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85121B - 一种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85121B
CN113185121B CN202110518637.XA CN202110518637A CN113185121B CN 113185121 B CN113185121 B CN 113185121B CN 202110518637 A CN202110518637 A CN 202110518637A CN 113185121 B CN113185121 B CN 1131851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oxide
heat insulation
prepared
m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186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85121A (zh
Inventor
杨华洪
马昌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ott Beij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ott Beij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ott Beij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ott Beij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186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851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85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5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85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5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00Ingredients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manufacture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00Ingredients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manufacture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 C03C1/02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3C1/026Pelletisation or prereacting of powdered raw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00Ingredients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manufacture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 C03C1/04Opacifiers, e.g. fluorides or phosphates; Pig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浮法玻璃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硅砂、氧化钠、石灰石、氧化镁、长石、着色剂、隔热添加剂,隔热添加剂为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中的至少两种,混合氧化物为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中的至少两种;本申请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各原料混合得到混合料;(2)将混合料加热熔化澄清得到玻璃液;(3)将玻璃液冷却成型,然后进行退火,即得。本申请制得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是一种隔热性能稳定的HTI隔热玻璃,红外线、紫外线吸收性强,隔热性能较佳。

Description

一种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浮法玻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上有三种类型的平板玻璃:平拉玻璃、浮法玻璃、压延玻璃,其中浮法玻璃在目前平板玻璃生产总类中占90%以上,是一般建筑玻璃中的基础建筑材料。浮法玻璃是指使用漂浮法制作的玻璃,是把熔化形成的玻璃液倒在比重大于玻璃液的液态锡表面使玻璃成型,与其他机械制法相比,能够减少因机械振动而产生的玻璃不均匀的情况发生。浮法玻璃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配料、熔化、成型、镀膜、退火、切割和包装。
其中,低透光的浮法玻璃又叫隐私玻璃或HTI隔热玻璃,常作为汽车用的后侧玻璃和后玻璃,隐私玻璃是一种有色玻璃,透射灰色、绿色、蓝色等,通过在玻璃材料中添加一定的着色剂,可吸收从紫外区域到红外区域波长范围的太阳光线,降低太阳热穿过玻璃的透射性。
申请公布号为CN102765880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浮法玻璃,玻璃组成及重量百分比为SiO2 71.7-71.9%,Al2O3 0.8-1.1%,Fe2O3 0.1-0.13%,CaO 8.5-8.8%,MgO3.8-4.2%,R2O 14-14.5%,SO3 0.18-0.25%,R为K和/或Na。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浮法玻璃组成中能够吸收红外线的元素较少,从而导致浮法玻璃的隔热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浮法玻璃的隔热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硅砂60-75份,氧化钠10-15份,石灰石10-15份,氧化镁0.5-6份,长石0.5-2.5份,着色剂0.5-2份,隔热添加剂0.2-1.5份,所述隔热添加剂为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中的至少两种,所述混合氧化物为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中的至少两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原料中加入着色剂,着色剂的加入能够调节玻璃的红外线、紫外线吸收能力,能够降低可见光穿过玻璃的透射率,进而提高玻璃的隔热性。同时,隔热添加剂为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中的至少两种,氧化锡锑在波长为2.0μm附近有一个共振吸收峰,能够屏蔽产生热量的近红外光,隔热性能较佳,混合氧化物由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中的至少两种组成,红外吸收性和隔热性能增加,锗通过对红外线的高吸收起到隔热的效果,同时能够增加玻璃的致密性,提高玻璃的堆积密度,隔热添加剂与着色剂的相互配合,共同提高玻璃的隔热性能。
优选的,所述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硅砂65-70份,氧化钠11-13份,石灰石11-13份,氧化镁2-4份,长石1-2份,着色剂1-1.5份,隔热添加剂0.5-1份,所述隔热添加剂为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中的至少两种,所述混合氧化物为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中的至少两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玻璃的各原料比例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使得各原料之间的比例搭配更加合理,充分发挥着色剂与隔热添加剂对于玻璃的作用,降低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提高玻璃的隔热性能。
优选的,所述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质量比(2-4):(3-5):(5-7)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氧化锡锑应用在玻璃中能够增加玻璃的隔热性能,但同时能够增加玻璃的透光率,隔热添加剂中锗、混合氧化物的占比相对氧化锡锑较大,能够大幅度提高红外线的反射率和紫外、红外的吸收性,从而进一步能够增加玻璃的隔热性能。
优选的,所述混合氧化物由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按质量比(2-6):(3-5):(1-3)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三氧化钼为主体,掺入三氧化钨和少量的二氧化钒使得玻璃的传热变得稳定,同时能够增加玻璃对红外、紫外的吸收性,从而降低玻璃的透光率,进一步提高玻璃的隔热性能。
优选的,所述锗的平均粒径小于25n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锗粒径越小,锗粒子熔化速度越快,从而锗粒子之间的结合强度更高,进而锗粒子反射红外线的效率越高,玻璃中锗的堆积密度越高,从而制得的玻璃致密度越高,对于红外线的阻隔作用更强,从而使得玻璃的隔热性能更佳。
优选的,所述着色剂由二氧化钛、氧化钴、氧化锡按质量比(3-6):(4-8):(5-9)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氧化钛能够吸收紫外线并降低可见光透过率,但对红外线不吸收且不影响可见光透过率,氧化钴不能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但能降低可见光透过率,氧化锡能够吸收红外线,但对紫外线吸收较弱且不影响可见光透过率,因此将三者进行复配,能够降低可见光透过率,增加对紫外线、红外线的吸收性,提高玻璃的隔热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硅砂、氧化钠、石灰石、氧化镁、长石、着色剂、隔热添加剂充分混合得到混合料;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在1450-1630℃下加热熔化,澄清得到玻璃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玻璃液冷却成型,然后进行退火,即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熔化澄清温度较制备普通玻璃的温度高,能够增加玻璃液中气泡的流动性,从而使得澄清后得到的玻璃液气泡更少,进而制得的玻璃性能更加优良。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隔热添加剂为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中的至少两种,所述混合氧化物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S1.将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混合均匀后,加入分散剂、溶剂进行球磨分散,得到混合料一;
S2.将S1制得的混合料一在950-1100℃进行煅烧,随后冷却,得到混合料二;
S3.对S2中的混合料二进行研磨和过筛,即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进行充分混合,随后加入分散剂、溶剂进行球磨分散,使得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的粒径更小,同时使得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与分散剂、溶剂结合度更高,进而得到对红外吸收性更强的混合氧化物。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原料中加入着色剂和隔热添加剂,着色剂和隔热添加剂协同作用,从而降低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透过率,同时,增强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隔热性能。
2、本申请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原料中着色剂由二氧化钛、氧化钴、氧化锡复配得到,从而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增强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对紫外线、红外线的吸收性,同时降低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紫外、红外、可见光透过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原料中,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混合氧化物、锗制成;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通过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
优选的,石灰石中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56%,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为35%。
优选的,长石中氧化铝的质量分数为22%,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为65%,R2O的质量分数为12%。
优选的,混合氧化物由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按质量比(2-6):(3-5):(1-3)组成,混合氧化物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S1.将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按上述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一,加入聚乙二醇,聚乙二醇的质量为混合物一总量的0.5%,继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二,选用0.5mm的锆珠,将锆珠、无水乙醇、混合物二按5:2:3质量比混合均匀后,湿法球磨8小时,得到混合料一;
S2.将S1制得的混合料一烘干和破碎后,然后放入烧结炉中以2℃/秒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进行煅烧,恒温18小时后,再以2℃/秒的降温速率冷却至室温,制得混合料二;
S3.将S2制得的混合料二再次进行研磨,用200目振动筛过筛,得到混合氧化物。
优选的,原料还包括1-1.5重量份数的澄清剂,澄清剂为超细氧化锑、焦锑酸钠、焦磷酸钠中的至少两种,进一步优选的,原料还包括1.2重量份数的澄清剂。
优选的,原料还包括0.5-1重量份数的助熔剂,助熔剂由氧化硼、氧化铋、氧化钠按质量比(4-8):(5-9):(6-10)组成,进一步优选的,原料还包括0.7重量份数的助熔剂,进一步优选的,助熔剂由氧化硼、氧化铋、氧化钠按质量比6:7:8组成。
本申请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硅砂、氧化钠、石灰石、氧化镁、长石、着色剂、隔热添加剂依照上述比例在混料机内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加入到炉子内在1450-1630℃进行加热,直至形成澄清、无气泡的玻璃液;
(3)使步骤(2)中得到的玻璃液流入锡槽且浮在熔化的金属锡液上,在锡液上的玻璃液形成一条玻璃带,锡槽温度保持在600℃,直至玻璃带离开锡槽,之后进入退火室,退火,玻璃经过品质检查,裁切成不同尺寸,进而得到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2)中的加热温度为1580℃。
氧化镁纯度为98%,平均目数为80目。
锗具体采用折算为相应添加量的上海沪正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的纳米金属液。
三氧化钨的平均目数为800目。
超细氧化锑中氧化锑的质量分数为99.5%,白度为93.5-95.5,平均粒度为0.3-0.5。
焦锑酸钠的平均粒度为80目,其中三氧化二锑的质量分数为80%,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3%。
焦磷酸钠的平均粒度为100目。
氧化铋为三氧化二铋,纯度为99.9%,平均粒径为0.01mm。
表1原料及厂家
Figure BDA0003063015480000051
Figure BDA0003063015480000061
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硅砂6kg,氧化钠1kg,石灰石2kg,氧化镁0.05kg,长石0.25kg,着色剂0.05kg,隔热添加剂0.02kg。其中着色剂由二氧化钛、氧化钴、氧化锡按质量比3:4:5组成,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质量比2:3:5组成,混合氧化物由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按质量比2:3:1组成。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照上述比例通过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混合氧化物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得:S1.将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按上述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一,加入聚乙二醇,聚乙二醇的质量为混合物一总量的0.5%,继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二,选用0.5mm的锆珠,将锆珠、无水乙醇、混合物二按5:2:3质量比混合均匀后,湿法球磨8小时,得到混合料一;S2.将S1制得的混合料一烘干和破碎后,然后放入烧结炉中以2℃/秒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进行煅烧,恒温18小时后,再以2℃/秒的降温速率冷却至室温,得到混合料二;S3.将S2制得的混合料二再次进行研磨,用200目振动筛过筛,得到混合氧化物。
本实施例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硅砂、氧化钠、石灰石、氧化镁、长石、着色剂、隔热添加剂依照上述比例在混料机内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加入到炉子内,在1580℃下进行加热,直至形成澄清、无气泡的玻璃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玻璃液流入锡槽且浮在熔化的金属锡液上,在锡液上的玻璃液形成一条玻璃带,锡槽温度保持在600℃,直至玻璃带离开锡槽,之后进入退火室,退火,玻璃经过品质检查,裁切成不同尺寸,进而得到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硅砂7.5kg,氧化钠1.5kg,石灰石3kg,氧化镁0.6kg,长石1.25kg,着色剂0.2kg,隔热添加剂0.15kg。其中着色剂由二氧化钛、氧化钴、氧化锡按质量比3:4:5组成,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质量比2:3:5组成,混合氧化物由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按质量比2:3:1组成。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照上述比例通过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本实施例混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硅砂6.5kg,氧化钠1.1kg,石灰石2.2kg,氧化镁0.2kg,长石0.5kg,着色剂0.1kg,隔热添加剂0.05kg。其中着色剂由二氧化钛、氧化钴、氧化锡按质量比3:4:5组成,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质量比2:3:5组成,混合氧化物由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按质量比2:3:1组成。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照上述比例通过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本实施例混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硅砂7kg,氧化钠1.3kg,石灰石2.6kg,氧化镁0.4kg,长石1kg,着色剂0.15kg,隔热添加剂0.1kg。其中着色剂由二氧化钛、氧化钴、氧化锡按质量比3:4:5组成,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质量比2:3:5组成,混合氧化物由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按质量比2:3:1组成。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照上述比例通过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本实施例混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硅砂6.7kg,氧化钠1.2kg,石灰石2.4kg,氧化镁0.3kg,长石0.75kg,着色剂0.12kg,隔热添加剂0.07kg。其中着色剂由二氧化钛、氧化钴、氧化锡按质量比3:4:5组成,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质量比2:3:5组成,混合氧化物由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按质量比2:3:1组成。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照上述比例通过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
本实施例混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硅砂6.7kg,氧化钠1.2kg,石灰石2.4kg,氧化镁0.3kg,长石0.75kg,着色剂0.12kg,隔热添加剂0.07kg,澄清剂0.12kg。其中着色剂由二氧化钛、氧化钴、氧化锡按质量比3:4:5组成,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质量比2:3:5组成,混合氧化物由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按质量比2:3:1组成。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照上述比例通过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本实施例混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澄清剂由焦锑酸钠、焦磷酸钠按质量比1:1组成。
本实施例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硅砂、氧化钠、石灰石、氧化镁、长石、着色剂、隔热添加剂、澄清剂依照上述比例在混料机内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加入到炉子内,在1580℃下进行加热,直至形成澄清、无气泡的玻璃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玻璃液流入锡槽且浮在熔化的金属锡液上,在锡液上的玻璃液形成一条玻璃带,锡槽温度保持在600℃,直至玻璃带离开锡槽,之后进入退火室,退火,玻璃经过品质检查,裁切成不同尺寸,进而得到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硅砂6.7kg,氧化钠1.2kg,石灰石2.4kg,氧化镁0.3kg,长石0.75kg,着色剂0.12kg,隔热添加剂0.07kg,澄清剂0.12kg,助熔剂0.07kg。其中着色剂由二氧化钛、氧化钴、氧化锡按质量比3:4:5组成,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质量比2:3:5组成,混合氧化物由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按质量比2:3:1组成。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照上述比例通过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本实施例混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澄清剂由焦锑酸钠、焦磷酸钠按质量比1:1组成,助熔剂由氧化硼、氧化铋、氧化钠按质量比6:7:8组成。
本实施例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硅砂、氧化钠、石灰石、氧化镁、长石、着色剂、隔热添加剂、澄清剂、助熔剂依照上述比例在混料机内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加入到炉子内,在1580℃下进行加热,直至形成澄清、无气泡的玻璃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玻璃液流入锡槽且浮在熔化的金属锡液上,在锡液上的玻璃液形成一条玻璃带,锡槽温度保持在600℃,直至玻璃带离开锡槽,之后进入退火室,退火,玻璃经过品质检查,裁切成不同尺寸,进而得到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质量比4:5:7组成。
其他的均与实施例7相同。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质量比3:4:6组成。
其他的均与实施例7相同。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质量比1:4:6组成。
其他的均与实施例7相同。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按质量比1:1组成。
其他的均与实施例7相同。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氧化物由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按质量比6:5:3组成。
其他的均与实施例9相同。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氧化物由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按质量比5:4:2组成。
其他的均与实施例9相同。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氧化物由三氧化钒、三氧化钨按质量比1:1组成。
其他的均与实施例9相同。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着色剂由二氧化钛、氧化钴、氧化锡按质量比6:8:5组成。
其他的均与实施例13相同。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着色剂由二氧化钛、氧化钴、氧化锡按质量比5:6:7组成。
其他的均与实施例13相同。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着色剂由二氧化钛、氧化钴按质量比1:1组成。
其他的均与实施例13相同。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着色剂由二氧化钛、氧化铬按质量比1:1组成。
其他的均与实施例13相同。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6的不同之处在于:澄清剂由超细氧化锑、焦锑酸钠、焦磷酸钠按质量比1:2:2组成。
其他的均与实施例16相同。
对比例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硅砂6kg,氧化钠1kg,石灰石1kg,氧化镁0.05kg,长石0.05kg,着色剂0.05kg。其中着色剂由二氧化钛、氧化钴、氧化锡按质量比3:4:5组成。
本对比例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性能检测试验
(1)隔热性能检测:取实施例1-19及对比例1制得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并对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导热率λ和传热系数K进行测定,具体的测定方法为:采用FD-TC-B型导热系数测定仪,采用稳态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测量计算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样品的导热率λ和传热系数K,实验条件为室温22.5℃,加热盘温度设定为θ=75℃,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2)光学性能检测:取实施例1-19及对比例1制得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按照ISO 9050中的测试方法测定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光学性能,检测指标包括:可见光透过率(LTA)、紫外线透过率(TUV)、红外线透过率(TIR)、太阳光直接透射率(TG),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性能检测
Figure BDA0003063015480000111
Figure BDA0003063015480000121
结合实施例1以及对比例1,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隔热添加剂的加入能够明显降低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导热率和传热系数,从而制得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隔热性能较佳,同时,隔热添加剂的加入使得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紫外线透过率、红外线透过率以及太阳光直接透射率都有所降低,因此,隔热添加剂能够改善玻璃的光学性能提高玻璃的隔热性能。
结合实施例1-19,并结合表2可以得到,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原料中,通过更改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隔热性能、光学性能均有所改变,随着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原料的进一步优化,制得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隔热性能、光学性能均较佳。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2)

1.一种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硅砂 60-75份,氧化钠 10-15份,石灰石 20-30份,氧化镁 0.5-6份,长石2.5-12.5份,着色剂0.5-2份,隔热添加剂 0.2-1.5份,所述隔热添加剂由氧化锡锑、锗、混合氧化物按质量比(2-4):(3-5):(5-7)组成,所述混合氧化物由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按质量比(2-6):(3-5):(1-3)组成,所述锗的平均粒径小于25nm,所述着色剂由二氧化钛、氧化钴、氧化锡按质量比(3-6):(4-8):(5-9)组成,所述混合氧化物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得:S1.将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二氧化钒混合均匀后,加入分散剂、溶剂进行球磨分散,得到混合料一;
S2.将S1制得的混合料一在950-1100℃进行煅烧,随后冷却,得到混合料二;
S3.对S2制得的混合料二进行研磨和用200目振动筛过筛,即得。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硅砂、氧化钠、石灰石、氧化镁、长石、着色剂、隔热添加剂充分混合得到混合料;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在1450-1630℃下加热熔化,澄清得到玻璃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玻璃液冷却成型,然后进行退火,即得。
CN202110518637.XA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1851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8637.XA CN113185121B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8637.XA CN113185121B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5121A CN113185121A (zh) 2021-07-30
CN113185121B true CN113185121B (zh) 2022-09-20

Family

ID=76981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8637.XA Active CN113185121B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8512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6908A (zh) * 2004-12-03 2005-07-13 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强吸收紫外和红外的灰色隐私玻璃
CN107117811A (zh) * 2017-06-16 2017-09-01 南京安达玻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透光的隐私节能浮法玻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40562A (zh) * 2018-07-10 2018-11-20 陈文学 一种低透光节能隐私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0176B2 (ja) * 1987-08-18 1998-09-21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ス組成物
KR100262623B1 (ko) * 1998-03-18 2001-01-15 이한용 단열재용 발포유리 유리조성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882921B (zh) * 2015-12-16 2019-09-06 辽宁省轻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耐750℃高温的封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6908A (zh) * 2004-12-03 2005-07-13 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强吸收紫外和红外的灰色隐私玻璃
CN107117811A (zh) * 2017-06-16 2017-09-01 南京安达玻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透光的隐私节能浮法玻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40562A (zh) * 2018-07-10 2018-11-20 陈文学 一种低透光节能隐私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5121A (zh) 2021-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83287A1 (zh) 微晶玻璃、微晶玻璃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11807704B (zh) 应用于卫生陶瓷的亚光釉及应用其的卫生陶瓷和制备方法
JP4984002B1 (ja) 太陽電池用カバー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745894B (zh) 光学玻璃
CN106517772B (zh) 用于拉板成型制备光纤面板的低折射率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KR20110103383A (ko) 광학 글라스
CN101353225B (zh) 一种钠钙硅酸盐板状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09733A (zh) 一种无钒无砷低膨胀黑色透明微晶玻璃及制备方法
JP5178977B2 (ja) ガラス組成物
CN111268904B (zh) 节能玻璃的制备方法
WO2023246365A1 (zh) 微晶玻璃、微晶玻璃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8191235A (zh) 一种骨质瓷釉料、釉浆及制备方法
CN113185121B (zh) 一种低透光高隔热节能浮法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56020A (zh) 一种钢化玻璃的制作方法
US20040071982A1 (en) Ultraviolet and infrared ray absorbing colored glass plate
CN101693597B (zh) 一种透明玻璃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024351A1 (zh) 高折射、低色散光学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CN1746124A (zh) 对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的绿色玻璃
CN115893838A (zh) 一种低成本瓷质砖超白面釉及其制备方法
EP2687491A1 (en) Plate glas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CN108569846B (zh) 一种高透光隔热节能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163412A1 (ja) 熱線吸収ガラス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163411A1 (ja) 熱線吸収ガラス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423207A (zh) 高性能镁质强化瓷坯料、高性能镁质强化瓷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73830B (zh) 一种高钛高折射率超白玻璃微珠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