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9654B - 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9654B
CN113179654B CN201980002573.9A CN201980002573A CN113179654B CN 113179654 B CN113179654 B CN 113179654B CN 201980002573 A CN201980002573 A CN 201980002573A CN 113179654 B CN113179654 B CN 1131796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line
width
edge
array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25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9654A (zh
Inventor
张瑞锋
高锦成
姜涛
张冠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179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9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9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9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02F1/13471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all the liquid crystal cells or layers remain transparent, e.g. FLC, ECB, DAP, HAN, TN, STN, SBE-LC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04Arrangements to prevent high voltage or static electricity fail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该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和第二信号线。第一信号线包括顺次直接相连多个折线结构,每个折线结构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的第一、二和三走线部分;第一和第三走线部分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一走线部分与第二走线部分相交形成第一夹角;第二走线部分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其分别位于第一夹角的内侧和外侧;第一走线部分和第三走线部分的靠近第二信号线的边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与第一边相交;第二信号线在第一信号线所在电极层上的正投影的靠近第一和第三走线部分的边分别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与第一边相交;第一边的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大于第一边的位于第三和第四位置之间的线段长度。

Description

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背光单元)和液晶面板,背光模组设置在液晶面板的非显示侧以为显示面板的显示操作提供光源。液晶面板包括偏光片、阵列基板、对置基板以及填充在由这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层。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之间的形成电场使液晶分子层中液晶分子偏转,偏转后的液晶分子配合偏光片可形成液晶光阀。由于液晶分子层本身并不发光,因此需要借助背光模组来实现显示功能。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亮度均匀性、可靠性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其包括:用于整体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子像素行的第一信号线,以及用于整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子像素列的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顺次直接相连多个折线结构,所述多个折线结构的每个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的第一走线部分、第二走线部分和第三走线部分;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二走线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沿所述第一走线部分延伸方向延伸的中线与所述第二走线部分的沿所述第二走线部分延伸方向延伸的中线相交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走线部分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对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位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内侧和所述第二边位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外侧;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靠近所述第二信号线的边在所述第一边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边相交,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的靠近所述第二信号线的边在所述第一边的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边相交;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在所述第一信号线所在电极层上的正投影的靠近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边在所述第一边的第三位置与所述第一边相交,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在所述第一信号线所在电极层上的正投影的靠近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的边在所述第一边的第四位置与所述第一边相交;以及所述第一边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边的位于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的线段长度。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一线段;所述第一线段为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之间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朝向相同的方向倾斜。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三位置位于第一中点和所述第一位置之间,所述第一中点为所述第一边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线段的中点。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为栅线;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倾角大于所述第一线段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倾角的三倍且小于所述第一线段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倾角的四倍;所述第二信号线为数据线且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宽度的两倍且小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宽度的三倍,或者所述第二信号线为公共电极线且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宽度的三倍且小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宽度的四倍;以及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边的长度且大于所述第一边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线段的长度。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重合。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走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的二倍。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三位置位于第一中点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所述第一中点为所述第一边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线段的中点;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第一信号线所在电极层上的正投影的靠近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边与所述第二边的交点在所述第一边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中点远离所述第三位置的一侧。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为栅线;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倾角大于所述第一线段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倾角的三倍且小于所述第一线段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倾角的四倍;所述第二信号线为数据线且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宽度的两倍且小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宽度的三倍,或者所述第二信号线为公共电极线且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宽度的三倍且小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宽度的四倍;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边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走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的二倍且小于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的三倍。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三位置位于第一中点,所述第一中点为所述第一边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线段的中点。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走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的宽度相等。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四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重合。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至少一根的坡度角位于40度-60度之间。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光面板,其包括:对置基板、液晶层,以及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相对设置,所述液晶层夹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背光单元以及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控光面板。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控光面板和所述背光单元层叠设置,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控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背光单元位于所述控光面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A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B示出了图1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控光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2A示出了图1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2B示出了图1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控光面板的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3A是图2B所示的阵列基板的控光像素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图3B是位于图2B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一区域的栅线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3C是位于图2B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二区域的栅线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3D示出了数据线和栅线之间的交叠区域存在静电击穿导致的短路的示意图;
图3E示出了数据线公共电极线和栅线之间的交叠区域存在静电击穿导致的短路的示意图;
图4A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的控光像素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图5A是位于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一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的部分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5B是位于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二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的部分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5C是图5A所示的第一信号线的部分的示例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5D是图5B所示的第一信号线的部分的示例另一个示意图;
图6A是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示意图;
图6B是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示意图;
图7A是在第二信号线相对于第一信号线不具有对位误差情况下,图6A 所示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简化示意图;
图7B是第二信号线相对于第一信号线不具有对位误差情况下,图6A 所示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等效示意图;
图7C是第二信号线相对于第一信号线具有水平对位误差但不具有垂直对位误差的情况下,第一信号线和偏移后的第二信号线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等效示意图;
图7D是第二信号线相对于第一信号线具有水平对位误差和垂直对位误差的情况下,第一信号线和偏移后的第二信号线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等效示意图;
图8A是在第三信号线相对于第一信号线不具有对位误差情况下,图6B 所示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简化示意图;
图8B是第三信号线相对于第一信号线不具有对位误差情况下,图6B 所示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等效示意图;
图8C是第三信号线相对于第一信号线具有水平对位误差但不具有垂直对位误差的情况下,第一信号线和偏移后的第三信号线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等效示意图;
图8D是第三信号线相对于第一信号线具有水平对位误差和垂直对位误差的情况下,第一信号线和偏移后的第三信号线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等效示意图;
图9A是位于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一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的部分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9B是位于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二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的部分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9C是图9A所示的第一信号线的部分的示例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9D是图9B所示的第一信号线的部分的示例另一个示意图;
图10A是图6A所示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另一个简化示意图;
图10B是图6B所示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另一个简化示意图;
图11A是位于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一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的部分的再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1B是位于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二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的部分的再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1C是位于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一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的部分的又再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1D是位于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二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的部分的又再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2A是在信号线的坡度角较小的情况下信号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12B是在信号线的坡度角较大的情况下因刻蚀偏差导致的钻蚀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光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5A是图14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以及
图15B是图14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公开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注意到,普通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具有单个液晶盒的基于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通常存在暗态漏光问题,这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对比度较低。本公开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注意到,可以采用具有双液晶盒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即,基于双液晶盒区域亮度调节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来提升显示画面的对比度,下面结合图1A-图1B以及图2A-图2B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A示出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500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A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500包括在第三方向D3顺次设置的背光单元503、控光面板 502和显示面板501。例如,控光面板502被配置为调节背光单元503发射的且入射至显示面板501上的光线的强度。例如,从控光面板502出射的光线为白光,也即,控光面板502不具有色彩调节功能。
图1B示出了图1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500的控光面板502和显示面板501的平面示意图;图2A示出了图1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500的显示面板501的平面示意图;图2B示出了图1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500的控光面板502的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如图1B和图2A所示,显示面板501包括多根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信号线541以及多根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信号线542;多根第一信号线541和多根第二信号线542相交界定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子像素单元,多个显示子像素单元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显示像素单元530;每个显示像素单元530包括第一显示子像素单元531、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532和第三显示子像素单元533;第一显示子像素单元531、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532和第三显示子像素单元533例如分别为红色显示子像素单元、绿色显示子像素单元和蓝色显示子像素单元。例如,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 D3彼此相交(例如,彼此垂直)。例如,第一信号线541为显示面板501 的栅线,第二信号线542为显示面板501的数据线。
例如,控光面板502包括在第三方向D3上顺次设置的阵列基板(参加图2B)、液晶层(图中未示出)和对置基板(图中未示出)。
如图1B和图2B所示,控光面板502的阵列基板包括分别沿第一方向 D1延伸的多根栅线510以及分别沿第二方向D2的延伸的多根数据线520;多根栅线510和多根数据线520相交界定多个控光像素单元530。例如,控光面板502还包括分别沿与第二方向D2的延伸的多根公共电极线560。例如,多根数据线520和多根公共电极线560在第一方向D1上交替布置。
例如,控光面板502包括阵列布置的多个控光单元(图中未示出)。例如,阵列基板的多个控光像素单元530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控光单元中。例如,控光单元还包括与控光像素单元在第三方向D3上叠置的液晶层的部分以及对置基板的部分。
例如,该控光面板502可以基于数据线520接收的数据信号来调节控光面板的各个控光单元的透射率,因此,控光面板502的控光单元可用于控制入射至对应于该控光单元的显示面板501的显示子像素单元上的光线的强度,由此控光面板502可用于向显示面板501提供调节后的背光。例如,通过在显示装置500中设置控光面板502,可以使得对应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亮度较低(例如,亮度为零)的区域的控光单元的透射率较低(例如,透射率等于或接近于零),此种情况下,显示面板501的可能的暗态漏光问题对显示画面的对比度的不利影响较小,由此采用具有双液晶盒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即,具有控光面板的显示装置)可以提升显示画面的对比度。例如,通过在显示装置500中设置控光面板502,可以使得液晶显示装置500 的对比度由1000提高到40000以上。
然而,本公开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注意到,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500 的控光面板502的阵列基板出现(例如,在生产过程和/或使用过程中出现) 因静电释放导致的不良的可能性较大,由此降低了液晶显示装置500的良率以及可靠性。本公开的发明人在研究中(例如,通过统计多个阵列基板存在静电释放导致的不良的位置)注意到,静电释放导致的不良(例如,短路) 在数据线520和栅线510的交叠区域以及公共电极线560和栅线510的交叠区域出现的可能性较大。下面结合图1A-图1B、图2A-图2B以及图3A-图 3C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1B和图2B所示,控光面板502的每根栅线510包括顺次直接相连多个第一折线结构515,多个第一折线结构515的每个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第一走线部分511、第二走线部分512、第三走线部分513和第四走线部分 514。如图1B和图2B所示,控光面板502的每根数据线520包括顺次直接相连多个第二折线结构521,多个第二折线结构521的每个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第五走线部分522和第六走线部分523。如图1B和图2B所示,控光面板 502的每根公共电极线560包括顺次直接相连多个第三折线结构561,多个第三折线结构561的每个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第七走线部分562和第八走线部分563。
图3A是图2B所示的阵列基板的控光像素单元530的平面示意图;图 3B是位于图2B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一区域RE1的栅线510的部分的放大图;图3C是位于图2B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二区域RE2的栅线510的部分的放大图。
例如,如图3B所示,数据线520和栅线510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彼此交叠,且具有第一交叠区域581(例如,交叠三角形);公共电极线 560和栅线510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彼此交叠,且具有第二交叠区域 583(例如,交叠三角形)。
例如,在第一交叠区域581出现静电释放(Electro-Static discharge)时,数据线520和栅线510之间的绝缘层被击穿,数据线520和栅线510中的至少一个出现融化,并因此导致数据线520和栅线510之间短路。例如,由于第一交叠区域581的第一位置582(第一交叠区域581的锐角尖端)为交叠三角形角度最小的顶角,因此,第一位置582更容易累积静电,数据线520 和栅线510之间短路更容易出现在第一交叠区域581的第一位置582。图3D 示出了数据线520和栅线510之间的交叠区域的部分585存在静电击穿导致的短路的示意图。
例如,在第二交叠区域583出现静电释放时,公共电极线560和栅线510 之间的绝缘层被击穿,公共电极线560和栅线510中的至少一个出现融化,并因此导致公共电极线560和栅线510之间短路。例如,由于第二交叠区域 583的第二位置584更容易累积静电,因此,公共电极线560和栅线510之间短路更容易出现在第二交叠区域583的第二位置584(第二交叠区域583 的尖端)。图3E示出了数据线公共电极线560和栅线510之间的交叠区域的部分586存在静电击穿导致的短路的示意图。
例如,由于数据线520和栅线510之间的短路以及公共电极线560和栅线510之间的短路降低了阵列基板以及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控光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的良率和可靠性,由此亟需一种能够降低发生静电释放导致的不良的可能性的阵列基板。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该阵列基板包括用于整体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子像素行的第一信号线,以及用于整体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子像素列的第二信号线。第一信号线包括顺次直接相连多个折线结构,多个折线结构的每个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的第一走线部分、第二走线部分和第三走线部分;第一走线部分的延伸方向和第三走线部分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第二走线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走线部分的沿第一走线部分延伸方向延伸的中线与第二走线部分的沿第二走线部分延伸方向延伸的中线相交形成第一夹角;第二走线部分包括在第二方向上彼此对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位于第一夹角的内侧和第二边位于第一夹角的外侧;第一走线部分的靠近第二信号线的边在第一边的第一位置与第一边相交,第三走线部分的靠近第二信号线的边在第一边的第二位置与第一边相交;第二信号线的在第一信号线所在电极层上的正投影的靠近第一走线部分的边在第一边的第三位置与第一边相交,第二信号线的在第一信号线所在电极层上的正投影的靠近第三走线部分的边在第一边的第四位置与第一边相交;以及第一边的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大于第一边的位于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的线段长度。例如,该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可以降低因静电释放导致的不良(例如,短路不良)的可能性。
下面通过几个示例或实施例对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进行非限制性的说明,如下面所描述的,在不相互抵触的情况下这些具体示例或实施例中不同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从而得到新的示例或实施例,这些新的示例或实施例也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图4A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100的平面示意图。如图4A所示,该阵列基板100包括用于整体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子像素行的第一信号线110,以及用于整体沿与第一方向D1交叉的第二方向D2 延伸的子像素列的第二信号线130。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彼此交叉(例如,彼此垂直)。
例如,如图4A所示,该阵列基板100包括多根第一信号线110和多根第二信号线130;多根第一信号线110和多根第二信号线130交叉并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控光像素单元134。图4B是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100的控光像素单元134的平面示意图。
例如,如图4A所示,位于同一行的控光像素单元134形成整体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子像素行,阵列基板100包括在第二方向D2排布的多行子像素行;位于同一列的控光像素单元134形成整体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子像素列,阵列基板100包括在第一方向D1排布的多列子像素列。
例如,如图4A所示,多根第一信号线110与多行子像素行一一对应,且多根第一信号线110被配置为驱动对应的子像素行;多根第二信号线130 与多列子像素列一一对应,且多根第二信号线130被配置为驱动对应的子像素列。例如,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30与不同的信号源电连接。例如,第一信号线110是栅线且与包括该阵列基板100的显示装置的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第二信号线130是数据线且与包括该阵列基板100的显示装置的数据驱动电路电连接。
例如,如图4A所示,多根第一信号线110的每根整体沿第一方向D1 延伸;多根第二信号线130的每根整体沿第二方向D2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多根第一信号线110的每根整体沿第一方向D1延伸仅限定了第一信号线 110的整体延伸方向,而并不表示第一信号线110包括的各个走线部分均平行于第一方向D1;多根第二信号线130的每根整体沿第二方向D2延伸仅限定了第二信号线130的整体延伸方向,而并不表示第二信号线130包括的各个走线部分均平行于第二方向D2。
如图4A所示,第一信号线110(例如,多根第一信号线110的每根) 包括顺次直接相连多个折线结构111(第一折线结构),多个折线结构111 的每个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的第一走线部分112、第二走线部分113、第三走线部分114和第四走线部分115;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延伸方向和第三走线部分114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第二走线部分 113和第四走线部分115分别沿第一方向D1延伸。例如,如图4A所示,除位于最右侧的折线结构111,多个折线结构111的每个的第四走线部分115 (第四走线部分115的远离多个折线结构111的每个的第一走线部分112的一端)与位于该多个折线结构111的每个的右侧的另一个折线结构111的第一走线部分112(第一走线部分112的远离另一个折线结构111的第四走线部分115的一端)直接相连。
例如,第一走线部分112、第二走线部分113、第三走线部分114和第四走线部分115均为直线线段,但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不限于此。又例如,第一走线部分112、第二走线部分113、第三走线部分114和第四走线部分115的至少一个为曲线线段。
例如,如图4A所示,第二信号线130(例如,多根第二信号线130的每根)包括顺次直接相连多个第二折线结构131,多个第二折线结构131的每个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的第一线段132和第二线段133;第一线段132的延伸方向和第二线段133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例如,如图4A所示,除位于最上侧的第二折线结构131,多个第二折线结构131的每个的第二线段133(例如,第二线段133远离多个第二折线结构 131的每个的第一线段132的一端)与位于该多个第二折线结构131的每个的上侧的另一个第二折线结构131的第一线段132(例如,第一线段132远离另一个第二折线结构131的第二线段133的一端)直接相连。例如,第一线段132和第二线段133均为直线线段,
例如,如图4A所示,阵列基板100还包括多根第三信号线140,多根第三信号线140的每根整体沿第二方向D2。第三信号线140(例如,多根第三信号线140的每根)包括顺次直接相连多个第三折线结构141,多个第三折线结构141的每个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的第三线段142和第四线段143;第三线段142的延伸方向和第四线段143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例如,如图4A所示,除位于最下侧的第三折线结构141,多个第三折线结构141的每个的第四线段143与位于该多个第三折线结构141 的每个的下侧的另一个第三折线结构141的第三线段142直接相连。例如,第三信号线140是公共电极线且配置为接收公共电压。例如,第三线段142 和第四线段143均为直线线段,
图5A是位于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100的第一区域RE1的第一信号线 110的部分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如图5A所示,第一走线部分112的沿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中线151与第二走线部分113的沿第二走线部分113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中线152相交形成第一夹角α1;第二走线部分 113包括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对置的第一边121和第二边122,第一边121 位于第一夹角α1的内侧,第二边122位于第一夹角α1的外侧。
如图5A所示,第一走线部分112的靠近第二信号线130(例如,第二信号线130的第一线段132)的边在第一边121的第一位置P1与第一边121 相交,第三走线部分114的靠近第二信号线130(例如,第二信号线130的第一线段132)的边在第一边121的第二位置P2与第一边121相交;第二信号线130在第一信号线110所在电极层上的正投影的靠近第一走线部分112的边在第一边121的第三位置P3与第一边121相交,第二信号线130 在第一信号线110所在电极层上的正投影的靠近第三走线部分114的边在第一边121的第四位置P4与第一边121相交。
如图5A所示,第一边121的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大于第一边121的位于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之间的线段长度。例如,通过使得第一边121的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大于第一边121的位于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之间的线段长度,可以增加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均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 之间的可能性,因此可以降低第二信号线130与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交叠的可能性,由此可以降低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一信号线110之间形成交叠三角形(例如图3B所示的交叠三角形)的可能性以及降低因静电释放导致的不良(例如,短路不良)的可能性。
例如,如图5A所示,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均位于第一位置P1 和第二位置P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均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包括第三位置P3与第一位置P1重合,第四位置P4与第二位置P2重合的情况。
例如,通过使得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均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可以避免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一信号线110之间形成交叠三角形(例如图3B所示的交叠三角形)以及降低因静电释放导致的不良(例如,短路不良)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不限于均位于第一位置P1 和第二位置P2之间。例如,在第四位置P4位于第二位置P2远离第一位置 P1的一侧,且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一信号线110之间形成的交叠三角形的面积小于图3B所示的交叠三角形的情况下,也可能降低因静电释放导致的不良(例如,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一信号线110之间短路不良)的可能性。
例如,如图4A和图5A所示,第一线段132为第二信号线130的位于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之间的部分;第一线段132和第三走线部分114相对于第二方向D2朝向相同的方向倾斜。例如,如图4A和图5A所示,第一线段 132和第三走线部分114均朝向第二方向D2的右侧倾斜。
图5B是位于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100的第二区域RE2的第一信号线 110的部分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如图5B所示,第三走线部分114的沿第三走线部分114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中线153与第四走线部分115的沿第四走线部分115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中线154相交形成第二夹角α2;第四走线部分 115包括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对置的第三边123和第四边124,第三边123 位于第二夹角α2的内侧和第四边124位于第二夹角α2的外侧。
如图5B所示,第三走线部分114的靠近第三信号线140(例如,第三信号线140的第三线段142)的边在第三边123的第五位置P5与第三边123 相交,第一走线部分112的靠近第三信号线140(例如,第三信号线140的第三线段142)的边在第三边123的第六位置P6与第三边123相交;第三信号线140在第一信号线110所在电极层上的正投影的靠近第三走线部分114的边在第三边123的第七位置P7与第三边123相交,第三信号线140 在第一信号线110所在电极层上的正投影的靠近第一走线部分112的边在第三边123的第八位置P8与第三边123相交。
如图5B所示,第三边123的位于第五位置P5和第六位置P6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大于第三边123的位于第七位置P7和第八位置P8之间的线段长度。例如,通过使得第三边123的位于第五位置P5和第六位置P6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大于第三边123的位于第七位置P7和第八位置P8之间的线段长度,可以增加第七位置P7和第八位置P8均位于第五位置P5和第六位置P6 之间的可能性,因此可以降低第三信号线140与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交叠的可能性,由此可以降低第三信号线140和第一信号线110之间形成的交叠三角形(例如,图3C所示的交叠三角形)的可能性以及降低因静电释放导致的不良(例如,短路不良)的可能性。
例如,如图5B所示,第七位置P7和第八位置P8均位于第五位置P5 和第六位置P6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七位置P7和第八位置P8均位于第五位置P5和第六位置P6之间包括第七位置P7与第五位置P5重合,第八位置P8与第六位置P6重合。
例如,通过使得第七位置P7和第八位置P8均位于第五位置P5和第六位置P6之间,可以避免第三信号线140和第一信号线110之间形成交叠三角形(例如,图3C所示的交叠三角形)以及降低因静电释放导致的不良(例如,第三信号线140和第一信号线110之间的短路不良)的可能性。
在一个示例中,第三位置P3位于第一中点M1和第一位置P1之间,第七位置P7位于第二中点M2和第五位置P5之间;此处,第一中点M1为第一边121的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线段的中点,第二中点 M2为第三边123的位于第五位置P5和第六位置P6之间的线段的中点。下面结合图5A-图5D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5C是图5A所示的第一信号线110的部分的示例的另一个示意图,图5D是图5B所示的第一信号线110的部分的示例另一个示意图。如图4A、
图5A-图5D所示,第三走线部分114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1大于第一线段132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2的三倍且小于第一线段132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2的四倍;第一走线部分112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3大于第三线段142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4的三倍且小于第三线段142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4的四倍(此处的倾角θ1-θ4是锐角且为正值);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Lg1等于第三走线部分114的宽度Lg3 相等;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Lg1大于第二信号线130的宽度Ld的两倍且小于第二信号线130的宽度Ld的三倍;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Lg1大于第三信号线140宽度Lc的三倍且小于第三信号线140宽度Lc的四倍;第二信号线130的宽度Ld大于第三信号线140宽度Lc;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Lg1小于第二边122的长度L2且大于第一边121的位于第一位置P1 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线段的长度L1;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Lg1小于第四边124的长度L4且大于第三边123的位于第五位置P5和第六位置P6之间的线段的长度L3。
例如,第一边121的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线段的长度 L1大于第三边123的位于第五位置P5和第六位置P6之间的线段的长度L3。例如,第二边122的长度L2大于第四边124的长度L4。例如,第三走线部分114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1等于第一走线部分112相对于第二方向 D2的倾角θ3;第一线段132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2等于第三线段142 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4。例如,第二走线部分113的宽度Lg2大于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Lg1且小于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Lg1的二倍;第四走线部分115的宽度Lg4大于第二走线部分113的宽度Lg2。
需要说明的是,走线部分的宽度是指:走线部分在垂直于走线部分的延伸方向的宽度。例如,第二走线部分113的宽度是指第二走线部分113在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第四走线部分115的宽度是指第四走线部分115在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
在图5A-图5D所示的示例中,Lg1=Lg3=20微米,Ld=8微米,Lc=6 微米,θ1=θ3=27度,θ2=θ4=7度;L1=13微米,L2=26微米,L3=11微米, L4=23微米。在图5A-图5D所示的示例中,例如,Lg2=31.3微米;Lg4=32.3 微米。
下面结合图7A-图7D以及8A-图8D对如何通过重新设置图6A-图6B 中的L1b、L2b、L3b和L4b(也即,将L1b、L2b、L3b和L4b分别设置为 L1、L2、L3和L4)来消除或减小图6A-图6B中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以及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以获得图5A-图5D的结构)的设计思路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6A是第一信号线110(例如,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 和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示意图;图6B是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示意图。在图6A和图6B的示例中, Lg1=Lg3=20微米,Ld=8微米,Lc=6微米,θ1=θ3=27度,θ2=θ4=7;L1b=5 微米、L2b=18微米、L3b=5微米,L4b=17微米。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是指第二信号线130在第一信号线110所在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与第一信号线 110形成的交叠三角形;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是指第三信号线140在第一信号线110所在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与第一信号线110形成的交叠三角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计思路不限于消除图 6A和图6B的示例中的交叠三角形,在Lg1、Lg3、Ld、Lc以及θ1-θ4的取值变化时,可以采用类似的设计思路设置L1-L4来消除或减小第一信号线 110和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以及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三信号线 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
下面结合图7A-图7D对如何消除或减小第一信号线110(例如,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和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一种设计思路(也即,通过将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向远离第二信号线130的一侧平移)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7A是在第二信号线13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不具有对位误差情况下,图6A所示的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简化示意图。图7B是第二信号线13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不具有对位误差情况下,图6A所示的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ABC的等效示意图。如图7A和图7B所示,假设在制作过程中不存在对位误差的情况下,第二信号线130的左边界L经过线段MB(其长度等于L1b) 的中点,且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位于线段MC的中点。
图7C是第二信号线13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具有水平对位误差(也即,沿x轴的对位误差)但不具有垂直对位误差(也即,沿y轴的对位误差) 的情况下,第一信号线110和偏移后(相对于图6A所示的第二信号线偏移) 的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A1BC1的等效示意图;图7D是第二信号线13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具有水平对位误差和垂直对位误差的情况下,第一信号线110和偏移后(相对于图6A所示的第二信号线偏移)的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A2BC2的等效示意图。例如,第二信号线13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的最大水平对位误差的绝对值为DX,第二信号线13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的最大垂直对位误差的绝对值为DY。例如, DX=DY=1.5微米。如图7B-7D所示,在第二信号线13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 110向右平移DX且向下平移DY时,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因此,为了更好的消除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可以基于图7D所示的交叠三角形△A2BC2 进行设计。
例如,可以采用以下的设计思路消除图7D所示的交叠三角形。
首先,获取图7D所示的交叠三角形△A2BC2中线段A2C2所在的直线的方程。具体方法如下。(1)获取在第二信号线13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 不具有对位误差情况下(参见图7B),交叠三角形△ABC中BC线段的长度L_BC=L_OC-L_OB=L_A’A-L_OB=Ld/sin(90-θ2)-L_MB/2。(2)获取在第二信号线13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对位误差DX但不具有垂直误差的情况下(参见图7C),交叠三角形△A1BC1中BC1线段的长度L_BC1=L_BC+L_CC1=L_BC+DX=Ld/sin(90-θ2)-L_MB/2+DX;例如, L_BC1=8/sin(83)-2.5+1.5=7.06微米。(3)获取线段A1C1所在的直线的方程y_A1C1=(x-L_OC1)tan(90-θ2)=(x-L_BC1-L_OB)tan(90-θ2)=(x-L_BC1- L_MB/2)tan(90-θ2)。(4)获取在第二信号线13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对位误差DX且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对位误差DY的情况下 (参见图7D ),交叠三角形△A2BC2中线段A2C2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y_A2C2=(x--L_BC1-L_MB/2)tan(90-θ2)-DY=(x-7.06- 2.5)tan(83°)-1.5=(x-9.56)tan(83°)-1.5。需要说明的是,L_XX表示线段XX的长度。例如,L_CC1表示线段CC1的长度。
其次,获取线段MC2的长度L_MC2=L_MO+L_OC2=L_MB/2+DY/ tan(90-θ2)+L_BC1+L_MB/2;例如,L_MC2=2.5+1.5/tan(83)+7.06+2.5 =12.244。
第三,基于L_MC2设定L1和L2;例如,可以使得L1=L_MC2;又例如,还可以使得L1略大于L_MC2,以更好的消除交叠三角形;此处, L1=13微米。例如,L2=L2b-L1b+L1=18-5+13=26微米。
下面结合图8A-图8D对如何消除或减小第一信号线110(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和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一种设计思路(也即,通过将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向远离第三信号线 140的一侧平移)进行示例性说明。消除或减小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设计思路与图7A-图7D所述的消除或减小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设计思路类似,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8A是在第三信号线14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不具有对位误差情况下,图6B所示的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简化示意图。图8B是第三信号线14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不具有对位误差情况下,图6B所示的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FDE的等效示意图;如图8A和图8B所示,假设在制作过程中不存在对位误差的情况下,第三信号线140的左边界S经过线段QD的中点,且直角坐标系的原点P位于线段QD的中点。此处,线段QD的长度等于L3b。
图8C是第三信号线14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具有水平对位误差(也即,沿x轴的对位误差)但不具有垂直对位误差(也即,沿y轴的对位误差) 的情况下,第一信号线110和偏移后(相对于图6B所示的第三信号线偏移) 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F1DE1的等效示意图;图8D是第三信号线14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具有水平对位误差和垂直对位误差的情况下,第一信号线110和偏移后(相对于图6B所示的第三信号线偏移)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F2DE2的等效示意图。例如,第三信号线 14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的最大水平对位误差的绝对值为DX,第三信号线14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的最大垂直对位误差的绝对值为DY。例如, DX=DY=1.5微米。如图8B-8D所示,在第三信号线14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 110向右平移DX且向上平移DY时,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因此,为了更好的消除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可以基于图8D所示的交叠三角形△F2DE2 进行设计。
例如,可以采用以下的设计思路消除图8D所示的交叠三角形。
首先,获取图8D所示的交叠三角形△F2DE 2中线段F2E2所在的直线的方程。具体方法如下。(1)获取在第三信号线14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 不具有对位误差情况下(参见图8B),交叠三角形△FDE中DE线段的长度L_DE=L_PE-L_PD=L_F’F-L_PD=Lc/sin(90-θ4)-L_QD/2。(2)获取在第三信号线14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对位误差DX但不具有垂直误差的情况下(参见图8C),交叠三角形△F1DE1中DE1线段的长度L_DE1=L_DE+L_EE1=L_DE+DX=Lc/sin(90-θ4)-L_QD/2+DX;例如, L_DE1=6/sin(83)-2.5+1.5=5.05微米。(3)获取线段F1E1所在的直线的方程y_F1E1=(x-L_PE1)tan(90+θ4)=(x-L_DE1-L_PD)tan(90+θ4)=(x-L_DE1- L_QD/2)tan(90+θ4)。(4)使用以下的推导过程获取在第二信号线13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对位误差DX且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对位误差DY的情况下(参见图8D ),交叠三角形△F2DE2中线段F2E2所在的直线的方程y_F2E2。
y_F2E2=(x--L_DE1-L_QD/2)tan(90+θ4)+DY
=(x-5.05-2.5)tan(97°)+1.5=(x-7.55)tan(97°)+1.5。
其次,使用以下的推导过程获取线段QE2的长度。
L_QE2=L_QP+L_PE2
=L_QD/2-DY/tan(90+θ4)+L_DE1+L_QD/2。
例如,L_QE2=2.5-1.5/tan(97)+5.05+2.5=10.234。
第三,基于L_QE2设定L3和L4;例如,可以使得L3=L_QE2;又例如,还可以使得L3略大于L_QE2,以更好的消除交叠三角形;此处,L3=11 微米。最后,获取L4=L4b-L3b+L3=17-5+11=23微米。
综上,通过将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向远离第二信号线130 的一侧平移以及将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向远离第三信号线 140的一侧平移,可以将图6A和图6B所示的L1b、L2b、L3b和L4b分别设置为13微米、26微米、11微米和23微米,由此可以消除或减小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以及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并可以抑制静电释放导致的不良(短路不良)。
例如,在一个示例中,第四位置P4可以与第二位置P2重合;第八位置 P8可以与第六位置P6重合,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第四位置 P4与第二位置P2接近但不重合;第八位置P8与第六位置P6接近但不重合。
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三位置P3位于第一中点M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第七位置P7位于第二中点M2和第八位置P8之间;第二信号线130(例如,第二信号线130的第一线段132)靠近第一走线部分112的边与第二边122 的交点在第一边12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中点M1远离第三位置P3的一侧;第三信号线140(例如,第三信号线140的第三线段142)靠近第三走线部分114的边与第四边124的交点在第三边123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中点M2 远离第七位置P7的一侧。例如,第二走线部分113的宽度和第四走线部分 115的宽度均大于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例如等于第三走线部分114的宽度。下面结合图9A-图9D进行示例性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点在边上的正投影是指该点到该边的垂线与该边的交点。
图9A是位于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100的第一区域RE1的第一信号线 110的部分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图9B是位于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100 的第二区域RE2的第一信号线110的部分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图9C是图9A所示的第一信号线110的部分的示例的另一个示意图,图9D是图9B 所示的第一信号线110的部分的示例另一个示意图。
图9A所示第一信号线110的部分的结构以及第一信号线110与第二信号线130的交叠关系与图5A类似,图9B所示第一信号线110的部分的结构以及第一信号线110与第三信号线140的交叠关系与图5B类似。因此,此处将仅阐述图9A与图5A的不同之处以及图9B与图5B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9A-图9D所示,第三走线部分114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1 大于第一线段132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2的三倍且小于第一线段132 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2的四倍;第一走线部分112相对于第二方向 D2的倾角θ3大于第三线段142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4的三倍且小于第三线段142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4的四倍(此处的倾角θ1-θ4是锐角且为正值);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Lg1大于第二信号线130的宽度 Ld的两倍且小于第二信号线130的宽度Ld的三倍;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Lg1大于第三信号线140宽度Lc的三倍且小于第三信号线140宽度Lc 的四倍;第二信号线130的宽度Ld大于第三信号线140宽度Lc;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Lg1大于第二边122的长度L2以及第四边124的长度L4;第二走线部分113的宽度Lg2大于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Lg1的二倍且小于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Lg1的三倍;第四走线部分115的宽度Lg4大于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Lg1的二倍且小于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Lg1 的三倍。
例如,第二走线部分113的宽度Lg2大于第四走线部分115的宽度Lg4。例如,第三走线部分114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1等于第一走线部分 112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3;第一线段132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2等于第三线段142相对于第二方向D2的倾角θ4。
在图9A-图9D所示的示例中,例如,Lg1=Lg3=20微米,Ld=8微米, Lc=6微米;θ1=θ3=27度,θ2=θ4=7度;L2=18微米,L4=17微米;Lg2=51 微米;Lg4=47微米。
下面结合图7A-图7D、图8A-图8D和图10A-图10B对如何通过重新设置图6A-图6B中的L1b、L2b、L3b、L4b、Lg2和Lg4(也即,将L1b、 L2b、L3b、L4b、Lg2和Lg4分别设置为L1、L2、L3、L4、Lg2和Lg4)来消除或减小图6A-图6B中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以及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以获得图9A- 图9D的结构)的设计思路进行示例性说明。
下面结合图7A-图7D以及图10A对如何消除或减小图6A所示的第一信号线110(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和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另一种设计思路(也即,通过增加第二走线部分113的宽度) 进行示例性说明。
首先,使用线段A2C2所在直线的方程以及线段A2B所在直线的方程获取图7D所示的交叠三角形△A2BC2中A2点的坐标;线段A2C2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_A2C2=(x--L_BC1-L_MB/2)tan(90-θ2)-DY=(x-9.56)tan(83°)-1.5;线段A2B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_A2B=(x-L_OB)tan(90-θ1)=(x-2.5)tan(63);通过联立上述两个方程可以得到A2点的坐标为(12.04,18.73),因此,线段A2Z的长度L_A2Z=18.73。
其次,通过以下的推导获取图7A所示的第二走线部分113的宽度Lg2b。
Lg2b=L_OO1=L_T1T4
=L_T1T2×tan(90-θ1)
=(L_OT2-L_OT1)×tan(90-θ1)
=(L_OB+L_BT2-L_O1T4)×tan(90-θ1)
=(L_MB/2+L_g3/sin(90-θ1)-L_2b/2)×tan(90-θ1)
=(2.5+20/sin(63)-9)×tan(63°)
=31.3(微米)。
然后,使得Lg2>Lg2b+L_A2Z=31.3+18.73=50.03微米。例如,使得 Lg2=51微米。
下面结合图8A-图8D以及图10B对如何消除或减小图6B所示的第一信号线110(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和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另一种设计思路(也即,通过增加第四走线部分115的宽度) 进行示例性说明。
首先,使用线段F2E2所在直线的方程以及线段F2D所在直线的方程获取图7D所示的交叠三角形△F2DE2中F2点的坐标;F2E2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_F2E2=(x--L_DE1-L_QD/2)tan(90+θ4)+DY=(x-7.55)tan(97°)+1.5;线段 F2D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_F2D=(x-L_PD)tan(90+θ3)=(x-2.5)tan(117°);通过联立上述两个方程可以得到F2点的坐标为(9.396,-13.534),因此,线段A2Z的长度L_F2Z2=13.534。
其次,通过以下的推导获取图8A所示的第四走线部分115的宽度LG4b
Lg4b=L_PP1=L_G1G4
=L_G1G2×tan(90-θ1)
=(L_PG2-L_PG1)×tan(90-θ1)
=(L_PQ+L_QG2-L_P1G4)×tan(90-θ1)
=(L_QD/2+L_g3/sin(90-θ1)-L_4b/2)×tan(90-θ1)
=(2.5+20/sin(63)-8.5)×tan(63°)
=32.3(微米)。
然后,使得Lg4>Lg4b+L_F2Z2=32.3+13.534=45.834微米。例如,使得 Lg4=47微米。
在另一个示例中,例如,第四位置P4可以与第二位置P2重合;第八位置P8可以与第六位置P6重合,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第四位置P4与第二位置P2接近但不重合;第八位置P8与第六位置P6接近但不重合。
在再一个示例中,第三位置P3位于第一中点M1;第七位置P3位于第二中点M2。例如,第二走线部分113的宽度和第四走线部分115的宽度均大于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例如等于第三走线部分114的宽度。下面结合图11A和图11B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1A是位于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一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的部分的再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图11B是位于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二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的部分的再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如图11A所示,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均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且第三位置P3位于第一中点M1。如图11B所示,第七位置 P7和第八位置P8均位于第五位置P5和第六位置P6之间,且第七位置P3 位于第二中点M2。例如,如图11A所示,第四位置P4与第二位置P2接近但不重合;如图11B所示,第八位置P8与第六位置P6重合,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第四位置P4与第二位置P2重合;第八位置P8与第六位置P6接近但不重合。
在再一个示例中,可以同时利用平移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 114的设计思路以及增加第二走线部分113的宽度的设计思路来减小或消除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和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同时利用平移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的设计思路以及增加第四走线部分115的宽度的设计思路来减小或消除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和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具体设计思路可以参见先前的示例,在此不做赘述。
例如,通过利用平移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的设计思路以及增加第二走线部分113的宽度的设计思路来减小或消除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和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可以避免第二走线部分113的宽度和长度增加过多,由此可以更好的兼容当前的制造工艺。
在又再一个示例中,第三位置P3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一中点M1之间;第七位置P7位于第五位置P5和第二中点M2之间。例如,第三位置P3与第一位置P1的间距较小;第七位置P7与第五位置P5的间距较小。下面结合图11C和图11D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1C是位于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一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的部分的又再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图11D是位于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二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的部分的又再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如图11C和图11D所示,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均位于第一位置 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第七位置P7和第八位置P8均位于第五位置P5和第六位置P6之间。
例如,如图11C和图11D所示,第三位置P3与第一位置P1重合;如图11B所示,且第七位置P3与第五位置P5重合;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第三位置P3与第一位置P1重合;第七位置P3与第五位置P5 接近但不重合;又例如,第三位置P3与第一位置P1以及第七位置P3与第五位置P5均接近但不重合。需要说明的是,两个位置接近但不重合是指两个位置之间的间距大于零小于两微米(例如,小于一微米)。
例如,如图11C和图11D所示,第四位置P4与第二位置P2重合;第八位置P8与第六位置P6重合,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第四位置P4与第二位置P2接近但不重合;第八位置P8与第六位置P6接近但不重合。
例如,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和第三走线部分114的宽度相等;第二走线部分113的宽度大于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宽度且小于第一走线部分112 的宽度的二倍。
在又再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以下的设计和/或制作思路消除或减小交叠三角形;例如,可以通过以下的设计和/或制作思路使得第三位置P3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一中点M1之间(例如,使得第三位置P3与第一位置P1 重合),第七位置P7位于第五位置P5和第二中点M2之间(例如,使得第七位置P7与第五位置P5重合)。
例如,可以通过减小第一信号线110的宽度(例如,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和第三走线部分114的宽度)来增加第一边121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线段的长度以及第三边123位于第五位置P5 和第六位置P6之间的线段的长度。例如,可以通过减小第二信号线130的宽度来减小第一边121的位于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之间的线段长度。例如,可以通过减小第三信号线140的宽度来减小第三边123的位于第七位置P7和第八位置P8之间的线段长度。例如,可以通过减小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每根)的宽度,可以使得第一边121的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大于第一边121的位于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之间的线段长度以及使得第三边123位于第五位置 P5和第六位置P6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大于第三边123的位于第七位置P7和第八位置P8之间的线段长度,此种情况下,可以增加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均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可能性以及增加第七位置P7 和第八位置P8均位于第五位置P5和第六位置P6之间的可能性,并可以降低第二信号线130与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交叠的可能性以及第三信号线140与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交叠的可能性,由此可以降低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一信号线110之间形成交叠三角形的可能性以及第三信号线140和第一信号线110之间形成交叠三角形的可能性,进而可以降低因静电释放导致的不良(例如,短路不良)的可能性。
例如,可以通过减小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 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每根)的线宽设计值来减小阵列基板100的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30 和第三信号线140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每根)的线宽;此种情况下,可以设计新的掩膜版并在制作过程中采用新的掩膜版。又例如,可以通过增加曝光机的曝光剂量来来减小光刻胶的关键尺寸(Develop Inspection Critical Dimension,DICD),以减小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每根)的线宽;此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采用的掩膜版而无需设计和采用新的掩膜版。
例如,为避免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宽度(线宽)减少过多以及影响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充电率,还可以将减小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每根)的线宽来消除或减小交叠三角形的设计思路与以下三个设计思路中的至少一个结合来消除或减小交叠三角形。(1)通过平移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来增加第一边121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 P2之间的线段的长度,通过平移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来增加第三边123位于第五位置P5和第六位置P6之间的线段的长度。(2)通过增加第二走线部分113的宽度来增加第一边121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线段的长度,通过增加第四走线部分115的宽度来增加第三边123位于第五位置P5和第六位置P6之间的线段的长度。(3)通过平移第二信号线130来减小第三位置P3与第一位置P1之间的间距(例如,使得第四位置P4也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通过平移第三信号线140来减小第七位置P7与第五位置P5之间的间距(例如,使得第八位置P8也位于第五位置P5和第六位置P6之间)。例如,第一个和第二个设计思路可以参见先前的示例,在此不再赘述。以下具体说明第三个设计思路。
例如,由图7D和图8D所示的示例可知,在第二信号线130沿x方向向右偏移(远离第一位置P1偏移)以及沿y方向向下偏移(朝向第一边121 指向第二边122的方向偏移)时,第二信号线130与第一信号线11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面积增加;在第三信号线140沿x方向向右偏移(远离第五位置P5偏移)以及沿y方向向上偏移(朝向第三边123指向第四边124的方向偏移)时,第三信号线140与第一信号线11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面积增加。对应地,在第二信号线130沿x方向向左偏移(朝向第一位置P1偏移) 以及沿y方向向上偏移(朝向第二边122指向第一边121的方向偏移)时,第二信号线130与第一信号线11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面积减小;在第三信号线140沿x方向向左偏移(朝向第五位置P5偏移)以及沿y方向向下偏移(朝向第四边124指向第三边123的方向偏移)时,第三信号线140与第一信号线11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面积减小。
例如,可以在设计时,改变第二信号线130与第二走线部分113的预设的交叠位置以及第三信号线140与第四走线部分115的预设的交叠位置在阵列基板100的最终产品中实现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上述偏移 (相对于图6A和图6B所示的结构);此种情况下,可以设计并在制作过程中采用新的掩膜版。
又例如,可以通过利用曝光机自带的偏移反馈功能在阵列基板100的最终产品中实现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上述偏移(相对于图6A 和图6B所示的结构);此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采用的掩膜版。具体方法如下。
在制作阵列基板100(薄膜晶体管基板)的过程中,为保证阵列基板100 各膜层之间的不发生严重的错位,在制作每一层膜层(例如,使用掩膜版对薄膜进行图案化)时都要先进行对位。例如,将制作第二信号线130的掩膜版与制作第一信号线110的掩膜版进行对位(例如,间接对位)。例如,可以利用阵列基板100的衬底基板上的对位标记进行对位。
在图7D和图8D所示的示例中,第三信号线140和第二信号线13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的最大水平对位误差和最大垂直对位误差的绝对值均为 1.5微米;此种情况下,在第二信号线130沿x方向向右偏移1.5微米以及沿 y方向向下偏移1.5微米时,第二信号线130与第一信号线11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在第三信号线140沿x方向向右偏移1.5微米以及沿y 方向向上偏移1.5微米时,第三信号线140与第一信号线11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对应地,在第二信号线130沿x方向向左偏移1.5微米以及沿y方向向上偏移1.5微米时,第二信号线130与第一信号线11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面积最小;在第三信号线140沿x方向向左偏移1.5微米以及沿y方向向下偏移1.5微米时,第三信号线140与第一信号线11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面积最小。例如,可以通过严格控制对位误差来使得第二信号线 130沿x方向向左偏移1.5微米以及沿y方向向上偏移1.5微米以及使得第三信号线140沿x方向向左偏移1.5微米以及沿y方向向下偏移1.5微米。例如,可以利用曝光机的操作页面的对位反馈(Overlay Feedback)来实现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上述偏移。
例如,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信号线110(例如,栅线)的与第二信号线130的交叠的区域以及第一信号线110的与第三信号线140的交叠的区域进行设计(例如,相比于相关结构的重新设计),可以消除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与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以及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与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由此可以降低因静电释放导致的不良(例如,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与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短路不良以及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与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短路不良)的可能性。例如,上述对第一信号线110(例如,栅线)的与第二信号线130的交叠的区域以及第一信号线110的与第三信号线140的交叠的区域进行设计对包括该阵列基板100的控光面板的其它结构的参数(黑矩阵的宽度、走线之间的交叠电容)的影响较小(例如,影响均在可控以及可接受范围内)。例如,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消除交叠三角形的设计思想简单,并且利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消除交叠三角形的设计思想获取的第一信号线的结构(栅线的弯折处的结构)容易实现。例如,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适用于中大尺寸(例如,大于60英寸;例如,65英寸和75英寸)的具有双液晶盒的显示装置中。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尽管图5A-图5D所示的示例以及图9A-图9D所示的示例针对消除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与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以及消除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与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采用了相同的设计思路;例如,在图5A-图5D所示的示例中,采用平移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和第一走线部分112来消除交叠三角形;在图9A-图9D所示的示例中,采用增加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二走线部分113和第四走线部分115的宽度来消除交叠三角形;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可以不同的设计思路来消除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与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以及消除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 112与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对应地,在阵列基板100的最终产品中,第一信号线110的结构,以及第一信号线110与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相对位置关系将对应改变。例如,可以通过平移第一信号线 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来消除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与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并采用增加第四走线部分115的宽度来消除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与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对应地,第三位置P3位于第一中点M1和第一位置P1之间,第七位置P7位于第二中点M2和第八位置P8之间,且第三信号线140靠近第三走线部分114的边与第四边124的交点在第三边123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中点M2 远离第七位置P7的一侧。又例如,可以通过减小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30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一信号线110和第二信号线130的每根)的线宽以及严格控制阵列基板100制造过程中第二信号线130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0的对位偏差来消除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与第二信号线 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并采用平移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来消除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与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
2、尽管图5A-图5D所示的示例以及图9A-图9D所示的示例均同时消除了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与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以及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与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一个示例中,可以仅消除第一信号线 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与第二信号线13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在另一个示例,可以仅消除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与第三信号线140之间的交叠三角形。例如,在仅消除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一走线部分112与第三信号线140(例如,公共电极线)之间的交叠三角形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三走线部分114、第四走线部分115、第一走线部分112、第二走线部分113 和第三信号线140分别称为第一走线部分、第二走线部分、第三走线部分、第四走线部分和第二信号线,在此不再赘述。
3、例如,可以选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计思路消除阵列基板100的每个折线结构111(第一折线结构)的交叠三角形;又例如,可以选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计思路仅消除阵列基板100的部分折线结构111(第一折线结构)的交叠三角形。
4、尽管图5A-图5D所示的示例以及图9A-图9D所示的示例中的第一信号线110的折线结构111(第一折线结构)均包括第一走线部分112、第二走线部分113、第三走线部分114、第四走线部分115,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第一信号线110的每个折线结构111(第一折线结构)仅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的第一走线部分112、第二走线部分113、第三走线部分 114;此种情况下,第一信号线110的每个折线结构111的第三走线部分114 和与上述每个折线结构111相邻的折线结构111的第一走线部分112直接相连。又例如,第一信号线110的每个折线结构111(第一折线结构)仅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的第一走线部分112、第三走线部分114和第四走线部分115。再例如,第一信号线110的部分折线结构111(第一折线结构)包括第一走线部分112、第二走线部分113、第三走线部分114、第四走线部分115,第一信号线110的其余的折线结构111(第一折线结构)仅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的第一走线部分112、第二走线部分113、第三走线部分114或者仅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的第一走线部分112、第三走线部分114和第四走线部分115。
5、尽管在图4A所示的阵列基板100中,多个第二信号线130(例如,数据线)和多个第三信号线140(例如,公共电极线)在第一方向D1上交替布置,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每两根相邻的第三信号线140 之间可以设置两根第二信号线130。
例如,下面结合图12A和图12B对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至少一根的坡度角的设置方式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例如,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至少一根 (例如,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每根)的坡度角位于40度-60度之间(例如,约为50度)。例如,通过使得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至少一根的坡度角位于40度-60 度之间(例如,约为50度),可以提升形成在信号线之上的薄膜的台阶覆盖性(step coverage)以及进一步地降低静电释放导致的不良的可能性。具体分析如下。
图12A是在信号线的坡度角较小的情况下信号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 12A所示,在信号线的坡度角较小的情况下(例如,小于30度),位于信号线的厚度较小的区域Re_ESD较宽。下面结合图3B中的交叠三角形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3B所示,静电释放容易发生的位置是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的边缘与第二信号线130的边缘交叠(在垂直于阵列基板 100的方向)的位置处,也即,交叠三角形的尖端(也即,三角形中角度最小的顶点);在信号线的坡度角较小的情况下,由于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的边缘与第二信号线130的边缘的厚度较小的区域的宽度增加,且累积在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的边缘与第二信号线130 的边缘的静电荷不易沿走线部分导走,因此,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的边缘与第二信号线130的边缘的容易累积静电荷的区域增加,容易累积静电荷的区域用于累积发生静电释放所需的静电荷所需的时间降低,由此,信号线的坡度角较小的情况下,第一信号线110的第三走线部分114 的边缘与第二信号线130的边缘交叠位置处更容易发生静电释放的导致的不良。
图12B是在信号线的坡度角(设计的坡度角)较大(例如,坡度角大于 70度)的情况下因刻蚀偏差导致的钻蚀(under cut)的示意图。
例如,通过使得第一信号线110、第二信号线130和第三信号线140的至少一根的坡度角位于40度-60度之间(例如,约为50度),还可以降低信号线的加工时间以及降低工艺难度,由此可以提升阵列基板100的加工速度。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光面板10。图13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光面板10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控光面板10包括对置基板201、液晶层202以及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阵列基板100;阵列基板100和对置基板201相对设置,液晶层202夹置于阵列基板100和对置基板201之间。例如,对置基板201包括黑矩阵单元但不包括彩色滤光片。例如,如图13所示,对置基板201、液晶层202和阵列基板100在第三方向D3上顺次设置。例如,第三方向D3、第一方向D1 和第二方向D2彼此交叉(例如,彼此垂直)。
例如,控光面板10包括多个阵列布置的控光单元(图中未示出)。例如,阵列基板100的多个控光像素单元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控光单元中。例如,控光单元还包括与控光像素单元在第三方向D3上叠置的液晶层的部分以及对置基板的部分。
例如,控光面板10可以基于阵列基板100的数据线接收的数据信号来调节控光面板10的各个控光单元的透射率,因此,控光面板10的控光单元可用于控制入射至对应于该控光单元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子像素单元上的光线的强度,由此,控光面板10可用于向显示面板(包括该控光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提供调节后的背光。
例如,该控光面板可以降低因静电释放导致的不良(例如,短路不良) 的可能性。
图14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01的截面示意图。如
图14所示,该显示装置01包括在第三方向D3上彼此叠置的显示面板30、背光单元20以及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控光面板10。显示面板30位于控光面板10的出光侧,背光单元20位于控光面板10远离显示面板30的一侧。例如,如图14所示,显示面板30、控光面板10和背光单元 20在第三方向D3上顺次设置。例如,相比于控光面板10的对置基板201,控光面板10的阵列基板100更靠近背光单元20。
图15A是图14所示的显示装置01的显示面板30的平面示意图。如图 15A所示,显示面板30包括多根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信号线305以及多根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信号线306;多根第一信号线305和多根第二信号线306相交界定阵列排布的多个显示子像素单元,多个显示子像素单元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显示像素单元304。例如,第一信号线305为显示面板20的栅线,第二信号线306为显示面板30的数据线。例如,第一信号线 305和第二信号线306与不同的信号源相连。如图15A所示,每个显示像素单元304包括第一显示子像素单元3041、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3042和第三显示子像素单元3043;第一显示子像素单元3041、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3042 和第三显示子像素单元3043例如分别为红色显示子像素单元、绿色显示子像素单元和蓝色显示子像素单元。
图15B是图14所示的显示装置01的平面示意图。例如,如图15B所示,每个控光像素单元130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等于每个显示像素单元 304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的两倍,每个控光像素单元130在第二方向D2 上的尺寸等于或略小于每个显示像素单元304在第二方向D1上的尺寸的四倍。
例如,显示装置01还包括设置于显示面板30与控光面板10之间的各向同性扩散膜(isotropic diffusion film,图中未示出)。各向同性扩散膜可以使由控光面板10出射的光在较小的角度范围内扩散,从而使数据线的图案变得模糊从而进一步消除摩尔纹,同时,不会对控光面板10出射的光的方向产生较大的影响。
例如,该显示装置01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显示装置01的其它组成部分(例如,控制装置、图像数据编码/解码装置、行扫描驱动器、列扫描驱动器、时钟电路等)可以采用适用的部件,这些均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应该理解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公开实施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公开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公开要求保护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4)

1.一种阵列基板,包括:
用于整体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子像素行的第一信号线,以及
用于整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子像素列的第二信号线,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顺次直接相连多个折线结构,所述多个折线结构的每个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的第一走线部分、第二走线部分和第三走线部分;
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二走线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沿所述第一走线部分延伸方向延伸的中线与所述第二走线部分的沿所述第二走线部分延伸方向延伸的中线相交形成第一夹角;
所述第二走线部分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对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位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内侧和所述第二边位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外侧;
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靠近所述第二信号线的边在所述第一边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边相交,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的靠近所述第二信号线的边在所述第一边的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边相交;
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第一信号线所在电极层上的正投影的靠近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边在所述第一边的第三位置与所述第一边相交,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第一信号线所在电极层上的正投影的靠近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的边在所述第一边的第四位置与所述第一边相交;
所述第一边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边的位于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的线段长度;
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的宽度相等;以及
所述第二走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的二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一线段;
所述第一线段为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之间的部分;以及
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朝向相同的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三位置位于第一中点和所述第一位置之间,所述第一中点为所述第一边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线段的中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为栅线;
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倾角大于所述第一线段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倾角的三倍且小于所述第一线段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倾角的四倍;
所述第二信号线为数据线且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宽度的两倍且小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宽度的三倍,或者所述第二信号线为公共电极线且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宽度的三倍且小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宽度的四倍;以及
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边的长度且大于所述第一边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线段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三位置位于第一中点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
所述第一中点为所述第一边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线段的中点;以及
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第一信号线所在电极层上的正投影的靠近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边与所述第二边的交点在所述第一边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中点远离所述第三位置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为栅线;
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倾角大于所述第一线段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倾角的三倍且小于所述第一线段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倾角的四倍;
所述第二信号线为数据线且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宽度的两倍且小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宽度的三倍,或者所述第二信号线为公共电极线且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宽度的三倍且小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宽度的四倍;
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边的长度;以及
所述第二走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的二倍且小于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的三倍。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三位置位于第一中点,所述第一中点为所述第一边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线段的中点。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二走线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的宽度;以及
所述第一走线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三走线部分的宽度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1-6和7-9任一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四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6和7-9任一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至少一根的坡度角位于40度-60度之间。
13.一种控光面板,包括:
对置基板,
液晶层,以及
如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阵列基板,
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相对设置,所述液晶层夹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
14.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背光单元,以及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光面板,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控光面板和所述背光单元层叠设置,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控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背光单元位于所述控光面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CN201980002573.9A 2019-11-25 2019-11-25 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1796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20635 WO2021102633A1 (zh) 2019-11-25 2019-11-25 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9654A CN113179654A (zh) 2021-07-27
CN113179654B true CN113179654B (zh) 2023-04-11

Family

ID=76128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2573.9A Active CN113179654B (zh) 2019-11-25 2019-11-25 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92735B2 (zh)
CN (1) CN113179654B (zh)
WO (1) WO2021102633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9839A (zh) * 2013-12-30 2015-07-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弯曲液晶显示器
CN206523727U (zh) * 2015-11-25 2017-09-26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08254987A (zh) * 2018-02-02 2018-07-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8983463A (zh) * 2018-08-29 2018-1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69936B2 (en) 2007-11-16 2012-09-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2522493B1 (ko) 2017-12-28 2023-04-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9839A (zh) * 2013-12-30 2015-07-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弯曲液晶显示器
CN206523727U (zh) * 2015-11-25 2017-09-26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08254987A (zh) * 2018-02-02 2018-07-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8983463A (zh) * 2018-08-29 2018-1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92735B2 (en) 2024-02-06
WO2021102633A1 (zh) 2021-06-03
US20220382114A1 (en) 2022-12-01
CN113179654A (zh)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74795B2 (en)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of
KR100728853B1 (ko) 전극배선기판 및 표시장치
CN108351572B (zh) 阵列基板及其修复方法
CN11133814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139686B2 (en)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288620B (zh) 像素结构基板及其显示面板
CN101872092B (zh) 液晶显示面板
EP3477448B1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112636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3488015B (zh) 像素结构及具有此像素结构的显示面板
US20190280013A1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EP2757411B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JP2018173544A (ja) 表示装置
CN113888963A (zh) 显示设备和用于制造显示设备的方法
US20150116605A1 (en) Display panel
US10847109B2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2023032906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6594231A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179654B (zh) 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42720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307471A1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transmittance control for under-display camera pixels
CN210376953U (zh) 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703731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415806A (zh) 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090213309A1 (en) Activ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