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7407B - 流路切换阀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流路切换阀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7407B
CN113167407B CN201980067450.3A CN201980067450A CN113167407B CN 113167407 B CN113167407 B CN 113167407B CN 201980067450 A CN201980067450 A CN 201980067450A CN 113167407 B CN113167407 B CN 1131674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shaft
shaft
flow path
rotation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74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7407A (zh
Inventor
近藤大介
望月健一
山下将司
原圣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o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ko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ok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ko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167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7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7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74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8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 F16K11/087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with spherical plug
    • F16K11/0873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with spherical plug the plug being only rotatable around one spind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6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taps or cocks
    • F16K27/067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taps or cocks with spherical plu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44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 F16K31/53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with toothed gearing
    • F16K31/535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with toothed gearing for rotat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7/00Special means in or on valves or other cut-off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operation thereof, or for enabling an alarm to be given
    • F16K37/0025Electrical or magnetic means
    • F16K37/0041Electrical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valve parame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5/00Plug valves; Taps or cocks comprising only cut-off apparatus having at least one of the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a more or less complete surface of a solid of revolutio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 being predominantly rotary
    • F16K5/06Plug valves; Taps or cocks comprising only cut-off apparatus having at least one of the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a more or less complete surface of a solid of revolutio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 being predominantly rotary with plugs having spherical surfaces; Packings therefor
    • F16K5/0626Easy mounting or dismounting means
    • F16K5/0636Easy mounting or dismounting means the spherical plug being insertable from the top of the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 Indication Of The Valve Opening Or Closing Statu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相对于阀轴精度良好地配置支撑旋转角传感器的基座体的流路切换阀及流路切换阀的组装方法。流路切换阀(1)的对球阀芯(20)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的旋转位置检测部(80)具有对阀轴(40)的旋转角进行检测的电位器(85)和支承电位器(85)的电位器基座(82)。电位器基座(82)具有安装于壳体(50)的基座主体部(83)和供电位器(85)安装并与阀轴(40)的圆柱部(41)相对配置的传感器支承部(84)。另外,在传感器支承部(84)设有沿着阀轴(40)的圆柱部(41)的外周面(41b)的圆弧状的对位用贯通孔(84a1)。

Description

流路切换阀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路切换阀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往的流路切换阀的一例。该流路切换阀具备:阀壳体、配置在阀壳体的上部的齿轮传动电动机以及配置在阀壳体的阀室内的球阀芯。球阀芯由齿轮传动电动机经由阀轴驱动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3418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这样的流路切换阀具有电位器,该电位器作为对阀轴的旋转角进行检测的旋转角传感器。电位器在齿轮传动电动机的壳体内被支承于电位器基座(基座体)而配置在阀轴的上方。然而,由于在将电位器基座安装到壳体后再将电位器安装于电位器基座,因此,为了抑制电位器与阀轴的位置偏移,需要相对于阀轴精度良好地配置电位器基座。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相对于阀轴精度良好地配置支撑旋转角传感器的基座体的流路切换阀以及流路切换阀的组装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流路切换阀具有:阀主体、能够旋转地收容于所述阀主体的阀芯、安装于所述阀芯的阀轴、经由所述阀轴驱动所述阀芯旋转的驱动部、检测所述阀芯的旋转位置的旋转位置检测部以及安装于所述阀主体并收容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旋转位置检测部的壳体,其中,所述阀轴被设于所述壳体的轴承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所述阀芯安装于所述阀轴的一方的端部,所述旋转位置检测部具有:对所述阀轴的旋转角进行检测的旋转角传感器和支承所述旋转角传感器的基座体,所述基座体具有: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基座主体部和供所述旋转角传感器安装并与所述阀轴的另一方的端部相对配置的传感器支承部,所述传感器支承部设有沿着所述阀轴的外周面的圆弧状的贯通孔,或者设有沿着所述阀轴的外周面空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贯通孔。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传感器支承部具有以包围所述贯通孔的方式设置的侧壁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还具有旋转角输出轴,该旋转角输出轴被压入在所述阀轴的另一方的端部的端面设置的安装孔,所述传感器支承部设有供所述旋转角输出轴插通的输出轴用贯通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的流路切换阀的组装方法中,流路切换阀具有:阀主体、能够旋转地收容于所述阀主体的阀芯、安装于所述阀芯的阀轴、经由所述阀轴驱动所述阀芯旋转的驱动部、检测所述阀芯的旋转位置的旋转位置检测部以及安装于所述阀主体并收容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旋转位置检测部的壳体,所述阀轴被设于所述壳体的轴承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所述阀芯安装于所述阀轴的一方的端部,所述旋转位置检测部具有:对所述阀轴的旋转角进行检测的旋转角传感器和支承所述旋转角传感器的基座体,所述基座体具有: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基座主体部和供所述旋转角传感器安装并与所述阀轴的另一方的端部相对配置的传感器支承部,其中,将夹具的一部分插入于设于所述传感器支承部的、沿着所述阀轴的外周面的圆弧状的贯通孔,或者插入于设于所述传感器支承部的、沿着所述阀轴的外周面空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贯通孔,从而使所述夹具的一部分与所述阀轴的外周面接触,并使所述夹具的另一部分与所述传感器支承部接触,在进行了所述阀轴与所述传感器支承部的对位之后,将所述基座主体部安装于所述壳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对阀芯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的旋转位置检测部具有对阀轴的旋转角进行检测的旋转角传感器和支承旋转角传感器的基座体。基座体具有:安装于壳体的基座主体部和供旋转角传感器安装并与所述阀轴的另一方的端部相对配置的传感器支承部。另外,传感器支承部设有沿着阀轴的外周面的圆弧状的贯通孔、或者设有沿着阀轴的外周面空开间隔配置的多个贯通孔。因此,例如,能够通过贯通孔目视确认阀轴,并进行阀轴与传感器支承部的对位。或者,使用夹具,将夹具的一部分插入于贯通孔而使该夹具的一部分与阀轴的外周面接触,并使夹具的另一部分与传感器支承部接触,从而能够进行阀轴与传感器支承部的对位。因此,能够相对于阀轴精度良好地配置支承旋转角传感器的基座体,能够有效地抑制阀轴与旋转角传感器的位置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阀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流路切换阀的纵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流路切换阀中的将齿轮壳体的上壁部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说明图1的流路切换阀的组装方法的俯视图(组装了驱动部的状态)。
图6是说明图1的流路切换阀的组装方法的俯视图(进行电位器基座的对位的状态)。
图7是说明图1的流路切换阀的组装方法的纵剖视图(使用夹具进行电位器基座的对位的状态)。
图8是表示用于图1的流路切换阀的组装的夹具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图1的流路切换阀的变形例的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阀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阀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流路切换阀的纵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1的流路切换阀中的将齿轮壳体的上壁部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和图6是说明图1的流路切换阀的组装方法的俯视图,表示组装了驱动部的状态和进行电位器基座的对位的状态。图7是说明图1的流路切换阀的组装方法的纵剖视图,表示使用夹具进行电位器基座的对位的状态。图8是表示用于图1的流路切换阀的组装的夹具的一例的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仰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左右”用于表示各图中的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表示绝对的位置关系。在各图中,将X轴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Y轴方向设为跟前-里侧方向(正面-背面方向),将Z轴方向设为上下方向。X轴、Y轴、Z轴彼此正交。
如各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阀1具有:阀主体10;作为阀芯的球阀芯20;阀座部件30、30;密封部件31、31;以及阀轴40。另外,流路切换阀1具有壳体50、驱动部60、通气部70以及旋转位置检测部80。
阀主体10例如以聚苯硫醚(PPS)等合成树脂作为材料,并形成为上端开口的大致立方体箱状。
在阀主体10的左侧壁部10a设有大致L字状的第一流路11。在阀主体10的正面壁部10b设有直线状的第二流路12。在阀主体10的右侧壁部10c设有与第一流路11呈面对称的大致L字状的第三流路13。第一流路11的开口11a、第二流路12的开口12a以及第三流路13的开口13a朝向相同方向(正面方向)。第一流路11、第二流路12以及第三流路13与设置于阀主体10内的阀室14相通。也可以设置两个或四个以上的多个流路作为与阀室14相通的流路。
球阀芯20例如以金属、合成树脂等作为材料,并形成为中空球状(球体状)。球阀芯20被阀座部件30、30支承为能够旋转并收容于阀室14。球阀芯20在图3所示的旋转位置设置有:朝向左侧开口的第一开口21、朝向正面开口的第二开口22以及朝向右侧开口的第三开口23。在球阀芯20的内部设置有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T字形的切换流路25,该切换流路25使第一开口21、第二开口22以及第三开口23彼此连接。另外,也可以是,球阀芯20例如仅具有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22,并且设置有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L字形的切换流路25,在图3所示的旋转位置,该切换流路25使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22彼此连接。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球阀芯20作为阀芯,但是也可以使用柱状的阀芯。
切换流路25构成为与旋转位置对应地切换第一流路11、第二流路12及第三流路13之间的连接。具体而言,当球阀芯20位于图3所示的旋转位置时,切换流路25使第一流路11、第二流路12及第三流路13相连接。当球阀芯20从图3所示的旋转位置旋转到在俯视观察下顺时针旋转90度的旋转位置时,切换流路25使第一流路11与第二流路12连接。当球阀芯20从图3所示的旋转位置旋转到在俯视观察下逆时针旋转90度的旋转位置时,切换流路25使第二流路12与第三流路13连接。
在球阀芯20的上部设置有供阀轴40插入的阀轴插入孔24。阀轴插入孔24形成为通过插入阀轴40而使球阀芯20伴随着该阀轴40的旋转而绕着作为旋转轴线的轴线L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阀轴插入孔24形成为正六边形。
阀座部件30、30例如以聚四氟乙烯(PTFE)等的合成树脂作为材料,并形成为圆环状。阀座部件30、30形成一对,并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空开间隔且相对地收容于阀室14。阀座部件30、30在阀室14内将球阀芯20夹在阀座部件30、30之间并将球阀芯20支承为能够进行旋转。
密封部件31、31例如是由橡胶材料等弹性材料构成的O型圈,被配置为以压缩状态被夹在一方的阀座部件30与阀主体10的左侧壁部10a之间以及另一方的阀座部件30与阀主体10的右侧壁部10c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31安装于在阀座部件30设置的环状槽30a,该密封部件31的一部分从环状槽30a突出。密封部件31、31和阀座部件30、30一起将阀主体10与球阀芯20之间封闭(密封)。另外,也可以是省略密封部件31、31而采用由橡胶材料等弹性材料构成的、兼备密封部件的功能的阀座部件30、30的结构。
阀轴40为合成树脂制,形成为整体沿直线状延伸的柱形状,并具有圆柱部41和与圆柱部41的下端同轴地相连的棱柱部42。阀轴40沿着轴线L配置。
在圆柱部41的下端部遍及整周地设置有槽,在该槽嵌入有以橡胶材料等作为材料而形成环状的O型圈44。在圆柱部41的上端部同轴地安装有驱动部60的大径齿轮67。另外,在圆柱部41中的朝向上方的端面41a的中央,设置有沿着轴线L的大致圆柱状的安装孔45。旋转位置检测部80的电位器轴81通过压入而被安装于安装孔45。
棱柱部42形成为与轴线L正交的截面的形状(横截面形状)是与阀轴插入孔24相同的正六边形的柱状。棱柱部42通过插入于球阀芯20的阀轴插入孔24而以沿着轴线L的方式安装于该球阀芯20。棱柱部42相当于阀轴40的一方的端部。由于棱柱部42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与阀轴插入孔24相同的正六边形,因此,阀轴插入孔24与棱柱部42嵌合,球阀芯20伴随着阀轴40的旋转而绕轴线L旋转。棱柱部42除了是正六边形以外,也可以例如是三角形柱状、四边形柱状等多边形柱状,或使圆柱的侧面的一部分成为平面的截面D字形的柱状。在这种情况下,阀轴插入孔24也形成为与棱柱部4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形状。
壳体50例如以聚苯硫醚(PPS)等的合成树脂作为材料而构成,安装于阀主体10并收容驱动部60。壳体50具有电机壳体51和齿轮壳体52。
电机壳体51形成为有底圆筒状,收容驱动部60的未图示的电机。
齿轮壳体52具有:一体地设置有电机壳体51的平板状的底壁部53;设有通气部70的上壁部54,该通气部70用于使空气在齿轮壳体52的内外流通;以及将底壁部53和上壁部54连结的壁部55。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部53与周壁部55一体地设置,上壁部54通过未图示的螺纹固定结构、卡扣结构等安装于周壁部55的上端。齿轮壳体52收容驱动部60的第一蜗杆62、中间齿轮体63和大径齿轮67以及旋转位置检测部80。
齿轮壳体52在底壁部53一体地具有圆筒状的轴承部56。轴承部56被插入阀轴40的圆柱部41,并将圆柱部41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齿轮壳体52具有从底壁部53向下方突出设置的大致四边形筒状的内侧周壁部57。内侧周壁部57插入于阀主体10的内侧,并通过超声波焊接等与阀主体10接合。另外,齿轮壳体52也可以通过螺纹固定结构等安装于阀主体10。
驱动部60经由阀轴40驱动球阀芯20旋转。驱动部60具有:未图示的电机、构成减速机的第一蜗杆62、以及中间齿轮体63和大径齿轮67。
电机61以驱动轴61a从在齿轮壳体52的底壁部53设置的未图示的贯通孔突出到齿轮壳体52内的方式配置在电机壳体51内。第一蜗杆62安装在驱动轴61a的顶端。
中间齿轮体63配置在齿轮壳体52内。中间齿轮体63具有:轴部64、设置在轴部64的一端部64a且与第一蜗杆62啮合的小径齿轮65(第一蜗轮)、以及设置在轴部64的另一端部64b且与大径齿轮67(第二蜗轮)啮合的第二蜗杆66。
大径齿轮67配置在齿轮壳体52内。大径齿轮67通过将阀轴40的圆柱部41压入设于中央的贯通孔而被安装。
驱动部60将电机的驱动轴61a的旋转力通过第一蜗杆62、中间齿轮体63及大径齿轮67传递到阀轴40,从而使阀轴40绕轴线L旋转。由此,将球阀芯20定位在期望的旋转位置。
旋转位置检测部80具有:作为旋转角输出轴的电位器轴81、作为基座体的电位器基座82以及作为旋转角传感器的电位器85。
电位器轴81例如是不锈钢、黄铜等金属制或聚苯硫醚(PPS)等的合成树脂制,并与阀轴40分体地设置。电位器轴81通过被压入于阀轴40的安装孔45而与阀轴40同轴地固定而安装。电位器轴81的设于上端部的D形切割形状的嵌合轴部81a与电位器85的转子86嵌合。另外,也可以是嵌合轴部81a一体地设置于阀轴40的端面41a。
电位器基座82是合成树脂制,一体地具有基座主体部83和传感器支承部84。
基座主体部83形成为大致平板状,通过螺钉95、95固定而安装于从齿轮壳体52的底壁部53向上方突出的凸台53b、53b。
传感器支承部84具有:底壁部84a,该底壁部84a形成为直径比大径齿轮67小的大致圆板状;以及圆弧状的侧壁部84b,该侧壁部84b从底壁部84a的缘部向上方竖立设置。底壁部84a在齿轮壳体52内被配置成与大径齿轮67的上方空开间隔地重叠,并与阀轴40的圆柱部41的端面41a相对。在底壁部84a的上表面的中央,设置有比缘部下降一级的凹陷部分。在该凹陷部分设置有沿着阀轴40的圆柱部41的外周面41b的圆弧状的对位用贯通孔84a1、以及圆形的输出轴用贯通孔84a2。底壁部84a也可以省略凹陷部分而作为平面状的上表面。对位用贯通孔84a1优选1/2圆~3/4圆左右的圆弧状。对位用贯通孔84a1和侧壁部84b分别具有配置在以输出轴用贯通孔84a2为中心的同心圆上的圆弧形状。对位用贯通孔84a1被设置为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能够目视确认阀轴40。电位器85安装在底壁部84a的上表面的中央。底壁部84a的形状也可以是例如四边形形状等圆板状以外的形状。
电位器85是用于检测旋转角的旋转角传感器。电位器85具有圆板状的转子86和电位器主体部87,该电位器主体部87是将转子86支承为能够旋转,并将与转子86的旋转角对应的信号(电压)输出的信号输出部。在转子86的中央设有俯视观察时为D字形的嵌合孔86a。嵌合孔86a与传感器支承部84的输出轴用贯通孔84a2同轴地配置。电位器轴81的嵌合轴部81a贯通嵌合孔86a并与嵌合孔86a嵌合。转子86随着嵌合轴部81a的旋转而旋转。由此,电位器85对绕着电位器轴81(即,阀轴40和球阀芯20)的轴线L旋转的旋转角进行检测。
在流路切换阀1中,驱动部60所具有的电机的驱动轴61a的旋转力通过大径齿轮67等向阀轴40输出,阀轴40绕着轴线L旋转。随着该阀轴40的旋转而球阀芯20绕着轴线L旋转,并被定位在各旋转位置。由此,实现与旋转位置对应的流路的连接。另外,电位器轴81与阀轴40一起绕着轴线L旋转,从电位器85输出与电位器轴81的旋转角对应的信号。根据从电位器85输出的信号,能够监视球阀芯20的旋转位置。
接着,参照图7、图8对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阀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球阀芯20、阀座部件30、30以及密封部件31、31收容于阀主体10。然后,将阀轴40的棱柱部42安装于球阀芯20的阀轴插入孔24,将阀轴40的圆柱部41插通于壳体50的轴承部56,将壳体50的内侧周壁部57与阀主体10接合。
接着,如图5所示,将大径齿轮67安装到阀轴40的圆柱部41,将第一蜗杆62安装于电机的驱动轴61a。使小径齿轮65与第一蜗杆62啮合且使第二蜗杆66与大径齿轮67啮合,从而将中间齿轮体63以被支承为能够绕轴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壳体50的周壁部55。将电位器轴81插入于阀轴40的安装孔45。此时,电位器轴81未被压入安装孔45。
接着,进行安装电位器85前的电位器基座82与阀轴40的对位。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以设置于基座主体部83的螺纹孔83a、83a与壳体50的凸台53b、53b重叠的方式配置电位器基座82。此时,电位器轴81的嵌合轴部81a插通于传感器支承部84的输出轴用贯通孔84a2。然后,调整电位器基座82的位置,以使得从传感器支承部84的对位用贯通孔84a1目视确认阀轴40的圆柱部41没有偏移(即,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目视确认圆柱部41沿着周向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使用对位夹具200进行电位器基座82与阀轴40的对位。如图8所示,对位夹具200具有圆柱状的夹具主体部201和从夹具主体部201的下表面向下方竖立设置的圆弧壁状的对位部202。夹具主体部201与对位部202同轴地配置。在夹具主体部201的下表面的中央,设置有供电位器轴81的嵌合轴部81a插入的插入孔201b。夹具主体部201的外径D1与传感器支承部84的侧壁部84b的内径相同。另外,对位部202的内径D2与阀轴40的圆柱部41的外径相同。然后,如图7所示,将对位夹具200的对位部202插入于传感器支承部84的对位用贯通孔84a1。由此,对位部202的内表面202a(对位夹具200的一部分)与阀轴40的圆柱部41的外周面41b接触,夹具主体部201的外周面201a(对位夹具200的另一部分)与传感器支承部84的侧壁部84b的内表面84b1接触。因此,以输出轴用贯通孔84a2与阀轴40成为同轴的状态,阀轴40与传感器支承部84的位置关系被固定。另外,电位器轴81的嵌合轴部81a插入于夹具主体部201的插入孔201b从而姿势被修正为沿着轴线L。然后,将螺钉95、95插通于基座主体部83的螺纹孔83a、83a并与凸台53b、53b螺合,从而将电位器基座82安装于壳体50。之后,取下对位夹具200。在该状态下,电位器基座82与阀轴40被精度良好地配置。
接着,将电位器轴81的嵌合轴部81a贯通于设置在电位器85的转子86的嵌合孔86a并与该嵌合孔86a嵌合,并将电位器85配置在电位器基座82的传感器支承部84的底壁部84a的中央,通过软钎焊等固定而安装。然后,为了从电位器85输出正确的信号,将电位器轴81在安装孔45内绕轴线L旋转,在进行了绕该轴线L的对位后,将电位器轴81压入安装孔45而固定。之后,将上壁部54安装于壳体50的周壁部55,流路切换阀1完成。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阀1,对球阀芯20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的旋转位置检测部80具有对阀轴40的旋转角进行检测的电位器85和支承电位器85的电位器基座82。电位器基座82具有:安装于壳体50的基座主体部83和供电位器85安装并与阀轴40的圆柱部41(另一方的端部)相对配置的传感器支承部84。另外,在传感器支承部84设有沿着阀轴40的圆柱部41的外周面41b的圆弧状的对位用贯通孔84a1。因此,能够通过对位用贯通孔84a1目视确认阀轴40,并进行阀轴40与传感器支承部84的对位。更进一步地,使用对位用的夹具200。将夹具200的对位部202插入于对位用贯通孔84a1,使内表面202a与阀轴40的圆柱部41的外周面41b接触,并且使夹具200的夹具主体部201的外周面201a与传感器支承部84的侧壁部84b的内表面84b1接触。由此,能够进行阀轴40与传感器支承部84的对位。因此,能够相对于阀轴40精度良好地配置电位器基座82,能够有效地抑制阀轴40和电位器85的位置偏移。
另外,传感器支承部84具有侧壁部84b,该侧壁部84b以包围对位用贯通孔84a1的方式设置。通过这样,使侧壁部84b的内表面84b1与夹具200的夹具主体部201的外周面201a接触,从而能够进行阀轴40与传感器支承部84的对位。
另外,还具有电位器轴81,该电位器轴81被压入在阀轴40的圆柱部41的端面41a设置的安装孔45,在传感器支承部84设置有供电位器轴81插通的输出轴用贯通孔84a2。通过这样,能够以将传感器支承部84与阀轴40相对配置的状态,修正电位器轴81的姿势。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在传感器支承部84设有沿着阀轴40的圆柱部41的外周面41b的圆弧状的对位用贯通孔84a1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代替圆弧状的对位用贯通孔84a1而采用设有沿着阀轴40的圆柱部41的外周面41b彼此空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对位用贯通孔84a3的结构。图9是说明图1的流路切换阀的变形例的组装方法的俯视图,表示进行电位器基座的对位的状态。多个对位用贯通孔84a3各自形成为圆形,并被设置为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能够目视确认阀轴40。在图9中,是设有以包围输出轴用贯通孔84a2的方式配置的四个对位用贯通孔84a3的结构。然而,只要不违反本发明的目的,对位用贯通孔84a3也可以以包围输出轴用贯通孔84a2的方式设置三个以上。对于多个对位用贯通孔84a3,也能够通过它们目视确认阀轴40并进行阀轴40与传感器支承部84的对位。通过进一步使用适合多个对位用贯通孔84a3的夹具,也能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阀轴40与传感器支承部84的对位。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传感器支承部84具有侧壁部84b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省略侧壁部84b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在使用夹具200的情况下,将夹具200的对位部202的外径与对位用贯通孔84a1的外径设为相同。通过这样,在将对位部202插入于对位用贯通孔84a1时,对位部202的内表面202a与阀轴40的圆柱部41的外周面41b接触,对位部202的外表面202b与靠近对位用贯通孔84a1的外侧的内表面接触,从而阀轴40与传感器支承部84的位置关系被固定。另外,通过具有以包围对位用贯通孔84a1的方式设置的侧壁部84b,从而能够在相对远离阀轴40的位置与对位夹具200接触而进行电位器基座82与阀轴40的对位,因此在对位精度这一点上有利。
上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只要不违反本发明的主旨,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前述的实施方式适当进行构成要素的追加、删除、设计变更的技术、将实施方式的特征进行适当的组合的技术也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流路切换阀、10…阀主体、10a…左侧壁部、10b…正面壁部、10c…右侧壁部、11…第一流路、12…第二流路、13…第三流路、11a、12a、13a…开口、14…阀室、20…球阀芯、21…第一开口、22…第二开口、23…第三开口、24…阀轴插入孔、25…切换流路、30…阀座部件、30a…环状槽、31…密封部件、40…阀轴、41…圆柱部、41a…端面、41b…外周面、42…棱柱部、44…O型圈、45…安装孔、50…壳体、51…电机壳体、52…齿轮壳体、53…底壁部、54…上壁部、55…周壁部、56…轴承部、57…内侧周壁部、60…驱动部、61a…驱动轴、62…第一蜗杆、63…中间齿轮体、64…轴部、64a…一端部、64b…另一端部、65…小径齿轮、66…第二蜗杆、67…大径齿轮、70…通气部、80…旋转位置检测部、81…电位器轴、81a…嵌合轴部、82…电位器基座、83…基座主体部、83a…螺纹孔、84…传感器支承部、84a…底壁部、84a1、84a3…对位用贯通孔、84a2…输出轴用贯通孔、84b…侧壁部、84b1…内表面、85…电位器、86…转子、87…电位器主体部、95…螺钉、200…夹具、201…夹具主体部、201a…外周面、201b…插入孔、202…对位部、202a…内表面、202b…外表面。

Claims (4)

1.一种流路切换阀,具有:阀主体、能够旋转地收容于所述阀主体的阀芯、安装于所述阀芯的阀轴、经由所述阀轴驱动所述阀芯旋转的驱动部、检测所述阀芯的旋转位置的旋转位置检测部以及安装于所述阀主体并收容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旋转位置检测部的壳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轴被设于所述壳体的轴承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所述阀芯安装于所述阀轴的一方的端部,
所述旋转位置检测部具有:对所述阀轴的旋转角进行检测的旋转角传感器和支承所述旋转角传感器的基座体,
所述基座体具有: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基座主体部和供所述旋转角传感器安装并与所述阀轴的另一方的端部相对配置的传感器支承部,
所述传感器支承部设有沿着所述阀轴的外周面的圆弧状的贯通孔,或者设有沿着所述阀轴的外周面空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贯通孔,
所述贯通孔被配置为从所述阀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能够目视确认所述阀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支承部具有以包围所述贯通孔的方式设置的侧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旋转角输出轴,该旋转角输出轴被压入在所述阀轴的另一方的端部的端面设置的安装孔,
所述传感器支承部设有供所述旋转角输出轴插通的输出轴用贯通孔。
4.一种流路切换阀的组装方法,该流路切换阀具有:阀主体、能够旋转地收容于所述阀主体的阀芯、安装于所述阀芯的阀轴、经由所述阀轴驱动所述阀芯旋转的驱动部、检测所述阀芯的旋转位置的旋转位置检测部以及安装于所述阀主体并收容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旋转位置检测部的壳体,所述阀轴被设于所述壳体的轴承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所述阀芯安装于所述阀轴的一方的端部,所述旋转位置检测部具有:对所述阀轴的旋转角进行检测的旋转角传感器和支承所述旋转角传感器的基座体,所述基座体具有: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基座主体部和供所述旋转角传感器安装并与所述阀轴的另一方的端部相对配置的传感器支承部,
其特征在于,
调整所述基座体的位置,以使得能够从设于所述传感器支承部的、沿着所述阀轴的外周面的圆弧状的贯通孔,或者设于所述传感器支承部的、沿着所述阀轴的外周面空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贯通孔目视观察所述阀轴,
使夹具的一部分插入所述贯通孔而与所述阀轴的外周面接触,并使所述夹具的另一部分与所述传感器支承部接触,在进行了所述阀轴与所述传感器支承部的对位之后,将所述基座主体部安装于所述壳体,并取下所述夹具。
CN201980067450.3A 2018-12-06 2019-11-05 流路切换阀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131674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9056 2018-12-06
JP2018229056A JP7066185B2 (ja) 2018-12-06 2018-12-06 流路切換弁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PCT/JP2019/043320 WO2020116072A1 (ja) 2018-12-06 2019-11-05 流路切換弁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7407A CN113167407A (zh) 2021-07-23
CN113167407B true CN113167407B (zh) 2023-05-09

Family

ID=70974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7450.3A Active CN113167407B (zh) 2018-12-06 2019-11-05 流路切换阀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892900B1 (zh)
JP (1) JP7066185B2 (zh)
CN (1) CN113167407B (zh)
WO (1) WO20201160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2374B2 (ja) * 2019-05-22 2022-06-08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流路切換弁
CN114373354B (zh) * 2021-12-30 2024-03-01 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捣固车模拟装置及其仿真控制柜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057076U (zh) * 2018-01-03 2018-11-06 成都川嘉恒锐钻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钻杆用防喷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4725A (ja) 2002-04-24 2003-11-06 Kitz Corp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4927683B2 (ja) * 2007-11-09 2012-05-09 株式会社山武 流量制御弁
JP2010223418A (ja) 2009-02-26 2010-10-07 Fuji Koki Corp ボールバルブ
JP5653645B2 (ja) * 2010-04-05 2015-01-14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多方切換弁
JP5997917B2 (ja) 2011-08-12 2016-09-28 株式会社キッツ バルブ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JP5652505B2 (ja) * 2013-06-05 2015-01-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駆動装置
JP6106077B2 (ja) 2013-12-26 2017-03-29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回転角度検出器およ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5218642A (ja) * 2014-05-16 2015-12-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の排気装置
LT3194823T (lt) 2014-09-16 2019-04-10 Amtron Valve Monitoring Device Pty. Ltd. Vožtuvo stebėsena
JP2016151340A (ja) * 2015-02-19 2016-08-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装置
JP6599651B2 (ja) 2015-06-11 2019-10-30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ロータリー弁
JP6540393B2 (ja) 2015-09-03 2019-07-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減速機付モータ
JP6640510B2 (ja) 2015-09-29 2020-02-05 伸和コントロールズ株式会社 流量制御弁
JP6684599B2 (ja) * 2016-01-22 2020-04-22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流路切換弁
JP6713094B2 (ja) 2016-04-28 2020-06-24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ステータのボルト取付け間違い防止構造及び方法
JP6673788B2 (ja) 2016-09-12 2020-03-2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角検出装置
JP6879776B2 (ja) * 2017-02-24 2021-06-02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回転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057076U (zh) * 2018-01-03 2018-11-06 成都川嘉恒锐钻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钻杆用防喷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缙 ; 张雷 ; 周彬 ; 何林波 ; 苑宝玉 ; 赵加华 ; .非接触式主配压阀位移测量装置研究及应用.液压气动与密封.2016,(1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66185B2 (ja) 2022-05-13
WO2020116072A1 (ja) 2020-06-11
JP2020091006A (ja) 2020-06-11
EP3892900A4 (en) 2022-09-14
EP3892900B1 (en) 2024-05-29
EP3892900A1 (en) 2021-10-13
CN113167407A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51706B2 (ja) 流路切換弁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12930453B (zh) 阀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13167407B (zh) 流路切换阀及其组装方法
CN112888887B (zh) 流路切换阀
JP6825405B2 (ja) バルブ装置
CN114096772B (zh) 流路切换阀
CN113811708B (zh) 流路切换阀
JPWO2007116788A1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3710937B (zh) 流路切换阀及其组装方法
WO2020017170A1 (ja) 流路切換弁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12815115B (zh) 流路切换阀
WO2023139889A1 (ja) 流路切換弁の組立方法
CN113348318B (zh) 流路切换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