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5683B - 用于转向柱的夹紧装置及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转向柱的夹紧装置及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5683B
CN113165683B CN201980079460.9A CN201980079460A CN113165683B CN 113165683 B CN113165683 B CN 113165683B CN 201980079460 A CN201980079460 A CN 201980079460A CN 113165683 B CN113165683 B CN 113165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oke
generating
transmission
disc
clam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94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5683A (zh
Inventor
萨沙·里斯特
马丁·弗莱舍尔
托马斯·盖泽尔贝格尔
托马斯·阿博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yssenKrupp AG
ThyssenKrupp Presta AG
Original Assignee
ThyssenKrupp AG
ThyssenKrupp Presta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yssenKrupp AG, ThyssenKrupp Presta AG filed Critical ThyssenKrupp AG
Publication of CN113165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5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5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5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66Means changing the transfer ratio between steering wheel and steering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7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 B62D1/18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the entire column being tiltable as a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转向柱(1)的夹紧装置(4),其包括提升盘(6),提升盘能够绕夹紧轴线(S)旋转并且经由第一提升传动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提升传动装置连接至压力盘(7),压力盘相对于提升盘(6)的旋转是固定的,其中,第一提升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将提升盘(6)沿夹紧方向在第一致动角度范围内的相对旋转转变成相对压力盘(7)的第一轴向提升,并且第二提升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将提升盘(6)接着第一致动角度范围之后在第二致动角度范围内的进一步旋转转变成提升盘(6)与压力盘(7)之间的第二轴向提升。为了提供改进的二级夹紧装置(4),根据本发明,提升传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提升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倾斜销(8)的倾斜销传动装置,所述至少一个倾斜销沿其销轴线(R)的方向被支撑在提升盘(6)和压力盘(7)上的相应承载点(63、73)之间。

Description

用于转向柱的夹紧装置及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转向柱的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包括行程产生盘,行程产生盘能够绕夹紧轴线旋转并且经由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连接至压力盘,压力盘相对于行程产生盘的旋转是固定的,其中,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将行程产生盘沿夹紧方向在第一致动角度范围内的相对旋转转变成相对于压力盘的第一轴向行程,并且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将行程产生盘接着第一致动角度范围之后在第二致动角度范围内的进一步旋转转变成行程产生盘与压力盘之间的第二轴向行程。
背景技术
在用于机动车辆的可调节式转向柱的情况下,转向主轴——方向盘附接至转向主轴的相对于行进方向的后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致动单元中,致动单元可以相对于车身定位并固定,以便调节方向盘的位置。
转向柱的支承单元固定地附接至车身,致动单元可以借助于可释放的夹紧装置紧固至支承单元。夹紧装置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或马达操作的致动达到夹紧或固定位置或者释放或启用位置。在释放位置中,致动单元可以相对支承单元调节,并且在固定位置中,致动单元关于支承单元在固定的位置中被撑牢。为了进行固定,沿锁定方向的致动运动、锁定或固定运动通过夹紧装置的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转换成行程、也就是夹紧行程,因此施加夹紧力,致动单元和支承单元利用夹紧力抵靠彼此撑牢。夹紧力通过沿释放方向的反向致动而被消除。
例如在从DE 10 2016 220 003 A1已知的设计中,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形成在行程产生盘与压力盘之间,这些盘在夹紧轴线上一个接一个地轴向布置。为了致动,行程产生盘相对于压力盘绕夹紧轴线旋转,其中,为了固定,沿锁定方向关于致动角度进行相对旋转,所述旋转在行程产生传动装置中被转换成轴向行程,使得行程产生盘与压力盘之间轴向距离增加。行程使支承单元的侧颊部——侧颊部例如以叉状的方式突出——朝向彼此移动,使得布置在侧颊部之间的致动单元被夹紧并由此被固定。为了释放,沿相反的方向进行相对旋转,由此行程产生盘相对压力盘降下。
DE 10 2007 033 959 A1描述了在行程产生盘与压力盘之间布置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以便优化夹紧功能。这两个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实现了具有两个夹紧步骤的二级布置,这两个夹紧步骤串联地起作用。出于固定目的而进行致动时,在第一致动角度范围内的旋转被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转换为第一轴向行程,并且在接着的第二致动角度范围内的进一步旋转被转换为与第一行程相接的第二行程。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具有第一传动比,该第一传动比指定通过行程施加在输出端的夹紧力与所引入的致动力的比率,所述比率小于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的第二传动比。在锁定动作期间,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由此以小的夹紧力产生相对大的行程,然后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以较小的行程产生较大的夹紧力。释放通过沿相反方向的旋转来进行,由此首先使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进入降下的释放位置中、然后使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进入降下的释放位置中。
借助于串联连接的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出于固定目的而进行的致动首先可以被转换为相对大的行程,例如以便使形状配合元件彼此接合,为此,小的夹紧力就已足够。随后的具有大夹紧力的小行程可以实现牢固的摩擦接合锁定。
在已知实施方式中,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凸轮传动装置,其中,形成在行程产生盘上的凸轮通过沿周向方向以楔形方式上升的滑动斜面而抵靠在形成在压力盘上的互补的开槽导向机构上轴向地定向。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在行程产生盘和压力盘上具有轨道,在这些轨道之间布置有作为可滚动的滚动元件的滚珠。这种滚动承载装置运行平稳,并且借助于以非常平缓的斜度上升的轨道,可以以小的行程实现具有大夹紧力的高传动比。然而,在滚珠与轨道之间的接触中的高夹紧力产生了相当高的表面压力,使得滚珠被塑性地模制到轨道中并且可能留下凹入的压痕。轨道由此变得不平坦且被磨损,这导致不均匀且不平稳的力传递。这可能削弱夹紧功能并且在每种情况下都导致令人不悦的操作感觉。为了减少轨道的磨损,尽管可以减小所产生的夹紧力,然而结果是使固定被弱化。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具有较低的磨损的改进的二级夹紧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本发明的夹紧装置和转向柱实现。
在用于转向柱的夹紧装置的情况下,该夹紧装置包括行程产生盘,行程产生盘能够绕夹紧轴线旋转并且经由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连接至压力盘,该压力盘相对于行程产生盘的旋转是固定的,其中,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将行程产生盘沿夹紧方向在第一致动角度范围内的相对旋转转变成相对于压力盘的第一轴向行程,并且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将行程产生盘接着第一致动角度范围之后在第二致动角度范围内的进一步旋转转变成行程产生盘与压力盘之间的第二轴向行程,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是,行程产生传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倾斜销的倾斜销传动装置,所述至少一个倾斜销沿其销轴线的方向被支承在行程产生盘和压力盘上的相应承载点之间。
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优选地可以被设计为倾斜销传动装置。倾斜销传动装置优选地具有比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更大的传动比。在借助于行程产生盘与压力盘之间的相对旋转进行致动的情况下,倾斜销传动装置在相同的相对旋转期间相比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产生具有更大夹紧力的更小行程。
倾斜销传动装置可以以本身已知的形式构造,其中,一个或优选地多于一个的长形销状的倾斜销分布在圆周上并且以使得所述一个或优选地多于一个的长形销状的倾斜销可以借助于相对旋转而从非工作位置进入屈服位置的方式被支承抵靠在行程产生盘和压力盘的在轴向上相互相对的端侧部上,其中,非工作位置相对于夹紧轴线倾斜并且对应于释放位置,屈服位置大致平行于夹紧轴线并且屈服位置对应于处于最大行程的固定位置。
倾斜销传动装置优选地具有正好两个或者正好三个或者正好四个倾斜销。这些倾斜销可以布置成优选地均匀地或不均匀地分布在圆周上。
根据本发明,使用倾斜销传动装置的特定优点来优化二级夹紧装置。可以通过倾斜销的尺寸设定和布置来实现限定的传动比。特别是在所谓的死点位置或屈服点位置附近,可以以大夹紧力实现高传动比,在所述死点位置或屈服点位置中,倾斜销在可能的最大行程下平行于夹紧轴线安置。
优选地,倾斜销各自在其两个端部处具有承载头,承载头在每种情况下安装在形成于行程产生盘和压力盘中的承载点中,并且承载头将在轴向和径向方向以及周向方向上发生的夹紧力分量传递至倾斜销。承载点优选地具有也被称为承载凹穴或凹穴的槽形凹陷部,其中,在每种情况下,一个倾斜销在一个端部处轴向地下沉并被安装和支承成能够相对于夹紧轴线以铰接的方式横向地枢转。例如,倾斜销的端部可以具有呈球形部段的形式的承载头、即所谓的球头,并且承载点可以相应地构造为与所述球头对应的球座,从而在每种情况下形成球头与球座接头。
在为了将夹紧装置固定而进行的致动期间,行程产生盘与压力盘之间的倾斜销被沿行程的方向设置为直立,直到当所述倾斜销在死点位置或屈服位置中定向成平行于夹紧轴线时达到处于最大夹紧力下的最大行程为止。以相应的方式,在倾斜销与其承载点之间施加的夹紧力然后由此作为最大载荷。在每种情况下被承载点中的承载力加载的承载表面可以借助于适配的形状和尺寸而构造成能够承载载荷,使得即使在高夹紧力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不允许的高表面压力,并且因此不会在倾斜销和行程产生盘或压力盘处发生永久的变形或磨损。
倾斜销优选地包括钢或者由钢形成。特别优选地,该钢被硬化。为了进一步减少磨损,可以将倾斜销完全硬化。在试验中已经表明,根据DIN EN ISO 6507,倾斜销的表面的最小维氏硬度大于或等于300HV30是有利的,并且显著地减少了磨损。
相比于从现有技术已知的滚动承载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倾斜销传动装置在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方面的一个优点在于,可以实现更高的力传递比和更低的磨损。这确保了在对转向系统的整个操作期间的令人愉悦的一致的操作感觉。
倾斜销传动装置优选地可以与其它行程产生传动装置有效地串联布置。倾斜销传动装置特别优选地形成与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有效地串联布置的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由此预先确定了在为了将夹紧装置固定而进行的致动期间对这两个行程产生传动装置的逐步激活。在固定期间,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在超过第一致动角度范围的相对旋转之后处于其最大的第一行程处。继续旋转到第二致动角度范围启用了倾斜销传动装置,使得在第一行程上增加倾斜销传动装置的第二行程,从而增加了行程产生盘与压力盘之间的轴向距离。相反地,在为了释放夹紧装置而进行的旋转运动期间,首先通过将倾斜销倾斜成脱出屈服位置,使倾斜销传动装置的行程缩短,然后使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进入其释放位置,其中,行程产生盘和压力盘朝向彼此降下,直到行程产生盘和压力盘在释放位置中与彼此相距最短轴向距离为止。
可以设置成,行程产生盘以共同旋转的方式附接至驱动元件。驱动元件可以包括也称为夹紧杆的致动杆,该致动杆允许通过使行程产生盘相对于固定在转向柱上的压力盘旋转来对夹紧装置进行手动致动。也可以提供用于相对旋转的马达操作式致动器。这种致动器优选地可以包括电动伺服马达,电动伺服马达优选地经由传动装置联接至驱动元件。在这种马达操作式夹紧装置的情况下,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倾斜销传动装置具有特别的优点,即基本可以避免在现有技术中当轨道被磨损或者被破坏时可能发生的、由于致动器的不均匀且不平稳的操作而造成的机械和电气故障。
为了在转向柱上实施夹紧装置,可以设置成,行程产生盘以能够绕夹紧轴线旋转地安装的方式附接至夹紧螺栓。夹紧螺栓可以以可旋转的方式例如安装在转向柱的套壳单元中,并且夹紧螺栓可以穿过两个侧颊部,致动单元位于其间。行程产生盘可以以共同旋转的方式在致动侧紧固至夹紧螺栓。压力盘从外侧抵靠在一个侧颊部上而被支承。夹紧螺栓在其背向致动侧的端部处经由抵接件而从外侧被支承在另一侧颊部上。因此,行程产生盘与压力盘之间的行程的增加被转换为从外侧抵靠侧颊部而作用的压缩应力,其中,夹紧螺栓承受拉伸应力,借助于此,侧颊部通过夹紧力(压缩力)而撑牢抵靠在致动单元上。夹紧螺栓优选地同轴地穿过压力盘,并且,夹紧螺栓以共同旋转的方式连接至行程产生盘并与行程产生盘一起旋转以进行致动,或者行程产生盘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夹紧螺栓上,该夹紧螺栓在致动期间是固定的。在每种情况下行程产生盘可以联接至致动杆或马达操作式致动器。
优选地可以设置成,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同轴地布置。根据本发明的倾斜销传动装置优选地具有均匀地布置在相对于夹紧轴线同轴的圆周上的两个或更多个倾斜销。所述倾斜销可以径向地布置在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所处的圆周区域的内部、外部和/或之上,并且/或者所述倾斜销可以至少部分地轴向布置在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所处的轴向区域的内部或外部。因此可以实现紧凑的、节省空间的设计。
有利的是,承载点具有以凹入的方式模制到行程产生盘和/或压力盘中的承载凹穴。承载凹穴可以被设计为槽形凹陷部,该槽形凹陷部以与倾斜销的端部处的承载头相对应的方式设计,以便形成具有两个旋转自由度的接头装置。例如,倾斜销可以具有球头、即具有球形形状的端部,球头安装在呈相对应的球座的形式的承载凹穴中。球座同样可以具有球形的内部横截面,该内部横截面以预定的承载间隙与球头的直径相适应。
有利的改进方案提出,承载凹穴具有横截面为锥形的轮廓或者特别优选地具有哥特式轮廓。这在球头与承载凹穴之间产生了限定的环形承载表面,该环形承载表面允许针对于限定的承载几何结构的高承载载荷。具有汇合成点的两个圆形部段的哥特式轮廓提供了特别有利的更低的表面压力——在此情况下中也称为赫兹应力——以及更低的切口效应,从而允许更大的负载和更高的操作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式中,设计有定位元件,以用于将倾斜销相对于行程产生盘以及/或者相对于压力盘进行明确定位。如果通过沿释放方向的相对旋转来释放夹紧装置,则行程产生盘朝向压力盘降下,直到首先到达第二行程产生盘的端部位置为止。在此过程中,倾斜销离开屈服位置并进入倾斜位置。在通过释放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而进一步降下期间,行程产生盘和压力盘上的承载点由于两个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运动学上的不同而远离彼此移动,因此倾斜销与承载点中的至少一个承载点断开接触并且不再以限定的方式保持在承载点之间。借助于也称为保持元件的定位元件,倾斜销随后被保持在相对于行程产生盘或压力盘的限定的空间位置和取向上。因此防止了倾斜销的不受控制的移位。此外,可以确保的是,在固定期间,倾斜销以限定的且可重复的方式接合在承载点中。如果在固定期间启用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则倾斜销的自由的但由定位元件以限定的方式保持的端部安全地进入承载点,并且行程产生力通过倾斜销经由两个承载点而传递。
定位元件优选地可以包括将倾斜销弹性地加载抵靠在行程产生盘和/或压力盘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弹簧元件例如可以逆着固定期间的旋转方向将倾斜销弹性地挤压到呈凹陷部或球座形式的承载点中。弹簧元件由此可以弹性地辅助倾斜销占据限定的非工作位置。当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启用时,倾斜销的承载头接合在承载点中并且通过抵抗弹簧力的进一步旋转而被带到屈服位置。
至少一个弹簧元件、优选地与倾斜销的数目相对应的数目的弹簧元件可以附接至弹簧支承件。弹簧支承件可以固定在行程产生盘或压力盘上,倾斜销意在通过弹簧元件保持在行程产生盘和压力盘上。弹簧支承件例如可以形成为环形地且同轴地围绕压力盘和/或行程产生盘。弹簧元件可以以弹性变形的方式从弹簧支承件突出,其中,弹簧支承件可以被设计为例如塑料或金属板形状的部件。弹簧元件可以与弹簧支承件一体地形成,例如形成为弹簧-弹性塑料或金属板片。
在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式中,倾斜销传动装置具有稳定的夹紧位置,在该稳定的夹紧位置中,行程产生盘和压力盘彼此相逆地旋转超过倾斜销传动装置的最大行程,其中,形成有止挡装置,止挡装置在稳定的夹紧位置中沿周向方向撞击抵靠在彼此上并阻止超出稳定的夹紧位置的进一步旋转。由行程施加的夹紧力的反作用引起作用在行程产生和倾斜盘上的恢复力,该恢复力定向成与出于固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旋转相反。在最大行程处,当倾斜销处于死点位置或屈服位置时,夹紧力在倾斜销的方向上作用,因此产生不稳定的状态。即使是小的故障也可能导致夹紧装置通过恢复力而自动地移动返回到释放位置中。为了永久地固定行程位置并因此将固定位置固定,根据本发明利用以下事实:当通过进一步的旋转而超出屈服位置时,此时恢复力在出于固定目的而进行的旋转的方向上作用并且使行程产生盘和压力盘自动地进一步旋转。在超出屈服位置后,止挡装置阻止进一步的相对旋转。作用在止挡部上的恢复力产生了下述稳定的状态:在该稳定的状态中,行程产生盘和压力盘相对于彼此保持。由于出于固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旋转所需的致动力增大直至屈服位置为止,然后有效的恢复力引起进一步的旋转直至停止,因此限定出这样的锁紧点:在固定操作期间必须克服该锁紧点,并且该锁紧点可靠而明确地指示出何时达到稳定的夹紧位置。使用专用于倾斜销传动装置的死点位置或屈服位置使得在通过夹紧杆进行手动致动时实现令人愉悦的操作感觉。换句话说,可以产生所谓的“锁紧感觉”,这是因为,在超过死点位置或屈服位置后,操作力大幅减小并且操作力改变其方向、即操作力值发生符号改变。此外,锁紧点与其他锁紧装置的设计相比可以实现更低的磨损。
止挡装置可以包括止挡表面,止挡表面可以在出于固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旋转的方向上沿周向方向接触抵靠彼此,并且止挡表面在行程产生盘和压力盘上、在倾斜销上和在行程产生盘或压力盘上彼此对应。例如,呈凹陷部形式的承载凹穴可以构造成使得承载凹穴在达到屈服位置后仅允许倾斜销的小的、有限的倾斜,因此倾斜销形成形状配合元件。替代性地或另外地,行程产生盘和压力盘可以各自具有止挡部分,该止挡部分具有相应的止挡表面,该止挡表面可以彼此操作性地接合,以便实现下述止挡情况:在该止挡情况中,压力盘和行程产生盘无法在所述旋转方向上进一步旋转、即通过撞击而防止在该旋转方向上的进一步旋转。
本发明还包括,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具有凸轮的凸轮传动装置,凸轮形成在行程产生盘上并且定向成轴向地抵靠形成在压力盘上的互补的开槽导向机构。这种凸轮传动装置已知用于支承转向柱。凸轮传动装置具有呈凸轮盘的形式的行程产生盘以及与行程产生盘互补的并且呈开槽导向盘的形式的压力盘。开槽导向盘具有开槽导向轮廓——该轮廓带有圆形凸轮轨道——并具有这样的滑动斜面即斜坡:该滑动斜面以楔形的方式沿周向方向上升,并且凸轮盘的凸轮可以沿着该滑动斜面在周向方向上滑动。根据本发明,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倾斜销传动装置。在此有利的是,用于倾斜销的承载点布置在凸轮或开槽导向轨道的区域、例如作为模制到凸轮中或两个凸轮之间的承载凹穴中。这使得可以实现两个行程产生传动装置的特别紧凑的结构。在此特别有利的是,倾斜销的数目与凸轮的数目相对应,例如,凸轮中的每个凸轮具有承载点。
在有利的改进方案中,两个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倾斜销传动装置。换言之,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倾斜销传动装置。
在改进方案中,夹紧装置包括行程产生盘,该行程产生盘能够绕夹紧轴旋转并且经由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第三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第四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而连接至压力盘,该压力盘相对于行程产生盘的旋转是固定的,其中,在行程产生盘与压力盘之间布置有中间盘,并且中间盘能够相对于行程产生盘和压力盘旋转,其中,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布置在行程产生盘与中间盘之间,并且第三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第四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布置在中间盘与压力盘之间,其中,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将行程产生盘沿夹紧方向在第一致动角度范围内的相对旋转转换为相对于压力盘的第一轴向行程,并且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将行程产生盘接着第一致动角度范围之后在第二致动角度范围内的进一步旋转转换为行程产生盘与压力盘之间的第二轴向行程,并且第三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将行程产生盘接着第二致动角度范围之后在第三致动角度范围内的进一步旋转转换为行程产生盘与压力盘之间的第三轴向行程,并且第四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将行程产生盘接着第三致动角度范围之后在第四致动角度范围内的进一步旋转转换为行程产生盘与压力盘之间的第四轴向行程。
根据本发明,行程产生传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倾斜销的倾斜销传动装置,所述至少一个倾斜销沿其销轴线方向被支承在行程产生盘和中间盘上的相应承载点之间或被支承在中间盘和压力盘上的相应承载点之间。
在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行程产生传动装置中的两个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倾斜销传动装置。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第四行程产生传动装置特别优选地被设计为倾斜销传动装置。
本发明还包括转向柱,该转向柱包括支承单元和致动单元,并且该转向柱具有夹紧装置,夹紧装置操作性地连接至支承单元和致动单元并且被设计为施加夹紧力,以便将支承单元和致动单元撑牢,其特征在于,夹紧装置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构造。
压力盘优选地以不能绕夹紧轴线旋转的方式保持在支承单元上。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式,其中,详细地:
图1以示意性立体图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夹紧装置的转向柱,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转向柱以及夹紧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夹紧装置的放大分解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夹紧装置的行程产生盘,
图5示出了根据图3的夹紧装置的压力盘,
图6以立体图示出了处于组装状态下的根据图3的夹紧装置,
图7以侧视图示出了处于释放位置的根据图2至图6的夹紧装置,
图8示出了处于中间位置的图7的夹紧装置,
图9示出了在倾斜销的屈服位置中处于最大行程下的图7和图8的夹紧装置,
图9a示出了图9的倾斜销安装的详细视图,
图10示出了处于稳定的夹紧位置的图7、图8和图9的夹紧装置,
图11示出了具有额外的定位元件的如图3中所示的根据图2至图10的夹紧装置,
图12示出了根据图11的夹紧装置的部分截面图,
图13示出了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的夹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部分总是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通常在每种情况下也将仅被命名或提及一次。
图1和图2以相对于未示出的车辆的行驶方向从右后方倾斜地观察的立体图(图1)和从左后方倾斜地观察的、部分是分解图示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具有支承单元2的转向柱1。为了连接至未图示的机动车辆的本体,支承单元2包括紧固装置21。相互对立的侧颊部22和23从支承单元2延伸并且从支承单元2以叉状的方式向下突出。
在侧颊部22与23之间布置有致动单元3,致动单元3具有转向主轴31,转向主轴31以能够绕纵向轴线L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内套管32中。套管32以能够在纵向轴线L的方向上纵向移位的方式容纳在外套壳单元33中,如用双箭头示意性地所指示的。转向主轴在相对于行进方向的后端部处具有紧固部分34,紧固部分34用于以共同旋转的方式附接未图示的方向盘。
套壳单元33以能够围绕相对于纵向轴线L横向定向的枢转轴线24枢转的方式安装在支承单元2上。因此,如由双箭头所指示的,致动单元3可以相对于支承单元沿竖向方向H来回移动,以便在所述侧颊部22与23之间调整方向盘的高度位置。
设计有夹紧装置4,以将致动单元3相对于支承单元2撑牢在固定位置中、或者撑牢在用以允许在纵向轴线L的方向上和/或在竖向方向H上进行调整的启用位置。
套壳单元33具有槽39,槽39在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形成夹部。槽39在固定位置中的宽度小于槽39在启用位置中的宽度,因此套管32在固定位置中被夹紧在套管单元中,并且因此套管32在正常操作期间不能相对于套壳单元33移位。
夹紧装置4具有夹紧螺栓41,夹紧螺栓41在相对于纵向轴线L横向的夹紧轴线S上延伸穿过位于相互对立的侧颊部22和23中的长形孔25。长形孔25在竖向方向H上延伸。夹紧螺栓41的一个端部以共同旋转的方式附接有致动杆42,而另一端部在侧颊部23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牢固地安装在抵接件43中。
夹紧装置4具有二级行程产生传动装置5,在该二级行程产生传动装置5中结合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下面在图3至图12中详细地图示了行程产生传动装置5,行程产生传动装置5包括行程产生盘6、压力盘7(开槽导向盘)以及在示例中示出的三个倾斜销8。
行程产生盘6和压力盘7相对于夹紧轴线S同轴地布置在夹紧螺栓41上,其中,行程产生盘6以共同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夹紧螺栓7。压力盘7以在旋转方面固定的方式固定在侧颊部22的外侧。为此,压力盘7具有接合在侧颊部的一个长形孔25中的突出部77,并因此限制或阻止压力盘7围绕夹紧轴线S的旋转。
对于以下说明,如图2中所示,在从行程产生盘6的外侧观察时,夹紧螺栓41和行程产生盘6出于固定目的而相对于压力盘7旋转的方向被定义为逆时针旋转。这种固定运动或固定旋转的旋转方向在以下附图中被采用并示意性的示出。
行程产生盘6的面向压力盘7的端侧部具有:以圆的部段的形式径向延伸的三个轴向突出的凸轮61。凸轮61各自在其沿固定旋转期间的旋转方向(逆时针方向)面向的侧表面上具有滑动斜面62。滑动斜面62形成沿周向方向上升的斜坡形滑动表面。
压力盘7被设计为具有开槽导向轨道的开槽导向盘,开槽导向轨道与行程产生盘6的凸轮61相对应、并且在每种情况下都始于轴向模制的凹部71、关于固定旋转期间的旋转方向在周向方向上下沉、并以楔形的方式上升成滑动斜面72。每种情况下的一个凹部71设计为与每种情况下的一个凸轮61对应的轴向模制的凹陷部。
凸轮61与凹部71共同形成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也就是如在现有技术的原理中已知的凸轮传动装置。
图7示出了在释放位置中凸轮61如何轴向地进入凹部71中。滑动斜面62和72在周向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彼此抵靠。行程产生传动装置5位于释放位置,在释放位置中,行程产生盘6和压力盘7在其相互背离的外侧部上测得为相距轴向距离h1,轴向距离h1也可以称为空行程或释放行程。
如果行程产生盘6如箭头所指示的那样从图7中所示的释放位置相对于压力盘7沿着固定方向逆时针地旋转第一致动角度范围,则滑动斜面62和72沿周向方向滑动到彼此上,借助于滑动斜面62和72的楔形形状,产生了与轴向距离h1增加至距离h2相关联的第一行程,如图8中所示。差值(h2-h1)相应地对应于第一行程。
如将在下文说明的,根据本发明设计为倾斜销传动装置的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具有倾斜销8,倾斜销8布置在行程产生盘6与压力盘7之间。
每个倾斜销8具有柱形销形状的设计并且沿着其倾斜销轴线K延伸。在倾斜销8的两个端部处形成有半球形的圆球头81。
倾斜销8在每种情况都通过一个端部而安装在承载凹穴73中,承载凹穴沿周向方向于两个凹部71之间形成在压力盘7中。承载凹穴73成形为与球头81相对应的接头座,以便形成双轴倾斜接头。在球头81的区域中,承载凹穴83优选地具有哥特式横截面轮廓,该横截面轮廓具有两个圆弧731,这两个圆弧731以成尖状的方式汇合在中心点M处,并且这两个圆弧731具有比球头81更大的半径,如在图9a的放大视图中可以看到的。因此,球头在承载凹穴73中仅位于环形包围承载表面82上。还可以设置的是,承载凹穴73具有球形横截面。
球头81在承载凹穴73中被沿径向、轴向和周向方向支承。
承载凹穴73在其与固定方向相反的一侧上具有支承表面74,并在其沿固定方向位于前方的一侧上具有对置表面75。
在图7中所示的释放位置中,倾斜销8朝向夹紧轴线S最大程度地倾斜,并且处于抵靠支承表面74的其非工作位置。
每种情况下在行程产生盘6中于凸轮61的区域中形成有承载凹穴63,所述承载凹穴在每种情况下对应于倾斜销8的球头81,该球头背向压力盘7。承载凹穴63优选地可以具有与根据图9a的承载凹穴73的横截面类似的哥特式横截面轮廓。
在图8中示出的状态中,在沿固定方向进一步旋转期间,倾斜销8通过其球头81而接合在承载凹穴63中,使得倾斜销8在承载凹穴63中被沿径向、轴向和周向方向支承。倾斜销传动装置由此被致动。
如果行程产生传动盘6朝向压力盘7从如图8中所示的中间位置沿固定方向进一步逆时针旋转,则被支承在承载凹穴73与63之间的倾斜销8被设置为直立并倾斜,如从压力盘7的端侧部所观察到的。滑动斜面62和72在此不再接触彼此,因此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不起作用。进一步的第二行程仅借助于倾斜销传动装置——直到倾斜销8被最大程度地设置成直立并且夹紧轴线S平行于倾斜销轴线X时——发生,如图9中所示。然后达到在行程产生盘6的外侧与压力盘7的外侧之间的最大行程h3。由倾斜销传动装置引起的第二行程的值为差值(h3-h2)。第二行程优选地小于第一行程。
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之间的过渡优选地以如下方式进行:即,在行程致动角度图形中,行程在每个点上的斜度可以区分。换言之,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的传动比在行程产生传动装置之间的过渡处不应具有传动比的突变。通过这一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操作舒适性,因为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与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之间的过渡如果有的话仅会被非常轻微地感受到。
在图9中,倾斜销8处于死点位置或屈服位置。行程产生盘6可以从倾斜销8的根据图9的屈服位置沿固定方向进一步旋转,直到采用图10中示出的稳定的夹紧位置为止,在该稳定的夹紧位置中,凸轮61撞击在压力盘7的止挡凸块78上并且因此阻止了进一步的相对旋转。由此产生了稳定的夹紧位置,在该稳定的夹紧位置中,从外部轴向地作用在行程产生盘6和压力盘7上的夹紧力加载在倾斜销8上并将凸轮61挤压在相应的止挡凸块上,从而阻止与固定方向相反的自动释放。行程h4略小于行程h3,但是行程h4大于行程h2。在夹紧位置处,倾斜销轴线K与夹紧轴线之间的角度优选地大于0°、特别优选地大于2°。如果角度小于5°,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由此可以避免夹紧力损失过大。
图11和图12示出了行程产生传动装置5的改进方案,该行程产生传动装置5还具有呈弹簧元件9的形式的定位元件,定位元件附接至环形的弹簧支承件91。弹簧支承件91可以同轴地环绕行程产生盘6和压力盘7并且可以相对于行程产生盘6和压力盘7轴向固定。图12中的截面图示出了如图7中的释放位置。具有其球头81的倾斜销8定位成在一侧上与压力盘的承载凹穴73承载地接合而不与行程产生盘的承载凹穴63承载地接合。借助于从弹簧支承件91径向地向内突出的弹簧元件9,倾斜销8被弹性地挤压到承载凹穴73中,其中,倾斜销抵靠支承表面74。倾斜销由此相对于压力盘7保持在所限定的非工作位置中。由此,在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凸轮传动装置与倾斜销传动装置之间的行程运动的过渡期间,确保了倾斜销8通过球头牢固地并且以规定的方式进入到行程产生盘6的承载凹穴63中并被安装。
弹簧元件9优选地可以与弹簧支承件91一体地形成、例如一体地形成为塑料注射模制部件或金属板成型部件。
借助于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可以实现二级夹紧装置,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由与凸轮轨道的凹部71相互作用的凸轮61形成,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借助于与行程产生盘6和压力盘7相互作用的倾斜销8形成为倾斜销传动装置。倾斜销传动装置优选地具有比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更大的传动比。这意味着,当提供致动时,行程产生盘6沿固定方向的持续旋转引起从h1到h2的、具有更大行程但具有更小夹紧力的夹紧运动,并且通过倾斜销传动装置实现从h2到h3的、具有更小行程但具有更大夹紧力的夹紧运动。
倾斜销8在凸轮61和凹部71的区域中的布置是特别紧凑的。
图13示出了替代性的变型实施方式中的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包括行程产生盘6,行程产生盘6能够绕夹紧轴线S旋转并且经由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第三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第四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连接至压力盘7,该压力盘7相对于行程产生盘6的旋转是固定的,其中,在行程产生盘6与压力盘7之间布置有中间盘600,并且中间盘600能够相对于行程产生盘6和压力盘7旋转,其中,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布置在行程产生盘6与中间盘600之间,并且第三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第四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布置在中间盘600与压力盘7之间,其中,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将行程产生盘6沿夹紧方向在第一致动角度范围内的相对旋转转变成相对于压力盘7的第一轴向行程,并且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将行程产生盘6接着第一致动角度范围之后在第二致动角度范围内的进一步旋转转变成行程产生盘6与压力盘7之间的第二轴向行程,并且第三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将行程产生盘6接着第二致动角度范围之后在第三致动角度范围内的进一步旋转转变成行程产生盘6与压力盘7之间的第三轴向行程,并且第四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将行程产生盘6接着第三致动角度范围之后在第四致动角度范围内的进一步旋转转变成行程产生盘6与压力盘7之间的第四轴向行程。根据本发明,行程产生传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倾斜销8、800的倾斜销传动装置,所述至少一个倾斜销8、800沿其销轴线K、K1的方向被支撑在行程产生盘6和中间盘上或在中间盘600和压力盘7上相应的承载点63、73、630、730之间。
如图13中所示,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第四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倾斜销传动装置。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第三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凸轮传动装置。四个行程产生传动装置由此串联连接,其中,行程产生盘6能够相对于中间盘旋转,直到行程产生盘6和该中间盘撞击抵靠彼此,并且因此相对于压力盘7同步旋转,以将夹紧装置从如图13中所示的启用位置转移到固定位置。可以设置的是,单个行程产生传动装置的最大行程彼此不同,或者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第三行程产生传动装置的行程相同。倾斜销传动装置的行程优选地总是小于其他行程产生传动装置的行程。这种布置结构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具有大行程的紧凑的夹紧装置。
图13中的布置结构同样可以配备有包括弹簧的弹簧支承件,该弹簧将倾斜销保持和/或预压在所限定的位置中。
同样可以想到且可能的是,行程产生传动装置中的三个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倾斜销传动装置,或者全部四个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均被设计为倾斜销传动装置。

Claims (13)

1.一种用于转向柱的夹紧装置(4),所述夹紧装置(4)包括行程产生盘(6),所述行程产生盘(6)能够绕夹紧轴线(S)旋转并且经由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连接至压力盘(7),所述压力盘(7)相对于所述行程产生盘(6)的旋转是固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将所述行程产生盘(6)沿夹紧方向在第一致动角度范围内的相对旋转转变成相对于所述压力盘(7)的第一轴向行程,并且所述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将所述行程产生盘(6)接着所述第一致动角度范围之后在第二致动角度范围内的进一步旋转转变成所述行程产生盘(6)与所述压力盘(7)之间的第二轴向行程,
其特征在于,
行程产生传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倾斜销(8)的倾斜销传动装置,所述至少一个倾斜销(8)沿所述至少一个倾斜销的销轴线(R)的方向被支撑在所述行程产生盘(6)和所述压力盘(7)上相应的承载点(63、7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倾斜销传动装置。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销传动装置具有比其他行程产生传动装置更大的传动比。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的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产生盘(6)以共同旋转的方式附接至驱动元件(42)。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的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产生盘(6)能够通过可旋转的夹紧螺栓(41)绕所述夹紧轴线(S)旋转。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的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和所述第二行程产生传动装置相对于彼此同轴地布置。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的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点具有以凹入的方式模制到所述行程产盘(6)中和/或所述压力盘(7)中的承载凹穴(63、73)。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的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设计有定位元件(9),以用于相对于所述行程产生盘(6)和/或相对于所述压力盘(7)对所述倾斜销(8)进行明确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元件(9)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将所述倾斜销(8)弹性地加载抵靠在所述行程产生盘(6)和/或所述压力盘(7)。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的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销传动装置具有稳定的夹紧位置,在所述稳定的夹紧位置中,所述行程产生盘(6)和所述压力盘(7)彼此相逆地旋转超过所述倾斜销传动装置的最大行程(h3),其中,形成有止挡装置(75),在所述稳定的位置中,所述止挡装置沿周向方向撞击抵靠在彼此上并且阻止超出所述稳定的夹紧位置的进一步旋转。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的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具有凸轮(61)的凸轮传动装置,所述凸轮(61)形成在所述行程产生盘(6)上并且定向成轴向地抵靠在形成在所述压力盘(7)上的互补的开槽导向机构(71)。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的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行程产生传动装置被设计为倾斜销传动装置。
13.一种转向柱(1),所述转向柱(1)包括支承单元(2)和致动单元(3),并且所述转向柱(1)具有夹紧装置(4),所述夹紧装置(4)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支承单元(2)并连接至所述致动单元(3),并且所述夹紧装置(4)被设计为施加夹紧力以用于将所述支承单元(2)和所述致动单元(3)撑牢,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4)构造为如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
CN201980079460.9A 2018-12-03 2019-12-02 用于转向柱的夹紧装置及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Active CN1131656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20847.6A DE102018220847A1 (de) 2018-12-03 2018-12-03 Spannvorrichtung für eine Lenksäule und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8220847.6 2018-12-03
PCT/EP2019/083264 WO2020114951A1 (de) 2018-12-03 2019-12-02 Spannvorrichtung für eine lenksäule und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5683A CN113165683A (zh) 2021-07-23
CN113165683B true CN113165683B (zh) 2023-07-04

Family

ID=68848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9460.9A Active CN113165683B (zh) 2018-12-03 2019-12-02 用于转向柱的夹紧装置及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41204A1 (zh)
EP (1) EP3891041B1 (zh)
CN (1) CN113165683B (zh)
DE (1) DE102018220847A1 (zh)
WO (1) WO20201149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208533A1 (de) 2020-07-08 2022-01-13 Thyssenkrupp Ag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00306A1 (de) * 1993-01-07 1994-07-14 Lemfoerder Metallwaren Ag Klemmvorrichtung für eine einstellbare Lenksäule in einem Kraftfahrzeug
DE19638282C1 (de) * 1996-09-19 1998-02-19 Lemfoerder Metallwaren Ag Klemmvorrichtung für eine verstellbare Lenksäule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02007033959B4 (de) 2007-07-19 2009-05-14 Zf Lenksysteme Nacam Gmbh Klemmmechanismus
JP5723226B2 (ja) * 2011-06-07 2015-05-27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8869645B2 (en) * 2011-11-15 2014-10-28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Linear travel adjustment assembly
CN105980235B (zh) * 2014-02-12 2018-01-2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JP6269136B2 (ja) * 2014-02-13 2018-01-3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269815B2 (ja) * 2014-03-26 2018-01-3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DE102015007784B4 (de) * 2015-06-19 2020-02-13 Thyssenkrupp Ag Lenksäule mit elektro-mechanischer Fixiervorrichtung
DE102015214963A1 (de) * 2015-08-05 2017-02-09 Thyssenkrupp Ag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5216536B3 (de) * 2015-08-28 2017-02-16 Thyssenkrupp Ag Klemmvorrichtung einer verstellbaren Lenksäule für Kraftfahrzeuge
US9758188B1 (en) * 2016-08-01 2017-09-12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DE102016220003A1 (de) 2016-10-13 2018-04-19 Thyssenkrupp Ag Fixierelement für eine Lenksäule und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11279393B2 (en) * 2020-04-29 2022-03-22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Inner cam assembly for steering rake adjustment assembly
US11891110B1 (en) * 2022-10-20 2024-02-06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teering column with dual direction loc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220847A1 (de) 2020-06-04
EP3891041B1 (de) 2022-10-05
WO2020114951A1 (de) 2020-06-11
CN113165683A (zh) 2021-07-23
EP3891041A1 (de) 2021-10-13
US20220041204A1 (en) 2022-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1269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CA2246420C (en) Actuator that adjusts to side loads automatically by pivoting internally
JP5334571B2 (ja) 車輪ブレーキ
EP1218646B1 (de) Betätigungseinheit für eine elektromechanisch betätigbare scheibenbremse
KR101747446B1 (ko) 축방향으로 지지된 나사 스핀들을 가진 볼 스크류 드라이브
JPS628712A (ja) 調節可能な背もたれを持つ座席用の継手金具
CN101432163B (zh) 用于机动车辆部件的调整配件以及确保调整配件锁紧效果的方法
JP3706609B2 (ja) 自動車シート用調整機構およびそのような機構を備えたシート
JPH09507559A (ja) 特に重車両用の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パッド押しつけ装置
CN107207032A (zh) 具有发生碰撞时具备可调释放功能的纵向止挡件的转向柱
US20240133434A1 (en) Friction brake system for a vehicle
US11209060B2 (en) Electromechanical brake caliper with rolling friction motion converters
CN113165683B (zh) 用于转向柱的夹紧装置及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KR20160042895A (ko) 기어 구동 장치, 및 자동차용 편의 구동 장치
CN108700105B9 (zh) 球窝接头
JP2020522432A (ja) 自由側軸受、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KR20050084790A (ko) 차량 의자 조정 기구용, 미끄럼 부재를 포함하는 구동장치
CN108350964B (zh) 具有同步单元的盘式制动器
KR20140019831A (ko) 랙 앤드 피니언식 조향 시스템의 압력편
JP2017100704A (ja) シート高さ調整アクチュエータ
US20020194941A1 (en) Axial adjusting device with spring support during the return motion
CN113994126B (zh) 驻车锁止器
US11370466B2 (en) Device for horizontal, centering restoration of a coupling shaft
CN115867469A (zh) 用于制动器盘的致动装置
US10179523B2 (en) Rotation movement control mechanism and sea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