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4242A - 用于取用咬合平面的装配式杆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取用咬合平面的装配式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4242A
CN113164242A CN201980077254.4A CN201980077254A CN113164242A CN 113164242 A CN113164242 A CN 113164242A CN 201980077254 A CN201980077254 A CN 201980077254A CN 113164242 A CN113164242 A CN 1131642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abricated
plane
adhesiv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72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4242B (zh
Inventor
许仲普
李素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Industry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Industry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Industry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Industry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13164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4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4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42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07Measuring physical dimensions, e.g. size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1072Measuring physical dimensions, e.g. size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measuring distances on the body, e.g. measuring length, height or thickne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9/00Dental auxiliary appliances
    • A61C19/04Measuring 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ntistry
    • A61C19/05Measuring 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ntistry for determining occlu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5For evaluating or diagnosing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or teeth
    • A61B5/4538Evaluating a particular part of the muscoloskeletal system or a particular medical condition
    • A61B5/4542Evaluating the mouth, e.g. the jaw
    • A61B5/4547Evaluating tee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1/00Dental articulators, i.e. for simulating movement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Articulation forms or mould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9/00Impression cups, i.e. impression trays; Impression methods
    • A61C9/0006Impression tray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取用咬合平面的装配式杆。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包括:咬合杆,通过使中段部位于使用人员的上下颌切牙部来获取与瞳间线平行的正面的咬合平面信息;以及延伸部,通过球形的结合部来以球与球套(ball&socket)形态与咬合杆相结合,上述延伸部能够在与咬合杆相结合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从而还能够以符合两侧的坎珀尔氏线(Camper’s line)的方式获取与侧面咬合平面相关的信息。

Description

用于取用咬合平面的装配式杆
技术领域
以下的多个实施例涉及用于取用咬合平面的装配式杆,更详细地,涉及可轻松使用便捷装置的用于取用咬合平面的装配式杆。
背景技术
在口腔的临床中,若要制作口腔修复体,则必须进行用模型再现患者的口腔环境并转到咬合器的过程。为此,在从患者的口腔内取得印模后向在工艺室制作口腔修复体的工艺师准确传递患者信息尤为重要。在此情况下,需重点考虑的患者信息之一就是咬合平面。其中,咬合平面意味着以上颌及下颌中的牙齿互相咬合的点为基准进行连接的平面,为了准确设定咬合平面,将利用由眼部、耳部、鼻部等解剖学标志物表示的前后方(正面、侧面)基准平面(reference plane)。
首先,为了用模型制作体现出患者的口腔环境,将混合好的印模材料置于形成齿弓形状的被称作“托盘”的框架内并取得以上颌(上腭)或下颌(下腭)的齿列为中心的印模。上颌托盘形成覆盖上腭的形态,相反,下颌托盘形成将舌头的空间考虑在内的弓形。由于被称作“印模体”的印模结果物为阴刻物,因而不会直接用于口腔诊疗,实际将在向印模体倾倒石膏等来制作属于阳刻物的口腔模型后进行使用。为了将所制作的属于阳刻物的口腔模型转到用于制作修复体的咬合器,需设定各种基准平面,以往简单地使用了牙科用毛刷(microbrush)、棉棒以及口外弓(face bow)等。
但是,在现有的方法中,有可能因制作了未将咬合平面考虑进去的模型而导致向工艺师传递错误信息,仅用杆状牙科用毛刷或棉棒等会导致变形的可能性大且只能设定正面的基准线,因而很难提供准确的咬合平面信息,口外弓等将因其高昂的设备价格而导致使用方法变得复杂并只能使用制造商专供的专用咬合器,在眼部、耳部等解剖学标志物不对称的情况下,有可能传递错误的咬合平面信息,存在如上所述的诸多问题。
韩国授权专利10-1825894号涉及可模仿寰枢椎正中关节旋转运动的夹具式咬合器,记述了与在通过将上颌骨模型及下颌骨模型安装于咬合器来形成牙齿模型的状态下模拟牙修复体的装置相关的技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多个实施例记述用于取用咬合平面的装配式杆,更具体地,涉及可通过便捷装置再现多个必要的基准线并可轻松使用的与用于取用咬合平面的装配式杆装置相关的技术。
多个实施例涉及提供可同时取得作为从前方观察到的基准线的瞳间线(interpupillary line)和作为侧方基准线的坎珀尔氏线(Camper’s line)的用于取用咬合平面的装配式杆。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包括正面咬合杆,使中段部位于上述使用人员的上下颌切牙部之间,可通过上述咬合杆获取与上述使用人员的瞳间线平行的平面信息来测定前方部咬合平面。
上述咬合杆可通过与上颌托盘或下颌托盘相结合来取得印模并测定上述咬合平面。
上述咬合杆在上述中段部设置有涂有粘结剂的粘结部,可通过对上述粘结部施加热量来使得上述粘结剂熔化并粘结固定在上述上颌托盘或下颌托盘。
本发明还可包括指示部,呈“∟”形状,插入固定于在上述咬合杆的中段部所形成的结合部件,通过使上侧末端与竖条部相结合来表示中线。
本发明还可包括咬合部,与上述咬合杆相结合,能够放置并固定上述使用人员的前方牙齿。
上述咬合部可呈外侧开放的“匚”字形,可通过开放的部分来插入固定上述咬合杆。
上述咬合杆可在上述中段部设置有涂有粘结剂的粘结部,可通过对上述粘结部施加热量来使得上述粘结剂熔化并插入固定于上述咬合部的开放的部分。
本发明还可包括延伸部,与上述咬合杆的两端相结合,可通过与连接上述使用人员的鼻子的鼻翼部位和两侧耳朵中心的线平行延伸来获取坎珀尔氏线信息。
上述延伸部可包括球形的结合部,可通过上述球形的结合部来以球与球套(ball&socket)形态与上述咬合杆相结合,上述延伸部能够在与上述咬合杆相结合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从而能够以符合两侧的坎珀尔氏线的方式实现固定。
上述咬合杆可通过上述结合部来与上述延伸部结合或分离。
上述咬合杆可包括刻度部,当制作具有固定性或可摘性的修复体时,可通过上述刻度部确认解剖学基准方面的长度。
发明的效果
根据多个实施例,可提供可确保中线、上下颌弓的对称性且可同时取得作为从前方观察到的基准线的瞳间线和作为侧方基准线的坎珀尔氏线的用于取用咬合平面的装配式杆。
根据多个实施例,可为了改善复杂的临床技术和繁琐的咬合取得方法而提供通过装配式杆装置来以无需使用高价装备和无需繁琐的附加作业的方式取得印模并可同时取用咬合平面的用于取用咬合平面的装配式杆。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对普通的咬合平面的前方基准进行说明的图。
图2为用于对普通的咬合平面的侧方基准进行说明的图。
图3为示出口腔医生任意制作并使用的现有的咬合堤的图。
图4为示出现有的咬合器的例示的图。
图5为示出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的图。
图6为图5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示出佩戴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为示出佩戴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为用于对一实施例的与已有下颌金属印模托盘相结合的装配式杆进行说明的图。
图10为用于对一实施例的与个人定制型上颌印模托盘相结合的装配式杆进行说明的图。
图11为示出另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的分解立体图。
图12为示出另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的图。
图13为用于对另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的佩戴进行说明的侧面部分的图。
图14为用于对另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的佩戴进行说明的正面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所记述的多个实施例可变形成多种其他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多个实施例。并且,多个实施例用于更完整地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为了明确地进行说明,可夸张示出附图中的多个结构要素的形状及大小等。
通常,当从前方观察时,咬合平面将参照对两侧瞳孔之间进行连接的线,当从侧方观察时,咬合平面将参照连接耳朵的耳珠和鼻子的鼻翼的线。
图1为用于对普通的咬合平面的前方基准进行说明的图。
参照图1,咬合平面的前方基准将参照瞳间线110。其中,瞳间线110意味着连接两侧瞳孔的中心点的线。
图2为用于对普通的咬合平面的侧方基准进行说明的图。
参照图2,咬合平面的侧方基准将一般参照连接耳朵的耳珠和鼻子的鼻翼的线。通常,当从侧方观察时,咬合平面将参照坎珀尔氏线210。其中,坎珀尔氏线210意味着连接耳朵的耳珠和鼻子的鼻翼的线。
以往通过多种方法将咬合平面挪到了口腔外的模型上,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为在对上下颌牙齿进行咬合面取用(taking)的同时使用作为咬合器装置的一部件的口外弓。对于没有牙齿的无齿腭部位,需由口腔医生另外用蜡制作咬合堤(occlusal rim)。
图3为示出口腔医生用蜡制作并使用的现有的咬合堤310的图。将在之前取得印模的模型上制作该咬合堤,当在未把咬合平面考虑进去的模型上进行制作时,会因咬合堤的形状不良而导致需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去进行修整,当进行咬合面取用并利用口外弓来向口腔外传递咬合平面的信息时,产生误差的可能性将提高。
图4为示出现有的咬合器的例示的图。
如图4所示,现有的咬合器为可取用咬合平面和下颌髁头的位置并再现口腔运动的装置。通过该装置的功能之一的口外弓来经过模型向咬合器传递患者的咬合平面。
但是,虽然需要利用咬合器来取用多种信息,但由于装备价格高昂且操作过程复杂,因而实际在临床上需要既经济又简便并可轻松取得准确的咬合平面的信息的方法。
以下的多个实施例涉及用于取用咬合平面的装配式杆,涉及可通过无变形且简单的装置再现多个所需基准线并轻松使用的用于取用咬合平面的装配式杆装置。
图5为示出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的图。
参照图5,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500可包括咬合杆510。并且,可根据实施例来使得装配式杆500还包括咬合部及延伸部520。
装配式杆500可包括咬合杆510,上述咬合杆510配置于使用人员(患者)的正面,通过使中段部530位于使用人员的上下颌切牙部之间来实现位于正中间、上下颌弓的对称性并获取与瞳间线平行的平面信息。
咬合杆510的形状不受限制,但在长度方面可在位于使用人员的切牙部的状态下达到面部长度。例如,为了确认瞳间线,咬合杆510的长度可达到90mm~100mm。例如,咬合杆510可由塑料材质形成。在这里,虽然将咬合杆510说明成塑料材质,但其材质不受限制。
可通过这种咬合杆510来获取与使用人员的瞳间线平行的平面信息,从而测定正面咬合平面。
并且,咬合杆510还可通过与上颌托盘或下颌托盘相结合来在取得印模的同时测定咬合平面。在此情况下,由于可制作准确地再现咬合平面的模型,因而可减少日后制作修复体时有可能产生的误差。具体地,若在取得利用托盘而成的预备印模或最终印模时使用咬合杆510,则可减少模型在咬合平面方面有可能产生的误差,由于可制作基准准确的咬合堤,因而非常有利于取得修复体制作中必不可少的患者的垂直距离(VerticalDimension)、中心位置(Centric Relation)。在此情况下,咬合杆510可在中段部530设置有涂有粘结剂的粘结部。由此,可通过对粘结部施加热量来使得粘结剂熔化并粘结固定于上颌托盘或下颌托盘。
而且,咬合杆510还可包括刻度部511,当制作具有固定性或可摘性的修复体(义齿)时,可通过刻度部511轻松确认用于设定牙齿的形状、长度等的解剖学基准方面的长度。
并且,由于可利用咬合杆510确认前方咬合平面、面部的中线(median line)、上下颌弓的对称性,因而可在将模型安装于咬合器时提供与三维平面相关的信息,从而可减少与实际口腔环境之间的误差。
另一方面,装配式杆500还可在咬合杆的中段部530的后部面设置有咬合部,以能够放置并固定使用人员的前方牙齿。咬合部将位于向上下颌切牙部挤入的硅取用材料内,可在硅取用材料固化的过程中,固定咬合杆510。
咬合部能够与咬合杆510的中段部530相结合,以便放置并固定使用人员的前方牙齿。例如,咬合部可呈外侧开放的“匚”字形,可通过开放的部分来插入固定咬合杆510。而且,咬合杆510可在中段部530设置有涂有粘结剂的粘结部,可通过对粘结部施加热量来使得粘结剂熔化并插入固定于咬合部的开放的部分。
并且,装配式杆500还可包括与咬合杆510的两端相结合的延伸部520。
延伸部520配置于使用人员的侧面部,形成多个的延伸部520可与咬合杆510的两端相结合,多个延伸部520以与连接使用人员的鼻翼和耳珠的线平行的方式延伸并获取与坎珀尔氏线相关的信息,从而可测定侧面咬合平面。即,延伸部520可通过与连接使用人员的鼻子的鼻翼部位和两侧耳朵中心的线的方向平行延伸来获取坎珀尔氏线信息。
延伸部520包括球形的结合部521,可通过球形的结合部521来以球与球套形态与咬合杆510相结合。由此,可在延伸部520与咬合杆510相结合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从而能够以符合两侧的坎珀尔氏线的方式进行固定。
其中,咬合杆510可通过结合部521来与延伸部520结合或分离。即,可在从延伸部520分离咬合杆510后,仅以咬合杆510来使用。
可通过附着于咬合杆510的两侧的非常简单的装置来对后方臼齿部咬合平面的坎珀尔氏线也能够进行再现。
因此,多个实施例的装配式杆500可通过将作为从前方观察时的基准线的瞳间线、作为侧方基准线的坎珀尔氏线、中线以及上下颌弓的对称性包括在内来提供对于患者口腔环境的四维信息,从而能够以经济、便捷的方法代替现有的口外弓。
图6为图5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6,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500可使得咬合杆510和延伸部520以球与球套形态相结合。
作为一例,可在延伸部520的末端形成形态呈圆球状的结合部521,上述结合部521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咬合杆510的末端。延伸部520的结合部521能够以球与球套形态扣入于咬合杆510,由于延伸部520可相对于咬合杆510进行旋转,因而能够以符合两侧的坎珀尔氏线的方式实现固定。在此情况下,咬合杆510的末端可形成内部空的半圆形态,以便可收容延伸部520的球形末端。
作为另一例,可在延伸部520的末端形成形态呈内部空的半圆形的结合部521,以对咬合杆510的末端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收容。延伸部520的结合部521能够以球与球套形态来使得咬合杆510扣入,由于延伸部520可相对于咬合杆510进行旋转,因而能够以符合两侧的坎珀尔氏线的方式实现固定。
图7为示出佩戴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的状态的主视图,图8为示出佩戴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的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7所示,使用人员(患者)可通过使得装配式杆中的咬合杆的中段部位于上下颌切牙部之间来获取与瞳间线平行的正面的咬合平面信息。
而且,如图8所示,可通过延伸部的球形的结合部来以球与球套形态与咬合杆相结合,由此可在与咬合杆相结合的状态下使得延伸部进行旋转,从而还能够以符合两侧的坎珀尔氏线的方式获取与侧面咬合平面相关的信息。
图9为用于对一实施例的与印模托盘相结合的装配式杆进行说明的图。
参照图9,在利用装配式杆来取得印模的同时,贴在已有下颌金属印模用装置920(托盘),从而可获取与瞳间线930平行的平面信息。以往,在取得印模时,并未提出提供这些信息的方法,因而在取得印模后制作的模型会在并未将咬合平面考虑在内的情况下任意被制作,从而有可能提供与患者的实际口腔环境不符的错误信息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这里,仅示出了未形成延伸部的咬合杆910。在此情况下,虽然可获取与瞳间线930平行的平面信息,但无法取用作为侧方平面基准的坎珀尔氏线。
因此,为了获取坎珀尔氏线的信息,可使得参照图5说明的延伸部520与咬合杆910的两端相结合。
图10为用于对一实施例的与个人定制型上颌印模托盘相结合的装配式杆进行说明的图。
参照图10,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可包括通过硅取用材料1030来与咬合部1020相结合的咬合杆1010。咬合部1020与咬合杆1010相结合,可放置并固定使用人员的前方牙齿。
例如,咬合部1020可呈外侧开放的“匚”字形,可通过开放的部分来插入固定咬合杆1010。而且,咬合杆1010可在中段部设置有涂有粘结剂的粘结部,可通过对粘结部施加热量来使得粘结剂熔化并插入固定于咬合部的开放的部分。
其中,即使以患者定制型来制作个人印模托盘,若取得印模时的托盘的把手不良,则将会传递错误的咬合平面的信息1050,从而有可能会在模型制作方面产生很大误差。在此情况下,若以与瞳间线1040平行的方式使得咬合杆1010粘结于托盘的把手部,则可直接向工艺师传递准确的咬合平面的信息,从而可减少修复体制作方面的误差。
在这里,仅示出了未形成延伸部的咬合杆1010。在此情况下,虽然可取得作为前方基准的瞳间线1040的基准,但无法取得侧方要素。因此,为了获取坎珀尔氏线的信息,可使得参照图5说明的延伸部520与咬合杆1010的两端相结合。
根据多个实施例,在为了制作修复体而取得印模的步骤中,可通过简单地将装配式杆粘结于印模用装置(托盘)来得到与瞳间线平行的基准,尤其可通过简单地将咬合杆粘结于印模用装置(托盘)来得到与瞳间线平行的基准,从而可从模型制作步骤开始就能将与咬合平面相关的信息包含在其中。
图11为示出另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的分解立体图,图12为示出另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的图。并且,图13为用于对另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的佩戴进行说明的侧面部分的图,图14为用于对另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的佩戴进行说明的正面部分的图。
参照图11至图14,另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1100可包括咬合杆1110。并且,还可根据实施例来使得装配式杆1100还包括延伸部1120、指示部1140(indicating box)以及咬合部1160。其中,另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1100可包括之前说明的一实施例的装配式杆500以及装配式杆500的结构。
装配式杆1100可包括咬合杆1110,上述咬合杆1110配置于使用人员的正面,通过使中段部位于使用人员的上下颌切牙部之间来实现位于正中间、上下颌弓的对称性并获取与瞳间线平行的平面信息。
咬合杆1110的形状不受限制,但在长度方面可在位于使用人员的切牙部的状态下达到面部长度。可通过这种咬合杆1110来获取与使用人员的瞳间线平行的平面信息并测定正面咬合平面。咬合杆1110可通过与上颌托盘或下颌托盘相结合来在取得印模的同时测定咬合平面。在此情况下,可通过托盘连接部件1114来使得咬合杆1110的中段部下侧与托盘相结合。在此情况下,由于可制作准确地再现咬合平面的模型,因而可减少日后制作修复体时有可能产生的误差。
而且,咬合杆1110还可包括刻度部1111,当制作具有固定性或可摘性的修复体(义齿)时,可通过刻度部1111轻松确认用于设定牙齿的形状、长度等的解剖学基准方面的长度。而且,咬合杆1110还可包括用于进行数字重叠的标志1115(marker)。
装配式杆1100还可包括咬合部1160。咬合部1160位于咬合杆1110的中段部的后部面,在使用硅取用材料的同时,能够放置并固定使用人员的前方牙齿。
装配式杆1100还可包括指示部1140。指示部1140可呈“∟”形状,从而可插入固定于在咬合杆1110的中段部所设置的结合部件1113。另一方面,可通过使指示部1140的上侧与竖条部1150相结合来表示中线。因此,可利用咬合杆1110来确认前方咬合平面、面部的中线乃至上下颌弓的对称性,因而可在将模型安装于咬合器时提供三维平面信息,从而可减少与实际口腔环境之间的误差。
并且,装配式杆1100还可包括与咬合杆1110的两端相结合的延伸部1120。延伸部1120配置于使用人员的侧面部,形成多个的延伸部1120可与咬合杆1110的两端相结合,多个延伸部1120以与连接使用人员的鼻翼和耳珠的线平行的方式延伸并获取与坎珀尔氏线相关的信息,从而可测定侧面咬合平面。即,延伸部1120可通过与连接使用人员的鼻子的鼻翼部位和两侧耳朵中心的线的方向平行延伸来获取坎珀尔氏线信息。而且,延伸部1120还可包括用于进行数字重叠的标志1122。
延伸部1120可包括球形的结合部1121,可通过球形的结合部1121来以球与球套形态与咬合杆1110相结合。
作为一例,可在延伸部1120的末端形成形态呈圆球状的结合部1121,上述结合部1121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咬合杆1110的末端1112。延伸部1120的结合部1121能够以球与球套形态扣入于咬合杆1110的末端1112,由于延伸部1120可相对于咬合杆1110进行旋转,因而能够以符合两侧的坎珀尔氏线的方式实现固定。在此情况下,咬合杆1110的末端1112可形成内部空的半圆形态,以便可收容作为延伸部1120的球形末端的结合部1121。在这里,由于以刻度等方式在咬合杆1110的末端1112显示角度,因而可传递与侧面咬合平面相关的信息。
作为另一例,可在延伸部1120的末端形成形态呈内部空的半圆形的结合部1121,以对咬合杆1110的末端1112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收容。延伸部1120的结合部1121能够以球与球套形态来使得咬合杆1110扣入,由于延伸部1120可相对于咬合杆1110进行旋转,因而能够以符合两侧的坎珀尔氏线的方式实现固定。
因此,由于可在与咬合杆1110相结合的状态下使得延伸部1120进行旋转,从而能够以符合两侧的坎珀尔氏线的方式实现固定。其中,咬合杆1110可通过结合部1121来与延伸部1120结合或分离。即,可在从延伸部1120分离咬合杆1110后,仅以咬合杆1110来使用。
可通过附着于咬合杆1110的两侧的非常简单的装置来对后方臼齿部咬合平面的坎珀尔氏线也能够进行再现。因此,多个实施例的装配式杆1100可通过将作为从前方观察的基准线的瞳间线、作为侧方基准线的坎珀尔氏线、中线以及上下颌弓的对称性包括在内来提供对于患者口腔环境的四维信息,从而能够以经济、便捷的方法代替现有的口外弓。
如上所述,根据多个实施例,可为了改善复杂的临床技术和繁琐的咬合取得方法而通过装配式杆装置来以无需使用高价装备和无需繁琐的附加作业的方式取得印模并可同时取用咬合平面。
若实施例的装配式杆得到普及,则可非常便捷、便利地取得印模并获取咬合平面的信息。并且,由于可在口腔医生的临床过程中非常普遍使用,因而装置虽小,但可广泛使用。
以上,当记述成某个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相连接”或“相联接”时,可表示与其他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或联接,但应理解为还可在中间存在其他结构要素。另一方面,当记述成某个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或“直接联接”时,应理解为中间不存在其他结构要素。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特定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只要未在说明书中明确表示,则单数的表达方式包括复数的表达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仅用于指定说明书中所记述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不应理解为预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第一”、“第二”等术语可用于对多种结构要素的说明,上述多种结构要素不应限定于上述术语。上述术语仅用于对一个结构要素和其他结构要素进行区分。
并且,说明书中记述的“……部”、“……模块”等术语意味着执行至少一个功能或动作的单位,这可由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
并且,参照各个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中的结构要素并不仅仅限定性地用于相应实施例,可在维持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以包括在其他实施例的方式体现,并且,即使省略了单独的说明,也可由一个综合实施例重新实现多个实施例,这是理所当然的。
并且,在参照附图进行说明的过程中,以与附图号无关的方式对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或相关的附图标记,将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在说明本发明的过程中,在判断为对于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有可能不必要地使得本发明的主旨变得模糊时,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虽然通过限定性的实施例和附图对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则可根据上述记述实施多种修改及变形。例如,可根据与已说明的方法不同的顺序执行所说明的技术和/或已说明的系统、结构、装置、回路等结构要素以与已说明的方法不同的形态相结合或组合,或者可由其他结构要素或等同技术方案进行代替或替换,即便如此也能够得到适当的结果。
因此,其他实施方式、其他实施例以及与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等同的内容都属于本发明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杆,其特征在于,
包括咬合杆,通过使中段部位于使用人员的上下颌切牙部来实现位于正中间、上下颌弓的对称性并获取与瞳间线平行的平面信息,
通过上述咬合杆获取与上述使用人员的瞳间线平行的平面信息来测定咬合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杆,其特征在于,上述咬合杆通过与上颌托盘或下颌托盘相结合来取得印模并测定上述咬合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杆,其特征在于,
上述咬合杆在上述中段部设置有涂有粘结剂的粘结部,
通过对上述粘结部施加热量来使得上述粘结剂熔化并粘结固定在上述上颌托盘或下颌托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部,呈“∟”形状,插入固定于在上述咬合杆的中段部所形成的结合部件,通过使上侧末端与竖条部相结合来表示中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杆,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咬合部,与上述咬合杆相结合,能够放置并固定上述使用人员的前方牙齿,
上述咬合部呈外侧开放的“匚”字形,通过开放的部分来插入固定上述咬合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杆,其特征在于,
上述咬合杆在上述中段部设置有涂有粘结剂的粘结部,
通过对上述粘结部施加热量来使得上述粘结剂熔化并插入固定于上述咬合部的开放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延伸部,与上述咬合杆的两端相结合,通过与连接上述使用人员的鼻子的鼻翼部位和两侧耳朵中心的线的方向平行延伸来获取坎珀尔氏线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杆,其特征在于,
上述延伸部包括球形的结合部,
通过上述球形的结合部来以球与球套形态与上述咬合杆相结合,上述延伸部能够在与上述咬合杆相结合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从而能够以符合两侧的坎珀尔氏线的方式实现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杆,其特征在于,上述咬合杆通过上述结合部来与上述延伸部结合或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杆,其特征在于,上述咬合杆包括刻度部,当制作具有固定性或可摘性的修复体时,能够通过上述刻度部确认解剖学基准方面的长度。
CN201980077254.4A 2018-12-18 2019-11-20 用于取用咬合平面的装配式杆 Active CN1131642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64499 2018-12-18
KR1020180164499A KR102117417B1 (ko) 2018-12-18 2018-12-18 교합평면 인기를 위한 조립식 막대
PCT/KR2019/015925 WO2020130374A1 (ko) 2018-12-18 2019-11-20 교합평면 인기를 위한 조립식 막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4242A true CN113164242A (zh) 2021-07-23
CN113164242B CN113164242B (zh) 2022-09-09

Family

ID=71082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7254.4A Active CN113164242B (zh) 2018-12-18 2019-11-20 用于取用咬合平面的装配式杆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23021A1 (zh)
EP (1) EP3900672B1 (zh)
JP (1) JP7157493B2 (zh)
KR (1) KR102117417B1 (zh)
CN (1) CN113164242B (zh)
WO (1) WO2020130374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9186Y (zh) * 1991-06-25 1993-12-15 崔义滨 一种口腔矫形多功能测量尺
CN1684639A (zh) * 2002-09-27 2005-10-19 学校法人日本大学 咬合器、面部弓架、咬合确认系统以及颞颌关节再现系统
CN1972641A (zh) * 2004-09-07 2007-05-30 野口齿科医学研究所株式会社 咬合面转印器具、咬合器、咬合面设定器具,以及使用它们制造假牙的方法
US7601000B1 (en) * 2005-11-16 2009-10-13 Incisal Edge Products Llc Facial plane indicator
CN104837440A (zh) * 2012-12-17 2015-08-12 伊沃克拉尔维瓦登特股份公司 咬合测试仪
CN105377180A (zh) * 2013-05-15 2016-03-02 Eq公司 人造牙齿咬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77855A (en) * 1969-03-17 1971-05-11 Lloyd Baum Jaw hinge axis locator
US4242087A (en) * 1978-11-30 1980-12-30 Lee Robert L Articulator yoke assembly
US4424035A (en) * 1981-10-09 1984-01-03 Hansen Gorm P Self-centering dental face-bow
DE4211016C2 (de) * 1992-04-02 1997-06-26 Kaltenbach & Voigt Zahnärztlicher Gesichtsbogen
DE10007368A1 (de) * 2000-02-18 2001-09-06 Rainer Schoettl Vorrichtung zur Vermessung der Kauebene
JP4123933B2 (ja) * 2002-12-27 2008-07-23 トッパン・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導電回路の形成方法
US7364429B2 (en) * 2004-10-29 2008-04-29 Juan Olivier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lane orient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dental prostheses
FR2912050B1 (fr) * 2007-02-02 2010-04-23 Patrice Margossian Dispositif de reperage et de mesure de parametres anatomiques faciaux
BG66738B1 (bg) * 2013-03-22 2018-09-28 Димитров Филчев Андон Метод за нагласяване на артикулатор и гнатологически инструментариум за работа по метода
CN203885655U (zh) * 2014-04-22 2014-10-22 邱玟鑫 具水平线及垂直线记录之牙齿咬合装置
WO2017100638A1 (en) * 2015-12-11 2017-06-15 Timothy Hillukka Determining jaw and facial movement
KR20170124135A (ko) * 2016-04-29 2017-11-10 (주)하이템 악안면 비대칭 측정장치
US9987111B1 (en) * 2017-05-04 2018-06-05 King Saud University Occlusal canting identifying tool
KR101909829B1 (ko) * 2017-07-07 2018-10-18 김오봉 치과용 페이스 보우
KR101825894B1 (ko) 2017-10-13 2018-02-05 이상진 정중환축관절 회전운동 모사가 가능한 지그타입 교합기
WO2019165455A1 (en) * 2018-02-26 2019-08-29 Precision Dental Products, L.C. Dental measurement device and prosthetic manufactur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9186Y (zh) * 1991-06-25 1993-12-15 崔义滨 一种口腔矫形多功能测量尺
CN1684639A (zh) * 2002-09-27 2005-10-19 学校法人日本大学 咬合器、面部弓架、咬合确认系统以及颞颌关节再现系统
CN1972641A (zh) * 2004-09-07 2007-05-30 野口齿科医学研究所株式会社 咬合面转印器具、咬合器、咬合面设定器具,以及使用它们制造假牙的方法
US20070196782A1 (en) * 2004-09-07 2007-08-23 Munenori Noguchi Occlusal Surface Transfer Instrument, Articulator, Occlusal Surface Setting Instrum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Post Crown By Using Them
US7601000B1 (en) * 2005-11-16 2009-10-13 Incisal Edge Products Llc Facial plane indicator
CN104837440A (zh) * 2012-12-17 2015-08-12 伊沃克拉尔维瓦登特股份公司 咬合测试仪
CN105377180A (zh) * 2013-05-15 2016-03-02 Eq公司 人造牙齿咬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23021A1 (en) 2022-01-27
KR102117417B1 (ko) 2020-06-09
EP3900672B1 (en) 2023-05-17
CN113164242B (zh) 2022-09-09
WO2020130374A1 (ko) 2020-06-25
EP3900672A1 (en) 2021-10-27
JP2022511431A (ja) 2022-01-31
JP7157493B2 (ja) 2022-10-20
EP3900672A4 (en) 2022-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80554B (zh) 颞下颌关节测量方法、牙合板制备方法
JP2008136865A (ja) 3次元リバー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技術を用いた歯移動自動測定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13412098B (zh) 数字三维牙齿模型牙科系统
KR101550369B1 (ko) 치아 임플란트 시술을 위한 서지컬 가이드 및 크라운, 어버트먼트 제조방법
WO2000021457A1 (fr) Articulateur dentaire et sa plaque de transformation
US20190298502A1 (en) Measurement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Recording the Positions of Teeth
Rubel et al. Intraoral gothic arch tracing
US9737384B2 (en) Dynamically generated dental articulator controls
JP3181517U (ja) バイトフォーク
CN113164242B (zh) 用于取用咬合平面的装配式杆
WO2008144258A1 (en) Dynamically generated dental articulator controls
WO2004082511A1 (ja) 歯科用フェイスボウ
JP4342888B2 (ja) 瞳孔線表示方法
US20200038160A1 (en) Retaining arc for anchoring motion sensor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2006187407A (ja) 歯科用咬合平面版および歯科用フェースボー
JP2003220079A (ja) 咬合分析装置とその分析方法及びリファレンスマーカー
Bilello et al.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MEASUREMENTS OF THE PARAMETERS OF SMILE AESTHETICS: A COMPARISON BETWEEN DIGITAL AND PLASTER MODELS.
US20220117709A1 (en) Prosthetic tooth
US20230372070A1 (en) Patient individual physical transfer key
JP6556947B2 (ja) ゼロモーメントアジャスター
WO202109483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odontological biometric data
WO2013077758A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ой топографии окклюзионной плоскости
JPH0364135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