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7907A - 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车身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车身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47907A
CN113147907A CN202110447463.2A CN202110447463A CN113147907A CN 113147907 A CN113147907 A CN 113147907A CN 202110447463 A CN202110447463 A CN 202110447463A CN 113147907 A CN113147907 A CN 113147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panel
row
vehicle body
seats
rai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74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军
陈祖兴
廖勇
陈方根
杨文静
罗克体
杨翠玉
黄宜贤
刘善英
赵汉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474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479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47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79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6Fixed roof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车身结构及汽车,应用于具有三排座椅的车身结构,包括内板,内板沿前后向延伸设置,内板的前侧用于与第三排座椅前侧车身连接,内板的后侧用于与第三排座椅后侧车身连接,内板由前至后具有依次连接的安装面和连接面,安装面由前至后水平延伸,安装面上设有固定位,固定位用于供安全带一端固定,连接面由前至后向上倾斜设置,用以增大第三排座椅上方的头部空间。通过将安全带的固定位设置在安装面上,使得安装位靠近第三排座椅的靠背位置,避开第三排座椅上方的头部空间,进而将连接面设置为由前至后向上倾斜,可以增大第三排座椅上方的头部空间,避免造成第三排乘坐压抑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车身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车身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MPV(多用途汽车)车型或商务车等车型因有第三排三人座的需求,汽车安全带是汽车发生碰撞过程中保护驾乘人员的基本防护装置。目前,在汽车后排中间座椅上的安全带一般是两点式安全带或三点式安全带,现有布置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安全带布置在座椅上,该方式可有效的节省布置空间,提升乘坐的舒适度,但该方式设计座椅靠背厚度增加,牺牲了后备箱的空间,且该方式由于安全带拉拽力集中在座椅上,对座椅的一些功能及成本均有影响;第二种是安全带布置在车身上,由于安全带拉拽影响,需要对应安装点有足够的车身腔体抵抗拉拽变形,对第三排乘员的头部空间影响较大,如车身较小的MPV车型,会造成第三排乘坐压抑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旨在解决安全带布置在车身上造成的第三排乘员的头部空间较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应用于具有三排座椅的车身结构,包括内板,所述内板沿前后向延伸设置,所述内板的前侧用于与第三排座椅前侧车身连接,所述内板的后侧用于与第三排座椅后侧车身连接,所述内板由前至后具有依次连接的安装面和连接面,所述安装面由前至后水平延伸,所述安装面上设有固定位,所述固定位用于供安全带一端固定,所述连接面由前至后向上倾斜设置,用以增大所述第三排座椅上方的头部空间。
可选地,所述顶盖后横梁总成还包括外板,所述外板盖设于所述内板的上方,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在所述固定位处形成有第一腔体,以增大所述顶盖后横梁总成的刚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的高度为15~30mm。
可选地,所述顶盖后横梁总成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内板相适配,且盖设于所述内板的上方,所述加强板向左右两侧延伸设置,用于与所述D柱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加强板的厚度为1.5~3.5mm。
可选地,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内板之间在所述连接面的上方形成有沿左右向延伸的第二腔体。
可选地,所述加强板分别与所述内板和所述D柱焊接。
可选地,所述加强板设置有连接区,所述连接区用于与所述D柱相连接,所述连接区设有至少两排沿前后向延伸设置的焊点,两排所述焊点沿左右方向间隔布设。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身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安全带的固定位设置在安装面上,使得安装位靠近第三排座椅的靠背位置,避开第三排座椅上方的头部空间,进而将连接面设置为由前至后向上倾斜,可以增大第三排座椅上方的头部空间,避免造成第三排乘坐压抑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顶盖后横梁总成的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顶盖后横梁总成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去除外板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顶盖后横梁总成 3 第一腔体
1 内板 4 加强板
11 安装面 5 第二腔体
12 连接面 6 焊点
13 固定位 7 第三腔体
2 外板 200 D柱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MPV(多用途汽车)车型或商务车等车型因有第三排三人座的需求,汽车安全带是汽车发生碰撞过程中保护驾乘人员的基本防护装置。目前,在汽车后排中间座椅上的安全带一般是两点式安全带或三点式安全带,现有布置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安全带布置在座椅上,该方式可有效的节省布置空间,提升乘坐的舒适度,但该方式设计座椅靠背厚度增加,牺牲了后备箱的空间,且该方式由于安全带拉拽力集中在座椅上,对座椅的一些功能及成本均有影响;第二种是安全带布置在车身上,由于安全带拉拽影响,需要对应安装点有足够的车身腔体抵抗拉拽变形,对第三排乘员的头部空间影响较大,如车身较小的MPV车型,会造成第三排乘坐压抑等问题。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及包括这种车身结构的汽车,所述车身结构包括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只要包含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的车身结构或汽车,均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图1至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顶盖后横梁总成的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顶盖后横梁总成100,应用于具有三排座椅的车身结构,包括内板1,所述内板1沿前后向延伸设置,所述内板1的前侧用于与第三排座椅前侧车身连接,所述内板1的后侧用于与第三排座椅后侧车身连接,所述内板1由前至后具有依次连接的安装面11和连接面12,所述安装面11由前至后水平延伸,所述安装面11上设有固定位13,所述固定位13用于供安全带一端固定,所述连接面12由前至后向上倾斜设置,用以增大所述第三排座椅上方的头部空间。
通过将安全带的固定位13设置在安装面11上,使得安装位靠近第三排座椅的靠背位置,避开第三排座椅上方的头部空间,进而将连接面12设置为由前至后向上倾斜,可以增大第三排座椅上方的头部空间,避免造成第三排乘坐压抑的问题。
进一步地,参照图3,所述顶盖后横梁总成100还包括外板2,所述外板2盖设于所述内板1的上方,所述外板2与所述内板1在所述固定位13处形成有第一腔体3,以增大所述顶盖后横梁总成100的刚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板2盖设于所述内板1的上方,所述内板1与所述外板2共同围设形成腔体结构,以增大所述顶盖后横梁总成100的刚度。其中,外板2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成台阶状的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所述第一面由前至后向上倾斜延伸,所述第二面由前至后水平延伸,所述第一面、第二面以与所述安装面11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的第一腔体3,所述第三面由前至后向上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三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安装面11与所述连接面12之间的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三面与所述连接面12之间形成第三腔体7,所述第一腔体3和所述第三腔体7共同构成所述的腔体结构,从而更进一步地增强顶盖后横梁总成100地刚度。
通过在固定位13形成的第一腔体3,可以改善安全带拉拽应变过大带来的顶盖后横梁总成100变形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3的高度为15~30mm。实践验证表明,第一腔体3的高度在15~30mm之间既能使得固定位13处抵抗安全带的拉拽力,又能节约空间,效果最佳。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所述顶盖后横梁总成100还包括加强板4,所述加强板4与所述内板1相适配,且盖设于所述内板1的上方,所述加强板4向左右两侧延伸设置,用于与所述D柱200固定连接。通过在内板1上方设置加强板4,可以增强内板1的强度,进而增加顶盖后横梁总成100的强度。通过加强板4向左右两侧延伸至与D柱200固定连接,可以增大顶盖后横梁总成100与D柱200的连接面12积及连接强度,使得安全带拉拽力额能稳定的传递到D柱200,从而改善安全带拉拽应变过大带来的顶盖后横梁总成100变形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4的厚度为1.5~3.5mm。实践验证表明,加强板4的厚度在1.5~3mm之间既能有效增加顶盖后横梁总成100与D柱200连接的稳定性,使安全带拉力可通过顶盖横梁稳定的传递至D柱200,改善固定位13处的翻转情况,其中,加强板4厚度为2mm效果最佳。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4与所述内板1之间在所述连接面12的上方形成有沿左右向延伸的第二腔体5。通过加强板4与内板1之间形成第二腔体5,可以进一步增强顶盖后横梁总成100的强度,来抵抗安全带的拉拽变形,同时增强车身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4分别与所述内板1和所述D柱200焊接。通过焊接的方式使得加强板4分别与内板1和D柱200固定连接,有助于固定牢固,安全可靠,便于加工和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4设置有连接区,所述连接区用于与所述D柱200相连接,所述连接区设有至少两排沿前后向延伸设置的焊点6,两排所述焊点6沿左右方向间隔布设。通过设置至少两排焊点6,有助于提高加强板4与D柱200固定的稳定性,加强连接效果,进而改善顶盖后横梁总成100与D柱200连接区域的稳定性,使得手里能稳定地传递至D柱200,改善顶盖后横梁总成100拉拽变形地问题,从而使安全带拉力变形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其中,焊点6可设置多个,在固定位13周围布置焊点6,加强内板1与加强板4的连接效果。顶盖后横梁总成100中内板1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安全带或其他外部结构螺纹孔,用于安装固定螺栓,此处,外板2和加强板4上均设有对应地避让孔。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所提到地安装面下方对应的是第三排座椅靠背及第三排座椅靠背后侧,连接面地下方对应的是第三排座椅头部空间。以及,本申请中,对应的前后是指对应的汽车的前侧和后侧方向,左右方向是指汽车的左右方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应用于具有三排座椅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所述内板沿前后向延伸设置,所述内板的前侧用于与第三排座椅前侧车身连接,所述内板的后侧用于与第三排座椅后侧车身连接,所述内板由前至后具有依次连接的安装面和连接面,所述安装面由前至后水平延伸,所述安装面上设有固定位,所述固定位用于供安全带一端固定,所述连接面由前至后向上倾斜设置,用以增大所述第三排座椅上方的头部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后横梁总成还包括外板,所述外板盖设于所述内板的上方,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在所述固定位处形成有第一腔体,以增大所述顶盖后横梁总成的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高度为15~3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后横梁总成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内板相适配,且盖设于所述内板的上方,所述加强板向左右两侧延伸设置,用于与所述D柱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厚度为1.5~3.5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内板之间在所述连接面的上方形成有沿左右向延伸的第二腔体。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分别与所述内板和所述D柱焊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设置有连接区,所述连接区用于与所述D柱相连接,所述连接区设有至少两排沿前后向延伸设置的焊点,两排所述焊点沿左右方向间隔布设。
9.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结构。
CN202110447463.2A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车身结构及汽车 Pending CN1131479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7463.2A CN113147907A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车身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7463.2A CN113147907A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车身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7907A true CN113147907A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70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7463.2A Pending CN113147907A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车身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4790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58224A1 (de) * 2008-11-19 2010-05-20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Leichtbauteil in Hybridbauweise
CN203228738U (zh) * 2013-05-03 2013-10-09 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汽车用后排中间座椅三点式安全带系统
CN104608826A (zh) * 2015-01-28 2015-05-1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顶盖后横梁加强件结构及汽车顶盖后横梁总成
CN205059743U (zh) * 2015-10-30 2016-03-0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顶盖尾横梁
CN206031291U (zh) * 2016-09-22 2017-03-22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汽车顶盖后横梁结构总成
JP2020163950A (ja) * 2019-03-28 2020-10-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CN111923702A (zh) * 2020-08-11 2020-11-1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全景天幕汽车顶盖后部总成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58224A1 (de) * 2008-11-19 2010-05-20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Leichtbauteil in Hybridbauweise
CN203228738U (zh) * 2013-05-03 2013-10-09 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汽车用后排中间座椅三点式安全带系统
CN104608826A (zh) * 2015-01-28 2015-05-1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顶盖后横梁加强件结构及汽车顶盖后横梁总成
CN205059743U (zh) * 2015-10-30 2016-03-0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顶盖尾横梁
CN206031291U (zh) * 2016-09-22 2017-03-22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汽车顶盖后横梁结构总成
JP2020163950A (ja) * 2019-03-28 2020-10-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CN111923702A (zh) * 2020-08-11 2020-11-1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全景天幕汽车顶盖后部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78072B2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US7614684B2 (en) Vehicle body floor structure
JP3604085B2 (ja) 車体構造
US7810878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814248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with reinforcing structure
US20100171340A1 (en)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US20020167200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3895720B (zh) 多用途车辆
CN109808773B (zh) 汽车及其后扭力盒
CN108001540B (zh) 下车体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7539179B (zh) 车辆座椅
CN111391926A (zh) 一种汽车前围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063464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地板横梁弯曲刚度加强结构
CN113147907A (zh) 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车身结构及汽车
CN215436629U (zh) 汽车顶盖和具有其的车辆
JP2000108949A (ja) 自動車の車体フロア構造
JP2000108947A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及び車体フロア構造の製造方法
JP3329098B2 (ja) 自動車の車体フロア構造
CN217804334U (zh) 一种副仪表板支架以及车辆
CN218558648U (zh) 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9601392U (zh) 车辆的车身及车辆
CN217893049U (zh) 驾驶室后围板结构、驾驶室围板总成和车辆
CN216916042U (zh) 车辆的前围板总成以及车辆
CN212099082U (zh) 一种地板总成及车辆
JP7479775B2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固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