洗
在施工时,为防止动物勿钻入给水管31道,造成水管31污染,每天水管31施工完成后,需人工清理,将杂物清除,最后封堵管口。
由于施工水管31较长,为节约用水,在水管31整体贯通后,做水管31整体清洗,使用水流进行整体连续清洗,当出水口出水的浊度、色度与进水口一致时,可以认为清洗合格。
特别的,冲洗前要针对给水管31系统内装有仪表的情况设计一定的保护措施,以避免防止堵塞或者水管31损坏,冲洗之后还应记录冲洗的相关资料。
步骤S9.3水管31消毒
对于整体贯通并且冲洗合格后的水管31,使用消毒水浸泡24小时后放走消毒水,然后使用清水沖洗,消毒水通常使用氯离子含量不少于20mgL的清洁水。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 现场布局,划线标出需开挖管沟(3)区域的边界,在管沟(3)区域的两侧设植桩区域,并沿管沟(3)延伸方向浅挖形成植桩带(4);
步骤S2 植桩,沿植桩带(4)植入灌注桩(5),且在灌注过程中装入穿过多个灌注桩(5)的校直杆(51);
步骤S3搭建输送设备(10),该输送设备(10)包括轨道(1)和至少两个龙门架(2),所述轨道(1)搭建于管沟(3)两侧的地面,所述龙门架(2)沿轨道(1)排布,所述龙门架(2)包括架体(21)、带动架体(21)沿轨道(1)行走的行走机构(22)、以及用于吊起给水管(31)并沿龙门架(2)覆盖范围移动的搬运机构(23);
轨道(1)安装时,将轨道(1)与灌注桩(5)固定并支撑于地面;
步骤S4管沟(3)开挖,将管沟(3)的开挖区域分为开挖区和待开挖区,将待开挖区最靠近开挖区的区域设为临时储放区,临时储放区放置给水管(31);
步骤S5设置降水结构,并清除管沟(3)内的水;
步骤S6设管沟(3)支护;
步骤S7 给水管(31)安装,通过输送设备(10)将给水管(31)从临时储放区的吊取,并转移至安装位置进行对接安装;
步骤S8沟槽回填,在回填的同时,将待开挖区再次划定为开挖区、待开挖区和临时储放区,并重复步骤1-8直至所有水管安装完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相邻的校直杆(51)的端部之间紧密套有校直套(52),安装时使多根校直杆(51)的朝向保持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由多个首尾相连的单元模块组成,所述单元模块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底套(11)和夹板(12),夹板(12)分布于底套(11)沿校直杆(51)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底套(11)套接于灌注桩(5)的顶部并通过灌注水泥浆与灌注桩(5)固定,所述夹板(12)夹持于校直杆(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套(11)的周侧壁的上部设有灌浆孔(111),底套(11)底端的周侧设有第一法兰接头(112),底套(11)的下侧设有辅套(13),辅套(13)顶部的周侧设有与第一法兰接头(112)对接的第二法兰接头(131);辅套(13)的内径与底套(11)的内径相同,辅套(13)的内腔向外凹陷设有环形的凹槽(132),底套(11)的底端覆盖凹槽(132)于辅套(13)顶端的开口,辅套(13)于凹槽(132)处的内壁向外凹陷形成与凹槽(132)接壤的耳槽(1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固定有沿垂向或斜向校直杆(51)方向延伸的枕臂(14),枕臂(14)沿轨道(1)的长度方向分布有多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臂(14)斜向于轨道(1),步骤S3的搭建输送设备包括步骤S3.1轨道(1)安装,先沿灌注桩(5)分布方向铺设砂石,之后沿灌注桩(5)分布方向铺设枕木(15);灌注桩(5)的周侧的地面下挖成一道环槽,而后安装轨道(1),使底套(11)套接并支撑于灌注桩(5),同时枕臂(14)支撑于枕木(15),枕木(15)与枕臂(14)交错且同一个枕臂(14)至少抵接两根枕木(15),此时底套(11)的底端接近环槽的槽底但不与环槽的槽底接触,夹板(12)夹持校直杆(51),螺杆(121)穿过校直装杆下方的区域将夹板(12)拉紧,并使夹板(12)的内壁抵触于校直杆(51)的外壁;之后通过灌浆孔(111)向底套(11)与灌注桩(5)之间的间隙灌注水泥浆直至完全填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龙门架(2)之间固定有多个伸缩臂(24)以及至少两个第一电动推杆(25),伸缩臂(24)和第一电动推杆(25)的端部均通过螺栓与龙门架(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2)为两个,两个龙门架(2)的搬运机构(23)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有L形的悬臂(26),悬臂(26)的末端朝向下方,其中靠近轨道(1)始端的龙门架(2)设有穿设于悬臂(26)的矫正臂(27),该悬臂(26)的顶部设有第二电动推杆(28),第二电动推杆(28)的伸缩杆穿过悬臂(26)并与位于悬臂(26)内的矫正臂(27)的顶部固定,矫正臂(27)的底部固定有两根相互呈V形的支杆(29),支杆(29)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矫正轮(291),矫正轮(291)可沿轨道(1)的长度方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 的给水管(31)安装,通过输送设备(10)将给水管(31)从临时储放区的吊取,并转移至安装位置后,移动输送设备(10)的行车并下放矫正臂(27),使矫正臂(27)上的矫正轮(291)刚好抵触上一节给水管(31)的周侧壁,之后延轨道(1)方向移动行车,使被搬运的给水管(31)移动至与上一节给水管(31)对接的位置进行对接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给水管(31)的对接还包括如下步骤:先清理承口、插口、胶圈,然后上胶圈、排布水管,并在插口外表和胶圈上打润滑剂,之后对给水管(31)进行顶推使之插入承口,最后,要对衔接处进行检查;对于胶圈安装,在完成承口和胶圈的清理之后,弯曲胶圈成梅花或s型并装入槽内,为了保证胶圈不翘不扭,对胶圈一周进行按压或是锤实,让胶圈均匀平整的卡在槽内;在插承对接安装之前,需涂抹润滑剂,最后,沿直线方向进行水管的安装时,保持接口的环向间隙均匀,保证承插口间的纵向间隙大于等于3mm,在插入完成之后对临近的两个接口进行复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77797.4A CN113187954B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77797.4A CN113187954B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87954A true CN113187954A (zh) | 2021-07-30 |
CN113187954B CN113187954B (zh) | 2022-08-23 |
Family
ID=76982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77797.4A Active CN113187954B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8795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16597A (zh) * | 2022-02-22 | 2022-05-20 | 苏州庞源建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塔机平衡重锁紧装置及其锁紧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65236A (en) * | 1974-03-28 | 1977-02-23 | Saipem Spa | Apparatus for handling pipes |
KR100808676B1 (ko) * | 2007-06-29 | 2008-03-03 | 김형용 | 흄관 매설 시공공법 |
CN205772854U (zh) * | 2016-05-31 | 2016-12-07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吊装钢桁梁节段的门式吊机的行走轨道支撑 |
CN107191676A (zh) * | 2017-07-11 | 2017-09-22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埋地管道施工方法 |
CN108223910A (zh) * | 2017-12-15 | 2018-06-29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球墨铸铁管穿越含水土壤层的施工方法 |
CN209998668U (zh) * | 2019-03-12 | 2020-01-31 | 北京首都机场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管道组矫正连接工具 |
CN112627234A (zh) * | 2020-12-07 | 2021-04-09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设备及方法 |
-
2021
- 2021-04-29 CN CN202110477797.4A patent/CN1131879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65236A (en) * | 1974-03-28 | 1977-02-23 | Saipem Spa | Apparatus for handling pipes |
KR100808676B1 (ko) * | 2007-06-29 | 2008-03-03 | 김형용 | 흄관 매설 시공공법 |
CN205772854U (zh) * | 2016-05-31 | 2016-12-07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吊装钢桁梁节段的门式吊机的行走轨道支撑 |
CN107191676A (zh) * | 2017-07-11 | 2017-09-22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埋地管道施工方法 |
CN108223910A (zh) * | 2017-12-15 | 2018-06-29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球墨铸铁管穿越含水土壤层的施工方法 |
CN209998668U (zh) * | 2019-03-12 | 2020-01-31 | 北京首都机场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管道组矫正连接工具 |
CN112627234A (zh) * | 2020-12-07 | 2021-04-09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设备及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16597A (zh) * | 2022-02-22 | 2022-05-20 | 苏州庞源建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塔机平衡重锁紧装置及其锁紧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87954B (zh) | 2022-08-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14931B (zh) | 一种装配式竖向盾构环型基桩与施工方法 | |
CN110924961B (zh) | 一种盾构机下穿既有车站始发的施工方法 | |
CN110258582B (zh) | 基于钢管桩与拉森钢板的斜支撑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WO2018133740A1 (zh) | 一种地下建筑及其施工法 | |
CN114483056B (zh) | 塌腔高度15m以内高铁浅埋隧道塌方冒顶洞内处理方法 | |
CN111560958A (zh) | 粉质黏土地层富水深基坑施工工法 | |
CN112064751A (zh) | 一种排水管线的深沟槽施工方法 | |
CN113187954B (zh) | 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 | |
CN114808924B (zh) | 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 |
CN115262730A (zh) | 一种雨污水管道的施工方法 | |
JP5315555B2 (ja) | 連設型ベルトコンベア、及びそのベルトコンベアを備えたアンダーパス構造躯体構築装置、並びに、そのアンダーパス構造躯体構築装置を用いたエレメント牽引掘進工法 | |
CN108842788B (zh) | 劲芯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法 | |
CN107724499A (zh) | 污水管道的施工方法与基座 | |
CN118110193A (zh) | 复杂地质陆上大直径沉井全过程施工工法 | |
JP2515888B2 (ja) | 海上構造物を築造するための鋼管杭の施工工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
CN116220027A (zh) | Bim辅助有筋桩与无筋桩咬合桩施工方法 | |
CN116427942A (zh) | 一种核电站排水隧洞盾构斜向始发方法 | |
CN111577294B (zh) | 复杂地形陡峭岩体逆作洞门隧道进洞及施工方法 | |
CN115217133A (zh) | 一种临海地区基坑排水系统施工工艺 | |
CN113404043A (zh) | 一种适用于溶洞地质的全回转全套管钻机施工方法 | |
CN208870043U (zh) | 上跨既有隧道的防基坑隆起的加固结构 | |
CN112681345A (zh) | 一种骨架护坡预制块安装工艺 | |
CN111456143A (zh) | 一种综合管廊的明挖施工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 |
WO2010104235A1 (ko) | 강재 케이싱 토류벽을 이용한 지하광장 및 해저광장 굴착공법 | |
CN115324039B (zh) | 简易基桩的施工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