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3093A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3093A
CN113173093A CN202110638901.3A CN202110638901A CN113173093A CN 113173093 A CN113173093 A CN 113173093A CN 202110638901 A CN202110638901 A CN 202110638901A CN 113173093 A CN113173093 A CN 113173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fixedly connected
grooves
ba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89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3093B (zh
Inventor
魏建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Qingj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Qingj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Qingj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Qingj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389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30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3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3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3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30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8Cab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固定壳、电源箱和充电插头;所述固定壳的内部靠近固定壳的底面位置固连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固连有电源箱;所述固定壳的内部靠近固定壳的顶面位置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电源箱之间固连有压囊;所述滑块的顶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有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与电源箱之间连有充电线;通过本发明有效的实现了充电桩的地下设计,减少充电装置占用空间,同时可以避免汽车与充电装置之间刮蹭问题,保护充电装置的免受撞击,减少因撞击而产生的漏电甚至火灾问题的发生,提高充电便利性以及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普及,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充电装置的需求,由于充电相较于加油时间更长,且汽车充电的过程中,汽车长时间的停靠也会产生更多的停靠空间需求。
根据CN112644304A一种灵活性高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该发明通过设置转动按钮、连接孔、卡槽、步进电机、转动柱和卡位片,同户通过按动转动按钮即可控制步进电机转动九十度,步进电机在转动时会带动转动柱进行转动,转动柱在转动时会通过卡位片带动转动盘进行转动,从而让充电桩转动相应的角度,让两个充电枪可以对四个方向的汽车进行充电,同时也避免了充电线在向较大的角度被拉拽时在接口处容易受损的问题出现,提高了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但是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需要通过充电桩来充电,汽车充电过程中,需要长时间停靠于充电桩的旁边,空间占用需求较大,容易产生充电排队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很多停车场会大量设置充电桩,但是充电桩会占用停车场地的空间,同时充电桩会将停车场的空间进行分割,不利于汽车的自由行驶等问题,并且汽车停靠过程中,如果驾驶人员操作不当,也很容易刮蹭充电桩,甚至直接撞击充电桩,进而易引起漏电甚至火灾事故等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需要通过充电桩来充电,汽车充电过程中,需要长时间停靠于充电桩的旁边,空间占用需求较大,容易产生充电排队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很多停车场会大量设置充电桩,但是充电桩会占用停车场地的空间,同时充电桩会将停车场的空间进行分割,不利于汽车的自由行驶等问题,并且汽车停靠过程中,如果驾驶人员操作不当,也很容易刮蹭充电桩,甚至直接撞击充电桩,进而易引起漏电甚至火灾事故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固定壳、电源箱和充电插头;所述固定壳固连接于地下,且固定壳的顶面与地面平齐;所述固定壳的内部靠近固定壳的底面位置固连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固连有电源箱;所述固定壳的内部靠近固定壳的顶面位置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电源箱之间固连有压囊;所述滑块的顶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有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的顶面固连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布置的沟槽;所述充电插头与电源箱之间连有充电线;所述滑块的顶面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环形条;所述环形槽的槽底均固连有环形囊,且环形囊与压囊之间均相互连通;工作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普及,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充电装置的需求,由于充电相较于加油时间更长,且汽车充电的过程中,汽车长时间的停靠也会产生更多的停靠空间需求,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需要通过充电桩来充电,汽车充电过程中,需要长时间停靠于充电桩的旁边,空间占用需求较大,容易产生充电排队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很多停车场会大量设置充电桩,但是充电桩会占用停车场地的空间,同时充电桩会将停车场的空间进行分割,不利于汽车的自由行驶等问题,并且汽车停靠过程中,如果驾驶人员操作不当,也很容易刮蹭充电桩,甚至直接撞击充电桩,进而易引起漏电甚至火灾事故等问题,通过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当需要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首先驾驶人员可以将新能源汽车停靠于靠近充电插头位置,然后人工从地面拔出充电插头,即可将充电插头插于汽车的充电接口,实现汽车的充电,完成充电后,只需要将充电插头直接插于对应安装槽的内部,由于充电插头的顶面固连有保护板,汽车可以直接从保护板的顶部行驶,保护充电插头不受碾压损坏,同时当汽车向下挤压滑块时,滑块会挤压压囊,使得压囊内部的气体导入环形囊,环形囊膨胀会带动环形条导出对应环形槽,环形条可以起到增加车轮摩擦力,同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车轮对滑块以及保护板的冲击,通过本发明有效的实现了充电桩的地下设计,减少充电装置占用空间,同时可以避免汽车与充电装置之间刮蹭问题,保护充电装置的免受撞击,减少因撞击而产生的漏电甚至火灾问题的发生,提高充电便利性以及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沟槽的槽底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均开设有排水孔;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均固连有密封垫,且密封垫的纵切面为八字形结构设计;工作时,为了便于充电插头的拔出,同时不影响汽车在保护板表面的行驶,保护板表面会开设沟槽,便于驾驶人员的取用,但是如果是漏天停车场地,沟槽的内部很容易积水,影响使用人员的拿取,通过开设通孔,可以使得沟槽内部的积水直接导入安装槽,并通过安装槽的底部的排水孔排出,但是由于积水直接导入安装槽,如果排水孔出现了堵塞问题时,积水很容易直接接触充电插头,为了进一步保护充电插头,通过设置密封垫,通过密封垫的特殊结构设计,当充电插头插入安装槽的内部时,保护板会挤压密封垫,进而形成密闭的保护空间,实现将积水与充电插头之间完全隔离。
优选的,所述密封垫的表面均开设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的内部均固连有单向阀;工作时,通过开设导气孔,当保护板挤压密封垫时,会使得密封垫围合空间内部的气体通过导气孔快速单向导出,进而密封垫围合的空间内会形成负压,提高密封垫直接与充电插头之间的密封压力,进而提高密封效果,同时当汽车碾压保护板时,会对保护板产生震动,通过该密封压力,可以在震动环境下,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密封效果。
优选的,所述沟槽的侧面均开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控制块;所述控制槽的槽底均固连有控制囊,且控制囊均与密封垫所围合的空间相互连通;工作时,由于密封垫产生的负压环境,在取用充电插头时,难以拉拔,影响使用体验,通过设置控制块,当手拿保护板时,手会挤压控制块,使得控制块内收入对应控制槽,控制块进而挤压控制囊,使得控制囊内部的气体直接导入密封垫所形成的负压腔室的内部,减少密封垫两侧的压差,便于快速拿取充电插头。
优选的,所述密封垫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均匀布置的保护槽;所述保护槽的内部均固连有第一浮囊;所述第一浮囊的顶部均固连有开闭板;工作时,通过设置第一浮囊,当排水孔堵塞时,安装槽的内部积水,虽然通过密封垫的隔离,避免了积水与充电插头接触,但是积水会直接接触单向阀,积水中的杂质容易造成单向阀损坏,为此积水水面升高时,会带动第一浮囊漂起,第一浮囊进而会带动开闭板运动,实现将导气孔完全关闭,避免积水接触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于充电插头底部位置开设有顶槽;所述顶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顶柱;所述顶槽的槽底均固连有第一弹簧;所述顶柱的顶面靠近顶柱的侧面位置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顶块;工作时,通过设置顶柱,当充电插头插入安装槽时,充电插头会挤压顶柱,顶柱会压缩第一弹簧,当拔出充电插头时,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顶柱会直接导出顶槽,并且顶柱可以与密封垫之间密封配合,避免水灌入密封垫围合的空间内部,保证雨天时,充电插头的正常充电工作,同时顶块可以表面充电插头底部的导电结构直接与顶柱接触,减少顶柱顶面残留水对充电插头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内部均开设有清理槽,且充电线均穿过清理槽;所述清理槽为S形结构设计;所述清理槽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清理槽的内部固连有刮板;所述清理槽的底部开设有排腔,且排腔的底部直接连接排水通道;所述排腔的内部设有第二浮囊;所述第二浮囊与排腔的底部之间连有拉绳;所述第二浮囊的顶部固连有第一气囊;所述滑块的内部于清理槽的顶部位置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内部固连有第二气囊,且第二气囊与第一气囊之间通过连管相互连通;工作时,通过开设清理槽,由于充电时,充电线需要拉出,雨水很容易通过充电线渗入充电装置的内部,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当雨水延伸充电线渗入时,雨水首先会渗入清理槽,通过清理槽的该形状设计,水可以直接导入排腔,避免了雨水进一步向下渗透,同时通过刮板,可以对充电线的表面进行充分的清理,减少充电线表面的雨水残留,同时当水渗入速度较快或排水不畅时,水会在排腔的内部蓄积,水的液面升高会带动第二浮囊浮起,第二浮囊会带动第一气囊运动,并使得第一气囊受到挤压,使得第一气囊内部的气体导入第二气囊的内部,造成第二气囊的膨胀,第二气囊膨胀可以促进对充电线的密封,避免雨水的进一步渗透,同时在平时使用时,收缩的第二气囊也不会影响充电线的运动。
优选的,所述充电线包括有导线、护套和内置灯;所述导线外表面设有均匀布置的内置灯;所述导线和内置灯的外部套接有护套,且护套为透光材料设计;工作时,通过设置内置灯,当雨天或夜晚环境下时,由于视线较差,充电线容易被行人或汽车的碰到,造成充电线受到破坏性拉扯问题,为此,通过充电线的内部设置均匀的内置灯,内置灯点亮,可以起到提示作用,保护充电线免受损坏。
优选的,所述内置灯之间电路相互串联,且内置灯之间的串联线为宽松状态;所述内置灯的表面均包裹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表面均开设有均匀布置的透光孔;工作时,通过将内置灯至于保护壳的内部,如果充电线受到行人的踩踏或汽车碾压时,可以有效的避免内置灯受到较大的挤压,保护内置灯免受损坏,同时保护壳的表面开设均匀布置的透光孔,光线可以通过透光孔正常导出。
优选的,所述电源箱和滚轮之间开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卷轴,且充电线卷绕于卷轴的表面;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固连有转轴,且转轴的表面卷绕有第一弹片,且第一弹片的端头与卷轴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卷轴的端面固连有限位柱;所述固定块的内部于限位柱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的槽底之间均固连有第二弹簧;所述限位块背离于第二弹簧的一侧表面固连有限位囊,且限位囊与控制囊之间相互连通;工作时,通过设置卷轴,充电线可以直接被卷绕于卷轴的表面,便于充电线拉出,同时完成充电后,通过转轴和第一弹片,第一弹片由于直接与卷轴相连,第一弹片可以起到自动回拉的作用,使得完成充电后的充电插头直接向着安装槽运动,并且充电线也会自动内收,并将充电线自动收卷入卷轴,避免拉出的充电线大量的在固定壳的外部,进而无法正常放回充电插头,但是由于第一弹片的持续回拉力,充电插头充电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拉扯,完成充电后,需要人持续拉拽,为此,通过设置限位囊和限位块,当使用人员手拿保护板时,手会挤压控制块以及压缩控制囊,使得控制囊内部的气体直接导入限位囊,进而限位囊会带动限位块与限位柱直接脱离,卷轴可以正常转动,但是停止挤压控制囊时,限位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此时限位柱以及卷轴无法转动,避免了充电线持续受到回拉作用力。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发明通过设置固定壳、电源箱和充电插头;通过在非充电状态时,直接将充电插头插入地下,有效的实现了充电桩的地下设计,减少充电装置占用空间,同时可以避免汽车与充电装置之间刮蹭问题,保护充电装置的免受撞击,减少因撞击而产生的漏电甚至火灾问题的发生,提高充电便利性以及安全性。
2.本发明通过设置导线、护套和内置灯,当雨天或夜晚环境下时,由于视线较差,充电线容易被行人或汽车的碰到,造成充电线受到破坏性拉扯问题,为此,通过充电线的内部设置均匀的内置灯,内置灯点亮,可以起到提示作用,保护充电线免受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充电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卷轴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固定壳1、电源箱2、充电插头3、固定块4、滑块5、压囊6、保护板7、充电线8、环形条9、环形囊10、密封垫11、单向阀12、控制囊13、第一浮囊14、开闭板15、顶柱16、第一弹簧17、顶块18、刮板19、第二浮囊20、第一气囊21、第二气囊22、导线23、护套24、内置灯25、保护壳26、卷轴27、转轴28、第一弹片29、限位柱30、限位块31、第二弹簧32、限位囊33、控制块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固定壳1、电源箱2和充电插头3;所述固定壳1固连接于地下,且固定壳1的顶面与地面平齐;所述固定壳1的内部靠近固定壳1的底面位置固连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的内部固连有电源箱2;所述固定壳1的内部靠近固定壳1的顶面位置滑动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与电源箱2之间固连有压囊6;所述滑块5的顶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有充电插头3;所述充电插头3的顶面固连有保护板7;所述保护板7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布置的沟槽;所述充电插头3与电源箱2之间连有充电线8;所述滑块5的顶面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环形条9;所述环形槽的槽底均固连有环形囊10,且环形囊10与压囊6之间均相互连通;工作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普及,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充电装置的需求,由于充电相较于加油时间更长,且汽车充电的过程中,汽车长时间的停靠也会产生更多的停靠空间需求,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需要通过充电桩来充电,汽车充电过程中,需要长时间停靠于充电桩的旁边,空间占用需求较大,容易产生充电排队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很多停车场会大量设置充电桩,但是充电桩会占用停车场地的空间,同时充电桩会将停车场的空间进行分割,不利于汽车的自由行驶等问题,并且汽车停靠过程中,如果驾驶人员操作不当,也很容易刮蹭充电桩,甚至直接撞击充电桩,进而易引起漏电甚至火灾事故等问题,通过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当需要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首先驾驶人员可以将新能源汽车停靠于靠近充电插头3位置,然后人工从地面拔出充电插头3,即可将充电插头3插于汽车的充电接口,实现汽车的充电,完成充电后,只需要将充电插头3直接插于对应安装槽的内部,由于充电插头3的顶面固连有保护板7,汽车可以直接从保护板7的顶部行驶,保护充电插头3不受碾压损坏,同时当汽车向下挤压滑块5时,滑块5会挤压压囊6,使得压囊6内部的气体导入环形囊10,环形囊10膨胀会带动环形条9导出对应环形槽,环形条9可以起到增加车轮摩擦力,同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车轮对滑块5以及保护板7的冲击,通过本发明有效的实现了充电桩的地下设计,减少充电装置占用空间,同时可以避免汽车与充电装置之间刮蹭问题,保护充电装置的免受撞击,减少因撞击而产生的漏电甚至火灾问题的发生,提高充电便利性以及安全性。
所述沟槽的槽底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均开设有排水孔;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均固连有密封垫11,且密封垫11的纵切面为八字形结构设计;工作时,为了便于充电插头3的拔出,同时不影响汽车在保护板7表面的行驶,保护板7表面会开设沟槽,便于驾驶人员的取用,但是如果是漏天停车场地,沟槽的内部很容易积水,影响使用人员的拿取,通过开设通孔,可以使得沟槽内部的积水直接导入安装槽,并通过安装槽的底部的排水孔排出,但是由于积水直接导入安装槽,如果排水孔出现了堵塞问题时,积水很容易直接接触充电插头3,为了进一步保护充电插头3,通过设置密封垫11,通过密封垫11的特殊结构设计,当充电插头3插入安装槽的内部时,保护板7会挤压密封垫11,进而形成密闭的保护空间,实现将积水与充电插头3之间完全隔离。
所述密封垫11的表面均开设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的内部均固连有单向阀12;工作时,通过开设导气孔,当保护板7挤压密封垫11时,会使得密封垫11围合空间内部的气体通过导气孔快速单向导出,进而密封垫11围合的空间内会形成负压,提高密封垫11直接与充电插头3之间的密封压力,进而提高密封效果,同时当汽车碾压保护板7时,会对保护板7产生震动,通过该密封压力,可以在震动环境下,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密封效果。
所述沟槽的侧面均开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控制块34;所述控制槽的槽底均固连有控制囊13,且控制囊13均与密封垫11所围合的空间相互连通;工作时,由于密封垫11产生的负压环境,在取用充电插头3时,难以拉拔,影响使用体验,通过设置控制块34,当手拿保护板7时,手会挤压控制块34,使得控制块34内收入对应控制槽,控制块34进而挤压控制囊13,使得控制囊13内部的气体直接导入密封垫11所形成的负压腔室的内部,减少密封垫11两侧的压差,便于快速拿取充电插头3。
所述密封垫11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均匀布置的保护槽;所述保护槽的内部均固连有第一浮囊14;所述第一浮囊14的顶部均固连有开闭板15;工作时,通过设置第一浮囊14,当排水孔堵塞时,安装槽的内部积水,虽然通过密封垫11的隔离,避免了积水与充电插头3接触,但是积水会直接接触单向阀12,积水中的杂质容易造成单向阀12损坏,为此积水水面升高时,会带动第一浮囊14漂起,第一浮囊14进而会带动开闭板15运动,实现将导气孔完全关闭,避免积水接触单向阀12。
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于充电插头3底部位置开设有顶槽;所述顶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顶柱16;所述顶槽的槽底均固连有第一弹簧17;所述顶柱16的顶面靠近顶柱16的侧面位置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顶块18;工作时,通过设置顶柱16,当充电插头3插入安装槽时,充电插头3会挤压顶柱16,顶柱16会压缩第一弹簧17,当拔出充电插头3时,在第一弹簧17的弹力作用下,顶柱16会直接导出顶槽,并且顶柱16可以与密封垫11之间密封配合,避免水灌入密封垫11围合的空间内部,保证雨天时,充电插头3的正常充电工作,同时顶块18可以表面充电插头3底部的导电结构直接与顶柱16接触,减少顶柱16顶面残留水对充电插头3的影响。
所述滑块5的内部均开设有清理槽,且充电线8均穿过清理槽;所述清理槽为S形结构设计;所述清理槽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清理槽的内部固连有刮板19;所述清理槽的底部开设有排腔,且排腔的底部直接连接排水通道;所述排腔的内部设有第二浮囊20;所述第二浮囊20与排腔的底部之间连有拉绳;所述第二浮囊20的顶部固连有第一气囊21;所述滑块5的内部于清理槽的顶部位置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内部固连有第二气囊22,且第二气囊22与第一气囊21之间通过连管相互连通;工作时,通过开设清理槽,由于充电时,充电线8需要拉出,雨水很容易通过充电线8渗入充电装置的内部,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当雨水延伸充电线8渗入时,雨水首先会渗入清理槽,通过清理槽的该形状设计,水可以直接导入排腔,避免了雨水进一步向下渗透,同时通过刮板19,可以对充电线8的表面进行充分的清理,减少充电线8表面的雨水残留,同时当水渗入速度较快或排水不畅时,水会在排腔的内部蓄积,水的液面升高会带动第二浮囊20浮起,第二浮囊20会带动第一气囊21运动,并使得第一气囊21受到挤压,使得第一气囊21内部的气体导入第二气囊22的内部,造成第二气囊22的膨胀,第二气囊22膨胀可以促进对充电线8的密封,避免雨水的进一步渗透,同时在平时使用时,收缩的第二气囊22也不会影响充电线8的运动。
所述充电线8包括有导线23、护套24和内置灯25;所述导线23外表面设有均匀布置的内置灯25;所述导线23和内置灯25的外部套接有护套24,且护套24为透光材料设计;工作时,通过设置内置灯25,当雨天或夜晚环境下时,由于视线较差,充电线8容易被行人或汽车的碰到,造成充电线8受到破坏性拉扯问题,为此,通过充电线的内部设置均匀的内置灯25,内置灯25点亮,可以起到提示作用,保护充电线8免受损坏。
所述内置灯25之间电路相互串联,且内置灯25之间的串联线为宽松状态;所述内置灯25的表面均包裹有保护壳26;所述保护壳26的表面均开设有均匀布置的透光孔;工作时,通过将内置灯25至于保护壳26的内部,如果充电线8受到行人的踩踏或汽车碾压时,可以有效的避免内置灯25受到较大的挤压,保护内置灯25免受损坏,同时保护壳26的表面开设均匀布置的透光孔,光线可以通过透光孔正常导出。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电源箱2和滚轮之间开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卷轴27,且充电线8卷绕于卷轴27的表面;所述固定块4的内部固连有转轴28,且转轴28的表面卷绕有第一弹片29,且第一弹片29的端头与卷轴27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卷轴27的端面固连有限位柱30;所述固定块4的内部于限位柱30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31;所述限位块31与限位槽的槽底之间均固连有第二弹簧32;所述限位块31背离于第二弹簧32的一侧表面固连有限位囊33,且限位囊33与控制囊13之间相互连通;工作时,通过设置卷轴27,充电线8可以直接被卷绕于卷轴27的表面,便于充电线8拉出,同时完成充电后,通过转轴28和第一弹片29,第一弹片29由于直接与卷轴27相连,第一弹片29可以起到自动回拉的作用,使得完成充电后的充电插头3直接向着安装槽运动,并且充电线也会自动内收,并将充电线8自动收卷入卷轴27,避免拉出的充电线8大量的在固定壳1的外部,进而无法正常放回充电插头3,但是由于第一弹片29的持续回拉力,充电插头3充电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拉扯,完成充电后,需要人持续拉拽,为此,通过设置限位囊33和限位块31,当使用人员手拿保护板7时,手会挤压控制块34以及压缩控制囊13,使得控制囊13内部的气体直接导入限位囊33,进而限位囊33会带动限位块31与限位柱30直接脱离,卷轴27可以正常转动,但是停止挤压控制囊13时,限位块31在第二弹簧32的作用下,自动复位,此时限位柱30以及卷轴27无法转动,避免了充电线8持续受到回拉作用力。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首先驾驶人员可以将新能源汽车停靠于靠近充电插头3位置,然后人工从地面拔出充电插头3,即可将充电插头3插于汽车的充电接口,实现汽车的充电,完成充电后,只需要将充电插头3直接插于对应安装槽的内部,由于充电插头3的顶面固连有保护板7,汽车可以直接从保护板7的顶部行驶,保护充电插头3不受碾压损坏,同时当汽车向下挤压滑块5时,滑块5会挤压压囊6,使得压囊6内部的气体导入环形囊10,环形囊10膨胀会带动环形条9导出对应环形槽,环形条9可以起到增加车轮摩擦力,同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车轮对滑块5以及保护板7的冲击;为了便于充电插头3的拔出,同时不影响汽车在保护板7表面的行驶,保护板7表面会开设沟槽,便于驾驶人员的取用,但是如果是漏天停车场地,沟槽的内部很容易积水,影响使用人员的拿取,通过开设通孔,可以使得沟槽内部的积水直接导入安装槽,并通过安装槽的底部的排水孔排出,但是由于积水直接导入安装槽,如果排水孔出现了堵塞问题时,积水很容易直接接触充电插头3,为了进一步保护充电插头3,通过设置密封垫11,通过密封垫11的特殊结构设计,当充电插头3插入安装槽的内部时,保护板7会挤压密封垫11,进而形成密闭的保护空间,实现将积水与充电插头3之间完全隔离;通过开设导气孔,当保护板7挤压密封垫11时,会使得密封垫11围合空间内部的气体通过导气孔快速单向导出,进而密封垫11围合的空间内会形成负压,提高密封垫11直接与充电插头3之间的密封压力,进而提高密封效果,同时当汽车碾压保护板7时,会对保护板7产生震动,通过该密封压力,可以在震动环境下,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密封效果;由于密封垫11产生的负压环境,在取用充电插头3时,难以拉拔,影响使用体验,通过设置控制块34,当手拿保护板7时,手会挤压控制块34,使得控制块34内收入对应控制槽,控制块34进而挤压控制囊13,使得控制囊13内部的气体直接导入密封垫11所形成的负压腔室的内部,减少密封垫11两侧的压差,便于快速拿取充电插头3;通过设置第一浮囊14,当排水孔堵塞时,安装槽的内部积水,虽然通过密封垫11的隔离,避免了积水与充电插头3接触,但是积水会直接接触单向阀12,积水中的杂质容易造成单向阀12损坏,为此积水水面升高时,会带动第一浮囊14漂起,第一浮囊14进而会带动开闭板15运动,实现将导气孔完全关闭,避免积水接触单向阀12;通过设置顶柱16,当充电插头3插入安装槽时,充电插头3会挤压顶柱16,顶柱16会压缩第一弹簧17,当拔出充电插头3时,在第一弹簧17的弹力作用下,顶柱16会直接导出顶槽,并且顶柱16可以与密封垫11之间密封配合,避免水灌入密封垫11围合的空间内部,保证雨天时,充电插头3的正常充电工作,同时顶块18可以表面充电插头3底部的导电结构直接与顶柱16接触,减少顶柱16顶面残留水对充电插头3的影响;通过开设清理槽,由于充电时,充电线8需要拉出,雨水很容易通过充电线8渗入充电装置的内部,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当雨水延伸充电线8渗入时,雨水首先会渗入清理槽,通过清理槽的该形状设计,水可以直接导入排腔,避免了雨水进一步向下渗透,同时通过刮板19,可以对充电线8的表面进行充分的清理,减少充电线8表面的雨水残留,同时当水渗入速度较快或排水不畅时,水会在排腔的内部蓄积,水的液面升高会带动第二浮囊20浮起,第二浮囊20会带动第一气囊21运动,并使得第一气囊21受到挤压,使得第一气囊21内部的气体导入第二气囊22的内部,造成第二气囊22的膨胀,第二气囊22膨胀可以促进对充电线8的密封,避免雨水的进一步渗透,同时在平时使用时,收缩的第二气囊22也不会影响充电线8的运动;通过设置内置灯25,当雨天或夜晚环境下时,由于视线较差,充电线8容易被行人或汽车的碰到,造成充电线8受到破坏性拉扯问题,为此,通过充电线的内部设置均匀的内置灯25,内置灯25点亮,可以起到提示作用,保护充电线8免受损坏;通过将内置灯25至于保护壳26的内部,如果充电线8受到行人的踩踏或汽车碾压时,可以有效的避免内置灯25受到较大的挤压,保护内置灯25免受损坏,同时保护壳26的表面开设均匀布置的透光孔,光线可以通过透光孔正常导出;通过设置卷轴27,充电线8可以直接被卷绕于卷轴27的表面,便于充电线8拉出,同时完成充电后,通过转轴28和第一弹片29,第一弹片29由于直接与卷轴27相连,第一弹片29可以起到自动回拉的作用,使得完成充电后的充电插头3直接向着安装槽运动,并且充电线也会自动内收,并将充电线8自动收卷入卷轴27,避免拉出的充电线8大量的在固定壳1的外部,进而无法正常放回充电插头3,但是由于第一弹片29的持续回拉力,充电插头3充电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拉扯,完成充电后,需要人持续拉拽,为此,通过设置限位囊33和限位块31,当使用人员手拿保护板7时,手会挤压控制块34以及压缩控制囊13,使得控制囊13内部的气体直接导入限位囊33,进而限位囊33会带动限位块31与限位柱30直接脱离,卷轴27可以正常转动,但是停止挤压控制囊13时,限位块31在第二弹簧32的作用下,自动复位,此时限位柱30以及卷轴27无法转动,避免了充电线8持续受到回拉作用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固定壳(1)、电源箱(2)和充电插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1)固连接于地下,且固定壳(1)的顶面与地面平齐;所述固定壳(1)的内部靠近固定壳(1)的底面位置固连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的内部固连有电源箱(2);所述固定壳(1)的内部靠近固定壳(1)的顶面位置滑动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与电源箱(2)之间固连有压囊(6);所述滑块(5)的顶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有充电插头(3);所述充电插头(3)的顶面固连有保护板(7);所述保护板(7)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布置的沟槽;所述充电插头(3)与电源箱(2)之间连有充电线(8);所述滑块(5)的顶面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环形条(9);所述环形槽的槽底均固连有环形囊(10),且环形囊(10)与压囊(6)之间均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槽底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均开设有排水孔;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均固连有密封垫(11),且密封垫(11)的纵切面为八字形结构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11)的表面均开设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的内部均固连有单向阀(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侧面均开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控制块(34);所述控制槽的槽底均固连有控制囊(13),且控制囊(13)均与密封垫(11)所围合的空间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11)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均匀布置的保护槽;所述保护槽的内部均固连有第一浮囊(14);所述第一浮囊(14)的顶部均固连有开闭板(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于充电插头(3)底部位置开设有顶槽;所述顶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顶柱(16);所述顶槽的槽底均固连有第一弹簧(17);所述顶柱(16)的顶面靠近顶柱(16)的侧面位置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顶块(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5)的内部均开设有清理槽,且充电线(8)均穿过清理槽;所述清理槽为S形结构设计;所述清理槽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清理槽的内部固连有刮板(19);所述清理槽的底部开设有排腔,且排腔的底部直接连接排水通道;所述排腔的内部设有第二浮囊(20);所述第二浮囊(20)与排腔的底部之间连有拉绳;所述第二浮囊(20)的顶部固连有第一气囊(21);所述滑块(5)的内部于清理槽的顶部位置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内部固连有第二气囊(22),且第二气囊(22)与第一气囊(21)之间通过连管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8)包括有导线(23)、护套(24)和内置灯(25);所述导线(23)外表面设有均匀布置的内置灯(25);所述导线(23)和内置灯(25)的外部套接有护套(24),且护套(24)为透光材料设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灯(25)之间电路相互串联,且内置灯(25)之间的串联线为宽松状态;所述内置灯(25)的表面均包裹有保护壳(26);所述保护壳(26)的表面均开设有均匀布置的透光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箱(2)和滚轮之间开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卷轴(27),且充电线(8)卷绕于卷轴(27)的表面;所述固定块(4)的内部固连有转轴(28),且转轴(28)的表面卷绕有第一弹片(29),且第一弹片(29)的端头与卷轴(27)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卷轴(27)的端面固连有限位柱(30);所述固定块(4)的内部于限位柱(30)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31);所述限位块(31)与限位槽的槽底之间均固连有第二弹簧(32);所述限位块(31)背离于第二弹簧(32)的一侧表面固连有限位囊(33),且限位囊(33)与控制囊(13)之间相互连通。
CN202110638901.3A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Active CN1131730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8901.3A CN113173093B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8901.3A CN113173093B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3093A true CN113173093A (zh) 2021-07-27
CN113173093B CN113173093B (zh) 2021-12-21

Family

ID=76927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8901.3A Active CN113173093B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30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1328A (zh) * 2021-09-15 2021-11-19 山东金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变压器局放在线监测装置的信号采集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78616A2 (ko) * 2009-12-24 2011-06-30 한국과학기술원 온라인 전기자동차용 듀얼레일 급전 시스템의 전자기장 차폐장치 및 방법
CN205292315U (zh) * 2015-12-07 2016-06-08 浙江迅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埋式充电装置
WO2017061863A1 (en) * 2015-10-05 2017-04-13 Brainwave B.V. Underground power supply system, in particular an underground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and a method to charge an electric vehicle
CN108583316A (zh) * 2018-04-03 2018-09-28 芜湖华佳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地埋式充电桩
CN109159707A (zh) * 2018-10-31 2019-01-08 叶烨 一种具有防水淹功能的地埋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09610360A (zh) * 2018-12-24 2019-04-12 盐城市骏泰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充气式pvc减速带
CN110103755A (zh) * 2019-05-24 2019-08-09 丁杨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充电设备
CN111959317A (zh) * 2020-08-22 2020-11-20 郑州三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
WO2020253889A1 (zh) * 2020-01-08 2020-12-24 龚柱 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
CN212529302U (zh) * 2020-05-21 2021-02-12 周小莲 一种汽车油箱盖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78616A2 (ko) * 2009-12-24 2011-06-30 한국과학기술원 온라인 전기자동차용 듀얼레일 급전 시스템의 전자기장 차폐장치 및 방법
WO2017061863A1 (en) * 2015-10-05 2017-04-13 Brainwave B.V. Underground power supply system, in particular an underground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and a method to charge an electric vehicle
CN205292315U (zh) * 2015-12-07 2016-06-08 浙江迅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埋式充电装置
CN108583316A (zh) * 2018-04-03 2018-09-28 芜湖华佳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地埋式充电桩
CN109159707A (zh) * 2018-10-31 2019-01-08 叶烨 一种具有防水淹功能的地埋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09610360A (zh) * 2018-12-24 2019-04-12 盐城市骏泰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充气式pvc减速带
CN110103755A (zh) * 2019-05-24 2019-08-09 丁杨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撞充电设备
WO2020253889A1 (zh) * 2020-01-08 2020-12-24 龚柱 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
CN212529302U (zh) * 2020-05-21 2021-02-12 周小莲 一种汽车油箱盖
CN111959317A (zh) * 2020-08-22 2020-11-20 郑州三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1328A (zh) * 2021-09-15 2021-11-19 山东金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变压器局放在线监测装置的信号采集装置
CN113671328B (zh) * 2021-09-15 2023-02-07 山东金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变压器局放在线监测装置的信号采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3093B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73751B (zh) 一种快速收回线缆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其线缆收回方法
CN113173093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CN109204029A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充电桩
CN116788076B (zh) 一种具有漏电防爆保护功能的充电装置
CN11084358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安全型汽车充电桩
CN114103698A (zh) 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
CN113928151A (zh) 一种具有电缆线回收功能的充电桩
CN208021204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7455721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16238366A (zh) 一种具有防水散热功能的充电桩
CN215826520U (zh) 一种充电桩防水结构
CN21581659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水型充电枪
CN214083914U (zh) 一种有序充电电动汽车充电桩
CN111301202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装置
CN114084019A (zh) 一种智能停车系统用充电桩
CN113879160B (zh)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其保护方法
CN113580974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系统
CN112109572A (zh) 一种安全防护型新能源充电桩
CN216530638U (zh) 一种防水充电设备
CN213138514U (zh) 一种自动卷收充电线的充电桩
CN116545078B (zh) 一种防水型太阳能充电控制器及其防水控制方法
CN115257434B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充电桩及充电方法
CN112938658A (zh) 一种汽车充电桩电源线地上自动收纳装置
CN117162836B (zh) 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
CN216424125U (zh) 一种带有收线功能的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