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7314B - 定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7314B
CN113167314B CN201980079637.5A CN201980079637A CN113167314B CN 113167314 B CN113167314 B CN 113167314B CN 201980079637 A CN201980079637 A CN 201980079637A CN 113167314 B CN113167314 B CN 1131673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xing device
adhesive
fixing belt
adhes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96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7314A (zh
Inventor
铃木雅也
佐佐木宪司
根本亘
向井秀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 Corp filed Critical No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167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7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7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73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3/00Rolls, drums, discs, or the like; Bear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03G15/2057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relat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heat element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筒状的定影装置一边旋转一边与形成有带正电的调色剂像的片材接触,使调色剂像定影到片材上。定影装置包括:金属制的筒状的基材;橡胶层,覆盖在基材的外周;粘接层,覆盖在橡胶层的外周;以及树脂制的表层,覆盖在粘接层的外周。在该定影装置中,定影装置的厚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静电容量C/A和定影装置的厚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电阻R/A的积C·R/A2小于1.1×10‑3FΩ/cm4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中使用的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了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打印机)的定影器将移动的片材上的带电调色剂加压到片材而定影。因此,定影器具有一对辊(定影辊和加压辊)或者定影带和加压辊。在具有定影带和加压辊的类型的定影器中,在片材经过定影带与加压辊之间的辊隙期间,调色剂被定影在片材上(专利文献1)。在该类型中,定影带被定影辊或定影垫朝向加压辊按压,通过加热调色剂而使其熔融。定影带被加热装置再加热,具有较高的温度。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364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使用定影器时,优选在片材经过辊隙的期间,调色剂像不会过多或不足地定影在片材上。但是,由于产生静电,有时会有多余的调色剂被吸附在片材上,有时相反地调色剂会从片材上被弹出。这种现象被称为静电偏移(electrostatic offset),引起对要形成的图像的干扰。
作为抑制静电偏移的对策,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进行了尝试。
对于将通过带正电而附着在片材上的调色剂定影到片材上的定影装置,希望进一步有效地抑制静电偏移。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静电偏移的、使带正电的调色剂像定影到片材上的定影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是一种筒状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一边旋转一边与形成有带正电的调色剂像的片材接触,使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到所述片材上,所述定影装置包括:金属制的筒状的基材;橡胶层,覆盖在所述基材的外周;粘接层,覆盖在所述橡胶层的外周;以及树脂制的表层,覆盖在所述粘接层的外周。所述定影装置的厚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静电容量C/A和所述定影装置的厚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电阻R/A的积C·R/A2小于1.1×10-3FΩ/cm4
在该方式中,由于介电弛豫时间足够短,所以除去电场后的高极化状态迅速变化为低极化状态,能够有效地抑制静电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定影器的一个示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示出具备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定影器的另一示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图6是示出图5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概略图;
图7是示出图6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概略图;
图8是示出图7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概略图;
图9是示出图8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概略图;
图10是示出图9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概略图;
图11是示出图10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概略图;
图12是示出定影装置的各种样品的规格的表;
图13是示出定影装置的层的材料的电特性的表;
图14是示出在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厚度方向上测量电阻和静电电容的方式的概略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的表层中的电荷衰减量的测量方式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附图的比例并不一定准确,某些特征有时被夸大或省略。
利用了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作为被运送的记录介质的纸张片材上形成由调色剂构成的图像(调色剂像)。图像形成装置的详细情况未图示,但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感光鼓、配置在感光鼓周围的带电器、曝光器、显影器、转印器以及定影器。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调色剂带正电,调色剂附着到片材上,该片材被运送到定影器。
如图1所示,定影器具有可移动的定影带(定影装置)1和可旋转的加压辊2。在片材S经过定影带1与加压辊2之间的辊隙的期间,调色剂T被定影到片材S上。定影带1和加压辊2对片材S上的调色剂T加压。定影带1通过加热调色剂T而使其熔融。
加压辊2具有芯材3、覆盖芯材3的外周的弹性层4、以及覆盖弹性层4的外周的离型层5。
芯材3是硬质圆棒。芯材3的材料没有限定,例如可以是铁、铝等金属或树脂材料。芯材3可以是中空的,也可以是实心的。
弹性层4是遍及芯材3的外周面的整周而固定的圆筒,由例如海绵这样的多孔弹性材料形成。弹性层4也可以由非多孔的弹性材料形成。
离型层5是遍及弹性层4的外周面的整周而固定的薄层,使得加压辊2容易从定影在片材P上的调色剂T分离。图1示出了在片材P的一个面上形成有调色剂像的情形,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调色剂T被定影到片材P的一个面上之后,调色剂T有时也会被定影到片材P的另一个面上。在该情况下,可以使调色剂T在辊隙中与加压辊2接触。
离型层5由容易与调色剂T分离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离型层5的材料优选为氟树脂。这样的氟树脂例如为全氟烷氧基树脂(PFA)、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或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
定影带1是圆筒,换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认为是具有厚度薄的圆筒壁体的辊。在定影带1的内部配置有树脂制的定影垫6。定影垫6将定影带1按压到加压辊2上,以适当地维持定影带1与加压辊2之间的辊隙的宽度。在辊隙处,定影带1与加压辊2由于彼此按压而稍微变形。
在定影带1的附近配置有加热装置7。加热装置7对在辊隙处被加压辊2吸收了热量而被冷却的定影带1进行再加热。在图1的示例中,加热装置7具有公知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7A和磁场吸收部件7B,电磁感应加热装置7A配置在定影带1的外侧,磁场吸收部件7B配置在定影带1的内侧。
然而,加热装置的类型不限于图1的示例。例如,如图2所示,作为加热装置,可以使用配置在定影带1内部的卤素加热器8等发热源。
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使用了定影垫6,但也可以在定影带1的内部配置可旋转的定影辊来代替定影垫6。
如图3所示,定影带1具有基材11、滑动层12、底涂层13、橡胶层14、粘接层15以及表层16。
基材11是金属制的圆筒。基材11的材料例如可以是镍、不锈钢,也可以在镍层与镍层之间夹着铜层来构成基材11。基材11确保定影带1的刚性,提高定影带1的热传导性。
滑动层12是覆盖在基材11的内周上的均匀厚度的层。滑动层12与定影垫6或其它定影器的部件可滑动地接触。滑动层12由摩擦系数小的材料、例如氟树脂形成。优选的氟树脂例如为PTFE、PFA、FEP或ETFE。
底涂层13是覆盖在基材11的外周上的均匀厚度的层。底涂层13具有将滑动层12和橡胶层14粘接的作用。底涂层13的材料可以根据橡胶层14的材料而不同。
橡胶层14是覆盖在底涂层13的外周上的均匀厚度的层。橡胶层14是在定影带1中最厚的层,由于橡胶层14而定影带1具有对调色剂T的定影有用的适当的弹性。橡胶层14例如由硅橡胶形成。在橡胶层14为硅橡胶制的情况下,底涂层13优选由硅橡胶类的粘接剂形成。
粘接层15是覆盖在橡胶层14的外周的均匀厚度的层。粘接层15具有将橡胶层14和表层16粘接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层15是由氟树脂类的粘接剂形成的单一层。也可以考虑将粘接层15由硅橡胶类的粘接剂或氟橡胶类的粘接剂形成。
表层16是覆盖在粘接层15的外周上的均匀厚度的层。表层16使得定影带1容易与定影在片材P上的调色剂T分离。表层16由容易与调色剂T分离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表层16的材料优选为氟树脂。优选的氟树脂例如为PFA、PTFE、FEP或ETFE。
图4示出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带1。在定影带1中,粘接层15由二层、即内侧层151和外侧层152构成。其他特征与定影带1相同。
内侧层151与橡胶层14的外周面紧贴,外侧层152介于内侧层151与表层16之间。即,外侧层152与内侧层151的外周面紧贴,并与表层16的内周面紧贴。内侧层151由氟树脂类的粘接剂形成,外侧层152由非导电性硅橡胶类的粘接剂形成。
在图3和图4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上述层之间夹着其他层。
以下,对定影带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以下所述的方法涉及具有单一层粘接层15的定影带1。
首先,如图5所示,准备圆筒形的金属筒11A。金属筒11A在成品的定影带1中相当于基材11,具有成品的定影带1的几倍的长度。金属筒11A例如能够通过电铸来制造。
接着,如图5所示,将喷嘴20插入到金属筒11A的内部,一边使喷嘴20移动,一边用管21向喷嘴20提供滑动层12的材料,从喷嘴20喷射滑动层12的材料。之后,通过加热使材料固化,来形成滑动层12。
接着,如图6所示,一边使喷嘴23移动,一边利用喷嘴23向金属筒11A的外周面喷射底涂层13的材料13A。然后,通过加热使材料13A干燥,来形成底涂层13。
接着,如图7所示,使金属筒11A绕轴线旋转,一边用橡胶供给装置24将橡胶层14的材料14A提供给底涂层13的外周面,一边用前端为直线状的刮刀25将橡胶层14的材料14A平滑地(即具有相同的厚度地)弄平。这样,用橡胶层14的材料涂布底涂层13的表面。之后,通过加热使材料14A固化,来形成橡胶层14。
在粘接层15由氟树脂类的粘接剂形成的情况下,接着,与图6同样地,一边使喷嘴移动,一边利用喷嘴向橡胶层14的外周面喷射粘接层15的材料。
另一方面,在粘接层15由硅橡胶类的粘接剂或氟橡胶类的粘接剂形成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在橡胶层14的周围涂布粘接层15的材料15A,将金属筒11A插入到环26。通过使环26沿金属筒11A的轴线方向移动,利用环26的内周面将材料15A平滑(即具有均匀的厚度)地弄平。
接着,如图9所示,在粘接层15的材料15A的周围配置管16A。即,将金属筒11A插入到管16A中。管16A在成品的定影带1中相当于表层16,但具有成品的定影带1的几倍的长度。
接着,如图10所示,将金属筒11A与管16A一起插入到环27中。通过使环27沿金属筒11A的轴线方向移动,利用环27的内周面将管16A向径向内侧按压,提高粘接层15的材料15A与管16A的密接性。在图9以及图10中,仅将管16A作为截面示出。然后,通过加热使材料15A固化,来形成粘接层15的同时,将粘接层15与管16A固定。
这样,得到图11所示的长条状的圆筒1A。然后,如图11所示,通过将圆筒1A沿与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切断,得到成品的定影带1。
在制造具有两层粘接层15的定影带1(参照图4)的情况下,在橡胶层14的周围,通过移动的喷嘴来涂布粘接层15的内侧层151的材料(氟树脂类的粘接剂),进而在其周围涂布外侧层152的材料(非导电性硅橡胶类的粘接剂),与图8同样地用环将该材料弄平即可。
申请人制造了厚度与定影带1的几个层的材料不同的样品,测量了这些样品的电特性,进而调查了各样品是否有效地抑制静电偏移。样品的规格如图12所示。
对于各样品,基材11、滑动层12和底涂层13是共同的。具体而言,基材11是通过电铸制造的镍制的无缝圆筒,直径为40mm,厚度为40μm。滑动层12由PTFE形成,厚度为12μm。
底涂层13通过作为非导电性硅橡胶类的粘接剂的、东丽道康宁公株式会社(DowCorning Toray Co.,Ltd.,日本东京)产的“DY39-042”来制造。如上所述,底涂层13的材料13A用喷嘴20涂布在金属筒11A上,在150℃下加热1分钟,使材料13A干燥,由此形成底涂层13。底涂层13的厚度为2μm。
橡胶层14通过作为非导电性硅橡胶的、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日本东京)产的“X-34-2008-2”来制造。如上所述,橡胶层14的材料14A用刮刀25平滑化,通过在150℃下加热而固化。
各样品中的橡胶层14的厚度如图12所示。为了研究因橡胶层14的厚度不同而导致的电特性的不同,样品3的橡胶层14的厚度与其他样品不同。对于样品3,橡胶层14的厚度为300μm。对于其它样品,橡胶层14的厚度为285μm。在定影带1中,关于基材11以外的层,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是导电体,就基本上由电介质形成。定影带1中的基材11与表层16的表面之间的静电电容可以认为是表示定影带1的带静电容易度的指标,基材11与表层16的表面之间的电介质的厚度越大,静电电容越小。而且,申请人认为,静电电容越小,越能抑制接近调色剂T的表层16的表面上的带电,越能抑制静电偏移。
对于样品1,粘接层15具有包括内侧层151和外侧层152的双层结构。内侧层151通过作为电阻小的非导电性氟树脂类的粘接剂的、科慕公司(美国特拉华)产的“PJ-CL990”来制造成厚度为2μm。外侧层152通过作为非导电性硅橡胶类的粘接剂的、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的“KE-1880”来制造成厚度为15μm。在样品1的制造中,在橡胶层14的周围涂布粘接层15的内侧层151的材料,将该材料用环弄平,在100℃下加热5分钟,得到干燥的内侧层151,进而在内侧层151的周围涂布外侧层152的材料,将该材料用环弄平。
对于样品2~4,粘接层15为单一层,通过作为非导电性氟树脂类的粘接剂的、科慕公司产的“PJ-CL990”来制造。
对于样品5,粘接层15为单一层,但通过作为非导电性硅橡胶类的粘接剂的、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的“KE-1880”来制造。
对于样品6,粘接层15为单一层,但通过作为非导电性氟橡胶类的粘接剂的、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的“SIFEL2617”来制造。
在样品2~6的制造中,在橡胶层14的周围涂布粘接层15的材料,用环将该材料弄平。粘接层15的厚度如图12所示。
样品1的内侧层151的材料及样品2~4的粘接层15的材料为乳液的状态,但认为样品1的固化的内侧层151及样品2~4的粘接层15含有高纯度的氟。
粘接层15的材料之所以根据样品而不同是因为,调查了因粘接层15的材料不同而导致的电特性的不同。申请人预测:由于在定影带1的基材11与表层16的表面之间存在电负性高(吸引电子的力强)的氟,因此在样品1~4、6中能够抑制接近调色剂T的表层16的表面带电,从而能够抑制静电偏移。氟的电负性在所有原子中最大为3.98。与此相对,作为硅橡胶的主要成分的硅的电负性为1.90。
另外,申请人认为,定影带1的厚度方向上的电阻与静电偏移有关。关于静电偏移,认为:在去除施加到定影带1的电场之后,表层16从高极化状态迅速变化为低极化状态(介电弛豫状态),由此受到抑制。即,优选的是,介电弛豫时间τ小。根据竹内学、“环境氛围对调色剂带电的影响”,日本图像学会志39卷3号、2000年、p.270-277,介电弛豫时间τ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τ=CR (式1)
在这里,C为定影带1的厚度方向上的静电容量,R为定影带1的厚度方向上的电阻。
静电电容C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C=εS/d (式2)
在这里,ε为定影带1的复介电常数的虚部,S为面积,d为厚度。
根据式1,优选的是,静电电容C和/或电阻R小。图13示出层的材料的电特性(后面叙述这些电特性的测量方法)。申请人认为,通过在粘接层15中使用电阻小的非导电性氟树脂类的粘接剂(“PJ-CL990”),能够缩短介电弛豫时间τ,并能够抑制静电偏移。因此,申请人预测,在粘接层15含有氟树脂的样品1~4中,能够抑制静电偏移。
对于各样品,表层16由厚度为30μm的PFA制的管制成。
对各样品的特点进行梳理,如下所述。
样品1的特征在于,粘接层15包括:由非导电性氟树脂类材料形成的内侧层151、以及由非导电性硅橡胶类材料形成的外侧层152。
样品2、3、4的特征在于,粘接层15是由非导电性氟树脂类材料形成的单一层。而且,样品2的特征在于,粘接层15的厚度比样品3、4的厚度小。样品3、4的特征在于,粘接层15的厚度大于样品2的厚度,而样品4的特征在于,橡胶层14的厚度大于其它样品的厚度。
样品5的特征在于,粘接层15是由非导电性硅橡胶类材料形成的单一层。
样品6的特征在于,粘接层15是由非导电性氟橡胶类材料形成的单一层。
对于各样品,以图14所示的方式,测量了定影带1的厚度方向上的电阻R(Ω)和静电电容C(pF)。该方式为二端子测量法,使两个电极28、29分别与定影带1的内周面(滑动层12的表面)和外周面(表层16的表面)接触,用LCR测试仪30测量电阻和静电电容。所使用的LCR测试仪30是日置电机株式会社(日本长野)产的“3522-50”。用于测量的频率为1kHz。并且,为了进行通用性的考察,将测量出的电阻除以电极28、29的面积A(与定影带1的接触面积,4.524cm2),计算定影带1的厚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电阻R/A。并且,为了进行通用性的考察,将测量出的静电电容除以电极28、29的面积A,计算定影带1的厚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静电电容C。图12示出定影带1的厚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电阻R/A(Ω/cm2)和静电电容C(pF/cm2)。
关于图13所示的层的材料的电阻R,通过由这些材料分别制造膜,以与上述同样的方式测量这些膜的电阻而得到的。测量中所使用的膜的厚度如图13所示。关于图13所示的层的材料的复介电常数的虚部ε,在以与上述同样的方式测量这些膜的静电电容C之后,按照式2计算出的(此时,S为电极28、29的面积,d为膜的厚度)。
另外,对于各样品,通过图15所示的方式来测量了表层16的电荷衰减量ΔV(kV)。在该测量中,在23℃、55%(相对湿度)的环境下,使带电辊31与定影带1接触,使定影带1以60rpm旋转,从直流电源32经由带电辊31向定影带1提供电荷。带电辊31的电阻值为5×106Ω。直流电源32为美国TREK公司(美国纽约)制造的“610C”。
使表面电位计33的探针34接近定影带1的外周面(表层16的表面),并测量表面电位。定影带1中的探针34的接近位置是,从带电辊31与定影带1接触的位置离开90度。表面电位计33是美国梦露(MONROE)电子公司(美国纽约)的“Model 244A”,探针是附属于“Model244A”的标准探针“1017A”。
在以上的条件下,用表面电位计33监视表层16的表面电位,将表层的表面带电为-1kV的状态维持60秒。之后,通过使带电辊31离开定影带1,结束带电。从带电结束经过120秒后,测量表层16的表面的电荷衰减量ΔV(kV)。电荷衰减量ΔV是表示定影带1带电难度的指标。
另外,根据式1,计算定影带1的厚度方向上的静电容量C和定影带1的厚度方向上的电阻R的积、即介电弛豫时间τ。介电弛豫时间τ(msec)也如图12所示。图12的单位msec可以替换为单位mF·Ω。
另外,为了进行通用性的考察,计算了定影带1的厚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静电容量C/A(pF/cm2)和每单位面积的电阻R/A(Ω/cm2)的积C·R/A2(FΩ/cm2)。图12的单位FΩ/cm4可以替换为单位sec/cm4
另外,将各样品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评价各样品的静电偏移抑制效果。所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京瓷办公株式会社(日本大阪)产的“TASKalfa5550ci”。在该评价中,在纸张片材上印刷白色实心图像,为了判断在白色实心图像上是否有雾化(印刷在不应印刷的部位),使用彩色色差计(chroma meter,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日本东京)产的“CR-400”),对图像内7个部位测量L*值(L*值,亮度)。如果L*值为95.5以上,则评价为没有雾化或微小雾化,静电偏移抑制效果良好。如果L*值小于95.5,则评价为不能忽视雾化,静电偏移抑制效果不良。
评价结果如图12所示。对于样品1~4,静电偏移抑制效果良好,对于样品5、6,静电偏移抑制效果不良。
因此,在定影带1的厚度方向上的静电容量C和定影带1的厚度方向上的电阻R的积、即介电弛豫时间τ小于22msec(定影带1的厚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静电容量C/A(pF/cm2)和每单位面积的电阻R/A(Ω/cm2)的积C·R/A2小于1.1×10-3FΩ/cm4)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抑制静电偏移。由图12可知,静电电容C对于样品1~6大致相等,与此相对,粘接层15含有电阻大的硅橡胶和氟橡胶的样品5、6与粘接层15含有电阻小的氟树脂的样品1~4相比,具有大的电阻R,因此需要较长的介电弛豫时间τ。因此可知,在粘接层15含有氟树脂、更具体而言含有非导电性氟树脂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静电偏移。优选的是,定影带1的厚度方向上的电阻R为3.3×108Ω以下(定影带1的厚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电阻R/A为7.2×107Ω/cm2以下)。
对于橡胶层14的厚度更大的样品3,与样品4相比,静电电容C小,介电弛豫时间τ短。认为这是由于橡胶层14的厚度更大的缘故。
对于粘接层15的厚度更小的样品2,与样品4相比,电阻R小,介电弛豫时间τ短。认为这是由于粘接层15的厚度更小的缘故。
对于具有两层粘接层15的样品1,与样品2相比,电阻R小,介电弛豫时间τ短。
另外,从评价结果可知,优选的是,表层16的表面带电为-1kV,从带电结束时刻起经过120秒后的电荷衰减量ΔV为0.20kV以上且0.25kV以下。可以理解为:如果电荷衰减效果高,则即使粘接层15的表面被带电,介电弛豫时间τ也小,静电偏移被抑制。
以上,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示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形式及细节的变更。这些变更、改变和修改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滑动层12不是必不可少的。
本发明的方式也记载在以下编号的条目中。
条目1.一种定影装置,为筒状,所述定影装置一边旋转一边与形成有带正电的调色剂像的片材接触,使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到所述片材上,所述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制的筒状的基材;
橡胶层,覆盖在所述基材的外周;
粘接层,覆盖在所述橡胶层的外周;以及
树脂制的表层,覆盖在所述粘接层的外周,
所述定影装置的厚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静电容量C/A和所述定影装置的厚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电阻R/A的积C·R/A2小于1.1×10-3FΩ/cm4
条目2.根据条目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装置的厚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电阻R/A是7.2×107Ω/cm2以下。
条目3.根据条目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层含有氟树脂。
条目4.根据条目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层含有非导电性氟树脂。
条目5.根据条目3或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层是由氟树脂类的粘接剂形成的单一层。
条目6.根据条目3或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层具有内侧层和外侧层,所述内侧层由与所述橡胶层的外周面紧贴的氟树脂类的粘接剂形成,所述外侧层由与所述内侧层的外周面紧贴且与所述表层的内周面紧贴的非导电性硅橡胶类的粘接剂形成。
条目7.根据第1至6项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表层的表面带电为-1kV,并且从带电结束时刻起经过120秒后的电荷衰减量ΔV为0.20kV以上且0.25kV以下。
条目8.根据条目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层由绝缘性全氟烷氧基氟树脂形成。
条目9.根据条目1至8项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橡胶层由非导电性硅橡胶形成。
符号说明
1:定影带(定影装置);
11:基材;
12:滑动层;
13:底涂层;
14:橡胶层;
15:粘接层;
16:表层。

Claims (9)

1.一种定影装置,为筒状,所述定影装置一边旋转一边与形成有带正电的调色剂像的片材接触,使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到所述片材上,所述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制的筒状的基材;
橡胶层,覆盖在所述基材的外周;
粘接层,覆盖在所述橡胶层的外周;以及
树脂制的表层,覆盖在所述粘接层的外周,
所述定影装置的厚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静电容量C/A和所述定影装置的厚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电阻R/A的积C·R/A2小于1.1×10-3FΩ/cm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装置的厚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电阻R/A是7.2×107Ω/cm2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层含有氟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层含有非导电性氟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层是由氟树脂类的粘接剂形成的单一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层具有内侧层和外侧层,所述内侧层由与所述橡胶层的外周面紧贴的氟树脂类的粘接剂形成,所述外侧层由与所述内侧层的外周面紧贴且与所述表层的内周面紧贴的非导电性硅橡胶类的粘接剂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层的表面带电为-1kV,并且从带电结束时刻起经过120秒后的电荷衰减量ΔV为0.20kV以上且0.25kV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层由绝缘性全氟烷氧基氟树脂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橡胶层由非导电性硅橡胶形成。
CN201980079637.5A 2019-02-18 2019-12-27 定影装置 Active CN1131673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6438 2019-02-18
JP2019026438 2019-02-18
PCT/JP2019/051384 WO2020170609A1 (ja) 2019-02-18 2019-12-27 定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7314A CN113167314A (zh) 2021-07-23
CN113167314B true CN113167314B (zh) 2022-01-07

Family

ID=72144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9637.5A Active CN113167314B (zh) 2019-02-18 2019-12-27 定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0546B2 (zh)
JP (1) JP6961123B2 (zh)
CN (1) CN113167314B (zh)
WO (1) WO2020170609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6614A (ja) * 1999-07-26 2001-02-27 Xerox Corp 融着部材のため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CN103176389A (zh) * 2011-12-21 2013-06-26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在定影装置中使用的膜
JP2015090469A (ja) * 2013-11-07 2015-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2018084815A (ja) * 2016-11-17 2018-05-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ベル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36412A (ja) * 2017-02-21 2018-08-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8918243T2 (de) 1988-12-07 1995-01-26 Canon Kk Fixiergerät.
US5253024A (en) 1988-12-07 1993-10-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apparatus with rectifier element
JP2575093B2 (ja) * 1988-12-07 1997-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H11316508A (ja) 1998-04-30 1999-11-16 Canon Inc 加熱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50345A (ja) 1999-03-02 2000-09-14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7004051A (ja) 2005-06-27 2007-01-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58453A (ja) * 2008-04-17 2009-11-05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6772B2 (ja) 2013-12-20 2016-10-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ローラー、現像装置、及び現像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73445A (ja) * 2016-03-22 2017-09-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ベルト、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6614A (ja) * 1999-07-26 2001-02-27 Xerox Corp 融着部材のため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CN103176389A (zh) * 2011-12-21 2013-06-26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在定影装置中使用的膜
JP2013130712A (ja) * 2011-12-21 2013-07-04 Canon Inc 定着装置及び定着装置で用いるフィルム
JP2015090469A (ja) * 2013-11-07 2015-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2018084815A (ja) * 2016-11-17 2018-05-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ベル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36412A (ja) * 2017-02-21 2018-08-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7314A (zh) 2021-07-23
JPWO2020170609A1 (ja) 2021-09-27
US20220050408A1 (en) 2022-02-17
JP6961123B2 (ja) 2021-11-05
WO2020170609A1 (ja) 2020-08-27
US11340546B2 (en) 202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69629B1 (en) Elastic roller and fix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US7651778B2 (en) Laminated body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fixing bel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H08314312A (ja) 加圧用回転体、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416225B1 (en)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7317893B2 (en) Heating roller, he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3167314B (zh) 定影装置
US20130078470A1 (en) Fixing bel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ixing bel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20155933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04151734A (ja) 画像転写部材,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12789560B (zh) 定影装置
WO2021256037A1 (ja) 定着装置
JP6241126B2 (ja) 定着装置用部材、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016942B1 (en) Fixing device comprising two rotary members
JP2004185001A (ja) 中間電子写真画像を運搬するための中間転写部材
US20130251426A1 (en) Fixing bel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2014182292A (ja) 定着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28182A (ja) 定着ベルトおよび定着装置
JPH04110881A (ja) 定着装置
JP6413526B2 (ja) 定着装置用シート状摺動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S631920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73247A (ja) 電子写真定着装置及び定着方法
JPH02105190A (ja) 定着装置
JPH091463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加熱定着装置
JPS62153977A (ja) 定着装置
JPH03274584A (ja) 定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